煤矿安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2:34

煤矿安全问题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

一、煤矿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一)伤亡事故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大。

在我国的12个产业门类中,煤矿行业事故最频繁、伤亡严重,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占国内工业死亡人数的60%以上。近年来,煤矿每年的一般事故损失约7.5亿元,瓦斯爆炸事故损失约7.5亿元,加上因尘肺病的损失,共计27亿元,约占国有重点煤矿每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煤矿特大事故己不仅是经济问题,史涉及到社会的稳定。

(二)环境条件恶劣,危险因素多。

我国煤矿95%以上是井下作业,井深平均在400m以上,煤矿井卜工作场所窄小,光线主要靠矿灯照明,且劳动强度大。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多。

(三)安全技术落后,安全管理水平低。

虽然我国煤矿的安全防灾救灾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先外先进产煤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在瓦斯抽放方而,美国普遍采用采前地而钻孔抽放瓦斯,抽出率在70%以上,比我国瓦斯抽出率高出50%,并且地面抽出量大,可大幅度减少通风量、降低通风费用,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木。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专业人员缺乏,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滞后等方而的问题,在灾害管理上始终处于救灾状态,而在灾害预防与系统管理方而相对落后。

二、煤矿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自从《安全生产法》确立安全生产许可法律制度以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规,要求煤炭企业生产条件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最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其中安全评价报告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取得或续证的一个条件。部分煤炭企业并不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安全投人,简单的认为安全评价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取证,导致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整改,整改的措施得不到落实,甚至与中介机构相互串通,隐瞒矿井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导致中介机构提交的安全评价报告与现状严重不符,与后续的安全生产管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应急管理等脱节。

(二)评价人员技术力且明显不足。

我国安全评价工作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目前的安全评价师队伍主要以前期培训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证书转换而来的人员为主,也有2008年以后通过安全评价师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前期转换来的安全评价师固然存在新技术、新理论方面的缺陷,但大多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批曾经在煤炭战线长期从事生产、管理的煤矿安全评价师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通过考试取得安全评价师资格的人员尚缺乏现场生产实践和工作的锻炼,安全评价工作步人了空前困难的“实践经验”匾乏期。同时评价项目成员结构不合理,专业配置不全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评价机构资质与评价项目要求不匹配。

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2号)第2条规定: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实行资质许可制度。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安全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安全评价活动。未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评价机构,不得从事法定安全评价活动;第6条规定甲、乙级安全评价资质的业务范围,特别规定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随着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煤矿建设项目投资额度及工程规模与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评价机构技术力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为了承揽安全评价业务,甲级资质注册分支机构,分支机构设立的技术力量、风险担当能力没有标准,导致安全评价资质相互借用、挂靠的现象,乙级资质评价机构违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09]181号)规定,未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及《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印发)等规定,超越资质范围承担大型甚至特大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现象,安全评价质量难以保证。

(四)评价程序不合理。

安全评价通则或安全评价导则中列举了评价工作程序,只是规定了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应该按照这个程序进行。而部分评价公司将通则或导则中的评价工作程序示意图作为自己评价工作的程序,不能按照评价工作进度客观地描述具体的评价工作程序,反映不出实际的评价工作周期。

(五)评价依据不充分。

随着煤炭市场发展,部分地区煤矿建设项目仍存在前期地质工作及审批程序不全的问题,导致安全评价工作往往是“先上车后买票”,评价应该依据的技术文件和法定程序文件不充分。部分评价机构未按《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编写指南》等规定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信息库,未及时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识别,评价人员继续教育跟不上,评价工作该依据的法规标准不依据,甚至引用国家已明令废止的法规规定。

三、煤矿安全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开展安全评价方法的科学研究。

煤矿是一个人、机械、环境共存的复杂系统。其灾变既具有人工系统灾变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自然系统灾变的特点,单纯地借用目前只适用于人工系统或自然系统的方法评价煤矿灾害系统的危险性程度是不可行的。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深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评价效果。我国现行的一些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预测事故的风险。为此,希望有能力的评价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能联合研究、开发具备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方法,推进我国的安全评价工作逐步走向深人,更准确的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二)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安全评价标准。

煤矿安全问题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采矿技术;应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经过长期开采,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阶段,加之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煤矿开采中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煤矿事故频发,如矿井坍塌、渗水以及瓦斯爆炸等事故,在不同程度上危及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就需要应用更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保证煤炭开采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煤矿采矿技术类型

就当前煤矿采矿技术来看,实践生产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采矿技术。

1.1深井开采技术

深井开采技术主要是应我国煤炭资源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而产生的一种采矿技术,这种技术更适合应用在抗压力低、地热危害大的区域,环境适应性较强,在应用此种技术之前,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瓦斯、和煤尘等灾害,以保障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1]。由于深井作业特性,煤矿中存在大量的瓦斯,仅靠通风工作无法有效解决,所以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时,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选择合理的采矿技术,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诸如支护技术、支护装备和深井巷道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1.2充填开采技术

充填开采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开采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建筑物下方、铁路下方和公路下方等,在实际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时,应该做好对采空区域的充填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采安全,降低作业面压力,提升煤矿开采效率,如图1。与此同时,在应用充填开采技术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进行地质勘察,探究地表下陷规律和岩层运动情况,了解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建筑物、地表开采的相关参数[2]。在充填开采技术大量实践应用中,尽管取得了一定客观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土地复垦、工艺参数以及开采沉陷控制等种种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2煤矿采矿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规章制度不完善

煤矿采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起到提升开采效率,确保采矿活动安全,还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促进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由于规章制度的缺乏,使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存在局限性,工作敷衍了事,安全意识不高,诸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素质偏低;采矿活动存在无度开挖现象,生产活动存在违规现象;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采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基于上述种种现象,填充开采技术和深井开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缺少合理的规章制度依据,技术原有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填充开采技术应用中,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填充工作的重视不高,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同煤炭开采作业未能同步进行,导致上层压力过大,缺少足够的支撑出现坍塌事故。

2.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煤矿开采中,为了确保开采安全,就需要开采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煤矿开采需求。但是就当前多数煤矿开采现状来看,存在不同程度上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企业内部职工素质水平偏低,专业知识基础不牢固,很多先进的采矿技术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难以保证煤矿开采活动有序开展。在运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认知水平偏低,未能将煤炭开采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技术相配套的安全防护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2.3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由于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效益,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上,即使应用的是前沿煤矿开采技术,但对技术认知和了解不足,忽视填充工作的重要性高,出现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未能与煤炭开采作业同步进行,导致顶板压力过大出现坍塌事故。

3确保煤矿安全和采矿技术发展的应对策略

3.1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和工作目标,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将任务目标落实到实处,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只有这样,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有章可循,落实配套安全措施。

3.2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

煤矿企业应该提高对技术人员培养重视程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积极推行激励制度,以此来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开采要求作业,保证生产安全。

3.3加强技术创新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对采矿技术创新和完善,只有不断创新研发新的采矿技术,才能有效提高采矿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崩溃,因此,政府可以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补贴保障,承担一定的风险,激发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4结论

煤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谋求长远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注重引进新的采矿技术,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新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中,提升采矿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小明.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应用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4(27):88-89.

[2]钟伟.煤矿采矿技术的发展与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1):255.

煤矿安全问题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问题;对策

煤矿安全始终是牵动全社会神经的一件大事,特别是一些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更是将人们关注的目光一次又一次的吸引到煤矿安全上面。仅以2012年为例,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就有:2月3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钓鱼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13人死亡;2月16日湖南衡阳市耒阳市宏发煤矿发生运输跑车事故,致15人死亡;4月6日吉林省蛟河市丰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致12人死亡;4月13日山西省长治市善福煤业有效公司发生透水事故,致11人死亡;8月13日吉林省白山市吉盛煤矿发生瓦斯事故,致17人死亡;9月25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屈盛煤业有限公司发生跑车事故,致20人死亡;10月29日,湖南省衡阳市霞流冲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致29人死亡等。据统计,仅2012年10月份,我国共发生6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死亡101人。这一连串血淋淋的数字都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敲响了警钟。同时,更促使我们反思煤矿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安全培训相对滞后,一些配套措施没有真正跟上,从而制约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讲,煤矿安全培训主要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一些煤矿企业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没能很好的贯彻与执行。在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没有牢固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更是没有将国家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贯彻与落实好。对于其他一些上级文件精神以及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更是往往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不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加以认真贯彻具体落实。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职工安全培训活动就无法真正开展起来,遑论受到较好的效果了。

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不力,监管存在较大漏洞。在我国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往往存在着口号喊得震天响,一具体到措施的落实上则没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更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或墙壁上,不能进行真正的落实与贯彻。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等各个层面上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监督不到位、监察不得力的情况,这也就为安全事故频发留下了空间与可能。

3.煤矿企业职工整体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煤矿生产的一线职工往往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特别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更是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这一情况就使得煤矿生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之企业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不足,特别是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员以及特殊工种人员在安全培训中不能做到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培训活动,漏培、、假培、替陪、关系培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情况的存在更是加大了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与可能。

4.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没有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工作首位,抓紧抓好。在煤矿生产中,一些领导仍持有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为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多出产量,有的领导甚至有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产量达标的危险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煤矿企业领导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放松甚至忽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而为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制造了隐患。

5.多数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任课老师长期担任授课任务,知识更新不足,同时缺乏充足的实践知识积累。许多培训教师虽然授课时间相当长,但是由于受到煤矿企业培训工作性质以及条件等的制约和限制,不能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一些最新的安全知识传授给职工。同时,由于这些授课老师对煤矿生产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能够做到随之跟进,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对安全生产所提出的新要求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其获知,这也影响到了其授课质量。

二、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培训的对策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创造各种条件为开展煤矿安全培训提供便利。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煤矿安全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上面我们也提到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做好煤矿安全培训,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做好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保证其必须具有相应的安全资质方可进行工作。要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饿重视力度,煤矿企业要由专职领导负责安全生产的相关事宜,做到责任到人。在培训活动中同样要落实专职人员进行负责,对培训计划进行有计划、有标准的制定并且制定之后要严格加以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机构(安监机构、煤矿生产监管部门等)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坚决按照“特别规定”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对煤矿生产中无证上岗人员进行查处。

2.针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在安全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在组织其进行培训之前,对其进行相应的考试与考核,通过考试考核摸清相关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在下面的培训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培训成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培训质量。

3.各级煤矿企业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要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培训教师,并以此来组建培训教师队伍。在聘请之前必须对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的考核与审查,要求所聘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培训教学资格证书。组建培训教师队伍,要注意教师人员的搭配,既要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要有具备杰出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可以尝试从一线工人中选取一些突出代表来进行安全知识讲解,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更为直观和鲜活的煤矿安全知识。

总之,煤矿安全培训虽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煤矿安全培训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莉.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3期

2.张伟.孙彦磊.杨列进.关于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第05期

煤矿安全问题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措施

0引言

在中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约占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70%,预计将继续占到50%以上,到2050年。因此,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垮落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导致煤矿安全问题比其他行业更重要,更复杂,更难以解决。所以,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与国家和集体财产、煤矿职工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1我国煤矿安全面临的问题

1.1煤矿安全特重大事故频发

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例如2004年10月20日平顶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80水平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流逆行到上水平运输大巷,多处瓦斯浓度超限报警,导致电力机车运行到巷道拐弯处引起瓦斯爆炸,造成14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煤矿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以控制和减少煤矿事故。

1.2安全监察技术手段落后

煤矿安全监察是一项高技术性工作,需要技术标准、技术法规、检测仪器、仪表等来支持设备的运作,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煤矿灾害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仿真验证,责任认定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装备的帮助。然而,目前还缺少对煤矿安全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大量研究与开发。例如,在处理事故时,缺乏技术分析手段,无法准确还原事故发生经过,无法确定事故责任人;救援和救济缺乏救灾通讯设备和快速救援设备。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新技术和设备进行研究。

1.3煤矿安全资金的投入较少

安全科研投入对煤矿安全生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国家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直接投入不足,就会影响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由于煤炭工业部和国家煤炭工业局的撤销,行业性科技攻关和原煤炭基金随之取消,这使得煤矿安全科技的投入明显下降。安全科技投入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对煤矿自然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所以一些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1.4大多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煤矿工作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并且全行业的工资收入差,在全国二十几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这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出现了“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缺口多,愿意在煤矿长期工作的一线人才少”的现象。

对于很多煤矿工人来说,缺少安全文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煤矿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本应该是高素质人员从事的工作,由高素质人员来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复杂局面。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之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很难招到足够的高素质煤炭工人。因此,我们只能招收外来务工人员,既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也缺乏安全意识。不具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工人,在这个高风险环境中工作,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2.1扩大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改进是息息相关的,为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使安全技术开发获得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并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加以严密审查,保证将每一笔资金运用到技术研发中。另外,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矿井灾害性事故的成因,寻求事故预防的突破口,着力为安全管理注入强大的技术动力。还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尝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2.2加强宣传和职工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煤炭生产企业要着力改进管理员工的作风和态度,自觉配合安全监管的进度。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克服安全培训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创新培训形式,可组织职工在工作之余收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提高职工安全防护意识;可以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请每位职工现身说法,根据生产任务的分工,结合实际谈下个人要注意和采取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以及在井下所遇到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分享,促进经验的互相交流和沟通,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举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干劲。除此以外,企业高层领导要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全力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努力改善作业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职工送去温暖和关怀。

2.3强化基层班队建设,强化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上要取得创新和突破,由监管型朝着自主型方向前进,探索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安全管理新模式,积极搞好安全巡检,对矿井作业点开展明确地职责分配,落实责任到个人,事先确定每个生产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责任人牵头控制和预防。

强化班队建设,提升促使各项安全法律法规落实到位,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执法团队的综合素养,形成领导班子戮力同心、有规必循、照章办事的工作态度,调动执法团队的力量服务于安全管理。

3结论与展望

做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在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确保煤炭工业的发展,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实现煤矿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比之下,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煤矿事故频发,每年有数千人死于煤矿事故。要探究事故原因,关键在于人。据统计的煤炭企业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日益完善,可以实现煤矿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王以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D].山东泰安:山东科技大学,2003.

煤矿安全问题篇5

关键词:煤矿生产;立井提升;安全问题

1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也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提高,而煤炭作为支撑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资源,其消耗量更是不断上涨。可以预见,我国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保持,这就造成我国在煤矿生产领域的投入力度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削弱。在这种背景形势下,我们就有必要对煤矿生产工作加强重视,在尽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必须对生产过程加强安全管理,以保障煤矿生产事业能够顺利发展。然而现实却是,我国有不少煤矿企业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煤矿生产工作人员尤其是立井中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足够的保障,进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给煤矿生产事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煤矿立井提升系统及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对于煤矿立井提升过程来说,其涉及到众多因素,进而使其安全保障问题也变得非常复杂,但是在众多影响煤矿立井提升安全性的因素中,提升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性可以被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1煤矿立井提升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应用到煤矿中的立井提升机(如图1所示)的种类也非常之多,这些设备可能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其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也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尽相同。现阶段,随着社会对煤矿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市面上立井提升机的性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并不代表安全问题就不存在。对于绝大多数的煤矿立井提升机来说,钢丝绳的摩擦防滑性能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得到重点关注。

2.2煤矿立井提升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煤矿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已经开始普遍应用自动化的提升系统和设备,这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证明了煤矿立井提升系统的价值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动化提升系统的应用不代表就不存在安全隐患,无论是提供动力的系统还是负责提升动作的相关设备,在其工作中都有可能受到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故障,严重的就可能酿成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在应用先进的立井提升系统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系统设备可靠性的重视。

3提升中安装及工作行为

对于煤矿生产而言,其立井的深度越大,相关设备的安装难度也就越大,这已经成为了影响煤矿立井提升安全性的重要问题。现实中,立井提升设备的安装涉及到从井口到井底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在整个安装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目前对于煤矿立井提升设备的安装作业来说,很多企业在施工中都采用了不少新技术,这一方面提高了安装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如何在高空作业这一危险的环境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是整个安装作业过程中都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除了要重点解决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之外,还必须对安装罐道的安装质量提高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地按照三层施工的要求进行作业,以最终确保罐道的安装和检修维护工作的质量。最后,还应对整个安装作业流程进行严格控制,要杜绝安装作业中可能存在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具体而言,安装操作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严格遵守规范来布置煤矿立井提升信号,甚至一些企业还在使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仪器产品,进而给安装作业和后续的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第二,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安装作业流程,一些企业甚至没有按照相关要求给作业人员配备齐全防护装置,对矿井灯也是随意拆除,如此种种自然会给安装作业过程带来诸多的不安全因素。针对这些问题,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加强监管,相关的安监部门更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整个安装作业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既要确保安装作业过程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要求,又要确保所有作业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从而为立井提升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煤矿立井提升中的安全性

首先,要加强对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正确应用。正确地布置和应用安全防护设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安全事故所可能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是提高煤矿立井提升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除了加强应用安全防护设施这一被动的措施之外,还应该采取更多的主动措施来降低风险。如在立井提升工作中采用更加先进可靠的测量工具,通过降低测量失误来避免各种潜在的安全事故发生,以达到主动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

5结束语

煤矿立井提升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既包括相关的提升系统和设备,又包括许多繁琐复杂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只有从安装、使用、相关技术应用以及系统设备可靠性保障等多个方面共同着手,才能全面提高煤矿立井提升的安全性。具体而言,需要对煤矿立井提升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都加强控制,在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对各种不定性因素也要做好各种安全应对,从而全面提升煤矿立井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陆远新,管京城,柏乐.煤矿立井提升机安全高效技术改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4):187.

[2]刘少辉.关于煤矿提升系统“差一点罐笼切人”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机械,2015(19):104-105.

煤矿安全问题篇6

一、煤矿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威信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15个重点采煤县之一。远景储量达40亿吨,全县10个乡镇均有煤炭资源,分为新庄、石坎、马河、洛旺四大矿区,其中新庄矿区已列为国家规划矿区。目前,已投入勘探资金1.85亿元,探明境内有可开发的煤炭资源15.6亿吨,煤层气资源量400亿立方米。当前,全县煤炭产业已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行业管理体系、安全规范的原煤生产体系、运转灵活的销售体系和组织严密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40对整合保留矿井已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年外销煤炭150万吨左右,煤炭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煤炭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随着各煤矿企业加大开采力度,煤矿开采区山体崩塌、地表塌陷、地裂缝等灾害日益增多,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直接导致了群众房屋受损、地表水源枯竭和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土地不能耕种。

(二)矿群矛盾激化、矿群纠纷急剧增加。在调研过程中,不少煤矿业主反映群众将输煤要道挖断、堵断,阻碍业主方施工,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转,而矿区群众又反映煤炭开采导致房屋开裂,地基不稳等问题,明显感受到煤矿业主和矿区老百姓之间尖锐的对立情绪。

(三)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不断发生。据调查了解,群众由于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已引发多次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给全县综治维稳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四)少数矿区周边村民受利益驱动制造事端,由于煤炭产业是一项高风险、高利润行业,少数矿区周边村民受利益驱动,想不劳而获,找种种理由和借口向矿方施加压力,或煽动群众引发事端,严重影响了一方的社会稳定。

(五)因煤矿管理不善带来的安全问题。少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害,同时也给社会维稳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舆论压力。

(六)煤炭运输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因煤矿运输、销售导致交通拥堵,路面货车流量增多,给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对策意见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为切实解决好煤矿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以下对策意见:

(一)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生产原则,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督促煤矿企业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和落实煤矿企业法人代表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煤矿安全生产法》,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和落实煤矿自身监管责任体系,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机制,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极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可极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要认真抓好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煤矿建立隐患排查工作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煤矿企业要制定隐患排查整改方案,定期对煤矿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作业场所、设施设备、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进行隐患管理。加大隐患治理投入力度,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加大隐患现场检查,跟踪监督监察,对不按照规定进行隐患排查的,加大处罚力度,可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

(三)认真抓好煤炭产业发展的风险评估

煤矿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直面的客观问题,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植被破坏、水源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干群、矿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非正常上访或越级上访问题等。因此,在做大做强煤矿产业过程中,要切实抓好社会稳定评估工作。一是对新增布点煤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凡是存在地质灾害、重大安全隐患、严重破坏环境、广大人民群众不支持的,坚决不予立项通过。二是对现有布点煤矿,在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重大技改过程中,也要按规定和程序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四)加强监督,煤矿企业要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的破坏过程,若是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对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隐患。所以煤矿企业要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在生产环节和运输环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大气、河流污染进而影响到矿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煤矿安全问题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在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综合效能的举措中,要敢于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形成规范的执行力,将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落实到煤矿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必定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

1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1)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一些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往往忽视安全管理的综合意识。从现场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煤矿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安全生产落实,也没有建立规范化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在整个安全经营活动中,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方式;对于安全管理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行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整个安全管理方面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也就不能从多个角度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安全管理效能。(2)技术层面需要提升。在煤矿企业的综合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和煤矿赋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区采矿设备比较落后,技术运用相对匮乏,尤其是管理意识不强、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的煤矿企业,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采矿模式,对于煤矿的勘测与开采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技术运用。GpS定位系统、远程管理等不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不重视对安全生产与技术的投入,给煤矿井下安全综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防水工程、瓦斯浓度控制、供电系统、巷道布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不能推动整个安全工作的全面实现[1-2]。(3)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煤矿综合开采过程中,由于工作上不够重视,给煤矿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当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和其他因素分析,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不够,没有风险控制意识,也没有养成安全管理的良好习惯。加之煤矿开采设备落后,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煤炭事故频繁发生,从而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影响,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4)责任体系比较模糊。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责任划分和综合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在履职尽责方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一些煤矿企业采取以包代管的方式,对安全生产责任的细化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念,管理层面不能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不能把每一项责任落到实处,也就不能形成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同时,激励惩处机制不明确,没有实行规范化、统一化的责任方式,并在安全生产的具体控制上,没有将责任分解到个人,也就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3]。(5)检查力度有待加强。针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采取密集检查、督查方式,但督查过程中监督管理存在缺失,不能采取监管的创新管理,甚至沿用传统的思想和制度观念。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凭借主观想象,缺失具体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因而监管也就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同时,在行政监督管理过程中执行力度虚化,很多人对于分内的事情不做,生怕得罪人,对于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没有及时处分,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听之任之,或者采用简单的方式处理,不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就不能促进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在具体检查方法上,也没有采取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对于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没有形成精细化的管理,因此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应对策略

(1)强化职能,提升监管的整体能力。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策略中,要构建出监督管理的综合方式,通过建立安全制度与规范化运行的执行管理制度,形成全面化、精细化的监管职能。首先,要构建一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安全监管队伍,从煤矿企业的管理领导班子中选人牵头负责工作,采取24h轮班监督管理的方式,并实行领导责任全面细化,及时了解煤矿井下的开采进度和各个项目指标的安全运行状况,建立24h情况统计与等级台账,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在通过管理层人员的带头示范作用,采取专题汇报、活动交流等方式,将监督结果实行全面通报。其次,要构建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实行监督管理的奖惩制度,对于不遵守安全管理条例的情况严惩不贷,对于工作出色,安全意识强的管理人员,要及时给予物质、精神奖励,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一视同仁,全面树立好“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做到监管有度,有法可依,全面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效能[4]。(2)优化方案,制定开采的有效方式。在安全管理方案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井下开采技术提升。首先,强调安全开采的运用,在优化开采工艺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综合设备的实施,采取规划性强的开采技术,在整个方案的具体实施中,对勘测仪器及技术等要素,形成有序性、安全性的优化。在巷道布置过程中,要形成简单、实用、安全的方式,对于不同方案结合煤矿地质条件、赋存条件进行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方案和开采方案的有机结合,既可提升开采的安全技能,又能减少生产浪费。在提升安全综合功能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技术应用,起到更好地科学性效果。(3)细化责任,加强责任的落实力度。在责任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从安全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企业综合管理效能,做好责任细化工作,在煤矿企业建立相应的责任落实处理机制,层层进行安全管理,在确定每一个领导层人员及工作人员责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分工,搭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同时,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对一些煤炭专业的高校提供一些资金与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提供可靠保障。(4)完善监管,突出监督的机制作用。安全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指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防范舞弊行为出现,认真做到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安全监督人员一方面要做好监管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经验不断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并围绕安全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结语

在综合管理过程中,要结合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需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突出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而采取优化管理、细化责任、提升能力、强化培训等措施,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从而推动煤矿企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占川.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222-223.

煤矿安全问题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机电管理;技术管理

0引言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煤矿生产中涉及的领域广,包括机电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矿是否能够安全高效地生产。但是在煤矿实际生产中,由于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煤矿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不仅降低了安全管理水平,还很容易引发煤矿重大安全事故。对此,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研究,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机电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力求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1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机电管理问题

a)机电设备安装不合格。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种类及数量多,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经常出现设备安装不合格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很容易引发重大煤矿机电事故,例如带式输送机张紧力不合格容易发生断带事故,液压支架对接不合格容易发生倒架、陷底等事故;b)设备操作不规范。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结构、工作面原理不了解,责任心不强,导致操作设备时不规范,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c)设备检修维护不到位。煤矿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未严格建立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导致设备在使用期间未严格定期进行检修维护,或者检修维护不到位,造成设备频繁出现故障,例如输送机电机轴承弯曲,未及时更换,很容易造成电机运转卡顿,烧毁电机;d)设备老化、自动化水平低。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井下设备老化现象严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同时很多设备自动化水平低,需人工操作调节,误差大、精度低,造成设备无法充分发挥性能,例如带式输送机无法实现自动调节张紧力,无法实现自动筛选大块煤矸石,风门无法自动感应开停等[1]。

1.2生产管理问题

a)违章作业现象严重。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生产队组对生产任务安排不合理以及安全监察部门监督力度不够,矿井生产过程中违章作业现象严重,严重威胁到煤矿安全生产。例如2016年同煤集团安平煤矿8117工作面违章实施顶板预裂爆破,诱发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造成19人遇难;b)生产工艺落后。煤矿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在井下采掘施工中,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仍在使用,例如高瓦斯矿井使用耙岩机,采用爆破回采工艺等。落后的生产工艺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很容易引发重大煤矿安全事故;c)顶板管理力度不够。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对采掘面顶板管理力度不够,顶板监察体系不完善以及对顶板动态变化未能实时监测,从而造成煤矿顶板事故频繁发生。例如:2012年5月,沈阳焦煤清水二井煤矿发生重大顶板事故,造成9人死亡,主要原因是二采区07工作面运输顺槽过断层期间,未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造成顶板冒顶;d)支护措施不到位。由于对工作面支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工作面空顶面积大、支护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支护质量差等现象,致使采掘面围岩控制维护效果差,造成巷道变形严重、顶板破碎甚至发生冒顶、大面积片帮事故[2]。

1.3技术管理问题

a)采掘设计不合理。由于对矿井地质资料掌握不全面,例如矿井含水层位置、地质构造分布等,从而造成受地质条件限制,采掘工作面在设计布置后经常出现采掘效率低、施工难度大等难题,不仅影响了煤矿高效生产,还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b)技术管理不规范。由于技术管理不规范、技术监督不到位以及深入现场不够等原因,现场施工与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脱节,从而出现技术性误差,例如巷道掘进时中腰线未严格给定或定期延伸补点,造成巷道施工出现偏差;c)安全措施编制不全面。煤矿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基层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井下工程施工安全措施编制时,出现措施抄袭严重、内容不全面、与实际不相符等现象,在措施审批签字时只是走个过场,从而造成施工措施无法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导致生产事故发生;d)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水平低。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现有的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学历低,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专业技术带头人,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不能及时处理,使煤矿高效稳定生产严重滞后。

2对策措施研究

2.1提高机电管理水平的措施

a)健全机电管理体系。煤矿企业应对井下机电设备运输、安装、操作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应实施“包机责任制”,谁管理谁负责,实施“奖罚”制度,加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力度;b)加大设备检修维护力度。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应对井下设备建立检修维护台账,按要求定期对每一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对设备易损易磨部件及时更换,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每一次检修后应及时进行登记;c)加大设备安全费用投入,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煤矿企业应及时淘汰落后、老化设备,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保障每一台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转[3]。

2.2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a)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煤矿企业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培训,通过施工人员相互监督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杜绝井下“三违”作业;同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大井下“三违”作业监管力度,一经发现井下存在“三违”作业,对班组长、上岗干部、违章人员以及施工单位负责人予以罚款通报;b)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煤矿企业应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例如无煤柱回采技术、软岩煤层近距离掘进技术等,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c)加强顶板管理。煤矿应重视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系统,加强顶板维护,严禁超空顶作业,全面掌握顶板岩性及特征,对顶板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顶板支护设计必须经总工程师签字且经可行性论证后方可实施应用;d)加大围岩支护力度。煤矿企业应建立巷道支护台账,主要内容包括支护形式、支护数量、支护强度等,发现失效支护时必须立即补打;巷道支护设计必须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应加大对掘进巷道支护的监督力度,严禁支护不及时、变更支护设计、更换支护材料等现象,支护施工完后必须对支护质量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支护间排距、支护预紧力以及支护外露长度、锚固长度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必须重新补打[4]。

2.3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a)强化采掘设计。在布置采掘工作面前,设计人员应详细了解工作面附近水患、断层以及小煤窑分布情况,经地测部门、钻探部门、设计部门现场考察并进行技术研究后,提出合理的采掘设计方式,并及时绘制采掘设计平面布置图,图纸上应标注工作面四邻情况、构造分布情况等,采掘设计及图纸经总工程师签字后才有效;b)加强技术管理规范。煤矿企业应加强技术管理规范,井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编制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技术人员应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技术要求或施工设计的必须责令停产整顿;c)强化施工措施编制规范。井下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技术论证并根据工程性质合理编制施工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安全措施等,各项内容应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能够指导现场施工。措施编制后应组织会审和复审,并经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时技术部门应定期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施工措施培训;d)加大技术人员培养力度。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煤矿各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建立技术人员奖惩考核制度,确保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技术难题[5]。

3结语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对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春雷.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2):69-70.

[2]冯卫.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煤,2011(11):107-108.

[3]高臻.浅谈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工业技术,2014(29):121.

煤矿安全问题篇9

目前,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还有就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严重;另一方面就是煤矿企业本身的装备较差,科技水平较低的原因导致。下面以某煤矿企业为例,从该企业的安全隐患检查表和煤矿的工伤统计表来所反映的情况来说明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对于该企业的安全隐患检查中,检查24项其中就有10项不合格,而且安全隐患数多达590多条,这说明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环节十分薄弱,缺乏一定的安全预防治理机制,同时,对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有34人,但办学习班却只有12人,这说明企业内的安全知识普及的不全面,管理人员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致使很多经验不足、安全知识尚浅的劳动者会出现三违的情况,且处罚的人数也较多。由表2可以看出,煤矿安全事故多出现在顶板、机电运输和其它事项中,且分别占受伤人数的26.7%和40%,这说明该企业在这几项事故的安全预防工作有待增强。因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出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1)在作业种类上:在表2中有8起顶板受伤事故和3起顶板工伤死亡事故,这表明该企业的顶板作业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顶板操作管理水平较低,缺少相应的安全维护或制止措施。同时,12起其它受伤事故说明管理者对劳动者的入厂培训教育工作不到位,相关的安全施工注意事项落实的不全面,致使新入厂的劳动者由于经验不足而出现很多的其他事故。(2)在事故性质上:由于伤亡事故多为责任事故,而且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人的三违造成的。这同样说明了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不足、安全知识水平差、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更缺少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3)在事故发生原因上:从主要硬件设施上讲,可能由于矿井周边保护措施简易,基础条件较差,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所致。从劳动者自身讲,由于相关人员对存在有风险的设施旁未及时做出相应支护或警示说明,或操作处理方法有误,没有把工人的安全放在首位,盲目作业所致;由此可见,一般伤亡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直接操作者不按煤矿安全管理条例操作,甚至违章操作所致。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从以上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可见,对全体人员加大安全知识教育力度已刻不容缓。加大煤矿企业员工的教育力度,来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和对安全的自我意识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除了加大教育力度,还应该积极加强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坚持企业自身教育的前提下,可以同一些煤炭高校进行教育合作,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或者搭建教育平台直接对企业员工进行正规的教育学习。要使全体员工能真正学习到煤矿安全技术知识,懂得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并能真正认识到煤矿企业中各自工种的安全设施情况,做到遵章守纪和按章操作,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健康发展。(2)普及高科技的应用,推动安全管理的发展从上表中发现,煤矿企业事故多发生在顶板施工,说明在该项工程上有待于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改善其安全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一些电子计算机、通讯监测设备等应用于安全管理的各个领域。常见的有矿井通风监测系统、矿井安全考勤系统和矿井矿压监测系统。对于矿井通风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有效地增强矿井通风网络的安全性,并确保发生矿井事故时可以及早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及救灾的办法。矿井安全考勤系统的应用,可以每日及时监控下井和升井的工作人员,确保人员每天的进出情况,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明确确认矿井中的人员数量并作出相应的举措。矿井矿压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对监测站所检测的矿压实际值进行实时显示,并存储相关数值,如果监测值一旦超出限值便会发出警报,提示进入紧急处理模式。由此看来,在煤矿企业中普及高科技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不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还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面对煤矿现代的生产状况,不仅要求企业要重视矿井的环境监测,还要加强井间的信息交流,来确保安全管理决策的正确性。为此,煤矿企业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工作,要通过现代化手段,把高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作为获得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3)建立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保障煤矿企业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的可靠保障。煤矿工作有着一个危险系数非常高的作业环境,其任何工作的进行都必须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为前提,才能使煤矿企业的日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作业规程,并敦促全体员工有责任的真正按规程作业,使他们能按照要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真正做到有事故隐患能及时发现,出现违章行为能及时汇报。同时,对于管理者来说,还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要抓好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对矿井采掘、通风地点以及易出现瓦斯泄露、水患和火患等危险场所进行严格检查,对于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的及时作出应对办法。然而,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改善和井下作业环境的变化,旧的规章制度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积极听取员工和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并积极更新过时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的更新也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书面上,还应该通过组织全体员工来认真学习新规章、新措施,同时,对于企业内的广大党员同志,更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知识水平较弱的员工进行帮扶说教,使其能真正领悟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地落实到实处。

3、结论

煤矿安全问题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02-01

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产品不合格,功能有限

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的重中之重,煤矿资源作为直接开采矿产的产业,近些年来

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整治力度要求越来越大,煤矿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纷纷在企业中装备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以便更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今市场上的监测监控系统琳琅满目、鱼龙混杂,难免有一部分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并装备在一些煤矿企业中。这类产品有些是无法正常工作,有的是质量较差,使用周期较短,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安全问题。比如,国外的甲烷传感器校准周期大约七个月,寿命大于三年,而国产的则相差很多。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抗高浓冲击能力差的问题,假如矿井中甲烷浓度过高,传感器元件就会变得非常活跃,这种情况下会产生零点漂移现象,导致瓦斯催化剂性能下降的问题,此外抗高獬寤髂芰θ趸够岬贾略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稳定性变差。另外矿井中会存在不同浓度的硫化氢气体,会影响瓦斯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致使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

1.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缺乏管理、维护措施

有些煤矿企业虽然购置了正规厂家生产的监测监控系统,但是却没有配备专职的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没有成立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体制,无法建立安全生产监督岗位责任制。

由于检测人员的缺乏,无法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更无法做好职工轮换时的交接工作。对所从正规厂家购买监测的实时数据难以有效的处理,无法做出时效性的操作。主要体现在监测系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配备固定的监测监控系统维护人员。从而使现场维护与检修无法跟进,而且矿井下面的开采是动态的,随着开采的延伸所有的监控设备包括一些精密的监控传感器都面临着迁移,而这些工作都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加之维护不及时,极易造成设备使用寿命下降。

1.3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管人员业务能力低,难以发挥其应有价值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数据传输、电子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控制体系。要想对检测系统熟悉使用并发挥作用,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是不够的。

而近些年来国家许多有特色专业的高校相继改名合并,对许多煤矿相关专业已经停止招生。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到一线工作,容易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以至于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未经世事的初学者在监控岗位工作的情况大有存在。国家煤矿监督管理部门如今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正千方百计地找人培训,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不过由于受训人员的基础不同,授课人员难以对受训人员的基础进行把握,加之培训人员的授课方式可能不太适合,以至于培训收效甚微。当他们走进监控岗位时难免产生手忙脚乱的现象,从而难以使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挥应有的价值。

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2.1严控监测监控系统产品的购入途径

严格把控监测监控系统的购入途径,一定要从正规厂家购买。购买过程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防止由于购买人员的个人动机不纯而购买廉价的产品以次充好。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固并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的规章制度。购买过程中最好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全程参与,对质量进行把关。在甲烷传感器方面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较长的校准周期。要及时检查出传感器的问题,最好编写对传感器特定的软件用以诊断故障。对甲烷传感器校准进行规范化管理。

2.2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

安全监测系统管理方面急需加强,煤矿开采相关企业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并且实时发送监测数据制度是必然的。并且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执行不断完善发展的这一体制。除此之外,在通过所监测到矿井下的一些实时数据,及时的分析数据,使这些数据能够充分的利用,对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处理矿井下所发生的情况。对维护系统方面,组织一队专业维护人员,在监测系统使用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维护制度,严格执行。并增强队伍的积极性,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展开问题分析,迅速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软件及硬件发生故障时的正确处理,监测电缆要与变频设备、线路分开吊挂,避免变频设备、线路对监测系统的干扰。巷道内监测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巷道的两侧,如果受条件所限,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0.1m以上的地方。一些检测易燃易爆气体。

2.3定期培训、考核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员工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完美发挥效力最重要的保障。正是由于这个门槛,系统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信息计算机技术不甚了解从而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煤矿企业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