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3:40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1

关键词:云计算应用服务模式iaaSpaaSSaaS

一、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能够被运用于商业化运作的技术架构,它代表着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模式,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对云计算进行定义,但是,他们所要表达的云计算的特点是一致的,即集约构建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系统化,云计算能够聚合网络、软件、硬件等各方面的资源,并通过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资源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服务定制化,在对外服务上,云计算能够为人们提供弹性的可定制的服务,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适应性;管理透明化,在云计算的管理上,它是面向资源和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十分方便,管理效率高。此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云计算在提供对外服务的时候,需要满足性能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可伸缩性高的特点,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云计算的应用模式

云计算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云计算也有众多层次的服务,包含从硬件设施到高层软件的各个层次。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服务功能存在差异,因而一般来说,对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服务层次。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SaaS:该层次服务是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面,用户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向厂商定制应用软件服务,大多数采用的是租用的方式。此外,厂商还能够通过浏览器向客户提供软件的模式。比如googledoc,googleapps,zohooffice等。第二、paaS:在该服务层次中,能够将应用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来提供,满足客户的需求,给人们带来方便。比如amazon的aws,salesforce的平台等等。第三、iaaS:在该层次服务中,将支撑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信息资源、内存、i/o设备等等。iaaS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服务,还能够将这些基础设置整合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这样就能够为整个业界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存储资源、虚拟化服务等等。我们比较熟悉的是iBm的bluecloud,amazon的eC2等等。

2、部署模式。在部署模式上,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模式。公有云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服务于大众化,建立统一的服务中心,基于网络提供服务。私有云主要是面向大型企业,建立专门的服务中心,基于企业内网提供服务。而混合云模式是在私有云的基础之上,拓展公网入口,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对于一个标准的云计算来说,不管它是何种模式,都必须体现iaaS、paaS、SaaS三层服务,然而在应用本身并非需要构建完整的服务层次,需要由硬件提供商、平台服务提供商、集成商等按照层次提供相关的支持,由此就形成了云计算产业链。对于私有云来说,它更接近传统的企业级应用,服务提供商往往结合云计算和企业应用技术,建立相关的运行维护机制,以支持大规模数据中心,并提供便捷灵活的业务服务。公有云需要对外运营,在服务评估和计费方面比较显著,它最终服务的是个人或者租户,并且通过SLa体系提供免费服务或者是收费服务,在对外体系服务中,公有云既可以是某个具体层次的,也可以是多个层次的。互联网企业更倾向于公有云的实施,它能够聚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并使之形成资源池,面向特定的领域提供服务,进而通过网络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比如淘宝、腾讯等等。而对于政府、机构、大型企业来说,私有云更加适合。由于其内部资源丰富,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有较多的企业应用需要统筹,因而私有云不仅能够使企业长期的投资得以降低,还能够加速内部资源的整合。

三、i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将物理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可统一管理的资源池,其中包括服务器、硬件、交换机等等,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分配,包括计算、存储、网络三个层面,构建虚拟网络,从而形成虚拟的基础设施环境。为iaaS运维管理建立监控管理服务器集群,并且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平台,其目的是管理硬件、绑定虚拟化设施。监控管理服务器集群需要满足以下特征:故障可转移、资源注册与退出、资源负载动态均匀。

2、核心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虚拟化技术,是整个应用模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技术,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又可以分为两类,全虚拟化技术和半虚拟化技术。

四、p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要实现云计算的应用,最为关键的部分是paaS,它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理想中的paaS应用模型应该在核心技术设施基础上进行扩展,这样便可以高效的负载上层的SaaS应用。在构成上,paaS应用模型包括核心计算设施、分布式计算设施、云存储设施、云管理监控设施、运营设施。

2、核心技术。paaS应用模型的核心技术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运行支撑技术、管理支撑技术、开发支撑技术、业务支撑技术、运营支撑技术。事实上,paaS技术是整合了传统企业级框架技术,使其变得一体化,不同的是,云计算技术较为广泛的引入分布式处理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其中,云存储技术又涉及到分库分表技术和noSQL技术。

五、S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SaaS的前身是aSp,它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就得到了运用。SaaS直接向软件最上层用户提供服务,常常以租用的模式提供服务。根据SaaS的服务特征,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的成熟度模型:level1:特设/定制:这个阶段能够解决可定制化问题,不过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也难以对其进行扩展。Level2:为每个租户提供独立的实例,并且这些实例都是一样的,能够进行代码复用,不过增加了物理资源成本。Level3:在该层次实现了多种功能,包括可配置、多租赁、用户自定义等等。Level4:它在Level3的基础上实现可扩展功能,还可以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总之,SaaS应用模型具有多租户、可伸缩、定制化、随需应变等特征。

六、结束语

云计算代表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理念和模式上给传统的软件硬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了云计算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实施策略等内容。可以预见,由于云计算能够为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模式提供全面的支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服务模式也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俞乃博.云计算-iaaS服务模式探讨]D].2011年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征文

[3]刘威.云计算的安全服务体系和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11(5)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2

【关键词】云计算;保险公司;信息技术建设;应用

云计算是对计算模式和信息技术应用产生革命性影响的一个主题,目前在国内,云计算带来的虚拟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云计算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完成数据的计算、存储、迁移、分析而展开,催生出“大数据中心”的概念,并在悄然改变数据管理的传统运营模式。

一、云计算在保险领域应用的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保险业是国内较早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业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促进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保险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任务,要求保险企业尽快提升创新能力,而云计算所体现的技术优势,将有利于加快推进保险业的信息技术升级,对行业转型提供巨大助力。

从技术特性来看,云计算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其按需服务、高可扩展性、虚拟化等特点,符合保险行业的灾备及核心系统连续性、高效性、稳定性、跨地域性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技术与需求的契合点。

从成本收益来看,无论企业借用外部运营商搭建的“公共云”,还是建设企业内部“企业云”,通过应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都可以大大节省it基础设施投入,减轻企业建设数据中心及日常数据管理的成本压力。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目前国内外it领军企业都在加快研发成熟的iaaS基础设施服务和paaS平台服务,以及SaaS软件服务,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保险企业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

从技术安全性来看,为了保证敏感信息在“云”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云计算目前已经开发有一系列技术手段以保障应用安全,随着我国对数据安全方面的监管不断加强,云计算在数据安全上的可靠性也有望不断提升。

二、云计算为保险企业解决的实际问题

云计算最重要的特征和作用,就是彻底解决了海量数据存储、并行计算和数据挖掘等问题,并通过应用的形式向客户提供服务,结合保险行业的经营特点,云计算可以在保险业目前的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满足保险公司的现实业务需要提供有益的帮助。

1.满足it基础设施物理升级的需要

传统意义上,多数保险公司的数据集中往往是按照地域或业务分库处理,业务系统多采用小型服务器集群方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保险公司只能不断地采购和升级软硬件系统来提高数据处理性能,这种技术不利于提升数据运行效率,而且成本投入也会越来越高。而运用云计算方式建立企业的数据中心,有利于充分节省企业it基础设施升级的成本,并充分体现出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可扩展性的优势。

2.满足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的需要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无论是核保、理赔还是保全等日常经营数据,还是客户信息数据,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数据流量也会呈几何式增长,面对海量的数据访问和交互式操作,企业要保证系统具有持续且稳定的响应性能。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就能有效应对这样的局面,满足爆发式的数据存储需求,并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3.满足数据容灾备份的需要

保险企业的数据灾难备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手段,它是基于灾难实际发生时保险企业所能承受的能力来考量,立足于业务的需求,对数据备份进行规划。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并提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平台服务,当灾难发生时,云计算数据灾备能够快速进行数据恢复,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应对救援服务。

三、云计算在保险企业应用的建议

1.合理搭配使用“公共云”和“企业云”

使用“公共云”就是采用“租用数据中心,数据托管”的模式,其优势之一是节约成本,另外服务的扩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服务定制功能,能够随时应对意想不到的数据处理需求。而劣势就是所谓的安全问题,以及在数据管理上可能仍受限于相关监管规定。使用“企业云”即采用“自建数据中心,数据自管”的模式,优势是企业拥有自有的数据中心,自主运营、自主管理,对云计算各个环节都能进行精密把控,但劣势是成本较高,需对技术团队要求较高。

综合考虑,笔者建议可采用“公共云”与“企业云”搭配使用的策略。一方面,构建私有云架构,选择若干地点分别建设服务器集群,采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把集群虚拟为集中的大型机,实现虚拟的数据大集中,将核心业务纳入私有云管理。另一方面,探索向第三方运营商定制云服务,购置SaaS服务软件,尝试将非核心业务的数据处理外包给云服务商,并在合作中逐步积累云计算管理的能力。

2.探索应用SaaS服务

运用云计算技术,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批相对成熟的SaaS服务,如CRm、eRp、e-HR等,在此以SaaS型CRm服务为例,说明云计算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CRm可以实现360度的“客户全景”识别,做到客户数据和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为营销活动提供精准依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企业级CRm的实施方式基本为购买CRm套装软件、自主开发CRm软件以及采用云CRm服务三种。与传统CRm软件相比,SaaS型CRm即云服务CRm,是基于开源平台搭建,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客户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实时数据整合等功能,另外还可以融合3G移动、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库同步、与SnS等社交网站互动等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有效增强了CRm的交互能力和实时处理水平。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SaaS服务应运而生,SaaS服务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保险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培育云管理领先优势

笔者认为,从战略角度看,那些有志于在新技术引领下有所作为的保险公司,应对信息技术建设进行长远规划,抓住云计算革命的契机,不仅要应用新技术,还要加强运用保险企业在产品开发、精算、核保、理赔、客户分析等领域的自身专业优势,培育优秀的it专业队伍,开发领先于行业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和应用软件,打造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同时考虑到未来保险行业的竞争将向规模化和差异化两个方向发展,市场将更加细分,可能出现一些只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利用领先的技术或规模效应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家型公司。保险企业可以在适当时机,建立专家型信息技术服务子公司,面向整个行业提供专业的it技术服务,从而使新技术应用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均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匡胜徽,李勃.云计算体系结构及应用实例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60-63

[2]张化群.云计算在保险业it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金融电脑,2010,(11):18-21

[3]吕海东,葛日波,沈海龙,.云计算环境下CRm系统设计和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7926-7928

[4]杨虎群,冉林.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展望[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14):116-117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3

传统电信设备价格昂贵,其应急需求及故障恢复与倒换还额外需要容灾设备的配置和软件逻辑的支持。激烈的竞争要求运营商不断减少运营成本,价格昂贵的电信设备已然成为核心网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化、云计算的it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电信网络。2012年10月,中国移动等全球13家运营商提出了nFV的概念,即网络功能虚拟化,旨在改变现有电信设备的形态及实现方式,拟基于通用标准的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并利用it虚拟化技术以软件的方式实现现有多种电信设备的功能,推进电信网络虚拟化架构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平台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计算能力,也是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中的控制网元和数据转发网元是nFV的重要应用场景。

业界普遍认为在已经部署且稳定经营的现有网络上直接替换并进行虚拟化改造的收益不大,因此承载VoLte的imS网络成为核心网虚拟化的触发点,同时需要建立虚拟化的核心网来更好地支撑VoLte。

2imS网络虚拟化可行性分析

2.1云架构对核心网设备要求

核心网设备的云化适用性主要有4个方面:

(1)ip化架构

设备接口ip化,才能保证设备可以异地存放和布局,不会占用过多的传输资源,是实现云架构的基础条件。由于核心网设备需要与其他非ip化设备互联,可采用链路直达云端或者进行ip接口改造。

(2)即时通信的数据类型

语音通信部分中,话路建立后,大量的即时语音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并且不需要保留,这种情况不适合云计算,可直接通过本地设备转接。云计算更适合计算类型的服务或者数据需要存储查询类型的服务。

(3)实现服务交互及频繁计算

云计算以其特有的体系架构,非常适合复杂计算,通过ip网络实现数据交互。

(4)大量数据存储、操作和维护

云计算适合于整合多个小的存储体系,减少了数据单元互通,可保证全网数据准确一致及时更新。

 

由于网络架构的改变必将引入新的投资,是否有必要投资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imS域是未来通信网络架构,是一个提供会话类业务的平台,是运营商后续部署VoLte、RCS、融合/高清会议等业务必不可少的技术。同时,imS是基于ip的技术,可接入手机、平板电脑、pC等多种终端,不受物理位置限制,且网元逻辑功能独立,多以信令处理为主,imS的这些特性适合在云上运行。

2.2imS网络虚拟化带来的利益

云计算应用在imS,可为运营商带来利益。

(1)降低CapeX和opeX

在云上部署imS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节省CapeX和opeX,用户亦可享受更优惠的语音/视频等业务。另外运营商维护传统网元硬件成本非常高。虚拟化技术解除了应用和硬件的绑定关系,运营商可以利用标准的atCa、通用服务器,并可以在服务器之间进行灵活的资源调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采用虚拟机之后,不同的业务可以进行迁移,而不取决于是何种操作系统。另外,云的伸缩性为新网元部署以及网元扩容都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2)灵活的应用场景

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一些原来花费很高或者很难实现的场景,比如imSHosting、imSinabox等小型化方案都可以轻松地利用虚拟机实现。不同的虚拟机可由不同的主体(分支运营商、分销商等)管理,为运营商创立了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可以对终端用户收费,也可以对其他运营主体收费。虚拟化技术尤其适用于话务分布不均的跨国运营商,比如一些分支很小、一些较大,可以在大的分支上建一套imS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为不同的分支服务,节省设备成本。

(3)多元化的采购选择

imS部署在云上带来了网元在水平方向的功能分割,在理想的状态下,软件和硬件可以完全来自不同的厂商,比如硬件采用a、虚拟机来自B、上层imS应用来自C,这样减少了运营商对设备商的依赖。

(4)多种运营模式

imS云的层面: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如大型企业可以运行自己的云或imS;还有一种是SaaS,软件即服务,即imS为不同的角色服务,如个人用户、分销商等,这些业务主要是语音、高清视频等业务。另外还有CaaS、DaaS、paaS等服务模式。

3imS网络云架构及云部署策略

3.1imS网络架构

imS系统基于ip承载,以Sip协议作为基本控制协议。Cm-imS——全业务运营,不仅满足固定用户需求,VoLte商用网络更能够支持高清的语音及视频业务。与接入无关的imS总体网络架构:包括核心控制层、业务层、接入层、承载层。imS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

3.2imS虚拟化云架构

虚拟化的技术是云计算的重要基础,其虚拟的逻辑结构以及高度集成的物理设备对于iDC数据中心有重大意义,更是大数据时代云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基于imS架构,imS的虚拟化云可大致分为3个方面,即imS控制云、媒体资源云和应用云。

(1)媒体资源云化

imS系统的媒体资源部分为媒体资源管理器,它包括mRFC(multimediaResourceFunctionController,多媒体资源控制器)和mRFp(multimediaResourceFunctionprocessor,多媒体资源处理器)2个功能实体,可与aS合设或单独设置。媒体资源管理器需要为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提供多媒体处理业务。

imS媒体资源云实现场景:媒体资源管理服务器可虚拟化取决于它采用通用硬件的服务器架构,再通过云主机部署虚拟化软件。媒体资源云通过云媒体处理单元按需进行动态分配、负载均衡,以处理业务平台发起的各种媒体资源处理请求。

媒体资源云管理平台或资源池可采用集中建设的方式,可作为基础能力对外提供整体的行业解决方案,也可以作为开放式平台,为ott或所有网络用户提供丰富的传真、收号、视频会议以及话音等媒体类业务。

(2)核心控制层云化

imS核心控制网元具有密集处理、大容量的特征,这一特性符合虚拟化部署的特点。核心控制层包含p-CSCF、i/S/e-CSCF/BGCF,用户数据库HSS/SLF,互通类网元mGCF、im-mGw等会话控制类功能实体。

imS控制层云具备开放应用调测和应用开发的环境,具备对第三方提供运营支撑的能力。开发商即可以快速部署并按需获取所需要的网络通信资源,并且不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网络通信服务。

imS控制云实现场景:

可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一块atCa单板或一台商用服务器,实现多个不同的imS网元(包括完整的控制网元、HSS等功能),极大地提高imS集成度。原本需要多个机框实现的功能,通过虚拟技术可借助单框或单个服务器实现。

(3)应用层云化

应用层是运行在云平台层上的应用的集合,每个应用都对应一个业务需求,实现一组特定的业务逻辑。应用层云化可以很好的支撑新业务的创新和试点以及应用的快速部署。把各种应用部署引入云和虚拟化技术,可给核心网的技术带来最大的灵活性。

用户可通过SaaS方式获得应用层中的各种服务。现有运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和第三方开发服务商合作或者以paas平台为基础,将imS网络、处理能力与企业自身的互联网应用进行集成化改造,从而提供定制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imS网络整体云化架构逻辑图如图2所示。

3.3imS云化建议思路

imS云与其他企业内部云相似,都应逐步完成由私有至公有云服务的提供。

(1)imS私有云

imS私有云是指运营商将imS内部网络部署到云上,实时云平台是imS的基础设施,也是虚拟化的关键。这个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虚拟化和云管理,不单单指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目标,还应做到可运营、可管理。

imS私有云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阶段imS核心网的业务接入模块、标准功能业务平台、扩展功能业务平台的云化成熟度不尽相同,可采用传统atCa、单厂家云、成熟云化这3种模式建设。最终业务接入模块采用传统atCa厂家专有硬件建设;标准功能平台采用单厂家云进行部署,部分功能如mRFp、CG、ip-Sm-Gw信令接口采用专有硬件部署。在初期阶段,可先替换容量小用户少的传统设备,例如固网imS核心控制层;或可在VoLte(imS提供话音等富媒体能力)试验网部署时采用云平台设备作为试点,使imS传统设备及云平台设备同时在网运行并提供能力。随着测试结果达标及稳定性验证后,再逐步进行传统设备的云化改造,使网络平滑演进,最终完成到私有云平台的迁移。

(2)imS公有云

公有云开放在internet网络,面向所有用户。imS公有云是指运营商面向所有企业及个人用户共享各种imS的业务能力通信应用。imS公有云的控制层云平台及应用云平台提供的多媒体服务一般体现在“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从市场角度分析,公有云比私有云前景更广阔,但是进入门槛相应也更高。业界认为私有云更具现实意义。的确,与公有云相比,私有云在安全、网络架构、应用迁移等方面更易实现,业务风险也更小,在公有云尚未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公有云服务尚未完善之前,私有云是明智的选择。但是,私有云并不完美。运营商在使用私有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谨慎、全面考虑。公有云才是最终归宿,imS公有云是imS云化的目标。

3.4云技术在imS应用上的限制

云技术是it技术发展的产物,和imS这类从电信网络演化而来的技术相结合,还存在一些限制。

(1)性能影响

虚拟化是云计算中的关键技术,然而虚拟化应用在实时的计算(比如imS信令处理)时,测试结果显示云通信计算会导致imS设备处理性能下降,系统时延较大。如果采用Vt-x的虚拟化技术,从性能和时延上看,要比单纯的虚拟技术有所提升。虽然目前的试验结果显示虚拟化技术对于实时业务的处理并不能达到传统设备的水平,但是业界提出了很多针对虚拟化的优化技术,硬件的处理能力也在逐年提高,相信2~3年内这一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2)运维方式的变化

电信业务原有的网管模式是硬件和软件功能等统一管理,而虚拟化技术的引入,打破了软件和硬件的绑定,软件和硬件可以归属在不同的主体去管理,这区别于传统的软硬件一体的运维模式。

云计算平台服务端的复杂性和创新性,对于运维是个全新的挑战,传统运维思路和方式都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在传统运维结构上的优化,而是基于云计算特征孕育而生的运维重构,随着云计算平台的发展过程不断演进并积累经验。

4结束语

核心网架构如何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虚拟化是未来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核心网网络虚拟化技术在基础设施平台、云管理以及转发性能优化上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速电信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进程,以及后续核心网虚拟化技术的研究,都是需要深入继续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炜,韩小勇,尼凌飞.移动核心网应用nFV的关键问题探讨与实践[J].中兴通讯技术,2014(3):12-15.

[2]吴琳,沈雷,奚展越.imS云化策略研究[J].电信科学,2013(6):66-68.

[3]“虚拟化与云计算”小组.虚拟化与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8-19.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4

时至今日,从全球看,以云平台、云网络、云终端、云服务和云安全为主题的技术革命,已形成一个战略体系,成为新一代技术变革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再是支撑一个个单独孤立的产业,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站在全产业链的最高顶点,成为所有产业共同的技术平台。

2013年11月,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云体系”为核心理念的部级联盟。联盟成立以来,以推动与促进中国云体系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为宗旨,得到了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初步实现了跨领域、跨地域、跨行业整合政产学研各类社会资源,吸纳了各界精英,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云梯队,为新一代信息在中国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做了重要铺垫,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云时代的国际视野

与中国路径

作为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引导者和云计算推广的倡导者,美国云计算技术、应用、市场的发展均走在前列。2009年3月,云计算被美国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同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开始执行一项长期性云计算策略。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新网站apps.gov,利用这个新平台展示并提供政府认可的云计算应用。这一举措促进政府机构有效降低了管理和运营成本,也更好地宣传、普及了云计算理念,推动各领域创新。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到2016年,美国各级政府用于云计算方面的投资将占it总投资的23%以上。

不同于美国,作为云计算应用市场跟随者的欧洲在传统意识上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性、隐私性,其各自为政、分散不一的数据不透明策略,一定程度阻碍了云计算产业发展。在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计算主力厂商不断调整技术方案、经营策略的影响下,欧盟及欧洲多个国家逐步接受了云理念,并在欧洲建立起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市场。2009年7月,欧盟对外公布了电信改革的五年计划,并将创建云计算系统纳入革新的四大优先项目。

在日本的云规划中,“霞云”计划是其战略核心,其旨在建立一个大规模云计算基础设施,目标是整合所有政府it系统,将其转化、归结为一个独立的云计算设施,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日本政府“为国民提供绿色、安全、先进政府服务”的诉求。在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韩国,政府于2011年公布了云计算综合计划,明确表示在2014年前会投入60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不断扩大韩国云计算市场版图。

从基础看,自200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云计算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陆续开展了组织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云计算示范工程、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和863等科技计划中系统部署关键技术研发等工作,努力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产业配套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标准、评测等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基于国家对云计算产业的政策扶持及对云应用的引导规划,有人预言,云计算很快将成为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核心战略力量。但云计算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令人忧心之处。首先,规模化发展云计算必须依托带宽更大、稳定性更高的网络,而我国互联网在网速方面仍然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云计算发展的要求,同时,我国诸多科技园区及大型国有企业自建的传统数据中心分布相对分散,存在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大部分仍达不到提供云服务的要求。其次,目前业内对云计算的认识未能统一,一般认为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效用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云计算更多只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另外,从应用角度看,云计算面临着一些特有技术的瓶颈问题,能否在这些技术上实现突破并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将影响云计算进一步发展。再次,全球对于云计算最大质疑的安全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相比其他国家,更高比例的我国受访者认为,其所在企业和机构拥有不得外泄的敏感数据,一旦被意外泄露,损失不可估量。最后,云计算在全球尚无统一标准,单元设备、技术难以相互匹配,互操作、硬件转移等难以实现,在某一系统中开发的应用程序无法拿到另一系统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多个“云”之间的互联互通。

“中西方存在制度差异,不同的政府职能定位和it产业机构都决定了中国的云路径将不同于西方。”中国云体系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表示,“正因如此,发展云计算重要战略举措对中国而言,是实现信息产业和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是中国第一次在产业变革中与西方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绝佳历史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孙家广指出:“云计算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其由云平台、云网络、云终端、云服务和云安全构成的统一整体――云体系,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

在我国当前正处“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时期,加快云计算发展已成为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如何调动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把握我国发展云计算重要机遇期的关键。“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全国性综合平台,整合政、产、学、研、训、商、资等各类社会资源,推动我国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沈寓实表示,“这也是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初衷。”

“新四化”同步

信息化成“三化”核心

党的十报告提出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理念。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中引发广泛热议,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四化”体现出了与以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四化”建设的不同特点,显示出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内涵。

“四化并举,并不是齐步走,信息化是其他三化的基础,要发挥信息化的先发优势,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加更多的附加值。”沈寓实表示,在四化中,代表更新生产力的信息化的相对落后,不仅会拖四化后腿,更会让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进程中,付出更多的资金、资源、环境和时间的成本,发展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这更增加了信息化先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在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下,在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的形势下,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

其次,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能靠单纯的工业化建造城镇化,反过头来,再用信息化消除不良影响。

再次,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从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工作推进以及农业大数据挖掘探索等方面,通过农业生产、流程、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将传统产业置于信息化起跑线上再出发,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根本取决于其与数字信息、智能控制和电子网络融合的程度和速度。因此,信息产业不仅是单独的“四化”目标之一,更是其它“三化”腾飞的“双翅”,是提高其它“三化”科技含量和效率的钥匙。

而云计算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015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并强调,云计算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阐释了云计算的核心意义及我国当前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

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志广从云计算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来解读,他指出:“当前中国发展云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发展,可更有效地实现更加精准化、更加高效化的城市管理,也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结合中国国情,智慧城市的技术本质,就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阶段。”沈寓实表示,“在云时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城市云’,这包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有一个整体优化的概念。”

单志广表示:“目前智慧城市的核心还是围绕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的加工和利用,智慧城市是整个信息化步入深水区以后要解决开发、整合、融合共享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难题,很多就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之间的整合和交互,没有这样的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是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

风起“云”涌

产业发展托举城市未来

作为科技部列入国家“863智慧城市主题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依托强大科研实力及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电子等领域开发应用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经过三年建设,其各项智慧城市技术运用已经起步,体现在几大典型示范项目中。

在武汉街头的任意一个公交车站,看一眼电子显示屏,或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知道下一趟公交还有多远能到。

在武汉中百超市汉口黄浦路店买一盒蔬菜,扫一下价签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捆菜是哪里种的、施了几次肥、打了几次农药、何时采摘、怎么运输的。

在武汉二中,学生们佩戴的电子学生证,可将他们每天进入、离开校园的时间发至家长手机。家长还可通过手机、电脑,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评语。同时,这张卡还可在校园内消费,消费明细也会及时发到家长手机终端。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都有一台掌上电脑,而每名患者手腕上都戴有电子腕带,查房时,护士扫描患者的腕带,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立刻自动匹配和确认,不出一丝差错。

在武汉,智慧应用已渗入交通、农业、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据武汉市信产部负责人介绍,在感知方面,武汉市主城区和重要路段已形成无缝视频监控网络。全市公交车辆均植入GpS移动定位芯片,甚至连生鲜蔬菜都打上了二维码,感知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好。在网络覆盖水平上,武汉也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光纤到户覆盖规模达到230多万户,3G信号覆盖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中心城镇。另外,市民之家、市图书馆等25个公共区域和3条公交线路向公众开放免费无线上网。在云计算方面,武汉现已组织策划了38个项目,产业基础已显现雏形。

2013年12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武汉联合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进行研发、应用、培训、服务的综合性创新功能。据沈寓实介绍,“未来,双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制造业转型创新、初创企业发展、it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生产力和信息化。”

与此同时,云应用的现实需求也在金融、气象、农资等传统行业中得以凸显。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副巡视员、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陈文雄表示:“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国金融云在向云迁移过程中,由于传统银行业对风险的谨慎,还存在一些负担,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很多银行早已开始云技术储备,在管理和非核心经营层面已经做了大量云应用的尝试,而在公有云平台应用上的步子还有待迈开。”他指出,“云技术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不使用会落后,但在金融业,如何为我所用,还有待考虑。目前,云架构现存的问题还未得以解决,在国内应用环境中,云基础架构供应商的利益分配体系还未完善。这方面,政府对云应用的引导规划和资源释放,将非常关键。”

“云计算引入气象业,也十分必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沈文海表示,“在我国的政府与公共事业行业中,气象部门的信息化是属于起步较早的。但是,仍然还有亟需提高的不足之处存在。”出于节约资源和设备、实现信息共享等方面,云计算概念不失为一个可取的解决方案。

沈文海表示,气象中心也在设计全国气象信息网络的整体规划。如果能将云的概念引入,实现流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和整合,逐步实现流程办公、远程办公,将对气象部门信息化大有裨益。”

针对云计算浪潮,来自农资行业中化化肥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范贺军认为,云计算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认为云计算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来看,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绿色it在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视绿色的发展,云计算适应这种绿色的潮流;第二,云计算打破了传统的办公思路和界限;第三,云计算改变了it技术“贵族化”。范贺军强调,云计算与移动互联将为农资业客户创造更多服务价值。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5

关键词:云计算;网格计算;计算模式

DiscussesthenewComputationpattern-Cloudcomputation

ChenJia

(ShaoyangCollege,information&engineeringDepartment,Shaoyang422000,China)

abstract:thecloudcomputationisneartwoyearitprofessionnewcomputationpattern,itwillhavetheprofoundinfluencetothefuturelifewayandworkingpattern.thearticleintroducedthecloudcomputation'sconcept,thecharacteristicaswellasitsmainform,searchedhaveanalyzedthecloudcomputationkeytechnologies,finallyhasmadetheprospectforecasttothecloudcomputation'sfuturetendency.

Keyword:Cloudcomputation;Gridcomputation;Computationpattern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it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存储和网络计算等服务也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目前,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核心工具―我们用来处理工作文档、存储数据、发送email、业务计算或与别人信息共享等。然而,当pC硬盘出现问题而无法修复时,我们将束手无策而最终丢失所有个人数据。而在未来的“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

一、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云计算是2007年才兴起的新名词,对它的定义和内涵众说纷纭,目前在网上至少有几十种说法。“云”的概念,对于计算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对那些网状分布的计算机的比喻,也是指那些由服务器按你的需要所进行的看不到的计算过程。随着对计算能力、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集中化的迫切需求,云计算应运而生。

(二)云计算的特点:从现有的云计算平台来看,它与传统的单机和网络应用模式相比,其特点如下:①虚拟化技术。这是云计算最强调的特点,包括资源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每一个应用部署的环境和物理平台是没有关系的。通过虚拟半台进行管理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迁移、备份,操作均通过虚拟化层次完成。②动态可扩展。通过动态扩展虚拟化的层次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的目的。可以实时将服务器加入到现有的服务器机群中,增加“云”的计算能力。③按需部署。用户运行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计算能力。云计算平台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部署资源和计算能力。

二、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按需部署是云计算的核心。要解决按需部署,必须解决资源的动态可重构、监控和自动化部署等,而这些又需要以虚拟化、高性能存储、处理器、高速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所以云计算除了需要仔细研究其体系结构外,还要特别注意研究资源的动态可重构、自动化部署、资源监控、虚拟化、高性能存储、处理器等关键技术。

(一)体系结构。为了有效支持云计算,其体系结构必须支持几个关键特征。首先,系统必须是自治的,即需要内嵌有自动化技术,以减轻或消除人工部署和管理任务,而允许平台智地响应应用的要求;其次,云计算的架构必须是敏捷的,能够对需求信号或变化做出迅还的反应。内嵌的虚拟化技术和集群化技术,能应付增长或服务级要求的快速变化。云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1)用户界面:“云”用户请求服务的交互界面;(2)服务目录:用户可选择的服务列表;(3)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可用计算资源和服务;(4)部署工具:自治的,根据用户请求智能地部署资源和应用,动态地部署、配置和回收资源;

(二)自动化部署。自动化部署,是指通过自动安装和部署,将计算资源从原始状态变为可用状态。在云计算中体现为将虚拟资源池中的资源进行划分、安装和部署成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的过程,其中包括硬件(服务器)、软件(用户需要的软件和配置)、网络和存储。

三、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的出现和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展,必将对未来用户的工作模式和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和深刻的影响:

(一)云计算将赋予互联网更大的内涵并改变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过去几乎所有应用都是装在用户端或者局端数据库上运行,但今后通过云计算,更多地应用能够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进行。云计算的先驱者之一谷歌甚至强调未来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可以搬上互联网,以服务取代软件。

(二)云计算将扩大软硬件应用的外延并改变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将云计算比喻为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即客户不再需要己购买发电机发电,而只要去电厂买电使用就够了。也就是说,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不必购买新的服务器和部署软件,就可以得到应用环境或者应用本身。

结语:伴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的交互性将越来越密切,创建一个全球对话和多层面的协作已经完全成为可能,并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目前云计算的计划更多的集中在商用领域,并未真正涉及到普通的日常应用,而且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只要it技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必将最终惠及到普通的消费者用户。

参考文献:

[1]孙颜珍.新型网络应用模式――云计算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2]邓倩妮,陈全.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高性能计算发展与应用.2009,(1)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6

关键词:云计算分布存储技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网络的大规模使用是目前的大时代环境。与时俱进是政府不断强调的技术进步的核心,计算机相关技术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各种电子数据的数据量和数据类型均出现迅速增长。数据的存储及传输在数据应用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分类,云计算与分布存储的结合应用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新的开拓方向。

1云计算的定义及其特点

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的关于互联网络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通常是指一种虚拟化的资源。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基本定义仍然存在多种不同说法。对于云计算的定义,能够找到高达约100种解释。[1]在现在这个阶段多为社会各界所接受的一般概念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共同进行定义的,云计算是指按照其总使用量为计费标准来付费的模式,它能够有效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性较高、可靠性更高、针对性更强的网络引擎访问,能够直接进入配备相关配置的资源共享池,使用户所需的资源能够更加快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被搜索到,且由于是网络控制,因此只需要投入较少成本的管理工作,或者与服务的供应商进行少量的交互即可。云计算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也是其优势所在。

(1)规模大。“云”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个概念。而云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超大的规模。amazon、Yahoo等知名公司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Google云计算已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而一般企业的私有云基本拥有成百上千台云计算服务器。成倍的扩大了用户的计算机处理能力。(2)可靠性高。“云”采用了数据同时拥有多副本制,计算机节点同为可进行互换等措施,有效的防止了数据的丢失和错漏,增加了其可靠性,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数据体验。(3)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云”是一个虚拟的存在,不特指某一个硬件或软件,具体来讲,“云”是一种将私人数据上传网络但不一定共享的一个模式或者一种状态。不同的“云”可以帮助缔造万千种数据应用,同一种“云”也可以同时支撑数种应用及多个数据的运行和应用。由于“云”的虚拟性,它的存在是动态可拉伸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与适应性。(4)成本低廉且针对性强。“云”计算采用的是特殊的容错结构,由成本极其低廉的节点构成,且“云”采用的是自动化集中式管理模式,企业只需投入少量的人力资本和资金投入。由于“云”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计费,因此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并有效地节约了企业在云计算方面的投资。[2]

2分布式存储

目前,社会活动中仍以集中式存储技术为主要存储方式,集中存储,是指在建立一个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各种信息存储于数据库,功能模块围绕其周围对数据信息进行录入、搜索等。区别于集中存储的分布式存储,则是利用网络便于沟通交流的特点,使用分散存储在企业个体计算机的磁盘空间的数据信息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中心。这种结构使数据分散存储在个体中,减少了成本投入,便于管理,同时可以帮助用户可以按照其实际需求来进行数据的录入、查询及输出下载。分布式存储是以网络为基础存在以实现资源的存储与共享。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分布式存储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强调了用户能够按需对数据资源进行购买或租赁,这样可以使用户最大可能的在节约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满足其对数据资源的需求。同时,由于分布式存储的存储是以各个单体计算机的硬盘存储为基础的,有效的减少了系统崩溃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

3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式存储

(1)产生背景。随着社会各方面的深入发展,单独的数据库已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云计算就是在这种困境下为适应现代计算机的技术进步及各行业对数据资源需求而产生发展的。云计算背景下的分不存储,强调的是用户按需购买,以实现在满足用户数据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投入。(2)以交换机为结构核心。云计算背景下的分布存储技术发展起来之前,多数用户均采用交换机作为其数据中心。其采用的架构是树形结构,包括核心层、聚合层、边缘层三个层面。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具有可操作性,连接简单,扩展弹性大等特征,但其存储空间有限,并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今天人们对数据资源的要求。因此,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由于“云”是一个虚拟的存在,并没有固定的容量及存储空间,因此在存储容量上,它具有无限的可能。以交换机为结构基础的存储技术的可操作性结合云计算在存储空间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数据资源需求。(3)扩展弹性大。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分布存储发展之前,用户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多以计算机服务器为主,这种方式的存储方式主要通过不断提高其扩展性增加存储容量以满足数据录入及输出功能。而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分布存储拥有天然的存储空间庞大的优势,在存储模式选择中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现今,数据存储中心的数据资料一般以Bp及eB为计量单位来进行简单运算。[3]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规模正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呈指数型函数出现爆发性增长。云计算背景下的分布存储具有相当大的扩展弹性,能够根据数据资源及用户需求的实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调节。

4结语

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带来更多在计算机领域上的拓展思路。发散的思维帮助云计算实现更多的可能。基于云计算技术基础的分布式存储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的兼容问题及数据存储的冗余问题,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据的筛选水平更是一个基础问题。准确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是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式存储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宏兵.容淳铭.杨庚.曾庆凯.基于路径映射加密的云租户数据安全存储方案[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02.

[2]刘月.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关键技术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03.30.

[3]郭苹.基础设施云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1.08.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7

首先,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新闻数据具有独立文件大等特点,且随着电视直播清晰度日渐提高,新闻数据信息量也随之增加,就目前情况来看,一般省级区域性网络媒体需要处理数据信息高达200GB以上,其数据信息量极大,基于此,云计算的应用,通过发挥自身功能,能够为其提供超大存储空间,快速、高效的处理信息,满足电视新闻直播要求。其次,受到电视新闻直播技术发展的影响,视频、音频等编码技术也随之发展,各类编码方式及封装格式等逐渐朝着多样化需求发展,相对应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电视新闻具有信息交互性强的特点,云计算能够实现对不同格式音频及视频等进行有效处理,满足新闻采编编码多样化需求,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后,近年来,人们普遍通过网络了解各类新闻,传统纸质媒体受到极大冲击,网络媒体的发展,促使新型自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且均拥有独特的网络技术给予支持,在电视直播新闻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业务类型日渐增加的今天,为了确保各类业务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需要云计算作为桥梁,实现这一目标。

2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应用

2.1构建云计算概念模型,实现数字化检索

为了更好地应用云计算,促使其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应用之前,要加强对云计算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云计算本质等方面内容,指导具体应用。在云计算环境中,电视新闻信息传播信源及信宿日渐模糊,即便有了硬盘数字化高清播出,但是,相对于实际应用而言,尚不能满足云计算应用需求,仍需要加强在新闻制作、存储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促使电视新闻内容转变为数字化,至此,要积极构建云计算概念模型,为促进电视新闻直播技术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创建良好的支持环境,提高新闻直播效率

电视新闻直播要想与云计算有机结合,需要合适的环境作支撑,目前,我国电视网络尚未形成一个整体,难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交换、转移,因此,积极构建电视网络,为电视新闻直播创建良好的环境,进而提高新闻直播效率。

2.3立足于用户需求,提高终端服务能力

电视新闻直播技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用户需求,由此,在云计算应用中,要立足于用户需求,不断提高终端服务能力。赋予计算机电视功能相对简单,但是,促使电视兼顾电脑机电视功能难度较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不同网络范围中,电视新闻直播需要电子商务的支持。

2.4将云计算技术作为基础,建立新闻资源库

电视新闻数据库作为云视频核心,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以将云计算技术作为基础,结合广视网创建新闻资源库,满足不同级别电视台电视新闻直播对素材的需求,并利用好三网融合契机,建立能够覆盖至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库,以此来推动我国电视新闻广播健康发展。另外,摩尔定律作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计算机性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应用也要重视摩尔定律,以来拓展计算机内部空间,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满足云计算平台运行。与此同时,无论数据库规模大小,都不能够忽视权限管理。为了保证数据库安全,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要制定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规范新闻信息获取行为,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保障数据库稳定运行。首先,相关工作者要获取授权,获取需要的新闻素材;其次,对已经获取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制作,并上传至上级部门进行审核;最后,将审核通过的视频存储到数据库中,为观众呈现新闻节目。据了解,我国湖南电视台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建立新闻视频资源库及服务器集群,并完善相关权限机制,用户将自己摄制的视频上进行适当处理传至服务器中,经过制作人运用网页的编辑系统进行制作、编辑等一系列处理后,交由值班责任编辑进行审核,审查合格后,进行公开点播。在电视台播出的过程中,终端用户也可以结合自己爱好等,从“云”网络公共视频池中获取电视新闻视频,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实现观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发展需求。除此之外,我国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工作基地将云计算组委基础,通过虚拟化、异构化技术及云平台技术,显著提升服务器利用效率,减少后期时间、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创新新业务,推动电视新闻广播事业进一步发展。

3结论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8

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未来的世界是数据的世界”的大数据时代,它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信息化水平,发挥方便快捷、节能减耗的社会效益,加快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

作为“上海市云计算应用示范区”,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按照上海“云海计划”的要求,强化信息基础建设,截至2012年6月城市光网已覆盖134万户城区家庭,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3G网络,wiFi热点达2262个,数据中心机房面积近8万平方米,拥有4条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点。2012年10月出台的《浦东新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将云计算列为浦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

发展现状

空间布局。浦东云计算产业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兴起,其布局与原有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大体一致,并向周边辐射。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制造业,主要布局在原有工业园区,张江、金桥、综保区、康桥工业区及临港产业区。一块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部分随着原有开发区布局走,主要依托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康桥工业区(中国电信上海创新孵化基地)、临港、洋山保税港(云海数据中心),另一部分向开发区外低成本的镇域转移,包括三林、北蔡、周浦、唐镇、惠南等地区,以及目前正在筹建的临港软件园、御桥软件园、川沙软件园。

产业基础。浦东已初步形成贯穿设备制造、基础设施运营、平台即服务、软件(数据)即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云计算相关企业约60家,其中90%以上是平台即服务、软件(数据)即服务企业,提供iaaS的一般为较大型企业,有的企业如浦软汇智同时提供从iaaS到SaaS的全面服务。以上海贝尔、华为和大唐电信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均设有大规模生产和研发基地,大唐旗下联芯科技拥有3G通信tD-SCDma的知识产权,盛大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化平台投入试运行,“盛大云”开始提供视频建站、视频托管、云主机、云存储、云分发、网站云、数据库云、云监控、云引擎、移动云服务等多种产品。硬件与设备制造由华为、iBm等少数几个国内外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基础设施运营由中电信和中移动上海分公司两大国企平分秋色。2012年6月,天霆云计算科技公司在浦东推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云电脑”。

另外,还有一些大的项目为今后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如,正在建设中的云海数据中心,预计一期投产后达纲年产值7亿元,带动相关增值服务业21亿元(但目前进展情况不佳);2012年11月,微软公有云(windowsazure和office365)落户浦东,初期投资7500万美元(为国内用户提供基础服务平台,实施微软办公软件、邮箱、即时通讯等云服务);此外还有中国移动金桥云计算数据中心(3.5万平方米)、临港华东数据中心(占地300亩、投资300亿元)、西本新干线物流云项目(10亿元)等。

应用示范。体现为商业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商务、政务、民生运用初露端倪。2011年以来,浦东新区推进了部级重点项目2个(盛大、银联)、市级项目12个(浦软汇智it服务云、盛大云、银联移动电子商务云、中远航运云、医疗云等5个应用示范项目,西本物流云、宝信软件大型企业云、华东电脑中小企业云等7个应用培育项目)、区级项目超过30个。商业应用呈爆炸式增长,如1号店2012年1~8月实现销售额2.87亿元、增速达84.6%,对新区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度达到9.2%。银联商务市场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336个地级以上城市、特约商户超过135万家,是全国最大的银行卡收单专业服务机构。“wind资讯”平台占据国内该领域约80%的市场份额,已有120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包括100%的全国性商业银行、100%的国内基金公司、85%的国内证券公司、75%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72%的国内保险公司等。

同时,商务(政务)运用初露端倪,虽然目前市场规模不大,但前景看好。如,浦东软件园通过“浦软汇智it服务云”,为园区200多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云服务,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锦商网利用云计算平台,有效整合和服务上下游数百家企业;西本新干线正在倾力打造中国物流云产业基地,计划在五年内形成产值过亿、在国内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云计算示范应用平台;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服务中导入“医疗云”平台等。

转型作用

云计算的本质是信息资源、计算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按需供给、贴身服务、共享共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引领和带动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营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我国在云计算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技术研发具备了相当实力,国内企业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器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私有云解决方案已经具备千台量级物理机和百万量级虚拟机的管理水平。云计算对浦东新区转型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将极大地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软件生产方式变革,加速终端设备的换代升级,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培育,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先进制造业升级。云计算是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以“云制造”为核心的理念已成为制造业转型重要发展趋势。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更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研发生产模式和市场营销途径,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市场营销及内控管理等环节。通过应用云计算,可极大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针对大型集团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的云服务平台,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制造流程研发设计的共性平台,如美国越野赛车制造厂Local-motors将车的全部个性化设计与制造过程众包(跨专业、跨行业外包模式)给社区,仅用18个月就在干洗店大小的微型工厂里实现了汽车从图纸设计到上市;包括区域性加工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为制造企业提供设备检测等共性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类似企业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如美国波音公司采用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外包的模式,组织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同研发波音787,使研发周期缩短了30%,成本减少了50%;包括建立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云服务平台,实现制造服务化从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等等,如通过云计算整合电子信息产业链从芯片、服务器、pC、网络设备、存储等硬件设备,到平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厂商,到it服务运营和外包服务商,再到电信运营商以及政府、企业、个人用户等环节,推动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转型。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云计算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浦东正在加快建设上海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金融、航运、贸易数据信息量、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快速膨胀,对数据的存储、备份及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新挑战。通过云数据中心对客户数据进行托管,增加多重安全机制和数据灾备机制,确保业务安全稳定运行。如,大型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有利于提高后台庞大数据保障效能,同时可提升自有数据中心功能,将软件包装成商品,以卖服务的方式向中小金融机构出租、出售,实现数据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大数据产业)。特别是云计算为中小金融、贸易、航运机构提供了一个全面、规范、可行的信息系统架构,对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对“云端”软硬件资源按需分配,有效实现资源的整合与聚合、虚拟化与自动化,降低中小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提升其发展能力和水平。如,国内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包括西平财富村镇银行、深圳鼎业村镇银行、晋中市商业银行等都已使用“云技术”。浦东现有金融机构2000多家、航运贸易企业超过10000家,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促进金融、航运、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并衍生增值服务,延长产业链。

降低中小微企业创业成本。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推动企业从以往自建自用的信息系统建设及消费模式,向需求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模式转变,这种模式下客户按需租用、即用即付,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据悉,在欧洲采用云计算的组织机构中,80%的组织机构运营成本降低了10%~20%。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创新数量高于大企业2.5倍,将创新引入市场的速度比大企业快27%,约60%的重大创新起源于中小微企业。浦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多达1500多家,这些企业在it投入方面无法预测需求,按需求峰值建设投入较大,且可能应用不足、造成浪费,加之昂贵的正版软件及it运维费用等,都将增加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而云计算的应用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初步调查80%的信息服务业企业都在考虑开展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业务。如,浦软汇智云每年为加盟的注册用户累计节约信息系统建设及运维成本1300万元。

促进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云计算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如,云计算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培育动漫网游、影视娱乐、数字出版、手机视频、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包括天翼视讯、盛大文学、聚力传媒等。聚力传媒融合云计算与视频技术的文化创意,开发出的ppLiVe模式,拥有p2p与CDn结合的核心技术,能够对数字资源进行大规模跨区域智能化调动,并实现从用户端调用数据及用户之间相互贡献数据,将云平台能力放大10倍,可支持1000万人同时在线,目前其pptV用户占到中国直播网用户的50%。另一方面,云计算是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支撑(围绕大数据生产、搜集、分析的大数据产业链正在形成。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推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2013年1月1日,马云宣布阿里集团将重组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对大数据处理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优势,能够确保提高企业运营效能,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等企业快速做强壮大。如淘宝、1号店、京东商城、东方钢铁、春宇供应链等因使用云计算,可在线同时大批量交易,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共有2.13亿用户,相当于国内近四成的网民通过天猫和淘宝网购,短短24小时交易额达到191亿元,是2011年同期阿里巴巴销售额的三倍多,占到全社会销售总额的31.2%,这一切都得益于云计算技术的有力支撑。

推动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通过云计算在城市及社会领域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城市生活的智能化、智慧化,以及公共服务的集约化、便捷化,在实现云计算推动产业转型的同时,推动城市及社会智慧转型。如,打造智慧社区,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用户终端提供智慧服务,包括商务楼及住宅楼使用智慧管理系统,办公楼安装数字化节能设施,家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实现智能抄表等。特别在前滩、迪士尼、临港等3个新拓展地区,以及城市化先发地区的“二次开发”、深度开发,应同步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智能、智慧功能设施。如,医疗云的应用,可以融合CDn和p2p技术实行医疗数据的智能调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医疗远程共享、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实现医疗资源横向、纵向的整合与共享,催生远程诊疗智能技术产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如,教育云的应用,对一个区域内外甚至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有利于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促进教育均衡化、均等化发展。如,政务云的应用,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优化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审批等成本,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云计算办公系统,终端只有“云化”的显示屏、鼠标、键盘,将有效降低单位服务能耗和碳排放量(节省硬盘等),实现节能降耗。又如交通领域,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交通系统、车联网系统有望成为优化交通状况的有效措施,公交云可以将公交信息实时传送到乘客面前,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

对策建议

浦东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区,与云计算有关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速,但大多为传统的it企业,云计算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其企业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能级仍处于较低水平的起步阶段,面临新生事物示范应用成本较高、产业市场形成较慢的严峻挑战。新区应积极对接国家云计算发展规划、上海“云海计划”,推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战略上,应将借助云计算推动浦东转型发展,作为实现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之一,重点聚焦云计算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国际技术标准,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策略上,应大力推进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形成带动效应,引领创造更大市场,通过市场需求逆向推动云计算技术创新,促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具体建议为:

空间载体上,注重实体布局与虚拟拓展相结合。鉴于云计算技术本身就是应空间分割信息资源的整合需求而产生,其产业布局无需强调园区化、基地化,而应采取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战术布局云计算产业。实体上,重点依托现有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及服务的产业布局,包括张江、陆家嘴、金桥、临港、康桥等产业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强云计算产业功能,做大云计算产业规模,实现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特别是加大战略招商,引进一批云计算龙头企业集聚,形成一个从硬件制造到基础设施运行再到云平台及软件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虚拟上,重点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信息网络带宽,包括利用云计算本身的技术手段,实现分布在不同产业区的云计算发展资源,如张江超级计算机中心、临港云海数据中心、金桥iCt视频视讯基地、浦东软件园、陆家嘴软件园、康桥上海电信园等虚拟连接、实质联动,形成以整个浦东为空间的虚拟云计算产业园。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园区+园区”、“企业+园区”、“企业+政府”合作等方式,将新区云计算服务及运营模式复制到异地,拓展异地市场,实现空间上的无限拓展,将浦东打造成全国云计算产业中心。如,引跑科技建立佛山南海科技园区中小企业云、广西基础教育云、哈尔滨社区医疗云等。

发展重点上,聚焦关键环节与技术标准、新兴业态。围绕iaaS、SaaS、paaS等,突破云计算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核心软件的研发、产业化,围绕云计算标准的制定,以及云计算关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聚集扶持一批云计算核心企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一是聚焦关键环节,优先支持服务器虚拟化、云管理、云存储、云计费、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引领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议高度重视对本土云计算中小微企业的发掘、培育,对落户新区的云计算企业进行调查评估,从中挖掘关键技术、关键产品若干“潜力股”予以聚焦扶持。二是聚焦技术标准,“得标准者得天下”,目前国内外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正在酝酿和形成中,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并存,全球有50个标准组织正在进行云计算开放标准的制订。浦东应抢抓先机,制定云计算标准研发战略、研发规划计划,组织国内外精干力量,率先在云计算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通过开拓市场等多种途径,推介标准,抢占云产业链高端和话语权。三是聚焦新兴业态,依托“四个中心”核心功能优势,注重金融、航运、贸易等产业跨区域、跨境配置资源需求的特质,与云计算解决异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能的技术融合,促进金融、航运、贸易资源配置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9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研究;思考;策略

基金项目: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课题:“基于Cai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流动几何图形图式’教学法”子课题(项目编号:14DZY24)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8日

引言

我们在创造数据,而数据正在包围我们。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和业务的发展,数据呈爆炸性增长,过去情报信息的研究方式和广大用户的需求处在变革之中,区域的科技信息收集、存贮、转化、提取、挖掘和应用面临着深刻变化。云计算是一种新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大规模的资源池,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用户跨越地理空间限制,获取各类计算资源,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实现形态、计算服务的应用模式根本性改变,云计算面临着一次新的革命。

一、大数据和大数据来源

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三个主要的数据来源:(1)企业经营交易和管理信息,传统结构化数据;(2)物联网世界商品、物流信息,信息量远超过现有的架构承受能力;(3)人的交互行为信息,来自于社交网站以及用户行为。

二、大数据的功能、特征

大数据的功能: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征求民生意见,了解社会动态;制造业整合研发、工程和制造部门,通过收集更多的绩效数据显著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行业根据客户需求细分人群,针对微观细分人群锁定促销和广告方式。

大稻莸奶卣魇4V:Volume(体量巨大)、Variety(类型繁多)、Value(价值密度低)、Velocity(实时处理)。

三、大数据处理的有力支撑技术――云计算

(一)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二)云的分类

1、公共云。以Google、Salesforce为代表,通过自己的基础架构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并不拥有云计算资源。

2、私有云。企业自己搭建云计算基础架构,面向内部用户或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拥有基础架构的自,并且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改进服务,进行自主创新。

3、混合云。既有自己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也使用外部公共云提供的服务。

(三)解决实际问题:云计算的应用亮点

1、云物联。“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2、云安全。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

3、云存储。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4、云游戏。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

5、云教育、云社交、云会议。在云平台上,所有的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招生服务机构、宣传机构、行业协会、管理机构、行业媒体、法律机构等都集中云整合成资源池,各个资源相互展示和互动,按需交流,达成意向,从而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效率。云社交就是把大量的社会资源统一整合和评测,构成一个资源有效池向用户按需提供服务,参与分享的用户越多,能够创造的利用价值就越大。云会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形式。

四、大数据背景下促进科技信息研究的模式转变

(一)云技术改变产业消费、商业模式。2011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315.54亿元,增长88.6%。2012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2013年,增长到1,174.12亿元。而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达到了7,500亿元至1万亿元。中国已有北京、上海、无锡、杭州、深圳等30余个地方政府组织编制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二)物联网与云计算是交互辉映的关系。从量上看,物联网采集惊人的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传感网、宽带互联网向某些存储和处理设施汇聚,而使用云计算来承载这些具有非常显著的性价比优势;从质上看,使用云计算设施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可以更加迅速、准确、智能地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物联网将成为云计算最大的用户,将为云计算取得更大商业成功奠定基石,通过云计算技术,软硬件获得空前的集约化应用。

(三)3G/4G与云计算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3G/4G将为云计算带来数以亿计的宽带移动用户。用户的终端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有限,却有很强的联网能力,对云计算有着天然的需求。云计算能够给3G/4G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云计算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接近无限的存储空间,并支撑各种各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能够为3G/4G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

(四)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方式面临挑战。过去传统数据注意结构化,把一些彼此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转换,按照范式理论进行建立数据模型,这些数据的容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纵,从已有的规则来筛选,假定有了一定的规律,所以实现起来就不需要特别强大的工具。

当今文本,如电子邮件、文档、健康/医疗记录,再扩展到网页、社交媒体、感知数据,涵盖音频、图片、视频、模拟信号等等,这些信息看似无关,不能结构化,但是潜在有用的关系用过去的研究工具不能提示出来,有用的价值不能显现,也只能成了垃圾数据。这不是人的主观性出了差错,而是给我们的研究挖掘力度不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研究平台,也只能望洋兴叹。

科技信息资源需求层次智能化程度达到与日俱增的状态,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需求不再是简单结果,而是具有深入分析、提供决策的综合类信息,使用户对信息的需要从简单信息转向综合专业的预见性信息需求,显示出信息知识片断的“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专家化、实时化”等特征。这种信息需求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存储、信息服务形式提出更高的需求。

社会大众对数据创新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享受科技带给大家的欢乐、便利、高效,从技术手段上看,没有云计算很多创新无法实现,科技情报信息研究也必须打破过去的定式思维,引用云计算的技术,铸就科技信息研究的新模式。

五、区域科技信息研究策略

现代技术风起云涌,海量数据需要超大计算功能,科技信息量大且数据模型难以确定,各行各业对服务的种类甚多,特别当今移动终端的普及,反映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科技信息的研究要紧跟科技发展、社会的需要,要在实践中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达州科技信息为例,说明区域科技信息研究的新策略。

(一)使用虚拟化技术创造更高的科技效率。虚拟化是指计算机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大项目需要处理大数据时,单位去买巨型机不现实,所以需要一个中介来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服务,科技信息研究部门责无旁贷。

(二)按需求来提供具体的虚拟服务。云平台提供基于“云”的服务,即不用自己创建,就像一个大型的网络资源仓库,可以在里面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以及网络传输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云服务将会成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困扰的变革方向,并为企业带来许多的利益和价值,让企业更快地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方便。云服务可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可以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更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等。

学校增加几千名学生,但是没有那么多资金去购买软件和硬件设备,因为只学半年计算机课程,这些学生下学期也用不到这么多的电脑,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云平台,只需要说明详细的需要,就可以自动配置好软硬件,只需要在学校放上终端设备,所需要的一切就像正常各人拥有一立的计算机一样,享受服务,不需要个人去安装程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需要,操作系统、软件、界面和硬件等都可以按需分配,云平台也是一样的,这样的机构对社会提供了便捷、实惠,科技信息研究部门可以有所担当,主动承担起这样责任,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网络端口镜像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在主干网的路由器上做多个端口的镜像,就把流经该区域的主要数据包流复制一份,然后由专业的网件对需要的协议数据、站点或者ip地址段的数据包进行过滤,整理归纳分析得出一个综合报告,对政府、企业、事业、个人的决策起辅助作用。

例如,可以在微博上进行数据挖掘,微博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小众的社会认同效应”:独立网民因为相同观点聚集在一起,通过消息转发、评论机制,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形成类似“飓风”的传播效应,从而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

微博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路径,由单向传播向多中心、网状裂变的方式转变。对企业而言,不管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都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大幕在开启,消费者站在了舞台的中间。

首先在海量数据中沙里淘金,就能在这轮技术变革中脱颖而出。消费者行为数字化,企业必须去收集、分析、跟踪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足迹”。

(四)对传统科技情报信息业务进行深加工。由于传统的计算方式没有群集化,没有均衡负载分布式协调计算功能,效率低下,只能处于信息数据加工的初级阶段。

过去科技情报检索工作,只是对被检人项目课题的内容进行全库搜索,得到重复率,对被检索的人只显示红线,没有人性化的温情提示:哪个方向是这门学科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什么方向的课题关注度对社会、学术的意义影响深远,并且显示出不同关键词容易重复的概率。

到基层单位或区乡进行科普宣传工作,所传授的知识是一些死知识,没有智能性的判断和决策,所以缺乏交互性和灵活性,不能对未来发生的事件做正确的预测。

运用云技术的大数据核心和功能:(1)掌握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2)掌握的信息比别人更全面、更快、更准确;(3)总能实时掌握市场的变化、经营的变化;(4)总能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5)总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五)利用云计划进行科普宣传。云计算是大数据时代的关键技术,由于诞生时间较晚,人们对它还是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大学里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云技术还是处于一个盲区,这个技术向全社会推广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科技信息研究部门要肩负起宣传云技术的重担,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也是公益性的科技信息研究部分内之事。通过“云+端”的应用模式,推动“互联网+”落地生根。

(六)实时跟踪云技术的最新成果。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尚未完全掌握虚拟化、分布式存储、海量资源管理、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等云计算核心技术,缺少像iBm、微软、甲骨文和Vmware等掌握云计算架构核心技术的企业。高性能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网络交换技术等云计算相关核心领域均被国外it巨头控制。

我国在高端通用芯片、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等关键硬件设备及其核心部件,虚拟化软件、云操作系统等关键软件产品同国外有相当大的性能差距,云算系统集成能力也亟待加强。

区域科技信息部门应该跟踪云计划最前沿研究成果,掌握最近的软件应用知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优化已有的云平台,提高使用效率。

(七)加入云平台增强数据的安全性。云计算技术能实现网络、软件、硬件设备等之间的融合,具有一定的规模化、虚拟性与安全性等特征的技术。

“云安全”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进行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加入云的计算机越多,安全性会越高,科技情报信息研究部门增加安全措施,建立ipS和iDS系统,对整个区域的电脑及时监控和防范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对一些偶然事件进行预警。

(八)云计算数据完整性的保障技术。尽可能地保障数据不会因软件和硬件故障受到非法破坏,纵然部分数据被破坏也能恢复。在云存储环境下为了合理利用存储空间,将大数据文件拆分成多个块,以块的方式分别保存到许多个存储节点空间上,通过纠删码技术或秘密共享技术来实现。

纠删技术的原理是:首先将文件分为K块,利用纠删码技术进行编码,可以得到n块数据块,将n块数据块分到各个存储节点上,实现冗余容错。

秘密共享技术:一段秘密消息被以某种数学方法分割为n份,这种分割使得小于n份的k份(k

六、小结

目前,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薄弱,宽带普及率较低,不利于高质量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区域内还没有成熟的云计算开放平台,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it资源管理等关键技术需要在应用带动下实现突破。科技信息研究部门应首先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证券、电力通信等领域进行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然后使云技术在全社会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为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提供了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希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彤.科技情报与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篇10

在思科的观点中,云计算会成为互联网演进的下一阶段。近几年来,思科一直致力于成为云计算和云服务方面的引领者与核心驱动者之一。思科的云战略建立于具有领先性能、智能和灵活性的网络核心基础设施之上,并针对云业务和服务的部署,提供包含数据中心、虚拟化等技术与产品的完备解决方案,同时也开发和推广协作、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应用。

同时,针对产业发展最新趋势,思科推出了云享架构(CiscoCloudVerse),该架构包含了企业构建、管理和连接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所需的一切基础要素。

具体来看,CloudVerse是一个框架融汇在它的软件、数据中心和协作组合中。思科CloudVerse作用如下:提供云交付的智能自动化工具;提供网络服务管理软件,可以创建、部署、修改物理和虚拟资源;实现云对云连接,aSR1000和9000系列路由器在2012年推出了一个网络定位系统;提供托管协作软件,完成私有云、移动传输和协作。

ClouldVerse里面包含3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统一数据中心涵盖统一计算,统一交换架构和统一管理;第二部分包括云智能网络,范畴是云与云之间互联,云到客户端连接和网络管理;第三部分加上思科本身特殊的协作、视频,安全性方面等思科所提供的基于云计算的应用。三者结合是思科的云享架构。从行业发展历程看,当今网络平台将经历一系列的演进过程。

思科打造了无边界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和协作三大架构,在技术、业务、渠道等诸多方面都开始以架构为驱动,使网络成为云计算转型的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其中,无边界网络架是实现云计算的核心网络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能帮助实现业务优势的数据中心架构(DCBa)及虚拟化解决方案,同时基于这两大架构开发和推广协作、视频等丰富多样的云业务应用。

最近思科在中国市场开始了大规模云计算解决方案推广,按照思科的观点,一个充满了云的世界连接着个人和商业,未来不仅有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也有基于医疗、政府、教育、能源等行业应用的专业云,多云的连接,需要无缝而安全地接入,思科正是提供这个无可或缺的接入点技术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