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十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十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8:39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1

从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课程内容多而复杂。“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内容从基本原理到各种混凝土结构物的设计计算,涵盖面广,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学时数也较少,需要较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课程内容计算公式多且复杂。混凝土结构设计主要是各种房屋建筑结构物的设计计算需要配筋,包括钢筋的级别、直径、数量、长度等等,这些内容带有很大的不唯一性,使得计算增大了难度,学生初次接触这种不确定性的设计更加懵懂,接受尚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讲解才会明白和理解。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讲授内容大多枯燥,缺乏具体的实际教学模型和例子,课堂上学生觉得乏味就不用心听,不用心听课就更加理解困难,日积月累,学习便恶性循环。课程学习方法不合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是要循序渐近,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简单,公式容易,在认识上存在学习误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个人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方法。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体会

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学时少、基础薄、难度大、任务重的特点,笔者结合在湖南农业大学讲授该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就如何改善和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谈些体会。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

湖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下册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开设,各为40学时。刚好安排在“建筑材料”课程结束后开设比较合理,上册课程学时建议调整为50学时,下册为40学时保持不变,这样课程的安排和开设学期均比较合理。课程安排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均有机结合了起来,既不与前续课程起冲突,也不影响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学习,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程教学计划的科学性、适用性。

2.学习方法与时间安排合理调节

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方法也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方法得当,学习也就事半功倍,方法笨拙,学习反倒累而无效。因此,在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方法,也要合理安排和调整学习时间,二者能够有机合理安排,学习一定效果极佳。课前预习:自学过程中的疑问,通过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尽可能消化;咬文嚼字:看书时要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细嚼慢咽,逐渐加以理解和消化;理解记忆:学习记忆某些理论、公式方法,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理解地记忆;课后复习:课后对于课堂上某些难懂或重点的知识点应加强复习,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不是学习时间简单的叠加,学习需要学习效率,只要学习效率高,学习时间可以减少,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自然也就上来了。因此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结合得当,事半功倍,成绩也斐然。专业教师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学生讲解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好方法,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理论计算与规范要求相互结合

“混凝土结构”课程中讲述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复杂而难理解,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多且细,学生开学领到教材一看,公式多,配筋图多,规范构造要求多,感觉难学发愁,加深了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畏惧心理。其实,“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计算公式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记忆,只要能将结构的相关参数代入公式就能计算,再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构造要求,以结构的基本参数(如截面尺寸、计算简图、材料特性)的计算为前提,代入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公式中设计计算。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大量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深入,在每个公式推导过程中将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贯穿其中,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对于课程里面较复杂的公式,在每周的答疑时间安排课后答疑、习题讲解,进行解释与推导,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讲解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4.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教学形式应该简单、直观,多样化、科学化,切不能生搬硬套,要有针对性讲授“混凝土结构”课程的重点内容,选择性地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活学活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答疑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习题作业相结合,视频与试验相结合,等等,不断增强“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和趣味性,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例如,在讲完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的基本原理之后,任课教师可增加一节课内讨论课,结合教学楼中受弯构件的实例,分两三组讨论,并给予每组学生合理性的分析解释。在教学手段上,笔者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电教化教学,融文字、图片、动画于一体,把教材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具体的工程实际例子结合起来,讲解并扩充混凝土结构设计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理论成果,在课内一起探讨和学习,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开阔学生学习视角,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2

【关键词】混凝土;后浇带;防止渗漏;模板;浇筑

后浇带虽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的临时施工缝,但其能克服温度收缩、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不利因素,其作用不容忽视。又因其具备结构完整、立面完整、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若施工时没有控制好施工措施,会导致后浇带的原本作用大大降低,甚至阻碍施工,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控制好后浇带控制施工质量,是摆在施工工程人员和监理面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监理要点

(一)后浇带位置的选择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后浇带的位置选择很重要,如果后浇带没能准确的留设,它的作用发挥不仅受到一定的阻碍,而且严重影响到建筑物自身的结构。根据国内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m一60m”。现实中的建筑施工,后浇带位置的设置必须根据工程的类型、结构以及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通过计算确定,现行的工程设计规范中,设计者往往将后浇带的位置选择在梁、板跨的1/3处,也有个别工程设计中没有对具体尺寸进行标注而只简单的标出了后浇带大致的位置。

(二)后浇带宽度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宽度需要根据具体的板、墙的厚度来觉得。现行GB50108.2001规定“后浇带的宽度宜为700mm一1000mm”。在实际的具体施工中,后浇带的宽度必须视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的地理位置来确定,后浇带的宽度宜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窄,而不宜宽,一般而言,后浇带的宽度应当最好设置为800mm。

(三)后浇带形式的选择

后浇带的形式即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常用的后浇带形式一般有平直缝、企口缝、阶梯缝、v形缝等四种形式。具体工程中,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后浇带的位置、宽度等综合因素确定所需要的后浇带形式,并且需要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

(四)后浇带的钢筋处理

关于后浇带处的钢筋是否需要断开,应当由设计者根据后浇带的形式以及设置后浇带的目的而来决定。后浇带处的钢筋贯通会对其两侧的混凝土产生制约,当钢筋产生拉应力时,则会造成后浇带处混凝土发生裂缝;后浇带处的钢筋如果断开,则能够使应力得到有效的释放。通常情况下,沉降用后浇带的钢筋一般选择贯通。而伸缩后浇带的钢筋则应该断开,梁板结构中,板筋需要断开,而梁筋需要贯通。当钢筋断开后需要进行连接时,可以采用搭接和焊接的方式,搭接的钢筋数应当小于25%,焊接的钢筋应当锚在同一个位置,不能离开断开位置的一半以上。

(五)后浇带的防水措施

在实际工程中,后浇带应该具有一定的防水措施,尤其是后浇带接缝处的防水工作,能够有效的防止渗漏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所采用的防水措施,是将止水条预埋在后浇带的接缝处或者将止水带贴在后浇带的接缝处。当后浇带施工需要提前止水时,可以将后浇带部位混凝土的局部进行加厚同时增设止水带。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保证防水构造措施施工质量。

二、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理

(一)模板以及其支撑系统的质量监理

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得出,后浇带的模板支撑系统是最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其常见的质量问题表现在不设置独立的支撑、拆模体系。由于缺乏独立的支撑系统,则使得后浇带处的模板必须要连同其他部位的模板一起拆除,甚至有时在拆除模板时,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工程还在继续,因此。拆除模板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上面提到,后浇带的位置通常选择在梁、板跨的1/3处,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往往只有钢筋相连,当模板拆除后,缺乏有力的支撑而使得该结构成为了一个悬挑结果,来自于各方面的负荷以及其自身的重力,都会使后浇带的两侧发生向下的预应力,因此,意识到模板以及其支撑系统过早拆除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后。在对模板以及其支撑系统的质量进行监理时,最好做到事前控制,当需耍拆除模板时,进行及时的整改方案,减少模板拆除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

(二)后浇带平面布置的质量监理

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形式多为在建筑物种各楼层上下的同一个位置设置一条纵向的直线带,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后浇带布置方法,但是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其平面布置时上下位置统一在同一个直线上,容易引起该部位的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工程完工后产生贯通裂缝。因此,在对后浇带的平面布置进行监理时,首先需要在施工方案中对该部位的施工进行设计,在支模方法的选择上,应当杜绝在断面接缝处夹木板条的方法;其次,在进行模板设计时,可以优先考虑用钢丝网,因为钢丝网具有较好的柔性,而且施工过程中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容易跑模,可以考虑作为永久性模板使用。

(三)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理

首先,对混凝土浇筑时间的控制。现行的规范中没有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详细的要求,因此对其在具体施工中的时间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笔者认为,最好的浇筑时间应当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且沉降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如果是主体结构较大的建筑工程。其施工时间可能要超过2个月,如果根据规范中规定的42天或者2个月的期限就无法保证在施工后进行浇筑,适当的浇筑时间也是防止后浇带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保证。

其次,对混凝土配制质量的控制。关于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制,也存在着多种说法,有的工程强调原强度等级,有的工程比原强度等级高出一二级甚至更多。然而,当混凝土的原强度提高时,也意味着其中的水泥掺量比较大,也就是混凝土的收缩性会更大,往往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因此笔者认为,施工方应当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实验室进行配比试验,同时在监理的见证下进行配制。

再次,对浇筑时的质量控制。在后浇带浇筑之前,应当对其两侧接缝进行清理,将积存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并且保持接缝的湿润;在浇筑过程中,应当在浇筑现场留置试块;同时在振捣时,对于两侧的接缝处不宜过振,否则容易引起浇筑混凝土与钢筋产生脱裂。在进行浇筑时,监理应该做好旁站工作,对浇筑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及时处理。

(四)其他监理控制要点

a、防渗漏措施

采用适合工程特点的后浇带接缝形式和其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渗漏措施的关键,通常应采取企口缝或阶梯缝,并选择接缝中部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的组合做法;如采用钢板止水片防水,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50mm,焊接必须4个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须饱满,无夹渣、咬肉、气泡;在内端、顶棚后浇带接缝处用柔性弹性腻子涂刷两遍,可避免在结构的沉降及伸缩过程中产生细小裂缝;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的微膨胀混凝上;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b、半成品保护措施

在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后浇带的两侧应采用砖砌档墙以及上口采用木盖板进行全封闭保护,防止混凝土、砂浆结块污染及建筑杂物大量堆积,防止损坏外贴式止水带,防止工程施工中钢筋污染,保证钢筋不被踩踏。

c、成品保护措施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进行施工作业;在后浇带混凝上初凝后,应在12h内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养护措施可采取喷洒混凝土养护剂的方法,此法可有效保持混凝土内水份不蒸发,在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的情况下使混凝土得到有效养护,强度不断增长,且有可能避免表面裂缝的产生。

d、事后控制

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监理应按照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质量验收.并及时收集整理下列文件和记录:设计变更文件;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试脸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监理巡视、旁站记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及回复单;监理工作联系单;施工音像资料;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总而言之,后浇带是极易发生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部位,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完好的发挥后浇带的临时施工缝作用,做好建筑主体的辅助。因此,监理人员必须严格好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等一系列措施,也应该积极掌握该部位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及先进经验并加强检查及旁站监理,确保后浇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洪涛,邱学春.谈谈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监理[J].今日科苑,2009,(1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3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质量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复合型结构,该结构有着很好的耐久性,因此在国内外建筑工程实施中被广泛地应用。不过从工民建施工实际来看,裂缝是最为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关乎工程的质量,本文就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一、工民建筑混凝土裂缝形式及其概述

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产生裂缝。一旦产生裂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将会达不到设计的要求,造成功能使用上的缺陷。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缩裂缝:在混凝土的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高于当时的最大抵抗强度,就会产生收缩裂缝。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使用量和用水量掌握不当所引起的。水泥使用量和用水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同时,选用的水泥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收缩量。

2、温差裂缝: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热量,由于混凝土的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同时混凝土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形成较大的温差,产生温差裂缝。混凝土产生温差裂缝与混凝土配合比和水泥的品种的影响。

3、安定性裂缝: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导致的龟裂。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不均匀的体积的变化,产生膨胀性裂缝。

二、出现裂缝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原材料质量差

原材料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影响是第一位的,差质量的原材料肯定难以造就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不容乐观

伴随着商品混凝土采用率的提升,混凝土搅拌质量有所提升,不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所用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仍是问题重重。

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上存在不足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在材料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浇筑和养护技术上的不当是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

三、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1、混凝土的材料监理

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所以对于材料的选用应该严格控制,以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混凝土是水泥、砂、石子和各种添加物由水搅拌而来的,监理人员应对这些原材料严格检测,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抵制进入施工场地。

混凝土的配料影响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在混凝土配料时,水的加入可使混凝土拌合物产生可塑性。一般来说,饮用水都可满足要求,但是如果混凝土拌合用水中含有过量的矿物质如酸、碱、盐和各种有机物等就可能和原材料反应,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影响。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应合理的选择原材料并制定合适的比例,并根据原材料情况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试验,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的比例调整。

2、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监理

传统的搅拌方式已经过时,人工搅拌一般只适用于少量的混凝土工程,应该利用先进的方式来进行搅拌,如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前严格按照配合比配置材料,掌握材料的投放时间和搅拌时间,均匀搅拌。同时为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应该严格保证原材料和水胶比不变,且根据浇筑时间、含水率等情况及时地对水灰比进行一定的调整。建筑项目中多用混凝土搅拌车运送混凝土,运输时间必须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出现工程施工地点离混凝土搅拌点距过远或因交通问题造成堵车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超标,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施工监理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最易产生裂缝。在施工进行之前,监理人员应对现场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对施工方案的反复讨论和严格审查,对于施工方案的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把关:施工设备是否齐全且运营良好;有没有进行准确的热工计算及确定混凝土的保温降温措施;有无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是否合理;施工组织的任务职责是否明确。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

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序的保证,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现场,应有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监理人员全程监督检测,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输送混凝土的管道的表面温度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之一,必须专人负责温度检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养护措施,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及时用湿润的麻袋、草帘等覆盖同时注意洒水,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

4、人员与技术监理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后上岗,施工单位应优先考虑有技术有经验的施工队伍。工程监理人员应定期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随机检测,抽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如果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不符合施工要求,要坚决返厂作废处理。同时,施工企业应严格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混凝土的浇筑量、浇筑时间、技术要求、负责人员等等,明确各人员的岗位职责。

为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应专门安排人员值班,防止反常情况的发生。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须专人负责,一旦发现温度超标,应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小结

对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监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对原材料的控制,也要即使对施工现场监督检验,如果发现有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行为和做法,要及时制止并严肃处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也是保证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韩素芳、耿维恕:《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4

【关键词】空心楼板质量问题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农村住房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由过去的草房、瓦房变成了一幢幢楼房的现象到处可见,为此,预制空心楼板便成了农村建房必不可少的建筑构配件。由于这些预制厂所生产的空心楼板多为不合格,在施工过程中因楼板断裂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存在问题

1.1农村使用的楼板均为非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

农村预制厂生产的空心楼板均为非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笔者曾多次参加农村预制空心楼板质量的司法鉴定工作,在鉴定过程中发现,农村楼房所使用的楼板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这些空心楼板的生产厂家均为农村预制厂,农村预制厂生产的空心楼板均为非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其生产质量情况举例如下:

1.1.1案例1:YKB365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

空心楼板规格尺寸不标准

有关标准图集情况。已废止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92ZG401)及河南省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02YG201)中规定,最低级别的YKB3651空心板设计长度为3580毫米,板底宽度为490毫米,板厚为120㎜,保护层厚度为17.5毫米,孔径为80毫米。

现场实测实量情况。生产长度不标准,长则3600毫米,短则3560毫米;板底宽度不标准,宽则500毫米,窄则480毫米,板厚均为110㎜左右,保护层厚度均为11毫米左右,孔径均为70毫米左右。

空心板钢筋数量、直径不标准

有关标准图集情况。已废止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92ZG401)中,最低级别的YKB3651空心板的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数量为11根,直径为4毫米。

河南省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02YG201)中,最低级别的YKB3651空心板设计钢筋为冷轧带肋钢筋,数量为8根,直径为5毫米。

现场实测实量情况。目前,农村预制厂所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配筋情况为:所用钢筋为冷轧带肋钢筋,数量为7根,直径为4毫米。

1.1.2案例2:YKB335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

空心板规格尺寸不标准

有关标准图集情况。已废止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92ZG401)及河南省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02YG201)中规定,如最低级别的YKB3351空心板设计长度为3280毫米,板底宽度为490毫米,板厚为120㎜,保护层厚度为17.5毫米,孔径为80毫米。

现场实测实量情况。生产长度不标准,长则3300毫米,短则3260毫米;板底宽度不标准,宽则500毫米,窄则480毫米,板厚均为110㎜左右,保护层厚度均为11毫米左右,孔径均为70毫米左右。

空心板钢筋数量、直径不标准

有关标准图集情况。已废止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92ZG401)中,最低级别的YKB3351设计钢筋数量为10根冷拔低碳钢丝,直径为4毫米。

河南省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图集(02YG201)中,最低级别的YKB3351设计钢筋数量为8根,直径为5毫米。

现场实测实量情况。目前,农村预制厂所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配筋情况为:所用钢筋均为冷轧带肋钢筋,数量为7根,直径均为4毫米。

1.2“多无”生产厂家现象严重

多年来,所接触到的农村预制厂大部分为“多无”厂家。即:无正规的预制厂名;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无专业技术人员;无标准图集;无原材料合格证;无空心板合格证等。

1.3无技术资料现象严重

大部分农村预制厂在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过程中,厂家为节约投资,所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均不作检测试验;不作配合比试验,在无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比单的情况下,根据经验现场进行搅拌;钢筋张拉时不作张拉记录;空心楼板制作过程中不留置混凝土试块;空心楼板出厂前不进行结构性能试验;空心楼板出厂时不出出厂具合格证。造成所生产的空心楼板无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无混凝土配比单;无钢筋张拉记录;无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无结构性能检验报告;无出厂合格证等技术资料的现象。

2原因分析

2.1政府监管方面的原因

农民自建低层住宅不属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管的范围。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活动,不适用本法”。2000年1月30日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八十条规定,“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设活动,不适用本条例”。

由于农村预制厂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主要使用于农民自建楼房,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又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管的范围,故农村预制厂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质量的监管成为了盲区。

2.2空心楼板生产厂家的原因

2.2.1无专业技术人员。在参与的多起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空心楼板质量的司法鉴定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农村预制厂均为农民个体自建厂,这些预制厂既无正规的“厂名”,又无专业技术人员,厂内所有管理人员(厂长、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大部分都有老板一肩挑,更谈不上有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2.2无标准图集。由于农村预制厂无专业技术人员,不了解、不使用预应力空心混凝土空心楼板标准图集的现象非常普遍,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生产过程中随意性较强。

2.2.3质量意识淡薄。农村预制厂老板质量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约开支,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原材料不进行试验,对钢筋张拉情况不做记录,混凝土浇筑时不留置混凝土试块,空心楼板出厂前不做结构性能试验,空心楼板出厂无合格证。

3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5

【关键词】道路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预防方案;总结优化;探究

一、关于混凝土道桥工程常见裂缝问题的分析

1.关于荷载裂缝及其次应力裂缝的分析

在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模块中,荷载裂缝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分为两种裂缝,直接应力裂缝及其次应力裂缝。在工作模块中,如果不能进行道桥结构受力的正确分析,就可能导致道桥直接应力裂缝的出现,如果不能保证结构的刚度,不能实现其结构安全系数的提升,也就影响了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的解决,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影响了直接应力裂缝的出现,比如钢筋设置的不合理,设计断面的不协调,结构设计的欠缺等。

受到施工设计外荷载力的影响,次应力裂缝就会产生,这是因为其计算模块中不能展开各个施工程序的考虑,就导致了次应力计算应对模式的缺乏,也就容易出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结构的开裂,这在道桥施工模块中都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进行桥梁结构受力计算是比较困难的,一般都是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受力钢筋的配置,进行受力构件挖孔环节的优化,保证其孔洞应力的优化。

2.温度裂缝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在道桥工程施工模块中,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性质,其也会伴随环境及其结构的温度变化,而产生一系列的热胀冷缩的变化,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混凝土变形情况。影响该模块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季度温差、年度温差等的影响,日积月累就影响了道桥的纵向位移变化,导致桥面板结构、桥墩结构等的拉应力的变化,在自身约束力的影响化,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裂缝。如果是温度的突然变化,也会影响道桥混凝土结构的变化。气候温度的差异,导致其内外温度的不断变化,也会导致其应力的变化,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裂缝。

在道桥混凝土施工模块中,混凝土收缩裂缝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普遍的,其分为不同种类的应用裂缝,比如塑性收缩裂缝及其缩水收缩裂缝,这些类型裂缝的出现导致了道桥混凝土体积的变形。在该模块中,如果混凝土钢筋被腐蚀也会导致道桥裂缝的出现。如果难以进行施工材料质量的保证,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含气量也是裂缝的影响因素,如果不注重空气严密性,就容易出现混凝土的大气泡,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在道桥混凝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模块的优化,是难以满足混凝土的振捣需要的,如果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控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离析泌水情况。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展开混凝土分层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混凝土入模的有效振捣,否则就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不稳定性。

二、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预防方案的优化

1.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为了提升道桥工作的应用质量,展开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预防及其解决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首先要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保证技术管理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通过对道桥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健全,以解决道桥日常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积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混凝土材料的检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原先的施工方案展开施工,确保分工的明确化,科学化,保证计量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良好的记录工作的开展。在浇筑模块中,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冷缝,展开杜绝,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实。总而言之,就是保证混凝土不同凝固阶段的质量维护,保证初期裂缝的避免,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抗拉性。

在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工作模块中,进行温度的控制是必要的。比如在拌合混凝土过程中,进行碎石及其水的协调,从而实现混凝土浇筑温度的降低。这也需要进行不同季节的温度施工的控制,比如在夏天浇筑模块中,进行浇筑厚度的控制,从而保证浇筑层面的散热性。在混凝土工作环节中,也要进行水管的埋设,进行混凝土内部温度的优化。一些道桥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必须要确保其入模温度的控制,一般适合在春秋季节使用,保证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正常开展。在拆模环节中,要做好混凝土包面的保温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的巨大差异,也要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的出现。

在道桥混凝土早期浇筑模块中,如果进行早期拆模,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拉应力,也就是产生了一系列的混凝土干缩情况,导致其表面拉应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混凝土裂缝的避免,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展开模板拆除保温材料的应用是必要的,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的控制。

2.混凝土的养护方案

为了避免道桥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行早期养护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良好的温湿条件的保持,保证混凝土的不利温度的避免,让混凝土的水泥水化作用正常开展,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及其抗裂能力,这就需要展开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开展,进行混凝土凝固环节、硬化环节等的协调。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混凝土氧化方法有自然养护法和加热养护法,比如自然养护方法,此法是特混凝土终凝后,在构件上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等,经洒水,以保持构件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在混凝土养护模块中,要保持混凝土的潮湿性,比如进行每天的浇水,控制好浇水的次数,要针对气候的具体情况展开浇水模块的控制,比如在大风天气或者干燥天气下,进行浇水次数的增加是必要的,以满足混凝土质量的养护需要。又如加热养护法的应用,为了加速模板周转和加快施工进行,可采用加热养护发,此法指采用蒸汽法养护混凝土。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板,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

三、结语

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需要遵守道桥工程的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材料质量模块、施工技术应用模块、管理模块等的协调。

【参考文献】

[1]商可.防水混凝土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9(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6

关键词:后浇带渗漏结构清理限制膨胀率沉降观测

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这个临时施工缝就是后浇带。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通常为800~1200mm。在结构设计中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比原结构提高一级且要求用微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后浇筑。

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包括冷缩和干缩)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后浇带在预防沉降危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工程中后浇带两侧往往在后浇带混凝土回填后出现裂缝,并引起结构渗漏。

引起后浇带两侧产生裂缝、渗漏的原因,笔者总结如下:

1.施工缝处理不到位,止水措施施工不到位

基础、筏板等部位的后浇带由于浇筑时间与相邻部分主体间隔时间较长,造成后浇带两侧砼碳化深度较大,后浇带处梁、板内钢筋较多,后浇带模板支设不严密而造成的流淌入后浇带内的混凝土难以清理,在填缝前两侧混凝土不能剔凿到位。由于冲洗模板内杂物用水、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流入后浇带,造成后浇带内混凝土表面附着粉状垃圾甚至后浇带内积水乃至垃圾、淤泥较多,而钢筋较密造成清理不到位,影响新老混凝土的有效连接。在工程中应尽量选择钢筋在后浇带内100%搭接的方案,减小钢筋对后浇带内清理的影响;认真检查后浇带模板拼缝,对于厚度较大的板、梁为满足后浇带整垮模板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不得拆除的要求,可在板底模或梁两侧模板底部设置活动模板作为清扫孔;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清理后浇带内混凝土浆,拆除后浇带内侧模板并凿毛。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敬爱那个地清理的难度,节约人工。清理好的后浇带做好钢筋的防锈处理,并及时进行封闭,做好防水措施,有效地减少施工对后浇带的二次污染。

对于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后浇带应考虑止水构造。但在工程中由于使用双层钢丝网作为拦截混凝土的模板,刚度不足造成施工缝处混凝土凹凸不平,尽管精心剔凿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度超差,造成止水带不能和原结构混凝土紧密结合,发挥作用。在施工时应加大后浇带模板的刚度,减少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度偏差。

2.后浇带内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能满足要求。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后浇带在施工中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具有足够的限制膨胀率,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根据有关资料,不论胶凝材料的组成如何,在30℃和40℃养护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最大,在7天时比20℃养护提高一倍以上,28天以后增加40%左右;在50℃养护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开始下降,60℃养护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低于20℃养护的混凝土。

所以,施工单位应注意后浇带的浇筑时间,避免在高温季节浇筑。联系混凝土厂家了解混凝土的不同配合比和不同温度对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影响,及时提醒厂家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时对于地下结构要在联合补偿中重视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冷缩,要区别不同季节来掺加足够的膨胀剂产生足够的限制膨胀率。加强混凝土养护,及时苫盖,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

3.未充分考虑沉降的均匀性,盲目的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高层建筑和裙房或地下车库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沉降后浇带充分利用主楼施工工期远大于裙楼或地下车库施工工期,来保证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施工中沉降观测中,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或虽已布点,但因疏于管理未及时观测,造成建筑物沉降观滞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中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进度已经过半,仍无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点布置不合理,在后浇带两侧未设置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必须由基础开始观测。基础完成后如不测定初次高程,将造成造成建筑物最终沉降量数据不完整。如室内外高差过小,不能满足最终沉降量要求而必须设置在±0以上时,应在±0以下增设临时观测点,待后将沉降数据过渡到正式测点上,以保证沉降数据的完整。

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均应对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进行核查或抽查。根据沉降观测记录得到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沉降后浇带的回填。

参考文献:

【1】吴中伟。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新动向。建筑物裂缝控制新技术[C],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4:1~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砌体结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7303砌体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建造的结构的统称。对房屋而言,砌体结构是指以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大多数民用房屋的竖向承重结构是由砌体材料砌筑而成的承重墙体,而屋盖和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这种房屋称为混合结构房屋[1]。砌体结构在中国应用广泛,这是因为它容易就地取材,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及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保温隔热性能好,且水泥、钢材、木材价格便宜。

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是三大结构课程。其中,砌体结构课程所占课时较少,且学校一般不安排做砌体结构房屋的课程设计,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对砌体结构课程不够重要的误解。实际上,砌体结构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不但理论性强,而且与实践联系紧密。在较少的学时下,只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

笔者结合实践就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由于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非均质材料组成,其设计方法建立在试验分析和经验基础上,理论推导较少。从某种程度上讲,砌体结构房屋、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比计算更为重要[2]。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时数所限,教师只讲授砌体力学性能和构件承载力计算等基本知识,较少涉及构造措施等内容。笔者建议适当压缩原教学内容的学时数,补充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内容。在课堂上应讲解结构的震害分析与概念设计,以及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现行规范,分析工程结构设计实例,比较新旧规范的区别,对教材的内容予以拓宽和加深。这一点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中强调得比较多[3],砌体结构课程也应如此。笔者建议在绪论课上补充新规范[4]简介:新规范增添了成熟的可推广应用的新型材料;修订了部分砌体强度的取值并对砌体强度调整方法进行了简化;增加了提高砌体耐久性的有关规定;完善了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增补了防止或减少墙体开裂的措施;扩大了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完善了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新规范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比2001版规范[5]更全面、科学,对推广砌体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提高砌体结构设计水平,增强砌体结构防灾能力,保证砌体结构建设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科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砌体结构设计的丰富内容和先进技术,从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二、教学方法改革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李璟砌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下适用于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6]。

对于该门课程中需要理解的内容,学生应该先理解再记忆,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才能牢牢地记住和掌握。例如,当砌体结构沿着水平方向弯曲时,可能出现两种破坏形式——沿齿缝截面和沿竖向灰缝截面,相应的弯曲抗拉强度分别为f1和f2。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砌体结构的弯曲抗拉强度怎样确定?学生往往会回答:对于材料强度,宁愿保守地估计其值,所以取min{f1,f2}。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表达式来理解,设砌体结构最大应力为σmax,要避免发生沿齿缝截面的破坏,需满足σmax≤f1;要避免发生沿竖向灰缝截面的破坏,则σmax≤f2。这时候学生知道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所以σmax≤min{f1,f2}。接着教师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已知其截面尺寸、配筋情况及加载方式,如何确定其承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这根梁既可能发生弯曲破坏,又可能发生剪切破坏,所以应首先确定两个承载力——受弯承载力pm和受剪承载力pV。学生还会想到:由于在结构试验中荷载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肯定先达到两个承载力中较小的一个值而使试件破坏,试件的实际承载力就是min{pm,pV},而砌体结构也是同样道理。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学生从三个角度全面理解了为什么对于砌体结构弯曲抗拉强度应取两种强度较小的进行计算。

(二)类比法教学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例如,当跨度较大的梁支承于砖墙上时,为了减小砌体局部受压应力,往往在梁支座处设置混凝土垫块,它需要满足刚性垫块的构造要求,其中学生较难理解的是垫块的面积应该大还是小才好,为什么要限制自梁边算起的垫块挑出长度?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法进行讲解:考虑一个重物下面垫上木板放置在土壤里,参照刚性垫块的构造要求,我们对木板的挑出长度进行限制。在重力作用下,土壤受到压缩,由于木板的挑出长度小,所以其刚度大、弯曲变形小。土壤就像一列弹簧,在受力过程中起支承作用,由于木板上各点的沉降量大体一致,相应的弹簧力——土反力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因此这块木板下的土反力可看作均匀分布。这样学生就明白满足刚性垫块的构造要求能使下部砌体结构受到的局压应力沿着梁的横向均匀分布。

(三)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

例如,砌体一般作为受压构件,即通常所说的柱子,根据力学性能有短柱和长柱之分。但是,对短柱和长柱的概念没有讲清楚,也没有提及如何判定柱子类型。笔者查阅了文献、资料,向学生讲解砌体柱子类型的划分方法和基本特点:当柱子高厚比β≤3时为短柱,可不考虑构件纵向弯曲对承载力的影响;当330时为细长柱,此时高厚比很大,会发生失稳破坏,工程上应避免使用此类柱子。接着教师可以讲解计算方法:《砌体规范》[5]对无筋砌体受压构件,无论是轴心受压或偏心受压,还是短柱或长柱,给出了统一的承载力设计计算公式。

另一方面,基本原理的讲解也很重要。例如,要解释为什么砌体的抗压强度远小于块体的强度等级,应从单砖在砌体中受力状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砌体中单砖处于压、弯、剪复合受力状态;(2)砌体中砖与砂浆的交互作用使砖承受水平拉应力;(3)竖向灰缝处应力集中使砖处于不利受力状态。又如,在讲授砌体局部受压计算时,应该突出局压工作原理:由于未直接受压的周围砌体对直接受压砌体的约束作用以及力的扩散作用,使砌体的局部抗压强度有所提高,提高的程度大小,取决于四周的约束情况。

(四)注意课程前后知识的联系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掌握了构件受压承载力和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但由于没有认识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容易造成分析、计算不够全面。对此,笔者设计了一道作业题:已知柱子截面尺寸、柱高、材料强度等级和柱顶承受的轴向压力,试验算该柱的承载力。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看,很多学生只做了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完整的解答应该是进行柱顶截面的局部受压和柱底截面的轴心受压两个承载力的验算。

又如,在讲解砌体受拉、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应抓住砌体结构和材料力学的联系,从材料力学公式入手,经过简单推导就可得出砌体受弯构件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可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保持概念清晰,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砌体材料时,应该让学生对国家最新行业规定有所知晓。如从2000年开始,实心粘土砖就因其对能源的耗费、土地的破坏等原因被国家禁止。国务院2005年9月《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要求,2010年底,所有城市都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全国实心粘土砖年产量控制在4 000亿块以下。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鼓励各地积极发展和推广替代实心粘土砖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逐步淘汰粘土制品。考虑到工程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选择蒸压灰砂砖砌体结构进行讲解:蒸压灰砂砖是一种技术成熟、性能优良又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适用于多层混合结构建筑的承重墙体、各类民用建筑、公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内、外墙,以及房屋的基础;砖的规格尺寸与普通实心粘土砖完全一致,可以直接代替实心粘土砖;蒸压砖是国家大力发展、应用的新型墙体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结构体系、结构布置、结构方案设计的能力。例如: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大量砌体结构房屋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7],将理论知识与构造措施结合讲解,提高学习针对性,让学生明白:坚持抗震的概念设计,加强抗震构造措施,严格按抗震规范设计,控制施工质量,砖混结构同样可以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三、结语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对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岱新,等.砌体结构[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永梅,孙国富,张勇波.砌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77-79.

[3] 任凤鸣,袁兵.“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文史博览:理论,2008(8):64-65.

[4] GB 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8

关键词:混凝土;通病;质量管理

1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

1.1 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 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账,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的特殊气候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一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9

关键词: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中较多地出现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实践证明,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克服,笔者试就常见的几个混凝土裂缝问题及引发裂缝的原因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引起建筑结构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很多,当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结构受荷、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方式不当时,都非常容易使其产生裂缝、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构造

在设计时考虑不周,在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溜槽引起应力集中;在构造处理不当时,如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没有设置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地基变形

1.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是造成钢筋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

2.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或软弱土质上。

3.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

4.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

5.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与地基变形的情况有关,由于地基变形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危害较大。

(三)施工方面

施工工艺不当是造成钢筋混凝土开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是引起裂缝常见的因素。若工程上是用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就会导致“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只有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工程质量才会根本上得到保证。

2.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裂缝产生。

3.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因此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可使其内外温度差较大,容易导致裂缝产生。

4.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大或太小,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

(四)结构受荷

在施工中和使用中,由于结构受荷都可能使混凝土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使其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后,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都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官渡为0.2―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是有害的,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二、预防措施

(一)材料应用

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

2.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孔隙率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二)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

1.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混凝土搅拌。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用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

(三)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进行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显现,振捣应均匀、适度。

1.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2.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5.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磁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篇10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应用要点

随着国内土建行业的迅速发展与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应用,混凝土因其优点在目前的工程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宁夏属于寒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8.1℃,冬季施工期长达4个月,某大型火电厂不可避免在冬季寒冷环境下施工,其中重要的设备基础大多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范畴。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块体,养护措施不利时,顶面可能早期受冻,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下面的受冻混凝土处理不彻底,也能形成受冻夹层,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严重损害。大体积混凝土在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中有着严格的温度要求,而如何控制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一直困扰着各参建单位。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时需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各环节质量,针对常见技术质量问题应采取预防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述

1.1施工特点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指的是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受到其本身大体积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控制施工质量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实现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尽量选择整体分层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模式,控制好浇筑温度,尽快排出水化热,确保浇筑质量和养护质量。避免浇筑裂缝出现的主要措施是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氧化,避免出现裂缝与变形。

1.2冻融损伤原理

(1)新拌混凝土冻融损伤。冬季新搅拌的混凝土含水量高、强度偏低及孔隙率高,很容易出现冻融损伤情况。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冷却后,冷流向结构内部延伸,在深处逐渐冻结,破坏混凝土材料的结构抗拉强度,直接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伤。(2)成熟混凝土冻融损伤。造成成熟混凝土冻融损伤的主要有内应力与静压力两种原因。(3)骨料冻融损伤。骨料一旦出现冻融损伤直接造成混凝土结构破裂,冬季施工中需要保证骨料质量。当骨料颗粒达到一定程度,混凝土内部结构将会出现改变,因此在冬季环境中选择骨料时,应该选择吸水性能差、渗透性弱及空隙小的颗粒。

2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该部分笔者从多角度展开论述,如何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质量,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2.1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的选择,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意其中掺合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抗渗性能的影响;骨料的选择,粗细骨料放置于防风、防雨的棚内,保证骨料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物质。粗细骨料拌合前置于暖棚内,暖棚内温度不低于5℃;外加剂的选择,在冬期施工期间,选用具有防冻性能复合减水剂,其各项品质指标均应满足行业技术要求。严禁使用含氯盐类防冻剂,严禁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自行将减水剂与防冻剂混合使用。同时注意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在整个冬期施工期间,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冬期施工配合比,可采取适当降低混凝土水胶比;掺加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掺合料(如适当降低粉煤灰,增加矿粉掺量),使用复合型防冻减水剂等技术措施。

2.2施工前准备工作要点

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技术、进度安排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完成实地勘察任务后制定施工技术计划方案,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及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施工前按照技术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根据工程实际要求验算模板和支架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准备相应的保温材料、测温计及其他必须的设备,确保施工可以顺利开展。

2.3施工中技术控制要点

(1)搅拌环节。搅拌环节技术质量控制要从原材料入手,确保骨料清洁,其中不存在冬雪、冰块及易冻结物质等。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泥不得直接加热,散装水泥可导入水泥罐存放。如果选择含有钠离子、钾离子的外加剂,就不能选择活性骨料。尽量选择在0℃以上的环境中进行筛选,用塑料纸将筛选后的骨料包好,通过用油布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冻结现象。如果已将防冻剂添加在混凝土中,那就避免使用高铝材料;当需要在混凝土中掺杂不同的外加剂时,粉状的外加剂可以均匀撒在水泥表面。若是液体外加剂,根据施工要求规范将其配置成所需溶液。外加剂不能混合盛放,而是按照不同种类放置在不同的容器中,同时做好标注避免混淆;最后就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按照最低限度标准控制水分,尽量消除不必要的水分。除此之外,如果外界温度维持在0℃以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与规范将一定数量的早强剂加入其中。(2)运输环节。遵循就近原则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场地,尽量将搅拌场地选在施工场地附近,可降低运输所需时间,避免材料出现大量热量损失,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容器。根据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材料,清理干净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输送泵及管道,同时做好加温处理,比如管道采用棉毡包裹或热水加温等。确保运输通畅,避免混凝土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空气中,出现冻结情况。(3)浇筑环节。混凝土浇筑前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寒保暖措施,将存在于钢筋与模板上的冰雪和污垢清理干净,特别是新老混凝土梁柱交接处部位,应重点清理。浇筑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若采用分层浇筑方式,应缩短间歇时间,层间最长的初凝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且后一道混凝土覆盖前须保证前一道浇筑层表面温度,通常不应低于2℃;如果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则需要预热处理浇筑部位后方能进行灌浆,同时灌浆应用加热后的砂浆、混凝土及水泥浆等。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养护直到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为止。

2.4养护环节

浇筑工作完成后,需要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临界点范围内,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外界大气温度、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当室外气温不低于-15℃时,养护工作应持续至混凝土强度达到4.0mpa。保证混凝土保温材料的干燥性,一般选择棉被、麻袋等保温材料。养护时直接将保温材料覆盖在刚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将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再将棉被或麻袋覆盖在塑料薄膜上。一般根据室外温度确定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当温度<0℃时需增加一两层,当温度≥0℃时则只需铺设一层。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须密切监视内部温度变化,养护人员温度测量时可以利用温度测定仪,将铜热传感器设备安装在混凝土内部已知位置,利用温度测定仪监测混凝土温度,并记录混凝土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3结语

总而言之,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冻害或裂缝等质量问题。实际施工中从前期开始准备,严格控制各环节质量,同时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中笔者以自身经验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多角度、多方面给出可行性措施,确保冬季寒冷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齐富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面的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5):12-14.

[2]华卫兵;刘冠国;明静;曹鹏飞.基于原材料温度的混凝土入模温控研究[J].江苏建筑,2011(04):23.

[3]张宏,张震.住宅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与对策[J].才智,2010(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