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的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2:21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1

[关键词]海外投资投资基金投资风险风险规避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退休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203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峰为22.06%,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将为47.39%。在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情况下,如何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难题。随着社会保障面的扩大,资金缺口会更大,作为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要满足填补缺口的需要,就必须实现保值增值。

一、海外投资的必要性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条例》,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全国社保基金管理人,对托管资产的年收益率要求不低于通货膨胀加上三个百分点,2003年、2004年、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8%、5%、1.8%,但从近年的数据看,2001、2002、2003、2004年的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57%、2.32%,全国社保基金的营运能力并不令人满意,没有达到《暂行条例》的要求。

海外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存在巨大的差距。2003年,美国、香港股市涨幅分别为25.04%和63.68%,同期成熟市场的平均涨幅为25.54%,同年,上证综指涨幅仅为10.27%,1982-1993年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香港的社保基金组合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6%、10.8%、7%、13%和8.6%,而全国社保基金01年至04年的平均收益率尚未超过3%,可见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可以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90年代初以来,社保基金运营国际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投向海外证券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各国也纷纷放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证券的比例限制,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爱尔兰、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瑞士、英国、美国的海外投资占本国社保基金的比例分别为16.05%、.29.53%、9.07%、5%、2.5%、60.08%、34.69%、14.01%、17.12%、34.27%、5.79%、6%、26.06%和4.33%。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实践说明了必须进行海外投资,进行全球化投资组合管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证券市场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分散风险,规避国内股市变动对全国社保基金的冲击。

二、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方式

投资基金是一种证券信托投资方式,是一种间接金融工具和中介金融机构,以金融资产为专门经营对象,以投资为根本目的,通过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集合相同投资目标的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根据证券组合投资原理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并通过独立的托管机构对信托财产进行保管,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分享其收益并承担风险。按照投资对象划分,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认股权证基金、房地产基金和贵金属基金。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股票和债券。投资基金以其具有风险分散、专业管理、流动性强、费用低廉、服务完善、业绩良好等特点,深受各国投资者的青睐,投资于投资基金不失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方式的最佳选择。

1、从投资成本和投资决策来看全国社保基金应该选择投资基金。一方面,在国外进行投资分析时,必须取得外国的投资信息和有关资料如外国公司报告与公司经营情况,并进行横向、纵向分析,这需要投资者投入大量的信息搜集成本。美国10-KRepoRtS规定美国公司于每季经营结束后两周内必须把其经营情况公诸于投资者,并保证投资者可以在网站上浏览公司历年报表,但其他国家则不然,如法国每年一次公布财务报表,且经常推迟至年终后六个月才公布,这种不经常公布财务报表的情况增加了国际投资分析的困难,自行派出人员进行投资决策很难找到准确、及时的信息;其次,根据《全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新增境外股票投资5亿美元至8亿美元,新增境外债券投资1亿美元到3亿美元,这个数额只占全国社保基金总投资的很小比例,如果自设机构进行运作,需要我国派出大量的专业人员,并付出大额的信息搜集费用和人员工资费用,从人力、物力等投入成本角度考虑都是不经济的;另一方面,投资基金具有费用低廉和专家理财的特点。首先,与直接投资相比,选择投资基金更能节约投资成本,投资基金收取的费用包括:销售服务费、管理费用、交易费用、保管费用。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大额机构投资者,在佣金上可以享受优惠,当投资金额超过100万美元,且超过5年,可以得到销售服务费用的豁免。管理费用和保管费用一般一年征收一次,且数额较小,分别为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额的0.4%-1%和0.2%;其次,投资基金具有投资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能够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不需要投资者自己花费大量的信息搜集费用,也相应减少了投资成本的支出,全国社保基金选择投资基金更为明智。

2、社保基金的投资原则要求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选择投资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社会性。表1对金融投资工具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方面比较其优缺点,从中权衡得出适合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是投资基金的结论。

投资基金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分散投资、专业化管理、较低风险的间接投资工具,投资者投资于投资基金的目的以及基金广受欢迎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基金能像期货、期权、外汇、股票等高风险工具那样,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给投资者带来暴利,而是它能使投资者在不用自己少操心的情况下,通过基金经理的专门管理,去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并同时有效的抵御年复一年的通货膨胀。从风险、收益及抵御通货膨胀能力各方面看,投资基金比其他投资方式更加稳健,并可以通过对债券、股票的组合搭配,可以达到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也有一定流动性的目标。

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为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选择提供了许多国际经验,其中以美国为典型。在美国,投资基金的主要形式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以其固有的投资分散性、机动灵活性和高效服务等优势,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退休金投资工具。截至2000年底,美国的退休金市场规模达到了12.3万亿美元,其中2.5万亿美元的资产,也就是整个美国退休金市场的20%,都投入了共同基金,这2.5万亿美元退休金计划资产占到了整个共同基金总资产的35%,美国的退休金计划成为了共同基金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美国主要形式的退休金计划有以下几种:个人退休金计划即iRaS(inDi-ViDUaLRitiRementaCCoUntS)、403(B)、401(K)、457、自雇者退休金计划。按保守估计,目前个人退休金计划账户中至少有25%的部分是以共同基金形式存在的,而自雇者退休金计划投向共同基金的比例更高,从目前的趋势看,将来投向共同基金的退休金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三、投资风险及其规避措施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也叫做不可转移风险或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市场周期波动而导致的投资回报不确定所造成的风险,它不仅仅作用于一种股票抑或是一个行业,而是作用于整个市场或其大部分,降低投资组合的相关系数是降低总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的有效方法。由于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独立,造成各国的商业循环周期不一致,加上各国的工业结构不同对宏观经济因素非预期变动所造成的冲击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最终导致各国之间股票相关系数有时低于国内股票相关系数,在同一期望报酬率下,国际股票组合的风险低于国内的风险;投资于低相关度的证券才能降低组合风险。我国属于新兴股市,新兴股市与成熟股市(诸如:美、英、法)间的报酬率相关系数很低。根据国际财务公司(iFC)新兴股市资料,墨西哥与美国S&p500指数及eaFe国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与0.47,其他新股市(包括我国)与两指数的相关系数也很低,新兴股市国家的投资者可从投资于工业国家股市获得投资风险分散的利益,全国社保基金要最大限度降低总投资风险,可以购买国际性投资基金。

2、汇率风险。外汇风险直接关系到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对于短期债券,通常用外币远期或期货契约来规避。

3、国家风险包括政治风险与政权风险。由于有关政府政策或政府行为的变化使得投资回报发生风险。具有丰厚利润的外国债券到期年限经常是五年、十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投资前必须做好国家风险的评估工作。评荐一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应该考虑经济力量的强弱、财政赤字的大小、贸易盈余的大小、自然资源是否丰富或贫穷、工业结构,以及政治是否稳定。国内债务/GDp的高低,外债/GDp的高低与负债净额/贸易顺差的高低这三个比率越低,代表信用等级越高(背信风险越低),目前,世界银行、euromoney和nstitutionalinvestors:三家机构对不同的国家进行风险评荐。虽然不同的评鉴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评鉴结果,但有些国家仍能得到一致好的评鉴等级,这些国家应该是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首选,这些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瑞士、德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4、世界各地资本市场在交易成本上的差异十分显著,有时可相差数倍之多,这一差异对社保基金最终投资收益势必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交易成本越少,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就越高。全国社保基金拿出一定份额投资于指数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指数基金不像其他基金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成本,只需要追踪目标指数即可,因此收取的管理费用低,通常是0.5%-1%,其他基金一般是1.44%-3%;指数基金因不需频繁的买进卖出,只是在投资者需赎回的时候才出售,在投资者投入资金时才买进,基金周转率低,典型的指数基金每年只周转2%,而一般的基金每年要周转80%,因此交易成本也低;由于指数基金的处理只是由于股东赎回才出售,所以每年的资本利得都很少,据沃顿经济学院的伊米尔.西格教授估计,税收和交易费用一般会使投资收益减少大约4.5%,而对指数基金来说,则只有1.5%。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斌文.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理性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2

关键词:投资模式;份额油;石油安全

一、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的特点

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是石油企业进入资源国市场、参与海外投资项目,进行资源贸易及其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仅具有一般企业海外投资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1)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具有多样性。如绿地模式、并购模式、租赁模式等。丰富多样的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给投资主体提供了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并搭配投资模式的机会。(2)具有可进入性。切实可行的投资模式必须具有进入资源国的可能性。(3)具有灵活性。投资模式是灵活多变的,可以相互转换。为更好的适应资源国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石油投资主体应该灵活变更投资模式,以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4)资金来源具有集中性。由于石油行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我国现有私人资本难以独自承担,因此,海外石油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专项拨款,金融机构贷款或通过发行股票向公众筹集资金。(5)投资地点较为集中。由于世界石油主产区集中在中东、非洲、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等地,因此,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也集中在这几个地区。皇家荷兰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前苏联实行开放政策的欧佩克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6)投资收益包括货币与实物两种形态。其中实物形态的收益体现为份额油。份额油的获取增强了国内石油供给的主动权,是实现能源安全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影响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是指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所面临的诸多企业外部环境的总称。它对投资安全和收益情况影响巨大,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直接关系到投资安全,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有无战争风险,有无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风险等。(2)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否获得有效保障的根本依据,在外部因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资源国对外国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情况,有关的税法、海关法等法律是否健全及对外国投资者的利弊,投资国及被投资国对盈利汇回本国的限制和外汇管理规定,审批制度等都影响到海外投资的安全。(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国际投资活动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四个方面。(4)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状况、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活动中的国际信誉都处于良好状态,将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任感和积极性。(5)自然环境。特定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实现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尤其对于石油等资源性投资项目。

2.内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来自于石油企业投资主体内部,包括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1)石油企业的融资能力。油气勘探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一口井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美元,一项海外石油投资少则几亿、十几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如2005年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2006年1月9日中海油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所持有的45%的工作权益。这些海外收购案,表面上看是一个石油企业的商业行为,但实际上反映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石油企业持续融资的能力。(2)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是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高素质的石油行业的人才队伍,不仅是开展海外石油投资的基础,也是进行国外石油交流的保证。这就需要具有技术、外语和管理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的石油人才。

三、我国石油企业可选择的海外投资模式

1.直接投资模式。(1)绿地投资模式。一般是在油气田较集中的中东、非洲等国家或地区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等资源,实施本土化经营。这种模式有利于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因此,被称做绿地投资。不足之处是短期内财务业绩不佳,投资回收期长。(2)海外并购模式。跨国并购是海外扩张的快速通道,产权交易是跨国并购的通行手段。创建新企业固然是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条路子,但所耗时间过长,如果通过兼并、收购资源国企业或其部分股权,对原有的基础条件加以改造,可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目标国家的市场。根据合同标的物的不同,海外并购模式又可细分为海外控股股权并购模式,海外有形资产并购模式和海外无形资产并购模式。1)海外控股股权并购模式是通过收购跨国石油公司正在开发油田的股份,从开发阶段介入,规避勘探风险,并实现对项目进行控制的投资行为。通过控股股权并购,一方面投资方可以以部分出资取得海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迅速实现石油企业的海外扩张,减小海外投资的政策性阻力;另一方面实现了投资方海外间接上市的目标,即买壳或借壳上市。例如,Bp公司通过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眼2?演,率先于各大石油公司迅速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2)海外有形资产并购模式。该模式可以有效避免目标石油公司因债务不清等问题,向投资方转嫁原有债务及或有负债。但该模式的实施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由于多以现金方式进行收购,故需要投资方投入较多运营资本;二是由于在完成并购后要对目标石油企业进行整合,因而投资方应拥有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整合人才。3)无形资产并购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实现买壳上市,快速进入资源国市场;借助被收购品牌的影响力及原有销售渠道,可以省去海外品牌塑造和推广的时间与费用。2.间接投资模式。(1)参股投资模式。投资方购买外国石油公司股份,但不控股,不对其进行经营管理,只收取红利或从股票买卖差价中获取利润。这种模式下投资方所持产权的安全性较高,不会被当地政府或民族主义者当作攻击的对象。(2)债券投资模式。投资方通过债券投资,每年收取固定现金回报。该模式下,投资方不持有股份,但有固定份额收益,财务安全比直接持股高,但收益额较小,无法实现国家能源安全。(3)金融衍生品投资模式。石油现货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期货价格,因此,可以借助金融的支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套期保值、价格锁定和规避经营风险。在寻求国际能源合作中,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利用期货手段,海外并购并非唯一选择。

3.其他投资模式。(1)融资租赁模式。投资方承租人通过向另一国出租人交纳租金,取得设备等物品使用权,从而在资源国进行投资的形式。当资源国有一定政治风险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设备风险转嫁到出租方,减少投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最好使用服务性租赁,以接受保险、维修等服务。(2)国际承包。投资方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投标、议标、询价和接受委托等多种方式,单方或同拥有资金的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取得实施工程项目的权力,然后根据合同要求组织设计施工,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工程任务的整套过程。具体包括:1)回购模式。在该模式中,投资方将带资在资源国进行勘探开发,项目投产后对方以产出原油或其销售款逐年返还项目投资,并给予投资方合同中约定的资金报酬,以此方式对项目进行回购?眼3?演。以回购模式进行投资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不受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风险较小。但缺陷在于投资方在资源国一般只能实行返销协议合同,也就是购回协议。开发一个油田后,必须悉数卖给资源国石油公司,没有分成,也不拥有该油田股份,不利于投资方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获得稳定的份额油;2)产品分成合同模式。是投资方公司承担勘探作业及费用,并可能提供工程技术与管理帮助,在区块产油之后按照规定比例分配产量?眼4?演。这样可确保投资方拿到的是实物,规避了石油产品的未来价格风险。由于该模式下投资方不持有所开发油田的股份,故不存在财产安全问题;3)矿税协议合同模式。该模式在发达国家应用比较普遍,是投资方可以获得目标油田的经营权,开采权以及油气产品支配权,只需向资源国交纳矿业资源费和所得税;4)风险服务合同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在南美及拉美地区,即投资方承担勘探开发风险及费用,最终获得以石油产品体现的相应的服务报酬,产出油气全部归资源国所有;5)提高采收率合同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单口井的修复增产,投资方按照合同约定比例获得增产部分的产量。分配比例采取的是类似递进税率的浮动比例,所不同的是,增产部分的产量越高,投资方所获得的分成比例越小。该模式有利于投资方进行科技研发。如果投资方在海外的综合实力有限,则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油源。(3)股权捆绑油源的集合投资模式。该模式是针对民营石油企业的一种“引进附带油源”合资战略,即让拥有油源的外国企业或油矿主,带着投资方应得的份额油与资金,与投资方共建中小型油码头、石油运输系统、仓储或炼油厂及终端销售网点等,以满足投资方的份额油需求及保证供给。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在海外寻找石油区块具有相对较小的政治敏感性,获取油源时人为干扰因素较少,获得区块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姜学峰.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发展战略新动向[J].国际石油经济,2004,(9):13-19.

[2]刘炳义,等.跨国石油公司发展战略及其演变趋势[J].石油科技论坛,2007,(1):4-14.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3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overseasinvestmentinsurancescheme)又称海外投资保证制度(investmentguaranteeprogram),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保险或保证,投资者向本国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赔偿其损失的制度。投资者向本国投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在获得批准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国际法条文中,通常用“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代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海外投资保证制度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承保范畴的区别: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国家政府支持下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制度,承保范围只限于政府指定的政治风险;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不仅包括对政治风险的承保,而且也包括对非政治性的商业风险的承保。赔偿方式上的区别:投资保证,一般对所受损失进行全部补偿;投资保险,只按投资的一定比例并且基于一定条件进行补偿。从功能的联系上讲,二者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鼓励、促进、保护本国海外投资而建立的保障制度。

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立法模式的几种类型介绍

(一)双边模式

双边模式是以双边保护协定的存在作为承保海外投资风险的前提,即美国与东道国订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投资者只有在于美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才可以申请保险。当规定的政治风险出现,美国向投资者赔偿损失后,就取得了法定的代位权求偿权。美国政府就有权向东道国索赔。

(二)单边模式

日本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采用的是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单边模式。即不以日本同东道国订立的双边保证协定为前提,只依据日本的国内法,就可以对海外投资进行保险。

(三)多边模式

多边模式又称混合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多边模式将双边模式与单边模式结合在一起,以双边模式为主,以单边模式为辅,比单纯的双边模式和单边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即与德国订有双边保护协定的东道国采用双边模式,未与德国订有双边保护协定的东道国采用单边模式。将单边模式与双边模式结合在一起后者,交相为用,以便更好得促进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保护海外投资。

三、关于建立我国海外头投资保险制度模式选择的几种学说

目前,过于构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模式,学界的学说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种主张,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采取日本式的单边主义模式。即投资保险制度不以投资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制度为法定前提。主张单边模式的理由是,我国与他国订立的投资保护协定数量并不多,若实行双边模式,会使许多在没有与我国订立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的投资者,得不到投资保险的保护,即投资保险制度不以投资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制度为法定前提,也会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限制。

第二种主张,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实行美国式的双边主义模式。即,投资者只能在与母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才能加入保险。也就是将国家间的海外投资保护协定作为投资母国国内法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法定前提。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最大的优势是,有利于代位权的实现。

第三种主张,采用德国式的混合模式。一部分学者主张,采取单边模式还是双边模式要依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的大小而定,对于在政治风险小的国家投资,采取单边主义的模式,对于在政治风险大的国家投资采取双边主义模式。另一部分学者主张,对于在于我国订立双边投资保证协定的国家投资,采取双边模式;对于在没有与我国订立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采用单边便模式。

我国在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海外投资的发展现状。依据现实,根据实际需要,全面考察三种制度模式的利弊,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模式设计。

四、单边模式与双边模式的比较分析

就双边模式而言,他有许多单边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

1.双边保险制度可以解决本国政府在私人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的代位权中的出诉权问题。出诉权是指,投资国母国政府将本国海外投资保险的保险机构的向东道国政府行使代位求偿权的请求提交国际法庭,或通过外交渠道支持这种代位求偿请求权的资格。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经常出现投保人国籍不连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出诉权是否要遵守国籍连续原则,国际上尚无共识,而双边保护制度中投资国和东道国可以通过签订条约商定是否适用“国籍连续”原则。

2.双边保险制度能加强本国海外投资的保险机构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效力。投资母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通过代位权的行使将投资者与东道国的经济关系转化为投资母国同东道国间的官方的关系。对于求偿主体的变更往往会遭到东道国拒绝,在这种情形下,承保机构可以寻求外交保护或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然而外交保护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严格原则的制约,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可以使代位权确定化、公法化,为保险机构代位权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制度保证。

但是,双边模式的保险制度和单边模式的保险制度相比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双边模式的保险制度,以投资母国与东道国的双边保护协定为前提,这就排除了一部分与投资母国未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无法享有投资保险制度的保护。而单边模式投资保险制度下的海外投资者不受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限制,在任何国家地区投资的海外投资者都可以受到平等的保护。但是单边制度下通过外交权途径行使代位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国籍连续原则”“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卡沃尔条款”的限制,这些限制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施行处于不确定状态。

五、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双边模式的确立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海外投资发展的现实以及我国国情,我国适合采用美国式的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证制度。双边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保证海外投资承保机构的代位权的实现。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承认两国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的代位权的前提下,国际法上的履约义务使得原属国际私人契约关系的这类代位赔偿关系上升为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从而使得海外投资行为受到国际法层面的保护。相对单纯依靠外交权追偿的单边保证模式,双边模式可以有效地消除东道国政府援引“卡沃尔主义”条款拒绝投资母国依据外交保护提出国际索赔。也可以避免因“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籍持续原则”给纠纷处理带来的不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有利于代位权的实现。根据国际法原则,国家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将本国的意志施加给别的国家,因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权利——代位权,只有在东道国认可的前提下,才可以顺利实现。因而双边模式是在两国订立双边投资保障协议的前提下,投资母国的代位权得到东道国的认可的前提下实施的,因而双边模式更有利于代位权的实现。

通过外交保护来行使代位权相比通过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来行使代位权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外交保护权只有存在投资者在东道国受到不法侵害或不公正待遇时,东道国不提供救济或救济不合理时,投资者要求母国通过外交途径对其进行保护。但实践中外交权的行使是相当琐碎复杂的。在国际惯例中,国家代表投资者通过外交途径向东道国求偿,要受到严格的条件(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际持续原则)制约。除非投资者得不到东道国合理的司法行政救济,否则外交保护权利是不可以行使的。同时,要求投资者受侵害期间或提出外交保护时属于被请求国国民。可见如果不符合“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籍持续原则”,便会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的代位权的实现受到阻碍。除此之外,“卡沃尔主义”被拉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认可,投资者只有在放弃外交保护的前提下,才可以在东道国投资。目的在于防止发达国家滥用外交权以此损害东道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目前海外投资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单边模式下,通过外交途径来实现代位权是相当困难的。

双边模式可以快捷地解决投资争议。从对海外投资者提供的保护的实际效果来看,双边保护模式能跟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潍坊学院教师王春燕认为,投资者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仅要看投资者的损失能否及时得到赔偿,更要看赔偿后投资者能否尽快摆脱与东道国的投资纠纷。效率对于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单边模式下,投资者只能在用尽当地救济之后,才可以向母国寻求外交保护,此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使整个运作过程效率低下。而双边模式下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以使投资者及时得到赔偿,尽快脱离纠纷,把精力尽快地投入到建设投资项目中去。及时得到赔偿、尽快解决纠纷是投资者投保的真正目的,卷入无休止的繁琐的政治纷争绝非投资者所愿。所以,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能使经济纠纷通过商业化途径解决,避免了国际经济纠纷的政治化。

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以降低政治风险的可能性。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不仅有“防患于未然”的功能,也有“补救于已然”的功能。在单边模式的保险制度下,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没有订立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活动不受协议约束,同时对投资国没有保障对方投资安全的义务。这就造成了在东道国制造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就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尤其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事后利用“卡沃尔条款”来拒绝投资母国的外交保护。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的海外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相对政局动荡、法律不健全,采用单边模式风险太大。而双边模式与单边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投资母国与东道国订立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两国之间的关系由具有平等地位的国家关系,转化为东道国对投资母国具有保护其投资安全的国际义务的关系。在东道国违约时就不得不顾及由违约导致的国家责任。在制造政治风险时就会有所考虑,从客观上降低了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用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模式确立,应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投资发展的现状来决定。即根据国情需要,如何最大程度上维护好国家利益是选择投资保险制度模式的根本标准。双边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使投资东道国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这个缺陷与投资母国代位权的顺利实现相比,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整体水平比较弱,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海外投资的规模、质量、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还是资金不足,所以引进外资和国际融资一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主旋律。目前,国家也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但是国家的政策只是鼓励、支持,不是大力提倡。我国的海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完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而双边模式的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向与我国订立双边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这样的国家一般与我国的关系比较友好,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发展相对稳定完善,在这样的东道国投资会更有利于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对海外投资的引导调控作用是单边模式的保险制度所不具备的。

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我国海外投资保险事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根据国际惯例,海外投资保险都是由国家财政支持,一旦代位权无法实现,就等于用国家财政补贴私人海外投资的由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这对于海外投资保险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对海外投资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相辅相成,不可分而治之。国内法层面上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需要国际法层面上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支持。国际法层面上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国内法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以“补救损失于已然”,两个功能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补救风险带来的损失,促进我国海外投资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与世界100多个国家订立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其中已经包括了我国海外投资的相对集中的20多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条款都规定了“代位权”,而且目前签约国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这样从签约的数量和范围上看基本能满足我国海外投资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双边模式顺利的解决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代位权问题,具有单边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我国国情,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海外投资的长远发展都十分有利。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越来越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在海外投资事业取得可喜进展的同时,海外政治风险对我国的海外投资的危胁是不容忽视的,因而,与国际接轨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势在必行。建立海外投保险制度国际通行的模式一般有三种:单边模式、双边模式、混合模式。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立法模式选择应该根据具体国情而定。

【关键词】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单边模式双边模式混合模式

参考文献:

[1]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1997.

[2]王传丽.国际经济法.高教出版社,2005:367.

[3]王春燕.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的法律模式研究.湖北法学,2007,(02).

[4]孙晓晖.借鉴外国经验,构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信用保证制度的设想.财经研究,2001,(3).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4

关键词:FDi产业结构招商引资

海南建省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海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海南省在招商引资方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海南省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新、更高的要求。然而,海南招商引资战略的选择中缺乏从产业选择和区域选择方面对外资投入的方向性引导,研究海南省招商引资战略方向问题和外商投资项目评价体系问题对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三次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外部资金的投放、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正的溢出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海南省产业发展和升级,同时,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方式和效益。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流向受制于外资吸收地产业结构因素,即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

本论文在产业结构因素方面选取1988-2009海南省三次产业(分别记做pi、ti、Si)的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通过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在短期内,第一产业(pi)及第三产业总产值(Si)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值和外长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在以上因果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数量分析,得到:lnFDi=0.322847-1.566542*lnpi+2.140983*lnti

即: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FDi自然增长0.322847;第一产业每增加1%,海南省吸引外资下降1.566542%,第三产业每增加1%,海南省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加2.140983%。这个结论符合海南省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也迅猛增加的客观事实。

二、招商引资的产业方向选择

近些年,海南招商引资的发展迅速,卓有成效,开放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的进行,第三产业的开放也在逐步推进,在新时期海南做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吸收外资的产业规划、区域规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外资的投资效益。

(一)坚持把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作为长期的战备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海南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五大优势,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海南省现阶段第三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外资第三产业中的很多领域都有着明显优势,海南在法理发展对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的同时,应对第三产业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层次要求,充分利用外资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来发展海南较为薄弱的生产行业。海南招商引资围绕建设热带海岛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产业发展方针进行开发建设,使海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将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经济行政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产品互动、体制创新的全省第三产业一体化。

(二)对房地产业的招商引资注重质量,进行适度引导

海南的房地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高涨态势,在海南省经济增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房地产业在保持现在招商引资方针的同时,不能对其过度依赖,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质量取胜。开发应顺应海南形成旅游岛的形势,加大发展旅游度假的产品,主要的发展与旅游、与体育等产业相关的房地产相关的产品,配置地方稳定税源,并适度控制普通商品房的开发。

(三)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的招商引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海南农业是地方经济中的弱质产业,突出表现在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加大对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首先要加快对农业先进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加大政策倾斜度,对农业投资进行合理布局,着重引导资本流向独具海南特色的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吸引外资投入到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产业,培育一批热带果蔬、水产品、畜产品、橡胶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此外,进一步鼓励和落实大型农产品贮藏集散物流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和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使海南农产品走上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

三、招商引资的投资方式选择

海南省的招商引资初期以合作方式为主;90年代中期以前合资企业成为首选;90年代后期直到现在,独资方式占绝对优势地位。步入“十二五”,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南在招商引资的投资方式选择上,应顺应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根据不同的产业性质和区域的不同特点,合理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式,积极引入跨国并购、产业外包等新兴投资方式。

(一)坚持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

海南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资金缺口,但更大的缺口则是技术、管理缺口。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本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的策略的成效并不理想。外商投资企业多采用独资方式,省内企业一般无法从中获得和享用外商拥有的先进技术,对产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没有和合作经营和合作经营所起的作用较小。

在外资投资方式选择上,海南应该注意充分掌握自身的特有资源,防止外方获得该资源后谋求控股甚至独占,坚持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新开放的领域,外商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仍然会积极寻求合资,在合资过程中,我方应该对自己的权利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满足对方的要求而减少自己的合理条件。在一些关键资源领域,建议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程度限制。

(二)鼓励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1、积极承接外包业务

业务外包是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新方式。一般来说,业务外包主要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外包。海南省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积极对不同的方式的业务外包进行承接,同时需灵活应对。

一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业务外包,海南省劳动力要素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有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外包的天然优势。在承接此类外包业务时,应考虑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在省内企业目前不具备竞争能力时,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至少引进两家跨国公司投资,形成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通过对同类产品进行关税补贴,使跨国公司的产品与进口商品形成竞争。

二是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外包,此种产业外包是外包企业充分利用承接地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产业专业,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海南省在对此类业务进行招商引资时,应对保持适度开放,并重要资源进行有条件控制,引导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实力,应进行科学引导,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三是重点承接服务业的业务外包。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是优化海南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重点方向,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转变经济和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升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的战略选择。海南要大力培育本地有实力的服务供应商和外包承接商,逐步培育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本地服务供应商。

2、有条件鼓励跨国并购,实现直接利用外资与间接利用外资的有效结合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入世后逐步的政策的消失,外商直接投资领域逐渐放宽,跨国并购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更加常用的方式。海南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金融领域会更加开放,跨国并购将成为海南利用外资新的增长亮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机遇下,海南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并购市场。在招商引资时,应注意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的融合,引入企业参股、收购或兼并模式,根据不同行业类型,进行适当的引导。

海南对大部分竞争性的工业行业,应放开对跨国并购的各种限制,包括股权比例、并购方式等。放开这些行业对跨国并购的限制,有利于行业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改善行业的组织企业将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实力。

对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工业行业,主要是重工业产业(汽车、重化工业等),由于这些产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如果外商所占比重过大,将不利海南省的产业安全,并可能造成利润转移,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加大,所以应有步骤的放开对跨国并购的限制。

对服务业的跨国并购,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服务业开放程度较小,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省内企业难以承受国外服务业的冲击。且目前大部分服务业存在的高额“租金”,利润较高,如果允许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很大一部分利润将被转移出去。因此,服务业跨国并购应对外资的股权比重进行限制,同时在审批环节上从严把关。

3、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因此,海南省在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可扩大产品市场,降低经济风险,获取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并可获取技术和生产性资源。

近些年来,海南省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也建立起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如海南航空、海马汽车等。随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和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对东盟的产业比较优势开始形成,对东盟资源类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期间内海南可加大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合作,以越南为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杨建龙,关于外商投资与外资政策的博弈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赖明勇,包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2(6)

[5]张骁,杨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借鉴――来自日韩经验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6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5

模式1产业公司的战略投资模型

如图1所示,该模型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有经营单位及资金来源的跨国公司。其要点在于:这些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以境外美元的资金为主,投资于每一个项目的境外控股公司,但对于本地有潜力的人民币项目,则可利用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内经营单位的资金,作境内人民币投资。退出方式有境内和境外两种选择:以境内本地企业为主体寻求本地资本市场的退出,或利用海外控股公司寻求海外资本市场的退出。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参与境外美元及境内人民币的投资项目。缺点是要求境内独资企业能从事投资业务,另外在该模式下,跨国公司内部沟通协调工作较为繁杂。

模式2合资企业模式

如图2所示,该模式的要点在于:

境外投资人以美元投资在项目的海外控股公司,再由此海外控股公司与境内的人民币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境内合资企业为了便于境外投资人的退出,此模式须符合两个条件:境内合资企业须由外方占大股以及未来继续融资应以境外控股公司为主体,如此可通过境外控股公司的上市或被并购而实现在海外资本市场的退出。

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参与政府或国资背景的项目,并能获得中方伙伴的支持。其缺点在于:不能参与纯粹人民币投资项目,也可能在协调中外两方合作关系上出现问题。

模式3人民币合资基金模式

如图3所示,该模式的要点如下:

境外的基金与境内的人民币基金共同投资在境内设立合资基金和管理公司;管理公司主要由外方负责;以合资基金为投资主体用人民币投资本地企业,外方投资人的退出主要通过加速现金分红的方式。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广泛参与中国境内人民币项目的投资机会,可获取不同地域及背景的中方伙伴的资金及其他支持。缺点在于:中外双方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退出管道不够理想,有时间上的压力,另外也存在合资基金与所投资的本地企业双重赋税的问题。

模式4美元基金委托管理模式

如图4所示,该模式的要点是:

海外投资人将美元基金委托给中方投资管理公司实施投资管理,投资于每个项目的境外控股公司;主要通过境外控股公司寻求海外资本市场退出。

该模式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境内创投管理公司的本地优势,并保留境外资本运作的灵活性。缺点是:委托管理协议的法律保障和实际运作有一定难度,不能参与人民币项目的投资。

模式5美元及人民币

合作基金模式(a)

如图5所示,其要点在于:

有中外方两个基金,却只有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基金管理公司,将中外方两个基金当成一个虚拟的基金来统一管理,在所选定的每一个投资项目,同时投入美元和人民币(根据具体项目的特定要求可借助商业条款予以变通);投资管理可采取外方全权、中方全权或双方共同管理的方式;主要通过境外控股公司寻求海外资本市场退出。

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广泛参与境内人民币项目的投资机会,可获取不同地域及背景的中方伙伴的资金及其他支持。缺点是:虚拟基金的规范处于法律灰色地带,中外方合作协议的保障存在问题。

模式6美元及人民币合作

基金模式(B)

如图6所示,其要点如下:

中外方两个基金当成一个虚拟的基金,统一管理,分别投入到不同的投资项目;由外方全权、中方全权或双方共同实施管理;通过境内本地企业和境外控股公司分别寻求本地和海外资本市场的退出。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广泛参与境内人民币项目的投资机会,可获取不同地域及背景的中方伙伴的资金及其他支持。缺点在于:投资境内本地企业的退出渠道不畅,在统一管理并分别投资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中外两个基金的利益难度较大。

上述种种模式均以境外基金为出发点,而从国内创投的角度,也可主动出击,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寻求对《公司法》框架的突破。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6

关键词 中韩比较;海外投资;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 F27;F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26(2009)05-0031-04

一、中韩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概况

(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历史进程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历了预备期、起步期、转折期和加速期等发展阶段。

1 预备期:]949-197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中国政府不允许企业到海外投资,关起门发展了一批比较大的工业企业。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有偿的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活动,成为中国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前奏。

2 起步期:1979-1995年。起步期是指一些在国内规模很大的企业走向海外进行投资发展。首都钢铁公司、中国中信集团、中国化工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是这个阶段的主体。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年平均只有1.14亿美元、

3 转折期:1996-2003年。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产,丰的一大批企业,当它们成长壮大后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海外投资发展,因此构成了第三阶段的主体。这阶段首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集中于1996年,如海尔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建家电厂,海信集团在南非建家电厂,等等。所以把这个阶段的起点定在1996年。

4 加速期:2004年一至今,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对明显增加的全球化竞争压力,加快了海外投资步伐。跨国并购迅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并在2004年达到了一个高潮。跨国并购多出现在钢铁、石油、汽车、it和家电等行业中的部分优势企业,如tCL收购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集用收购美国iBm公司pC业务,等等。通过重组或收购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业务,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整合全球资源、产品市场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架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并购所占比重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几年猛增,中国因而成为亚太最具并购活力的地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也迅速上升。

(二)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历史进程

1968年,韩国南方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对印尼林业部门投资300万美元,开启了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进程,其后经历了起步期、定型期、巩固期和加速期的发展。

1 起步期:1968-1975年。投资力量薄弱。投资项目少、规模小。据统计,这期间共有投资项目82项,投资额5547.6万美元,平均每项投资规模为67.66万美元,投资对象主要集中在林业和水产业。

2 定型期:1976-1980年。对外投资金额和项目增长速度加快,但平均规模有所缩小。据统计,这期间对外投资额为11348万美元,项目为281项,平均规模为40.38万美元,明显缩小。

3 巩固期:1981-1985年。对外投资项目稳定增加,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这期间对外投资项目为291项,投资额达6.3亿美元,投资的平均规模达到216.5万美元,是1980年以前平均投资规模的4倍。

4 加速期:1986年~至今。刘外投资项目和金额都出现新的飞跃。据统计,1986-1992年,韩国对外投资1686项,金额45.13亿美元,年均增速39.4%,平均投资规模267.7万美元。迫于国内市场的压力,韩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走上了全球性大收购的道路,以曾是韩国第二大产业集团的大宇集团为代表,1998年底,大宇已拥有396家海外法人。

二、中韩企业海外投资比较

(一)中韩比较:背景与条件

1 国际化类型。从企业开始国际化及其国际化所处的大环境不同,可把企业国际化分为两大类型先发展型。一般说来,在世界早期的那一批跨国公司,或者中近期中某行业中的先行国际化经营企业,都可被视为先发展型的跨国公司。这类企业的国际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当该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初期,国际上该行业里还没有或很少有跨国公司,即先行者特征。二是该企业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是自己研制的,即技术自主者特征。显然,先发展型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是早期的那些欧洲和美国的跨国公司。②后发展型。与先发展型相对,后发展型国际化经营企业的主要特点:一是该类企业开始海外投资时,其行业的国际市场中已充满了跨国公司,即后来者特征;二是该类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从外国引进的,即技术依赖者特征。

中国和韩国是后来者,它们的国际化都属于后发展型国际化。

2 中韩与西方的文化差异。欧美发达国家创建了现代企业和市场经济体制,主宰着相关的游戏规则和商业语言。中国、韩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语言文化上差异很大。这个因素造成中国与韩国的企业,进入欧美国家直接投资时的文化障碍很大,即“心理距离”很大。这也是韩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多以失败而惨淡收场的根本原因所在。

3 国内市场与成长动力,在国内市场的大小及其对该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作用程度上,中国大于韩国。这一作用力与企业从纯本土公司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动力大小成反比关系,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越大则该国企业跨国化的动力越小。具体说来就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力小于韩国。

4 国际经济背景的差异。中国企业开始海外投资时,正值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这是中国企业与韩国企业相比,在向海外发展初期国际经济背景上的最大差异。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大部分中国企业在立足未稳之时,被迫向海外投资发展。

5 企业体制上的差异,2()世纪60年代起至今,韩国企业海外发展的主体一商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制上没有大的障碍,中国1978年以前的30年间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由于行政管制等因素,走出去的主体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至2006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第一位的仍然是国有企业,占26%。

6 中国较韩国明显准备不足。韩国企业从一出生就是奔着海外市场去的。由于韩国国内市场规模太小,很多企业产品80%以上都是销往国外,因此,海外投资成了韩国企业的一种原始生存、扩张的需要和必然。反观中国,经过30多年的闭关锁国,改革开放,经济转轨,市场化改造任务尚未完成,全球化、wto已经降临,只好仓促上阵走向海外,企业如此,政府也同样,中国政府在如何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没有任何经

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制定相关政策。

(二)中韩比较:进程与特点

1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转折型起步属于“空前绝后”。中国企业1949年后30年间在计划经济和闭关锁国的条件下成长,此后进行对外开放和渐进性改革,由此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和跃进性步伐为特色的“转折型”起步阶段。这一特点是“空前”的,欧美企业没有,韩国企业也没有。它又是“绝后”的。具有类似条件的同样实行过封闭型计划经济的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由于采取了激进型改革也就不可能出现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海外投资发展。

2 投资方式比较。作为后发展型海外投资的韩国企业大都喜好以独资的形式向海外投资。1995年末,单独投资的比重达57.5%,若包括合资形式中韩方投资在50%份额以上的投资在内,共占比重为79.2%,这两种投资项目件数比重也高达71.1%。这些都充分说明韩国企业海外投资以独资或合瓷形式讲而以压倒多数的份额来确保投资企业经营主导权优势的理念与做法是一贯而普遍的。同样作为后发展型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初期的进入方式上与韩国有明显差异,1995年,中国跨国公司海外企业中的独资比例为21%,合资为79%

在海外进入方式是选择新建还是并购企业方面,由于海外并购企业方式比新建方式在经营管理能力上要求高很多,作为后发展型的中国和韩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初期都采取了以新建企业为主的进入方式。而且,中韩两国企业都是在以新建企业为主要方式持续了很多年后,才开始海外并购的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令亚洲进入发展黄金期,韩国企业借助这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开始出击海外,收购外企业,中国企业是由于加入wto的全球化竞争压力才加快采用海外并购方式的。

3 地区分布比较,中国企业与韩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地区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韩国对欧美的投资为39.3%,其中北美达23.5%主要原因在于韩国和美国战后的盟国关系。从20世纪5()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开始,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广泛渗入韩国社会,并一直充当着韩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援助。韩国对美投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同,韩国许多跨国公司对美国投资所遇到的阻力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较小,反观中国,对欧英投资只有3.8%,主要在于中国企业在能力和经验方面的差距所致(如表1所示)

4 行业选择比较。作为后发展型,中国和韩国的企业的海外投资在行业选择上表现出了差异性,根据国际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的《2004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年报》(非金融类)显示。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448亿美元。由表2可以看出,商务服务业的比重很高,已经超过50%,这可以说明“扩大对外贸易”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个阶段发展的重大任务,与韩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还肩负着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任务,所以其比重更高。

韩国的海外投资呈阶段性转移特点(如表3所示)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韩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林业和矿产,具有明显的资源开发特点。1968-1986年,以矿业为中心的资源开发投资占韩国对外投资的55.4%,制造业仅占25%,但此后,这种状况开始改变。目前,制造业已上升到44.7%。与此同时,制造业对外投资内部结构也有明显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机械等资本密集型行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则逐渐向技术密集或知识密集型行业进军。

5 综合商社比较。韩国企业在其海外投资进程中,建立了一批综合商社,如三星物产、现代综合商社、乐喜金星商社等,取得很大成绩。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转折型起步阶段,形成了一批国有的专业外贸公司,也试图建立中国的综合商社,如1994年曾在中化集团进行过综合商社的试点,但运营效果不佳。这些专业外贸公司在常规性发展阶段,逐渐失去了外经外贸垄断权后江河日下,难以维持生计,与韩国相比,在建设综合商社方面,中国的失败应该是体制的失败,试图用国有企业的体制建立一种为中小企业服务只挣微薄利润的跨国公司,看来是不可行的。

(三)中韩比较:政策与导向

韩国20世纪60年代制定的《外汇管理法规程》专门对海外投资方法、海外投资许可制度程序作了规定,初步构筑了与海外投资有关的基本法律框架;70年代制定的《海外投资许可及事后管理要领》、《海外投资运营要领》和《海外投资许可业务细部规则》等保证了海外投资的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80年代为改善海外投资制度、缓和投资条件与简化程序,制定了《海外资源开发事业法》;90年代修订外汇管理规程,简化投资审批程序,缩小限制投资行业日录等,放松管制,使韩国的海外投资进入了自由化时代。韩国是少数几个建有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主要有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措施。经济方面:通过韩国出口保险公司的保险手段为对外投资者承保。政治方面:韩国政府通过建立国际间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协定来保证对外投资的安全;政府从金融、税收、保险、情报及缔结政府协定等方面采取了综合支援政策,扶植了一批大财团,减少了资本的分散性和不节约型,提高了资本的集中度。这种垄断资本集团的形成是推动韩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重要契机。

我国加入wto以来,包括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海外投资的政策支持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中国的海外投资政策体系也正由严格限制的政策体系转变为较为宽松的中性政策体系,突出表现是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外汇管理方面不再进行海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不再收取汇同利润保证金,海外企业产生的利润,不再强制要求调回境内,对购买外汇进行海外投资的限制也在放宽等。表4是对中国海外投资管理体系的结构与基础的一个总结。

三、几点启示

1 韩国为突破发达国家进口限制和贸易壁垒,采取的战略是在坚持出口导向的同时,将出口与海外投资生产相结合。今天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许多与当时的韩国企业相类似的情况,如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怎样减少贸易摩擦、扣破贸易壁垒,韩国模式值得借鉴。

2 韩国遵循海外投资的空间扩展规律是由近及远,由历史联系基础密切的地区到疏远的地区,始终力图根据自身优势和投资区域的特点,寻求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最佳结合,在此过程中,韩国既注重当前利益,又关注长远利益,把对外投资建立在国家综合发展和全球竞争体系之上,使之纳入全球分工和生产循环中。我国应借鉴韩国的经验,在继续稳步提高在亚洲、北美和大洋洲投资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对拉美、非洲以及欧洲等地的投资,以降低投资风险,应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加大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以进行技术转移和开辟市场,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7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的全球流量、存量为基期进行测算,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1.68%和0.59%。

事实上,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过100亿美元。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当年流量的一半,境内投资主体对境外企业的贷款形成的其他投资在直接投资中占43%,以投资控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投资占当年流量的四成,在开曼群岛、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投资占当年流量的81%,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超过亚洲地区跃居第一,地方的投资流量较上年增长一倍多。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继续放大,投资分布的国家(地区)更为广泛。从存量的构成上来看,利润再投资所占比重最大。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占到投资存量的一半。

此外,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特点突出,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从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到投资主体总数的五成半,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从境外企业的分布情况看,亚洲、欧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5%。从境外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占境外企业总数的34.7%,批发和零售业占1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7.5%,建筑业占7.6%。

二、员工的海外培训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占全球总额的比例依然很小,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实际上,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国际化人才的缺乏。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我国企业很难有效地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已经实施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很多以失败告终。国际运作相当复杂,而国内的企业经理人普遍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往往过于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有时候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上当受骗。员工的海外培训是解决国际化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能缓解我国国际化人才缺乏的局面,并能进一步加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使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崛起。

中国企业应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利用国际市场培养人才,员工接受海外培训是实施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跨国公司在培养员工方面的很多理念都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例如,iBm公司多次成为《财富》杂志“全球培训百强”冠军。iBm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约占年营业额的1-2%,每名iBm的员工每年至少会有15-20天的培训时间。再如,微软公司的员工几乎每人每年都有机会到国外接受培训。技术人才借此跟踪最新技术进展,营销人员借此了解技术新概念,学习新的营销方式、理论和策略等,行政人员则可以借此了解到总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这种培训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月。微软、iBm公司每年也都会把优秀的中国员工送到国外去培训。跨国公司之中,类似微软和iBm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会尽可能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真正地重视员工、理解员工才是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竞争力的真正源泉。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中国企业首先要意识到为什么员工接受海外培训能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培训员工有哪些主要方式?海外培训员工有没有风险?

(一)海外培训员工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海外培训员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海外市场,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做好准备。国际化人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桥梁,中国企业需要借助他们了解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游戏规则,了解企业所进入或将要进入的“生态环境”。例如,鞋业制造商派遣员工海外培训就能清楚地告诉本土企业:这个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喜欢什么式样的鞋?喜欢和忌讳的颜色是什么?平均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穿什么鞋?当地主流价值观认同的服饰中,鞋子精美与高贵的标准是什么?实用耐用的鞋是什么式样等。了解海外市场是中国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第一步。

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先锋部队。中国企业在进入海外后,要建立熟悉当地人脉关系的机构,通过当地的渠道熟悉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熟悉商业获准资格的管理渠道等。在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投资区域,中国企业越早培育成熟的海外机构人员,越有利于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占据有利地形。海外培训员工是学习取经、为我所用的最佳方法。海外培训员工可以使员工从了解中寻找差距,从学习中快速提高,这对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先锋部队,派遣到海外培训的员工将为中国企业投资主力军的到来铺平道路。

3.抢占战略性优势。让员工在海外竞争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对于中国企业最终在国外市场获得战略性优势地位至关重要。在对外直接投资之前,中国企业应该与海外的潜在市场建立信息与物流的“联络站”。巩固和发展这些根据地的员工,让他们具备战略性管理和市场研究的综合能力,这对中国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经济全球化不断催生产业链的子集在世界各地繁衍、复制与发展。如果失去了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那中国企业只能被动地在国内等待跨国公司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夺走自己原有的市场。通过海外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抢占海外市场战略性优势地位作好准备。

4.提高员工国际化的素质。海外培训员工,对于员工本身来说,无疑是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及开阔眼界的最佳途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行各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高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对人才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稳固扎实,而更注重其社会能力、全局观、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以及全球化的价值观。中国企业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和市场定位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更多的能够与世界接轨的员工与之相匹配。把员工送到海外培训不仅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整个中国人才素质必要的一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提。员工是企业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员工的素质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当海外员工亲身实践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时,他们的切身体会将对传统观念进行比较彻底的“思想变革”。当海外员工体验到iSo系列标准在周围的社会环境中普遍应用,并且从企业管理的流程和具体项目管理流程中体会到高效率、高质量管理的魅力所在时,他们会自动改正在国内企业养成的惰性或无质量控制与能源节约意识的行为,使自身的国际化素质大为提升。

5.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大量国际化的高端人才。没有海外市场的亲身磨练,就难以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海外培训员工是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人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把员工送到国外去培训,实际上是让员工学会看世界的新视角,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冲击中,使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灵活、认识更为超前。接受海外培训后的员工必然对市场定位和产品的把握有了全新的认识,眼界放宽了很多。他们思考问题会从全球出发,而绝不是仅局限于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地区,而这正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不可或缺的。

(二)海外培训员工的主要方式

海外培训员工一般有以下三种主要方式:

1.短期培训。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时间比较短,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在于缺乏长时间在国外环境下具体工作的经验,培训比较理论化。

2.实践培训。将具备潜力的员工派遣到国外工作,通过实践锻炼能力。这种方式针对的人群较少,必须是符合特定标准、具备在外工作能力的员工才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的成本比较高,人员流失的风险比较大。但是从提高员工国际化水平的角度看,这种方式的效果要远高于第一种方式。

3.合作培训。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或培训机构合作,中外双方共同制定培训方案、教材和课程等,共同参与培训。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员工海外培训都是采用上述三种方式,如日本、新加坡等,它们要么把员工送到国外合作伙伴企业进行短期或实践培训,要么就是与国外企业或培训机构共同制定课程,对员工进行合作培训。

(三)海外培训员工的风险防范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8

从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2008年商业服务业占29.7%,金融业占19.9%,批发零售业占16.2%,采矿业占12.4%,制造业占5.3%,交通运输和仓储业7.9%,而建筑业、信息传输业的比重比较低。尽管能源、资源、制造业目前在我国对外投资中占的比重只有17.7%,但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重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先生认为,中国正在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继续增加,能源、资源、先进制造业仍将是2010年对外投资的重点。这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大战略,我国对外投资最重要的产业表现在这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我国在这几个关键行业的对外投资。

能源业

我国能源产业对外投资呈现出全方位的格局,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业也走出去了,风能、生物燃料、能源科技这样的产业同样也走出去了。但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投资仍然是我国能源产业对外投资的重点。为什么呢?因为石油、天然气对外投资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2009年中国原油、成品油进口额达1000亿美元,位居各产业进口量之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外来油气的需求仍会增加。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目前的进出口总额占GDp比例已经高达70%左右。同时,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中国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了,因此,在外资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并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不仅要跟国内企业竞争,同时也面临跨国企业的竞争。这就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中国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己,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就是要想办法走出去,寻求新的资源和机遇,去发现新的发展机遇。否则留给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就不够。而中国能源尤其是油气供应不足,现在中国的石油依存度高达52%,这意味着每年有大概两亿多吨的石油需要进口。国际市场上油气涨价的话,中国就得多付出。怎么办呢?要建立中国企业的境外油气资源储备,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油气企业的对外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布局,最早是中石油公司在海外投资。首先是在非洲、亚洲等油气资源边缘地区进行投资,积累经验,后来到中亚地区投资。中石油在中亚建立了天然气管线,从哈萨克斯坦修建天然气管道,然后在俄罗斯、南美投资,再后来,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在世界各地进行份额油产业布局。在2009年以后,我国对外油气投资合作出现的重大突破是在中东地区的油气投资,在中东和Bp以联合投资的方式进入伊拉克进行石油作业,这是中国油气国际合作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公司油气的海外投资由全球边缘区向核心区发展。当然,中国在伊拉克的油气项目主要是通过租赁经营或者商务服务及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的,并以联合投资方式获得了伊拉克部分油气资产的运营权,占了中国油气资源很大的比重。这种新的油气产业对外投资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通过联合投资有效地规避政治风险和国际舆论的综合压力。为什么中国企业能有这样的战略机会呢?主要是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不少海外油气投资商缺乏资金,或者说实力受到了削弱,而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本,这就产生了双方合作的可能。油气产业对外投资面临严重的政治壁垒,存在国家和媒体壁垒等方面的制约,通过联合投资可以有效规避这种风险。

中国石油产业的对外投资在苏丹采取新建方式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格局,并且在那里做了很多社会福利事业,带动了苏丹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西方在非洲数百年经营殖民地没有做到的。因此被学界公认为一个比较好的对外投资案例。

我国石油产业对外投资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中石油从1995年开始布局海外项目的时候,当时主要是以新建的低成本的方式进去,后来在中国资本的实力增强以后,并购开始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式,并以股权投资和风险勘探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布局境外油气上中下游产业链布局,这是我国加快布局海外油气资源储备的重要举措。

我国油气产业对外投资达到了什么阶段呢?三大油气供应商已经全部在海外布局资源投资。中石油、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均在海外布局油气项目,涉及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炼化和下游成品油经营领域,同时还涉及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和油气服务合同等。中石化对外投资较中石油晚,它的对外投资规模不够大。但是,从2005年开始,中石化开始加强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的速度明显加快。中石化在2009年谈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海外投资项目,这个项目总交易额是72亿美元,每年生产700万桶石油,油气资产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这个项目在我国油气对外投资中占据第一大,而2005年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油气资产的项目只能退居第二大。

资源业

在资源业,中国公司在海外的40个国家有投资,铁矿石对外投资占据矿业对外投资的比重最大,其次是铜矿,再次是锌矿。也就是说,铁铜锌是中国矿业对外投资的重点。我国是全球矿石资源的需求大国,2009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额为500亿美元。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我们是全球矿业需求大国,但缺乏定价权,国际矿业公司要联合涨价,中国目前的状况非常被动。铁矿石行业的情况是,供应商联合涨价,容易形成价格联盟,不是一次涨1%这样的幅度,而是10%、20%甚至50%这样幅度的涨价。由于缺乏定价权,这些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这些年矿石涨价带来的损失最后都要转嫁到每一个消费者头上,包括购房户也承担矿石涨价后的成本。

据测算,我国铁矿石的依存度目前是在61%左右,铜和钾的依存度高达70%左右。这就是说,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同时也面临中国崛起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各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而且持续的矿产资源需求。矿业供应保障在哪里?海外是重要的方向。因此,需要中国企业利用各种各样的海外矿石资源,既要促进资源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也要保障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所需要的资源。毕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矿产资源在境内是找不到的,是供应不了的。增量的、可持续获得的矿石资源只能是面向海外市场获取。只有建立了稳定的国外储备基地,才可以规避或者减弱境外矿业供应商主导定价权给我国贸易带来的损害。在矿业方面,目前中国企业铁矿石海外权益资源量大概是8000万吨左右,占进口量的比重只有12%,而日本境外权益量占进口量的比重是53.8%。换句话说,中国铁矿石的供应结构和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日本公司控制的境外铁矿石供应比重远远高于中国。

因此,铁矿石是对外投资的重点。中国铁矿石海外布局从1987年在澳大利亚就开始了,即在23年前已经开始在海外拓展了,不过速度不够快。前面说过,2009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63.9%,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比较高。现在,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巴西等传统国家建立了铁矿石稳定的供应基地,在蒙古、南非、越南、秘鲁等国家也投资了大量的铁矿石项目。

我国铜矿资源的境外依存度高于铁矿石,但资源开采总量低于铁矿石。我国铜矿的国际依存度是75%。这样高的依存度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铜资源。另一方面,中国有缺乏这样资源,不能满足供应。怎么办?只能面向海外市场想办法。目前,中国有色等大批中国公司在海外布局资源,开拓拉美、非洲等地的铜矿资源储备,目前发展良好。其中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投资的铜矿项目现在做的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第一,掌握了丰富的上游资源,第二搞了一个以铜冶炼为重点的境外开发区,通过铜冶炼产业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发展,既达到了凝聚整合海外资源的目标,同时也为赞比亚国家带来了就业和税收。现在,中色公司在赞比亚的信誉良好。

中国五矿集团对外投资的特点是从贸易起步的,先布局全球贸易网络。后来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在海外的上游资源领域进行较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大家知道,2009年,中国五矿收购了澳大利亚oZ公司。这个项目为什么有影响呢?当时,中铝收购力拓案受挫,中国五矿收购oZ案也遭受压力,由于中方展示灵活性,因此这个项目谈成了。这项目涉及的矿产品种主要是铜锌资源,对多国矿产资源进行了并购整合。目前,中国有色公司正在从铜出发,构筑多种金属资源的全球经营体系,并在安哥拉、赞比亚、老挝、菲律宾及尼日利亚等国家拥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制造业

制造业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产业,但它的投资潜力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制造业对外投资的重点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综合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

从对外投资的总量看,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2008年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总量是96.6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比重的5.25%。而且制造业对外投资分布非常广,涉及家电、服装、汽车等产业。这里有一个制造业的微笑曲线,它可以说明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和问题。中国产业的地位比较低,低到什么地方呢?在制造业这个领域,中国企业没有国际知名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在全球产业链中居于低端,这是媒体、专家、学者公认的。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也为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现在,中国制造业需要提升竞争力,需要提升品牌,需要加强技术。这些资源在什么地方呢?就在国外。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战略目标之一是要通过境外技术资源投资来凝聚自己的核心技术,并加强中国企业自身的品牌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要搞研发,仅仅在国内搞研发是不够的,更不能关起门来搞研发,要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整合前面说的全球技术创新能力。另外,我们的企业要整合全球知名品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的相对地位提高了,中国产业在全球重要产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因此中国制造企业投资海外国际知名品牌的进程被大大的提前了,中国企业已经可以以单项投资购买海外先进技术,收购境外高端知名品牌。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下子得到了全球高端品牌、全球营销网络能力、先进的技术开发能力、整车平台和发展技术、核心配件平台,还有整车技术和动力总成技术等,总的格局是,整个境外产业高端配套生产线都进来了。这是吉利投资沃尔沃的基本情况。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新的制高点和标志性投资项目。通过这个制造业微笑曲线,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制造业外投资的战略任务是什么呢?要在海外获取技术、品牌、营销通道等高端资源,并进行吸收和消化,以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能力和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早期对外投资基本上是以家电为主,在海外投资建家电厂、摩托车厂。为什么?当时部分企业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国内市场要开放了,外资进来以后一定会压迫内资的市场空间。因此部分国内企业在实力不强的时候就“走出去”了。早期对外投资的情况最近媒体报道的不多了。主要是由于它的比重或重要性下降了,被更大的项目盖住了。媒体的注意力也变了,其实家电业等行业的对外投资还存在。早期起步阶段对外投资的实质是在海外搞加工贸易,主要目的是规避贸易壁垒。本人通过多次调查发现,多数家电企业在海外建厂、生产,通过原产地当地化等措施,目标是通过全球化链条来减少进入发达国家的压力或阻力。这是海尔集团在海外投资建厂的状况,它在海外搞了很多投资项目,最典型的是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有一个工业园和生产线,在巴基斯坦有一个工业园和生产线,在海外建立设计、研发、营销之后,采取了许多营销措施,目标是建立全球知名品牌。

第二个阶段,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处于成长阶段,最典型的是标志是机床业的对外投资,大概时间段为2004年和2006年,发生在欧美日等国家的10多起机床境外收购案例成为当时对外投资的焦点。毕竟机床业和家电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它是需要整合海外先进技术,需要整合海外制造业的高端资源,目标是通过整合机床业在全球好的高端技术及知名品牌及管理系统,通过消化来提升中国机床等企业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个阶段,就是从大约2006年到现在,中国企业制造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境外高端制造业和综合性制造业。这一阶段制造业对外投资的标志性产业表现在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最典型的投资案例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公司。我国汽车业对外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核心零部件、整车及研发。目前,许多公司在海外收购零部件企业,如北汽收购萨博这样的公司等。大家可以看到,在早期,万向集团在美国收购配件公司,只有900万美元的水平,已经被写进教科书。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对外投资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汽车业对外投资本来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近年来会突然提速了呢?主要是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甚至丰田这样的全球汽车巨头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调整的压力,甚至有些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需要剥离非核心的,当然对于他来说是非核心的品牌资产,而这些品牌和资产却是我国汽车企业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高端品牌和市场。

我国汽车产业的对外投资,需要发动机技术、整车技术、品牌资产,以及研发能力。我国汽车业对外投资的方式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合资和战略联盟,到目前为止,合资或战略联盟形式的对外投资达到了52%。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主要是采取建立组装厂的模式,国内大部分公司都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并以奇瑞公司为代表,它采取这种方式海外投资了10多家组装厂,遍及亚非拉美欧等国家和地区。而采取收购兼并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有例子却比较少,目前主要是上汽、吉利和北汽等公司。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9

关键词: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投资环境;问题与对策

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第46号文件,使得体育产业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群的关注。2016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等部门又相继了10余项利好政策,包括《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投资海外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与并购领域也日渐增多。据新浪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总额达14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350倍。并且,在2016年6月,复娱文化与门德斯公司的成功牵手,以及苏宁体育成功收购国际米兰之后,我国企业开始加速投资海外体育产业,包括体育赛事、球员经纪业务、俱乐部和版权等。然而,在投资海外体育产业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面临着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管理经验缺乏与国际投资市场环境复杂等挑战,致使海外投资的失败率与风险较高。由此,深入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稳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现状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条件与环境得到改善,投资规模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据新浪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总额从400万美元飙升到了近14亿美元,呈现约350倍的井喷式增长。并且,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鼓励性政策下,以及在Bat、乐视、万达、苏宁以及华人文化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共同加推下,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在2016年迎来了发展高峰期。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体育产业在海外共发起24起投资,且有15起投资已明确完成。其中,2016年5月24日,上海浸鑫投资基金斥资10亿美元,收购全球体育媒体公司mp&Silva逾60%股权,成为了当年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的事件。可见,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规模呈不断扩大态势。

(二)投资项目类型趋于多元化

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项目类型较为多元,包括体育赛事、球队、球员经纪业务、足球互联网相关产品、俱乐部和版权等。例如,2015年8月,苏宁体育出资5亿欧元拿下西甲全媒体独家版权,且和巴萨达成合作。同年11月,复娱文化通过香港子公司复娱香港,以200万欧元参股投资了核心业务为球员经纪的StaRtS.a公司,成为了足坛超级经纪人豪尔赫・门德斯旗下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16年10月,奥瑞金以7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海外体育产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项目类型也逐渐增多。据中国经济网2017年4月11日报道,在第12届斯迈夫全球体育产i大会上,业界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趋势达成了共识,即现阶段,资本方更加青睐群众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如赛事、健身和运动等。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项目类型较为多元,且日渐趋广。

(三)民企巨头逐步挺入体育产业海外投资

在我国体育产业的海外投资当中,传统大型民营企业一直活动频繁。以万达集团为例,2015年1月,万达体育出资4500万欧元,收购了西甲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权;7月,又以10.5亿欧元收购了全球最大体育电视内容制作及转播公司瑞士盈方体育70%的股权。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重视力度的逐渐提高,2016年以来,各行业的代表性民营企业巨头,包括阿里巴巴、暴风科技、腾讯、苏宁体育和乐视等也开始逐步挺入,不断抢滩国际体育市场。例如,2016年5月,暴风科技收购了全球性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的65%股权,并与其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2017年4月,中国财团以7.4亿欧元,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手中收购了意甲aC米兰俱乐部99.93%的股权。至此,闻名世界足坛的aC米兰和国际米兰俱乐部全部由中国资本控股。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各行业民企巨头正逐步挺入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且活动频繁。

(四)并购成为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并购成为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据新浪财经资料显示,2008-2016年期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方面,以并购方式成交的案例数量占投资案例总数的90%以上。据凤凰财经网资料显示,2016年1月,星辉娱乐斥资1700.08万欧元完成对皇家西班牙人俱乐部的并购,控股56%,并承诺将增资近4500万欧元支持该球队发展,成为首家控股西甲球队的a股公司。继2015年万达集团以6.5亿美元并购世界铁人公司、11.2亿美元收购盈方之后,2016年5月24日,上海浸鑫投资基金完成对国际顶尖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的并购,获取该公司65%股权。这是中国资本又一次大型海外体育产业并购成功的案例。同年7月,复星集团与联合睿康集团分别以5.65万亿美元、9.59万亿美元收购英冠狼队、英冠阿斯顿维拉俱乐部。2016年9月,云毅国凯在完成对西布朗俱乐部的并购,与英超签下三年新版权合同后,与上年相比整个盈利空间上涨近40%。据凤凰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的实际总交易额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并且,2016年体育产业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可见,并购占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比例较大,且发展势头良好。

二、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融资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最大挑战是融资,即融资难、贵,且期限短等。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起专门针对体育产业的海外投融资体系,导致一些体育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某项目时,受制于后期贷款资金操作周期长而放缓海外项目看展进程。以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俱乐部事件为例,早在2016年8月5日,中欧体育和aC米兰就已正式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但由于政策、信贷周期长等多方面因素,致使中欧体育在收购中遇到严重资金短缺问题。对此,中欧体育不得不先后三次分别向韦斯特公司支付总值7.5亿欧元的投资资金,进行长期收购。直到2017年4月13日,aC米兰俱乐部的股权交割协议才初步完成。另一方面,我国对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仅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融资。相较而言,发达国家对体育产业金融扶持力度较大。例如,欧洲各国企业通过标准投标或快速投标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其中,以标准投标方式为主的长期融资操作行为,保障了企业体育产业项目的正常运作。并且,我国在国外设立的可进行海外投融资活动的分支部门较少,覆盖面低,进一步扩大了海外体育产业投融资的获取难度。

(二)体育项目投资管理经验缺乏

近几年,我国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日益活跃,但多数相关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经验,阻碍了其海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企业海外投资起步较晚,相关管理经验尚不成熟,如投资资金管理与运营管理等,使得海外投资项目缺乏高效合理的体育资金产业链支撑,投资成本较高,但回报率较低。例如,2016年6月,苏宁斥资2.7亿欧元受够了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但此前,苏宁集团就已在国足领域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5.23亿元接手舜天,以及1亿欧元的球员转会费。苏宁集团之前对体育产业的大规模资金投入,使其在国际米兰资金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与此同时,体育产业作为长期回报的经济产业,其资金回笼时间较长。据统计,2000-2016年间,欧洲五大联赛中知名足球俱乐部中,只有曼联、尤文图斯、拜仁等极少数顶级俱乐部曾向股东发过净利润的分红。因此,作为初涉体育产业的苏宁集团,短期内实现国际米兰俱乐部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稍显吃力。

(三)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市场环境复杂

国际复杂的投资市场环境,是我国企业投资海外体育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一方面,我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与收购虽然频繁发生,但由于对东道国劳工标准和用工文化缺乏了解,且商业模式与管理的差异等,致使企业运营成本不断飙升、项目获批资格标准不断提升。据东方财富网资料显示,2015与2016年,中国对海外10多支足球俱乐部进行了投资入股,总耗资愈150亿元人民币。然而,在2016年底,运行仅1年的中资意大利帕维亚足球俱乐部便宣布倒闭。据悉,该俱乐部由于商业管理、运作模式的中西差异,股权结构发生了多次变化。且大部分欧洲人仅将中国资本当做转会费用及资本运营“钱包”,俱乐部运作成本不断飙升。另一方面,部分东道国的诸多政治因素,包括政局动荡、政权更迭、自身政治体制不完善和国内骚乱战乱等,制约了体育产业海外的投资发展。如2016年6月中国睿康集团拟出价6000万英镑收购英国老牌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但由于6月英国脱欧问题的影响,至今,英格兰足球联盟和英足总还并未给予最终的批复,制约了俱乐部双方股份收购问题的进一步展开。

(四)企业投资海外体育产业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

多数企业缺乏合理的战略投资规划,投资行为也不理性,致使投资海外体育项目出现较大亏损,是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又一挑战。例如,2014年12月,复娱文化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但仅仅4个月后,该公司就因2014年的净利润亏损3012.93万元,触及资不抵债红线而被实施特别处理。尽管业绩不佳,但复娱文化依然在进行海外体育产业投资行为。2015年11月,复娱文化以200万欧元获得由C罗经纪人豪尔赫?门德斯控股的StaRtS.a约0.83%的股权。此外,复娱文化在2016年1月与欧洲知名体育经纪公司Gestifute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开展球员经纪、赛事运行以及肖像权经纪等方面业务挖掘当地市场。但截至2017年2月,该公司与StaRtS.a、Gestifute公司体育产业合作投资中,尚未实现规模盈利。由于缺乏对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合理战略规划,复娱文化在两年内进行了盲目的密集与非理性投资,导致其投资的体育项目持续亏损。

三、推进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有效措施

(一)精准定位体育产业投资区域,并购和参与国际版权市场

扩大投资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投资海外的关键。目前我国体育公司与国外相比,财报、毛利率与利润均较低。由此我国应精准定位体育产业投资市场。投向于财报、毛利率和净利润都高的国际市场。例如,美国体育产业中健身业比较发达,针对于此,我国体育公司应将投资目标转向于健身行业。与此同时,我国应合理并购与参加国际版权市场,极大提高中国版权的消化能力。海外并购目标应考虑关注欧洲与北美市场,学习北美体育产业的具体运营思路。另外,有效利用现有体育产业链完整的闭环能力,继续并购海外上游体育产业,与国内公司积极合作,承载诸多国际顶级联赛。收购国外体育公司之后,体育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与运营业务,创造众多体育产业方面新兴知识产权。

(二)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开发无形体育资产

大力开发无形体育资产与创新运营方式,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由此,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方应借助国际赛事与体育相关活动增多,带动周边相关体育消费。优化体育产业运营方式、培养国际体育产业人才。例如,作为主营视频业务的乐视,在体育产业的运营方式上,应考虑以赛事活动为主,以内容平台为突破口,创建体育全产业链生态。并且,我国应选择与发展以竞赛表演为中心的体育服务产业,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发展,并创造更多的服务产业产值。其中,提高质量的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产业运营的关键,根据竞技体育,向社会提供体育商品和服务,从而拓宽至海外运营。在x择合适的运营方式基础上,还应开发无形体育资产,扩大海外投资产品类型。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开发中国奥委会的会徽与会标,全国性综合竞争的会标、会徽与吉祥物等无形资产。并且,各运动协会应根据协会标志与主要竞赛活动,开发与评估体育项目的无形资产,从而推动无形资产的海外投资。

(三)充分l挥投融界平台优势,化解体育项目融资困境

推动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必须借助创新、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在我国投融资界平台上,借助“互联网+体育”、赛事运营类、竞技娱乐类和其他附属产业等项目,鼓励投融界应从提供专业融资服务入手。具体而言,可以借助“个性化+标准化”与“线上+线下”的相关服务体系,推动资本和项目的有效对接。如提升资本寻找项目、项目探寻资本的效率与成功率,大力帮助体育项目,化解融资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创新,助力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提供便利。从资本投资趋向来说,抓住资本比较看中“体育+互联网”、“赛事运营”的趋势。“体育+互联网”平台发挥其偏向投资的优势。“赛事运营”有效发挥其体育产业的关键领域作用。借助资本更加青睐新型的赛事ip特点,吸引众多年轻观众,提升体育商业利润,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四)持续保持海外赞助业务,提高国际影响力

近几年,海外体育产业投资是国内企业家与投资人重点布局的范畴。其中,赞助海外优秀的体育赛事与球队和个人是许多企业重点投资的领域。从事体育产业的公司应有效利用体育赞助营销手段,赞助海外体育赛事,宣传与推广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展海外市场。例如,可以利用世界第一大具有投资吸引力的足球运动,保持赞助世界与地区性顶级赛事和球队,如世俱杯、欧洲杯、意甲联赛、墨西哥美洲队与曼城等,也可以考虑赞助小型赛事。另外,应保持赞助篮球组织与球队,如FiBa、nBa克利夫兰骑士队等世界顶级篮球ip。并且,在赞助年限上,我国应与世界顶级赛事品牌建立长期与短期合作关系相结合的赞助模式。通过赞助国外大型经典体育赛事业务,逐渐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进而为投资海外体育产业提供前提。

(五)强化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防范体育产业的投资风险

体育产业属于高投资、高危险行业。而要想控制体育产业投资风险,首先应做好相关投资风险评估工作,投资者也应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具体而言,在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启动后,投资方应分析各阶段资金投入量,并评价项目进度。自体育产业风险资金投入项目之后,应积极投入于项目管理之中,提高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投资最大安全保障的控制活动。建立具有投资战略眼光的董事会,聘请外部专家,吸收其他投资人等,从而引进新资金、关系网络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体育产业投资公司应做好组织建立董事会、监督控制财务业绩、挑选与更换监管层等工作。此外,体育产业投资方应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目标,如节省成本费用、满足外部需求、合法管理等,从而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增加总体利润。体育产业管理中,多部委合作出台新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协调和保护环境,与相关体育产业进行合作等多种手段,降低或规避海外投资风险。投资法规范围之内的体育产业,防止受到罚款等制裁,形成投资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程丽丽,姜天慧.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支持政策及其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59-60.

[2]李养丽.浅谈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与法律制度[J].商业现代化,2009(4):301-302.

[3]孙衡.对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支持政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5):13-17.

[4]张蕊.我国体育产业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情,2012(45):134-135.

[5]周静.构建中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及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34.

[6]马迅.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创新[J].商业现代化,2008(3):236-238.

海外投资的方式篇10

1.资金问题

(一)海外企业的资金筹集往往不能及时到位。这主要由一下几方面的原因引起,首先是由于海外分公司的财务预算不到位,对市场情况的变化,如汇率变动等估计不足。其次,海外公司上报母公司的资金计划精确度不高,缺乏可信度,资金计划书往往不能成为每次汇款的依据。最后,由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汇款程序较为复杂和繁琐,而我们对这方面的经验又比较缺失。

(二)资金的筹集来源较为单一。目前我国海外企业的筹资渠道除了企业内部资金或母公司拨款外,更多的依赖于国内或国外银行借款。这种方式过于单一。实际上,从信托公司或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筹集资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者还可以像国家申请专项资金借款或国家财政拨款。

2.投资问题

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家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限制和影响,目前我国集团在进出口银行的贷款规模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在海外的开发投资项目还比较单一,在国内银行外汇贷款的规模也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经验的海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企业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不懂得用多种汇率货币来规避风险。

3.税务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海外税务管理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远远不够,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海外税务筹划体系。母公司往往要求海外办事处和分支机构建立国内账务系统,编制内部财务报表,而不考虑建立一套真正有效并与环境相适应的外账体系和税务体系,更谈不上建立有效的税务筹划制度。

二、海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措施

结合我国海外投资的实际情况,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主要需从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管理、税务管理等方面入手。海外融资管理方面和国内企业的融资方式少,融资困难不同,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更为广泛和多样的融资方式。这有利于海外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但与此同时,海外企业财务管理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海外企业需严格衡量好融资渠道与潜在风险的关系,趋利避害,以最有利的条件为企业融资,构建最佳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的选择。虽然相比于国内,我国海外企业融资的渠道与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但由于其投资项目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体制还不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因此,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除了依靠国内总公司的资金支持外,还可以通过所在国的国际化银行或实力较为雄厚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本需求。此外,还可以采取混合融资的方式,由于目前我国“走出去”的海外投资企业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由此便可充分利用我国的财政优惠政策,向本国和投资项目所在国以及当地的金融机构申请组合信贷进行融资。融资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首先,海外子公司应该根据投资项目的进展状况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对各个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做出科学、准确的预算,尽量缩小误差。因为只有保证较为准确的预算资金需求量,才能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链的衔接安全,同时能较好的控制预定的资金成本。此外,要有高度的战略管理眼光,要以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为基础和根本,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的资本结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承受经营风险的能力及海外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所在国的具体环境。再次,由于目前我国海外企业开展的项目仍停留在基础建设方面,工程周期长,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只有详细规划每个阶段所需的资金,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最后,在确定了各阶段资金的需求量和基本的资金结构后,企业应科学合理的选择融资渠道,处理好融资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率。我国海外子公司的融资经验还比较欠缺,融资方面也还存在较多困难,但我国金融机构对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集团给予巨大的协议信贷支持,因此海外子公司除了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还可由集团总公司向国内银行申请贷款,以满足海外子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1.海外投资管理方面

(一)直接斥资在海外创建新的企业,相当于在海外成立独立的子公司,与在国内成立子公司的方法和形式是一致的,就我国海外投资的基本情况来看,这是目前我国在海外投资最主要的形式。从好的方面而言,它可以使总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掌有绝对的控制权,还可以利用各国之间的税务差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国家对某些行业比较重视,禁止外资企业独立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外资企业的发展。

(二)与投资项目所在国企业合营。由于部分国家对某些行业禁止外资独立经营,这就要求海外投资企业不得不选择合营这一投资模式,当然,合资也有其一定的优势。首先,当地企业对所在国家的法规政策,政府关系都较为熟悉,与其合作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经营风险,以便于快速打开当地市场。其次,合营可以使我国外资企业进入到投资项目所在国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的领域,从而拓宽发展领域。此外,合资企业往往能享受到政府财政政策的优惠。当然,合营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大因文化和管理理念差异造成的管理难度。

(三)跨国并购。近年来,跨国并购的例子并不少见,联想收购imB,吉利收购沃尔沃等,跨国并购主要就是利用资本优势,直接收购所在国的现行产业。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利用现行产业实现生产,获取效益。但其也不得不面对管理理念差异的问题。

2.资金管理方面

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不仅能使资金的利用率达最大化,还能有效的防范外汇风险。企业资金管理应从固有资产和流动资金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企业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以防范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要保证固有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的动态平衡,以最大化的获取利益。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流动资产和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在投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所在国的商业信誉,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3.海外税收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