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形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6:02

经济发展形势篇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其主要表现首先是“保增长、控通胀”取得了积极成效。前三季度,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区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出现缓解;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较好控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其中9月份涨幅为4.6%,已连续5个月回落;经济效益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增长25.8%,增收1万亿元;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4%。

在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也取得了新进展。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在出口增幅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7%和22%,增幅同比提高1.3和6.1个百分点。在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几年加强“三农”工作力度的情况下,粮食连续5年增产,产量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今年以来高耗能行业增幅继续回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此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并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进一步下降。

在改革开放走入第三十个年头时,各项改革仍然在继续深化。今年以来,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新举措顺利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健全。经济领域的改革亮点也不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重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等迈出新的步伐。

经济发展形势篇2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煤矿产业面临一些问题与矛盾,造成煤矿产业的低落。主要表现为,首先,我国的煤炭需求量下降,内需小于产出,造成供大于求,因此,价格产生走低的形势。在内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外部进口仍不断增加,致使煤炭库存增多。其次,对煤矿企业的税收制度没有得到合理制定,致使企业负担繁重。再次,一些煤矿企业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需求,资金供应不足,致使企业停滞不前,设施设备老旧,并进一步产生效益不佳的情况,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最终会产生企业间的分化。最后,一些煤矿企业在管理上有疏漏,安全生产意识不够。

二、新经济形势下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积极意义

1.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煤矿产业自古以来都占据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煤炭产业也需迎难而上,保持持续不断健康的发展。我国煤矿经济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增强煤矿企业的行业自信力。对煤矿企业来说,实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行业自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煤矿企业的经济形势大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化的回报,使煤矿产业复兴与繁荣,这也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煤矿产业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大大提高了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煤矿产业的行业自信心。

3.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煤矿产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众所周知,煤炭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但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无限的消耗中去。因此,就需要煤矿产业不断地技术更新、产业升级,以最小的能源消耗投入换回最大化的使用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满足我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新经济形势下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策略分析

优化升级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不仅可以提升煤矿产业自身的自信力和竞争力,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正常总值的增加都有重要作用。并且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因此,煤矿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煤矿产业的重中之重,需要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具体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煤矿企业自身成本方面的管理。目前煤矿产业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如何利用资源寻求更大的效益,追求更多的煤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获取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自身对成本的预算控制。要想加强煤矿企业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从全方位进行规划管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也是其中一门重要功课。目前煤矿企业中对于成本和预算的管理控制还不够,应该引起煤矿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与加强管理。尤其是煤矿开发中存在的浪费严重的情况,应当得到重视和关注。在煤矿资源有限的大环境下,资源的浪费必须得到控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矿产业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科学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统筹兼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使用精深的技术支持、科学高效的技术和设施设备,人性、科学的管理艺术,以获取成本的减缩与合理利用。加强成本的高效管理并不意味着对工人、职工的克扣与剥削,相反的,对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他们合理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体会和感受企业的温暖与关怀,这样,在工作中工作人员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生产中去。对成本的核算,应当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可行的预算和管理体系,对成本的核算、原材料的选购与监控、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的成本预算等方面都能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最终,能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合理有序地进行。成本的管理要求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合理控制成本预算,好钢用到刀刃上,合理进行成本管理与分配,杜绝资源浪费、成本浪费的现象发生,以人为本,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营造企业大家庭,用关怀与热情创造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和谐管理,并且形成成本核算、控制的合理管理体系。

2.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的选拔策略。对煤矿企业的人才选拔,应当以专业、负责、有能力、有技术的优秀人才为标准。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选取高素质、有能力、肯负责的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综合化、多元化,煤矿企业要想选拔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适应人才选拔机制,为员工提供丰富多元的业余生活、优厚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合理的后续保障,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在选拔人才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首先,在未来,人才就是企业的生命,人才能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大效益、利润,不要对人才吝啬。其次,选拔的人才必须是煤矿企业所需的。应当选拔专业对口、有相应经历的人才,也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必须选拔煤矿企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避免人才浪费。再次,给于新上岗员工充足的培训。新上岗的员工,对工作环境不熟悉、工作流程不熟练,因此,应当给新人时间和机会去锻炼。最后,对人才的管理应当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依,使工作科学、高效、不盲目。

3.煤矿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技术革新。由于对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目前的煤炭资源破坏严重,处于面临枯竭的境地,因此,更应该加快煤矿产业的技术革新,使用高科技的技术实现对煤矿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技术的革新可以重点放在开采技术的革新和开采后的处置技术革新,以便提高煤矿产业的产出与利用,减免浪费。同时,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也是技术革新的一项重点内容。除了技术手段的革新,还有对设施设备的革新、技术装备的革新。这些技术革新、装备革新,都对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之一。

4.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安全生产。煤矿生产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生产工作,再加上之前的不合理开采,给生产安全又带来一丝隐患。要想实现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安全生产是不得不提的一项。这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生命安全。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确立“以员工的生命安全为第一”的生产理念,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只有生命无虞,才能谈得上经济跨越式发展。安全生产是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经济发展形势篇3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当中是我国政治制度的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必须要参与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当中。另外,参与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当中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其本质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当中,通过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科技交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增强跨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实现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的目的,才能够在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时候占据优势。

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2.1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自由化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贸易自由化的核心动力,从上世纪末期冷战结束后,贸易的自由化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表现就是国际分工与协作的扩大和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阻碍越来越少,阻力越来越小,在长期的国际经济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虽然贸易摩擦、贸易战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但是各国也在不断克服这些摩擦,搁置一些争议,开展新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自由化。

2.2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的不断完善,各国之间的贸易逐渐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在各国之间长期的贸易和交流当中,一些贸易规则和贸易制度已经成为各国自觉遵守的准则。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的共识,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制度和规范的国际贸易环境逐渐成为各国的共同呼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已经开始成为各国贸易追求的目标。

2.3科技化、知識化的发展趋势

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科技与知识的竞争。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与知识交流不断增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各国的共识。各国为了保证自己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的优势地位,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创新驱动自身发展,把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作为国家的教育战略的核心。各国只有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够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占据优势,因此,科技化和知识化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和贸易的重要趋势。

2.4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各国之间随着交流的日益密切,跨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实行本土化的战略,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另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各国之间的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交流更加快捷,文化的交流、融合趋势不断增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成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流。

三、新形势下,我国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优势的建议

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我国必须要抓住发展的重点,从科技水平提高、人才培养和增强跨国企业综合实力入手,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的优势。

3.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的地位,保持贸易优势,必须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量的竞争力,保证自身在贸易当中的优势。另外,我国还要加强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入各国的科技、管理人才,提高科技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3.2鼓励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

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体是跨国企业,跨国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成败。因此,我国要加强对跨国企业的监管,完善跨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增强对外贸易的能力,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保证自身的优势,从而实现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优势的提升。

经济发展形势篇4

9%的局面,完成全年利用外资目标形势比较严峻。5、市场消费稳中趋旺,居民收入继续提高。1-6月份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88亿元,增长13.95%,增长率比一季度提高3.75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上半年累计完成39亿元,增长42.55%。6月底,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9,比5月底上涨了0.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价格总指数为104.2,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再加上今年以来粮食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快速上涨,带动了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但6月份环比指数比上月略有下降为99.1。预计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涨势已基本见顶,下半年价格虽然仍趋逐渐上走趋势,但由于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涨幅将会有所缩小,大部分月份价格升幅会小于4%。居民收入继续提高。1-6月份,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为8380元,增长16.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702元,增长19.1%,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累计为1391元,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15元,增长9.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增长6.2%。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非农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的增长。1-5月份,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在长三角16城市中居第4位,在台州、绍兴和上海之后,增幅则从去年底的第13位快速提升到第4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值和增幅则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6、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输再创佳绩。1-6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1亿吨,同比增长25%以上,其中矿石、石油、煤炭三大主要货种增幅分别为19.6%、26.3%和23.3%;集装箱运输超过18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5.9%,增幅继续位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上半年,*港新增集装箱航线18条。特别是5月25日*至*集装箱航线的正式开通,填补了*线的空白。至此,*港集装箱远洋干线已覆盖全球五大洲。目前,*港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106条,其中远洋干线47条;集装箱月航班突破480班,平均每天就有5至6条干线班轮驶出*港。随着内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继续增长,*港今年有望进入全国大陆沿海主要港口前4强和世界集装箱港口前20强。7、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存贷款增速放慢。上半年我市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长7.4%(老口径为202.5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一季度回落14.3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4.96亿元,增长20.4%(老口径为91.6亿元,增长29.8%)。上半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95.22亿元,同比增长24.6%,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金融存贷款增速放缓。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市金融高速增长的势头已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增幅基本呈现出逐月走低的态势。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938.29亿元,比年初增加309.8亿元,同比少增93.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增幅比上季回落了8.2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22.58亿元,比年初增加197.38亿元,同比少增99.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增幅比上季度回落16.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需求依然强劲,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都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港口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处于领先地位,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恢复。在当前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全面趋紧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把握全局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上半年市政府在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的重大决策,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全面理解、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工业园区清理整顿,切实纠正了开发区(园区)越权审批、违规占地、土地非法入市和低价出让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开发区(园区)数量,由原来的97个,整合到16个,规划控制面积从115万亩减少到27.85万亩。全面落实103号文件精神,坚决制止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清理“地条钢”等高耗能、高耗水、低效益的行业。认真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清理工作。清理工作已经在6月底完成阶段性任务,自查报告已上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本次清理共涉及项目2546个,总投资规模4435亿元。152个项目不符合要求,其中停止建设7个,暂停建设、限期整改100个,取消立项45个。第二,深入贯彻“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六大联动”。在城乡联动方面,在推进城市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规划农业、农村的振兴计划,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用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6月底,参保人数达267.1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68%。在产业联动方面,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提高粮食保障能力。规划研究服务业发展。着力调整工业结构,以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编制为契机,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研究制定重大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积极推进临港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在港桥海联动方面,着手研究制定新时期的港口发展规划和海洋规划,加快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仑港四期、五期集装箱码头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港口为龙头的集疏运网络,加速甬台温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及其连接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成为区港联动试点城市。在内外联动方面,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启动金塘岛港口开发项目。响应省委号召,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协作,努力接轨大上海。坚持外向带动战略,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注意保护好各类外贸主体的发展积极性。积极开辟利用外资新领域,推进“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方面,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全面启动了“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开始启动北仑电厂脱硫工程,稳步推进“千里清水河道综合整治”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方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基本完成*大剧院和市游泳健身中心,*工程学院迁建工程、市第一医院异地扩建工程、*科

技馆、*博物馆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第三,加强综合协调,着力缓解要素制约。在土地方面,积极向上申报“4+2”项目,盘活存量,出台《*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做好闲置土地的收回和再利用工作,积极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快土地、村庄整理和开发造地。在电力方面,针对用电紧张状况,我市成立了市“三电”工作领导小组对用电加强了管理,出台了《加快电力建设和加强用电管理的意见》,制定了《*市有序用电方案》、《*市有序用电监督管理意见》,开展了“节电工程”,设立了节能专项资金,并对地方电厂满发、多发电力和电力用户购置柴油发电机自备发电实施了财政补贴政策。我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用于鼓励购置柴油发电机和补助地方电厂发电的财政资金已经达到2.5亿元。在供水方面,切实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充分利用河网水资源,启动了万代山泵站等一批应急工程,进一步加快白溪等引水工程建设。加强用水管理,引导加强全市人民的节水意识,合理调整水价,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第四,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多方面促进就业。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3.7%,比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是自去年以来失业率首次低于4%。继续加强再就业培训,累计培训结业14042人。大力促进非正规就业组织发展。目前已有非正规就业组织560家,从业人员10914人,比去年底增加近*人。积极开发公益岗位,累计提供帮困就业岗位29989个,帮助749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半年,全市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86.25万人,净增4.2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员分别比去年底净增4.13万人、1.47万人和4.4万人。扩大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覆盖面,全市累计26.6万人参保。低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和应保尽保。城乡低保人员目前已达78295人,其中农村低保人员达59718人。二、下半年经济运行走势及面临的问题从目前的形势判断,下半年我市经济运行仍将延续去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全年的计划目标有望完成。我们的判断基于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向好,全球经济增长稳定,这将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日本经济连续增长,有望摆脱长期的萧条,*年度日本GDp增长了3.2%,比2001和2002年度分别高出4.4和2.1个百分点,*年第一季度高达5.6%。美国经济更是呈现大幅上升势头。去年后两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2%和4.1%,今年第一季度也达3.9%。美国经济已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时期。美日经济强劲的增长,推动了世界经济回升。imF今年4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将增长4.6%,这是近5年来的最高值。第二、我们认为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趋紧的可能性不大,这也将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总体有利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在强力控制信贷和土地供给的措施作用下,经济降温的迹象已经出现。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甚至出现了急剧滑坡的景象,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月回落16.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上月扩大7.6个百分点。同时,银行信贷也得到控制。5月份信贷投放仅1132亿元,比4月份减少86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04亿元,银行信贷收缩极为明显。消除季节因素后,信贷环比增长速度折年率11%,而年初的计划目标是17%,货币信贷已经有过度收缩的倾向。如果国家进一步加大调控的力度,那么“硬着陆”风险将有所升高。这与中央为防止出现经济上大起大落进行适当调控的意图相违背。而且经济发展速度大势下滑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下一阶段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趋紧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国家已经出台的土地、环保等方面的调控政策将逐渐固化,以后松动的可能性不大。第三、*经济自身的市场基础比较扎实,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没有改变。虽然当前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市经济出现小幅调整,但是由于我市经济的基础较好,特别是民营和外资为主的所有制结构,使我市经济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而且我市工业结构中,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重化工业占有较大比重,产品比较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近年来我市工业投资强劲,连续三年保持了40%左右增长幅度,总计有819亿元的投资,其中包括白板纸三期等,这些项目陆续投产保证了我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但是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在下半年会进一步加剧,而且要影响到明年,形势不容乐观。(一)要素制约进一步突现。土地供给不足,缓解困难。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我市在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平衡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一方面是土地指标供给和建设用地需求无法平衡。今年我市预计用地需要10万亩,其中耕地8.6万亩。而国家发改委下达我市的计划用地指标仅3.75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缺口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出现土地指标无法落实的尴尬境地。而国家规定在土地市场整顿期间要严格土地审批,对一般性项目的审批控制可能要持续到年底。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市建设用地供给紧张程度,致使大量工业项目搁置。资金保障困难重重。我市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较高。目前我市经济发展的资金除了靠企业自身积累以外,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据人民银行估算,我市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有70%来自银行信贷。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数量极少,全市仅有19家上市公司,最近公布的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名单也没有*企业的名字。我市的金融中介组织非常薄弱,仅有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一家证券公司。全市贷款担保公司规模较小,共有22家,注册资金2.64亿元,可用担保资金总额仅3.44亿元。因此,当前央行银根收缩的政策对我市的影响巨大。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已普遍反映资金紧张。民间资金借贷利率趋于上升,一般已达年息14%,比去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电力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1-6月份我市共计拉闸限电7.4万条次,损失电量7.1亿千瓦,为去年全年的1.7倍,下半年尤其是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拉闸限电还将进一步加剧。根据电力部门预测,下半年我市电网最高网供需求负荷将达3

10万千瓦,而省网供我市最高负荷限额只有200万千瓦左右,高峰时段最大电力缺口100万千瓦以上。夏季大面积拉电的形势不可避免。供水形势依旧严峻。截止7月8日为止,全市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4.82亿立方米,占控制蓄水量的56.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涉及*供水的7座大中型水库蓄水1.89亿方,占控制蓄水量的53%。但是全市水库蓄水量并不平衡。唯一可向市区管道供水的横山水库的蓄水量目前仍然只有2700多万立方米,仅占控制蓄水量的35.8%(去年同期为73%),相比去年同期还少了1000多万立方米。今年夏天*供水形势到底会怎样,还得看接下来一段时间降水的多寡。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7-9月有30多天为高温少雨天气,而常年仅为20天。日最高气温大于35°C的高温天数为20-22天,多于常年10天。因此,今年干旱严重的情况还不会有较大改观。(二)工业企业亏损增加,效益出现行业性分化。上半年我市工业总体效益继续有所提高,但总量情况掩盖了结构问题。全市572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今年上半年有926家亏损企业,同比增加171家;亏损面16.17%,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亿元,同比增长18.8%,比上月提高了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这种情况是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造成我市企业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原辅材料成本上升。1-6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累计为117.2,比去年同期上涨了8.98个百分点。而我市工业企业中,能源原材料成本一般占到60—70%,有些甚至在75%以上,原辅材料涨价对一般加工企业效益影响巨大。二是资金成本上升。在当前银行银根紧缩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民间借贷利率普遍高于银行利率数倍,导致了企业资金成本的上升。三是用电成本增加。由于目前我市大网供电不足,拉闸限电经常发生,企业只能通过自备的柴油发电机来解决生产用电问题,而企业自发电价格通常要高于网供电一倍甚至更多,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约束,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难以提高,上涨幅度十分有限。1-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9,而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落差却已高达1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扩大了7.5个百分点。产品价格“高进低出”的现状十分明显。此种格局导致我市行业效益情况出现两极分化。1—5月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基础产品制造业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40.13%和28.13%,获利空间巨大。纺织服装行业原料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1.38个百分点,产品出厂价格则下降1.51个百分点,纺织业、服装业、文体用品业和仪器仪表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利润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成倍增长。另外,热力、电力生产企业受原材料(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原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倒挂13.79个百分点。根据我们的判断,虽然由于传导作用,下游产品价格有可能会出现上涨,可以降低部分企业的亏损。同时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钢材、水泥等原辅材料的价格还将继续回落,但是由于运力偏紧的情况短期内仍无法改变,以及季节性价格上涨等原因,下半年价格形势不会十分乐观,企业效益仍有可能继续出现结构性波动。(三)我市经济发展后劲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招商引资工作进展困难。当前我市外商投资呈现增长乏力的态势。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十分明显。6月份甚至出现了外资项目个数同比下降20%,合同外资减少9%的局面。我市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开发区和保税区,已经连续出现当月利用外资负增长的情况。这是自*年以来我市外商直接投资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导致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要素制约形势严峻,土地、电力供应不足。目前工业用地处于停批状态,“有项目无土地”现象严重,开发区和保税区招商引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主要是这个原因所致。另外,缺电、缺水也增加了外来资本投资*的顾虑。二是商务成本开始提升,我市比较优势呈现下降的趋势。近年来,我市房价、地价、劳动力成本以及民间融资成本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与其它城市,特别是与内地城市相比,我市招商引资的成本优势正在消失。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我市吸收外来资本,还极有可能导致本地资本的外流,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二是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加工业扩张遇到较大的困难。去年我市民营经济共创产值1468.76亿元,占GDp的83%,已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我市民营经济正处于上档次、上规模的二次创业阶段,企业自发的扩张动力很强。但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制约,特别是土地、资金的双重制约,民营企业扩张困难,技术改造处于停滞阶段。三是重大项目推进难度在增加。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项目审批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有些项目在今年开工建设的难度很大。另一些项目因为拆迁赔偿、资金到位、基建程序等各种原因,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在今年实现开工目标困难很大。到目前为止,今年计划新开工的32个重点项目只有6个在建。这种情况如不妥善解决,也将对我市经济的发展后劲产生负面影响。四是企业出现外流现象。我市奥克斯、华翔、波导、富达、韵升等企业都尝试投资外地。有些企业是因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所致,比如华翔等企业到外地投资生产汽车。而另一些则是属于资本外流。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市要素制约紧张、熟练技工短缺、商务成本增加等原因造成的。目前我市经济还远未达到向外地转移产业和资本的阶段,本地优质企业向外转移与我市的发展阶段不符,也与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不符。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密切关注。(四)地方财力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地方与中央要分别承担,使我市地方财政压力很大,财力增收十分困难。上半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同比仅增长8.1%,6月当月更出现了11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呈负增长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二是我市城市基础历来比较薄弱,在改革开放以后这几年才得到较快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

经济发展形势篇5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要想使我国农业经济在世界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屹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发展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生产模式是必要的任务目标。

2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方式的严重落后、农业资源分配的不平均和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

2.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老化落后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基础薄弱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世界先进农业技术水平还落后许多。一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基础建设上,这些设施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技术落后、配套不全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阻碍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1]。

2.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新农业技术不普及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含量总体较低。所属的乡镇企业也一般是面向农村的初级产品,生产数量有限,生产效率极低无法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的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竞争力极低[2]。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的脚步。

2.3农业资源态势不佳,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平原山地分布不均,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造成了农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出现。还由于我国农业经济一直走“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致使了农业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增大,农业资源紧缺。传统农业还存在着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这样不但浪费人力和物力,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势头。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才能够解决资源分配不均、土地资源运用不合理的问题。

2.4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技术短缺

农业发展中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无法保证农业的稳步持续发展[3]。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稳固而有效的农业发展机制,各级部门对农业的发展还认识不足,资金的投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制约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

3新形势下解决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3.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在农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建设的基础环节。还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鼓励,还要倡导企业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中来,建立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农民的交流合作,从而加大农业生产产量,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投资环境的改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鼓励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并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也应与时俱进。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过程中把握好中心环节避免出现错误,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首先,要注意农业要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以此来增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农业经济发展要使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从而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再次,农业发展功能的转变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更加完善。最后,农业经济模式要向生态模式靠拢,创造出更加优质、健康、有效的新农业经济。

3.3改善农业资源紧张态势

现代社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可持续发展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发展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也包括解决农业资源紧张的问题[4]。要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合理进行划分。用有限的资源支撑更多的人口压力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使农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的现状。

3.4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业发展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在新形势下发展农业,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把惠农、利农政策落实到实处。以江西省德兴市农业局经管站为例,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将百姓的利益落实到实处,及时反映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并积极解决。还积极落实惠农政策探索农业救助制度,为百姓解决难题。由此可见,国家应加财政支持以减小农业发展风险;完善救助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让百姓积极的参与到农业经济发展中来,以保障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4结束语

经济发展形势篇6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1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经济基础较薄弱。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农业发展步伐。其中很多农业设施都已超出使用年限,不能够适应恶劣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些都导致出现自然灾害时抗灾能力有限,阻碍农业发展。

1.2生产方式落后

农业发展的另一个条件是生产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不足等问题渐渐被显现出来,这导致规模化农业生产和发展无法顺利进行。另外,大多的农业企业都传承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的传统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1.3农业资源态势不利

农业资源态势也是一个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我国的农业经济一直以来都是走传统向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快,导致农业资源的环境压力增长,进而导致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有必要用创新技术和科技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

1.4农业投入不足

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资金供给短缺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各部门对农业投入有很大随意性,农业投入资金主要靠合作组成员筹措,外部资金和资本积累很少,这些都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1.5农民收入低

农民收入低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虽然收入提高,但是是在与妻子孩子分离的基础上的,不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收入低的可怜。农村劳动力近年处于递减的状态,而且外出的都是青年和中年有能力的人,这样也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少了最基本的人力支持。1.6农民文化水平低人才是往城市涌进的,农村的人才是与农村经济发展成反比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要依靠人才来创造和带动的。而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农民文化素质低的问题,由于没有接受良好教育,使得他们没有发展的长远眼光认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上的贫困会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2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2.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需要对现有的农业体制进行改革,鼓励相关企业建立农业设施研发中心,推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同时要建造一个良好的农业相关技术投资环境,让更多企业投资到农业科技研究中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2.2改变农业发展方式

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不再是传统向粗放型转变,而应该是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要把握好4个转变:由以前的农业发展目标单一化向农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传统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比较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后就可以丰富种类,主要是可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向经济、生态和社会统一转变,在利用地方特色的资源时,打造出品牌效应,规模和质量就是品牌的保证,主要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向农业多功能转变,主要可以加快农业转变的方式;向农业发展的生态化转变,主要是发展生态、安全的农业经济。

2.3改善农业资源缺乏

改善农业资源缺乏是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改善我国目前农业资源缺乏的情况就要利用自身优势,用有限的资源来支撑更大规模的农业发展,使农业发展由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发展,从而改善资源缺乏的态势。

2.4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主要是靠政府做好定位,把惠民政策作为自己服务农民的基本要求,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建立政府支持的巨大灾难风险分散机制等。同时还可以把求助的制度完善,加大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以保证农业经济正常发展。

2.5提高农民素质

知识能带动农民走向富裕,只有农民摆脱思想上的贫困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是让农民具备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对农业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观察和判断力,以达到最低投入获得最高经济利益。农民要培养集体协作的能力,多学习同行业先进经验和技术,以调整自己生产中的需要,达到适应市场的需要。

3结束语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发展起来的,只有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解决了农业资源缺乏问题,不断研究农业发展技术,才能使农业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晓艳单位:扶余市陶赖昭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经济发展形势篇7

关键词: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影响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结构中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其就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迫切需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特点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尤其是由于处在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城镇的发展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也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始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趋势的预测,开始减少新员工的引进。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使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区域就业形势差别较大,整体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此外,企业用人成本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也不利于企业吸纳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特点

受经济环境以及就业形势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就业观念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经济利益,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平台,在区域和行业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区域和城市,因此,出现了“北漂”、“蚁族”等群体。大城市在发展资源和平台上,更具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范围。此外,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选择,相反,中小企业则受到冷落。其次,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有所转变,随着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面对压力、疏导压力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比较盲目,缺乏目标和规划,甚至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以逃避的方式和消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自信,增加了心理压力。此外,在就业定位上,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定位。进入大学后,盲目参加各项社团和校园活动,对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技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才发现岗位的能力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当前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

(一)就业岗位有限

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在就业拉动能力上,有所减弱。同时,因受教育体制改革影响,高校的扩张政策导致了大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人才供需的不平衡,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上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局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但同时,由于我国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欠发达,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无论是在薪酬水平、发展机会、职业成长、还是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更加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而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地区,则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到大城市去奋斗和拼搏,导致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过剩,竞争日益激烈,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域和农村则由于缺乏人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是经济建设的智力保证,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现代企业也更加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当前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二)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竞争力较弱。促进大学生就业,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党的十上,进一步稳定了深化产业结构,发展高回报、高效益、低能耗产业的经济建设策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大学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索

(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

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拉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根据2013年经济形势报告显示,过去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00万人就业,这个数字经过经济转型和调整还在不断提高;目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30万—150万人就业。可见,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坚持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同时加大力度,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

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坚持扩大内需,鼓励居民消费,以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第三产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大力发展金融、现代服务、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信息等产业。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三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迫切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支持和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能够带动其他人的就业,从而提高社会的就业容量。政府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通过税收优惠、项目扶持、降低创业门槛等手段,减轻大学生创业成本和压力,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同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增加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抗风险能力。将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典型案例,加强媒体宣传,发挥其模范和榜样作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回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拉动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导致了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发生转变,同时缺乏明确的就业定位,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而经济发展也使就业岗位更加有限,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也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面临这种现状,应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峥,简国民,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报,2012,(5):61-63.

[2]庞金玲,王艳明.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3]葛淑芳,孙永林,孙健.浅谈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2,(17).

[4]徐幼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9):50-53.

[5]张清芳.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Logit模型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75-180.

经济发展形势篇8

 

2013年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但基础仍然不牢固。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各种影响因素有所增加,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风险进一步凸显,工业经济短期内难以获得上升的发展趋势。

 

1.对2014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1.1全球经济缓慢回暖,新型经济体系兴起。

 

首先,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复苏,呈现良好的势态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回暖的主体潮流。主要表现在:2013年前三季度美国制造业pmi指数高达56.4,是自2011年6月以来最高位;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基本摆脱经济低迷的困境;日本总体经济发展前景乐观。其次,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不断产生新型经济体系,全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金融风险系数不断加大,导致我国经济面临不确定风险随着加大。同时新型经济体系发展速度普遍缓慢,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最后,随着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生态和谐等经济理念的不断强化,加上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领域快速兴起,使得工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趋势更加突出。一方面节能环保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另一方面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世界各国为不断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旨在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1.2国内经济增长动力趋弱,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首先,我国经济投资趋缓程度加大,总体经济投资呈现收缩。自2006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不断增长,连续七年超过50%,投资率高达47.8%,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增速将会下降。比如当前房地产虽然保持20%的增长速度,但房地产企业总体购置土地面积同比不断下降,加上国家调控的影响,预示着未来短期内房地产投资扩张的空间不大。预计2014年国家工业经济投资力度会有所减小,投资增速将会有所下降。其次,2014年国民消费总体将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发展,但难以明显提振。比如受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的影响,餐饮业消费受影响;国家对房地产执行严格调控,房地产消费受影响等。因此,预计2014年全年消费增速约为13.0%,较2013年下降0.5个百分点[1]。最后,受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因素包括:(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抬高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门槛;(2)受国际货币的影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利润;(3)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优势逐渐丧失,部分大型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等地,加上国际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迫使我国工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生产发展。

 

1.3新型经济模式的影响,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当前形势下,自然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必须进行经济调整,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同时电子科技、纺织工业等行业也不断面临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压力。可见短期内这些行业将会面临行业的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1)装备工业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保持稳中微降的势态。传统制造业萎缩,节能绿色产业兴起。(2)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原料工业(钢铁、水泥等)会出现回升,但受生产成本的影响,预计2014年该行业以低速增长。(3)受中央政策的影响,消费品工业经济会下降,加上出口形势复杂,医药、轻工等将与2013年保持平衡,而纺织业将会受棉花价格的影响而下滑。(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上物流、网购、智能家居等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电子信息产品仍然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欲振乏力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2]。

 

1.4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地域差别,中西部较东部增长快。

 

工业经济呈现地区特色,东部地区工业经济稳中微降,中西部地区持续较快的增长速度。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加上受外贸不振、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该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有明显下滑的趋势,预计全年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左右。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不断加快,促使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使得中西部经济保持良好的势态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2014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分别同比增长10.3%和11.4%左右。

 

2.2014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2.1制造投资利润不足,弱化民间投资意愿。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产业利润下滑、投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经济结构调整艰难等,使得我国内需动力不断减弱,民间整体投资意愿不强。从2013年经济发展趋势来看,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仅增长19.1%,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民间制造业投资出现大幅度回落的现象[2]。

 

2.2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抑制工业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储蓄率不断下降,加上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制约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2.3金融风险客观影响,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和发展某些产业,制定和实施相关鼓励政策,加上银行过度放贷以及金融风险的客观影响,导致不良贷款现象频繁出现,十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据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36亿元,环比增加241亿;不良贷款率为0.97%,环比增加0.01%,呈双升态势[3]。在我国钢铁、机械等产业是不良贷款事件的高发产业,而此类产业即是当地财政的主要支撑,因此这些坏账最终由政府买单,使得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3.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3.1通过鼓励国民消费拉动内需

 

通过加快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物流产业等充分融合为一体,营造一个方便舒适快捷的信息消费环境,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刺激和鼓励国民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是工业生产的内在动力,而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应当结合时代特色创造出符合现代人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

 

3.2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当给予有效的政策鼓励,促使其快速发展。同时还应当加强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收费行为,通过免收税费、专项扶持、信贷支持、政策鼓励等方式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减负。此外应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部分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3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借助市场经济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传统落后的生产能力,并不断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工业朝着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应当不断加大对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优化工业生产工艺,促使经济趋向高科技化发展。

经济发展形势篇9

关键词:金融;农产品品牌;人才;农业经济

1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方针。我国“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全面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要开新局、促发展。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相对发达、中部次之、西部欠发达;个别地方农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和普及滞后;农村部分农民的经营理念比较保守,因此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首先,农业农村发展要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树立“大农业”的思想,应有超前布局的思路和意识。其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搞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区域的区别设计,引导农业经营者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探索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再次,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应坚持以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持续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模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国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薄弱环节,而粮食安全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当前的紧迫任务就是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战略意义自不待言。汇聚举国之力,秉承新格局、新概念、新精神的理念,“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道路[1]”。建设美丽乡村,让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资金短缺、融资难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去银行提供给农民或农村农产品经营者的小额贷资金额度有限,仅够购买化肥、建设晒场,无法满足发展的资金需求。对此,农业金融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农业信托是非常好的融资渠道。首先,信托融资具有速度快的优势。其筹资周期短,发行速度快,与银行、证券等需要开展评估、审核等流程所用时间成本相比具有优势。其次,信托的融资规模符合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的真实需求。信托融资的规模从几百万元到上亿元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因此,信托资金募集的水平同其融资需求相适应,信托的成本也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再次,农业信托属于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导向的新型信托产品,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利好优势,资金的使用成本和收益可以维持在较高水平,能够吸引投资者认购和投资。根据党的会议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要求,信托公司应主动适应新时期的金融服务需要,秉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创新和转型,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服务,因此农业信托是新时代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业融资的大势所趋。农业信托产品能够得到社会资本和农民的共同认可,有金融监管部门背书保障,这种“现代农业+信托”的融资模式具有共适性,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为更加便利地获取农业融资资金打开了新的突破口,农业信托产品是农业经济发展融资的新途径,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优势。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对政策的依赖性相对比较大。要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进一步下沉,加强农业资金阳光化管理,政府增加支农、兴农、惠农资金的投入,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救助机制政策,构建全方位、差异化、精准化的综合社会保障性金融政策体系,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对农业资金的投入要建立规范、稳定、配套机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激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农产品和服务。未来农村发展的核心就是农村金融,金融发展不起来,资金无法支持,农业就无法全面发展。因此,构建农村金融、农业资金体系,将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实现特色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品牌建设至关重要。食品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大事,瘦肉精、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使消费者对食品企业信心不断受挫。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随着消费结构变化和升级,居民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农产品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从农产品细分领域中结合一线农产品的品牌方向,塑造企业的独特品牌。农产品企业要对开发的农产品进行全方位、整体形象策划包装,从农产品企业的logo、形象,即农产品的可视物及农产品企业文化等进行立体式设计,精心打造农业特色优质品牌形象[2]。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品牌营销运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尤为重要,可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农产品,农业企业要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在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企业要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必须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方式进行品牌传播,选择适合品牌发展的媒体传播方式,如影视剧场、电视广告、公交、地铁、办公楼电梯、户外媒体广告、楼宇广告等线下广告,以及网上直播、线上销售等,进行广泛的农产品品牌传播,树立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培育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建设,完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而与国外先进标准全面接轨,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创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利用区域资源建设美丽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断创新共享农业、体验农业、观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牌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依托农产品品牌战略为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4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人

成事之本在于人才,成才之本在于教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总书记提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3]。现在农村家庭一般有1~2个孩子,对孩子比较溺爱,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农村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愿意干农活,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农时、不会使用农具,有的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意在家种地,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人,培养复合型的新农人势在必行。首先,重视农村教育,改变思想观念,增强党性教育,向模范人物学习,如宣传2021“脱贫攻坚战”表彰的先进人物代表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立党为民的精神。其次,学习《市场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结合农村的现状和市场经济规律,把握市场、精准发展,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发展家乡经济。再次,培养一专多能新农人,不仅有一技之长,了解农作物的栽培方法,而且要掌握农作物的科学管理。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具有专业特性、行业特征、技术要求和时代特点的从事农业生产及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具有较高素质、较强综合能力和丰富实践能力的农业生产经营者。2018年湖北省制定首个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地方性标准,体现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在精神上、物质上有获得感,而且在就业创业等方面有优先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让农民更具职业规范,也让大学生愿意投身农业。各地应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教育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培养一批高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经济发展未来可期[4]。发展农业经济必须汇聚人才资源,发挥人才力量,要集聚人才前往基层工作。既需要科技管理的人才,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应深入挖掘本土人才,吸引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投身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基层干部、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科技特派员等一线工作者的模范引领作用。建立奖励制度,对农业经营者中的“状元”实行奖励政策,鼓励生产者科学管理、合法经营;建立技术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各类人才优势集聚和智力技术服务支撑乡村建设发展,让人才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5结束语

经济发展形势篇10

一、正确认识我市经济发展形势,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超常规发展的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国民经济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增幅创五年来最好水平,城乡劳务输出总量也创五年来最好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经济全面增长;工业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大幅度提升,呈现迅速扩张之势;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开发区及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这些成绩,是我们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新形势下,克服农业遭受严重春旱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全市各县区、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把发展放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中,与全省各市相比,我们很多地方还不适应,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目标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要正确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认真分析我市存在的差距,充分看到我们面临的新的发展压力,坚定不移地确立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市也呈现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我们无论是纵向比、横向比,还是与全年任务目标比,都会看到明显的差距。下面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转型以来,我市生产总值结束了“九五”低速徘徊局面,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特别是年、年,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发展速度,增幅一直保持在全省14个市首位。占全省的比重也由年的1.39%上升到1.72%。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7亿元,增长18.4%,增幅由连续两年全省第一,降为全省第二位,占全省的比重降至1.61%。尽管上半年增幅达到了18.4%,但总量也仅增加7.7亿元,在全省增量最少。经济总量在我市之前的铁岭、增量分别为13.3亿元、13.5亿元。因此,尽管我市增幅高于这两个市,但从总量上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

从三次产业看,上半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6亿元、18.6亿元、20.5亿元,增长37.1%、20.1%、12.4%,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第7位和第11位。从总量上看,一产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全省第12位上升到1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曾在2002年超过,上升到13位,今年上半年又回落到第1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年上半年已超过,上升到全省第13位,今年上半年又回落到全省最后一位。

从全年任务看,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仅完成进度的3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进度2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进度3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进度42.5%。

第二,从工业发展水平看。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6.6亿元,同比增长26.8%,完成年度计划的46.6%。增幅尽管是五年来最高水平,但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的平均水平29.2%比,还低2.4个百分点,在全省仅排名第12位,在市中排最后一位,总量列全省第14位。增幅排在全省前三位的分别是、营口、本溪,分别达到50.3%、45.2%、36.9%,分别比我市高出23.5、18.4、10.1个百分点。从完成任务上看,与均衡进度比差3.4个百分点,欠帐3.4亿元,40户增长点企业虽实现新增产值5.2亿元,但仅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36.8%。集团、发电厂两户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4.4%,但增速仅为14.2%和5%。对于集团和发电厂这样的增幅已经很难得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增长点来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

第三,从经济发展后劲看。转型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由年的25.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7.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规模为60.2亿元,平均增幅为32.3%,我市规模为18.4亿元,增幅为5.4%,规模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6%,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9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13位,增幅排名也是第13位。排在第1位的市和营口市增幅均为75.2%,市增幅37%,排在第7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大项目减少,去年房地产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超过3000万元的分别是3个和8个,今年是1个和4个;第二产业下降,工业投资项目少,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前20名中,工业项目只有7个,投资额仅占25.4%。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0.2%,要实现全年61亿元的目标,下半年必须完成42.6亿元。

第四,从对外开放水平看。上半年,全省直接利用外资平均规模为1.6亿美元,平均增长78.2%,我市直接利用外资734万美元,增长12.9%,总量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6%,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2位。排在第1位的市增长362.6%、第2位的市增长150.7%,我市分别低于这两个市349.7和137.8个百分点,总量也居全省第12位,仅高于市和抚顺市,但市增幅为15.5%,比我市高出2.6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直接利用外资仅完成全年2400万美元目标的30.6%,下半年要完成1666万美元,才能保证完成全年任务。

第五,从地方经济实力看。上半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21.2%,我市完成2.71亿元,增长23.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7位。但从总量上看,仍居全省最后一位。全省财政收入平均规模为17.5亿元,市平均水平为4.9亿元,我市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5%,市平均水平的55.5%。与位居第13位的市相比,仅为市的65.8%。

第六,从人均水平看。今年上半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6825元,我市人均生产总值2368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4.7%;全省人均财政收入589元,我市为141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尽管上半年我市达到2854元,增长15.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但从总量上看,仅比铁岭多4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3997元相比,相差1143元。认清差距,既要看全市总体水平,又要看县区和市直。从各县区和市直部门之间的比较看,横向比和纵向比都有亮点和弱点,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

从各县区看,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总量前3位分别是县7.6亿元、3.8亿元、区3.5亿元;增幅前3位分别是开发区增长34.4%、区增长32.5%、农业园区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均超过30%,总量前3位是县4.6亿元、2.1亿元、2亿元;增幅前3位分别是细河区增长272%、增长193.4%、开发区增长145%。直接利用外资,总量前3位分别是县230.8万美元、开发区130.4万美元、区62万美元;增幅前3位分别是区增长707%、县增长507%、区增长24%;开发区分别比上年下降15%和63%,和农业园区为零。财政收入,总量前3位分别是县3940万元、区2236万元、县1815万元;增幅前3位分别是区增长78.2%、县增长43.3%、县增长41.7%;区、、农业园区总量排在后3位,、开发区、增幅排在后3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前3位分别是开发区1.9亿元、县1.7亿元、细河区0.59亿元;增幅前3位分别是增长41.9%、开发区增长39.1%、农业园区增长33.3%;、区、县总量排在后3位,区、区、县增幅排在后三位。

从市直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排在前2位的是轻工行办、建材行办,分别增长152.4%、138.1%,排在后2位的是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商业局;利润总额排在前2位的是商业局、建材行办,排在后2位的是化工行办和机械行办。全市承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19个部门,绝对值排在前5位的是林业局、交通局、沉陷办、化工医药行办和商业局,后5位的是建材行办、国土资源局、文化局、纺织行办和粮食局;全市承担直接利用外资指令性指标的部门19个,有4个部门直接利用外资到位,建材行办85万美元、信息产业局51万美元、建委40万美元、外经贸局46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6%、106%、50%和19.2%,其他15个部门均为零。

通过上述分析,全市上下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我市与各市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总量上,还是增幅上,我们存在的这些差距都是实实在在的差距。作为一市之长,面对存在的巨大的差距,我感到压力很大。希望大家都来分担压力,并把压力化为动力。我们必须全面分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敢于正视差距,勇于面对差距,充分挖掘潜力,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要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投入到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中来,抓住机遇,再鼓干劲,迎头赶上。

二、破除影响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推进转型发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指标上的差距、工作上的差距都是一种表象,而思想上的差距才是最根本的。当前,加快推进转型复兴,实现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首要的就是要坚决破除影响转型发展的四大思想障碍。

第一,破除骄傲自满情绪和松口气思想,坚定超常规发展不动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骄傲自满和松口气思想是当前影响加快发展的最大思想障碍。可以说,转型这几年大家很辛苦,经常加班加点,一年干了两年活,各方面工作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不是我们各级干部在这几年里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转型局面。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继续保持前几年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劲头。但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看,我们的工作劲头不如以前了,这种现象在大多数干部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明显,有的不太明显。在这里,我列出几种现象,大家都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这种现象或倾向。通过几年转型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年之前比,确实有很大变化,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在成绩面前,有些干部便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和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工作压力没有以前大了,工作动力没有以前足了,工作积极性不如以前高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始淡化,向上跑的次数和劲头不如前两年足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自觉不自觉地降低;本单位、本部门晚上灯光少了,工作开始按部就班;在招商引资和上项目上,缺乏科学精神,缺乏深层次研究问题的态度,存在低层次的满足;贪图享乐的思想开始抬头,业余时间甚至工作时间有的干部吃喝多了,致使很多工作迟迟得不到落实。这些现象、这些问题大家要实事求是,认真对照查找,从内心里去查找。

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大家都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从发展的紧迫感,从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所处在关键时期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去思考、去查找问题。实现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坚决破除骄傲自满情绪、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坚决反对小成即满、小进即满、小富即满,坚决克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夜郎自大的现象。思想上不能松气,工作上不能松劲,要求上不能松懈,在推进经济转型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科学的办法,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开拓进娶雷厉风行的作风;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士气,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正视差距,埋头苦干,迎头赶上。

第二,破除不负责任和不敢碰硬的思想倾向,坚定开拓创新不动摇,始终保持敢抓敢管的责任意识

目前,我们有些干部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问题不敢碰硬、不敢啃硬骨头,遇到矛盾和问题绕着走;工作上缺乏魄力,做“老好人”,怕得罪人;工作上缺乏韧劲,很多工作不能一抓到底,虎头蛇尾;工作主动性不强,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也推不动;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管理上,随意性很大,满足于浅层次上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当前,尽管我市的转型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社会还有大量不稳定因素。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绕着走、躲着走,将是一种对历史、对事业、对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推进转型复兴,必须坚决破除不负责任、不敢碰硬的思想倾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和对事业负责的责任心,真正做到勇于负责、敢于负责、能够负责;要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和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多。要推动工作的落实,打开工作的局面,更需要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敢于破难题、啃硬骨头的勇气,要不回避矛盾、敢于担风险。要把是不是敢抓敢管作为检验领导干部素质和作风的重要标准,把是否善于处理和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尺码。

第三,破除懈气思想和懈怠情绪,坚定推进经济转型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把经济转型进行到底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标志着整个东北地区新的一轮经济发展时期的到来。各个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大上项目,加快发展步伐。然而,在这种新的形势面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却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淹没了经济转型,转型试点市不再有独占地位等,产生了懈气思想和懈怠情绪。表现在跑项目的力度不如以前大,争取支持的劲头不如过去足,打破常规、主动工作的意识不如以前强等等。实事求是讲,经济转型启动这几年,确实得到了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已成为国内外聚焦的地区。但回过头来看,这都是我们这几年打破常规、积极争取的结果。如果我们不用超常规的办法,就不会赢得转型试点市,就不会赢得各方面的政策和支持。在今天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实施的新形势下,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以什么样的精神去工作,以什么样的劲头去争取,将直接关系我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主动地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经济转型已正式写入中央文件,这是东北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就是我们的特殊性。转型的地位将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会越来越突出。

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做到转型热情不退、转型士气不懈、转型干劲不减。转型试点市,这是的特殊优势,是的一张扩大对外影响、争取上级支持的特殊“名片”,我们必须高举转型这张牌,把“转型牌”举到底。有关部门要冷静地做一番思考,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我们如何体现出转型的特殊性,如何有针对性地去争取政策支持,如何请更多的上级部门来阜视察指导等等。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形势下,有些部门已经争取到了上级的特殊支持,有些部门还需要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继续向上跑,要发扬一盯到底的精神。要利用这几年转型打下的基础,用好“转型牌”、“感情牌”、“资源牌”,拿出一以贯之的韧劲,一抓到底的狠劲,一切求真的实劲,使经济转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第四,破除大环境影响和等待观望思想,坚定项目拉动不动摇,不失时机地提升转型发展水平

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开始向“软着陆”迈进。面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有些干部产生了大环境影响和等待观望思想。实事求是地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确实对我市有些项目产生了“瓶颈”效应,如土地政策等,致使一些项目建设搁浅。但我们绝不能把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利用外资等工作的差距都归咎于大环境影响。同样的宏观调控形势,同样的土地、金融政策,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28.6%,全省平均增幅达到32.3%,而我市只有5.4%。究其原因,关键还是我们思想解放不够,没有很好地积极主动适应宏观调控的大环境。

加强宏观调控,是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市来讲,当前首先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好部分干部存在的思想准备不足、认识不到位、工作不能够适应的问题。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根本着眼点,是要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将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及时清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对于我市来讲,如何在宏观调控大环境下,谋求新的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在,我们全市上下必须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就是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当作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积极主动适应宏观调控,谋求转型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绝不能埋怨、观望、等待,往往这时就是一个机遇,谁抓住了,谁主动了,谁更快的适应了,谁就会在下一轮的发展中取得主动。积极主动适应宏观调控,要做好四方面文章。一是如何在国家产业政策上适应,在国家鼓励、支持的产业方面去寻找项目、寻找对外合资合作;二是如何在土地政策方面适应,有针对性地利用国家、省在某些领域放宽土地政策的机遇,在项目用地上杀出重围,加快推进;三是如何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方面适应,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能源等优势,吸引一批项目落户,实现合作;四是如何在经济转型、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北发展等机遇面前适应,变等机遇为抢机遇,变给政策为争政策,努力提高我们把握政策的水平和争取政策的命中率。各县区、各部门都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善于在经济转折的复杂局面中抢抓机遇,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放在项目支撑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全力以赴争资金、上项目,通过上一大批项目,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转型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