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9:08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1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江西崛起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成分,并将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点看,在我国经济非公有制的产出结构中,国有、集体经济的比重最大,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也有大幅度增加;在全国民营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增长率也高于国有、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工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总体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民营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但是民营经济天生具有与市场经济接轨、融合的特点,对中国经济转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从国家政策看,目前,针对政策环境不平等,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融资困难,“”与“寻租”等问题,私人财产的保护问题及地位等急需解决,对应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原则上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大框架下,两类企业之间本应是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它们不仅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照章纳税,还必须尊重劳动权和劳动收益权,同时也必须依法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这并不排除目前阶段客观存在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歧视。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间的基本关系,更是非公有制企业间的基本关系。各类企业之间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必然派生为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包括对更多、更好资源的争夺,对更多、更好技术的争夺等。对于这类争夺,处理得好,有助于经济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导致矛盾加重。

第三,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企业招雇经营管理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双方事先达成的聘任契约,并不能保证经营管理者一定能够在事后表现出色,而即便表现出色,实际上又有一个事后重新谈判的问题。这是一个双方间的博弈过程。一旦利益失衡,博弈的链条则很可能会发生断裂,产生矛盾。

第四,陈旧的思想观念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来自社会各方面一些陈旧思想观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表现为:一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制造者。二是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总以为他们是靠偷税漏税赚钱的暴发户。三是有极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家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磨炼,想见好就收,不思进取,这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江西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第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我国个体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江西也是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近年来江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很快,从经济总量上看,2005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省的生产总值的35%以上,从投入上看,近年来非公有制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去年的非公有制投资比重达到了40%以上。

第二,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起点低,经济领域有待于拓宽,产业层次有待于提高,竞争的实力还有待于壮大,竞争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定不移以创新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毫不动摇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党的既定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显著改善,但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经济理论界、企业界等进一步探讨和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源: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鲍洪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J].经济日报,2006年03月09日

[3]王黎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中国改革,2006(6)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2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和谐社会综合国力

十五大报告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说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十六大、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及宪法修正案,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一、深刻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1)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非公有制企业遍布城乡,其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为城乡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仅减轻了就业的压力,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2)促进了工业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或与高校合作,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研制开发新产品,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品价值不断增加。

(3)促进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正在崛起的个体、私营经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公有制经济不能占领、不便占领或不愿占领的领域生长发育。发挥了拾遗补缺、翻旧为新、变废为宝的作用。

(4)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它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拓者和先导力量,其发展在客观上营造了市场竞争的环境,有利于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形成。它们灵活的经营机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则是国有企业的一面镜子,为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张,个体、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壮大,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其产值和营业额已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如广东、福建、浙江一带等地区。

(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目前,尽管国有经济在整体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但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增长量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

(3)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据统计,全国80%的私营经济中的一半左右是经营第三产业的。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许多新的服务性行业相继出台,不仅能满足人们物质性的消费需求,还能满足人们劳务性的需求。

(4)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启迪了农民的商品意识,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的、产业化步伐。

(5)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科技进步、观念更新、智力开发、设施改善等方面,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特别是私营、外资企业的发展,迅速改变着劳动者自身的素质。他们亲身体会到现代经济社会的生活节奏、价值取向和时效观念,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使他们自身发生质的飞跃。

3.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直接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现状。据报道,2000年,在一些落后地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当年人均纯收入24.4%左右,而乡镇企业的绝大部分为个体、私营经济。

(2)丰富了日常供应,方便群众生活。个体、私营经济,多是从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他们见缝插针,越是短缺紧俏商品,就越是有人生产经营,从而使市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二、深刻认识和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公有制经济而言的一种复杂经济成分,只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内涵,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分”这为我们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指明了方向。从其内涵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指非国有经济、非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从其外延来看,包括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及各种混合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成分。那么,什么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内涵呢?

所谓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属私人所有,但雇用的工人不多,创造的利润也不大,基本上用于生产资料或用于原始积累。私营经济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可见,私营企业存在必须包括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资产属私人所有,二是存在用劳动关系且雇工8人以上。三是营利性。外资经济主要指“三资企业”即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三种形式的企业。合作企业的对象既有国有企业,也集体和私营企业。

三、深刻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从我国的国情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公有制经济成份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合力,保持了市场经济的动态平衡。这表明,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也为社会稳定和支持改革做贡献。目前,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所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情的必需。

2.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看,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均超过800美元,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性和要求来衡量,仍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战线过长,比重过高。这些年来,虽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前几年有所发展,但就我国广大部分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无论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是从发展质量上看,都存在较大差距,多种经济成分不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原始积累不够,基础比较薄弱,企业发展困难多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3.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体作用看,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我国的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到目前为止,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经占GDp的三分之一。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到2001年底,城镇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已达4329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9.3%。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中,从业人员达671万人,私营个体单位从业人员达3658万人。三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化。到2002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已达40%以上。四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充满活力的竟争环境。到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202.9万家,私营企业投资者460.8万户,注册资金18212.2亿元,共创产值12316.99亿元,实现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11484.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45亿元;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433万户,注册资金3435.79亿元,共创7320.01亿元,实现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19647.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499.23亿元。五是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占了很大比重,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势有必行。

参考文献:

[1]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2]张文魁.发展非公经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经济时报,2003.7.18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3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生产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它主要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1.生产力的非均衡增长。正如学者王克忠所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因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所决定的。这中主流解说,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意义”。中国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甚至不同产业等之间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去带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打破过度依靠政府的局面,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发展经济并提高经济的效率。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必然会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在提倡以市场机制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会以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进行投资,并占据一定的市场比例。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域能更好的使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

3.社会分工的发展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也就是说,没有分工和私有制就没有市场经济,分工和私有制是市场经济根据。例如,工业以分工为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更好的带动分工的发展,进而促进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从宏观层面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是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而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以分工及其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力量的,所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就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现阶段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保护、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政府要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一些地方政府看重国有大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地方收入的作用,把规模较小、发展不完善的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看做配角,在政策上、经济上缺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观念,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束缚,放开手脚,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制经济的引导。

(2)完善市场环境。首先,要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其次,如经济学者李明章说强调的,我们应该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决将不符合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发和公平竞争以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审批予以取缔;实现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公开化、合理化、科学化。再次,要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在国内并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其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打消民营经济人士的顾虑,使得其财产、正当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

(3)政府加快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转向宏观调控,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首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企业养老和使用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服务,减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负担。其次,实现政府组织机构服务信息的市场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再次,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需要政府督促金融机构降低壁垒。同时应该放宽要求,准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市场,允许那些有实力、符合标准的民营企业开办金融机构。

2.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建议

(1)进行正确的产业定位。作为创业者确定投资方向,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产业进行投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很多小企业一开始就注定了自己失败的命运”,这说明了企业进行产业定位的合理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非公有制企业而言更是如此。首先,在发展初期可以选择一些最佳规模比较小、进入壁垒小的产业。其次可以进行新兴产业的投资,这类产业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确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能使得这些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和开拓市场。

(2)做强企业实力。非公有制经济要想长久发展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实力的增长。非公有制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化战略、核心技术战略等战略的选择来提高自身的实力。同时,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调查发现:最成功的企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出了需要核心技术、生产资料、人力等“硬件”资料,还需要有企业文化这一种软件实力。富士康悲剧使得大家开始重新审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得管理者、经营者、员工形成理解互助的局面。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倡导法治,不是经营者个人意志在企业经营中起主导作用,以法制代替“人治”。其次是倡导平等原则和民主、正义管理,平等、民主能够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以及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4

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体系的形成,拓宽税收渠道,壮大地方财政,扩大就业门路,稳定社会局势,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不高,生产要素发展不协调,资源性产业比重高。对此,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发展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①几年来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虽已取得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弊端和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还不尽统一

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认识问题是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重新界定和评价,提高了对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总的看来,大多数干部都能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识到国有、集体非公有制经济并驾齐驱、共同发展是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但也有一些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还没有把发展公有制经济纳入议事日程。一些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对非公有制经济也持有偏见,把一些私营企业主的“偷税、漏税、行贿”看作整个社会风气不正的源头,把个别私营企业的违法现象看成普遍现象。

2、优惠政策还不能尽快落实

为了促进非公制经济的发展,我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国内外来藏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技术联合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政策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土地使用不公平。新办企业中,土地管理部门只给国有、集体企业划拨场地;二是贷款不公平,个体和私营企业只能获得低额贷款,政府部门的信贷资金大多投向国有、集体企业。一些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由于惧怕我们有些办事机关的“脸难看、事难办、款难贷”而踌躇不前;三是在项目审批、原材料供应、税收减免、经营场所等方面和国有、集体企业有明显差别;四是从业人员由于来自地区的不同,也存在着不平等,表现在收费方面标准不一,外省的收取费用高,本地的较低,人为地制造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3、法律保护缺乏力度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区的一些执法部门由于监管力度不够,“权大于法”和个别违法现象还存在。其主要表现一是部分经济管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凭借手中的权力,对市场行为进行硬性限制和规定,对一些零售商品强制实行定点、专卖,造成不平等的竞争,不利于市场环境的调节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自身权益得不到保护,一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与经济协作单位依法签订合同,通过法定手续实现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单方对合同内容或条款进行变更,单方宣布合同失效或终止,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致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一些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合法的行为如“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执法人员向个体、私营企业“吃、拿、卡、要”甚至进行人身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出现,既影响了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形象,也增加了个体和私营经营者的不安定因素和后顾之忧。

4、自身发展也亟待改善和提高

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来看,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在发展速度上,城镇发展较快,乡村发展较慢;在产业结构方面,从事第三产业的多,第一、二产业的少,从事产品的深加工、销售、产供销一体化的行业甚少,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私营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较脆弱。为了获得生存空间,不是去找市场,而是去找“靠山”,个体靠集体,集体靠国家,国营靠政府的“挂靠”现象还大量存在。这种“挂靠”现象不仅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很不宽松,同时也使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步履艰难,企业活力也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私营经营者自身还存在着后顾之忧,担心政策会变,不敢放手大干,不敢冒“尖”、冒“富”、“小富即安”的思想还大有人在;不思进取、小打小闹的短期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私营经营者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偷税、漏税、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还存在。不仅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败坏了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为今后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事业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顺利发展。”②我区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法律环境。要在宪法和相关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进行经济建设。这对维护我区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和法律监管力度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订与非公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于1988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对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障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又把非公有制经济正式写进了宪法,并作了原则性的规定。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地位和作用也将不断得到提高,一些新的问题如“产权争议”、财产保护、政治地位及其归属等方面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还需不断完善和解决,这就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和立法部门制订与《条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一个严谨、科学、完整的法律体系,这样既可以使立法得到完善,又为执法提供了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③要大力发展经济,就必须“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以优惠政策吸引区外私营企业和民营科技实业家来藏投资兴办实业。”④中央和区党委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已明确,关键就是要解决政策的配套和执行问题。我区的经济管理部门应抓住这一契机,尽快制订出符合我区实际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2、以“费改税”为突破口,依法杜绝“三乱”

乱收费现象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税收的严重流失,而且也为分子提供了温床。这种现象若不加以根治就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不足以平民愤。为此国务院已着手进行“费改税”工作,并分阶段进行部署。我们要以“费改税”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当前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法为界,严肃税费政策。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区的有关部门纷纷制订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费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这种行为一方面能调动非公有制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执行税费政策的主观随意性。众所周知,税费政策无论是从其项目的确定,还是收缴等方面,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由,随意减、缓、免、返有关税费,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严格税费标准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辨证关系,严格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收缴各种税费,这不仅能壮大地方财政,也规范了市场,维护了法律的公正和严谨。

第二,在管理中分清税与费的界限。“费改税”并没有完全消除收费项目。我们要对目前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该收的合理收取,不该收的坚决取缔。把合理收取的部分列出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制作成缴费卡发放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手中,增加征收工作透明度。各级经济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共监督,以便促进管理部门执法的公正性和企业上缴税费的自觉性。

3、运用国家政策、法规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5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

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与发展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对小生产以及以小生产为特征的私有制经济问题有过基本的设想和论述。他们认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应“一步一步地夺取”,而不是历史上的一次性行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度,更需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可知,个体小生产或私有经济的存在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即在生产力水平还没达到消灭私有制的条件下,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外资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利用外资,社会主义国家关于怎样利用外资,列宁根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具体情况,提出要通过借款、租让制、与外资(外商)合办企业等形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初探索者。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思想。其中,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对后人的探索乃至今天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从毛泽东这些思想中可以看到毛泽东从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实际出发,思考生产关系改革的经济建设的思想轮迹。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的这些经济建设的思想虽然没有付诸实施,但对今天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对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原因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在内的经济类型。它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并且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形成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不具有剥削性质;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建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自经营的经济。

(一)个体劳动方式的存在是基本原因

诚然,个体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变化是个量的概念,生产关系的变化是个质的概念。能够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生产力,不是生产力发展的一般变化,而是生产力量变到一定程度后,使生产关系所依存的实体形式即劳动方式发生变化,才能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所以,个体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不直接是生产力,但又离不开生产力,直接的决定作用是个体劳动方式。个体劳动方式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社会化生产还没有发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和方面,也就是说,不但是某些领域或行业基本上还是非社会化的生产,而且在基本上社会化生产领域或行业中,也还有落后的生产力与其并存;另一方面,是社会化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使个体劳动方式不能存在的程度,个体经营的不少领域已经不完全是以手工工具和手工劳动为基础,而是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并越来越以现代化的技术为基础。由此可见,只要还存在个体劳动方式,尤其是独立型的个体劳动方式,个体经济就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下去。

(二)劳动方式的部分私有是根本原因

劳动方式的部分私有,是指在现阶段劳动力既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或集体经济组织,也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个人,而是具有部分公有,部分个人所有的性质,在这两种所有中,部分个人所有是主要方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劳动力的部分私有正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重要痕迹之一。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主要是由个人或家庭支出的。劳动力的归属问题,主要应根据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和训练费用由谁支出来决定:如果这个费用是由个人或家庭支付的,劳动力就应归个人所有;如果这个费用是由社会和个人共同支付的,那么劳动力就具有社会和个人双重所有的属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劳动力的自产费用和训练费用兼有国家支付和家庭支付两种形式,而且家庭支付占绝大部分。因此,劳动力的归属关系就不能不带有部分公有和部分私有的双重属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私营经济的产生是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我国私营经济的产生与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心,是承认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而且还呈现为落后性和不均衡性,在客观上,需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同时发展,这就为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阶段,个体经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发展是私营经济产生的客观条件。个体经营者还不愿意走合作经济的道路。个体工商户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通过个体工商户之间的联合走集体经济的道路。应该说,这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农村,可以说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四)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外在经济条件的动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自由购买。而能否自由地购买到所需要的劳动力是私营经济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资本只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私营经济的生产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与改革,逐步给予了农民自由选择职业和进行要素流动的自主权利。从而推动了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五)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效补充

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私营经济的财产组织形式更符合投资者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和施展个人经营才能的要求,而这正是非公有制经济产生的内在动因。获取个人经济利益,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动因。只要客观条件还没有达到使其不能存在的时候,这一动因制约个人经济行为的作用就不会消失。特别是在现阶段,劳动还具有很强的谋生手段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个人经济利益在个人经济行为目标中仍然处于基本动因的地位。尤其是在农村,人们对消费利益的追求必然转化为对财产利益的追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要放宽市场准入、创造良好环境、加以积极扶持,并且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6

1、突出一个重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对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排队、分类,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明确民营化改革的时间表,限期民营化。万富油脂、信啤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已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瞄准两个市场:即国内和国际市场。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沿海的经验告诉我们,非公经济的发展必须同时瞄准两个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东西都亮财源旺。我们在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上,凡有条件出口创汇的企业,应加大扶植和支持力度。3、做好三个对接:发展非公经济一是要对接区域优势,二是要对接资源优势,三是要对接科学技术。这三个对接关系到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基础、方向和水平,无论是对外招商,还是启动本地民间资金上项目、办企业,都要做好引导工作。4、培育九大产业板块:一是民营农副产品加工业板块。这个板块应重点围绕茶叶加工、粮油工业和畜禽加工业做大做强。茶叶加工销售,全市已经涌现了一批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如:浉河的五云、文新,平桥的卢氏绿眉,新县的新林公司,光山的辰龙公司,固始的仰天洼茶场,潢川的凌集茶厂等。粮油工业,现有年加工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如万富油脂22665万元、蓼风食品4060万元、丰茂花生加工4060万元、健康食品2358万元、欣源米厂2080万元;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2家,加上各县区几十家国有粮油和饲料加工企业,这一块的基础和潜力很大。如果尽快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还会催生一批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畜禽加工业,我市目前重点集中在生猪屠宰和鸭鹅加工方面。市区两个生猪屠宰厂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但是乡镇较为薄弱,潜力尚大。鸭鹅加工重点集中的潢川、固始。综观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十五末,不算华英集团、万富油脂销售收入完全可以突破6亿元,同时亿元收入的企业应该达到5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应该实现25亿元以上。二是民营制药业板块。信阳市现有10家制药企业,除海天和信药属民营企业,其它均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但这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除已上市和有望上市的羚锐和华英外,其它均可进行民营化改革,而且越快越好。以援生为例,如果美国许玉官先生的合作投资到位,该企业就成了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了。该企业董事会的目标:十五末销售收入10亿元,2010年达50亿元,2020年突破100亿元。罗山药厂的民营化改革正在进行,信生和龟山应加快步伐。到十五末全市制药业销售收入应该实现50亿元,2010年超过100亿元。同时中成药的生产还可以带动一批药材种植专业户(退耕还林坡地种中药材效益更好),形成新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济链条。三是民营非金属矿业板块。信阳非金属矿产加工主天梯及平桥区的珍珠岩制品,各自为战,互相倾轧;四是自行转口贸易,信阳的出口产品不能为信阳创汇。如平桥区的卢氏绿眉茶,年出口500多万美元的茶叶均为转口贸易。这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从发展趋势看,农副产品加工和制药仍将是信阳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的支柱产业。八是民营轻纺工业板块。信阳现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轻纺企业6家,罗山的伟嘉公司和龙马集团,商城的麻纺公司和恒泰纺织公司,潢川的羽绒加工和固始的天蚕丝厂。信阳造纸厂被郑州新型包装材料研究所整体收购后尚未形成生产能力,但这一企业发展潜力非常大,属高新技术产品,必将成为信阳的龙头企业之一。环宇内衣虽不是民营企业,但也非国有企业。虽然我市的民营轻纺工业还形不成产业优势,但发展潜力很大。一是可通过对国有纺织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促发展。比如,旭牛集团不改是没有出路的。二是可通过对停产、破产的企业资产进行重组拍卖,发展一批民营企业。以麻纺工业为例,八十年代我市多数县区都有麻织企业,已达到16套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虽然停业或破产了,但有些设备还是可以再利用的。九是民营制造业板块。不包括淮滨的造船业,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制造企业20余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5家,1000万元以上的8家。主要产品有水工机械、电器设备、纺织配件、医疗机械、港口机械、汽车配件、农用机械等。从现有情况看,有发展潜力的一是淮滨的造船业,二是浉河、平桥的纺织配件、汽车配件和电器设备,三是商城的水工机械。我市的国有制造业较多,浉河区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方面已经趟出了路子,如二纺机民营化后去年的销售收入猛增至8000多万元,其他县区应借鉴浉河的做法,把现在处在半停产、停产的企业加大民营化力度。5、实施五项工程:一是非公经济10年发展规划工程。市委、市政府两办抽出专门人员研究起草《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10年发展纲要》。制定《纲要》比出台《意见》好,它不仅要明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还能阐明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通过各县区发展纲要的制定,全市发展非公经济的工作就能进一步细化、实化。二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工程。按照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县以下工业企业国有资本原则上都退出,什么形式能把资产盘活,能把企业搞活,就采取什么形式。建议尽快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现场会,让做的好的县区介绍经验,以促进该项工作能在年底大头落地。三是建园扶强工程。各县区都应尽快筹建工业园区,形成群体优势;都应选择部分企业重点扶持,十五期间每县区扶持5家,全市就能打造非公企业50强。四是环境创优工程。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政务环境、融资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等,环境所涉及的部门或单位,都应制定并公示创优承诺,切实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五是一抓一工程。不管是招商引资项目,还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项目,均实行一抓一工程。把项目工作纳入单位和干部的考核内容,引入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干部

的精力和心思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加快信阳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7

     按照X质监局函〔XX〕163号《XXX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X法发〔XX〕2号《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XX县发展和改革局、XX县经济局关于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局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清理工作,现将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认真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完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法制环境的重要措施。做好清理工作,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做好我局关于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我局进行了仔细研究、精心安排。一是召开会议,对相关文件在全局干部职工中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贯彻传达,让全局干部职工深入了解、掌握了开展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做好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全面认识;二是确定了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由办公室牵头、其他科室负责人紧密配合进行清理的工作原则,成立了清理工作专门组织;三是确定了具体工作步骤、方式方法和最终工作目标,要求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到认真落实,全面完成清理工作任务。

  二、严格清理,认真处理

  在清理工作中,我局做到了严格按照清理工作要求,对清理出来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认真处理,达到了清理工作目标要求。

  一是按照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文件在市场准入、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和政府监管等清理重点内容,认真查找我局自1998年以来所制定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章、文件等,对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3号)进行了认真清理。几年来我局共制定了《关于规范我县计量器具管理和计量监督工作的通知》(X技监字〔1999〕01号等共计9件。

  二是按照清理要求,结合实际,对清理出来的文件进行了废除、修改等处理。在清理过程中,我局共废止了规范性文件2件,其他文件废止1件。

  三是按照清理要求,认真统计清理情况,并形成表格,为报送相关部门处理做好了准备。

  总之,在此次清理工作中,我局做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做到了突出重点,明确要求,把握原则,措施恰当,按时完成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的清理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8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发展途径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其生产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成为社会总产出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部分省市更是高达60%以上。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投入还为上游产品和服务找到了市场,从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 

2、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人口众多,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农村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国有企业由于正处于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关键阶段,不仅难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而且还要减员增效,排放一定量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就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1992年到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4774万人。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压力将更大,而大量劳动人口不能就业,就会极大地制约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扩大,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3、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这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财政增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在一些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川省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近45亿元,占全省工商税收的23%。温州市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2000年全市工商税收的72%。 

4、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利润作为社会生产剩余的一部分,在发展社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企业都要追求盈利,只要合法经营,企业盈利多就表明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对社会的贡献就大。目前,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约为20万家。据科技部2000年对86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企业技工贸总收入14639亿元,实现利润1005亿元,上交税金780亿元。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利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运用也具有积极意义。一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资本要素;二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存入银行,起到了融资作用,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三是用于消费,成为整个社会消费的一部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奢靡性消费除外);四是企业剩余的一部分,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形式转化成为社会财富。企业创造的剩余越多,为国家贡献的税收也就越多。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途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践已经证明,这种选择不但没有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正确认识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既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又打击其非法和不良经营行为,规范其发展,做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不损害国家和劳动者的利益;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的高收入特别是非劳动所得进行调节,对逃税者予以重罚;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中作出更大贡献。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 

1、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教育“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培育的产物。它的发展是否健康,理应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同时它能否健康发展也应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基本路径。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深化的新阶段、新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善民生的任务特别繁重;资源相对不足,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多层次,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9

关键词:金融机构;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1-008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在县域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了半壁江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生产力的发展,对扩大县域就业和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障碍和问题,其中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金融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信贷支持力度小、服务品种少、金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一种趋势,也是势在必行的。县域金融如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金融与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本文主要探索的话题。

一、金融与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

1.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不规范阻碍了金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一是缺乏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相当多的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以家族经营方式出现,实行的是“家长”式管理,存在管理的家族化与经营的专业化矛盾,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经营管理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管理方式落后,科学性差,管理水平低,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二是规模小,素质低,竞争力弱。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以中小形式出现,自有资金有限,设备陈旧,经营条件较差,加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三是经营行为不规范。由于经营管理人员“一家子”,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仍然停留在“作坊式”,财务制度不健全,相关财务账表存在着真实性问题。[1]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条件,难以满足银行现有的贷款条件,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的信贷支持。

2.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金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我国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慢,有关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基本没有,目前企业、个人信息被相关职能部门垄断与分割,给征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银行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人民银行作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构建者,县域人民银行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收集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封锁、不配合、不协调,信用信息采集难度大,采集的数据也不全面,大量已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因未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也未办理贷款卡致使其信用信息未能采集游离在企业征信体系之外,由于金融机构无法查询到这些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十分突出。

3.商业银行缺少支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热情。县域商业银行基本上为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这四大商业银行省分行远离县域经济,只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和少数垄断行业,把县域分支机构视同“储蓄所”,片面地强调县域贷款风险大,即便是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之类,虽由财政担保基金提供了80%的风险担保,部分商业银行仍然认为其风险较大,不愿对县域分支机构授权授信。

4.银行不能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所必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县域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对非公有制经济保持支持外,商业银行基本上从这一服务领域退出,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自成立之日起就没有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过服务。而国有经济大量从县域经济退出后,为银行留下的是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骤然放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危机感,出于信贷资产风险防范的考虑,商业银行普遍上收了对县域银行的授权授信,一些银行出台的管理制度,明显约束了县域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表现为:抵押贷款要求高,担保贷款要求严,信用贷款被封死;为防范和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制定了严格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考核和责任追究。但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与贷款经营中的客观风险相悖,没有兼顾责、权、利的统一,强调对责任的追究,缺少相应的激励,制约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县域银行只能把存款上存,获取稳定的利差。

二、实现金融与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1.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要立足于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破除家族制的管理模式,改变“任人唯亲”的现状,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合法经营,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进银行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信息交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要加快有关征信的立法,通过法律法规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个人信息资源的传递、整合,尽快将公安、工商、税务、保险、通讯等部门掌握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统一纳入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起一个数据齐全、资源共享的信用信息交流平台。其次,非公有制经济要强化信用法制观念,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坚持守信为本,诚实经营;要主动参与社会诚信建设,立足于与银行之间构建长远的借贷关系,通过日常的业务交往,增进银企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3.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金融体制改革,这场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系统升级”;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商业银行是否更具竞争活力,是否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商业银行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视为己任;央行和银监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的引导与监督,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地方政府要主动与商业银行沟通,使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金融生态环境、司法的独立、公正等有新的了解,增强商业银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是银行金融机构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改革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信贷管理体制。县域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完善富于活力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在规范信贷资金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贷款审批机制,增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扩大县域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经营的空间。让农业发展银行承担更多的带有政策性任务的金融业务,如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加工农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填补商业银行经营服务的盲区。[2]三是加快邮政储蓄的改革。县域邮政储蓄机构的存款逐年增加,如同“抽水机”把县域的资金抽走,因此,要认真研究探讨县域邮政储蓄机构存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5.金融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支持,需要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和政策扶持。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快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扶持体系的建设,简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内容,做到多支持、少限制,多服务、少干预,多给予、少索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二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业、技术、产品市场等信息服务。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研究建立对非公有制经济财税扶持的长效机制,如对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期、产品引入期、企业新增就业岗位等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对银行贷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创业、产品开发取得的利息收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平抑贷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四是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诚信经营,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的信用观念和守信意识,维护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切实保障银行合法权益。五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的、管理规范的融资担保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必要的担保。

参考文献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10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十七大”报告中,党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部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该何去何从值得思考。我们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西部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作一个回顾和审视。

一、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变化趋势

(1)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经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其他经济类型发展迅速,成为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主体。1984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99%,其他经济类型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只有1%左右(见图1)。到2005年,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比例下降为41.3%,集体企业的产值比例下降到1.26%,其他经济类型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比例上升到57.43%。这些比率的变动趋势和全国工业经济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

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在规模、速度、结构等多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且这一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

(2)个体、私营经济部门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2004年的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为52.67%,较2000年下降了4.24个百分点;在集体企业就业的人数所占比重为8.05%,较2000年略有上升;在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9.85%上升到2004年的15.20%;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数和比重略有下降。总的来看,2004年在公有制经济部门就业的人数有所下降,公有制经济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0.72%。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204.67万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部门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9.29%,所占比重上升了4.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部门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2.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公有制经济总体规模偏小。2004年西部民族地区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占GRp和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分别上升了4.19个百分点和7.99个百分点。但是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对GRp的贡献还是偏低,在西部民族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仅为11.63%。(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整理而得)和全国及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比重仍很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见图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截至2004年底,西部地区共有私营企业数、从业人员数、注册资金数分别占全国的15.59%、16.56%、14.6%,分别是东部地区的23.00%、25.58%、21.01%,户均注册资金约为122.82万元。这说明西部地区的私营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说明了西部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还偏小。

(2)产业结构单一,组织结构规模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从产业结构来看,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较弱。从总体上看,个体、私营经济在产业结构上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且大部分还局限于小型加工、零售商业和饮食服务业。[4]从行业分布看,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最先进入投资少、见效快的服务业,其次是依托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的产业。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化,抑制了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同时也加剧了与东部地区发展相比质的差距。

截止2004年底,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户数的比例约为11.50∶1。该地区的个体工商户数比重远远高于私营企业的比重,这反映出该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都较低。

从纵向比较来看,该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经过与东部地区的横向比较,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无论在整体规模、发展水平,还是在对经济的贡献方面都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该地区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障碍:

1.资本自我积累能力有限,自我发展能力弱

西部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其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有限,这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

首先,区内储蓄缺口大。从储蓄来源看,西部民族地区区内可获得的储蓄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储蓄。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面大,贫困率高的影响,居民储蓄少;企业储蓄受数量、规模、经济效益的限制也不高;地方财政高度依赖中央财政的补贴和转移支付。

其次,区域资金流失严重,加剧了西部民族地区的资金供求矛盾,仅通过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这一种方式就从西部民族地区抽走了大量资金。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到自身资本积累能力弱的制约,自我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2.融资难

融资渠道不畅、狭窄是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首先,从体制上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区域性银行对资产质量的追求胜过对利润的追求,共同加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此外,非公有制企业也无法享受开发区企业应有的政策优惠等等。这种政策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其次,从制度上来看,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制度还未完善;二是金融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严重不足;三是融资渠道狭窄。

最后,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偿债能力弱、加上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财产抵押实力不足信用基础差,这加大了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放贷的风险,缩小了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范围。

3.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

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西部地区私营企业的税收和非税收负担依然较重,呈现出“三项支出”(交费、摊派、公关招待费用)的平均值上升,交费支出平均值从2003年的36.9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39.4万元,农村农民负担减轻后,城镇私营企业的非税负担有加重的趋势。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源于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以及不规范行为的障碍亟待进一步解除。

三、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统一、提高认识

地方政府领导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同时,地方领导应积极带领全体行政人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2.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有效约束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立健全有效、可操作的激励竞争机制。

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服务方式创新,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以促进政企关系良性互动。

3.积极引导、扶持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中介组织

在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原则下,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4.积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大力推进信贷方式创新,积极创新信贷业务品种,扩大贷款的抵押担保范围,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因缺乏不动产而面临的抵押难问题。政府和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联合推进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5.积极营造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业兴业环境。坚决杜绝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乱拉赞助、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6.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自组织机制

一是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走出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实现质的飞跃。三是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实提供统计资料,鼓励企业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结束语

西部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回顾和审视了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应该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在进一步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马洪王梦奎:2005中国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经济年鉴出版社,2005,p880.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