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9:00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1

一、目前县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审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下,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注重质量、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面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审计局、人社局等部门参加,重点研究如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到积极重要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较好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理解配合,及时提供真实、合法的相关资料。审计结束后,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能认真听取审计建议,及时做好整改工作。组织部门将审计部门提交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收录到被审计人的干部档案中,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审计成果,作为干部考核考评的依据。

(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效果

在审计中,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资源用能审计结合起来;把审计与审计调查、揭示问题与监督整改结合起来,以查明的事实为依据,分清责任界限,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意识、财政财务规范管理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先离后审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的特殊性和审计机关权限的限制,当前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还是采用离任审计模式,即领导干部调动离职后,由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先离后审虽然也起到一定的审计评价作用,但时效性较差,“审”、“用”衔接不紧密,使干部考察和审计工作相脱节,不能及时地将审计结论充实到考察结论中去,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够

审计结果运用不够主要原因是先任后审、先离后审,审计结果滞后。干部调整到位后实施审计,审计结果及评价不能影响干部任职,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在任期中出现的责任问题,不能进行问责。同时,审计结果如何运用缺乏明确规定,难以操作,起不到应有的参考作用,限制审计结果的应有作用,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

(三)审计力量不足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发展,审计工作受到党委、政府的更加重视,审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部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按时、全面、认真地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只能撂下其他工作,组织全部审计力量打突击战。对被审对象任期内的单位资产、负债、损益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全面审计,难度较大,抓任务赶进度,难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三、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增大任中审计比例,逐步实现任中审计常态化

任中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有效形式。县级部门确定每年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同时,要在已经实行部分任中审计的基础上,适当增大任中审计的比例,逐步实现任中审计常态化。

因为通过任中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有利于上级部门在干部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及时利用审计结果。县级部门要加大任中审计力度,逐步建立起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新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良性发展,取得更好成效。

(二)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机制

上级部门要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对纪检、组织、监察、审计、人事和国资各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不同审计结果的运用方式、运用要求、运用责任、运用考核办法、运用反馈方式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机制,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2

为了加强村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责任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在离职之后公正客观的看待村干部的业绩,应多开展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障集体资产的完整,财务信息的公开。文章从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出发,窥探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农村审计结构

目前,为了更好的治理农村,提高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在任期间的业绩水平,提出要在任期与离任期间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审计。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使得村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工作透明化,查出任职期间的纰漏,保护集体资产的完整性,理论上有利于农民群众选出作风正派、廉洁公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村干部,有利于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但在现实实践中也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文从存在问题角度探讨如何更好的开展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现状

1.实施策略。第一,从县政府到村委会,各个阶级分工明确。县政府成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小组,负责设定实施的方案,监督乡镇政府的执行;乡镇府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计划,成立乡级审计组,对村级干部进行审核分析,通报审计结果,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操作,遵守审计准则。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根据当地情况,结合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对当地的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审计,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与此同时明确村干部的各项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第三,加强对村干部的审计业务指导,使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第四,联合各大监督部门,增强审计效果。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各审计组通报审计结果与审计建议,对外公开,对出现的违纪问题进行整改,充分利用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审计效果。

2.取得的成效。通过开展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农村的管理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工作,通过审计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上一任村干部在任时的工作情况,并针对该村实际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措施,解决其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其次,帮助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村内实行财务公开和民主化管理,认真做好财务监督、财务开支审批及报账管理等工作,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防止越位、错位、缺位的发生。最后,促进了村干部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对存在问题的村干部起到教育作用,有利于其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减少了农村负债,降低了为应付领导而举行活动的现象发生的概率,村干部都廉洁履职。总之,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得农村财务管理正规划,各项政策严格执行,公开透明,腐败现象降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农村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限制了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问题有:

1.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村落在财务开支时并未严格遵守财务标准,例如超标发放村干部补贴、奖金等;开支控制不严格,出现了达标活动、形象工程、奢侈浪费等现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招待费支出太多;使用非正式票据、白条,手续不完整;基础设施建设流程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建成后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这些问题都导致农村本身负债累累,而且村内部财务收支状况记录不详细,出现错账、假账等问题,财务公开的质量很低,总是报喜不报忧,公开不及时,公开程序不规范,这些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2.集体经济薄弱,民主理财决策有待强化。目前,很多村都不看重集体经营,成为空壳村,自身的经济收入很低。上级为发展集体经济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然而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在面对重大事件要支出巨额资金时,没有依据民主决策的原则进行表决,采取一言堂的方式来决定,导致财务支出风险极大,使原本自身经济就低农村负债状况更加严重。

3.审计机关定位难,监督力度欠缺,部分遗留问题未得到解决。村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农经办实施的,而农经部门作为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定位比较难,国家并未给审计机关明确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而且由于上级部门内部人员安排不合理,经济审计缺乏人员,一些人员身兼多职,审计的力度也不够大,甚至是走走过场而已,达不到审计的预期效果,导致上级下级都不是很重视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不按时开展,审计流程操作不规范,监督力度大打折扣,一些遗留的问题也就不得而终了。在村干部换届时,各岗位之间的交接人没有交接意识,出现资产或档案没有移交,收支账目没有完全处理,债权长期挂账未及时催收,债权管理不善。新任干部对离任干部的以往工作不了解,导致无法开展新的工作。

4.审计工作没有严格标准,开展困难,很难做到统一。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参差不齐,各个村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审计的结果不能很好的推广,审计的效果、力度、程序规范性等很不理想。这和农经部门作为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定位比较难有一定的关系,也反映了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除此之外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能力并不足以担任村干部,村干部和群众的不理解使得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不到积极的配合,以致不能很好的开展。

三、应对策略

首先,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力度。政府应根据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使审计工作有依可循,增强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操作性。审计部门要严格执行审计流程,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审计核查,加强审计核查的监督力度,客观公正的看待村干部的业绩。值得注意的是,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并且要保质保量的,深度的对村干部的以往业绩进行审计,减少疏漏。其次,加强农村干部素质培训。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基层干部增添有责任心﹑素质高﹑能带领群众走向富裕的人才,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水平。这需要我们在换届之时着重注意村干部们的培训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村干部的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村干部的思想境界,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带领全村搞好农村建设。另外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村干部任期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以供新任村干部学习借鉴。再次,构建强化农村会计队伍,解决村干部能力不足问题。这一政策在保证村干部三权不变得情况下,可以挑选出优秀的代会人才,提高农村财会管理的能力,使农村集体经济得以提高,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最后,探索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根据村组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引导村组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全方位的发展村组的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的经济水平。

四、结语

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保障我国农村集体资产安全完整的主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村的集体经济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些审计措施,文章整理了以往的实施策略和取得的效果,并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马艳华.关于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2,01:74.

[2]李鹃梅.南涧县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8:390-391.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3

20*年,全县审计机关及内审人员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年共完成72个项目的审计,指明应纠正金额2452万元,应缴财政金额9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780万元,向司法、纪检等机关移送案件2起,审计工作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对财政财务的审计监督,促进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审计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促进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强对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加强对林业、卫生、水利、环保等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促使各级各部门增强了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观念,提高了依法理财的水平,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二是加强对政府投入项目的审计监督,促进了建设市场规范运行。为规范建设市场,提高国家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审计部门加大了对政府投入项目的审计力度,完成了桂西大道二期工程竣工决算、县体育场工程竣工决算、秦家嘴给水工程、西山垃圾场等17个工程项目资金审计,查出土地出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虚增工程造价、挤占挪用工程资金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资金运作的建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提高了投资效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完成了15个单位、27名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200多万元、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300多万元,追缴回经济损失250万元,移送案件线索2件。同时,积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利用绩效审计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经济评价及责任界定办法。20*年(继20*年后)再度被中央五部委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县。四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促进了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我县的审计部门是有影响、有作为、有信誉的监督部门,这与审计部门一贯重视自身队伍建设分不开。审计部门从“人、法、技”入手,注重基本技能的培训,狠抓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形成了自身的工作特色,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努力取得审计工作新成效

今年全县的审计工作应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整体推进、多元切入、全程跟踪”的方针,在整体推进的同时,突出以“五抓”促“五看”,做好“三对接”。

(一)五抓、五看。

1、抓经济决策的审计,看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水平。决策失误也是一种腐败,它对社会的危害往往比领导干部贪污、受贿所造成危害更严重。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决策关,审计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性。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审计领导干部有无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决策和个人武断决策等问题,客观评价其经济责任。要审计包括干部任职期间出台的重大投资、基本建设、招商引资等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及制度建设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制度、重大决策的具体执行情况,验证经济运行和重大决策的实施效果。要对领导干部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较好地发挥审计的预警和预防作用,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2、抓财经法纪执行的审计,看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绩效审计。按照财政体制改革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以支出审计为主,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实施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审计建议,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加强对“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审计监督,切实摸清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三是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审计监督力度。今年要重点对卫生、教育、水利农机、土地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对土地出让收入、水利专项资金、教育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城市建设配套费以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鼎发大厦等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和调查。

3、抓重大项目建设审计,看领导干部执行市场经济规则能力。从保障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出发,加大对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造价、管理等环节的审计力度,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提出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节约国家建设资金的审计建议。要注意检查违规征地,拖欠工程款,截留克扣农民征地补偿款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当前,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多、资金量大,特别是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城建等方面的建设,投入规模大,审计任务相当繁重。审计部门要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提高投资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抓债务审计,看领导干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点了解各乡镇政府及部门负债的总体情况、债务种类、负债原因、借债审批程序、债务管理、还贷准备金的建立情况、偿还能力和偿还状况。通过审计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查找资金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调研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力求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5、抓廉政审计,看领导干部从政品质。

要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正确判断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在审计工作中,要注意发现案件线索,深挖细查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各种腐败行为;要建立健全审计部门同纪检监察、司法机关之间移交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协调机制,高度重视审计部门提供的案件线索,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核查,依法依纪作出处理。

(二)三对接。

一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队伍建设对接,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干部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要建立健全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消除审计盲区,做到监督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使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和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早发现、早认识、早整改。同时,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组织部门要参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拟任干部作出客观评价,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准确、客观、公正。二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党风廉政建设对接。审计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调联系,及时移交审计出的问题及建议,对面上的问题,要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力求从体制和管理上解决问题根源。对个别问题,要按照党纪、政纪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达到惩一儆百的效果。同时,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干部用权的透明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此外,要加大对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广伸审计触角,抓好延伸审计,检查领导干部是否存在等问题,使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三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发展对接。利用审计机关的专业优势,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重点在作出决策、完善决策上下功夫。审计部门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审计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重大决策提出客观、合理的建议,确保决策科学。

三、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合力推进审计事业新发展

(一)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审计监督是我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监督制度,是保证政府决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部门和重要手段,是保证把国家和人民的钱管好、用好的一个重要关口。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些都赋予了审计更加重要职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审计及单位内审工作的领导,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积极配合支持审计机关工作。

审计机关长期处在审计执法领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改善执法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对触及的问题和揭露的矛盾,要敢于正视,认真对待,把功夫下到整改上,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规范管理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各项工作规范了,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少了,效益体现了,就是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好交待,也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

(三)要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氛围。

我县审计工作在二十多年的历程中,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经济秩序、推动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与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社会和舆论的支持、审计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今后要继续加强审计宣传,既要实事求是讲成绩,也要讲困难与不足;既要讲监督,也要讲如何为改革开放服务;既要讲依法查处问题,也要讲审计机关如何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要逐步形成“审、帮、促”的审计理念,创造理解、支持、配合审计工作的良好环境。

(四)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队伍建设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审计部门要把审计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多培养一些多层次、创新型的审计人才。同时,要积极引进优秀审计工作人才,不断充实审计干部队伍,为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4

今天召开的全市审计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全省审计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工作,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对于推动我市审计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有着重要意义。刚才,明轩同志就我市如何搞好审计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一会儿辅义、元忠同志还要讲具体的意见。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工作机制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更扎实有效地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特别是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改进工作方法,着力在抓落实、抓成效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市纪委、市监察局确定了专门的部门(综合研究室)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也要明确联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部门和分管领导,创新机制制度,使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反腐倡廉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审计成果的分析运用

搞好审计成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反腐倡廉的其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切实得到发挥。

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结合起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以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和管钱管物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为重点。要通过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考察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和廉洁从政情况,促使领导干部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在审计工作中,如发现领导干部有收送钱物、超标准购车、领导干部及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方面的情况,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督促领导干部予以纠正,严肃处理。

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中央和省上始终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点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落实“四个坚决纠正”、解决教育乱收费、农民负担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领导干部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或者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脱离实际,劳民伤财;或者违反中央和省上规定,搞“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等等。对这些问题要坚决纠正,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是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相结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掌握的一些领导干部违纪问题的重要线索,如果不够具体清楚,可以委托审计机关先行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根据审计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再决定是否立案查处。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同审计部门之间移交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协调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高度重视审计部门提供的案件线索,深挖细查违反财经纪律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各种腐败行为,以严格的纪律保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加强对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从而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要继续把审计监督手段运用到干部管理和监督领域,把审计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考察干部,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合力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别计入干部考核和廉政档案制度,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五是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注意从违纪违法行为中揭露深层次的问题,查找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分析原因,健全制度,着眼防范,强化监督,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治本功能。

三、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督检查的整体合力

经济责任审计是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的共同任务。这些年来,各部门以联席会议的形式研究部署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综合分析成果,共同提出建议,提高了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这些好的做法应当继续坚持。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5

【关键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现状;改进

一、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等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等提供参考依据。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基层审计部门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制度规范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数量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加强干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既有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客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执行规定程序不严、审计质量总体不高的问题。

二、当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1.审计计划的制定还不够科学

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任务仍偏重于离任审计,离任审计委托计划过多,有的干部已被提拔任用后,才委托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审计人员增加了压力。

2.审计质量总体不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计划多,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审计机关及审计组执行审计程序未严格执行到位,造成审计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审计准备或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不够到位。一是调查了解不到位;二是相关联数据收集、提供不到位;三是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不到位。

(2)审计实施不够规范、细致。一是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二是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实施过程的约束不到位;三是部分审计证据缺乏应有的适当性、充分性;四是对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认定质量不高;五是对重大问题或复杂问题没有查深查透而难以作出准确的审计结论。

(3)审计定性与处理处罚不够严谨。一是定性不当且引用的法规政策不准确;二是引用处理处罚的依据不规范、执法主体资格的把握存在偏差。

(4)审计复核与审理不严格。一是审计组现场审核不严;二是审计组所在部门的复核环节走过场;三是审计机关的审计审理落实不到位。

(5)审计报告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审计评价意见不恰当,对一些没有查深、查实的问题盲目定论;二是责任界定不够准确;三是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审计报告等结论性文书存在公文规范错误等问题。

3.审计成果运用不够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各部门职能职责还未充分发挥。二是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缺乏标准等问题,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发挥。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公开不及时、公开范围限制多,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对审计人员引发消极情绪,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积极主动、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三是上报给干部管理部门或同级政府的结果报告或信息质量不够高,造成审计机关在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促进依法行政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到位等。

三、强化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不断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制度规定

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常态化机制。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应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交流,密切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纪律监督、组织人事监督、审计监督和主管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权力制约、反腐倡廉方面的作用;二是应科学制定委托计划、逐步提高任中审计比例;三是应扩大审计结果运用,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干部廉洁自律、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等结合起来。

2.审计工作者要提升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

主观上需要我们每个基层审计人员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审计准则》等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各项规定,切实促进和提升审计质量,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服务。

3.切实增强独立性与专业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做实

(1)严格以相关法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类特殊的政府审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类特殊的内部审计。审计人员要切实以《审计法》《审计准则》等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审计业务工作,严格依法审计,规范审计行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的控制,严格审计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存在质量问题要落实追究责任。

(2)充分发挥宣传与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软环境”。正如内部控制实施需要良好的“控制环境”一样,经济责任审计也需要良好实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既指被审计单位内部,也指被审计单位外部。总而言之是要通过上层领导意图及舆论的导向,形成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良好氛围。具体做法上,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统一研究经济责任审计中遇到有共性的问题,集中力量从思想上、组织上给予针对解决。同时要强化宣传与学习,使各单位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不是单纯针对领导干部的“检查”、“挑刺”、“找毛病”,而是监督、管理、评价,更是服务与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此外,在组织工作中,可以建议由纪检、监察、审计、人事、财政等组成联席会议制度,使这项工作得到更好的组织、执行与审计后的效果实现。

(3)改进审计工作方法、程序与相关形式,切实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首先,需要审计执行机构与审计人员转变审计工作重点,从侧重于关注被审单位的经济规范性、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以及相关人员的廉洁自律转移到更为全面的民生资金、重大项目决策、机关财务行为以及相关的履职行为是否规范。其次,科学制定审计方案。要结合审计内涵与外延的力度与范围。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例,审计人员应遵循民生资金的资金流向来设计审计相关流程。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可以考虑从政策要求、项目立项相关意见、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拔付、资金使用审批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着手,追踪到每笔资金流向是否按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支付审批、项目实施进度中。最后,审计人员要保持必要的独立性,特别是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由于工作环境等诸多原因,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上存在一些影响。在此方面,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审计人员也应就相关的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切实从血缘关系、工作关系等方面,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4)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审计评价,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政府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监督与评价的重要手段,不应仅仅只重视审计过程而忽略了其审计结果的应用,在此方面需要重点考虑其结果的运用。一是审计部门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加强对审计反映问题进行追踪、调查、落实。例如对于相关审计结论是否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升迁、变动,或者配合检察机关的立案、定性等,都需要审计机构出具相应的意见。二是要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范围与重点,尽可能多的科学制定和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对领导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综合、客观公正评价。

四、结论

党的十报告赋予经济责任审计建立权责对称的权力制约和监督职能,作为基层财政、审计机关,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一项审计业务工作,又是一项政治任务。基层各部门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把握住重点问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反腐利剑”作用,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6

1.审计任务重,地方政府安排工作多,审计力量不足

基层审计机关的编制大多只有10多人,除去行政管理人员外,真正在一线从事审计业务人员不到10人。每年的工作除了做好审计项目外,有的地方还承担了政府的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任务,甚至把这些工作任务放在了第一位,审计工作放在了第二位。审计人员身兼数职,经常加班,疲惫不堪,甚至正常的公休假都得不到保障,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增多,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2.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评价,覆盖面广,内容多,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而基层审计机关往往面临着人员老化,结构失衡,知识单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笔者曾多次参与交叉审计和异地审计,深切感受到各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素质发展的不平衡,亟待提高。

3.审计经费严重不足

虽然《审计法》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保证审计机关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所必需的机构、人员和经费”都对审计经费做出了规定,但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导致审计经费无法足额列入预算。审计经费的不足,审计人员的办公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得到培训机会较少,影响到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行政干预多,审计结果执行难

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处于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下,经费由地方政府负责,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经常在审计取证阶段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常受到干扰,而无法正常取证,对反映在征求意见稿上的问题也往往不能在正式报告上反映,正式报告上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普遍性问题,行政干预导致审计结果执行情况不理想。

5.审计结果运用还未得到真正体现

虽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但在基层地方党委和政府,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还不理想,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脱节,经常出现领导干部升职、平调或者离任后才审计,审计发现的问题只能是“秋后算账”,审计结果利用率不高。

二、完善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基层经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1.充实审计队伍,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情况,尽可能增加人员编制,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审计队伍来,并建立审计人员学习、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意识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审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落实审计经费保障机制

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和经费得不到保障的现状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2014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指出:“保证履行审计职责必需的力量和经费。根据审计任务日益增加的实际,合理配置审计力量。按照科学核算、确保必需的原则,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切实保障本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为审计机关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均对审计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和规定,尤其是探索省级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在我国审计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的意义,对增强审计的独立性、整合审计监督资源、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意义深远。全面落实审计经费保障机制,可以确保审计机关正常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

3.建立和健全审计整改责任制

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只有得到整改才能发挥审计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审计整改责任制,加强整改监督和检查,严肃整改问责。对整改不力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维护审计的权威。

4.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促进其依法履行职责。同时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把前移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强同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把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考核事项之一。

三、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7

第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包括:区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下同);乡镇及街道直属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居委会的正职领导干部;区直属事业单位下属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

第三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第四条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内的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的行为;

(四)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五条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六条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晋升、转任、轮岗、降职、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应当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第八条被审计领导应当在收到审计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向审计组提交本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书面材料。书面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

(二)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主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三)领导干部直接决定或参与决定的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情况;

(四)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情况;

(五)需要向审计组说明的其它情况。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应当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第九条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审计组的要求,及时、全面、如实地提供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

(一)本单位的经济工作中长期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二)主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三)财政、财务收支和管理情况;

(四)重大投资决策和国有资产处置决定及其实施结果情况;

(五)重要经济合同、协议资料以及重大担保、诉讼事项;

(六)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合同、协议、会议纪要(记录)、会议资料;

(七)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八)审计组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对审计组要求提供的资料,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并应当对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第十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有关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主要包括;

(一)领导干部任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经济管理绩效情况;

(二)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三)领导干部任期内投资、担保、资金筹集和使用、资产转让等重大决策及其实施情况;

(四)领导干部任期内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廉洁自律情况以及交通工具、办公物品移交情况;

(五)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分清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第十一条内审机构独立开展审计,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不得拒绝、阻碍,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十二条内审机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有权就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用书面、座谈等形式,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内审机构工作,如实向审计组反映情况,提供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内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遇有审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商请本单位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及时协助解决。

第十四条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内审机构提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与其相关的重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三)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测评情况;

(四)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主要问题;

(五)被审计领导干部对所在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主要问题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六)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主要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和改进建议;

(七)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

第十五条审计组向内审机构提交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核实。根据所核实的情况对审计报告做出必要修改,并将他们的书面意见一并提交内审机构,同时将核实和修改的情况告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第十六条内审机构审定审计报告后,应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提交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附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同时抄送上级审计部门及本级组织人事、纪检部门。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报告,作为对领导干部任用、免职、辞职、解聘、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

第十七条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涉及下列问题且情节严重的,在报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及时移交单位纪检部门或区纪委、区监察局处理:

1、指使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虚报经营业绩的;

2、侵占本单位或下属单位财物的;

3、改变专项资金用途的;

4、违反规定将资金借贷他人的;

5、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2月8日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也进一步规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和内容,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对下属单位企业领导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指导意见。同时,《规定》的出台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笔者进行了认真思考,并结合内部审计实践工作进行浅析。

内部审计必须本着对企业负责、对领导人员负责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领导人经营业务和经济责任。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专项审计为辅助的审计思路,在保证较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改变一般常规性评价的做法,以合法性、合规性入手揭露任期内存在的主要经济责任问题,关注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困难,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与落实,帮助领导人员在任期内更好地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正确界定审计评价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标是要对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有别于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应把审计的重点和着眼点放在核实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重大管理决策情况、项目投资、资金筹措和资产设备购置出售等重要经济活动上。《规定》第十七条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可见,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不能等同于财务收支或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按照上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可确定为:责任指标是否全面完成;财务状况是否真实良好;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重大决策是否合规科学;财经法纪是否严格执行;个人行为是否廉洁自律。

经济责任审计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重要性原则就是要“抓大放小”,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必须评价。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注意审计的职权和审计的范围,审计只对与经济责任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价,非经济事项和没有纳入审计范围的事项一律不评价。如果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重要的不属于经济责任范畴的问题,可以以专题报告形式反映给上级有关部门。谨慎性原则就是要保持稳健、谨慎态度,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证据不足的问题不评价,责任不清的不评价。

二、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

由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性质、资产量大小、领导人员任期长短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评价的标准、衡量的尺度也应有所差异。《规定》第六章审计结果与评价运用建立了经济责任定性和定量的责任评价标准体系,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减少了审计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规定》明确: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相关的定量责任指标进行分析,如一系列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国家下达的经济发展计划、上级下达的任期经济责任目标、行业颁布的经济业务标准、同类先进单位达到的经济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前任离任时实现的经济水平、单位本身历史上的最高经济水平等。从财务指标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现存资产经营状况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建立,要考虑被审计单位不同发展历史阶段的特点,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考虑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转贴于

三、理顺关系,协调工作,规范审计成果的利用,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规定》的出台,使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手段引入到干部管理监督之中,形成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的新的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党政领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心、支持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三个部门在工作上要配合联动,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和信任,形成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力;要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共同拟定审计工作计划;在审计过程中,要互通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集中定性处理。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审查批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来看,只有规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长期、有效开展。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应以制度方式明确、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对领导人员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重要依据;要力争做到“先审后离”,对于一些拟调任其他岗位的领导干部,可采取审前待任,待审计结束后再正式任命的方式;审计结果应归入干部档案,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应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作出处理。

四、推行多向审计承诺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降低审计风险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建立多向承诺制度,正确区分会计责任、经济责任和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数据、财产盘点记录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被审计领导人员要对任期经济事项所应承担的责任负责,不论审计是否涉及或者审计是否查出问题;审计部门要保证按照《审计法》和相关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并对所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推行多项承诺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警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提供真实的资料,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获得审计线索,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五、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要广,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分析也比较深入,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综合性审计,需要花费较大的审计成本。从效益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正确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外,还应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出高层次的审计建议,在客观公正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同时,能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增值,将极大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9

一、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

(一)审计对象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行使村集体及村民委员会“三资”等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委会成员。

(二)审计范围

对即将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的村及涉农社区“两委”进行离任审计,审计任期内(2016年3月--2020年11月)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同步开展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溯和延伸。

(三)审计重点

1.本村财务收支情况;2.本村债权债务情况;3.政府拨付、社会捐赠和扶贫的款项、物资和管理的使用情况;4.本村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情况;5.本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担保、出让、入股情况,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

二、审计内容

(一)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主要审计:任期内农村经济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村级集体“三资”是否增值和债务是否下降;“三资”管理、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完成情况等。

(二)财经法纪执行情况

主要审计: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等问题;支出是否符合程序和规定,村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等使用情况是否存在通过虚增债权的手段来虚增收入以及将收入或非法收入挂在往来账上虚增债务等问题;有无侵占、挪用、平调集体“三资”和长期占用集体“三资”的问题;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土地等问题。

(三)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1.集体“三资”处置

主要审计:集体“三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有无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三资”的行为等。

2.债权、债务管理

主要审计: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存在新增债务;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导致新增债务、债权;发生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应收尽收等。

3.土地和工程项目发包

主要审计:集体资源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租赁、参股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是否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是否存在擅自转让土地经营权;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和“仗权”承包等。

4.专项资金管理

主要审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惠农项目落实和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等。

5.财务公开

主要审计: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收取是否超标准、超范围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无以“一事一议”名义强行要求农民捐款、集资等。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热点问题进行审计。

三、组织机构

我镇成立村“两委”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由党、政正职任双组长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主管综合服务中心的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具体主抓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兼任,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自审的形式开展村“两委”干部换届离任审计工作。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各乡镇街组织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村“两委”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有利于强化村级“三资”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的形成,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二)强化审计力量

各乡镇街要加强审计力量,配齐审计人员,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参加审计工作。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三)规范审计程序

按照《省农村审计条例》的要求,严格履行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文书,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形成《审计报告》。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找准问题,也要肯定成绩,分清前任与现任、个人与集体、失误与舞弊等责任的界限,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公开审计结果

乡镇街审计小组自审完成后,形成书面审计结论,报送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作为考核、选拔村和社区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村务公开形式,张榜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对审计中应该移交的案件,要及时移交纪委监委机关及司法等有关部门查处。对故意隐瞒案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篇10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审计部门的一项新任务。从1983年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以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经济责任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三个阶段。1999年,国家制定颁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规定》的颁布施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至此,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就需要随着国家新的规定进行调整和完善,成为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了明确的依据

在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可操作的依据仅有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规范,缺乏规范的作业程序。《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经济责任审的原则、计划立项与实施、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结果等做出了全面的指导。

二、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的变化

从这十年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高校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组织、审计、监察部门工作无统一协调的制度,经常出现“应审未审”、“先离后审”等现象,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也未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旧,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各高校应认真贯彻执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制定加强本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措施,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可设置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范围的变化

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初期,受财务收支审计的影响,其审计对象仅仅是高校实行独立核算的二级机构的负责人与财务部门负责人。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扩大了审计对象的范围,如四川大学已经把所有二级学院及所有管理职能部门的正处级领导干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四、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容与评价

一直以来,还存在对经济责任审计定位不清的现象,把济责任审计等同与财务收支审计,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评价取代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的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财务收支审计有很大不同。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针对不同岗位其具体内容又有所变化。审计侧重点不同的岗位主要分五大类:一是各二级院系的负责人,二是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三是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四是高校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五是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不同类别的岗位,在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时,所用指标也有所不同。对各二级院系的负责人,所用指标主要是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收入结余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对高校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所用指标是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在建工程资金占用率、工程结算审计审减率等指标。

五、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果的运用

近十年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有快有慢,但总体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被广大教职工认可,在审计中也对干部的评价起到了参考作用。但在《规定》前,不同的高校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没有明确的规范,所以“应审未审”、“先离后审”等现象大量存在。从2010年开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被要求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这一措施非常有效,高校的组织人事部门不再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可有可无,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逐步进入到全覆盖,常规化的新阶段。

六、结束语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增强高校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加强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建设。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使高校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