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十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十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6: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行业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越来越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领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完善了各个生产过程,使企业获得了较多的经济利润,并在市场经济中使其经济得到了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一、在建设供热系统的过程中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一)电网的调度

在建设供热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可以全面控制供热系统的网络系统。其中供热系统所使用的局域网和整个网络系统之间是进行相互连接的,然后利用变电站或者利用发电厂,最终满足居民区人们的供电及供热需求。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热系统中,可以完成供热的自动控制工作,可以保证在供电和供热的调度过程中更加灵活,还可以使供热系统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避免出现任何损失,可以科学评价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做好供热信息的采集及分析工作,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各种疑难问题。

(二)变电站自动化

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够提高日常工作质量,并对监控网络进行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操作,简化复杂的工作流程,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还可以对变电站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监控,使变电站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同时所设置的监控系统在操作上面也是比较简单的,具有传输数据快的特点,能够及时记录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剖析。

二、在智能化建筑中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一)安全保护接地

对于一些智能化建筑来说,需要安装一定量的金属设备,以保证数据及时有效的处理,最终达到人们的需求,金属设备的安装,使得建筑安全受到了影响,所以,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智能化建筑中,将安全接地装置装在建筑上,使电阻大大降低,避免出现电流向外泄露的问题,也可以防止漏电,使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得以保障。

(二)屏蔽、防静电接地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阴雨、干燥等天气中,要注意一些电子设备所发生的静电问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好静电,避免积累的静电到一定程度会对设备的内部以及芯片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阻碍电子设备的运行。为了防静电,作为设计师,可以把pe线同电子设备的外壳部分进行相互连接在一起,对管路的两侧进行屏蔽,这样可以对屏蔽接地进行逐步完善。

(三)直流接地

智能化建筑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完善信息的传输等过程,在进行执行时,必须借助微电流,此时会有很多的电能被消耗,整个过程极易引发电气灾害。对于较大型的智能化建筑而言,还能保证其使用的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最终使设备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

(四)防雷接地

如果发生雷电灾害,就会给我国很多个领域造成影响和伤害,对于智能化建筑而言,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当前,可以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以对系统进行安全性防护,并把防雷接地作为智能化建筑接地功能中最为基础的系统。

三、在我国钢铁行业中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在当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钢铁行业中也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钢铁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自动化控制,能够提高钢铁的生产效率,使钢铁的生产更加安全。钢铁行业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企业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这种技术可以给钢铁生产企业节约成本,使钢铁行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

四、在设计机器人的过程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在对机器人进行设计时,就要对各种各样的部件进行组装,在设计时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使机器人的各个部件都能正确的完成各自的动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自动控制零部件,如果让机器人发生运动情况,就应该借助电力,使其零部件能够在电力的带动下完成动作的运作,对于设计师来说,要按照相应的指令,之后进行跳跃或者行走的动作。

设计师在设计完机器人以后,要检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整个检测的工作离不开检测装置所发挥的作用。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将信息进行快速的传送,并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信息,可以快速的记录各种运行状态,使机器人的设计精度得以提高,同时还能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器人设计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我国发展领域越来越广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是应用在哪个领域中,都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可以减缓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很快的处理各种繁杂的问题,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生产和经营,是一种辅很强的工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会更加频繁,会被人们更加广泛的使用和推广,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使人类发展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郑嘉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10).

[2]徐秀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控方式;目标及思路

abstract:thetextdescribedthecontrolofthemainfeaturesofelectricalautomationandelectricalautomationcontrolsystemandelectricalautomationandcontrolsystemsapplication.

Keywords:electricautomation;controlsystem;monitoring;goalsandideas.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其电气自动化、电气智能设备也全面提高,对于eCS系统必然是要深层发展,设备的构造机构本身具有联锁逻辑较简单、操作机构复杂的特点。依据电气设备的主要特点我们知道,在构建eCS时,其系统结构、与DCS的联网方式是确保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除了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以外,还应该在保证运行时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各种数据处理,同时提出完善的应急对策,让电气系统一直处在最佳状态运行。

2电气自动化主要特点

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量相比热工控制量,其操作运行时与控制的要求中有诸多不同。对于相对热机设,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的信息采集对象较少、数量较小、操作频率低,但是要求快速和准确。电气设备的保护自动装置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动作速度快。而且需要较高的对抗干扰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以顺序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为主,相对联锁保护多。所以机组电气系统归入DCS控制,需要控制系统具备较高可靠性。除了实现正常的起停与运行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实时检测和显示运行状态异常及事故状态下的状态及数据,而且提供相对应的操作指导以及应急处理的措旋方法,以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挖制在安全合理状态下进行运转工作。

3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式

3.1集中监控

集中监控方式主要出在于运行维护便捷,系统设计容易,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但是基于此方法的特点是将系统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任务繁重致使处理速度受到影响。此外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会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导致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树立增加,成本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会影响到系统的呵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凶为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复杂,查线不方便,增加了维护量,并存在因为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造成误操作的可能。

3.2现场总线监控

当前智能化电气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企业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使得系统设计更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拥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的间隔情况进行设计,也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此外,采用这种方式还可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于柜、i/o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降低成本和安装维护工作量。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并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是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何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原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所以,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将成为供电企业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3.3远程监控

远程方式具有节约材料(如电缆的量等)、节省安装费用、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现场总线(如Lonworks线、Can总线等)的通讯速度不够高,而电厂等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比较大,所以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而不适用于大范围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4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相当广泛,以电力系统为例,下文简述主要包括的几个内容:

(1)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其主要功能包括参数输入、参数显示、性能计算、报表打印、异常报警、事故序列记录、历史数据追忆等。

(2)汽机电液调节系统。我国早期汽机控制使用液压控制系统,到了20世纪80年代,因为控制设备、电气元件以及电液转换器可靠性的提升,而且使用高压抗燃油伺服机构,使得电调系统较多的为汽机配套,从而实现转速、电功率、调节级后压力三个回路控制,接应力启动功能和阀门管理。控制汽轮发电机组由盘车开始,依次冲转,暖机,升速,阀切换并网,带初负荷,加负荷,直到正常运行。参加电网的一次调频及接受电嘲的调度来改变负荷。不但保证机组安全,并且达到了在运行状态变化中,尽量延长机组寿命,以及稳态运行过程中尽量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3)汽机旁路系统。旁路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高/1氐压旁路压力调节和高,1氏压旁路温度调节系统,旁路阀门执行器可以依据系统对运作时候力矩及速度的要求来选择电动或是电液执行器。

(4)汽机监视保护表。汽机需在机组的启动、运行及停机过程里使用保护仪表来视机械工作状况,避免发生事故。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生产的汽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增加,必须开发相应机械参数的监视保护仪表,其中包括转速、轴向位移、轴承盖振动、轴振动、偏心度、鉴相相对膨胀、汽缸热膨胀等整套的装置,从而使得机组连锁保护系统有准确的保护监视信号。

(5)机、炉协调系统。协调控制系统作为火电站主控系统意义重大。其主要任务是控制机组的各项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能量平衡以及质量平衡,并且不断对运行过程中的内、外干扰行进消除,以满足电网对于机组负荷的需求,使得机组稳定运行,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电网负荷调度,参与调频和调峰,控制汽机、锅炉间的能量输入输出平衡,协调锅炉内诸如送风、燃料、引风、给水等子系统的控制动作,协调辅机设备实际能力和机组出力等。

5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建设目标及思路

如今的科技技术都不断进步,其中计算机技术、电子学在电工科学广泛应用,如此可见今日的电工学科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变化相当可观,就职于电工行业的人员明显感受到了只知道传统的电工理论和其运用的知识已经无用所以世界各国电气工程都普遍关注到了如何才能培养新的电气工程人才这一问题。这门学科主要综合了微电子,计算机,电力电子,传感器技术,检测与转换。控制等多项技术性学科。可以说,它是强弱电的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软硬件的结合。元件与系统的结合。运行研制的结合。其发展目标在于坚持贯彻拓宽面向。加强基础。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建设思路,用知识能力,素质互相协调,共同发展,改善培训课程的体系,培养一些高素质的人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改革建设师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案。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工程的能力等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感、责任感。电气工程也为现代化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是培养能够操作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的处理,自动控制,试验的分析,研制的开发,经济管理和电子的计算机运用技术领域。做到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型的人才,以深厚的知识做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应变能力要非常强,学习能力良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RCS)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4(2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D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014-01

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平时用的开关,插排等都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具体的体现。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电力行业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对智能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当前,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愈发成熟,已经在计算机、精密传感器、定位等多领域得到应用。

1.电气以及智能化技术概述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自动控制、计算机、电机与电气、电子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是其最大特色。电气工程主要涉及电能生产、控制、转换、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的现代,电气工程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国家电网到家里的配电都需要电气相关的知识,各行各业都少不了电气人才。近年来我国的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行业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但是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产品开发周期长、自动控制系统不灵活、整体效率低等问题。

1.2智能化技术的概述

1.2.1智能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化技术最开始是运用在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中,根本目的是通过机器人代替人们完成一些危险系数和难度系数较高的工作。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技术也得到了更为良好的研究和开发。究其本质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原理是在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参考人类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进而对信息进行收集,并将信息作分析处理,最后将内容反馈到计算中。经过多年事实证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程成本,还使工作人员的强度降低。此外,也节省了人力资源,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确保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技术保障。

1.2.2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①高精度、高效率。精度和效率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最重要的两项指标。智能化技术使用高速CpU芯片、多个CpU控制系统和RiSC芯片,这提高了电气工程的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②多系统控制。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技术较少工序和提高效率,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正向着对系统控制的方向发展。③可见的科学计算。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释数据,信息的交流不但通过文字和语言,还可通过图像、图形和动画来实现。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1故障诊断

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投入运用到工作中之后难免会出现一些设备上的故障问题,而其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设备中出现的问题。故而,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特点,进而诊断设备中常出现的故障,最终实现故障预防的工作。通常来说,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是一旦变压器出现漏油情况,工作人员可利用计算对其分解的气体进行分析、明确变压器出现故障的位置和范围。最后,维修人员便可根据计算机反馈的位置和范围信息进行检修。

2.2智能控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工作时往往会面临高空作业或者深水作业的情况,一般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针对这种情况,智能化技术的智能控制就有着巨大的优势。例如,通过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机器人代替作业人员进行作业;通过控制人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进行无人或者远程控制,使智能操作可以变得更高效和自主,从而开拓智能化控制的应用空间。

2.3优化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程序极为复杂,关系到众多物理性的理论,比如电路、电机、电磁场、变压器。这就对设计人员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传统的工艺设计中,大多采用的是手工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导致设计方案的达标率低,返修机率和难度也偏高。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之后,极易造成成人、物、财三方面的巨大损失。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方案的设计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CaD图形设计软件。通过CaD软件许多人脑无法实现的设计程序或者图形都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中得以实现,使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设计时间也大为减少,对优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热点及其趋势分析

3.1电力一次设备的在线检测

对汽轮机、发电机、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电力一次设备的重要运行参数实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测,不但能够监视设备在线运行状态,还可以分析相关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而延长设备的保养周期,提高其利用率,也为该电力设备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3.2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把输电线上的大电流数值和高电压降低到标准值是电力互感器的重要作用。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即:电压等级越高,绝缘难度越大,且设备的质量和体积也越大;互感器输出的信号不能与微机化计量及保护设备直接接口;其信号的动态范围较小,电流互感器达到饱和状态甚至引起信号畸变的几率越大。与此同时,新研制的光电式电力互感器也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其输出的信号有限,电磁绝缘、兼容、耐环境程度以及电子电路的供电电源等是其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也是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的未来主攻方向。

3.3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51为代表白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CmS97C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C语言、pL/m语言。在集成电路方面,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集成模拟乘法器和集成锁相环路及集成时基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运用很广。在电机控制方面,还有专用于产生pwm控制信号的HeF4752、tL494、SLe4520和ma818等应用也相当广泛。

4.结束语

智能化技术因其不可多得的优势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广泛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实现了故障诊断、智能控制和优化设计,对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极大地提高。随着技术的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还将将走向高速度、高精度和高效率,功能将更人性化,体系结构也将集成化、网络化和模板化。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黄文力(1974-),男,河南孟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何琳琳(1972-),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470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05-03

近年来,由于隶属机制由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同时学生的就业形势也由定向培养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改变过去单一管理类的专业设置,调整设立了“管工结合、文理并重、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大力发展工科专业。于2001年筹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后根据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一步细分,于2008年新设置了自动化专业,从而引起了对电气专业原有的专业特色、人才定位、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新的思考。本文主要介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特点,讨论相应课程体系的建设,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本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来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及“电气技术”四个强电类专业合并而成的专业,是新专业目录中合并调整原有专业最多的新专业之一。[1]新专业的建设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改变了过去专业设置过多、过细的做法,强调本科阶段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特点。由上述的发展可以看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是一个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应该体现以“强电为体、弱电为用”的理念,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强电又要懂弱电,既搞硬件也搞软件,既掌握电气技术的专业知识,亦了解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应用。[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及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基础训练,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自动化与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其在今后的就业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现今无论是发电装机总量还是年发电量在世界上均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人均装机量与人均年发电量都远远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力工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特高压的发展战略,并且提出构建智能型坚强电网的概念与目标,为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及相关的机械、材料工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力。[3]

河南省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强电网建设,增强电力输送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的自动化水平”与“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电站辅机以及中高端电工专用设备,风能、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现如今,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电力工业必将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实表明,高质量的电能供应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河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有大量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而这正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根本使命与发展前景。因此,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紧密跟踪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专业的办学方向,力争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的电气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经济和航空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输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筹建,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科发展的水平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师资力量,编制了偏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的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数年的建设,并且与21世纪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相适应,于2008年对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细分,新设置了自动化专业,并且该专业在师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些都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电本色的回归,推动了对相应课程体系及专业定位的思考。

虽然近几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专业基础与兄弟院校相比还很薄弱,实验条件与师资力量还很有限,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仍需且必须定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电厂、电力设计单位、电气制造企业及各工矿企业从事与电气相关的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

4.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外,还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以后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应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种创新人才,具有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其次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而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往往不能仅靠一种专业知识,实践的创新多出现在学科边缘或者各学科的交叉处,因此应用型人才也是一种复合型创新人才。[4]

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增减几门课就能做到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如何建立以强电课程为主,渗透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透彻理解相关的课程及经受实践的检验。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电气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着重突出“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软硬件、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主要依据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强电特色,并且结合电力发展前景与现有师资力量,设置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二是紧密结合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保持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四年不断线;三是强化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保持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四是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就业需要,注重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适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细分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强电特色,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

1.课程体系的改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专业结合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内容,专业的特点为“强弱结合、适当偏弱”;新电气专业的特点转变为“强弱结合、强电为主”,专业课程的口径相对变窄。新电气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再是电气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区分,而是电气专业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方向的设立。由此考虑把原来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改为更符合新电气专业特点的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的理论教学在满足基本学分的前提下,能够小于2500学时,同时优化了课程内容,扩大了选修课程范围,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表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一级学科

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双语)、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专业技术讲座

二级学科

限选课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机设计及优化、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器学

跨二级学科

选修课高电压技术、发电厂动力部分、供配电技术、电力市场基础、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检测技术及仪表、传感器应用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微特电机、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械制图CaD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双语)、可视化程序、eDa技术(双语)、工业组态技术;科技论文写作

跨专业

选修课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音乐欣赏、美术鉴赏;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双语)

实践教学

环节金工实习、专业实习、专业调查、认识实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选)、pLC课程设计(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选)、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选)、电力拖动课程设计(选);电气专业制作实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机学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2.课程内容的优化

新的课程体系在强电专业“宽口径”的前提下,突出“厚基础”的要求,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4%。在实现了同一专业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完全打通,专业主干课程也基本相同,而专业方向的不同只体现在专业课程中的非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基础上,[1]新课程体系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又强化了对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同时还突出了不同的专业方向特色。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更加突出强电特色,突出计算机技术与弱电控制技术在本专业领域内的运用。按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设置了两个特色显著的课程模块作为任选的必修环节。另外,按照“拓宽”与“加深”的原则,开设总数达到19门的二级学科选修课,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5~7门。按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了跨专业选修课与全校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修习约6门课程。

3.授课时序的调整

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计算机教学、英语教学不断线,科学分配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与学时。

(1)保持计算机教学不断线。计算机课程按照教学次序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机械制图CaD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业组态技术”、“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eDa技术”、“可视化程序”、“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2)保持英语教学不断线。建议取消“专业英语”课程,增开双语课程教学。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相关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电路”、“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3)科学分配各学期的课时量。如第一、第二学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可以适当增加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时量;第四学年学生因社会实践、找工作、考研等,学习效果下降,此时可以突出计算机与实践教学环节,利用课程的强实用性平抑学生的浮躁心态,最大限度保证学习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环节,是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包括实验条件的完善、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验教师的素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组成,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由线到面、由基础到综合,分层次、全方位的内容体系。[5]

1.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课程实验包括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C++语言、单片机原理、电气pLC原理等。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信息检索、相互合作,初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主要由核心专业课程与部分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如“电机设计”、“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的课程设计构成。

2.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由校内与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习基地主要由校办工厂组成,完成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性专业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厂、贵州飞机制造厂等,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接受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多来自于工程实践。题目通常由导师自行拟定,或者来自于导师科研项目的某一模块,或者来自于导师熟悉的专业领域,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题目陈旧、知识面过窄、实验条件较差、学生支差应付、成果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现阶段可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期抽查考核,组织讨论,询问学生等;对学生加强考勤,不定期考查,组织中期检查与预答辩等。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范围内自由选题,激励他们选择来自于生活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三是创造条件允许学生到实习或工作单位做设计,聘请企业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除了以上基本的专业实践环节之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等全国大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制作,建设专业的开放型实验室,积极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电力工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办学方针的转变,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抓住此发展契机,基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电气专业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为今后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电气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仍需经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丁坚勇,向铁元,张承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之管见[J].中国电力教育,2000,(1):34-37.

[2]华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思考及探索[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37.

[3]黄文力,张丹.构建和谐电力系统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3):53-5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5

1自动化发展的电气设计优点

1.1提升产品质量和电力系统工作效率

对于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论文设计,促进生产自动化和作业自动化,利用自动化设计可实现电力作业的灵敏控制和精确控制,优化生产控制流程,建立电力操作系统,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设计,确保电气设计与规定操作相符合。同时,通过自动化设计能够实现电气系统的数据化控制,在没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下,保证电气操作流程的科学运行,明确规定动作,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电力工作效率。

1.2改善劳动条件

针对电气工程而言,自动化设计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在传统电力企业中,变电站、变电所需要大量人工作业,利用自动化技术,可减少人工劳动强度,转变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近些年来,随着电气设计得到广泛运用,机械行业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改善劳动条件,实现电气自动化,促进电力系统的劳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3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

针对电气设计而言,对诊断问题、保护系统、监视系统、处理警报等方面均可实现自动化。针对电气生产,如果遇到了电压短路问题,出现超负荷运载,通过自动化设计可自动控制保护,促进系统自动运行或停止,减少人身事故发生,有效保护电气设备,降低设备损坏率。针对电气设计的自动化发展,电子元件十分重要,可减少元件磨损,提升电气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促使电气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2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运用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针对电力系统而言,如果想要更好地利用自动化技术,必须促进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发展,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升电气工程的便捷性,促使电力控制和系统维护的简易化。目前,针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运用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2.1仿真技术

我国自动化设计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逐渐接近其他国家,对于提升电气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帮助。电气工程必须运用自动化技术,凭借大量实验数据,实现多项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帮助实验人员能够测试新装置,实现同步控制。因此,针对电气工程,仿真技术能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通过动态监控和仿真建模,实现系统简易控制,提高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2.2智能电气技术

针对电气工程,要通过技术不断创新和加大引用新技术,譬如微机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若是电网方向出现故障,则网络能够及时发出信号,反馈给电力部门,便于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同时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2.3集成技术

现阶段,针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提倡统一化管理,需依靠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集成。对于电力管理、安全维护,需选择分开管理方式,不同部分管理职责不同。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引入,促使电力管理更为规范、合理。利用集成技术,实现各部分集成化、统一化,可有效提升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满足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所以,集成技术应在电气工程中大量运用,能支持项目设计、实施与测试,提升开机的安全性,减少技术运行成本和运行时间。

2.4人工智能技术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想要实现自动化控制以及自动化处理,必须能够自动诊断故障,及时分析故障问题来有效规范系统操作,通常需要人工完成。然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可提升电力运转效率。如某电网出现故障后,如果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出现停电、线路等故障就必须将线路全部切断,以阻隔线路电流,再人工查找问题,人工修理故障,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可消除人工环节,减少周围用户的用电影响。

2.5电网技术

我国电网技术不断发展,基本实现了调度自动与电网一体化,通过高级软件运用,促进了配电模型技术发展,有效提升数字信息处理能力。针对电气工程来说,电网调度十分重要,而电网调度、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十分密切。

3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电气工程行业发展巨大。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工程设计、自动化技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目前,针对电气工程学科、自动化设计等学科建设,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从理论建设角度出发,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概括如下:

3.1智能化设计

针对电气工程而言,使用自动化技术是为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实现电力运行智能化、自动化。从电气工程设计角度出发,智能化是综合社会、心理、动力等理论,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统称为电气设计学科。同时,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促使了电气工程设计的智能化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气工程的数据模拟,确保电力系统运行逻辑、决策的能力模仿。针对电气工程的未来发展,智能化设计是电力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全控性开关设计

在传统变电站控制中,主要运用半控制型的晶闸管开关,若未半控型无法平稳控制整个线路。然而,使用全控型开关,如iGBt全控型开关技术,开关速度较快,电流密度较大,与其他电子开关相比,电路设计较为简单,电路处理、维修比较便捷。选择全控型开关,实现了整个电流驱动的有机集成,促使电压电流保护和检测的有效结合,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体系。所以说,全控型开关会成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一个考虑方向。

3.3变换器电路高频化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设计、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针对电气工程,变换器的更新频率较高,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低频化电路逐渐会发展为高频化电路。促进电力高频化能够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电力功率,也可有效地处理低频区问题。另外,使用高频化技术,在电子开关运行过程中,可明显降低电能消耗。

3.4电流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为分开电气工程的电子电流磁场,对各磁场进行规范控制。但是该技术不能有效分离坐标变化,运用该技术能提高电流控制效率,促进电力管理的手段创新,提高电气工程结构的便捷性,是一种动态交流方法。针对电力工程设计,实现自动化运行,电流控制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技术。

3.5网络化设计发展

目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速度。针对电气工程设计,因产品换代和理论更新较快且无法分离互联网。要想实现电气工程设计的自动化,运用自动化技术,都必须依靠互联网技术,运用互联网远程控制与监控技术,实现动态化控制和实时操作控制,通过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局域网技术,可为电气工程运行、电力系统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网络环境。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电气工程设计、自动化技术发展均离不开互联网。对于电气工程而言,网络化发展是其必然、关键的发展方向之一。

4结语

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自身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电力系统复杂、庞大,由仿真技术、智能技术、集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网技术等组合在一起。这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实现了高度精准信息化,使电气系统的维护、控制更为简单化。我国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健康、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壮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1).

[2]黄元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

[3]李祺圣,刘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

[4]刘雪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5,34(5).

[5]刘兵,梁兵.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4,(2).

[6]袁红军,袁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4,(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叶爱芹(1971-),女,安徽天长人,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凤阳233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201048、X201043)、安徽科技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DKC09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099-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而工科专业普遍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鉴于此,国家教育部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遴选了部分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要求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安徽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有幸被遴选为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按照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在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施工单位等从事科技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一、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方式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3年校内学习和累计1年的企业学习。其中理论课程及部分实验的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企业学习则以各种实习实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为主要形式。课程设置坚持知识不断线的原则,如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等。具体做法如下:

1.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课程大纲的修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级学科,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绝缘与高电压技术、电工理论与技术等学科方向。为此,提出了“平台+小模块”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备专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特定岗位群技能熟练的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制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通过与企业合作,例如遴选企业冠名班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与企业联合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了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从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制订、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的检验及毕业生5年内的跟踪调查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行业企业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占不低于30%的权重。另外,将用人企业的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后,反馈至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将对反馈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等,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2.“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在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修订过程中,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打破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内容整合。以一门课程为主,多门课程协同,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工程实例入手,理论联系实践,围绕工程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工程解决方案和具体方案的设计、实施、维护等过程,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工程意识。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实践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整合教学资源,重点突出实践环节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主要划分三阶段:专业通识阶段、工学结合专业选修阶段、综合能力提升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牢基础知识,对专业知识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主要在专业基础实验室、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外电气相关企业完成基本的技能锻炼和通识教育,培养专业兴趣。这个阶段需要两年实践。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变成力量,通过实践提高能力,使学生成为能说会做的复合型人才,这个阶段需要一年。全部实践在专业实验室和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完成,边理论边实践。第三阶段主要完成理论—实践—理论这样的循环,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产品的开发到生产的全过程,最后以产品作为毕业考核的依据,学生可以送到对口的企业完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没有企业经验。主要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在从教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选择进修的方式也仍然是到更高层次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深造,这不符合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归根到底靠人才,靠一支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已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积极从其他高校和厂矿企业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采用企业培训、培养和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转变现有师资队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支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专业课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培训或生产实习。第二,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以学校实验仪器设备和企业的科研平台为基础开展纵向和横向的科研工作,将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三,多方面多层次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对校内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到国内外高校进修、技术交流以及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使其迅速成长。将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成既能把握学科或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方向,保持学科或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又能把握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既有高水平理论研究能力,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省内外同类院校知名专家。第四,建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每年轮流选派专任教师脱产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鼓励部分专任教师半脱产到企业承担技术业务或实践锻炼。第五,与企业紧密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人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建立健全“校企互动”的“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兼职教师动态管理体制,从生产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一方面专任教师可以带着问题到企业进行实践研究,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可以承担本专业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尤其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成为真正“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

三、产学研合作,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通过产学研合作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有利于教师将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增加就业渠道。校企合作也是我校的办学优势所在,学院每年承担行业众多企业的科研、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加快了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提高,也得到了企业在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实验室

联合企业、政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荆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德力玻璃等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建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现阶段,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尚不完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用较少的投入建立了满足教学需要的电类课程基础与专业实验室,此类实验室可以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电技术教育、机械电子工程等8个相关专业使用,使其达到满负荷运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其次,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室,将企业引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带着项目在真实的生产技术实践环境中参与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与学的效果明显加强,而这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验室建设中,构建结合工程实际的实训实验室和企业车间,如电力系统实验室、电气实训室、电子生产车间等。通过企业出设备、学校出场地的形式建立了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共建共用。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再被分割,让抽象的理论及时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理解更透彻。同时,制订相关制度,对实验室彻底、完全开放,形成了与企业相近的研发环境,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目标。依靠政府为桥梁,积极寻找有条件的企业共建立本科生实习基地。在互赢合作的基础上,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本科生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的对接,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学院与奇瑞汽车联合创办了“奇瑞班”,与德力玻璃集团联合创办了“德力班”,部分学生在半年甚至一年时间中可以在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派老师将课程搬到企业授课,真正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应用的对接。同时,学校在毕业设计工作中不断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一方面,教师可以筛选部分企业的科研课题,这部分选题结合工程实际,可以让学生作为毕业设计去做;另一方面,结合毕业生产实习,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由企业提出、选出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学校、企业共同选派导师,以“双导师制”形式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可以选在企业进行。这样,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课题的研究不仅了解了生产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难题,而且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了解了本专业的学科前沿新动态,锻炼了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也得以加强。另一方面,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和设计的同时,企业本身的研发水平也得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得以加强。所以产学研相结合是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举措。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下,我校借鉴并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外友好学校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双方互换师资交流为契机,学校设置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并取得“中外合作办学、教师海外研修、学生海外游学”三大突破,开创了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局面。先后与美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菲律宾和台湾地区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与美国、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8所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将部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国外进行。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尤其是通过外出研修,青年教师的视野得到拓展,理念得到更新,水平得到提高,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坚力量。外教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学校教学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成为省内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安徽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情况,包括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等。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不少困难和多种制约,一方面,政策驱动需转变,教师投入积极性需调动。目前高校教师所面临的职称评审机制几乎一样,对教师所取得学位、科研和发表的论文要求比较高,这让大部分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实践教学,尤其是职称低的教师。另一方面,资源受限,场地、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工程实践型教师严重缺乏。由此可见,改革的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需要学校和学院共同努力,迎接挑战,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孟祥萍,张运波,张红,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71-73.

[2]皮红梅,李英顺,佟维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

69-70.

[3]刘美,禹柳飞,王涛.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2(2):25-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7

关键词:继电器类别;电阻;电路开关;额定电压

1电气工程自动化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应运而生,该项学科结合了电力系统和网络计算机系统对学科优点,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电气工程自动化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通过继电器的核心控制对生产系统进行全程操控,并对电力系统中通过元件或设备的电流和电压进行调节,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点性和安全性,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具有技术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它实现了工业生产和系统管理的自动操作,并能够将生产模式规范化,既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真可谓一举两得。电气工程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可谓极其广阔,不但在学术理论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还成功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2继电器的概念及类别简介

2.1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继电器发挥的作用

继电器在电气系统中相当于开关的作用,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流进行有效控制,当输出电流过大时,会产生自动断电功能,保护系统的安全,同时也可以自动调整电流的大小,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控制范围不同,可以将继电器分为电量控制和非电量控制两大类,电量控制继电器主要的功能范围是对系统中的电力相关指标进行控制,而非电量继电器主要是对于系统温度等非电力指标进行控制。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继电器设备的体积也日趋精巧,同时其运行质量也更高,安全系数也不断攀升,具备更高的实用性。

2.2各项技术参数介绍

2.2.1额定工作电压。对于在电路系统中运行的元器件,都有一个能够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转的电压范围值,我们将这个电压值成为该元件的额定工作电压。继电器作为重要的电气元件,其运行也应该在额定电压范围之内,如果电路中电压过高会对继电器造成损坏,使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效,电压太低则不能使继电器正常运转,所以,要将电压值设定为额定工作电压才能使继电器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2.2.2直流电阻(线圈阻抗)。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这里所说的是线圈中的电阻,而不是继电器本身的电阻,这一点我们需要做一个区分,万能表测量电阻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它的测量量程,注意连接,不能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2.2.3吸合电流。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最小电流,不是最大电流,也不是最适电流,一旦继电器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过大,那么继电器将无法承受这个电阻,那么继电器就会受到伤害,那么我们的实验就会失败。

2.2.4释放电流。指继电器产生的最大电流,最大的电流通过释放流过继电器,在继电器力发挥作用,使得继电器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继电器的安全情况,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继电器中。

2.2.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触点容量)。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每一个继电器都有它自己本身的一个触点容量,不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是有规定的,不能超过,一旦超过,就会使继电器的本身容点受到损害,也会破坏它本身自带的最大电流电阻流量。

3如何对继电器的性能和效果进行测量

3.1测触点电阻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我们在实验室使用万能表的时候也要注意它的量取最大量,不能超过它的最大电阻,可以采用试电阻法,保证继电器不会被破坏,也保证万能表的电阻档切实可行,并且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结果。

3.2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万能表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还可以用来测量我们继电器的线圈电阻,线圈电阻和触点电阻又不相同,触点电阻可以采用调试法,而线圈电阻要按照测电阻的方法来一步步的测量出最后结果。

3.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

3.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误差,出现误差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实验做的不对,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实验步骤实行的不对,很大的一个方面是我们的实验技巧不对。在物理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我们的实验的方案做的多成功,我们都必须谨记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做几次相同的实验来减少实验的误差,因为实验的误差是不可以人为避免的,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减少误差的进行。

4功效介绍

4.1合理控制电流和电压

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开关,当电路中电流流量过大时,继电器可以适当降低电流,保证电路元件不会因电流过大而烧毁,当电量过小时,继电器会自动扩大电流流量,维持元件的正常运转。

4.2继电器可以代替电路开关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电流量和电压值需求不是很大的小型家电设备,通常可以在连接过程中加入继电器充当开关的作用,较传统开关而言,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同时也更节省空间。

4.3继电器可以有效实现电路转换

同时控制多组电路元件,取代了传统电路控制过程中多组元件要由不同转换设备分别控制的方式,省去了繁琐的中间环节。同时,继电器还对外部电磁干扰具有防御能力,能够有效屏蔽外部干扰因素,保证各元件的运行环境。

5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当今社会中新兴起来的同时又比较具有实用性的一项行业,其覆盖范围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力科学等方面,因此,要想真正掌握这门技术,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广泛的技术背景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想保证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实施效果,就必须重视继电器的作用,继电器控制着整个电气化系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人员要对继电器的功能和结构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81-03

1引言

电气专业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工程应用专业,它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于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双体系两结合”教学模式,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2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的理论教学体系

“双体系两结合”的教学模式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两者相互影响,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具有学习新知识、运用知识创造和开拓事业的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电气设计、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此,在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构建知识体系。“厚基础”包括人文社科、公共、学科基础三大模块课程,“宽口径”体现在专业课打通并设置在学科基础课中。

1)人文社科、公共、学科基础由公共基础、相关知识、专业拓展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等方面,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2)学科基础主要由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获得电气工程基本知识,并充分考虑了将来专业口径的拓宽,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业基础主要由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限选课、任选课等组成。教授学生掌握专业系统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专业课中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课程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

5)开设网络学习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网络学习课程借助因特网开设学科前沿类课程,综合教育类课程则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科技创作、创业训练、社会实践及相关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3构建推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心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涵盖基本性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设计性实验,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体系。此教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3.1课程实验环节

这部分实验为理论课程同步实验,主要目的是配合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验证性实验,是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协调配合的实验教学,由“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电机学”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构成。同时,对于电机学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既可以采用试验台做实验,也可以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理论、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综合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将多个实验综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综合应用能力。

3)设计性实验。此类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给出设计目标后,学生自行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实验方案,由电子线路设计、电子线路仿真、应用电子系统开发等设计项目构成,并向校内学生开放,为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

3.2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1)技能训练。

①机械制造实习。第二学期在机电学院实习工厂进行,时间为2周,学生分组进行车、铣、刨、磨、钳、焊等工种操作,使学生对工厂的情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初步掌握冷加工方法与操作过程,了解机床设备等。

②电工实训。第五学期在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实验中心进行,时间为2周,每人必须独立完成实际操作练习。通过各种工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工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通过电工实训使学生达到“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水平。

③eDa实践。第五学期在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实验室中心完成,时间为2周。通过对电路设计软件、绘图软件的学习,完成电子电路仿真设计、原理图绘制和印制电路板设计、制作、调试等。

2)专业实验。第七学期在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完成,时间为1周,目的是使学生建立电力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综合实验分为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和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学生可任选其中一个,实验完成后,提交实验报告。

3)课程设计。

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第五学期在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实验室中心完成,时间为2周,每人一题,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仿真。该环节着重提高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实践的基本技能。完成后提交设计说明书。

②综合课程设计。第七学期在校内完成,时间为2周,每人一题,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按要求完成设计内容,有实验条件的完成实验验证。该课程设计分为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和电气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前者主要完成发电厂、变电所的初步设计,后者主要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学生可任选一个,完成后提交设计说明书。

4)专业实习。

①认识实习。实习地点为天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天业化工、银河纺织有限公司、昌吉特变、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企业,于第三学期进行,时间为1周,实习方式为现场参观。通过认识实习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和奋发学习的热情;通过参观火力发电厂、水电站、变电站,初步认识电力的生产、变换和输送过程,认识电气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完成后提交实习报告。

②毕业实习。实习地点为天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于第七学期完成,时间为4周,学生分组进行,采用工程技术人员专题讲座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习,深入了解发电厂生产各个环节以及计算机在发电厂中的应用情况,为毕业设计搜集资料等。完成后提交实习报告。

5)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于第八学期在校内进行,时间为16周,采用导师制,双向选择,每生一题,也可与签约单位联合完成实际课题。设计期间要求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综合运用4年所学的知识,完成方案比较、分析、论证,理论研究、设计计算、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这样,在教学安排上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大型综合实验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间。目前专业集中实践周由原来的28周增加到32周,占教学总周数的比例达到20%。同时,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开设实验比重增加,专业主干课程实验课时占总课时达20%,实践环节课时比例大大提高,课内实验课时达210课时,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4.1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实行全开放实验教学方式,如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实验、单片机原理实验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行全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完成全部必做实验项目、选做实验项目后,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自拟实验项目,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完成相应实验。通过实施“全开放”实验教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有计划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能力的活动,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启发科学思维,创造条件把学生引导到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去,他们可以参加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本文围绕工程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发展情况和专业特色,介绍构建“双体系两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思路与实施过程。按照“双体系两结合”的教学模式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的理论教学体系与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工程素质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学效果,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讨论稿)[C]//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议论文集.2005:21.

[2]薛东江.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电气工程专辑,2004(26):28.

[3]赵巧娥,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152-15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解决措施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我国虽然被广泛使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它的应用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应的科学技术与之相呼应,只有如此平衡才能有效地保障经济与技术的同步发展。所以,我国在加大经济建设投入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对科技的重视,特别是加强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重视度。从源头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相应问题,为将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状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科技创新的新型产物,在学科种类划分方面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将工业生产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近几年快速发展,我国在电气工程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加快了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力的步伐。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国民经济总值得到了迅速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现代电气信息领域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将所有关于电气信息的工程都囊括在内,例如我国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国防制造等不同领域。不但促进我国的经济进步及工业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加快了人类发展的步伐[1]。

2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存在的相应问题

2.1电气工程对能源的消耗量过大

电气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哪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否能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进度。近几年我国的工业发展几乎趋于智能化,在智能化的工业发展过程中,电气设备是其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电气设备及自动化技术的加入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由于电气设备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能量的消耗,随着电气设备的不断增加所要消耗的能量也在逐渐上升。目前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工业生产策略,很大一部分因素源于能源紧缺现象,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能源的消耗量过大,有悖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

2.2电气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

对于电气工程的生产过程,人们对其的质量关注度逐渐增强,电气工程的质量对电气工程的寿命起到瓶颈制约作用,同时,对其生产过程的操作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对于一些电气工程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因对相应质量管理部门的重视度不够,再加上他们自身安全知识的匮乏,由此便形成了只观察表面结构,而没有专业部门及系统的操作方式,进行监管整个生产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如果保障不了工程的质量,那么关于工程管理、施工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都无从谈起。所以电气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危害将无法估量。

2.3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及进步的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步入了向集成发展的新高度,对于电气工程的集成化发展将会成为其发展的核心方向。我国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应用较晚,所以经验不足,水平较低,还没有达到系统与系统或系统与功能的有效连接,在一定程度无法完成资源共享,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有效发展。

2.4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中网络结构不统一

科学合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是电气工程发展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网络架构不统一的现象,由此产生形态各异的电气工程架构,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没有对应结构,导致企业间的电气设备及技术无法进行交换使用,一些拥有共性的资源及数据不能共享,无法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挥到极致。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存在问题的相应措施

3.1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节能设计

为节约紧缺的能源资源,在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中,加强对节能设计的研发。在实际的生产及工作的过程中将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可将供电变压器的绕阻值减到最小,进而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损失,进而节约能源,将电气工程推上一个崭新局面。

3.2加强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加强质量管理同时认清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普遍对生产员工进行相应知识体系的培训,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理念上都要进行不断地加强,将施工人员各方面的素质都进行提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及前人总结的方法经验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及管理,确保所应用的材料质量达到相应的要求。与此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科学合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施工进度,确保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运行[3]。

3.3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统一的进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其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完善,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逐步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因我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电气工程企业可以引进关于电气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以采用统一的编程设计,达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备满足不同企业且可以共同使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进而推动电气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4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不断被增加,其完善的程度越高对社会的推动力就越大,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电气工程企业只有科学、合理、统一的自动化系统,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袁红军,袁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4(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集成化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步更加展现的使我国的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实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需求领域也在逐渐的扩展,虽然我国当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和发达国家相比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也还比较低。

一、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随着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我国广大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高科技,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改变。

二、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目前我国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在其能源利用方面的局限性也日益突显。当前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方案设计、选材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节能意识薄弱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应用效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既要满足建筑项目各方面的需求,也要提供照明、温度调节、娱乐场所等方面的电能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甚或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有些家用电器耗能非常大,所以在以后的设计改进中对家电的耗能改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电气工程质量水平较低

电气工程的质量水平无法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质量检测水平的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电气工程的质量水平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在电气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存在着质量监管力度不到位的情况,这主要是相关的电气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对质量监管的忽视所造成的。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虽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由于起步较晚使得其集成化水平比较低,各个电气企业都有自己独自的集成化系统,各电器企业的集成化系统兼容性非常差,导致他们的整个系统工作效率低,功能比较单一、衔接能力差,同时系统内部的数据信息也无法进行很好的交流共享,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构架不一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高效运行需要统一的网络构架作为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却受到了网络构架不统一的制约,按目前的情况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科学、高效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现阶段,因为我国电气工程企业中还没有统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架构,导致各个电气企业的网络架构各不相同,而且各个电气企业的网络构架在软件设计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性非常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兼容性也较差,所以这些软件设计上的缺陷也会影响整个工程及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利用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实际建设中过于繁琐而且信息数据的交流和共享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导致信息获取不平衡。

三、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节能设计

为了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节能环节的优化设计,以降低能耗。比如我国变电站较多,所以在其应用设计中我国技术人员可以对变压器进行改进,可以选择电阻小,低能耗,变相材料的干式变压器,这样既能满足电能的需求也能降低能耗,还有就是现在全世界都在推行节能家电的使用,这对实现节能目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电气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电气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其质量管理的力度和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就必须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加强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对提高电气工程质量水平的认识,这样不仅仅可以使得建设施工人员在电气工程的实际建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质量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质量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水平;第二,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材料的监管,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一系列的过程加强管理力度,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避免偷工减料事件的发生,营造绿色生产氛围。

(三)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程度

相关的部门在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整个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进行提高,这就要求各个电气工程企业必须使用同一系统开发平台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发,尽量实现不同电气自动化系统有更好的兼容性,提高电气自动化的集成度,介于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我们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并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全面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