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十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十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7:47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

关键词:技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学院“大德育”教育系统,在与学院现有德育手段相结合的同时,充分利用心理教育的特色与专长,共同达到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教育目的。

2.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采用双管齐下的手段,一方面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面向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设课程,同时利用已设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宗旨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心理现象以及传授心理调适方法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根据技师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具体教育方案设计如下:

1.初中起点学生

(1)初中起点三年制学生。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年龄较小,并且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心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行为层面的和心理层面的。加之其入学成绩较低,因此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引导他们适应环境、修养良好习惯、认识自我、发掘潜能、学会学习以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第三学年,学生即将面临又一次的人生选择――就业或者继续学业。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两个方向:对选择毕业的学生,侧重点放在就业指导方面;对选择继续学习的学生,侧重点放在帮助其调整良好心态,备战升学。

(2)初中起点五年制、六年制学生。五年制、六年制学生前两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基本与三年制学生一致。第三学年成人高考结束,上线学生继续学业,而对未上线的学生而言,他们将面对的则是分流毕业和就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可以成人高考为界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和考试心理辅导为主。后一阶段,对继续学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在帮助其顺利从中级段学生向高级段学生转型,包括自我认识、角色定位等。而对另一些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其教育的重点同样应该为择业就业。

(3)对成人高考后继续学业的学生,从第四学年开始直到毕业,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学生更深层的自我认识和潜力发掘、专业(职业)目标的确立、适合专业提升和自身发展的新学习策略的建立、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意志力的培养及挫折应对、情感完善(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性)、人格健全等方面。

2.高中起点学生。这部分学生,包括中专、技校、职高、普高四类。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已经趋于成熟,但因为其在高中阶段的生活、学习环境差别较大,所以导致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和接纳的磨合期会更加复杂、漫长。因此根据这一群体特殊的心理特点,将其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环境的适应、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信心的树立等方面;第二阶段贯穿其后的第二、三、四学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与初中起点五、六年制学生的第三学年以后相同。

3.关于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其他建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议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做SCL-90量表的心理普测。通过这项测验,能够使学校在第一时间对新生心理状态做到了解,并且对具有抑郁倾向、较强攻击性倾向等问题的学生作出心理筛选,使学校、班主任以及学生管理部门能够对新生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避免某些问题的出现。

三、心理咨询

除了以课程的形式在校内开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外,已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学校还可同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建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并实行预约制。

四、其他辅助方案

1.采用橱窗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的形式作为课程教育的生动补充。充分利用橱窗文字、心理影视欣赏、心理剧、心理拓展训练体验等手段,使心理健康教育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近更多学生。

2.与班主任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做好心理预防与危机干预,使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或缓解,使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加健康。

3.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建立以心理健康为主旨的学生社团,采用朋辈辅导的方式,以自助和互助来解决共同问题。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和团队工作,并且应随着学院办学状况的不断变化保持动态改进,最终形成具有宁波技师学院特点的良性、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才能上好?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它既能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又能使高职生主动学习、容易接受,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教学中,习惯上将以教授为主的方法称为“知识讲授法”,而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依据

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际情景中,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也可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训练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分类

以案例的表现特点,可分为五种类型:信息式案例、问题式案例、陈述式案例、决策式案例、条例式案例。

(1)信息式案例

以收集当时人们关注的信息作为案例。例如,学校近来发生的心理健康热点话题。

(2)问题式案例

以调查解决存在较普遍的问题作为案例。例如,某某同学在适应大学学习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3)陈述式案例

叙述一个事件的情境。例如,讲述某人在恋爱过程中遇到的事情。

(4)决策式案例

影响因素较多,能体现解决问题的智慧的案例。例如,某人遇到两难问题时求救的案例。

(5)条例式案例

把案例涉及的背景、问题、解决办法、评论等排列起来的案例。例如,校园危机干预案例。

2.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精选教学案

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述评。

(1)精选教学案例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搜集有关资

料,弄清楚什么是本课教学所需要的真正困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编写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案例要结合教学内容贴近教学目标,精选典型性的材料。二是选择的案例要具有趣味性、真实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教师精选教学案例,有助于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讨论环境,营造宽松、生动、民主的课堂氛围。

(2)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论,做出选择和决策,进而从案例教学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二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加鼓励和肯定。在讨论时要对高职生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出现了错误,也

要给予应有的鼓励。

(3)总结述评

总结述评是案例教学讨论结束时候的收尾工作,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更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束以后,教师根据高职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交流的情况,及时地总结和述评,以便及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正确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环境。

四、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促进高职生主动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原理和规律是以具体生动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求高职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的理论学习不是对抽象的、干巴巴的条文掌握,而是对有具体内容和生动活泼形式的思想的理解,它能充分调动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有极强的针对性,也让高职生有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3.培养高职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不重视寻找正确答案,实际上如何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高职生的协作讨论都能激发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改进了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机械式教学,使高职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深受教师与高职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3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1)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课堂氛围,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有助于加强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其合作学习能力。(4)有助于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运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1)选择教学案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2)组织引导案例讨论。教师要设计组织好教学,组建讨论小组,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3)总结、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案例讨论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也要及时总结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一)课前准备工作。(1)确定案例类型。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并根据大学生发展需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为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学习心理、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心理、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择业心理、挫折的承受与应对、常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危机干预等10个章节,在每个章节中,精选和制作3-4则案例。(2)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通常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包涵一个主要心理问题,这个主要心理问题又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其解决的方法有心理学原理依据且多种多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既可选择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涵心理学知识的经典事件,也可选择校内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典型例子。(3)设计与组织教学。第一,选择讨论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采用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比较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有关学习材料,自己去发现心理知识,获得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选择适当的教学传媒。结合教学目标、案例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力求吸引学生并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我要说”的冲动。(4)组建讨论小组。一个班级一般组建5-6个讨论小组,小组规模应控制在10人以内,一般以5-7人为宜。在组建小组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等,成员间要合理搭配,避免过于沉闷或过于活跃。还要确保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小组领导者可记录并总结好小组成员的观点,为小组在班级中讨论发言做充分准备。(5)熟悉教学案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既要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还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难度适中,还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知识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参考文献、为学生可能提出超出案例范围的问题做好预案。另一方面,学生要做好个人准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将案例及相关问题和参考文献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讨论材料。

(二)课堂实施步骤。(1)呈现教学案例。按照选择的教学传媒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重温教学案例内容,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尽快使学生进入到案例情境中,激发讨论的冲动。教师也可根据讨论问题的多少、主次程度或难以程度采取呈现案例、讨论、再呈现案例再讨论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讨论疑难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领导者发言、小组成员补充发言,或小组领导者主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等多种方式,讨论对案例的看法,如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其中的心理学知识是什么等。在讨论中,每个人和每个小组都会对案例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这样就会形成许多问题,这就是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区别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3)讨论解决方案及其实施。在对疑难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淘汰一些不合适的方案。确定方案后需要讨论什么时候实施计划,如何付诸行动等。(4)总结、评价与反馈。第一,教师要分析、总结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明确重点。第二,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加以拓展。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赏识表扬为主,并指出努力方向。第五,教师要要求学生也要及时总结自己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的讨论调整好努力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学生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二)案例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一要应尽量选取5年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这个事件既要反映大学生将来可能要面临的心理问题,且具有代表性。第二,案例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第三,案例的难度适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4

1.家长监管缺失,情绪反常。陈XX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相处甚少,对子女的教育更是不闻不问,连电话的问候和嘱咐都屈指可数。祖父母长期照顾他,但只能满足衣食方面的需求,不了解他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他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这严重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久而久之,致使其心理变异,情绪暴躁,行为习惯越来越差。2.学习没有人辅导。由于是寄宿生,加上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作业经常不完成,导致他成绩一落千丈。他从不爱学习发展到厌学。另外,他的个人卫生是很差,往往几天不洗头、不洗脚,衣服也很脏(周末带回家才洗),宿舍卫生也不好好搞,是导致同学不喜欢他,不想和他玩,甚至厌恶他的主要原因。

二.具体做法:

1.老师的真情感化。有人说:“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他,主动找他谈心,然后帮着他分析问题,找出影响他上课情绪的原因。让他认识到这种情绪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影响和危害。鼓励他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改正并注意吸取别人的优点。让他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别人,明白当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别人时,我们也就拥有了快乐。上课时我多提问他,当他回答对问题时,我就给竖起大拇指夸他,并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以提高他在小组中的威信。我多次看到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我还利用周会课发动学生找找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为别人喝彩,取长补短。同学们也找出他身上的许多优点,使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逐渐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里。2.同学的榜样感染。俗话说:“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为了让他在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我在他们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学业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开始时,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同学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明白的样貌。我明白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他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和同学沟通了。3.集体的感化温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班级中我让他当小组长,让他参与班级事物管理活动,比如:搞卫生、课桌摆放、粉笔领取与管理、布置手抄报等,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是小组长,首先起带头作用,所以学习起来也变得认真多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5

1.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6]。教师根据护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健康教育案例。所设计的案例要简单,贴近生活且易于理解。例如设计与护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主题“: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等,并对案例加以讨论,让护生从中学习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小组讨论将护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确立小组健康教育主题,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护生用已学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健康教育图谱和健康教育电子调查问卷,并输入计算机系统。要求所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呈现。

1.3校内实践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等10大门类,在校师生达2万多人。这样的校园环境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护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深入校园社区,以在校师生为健康教育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指导护生收集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系统,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和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根据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校园社区人群中进行主题健康教育,并针对健康教育对象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与讨论。

2护理核心能力培养

2.1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7]。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护生应用已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围绕确定的健康教育主题梳理并形成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体系,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资料查阅,在保证健康知识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普及性,最终确定方案。此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2.2创新能力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知识获取的需求[8]。在教学中,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寻求与物联网工程等学院学生的合作,创新性地设计健康教育计算机路径。该技术可实现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潜在的和现存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主题主要涵盖生活、饮食、锻炼、常用药物的健康指导等),应用设计学的理念,将复杂专业的文字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图片或视频,使受教育者轻松掌握健康知识要点。此过程不仅促进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补充;同时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感受到交叉学科所带来的更宽广的发展领域。

2.3人际交流与管理协作能力护生根据健康信息分析结果,结合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分小组进入校园社区,实施健康教育。为完成健康教育任务,护生首先要发场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同时护生会面临不同年龄、性别、知识层次的服务对象,在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和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的过程中,护生了解了如何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与信任。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护生需要思考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健康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健康信息。通过课堂外的校园社区实践活动,护生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技巧,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4终身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技术和学科领域,引领护生进行文献查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护生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时,还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如图案设计、计算机技术。在实施健康教育方案时,意识到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性。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再回到小组和课堂进行回顾,以理论—实践—讨论—反思的模式循环,增强了护生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体会到学习交叉学科的实效性,培养了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3小结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档案管理规范化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neweraofmunicipaldseasecontrolHealtheducationshouldpayattentiontofilereservesandstandardizedmanagement,andspecificallydiscusseshowtodevelophealtheducationfilemanagementsystemtomeetcontemporaryhealtheducationandhealthpromotionrequirements.

【Keywords】HealtheducationFile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

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疾控事业的蓬勃发展,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发挥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强化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意识建立健康教育档案网络

1.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健康教育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数据,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要增强这方面档案意识、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健康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疾控工作服务。

1.2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网络,设立健康教育档案,即在中心设立由主管领导牵头,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心档案室负责全中心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负责起草制定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指导。

2强化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培训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新模式

2.1加大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基本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一套相应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所以要有素质高、能吃苦刻苦、具有奉献精神和较高政治素质的人员管理。

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增加投资,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坚持内训与外引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使这支队伍成为疾控档案事业的主力军。

2.2采用多种渠道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档案业务培训必须紧跟发展需要,加以创新并着重学习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等技能,鼓励档案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了解和把握健康教育工作新态势。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使健康教育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在培训方面采用参加培训班、进修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和档案知识培训,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2.3健立档案工作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档案工作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健康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健康教育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保护健康教育档案,延长其寿命,使疾控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变。

3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因地制宜促进健康教育

3.1利用绩效考核健全健康教育档案

引进奖罚机制,纳进考核评选,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在健康教育工作档案整理突出的档案员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他们申报档案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研究档案资料的利用和开发。近年来,开展疾控绩效考核工作中涉及大量健康教育档案资料,注意收集整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建设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3.2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健全健康教育档案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全市卫生防病工作的繁重任务,尤其是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健康教育技术档案。从疾病控制的工作实际角度出发,加强健康教育档案管理,更好的促进健康教育工作,为疾控机构进步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波.谈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11.17(4);241-243.

[2]匡有成.健康教育档案的作用和管理[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10(2);34-35.

[3]钟先阳等.热带海域驻岛军人的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34-53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36-01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体验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采用案例教学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教学的界定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则通过学生、教师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的教学目标。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案例教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有利于体现教学中“双主体”的作用,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2.有利于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学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案例。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素材、精选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趣味性、丰富性。此外,案例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案例时应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科学地计划与安排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一是在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具体、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等。二是教师还要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案例来源、案例类型、向学生呈现案例的时间、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步骤及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案例的总结评价等。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周密地安排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着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针对案例设置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对案例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假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对假设的论证,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把握主题、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设置的问题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引导,并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果断性、独特性。据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分析案例中主体的心理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延伸,开展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以此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师的总结评价

教师的总结评价在案例教学中尤为关键,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的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评总结。教师的总结评价包括:一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对讨论中积极发言与自主探究的同学给以肯定、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的合理评价、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和提升,让学生有顿悟的感觉,从中获得启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表现在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目的是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认知,提高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能力和积累解决的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126-127.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8

[关键词]健康;档案;信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健康的概念更为宽泛,它已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特别是而为把这一资源尽快而有效地输送给广大人民群众,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使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及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健康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我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健康档案是管理居民健康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工具

(一)健康教育档案是传播健康教育工作成果的载体

加强健康教育档案工作能把握新医改实施的重大机遇,巩固创建卫生的成果,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规范化管理,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形成健康观念和行为的针对性干预,全面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念创新与模式创新。同时,健康教育档案呈现出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化和信息化等新的时代特点,也为实施健康评估奠定基础,同时又为科学的评价提供量化指标。所以,我们应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二)健康教育档案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档案是健康教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的新的档案体系。它反映了医务人员利用人际传播方式,定期对辖区内居民普及健康知识,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矫正不良卫生行为与习惯,帮助其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素质,提高生命质量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过程,创建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它是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的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健康知识,有益于人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利用者全方位的做群众的健康工作。

(三)健康教育档案对档案工作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健康教育档案是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的新的档案体系,它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成果的载体和储存形式,是真实反映医院科研技术、达标建设的原始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受到人们的青睐。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并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如何利用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档案不仅表达了上级精神和我们以往工作的意图,而且还对这些精神和意图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明证,它不仅如实地记录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程,还总结积累下大量工作经验和教训,这对发扬成绩、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努力做好健康教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一)编制好档案检索工具

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卫生科技档案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科学开发和利用卫生科技档案,必须理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关系,拓展开发途径,深化社会功能,加强信息反馈分析,遵循市场规律,革新管理手段。长期以来,在以疾病防控为中心的管理中,档案工作由不被重视、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到近年来通过开展档案目标管理的评审,使档案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疾病防控中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平时在整理档案时,一定要认真编制好卷内目录、全引目录、案卷目录,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供方便。

(二)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

档案信息是疾病防控中心发展不可缺少的,随着自动化设备的提高以及中心建设规模的扩大,中心有关的各种数据的创建、引进以及应用,都离不开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因此,创建先进的档案数据库是中心建设优先要考虑的。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信息化、网络化正成发展趋势,也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由于疾控中心自身特点,每天产生大量的档案信息,如病历档案、处方档案、各种影像资料及其他的各种管理文件。如何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加快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所要面对的新任务。

(三)开展档案信息编研工作

档案文献汇集是根据一定的需要,按照确定的题目,收集并选择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文献,依据一定的体例和要求进行加工编排,成为彼此间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集合体。由于健康档案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连续的健康信息的记录。内容包括平时的健康体检信息、日常门诊及治疗信息、住院及家庭病床诊疗信息等。包括基建项目介绍、科技成果简介、数据汇编、文件汇编、组织沿革、专题概要、全宗介绍、年鉴、论文集、卫生志及传染病疫情分析等。因此,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编研工作,不断提高案卷质量,对形成的档案材料要按照医药卫生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基础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体系便于提供利用,确保检索数据高效和准确。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通过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我们可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并把自我保健的方法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如何利用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屹;陈晓晖;保存即归档――适合电子公文生命周期规律的全程管理模式构想[J];档案与建设;2010年06期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9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月最后一周心理健康班会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周一到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咨询室开放2小时。开放时间为:中午13:00到14:00,下午16:00到17:00。

2、加强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

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3、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针对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学校生活的心理教育。(2)针对六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3)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诉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和谐班级建设。(4)利用家长学校授课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4、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教育是我校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实施的一项创新性的心理教育工作,旨在在班级中普及心理科学,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训。

5、积极做好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针对一年级新生,积极作好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6、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7、加强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软件建设和正常应用

本学期完善心理测量软件建设,搜集和整理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测评软件,积极开展心理测量工作。

四、每月重点工作

三月份: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为迎接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咨询室各项材料的整理工作。

3、咨询室正常开放。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重点:一年级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的心理教育)

四月份:

1、六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研究。

3、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

4、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

5、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五月份:

1、一年级新生心理测试及分析。

2、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六月份:

1、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

2、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七月份:

1、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高校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现在社会上对80后的大学生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草莓一族。具体而言,就是说外表光鲜,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而内部却苍白绵软,缺乏内涵,不堪压力,稍有挫折,就会成为一团稀泥。这种状态就对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边面面对的是被冠之以“草莓族”称号的大学生,另一边面对的是巨大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就业形势。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覆盖面广,受众学生人数多。因此,探讨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的原则

(一)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如人际关系、学业问题、自我意识、情绪调控、亲密关系、职业规划等。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缓解他们在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困扰,提高自我认同感,曾强课程的实际效果。

(二)要立足于心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能够脱离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理论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贯穿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在认知和理解层面上将知识系统化。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掌握了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有效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要始终贯穿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视频、案例、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是通过对一个案例(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特殊情景)进行讨论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现实性。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真实再现,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替代性。案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不是发生在学生中间,能够通过讨论案例来学生自身带来启示,是一种间接的、非创伤性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利于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2.案例要贴近大学生实际。选择的案例,要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大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开展深入的思考和探讨。3.案例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念是发散式的,灵活的,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因此要及时对学生的观念加以辨别和引导,避免案例带给学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测量教学

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在教学中常用的是心理量表和问卷,通过心理问卷和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等方面。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专业的心理测验或问卷的科学性强,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客观真实的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同时,心理测量也不能在教学中过多的使用,要配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使用,它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因为测量内容一般是由题目组成的,过量的使用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冷淡,教学效果下降,指导性不足。

(三)视频教学

在教学资源中,有很多的视频资料。视频通常的解释为“连续的图像变化每秒超过24桢(frame)画面以上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单幅的静态画面,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连续的画面叫做视频。”比如,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有《心理访谈》、《社会广角》等心理类节目,有《心灵捕手》、《雨人》等心理影片。这些视频材料的内容丰富,表达信息全面,能够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等特点。

选择视频材料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1.典型性原则。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2.现实性原则。在选择视频材料时,要围绕课程主旨和教学内容来选择,使视频材料为教学目的服务。3.引导性原则。视频材料的使用一定要配合讲解、讨论等活动进行,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材料的内涵以及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课堂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通过讨论或辩论,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堂形式。课堂讨论式具有学生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易于为学生接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课堂讨论,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课堂讨论式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讨论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教师选择的讨论内容应该是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每一位同学的思考,才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2.教师要在讨论中及时把握学生的讨论导向。在讨论中,既要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又要化解因为观点不同而导致的感情上的伤害,使讨论存在观点层面,能够达成“求同存异”的共识,把课堂讨论作为一个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窗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健梅.“草莓族”耐挫力培养三部曲.教育科学论坛,2008,8.

[2]覃干超.加强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教论坛,2008,4:95-96.

[3]李静.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