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1:25

老年医学内容篇1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美国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学: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②衰老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行为、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问题、医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资源和规划、对老年人的态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常见问题有外科手术的评估、麻醉的选择、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④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面谈和功能记录、交流和相处技能、老年人体格检查、特殊临床试验、临床诊治的做出、病历的保存、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理学、康复、医护团队/科间合作、治疗的连续和机构间交接、人道主义关怀。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技能、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技术、文献回顾和解读、规划的管理。

3.2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包括6类内容脚。第1类用于达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级和高级咨询专业人员的质量准入标准。第2类培养教员,保证老年病服务领域具有合格和优秀的师资。第3类培养研究生成为老年医学教育的领导、骨干及学术专家。第4类培养研究生成为熟练的老年科医师,胜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5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综述、制定科研计划、科研实践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需技能。第6类培养是为研究生获得成为医学管理者及从事临床计划、目标、评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课程设置覆盖了老年医学所必需的所有元素。临床训练包括初级医疗、综合老年病评估、院内院外患者的咨询、护理院的医疗、家庭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康复、衰老的心理精神问题、医学伦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门诊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疗。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讨论预实验问题、复习文献、确定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内容、撰写论文。管理训练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国医学管理者协会课程、一些高级导师课程。

3.3老年病医师资质证明

老年医学是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认证的2级专业组织。aBmS是美国医师资格监督的初级实体。主修aBmS认证的老年病训练课程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内科学、家庭医学、或心理/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课程。经过1—2年的课程后,通过参加美国内科学和家庭医学或心理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老年医学资质证书。

4对我国老年医学医疗和教育的启示

4.1发挥现代老年医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临床医学过度的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导致他们辗转于各个专科,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老年科医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识基础上应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以老年患者整体健康需要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种急、慢性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的会诊意见,多学科协作。还要系统考虑患者心理、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4.2骑立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的理念

老年医学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实践从疾病治疗延冲割健康管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时,注重传授健康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训练。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对其医疗服务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复期可以在社区或家中接受继续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如病情反复再回到医院就诊。美国的paCe项目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我国应注重老年人养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制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健康促进事业。

4.3制定合理的老年医学教育计划

老年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嘲。虽然,老年医学已纳入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但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没有系统完整的教学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南不够完善。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计划并大力实施。如在医学院校本科设置老年医学必修课程,老年医学研究要重点突出老年医学整体特色,在医学生每年度新生招录时设置针对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定向生;在青年医生中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加强系统规范的专科训练,完善老年医学资质认证制度等。另外,医学院校还应重视老年医学课程的设置,其课程的设置要符合老年医学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如借鉴美国的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老年医学内容篇2

【关键词】老年病;内科学;教学方法

老年病防治日益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关注的重点,国内许多医科院校均已将老年医学设为重点课程。由于老年疾病具有特殊性、脆弱性、高危性等特点,诊疗过程与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搞好老年医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老年内科疾病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对老年病内科学本科教学方法进行浅显的探讨。

1教学内容的的设置

1.1加强总论内容、突出老年病的特点。老年医学是医学科学中一个新的边缘性专业学科,涉及临床、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不能全部涵盖以上范畴,内科学本科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老年医学的基本特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以及老年疾病的治疗处理原则。比如1、多脏器病变,疾病基本没有单一性,以老年代谢性疾病为特征;2、起病隐匿,疼痛感觉差,网状内皮系统反应减弱,感染时发热不明显;3、发病症状迥异,如以房颤发病的甲亢,以纳差发病的肺炎等;4、有病而往往不自知,如体检时发现恶性肿瘤,心梗急性期等。在强调这些特点的同时,还要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与中青年相应疾病进行比较,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在总论中,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应该充分考虑近年提出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内容,增加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具体疾病的特点作好知识铺垫。

1.2合理调整结构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章节编排上,既要考虑到本学科基础与临床的先后顺序,又要照顾到各章节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老年医学课程应放置于内科学和神经病学教学之后,因此时学生已对众多的疾病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识记老年疾病的特点,又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知识。在具体结构上,要贯穿从老年病学概论、老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到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疾病、老年性肾病,再到老年性贫血、老年性痴呆,最后到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体系,层层讲述,最后集中在多器官功能不全,从而贯穿整个内科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高发疾病重点讲解,如在心血管系统中选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瓣膜性心脏病。

重要疾病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侧面讲解,突出老年疾病的特点。第一,老年病以多种疾病并存为主,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等,讲授中要针对衰老和代谢病这条主线,使学生对三者的关系有理性的认识。第二,有些疾病的教学以诊断为主,但老年医学教学时则以治疗为主。如对高血压病,我们并不重点讲授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而是重点介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因要考虑老年人代谢的特点、器官功能状态、常合并其他疾病等综合因素,我们强调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和器官保护作用,重点讲解不同于内科高血压治疗的一些特点。第三,如果内科学教学以治疗为主,老年医学则应以疾病的预防保健为主,如骨质疏松病症涉及内分泌、骨科等多个学科,教学重点放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上。另外穿插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学生能掌握到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进

2.1归纳式和暗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过去的教学观点侧重于对“教”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的研究,往往限制了学生自我的思考过程,使其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对问题整体综合分析能力。我们通过课前以专题的形式提出问题,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之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带着问题来学习,将学生知情智力整合统一起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打破传统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突出专业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知识来获取专业新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单调封闭,学生被迫死记硬背,教学效率低。我们运用了多媒体形象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教学重新设计,配以声音和图片,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形成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感性境界,既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运用这样新颖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观念,学生在学习老年病知识的同时,需要兼顾相邻学科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老年病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精益求精,在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所赋予的责任,摸索出更加符合老年医学的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朱继民,李白坤,叶冬青.医学统计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97―199.

[2]乔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探索,2005;4(2):67-68.

[3]徐刚.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15(3):131―133.

[4]辛彦娜,韩志英,乔蓓.典型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

老年医学内容篇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

老年医学内容篇4

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视角下的老年护理   

(一)老年护理概念释义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老年护理是指把老年学和临床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于老年人护理的专门领域,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群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具体而言,其H在关注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从而促进、维持和恢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舒适地度过愉快的人生。这样的定义,符合学界对于传统老年护理概念的认知:侧重通过医学手段,强调护理人员在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占据的卞导作用,以期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日标。   

而随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模式的转变,某种意义上使得老年护理的内涵拓宽到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视角界定。这一视角下的老年护理结合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的综合需求,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同时在自护护理的原则下,鼓励老年人参与到自身的照护中,在保持老年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网具体来说,它使被护理的老年人吃饱、穿暖、住好,同时还为老年人提供诊断、治疗、康复、医疗护理、预防、精神慰藉、康复娱乐等一系列服务,以促使其达到最佳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状态;它是一种对老人自立的援助体系,通过这一援助体系,让老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Cal这种老年护理概念,充分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①:护理理念强调以护理对象为中心,护理人员扮演协助者角色,仅发挥援助作用;护理方式既重视医学手段又重视社会文化护理路径;护理内容重视老年人多元需求;护理日标是使得老年人能够参与自我护理,实现独立自尊的生活。除此未提及的是,老年护理的时空视域,对于老年护理的时间范畴,从预防医学护理到临终护理,展开延续性护理;而老年护理的空间范畴则突破了医院、养护机构的界限,链接了社}X_和家庭等护理场所。   

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老年护理   

在2016年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一文中,强调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而当前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仍处于生物一心理医学模式的发展水平,而临诸多问题。从对知网中关于我国老年护理服务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在护理的时空范畴上,针对老年护理的时民超越仅将住院老人作为护理对象,延仲到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在空间范畴上,则已经打破由医院、专业护养院和普通养老机构组成的地域限制,社ix.与家庭护理场所也渐渐兴起。这是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转变的表征。   但从其他维度看,尤其是在养护机构、社ix_和家庭场所内,对于老年人的护理服务则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护理内容上,养老护理员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较为局限,以上海为例,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缺乏对心理治疗、康复技能、疾病诊断、法律知识和临终关怀等知识技能的掌握[5j,而针对陕西省的12家养老机构护理员的调查同样而临相似问题在社卜_和家庭老年护理服务上,老年人更倾向于较为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家庭护理、家庭康复、帮助配药等。而在护理人员素质上,普遍存在着护理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而从护理内容上就可看出,在护理手段上,在机构和社}x居家老年护理上,对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尚未发展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及社会层而的护理服务开展基本缺乏。在护理日标上,由当前我国老年护理内容、手段、人员素质中即可看出,老年护理服务要达到老年人自护护理、独立自尊的生活状态尚不能实现。   

从上述可知,我国的老年护理服务仍而临诸多问题。我国对于专业老年护理人才需求大,对于老年人的疾病诊治、预防医学、心理一社会支持、第三方照护、老年人自护等多层次护理需求需并行展开。而现实中,我国的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缺口仍然较大,而从社会文化层而展开老年护理既是需要而又切实可行,那么医务社会上作的介入是符合老年护理的多层次发展的需要的。   

(三)医务社会上作与老年护理服务的联系   

既然社会上作能从社会文化层而辅以生理层而的老年护理服务,那么将医务社会上作嵌入老年护理服务有所可为。从概念层次上看,社会上作的基本含义是社会福利服务,日标是追求社会公平和平等,卞要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所有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社会上作实务的本质是不图回报的社会利他性帮助服务。医务社会上作是社会上作的分支,泛指社会上作者在医疗和健康照顾机构中所从事的各类社会上作实务的总称。Col从定义中可以看到,其与老年护理服务有着共通之处。在追求日标上,医务社会上作含有社会上作所要达成的日标,老年护理的日标是实现老年人的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社会上作追求的社会公平平等本身即含有此意。在服务对象上,老年群体通常被看作弱势群体或是需要帮助的群体,其在社会上作服务对象的范畴之内,而老年群体又是慢性病的高发群体,因此也属医务社会上作的服务对象之一。在服务内容上,医务社会上作与老年护理服务内容相勺_交合,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健康预防、医学治疗康复与保健、心理慰藉、社交、临终关怀、安宁照顾等方而_者均参与。在护理方式上,一方而医务社会上作通过社会上作实务方法对老年人开展社会文化层而上的服务,这是一种援助性服务;另一方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上作更应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科学服务[Uof医务社上同样如此,而老年护理服务强调自我护理与服务,所以一者同样强调援助、自立。在开展服务的时空范畴上,医务社会上作已在医院、社}X.、家庭开展服务。而从现实中看,医务社会上作的诞生、发展以及日趋成熟是以单纯生理性疾病向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概念转变为基础的[“〕,而当前我国也致力于建设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性质的老年护理服务,在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紧缺且素质不高以及对社会上作发展的政策性支持下,将医务社会上作引入老年护理服务中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二、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中的医务社会土作   

医务社会上作与老年护理服务存在共通之处,那么,其在我国的老年护理服务方而应有所作为。本文从功能视角对于其在医院、养护机构、社}X_家庭展开的老年护理服务的状况作出梳理。   

老年医学内容篇5

临床实习是护生结束学校课堂理论学习后进入医院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护生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前的重要阶段[1]。如何让护生尽快地从学生成为实习生,实现角色的转变,岗前培训是重要的一步。而根据临床实际制定岗前培训的内容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实践思路,缩短护生对医院实习生活的适应期,提高护理实习质量。为了解护生对实习前岗前培训的临床需求,确定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我院对部分2012年临床护理实习生及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自愿参加为原则,随机选取来自不同院校的2012年到我院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50人(女47人,男3人),年龄平均(22.6±5.3)岁;同时随机抽取我院内、外科临床一线不同带教护理老师50人(内、外科各25人),年龄(38.2±15.9)岁。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岗前培训认识、岗前培训内容等方面。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护生组、带教组。调查前,向护生及带教老师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所有调查对象在调查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匿名调查的方式,当场回收问卷。

1.3调查指标岗前培训认识:分为非常重要、相当重要、一般重要、有一点重要、绝对不重要五级。岗前培训内容:分为非常需要、相当需要、一般需要、有一点需要、绝对不需要五级。

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职业素养(护士的仪表及行为规范、医德医风)、护理技术(护理文件书写、无菌操作技术、护理常用基本操作技能)、护理安全、沟通技巧(护患、医护)。

1.4统计学方法将调查结果采用双人输入excel工作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及护生培训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发放问卷100份,均为刚参加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理学生及其临床一线带教护理老师,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对岗前培训认识的比较实习护生实习前对岗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有20.0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还有10.00%的学生认为绝对不重要。而带教老师认为岗前培训非常重要的比例高达42.00%,是护生的两倍多,远高于护生2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对岗前培训内容差异的比较实习护生认为非常需要的岗前培训内容根据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护理技术36%、职业素养30%、护理安全28%、医院制度26%、沟通技巧24%;带教老师为护理安全60%、医院制度54%、沟通技巧52%、职业素养24%、护理技术18%。组间比较,医院制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岗前培训是护生成为合格护士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系统的岗前培训能使护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全方位指导护生如何实习,使护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掌握一定处理问题、应变问题的技巧和能力[2]。由于刚到临床的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操作不熟练,许多患者对实习护生操作存在畏惧心理,担心自己成为医院培养实习护生的牺牲品[3-4]。在实习护生上岗前进行规范化、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使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减少操作失误、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护生快速进入临床工作状态,积极主动地完成毕业实习任务,逐步成为临床合格护士。

3.2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对岗前培训内容存在差异为了使护生尽快适应从学校到医院的环境和角色转变,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与护理纠纷,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岗前培训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制度是实施各种护理操作的基本保障,护理安全是保证自身及患者有序治疗的基本前提,护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容易受到职业损伤的威胁,所以在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培训,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习惯[5]。而良好的人际沟通是联络医护情感、护患情感、护护情感的细节,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6]。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安全、医院制度是大多数实习护生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但对于职业素养、护理技术等方面带教老师则显示出需求比例较低,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与学校书本上的学习内容一致,课堂学习时已经认识到对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岗前培训时并不是重点内容,尤其实习护生对安全教育的缺乏,可能是由于缺少临床差错、医疗纠纷、职业伤病等多方面的案例教育有关[7-8]。因而应把在校学习时接触较少的医院制度、护理安全、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强化学习。

3.3合理设计岗前培训内容有助于提高护生培训质量大多数医院护理工作量很大,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习生是医院护理的补充资源。通过合理设计岗前培训内容,帮助实习护生尽快了解医院工作流程,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也将对提升医院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11]。通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可以使护生尽快适应医疗环境,采用医院制度约束自已的护理行为习惯,加强责任心,防止发生护理缺陷,进一步强化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增加患者的信任[12]。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反馈信息制定岗前培训内容,缩短护生实习适应期,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石群.实习护生岗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保健营养,2012,(4):703.

[2]杨湘薇.实习护生岗前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上半月刊:116.

[3]赵素琴,张海燕,徐湘.强化实习护生岗前培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6,6(6):33.

[4]巩传红,黄蕊,赵莉.护理临床教学-再探妇产科实习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913-914.

[5]崔静.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加强职业防护的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15.

[6]李剑平,周友彬,郑菊妃.输液室的有效护患沟通[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8):126.

[7]张桂凤,李瑛,廖文川,等.实习护生岗前培训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42.

[8]赵怀连.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3,51(10):108-109.

[9]王淑文.实习护生岗前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99.

[10]沈锦萌,符智蓉.实习护生岗前培训在临床带教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31(23):4000.

老年医学内容篇6

老年医学综合性强,所系病种繁多,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且常常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于同一个体,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导致病情严重复杂,对医生的基础、临床知识及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其对各专科医学有精准的把握且通晓老年人患病特点及治疗方案。应用传统教育模式,可以使得学生系统、全面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生理、免疫等分析机体的老化、退行性变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年疾病的特点,也可以应用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老年疾病特点,针对老年人疾病的特点,提出个性化的诊治方案。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从理论上更加理解老年疾病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完整的、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其对学生采取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模式,课堂上教师虽然竭尽全力将课本上的医学知识讲授给学生,但由于缺少学生的互动,一些生涩的内容往往得不到学生及时的反馈,理解效果较差,学生学习听课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而一些即便容易理解的内容也往往由于印象不够深刻成为过眼云烟。将书本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课堂上缺少临床实际问题的讨论,学生的理论知识即使很扎实,一旦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即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一章内容由一名专业的老师负责,学习内容主要为本章的知识,很难将整个学科融会贯通,整个学科章节之间往往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缺乏横向思维及知识整合的能力。尤其是遇上老年科中病情复杂,多系统都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更加无法合理的做出判断和处理。另外,随着对老年疾病认识的深入,章节内容越来越多,课程有限,每节课只能讲解有限的知识,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2老年医学中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的意义

pBL教学模式最初于1956年被提出,1969年正式成型。1993年,pBL在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肯定,随后在西方许多国家推广开来。至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校开始采用pBL教学。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完全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香港大学医学院自1997年开始启用pBL教学,迄今为止,该校一半以上的医学教育都采用此法。1986年,pBL教学模式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倡领进入中国内地,并逐渐被内地医学高校认可。至今为止,全球约有1700多所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模式,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等国际权威医学教育组织大力推荐。pBL教学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临床病例为基础设计出相关问题,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将各学科相关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经学生们经过自主探究、讨论、协作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把学习设置到典型的、有意义的医学专题或临床问题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将各基础学科及各系统临床学科的相关知识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中,通过病例学习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训练学生良好的临床思路。pBL的教学理念将提出临床实际问题作为学习医学知识的途径,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抓住问题本质的方法。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一项研究显示,与传统教学组相比,pBL教学组课外学习时间明显延长,学习兴趣明显增加,未来从事全科医学的可能性有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有所增强,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提示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有文章表明pBL教学法在儿科学、皮肤性病学、精神病学、及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医学教育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国内pBL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教学的应用,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客观条件受限。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老年医学才刚开始起步,由于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老年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根本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及临床实习。在我国医学院校,老年医学多为选修课,往往不受学生们的重视,很难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查阅大量资料。pBL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进行应用推广。其次,倘若学生们刚开始学习临床课程,对于各学科的相互联系的理论知识欠缺,如果只是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很难掌握这些知识连贯性、系统性。此外,我国医学院校一直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相对来说,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现阶段的老年医学的教学中,单纯采用pBL的教学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的结合

传统教学及pBL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尤其对老年医学教学,不能单靠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两者综合运用,灵活掌握,在针对老年疾病进行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方式,可以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缺陷。学生在选修老年医学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成年人相关疾病的知识。在传统教学授课时,教师涉及的是老年人共性问题,讲授的是老年疾病最常见、最可能发生的问题。由于老年人一人多病、随着年龄各个脏器功能减退,受心理、精神因素影响非常大,使得老年疾病的病情变得非常复杂,治疗中充满着矛盾,如何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比成年人更加困难。老年疾病往往表现为症状隐匿或不典型,比如,当老年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时,往往没有表现为胸前区剧烈的疼痛,常常是在常规检查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候才被发现。患者病情发展快,常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比如,一老年患者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我们知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而该患者患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这给治疗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治疗中的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年医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将老年患者的疾病的特征,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一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比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与单纯LBL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法相结合在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另一研究,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文献,得出pBL+LBL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学习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纯pBL组的结论,说明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保持pBL优势的同时,更有助于临床医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上两项研究说明传统教学与pBL教学功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想结合,改善老年医学授课效果。

老年医学内容篇7

关键词中医经典教学临床思维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45

abstractinclassicalChineseteaching,playsanimportantroleincultivat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thispaperdiscussestheteachingreformofclassroomteachingmodeoftraining,andmedicalstudentsstudyontheinheritanceofthreefamousclassicChinesemedicineclinicalthinkingandsuggestions,throughmultiangle,all-round,multi-channel,multiformoftrainingclinicalthinkingofstudentsoftCm,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rainingtheoutstandingtalentsofChinesemedicine.

KeywordsClassicalChineseteaching;clinicalthinkingability;way

中t经典作为国粹,其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进一步弘扬与发展。中医经典是临床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内容,因此也是中医课程重要内容。中医临床的必要前提是要建立相应的临床思维,而且中医临床思维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临床疗效。所以,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中医辨证思维的构建,从中医经典理论中去挖掘中医临床精髓,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思考、分析临床疾病,让学生领会中医辩证论治的作用,如何把中医理法方药结合,有效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开展,按照教学内容要求,采用刻板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技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受制于课堂的时空限制,基本上无法达到中医临床思维训练的目的。故此,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方法与途径,以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综合素质与诊疗技能。

1通过教学实训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1.1构建中医经典临床模拟门诊室

中医经典临床模拟门诊室,通过教学实训,在场地和环境上进行模拟,开展临床门诊和病房,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病案需要,构建中医标准化病证,在模拟的医疗情景和环境下,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整个医疗过程,并对病案开展分析与讨论,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教学中重点和难点进行模拟培训,真正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并为学生的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1.2构建中医经典急诊临床技能训练室

本训练室通过理论讲解、模拟病例训练及实景模拟抢救训练三个环节,有效提高学生急诊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临床技能及临床应用能力,学生对危重患者和急诊患者接诊能力有待提高。挖掘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关急诊处理的方法措施,如《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腹满疼痛等急诊处理,温病学中急性外感热,神志异常、痉厥处理等,把中医处理和西医处理,模拟给学生展示,课堂生动,栩栩如生,同时锻炼了学生处理急诊能力,对训练学生急诊思维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教学实训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同时掌握了中医急救知识。

2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2.1案例教学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提前选择病例,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学的知识,对选出的案例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讨论,列出自己看病的理法方药。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景,把临床真实的典型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让学生了解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

2.2模拟病人法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教师挑选教学内容中典型病例或者某章节典型证型,按照教学要求,导出病例反应的症状、体征、及环境。要学生提前熟悉提供病例反应的症状和病史。结合病史过程,由两个同学,一个为医生,一个为病人把病例情景演绎出来,然后对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3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学生把自己遇到的典型病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例,符合我们教学内容需要的,在课堂上讲授出来,然后根据学生学的内容理论,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且开展学生讨论。这种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增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圆满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因而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名医名家传承研究培养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3.1构建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但近代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态势,尤其中青年医生,不能掌握中医理论基础,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影响中医的发展。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实践技能高,中医思维活跃,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深化,尤其名老中医专家对经方的应用,经方的拓展,经典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与拓展,把抽象枯燥的中医经典,中医文献,变得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显现的更加直观,更接近临床。w生在整理老专家经验和病案时发现和教学中遇到的理论或方药相吻合,学生将感受深刻,促进理论记忆,同时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取了老中医在临床中如何应用经典理论的方法与思维。因此,构建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让学生参与整理,参与跟师学习,在整理过程,在跟师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可以培养临床思维,是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政策上也十分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如地方各级政府专门立项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提炼挖掘当地名医临床精华,地方疾病诊治特色,重点研究其有独特疗效的诊疗方法,并在临床中应用、发展、创新。②因此,我们在培养中医学生时,要重视名老中医的传承,学术思想的继承,有学者认为对老中医学术思想提炼将是未来中医药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③建设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让学生参与整理、推广在经典领域里名老中医及知名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教学经验,让学生体会名医名师的成才历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为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3.2建立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

建立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云技术,对老中医学术思想,老中医在应用经典的理论、方药、辨证方法、治疗原则进行系统总结,提炼,整合,归类,系统化,提炼老中医对单病种用药规律,辨证方法,临床用药特色,对搜集资料数字化整理分析,并且再推广给学生,融化学习。比如对临床常见病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及糖尿病等,学生从老中医专家临床病案开始整理,探求老中医诊断疾病思维,辨证方法,其理论渊源,其用药规律,再把数据信息处理,整理,学生在此过程可以学到丰富的实用性强的临床知识。王氏等④认为基于研究性的学习,即从“课堂、实验、课题、实践”等方面入手继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作用。王氏等⑤认为应分别以人、疾病、方剂、思维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及现代数学和计算机相结合进行总结。随着信息时展,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去探索名老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思维,看病的规律,用药规律,这也是应用数字挖掘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有效方法。现在对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学生在课后可以方便查找数据库资料学习和参考,了解中医临床,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中医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是根本目标,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当传统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影响卓越中医人才培养,影响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培养的时候,我们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期待着互联网推动中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尽早培养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注释

①李平,刘保延,文天才等.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采集平台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重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7-9.

②薛钧,贺兴东,翁维良,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型继承”的实践[J].世界中医药,2008.3(1):46-47.

③周学平,叶放,周仲瑛.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中医杂志,2009.50(2):101-103.

老年医学内容篇8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互联网思维裹挟着颠覆浪潮席卷而来,侵入一个一个传统行业的地盘,先是蚕食、后是冲击,最后是颠覆,侧面试探演变为正面竞争,正面竞争演变为全面洗劫。今年两会,国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随即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但是商业领域只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站,随着它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势必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并不会改变政府政策的公共属性,但是将互联网思维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机结合,可以为其解决很多现阶段的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对于互联网思维内涵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也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从战略、战术层面以及价值观、组织模式、经营理念等不同维度得出来的结论也各不相同,而且随着时间、技术、市场环境的发展,互联网思维的定义也将不断重构。综合各种观点,本文总结互联网思维的逻辑体系为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特征、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互联网思维即回归人性,以人为核心。新一代互联网的特征便是万物皆可互联,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是一种“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的存在形式。它以人本、数据、开放、创新为主要特征,人本即商业回归人性,商业民主化,使用户体验贯穿整个商业价值链的始终;数据即用大数据思维去发觉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充分理解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开放即在平等和契约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共同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双向或多边互动,形成一种网状连接的开放的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指的是一种“微创新”,又可以称“渐进式创新”,众多的“微创新”可以引起质变,形成变革式的创新。关于它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目前比较经典的总结是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中勾勒出的9大思维,即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流量、大数据、平台、社会化、跨界等9大思维以及与之相配套的22个法则,但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思维的范畴将不断扩大,内容也将不断丰富,并且互联网思维的实现路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形式,而是会随着应用领域、场景和阶段等的不同,进行适度调整。因此,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不仅仅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成为我们一切治理思维的起点。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医养结合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在养老照护方面缺乏有专业素养的护理人员是当下养老结构所普遍面临的难题,在老年人遇到疾病问题时只能把老年人转移到就近的医院接受治疗,并且不能实时的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同时,国内高校在老年人照护领域缺乏专业人才,在医院也缺乏老年科专职医生,这使得在老年人养老照护人员供应方面比较紧张。

2.养老床位总量不足、结构短缺

目前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9.7张,而发达国家的比例达到了50‰-70‰,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也比我国高,他们达到了20‰-30‰,并且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总的服务满足率仅达到15.9%,在养老床位供应量上,我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一定要利用互联网思维给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创新与便利,增加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数量。

3.政府部门多重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

在老年人管理方面,我国老年人管理属于多部门管理,由于政府职能分工不明确,造成老年人多头管理或多头不管的局面。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民政、卫生、老龄和社保等部门都要介入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虽各有职能分工,但仍存在职责交叉情况,导致管理部门和养老机构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4.医养结合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老年人照护缺乏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以及相应的利益驱使,有一部分已经过了治疗期限的老年人借机将常规的养老服务费用转移到医疗保险费用当中,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普通养老机构转型后获得医保定点资质的难度,也损害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

三、互联网思维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困境的对策

1.基于用户思维下服务模式的变迁

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在商业领域中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并且要消除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时代真正到来,运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就是增强被服务者的话语权和评价权,建立C2G(customertogovernment)的服务模式。

譬如,让老年人参与到服务内容的设定中来,把倾听老人声音变成一种机制,整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决定服务内容的增减,同时,针对失能老人尤其是居家照护的失能老人出于居住分散等原因,对其享受护理的时间、次数、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可以采取老年人给医疗养老服务打分的形式,定期进行评价,避免机构中的敷衍了事等现象的出现,改变过去被服务者被长尾化的现象,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主动权,让其呼声及时被管理者接收。

2.基于大数据思维下的保健、医疗技术化

大数据思维就是发掘数据,搜索数据,整合数据,并且能够充分理解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处理创造价值,应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可以借助大数据思维在保健、医疗等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针对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①中处于a级及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内涉及消费的场所统一使用一卡通消费制度,并借助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能够唯一标识产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感知、视频采集等技术实现现实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对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服药习惯、生活习惯、运动强度等进行数据采集并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定期检查数据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当面检查,这样可以减少医护人员检查频率,并减轻其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的工作压力,也可以把有限的护理人员资源倾斜到身体状况较差、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当中。

其次,采用大数据思维的深化和改造后的“云医疗”来缓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医疗资源短缺、护理人员不足等现状。政府可以在“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里建立集预防保健、慢病康复、自主检查等于一体的医疗服务机构,并在推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基础上,打造集数字化医院、远程视频诊疗、双向转诊等为一体的“云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系统,为机构内的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通过身份证绑定老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需要就诊时,根据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工作人员及时将患者病历转到相应医生的电脑中,或者将实时就诊图像传输到对口医院相关专家的电脑中,进行双向会诊、远程会诊,专家或医生通过电脑出具体处理意见,这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检查,减少就诊环节,也可以弥补医疗、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去医院就医的老人,只要持有养老机构出具的转诊单,可以通过“云医疗”享受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免去了排队、挂号等环节。

最后的一点,是针对中小规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如何进行大数据化的建议。对中小规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能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独自搭建一个大数据平台,针对这点,中小规模的医养结合机构可将自己的it系统的建设外包给合适的服务商,并且,中小规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抱团取暖,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充分分享自己的数据。

3.基于平台思维下治理体系的革新

“平台”是指在平等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的,资源共享,能够实现共赢的,开放的一种商业生态系统,具体应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来,可以促成治理体系的革新。

在大到全国,小到各省、市、县、乡镇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汇聚,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各个机构的医疗资源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改变“信息孤岛”“信息割据”的现象,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再造,充分发挥其整合“碎片化”资源的能力,使其形成合力,打造共赢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生态圈,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譬如,联合涉及“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各部门搭建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收费、治理、人员、医疗、政策等信息的公开分享,使各部门在治理上协调一致,打破条块分割,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多头不管”等现象。同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实现数据检索,避免由于监管体系的缺乏而导致部分已过治疗期限的老年人借机将常规的养老服务费用转移到医保,损害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使普通养老机构转型后难以获得医保定点资质。

4.基于社会化思维下“众包”模式的应用

社会化思维,是指组织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以及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的思维方式。而通过社会化网络和工具实现快速交互,使得以“蜂拥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成为可能,以此催生众包的问题解决和生产模式。

具体应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就是利用互联网将诸如护理工作、服务工作分享,也可通过众人集思广益发现创意,解决技术问题。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志愿者大军的人力、创意和能力,举例来说,可以将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服务作为医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之一,必要时可以利用学分进行鼓励和奖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又可以有效地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注释]

①该量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的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共10项内容。根据得分将患者自理能力分为a、B、C三个等级。

[参考文献]

[1]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5-27

[2]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5.

[3]侯秀红,秦洪君.“云医疗”,群众省心又省钱[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03-28.

[4]黄佳豪,孟p.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06:4.

[5]刘叶婷.互联网思维语境下的政府治理创新[n].领导视点,2014-08

[6]佘瑞芳.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老年医学内容篇9

【关键词】新医改;老年康复;评估体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102

新医改意见出台后,中国逐步向城乡民众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根据联合国公布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要负担约30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面对人口老龄化给卫生体系带来的沉重压力,我国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前行,成为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紧迫课题。

1制约当前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前行的的障碍分析

1.1新医改背景下老年康复护理事业面临新挑战本次新医改方案最大亮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意味着护理的发展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医院护理服务必须和社区卫生服务及家庭护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走医院、社区、家庭融合之路,时代呼唤一支优秀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人才队伍。然而,仔细分析新医改政策不难发现,对于老年康复护理的改革内容较少,这就使得老年康复护理发展进程之路面临诸多不可定因素。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探索并改进老年康复护理工作方式和体制制度,建立新的老年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已时不我待。

1.2本院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前进中尚存瓶颈医院所在城区人口比例大,老年人口数量多,区内现有养老机构和设施床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需要,老年康复医疗事业的整体水平也不高。医院设有4个老年康复病房,核定病床20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400余张,主要以高龄老人及久病不愈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主要收住对象,大多数患者以养老为主;主要针对老年内科病的治疗,康复理疗科主要以仪器理疗为主。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先进技术资源及设备优势,真诚为每一位康复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2010年共有200余人次的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其中75%的患者症状恢复到改善,50%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前行之路并非平坦,目前尚存以下瓶颈。

1.2.1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据了解,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数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太低。由于目前康复医学在临床中并未被大众所重视,笔者所在院缺乏康复专业人才,如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师等,致使临床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脱节。目前笔者所在院有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要为全院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实在力不从心。且康复人才队伍主要来源于对原来的理疗和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康复效果也难如人意。

1.2.2康复护理人员的缺失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数量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各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与护士的比例应达到1∶0.4,但笔者所在院目前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只达到1∶0.12,存在严重不足。即使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也存在较大缺口,康复护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2.3康复护理知识的薄弱培训滞后是康复人才队伍扩展的重大瓶颈。在北欧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的工作者均需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此外,护理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训练。老年护理专业工作者除负责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必须掌握各种功能训练的技术,配合康复专业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有关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功能评价等。但目前国内护理教学在康复知识领域缺乏相应的教学课程,虽然医院医生、护士拥有医学知识,但没有接受过康复系列专业的正式教育。因此,笔者所在院大多数医务人员都缺乏现代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如果患者因早期康复训练不能有效介入,患者就会失去最佳康复时机。

1.2.4康复治疗设备不全在许多发达国家,老人护理院和老人公寓从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将居住环境布置得整洁、典雅、趋于家庭化,各项设施均以老人的舒适、安全服务为目标。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都安装有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设置无障碍通道。住所里设有只要能触摸键钮即可帮助开关电视机、门、电灯的遥控器,浴室铺有防滑胶垫,还有可用于调节升降高度的洗脸盆和扶手坐位便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可推、坐、注射器、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目前笔者所在院的康复理疗设备还比较有限,拥有生物反馈仪、脑循环治疗仪、低周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等仪器,而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的设施尚不完善或基本没有[2]。

2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发展的启示

2.1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重塑老年人的健康包含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因此,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也是多层面的。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渗透表现在以下方面:重视疾病治疗同时,还重视疾病的预防、功能的康复和健康促进;重视身体健康,还重视心理卫生、精神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具言之,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包括以下几类内容:如何发现、去除可能危害老人的隐患,如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用药不当等;促进老年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技巧;多种慢性病并存的处置;鼓励和增强老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增进身心健康;协助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减少功能丧失,补偿功能的损害和缺陷;帮助老人在患病和功能缺失状态下适应生活,提高aDL自理能力;关心老人心理健康,在老化引起的不幸事件和衰退过程中给予安慰和支持[3]。

2.2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及形式因国情不同应有差异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内容总体上来说可以划分为精神护理、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三个部分。精神护理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内容。疾病护理主要包括一般疾病护理、慢病护理、手术伤口护理、康复护理等。此外,日常生活护理在各国老年社区护理服务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喂食、洗涤、淋浴、口腔卫生、头发洗理、大小便、助行、供暖等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服务;不少国家还将住宅改造(门口、浴室、厕所、厨房)和提供护理器具,作为改进生活护理服务的措施。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难免受到明显的地域政策和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影响,加上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提供机构等现实条件的不同,使得各国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略有差异,但单独来看,每一个国家均对其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有较明确的界定,服务的开展有较明晰的流程。

2.3根据评价需求建立老年康复护理评估体系在丹麦,是否需要接受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以及接受怎样的服务,由专门的判定组织,而访问护士的作用则贯穿于始终。在做出判断之前,访问护士一般都要与利用者及其家属直接交谈,并在考察了利用者的身体、精神、自理能力和环境等因素后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向判定组织提出报告,最后才由运营主体的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在澳大利亚,老年康复护理需求评估工作由专门的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组织实施,最常用的需填写老年护理服务申请与审批表,该表分五个部分:第1部分是申请者的情况,由申请人或其人填写;第2部分是批准的护理形式,由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的代表填写;第3部分是申请者的状况,由评估小组中健康和老年保健部授权代表填写;第4部分是资料总结,由评估小组填写;第5部分是联邦政府卫生和家庭服务部门的有关官员签字、签发日期。评估小组评估后,根据不同的健康功能水平和资源可得性状况,老年人可获得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在德国,老年护理有不同的等级标准,不同护理等级服务内容或服务时间等存在差别。需要护理的时间被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准,这种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精神等状况所做出的护理判断。

3发展老年康复护理事业的设想和建议

3.1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发展新模式根据笔者所在市所在地区“十二五”规划,笔者所在院即将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成为所在地区康复医学中心。因此,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新模式,形成提供老年人预防、保健、护理、理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是实现家庭温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结合笔者所在区卫生惠民工程,建立区级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应注重加强对所在地区老龄化社会面对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医疗服务的新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医院康复护理主体职能,充分发挥医疗救护体系作用,完善老人治病、医疗、康复、护理新模式。

3.2努力完善老年康复护理体系的建设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成为三级康复医学网络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急性期患者经三级医院救治后,转介笔者所在院为其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环节,完成了康复从三级医院到区级医院到社区康复中心的过渡,为患者提供连续、强有力的康复护理服务。今后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市一集团的医疗资源共享优势,逐步完善以市一医院康复中心为龙头,笔者所在院康复指导为主体,社区康复为基础的三级康复网络,初步构成满足辖区内多层次需要的康复训练格局[4]。与此同时,还将为社区康复专科医师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期将来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3.3不断拓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新领域目前笔者所在院老年康复护理主要工作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今后应不断拓展新领域: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老年康复护理,为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终末期护理等;为老人提供系统而适宜的作业疗法训练等康复服务,采取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的训练,为其重返社会和家庭做一些准备性的作业指导。如织毛衣、做手工艺品、辨认人物像片、更衣、唱歌、听故事、行走等aDL训练,或在模拟的家庭中进行生活训练,恢复老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增强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能尽快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为重返社会和家庭增加信心和可能,使患者达到治疗、护理、康复全程服务。

3.4积极引进和培训康复医疗技术人员加强医务人员康复知识的培训,重视培训一批临床康复专业治疗师、康复护理师、康复工程师、作业师、物理治疗等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康复护理技术水平、良好职业道德和高效管理的团队。坚持医、护、养三位一体,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分别施与不同的、特色的治疗救治、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爱心服务。建立起康复治疗网络以适应当代疾病谱变化所带来的医疗康复需求,努力提升医院康复水平,聘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教授为笔者所在院客座教授,并与市一康复科协作进行双向转诊,定期查房,联合管理,优势互补,为病员提供从临床到康复的全面医疗。通过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各层次的康复医疗和护理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鼓励从事康复专业的医务人员参加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来提高康复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兰地.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经验及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展望[J].护理研究,2011,25(13):16-17.

[2]孙秀.浅析社区老年护理健康教育需求[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0(6):32-33.

[3]闫芳,马春梅.新医改形势下老年护理的发展与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2(5):21-23.

老年医学内容篇10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老年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8(a)-0137-04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医学界及教育界发现,随着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不断发展,医学生负担大大加重,很容易在死记硬背中忽视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教育中偏向和危机逐渐显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为了把基础科学和临床问题合并,并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提问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在医学生中开设了能灵活反映卫生保健需求变化所涉及问题的课程。该课程在1969年首先由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报道,并将该授课方法命名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成为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据wHo报告,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世界流行的教学方法,全世界大约有1700所医学院采用了pBL教学法,这个数字目前还在增加[2]。它是一种以激发学员积极性、提高其主动学习能力为特征的教学法,主要流程为先提出问题,学员在课前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并就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结论[1]。

pBL教学法更注重培养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知识及技能[3]。国外众多实践证实pBL教学法是克服传统医学教育弊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的有效方法,对于医学教育改革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引入pBL教学法已近30年,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都开始应用此方法,但大多局限于以本科在校学生为对象。笔者认为相对于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在校学生,参加继续教育的进修医生群体已经有了相对充实的知识储备,更欠缺的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群体可能更适合接受pBL教学。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北京市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由疼痛科和神经内科作为主要组成科室,除进行老年病研究之外,还承担北京及周边地区老年病的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老年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多个学科存在交叉,且涉及诸多临床专业知识,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由于学科发展需要,中心每年会招收两期进修医生,以往针对进修医生进行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很难使进修医生掌握老年医学科要求的所有内容,医生的满意度较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大容量、多层次、更新快的新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保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应着重培养进修医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进修结束后仍能对自己老年医学领域的知识进行持续改进。为此,本研究采用pBL教学法,研究其能否通过调动进修医生的积极性,在短暂进修期内提高成绩,并使进修医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平行分组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修老年医学专业的医生为研究对象,共60名。所有进修医生均为半年期,且进修开始前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名,其中,男48名,女12名,年龄(37.5±7.5)岁。两组进修医生在年龄、性别比例、学历、从业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1.2.1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将进修医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将其中一个选定为组长,主要负责小组的学习及讨论工作[4]。在每天的查房过程中由带教老师提出问题,进修医生借助医学书籍、搜索引擎、医学数据库等途径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查询,由带教老师对文献检索技巧进行指导及培训。带教老师应保证所讨论的问题或提供的教学资料能够涵盖教学大纲所有重点内容。次日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形成讨论结果,在此期间进修医生可根据讨论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新的问题,留待下次讨论时解决,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讨论总结[5-6]。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Learn-basedlearning),即老师带教讲授的方法。进修医生主要通过预习、听讲、课后复习的方式学习知识,带教老师或进修医生的提问只做现场解答,不要求医生就问题查找资料或组织讨论。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客观成绩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专业相关知识,共100分,试验组及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考试内容、考试地点及考试方式。

1.3.2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进修医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0~10分,其中0分代表非常不满意,10分代表非常满意)[7-8];②医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分别为发现问题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9]。问卷中每个维度包含4个选项,分别是:提升很大、提升一般、提升较小和没有提升,医生根据自身自进修前后的实际变化进行选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客观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结业考试客观成绩对比,试验组进修医生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自我评价情况

试验组进修医生在发现问题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显著提升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两组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讨论

pBL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习与问题相结合,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及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10]。pBL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问题、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同时它强调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并强调对新知识的探索等[11]。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教学偏理论,书本知识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②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③学生积极性被抑制[12],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pBL教学模式中,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因具体问题不同而产生变异,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13],其特点主要为:①学生思维不受限制,主动性增强;②团队合作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得以培养;③学会了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两种教学方法在老年医学的实施来了解pBL教学法的优劣,结果提示采用pBL教学方法的进修医生其结业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说明pBL教学方法能够保证进修医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未因为在查阅资料、组织讨论等环节耗费时间精力而影响对于概念性内容的记忆[15]。反而,由于将临床问题的引入,使医生能够将理论与问题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但是由于对进修生的继续教育遵循着既定的教学大纲,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时带教老师为了完成计划,即便在施行pBL教学法时,也不得不辅以LBL教学,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pBL教学的效果。这同时也暴露出pBL教学法虽然理念广为人知,其优点也被广为接受,但缺乏为其量身定制的教学大纲,以致某些情况下流于形式的教育现状。目前国际上普遍提倡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拟定,让学生控制教学进度,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这一角色,但实际上是对教师引导、启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方面,本研究显示pBL教学法优于传统LBL教学法。但本研究中两组进修医生都只接受了一种教学法,无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比较,而且这两种方法满意度评分均较高,平均相差1分,在教学评价中实际意义不大。王迎松等[10]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各具优势,所适用的群体有所差异。与pBL教学法相比,LBL教学法可减少学生对不相关问题的聚焦,还可缩短学生在课外所花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运用临床技能的机会,比较受讲求效率的学生欢迎。那些不满意pBL教学法的进修医生大多并非反对这种方法,而是因该方法减少了他们学习的有效时间,尤其在检索效率不高或讨论没有明确终点时。因此,pBL教学法更适用于长学制,而并不适用于短期“填鸭”式教育。

在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中,大部分进修医生反映在发现问题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pBL教学法对比LBL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以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学生学习,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的材料[16]。在教学初期发现进修医生在教学查房过程中很少基于患者病情提出临床问题,主要依靠带教老师进行引导。但是随着pBL教学的进行,进修医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课程结束后,接受pBL教学法的进修医生有70%认为资料检索能力获得极大提高。在当代以循证医学为主体思想的医疗体系中,获取临床证据是每个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思路的pBL教学法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检索意识,训练学生的检索技能,更加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