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9:28

低碳经济培训篇1

   (1)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制定资源管理和节约、综合利用、节能及可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法律法规,从加强部门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依靠科技支撑、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将碳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加快拟定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草案。各政府部门按照统一法规、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要求,加强对碳减排工作的综合监管力度,推进责任的落实。各级统计部门把节能降耗、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碳源碳汇评估、低碳教育培训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体系,逐步建立碳源碳汇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对重点低碳教育培训项目的监测和统计,加大技术装备和资金投入,配备低碳经济和教育培训专业人才,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加大低碳统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交流。

   (2)重点低碳项目培训。强化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碳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切实保障生态安全,重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金属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同时,促进低碳试验试点培训,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区及产业集中区,进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建设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低碳集中区,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实现绿色低碳化,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鼓励建立节能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社区能源与交通保障系统。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针对商场、宾馆、旅游景区等设施,加强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引导,减少试点商业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

   (3)低碳社会构建培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社会渠道进行低碳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政府率先垂范,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使公众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足迹”,反对和限制高碳消费,使低碳生活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积极引导,使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构建低碳生活指数,评估低碳生活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居民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型。支持各类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等非营利组织,向全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低碳指导和服务。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加以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教育培训发展。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低碳教育培训的领导,成立加快低碳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加强政企信息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实行奖惩制度,每年对低碳教育培训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评。加强低碳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衔接,通过专项规划、低碳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分解,确保低碳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公示、评价等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分析和评估,定期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另外,发挥规划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功能,激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内部资源,积极吸引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教育培训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培训政策、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研究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教育培训规划,吃透、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从促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碳汇等角度出发,贯彻落实相关低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立法形成地方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法制,对违反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在投资政策、项目招标、征用土地和执法等方面,适度倾斜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兑现在招商过程中的承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用建设,加大失信的惩戒力度。同时,建立各种相关制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3)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制定有关教育培训的相关标准,加大对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发展教育培训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向教育培训进行投资,扩大教育培训研发的经济来源。政府和企业充分考虑对教育培训进行战略投资,规范应用低碳技术,抢得先机,提高公众形象,紧密研究和跟踪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发展,超前作出企业的部署。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教育培训体系,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低碳教育培训领域科技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范畴。

低碳经济培训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钢铁企业;成本管理

1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低碳经济意识不强

尽管现在的员工整体水平有所上升,然而,从目前钢铁企业的人员组成来看,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于那些小型钢厂而言,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由于钢铁企业成本的提升,会给员工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员工的薪酬水平有所下降,这样一来,许多员工就会存在不满的心理,有时还会存在抵触情绪,同时,在这些人群中,也有一些领导层对低碳经济没有全面的理解,虽然国家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做出许多新的要求,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对这一概念以及其相应的内涵认识还不够全面,进而就会使这些措施不能进行有效的落实,尽管企业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然而,如果从长期来看,伴随着钢铁企业内外政策的变化,就会导致其经营成本不断增加,进而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1]。

1.2低碳成本信息不完善

现阶段,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其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如与以往的成本管理工作相比,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动态可变性。通常情况下,根据钢铁企业的不断发展,其成本管理也在不断的更新,基于这一现状,就对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快速、有效的掌握相关信息,并且要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有利于企业进行参考。然而,在现如今,尽管企业已经进入到低碳经济模式下,但是在成本管理中,仍然是以往的粗放管理,这样一来,就会使管理人员不能科学的测量碳排放,进而导致管理工作与这一模式不能进行有机的整合,往往会给企业的相关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1.3低碳成本管理制度不配套

从经济学来讲,如果企业的发展理念有所差异,那么,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就有所差异,然而,在现阶段,对于钢铁企业来讲,尽管这一理念普及到了各个岗位,但是,相应的财务政策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其核算的过程中,以及在具体的管控中,通常运用的还是以往的核算方法,这一方法不能有效满足低碳经济模式的相关要求。除此之外,根据现阶段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可知,事后管理非常明显,往往对事前规划与事中控制没有深刻的认识,进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加以落实,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这样一来,使得整个成本管理工作并没有高质量的运行,与此同时,还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只有发现成本有所增加,才去做相应的调查,众所周知,就会导致成本管控失败,基于这一现状,钢铁企业一定要注重成本管理制度,并且还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进而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2]。

2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2.1加强低碳意识宣传培养

现阶段,钢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所以,对于钢铁企业而言,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再者,企业的各个岗位都应该认识到只有走低碳经济之路,才能确保成本管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成效。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钢铁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主要从培养企业文化入手,把低碳经济模式有效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做持续性的宣传,进而使企业的所有员工能够对低碳经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而对低碳经济的优势与内涵进行全面的宣传。再者,当员工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时,就要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宣传,将成本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企业中,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对成本的整体架构进行明确,进而确保企业工作的稳定运行,使其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3]。

2.2建立科学的低碳成本管理制度

根据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来讲,为了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这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以重视,进而要通过这一制度来规范各个工作流程,使整个工作流程能够稳定的运行。因此,在制度的规划中,企业要进行及时、全面的调研,尤其应该到大型企业中进行调研,进而对这些企业如果发展低碳成本管理进行全面的学习,并且总结一些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验,以便在后续的工作中加以参考与使用。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中,要涉及成本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对预算制度进行全面的制定,并且还应该对各个岗位预算情况进行研究,明确年度预算控制计划,进而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将以往的事后控制转化成前期和中期控制,进而实现对整个工作的动态掌握,这是非常重要的。

2.3全面强化低碳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这一发展模式可知,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借助培训这一利器实现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持续有效的提升;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融合,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确保成本管理人员能够满足具体工作需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成本管理人员参与到培训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

2.4全面推进钢铁去产能交易平台

在钢铁行业内可全面推行钢铁去产能交易平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小型钢铁企业,其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产成本已经不能满足钢铁企业发展需求,例如在某一个县域内,对钢铁去产能数额进行分配,每个企业均有着自身去产能任务。基于这一现状,显然倒逼企业要走精细化成本管理道路,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与以往相比也会更加广泛与合理,对于那些劣质企业而言,也会做出相应的选择,如出清钢铁市场,根据此状况来讲,就会使得整个行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前进,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5]。

低碳经济培训篇3

《经济》:请您介绍一下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成立的背景。

周跃云:湖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多学科综合性高校,一直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特别是我校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重点城市株洲,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平台,服务株洲、服务长株潭。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整合湖南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部门各单位的研究和学科力量,立足传统工业改造与产业转型,推动节能减排、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客观现实,针对“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和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对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为企业的产业转型、体制与机制完善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政事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成立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也是出于湖南工业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湖南工业大学的硬件建设日新月异,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我们紧紧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逐步进入、继而形成和奠定湖工大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领域的比较优势,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开发,逐步显现湖工大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对政府决策咨询、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宣传导向等多方面的智囊作用,进一步提高湖工大在湖南省高校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利用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这个平台,培育一支强有力的科研教学团队,培养一批有一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民族。

《经济》: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定位是什么?

周跃云: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作为对接高校与政府各相关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和平台,它的定位十分明确,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积极充当政府决策的参谋,勇敢担当技术研发的先导,努力成为企业产业转型的助手,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摇篮。

为扮演好以上角色,使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能切切实实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确立了“五大”办院宗旨,即“大项目、大成果、大奖励、大平台、大应用”;推行“三大”战略,即“创新战略、人才战略、产业化战略”,努力建设一流的研发中心、一流的人才中心、一流的孵化中心、一流的创新服务中心,完成“两型社会”和低碳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政策研究等五大任务。

《经济》:低碳经济的研究对湖南建设“两型社会”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周跃云: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这与“两型社会”建设是吻合的。探索低碳经济的现展模式,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创新,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拓展。

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升级与转型、节能减排与环境改造任务繁重,进行低碳技术集成与创新开发研究,利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机遇,能够为湖南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也能为各类企业的产业转型、体制与机制完善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经济》:研究院是如何设置低碳课程,用以研究低碳经济和培养低碳人才?是否有研究方向和案例?

周跃云:发展低碳经济,人才和知识是关键。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全新领域,人才培养和知识普及刻不容缓。为了突破人才和知识的瓶颈,我们采取“外联内合,积极申报新专业,主动开展普识性培训”的策略。

对于课程设置,我们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低碳理论、低碳知识、低碳技术与工程等低碳专门课程的开设,满足低碳经济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二是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设计原理与技术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专业课程的开设,满足规划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三是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一批适应未来需要的具备建筑与城乡规划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的低碳技术、低碳工程和低碳管理的新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另外我们计划在今年5月中旬,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合作创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定期主办“城市低碳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高级研讨班,广泛传播“低碳发展”新理念,力促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

在案例方面,我院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开展“我国主要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的创建与”项目;同时与株洲市两型办合作,进行“株洲市创建低碳示范城总体实施方案”编制。下一步,我们准备选取湖南省有典型意义的市、区(县),开展低碳生态示范区(县)、低碳生态示范城规划,编制低碳发展路线图,推动湖南省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的发展。

《经济》:研究院设置的低碳课程在全国开创了先河,课程在设置阶段是否遇到一定的困难?

周跃云:低碳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新型战略性专业,申报这个专业的确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至少在湖南是如此。在课程设置之初,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只能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来开设专业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一切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行。另外低碳经济尤其是低碳技术方面的专业教师缺乏,我们通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采取整合内部师资力量培训上岗和外部多方聘请的方式解决困难,逐步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在教材方面我们采取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教师自己动手编写讲义等方式来逐步完善,将来要逐步引进、建设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的低碳经济理论与技术的本科教材。

低碳经济培训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低碳发展;环保

灾难大片《2012》让不少人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吓出了一身冷汗。之前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倡导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推崇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建设低碳经济已上升为国家和各地区的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应如何顺应时展,为实现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呢?本人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一员,就职业教育走向低碳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首先,职业学校应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校为发展思路,把“低碳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生根作为提高学校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培养具有包括时间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信息意识等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具有适应岗位需求专业技能的中、初级技术人才。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植树、演讲、征文比赛、主题班队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呼吁师生参与环境保护,关爱家园,做到“节能减排,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少买衣服常吃素节约水电多种树”。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环保知识图片展、参加义务劳动、“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变废为宝”等特色创意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相关理念,吸引学生对环保节能的关注,并主动参与其中。此外,学校还可提倡学生向亲朋好友宣传节能知识,普及节能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以引起更多人对于低碳理念的关注。

再次,学校应全面规划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建立有职教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拓展育人功能,丰富环境教育形式。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自成一体,教学楼、现代服务业中心楼、实训楼等过道上悬挂有名人名言,校园草坪内放置温馨而深入人心的警示语,膳食中心内应有就餐规范,寝室内有物品摆放要求,有生活废品处理规则,实训室有操作规范,车间有生产规程,环保操作守则,时时体现绿色学校的低碳理念,处处展示职教特色的环境文化特色。

二、将低碳理念融入专业建设

首先,职业学校各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未来岗位特点,把低碳知识、意识、态度、技能、参与的教育等相关的内容注入到专业教材、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中,为各专业教学注入极具活力的、新鲜的内容,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低碳观、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在专业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践行低碳、环保的技能。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技术工人的主体,进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居于第一线,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他们的操作方式、环保技能和行为规范直接对环境具有强烈的影响,如金属加工、电子元件生产等。这些职业活动对土地、能源、噪音、空气、水及再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考虑本行业领域应如何改革工艺,提高原料转化率,节能降耗,减少排污,综合利用,在生产管理与经营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再次,从用工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近年来,与低碳相关的行业如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LeD照明生产厂家等企业,招工数量大量增加,但实际供应量却很少,学校应尽快在师资、教学仪器和实习实训设备上加大投入,并整合相关资源,兴办以低碳产业为代表的新型专业,以培养实用、创新、研究型人才。

三、具体措施

1.通过研讨会、观摩课、专题讨论等,加强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低碳理念培训,提高教师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以及工作中履行环保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让各个学科的教师把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加深老师、学生对低碳理念的认识,了解其发展趋势,从而提高教育过程中传递低碳理念的成效。

2.学校可以将低碳、环保的每个环节、每个对象都纳入平时考核并与奖金挂钩。要求倡导保护环境从节约资源开始,使“人多多开灯、人少少开灯、人走就熄灯”成为自然习惯,空调开放夏天28度以上,冬天16度以下,文印室、办公室的打印机尽量使用可多次装填墨粉的硒鼓,对废纸、墨盒等废弃物定期送相关部门集中处理,文稿打印除特殊要求外均实行双面打印,甚至可以推行无纸化办公。

3.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发展低碳教育、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学生的训练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规章、新材料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各专业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可以增设个性化实训项目,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和现场观摩,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搭建技术比武、技术交流、技术应用、技术推广的平台,营造出比技能、比业务、比贡献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走创新成才之路;建立完善评价体制,解决学生技能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使技能工作形成良性循环、防止学习流于形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4.职业学校是以训练学生实用技能为主要目标,各专业技能训练所需耗材量比较大,所产生的废物也较多,因此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做好实训耗材的循环再利用工作,并以制度加以管理。

5.加强与低碳产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示范,共享成果,争取双赢,为职业学校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职业学校要把低碳理念与节约型学校建设、学校的德育活动相结合,从知识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推动低碳发展,更要与行业规范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将行业中已经贯彻或即将实行的低碳标准在教学中反映出来,深深植根于学生的观念之中,实现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兆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J];中共和中央党校学报;09年06期

低碳经济培训篇5

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入冬过后大部分地区雾霾都非常严重。可见低碳对人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转折点,其是促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结合目前的实际社会情况看,低碳经济最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银行金融行业必须要注重低碳经济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目前银行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对低碳经济的认知不够。目前的低碳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很多的银行对其的认知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银行在进行低碳的工作中处理方式出现问题。同时也缺少对低碳金融观念十分掌握的人才。这样银行对低碳金融的每个工作的流程没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不熟悉其中的运作方式而导致银行没有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的导致了银行进行低碳经济的动力不够。这样长久的发展下去必定会限制低碳经济在银行行业中的发展,阻止了经济模式的转变进程。

利润经济模式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之间存在矛盾。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时候用最少的能源,以此让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不过这种理念想要落到实处,就要有技术、人员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和配合,若是条件受到限制就会让银行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在盈利上产生消极因素,这样就从侧面降低了银行的经济效益。因此银行在为了配合社会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时候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增加了银行在信贷上的危险,导致低碳经济的活动举步维艰。

缺少专业性的中介部门。要把低碳经济的理念落到实处进行实施,这其中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对一些普通型的集资项目来说存在的风险很大。因此需要有专门负责的部门进行相关的工作,以此进行协调项目的实施中牵涉到的一些审核流程。目前我国还没有此类比较专业性的机构部门,而其他负责低碳经济项目风险估计的部门也是精而量少,这就让很多的银行对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投资上还处在观望的阶段中。由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进行更加整体的完善和健全。各项标准和一些认证的体制还有存在很大的空白,监督部门也没有把相关的规定进行落实的监管和实施。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银行金融发展策略

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要使银行金融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其首先就要增强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同时要使银行了解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其自身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想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让银行把低碳经济和经营理念相融。在这一点上可以先对国外的一些金融机构中吸取一些经验,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此逐步的提升金融人员的综合性素质。再由工作人员这一小点扩展到整个行业中,使整个银行金融行业都认识到低碳经济的意义。这样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作为支撑,以此把低碳经济理念在银行经营中进行落实,从而促使了低碳金融的有效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普及推广。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核心,其中不仅是包含了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包括了资源上发展。要让金融机构建设更加长远的发展策略,把控好短期和长期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提升市场中的绿色信贷,在为社会产生相关效益的时候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利润。金融机构在这场转变中需要明白的是,在短时间内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自身的效益产生影响。不过从长远的形势上看,可以解决企业在大量的能源耗损中的长期发展的缺陷,降低了信贷存在的风险,从而让银行进行良性的发展。其次要对低碳经济的开展会失去部分的客户有一定的预料,不过这都是为了后续的发展和获得低碳经济型客户必须要面对的。同时也是把有危险的信贷转向绿色信贷的必然。

加强对低碳金融人才的培养。在低碳经济的改革中,金融人才是其中的主要位置,其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直接性的Q定改革的结果,因此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具备综合性素质的领导,才可以保障银行在进行低碳经济中在市场上处在有利位置,依照相关的等级分成了管理人员和金融人员。

关于加强领导队伍,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下,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榜样,其自身需要具有着很专业的知识和水平,要对低碳经济业务进行熟练的掌握,同时还要对其他的员工进行培训。其次是在管理中对金融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其人员要掌握国家在低碳经济实施中的一些政策,建设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此提升人员的工作投入度。要客观的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评价,把人员的薪酬和低碳经济的业务结合,以此让金融管理人员对低碳经济加以重视,进而提升银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低碳经济培训篇6

关键词:生态经济;碳审计;必要性

一、碳审计及生态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碳审计基本概念

碳,是指木材、煤炭、石油等这些由碳元素组成的自然资源。而碳审计是针对这些自然资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审计行为。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碳审计,简而言之,就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针对履行碳排放责任方面,对企业和政府进行相关鉴证和检查,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对碳排放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独立监督与评价。具体而言,企业碳审计所涉及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6种,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碳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保证低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政策施行的遵循性;第二,实现低碳税收优惠的真实性和效果性;第三,实现低碳产品补助资金使用的效果性以及真实性;第四,实现低碳政策实施的效率性以及效果性。

(二)生态经济基本理论

生态经济代表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即经济的生态化,它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应当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其特征是不但考虑经济发展,而且考虑生态安全,不同于过去只顾发展经济而不顾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类型;其二,经济增长应该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它应当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来指导生态与经济协调;其三,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的流动与转化,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和解决当前生态经济问题的。生态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问题,同时关注生态空间与低碳发展问题。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存在的前提,而不是被动地依附和服务于经济系统。按照生态规律和生态阈值来发展经济,坚持低碳发展道路,将经济系统置于生态系统之中,这是生态经济学最具革命性的贡献。实现生态经济发展,需要遵循的路径是:首先,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保留足够的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其次,根据生态平衡确定经济开发的资源投入与废弃物排放限值,走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道路;再次,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全球碳排放履约机制和碳交易市场,适应气候变化,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带来的社会风险和成本;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注重建设网络世界,实现多元化发展,追求多样性,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推行碳审计的必要性

(一)推行碳审计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时展的需要

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使得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步加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弊端,例如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等。此时发展和实施碳审计能够获得较为详细具体的环境信息,有利于有关部门就环境问题做出分析和报告,让国家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节能减排计划,同时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走低碳发展道路,推行发展碳审计,这既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现代的审计制度将审计规制功能拓宽,并赋予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把审计评价、信息披露和问责反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应用在节能减排中,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路径,一方面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又能实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三低”的可持续发展。碳审计能够甄别生产进程中能源使用状况及碳排放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碳排放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能源缺口持续扩大。截至2016年7月6日,我国在联合国已注册的项目年平均减排量总和达1.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已获签发减排量1.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我国已注册项目数及签发的减排量均为全球第一。我国已批准的2000多个CDm项目中,80%以上集中在水电、风电。一直以来,企业的经济目标都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忽略了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假如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高速增长,继续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也只能是短暂的。因为只有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企业发展才会长远。企业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节能减排产业,同时发展碳审计,有效监督自身碳排放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自身规模的壮大。

(三)当前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碳审计,我国碳政策制定和实行需要碳审计

我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在成为GDp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从2006年开始一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并在近几年保持着较快的增速。根据“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我国积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在2009年11月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2011年3月17日又进一步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碳排放将减少17%;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为了履行碳减排义务,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和“节能减排”的新构想,由此实现了以经济优先为导向的经济社会高速增长模式,同时向以环境优先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虽然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但是2008年以来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先后建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10余家碳交易平台。除此之外,早在2005年我国就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截至2010年8月9日,我国共有915个CDm项目注册成功,占全部注册项目的54%,占东道国CDm项目签发总量的60%,项目总数和估计年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碳审计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促进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因此,控制碳排放,发展碳审计就成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我国碳审计目前面临的问题及相关改进对策

(一)我国碳审计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将低碳生态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然而,从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仍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碳审计是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必不可少的监督机制,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缺乏开展碳审计相关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审计评估标准。碳审计工作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始落实,丹麦,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碳审计制定了有效的评估和实行方法。但是在我国只有香港地区,推出了为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检测提供的一套简单系统、科学的办法。而大陆地区,碳审计还是全新审计门类,由于缺乏专门的理论框架以及提供给碳审计科学依据准则,碳审计缺乏一套较为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同时政府和企业也没有对碳审计相关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我国环境财务会计未形成体系,比较零散,使得以此为基础的碳审计工作不但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而且使得碳审计实务工作缺乏指导,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审计法》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规定的审计职责中,没有针对碳排放审计的明确规定,审计人员无法可依。同时根据现有的法规政策分析得出,国家在开展低碳管理中采用的优惠引导策略,没有具体到法律层面,采用强制手段来加速企业实施碳排放审计的进程。因此,高排放企业对于由碳排放审计所引起的政策法规风险更为敏感,我们应加强立法,将碳排放审计工作法律化、制度化,有利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2.碳审计取证受阻,数据核算困难,相对其他领域审计准确度低。企业缺乏碳审计认知,没有规范使用管理碳审计专项资金。当前碳排放审计工作,主要是监督检查企业内部审计以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监管部门,而且由于碳审计数据会涉及到企业资金状况,这就使被审计单位可能质疑被审计数据标准,担心泄露企业重要商业机密,导致出现其资料提供不及时、不完整,审计取证难以正常进行的情况。同时目前,政府审计还未完全介入碳排放当中,这都大大增加了碳审计取证以及核算的难度。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目前我国只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广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二是虽然碳排放的计量是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依据,但这最终也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权威统计数据。3.缺少从事碳审计相关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碳审计涉及了能源、统计、环境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综合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些都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于传统审计人员对地理生物气体、工程机械、物理、化学等方面了解甚少,有的甚至是空白;另一方面财经专业的审计人员受专业限制,难以获取可信度高的审计证据,除此之外,环保行政部门注重对所得结论进行评估,而这些结论大多从专业角度来分析,鉴证以及总结环境指标完成情况。但是大部分审计人员因为知识储备量和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对相关碳排放数据准确查证,继而无法得出切实可靠的结论。

(二)我国碳审计相关改进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培训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99-02

低碳审计主要是指由相关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标准,遵循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生产经营、财务信息、资源利用、职责履行等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鉴证的特殊管理。意在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生产责任意识、管理水平和绩效,提出审计建议。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审计目标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2003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的。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目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由此可见,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审计监督,促进低碳政策、低碳经济活动、低碳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进而保障低碳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是: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实施过程的适当性、遵循性和效益性;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低碳产品补助资金申请和使用的合理性,低碳技术扶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低碳财税减免的真实性和效果性;低碳交易行为的真实性等。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审计内容

(一)低碳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效果审计

低碳政策的制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直接关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其审计的重点是相关政策是否符合中国低碳经济的总体目标,是否合法合规,政策的制定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审计首先要检查的是政策法规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其次是审查执行政策法规措施的手段是否可行,第三是审查具体政策规定是否合理,第四是评价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审计中应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以利于政策法规的修订和管理,提高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二)低碳经济资金的绩效审计

审计职能的传统范畴在应用于低碳经济时,需要适当的调整。低碳经济资金主要是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低碳,针对低碳项目或者产品而划拨或减免的资金。建立低碳资金绩效审计是推进低碳审计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低碳审计急需建立健全的机制。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审查项目或者产品的合理性,是否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另外,要严格审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要对是否达到预期的低碳促进效果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低碳经济行为和产品的审计认证

目前欧美国家,以英国为例,其主要采用了税收激励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具体表现在:鼓励高效节能车辆的使用、使用太阳设备、进行低碳技术开发等。对这些产品使用低碳税收减免的前提是存在低碳产品,或进行低碳行为与交易。关于如何确认低碳产品、低碳行为和交易,则要求审计人员对其进行认证,认证的内容具体包括:是否是低碳产品、产品是否达到相关标准、是否发生了低碳行为与交易。

三、中国低碳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可操作性差

审计信息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可以弥补市场不足,矫正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并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而且,审计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审计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良好的制度规范可以促使审计主体的审计动机转化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中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基础,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

(二)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公众缺乏认知

碳交易市场存在的基础是国家制定排放限制额,再给各个商业领域一定的排放配额,排放许可权的持有者可以对许可权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目前有关国家排放权分配计划的原则、排放交易权分配程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

2008年8月5日,中国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市场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这两家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环境交易市场的初步形成。但是中国的碳交易制度并不成熟,极易造成相关部门新的权力寻租问题。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也未达成一致意见,相关审计标准更难以确定。要实现碳交易的良好运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尽早统一会计、审计准则,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低碳经济审计专业人才匮乏,理论研究欠缺

低碳审计作为一个全新的审计概念和审计门类,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审计理论,又要熟悉政策、技术、管理等内容。有学者还提出应设置专门的碳账户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处理,而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有限,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成为广泛实行低碳审计的障碍;相比较之下,美国环境审计部门主要由会计、项目评估师、科技专家、公共政策专家等人员组成。在缺少低碳审计培训的情况下,低碳审计是难以取得很大的成绩的,这也是制约中国低碳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推行低碳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深对低碳审计及其功能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低碳审计对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之一,低碳审计的推行既能促进人们加深对环境保护义务的认识,也可成为一种重要的预警与检测手段。

(二)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审计制度、法律法规是实施低碳经济审计的根本保证,是保证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低碳审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依据。因此,国家审计署应适当修改《审计法》,以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地位,确定低碳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中国证监会也应相应修改《证券法》,增加上市公司的低碳审计内容。

完善的法律制度还需要严格的执法来保证实施。审计机关在法律制度的执行中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审查执行法律政策的手段是否合理、可行,法律制度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有助于低碳审计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低碳政策的贯彻实施,使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三)培养低碳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低碳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部门与行业较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仅应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能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而且要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使用能源存在的问题,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对参与企业低碳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培训,是顺利开展企业碳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可以使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碳审计方法,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培训,还能培养胜任低碳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低碳审计人才不仅应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审计资格,而且应掌握各类碳排放、碳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则和碳核算技术。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2]李兆东,鄢璐.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审计月刊,2010,(8).

[3]李慧珍.低碳经济与审计[J].会计之友,2010,(31).

低碳经济培训篇8

1.货物的运输

(1)运输使用车的科研水平不足

从当前情况来讲,我国机动车科研水平较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水平又远远比不上内燃机车的研发水平,甚至落后国际平均水平7年以上。混合动力车节能能力最强,在这方面我国的研发水平造成了我国货运车辆动力能源单一,大量尾气排除,并由于路桥费政策不够健全,机动车严重超载,车辆故障频发。

(2)政策法规统一性不足

由于快递服务涉及全国每个角落,但各地区的运输政策标准不一,这成为了运输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复建设不可胜数。不同地区对于机动车辆的运输指标要求各异,比如,在二线城市可以通行的机动运输工具不能进入一线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机动车辆不能进入南方等,引发了多次装卸、运输操作,导致了运输的“二次污染”。

(3)信息系统建立缺陷较大

快递公司拥有自己专属的货物信息系统,高端的系统中对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对于运输工具的作用只局限于监控并没有实施在车辆调配的科学高度,单纯的追求“快”的快递运输却演变成了高空载率的不良后果。

(4)运输人员的培训落后

目前从事快递业务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的来说过于偏低,因此对于运输人员培训的安全意识的培训被予以很高的重视,而对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的培训却不予重视,甚至为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钱撒谎能够的奖励和鼓励为住这种单纯的经济化管理手段是达不到持久效果的。

2.货物包装问题凸显

快递企业中的包装材料种类繁杂,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纸软信封、白皮纸硬信封、塑料袋、纸箱、发泡薄膜袋、编织袋、打包用的胶带等,用于包装的材料,对于快递公司,表面上是免费提供给顾客的服务而实际上,其价值已经体现在了客户所支付的运费当中。目前包装凸显的污染问题集中于以下几点:

(1)过于浪费

在实际的操作中,快递公司为了为达到分拣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纸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观存在的货物的形状不一,尺寸多样无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满足,因此“大包装小货”情况频发,“大材小用”数不胜数,这是实际包装操作中随处可见的问题。

(2)缺乏环保性

在快递企业包装过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与纸箱,塑料的使用占据大部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废弃的概率很高,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看,将会长生极大量的对环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现象。

(3)使用不合理

在实际操作中包装是不进行收费的,即并不存在另外的包装费用收取,因此会在快递公司所涉及的人员,例如和工作人员和客户心中营造出包装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递企业无偿提供的错觉,这会鼓励工作人员与客户在意识这上并不重视包装过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观成本,导致对包装所使用的材料极度浪费,不合理使用,重复包装、过度包装现象频发不止。

3.运单使用合理性过低

目前国内快递公司已经抛弃过去的五联单的运单而多数使用的是四联单(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联),采用无碳纸制造技术,最后一联使用贴纸,前后共有五层纸张一共是四层纸张。在快递过程中仓库、公司、发货地、收货地等,由于快递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明文规定不足,缺少标准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够完善,贴纸、以及使用过的运单遗留纸张被不分场合地随意丢弃,对环境的伤害极大,纸张虽然并不大,积少成多,也是一项极大的浪费。

二、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备低碳特点的快递,其观念大都是从低碳经济延伸出来,而关于低碳型快递的叙述并没有比较科学的定义。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以及现有实践,我们认为,快递即将采取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应符合在物流过程中始终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节能减排技术逐步祛除物流活动中碳的过量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上文对于快递企业现状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着迎合低碳发展高潮的态度,我们将快递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生产低碳型:指在快递操作的生产过程,实现低碳化或无碳化主要体现在物流过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运输、低碳配送、低碳包装,低碳分拣等。

(2)产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产出过程中达到低碳化或无碳化,重点强调逐步祛除对人、环境的低碳化,从而从整体上降碳排放量。如:通过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降低尾气污染、提高废弃物回收率与再利用率等。

(3)辅助低碳型:指在快递辅助行为当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无碳化,包括在人员素质的培训,制度的健全完善,绿色、环保理念的灌输等,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

三、总结

低碳经济培训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会计;会计

近期,英国科学家通过对9300万年前的化学风化作用的研究中指出,Co2增多地排放所造成的全球变暖,虽然地球具有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要通过此能力使地球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需要30万年,而在这期间,如果我们现在保持二氧化碳排放趋势的话,严重风化作用可能会导致海洋的“死亡区域”的产生。要降低风化作用,我们必须要降低Co2的排放;在今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开幕式上,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指出,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大国,排放量总和已经超过了全球的40%以上;而在之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为了响应节约减排,承诺到2020年国内的Co2排放要相比2005年减少4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

低碳经济所倡导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模式;而低碳会计指的是依据能源环境法律、法规,通过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体现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1]。当今,国际上主要通过碳排放,碳交易来控制Co2的排放,而这只能通过碳会计进行衡量。故无论是低碳经济的考核还是从其理念上,只有发展低碳会计,才能更加科学的衡量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更好的评价我国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下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1.尚在初创期的研究理论

相对比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的碳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现如今,国外的低碳会计理论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无论是方法还是会计理论上已经有经验指导;但是对于我国,低碳会计的财务规范还处于规范零散阶段,对于碳会计相关的理论还存在争议,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理论体系,而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尚未成熟的理论我们就无法对我国的企业的碳会计工作进行指导。

2.缺乏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对于低碳经济,国际上主要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相关企业的碳排放量报告;对于我国,为了更好地科学的发展我国低碳模式下的经济,我国也相继在会计和环境保护中进行了相应的补充,但是却未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一,作为会计的根本大法《会计法》并未在碳会计方面进行规范[2];其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中未将碳信息的披露作为我国企业的披露要求,因此主动披露者屈指可数,甚至作为环境敏感行业的领导者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未能主动提供企业的排放相关信息。对于主动提供碳信息的企业由于理论体系的匮乏,就其所披露的碳信息的质量缺乏可比性,与国外的上市公司有着很大的差距。

3.政府和企业缺乏减排动力

低碳经济作为低碳会计实施的前提,虽然目前低碳生活、节能优先、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的导向,但是,纵观现在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近日提出,中国如今的增长还是工业企业,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额达到36.2亿吨的标准煤,占全球的21.3%,即使“十二五”规划能把GDp的涨幅控制到7.5%左右,但是就其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将会突破45亿吨标煤,所以要真正做到减排,我国就要求政府能够加强监督的同时工业企业自身能够有效的进行减排工作。但是就企业而言,由于减排的前期投资大,对低碳生产依旧不重视。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估虽然节能减排已经纳入到其考核指标中,但是当地高耗能的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与地方政府的地方收入相挂钩,所以对于高能耗高收益的行业,地方政府有的非但不执行低碳政策甚至还阻扰执法进行包庇,出现了“数字减排”或“数字节能”,并不能真正的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

4.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

低碳会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其不仅涉猎到会计领域,还涉及到生态、环境、资源等各个的专业的领域,因此更强调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我国现在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属于忽略状态,其表现一:我国现代的高等的学府,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会计专业人才的教学中还是注意的是会计与审计的培养,没有培养低碳会计人才的意识,也就缺乏对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只是传授;其二:对于企业而言,碳会计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并未得到重视,在人才的选拔方面还是只强调会计知识、会计实践经验,对复合型领域的知识并未进行要求;其三:现今的会计相关的考证方面,从会计从业资格证到注册会计师资格,在考试的内容中并未对环境、生态等学科进行考查,由此可见,其大大的降低了会计从业者对其他交叉学科的重视,制约了碳会计的发展。

5.碳审计薄弱

碳审计作为低碳经济的产物,英国作为世界上碳交易平台的最早使用者,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早在2009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对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第一次发表了较为全面的审计报告,在报告中其就政府的环保、气候以及可持续发展所采用节能减排方法和执行情况所做出的详细研究说明,通过碳审计,能够提高了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生产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单位管理者进行节能减排,也同时提高单位的碳信息披露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碳审计是近年才被国内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所重视,而审计作为企业审计报告的签证者,其的自身水平影响到最终的财务报告的质量水平,其主要原因如下:[3]

其一,碳审计相比较传统的审计而言涉及面更广,但是我国碳审计还未出台相应的审计规范和理论指导;其二,碳数据不易核算以至于得到的数据的准确度低;第三,国内审计人员无论是在审知识结构还是审计技术等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上,虽然在2011年由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aCCa对近140位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碳排放的计量方法、信息披露以及国际上一些较为先进的碳会计理论讲解;aCCa也声称致力对我国22,000名会员及41,000名学员提供技术支持,但是这一部分的培训的相对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而言还是有限的,而我国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对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的滞后,以至于审计人员缺乏技术指导,限制了审计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的限制了我国碳信息披露的水平,使得我国的低碳会计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三、对策探讨

1.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碳会计体系

相对于中国,发达国家在低碳会计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对于碳会计的体系也相应的颁布了相关的准则,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iSo14064-1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国际会计准则》、《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以及由英国标准协会的《paS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等准则及规范都涉及到碳排放权及交易的财务会计问题,我国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同时利用实证从而,逐步的建立我国的碳会计体系。

2.制定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会计法律法规是用于规范会计工作的准绳,在低碳经济中国际的基本方法是通过碳交易,碳中和进行控制碳排放,部分的试点地区也相应的在国家的领导下提出了地方的实施方案或者实施意见,对于试点企业也编制了相应的碳排放核算指南,但是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的指南、实施意见无论是核算方法还是在配额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故此就要求国家出台统一的指导法规进行规范,例如对《会计法》中进行修改,对碳会计的核算进行统一的指导,使得各个部门在编制相关级次法规时有法可依,碳信息披露更具备可比性。

3.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者,其自身的素质很大的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此,我国应该成立相关的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知识的培训,及时的补充知识完善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培训上我们可以集中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研讨法等对碳源、碳计量、碳解锁、碳锁定、碳中和、碳足迹、碳交易、碳金融、碳汇、以及碳会计相关法规进行讲解,使培训人员掌握碳会计相关知识,明确核算内容、程序和方法,使其具备相应的专业业务素质。其次,我们可以和国际一些知名组织、协会和国内高校合作,培养具备扎实会计功底的会计人才。最后我们可以对现有的会计资格证的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其对新的经济模式下会计改革的重视水平。

4.提高政府监督水平

碳会计的实施需要多部委协调工作,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就是经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气象局7部委联合签署的[5]。因此在实施的环节中,就要求七个部门能够协力合作,首先环保部门应对碳会计信息披露作出要求,财政部门应参考其他部门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将发现的环境问题纳入会计法规,从而更好的规范我国的会计行为。而作为会计信息的披露者,各个公司的会计部门则应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准则的规定,将本公司的碳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的对外界披露,并接受其他监督部门的审核。

除此之外,银行作为政府监督的主体之一,银行在对企业进行发放贷款的时候,可以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环境评估,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提高贷款门槛或者直接拒绝对该企业发放贷款,对于节能型高效型的新型科技企业适当的降低贷款门槛,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5.加强社会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监督的主体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碳审计从而改善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但是纵观我国碳审计现状无论实在法规还是人员素质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现在我国的碳审计监督主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规中还是存在的不足,我国可以通过国外经验的借鉴,加快对碳审计的立法,从而加快碳排放法规方面与国际接轨。对于排放量的确定,我们可借鉴的国际的《温室气体协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5]。

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各个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政府的审计机关可以通过精英的选派,系统学习低碳会计业务知识,并掌握如何进行碳相关业务的审计。在审计时,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对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向社会公众充分披露[4]。

总之,为了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在法律法规,政府建设,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要重视低碳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彩云.浅谈我国的低碳会计[J].中国外资,2013(10):77.

[2]陈旭锋.浅谈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2012(13):141-142.

[3]陈燕燕,彭兰香.我国碳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财会月刊,2010(27):71-73.

[4]高文君.低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面临的难题与构建措施[J].现代商业,2012(26):221-222.

低碳经济培训篇10

一、关于推进低碳人才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

低碳转型本身就是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完成转变发展方式的社会变革,单靠社会自发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合理规划。

(二)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原则

低碳人才具有转型性、技术性强的特点,无论是对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运营及技术人员,都有很高的专业要求,特别是对从事碳排放数据统计、报告与核查的人员,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对政策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有较大影响,更关乎碳交易政策工具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因此,低碳人才体系建设必须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归口管理,加强政策及专业指导。

(三)纳入国家人才体系原则

国家对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审批等有统一的政策与管理,低碳人才体系建设首先应符合国家整体人才建设的方针政策,并注意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

(四)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原则

目前,低碳人才体系建设缺乏相关标准和框架体系,需结合结合我国教育、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根据低碳转型需求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以便充分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和国内外资源,推动我国人才体系建设。

二、低碳人才体系建设的初步实施思路与步骤

为确保国内碳交易试点的顺利进行,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尽快组织实施开展应急低碳人才培训计划,为国内碳交易试点的平稳启动与运行提供人才保障。基于上述基本原则,拟按“三步走”战略思路推进实施我国低碳人才体系建设工作。

(一)以两类试点为切入点,重点突破,积累经验

目前,低碳和碳交易试点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共同面临相关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国内拟加强对地方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培训,以缓解地方低碳人才短缺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推动地方进一步培育并增强自主“造血”功能,为国内低碳人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做好铺垫。

一是选择试点地区进行重点突破。以满足碳交易试点能力建设需求导向,建议首先选取北京、湖北、深圳作为重点突破地区,进而推广试点经验。

基本需求:试点地区在碳交易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主要为主管政府部门、纳入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及地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培训及能力建设。

培训内容:碳交易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和运行原理、政府主要管理职能和相应要求(包括配额分配与拍卖、组织实施碳排放数据报送与核查、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监督管理、登记注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企业遵约评估与奖惩、市场监管内容与要求、碳市场数据统计、分析与信息等);企业参与碳交易、进行碳资产管理相关技能、碳排放数据统计与报送的方法和要求,汇总、提交企业碳排放数据和配合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数据核查的能力。

二是选择典型行业切入具体领域。从行业层面全面梳理碳交易制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和应对举措,并针对重点行业开展能力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纳入试点行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也有利于试点外类此行业企业参与碳交易做好充分准备。建议首选电力、石化两个典型行业作为切入点,提高行业参与碳交易的能力和意识,满足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紧迫需求,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做好铺垫。

基本需求:配额总量和分配规则行业影响、行业基准线的确定和重要性、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规则。

培训内容:碳交易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运行原理及其对行业企业的影响,行业参与碳交易、进行碳资产管理相关风险机遇及具体策略,行业技术水平和确定基准线的不同方法及影响,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排放数据统计报送的方法和要求。

(二)总结经验,科学规划,为建立规范化低碳人才体系创造条件

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借鉴国际成熟实践经验,逐步明确低碳人才范围、类别和标准,着眼于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低碳人才培养、技能认定、从业资格审查机制,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低碳人才体系建设,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对行业健康发展及公信力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领域。从根本上看,人才体系建设离不开低碳行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国内需在宏观层面加强低碳转型力度,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向企业发出明确信号,旨在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将低碳人才体系建设纳入国内政策框架。

(三)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成熟、完善的低碳人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