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十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十篇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5:39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1、现在很多课堂的教学仍然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在课堂外”的常见现象。

2、低效课堂大量存在

①重教不重学。教师长期习惯于一统课堂、“填鸭式”教学,常见“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②关注度不够。每个学生的学情几乎与教师无关,只顾一味地讲,一味地“完成任务”,一味地把“备”的东西倒出来。课堂检查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③参与度不够。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参与方式单调,练习训练太少,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巩固。

二、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就教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与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初中语文教学

1、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方乐土”。可传统课堂教学的阴影仍统治着“这方乐土”,迫使孩子们像逃避瘟疫一样逃离本该属于他们的学习乐园,惟恐躲之不及。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命活力化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这样的转变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人来对待,实现教学价值观从“教育是为了升学”向“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的转变。首先学生是人不是等待填充知识的容器。科学的学生观就是要承认学生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进度的安排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给学生适当的主动权、选择权。其次学生是不成熟的且处于发展中的人,科学的学生观需要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一种宽容心和平常心,不能一味地苛求学生,更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讽刺、歧视甚至推出校门,要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革新思想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摈弃高高在上、师道尊严、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服从等陈旧思想,正确处理与“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关系,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加强情感沟通,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践行新的教学理念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实现语文课的教学改革,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鉴于此,语文教师需要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厚积薄发,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深入浅出,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变:一要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二要践行“面向全体”的理念,使课堂教学从“面向少数尖子生”向“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困生”的转变。三要践行“全面发展”的理念,实现由“知识型课堂”向“生命化课堂”的转变。四要践行“向课堂要效率”的理念,教学目标要简明、清晰,教学内容要适量、适度,教法要灵活、恰当,课堂上实施有效提问,课后进行有效练习,使课堂教学从“无效、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转变。

3、践行“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①教学生学会学习,核心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和学会思考(提问和质疑)。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和“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和前提。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②坚持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要相信并挖掘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

③教师要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用讲的坚决不讲”,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中学、讲、练的时间,绝不拖堂。

4、倡导“先学后导”的学案导学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人文关怀”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本文将在此大背景下,从初中语文的学科特殊性,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以及应用于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的办法与措施三个方面对探究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办法这一命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办法

前言:

语文学科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语文教学进行着复杂多样的讨论。那么,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语文学科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创新教学对现代初中语文学科有哪些重要意义?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和手段?下面,笔者将一一介绍。

1.初中语文的学科特殊性

1.1语文学科的概念

语文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

“语文”这个词语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语言”这门学科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很大程度都体现在这一学科上,“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彰显着语文学科的绝妙风采。

1.2初中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初中语文学科较其他专业学科如“数学”“英语”等,有着自身不可复制的特殊性。首先,语文学科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语文课的内容就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日常需求也是必要的生活技能。其次语文学科是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实在是纷杂多样,可以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绝美诗经,也可以有“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壮阔战争。最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区域性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比如“数学”,它的内容是恒定不变的,一些公式定理无论哪个地方教授都是相同的,但是语文教学则不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信仰,对于语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就能教授出新的知识。

1.3中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学情

教学的设计离不开对学情的了解,无论是传统教学办法还是创新教学办法都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喜爱的教师授课方式等等因素决定。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学生个性较为鲜明,受外在影响极大,此时的语文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性格的塑造,优良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而不是仅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学习字词,背诵课文。

2.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己经基本了解了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教学计划,实施何种教学模式呢!毋庸置疑,以创新教学的办法来教授学生是最佳的。

首先,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法丝毫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然相对较差,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就不想学习。但,如果老师能够创新教学办法,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那么,就会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其次,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的教学方式,不再单纯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而是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阅读,交际,口语,写作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支持与鼓励,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喜爱看书,乐于交际的优良习惯。

最后,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在经济政治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重视会创新,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掉书袋子”的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止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可以转变学生看待问题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社会竞争力。

3.应用于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的办法与措施

3.1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增强创新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堂课的课堂质量学生有一定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老师的作用更为巨大。要想使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教出新意,那么,首先就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老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应该掌握教学动向,清晰教学步骤,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思考。增强创新意识,这表现在教学方式以及教授内容上,只有让老师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学生才能享受到创新教学带来的好处和福音。

3.2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方式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老师应该作为掌舵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握课堂的大走向,添加精彩有趣的知识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学生应该作为划船者,由“听众”变为“主讲人”配合老师的教授方式,参与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3.3建立教学的“三维目标”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者逐层深入,缺一不可。当然,针对于不同的课程,老师可以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另外,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寻找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总结

总而言之,采用创新的教学办法来教授初中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对于初中语文创新办法的探究还有很多有瑕疵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关注到这一命题,逐步完善创新教学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浅论语文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年10月

[2]肖国学,孟新山,李永波.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学生教学上的适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月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3

1完善的知识结构

首先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只有牢固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做到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灵活自如。相反,则只能做一个照本宣科、生吞活剥的教书匠。

其次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涉及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多,语文基础知识也很博杂,语文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历史、逻辑、科技等各个方面。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使自己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

再次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含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新教材、新课标知识。语文教师要熟悉教育科学,了解教育规律,掌握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学生的思维记忆、观察兴趣、习惯意志等心理。这样,才能研究设计出新颖独到而又切合实际的语文教学法。

2良好的创新心理

2.1自觉的创新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思想上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颖的教育活动思想,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做文化的传声筒和只盯着高考的指挥棒,不能唯书唯上地把语文教得支离破碎,要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上必须要有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众多信息中引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更要有开放的、立体的、多向的思维,表现为思路开阔,构思如泉涌,它不拘于一种思路,而从较少的信息可以得出较多的结论。通常是在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潜意识的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出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结果的思维。

3精湛的教学能力

3.1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才对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语言表达尤为重要,没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即使知识再丰富,也不能准确、生动地将知识和情感传授出来。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为创新素养的提高增添一颗重要砝码。

3.2组织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课堂的偶然因素不断调节教学计划、进度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应丰富教学实践,培养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灵活的教学技能。初中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专门人才需要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从教学准备、教学、终止到管理、评估诸环节上,需要多种教学技能,例如,板书设计、定向诱导、巧设引题、结尾总结等等,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其实,初中语文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灵巧的手势动作、讲话的方式、语调的高低快慢都能起到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

3.4良好的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如要保持业务优势,就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它是初中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小品甚至小说,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写作能力,才能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要具有指导学生逆向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构思行文的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使其思维的触角延伸到自己所熟知的生活空间的四面八方;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认识,能以小见大,透过现象抓本质。因此,要引导学生具有这种见微知著,审视思辨、由此及彼、联想生发、构思成文的能力并养之有素,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这样的能力和习惯。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初中;衔接

【abstract】the language discipline has utilizable, the humanity characteristic, the language is spirited, also has reading, to write two big requests, how to complete high,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engagement, enhances the student to the language discipline understanding, is a current big topic, therefore the teacher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method the instruction, carries out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ruly, raises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language teaching;high junior middle school;engagement

初中生升入高一,很多同学常常有一种不适应感。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好高中与初中语文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思想上的衔接高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了 9 年语文,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升到高中后,发现高中语文与初中的差不多,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 

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是优良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时期。告诉学生不要松气,要加强各门功课的学习,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对发展智力、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表达思想的工具。未来的人才需要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需要良好的写作技能,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文学习的。再次,开讨论会,纠正对语文学科的错误看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2知识上的衔接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比初中阶段更系统、更复杂,但高初中的教材是统一的,高中的学习必须借助初中的知识。 

2.1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初中学过的语文知识,自觉地进行查缺补漏。 

2.2可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初中语文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短期突击复习的方法,使学生回顾旧知识,系统掌握已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 

2.3教师上课,应吃透教材,找准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点,做好听说读写的衔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 

3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阶段是学生为将来走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打基础的时期,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由于初中阶段无论生活上还是心理上,学生的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知识,有些可能不太奏效。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改正语文学习方法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环节的方法。加强指导学习,使学生会听、会读、会说、会写,适时举行语文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生自己占有的时间相对多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中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学能力的提高。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摘抄的习惯、背诵名句名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编写提纲的习惯等等。 

4写作上的衔接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在作文中议论成份较少。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完成复杂的记叙文和初级的议论文,也就是记叙文中要掺入议论,议论文中则要求表现出一定的思辨能力。由于议论能力差,许多在初中作文时有几篇得意之作的学生,到了高中却似乎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从以下着手指导。 

①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短文的杂文、文艺评论等,将议论精彩的文句勾画出来,反复诵读。 

②进行议论语言的训练。议论语言不同于记叙与描写语言,它有自己的词汇系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实相当数量的议论常用词语,力求形、义准确把握。其次要熟悉常见的议论句式。议论句式多是复杂单句或复句,它不象描写句、抒情句那样句式单一。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思维教育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96-01

1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代教育的目标也已经从单纯的培养只是分子转变为培养具有多种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能力”、“竞争”之类的概念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作为培养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是最核心的教育目标。语文教学的改革尤为明显和广泛,在这些改革中,探究性阅读是受到最广泛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这种学习方式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绍禹曾经这样说道:“语文科是语言学科,也是思维学科,同对语文科是工具性学科和人文性学科这样的认识一样,也是对语文科本质的认识”。很显然,这说明朱绍禹先生把思维在语文科中的地位放到了与语言同样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础。初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必须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语文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学生缺少逻辑思维,思维呆板,那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不成功的。只有语言和思维有效地结合,语文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思想转型期,良好的思维方法能帮助其适应知识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2)科学的思维是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灵魂,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方式和行文逻辑,能帮助学生更高层次的理解,进而丰富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

(3)探究性阅读能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领悟作品中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性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探究性阅读唯思维方式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中,学生能很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2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即探索和研究两者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探索事物的现象,进而研究现象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简单、最基本的犯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只是的积累。它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以一种自主、易接受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真知,深化教育教学的基本目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全面的综合的发展。突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盲目的跟从教材中的内容,禁锢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3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之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充分调动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使学生在积累和丰富知识的同时,获得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我们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进而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适合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思维方法,并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发展自身能力。

(1)研究性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要想成为时代的领跑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只是和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来更新只是。

(2)研究性阅读教学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指导。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发展程度是不相同的,青少年时期是迅速形成自主型思维理论的时期。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的良好习惯,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因材施教,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充分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从而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标,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4结语

探究是人类本能的学习方式,并且一直广受教育界的重视。初中相对于初中来说,在认知体系和学习能力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教育,能有效地发展本位的教学思想,体现我国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此外,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有机结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初中教育要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提升和人格的培养,使科学的思维方式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促进学生的全面乃至终生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探究性教育还是发展的不成熟,还是有待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2]张承明、匡锦、郭中丽主编.语文教学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7.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双效度分析;教学启示

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试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概述

开放性试题,是以试题的标准答案相对比得到的,是指试卷上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所写的答案言之有理或者符合逻辑即可。这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创新立意,在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题目的要求或者上下文的逻辑等。

初中阶段语文试题中的开放性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具体描述漫画的图画含义,论述漫画所蕴含的内涵,给图画增添题目等;补全小文章的上下文,补充文章中的对话等,要求补充内容或补充结局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描述观看文章后的感悟,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根据题目的描述按照要求进行作答,一般为对某个事物或某个观点的简要论述等。这些题目的日常训练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要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新。

二、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

1.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概述

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的双效度分析,是指对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内容的有效性,指这些题目具体内容的考查方向,表明了在初中语文学习或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向以及教师教学的策略内容。结构有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整个语文试卷中的结构的分布、分数的占比等,表明了开放性题目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中的难度程度以及学习比例等。

(1)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分析是指初中阶段语文试卷中的开放性题目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方向和目标,出题人的具体出题意图、与试卷其他题目类型的结合程度以及该类题目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要求。

综合分析初中阶段语文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能力,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以及题目关键字词、重点论点的分析提取能力提出了要求。

例如:在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简短的材料,联系材料并以“善举无价”为观点来简要阐述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这道题目,就是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关键字词以及中心论点,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需要学生展开思维、发散思维,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善举无价”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某一个重点论据下面,创新选择一种论证方法,如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打造该题目的亮点。最后,需要学生使用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来将自己的论证过程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是指在初中阶段语文科目的考试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的占比近几年有所提高,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整个试卷的阅读部分以及写作部分开放性题目的分数一般为6~12分之间,占试卷总分的4.61%~9.23%。大作文部分分数满分50~65分之间,分数占整个语文试卷的38.46%~50%。

现将2015年江苏省13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试题的结构总结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在语文学习、语文试卷中的占比都极高,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一般阅读中或图画描绘、文章上下文补充等部分的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中的位置位于作文之前,学生在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做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学生先写大作文,最后对这些开放性题目潦草写写了事,或者甚至干脆放弃了这些题目的现象,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上的这一布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用之一。

三、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

通过上述对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教师在语文科目教学中,要针对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目的特点、考查要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1.提高学生对语言写作、运用等方面的重视度

语文科目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训练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家大作,针对学生认为好的一些段落和语句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不断练习、不断修改方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结构,增强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

2.关注开放性试题部分的评分标准

语文开放性试题能力的提高,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得分水平上,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语文开放性题目这一类型上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为授课指向,以评分标准为标杆,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开放性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组织一些辩论课、讨论课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辨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辩论、谈论其他同学的思路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开放性

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题目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加深认识,通过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开放性试题部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数,为学生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创荣,沈颖越.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与教学启示:基于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实证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8-50.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7

一、推进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一)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偏深、偏难,给学生造成了较重的学习负担

内容偏深、偏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存在的最大问题。实际上,语文教科书既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又是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重要的依据。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者认为,教科书的内容会由教师一一向学生讲解,所以应结合教师的实际能力进行编制,如此一来,教科书编制以教师为主体,却忽视了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这势必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学习负担,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语文教科书内容偏旧,落后于社会发展潮流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始终从文选系统、文体序列及讲读中心三大层面设置内容。与此同时,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始终依照历史背景进行编制,与社会的发展脱轨,以致其内容偏旧,难以让学生接受到新思想、新信息,不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语文教科书成人本位主义思想倾向较严重

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存在的另一显著问题,受这一问题的影响,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成人本位主义倾向较严重,其中教科书内的多数文章过分夸大英雄伟人形象或过度诋毁政治批判对象,以致学生不能够辨证地评判人和事,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又容易扭曲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结构创新

(一)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个体”发展

1.重视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与创造潜能

旧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设有单元教学目标,明确了课文学习重点,做好了预习提示、读中提示及读中评点等多项工作。以《孔乙己》为例,其“预习提示”一栏指出:“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未考上秀才的读书人沦落为可悲、可笑的废物的这一悲剧故事揭示封建制度、封建文化的残酷。”除此之外,“读中提示”“读中评点”一栏还备注了相关解释,即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便已了解文章的主题,不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则更重视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与创造潜能,删除了“预习提示”“读中提示”及“读后评点”,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这充分体现出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狼》与《母狼的智慧》为例,编制者从生态学、社会学等角度要求学生对“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以辩论、讨论等多种方式解答问题,并要求写读后感。实践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思维能力。

2.注重语言文字的“人文精神”

旧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扉页为“前言”或“说明”,而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扉页为“致同学”:“一本透着黑墨清香的语文教科书已在你手中,你喜欢吗?愿他成为你忠实的朋友……”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身为语文教科书的主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还起到了激励、支持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科书给予的亲切感,从而产生亲近、拥有它的冲动。

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各篇文章的语言文字中。课程改革背景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制者以叶圣陶先生“教材即为例子”的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中《长征》一文告诫学生要培养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品质;《爱国》告诫学生要培养爱国情怀,要求学生将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此外,还有诸多优秀文章教导学生要继承与发扬中华“人文精神”,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重视“单元合成”,强化“整体训练”

1.教学单元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发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单元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尽管如此,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所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只有不断发展与创新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为此,需要设计新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洪宗礼认为:应通过“主题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及“附录”四大板块推进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单元创新,这样既能够转变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能从根本上规避单一文选现象的发生,对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保证教材呈现方式的活泼生动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语文;初中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己的绩效考评,在上课前就把课堂学习任务进行“分割”,然后经过自己的认知和处理,把课堂学习任务转变为现成的结论,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成为对这些结论的识记。这种教学方式造成了初中生学习过程的脱节和情感体验的缺失,影响了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初中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自主学习应运而生。

一、自主学习的科学性

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情感充沛,对参与课堂学习充满了渴望,拥有主动学习的自我发展意识,他们不愿做知识的“容器”,不愿被动地接受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的现成结论,愿意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而获得结论,他们渴望得到学习与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愿意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自主学习充满了期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初中生能够得到一种“不在教师搀扶下进行学习”的成功感,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良好情绪的获得又能有效促进初中生的课堂学习。自主学习不但能够促进初中生的课堂学习,还有助于促进初中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养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初中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

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实现初中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正在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向初中生课堂学习的关注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积极转变,在初中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初中生作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发挥着主体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初中生服务,突出初中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初中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初中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自主探究。

三、自主学习唱响课堂教学主旋律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初中生掌握语文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对于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旨在增强初中生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的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在强调初中生自主学习积极作用的同时,并不否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是初中生课堂学习的预设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通过科学安排课堂活动为初中生设计学习、探究的具体内容和先后顺序,利用学习目标对初中生的课堂学习发挥引导作用,当初中生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语文教师又通过帮助初中生解决困惑而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推动者。所以,语文教师是初中生自主学习成功运转的可靠保证。

以八年级语文(下)第一课《藤野先生》为例,初中生通过阅读全文自己就能够了解文章是以鲁迅和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之间的师生交往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还知道课文先介绍了鲁迅先生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受到特殊照顾,然后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成为朋友以及和老师的离别,最后写鲁迅先生离开仙台后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这些课堂学习内容是初中生自己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但是,初中生在探究鲁迅先生作品的思想性方面就有相当大的困难。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如果初中生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就不能达到较高水平,所以,教师通过鲁迅先生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能够为初中生自主学习扫除障碍。在语文教师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后,初中生自然就明白鲁迅先生在文章一开始就描写清朝留学生奇特的发型、“扭几扭”和“实在标致”的真实含义,以及“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所包含的鲁迅先生极度失望的心情和对清朝留学生的极端厌恶之情。

四、合作学习是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升级版本”

教师是初中生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而同学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能够使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到最高水平,能够激发出初中生最高层次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初中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八年级语文(下)第一课《藤野先生》的学习过程中,探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藤野先生人格评价成为初中生个人难以高质量完成的学习任务,而通过初中生的合作学习就不难解决。合作学习是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升级版本”,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是实现初中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顺利开展。

总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成初中生自主学习,给予初中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机会,增强初中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发挥初中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战勇.自主学习策略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05期

[2]李志敏.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21期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遵循的3p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绕如何“教”展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太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潜能发挥的机会很少,或者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语文阅读训练,阻碍了学习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长此以往也使得学习热情大减。

一、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里的“初感”,指阅读时对文本的初合作探究,写作时对某一话题的初经验,语言运用中对语词、句式、修辞等等的初感觉。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合作探究。这种自己的合作探究感受是独立阅读、自行写作、自主运用的起步。我们说,独立阅读、自行写作是学习的要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标志,因而培养独立阅读、自行写作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有自己的经历和合作探究,这是目前通行的“告诉”式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解读或是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阅读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认知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构过程。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室是地方的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课堂问题不仅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单向活动,也包括学生的老师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学习的动机和通过的问题,没有问题,学习的学生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负的,被动的接受;没有问题,教师教学是干瘪的僵化的知识教学。所以,提出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整个过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提出问题,但也语文教学、教师和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从合作探究教学整体发展考虑,开展团队学习,初中要聘请具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教授担当学科带头人和专职督导,积极引进211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保证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梯队。在引进高级人才的同时,初中要通过加大对系部主任的考核力度,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以及强调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实践工作经历等三级建设来保证教师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种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理论课教师,本身缺乏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一种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技能的技工和技术人员,但缺乏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既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很强的实际探索能力的不多。要建立既能理解“双元制”教育教学的本质、思想,具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从事专业所需的操作能力的一支教师队伍。

三、采用合作探究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中等教育宏观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现实课题,并成为初中不容低估甚至是影响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用一个口头语表达: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厅堂或许是研究型的大学,厨房或许是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上得厅堂而不是待在厅堂,下得厨房也不是终生在厨房了此一生。“上得厅堂”是讲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下得厨房”是必须面对行业、市场与企业的需求,是技术导向的人才培养。应用型初中若只是讲通识教育,就无法面对行业、面对企业、面对市场。以下将结合初中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素质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观,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初中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鼓励教师、出版专著,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正确地理解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与知识容量的多少有关,还要看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知识增长点。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否在他身上有效内化为素质。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明白阅读教材时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并用符号把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在书上标示出来,便于后面听老师解疑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也便于将来复习时参考。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教学

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相对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这一课程的教学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而初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教学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要面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方面的转变都是较为复杂的。初中语文教学属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衔接过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初中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学生思维的发展上都处于过渡阶段,从学习内容上来说连接着小学和高中,从思维发展上来说初中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中语文在内容上不再像小学语文阶段内容更加简单和浅显化,教学层次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这就对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同时,初中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热情,这为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而是从学科思维、学科发展目标、学科教学方式、评价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多元化,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发展的条件。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1.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对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基本上是依赖于兴趣的培养。但是兴趣的挖掘与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兴趣的产生是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的,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体会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而并不是一种负担和强制性要求[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评价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必须准确定位课堂身份,从一个引导者、评价者、摆渡人的角度看待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点拨、设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2.创新教学理念,合理灵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仍然是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思想,尽管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突出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已经在语文教学中根深蒂固。中国的应试教育实施已久,导致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关键。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严重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带给学生强大的心理负担。此外,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要模式,“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厌烦、逃避的心理。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互联网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特定的模拟学习场景中引入语文知识教学和语言能力教学,让学生在情景对话和情境体验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此外笔者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对比分析法、游戏吸引法等多种新型的方式,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3.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掌握新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初中教学要克服过于系统化的缺点,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采取本质上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敢于质疑只是走向成功的开始,教师要着重把问题作为教学重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设置障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丰收。

4.引导学生展开课外语文学习,在课外阅读中实现多元化。

语文知识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成效周期长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习得语文阅读、朗读和写作的技能,而这些技能要转化学生自己的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通过细节描写突出爱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每个学生至少搜集三篇文章,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小组学生选择描写最好的文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班级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情的线索和语言把握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展开通过细节突出父爱的主题写作,文章的题目自拟。学生在实践中实践细节突情感的理论知识,以突破初中生外貌、动作细节描写的趋同性特征。最后,引导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评价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保证其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对促进所有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我国现代化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加快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条件。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多元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多元教学法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自身的综合语文素养,成为新时期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