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06:37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标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与实践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自由延伸的空间。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前提,不断拓宽教学思路,以全新的、迎合学生心理的教学风格实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一、以新课标理念为教学根本

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对于学生来说,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及个性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提倡的是自主创新,为教师提供更开放的平台,使其充分发挥教学经验及学科能力。对于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以立体化的视角看待这项改革。首先,在教学观念方面,要更改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开放、民主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主动交流。其次,在教学机制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教研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打好教学改革的基础建设。最后,在教学实施方面,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在改革中归纳总结,消除教学弊端。

如果教师对于课标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就会造成教学思路片面追求人文精神的塑造,忽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整个教学方向会脱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本质。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隐藏教学意图,使学生在无痕迹的状态下轻松融入教学氛围,以真实、自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吸纳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感悟。新课标要求的是多元化的教学,提倡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形式,建立学生与学科之间的关联,尊重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兼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出现人格上的不良倾向时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以开放课堂作为教改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明确阐明教学开放性的教学要求。因此,为学生营造充满知识、乐趣与激情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方向。只有开放性的课堂,才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地自由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放性课堂,不仅仅要开放教学形式,还要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式、讨论式的课堂,直接进行有效的师生对话,在互动交往中,使学生加深感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对学科的理解能力。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教师要深挖教学内容,在以教科书为依准的前提下,开发课外书的广阔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出。同时,教师要懂得开拓教学空间,使教学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获得思想启迪。

总之,开放性课堂就是献给学生“交流、感知、开放、对话”的课堂,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及交流活动,学习新知识,感悟新思想,掌握新技能。语文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更贴近情感教育,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教师要深挖学习资源,使他们成为爱学、会学的人,深厚学生的语文学科底蕴,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达到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

三、以深入浅出作为教学方式

教师是教育的承载体,教学改革能否完全落实,关键在于教职人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科特性。教师要深耕教学资源,全面扩大知识层面,并且将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点通过自身的过滤与分析,达到删繁就简,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看齐,完全规避形式化的教学现象,让学生听得懂、悟得出,才能使学生全面吸纳学科知识,在小学阶段打好学科基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反映的不仅是学生对于学科的掌握能力,更反映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语文教学存在其他学科没有的独立特性,如果仅仅采用单调的教学方式讲解,就会使课堂变得乏味无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刻。教学方法如果应用过度,头绪又会错综复杂,不但教师辛苦,学生也是糊里糊涂。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简而有效,表达有调理,情感要真实,知识要丰富。教师不能紧盯教学任务,把学习过程缩得过紧,而要将以往的结论性教学转化为过程性教学,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从简单的入口进入学习环境,进而在过程中掌握知识。要掌握深入浅出、层次递进的教学弹性,让学生自己发掘其中的真意,使语文教学发挥重要的学科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改革将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理念的实践者,是教学传播的载体。要深入落实新课标理念,仅仅通过课程标准及管理机制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教材的具体实施者,需要全面转换视角,用发展的眼光正视改革实施过程中已经或即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改革、提高素养,以新课标理念为教学规范,以开放课堂为改革方向,思考语文教育的学科特性,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2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语文;减负增效;对策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其对小学生的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是,时代是时刻在进步的,形式是随时在发展的,那么,在当今“减负”的新形势下,教学时间越来越短、家庭作业量越来越少等等这些现状面前,小学语文教学将何去何从?

小学语文的作用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那么,在教学时间越来越短,家庭作业量越来越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学目标还不能降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减负增效”。“减负增效”是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这种新的要求正在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具体总结一下几点:

一、改变陈旧观念、全面提升自我、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之前的“学山题海”教学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理念,也被素质教育拒之门外。所以,我们要从自己思想上撤除陈旧观念,改变应试教育羁绊,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将学生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践行素质教育,立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日常储备、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在当前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就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每时每刻都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准,让自己的“水桶”高度、深度越来越高、深,只要有自身专业素养深厚,才能将更多地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只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还不够,我们还要针对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门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问策略、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课后反思等等。我们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甚至每个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独特状况。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生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细节: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有效性

减负增效首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因为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每一节课的都会有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们不能只是教师自己知道每节课的任务,还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最好是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该课时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之后,学生也会根据自身实况(比如:学习方法、学习接受速度等),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具体事宜,再结合师生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优化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要想真正的在教法学法这一模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法来定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创新上要以改革学生的学法为核心,促进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要把教后学与学后教、学中教、玩中教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法和教学互相配合,以学法定教法,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有效利用现代化工具,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是也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有利改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实现“增效”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来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等等。

六、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现代的学生90%以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都存在着不同成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生惯养现象。这样一来学生的自理能力就会相对较弱,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差同样也会影响学生上的自主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力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习惯,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从“被动学”到“自主学”的转变,带动课堂效率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减负增效”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只有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才能真正的完成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世同;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5期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改革趋势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1.1.1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1.2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1.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1.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1.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1.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2.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

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2.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2.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学生的阅读学习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学习和积累,打开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视野,加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语文内容时,感受蕴含在阅读文本之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往往习惯于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语文阅读内容的肢解分析以及对阅读问题答案的寻找和灌输上。认为只要使学生了解了语文阅读的基本内容,获取了关于语文阅读的相关正确答案,就算是完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这种陈旧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还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局限于片面的阅读答案的搜集和验证上,从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停留在十分浅显的层面上,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学欣赏能力、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那么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改进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思考,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和总结,而是直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学习和分析。这就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存在着不够全年和不够准确的问题,影响语文阅读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使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语文阅读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在教学展开之前,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及时更新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将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素养等,纳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范畴,从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指向性,扫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教学因素,为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开创一个全新的学习局面。

其次,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阅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阅读氛围和情境的影响和感人之下,集中学习精力,调动起自身的阅读学习积极l生和能动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对于语文阅读学习,抱有较大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较多,文字量较大,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常常出现学习精力涣散的现象以及学习急躁心理,很难集中学习精力,持续性的对阅读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

针对这种阅读学习现状和学习问题,教师应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和创设和阅读内容相关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的引导和感人的情况下,集中学习精力,挖掘学习潜能,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引出和铺垫,使学生逐渐静下心来,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播放和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使学生放松心情,调整学习心态,提升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5

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从以往的知识、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做好创新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其他学科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只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逆向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设置合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反馈等一系列后续流程,为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之所以进行小学语文创新,不光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为了更好地将小学语文的其他社会功能挖掘和开l出来,发挥其“工具”作用,使其成为“人文教育”的载体和媒介,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设置如下明细:其一,知识维度。小学语文需要从知识的层次性、多元性、结构性、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要提炼、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阶段、年龄、认知结构,并能转化为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内容。其二,能力维度。在能力维度的创新上,应该践行实践观,让学生在深层感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用语文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融入语文情境,使其在“实践”这个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拓宽视野,将知识、情感等转化为系统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二、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本身属于思想意识,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决定性作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利用新工具、新方法,或是照搬照抄,而是从内而外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来说,应该更新如下几个方面的观念:其一,由以师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如此,才能使其徜徉学海,不断进步。其二,由灌输教学转变为自主、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教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且涉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间的合作性以及挖掘教学深度的探究性,教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这个转变,为学生的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其三,由“饱和”学习向“不饱和”学习转变。可以说,教学的内容、方法有“饱和”与“不饱和”之分。前者没有给学生自我发现、创造、深刻感触的空间,可持续性较强;而后者以开放性、互动性、探究性教学为主,侧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可持续性。

三、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在原有模式上的创新,另一个层次是在内涵外延上的拓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巩固、开发原有教学模式,提炼精髓,挖掘潜力。教学模式的潜力很大,需要教师来挖掘,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就不好,只要符合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可以挖掘、运用。其二,拓展教学模式的内涵外延。随着理论创新、观念改变、时代更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会不断创新,产生许多新的模式。对于这些新模式,教师应该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反应和反馈“主体”,不断完善、创新,发挥新模式的作用,挖掘新模式的潜力,使其绽放更大的光彩。

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如果我们将创新看作是思维发散,那么就有一个“矛盾”。而其中是一方面正向思维,而另一个方面是逆向思维。为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提供“矛盾”的观点。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矛盾”,并将相关的观点、理论、思想等,以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教授给他们。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教育投资”,一旦生根发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其二,巧妙设计问题。“逆向”,为什么要逆向?学生没有发现,没有看到任何的苗头,没有丝毫的感悟,自然没有办法思考,教师也不能让他们“为赋新词强说愁”。教师要通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逆向。逆向可以是“呛调”“辩论”“硬币的两面”,“阴阳”之中总有“逆”,将这些东西传输给学生,让他们发现、观察、体会、明悟、探究,才能从根本上,而不是从形式上提高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99-01

1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至于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比较死板,缺少灵活度。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教学质量不高。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有点含糊不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

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3.1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3.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长此下去,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3.3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

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3).

[2]逯宝和,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2011,(09).

[3]张明林.走向生本,走向生活,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8).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64-01

1评价语的作用

1.1激励性作用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特别期待得到教师的赞美。表扬性评价语的运用,有时往往能帮助小学生建立信心,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1]因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表扬评价语去激励学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认真学习,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1.2指向性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语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指向性作用。教师基于分析和判断学生的课堂回答和行为表现后,同时利用合理的评价语将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表现状况,进而调整自身学习状态或者思考方向。教师同时应注重评价语的使用对学生的启发性作用,合理利用评价语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语运用存在的问题

2.1评价语缺乏合理性

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评价语时,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常表现为:选用枯涩难懂的词汇充当评价语,其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的建立对教师评价语的认知和判断。同时,教师评价语的准确度也同样关系到小学生对自身回答及其行为表现的判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因此需借助教师的评价语来对自我进行评判。但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评价语不够准确,或含糊不清,或判断指向不明确,当然,也无法为学生的学习做出指导性建议。

2.2过度使用批评性评价语

人的性格类型不同,表现出的性格倾向也必然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外向调皮,有的学生内向安静,但小学生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占主要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性格差异,每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就使用批评语进行教育评价,内向的学生往往难以接受,造成自卑感加深。而外向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受批评语,但因为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也易造成其心理上存在阴影。过度的使用批评语造成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厌烦,降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小学语文学习质量低下。

2.3评价过于形式化

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评价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但是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评价语时过于随意,仅仅将评价语作为应对学生回答和表现的一点反应,丝毫不关注评价语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忽视了评价语的重要性。如:仅仅以复述学生的话语充当评价语,或者对学生的评价语给予:好、很好、不错的话语,完全没有对学生的思考或行为提出建议。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被抹杀。

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评价语的方式

3.1加强评价语使用的准确性

注重评价语使用的准确性,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评价语本身需正确无误的反应出小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学评价语需贴合小学生的实际,如通俗易懂,方便学生接纳教学评价语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使用评价语时,需建立在仔细聆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行为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特性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提出建设性和指导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其能够更轻松的去应对学习。

3.2多用表扬语,少用批评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机的将鼓励语、表扬语、批评语等结合,综合使用几种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学习做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尊心强,教师的批评语往往容易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谨慎使用批评语,尽量多用表扬语和鼓励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然,使用批评语也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切记少批评,评价语中应暗含鼓励和激励,而对于调皮外向的学生,适当的可以在鼓励语和表扬语中加入少量的批评语。当然,不管对于哪种类型的小学生,批评语都应尽量少使用,不到万不得已,则不使用。

3.3加强教学评价语的启发性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使用教w评价语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语自身的启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避免陷入为了评价而去评价的形式化评价,需对学生的思考和行为习惯等提出建设性对策,帮助学生分析不足和优点,以便学生进行改进,同时提升自我。此外,为了使教学评价语更加富有启发性,教师应注重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等提出更高层次的进一步思考,亦或者是从问题的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为学生的思考指明路径。

3.4加强评价语内容的丰富、有趣

课堂教学评价语切记枯燥乏味,应尽量使用丰富有趣的评价语。在课堂教学中,若需通过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语必须贴切小学生的实际,并且丰富有趣。心理学上认为,小学生的期待与其学习动机相对应。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做出某种行为后,往往期待教师的及时评价,同时也希望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与众不同。因此教师应不断研读书本,发挥想象,在明确评价语指引性的基础上,丰富评价语内容,增进评价语趣味。当然在使用评价语时需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善于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

4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评价语对小学生的指导性和激励性作用。加强使用评价语的准确性、启发性,丰富评价语的内容,增进评价语的趣味。同时尽量多使用表扬语和鼓励语,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运用价值

一、语言运用价值概述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受教群体合理应用语文知识,实现语言的科学应用十分必要。众所周知,小学作为学生智力启蒙的阶段,其对语言能力的理解、认知、运用对其一生而言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教育在弘扬中国优良文化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小学阶段教育来讲,语文教育则更加倾向于文字认知以及基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通常语言运用也只是单纯将其转化为文字,如看图说话以及写作等,这种方式使得小学语文语言运用形同虚设,阻碍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重视小学语文语言运用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

1.语言运用形式单一

目前在语言运用形式上较为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形式都是通过教材进行硬性的灌输。对语言的运用都偏向教师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依靠课本的内容,获得语言的硬性指导。其优势在于让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获得模式的引领,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文章获得对语言运用的掌握。但缺点在于,灵活运用语言形式缺乏,不利于学生获得更为深度的语言运用方式。在语言运用形式上过于单一的模式,不符合素质教学对小学语言的整理要求。特别是在对语言的灵活表达之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语言运用价值激发不足

语言需要应将其所原有价值获得最大限度的激发,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应在语言知识讲解中,让学生可以运用语言在不同场景中运用自如,使得学生可以灵活掌握语言,并在语言运用价值上获得完善的体现。从当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现状来看,目前小学语言教学大多存在对语言运用价值的激发不足现象,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特定的场合对语言进行有效运用,致使语言运用价值偏低。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学生都是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硬性地运用文字展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激发只是单纯的课本理论灌输,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语言又如何有效运用。

3.评价与激励观念建立不全面

小学语言需要在正确的评价和激励观念中获得价值的建立。但当前小学语言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评价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认识,在激励观念上也有着不充分的理解。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对小学的语言教学进行大体指导,并按照教材培养目的进行知识灌输,并且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硬性的模式引导,灵活度偏低,忽视对正确价值观建立的重视。

三、提升小学语文语言运用价值对策

1.扩展语言运用形式

小学语文中语言运用地点多种多样,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教育其主要以基础知识认知以及文字认读为主,而相对于语言运用则多局限于写作,将语言转变成为文字,这种展现方式致使语言运用显得意义全无。因此以不断拓展语言运用形式,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抑或者在课上与学生进行成语接龙等游戏,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在交流中,积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故事法,向学生讲解成语故事,使得学生在聆听故事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也可向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面对全班级学生讲解相关成语故事,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

2.情感运用激发语言运用价值

新课改教育理念下要求当代语言教育应实施情感化教学方式,教师应以人为本,将情感凝聚于课堂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思想观与价值观。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卧薪尝胆》一课时,在学习卧薪尝胆这一重点段落时,应摆脱课本,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呈现出勾践卧薪尝胆情节,表现出勾践当时困苦生活,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勾践精神,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增长。

3.形成正确的评价与激励观念

小学语言需建立正确的评价与激励观念,并要在正常教材教学中渗透灵活运用的方法。想要有效运用语言价值,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语言运用的价值观进行理解以及潜意识教学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进行灵活的运用。在保障教学任务获得完成的同时,要对语言的运用价值进行良性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对自身的语言运用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语言的不同场合和不同含义需要教师重点的指出,避免学生在语言运作中形成的思维误区。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教师需要配合课程大纲提出的要求,灵活的运用教材,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对语言价值的养成,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激励观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语言运用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在语文教育中不断对语言运用价值进行开发和运用,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情感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与激励观念,以便于不断挖掘语言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新节.如何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59-60.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9

【关键词】teD视域;口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24-04

【作者简介】杨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语言革命”“思想爆炸”“风潮”,这些词语正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teD演讲风暴”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将人类口语表达的力量推至了历史的顶峰。2011年,18分钟teD演讲的视频网络点击量达到了5亿次。网友们称“这18分钟,我们收获了全世界”,有些人甚至将每天收看演讲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演讲者通过思想的碰撞,熟练地运用口语表达技巧,借助轻松愉快的氛围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使听众获益良多。teD演讲是一场迷人的语言盛宴,亦给小学语文教学刮来一阵清新的风。

以teD演讲者的语言风格与交际水观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日常的、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强调了使用语言的文明礼仪,距离儿童生成稳定开放、富有生命、鲜明顺畅的语言体系仍存在很大差异。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从口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活动设计以及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规划和设计。

一、陌生化:以全新的视域观照小语口语教学的向度

在思考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体系该如何架构,内容该如何确定,教师教学方式该如何设计,教学效能该如何检测时,我们不妨跳出原有的思维与视域,以“陌生”的眼光去审视与观照。“假设我们的学生未来要登上teD演讲台,那么他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形成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置?”诸如此类的问题多问一些,我们才可能打开新的思路,形成口语教学的新格局和新气象。

1.研制全新口语“素养模型”。

以培养“teD小演讲者”的目标为航向,我们约请了近30名小学语文教师,研制全新的口语教学学生素养模型(见图1)。该模型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轴,在思维轴的转动运转中,朗读模仿能力,叙述描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论证表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等五大口语表达关键能力在螺旋运转上升。在素养模型的最外层为“teD式小演讲者”的外显样态――反应敏锐、思想独特、谈吐有致、优雅从容。

(图1)

2.打破教与学的固有“模式环境”。

环境,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设计”,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很长时间内都将“学习环境”定位为物质的基础设施,以及外显的文化氛围等。其实“学习环境”更应该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呈现,以及师生互动的策略等。这些无形的和内在的“环境”,往往决定了口语教学的实际效能,是能保障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互促进,共融共生,从而使得口语教学向着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向度发展的核心驱动程序。

在以往的语文口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以接受式、被动式和零碎式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我们基于儿童立场,遵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形成“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螺旋上升的心理规律,凸显学生在语文口语学习中自主体验、自主实践、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地位,最终形成体验欣赏、合作学习、实践感悟、表达分享等语文口语学习方式。

在口语教学环境设计中,教师“如何教”的命题,往往决定着学生“如何学”的走向。我们打破教师常规课堂教学中机械的“问答式”口语教学方式,在课例的探索与实践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口语表达技巧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体验感受,互动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陪伴、引导、互助、激发”式的口语教学。

二、结构化:以课程的眼光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维度

在进行口语教学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有效组织、运用教材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语文口语课程的理性价值,必须对“教些什么”“还可以挖掘什么来教”进行选择,就如何推进口语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行结构化设计。只有教师从内心生发出课程意识,用课程的眼光来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我们的口语教学才能像蜜蜂筑的蜂巢一般,以其稳定性、序列性和超精巧的结构特征而呈现出迷人的维度。

1.以稳定的课程体系为“主干”。

在teD视域观照下构建的小学语文口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绝非互相割裂的存在,它们互融共生,相互渗透又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养成的体系化、递进性和逻辑关联性,课程的触角延伸向了课堂韧猓因此对课程体系的架构必须有完善而系统的规划,才能避免课程的实施被弱化、淡化甚至边缘化。我们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国家语文课程的现有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本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背景,创造性地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内容,完善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内容体系(见图2)。设置了配套的课程评价机制,以确保本课程能稳定、持续地运转和实施,最终走向课程目标的达成――培养具有校本特有气质的“teD小演讲者”。

课程体系的搭建,一定程度意义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依托载体都在于严谨而科学、稳定的课程体系中。直观地表述,即小学语文口语课程这棵“大树”的繁茂生长,关键在于“大树”先行生长出稳健有力的“枝干”,能够支撑所有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拓展活动“有向可长”“有枝可依”“有据可循”。

2.以序列化的课程内容为“枝叶”。

在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口语表达能力素养体系”的支撑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关键能力生长点进行了侧重性设计。以第二学段为例,在一定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支撑下,重点发展学生的叙述、转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针对“复述、转述、讲故事、表演”等具体要求,研发出了《九色鹿》《小稻秧脱险记》等精品课例群,并且针对“讲述、应对、即席讲话、问题讨论”等具体要求,研发了对应性的精品课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学段各自的口语教学精品课例群落,这群落之间的内在隐性勾连便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联。

这些口语精品课将学生口语表达的达成目标扎根于实在的课堂,细小的口语体验活动之中,随着学段的递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无痕教学”中得以“水涨船高”式生长,这也是在所有口语实践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核心阵地。

3.以精巧的实施结构为“导管”。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就像一棵小树在土壤中的成长。儿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这一系列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土壤、空气、水分和阳光”,这必须依赖具有精巧结构的、立体状态的“实施导管”。我们以“口语实践活动”的分布格局为“导管”,从纵横交错的“立体经纬”的构架,再到引爆口语表达高度发展的“爆破点”设计,最后以覆盖全局的驱动设计为关节点,全方位打造出激发语言生长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以“学科活动”为经纬度。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阶段中,口语表达能力的生长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在阶段性向上延展的过程中,需要关键能力指向的各项训练项目互相有层递性,交融性。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的状态与特点,将12个学期的口语拓展活动进行了序列化设计,以期让每一位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经历12次校级层面口语表达“大舞台”,在逐渐升级,逐层爬坡的口语表达竞赛、展演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节奏感的生长与发展。

以“社团活动”为爆破点。儿童的生命成长是非一致性的,有着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多样性特征。部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人提升得更快一些,口语的流畅性、思维的深刻性、观点的独特性、语言的感染性等比一般儿童更为突出,使得这部分儿童站到“最近发展区”的枝头摘得苹果。为他们建造更高平台,组建“精英”成长营开展口语社团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全力打造了校级和年级两个层级的口语体验社团。

以“微课活动”为驱动式。实行“课前课”“课中课”“课外课”等微课活动的推行。“课前课”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据点――第一学段为“课前故事会”,第二学段为“课前新闻播报”,第三学段为“课前演讲”,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小型训练和即时监测落脚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课中课”指的是针对教材文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出适切进行口语表达的学生主w活动。而“课外课”则指向学生课堂生活之外的语言体验、实践时段。如每日的“阳光晨诵”,午后的“停云憩读”,每周家庭中的“亲子共读”时光等。

三、多样化:以立体的角度检测小语口语教学的效度

因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非书面性,我们主要通过对语文口语课程的分析评价,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口语学习与活动的观察评价三管齐下来检测教学的效度,并且辐射课程成果。

1.数据监测评课程。

在每学年的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总结分析、专家把脉等方式,同时开发课程评价监测软件,对口语课程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修改和调整。

以对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的监测为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课程实施初期对“课前课”的时间设置出现了偏差。在“一刀切”式的时间安排中,出现了第一学段学生“吃不下”,第三学段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改为“两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的弹性设置,并以此为“点”的依据,对下学年的课程推进进行“面”的微调和完善。

2.课例档案观教师。

成立口语课程开发与指导中心,为各位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记录,积累资料。每学年对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过程与实绩进行考核评价。我们特别注重对教师推进课程过程中的课例记录和研究,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积累至少一节研究课例,以孔窥豹,在课例的呈现中全面观察和监测教师对本课程的推行和再开发能力的提升。

3.多元评价促成长。

“线上线下双点赞”――丰富和完善“点赞行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的表现给予点赞,发放点赞卡,并充分尊重儿童意见,设置各类机会和奖品予以兑换。以奖代评,以评促优。

“校园双星促成长”――创设表彰“校园成长之星”和“校园成功之星”机制。学校设立“春苗奖励基金”,对“演讲之星”“辩论之星”“故事之星”“体验日记写作小能手”“成功之星”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儿童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优于表达。

当teD演讲走进我们生活,并对我们的观念、行为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时候,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儿童正是这些观念和行为的最大被影响者。因此,刷新我们的头脑,为儿童筑起语言活动的最大空间舞台,让他们生长在丰厚立体的活动场中,生长在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中,生长在细致入微而又绵延悠长的口语体验活动中。相信这样的阳光少年,一定能向着teD演讲台的方向无限生长!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篇10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来源。第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依据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长春版等),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虽大体相似,但依然会有不同之处。第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同,其学习经历、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都存在着差异。有些教师试图设计出全班学生都适用的唯一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就是要面向全班学生、顾虑个体差异开展的,那么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然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年龄规律等实际情况为基础。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采用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的办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困生感到“我能行”;帮助中等生认为自己、有更大进步;使优秀生产出乐于挑战的欲望等。即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策略为目标层次化。

例如,在《忆铁人》一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王进喜深深自责的感人画面)内容教学时,可分层设计如下多样化的教学目标:第一层针对次学困生——知道王进喜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铁人王进喜的;第二层针对次中等生——揣摩词句对反映人物品质的作用;第三层针对次优秀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尝试仿写身边中“王进喜”。这样设计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也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上,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域上不做差异要求;第二,虽然各层次目标有所差异,但各层次目标之间需要形成一个阶梯,利于后进生向中等生迈进,中等生向优秀生靠近,优秀生并不自满;第三,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必须突出语文实践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