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3:39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1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79-01

手术病人是医院内住院病人中一组特殊的群体,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有比较强烈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消极的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并导致病发症的发生。手术前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1]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手术168例,其中全麻38例,椎管内麻醉96例,局部麻醉26例,神经阻滞8例。

2存在的心理问题

2.1焦虑、紧张、恐惧: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焦虑、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对手术方案及风险的疑虑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均可导致病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时会导致手术暂停。一般而言,术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女性高于男性,成人高于儿童,初次手术者高于继往手术的病人。[2]

2.2抑郁、悲观: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是恶性肿瘤,担心手术不能成功,担心术后人财两空,认为治疗效果不乐观。

3护理措施

3.1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由巡回护士于术前一日进行术前访视。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各项化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异常。向手术医师了解麻醉方法、手术,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然后去病房主动与病人交谈,说明访视的目的,向病人介绍从进入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其中包括入室时间、手术大致所需时间、麻醉诱导、手术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了解病人感觉,鼓励病人提问,认真听取病人倾诉,表示出你的关注。和病人交流时,应照顾对方文化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解手术的心要性和安全性,增加相互信任,调动病人配合手术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手术当日病人接入手术室时会有陌生感,可以向病人大概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术间温度在20-30℃,湿度50%左右适宜。病人清醒时播放轻缓的音乐,使病人具有舒适感。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不要大声喧哗及窃窃私语。麻醉前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或椎管内麻醉时站在病人前面,轻抚病人身体,不仅能安慰病人,还能协助麻醉医师摆好。

3.3麻醉后手术进行中要使病人卧位舒适,保持输液、留置导尿管通畅。注意病人保暖,密切观察手术中发生的变化。清醒病人要随时观察手术中发生的变化。清醒病人要随时观察患者有何不适,引起不适的原因,以及告诉患者如何缓解,以取得配合。多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的不安全感。遇到危急情况,保持冷静,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慌乱,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在有条理的处理。

3.4手术后全麻病人从麻醉中醒来,渴望了解手术是否成功。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态变化,尿液情况,防止病人躁动坠床或输液管脱落。安慰病人,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待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5术后2-3天到病房进行随访,通过查阅病历,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术后情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

4体会

加强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情绪,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与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2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他始终贯穿于一切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也是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以它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与病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以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使其趋向稳定、平衡、配合和康复的目的。

手术是外科疾病治疗的关键,认真做好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一般手术病人都会产生紧张、恐惧、无奈、不知所措等复杂的心理反应。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愈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手术室护士除了准确、熟练、默契配合医生手术外,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就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环节,这时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手术成功与否。下面是我本人多年在临床的经验总结,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心里护理都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体护理的术前访视,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以利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手术前对患者应先进行访视,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进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手术患者早日康复。

手术前的护理对配合手术,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提高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的关键。

护士在手术病人面前要表现出神态自若、充满自信和若无其事的神情,以缓和和消除病人所面对的紧张气氛。针对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指导他们以各种方式放松心情,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树立对手术的信心。称呼病人时,注意选用合适的称谓,合适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的桥梁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原理、手术医师精湛技术和经专家反复研究制定的手术方案,以减轻病人的心理顾虑,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促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二麻醉与术中心理护理

2.1局部麻醉手术。此病人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病人主动配合对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护士应向病人介绍局部麻醉的特点、方式及术中的不适和感觉。护士应尽量陪伴在病人旁边,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噪音,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的手术环境。

2.2硬膜外麻醉手术。由于此类病人是半清醒麻醉,所以护士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应提前告诉病人麻醉操作中可能的感觉和需要病人给予的配合,以便操作顺利进行。

其次,硬膜外麻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处于清醒状态,病人在术区有触觉无痛觉,高度紧张的病人常把触觉当作痛觉给麻醉师提供错误信息,护士应尽量陪伴在病人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知其那些属正常哪些为异常,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再次,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对过度紧张的病人,可采取转移注意力,如向病人询问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尽量减少病人的面积保护病人的自尊心和隐私。

2.3全麻手术。虽然手术过程中病人处于昏迷状态,但术后拔掉气管插管,病人逐渐恢复,心理护理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约束用具是要给病人解释清楚,严禁为了取得手术病人的配合而吓唬病人,应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刺激。手术结束后唤醒病人时,要考虑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时刻使病人感到被尊重。

三、术后心理护理

3.1要擦净病人手术部位周围的血迹,保证敷料外层干净,要包扎整齐、严紧,以避免刺激病人和家属。

3.2要主动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术后疼痛规律,告诉病人病灶已切除,只要安心休养身体会很快康复。

总之,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要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病人手术成功与否及其术后康复的快慢,心理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3

手麻科

手术病人除了承受病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医师和手术者的期望和信任等。若手术室护士能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护理极为有益。

术前访视

手术前1天到病房仔细阅读病历,与病人交谈时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活动,鼓励病人树立对手术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安慰、解释和鼓励。

(1)告知病人麻醉的配合、麻醉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嘱咐病人不要紧张,术前充足休息有利于手术。通过各种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好手术和麻醉。

(2)对于病人怕手术做不好的心理,我们应向其解释进行手术的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是熟练的,对病人是高度负责的,同时列举成功手术事例。

(3)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术前访视要给病人讲清楚手术的重要性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告诉病人要勇敢面对现实,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残的信心,使其感到生活的美好,做生活的强者。

术中的心理护理

(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特殊装置、抢救物品、监护仪器等,以及护士医生们忙碌的身影,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紧张无助的心理。此时他们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我们从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等开始,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都有我们的负责和陪伴。进行各种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同时告诉患者,我们时刻监视着他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很重视的,术前准备是很充分的。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放心,备感亲切、温暖。由此可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

(2)手术病人一般都用约束带来约束手足,以防止术中发生不可意料的移动,以免影响手术进展。在使用约束带前主动地与病人交谈,以取得病人的合作。某些病人不舒服或有特殊要求不敢给医护人员说出来时,我们应尽量去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如冬天给病人盖好被子,插尿管时若病人疼痛,特别是前列腺肥大患者,可不急于插尿管,待麻醉起效后再插。静脉穿刺动作要轻、稳、准,力争一次穿刺成功。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切不可惊慌失措、焦急不安。对患者的一些要求,如口渴想喝水,不能粗暴拒绝,应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此时不能喝水的原因。但对患者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使其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爱护。术中除了配合麻醉医师、手术者,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完成各种技术操作、治疗、急救等工作,在术中应少讲话,多做事,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特别是关于病人病情(肿瘤)、隐私、家庭问题应避而不谈,全麻或非全麻都一样。

术后护理

(1)送患者回病房时,对清醒患者应告之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等,让病人安心。应向患者说明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并及时进行随访,和患者亲切交谈,掌握麻醉期和整个手术的过程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第2天下午访视术后病人,向其说明术中你一直守护在他身边,手术成功,病人配合良好等。就病人现有的不适,也应给予问候和疏导。椎管内麻醉后病人有术后头痛、头晕者,应给予解释,嘱咐病人正确卧位的必要性。

(3)术后3~7天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病情、伤口愈合等情况,并对手术室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讨论

通过术前、术后访视病人,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减少了术中不良反应,使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与患者沟通,做到人文关怀,也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4

【关键词】手术心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66-02

1心理护理体会

1.1对心理护理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一个人从正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来到医院住院,看到医院各种各样的病人后,疾病就开始不断的捆扰患者的身心,由于生活节律被打乱,再加上手术病人一般对人体生理、解剖、麻醉、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处理缺乏了解,就产生捆惧感,病人在术前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害怕和担心。怕的是疼痛,担心的是否会出现意外。手术病人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就会恐惶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理波动很大。针对病人术前的心理特点,应请主刀医生在术前一日看望病人,同病人沟通,尽量解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病人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手术的安全性作出肯定,使病人获得安全感,让病人知道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

精神和心理压力主要是对手术、麻醉等相关知识缺乏或有更深了解所引起的焦虑、恐惧等,这种情绪变化不仅仅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实施,还影响术后的治疗效果。护士是在手术前后直接看护病人各种变化的,因此,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交谈中,要进一步掌握病人的职业、文化、婚姻家庭等状况,要实施的手术仔细解释,耐心说明,使病人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对病人术后恢复报科学的态度,设法帮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和精神准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手术。

1.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的恐惧、焦虑会影响到麻醉和手术效果,硬膜外物扩散不全,全麻诱导期不平稳,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刀口愈合慢等一系列并发症。

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陈设、布置,无形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为了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增强手术的信心,护士应认真负责,严格自行查对制度,对病人态度从容,热情诚恳,动作轻巧、热情、尽可能准确地解释病人的各种疑问,给予病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讲明手术的意义,让患者认同手术的必要性。

一般病人躺到手术台上就容易产生孤立无援的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因该诚恳地给患者进行解释,抚慰,讲明手术前实施的各种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上约束带,放置电刀铅板等,让病人心里有数,将实行何种麻醉,手术中因该怎样配合,让患者感到充分的手术准备,从而减轻和消除孤立无援的心情,形成安全感,对医务人员有了亲切和信任感,就会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了信任。

1.3手术进行中的心理护理:

由于不同的麻醉、手术类型、年龄、性别、因而手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也各不相同,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清醒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安慰病人,观察其面部表情及其发出的声响,并高诉病人手术中如:电动吸引器、电刀、监护仪及手术器械发出的等不要害怕,手术过程中,般动物品要轻稳,避免碰撞声,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使病人心惊胆颤,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言谈要严谨,详细分析手术中各种情况,并加以解释,作出相应的的措施,如腹部手术探察腹腔脏器出现牵拉不适引起恶心、呕吐时鼓励病人做张口平稳深呼吸,稳定情绪,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如病人出汗口干时及时给予擦汗,生理盐水湿润口唇,按病人所需给予帮助,使患者感到似亲人在身边,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

护理人员还可以将手术进程告诉病人,从而减轻术中病人的焦虑、紧张感,取得病人的配合和谅解。

1.4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最急于知道是,手术是否成功?怎样迅速康复?为此应对清醒的病人说明,由于患者的积极配合,手术取得成功,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适当指导注意保护手术伤口,保持引流管道畅通,术后的卧位及禁食的时间,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预祝早日康复等。

术后的访视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进一步沟通护患的情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境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2小结

患者良好的心理是康复的一半,通过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探讨,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不断探索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去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以期达到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为我们护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5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通过对432例手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并与未全面实施心理护理,仅给予一般性安慰的428例手术病人比较,发现干预组在缓解术前紧张、恐惧、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康复及手术满意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60例手术病人,其中男538例,女322例,年龄19~78岁,平均48.6岁;其中普通外科手术占32.1%,创伤骨科占13.6%,胸外科占11.4%,妇科占12.5%,五官科占7.8%,其他占18.9%。随机分成干预组432例和对照组4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干预组病人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心理护理,用热情和蔼的态度,针对病人的心理矛盾,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其顾虑,解决其心理疑虑。使手术病人尽快缓解术前紧张、恐惧及焦虑情绪,以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安慰法、移情法、激励法、暗示法、超越法等[1]。对照组病人拒绝接受或没有采取正规的心理护理措施,仅给予一般性安慰。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2.0软件处理统计资料,采用随机资料χ2检验,数据以x±s表示。

2治疗结果

2.1手术前接受心理护理的病人能明显消除紧张情绪,能在最大程度上配合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对入选病人康复情况的比较:干预组432例,其中康复情况一般76例,良好346例。对照组428例,其中康复情况一般236例,良好182例。两组比较p

2.3对入选病人手术满意率的比较:干预组432例,手术满意420例,满意率97.22%。对照组428例,手术满意360例,满意率84.11%。两组比较p

3讨论

3.1术前心理护理:紧张刺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手术效果。术前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焦虑心理,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使病人感到被尊敬、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对手术充满信心,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此外,术前心理护理可增加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通过与病人接触、交流和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病人更多地了解手术室及手术中护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赖感。指导病人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自我护理(如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等);给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今,特别强调整体护理模式下新的护患关系[2]:要求护理要讲究技巧,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要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标准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装束举止、主动与病人沟通。在语言沟通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强化沟通效果,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3.2术中心理护理: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各种特殊装置、麻醉机、监护仪器以及护士、医生忙碌的身影,便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无助的心理。此时护士应在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的同时,适时地给病人以鼓励、安慰,使病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麻醉前护士在协助病人摆好姿势时,一般要用约束带约束病人手足,在使用约束带前主动与病人交谈,以取得病人合作,以防术中出现不可预料的乱动情况,影响手术进展。术中巡回护士在配合麻醉医师、手术者、器械护士完成各种技术操作、治疗、急救等工作中,尽量少说话,多做事,时刻观察病人情绪变化,随时给予安慰。器械护士要熟练配合手术,减少病人痛苦,医护之间气氛融洽,互相尊重,主动合作。由于麻醉方式的不同,有的病人意识尚存,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因此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病人病情或隐私,避免对病人产生一切不良刺激。当遇到意外情况时,不应惊慌失措和脱口说出详情,以免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起到了医疗保护作用。

3.3术后护理:巡回护士还应掌握一些疾病的术后心理护理,使病人感到手术室护士不仅具有手术室知识,还精通疾病的术后护理知识,就会对我们产生信赖感,从而服从我们的指挥,积极配合各种诊疗护理常规[3]。手术结束后,麻醉消失,病人逐渐恢复记忆,此会有些不适,担心手术是否做好,我们应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并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给病人传达有利的信息,鼓励病人忍耐克服术后的疼痛,积极配合治疗。对一些特殊的手术如癌症、截肢等,护士要特别关心,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鼓励、引导、劝慰他们珍惜生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有恐惧心理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与同室病人交谈,转移注意力,尽快适应环境,护士应主动向病人讲述疾病知识,找预后良好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的刺激或对病理报告的猜疑,往往情绪低落,有些病人心理反应比较复杂,故意识恢复后,要主动告知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并说明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消除顾虑、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一般术后2~3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随访、询问,了解术后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有何不适,征求病人对手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姝.护理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

[2]郭晖.未来整体护理模式中的护患关系[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1):41.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6

1临床资料

本组2160例,男1250例,女91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出生12天。其中aSD(房缺)386例,VSD(室缺)679例,F3(法乐氏三联症)22例,F4(法乐氏四联症)150例,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136例,tGa(大动脉转位)26例,aVR(主动脉瓣置换术)80例,mVR(二尖瓣置换术)290例,DVR(双瓣置换术)165例,tVR(三尖瓣置换术)24例,其它体外循环手术202例。术后即入iCU监护,除了33例由于术后严重并发症如重度低心排、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死亡外,均安全转回心外科病房。

2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入室前的心理护理

通常,患者对心脏手术很恐惧,对于术后进入iCU则更是紧张,常常食无味、焦虑、难入睡等,这样对手术不利。有研究表明,术前焦虑将增加手术过程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效地降低术前焦虑,有助于病人平稳渡过手术,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1]。为此,我们耐心细致地为需要入住iCU监护的病人详细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安慰和解释。

2.1宣传入室须知告诉患者及家属入室需要准备的物品、用途。同时解释不能陪伴及探视的原因,并留好联系地址及电话号码。

2.2介绍iCU概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iCU的基本设置,使其懂得术后进入iCU是为了更快地恢复,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律、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使病人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此外,讲述术后病人可能遇到的不适和痛苦,使其对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一定的承受能力。

2.3讲解有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术后醒来在iCU时全身会带有各种导管,如连接心电监护的导管、呼吸机管、动脉测压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均是监测及维持生命的重要导管,千万不能拔除。所以将双手暂时固定在床缘。由于口腔气管插管,所以不能说话,有要求可用手指轻轻敲打床缘,护士24h在床旁监护。同时,讲解术后深呼吸并尽力咳痰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先深吸气,短暂停顿后用力将痰咳出(与此同时护士双手压住伤口,可以减轻疼痛,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2]。

转贴于3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入室后的心理护理

3.1麻醉苏醒时的心理护理病人麻醉苏醒时,各种仪器声、报警声、周围病人的呻吟声、医护人员的繁忙工作,甚至谈话声等因素,均会增加病人的紧张心理。负责监护的护士应及时自我介绍,向病人简单介绍手术情况,重复入室前的宣教内容。另外,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需及时处理病人的伤口疼痛及退热等,减少病人的痛苦。躁动的婴幼儿可遵医嘱用镇静药保持镇静。

3.2气管带管期的心理护理由于气管插管,病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要用手势或表情来表达。若医护人员不理解,病人常常显得急躁、易怒、或用四肢猛击床边,以示不满。因此,护士应不厌其烦地确认病人每一个细小动作的意思。为了正确了解病人要求,可假设病人通常提出的几种问题如“有痰?”、“口干?”等边念边问,病人只需点头或摇头表示,护士应注意自己问话的语调、表情和态度,使病人感到受重视和被理解,从而获得心理安慰。

4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的需要,2160例体外循环手术中,有150例在常规时间1~2天内不能出iCU,需要继续监护,1例长达90天。故病人心理更加焦虑,个别病人一度出现烦躁、失眠等精神症状。我们分析,产生这种原因是因为病人术前与术后有截然不同的生活规律,如不分昼夜的紧张环境、禁食或无规律的清醒和睡眠等。均使病人感到不适应。护士应处处关心体贴病人,说话、操作要轻。适时向病人介绍时间,使病人分清白天和黑夜。护士稳重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敏捷的操作,会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另外,部分自费病人担心医疗费用过高,针对这类病人我们及时向其解释继续留察的原因,使其明白继续监护可促进病情早日康复。同时,适当安排家属探视,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和鼓励,从而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5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高层次的护理手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牢固的专科知识,而且还要懂得医学心理学,才能根据不同病人的性格、文化背景、心理特点等进行心理护理。实践证明,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使病人建立了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和对手术治疗的安全感;耐心细致的术后心理护理,使病人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病情的康复,缩短了围术期住iCU的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妇科病人,最大年龄为88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422.6)岁。其中青年组有30例,中年组有50例,老年组有20例。100例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均有着清楚的意识,对于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也能口头清楚的表达。

1.2方法 采取心理状况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00例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妇科病人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和食欲情况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心理特点 100例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心理中,其中55例(55%)为焦虑恐惧心理,12例(12%)为抑郁心理,23例(23%)为依赖心理,10例(10%)病人否认有任何心理问题的存在。

2.2妇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妇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妇科病人患者年龄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中年人的情绪最佳,青年人的心理状态最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适中。三组患者护理之后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护理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妇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3.讨论

3.1妇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 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常伴有紧张焦虑的心理,有学者表明[2],患者由于缺乏对手术的理解,以至于对手术的效果有着怀疑的心理。同时也有学者表明[3],患者担心伤口有着不好的愈合和过高的住院费用,以至于心理状态处于一种不佳状态。本研究中,100例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心理中,其中55例(55%)为焦虑恐惧心理,12例(12%)为抑郁心理,23例(23%)为依赖心理,10例(10%)病人否认有任何心理问题的存在。妇科病人患者年龄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中年人的情绪最佳,青年人的心理状态最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适中。这一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4]大致相同。可见,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心理问题和年龄有着显著的关系,因此更应该做好妇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引导患者有着正常的心理状态。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8

关键词: 外科病人 术前 心理护理

       1 影响手术的不良因素

       1.1人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儿茶酚胺的量增加,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1.2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细菌、病毒、过敏物质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上升。

       1.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休息、食欲、睡眠质量下降。

       2 外科病人术前心理特点

       2.1患者急性发病,缺乏思想准备,使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抑制,致病人术中晕厥、胸闷、心悸等。

       2.2对疾病的畏惧,病人惧怕手术引起疾病,尽管现代手术基本上达到无痛要求,但手术会造成机体的创伤,对患者来说,是既渴望又惧怕的事件,由此产生应激,影响血压、心率变化。

       2.3手术是否安全,病人恐惧身体的暴露,要承受麻醉剂不愉快的副作用,更惧怕手术会使自己重要功能丧失,术后的伤残缺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于恐惧手术会夺去自己的生命。

       2.4恐癌症,担心自己患上绝症,精神紧张,有恐惧感。

       3 手术前心理护理

       3.1护士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及时评估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心理问题:①夸大手术的危险性②不理解麻醉的过程③不知道疼痛的程度④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未知”增强病人的控制感。

       3.2护士要理解鼓励病人,允许其表达疑虑、感受,并给予发问的机会,护士要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运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解除顾虑,使病人坚信能够承受手术。

       3.3向病人介绍手术目的、麻醉方法、手术简单过程和术后可能要用的各种引流管和监测仪,使病人减少对各种器械的恐惧心理,或让治愈患者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消除害怕和不安,使其乐意接受必要的手术治疗。

       3.4对急诊病人常需紧急进行手术,神志清者应给予更多的安慰,并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3.5癌症病人尚需消除其恐癌心理,或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必要时逐渐的告知病人真实的病情。

       3.6护士应具备较好的医疗道德修养,对病人要有职业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熟练的技术获得病人的信赖,改善病人的心理,有效解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051-02

笔者针对我院2006年1~12月期间多例手术病人术前和术后的心理需求,采取询问法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1.1术前安抚病人紧张的心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术前病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多数病人产生忧郁、悲观消极心理反应。术前我们应以理解、体谅、宽容的态度,主动与病人接触、交谈,及时发现需要给以帮助。放松、深呼吸、咳嗽练习等都能有效对抗紧张情绪,是减轻手术前焦虑和手术中痛苦的有效方法。同时适当地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以解除顾虑,积极合作。

1.2术前病人的心理活动咨询

许多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病人术前常有害怕和担心的心理活动。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盼望早日手术,但一旦安排手术日就又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1d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

1.3术前焦虑对病情的影响

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1.4手术环境对病人的影响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慌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的心理。

2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害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d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从麻醉中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这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积极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是否恰当有关,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6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的疼痛。等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怒、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又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除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4鼓励病人积极面对人生

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如胃切除)或残缺(如截肢),造成躯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产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要交待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

通过精心、周到的护理,向病人多传达积极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可以避免病人手术前后心理负担过重。此外,还应将正确的评价疗效方法告诉病人,即根据各人的病情特点,以手术前、手术情况及手术后检查情况来评价,让病人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让病人感到自己正在康复中,提高治愈率。尽最大的努力为病人提供克服困难和适应新的生活的手段,使病人勇敢地走向新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余方才,杜继双.医学伦理学教程[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2]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50-02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病人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还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将要实施手术的病人,无论何种手术,术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做好手术焦虑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男125例,女151例,年龄2~76岁。普通外科81例,骨外科25例,五官科16例,妇科42例,肛肠科112例。全麻41例,硬膜外麻醉89例,骶管麻醉123例,其他麻醉23例。

1.2手术焦虑病人的生理反应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焦虑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急性焦虑的症状为变态反应、震颤、心悸、出汗、呼吸困难、厌食、恶心、腹部不适。体征为皮肤湿冷、苍白,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气促、呼吸深大,血压升高。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出现胃肠蠕动过频而腹泻。一般来说,术前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轻度焦虑反映了正常的心理素质,重度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则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内分泌系统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同时增加了物毒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1.3导致焦虑的心理因素

1.3.1对医院不熟悉病人住院不得不与他熟悉的环境和心爱的人分离,包括配偶、子女、朋友、同事、家庭和单位等,这些原来的心理生活的支柱一旦离去,便会产生分离感而伴随情绪反应,并对陌生的环境较难适应而产生焦虑。

1.3.2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病人往往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对别人的好言相劝将信将疑,既想了解有关疾病的信息,又对听到的一些解释抱有怀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听到别人低声私语,总认为在议论自己的病情。疑心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病理报告是否弄错了,病人还常常根据医生或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有些病人甚至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因而产生极度焦虑的心情。

1.3.3对麻醉的担忧既担心麻醉过浅而引起疼痛,又害怕麻醉过深而面临死亡危险。

1.3.4缺乏思想准备急性阑尾炎、胃穿孔、肠梗阻、骨折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甚至有生命危险,导致病人痛苦不堪,严重焦虑、紧张、恐慌不安。病人求生欲望强烈,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所以迫切需要知道谁为自已做手术以及怎样做手术。病人最担心的是会不会让实习医生在自己身上“练刀子”,手术能否成功,会不会有并发症、后遗症,疼痛能否忍受,所有这些均能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

1.3.5性焦虑从自我的心理发展来说,躯体的完整性是自我完整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外科手术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不得不摘除某些器官、截肢或改变某些器官功能,这是一种自我完整性的破坏或威胁,所造成的心理反应是害怕丧失器官或造成功能残缺,如截肢既造成形象改变又丧失了肢体功能,因此产生恐慌焦虑。

1.3.6各种类型病人的心理反应不同类型的手术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子宫肌瘤手术的病人,担心切除的肿物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恶性还要再行盆腔清扫术,所以病人非常焦虑。剖宫产的产妇担心对胎儿的健康有影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另外,不同年龄手术的病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小儿手术病人突出的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的认识,心理活动多随环境改变而迅速变化。在我国,当前现实生活中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手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担心孩子受罪和安全,家属表现出的格外紧张和焦虑、伤心等情绪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青年手术病人,他们朝气蓬勃、富于理想、感情丰富、独立性强,主观感觉异常敏锐,他们担心手术会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担心对自己的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有不利的影响而焦虑不安。中年手术病人,他们正是出成果的时期,患病后将停止一切工作,认为这是巨大损失,是不堪忍受的痛苦,担心给家庭带来许多困难,担心病后造成家庭经济窘迫,对老人和孩子惦念,体力及心理稳态趋向紊乱使病人产生焦虑。老年手术病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体弱多病,社会和家庭角色以及经济状况的改变,老年人适应能力差,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对多种检查顾虑重重,担心自己年龄大,身体差,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常受到死亡威胁,故产生恐惧心理。

3手术焦虑病人的心理护理

3.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而且对保持医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需的。在交往中,医生或护士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工作人员,对于病人所表达的痛苦和不幸不会完全无动于衷。为了利用医患之间的正常交往建立有益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要用认真、负责、严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获得病人的信任,赢得病人的合作,不仅可以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可以从良好的情绪反应所获得的躯体效应中获益,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3.2详细介绍手术知识

护士要鼓励病人说出焦虑的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使病人完全放松,认为手术并不可怕且是治疗的唯一手段。突出强调其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提供评价期望说出的信息资料,如谁是主刀者,有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手术护士等,用什么样的麻醉方法、谁是麻醉师,并简要地介绍有关麻醉知识。描述手术室环境,并向病人保证手术时护士会在手术室内陪伴。从而消除病人过多的顾虑,以最佳情绪接受治疗。

3.3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护理

小儿手术的患儿,由于他们年幼不愿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反应,因此家长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他们大都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所以儿童的心理护理实际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青年手术者情绪强烈而不稳定,有时欢快,有时不愉快或愤怒,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密切注视,预防可能发生的后果,要注意多给予心理支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对于老年手术者,他们一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护理人员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精神上给予同情、安慰,解除其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4不同类型的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如甲状腺切除术的病人,应鼓励病人表达其内心的感受,给予必要的安慰,解释手术的有关问题,消除病人的疑虑和紧张心理,解释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以缓解病人激动易怒的精神状态。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给予口服镇静剂或安眠药,使病人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对妇女而言具有双重威胁性。除癌症带来的恐惧外,切除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意味着失去部分女性特征。所以应多关心病人,多给予心理支持,让病人相信切除一侧不会影响操持家务及工作,而且切除的可以重建,并请其他的病友现身说法,促进病人适应性反应,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5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病人家属是病人的精神支柱与依靠,也是病人心理焦虑时倾诉的对象,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也是减轻病人焦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通过与病人家属交谈等方法,对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及家庭支持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及帮助,让家属也了解手术情况,建立安全感。有条件时可以让病人家属通过可视录像观察手术全过程,这样不仅让病人有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解除了病人家属的焦虑情绪,间接减轻了病人对手术的焦虑反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任巧玲.神经病现代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