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4:19

物流管理背景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创新策略

就目前而言,现代社会追求的是高效率的信息共享和流通,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其中,能够积极调整物流发展战略,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优化物流管理的整体效果。

1我国物流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日益发展,在其背景下兴起的物流管理事业也要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服务,这样才能够优化整个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效果。与传统的物理管理相比,新型的物流管理事业是对其创新和传承,主要是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物流管理发展更加科学化、便捷化,从而实现整个物流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主要是朝着多样化、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的方式,因此需要将物流与信息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订货制度,按照仓库实际需求和运送方式进行配送,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双方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主要分为仓库的管理、库存的管理以及运输的管理三个环节,以上都属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发展的内容[1]。

2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物流管理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单一

所谓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物流在实际运输和管理过程中的通讯设备、仓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交通设备等诸多方面,但是这些因素仍然存在滞后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的效果和水平,使整个物流企业处于落后、单一发展的状态。但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物流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基础设施单一,从而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

2.2缺乏物流管理监督体系

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监督体系,这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物流企业长期处于供求和需求的不同状态下,因此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尽管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了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但是还有很多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设备、投入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加杂乱无章,从而阻碍了我国物流管理事业的发展,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正常运行,从而无法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进行创新。

2.3物流管理信息程度较低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整体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和水平较低,而且专业化知识和技术能力不高,严重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无法实现各部门、各区域、各行业的协调和发展,直接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的发展,尤其是在整个操作环节上存在很大问题,大量的人工操作直接影响了我国物流管理信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无法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缺乏必要的技术交流,从而无法进行创新和发展。

2.4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优势和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很多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另一方面,还有很多物流管理人员自身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能力较低,无法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也没有具备熟练的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严重制约了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2]。

3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策略

3.1积极引导物流行业的发展

要想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对于物流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就必须积极引导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要以技术为支撑,以科技为动力,这样才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加强对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和引导,并给以政策支撑,从而逐步完善物流管理制度,引导物流企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就是要健全物流管理立法,对于其中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规范,真正使得物流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明确每个物流管理部门、每个物流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其协调作用和机制,优化整个物流行业的质量和水平,使其发展更加系统化、多样化、整体化。其次,政府应该提供对物流管理行业的支持和管理,尤其是在资金和政策方面都应该给予支持,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管理工作创新。最后,从微观方面而言,物流企业自身也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样才能够使物流行业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

3.2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

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创新物流管理发展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内外兼修,满足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二者有机集合,实现物流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具体包括创新物流的配送方式、信息收集方式、以及自动化管理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最大范围内实现配送,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物流管理体系实际发展的模式,寻找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其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实现我国物流管理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优化物流管理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3]。

3.3提高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这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物流管理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职责所在,明确自身的职责,多学习、多借鉴、多请教、多看书,学习和借鉴一些优秀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创新;另一方面,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物流企业做出贡献,组织对相关物流人员进行培训,重新进行学习,实现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优化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发展效果。

3.4创新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在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管理除了要发展自身之外,还要创新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从而确保整个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第一,政府可以加强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提高整个物流行业市场的发展,确保其规范性和统一性,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生产,实现物流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第三方发展,提高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利用集装箱运输管理方式和形式,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设备和车辆的运行,增强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为物流管理搭建一个安全稳定的平台,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案和策略,从而实现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3.5综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

所谓现代技术主要是指智能化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创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中,因此这对于我国物流管理行业而言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方面也要将现代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实现智能化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物流管理模式,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发展。例如:实现商品的批发和配送,并且创新其工作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提高整个工作的效果,实现我国物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4我国未来物流管理创新模式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对我国物流管理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物流模式和管理的直接运转。这主要是指在物流行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跨企业和跨地区的功能性合作,进一步缓解资金和资源问题,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尤其是实现直接运转,增强物流运转的速度。其次,实现物流管理的零库存。随着电子商务的引入,要想实现零售商、供应商以及制造商三者之间的整合并不是难事,由于每个消费者都想追求物美价廉的服务,因此对物流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实现零库存,这样才能够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实现零库存。最后,实现科学化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包括销售、流通以及生产等多种学科,从而丰富了整个物流管理的内涵和意义,尤其是将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其中,要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优势,创新理论和成熟理论,实现物流管理的创新[4]。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此将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创新发展中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我国物流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单一、缺乏物流管理监督体系、物流管理信息程度较低以及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通过积极引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提高物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创新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以及综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等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还能够优化物流管理的效果,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郭翩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晓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5(01).

[2]陈文刚.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创新[J].物流技术,2014(23).

物流管理背景篇2

一、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跟不上企业的进步。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体制和制度等方面也都不够健全和完善,在这里阐述一下主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简单地分析和研究。

1.资金方面的问题。我国现在的物流企业多数都存在资金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资金的来源问题,资金来源狭窄,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流转,就没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其次是资金的利用问题,有了一定的资金,但是没有在最短周期内运用资金、流转资金,造成有的时候资金流转困难,而有的时候资金多余没有流转。这都造成了资金的浪费,没有把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益,这都会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不高。资金利用率不高,就会变相造成企业的亏损,利润率减小。

这一般都是因为没有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在使用资金前,首先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地估算,估算要尽量准确,这样才能把握好资金的使用;其次是资金的运行过程,要规划好资金的流转行程和时间;再其次在资金运转完之后,要进行汇报和总结。

2.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跟资金接触较多,而且跟资金接触的人员可能比较杂乱,财务管理部门经常会出问题。可能是资金去向不明,或者是资金没有按照章程运转。这都是因为财务管理部门太松散,管理混乱。到现在,很多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都很混乱,没有人执行监督工作,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资金流转不透明,资金流转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工作成绩也很差,最终也会影响到物流企业的发展,导致物流企业运行不流畅,企业效率也会比较差。总之,现在我国的多数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都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不足之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大众的监督下进行,才能保证资金运转的透明性和高效性,保证资金的运转效率,最大程度上利用好资金,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益。所以说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只有监督好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才能使财务工作更好地进行,体制更加完善和健全。

3.财务信息方面的问题。现今,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的地方。其中一项就是财务的信息问题。在资金运转完成以后,财务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反馈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资金的运转情况,并核实资金的运转和流动,以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就是,有很多财务信息并不真实,存在很多假象。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公款消费和报销,这些金额很大程度上都是不真实的,这就导致不该被消费的资金被消费掉了,导致资金不足可能有些太夸张了,但这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会影响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财务管理需要真实有用的财务信息,虚假的财务信息只会有碍于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优化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

上文已经阐述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已经存在,就不必再为这些问题苦恼,或者抱怨了。下面是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

1.丰富融资方式,提高资金利用率。想要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解决融资困难,就要丰富融资方式,通过多方位的融资方式来集结资金,不能仅仅限于一种或两种单调的融资方式。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经济也发展迅猛,许多机遇都需要企业自己去挖掘,去抓牢。企业自身要善于发掘新的融资方式,勇于创新,不能拘泥于陈规。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特色,去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的渠道,加大资金来源。

解决完融资难题,有了充分的资金来源,下面要做的就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把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能让资金闲置。不过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也要做好资金运转的估算工作,不能超出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这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前提和基础。要先打好基础,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行。资金的利用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在做好基础之后,再慢慢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2.加强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管理对物流企业来说,是重心也是核心。现在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体系和制度还都不完善,在这里首先强调财务的监督工作。财务管理部门一直是在和资金打交道,难免会出一些人为的差错,而且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人员的工作也需要监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实现透明化和大众化,就像人民当家作主,企业的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财务运行和财务工作,这样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工作,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加认真地、负责任地工作,把财务工作做好。财务工作做好了,才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真实性,才能保证资金正常地运转和流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以说,要想建设好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加强财务的监督工作,保证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3.采集真实的财务信息。虚假的财务信息会妨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资金流转的反馈工作,所以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部门必须采用真实的财务信息。过滤掉虚假的财务信息,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资金流转的追踪。财务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资金的流转过程,把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资金的利用率进行严谨地统计,这样才能保证后期采集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物流企业还需要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并且规范物流企业财务工作体系,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有了健全的规章和体系,企业员工才能按规章办事,这样财务工作也比较容易顺利进行,财务管理相关部门也能够采集到较为真实的财务信息。

物流管理背景篇3

关键词:大物流;两化;工学结合;物流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提出物流业发展的十大主要任务,其中两大任务属于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内容,要求物流业“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1-3]。近年来,各省市相继提出“大物流”发展目标,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与系统对接。物流信息化同时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提出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物流信息技术在大宗工业品物流、工业园区和物流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准化水平。

《物流信息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两年,高职教育的生源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在“大物流”及“两化”背景下行业企业需求及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现行教育的状况,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建设从物流行业、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调研、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群[4]分析及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2012年下半年,《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组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暨2012中国(苏州)国际物流技术装备及配套设施展览会”的机会,对江苏省近60家物流企业展开调研,调研了本门课程对应岗位及技能要求(见表1),并参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认证考试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同确定了学习领域,并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开发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5-7]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教学的课证融通体系(见表2)。

2教改设计

课程以理论够用、职业技能培养为主,面向就业的理念组织教学(见表2),重点突出关键能力和物流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教改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基础篇、物流信息技术篇、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篇。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见表2),较以往内容增加了物联网技术及物流信息平台相关知识及技能内容,反映当前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及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3教改特色与创新

第一,校企合作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的课证融通体系。在充分调研本门课程对应岗位群及技能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认证考试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基础篇——物流信息技术篇(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跟踪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篇(仓储配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内容体系。

第二,工学结合,双线并行,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改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实行“工学结合、双线并行”,实现任务驱动、学校+企业、学生+模拟员工的双重身份。在教学模式上设计出四大环节,分别是情境任务导入、理论讲授、实验实训和考核。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即“仿真视频+游戏模拟+小组专题讨论+校内上机软件模拟+校外调研(实习)等”,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第三,开放式考核评价。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实施效果情况、调研及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结束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大物流”和“两化”大背景下,结合现行教育的现状,在充分的专业和课程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展开的,课程教改的实施可以较好地克服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教改效果良好。课程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的课证融通体系,工学结合,双线并行,相得益彰,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容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桂珍.2013年物流信息化展望[n].现代物流报,2013-01-08(B03).

[2]邹大斌.商业智能促生智慧物流[n].计算机世界,2012-10-15(20).

[3]张彤.物联网环境下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3(1):51-52.

[4]崔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与教育,2010(1):68-71.

[5]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物流管理背景篇4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实践策略探讨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浪潮中,物流管理范围已向全球范围扩展,逐渐走上供应链一体化的道路。随之,在物流管理内容研究中,供应链管理是其核心部分,构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需要采取一些可行的策略对其进行完善。以此,在帮助物流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予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供应链一体化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流属于经济地理学范畴,是供应链活动的子集。它能够对两个区域之间业务等信息流动过程进行有规律的实施、控制。而物流管理就是对物品流动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它主要是对原料到半成品、成品管理。在供应链一体化下,物流管理主要具有这些方面的特点。第一、市场供应需求变化会影响物流活动。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目标。站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身发展为依托,构建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二是:在供应链一体化中,需要对一些环节进行特殊处理,比如,销售、制造,使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在供应链一体化下,技术水平在物流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技术水平是整个供应链中的关键性因素,能够为物流系统的有序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在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第三、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第三方物流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外包销售是物流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这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企业自身供应链变化为依据,第三方物流能够做出适当地调整,使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最小化。

二、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一是:在物流企业生产发展中,供应链一体化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想要使商品流通顺畅,需要物流企业的高速运转提供支撑的力量。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已有的设备,采用先进技术,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第二、在供应链一体化中,要以市场为媒介,分析市场动态,掌握经济命脉。在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的完善。第三、物流企业要不断创新,引入国外先进的物理管理经验,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新型物流管理人才。二是:在新时代下,供应链一体化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物流管理在满足物品配送的同时,还要以市场为纽带,调整企业内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这个方面,企业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物流管理企业要不断加强科技、人才等企业发展核心因素的投入。同时,还要不断促进相关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供应链一体化更好地融入到物流管理中埋下伏笔。第二、在企业运行中,要加强货物之间的管理,实现全面而科学的管理模式。

三、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实践策略

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随着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不断提高供应链中物流管理水平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物流企业来来说,从产品生产到销售、产品服务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供应链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能够提高物流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很显然,站在客观的角度,完善该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实践策略予以了分析。

1、不断加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

一是:进行即时动态人才需求规划。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在掌握市场动态的基础上,不断制定与之适应的短期人才需求规划方案,能够为长远目标的制定做好准确地预测,也能使所制定的人才实施策略更具有实践意义。二是:对人才进行有效地盘点。第一、要在不断更新人才盘点标准的基础上,完善企业人员招聘和晋升等制度,引入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二、对物流市场环境进行客观地评估,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利用率。三是:物流企业要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再教育学习和各方面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员工已有的知识理论体系,提高专业技能,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

2、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观念

就传统型的物流来说,过分依赖市场,没有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已有的物流服务已经无法顺应时展的规律,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随着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员工要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观念,并作为企业向前发展的指引灯。企业还要对内部已有的物流服务进行合理地调整,形成一种重要的战略关系,推动物流企业不断向前。

3、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体系、库存管理模式。

一是:合理完善物流管理体系。首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重新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体系。简化物流管理体系中不需要的程序,明确体系中不同岗位职责,提高物流整体的工作效率。其次,对供应链一体化中客户之间关系的维护予以加强。企业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了解那些潜在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已有的客户管理体系。最终,促进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二是:构建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对于这方面,要改变以往那种库存中心多而分散的局面,建立以物流企业为中心的新型库存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还能承担企业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此外,还能随时了解市场动态,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完善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可以使当下的物流管理有机地融入到现代经济发展中,使物流企业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同时,它能够以市场为媒介,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从长远来说,在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已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将更加具有其科学性,使我国物流事业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文献录入:

[1]陶莉莉.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3,30:42.

[2]占维.供应链一体化下的企业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17:61.

[3]张棋棋,梁蕊.论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101-102.

物流管理背景篇5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43-02

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支撑,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分类改革的战略切入口,是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1]。作为兴办了职业教育25年和本科教育10年的应用本科学校,广东白云学院把2014年定位为应用技术大学实践年、建设年。而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办学类型才于2013年年初在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大会上提出来的概念,全国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可资借鉴。因此,加强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建构,对于广东白云学院来说有指导实践的意义,在全国也有开创意义。

1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1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看来,物流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热的专业,各高校都在相继纷纷开设或完善已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但现有的物流理论还不成熟,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或是国内高校互相参考,没有形成与本国、本地区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主干课程包括物流概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货物运输、配送与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等。基础与专业的理论课程较全面,但实训课时的比例过少,最多的也只占该门课程的1/3,有的课程还没有实训。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较丰富,但专业操作技能较弱。

1.2师资力量薄弱,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较少

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物流管理专业高学历的人才较少,当前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所学专业大多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相近学科,真正对口专业教师不多。而且,部分教师是毕业之后直接加入教学工作的,没有太多物流企业的工作经验,虽是对物流企业了解较多,但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系统、不全面,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1.3实训室的教学辅助工具欠完善

物流管理专业是技能操作很强的一门学科,该专业的学生需掌握基本的物流设施设备的应用。但物流设备往往价值偏高,要建成较齐全的物流实训室,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较大的场地,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物流设备的短缺,导致学生接触实际物流操作的机会减少,教师教授实训课程无实物来演示,教学效果欠佳[2]。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难度较大,致使学生的物流操作实训技能偏弱,很难与企业岗位对接。

1.4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渠道不畅,手段落后

虽然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也较重视,但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社会机构高端培训、深度开发、出国培训等多种培养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途径尚未建立,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远未达到为物流行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低端的物流从业人员,还很难谈得上是高端的物流人才。

2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

应用技术大学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应该立足地方,面向一线,培养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

应用技术大学与普通本科相比,更加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具备很强的工程应用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上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设计和现代化管理,成为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有做好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以广东白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已与广东省物流协会、广州市白云区物流协会、临安物流园、卡行天下建立合作关系,实施“校企共建”,由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

3.1高校转型发展重大政策研究

自2013年6月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以来,广东白云学院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一直关注该类型高校的研究,甚至在联盟成立之前,就开展了该类型院校办学的理论探讨,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和办学者来校作专题报告,就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广东白云学院转型工程的基本框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3]。让全校教职工理清了理论问题,形成了共识,理清了思路,查明了差距,并就各方面的建设制订了方案,指明了道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3.2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施实践教学的“3+1”改革

为了构建好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成立了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组,制定了系列企业实践教学制度。企业实践教学制度分四个层次进行设计:第一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规程,规定了企业实践教学整体性的要求。第二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了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第三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制定了企业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规范。第四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制定了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人、财、物和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在实践教学中,管理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三年是在学校度过,剩下的一年在校外完成,即在学校联系的校外实习基地中完成[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与企业融合,才能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作为企业实践教学的“1”包括两个学期。第一个0.5年一般是认知实习和生产(专业)实习,第二个0.5年一般是毕业实习,第二个0.5年的毕业实习往往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一起进行,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题目。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改革,不仅学生的各项能力需得到提升,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能力的教师,更需加强自己在专业理论、实践方面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近两年,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学校,进企业调研实习,认识并熟悉更多物流公司的运作模式,并为老师提供作为访问学者去国内外各大重点院校的机会。既帮教师提升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又帮教师开阔眼界,学习更多先进的理论知识,使之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

3.4加大实验教学建设的投入

学校已经建有的实验室有eRp沙盘实验室、物流沙盘实验室、经管综合实验室、物流实训中心、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服务。近两年来,学校开始加大对实验教学建设的投入,鼓励教师多参观一些其他高校的物流实训室,参加一些物流设备的展销活动,找出更多适合物流管理学生使用的实训设备。在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建设上,学校积极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平台教学中来,提出更多改进的措施,充分发挥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作用。

3.5加强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渠道建设

通过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整合三方资源。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当前各大物流企业及相关机构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程度,包括需求的数量及对素质方面的要求,回校后加强学生在高素质方面的培养,尽量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层次物流人才,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所以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全球经济不景气,很多大企业裁员,部分小企业关闭,大学生就业面临重重困难的形势下,在很多高校公布的学生就业率只有30%、50%的情况下,广东白云学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3%,稳居全省高校前列,真正体现出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优势来。

总之,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广东白云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转型”的号召,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地方本科层次应用型物流人才为目标,发展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再学习能力,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本校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n].福建日报,2013-11-25.

[2]王耀燕.创业型大学建设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17).

物流管理背景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平台

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当今的重要产业之一。物流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信息流、商流以及资金流的载体和基础。当今,物流行业已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1.我国电子商务的物流现状

在因特网中,企业不仅能够进行商业活动,同时也能够进行宣传活动。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与用户间的任一环节都能利用因特网实现良好的沟通,而在线支付的方式也大大满足了人们网络金融的需求。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中,传统的物流网络发展已呈现很多弊端。

1.1快递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以及物流服务效率低

电子商务发展离不了物流的支持。当前,电子商务提供的物流服务大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例如:顺丰速运、中通快递、韵达快递以及emS等。而一部分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选择顺丰和emS的相对较少。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中,除顺丰是直营外,申通、中通和韵达的民营快递公司的加盟都超50%,其中有的超过80%。在快递企业中,由于配送的快递员都是按件数提成的,收入上不能得到保证,加上经营中不能达到统一的标准,因此很难监管员工的物流服务,导致服务效率低下。

1.2电商自建物流,各自经营难成体系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来源。当今,各企业充分地意识到物流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的战略作用,各大电商都通过运费和物流的速度抓住用户,而对设施基础环节布置薄弱,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1.3电子商务的物流缺乏标准化的整合平台

当前,电子商务物流无论是企业自身经营,还是借助于第三方快递企业,都无法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和有序发展。这些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偏低,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造成了物流成本的增加以及物流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改变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努力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从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

2.发展第四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对策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物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要通过构建一个整合全社会的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快捷的服务。

2.1实现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标准化

在物流信息标准化中,包括存储、采购以及运输以及物流中的各种标准化数据。当前,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企业各自为营,信息孤立以及数据分散等,使得其在各个环节内部信息系统中,不能发挥有效价值。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是将碎片化数据集中存放,大大地降低了数据的不一致性。因此,在“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中,需制定标准数据,数据的标准通常由各企业代表共同讨论和研究而制定的。

2.2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实现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条件

当前,信息系统和技术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工具,在第四方信息平台中,电商能够在平台上对物流的需求信息,同时物流企业也能够资源信息。在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控中,双向监控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基本工具。理论上讲,第四方物流不仅是交易平台,也是服务平台。

2.3相关立法保障平台运行环境

使用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会引起企业的合作方式发生变革,同时也能够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例如:信息的真实性和仲裁问题等,因此,推行信息平台就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

2.4新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是实现信息平台的基础

物流人员和物流人才不能相提并论,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相对匮乏,第四方物流人才少之又少,加之各个高校对物流专业不能充分的重视。因此,培养一批第四方物流管理人才,是实现物流管理平台的基础。

3.基于第四方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是互联网上建立的第四方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其能够融合计算机技术与数字移动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各物流方能充分利用本身的权限,在网络上对物流资源进行监控和调度等,而物流需求方通过相关需求信息,选择合理的服务方,因此在服务过程对企业都是全程透明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构建是为加强企业与客户信息的流动,并提升物流的运输水平,有利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本章主要对第四方平台的主要功能进行研究。(1)通过用户登录信息和注册,在平台上搜集信息和匹配服务商。(2)对信息加大处理,选择合适的服务商。将互联网中分散的信息,资源以及人相互结合,利用第四方的物流信息平台,归纳内容和数据,选择优质的服务商。(3)随着物流指令的下达,向物流服务商下达物流作业指令。(4)物流作业执行。(5)实现客户信息交互,一方面,客户能够通过此模块适时地掌握物品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服务结束后能在此模块中进行评价,将评价信息技术反馈物流服务指南,从而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零售商已不能忽视庞大互联网的经济效益。为使得企业能够和时代的步伐相同,就要大力发展电商客户,不同企业要将线上和线下做好充分的整合。第四方服务平台本身具有不受约束,面向全体商户的特点,加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为电商提供低物流成本,高质量服务以及高规模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银凤.电子商务环境下第四方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5,38(7):139-140.

[2]陈妙仪.电子商务下构建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发展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0):31-32.

物流管理背景篇7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中,每一笔交易都涉及到了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流动,可以说,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那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则是电子商务的保证。目前,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脱节,可以说,物流的效率决定着电子商务的成败。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管理的变革,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使物流具有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明确了物流管理的目标,完善了物流管理体系,成熟发达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将竞争重心放在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上,协调物流配送中的各个环节,将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管理体系也由此得到了完善。

二、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存在隐忧

一般来说,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成就了现代物流业,而现代物流业则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传统物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逐渐信息化、电子化,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物流管理中的隐忧也隐藏在电子商务之中。互联网中的制度漏洞、黑客攻击以及网站bug等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网络检索步骤过于复杂繁琐,并且网络平台中的各项制度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欺骗信息层出不穷。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存在一些隐忧,这也表明了现代物流业仍然不够成熟。

(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本身存在较多不足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企业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获得利润的各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仅拥有大量资金,而没有良好的资金流通速度,那么往往不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反之,较少的资金可以高速的流通中获得较高的回报。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往往忽视产品的流通速度,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很容易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厂房等,这就导致了传统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较慢,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机构,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其运行效率不高等等。从整体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层次低、效率低、收益低,严重阻碍了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遭遇很大障碍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流通环节,还能够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将产品信息快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呈现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而是图文并茂,有时甚至会有视频等,因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仅仅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进行宣传销售到现在的微博、微信、企业网站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销售.但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也遇到了很大障碍,很多制造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业优势所在,经常会忽视产品物流阶段与消费者的互动;制造企业也缺乏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基础设施,其物流主要装备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效率可想而知。另外,制造企业与缺乏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匹配的管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效率高、运行快的优势。

(四)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1.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库存储设施、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以及货物的包装与搬运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由于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其布局规划、建设等都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兼容性与配套性较差,系统功能缺乏,与社会物流需>文秘站:

2.政府对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缺乏重视

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我国政府物流管理机制仍然以部门、区域分割管理为主,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涉及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政策、税收以及运输标准以及投资融资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的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的区域之间也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不够协调,这些都限制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管理与配送的效率,难以发挥现代物流业便捷交易、快速交易的优势。同时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配套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纠结解决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还不够完善,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配送的发展,从而出现了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脱轨的情况。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与物流知识,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物流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物流部门在进行转型时,物流管理人员明显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其物流知识与操作经验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传统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配送成功率,制约了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模式的转型。

三、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商务管理理念影响着企业现阶段的工作进度及长远规划,因此制造企业首先要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积极进行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制造企业要积极引入信息时代物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时刻关注国内外新兴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并组织建立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另外,制造企业要牢记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主流,并要将其融入到自身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过程中,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

一般来说,技术体系发生变革,社会生产力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如以蒸汽机取代手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创新物流管理技术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标准,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制造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发展;其次要建立一条覆盖整个生产、交易以及配送的信息流,保证信息流中的每一个环节能够

流畅运行;第三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业物流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促进物流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三)推动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物流配送信息的网络化,而配送信息的网络化正是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通常来讲,电子商务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用户必然比较分散,也就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配送方式,这就对现代物流管理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对照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起一个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制造企业还要加强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配送效率。

(四)加强电商背景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用到基础设施,如仓库、铁路、公路或者飞机等。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需要的机械、材料以及设施等硬件环境。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仅需要足够大的仓储空间、先进的储运设备、完善的包装拆卸设施,也需要先进快捷的运输能力和吞吐能力,还需要快速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强大的网络平台。因此,要想促进电子商务时代制造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加强对一些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中心城市以及口岸地区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一些重要的物流基地进行直接指导与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落实到基层。另外,政府与制造企业还要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管理理念,从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从而快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外在支持。

(五)发挥政府对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

要想发挥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物流管理部门,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由该机构协调各地区、各行业的物流配送。其次,政府要从国家的角度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确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加大对自身物流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管理网络,从而为物流业整体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铁路、航运、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以保证全国交通的畅通性。最后,还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覆盖全国,从而形成一个信息流,从电子商务配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六)打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电子商务时代背景制造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懂电子商务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因此,制造企业必须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其培训内容要涉及到制造企业产品、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通讯设备技术、企业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以及企业营销等方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训模式可以多样化,如岗位学习、职业教育或者是专业教育等,要注意的是人才培训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着重培养实际运行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背景篇8

 

1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科层次的办学情况

 

我国的物流产业将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未来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基于这种预期,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仅有几所,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特设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截止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近360所,其中开办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12所,开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20多所,专、本科层次的高校各占一半左右,至于在其他专业下面把物流管理作为专业方向的高校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是说,全国一千多所高校里,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且有很多高校还在申办物流专业。

 

从专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科教育的高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交通运输等工科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航运、公路、铁路、民航等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具有物资管理、贸易流通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比如原物资部、商业部所属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的物流专业基本是在原物资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具有电子信息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部分邮电类高校,这些高校更偏重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专业教育;四是没有任何与物流主体功能相关行业背景的高校,以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而开办的。

 

2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分析

 

2.1行业背景不同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

 

正如前面分析,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分为以上几个类型,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反映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不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的局面,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校,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及相关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该类高校与以前的办学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该类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所以毕业生受本行业企业的欢迎。而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的单位较为繁杂,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专业外就业。

 

2.2就业数量较高,就业质量偏低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人才缺口较大,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好,基本都可以在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内找到工作。但与之对应的就业质量则较低,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明显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学生就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外,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密不可分,行业发展的低端,造成低端岗位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体。

 

2.3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的地域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地域的多所高校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随区域变化而变化:沿海港口城市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而内地需求较小;而内地经济总量越大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经济总量小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少。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显然是由于物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而造成的。

 

3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除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有意识地重点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外,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就是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课程里抽出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组成物流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严重重复,缺乏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或者虽有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泛,不够深入,无法体现本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类似于科普读物,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为数不多的反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却需要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而多数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科为学习背景,识记能力偏强,而定量分析能力偏弱,因此该类课程的讲解也很难深入。另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层面必备能力的培养,对微观的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训练。

 

3.3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的背景下,专科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操作层面的岗位,因此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对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并无过高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而目前的专科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则偏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则明显缺失,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反映到现实中,就出现以下现象:企业招不到适用的毕业生,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充斥市场。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4采取的措施

 

4.1强化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的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专业就不能称为“专”业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流专业是一门多重交叉学科,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建议采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技术装备”的“三大模块”结构。“技术装备”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是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经济管理”是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经济管理”模块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而“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模块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4.2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主要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不能想当然地设置,而是一定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以此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细化国际物流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港口、航运方面的人才;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展开专业教育,细化与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理货员、采购员等职业人才。

 

4.3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官方明确把专科教育定位“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执行层次的人才,更不是决策层的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而不能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

 

5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下,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要以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就业市场的现实为导向,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物流管理背景篇9

供应链源自企业“扩大的生产”这一概念,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的引申。实践中,人们将企业进行采购、加工、销售这一过程视为相互衔接的链条,并把这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与过程称作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具有系统性、战略性、竞争性、合作性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创新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强化战略合作,因此该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青睐。

2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与企业盈利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传统的采购管理正是建立在谈价基础上的,其立足于企业的采购需求,注重对供应商与资源市场的管理,以期实现以最优价格获得最好物资的采购目标。在供应链背景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基于供应链理论进行采购管理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更具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企业的采购目的转变为订单采购,与传统的为补充库存而采购的目的不同,供应链管理背景下,采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订单并围绕订单展开的。“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其次,传统的采购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开始交换信息、沟通联动,构建了一种友好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供需模式。这些优势特征促使现代企业转变思路,尝试建立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采购管理新策略。

3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策略的创新途径

3.1从物料采购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在制定物料采购策略时,应充分衡量物料的重要性,准确评估物料供应市场的具体情况,并与诚实守信、质优价美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以期节省开支,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现代企业还应通过物料分类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物料的特点,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实现物料库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优化物料采购管理策略。

3.2从采购方式管理角度

首先,实行准时制采购模式,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从采购这一事后控制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式的事中控制,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实行精细化、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其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采购管理的“指挥棒”,严格挑选并审核现代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在合作条款、采购流程、应急措施、物料质量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此创新采购方式,简化采购流程,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成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信息部门,强化企业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革新现有采购方式,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统筹现代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经销商乃至物流单位、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关系,将关键数据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的信息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以此降低物料库存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管理。

3.3从供应商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选择恰当合适的供应商已成为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提高竞争力,现代企业往往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对物料等必需的生产资源则通过供应链,从供应商手中购买。传统的企业在物料采购方面更倾向于选择多个供应商,以应对物料供应不足等突发事件。而供应链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倾向于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采购流程,完善运输管理,通过批量采购以期获取优惠的供货价格,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此,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谨慎选择供应商,对其注重应从物料质量、价格、服务水平及供应商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择其中的少数优质供货商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供应链的优势。具体而言,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从供应链采购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供应商管理。例如,打造企业与供应商共享的物料信息系统,搭建双方能够顺利沟通协作的平台;关注供应商的未来发展,适当时候可以为其提供包括技术、资金以及管理在内的关键性的帮助;树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形成具有一体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共同愿景激励供应商、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与供应商共享成功的最终目标。

3.4从采购人员管理角度

采购员是现代企业采购管理中的实际操作者,再好的采购管理模式如果缺乏采购员的有效配合也只能变成摆设。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规范采购员的管理,强化其采购技能,确保其能圆满完成采购任务。具体来讲,首先,现代企业应结合采购员的素质要求,选择优秀采购员;其次,企业应对采购员进行定时定期的业务培训。培训是企业员工能够紧跟时展、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工作,对采购员的培训应主要围绕采购岗位需求、沟通技巧、业务知识、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再次,企业应完善对采购员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采购员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提高其薪资报酬与福利待遇,注重对其的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采购员的约束机制建设,使其明确采购员采购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建立规范的采购管理规定,杜绝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

3.5充分利用电商便利,构建现代企业的网上采购平台

物流管理背景篇10

英国爱丁堡博士曾经说过:“音乐是店堂动起来的传声器。”随着零售市场竞争进入白日化阶段,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消费环境营造的比拼。在如今多样化的购物体验环境中,店堂音乐的设置对于消费者而言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随着声波的传递,其间接体现品牌终端场所经营的文化以及所涵盖的文化价值。不难发现,背景音乐已经成为了当下各大零售场所经营者进行感官体验的不二选择。

例如,澳门的“壹号广场”(oneCentralmacau)就非常擅用背景音乐。它是汇集购物、餐饮、娱乐和住宿于一体的澳门旗舰级Shoppingmall。“壹号广场”购物中心面积约为2万平米,网罗众多国际顶尖设计品牌,包括LouisVuitton,Gucci,Dior等均于此开设旗舰店或其在澳门的首家分店。汇聚国际大牌的“壹号广场”,不光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奢华购物体验,更是展现了全球时尚潮流和休闲娱乐完美融合的生活理念。澳门“壹号广场”的目标营销专为高端、奢华消费品人群定制,目标顾客群中除了来自欧美的高消费人群,中国内地顾客的比例也在逐日增大。在圣诞节及春节期间,澳门“壹号广场”的一楼大厅有着弦乐四重奏乐队进行演奏。这支乐队演奏的曲目中西风格兼有:消费者步入Shoppingmall便沉浸于阳光《喜洋洋》氛围中;维尼亚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华丽波兰舞曲》让人不时想起华丽殿堂内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无形中传播着Shoppingmall中产品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极大程度地迎合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高贵身份的追求,从而激发消费者高层次的消费欲望。

科学的背景音乐可以提升企业的软环境,有助于企业自身环境的完美塑造。在大众消费文化与品位需求日益提升的环境下,通过更加优化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的搭配,无疑会有助于商家抢占市场竞争的先机。

要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必须先了解音乐,包括对其创作背景、风格及音乐表现内容等的知晓,决不可单凭管理人员喜好而选择背景音乐。其次,选择精良的卡带、CD、音响设备,随后进行倾听音乐、熟悉音响效果,控制音量与节奏。不可不顾音乐表现内容随便乱放,带来负面效果。切不要把播放背景音乐看作是简单的操作,随随便便,掉以轻心。

择曲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做背景音乐,选择时需遵循如下原则:

1.轻柔。轻柔的背景音乐使人轻松愉快、舒适安逸、心旷神怡;沉重、聒噪的背景音乐令人心烦意乱,疲劳和易怒,而无声的空间又使人孤寂难熬。因此,选择背景音乐应遵循轻柔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对音乐作品的要求――旋律流畅、生动,风格高雅、结构简单。其次,背景音乐播放的操作及管理一般采用中央音乐控制系统,要求整套播音系统设备品质精良、安装合理化。操作人员要求具有娴熟操作技能,同时播放时不宜使用过多的混响,造成声音的浑浊不清,听觉不舒服,形成噪音破坏消费气氛。

2.舒缓。音乐节奏会影响消费者作出决策。根据美国学者Kahneman(1973)的研究表明,快节奏音乐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并能使消费者更加快速地分析购物环境。节奏舒缓的音乐则能安抚消费者的心情,产生更多逛商场的情绪,连带购买也会增多。

3.融合。背景音乐需要与零售场所的建筑风格及经营特色相融合。所选择的背景音乐应与零售场所整体形象、风格一致,给消费者以舒适、无障碍的消费感受。

4.愉悦。酒店、品牌体验店等是为消费者提供餐饮、休息、文化的场所,为了满足消费者平静、愉悦的心理需求,零售场所提供的背景音乐不宜是主题太过突出而又激烈的。

择曲需因时而异

1.背景音乐需要根据零售场所的经营时间段及天气变化情况而变换。轻松、舒缓的音乐可使人们大脑及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焕发精神,可以在早上开门迎宾、客流量较大或天气晴朗的时候播放,在《天籁森林》中,美妙愉悦、不染尘世的绿色音乐,让人犹如身处山林湖畔,沐浴晨光雨露,在感受自然的音乐中放松自己,享受生活;欢愉、轻快的乐曲更容易激发顾客消费的欲望,在中午客流少或天气阴郁的时候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安定情绪,使人心情愉悦,并增进食欲,此时可以考虑海顿、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在茶香余韵之中营造出一份闲情优雅的意境,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顾客会自然而然地延长在商场里停留时间;而在夜晚,节奏缓慢、优雅的音乐则具有降压、镇静、放松的作用,此时可以选用舒伯特、德彪西的作品。在《神秘园之歌》那优美深情的旋律陪伴下,让人重回那个曾经失落的心灵天堂。然而在促销活动期间或客流高峰期可以选择节奏欢快的音乐,暗示顾客该尽快购买。

2.根据节假日的特点而定。遇到节假日,可播放与此有关的音乐,烘托出祥和喜庆、热闹的气氛。如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可选择相应主题的歌曲,如《相思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新春乐》等。而圣诞节的平安夜时,可选择《欢乐颂》、《圣诞歌》、《平安夜》等外国艺术歌曲,渲染节日气氛。

音量及节奏要适宜

影响人们对音乐感知的因素有很多,除曲调、旋律外还包括极为重要的音量大小。一般而言,背景音乐的音量高出现场噪声4~7分贝比较适宜。通过音量大小可以调节购买决策,大分贝的音乐可以衬托出热闹的气氛,但是小分贝的音乐却可以鼓励顾客与销售人员进行对话,并作进一步的互动。例如,当商场比较冷清需要聚拢顾客(如拍卖会或促销会)时可以播放稍大分贝的音乐。如果销售已告一段落,顾客需要进行深层沟通时(如古董字画、家具、或高级服饰等),应该调低音量更加恰当。

音乐节奏不同,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当播放慢节奏音乐时,人们感觉会比较放松、沉静,让人整个动作都会慢下来,轻松的沉浸其中,从而会相对延长在卖场内停留的时间,浏览更多的商品,产生更多的消费。相反,快节奏的音乐能让人动作快起来,加快决策的速度,提高购买量。所以说在节假日或者客流高峰的时候可以播放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可以鼓励消费者提高采购速度,缩短消费者在店内的停留时间,缓解人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