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林业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38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1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的林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稳定政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象征,因此,我们要重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传统的将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作为代价的粗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不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和谐发展,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

1、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森林总面积,仅仅占到世界总量的3.9%,而我国的森林蓄积率仅为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而人均森林蓄积量则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八分之一。而现在我国的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正呈现一种逐渐减少的趋势,森林资源的质量也在逐年降低,几十年来,森林资源的采伐较为严重,这样使得大径的树木逐渐减少,中幼树木所占的比例较大,同时人工林的树种较为单一,抗逆性较差,同时相应的灾害性病虫害较为严重。因此造成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且质量偏低,经济效益较差。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的主要来源,无疑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较低的现状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林业资源下降,经济结构太过单一

面对全世界森林资源下降问题,我国森林资源也令人担忧,其总面积量不断下降,仅占全球总量3.9%左右,林业蓄积率已降为3%,林业资源人均量就更少,我国森林覆盖率与世界森林61.3%的覆盖率相当,并且我国树木滥伐乱砍现象较为突出,大木材的比例降低,中幼林当中,大多为人工造林,树木单一,容易出现死亡,有关我国森林状况恰处在低产期,效益低,对林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我国林业生产大多处于粗放密集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结构不合理与原材料浪费等问题严重,对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2、林业机制改革缓慢

我国林业机制改革进程慢,对林业经济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原有经济体制存在职责不明,政企不分、产经权不清楚等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在林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整个林业经济处于弱势地位,并且资金投入不足,有碍企业改造创新力的实现,林业经营模式大多处于原来经济体制模式下,竞争意识不强,致使林业资源的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生产质量有待提高。

2.3、森林资源不断下降

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的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森林资源遭到了破坏,同时在幼生林中大量的森林资源为人工造林,比例能够达到28.5%,由于造林树种较为单一,因此死亡率较高(13%左右)。目前,我国的森林状况为,产期较低,同时效益较低,经济效果不理想低产期、低效益,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3、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经济活力

林业发展遵循。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项目促投资。工作规律,社会发展不断的变化,只有体制创新,才能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调研情况,组建工作小组修改或补充相应的地方规定。加强林业规划项目管理,完善规划项目管理体制,积极争取项目储备和支持,完善林业项目库建设,积极向省、市林业厅申报争取项目,争取将林业项目纳入本地区项目规划;注重林业项目前期和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保障,为林业项目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深化改革国有林业单位体制,解放林业生产力。现有的林业资源主要有公益林和商品林。作为公益林主要是政府为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以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的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木材和林业产品,加大政策扶持,以市场为导向,经营自主,大力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现代化科技,提高林业产量,加速林业资源的发展。

3.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3.2.1、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调控

立足于市场需求、产业基础等条件,对林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为了促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出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提倡培育品牌产品,扩展公司带基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林业发展的动力。

3.2.2、加大人工林集约经营,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

可以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退耕还林后林民收入过低的问题。

3.2.3、开展林木良种工程,从根本上提高造林质量

首先,要加快对材林良种的培育,最大限度降低育种的周期,切实提高木材的质量;其次,加大研发抗逆性品质的林木,以便满足东北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再次,积极引进并推广品质高的新林木,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3.3、科学经营管理好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林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的多少、质量的好坏、能否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林业多种功能的发挥,关系到社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任务是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为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扩大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利用。从管理内容方面来说,首先要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数据,科学规划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建立森林资源的技术体系,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其次是森林的科学规划,利用管理,组织森林资源利用,实现森林资源正常合理消长的宏观控制。最后是监督检查森林资源管理中的有关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确保顺利进行森林资源管理。

3.4、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自然资源使用人或生态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法律制度。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使用权人向其所有权人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所有权人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方式;二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努力并付出代价者理应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而生态受益人也不能免费使用改善了的生态环境,应当对其进行补偿,这是因为生态功能是具有价值的。

3.5、建立一个合理的林业生态评价体系

要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客观评价生态作用下产生的经济效益。当前,人们早已渐渐了解到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现在生态效益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而林业经济发展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非常密切,林业的生态效益有着非常大的经济价值,所以说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统一一致的。

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经济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群众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我们要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建立一个合理的林业生态评价体系,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2

须继续实施天保工程,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要把“远山设卡,近山管护”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坚持林权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把要管护的森林划分成若干个经营区,交给职工管护和承包经营,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有偿使用。要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木片生产经营四统一的管理政策;抓好木材经营加工网点的清理整顿,强化制止滥砍盗伐力度;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预防和扑救能力。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森林病虫害的部级工程治理项目,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能力。

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大多种成份参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力度

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加快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步伐。在延边州政府对林业集团公司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条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集团公司内部建制,明确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和企业党组织、工会、职代会的权利、义务,建立起所有者与经营者、出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制衡关系,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关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和产权市场为依托。可集聚延边州林产工业优良资产,组建林业股份公司,以增强林业自我发展的实力。

加大多种成分参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政府应允许林业企业中多种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充分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活动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体经济、家庭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以及外商投资经济等形式。由于多种成分参与林业活动可以进一步实现资金、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增强了林区职工的市场意识,缓解了林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带动了交通运输、加工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等。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林业对外融资,广泛吸收社会多元主体的投入,增加多种经济成分。在直接融资方面,要更多地采用股份制,并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采取承包、承租、承让等方式对林业系统进行直接投资,并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同时,必须在所有制上实行开放性政策,大力发展私有林、企业所有林、社团林,允许各种所有制森林的存在和发展等。

要强化科技兴林工作,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要尽快建立科技兴林的运行机制。要坚持以林业实用技术开发为主,深化林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通过科技兴林先富起来。坚持把科研成果作为、品来开发,引导林业科研单位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选题立项。要加大投入,重点解决营林生产中速生丰产林树种选择、良种培育、濒危珍稀树种造林技术、资源开发中食用菌栽培及保鲜、中草药材栽培、林蛙高密度圈养、野生经济作物开发技术、林产工业中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要加快对现有企业的技改步伐,大力开发新产品。围绕增加品种、提高档次、改进质量、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目标,逐步对现有企业特别是林产工业厂家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技术合作,积极寻求科技支撑点。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把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3

[关键词]营林生产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75-01

要想真正做到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要首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充分利用这种关系进行合理的投资建设。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都是我国林业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在此,笔者就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1、可持续发展定义

在我们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便我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被提出至今,早已深入人心,简单的说,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生态、社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经济能力,我们常说的资源、能源储量就是经济能力的体现,人均收入也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其次,生态支持力,这也是我们经常探讨的问题之一,生态还原能力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生态支持力,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如何能够最直接的表现出生态支持力;最后,社会合力,这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泛,主要有人口总量、生活方式等。要想真正做好营林生产的长远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长远发展,一定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涉及到的这些内容,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释这种关系,一个角度是,营林生产要想真正做到长久发展,离不开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营林本身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想经济效益长久,必然需要林业生态发展,如果林业生态能够实现长久的发展,那么,营林的经济效益就会不断提升,这样不仅实现了经济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林业生态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也离不开营林生产的良性发展,林业生态长久发展的前提是营林工作彻底的贯彻落实,而且相关人员能够根据社会的进步不断的调整营林策略,合理的扩大营林规模的同时,提升营林生产水平,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林业生态的长久发展。如果营林生产只看重经济目标,而不考虑其他因素,会使营林生产陷入困境,不仅不能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还阻碍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所以说,相关部门或企业只有利用合理有效的途径,实现了营林生产的长久发展,这样才能同时保证林业生态会有长久的发展;而如果林业生态获得了长久的发展,同时营林企业也会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只有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者的长久发展。

二、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优化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产品结构

要想真正实现林业生态的长久发展,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转变思路,利用先进的林业生态建设技术,更新观念,调整营林生产的产品结构,并且在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不断优化其产品结构。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方面的方法:第一,提高林木品种质量,无论是营林生产还是林业生态建设,都需要成活率高的品种,相关人员要进行实地考察,查看适合本地种植的树种,也可以借鉴世界上的先进经验,培育自己的优良品种;第二,营林生产的市场环节,应加大林木产品的开发力度,尽量实现产品的深加工,避免让林木直接以低层次原料的方式进入市场。比如,当前包括日本等国家都从我国进口的一次性卫生筷,经过简单加工便进入市场,极大浪费了林业资源,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尽量减少这种产品生产方式。

2、加大林木产品科技含量,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步伐21世纪的营林生产以及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唯如此,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而科学的发展模式才会可持续。应加大营林生产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加快有关营林生产科技理论的研究步伐,以更好地指导营林生产,促使营林生产逐渐迈向更高的层次,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引进一些借助高科技培育出的林木产品,并聘请相关的技术专家,加强对营林生产的具体指导,保证营林生产沿着一条良性健康的轨道实现长远发展。营林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加了,才能通过不断培育出更具有经济价值以及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产品,来不断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林业法律制度,健全林业生态评价机制首先,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体现了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但整体而言,一则没有其他相关的具体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再则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在完整性上还存在一定疏漏,一方面没有将林业生态保护放到一定的高度加强重视,另一方面,在法律责任以及履行程序等方面还存在含糊之处,对于违背林业生态发展规律,乱砍滥伐林木或者仅为获取眼前经济利益,而违反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思路的行为,还缺乏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制约和规范。其次,还缺乏科学的林业生态评价机制,对如何通过正确审视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检验营林生产是否站到一定高度,从大局出发进行生产规划,实现了其与林业生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还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由此,也就无法正确衡定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通过良好的关系协调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和方式,也就无法对二者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不仅关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两者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很重要。但是无论是营林生产,还是林业生态,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应该先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使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结合点。本文是笔者多年的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经验的总结,希望为营林生产人员或者林业生态建设人员提供借鉴,为早日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产的长久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聂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国外的经验与教训[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4

关键词社会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管理;监测;评估

中图分类号F3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3-0215-02

anoutlineofCommunityForestryResearchofCurrentprogressinChina

LiUChao-pin1minLu-bin2ZHaoXue-li2

(1FacultyofResources,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24;2DuyunForestryBureauofGuizhouprovince)

abstractthecurrentresearchstatusofChina′scommunityforestrywasbrieflyreviewed,mainlyconcerningtheconcepts,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goalsofcommunityforestry,thepropertyrights,technicalsupport,projectmanagement,planninganddesignofcommunityforestry,andthen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communityforestry.meanwhile,communityforestryresearchofChinawasalsoprospected.

Keywordscommunityforestry;technicalsupport;projectmanagement;monitoring;evaluation

森林作为一种人类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用,而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效益。对社会林业进行研究、发展社会林业是如何实现好这三大效益的关键。为了协调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和森林之间的关系,1968年印度林学家JCwestoby在新德里召开的第9届英联邦林业大会上首次提出“社会林业”的概念。印度政府于1973年率先实施了“社会林业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关注。随后,社会林业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8年正式实施社会林业项目。此后,社会林业便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该组织林业项目的重点。1985年第9届世界林业大会强调“森林要为社会综合发展服务”,并提出了林业综合发展战略,即以全社会对林业共同参与为基础的新型林业发展战略[1]。当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的形势,亟需推动社会林业发展,社会林业的研究因此需要引向深入。

1社会林业概述

1.1社会林业的概念

关于社会林业的概念,学术界各执己见,有的学者甚至把它等同于社区林业。1968年印度林学家JCwestoby在新德里召开的第9届英联邦林业大会上首次提出“社会林业”的概念是:社会林业是组织贫困的人民经营不能生长某种作物的土地,生产饲料、薪材以满足当地社团,特别是贫困农户的需要[2]。也有这样的概念:社会林业是把乡村农民作为参与主体、受益主体,通过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等主要技术手段,并参与森林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活动,使他们直接受益,并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社会综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经营管理组织形式[3]。还有研究认为:社会林业是一种社会协调组织形式,是以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原理以及发展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思想,以建立人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协调的秩序,使森林恢复到原生状态,在有序进程中建立社会生态系统新的平衡[4]。此外,学术界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关于社会林业的其他概念或定义。

1.2社会林业的特点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社区林业(社会林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群众的主体性与参与性;二是内容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三是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四是目标的社会性与战略性。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社区林业(社会林业)的特点为:既是一项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制度创新[5]。

1.3发展社会林业的目标

中国社会林业活动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较早始于云贵川地区。社会林业作为森林经营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其发展目标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质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进行的社会林业活动,其初衷是促进农村发展、摆脱贫困。在农村林业开发中,人们更多地运用社会科学方法解决林业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更确切地说,社会林业用社会科学和林业科学等多学科方法来阐述社会行为与林业的关系,着重从民间角度来研究林业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发展林业,使人民从中获益。当今,低碳经济社会建设进程正在推进,社会林业项目将向多目标发展[6]。

2社会林业与产权

产权问题是社会林业极为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明确的产权关系是社会林业活动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它关系到“为谁种树和管理”和“谁将从中受益”的问题,涉及到农民个人、集体单位的切身利益。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要弄清产权的性质、内涵,如何行使其权、责、利,存在什么问题等[7],张春霞的研究认为,社会林业的发展首先就要解决林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及相应的收益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集体林沿用国有林的管理模式,由集体统一组织造林和管理经营,导致一些地方林木产权不明晰,出现农民耕山有责、经营无权、分配无利的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会林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大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8]。其中应注重解决一些不可忽视的体制性矛盾,建立利于森林经营管理的产权制度。

3发展社会林业的科技支撑

3.1社会林业的组织技术

社会林业的组织形式是社会林业发展必须重视的。在当今社会中,不论是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还是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人们总是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相应的生产活动。在社会林业中,同样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群众的参与性,完成有关的林业活动。社会林业的组织形式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当地群众是通过何种形式来开展造林和营林活动,其如何决定种植种类与方法、如何管理等,其中就有一套技术理论为支撑,但在具体实践中也特别讲求技术创新。在印度,各级林业部门都建立了社会林业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负责社会林业项目的具体实施。乡村一级还成立了乡村林业委员会等基层村社组织。另外,印度社会林业的非政府组织网络遍布全国。这些非政府组织大多依托于林业研究机构(主要是印度森林经营研究所和印度生物、社会研究发展中心),作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联络处和催化剂,主要负责社会林业的宣传、推广、培训和国际间的经验交流等[9]。

3.2社会林业的调查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林业在世界各地的兴起,广大学者也研究出一些能适应社会林业发展需要的新方法(社会调查方法),如SSa、RRa、pRa和pRRa等[10]。此外,相关研究还提出,在制定农村林业发展规划和编制作业设计时,要运用参与性农村快速评估方法(pRa)对村庄进行调查[11]。不仅如此,社会林业的调查技术是不断创新的,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3.3其他技术

其他技术还包括采用农林、农牧复合经营技术等集约经营技术。受家庭经营利益的驱使,社会林业采取最有效的经营技术是必然的,但是否采取农林复合经营则并非是必然的,农林复合经营可以成为社会林业选择的技术之一,却不一定是社会林业应有的技术特征[12-13]。社会林业相关科技的发展将会更加多元化。

4社会林业项目管理和规划设计

在社区林业(社会林业)项目管理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8年正式实施社会林业项目。此后,社会林业便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该组织林业项目的重点。其活动集中于通过实地应用研究来开发和传播有关社会林业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如按经费来源划分,社会林业项目可分为以下3个部分:一是正常项目。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粮农组织社会林业正常项目的预算为每年60万美元,其中70%用于在优先领域内开发观念,指导和宏观管理“森林、树与人”等项目,其余30%用于社会林业项目的协调和技术援助。二是粮农组织预算外项目。除正常项目经费外,社会林业重大项目的资金主要依靠外来援助。三是实地项目。除上述两类大型项目外,截至1994年10月,粮农组织林业执行司利用多边和双边援助资金共执行了97个同社会林业有关的实地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大体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即:社会林业发展;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森林发展与管理;森林食品、饲料和薪材。实地项目中几乎没有与林产工业、市场、运输和木材加工等有关的项目[14]。

5社会林业的监测与评估

社会林业的监测与评估是其社会林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到社会林业时空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社会林业研究中,赖庆奎提出,要遵循以下步骤:一是制定以原规划设计和执行计划为基础的各阶段评估标准;二是列出村社成员和项目人员共同讨论的项目进度和阶段安排;三是按照项目进度的阶段安排,依据所制定的各阶段评估标准采取与原评估相同的一整套手段,定期对执行中的项目实施监测评估;四是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弥补原项目设计缺陷的建议,找出解决项目执行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而制定出改进原设计的具体措施。在监测与评估中,要确定一定的合适指标,关注“操作、运行、效果、影响和外延”五要素。R.a.Sharma在关于社会林业政策决策的分析技术的评述中,提到了i-o模型,该模型是大量采集与社会经济系统有关的数据以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系统结果的一种分析技术模型。此外,还提到了最佳输出模型、倍增分析、运筹学的管理和规划等分析(模型)理论,评述了它们在社会林业中的应用(监测和评估)等,认为它们和社会林业成本―利益分析(CBa)技术在社会林业评估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6中国社会林业研究的前景展望

社会林业这一概念已提出30多年,社会林业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融汇了社会学、生态学、政治经济学、森林经营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众多学科,随着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加之当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兴起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正在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促进传统林业向社会林业的制度变迁[15-16]。可以预见,社会林业的科学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

7参考文献

[1]张敏.社会林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5):35-39.

[2]赖庆奎.社区林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3]马洪军.社会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张春霞.社会林业的本质及其发展条件[J].绿色论坛,1995(1):11-13.

[5]文冰,赵.社区林业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6]何丕坤,何俊.世界社会林业发展趋势[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1):109-122.

[7]林迎星,张建国.社会林业研究评述[J].林业经济,2001(10):11-15.

[8]李肇锋.三明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37-140.

[9]胡延杰,施昆山,李吉跃.印度社会林业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55-60.

[10]何丕坤,何俊.热带社会林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11]刘兴贵.浅谈社会林业与农村林业发展[J].甘肃科技情报,1995,11(3):4-5.

[12]张春霞,许文兴.社会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林业发展研究(七)[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1):5-8.

[13]万志方,张琦.基于林权改革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6):471-474.

[14]远海鹰.蓬勃发展中的社会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1996(6):71-73.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5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F019.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林业经济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来看,我国林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较为平稳,林业经济总量较高。但是也存在地区差异以及产能过剩问题,如何在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中强化林业经济改革,成为了关系到林业经济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基于对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了解,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是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立足林业经济改革实际,探讨供给侧改革的动力以及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

二、供给侧改革对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影响

从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改善产业结构及供需关系,并降低产能过剩造成的负面影响,达到调节供需平衡的目的。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在新常态下对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给侧改革改善了林业经济的发展环境

通过开展供给侧改革,林业经济在整体发展环境上得到了改善,林业市场低迷的现状有望得到缓解,林业经济在发展模式上将会取得一定的突破,对提高林业经济发展质量和促进林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供给侧改革调整了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为了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林业经济需要对现有的林业产业结构做出较大的调整,不但要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还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其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所以,供给侧改革对调整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3.供给侧改革增加了林业经济的活跃程度

林业经济特点突出,可开发价值高,要想改变低迷的发展现状,就要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其活跃程度。而供给侧改革恰恰赋予了林业经济以新的发展机遇,保证了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积极因素的支撑。

三、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

从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经济的内在需要,推动了供给侧改革

林业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其发展的繁荣程度受到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林业经济的内在发展需求,使得林业经济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增长方式来推动其整体发展。而供给侧改革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对推动林业经济改革和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2.林业经济的市场形势,催生了供给侧改革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产业经济状况和整体效益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使得林业经济不得不进行积极转型。所以,林业经济的市场形势,催生了供给侧改革的进行,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林业经济的产业变化,促进了供给侧改革

随着封山育林政策的推出,林业经济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林业经济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予以支撑。而供给侧改革正好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依托,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四、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分析

在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由之路,对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将会得到持续的调整,在产业结构优势上将更加突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有所增加,产业经济将会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

2.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经历过供给侧改革之后,林业经济在发展中将会从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方面转变,将立足现有经济形式,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增长方式,使得林业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

3.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将更加理想

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林业经济的产能将有所降低,产业发展质量将会更加提高,对林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新常态下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既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的安排,同时也是推动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以及林业经济的产业现状,要想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就要认真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并找出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把握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探索出一条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所以,正确分析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动力和市场前景,对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余斌,陈昌盛.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J].中国发展观察,2014,02.

[2]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3]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05.

[4]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6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资源大国,并不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伴随着绿色环保的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于林业生态的关注逐渐加强,政府也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得我国林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稳定有序的状态。不仅消灭了原有的森林资源赤字,还成功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局面。从而最终带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待处理的问题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总量太少,我国疆域辽阔,但是真正有效的森林覆盖面积却不多,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在这本就不丰富的总量中,真正达到高质量的森林资源就更加的稀少了,因为从前的过量开采,导致现在的森林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幼林,所以,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2.1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想有效的解决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必须针对以上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制定措施,才能达到根本解决的目的。造成我国现在林业资源和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关人员和单位在处理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关系上存在着误区,没有真正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单方面的追逐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的利润,并没有着眼于林业资源的长期发展和收益,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正所谓,观念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只有从根本上纠正了人民对于发展的观念上的偏差,才能把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到实处。

2.2现行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的制约

林业是一项产业,是一种人为的经济活动,所以它的发展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可以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林业经济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所以归根结底,林业的发展也要仰仗于政府在政策上的制定和颁布。合理的政策将大大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反之,将会起到阻碍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林业部门的政府管理政策问题林业部门的改革跟不上林业发展的要求,表现为滞后于林业产业的发展的状况。这样政府如何控制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着林业产业是否能够按照国家制定的可持续方式经营。

(2)林业部门的资金政策问题由于我国的林业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目前较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忽视了林业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使得许多经济发展方案无法实施,所以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林业发展的现状。

2.3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科研技术落后

我国目前的林业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整个行业的最普遍的问题是工艺太过陈旧和落后,有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生产,这种与时展相脱节的形式是会严重阻碍企业自身发展的,必须进行更新,还有要加大在科研力量上的投入,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2.4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林业企业和其他发展不良的产业一样,存在着整体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规模小,效益差,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林业产业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3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3.1丰富森林资源

上文中已经指出,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少,树木质量不高也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与经济的基本关系的正确处理,就要通过对林业体制进行改革的方法,来做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再通过林业经济发展来推动林业资源建设。

3.2强化政策措施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1)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只有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引入到林业产业中,才能真正搞活林业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得到的宝贵经验。

(2)放开搞活林业经营管理机制,注重多种管理方式的配合和制约,制定一套有效的权责分明,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行业竞争。

(3)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经济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不偏废其中任何一个。

(4)将林业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中,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并对于有需要的林业产业对政府提出相关的帮助和政策上的倾斜。

3.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将林业产业从资源密集型结构中摆脱出来,寻求一项更加合适的发展道路,注重对新产品的研发和深加工产品的改良,努力提高产品的价值。并辅以食品产业,开发出新的绿色的林业产品,积极探索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的。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4坚持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哪个行业和产业掌握了最新地领先于他人的高科技手段,哪个行业和产业就会在发展上占有先机。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林业产业,体现为林业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与否直接决定着与同行业企业的差距,所以,企业要合理地加大在科研技术上的资金投入,这样所获得的收益将是长远的。另外,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何个人和企业的行为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切涉嫌违法犯罪的生产活动都应该被严厉的禁止。这是一切发展的大前提,即在不危害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的发展才是合理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发展。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7

关键词:林业养护;复合经济;经济发展

我国的林业经过了初期发展(1949~1978)和中期探索(1978~1992)两个阶段后,从1992年开始步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受国际社会关于林业转轨态势的影响,结合当前环境恶化的实际,我国林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林业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破坏,这就要求新时期林业发展必须走一条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

一、现实要求新时期林业发展必须走一条复合式新道路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走新型林业复合经济发展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生态工程建设要求林业走复合发展的道路。越是那些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地区,生态环境往往越恶劣,这是因为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导致的直接后果,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考虑,才能统筹好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林业发展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次,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林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这是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会少得可怜,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二、林业养护与发展林业复合经济的关系

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新条件,但如何利用好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首先要对林业养护与发展复合式的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林业养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那种只知道开采和利用地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毁灭式的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必须把林业养护作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林业的生态效益,养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对于这一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复合式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养护,林业经济要持续发展,林业产品是基础,对于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这些都要依靠林业养护来保证,没有良好的林业养护做前提,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如何养护

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把养护做好、做扎实、做深入,应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科学调整林业结构。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

四、小结

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复合式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要重视林业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加强林业养护,加快林业发展,是实现林业经济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林业养护的分析和探索,不仅能为广大林地覆盖地区的居民带来现实的经济实惠,也能为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在不断开拓新林地的同时,更要注重旧林地的养护,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建设的综合效应,走出一条林业经济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徐薇玉徐良才•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探索[j]•上海农业科

技,2007(6)

[2]李铁民赵江平•林业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型复合体系[j]•山西林业科技,2007,12(4)

[3]肇芬•保护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新观点[j]•鸟瞰世界环境,2010(10)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8

(一)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决定了*林业“十二五”规划要有新目标。

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化三基”和“四条底线”,调整了*富民强省的战略布局,突出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功能和作用。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保持青山绿水作为全省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四条底线之一,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2010年的省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上,春贤书记谈到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时,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57%的目标。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农产品的供给等多个方面对林业提出新要求和新任务。省长在安排2010年经济工作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特别是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碳汇经济、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现代林业经济、保持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等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间接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要加强国土绿化,增强森林碳汇。近段,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从今年开始不再把GDp增长作为考核指标,对各地GDp的考核开始退出考核领域。我省在中部地区首次提出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同志们对全省战略的新部署、发展思路的新转变要有新认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的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几大任务,对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林业发展也应当按照这个思路推进,林业工作同样存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推进林业改革、充分发挥林业对富民强省的作用等问题。因此,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应当在林业“十二五”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林业“十二五”规划应当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提新目标,不可能还按照原来的概念、原来的思路、原来的任务、原来的要求,仅仅把几大工程列出来,仅仅把57%的森林覆盖率目标提出来就认为没事了。森林的生长量是重要基础,但是绝对不能只围绕森林生长量来制定全部工作任务。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林业产业、林业改革等问题都应当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提出新要求,订出新任务,提出新目标。如果没有这些新目标,或者目标不符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后规划实施不可能没有阻力。

(二)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决定了*林业“十二五”规划要有新理念。

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俗说就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当时中央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多同志并没有敏锐意识到它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现在大家发现,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十分明显,结构转变相当巨大。就林业和生态建设而言,体现为不但地位提到了空前高度,而且内容有了极大拓展,很多新领域、新要求相继提出。一是定位有了新高度。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提出的林业四个地位,就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一次全新的定位。这种定位不仅立足经济发展,也着眼生态建设,更放眼社会进步。二是任务有了新变化。四个地位中提到的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是对林业功能的大拓展。这些拓展实际上给了林业新的任务。低碳经济问题、碳汇经济问题也随之被提到了林业发展的新高度。三是领域有了大拓展。原来我们主要是做林,做林的里头主要是做产业,产业里头主要是做木材,几十年如是。现在,由原来的林业产业体系拓展到了三大体系,即生态、产业和文化;由原来的森林生态系统拓展到了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原来没有在我们的功能区和建设任务之内,现在成为林业建设的新课题。

面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林业建设不可能再按照原来的发展理念按部就班了。当前,对于如何应对生态建设的新领域和新功能,系统上上下下还没有足够的研究,也没有充分的准备,更没有提出完整的理念和思路。如,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替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关系,还研究不够。又如,城乡绿化一体化问题,城乡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问题,过去的林业规划没有足够重视,甚至没提。可以说,如果这次规划编制仅仅只思考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这两个主要指标,就不能够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就不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中央已经确定了林业的工作领域和任务,而我们拿不出“*林业怎么做”的思路和理念,将是极大失职。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要求,“十二五”的林业规划编制乃至“十二五”的林业改革发展都需要新理念来指导。

(三)*林业的新起点决定了*林业“十二五”规划要有新思路。

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只要不出现20*年那种大冰灾,将稳步达到57%。这就意味着“十二五”时期我省林业发展将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林业建设在国土绿化方面基本告一段落,林业工作和目标将因此发生新变化。为此,*林业的下一步发展重点应主要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方面。首先讲调结构。调结构的任务相当繁重,特别是林业产业的结构、三大体系的结构、林种树种结构。其次讲转方式。现在全省林业发展主要是两靠,一是靠国家大项目,一是靠*的自然条件。*如何形成企业化的生产方式,如何通过体制创新形成长久的投入动力,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形成长远竞争力,这些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再次讲提效益。在全省富民强省战略全局中,林业发挥的作用不到5%。林地综合产出率每亩只有60到70元,而全省土地平均产值是每亩700元。随着“十二五”我省林业进入转型期、关键期,这些课题迫切需要解决,不能再拖。因此不能认为,森林覆盖率达到57%以后就没事做了,就可以休息了。而是必须清醒认识到,面临新的起点,我们还远没有大功告成,相反压力更大,任务更重。这就迫切需要“十二五”林业规划立足新起点,提出全新应对思路。如果不能站在新的起点上适应这些变化,规划就会真成为“鬼话”。

(四)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新变化决定了“十二五”规划要有新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林业发展的崭新起点,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构成了林业发展和过去相比完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从大的角度看,2010年全国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金,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经济学理论来说,进入了一个经济起飞的阶段。比如,我国成为全球汽车第一产销大国,2009年汽车产销量超过1300万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年经济增速超过8%;2010年1月,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说明经济发展已经具备自加速能力。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在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金之后,全社会、政府、市场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GDp的增长。*在中部省份中率先提出来2010年不再考核GDp增速,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背景的正确把握。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林业的影响不是间接的,而是直接的。体现为:一是全社会对生态质量的重视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原来是需要林子,现在是需要好林子。二是全社会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和原来不一样。原来是林子在哪都可以,现在是希望身边先绿,希望城市和森林融合。省厅在2009年提出搞“三边”造林,就是看到了这个变化。三是全社会对生态需求的领域不断拓展。原来要求林业只要保持水土就行了,现在固碳释氧、营造景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功能全新凸显。

也就是说,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上,全社会对林业的要求和原来是不一样的。如,原来*有4.2亿、4.5亿、或者5亿立方米的蓄积量就可以交差了,现在交不了。又如,今后生态建设的重点也将发生变化。最近长沙市就明确提出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这些概念以后将在全省范围提出。再如,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要素市场化的推进和社会法制意识的加强,林业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要变。物权法没有包括森林的问题,当初定物权法的时候考虑到它的特殊性。但是随着林农自主意识以及自我支配能力的不断加强,原来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造林模式、森林经营管理模式都要变。

如果没有新的措施来应对这种变化,今后的林业会举步维艰,甚至费力不讨好,出现“想做的做不了,做了也不一定认账”的尴尬局面。这就意味着下一步林业发展需要一系列新措施来推进。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科技的支撑和服务作用,一系列课题迫切需要研究并提出新措施。如果我们还寄希望于政府大包大揽,完全靠政府投资来建设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将完不成林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及实施过程,都要特别注意这些变化,有效的应对这些变化,提出新理念、新目标、新思路和新措施。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大家利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机会多调研、多思考,并由此带动系统上下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的大提高。规划编制绝不是说请设计院来跟我们编个本子,而是要利用这次机会共同思考“十二五”时期的林业发展问题并作出决策,同时沟通与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从市州县来说,就是沟通和市州以及县市区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为*林业寻找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契机。大家一定要从这个高度和角度来认识“十二五”林业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

二、明确要求。

“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持、以政策为保障,坚持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林业发展道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突出战略思维、扩大国际视野,更新规划编制理念;要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国内、省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林业面临的新任务,加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既要延续现有林业重点工程,又要谋划新的工程;要将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原则,使规划切实反映省情、林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林业发展规划要成为既有发展观,又有约束力,既有前瞻性,又能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规划,成为为人民办实事的规划,成为富民强省的规划。为此,我提六点要求。

(一)适应形势。

所谓形势就是三句话:宏观经济形势、党委政府决策、地方发展要求。必须以此为基础确定林业发展规划。如果规划不符合宏观经济发展要求,和宏观经济形势背道而驰,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背道而驰,和地方发展要求背道而驰,那么,规划将只是一张没有可操作性的废纸,做出了以后,上面不买账、下面不买账,最终也实施不了。

(二)符合实际。

也是三句话:本底抓的准、问题看得透、思路行得通。一是本底抓的准。要对“十一五”时期林业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摸清家底。自己情况都搞不清楚,做出来的规划就会是空中楼阁。二是问题看的透,到底问题在哪里,哪些地方没有解决,解决不了的原因在哪里,下一步怎么解决等。三是思路行得通。绝对不能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再好,在*不一定行得通,不符合*地方要求的规划不是好规划。所以必须建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就是调研,调研必须很充分、很深入、很系统,否则的话也掌握不了本底,抓不准问题,也提不出有效思路。各规划单位、业务处室、各级各部门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先行组织调查研究。规划的第一阶段应当立足于把问题搞清楚。对于本底,现在大致上是清楚的。但对于重大问题的先期研究,则是不够的。现在规划编制已经开始,但很多大问题,涉及到如何与“十二五”时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问题;一些新领域、新课题,都还没有研究透。所以上半年要抓紧时间、集中精力、组织力量,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攻关研究。这样,“十二五”规划才能够真正有水平。

(三)明确目标。

也是三句话:对的上、拿得出、做的了。一是对的上。拟建目标和上期的规划目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他部门发展规划能对得上去,能够协调得了。如果国家局的规划和省里的规划对不上,省里的规划和市州的规划对不上,那么规划肯定又是个空架子。所以提出来的规划目标必须要与上级规划对的上,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对的上,既符合地方实际也符合上级要求。二是拿得出。定的目标,如果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拿不出手,那么,就是没有进取性的目标;自己拿得出也得要别人认账,觉得这个东西可行才行。三是做的了。即跳起来摘桃子,跳的起来、跳起来后够得着、只有跳起来后才能摘得到。确定的目标到规划的中期评估时经得起检查,五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还是先进的,这个目标定位就是比较准确的。

(四)突出重点。

重点在三个方面:老问题、大难题、新课题。一是老问题。如林业生产率不高的问题、森林质量不高的问题、林产品单一的问题、林地蓄积量低的问题,城市生态系统中绿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湿地生态系统存在边破坏边治理的问题等等,仍然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二是大难题。如三难地改造的问题、老品种的问题、松杉桉杨的生长周期问题、速丰林的问题,森林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问题、森林监测监控的问题、如何形成林地的高效率的问题等。这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难题必须攻克。三是新课题。如碳汇问题,城市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管理、建设问题,森林经营问题,林业改革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等。对这些老问题、大难题、新课题都要有研究,都应当在规划中有所体现。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林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加快,林业的地位也会得到提高。

(五)科学布局。

从省一级来讲区域布局非常重要。区域布局不应当一年一调整,或者是五年一调整。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应当具有长期性。在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上总的要求也是三句话:一要有宏观效益。任何产业布局总是以宏观效益为前提。每个地区的局部效益必须置于宏观效益的总体调配之下。*林业的发展规划必须服从国家的战略布局,各地各市州的规划必须服从全省战略布局,这是基础,也是前提。二要有特色优势。各地布局一定要有特色、有优势,不要看人家搞什么就搞什么。三要有规模经济。要形成规模,生态需要规模,产业也需要规模。总的来说,要有一定规模,要突出地方特色而且要符合宏观需要。如我省的油茶到处都有,但真正形成大规模的不多;各个地方都在搞产业,但形成自己特色优势的不多。现在很多东西一搞就是一窝蜂、一阵风,如何针对自己的特色优势,一定5年甚至10年,长期坚持、逐年推进,是我们需要加强、提高和改进的重要方面。

(六)落实项目。

不管什么规划和工程,最后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项目层面,所以各地要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鉴于当前项目编制水平不高的现状,去年省厅专门办了培训班,今年还要继续坚持,要通过培训等途径大力提高全省项目编制水平。项目编制一是符合政策意图。即符合政策规范和上级意图。现在很多地方把争项目看得很重,把编项目看得很轻,不应该这样。从北京批项目的角度来讲,首先就是看你的项目是否符合政策意图,这是前提。没有进规划的笼子你怎么跑都很难,你能跑下来一个跑不了二个、三个,要大规模的争资金,一定要对政策理解透彻,必须进规划、进笼子。现在很多项目编制水平低,争取不到资金,最后不得不一个个去求爷爷拜奶奶,实际上前期工作做好了是不需要花这么大精力的。二是体现地方要求。要符合和体现地方政府对林业建设实实在在的要求。三是能够产生效益。对编制规划提出这些要求,就是希望大家认真做事,用心做事,花精力做事,真正做出高水平的事,在下一步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效益。

三、加强领导。

关于加强领导,我讲四句话:

(一)领导挂帅。

今天,各个市州的主管局长都在参加会议,请你们向党组汇报,按照省厅的要求和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省厅已经成立了一个班子,三龙厅长任组长,我做副组长,不一定要求各个地方照葫芦画瓢,但是领导亲自挂帅是前提。这不是一个单项的业务工作,更不是单一的计财工作,而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未来5年发展战略的规划,主要领导抓主要工作,这应当就是主要工作。

(二)配齐班子。

不仅仅要找到好的规划单位,还应当在本单位内部把一些处室、科室、股室的负责人和一些能干事的人召集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规划上,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采取应付态度。如果只是应付的话,最后糊弄的是自己。

(三)加强协调。

即向领导汇报,争取重视;与部门沟通,赢得支持;和内部协调,形成共识。具体来说,要向党委政府、发改委以及其他部门沟通联系,将地方的林业规划纳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要争取占更大的份额。要与其他部门的规划相衔接,也要争取其他部门的规划和我们的规划相衔接,不能只是衔接别人的,也要别人衔接我们的。内部要形成共识,一个单位内部对自身发展规划没有一个共同目标,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最后的规划编制也不会被大家所实施。

(四)提供条件。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9

一、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努力

1995年11月2日国际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等三组织在一份特别报告中又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努力,国际的、地区间的、部级的、省级的以及最基层的。其成功与否则取决于这一战略与当地的实施机制及自然环境结合的程度。”可见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作,需要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时更需要地方政府,林业站及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基层林业站起着关键作用;基层林业站不仅是林业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传播者。林业站在传播林业科学技术,总结和推广林业生产先进经验,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苗木调度、良种推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基层林业服务推广机构逐步转变观念,转化职能,不仅向广大林农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物资服务,保护了地方环境,还帮助了当地农民提高农业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二、加强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俗话说;“要成为赢家先成为专家”,林业工作没有专业的理论技术知识是很难在工作中取得值的飞跃,为此对林业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知识培训是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基层林业站有关领导和专业技术人采取书面授课,全面系统地学习熟悉《森林法》、《护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培训;《贵州省木材经营管理办法》、《大方县漆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大方县石漠化地区早实优质核桃繁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等森林果树种植及病虫灾害测报检疫防治技术。通过全面系统学习的学习使工作人员基本掌握领会了与林业工作相关的的政策、法规、办法及技术知识等,这不但激发带动了他们参加林业工作的积极性,也真正提升充实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今后全面持续开展各项林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三、加强林业经济的科学管理

贵州大方县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当地农村的一大经济收入,但是林业部门对私人经营林业的控制力度不够,林区又大多分布经济最贫困的山区,造成林业的科学发展和林业经济进入难以着手控制困境,从而也造成林业经济的降低,严重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地形结构等采取必要的科学管理机制,如重视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全面地支持建立林业产品的示范基地及园区,以便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实现林业经济的科学发展,就一定要从仅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向追求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不断转变,只有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才能够不断改善林区的生态状况、实现林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引导林业的发展由关注经济利益向重视生态效益转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可以对林业经营企业给予减税及补贴的优惠,以鼓励和支持各个林业企业从只重视经济逐步向关注公益转变,这对于实现林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当地农民生态环保意识

在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如何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台、广播、村民会议实地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环保法制宣传,使农民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以及国家环保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律观念;也可通过现场有奖问答、有奖竞猜等活动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或者通过现场开庭处理和惩罚污染农村环境的案件来震慑农村环境污染者,提高农民的环保权益保护意识;鼓励农民广泛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监督活动,在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等方法逐渐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五、树立大局意识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篇10

首先,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木资源的出现,曾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建国初期,曾与钢材和水泥并成为三大材。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挖掘也逐步深入,目前的林业除了会提供木材以外,对于林地的深入利用、林业副产品诸如动植物养殖等都能提到了林业资源的目录之上,同时也为我国林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除此以外,森林作为我国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环境的调节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于林业的扶植政策,让个体经营林地比重上升,意味着林业将以一种新的姿态投身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林业不仅仅承担着生态职责,更多的是要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更为合理妥善的模式,推动林业的发展,成为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2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对于林业现状的分析,以及近年来清查所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不难看出林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建国之初得到的重视也不充足,但是在近年还是加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目前情况,如果推动灵液经济有效增长,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具体而言,林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2.1完善制度,规范操作

林业的地位,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无论是否能够实现其经济价值,都应当对其实施相应的保护条例。在这一方面我国相关政策已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从第七次清查看出,我国林业中个体经营的成分有着显着的增加趋势,因此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还是应当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对林业的发展和林区的保护施加影响。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的是,在木材更替采伐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调减木材产量。天然林始终与人工林不同,它独特的生态群落始终是人工林不能比拟的,因此尽量控制使用和开采。对于开采使用的状况,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都需要严格控制,对任何非法开采都应予以重罚。

2.2发现社会需求

林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种上游资源,只有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应价值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实现其经济价值并且获取相应的利润。一直以来林业收到政府计划经济的管制,对于经济社会中的人民需求熟视无睹,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资源,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林业产业想要真正实现其经济价值,就必须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在经济社会中,需求是自然存在的,因此林业经营主体,应当主动地走入社会经济生活,深入观察和发掘社会中存在的需求,并且予以满足,才能获取经济价值。无论是林业相关农副产品的产出,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权衡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其一是林区以及相应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和健康状况,其二就是市场的需求,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林业经济,才是健康和有前途的经济。

2.3构建林业产业环境

产业环境的构建,对于每一个产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完整的产业环境,能够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资金和物料平衡,并且对于社会需求的发掘和资源的深入利用也意义重大。对于林业产业而言,从资源的提供,开采、加工以及深加工,一直到市场营销、需求的满足,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实,并且上下游之间实现充分沟通,才有可能提升整个林业产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才有可能构建起林业产业环境。这种产业环境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依靠相关部门发挥平台性支撑作用,但同时也不应当忽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只有来源于市场的人,才能够真正发掘市场的需求,才有可能将相应的正确信息传递给整个产业环境,也才有可能协调各方面力量构建起林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