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投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42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1

[关键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中国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2-0087-04

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包括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动漫制造业、广告设计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但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缺乏资本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要加大资本投入力度,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以满足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一、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总量迅速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精品工程不断涌现,但总体规模仍旧偏小,文化企业竞争力不强,尤其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不足。据统计,2011年,西部12省区文化事业总投入共701495万元,占全国的23%;全国各地区文化事业完成基建投资816741万元,西部地区只完成263829万元;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经营机构数与从业人员分别也只占全国的22%和18%,投融资不足显而易见。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同时,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也面临着间接融资风险较大、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金融创新支持不足、产业外资本难以进入等发展瓶颈,直接影响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一)银行信贷融资风险较大

长期以来,文化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西部地区的中小文化企业难以达到银行对贷款规模和抵押物的要求。据统计,2011年经文化部推荐落实的61个项目中,西部地区占有20个,其平均贷款利率高出基准利率15%,由此可见,西部地区文化企业信贷融资面临巨大的融资成本。同时,文化产业具有轻资产的结构性特点,加之缺乏专业的中介评估机构对文化企业的创意、智力、版权等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有效评估,因此,银行信贷风险不断增大。在过去的10年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投资的累积坏账率达到了20%,部分中小文化企业的负债率也高达70%,由企业自身规模和实力引发的银行信贷风险不可忽视。

(二)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文化产业上市企业已发展到近30家,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上市融资仍然面临着市场不发达、体系不健全以及限制条件较多等问题。在现行金融体制下,中小文化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和经营状况等原因,难以通过资格审查实现上市融资。西部地区,远离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导致中小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更低。同时,文化产业是兼具经营性和文化性的特殊产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并且西部地区大部分企业属于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稳定的抵押物,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途径进行融资也面临诸多难题。

(三)金融创新支持不足

在我国西部地区,对中小企业融资有较大作用的信用担保融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刚刚兴起,涉足的产业和领域较少。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新兴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更为少见,难以发挥大规模的融资功能。同时,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之间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创投、风投、融资租赁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难以发挥活力。此外,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稀少、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投融资环境差等因素也导致金融创新支持不足。据调查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投融资环境平均得分分别为1.098、-0.407和-1.009,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差距。

(四)产业外资本难以进入

长久以来,西部地区文化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同时,文化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限制条件多,导致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外的资本难以进入。据统计,西部地区历年外商直接投资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占比不到4%。西部地区国有文化单位普遍活力不足、效益低下,民营文化企业虽然机制灵活,但是规模与实力远远不够,在现有体制下难以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由于产业外资本进入受限,西部地区文化企业的规模化扩张严重受阻,在第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参评中,西部地区仅有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家入围。

二、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创新模式的策略建议

多样化的群族关系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广西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大力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开发。据统计,2010年,广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0.21亿元,同比增长了26.9%,在西部12省区中排第6位。广西“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广西文化产业规模要进一步地扩大,相关产业增加值要达到1000亿元,实现近5%的GDp占比。尽管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网络文化服务、新闻服务以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文化产业增速较大,但总体规模还偏小,产业结构仍失调,探讨广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创新模式的建立,对整个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高。以桂林市为例,2009年桂林七星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有194家,但上规模企业只有24家。因此,广西政府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引导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文化发展基金。2010年起,广西政府虽然每年安排了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投入规模远远不够,还需加大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各项资金、专利、不动产为补充的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文化发展基金。同时,各级政府要通过贴息、奖励等方式,建立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研发。目前,广西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及《妈勒访天边》、《八桂大歌》等国家精品工程就是通过创业基地研发而成的。二是应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税负比重、实行差别税率等,同时加强有关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及法律的制定与完善。三是成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办公室,并举办“组团招商会”、“银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为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搭建一个交流和服务的平台。

(二)有效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可以实现企业产值的快速增长。针对广西文化产业资本化、证券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应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实力雄厚并且符合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助推企业实现从产业运作到资本运作的有力转化。对于那些不具备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则可以通过股份制改组、兼并重组、资产注入等资本运作方式,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或通过借壳方式,逐步实现企业的上市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规模和融资水平。

广西文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与特点,适时扩大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加大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融资方式的开发力度。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创意品牌的推进,大大拓展了广西文化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开发空间。

(三)努力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近年来,包括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柳州银行在内的广西地方商业银行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其扩张规模仍不能满足广西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以广西《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产业政策为导向,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重点转向文化产业,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同时根据行业特征及企业需求,银行需要明确信贷投资方向和业务投资重点,以确保银行信贷的投资效益。以桂林为例,桂林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日趋壮大,可以尝试在桂林银行设立一个贷款部门试点,专门服务于中小文化企业,同时也为全区的进一步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方面,广西可从丰富抵押资产和分散风险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尝试将专利权、知识产权以及经专业机构评估后的销售合同、门票等作为银行信贷的抵押资产,如桂林市“乐满地主题公园”,便可考虑将其门票作为基础设施扩张再融资的抵押资产。二是应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构建文化企业风险担保和补偿机制,以有效控制文化企业的融资风险。三是针对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贷款资质不足的特点,应大力发展联贷联保模式,由单一贷款企业联合向银行申请贷款,各个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以此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四)积极创新融资模式

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包括私募股权投资(pe)以及风险投资(VC),针对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的投资特点进行适度投资,并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最后通过上市、兼并收购、转让等多种退出渠道成功获利。文化产品服务的偶然性以及文化市场的不可预估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广西股权投资基金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更是稀少,因此,广西可大力引入风险投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同时不断健全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通过市场招投标方式,吸引有实力的投资机构投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民营方式向私人募集股份,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再投向重点项目,从而促进文化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有效整合,提高西部市场的资源配置。

加快推进金融租赁。金融租赁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全球近1/3的投融资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完成的。但在我国运用还比较稀少,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因此,广西应努力拓展融资租赁业的市场空间,加快推进金融租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大力尝试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以项目本身的经营状况和项目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进行融资的。就广西目前的项目开展情况来看,文化创意项目和重大项目比较多,以民歌艺术节为例,经过多年市场化运作,截止到2009年,民歌节筹资额有上亿元,但其投融资形势仍不太乐观。为此,广西可以尝试利用民歌艺术节极大的关注度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吸引区外的项目公司驻足广西,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满足民歌艺术节发展壮大的融资需求。

(五)广泛吸收产业外资本

广西文化产业的资金多聚集于产业内的融通,民营资金、海外资金、社会资金等产业外资本未能被有效利用。民营资本具有融资成本较低并且迅速灵活的特点,同时,文化产业的反周期性,更让民营资本在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蔓延中寻找到进入时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的举办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也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与机遇。因此,广西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就应当不失时机地利用产业外资本创造的融资机会,打破行业垄断和消除文化产业的进入壁垒,鼓励各类产业外资本集聚。

(六)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2

摘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投资理念。研究结果表明,每种保险策略的优越性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哪一种是绝对优于其他投资策略。但是,如果将保险策略有效组合起来,可大大提高组合保险的效果。因此,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研究,对企业财经管理的投资组合保险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企业财经管理

一、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背景和内涵分析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指的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在无风险资产,以保证资产组合在最低的价值前提下,其余资金随着市场变动而不断调整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比例,不断发掘资产升值的潜力的一种资产动态调整策略。在国外,投资组合保险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对投资组合保险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其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中,一般采用单一组合保险策略进行模拟,如固定比例的投资组合保险(Cppi),在市场上升的时候,Cppi的效果优于组合保障(tipp)。但在市场下跌时,tipp可以有效将市场上升的获利保护起来,减少投资风险,效果优于Cppi。因此,两种策略的结合,能否在市场的波动中获得好的效果,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定量分析模型

(一)简单参数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量化分析

tipp是各种简单参数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一般形式,其他策略可以根据tipp的变动情况分析。

第一,普通的tipp。首先,设定底值,tipp底值是变动的,其公式表达为:Ft=amt+bert(0≤a≤1,b≥0),其中,r为无风险率,amt表示组合历史价值的大小,即组合可能产生的价值。当a取值0.9时,组合的最大价值即为90%。bert投资是设定的保值水平,通常是由投资者附加的,这一数值会随时间而递增,如果投资者无要求,则b为0,本文以b=0研究。

第二,Cppi。Cppi和tipp的不同点在于,投资者事先确定的底值会随着组合价值变化而变化,以无风险利率分析,Cppi底值会随着时间递增,可以用Ft=F0ert,即等价于在tipp策略中a=0,b=0的情况。

(二)组合保险策略模拟

本文以实际资产来模拟组合保险策略,假定资产初期价值是100万元,安装资产是债券,风险资产是股票指数,假定交易成本量为0.5%,因为频繁交易会对组合价值产生影响,因而设定重新调整率(trigger),将其设定为1%、3%、5%、8%。在实验中,保底率为0.9,Cppi策略的a=0,b=100万×0.9;tipp策略的a=0.9,b=0,m取值为1~5的变量。

由于投资组合保险的最终目的是最后价值,在研究中要考虑战胜大盘率。战胜大盘率=组合价值收益率﹣大盘指数的收益率。在实验中,将Cppi和tipp的战胜大盘率差值进行分析,如果tipp策略的终值低于Cppi策略的底值,则表示策略失效。

三、研究数据分析

(一)短期投资

在短期投资时,其调整策略可以设定如下:在风险资产的下跌幅度超过trigger,可以判断市场将会下跌,投资组合宜采用tipp策略,保障投资组合安全。原因在于tipp的市场上涨能力较低,在风险资产的上涨幅度超过trigger,可以判断市场将会上涨,持有全部的风险资产,可获得较好的市场收益。这种方法只适合短期投资,由于长期市场的波动较大,风险资产为0的情况时有发生,将导致获利的减少。

(二)长期投资

如前所述,在市场上升时,Cppi策略可获得更多收益,效果优于tipp;而在市场下跌时,tipp可以将市场上升时的收益保护起来,减少投资风险,效果优于Cppi。因此,长期投资的策略如下:风险资产的上涨幅度超过trigger则采用Cppi策略,风险资产的下跌幅度超过trigger则采用tipp策略。需注意的是,在采用组合保险策略时,要根据风险资产的大小进行切换,由于交易次数增加,也要根据交易量的大小及时调整策略,以免影响组合保险策略效果。

四、总结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保险策略各有优点和缺陷,没有绝对的优越性。在短期投资时,尽量参与市场的上方获利,应选择市场参与能力较强的策略和tipp结合。在长期投资时,可将,Cppi和tipp结合,调整策略保底率不应取值太低,减少风险投资。同时,由于采用了组合保险策略,市场上升过程中的风险资产额度可能会比单一的保险策略大,在保险策略切换时,风险资产向无风险资产转移的数量比单一策略大,导致交易成本的影响增大,对策略效果可能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在长期投资中,交易次数增加,从而导致交易费用较大而影响组合保险策略效果。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组合保险策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组合保险策略的进一步完善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对于养老金等的风险规避问题,选择组合保险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灵活结合多种组合保险策略,能够收到更好效果。因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将多种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有效结合起来,对企业的财经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庆.论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效应与应用.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3

【关键词】价值链;投资决策;核心集聚

一、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

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

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4

进行技术创新的R&D投资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一种途径,然而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却面临着高风险甚至失败以及其他企业的模仿等问题。pindyck(2008)建立了一个考察企业投资决策的模型,本节将在其文献基础上对企业的技术创新R&D投资策略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产品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的问题。基本假设:考虑以F1和F2两个企业的市场进入策略为例,市场容量足够大且存在着值为ε的不确定性,企业之间的投资收入互相不受彼此的影响。在第一期企业的收入θ1=θ,在第二期企业的收入θ2=θ-ε或θ2=θ+ε,假设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均等。企业可以从自己投资的结果那里获取相应的市场相关信息,或者也可以从竞争对手的投资结果那里获取市场的相关信息。

二、超产能投资策略与产能过剩

如上所述,企业间的竞争在所难免。超产能投资和Bain-Sylos的限制性定价一样,属于企业间遏制进入型的竞争性策略行为。本节在Spence(1977)和Dangl(1999)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超产能投资竞争性策略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的超产能投资策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在确定性市场条件下,Spence(1977)研究了一个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选择超产能投资来遏制潜在进入企业的情形,其基本结论是超产能投资是一种遏制潜在企业进入的有效策略。因此,已经进入某行业的在位企业总是通过超产能的投资来遏制潜在进入的企业以维持自己在业内的超额利润。加上我国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核查不严以及企业在申报时隐瞒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生产能力,甚至在建设时肆意扩大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都加剧了产能过剩。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5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9.15[文献标识码]a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营运资金的基本概念

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管理和使用的资金,通过它可以预估企业的流动性水平如何,也被称作营运资本,理论界关于对营运资金概念的解释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具体理解如下:狭义的营运资金,表示的是一种差额而不是某种具体的项目,它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因此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被称作净营运资金。广义的营运资金,就是指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也被称作总营运资金。研究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如何及资产的周转情况怎么样时可以选择使用广义的概念。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的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准确掌握并控制好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流,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等等。主要包括对企业营运资金的投资管理和营运资金的筹资管理两部分,并且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目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尽量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最终增加企业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高度重视营运资金政策的制定。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任何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都应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一个取得进步和成功的企业必定制定了一种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而且这种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从营运资金的投资方面进行管理以及从筹资方面进行管理,因此,营运资金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投资策略,第二部分是筹资策略。

(一)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制定管理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就是对前者即流动资产的各个项目应占多少比例,主要是对其结构进行的管理,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能够通过这种策略来使流动资产保持一定的水平,在这种水平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但能正常进行,而且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逐渐降低,最终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增加企业价值。一般认为,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有三种,分别是宽松的投资策略,紧缩的投资策略,适中的投资策略,具体如下:

1.宽松的投资策略。宽松型策略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安全进行,强调的是安全性,这种政策下,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数量较多,持有大量营运资本,不仅有大量正常经营需要的流动资产,还有许多以备意外情况发生时需要的流动资产,发生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较小,将财务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但是同时这种政策下持有成本会很高,再加上为了防备意外情况发生的风险占用了较多的资金,而投资到获利多的项目上较少,导致盈利也少。因此最终表现出的是流动性很强但是收益很低。如果一个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动较大,预测后期的销售额会有较大的变动,未来发展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时可以采取这种投资策略,将风险降到最低,保持经营的安全。

2.紧缩的投资策略。相比于第一种强调经营安全性的宽松的投资策略,该种策略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的盈利性,最终目的是让企业最大程度的获益。在紧缩的投资策略下,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相比于宽松策略要少很多,除了提供正常经营需要的流动资产外,一般不会留存太多,持有的营运资本也大大降低,比如企业会尽量降低库存,最大限度的降低存货的占用资金,以节约资金成本。总之企业会最大程度的去降低那些给企业带来较少收益的流动资产的占用,而去增加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的项目,这样企业将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盈利能力也因此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财务风险,比如流动性太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预估的,后果将会很严重。所以紧缩的投资策略一方面给企业带来很大收益,另一方面却使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慎重衡量收益和风险。如果一个企业对未来发展面临的情况能够合理准确的预估,并且企业的所处的环境十分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少存在时,可以采用这种投资策略。

3.适中的投资策略。适中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介于宽松型和紧缩型之间,既强调经营的安全性也强调收益性,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风险性和收益性的平衡水平。在这种政策下,企业用有的流动资产刚好适中,进入的现金刚好能支付企业需付的,生产出来的存货恰好是销售所需的数量,面临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在宽松策略和紧缩策略之间。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准确估计后期流动资产的变化方向及流动负债的变化方向,则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但是,在现实生产经营中,这种策略只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政策,因此企业在经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营运资金水平也是受许多因素影响才达到的,比如,存货周转速度不同,则营运资金水平就不一样。企业不应单单靠数量模型而应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情况,去科学合理的估计未来的经营状况,尽量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吻合,最佳持有营运资本。

(二)营运资金的筹资策略

营运资金的筹资策略就是对企业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需要多少资金来满足以及用什么方式满足进行的安排,即确定二者分别需要多少短期来源和多少长期来源来解决资金的需求。所谓临时性意味着该流动资产受季节和周期的影响比较明显,是一种临时需要;但是无论受什么影响,企业都要保持长期发展,而季节性的流动资产就是为了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哪怕企业处在经营比较差时也应拥有的流动资产。对应于投资策略,营运资金的筹资策略主要也有三种,分别是宽松的筹资策略、紧缩的筹资策略和适中的筹资策略,具体如下:

1.宽松的筹资策略。在宽松的筹资策略下,企业的临时性流动资产不仅要短期资金来源满足,还需要部分长期资金来源的满足,永久性资产则由长期来源来满足,很明显,短期资金来源占的比例很小,这样企业的营运资金就相对较多,当企业的偿债期到时面临的不能偿还的风险可能性很小,保持了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该种政策下的投资策略一样,宽松的筹资策略强调的是经营的安全性,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风险。但是,相对而言占比较大的长期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较高,相应的利息成本也会较大,最终体现了企业较低的获利性,降低了盈利能力。因此这是种风险较低同时收益也较低的筹资策略。

2.紧缩的筹资策略。紧缩的筹资策略下,短期资金来源不但要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还要兼顾部分永久性的需求,短期来源在总的资金需求来源总占的比例较大,相比长期来源的资金成本,短期来源的资金成本较低,负担的利息成本也较低,资金成本的降低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该策略主要强调的是尽量减少资金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的盈利性。但是,短期来源相对长期来源的偿还期较短,可能会出现先前借的债务还未及时还清,又要筹集新的债务来满足生产,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可能因无法如期偿还债务而陷入困境,面临风险。因此,紧缩的筹资虽然收益很大,但是伴随收益增加时风险也在增加,即是一种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筹资策略。

3.适中的筹资策略。该种筹资策略下,企业的短期来源只满足临时性的流动资产,长期来源只满足永久性的资产,这样对企业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使企业因资金需求而举借的债务到期日期和恰好能充分利用的到期日匹配,从而使企业面临的无法到期偿债的风险降低,同时也降低了资金成本,保持了一种风险和收益相互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政策在现实中比较理想化,企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可能准确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完全吻合,因此,在工作中不可能实现这种政策,但是企业在选择筹资策略时,可以将适中的策略作为一个指导理念,尽量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三)营运资金投资和筹资两种策略的结合

不同的流动资产占用比例会导致流动负债有不同的结构比例,而不同的筹资策略下,对流动资产的投资也有所不一样,无论是流动资产占了多少比例,还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筹资,企业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和筹资策略,宽松的策略是风险较低收益也较低的策略,而紧缩的策略是风险较高收益也较高的策略,企业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情况,将宽松的投资策略和紧缩的筹资策略结合起来,或者将宽松的筹资策略和紧缩的投资策略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风险和收益都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促进企业以后的发展。

三、制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重要意义

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有良好的营运资金策略做依托,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应占多少比例,怎样的结构才是合理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依据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而言,企业管理层一方面都会想尽所有可以运用的办法去充分利用营运资本,使它的水平达到最高,但是另一方面,在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必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需要留多少流动资产才能确保后期的发展不受阻碍,当债务到期时有没有能力如期偿还,这时就需要科学制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既能让公司盈利,又可以有一定的偿债能力,制定管理策略的意义不言而喻。

1.营运资金政策影响着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不同的政策下,达到的管理目标也是不同的,如果企业选择了适合的政策,那么在它的发展道路中遇到管理问题时可以很快被解决,反之则会浪费很多时间等资源,大大降低管理效率。

2.营运资金政策影响着战略目标。企业能否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政策,还关乎着它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种政策与战略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在制定营运资金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站在战略目标的视角认真考虑,它的好坏将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够盈利,是否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等。

四、合理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不同的公司选择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的策略也有所不同,该选哪种管理策略,应视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状况而定,选择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管理策略。前面已经详细论述了三种营运资金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涉及到不同的条件下该选择哪种政策,比如,如果一家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十分稳定,并且面临的风险也较低,则可以选择紧缩的投资策略;如果一家企业应收账款的限制条件比较少,采取的是宽松的收款条件,则可以适当多量的投资应收账款等等。总而言之,企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选择管理政策,否则将造成严重损失。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

[2]卢占风.论营运资金政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8)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6

关键词:供应链;质量投资;信任关系;演化博弈

中图分类号:F713.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2-0095-04

StudyonevolutionofthemanufacturersQuality

investmentandtheRetailerstrust

SHiKuiran1,maHujie2,SUnYuling1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anjingtechUniversity,nanjing211800;

2.DepartmentofBusinessadministration,theCommunistpartySchoolofJiangsuprovince,nanjing210013)

abstract:inordertoinvestigatetheeffectofmanufacturersqualityinvestmentonpromotingsupplychainmemberstrust,thispaperpresentsanevolutionarygamemodelofthemanufacturersinvestmentdecisionandtheretailerstrustbasedontheplayersboundedrationality.inthemodelofonepopulation,itisshownthatthemanufacturersinvestmentcostsandtheretailerstransferpaymentssignificantlyaffecttheequilibria.Furthermore,evolutionofthesystemdependsontheinitialstateofthemanufacturersandretailerspopulation.thereisnoevloutionarystablestrategyinthemodeloftwopopulationsandtheevolutionarydirectionexhibitscyclicalcharacteristicsundercertainconditions.

Keywords:supplychain;qualityinvestment;trustrelationship;evolutionarygame

1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产品质量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由于单一企业不能完成从原材料到消费者获得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企业组成供应链共同完成这一经济活动,因此供应链成员应通过相互支持和配合以提升产品质量,进而建立起稳定、有效的供应链协作信任关系。

当前,有关供应链中的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质量投资与控制策略、契约设计和质量信号传递等方面[1]。在产品质量投资研究方面,李丽君等采用委托理论探讨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的质量控制策略[2]。Chao等分析了两级供应链中制造商与供应商质量控制问题,对如何进行产品质量激励和回购契约设计进行了研究[3]。Hsieh和Liu探讨了当供应商和制造商均进行产品质量投资和检验时,不同信息披露程度下双方的均衡策略[4]。朱立龙和尤建新基于博弈论和委托理论,考察了非对称信息情形下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如何进行质量信号传递的问题[5]。李永飞等研究了一类基于客户质量需求的供应链协调问题[6]。Xie等进一步分析了供应链之间竞争的情形下改进产品质量的措施[7]。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度高,那么就会大幅降低行动失败的风险[8,9]。随着供应链成员间的依赖关系不断加深,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信任行为的实证分析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Suh和Kwon研究了双边专用资产投资和投资后信任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双边专用资产投资与信任具有相关性[10]。刘益等通过对中国家电行业261对供应商与制造商关系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供应商专项投资与其感知合作风险之间的关系[11]。殷茗和赵嵩正通过不同行业与规模的供应链企业的数据,揭示了不同阶段专用资产投资对供应链协作信任、合作意图的差异性影响[12]。

由于信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研究者倾向于应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关系。杨慧等通过考察互惠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群体在信任和背叛策略下的行为特征,探讨了惩罚机制下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13]。李壮阔研究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学习与调整过程,分析了供应链节点企业选择信任与否的影响因素[14]。王世磊等构建了逆向物流上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阐明了双方实现共赢的途径[15]。石岿然等建立了供应链成员的信任估值模型,研究了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与演化问题[16]。

现实中,制造商生产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零售商的产品定价和销量,而产品质量的提升反过来也会促进产品的销售。因此,制造商的质量投资策略对于加深与零售商之间的信任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有限理性”出发,构建制造商质量投资决策与零售商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的均衡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双方信任关系与加强合作关系稳定性的管理建议。

2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考虑制造商和零售商两个群体进行的博弈,风险中性的制造商生产产品并卖给风险中性的零

零售商选择信任策略的概率为x,选择不信任策略的概率为1-x;制造商选择投资策略的概率为y,选择不投资策略的概率为1-y。概率x、y也可以理解为群体中选择信任策略的零售商的比例和选择投资策略的制造商比例。

假定制造商可以通过投资产品质量改变市场需求,i为投资成本,m为产品质量投资带来的需求增量。由上述假定,需求函数可表示为D(p)=φ-p+m,其中,φ表示为市场规模,p表示产品价格。制造商的投资决策为私有信息,其投资与否决定了其类型(高质量类型“H”或低质量类型“L”)。零售商对于制造商类型的判断基于他对制造商信任与否,根据对产品质量水平不同的判断,零售商会选择不同的产品价格进行销售,设高质量产品价格为pH,低质量产品价格为pL。

当零售商对制造商表现出信任时,总是相信制造商会进行产品质量投资,并给予制造商一定的转移支付V作为制造商产品质量投资成本的补偿。基于对制造商的信任,零售商以高质量产品价格pH销售产品;当零售商对制造商表现出不信任时,总是相信制造商不会进行产品质量投资,并以低质量产品价格pL销售产品。

在交易之前,制造商承诺为零售商提供高质量产品。一旦制造商提供低质量产品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设制造商给予零售商单位产品补偿量为r。此外,设制造商生产成本为c,提供给零售商的产品批发价为w。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得到零售商与制造商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零售商选择信任策略的概率为x,选择不信任策略的概率为1-x;制造商选择投资策略的概率为y,选择不投资策略的概率为1-y。概率x、y也可以理解为群体中选择信任策略的零售商的比例和选择投资策略的制造商比例。

假定制造商可以通过投资产品质量改变市场需求,i为投资成本,m为产品质量投资带来的需求增量。由上述假定,需求函数可表示为D(p)=φ-p+m,其中,φ表示为市场规模,p表示产品价格。制造商的投资决策为私有信息,其投资与否决定了其类型(高质量类型“H”或低质量类型“L”)。零售商对于制造商类型的判断基于他对制造商信任与否,根据对产品质量水平不同的判断,零售商会选择不同的产品价格进行销售,设高质量产品价格为pH,低质量产品价格为pL。

当零售商对制造商表现出信任时,总是相信制造商会进行产品质量投资,并给予制造商一定的转移支付V作为制造商产品质量投资成本的补偿。基于对制造商的信任,零售商以高质量产品价格pH销售产品;当零售商对制造商表现出不信任时,总是相信制造商不会进行产品质量投资,并以低质量产品价格pL销售产品。

在交易之前,制造商承诺为零售商提供高质量产品。一旦制造商提供低质量产品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设制造商给予零售商单位产品补偿量为r。此外,设制造商生产成本为c,提供给零售商的产品批发价为w。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得到零售商与制造商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3演化博弈的均衡分析

3.1零售商群体策略选择的复制动态方程

根据复制动态方程的相关概念[17],由表1可知,零售商选择“信任”、“不信任”策略时的适应度和群体平均适应度分别如式(1)至式(3)所示。

3.2制造商群体策略选择的复制动态方程

类似地,制造商选择“投资”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dydt=F(y)=y(1-y)[m(w-c)+r(φ-pL)-i-r(pH-pL)x](7)

当i>m(w-c)+r(φ-pL)时,dydt

3.3零售商群体和制造商群体的演化动态系统

由式(4)和式(7)得到了一个由零售商群体和制造商群体构成的二维非线性动态系统:

4结论

信任作为一种减少复杂性的机制,在供应链协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对于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制造商质量投资决策与零售商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

(1)零售商给制造商的转移支付与制造商投资成本都直接影响演化结果。过高的“信任成本”会让零售商望而却步,直到x=0的平衡状态;过高的“投资成本”会让制造商放弃投资产品质量,直到y=0的平衡状态。

(2)当制造商群体处于投资者比例较高的初始状态,即y>y时,零售商群体中选择“信任”策略的比例逐渐增加,直到x=1的稳定状态;反之,当制造商群体处于投资者比例较低的初始状态,即y

(3)当零售商群体处于信任态度者比例较高的初始状态,即x>x时,制造商群体中选择“质量投资”策略的比例逐渐减少,直到y=0的稳定状态,此时,机会主义行为会在供应链上盛行;当零售商群体处于信任态度者比例较低的初始状态,即x

(4)两群体动态系统中并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零售商与制造商两群体在博弈过程表现出一种周期行为模式,充分说明供应链成员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长期性。因此,供应链成员必须把握影响演化路径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决策机制促进成员关系向高信任程度演化。

参考文献:

[1]刘强,苏秦.供应链质量控制与协调研究评析[J].软科学,2010,24(12):123-127.

[2]李丽君,黄小原,庄新田.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04,8(1):42-47.

[3]ChaoGH,iravaniSmR,SavaskanRC.QualityimprovementincentivesandproductRecallCostSharingContracts[J].managementScience,2009,55(7):1122-1138.

[4]HsiehCC,LiuYt.QualityinvestmentandinspectionpolicyinaSuppliermanufacturerSupplyChain[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0,202(3):717-729.

[5]朱立龙,尤建新.非对称信息供应链质量信号传递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1):109-118.

[6]李永飞,苏秦,童键.基于客户质量需求的供应链协调研究[J].软科学,2012,26(8):136-140.

[7]XieG,wangSY,LaiKK.QualityimprovementinCompetingSupplyChains[J].interantio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1,134(1):262-270.

[8]mayerRC,DavisJH,SchoormanFD.anintegrativemodeloforganizationaltrust[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5,(20):709-734.

[9]prajogoD,olhagerJ.SupplyChainintegrationandperformance:theeffectsofLongtermRelationships,informationtechnologyandSharing,andLogisticsintergration[J].interantio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2,135(1):514-522.

[10]Suht,KwonG.matterovermind:whenSpecificassetinvestmentaffectsCalculativetrustinSupplyChainpartnership[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6,35(2):191-201.

[11]刘益,钱丽萍,尹健.供应商专项投资与感知的合作风险:关系发展阶段与控制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1):30-36.

[12]殷茗,赵嵩正.专用资产投资与供应链协作信任、合作意图之间的动态差异性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1):65-70.

[13]杨慧,周晶,易余胤.供应链上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5,14(5):55-58.

[14]李壮阔.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信任行为的进化博弈[J].工业工程,2008,11(2):37-40.

[15]王世磊,严广乐,王贞.逆向物流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2010,25(4):520-525.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7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资产配置策略;资产再平衡;投资收益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01-03

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现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绝大多数的基金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资产配置对于投资组合业绩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借鉴了基金管理人对基金进行投资时所普遍采用的资产配置策略,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这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的基金配置模式给予了合理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目标是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选取合适的资产配置策略,做到在相同风险水平的情况下取得收益最大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水平最小,以期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一、资产配置含义及过程

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基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进而实现投资组合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最佳收益。在现资管理理论中,投资通常分为规划、实施及优化管理三个阶段。投资规划就是资产配置,是制定资产组合投资决策步骤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从目前的投资需求看,资产配置的目标在于以资产类别的历史表现与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为基础,决定不同资产类别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增加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或是在给定的收益水平下,减少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

在资产配置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变化对投资者的影响,其内容会随之变化,但其中所涉及的决策原则和方法相对较为稳定。完整的资产配置过程不仅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还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也就是资产配置的再平衡。

二、资产配置策略

资产配置策略主要有战略性资产配置、战术性资产配置及动态资产配置。战略性资产配置(Strategicassetallocation,Saa),也叫资产类别配置,是以实现投资管理计划和控制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为长期目标,基于对主要类别资产预测其长期的预期回报率、标准差和协方差的结果,目的是找出能最匹配投资者风险回报目标的资产配置,反映了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管理决策。战术性资产配置(tacticalassetallocation,taa)是在战略资产配置的基础上根据资本市场环境的短期变化,对具体的资产配置比例进行动态微调。动态资产配置(Dynamicassetallocation,Daa)是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动态调整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状态,从而达到增加投资组合价值目标的策略,其目标在于尽可能控制投资组合整体价值减少的风险,同时又可以保留享受风险市场行情上涨带来较高收益的机会,从而实现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同时达到收益最大化。根据资产配置调整的方式不同,动态资产配置主要包括买入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等。

(一)买入并持有策略

买入并持有策略(BuyandHolding)是指按确定的符合投资者风险收益水平的资产配置比例构造好投资组合后,在一段适当的持有期内不改变资产配置状态。买入并持有策略在本质是一种消极的、长期的资产配置方式。此策略只进行战略性资产配置,而没有后期的再平衡过程,是消极型的长期再平衡方式,适用于有长期计划水平并满足于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投资者。

(二)恒定混合策略

恒定混合策略(Constantmix,Cm)是指保持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维持一个固定比例的动态调整策略,实质上是一种“低买高卖”的保险策略。此策略并不根据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或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来调整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而是假设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资产的收益情况没有很大改变,所以最优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比例保持不变,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为稳定的投资者。

(三)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投资于低风险资产,从而保证组合资产的最低价值,在此前提下将剩余资金投资于风险市场,并随着风险市场的变动对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类资产的相对比例进行调整,同时不放弃资产升值潜力的一种动态调整策略。本文研究的是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最常见的一种简化形式——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Constant-proportionportfolioinsurance,Cppi)。

上述三种资产配置策略是在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不同的情况下做出积极的投资管理,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变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同时也对实施策略提出了不同的市场流动性要求,如表1所示:

(四)平均投资策略

平均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制订一个强制的固定现金流投资计划,也就是说,在这个投资策略下,需要长期固定的投资一笔资金在购买某个基金上。在基金价格高涨时买入较少单位,在价格走低时买入较多单位。这是一种定期定额投资的方法,因此这个策略也被称为定期储蓄计划(regularsavingsplan)。

(五)趋势定投策略

趋势定投是华安基金推出的国内首个以判断市场趋势为前提的智能化基金定投方式,根据客户选取的目标指数及其短期、中期、长期三条均线的关系对市场趋势的强弱进行判断,从上一交易时点到当前交易时点,如果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或者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且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上方,则判断为市场趋势走强;从上一交易时点到当前交易时点,如果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或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且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下方,则判断为市场趋势走弱;如果上述两种条件都不符合,则判断市场趋势保持不变。

趋势定投策略是在平均投资策略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优势。当市场持续走强时追加投资高风险基金,享受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当市场行情持续走弱时追加投资低风险基金,避免市场下跌带来的损失。当市场趋势转而向下时,将前期投资并持有的高风险基金转换为低风险基金,并追加投资低风险基金;当市场趋势转而向上时,将前期投资并持有的低风险基金转换至高风险基金,并追加投资高风险基金。

三、资产配置实证分析

以我国的证券市场公开披露数据为基础,选取华安基金旗下的华安中国a和华安富利为样本,采用历史数据法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样本研究以一年为投资时限,期间选取四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时间段,如表2所示,分别运用不同的资产配置策略,根据资产组合的实际收益来进行优劣比较。

(一)衡量资产配置策略效果的指标说明

衡量资产配置策略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率,即投资实际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率。投资收益率越高说明该策略的收益能力越强。

投资净收益(累计收益)=期末市值-本金投入

投资收益率(累计收益率)=累计收益/本金投入×100%

超额收益率=累计收益率-期望收益率

本文约定资产配置率为60%,全量趋势定投的资产配置率为100%,目标指数为沪深300,市场趋势判断的短中长三条均线分别选取30、60、90日。

经过计算,在不同样本时期各种资产配置策略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二)结论

1.在牛市(2007/01/04-2008/01/03)中,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劣顺序依次是: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买入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平均投资策略和趋势定投策略。

2.在熊市(2007/10/17-2008/10/16)中,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劣顺序依次是:趋势定投策略、平均投资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买入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

3.在震荡市(先降后升2008/06/18-2009/06/17)中,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劣顺序依次是:趋势定投策略、平均投资策略、恒定混合策略、买入并持有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4.在震荡市(先升后降2009/06/01-2010/05/31)中,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劣顺序依次是:恒定混合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趋势定投策略、买入并持有策略、平均投资策略。

5.当市场有强趋势向下时,趋势投资策略的避险能力表现异常突出,市场转而上升时,前期投资的低风险基金又可以全部转换为高风险基金,从而充分享受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

在强趋势市场环境下表现最好的资产配置策略是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在箱体强震荡走势的股票市场环境下表现最好的资产配置策略是恒定混合策略,在单边牛市中买入并持有策略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这说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可适用的资产配置策略是不同的。实证结论和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应该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运用资产配置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2-19.

[2] 彼得·S.罗斯,米尔顿·H.马奎斯,李月平,等.金融市场学(原书第10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31-332.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财务战略理论的阐述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总体上作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的概括和描述。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具有从属性、系统性、指导性、复杂性的特征。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成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集团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的资本和无情的市场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虽然我们的集团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在集团企业规模优势和协同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多个组中的产权关系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关系的复杂性,这需要现代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上升到新的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正确的金融集团。

三、企业财务战略类型

(一)扩张型财务战略。这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扩张性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

(二)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所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的一般财务特征是“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

(三)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性财务战略,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财务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

四、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一)筹资战略。企业在整体战略指导下,结合投资财务战略的需求,合理预期企业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融资规模、融渠道、融资方式、融资时机等内容做出合理规划,并以优化企业财务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为整体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以降低财务风险为目标既要融资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融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融资风险,不断增强融资竞争力。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融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融资战略。

(二)股利分配战略。股利分配财务战略企业融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财务活动的必然结果。股利决策包括支付给股东的现金股利占利润的百分比、绝对股利变动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股利支付比率决定了企业的留存收益,必须本着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决定。股利政策包括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三)投资财务战略。投资财务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和基础,一方面投资财务战略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投资、品牌投资等),甚至是项目投资、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投资战略所确定的投资方向、规模决定了融资的方式和数量,而投资的时机和进度影响着企业的融资和营运资资本的管理方式,投资的收益目标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股利分配以及财务风险控制。

五、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对策

(一)设定正确的理财目标,建立牢固的战略意识。确定正确理财,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首先,企业必须建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遵循财务管理为核心,重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和收入分配管理,充分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路径,控制资金成本和利润,企业主要生产和经营各种资本,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重要,财务建立牢固的战略意识.此外,企业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价值观,思想、知识和现金流价值有效人才管理的现念。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就是通过价值驱动因素来进行资源配置管理。企业要采用高水平的财务模型来拓展年度预算的框架,建立以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预算程序,进而监督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建立预算与战略计划之间的联系。

(三)健全监控机制,严格管理,有效监控。这是企业整体战略得以遵循并顺利实施的核心保障。有章可循,财务活动才有规范按章办事,财务管理才能有序而高效地推进。没有财务政策的规范与监督,企业资金运行就将陷于紊乱、低效的状态,财务战略也就无法有序地实施,各职能部门的财务行为也就可能偏离高校整体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淮中.企业价值视域下的财务战略本质[J].商业时代,2007,(7):71-72.

[2]乔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文化企业;法律问题;策略

文化产业依托于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已经开始在全球发展壮大,解决目前的融资难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投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资金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作为高效融资方式,已开始进军市场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风险投资能够为难以贷款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退出投资并获得高额利润。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风险投资和文化产业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一、风险投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条件已成熟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等概念的提出大大提升文化产业的地位和比重,大量文化产业从此出现。但由于我国文化企业起步晚、实力弱、规模小、风险高,所以很难找到适合的投资、融资机构进行合作。而风险投资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投资方式,是由金融家或机构投入到有巨大潜力、高成长性、新兴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无论是从投资理念还是投资机制,文化产业的特点与形式都与风险投资的标准相契合。

2、风险投资领域、投资强度在不断扩大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兴的文化产业不断诞生。随着合作的深入发展,风险投资者的利润收益在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投资领域都在不断扩大。从一些互联网创业者平台公布的信息就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企业获得融资。例如,从36氪网站上就可以看到,近一个星期,就有近百个文化企业完成了首轮融资,金额都基本超过了百万美元,其领域涉及到数字娱乐、趣味社交、在线教育、旅游户外等多种领域。由此可见,风险投资者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强,领域越来越宽。

3、文化产业的研发阶段投资力度不足

风险投资者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一般只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对起步阶段的企业的投资力度极小。风险投资者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兴趣强、有期望,但一般都是只立项,实际资金投入少之又少,基本属于观望状态。这导致风险投资在文化产业上的投资金额和项目不对等。而文化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的研发阶段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此时风险投资不愿拿出大量资金进行合作,导致了该阶段的投资力度严重不足。

二、风险投资支持文化产业面临的法律问题

1、文化产业的成果保护制度不健全

文化企业的产品存在形式一般是无形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如何保护一个企业的智力成果是一个文化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发展下去的关键问题,但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相互抄袭模仿现象严重。对风险投资者来说,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措施是否完善是其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参考。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晚,发展不够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较为分散化,各法律法规之间有所出入、甚至出现矛盾,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例如,我国的《专利法》和《商标法》的法律条例在范围和力度上存在差异。

2、风险投资缺乏政府监管及相关法律保障

由于风险投资属于新兴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形成健全的体系。目前我国现有的风险投资的制度政策都只是起到宏观上的指导作用,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条例,可操作性差。没有政策法规的规制,造成了很多投资者错投、滥投,最终投资失败。另外,政府对风险投资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者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也导致了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在投资过程中。在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方面,政府虽然对文化产业有一些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但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很多民间资本都很难进行风险投资。

3、风险投资者的机制缺陷

风险投资者必须通过中介机构来与政府、文化企业以及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交流合作,而当前我国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机构在政策、法律服务方面的工作都不够到位。两方的交流渠道不够畅通以及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极易造成决策失误及投资失败。另外,风险投资机构对客体的甄选机制僵化。由于缺乏专业性的判断能力,风险投资者会优先选择口碑好、信誉强、有一定名气的企业进行投资,忽略很多有潜力、有想法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还有,有时一家文化企业的风险投资者不止一位,可能两位甚至多位。多位投资者同时作为企业的股东,其在公司中的权利与义务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这就需要相关制度来规范风险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解决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解决上述法律问题的几点策略

1、健全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对于企业成果的保护,需要一个健全的保护制度。国家一定要加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护制度,对于知识产权的侵犯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国家还要加强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进行一定的修正,对当前各法律之间知识产权不对称问题着力进行解决,对知识产权进行一定的完善。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有利于风险投资者看到文化企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完整的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体系,这与国家长期以来的市场经济制度有关。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风险投资者很难从国家政策方面看出投资导向,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当前情况下,必须加强政府对风险投资者的监管,给予风险投资者一定的优惠,改变风险投资者盲目投资的现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引导正确的市场走向

目前,风险投资市场存在很多矛盾与冲突。风险投资者对投资缺乏判断力,容易忽略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政府要做好相关的风险防护措施,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政府要对企业信息进行一定的规范,防止出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出现。政府要做风险投资市场的领头羊,帮助风险投资者正确认识投资导向,引导正确的市场走向。

四、结语

面对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政府监管问题和市场机制问题,我们必须健全文化产业的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引导正确的市场走向。风险投资进军文化产业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保障风险投资与中国文化产业的相互结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积极应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推动风险投资与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小娟.风险投资支持文化产业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5(32).

[2]高宏存,唐瑞雪.文化产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12.33(7)139-144.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篇10

【摘要】本文对企业运营资金进行详细的分解,幕醣易什、金融资产、企业负债为切入点,对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出了一个对我国企业具有普适性的运营资金管理思路,使其成为企业的保障之一。

【关键词】企业;运营资金;优化策略

0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运营资金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积累的经验相对不足,企业可供参考的相关理论明显较少。

对企业运营资金而言,公认的核心指标有三个:风险与收益比、资产结构、经营效率。合理的运营资金管理体系应当能使企业的运营资金使用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指标,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由于经营策略错误或市场变化而导致的损失。此外,针对运营资金的实际类别,企业也应当制订相应的策略,如货币资产处置、金融资产投资、企业负债增减等,实现运营资金的优化配置。

1运营资金分类及管理策略

1.1基于流动性的资金分类

运营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资产。通常而言,当企业资金流动性越高,企业就能拥有更高的债务偿还能力,并能提高融资能力。无论对运营资金进行何种定义,都可以将企业资金中的具有足够流动性的资金纳入其中。对于运营资金而言,分类是管理优化的第一步,也是制订使用策略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构成要素入手,把运营资金定义为以下五类:货币资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负债。

该种分类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对运营资金的数量和流动性的双重把控,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建立相应运作模式。

1.2运营资金的管理策略

针对运营资金的不同性质,文献总结了现有的三种具体管理策略,分别为匹配性策略、冒险型策略、保守型策略。

匹配性策略的本质,在于将资产和资金来源从数额和期限两个尺度上进行匹配,防止企业发生债务危机。对于临时性的资金周转,以临时性流动负债进行募集;对于长期性的资金周转,则以长期负债进行募集。企业在经营时,需对经营状况、市场信息等进行评估,合理分配运营资金和债务的比重,使两者相匹配,以达到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

冒险型策略要求企业在筹集临时性债务时,还要同时满足一部分永久性资金的需求,以高流动性的流动债务代替长期债务。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会达到极高的水平,通常,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和扩张阶段时,短期流动性债务的获取难度和成本是远低于长期债务的,使用这种策略可以使企业实现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

保守型策略则要求企业以较低的负债率进行流动资金分配,减少负债,以维持较高的运营资金。该种策略使用于企业面对可能出现的不利的市场环境。当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出现不利因素时,高负债率会使企业陷入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减少负债率,增加流动资金,对企业应对经营困难期是非常有利的。

2运营资金管理优化策略

2.1现金管理优化

充足的现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持有现金产生风险远小于持有股权、债权等,因此,保持足够的现金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但现金持有过多,往往意味着周转率下降,资金没有投入到生产中,并不一定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对于现金的管理,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

2.1.1增加现金总量,通过扩大股东数量,增加股本,募集足够的现金。

2.1.2培养良好的信贷记录,与银行形成良好的关系,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从银行快速获得足够的资金。

2.1.3对资金使用,尤其是大笔资金使用,制订严格的审批制度,各部门使用的款项应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签字,并层层上报、层层签字,直至最高管理层。各层级对该笔款项负责,财务部门对所有款项的安全性负总责,保证款项的落实。

2.1.4借助贷款额度,企业可以获得50%保证金的差额银行承兑,以得到低息的放大付款额度,节省贷款利息。事实上,通过将银行存款付款变更为应付票据付款,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2.2金融资产管理优化

金融资产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金相同,都具有极高的流动性。金融资产随着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在行情较好时,增加金融资产是可以获得极高的额外利润。但金融资产也同样具有高风险的属性,如果将流动资产赌进金融资产中,在资本市场处于低谷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亏损。

为此,针对该部分资产,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2.2.1加强与专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尤其是历史业绩较好、从业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发现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减少己方的相关人力成本投入,一旦有较好的行情,尽快做出决策把握,反之,如果行情走低,则立刻止损,以资金的安全性为优先考虑。

2.2.2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评估,获取资金的闲置情况,从而利用闲置时间,将资金余量置换成金融资产。这种评估是动态的,随着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变。如果闲置时间较长,可以将其用作收益稳定的债券等投资,如果闲置时间较短,则视乎资本市场行情而投资证券股票或继续保持闲置。

2.2.3建立完善的风险体系,对金融资产和现金的分配作跟踪,实现金融资产的灵活抽离,保证资金流动性和资金安全。

2.3流动债务管理优化

流动性债务是企业快速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债务,是企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提高流动流动债务的管理水平,对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和债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流动债务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2.3.1将流动债务的获取途径多样化,除了资产质押,借助国家相关政策,如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扩宽融资渠道。此外,建立良好的信用,可以有效降低贷款利率,减少融资成本,并缩短获取资金的时间。

2.3.2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付款,当累计一定额度后,可以实现按照50%的差额获得开具大额承兑汇票的能力。而保证金则可以作为定期存款,获得额外收益。

3结论与展望

运营资金管理是一项影响企业发展的体系,一个成熟的企业除了在经营方面策略得当,在运营资金管理上同样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管理系统。本文将运营资金进行分类,并提出了不同的管理优化策略,对我国相关企业的运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林.优化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