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48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1

[关键词]问题设计;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

伴随着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问题设计。科学地进行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术界有关问题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问题式教学为切入点,以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为落脚点,以中学地理教材为基础,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问题设计的概念

关于“问题设计”,李霄瑶认为,这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怀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因此,理清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了解学生学习基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进行问题设计的基础性工作[1]。柳玲从学生认知基础存在差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设计”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不同种类、不同深度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2]。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起点,需要教师在全面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问题的广度、问题的深度、问题的层次等方面出发,以问题情境为基础设计问题。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1.情境真实性原则

在问题式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可以是时事热点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问题情境更能够激起学生的认同感和一探究竟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3]。

2.内容关联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地理事物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创设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串联知识、引导学生探索的作用。

3.主题探究性原则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设定,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多角度、多元化地探索地理问题,解释自然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要通过探究活动或案例教学等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4]。

三、问题设计的步骤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学内容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教学,既要理解教学内容又要思考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2.问题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地理教师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对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规划。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强调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问题情境设计

教师以学生学习目标为依据,针对相关的学习内容,将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中的已知关系转化为需要探索的未知关系,把已有的地理问题与学生相关的生活背景进行有机结合。

4.问题链设计

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深入剖析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将所要讲授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编排,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生活性的地理教学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连续互动。综上所述,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求知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对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合理化设计,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方向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经历产生疑问、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霄瑶.优化中学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柳玲.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冯志旭,曾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9(24):4-9.

[4]甘凤萍,文喜福.中学地理问题式教学课例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4):47-49.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2

老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可以融入一定的情境,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老师的问题更加自然,还能给学生建立一种“困难”情境。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其掌握的知识已经建立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但是初中对很多知识并没有深入的展开。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把初中的内容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还能促进知识的衔接。例如,老师在讲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整体感知的有关知识时,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初中相应图片,营造出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老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分别是什么时候吗?太阳直射点分别在哪里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然后问道:“二分二至的命名是怎么由来的?太阳直射点在全年是怎么移动的?为什么会这样移动呢?”从而引出关键问题。

2利用多媒体建立问题导学

运用多媒体建立问题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问题导学方式,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多媒体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还可以使得很多不同的知识内容综合展现给学生,这些都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老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出有关的课件,课件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能综合得到展现,同时可以建立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帮助,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得地理信息更加丰富、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复杂的地理过程简单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发其思考,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信息体验发生冲突时,问题就产生了。例如,学生在学习自然灾害过程中,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台风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心中会形成疑问,什么是自然灾害?它是如何形成的?怎么样预防,等等。这些疑问的解答也是教学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展开的问题导学不但能够很好地导入教学内容,还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知识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铺垫。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研究,并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联系实际建立问题导学

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体现,还能够用来解释生活中有趣的现象。这使得利用实际问题展开问题导学很有操作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有关的规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老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用生活化的方式来提出有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知识的运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建立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提出疑问。例如,老师在讲解季风气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想象我国冬夏季节吹什么风,当时的气温有何特点,最后总结季风的气候的特征以及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老师随后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间找到矛盾形成的问题。例如,从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看出,由南向北气温不断减低,但是在北纬30度附近,上海与昆山的气温却相差很大。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地形对气温也是有影响的,从而很好地利用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4利用地理图表建立问题导学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对策研究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越来越少,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现在全世界都注重三者关系,让三者其协调发展,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出更多的地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解决高中地理课堂低效率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高中有高考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地理知识基础不同,学生智力因素,性格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差异会越来越大,学生整体素质不平衡,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造性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能具有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注重课堂互动。

教学内容更新无论对学生高考,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都是很必要的。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时变化,去掉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补充一些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认识、发现解决地理知识。也没有给其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会严重局限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探讨与交流,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耐心的听取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教师留一些参考题目,让学生之间讨论,注重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方法,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系统掌握地理知识,能利用相应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具有解决问题能力。

2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地理课程开展前,要对每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并且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计划和方案的科学制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高层次学生在系统学好高中地理知识,主要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地理知识应用技能。中等学生主要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系统的掌握高中地理理论,系统的理解高中地理知识。最后层次的同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学好基础知识。

2.2增加课堂教学互动。

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去讲解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怎样的互动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将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的结合,还要很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爱好,以及学习方式和习惯进行互动。

2.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科协学习方式是终身受益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是最简单学习方式,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课中要积极参与知识分析,课后要经常复习。这三点学习方式,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最有效的。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一些问题,典型的问题就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素质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引进先进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华,周卫平,杨维.搞好问题导教提高教学效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

[3]尤金洁.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

[4]黄云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6)[5]蒋溢,向松.新课改下通江县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6]吴元春.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7]吴万宁.突破高中地理教学的思维定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8]马祝敏,周申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9]赖在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3)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4

借助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很值得采用的问题导学方式,这种方法也能够收获不错的教学成效。多媒体能够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更为直观,并且可以让很多不同的内容综合得以呈现,这些都可以成为知识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事先做出相关的教学课件,课件中可以让很多知识点综合得以呈现,并且可以创设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中通过很多图片以及视频的呈现来为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辅助,进而帮助大家更好的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地理信息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实现抽象地理事物形象化,静态地理图像动态化,复杂地理过程模拟化,这将会更好的吸引学生思考,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信息体验发生冲突矛盾时,问题就自然产生。例如,学习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台风肆虐的真实录像,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会问这是什么自然灾害;它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易受其影响;如何预防等等。这些疑问不仅会即刻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是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透过多媒体展开的问题导学不仅能够非常好的进行知识教学的导入,这也能够很好的对于学生的思维展开激发,并且为知识教学提供有效铺垫。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利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优越性。

二、借助地形图发展学生思维

以地形图来实现问题导学同样是很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也非常符合地理课程的教学特征。地理课堂上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图片,很多信息都隐藏在图片中,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图片中的信息获取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与判断。地理课程的很多知识讲授也是透过图片逐渐展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直都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透过地形图以及一些相关的图像来实现问题导入,这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样会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用。行星风系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行星风系是非常复杂的地理现象,很多同学对于这部分知识在理解上都存在一定障碍,对于相关的很多实际问题也不知道应当如何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能看懂示意图那么就能够极大的化繁为简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让学生思考: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辅射量如何;垂直方向大气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高空形成什么气压;极地上空呢;北半球高空气流在由赤道上空到极地上空的北上过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在30°n附近上空变为西风;大气不断聚集在该纬度垂直方向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能够结合具体的地形图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自然会有十分牢固的掌握。这充分体现了地形图在进行问题导学时可以发挥的显著功效,这也是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联系实际展开问题导学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有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需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学科教学过程及方法的选择上明确提出“要从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制定探究方案,并与他人合作开展相关调查,最终得出解决之策”的要求。为此,在高中地理开展“问题教学”既符合学科教学内在规律和特点,又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

一、“问题教学”的涵义

“问题教学”是由加拿大医学家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演变而来,其最早且应用最广的领域是在医学,而近些年随着学科间的融合以及教学领域实施新课程改革,使得“问题教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愈加频繁。所谓“问题教学”,顾名思义,是以问题为纽带,结合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来探寻问题的解决之策,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起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问题教学”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转而以问题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更具生动性,教学成果更具有效性。

二、“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的有效应用

分析“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有效应用,需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为此,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案例介绍

《大规模海水运动》该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和掌握洋流的运动规律,同时了解不同洋流对气候的不同影响。由于洋流性质种类繁多,且难以记忆,因此在实施该课教学时,本人选用“问题教学”方式,以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针对洋流运动规律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m而自主总结出洋流的运动规律,促其分析与探究地理能力得以提升。

(二)“问题教学”实践过程

学起于思,思见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源,又是思维的重要推力。在实践“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人的认知理论和认知规律,以问题为引,将问题贯穿教学始终,包括导入、探究、讨论、实践、总结等各个环节,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就能够促进“问题教学”最终目的的实现。

1.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地理实施“问题教学”课堂的起点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同时引导学生深入问题情境开始相关探究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在进行《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课“问题教学”时,本人先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泰坦尼克号》故事进行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在引发学生思维联想时,顺势提出本课自主探究的问题:“坦坦尼克号沉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成功实现本课问题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环节,充分激起了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课内容。在阅读教材内容之后,学生对盛行风引发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教师再教学洋流产生的原因以及绘制洋流运动简图,并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洋流分布图,来自我探寻洋流运动规律,同时为学生设置学习与探究的主要任务,即用笔在简图中分别画出暖流与寒流,以及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合作学习

在探究洋流运动规律这一问题时,单凭学生个人思维很难达到效果,因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至六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来共同探索该问题。在此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与探究问题,并在各组完成讨论之后,要求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所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与交流,同时由师生共同合作对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4.汇总点拨,科学评价

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与分组合作过程之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探究与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和点拨,提炼出本课教学要点,并加以详细解析。与此同时,回顾导入环节所提问题,结合本课所学的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出事的海域,带领学生一道探寻其沉没的根本原因,即: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发生的地点在于纽芬兰海域,此处分布着拉布拉多寒流,该寒流的主要特点在于携带着冰山,同时由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在此处发生交汇,因此有浓重的海雾形成,为泰坦尼克号行船带来不利的气候因素,再加上人为因素等叠加影响,最终酿成了这一惨剧。

三、总结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得出,高中地理实施“问题教学”,通过构建问题的情境导入、层层推进,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新课教学知识和内容更加系统、紧凑,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本课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对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典型问题;对策;研究;综合性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领域都迫切需要综合型、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这对肩负着培养人才使命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各个学校的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高中地理学科,在教育改革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新任务和新问题,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典型问题。对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教学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高中地理教学知识大部分是以讲述的形式呈现,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但从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智力因素、基础知识、性格等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只会拉大学生的差异。在学生整体素质不一的情况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培养创新能力。(2)教学缺乏互动,内容更新慢。更新教学内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做好更新工作,补充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会约束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挖掘创造力与学习潜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互动,主动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思想与见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授课中,应适当使用多媒体,和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难题的策略

(1)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地理与综合地理教学,不能刻意分割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而是要结合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整合人文主线进行处理。比如,在自然地理的基础章节中,先删除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内容,重点理解自然要素和人类的交互功能。在人文地理为主的章节中,删除和人地关系不密切的内容,重点展现地理的综合特征,最大程度地展现地理综合本质,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为了体现其实践性、地域性与综合性,必须将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例如,计算“二分二至”日在北京、学校与南北回归线间某所著名城市的太阳高度角时,先引导学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和欲求点之间的距离,确立某城市经纬度,并指定4或5位学生上台计算。然后再评价结果,对同一天的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总结,最后再举例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这样学生在计算中就能准确把握地平面与太阳光线、楼间距之间的夹角,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整合教学部署,正确处理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间的关系,避免将所有功课都放在课内教学中。具体做法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及时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对于地质地貌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分析不同地貌、地质的特征与形成规律。对于工业区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参观工厂,分组分析对工业区构成影响的因素,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3)落实三维发展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渗透,三维目标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地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与认知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推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发问时间,并结合实情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讲解国内资源情况时,可对辽中南区域发展方向与模式进行分析,还可以分析国内西部地区畜牧业等。(4)优化评价机制。传统的卷面评价并不符合当下人才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各种片面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做好语言、智力、情感、品德与动机等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典型问题是在高考重压下地理教学更注重知识培养,过分注重应试,忽略了素质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地理教师必须重点思索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必须主动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整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朱赛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7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诸多缺陷,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已经不适应“问题研究”课的实施要求,所以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来与之适应。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应具备3个特征: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开放;在教学的方法上应做到放开;在教学目标方面应实现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1.开放教学内容,使“问题研究”课更具生活化

“问题研究”课设计的内容大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范围广泛,它可能是地理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针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研究的主题多种多样,研究的结果也是层出不穷的。就同一主题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角度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及成果表达也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点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开放型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激活隐性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的必需条件。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城市与城市化》一章后教材所安排的“问题研究”课是“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地理调查活动(每个同学所住的小区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家庭收入的高低、父母买房主要的考虑因素、所住小区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工厂的距离、是高级住宅区还是低级住宅区等),弄清在城市选择居住区的相关因素,使教学内容更加开放,使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获取、筛选、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科学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

2.放开教学方法,使“问题研究”课更具挑战性

“问题研究”课的实施在教学方法上应放开,一是放开讨论,改变过去由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提倡多向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的交流和相互激活,可以促进学生主体的自由发展。二是放开质疑,问题是不受压抑的自由思维的必然产物。实现学生思维自由,必然诱发诸多质疑。教师引导学生由记忆结论到自愿去探索,由机械接受到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挑战,这必然是一个创新意识在强化、创新精神在升华、创新能力在孕育和培植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绿色食品知多少”这一“问题研究”课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绿色食品,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然后分组进行各自的研究任务: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人们了解绿色食品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苏州市场上常见的绿色食品有哪些?生产绿色食品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降低绿色食品的成本,使之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食品?如何防止绿色食品假冒伪劣问题的出现?学生首先开始进行组内讨论,再向其他小组汇报一下本组的讨论情况。接着教师就让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每种情况进行评论,从而确定正确结论。最后由学生对问题和结论分别进行比较,评出最佳小组。

3.实现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使“问题研究”课更具实效性

“问题研究”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问题的研究方法,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条件、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研究内容和方式,积极参与并决定研究方向和怎样研究,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的研究课题的分解、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取地理问题的解答,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在进行“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这一问题研究课时,为了更好研究这一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立了一些子问题进行研究学习。于是在各学生的提议及教师的补充和归纳下,形成了“南极洲水资源状况及原因”、“沙特阿拉伯目前缺水情况及原因”、“沙特阿拉伯目前解决措施及局限性”、“南极洲冰山运往沙特阿拉伯的路线选择”、“从南极运输冰山到沙特阿拉伯沿途的影响因素”等子问题。围绕这些子问题,然后各个子问题小组分别来说明研究的结果。虽然同学们所表达的内容不一定完全正确,有的甚至有点幼稚和错误,但对问题研究方法的掌握和理解使地理“问题研究”课更具实效性。

二、加强教师对活动的有效调控,变老师“主导”为“指导”

地理“问题研究”课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离不开地理教师有效调拨和指导的。

1.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选题

现行的地理教材各个版本中“问题研究”课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的问题研究案例,灵活地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或是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问题研究”方向来进行教学。情境是多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转化效果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地理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地理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从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出发,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研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人教版“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湿地”这一“问题研究”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使用这一问题,而是指导学生从所在苏州的太湖这一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作为问题研究的方向。从太湖的自然特点、太湖的功能、太湖缩小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太湖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条件,太湖这一湿地资源具有什么生态功能和对太湖湿地的保护措施等6个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视频,介绍太湖资源概况;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收集太湖平原近年来出现的水荒和水污染的各类资料和水灾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诱发动机。最终确定研究大家共同的研究选题:“太湖――苏州未来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

2.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指导学生探索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组织形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体现协作。在小组中,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小组成员分别就某个问题作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地理“问题研究”课的研究过程中。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所有的学生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每个成员都在贡献思想,而不只是借用思想。因此,要在小组活动中创造学生讨论的机会,辩论、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活动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对“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的问题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第一小组围绕“旅游名城的保护措施”进行研究;第二小组围绕“苏州生态农业怎样发展”进行研究;第三小组围绕“苏州高新工业怎样发展”进行研究;第四小组围绕“苏州交通问题如何改善”进行研究;第五小组围绕“吃在苏州――苏州名小吃的发展之路”问题进行研究。当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资料,协助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分担相应的责任,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不是把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

3.通过交流、研讨,指导学生表达活动结果

每个小组接受研究任务后,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每一个成员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来收集、分析信息,进行研究,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获得信息材料或一些经验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研讨和交流促使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启发。在互动启发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使学生锻炼思维,感受到不同的观点、方法,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锻炼学生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认知的意识,从而激活学生有关的先前知识,在原有地理知识背景与当前地理信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将零散孤立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深化、活化。

例如,前面所提到的5个研究小组在组内进行初步交流的基础上,将研究收获归纳整理,形成书面和口头材料,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的答辩,通过交流、研讨与他人共享成果。但这些成果和认识会有片面的或不正确的,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过程。因此,在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我的家乡怎样发展”各方面发展问题(旅游,农业,工业,交通,文化)和开发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爱我苏州”的观念并内化为行动。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8

1.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目前地理衔接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很差,知识储备少。

(2)九年级不设地理课,中考不考地理,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难的最主要原因。

(3)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对地理学科都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轻视对地理课的学习。

(4)高中地理课时不足,没时间弥补原本就薄弱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5)初级中学地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非专业代课现象很普遍,大多数非专业教师不喜欢、也不会教地理。

2.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大部分初中学生地理课感兴趣,但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且不需要中考等原因不好好学。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主要是“考试之前背”。

(2)高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但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在口头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装装样子,做做形式而已。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占主导地位。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背书、记笔记,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份数低的就是差学生,由此就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造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欠缺。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高中学生喜欢一个人独自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想或不敢向地理老师提问题。能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极少一部分,有近一半的学生只做作业不看书,课后不能及时反思进行探究学习。总之,学生总体上不重视探究学习。传统的学习观不仅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探究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学生创造力匮乏。

3.高中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陈旧,与现实脱节。

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班级容量不断扩大,而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却很难跟上。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2)教学重心倾斜,教学用三者脱节。

目前,地理应试教育再高中占主要地位,而实用教育则难见踪影。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题海战术,研究应试技巧,忽视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致使大多数学生缺少独立的个性和钻研精神,。正是在学校和社会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之下,再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学在不经意当中偏离了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意中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致使教学用三者之间没有邮寄的结合起来,既浪费了有限的财力物力,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也使教学目的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

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创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设施。

静态是指相对于稳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例如,日常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固定的教材,以及处理教材内容的常用方法等等。动态是指日常教学的可变方式。例如,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交互性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种测试,还包括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总的来说,静态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操练,而动态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科兴趣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是培养学生地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天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的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联成体系,提高效率。

要将高、初中地理教学联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考虑、统筹规划,同时又将高、初中地理教学各个不同阶段的地理教学作合理分工,做到衔接有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9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部分是人教版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明显变化之一,每章的末尾都增加了《问题研究》,旨在利用本章节的地理知识、原理、方法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认真研究本部分内容,结合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以及本地实际情况,运用于地理教学中,不但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观察身边地理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下面就以《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例,在备课过程中,经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发现就教材的案例而言,很不适合我校学生。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我校距北京较远,实地调查几乎不可能,除了课本给予的资料外,只能通过其它方式获得资料;二、有部分学生为住校生,上网查阅资料也不方便,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大城市的交通状况缺乏较好的认识;三、学生对北京了解太少,可能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因此,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的住校生每周返校时都要经过一个公交车站——新店子站(位于遵义东南方的城郊结合部),这个车站及其附近经常堵车,同学们都有共同的认识并为此而深感烦恼。由于他们了解这里并关注这里,(因为返校时这里堵车经常导致他们上晚自习迟到。)实地调查具有可行性。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提前一个星期为同学们拟定了一个题目为《分析遵义新店子站及其附近交通拥堵的原因》并布置下去,把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第一小组:调查新店子站及其附近的交通拥堵情况;第二、三小组: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第四、五小组:请同学们为缓解这里的交通拥堵状况提出对策。这个问题的探究引起同学们积极响应。他们的积极响应给我也增添了信心。

在上课时,第一个小组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调查情况,调查对象多样,信息也比较准确而详细,而且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还利用了统计图表。直观地展示新店子站及其附近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规律。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体现了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二、三小组在分析原因时,还亲自绘制了交通地图,并注明了地图的基本要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让我折服,他们从多个角度(如道路网的布局、车辆数量、车型、道路宽度、商业活动、两侧建筑物分布状况、地形等方面)分析了原因。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分析,是某一个学生很难完成的,这里让我进一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应积极倡导。第四、五小组在提出对策时。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如修立交桥、完善交通设施、加强城市管理、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等。这些建议都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当每个小组展示成果结束时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特别强调在问题探究时每个同学积极参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把他们生活化的语言换成了地理的专业术语,在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在每组展示结束以后很多同学都纷纷举手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我觉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部分,不能总是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案例或资料,应该大胆取舍。在紧扣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更应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大胆创新和拓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才能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学;组织;实施

问题导学是高中地理教学当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必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根据问题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有效的分析最后使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问题导学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运用问题导学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问题导学这种教学的方法非常的新颖,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把学生作为地理教学的主体。在问题导学的模式之下,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去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教材上提出的问题,最后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即使学生最终没有完成问题的解决,因为自己真正进行过探究和思考,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一定会格外认真的倾听。在问题导学方法之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够一定会变得更强,其独立进行探究和学习的能力也一定能够变得更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有p部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导学方法如果能够有效应用到高中的地理教学当中,那么在提高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将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完成预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大致清楚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难点,这样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时就能够知道要对哪些内容进行重点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设置一些带有一定趣味的问题能够使教学气氛得到改变,这样原本乏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这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结合小说、影视剧当中的情节将教学问题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小说、影视剧等艺术形式当中的有关于地理知识的情节将教学问题引出来,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生硬的课堂知识或许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小说、影视剧当中扣人心弦的情节一定有极大的兴趣。所以说,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结合小说、影视剧当中的情节将教学的问题引出来,那么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例如,在进行《区域地理活动与人类活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理位置对于人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将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有关于地理位置对人类影响的故事讲述给学生,例如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占领乌巢以少胜多;夷陵之战陆逊如何利用地形诱敌深入火烧蜀军八百里连营;诸葛亮怎样利用地形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并差点将其烧死;马谡丢失了街亭为什么就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如果直接讲述的效果不好,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故事的影视片段播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

2.运用与地理有关的诗词和谚语将教学问题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与地理有关的诗词和谚语把地理教学的问题引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诗词歌赋当中,有大量的地理知识蕴含在其中。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关于地理的诗词歌赋以及谚语把引出课堂教学当中的内容以提问的形式引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地理教学有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也能够被有效的激发出来。

例如,在进行《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这一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形和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就可以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些诗句去表现这一现象,并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就把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很好的激发了出来,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一定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的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非常的重要。这种方法使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走向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变,学生能够更加独立自主的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其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更加主动的投入到高中地理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所以说,教师要把问题导学的方法更好的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高会荣.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61.

[2]李素贞.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6,(2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