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5:31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1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在阅读中激励学生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三、在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在阅读中选好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在阅读中重视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2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数学,更离不开对教材的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光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而且还要有效的阅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应如何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呢?

1咬文嚼字的精读

语文中学生是从字开始理解的,数学阅读中尤其是要抓住关键字进行咬文嚼字的精读,对定义、定理、概念、公式等要逐字逐字的阅读,理解。数学语言比较精简,逻辑性较强,对某些关键字词可以先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再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去阅读理解。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循环小数”,可让学生先理解“循环”的意思,再进行阅读,从数学角度理解“循环小数”。在精读中理解其包含的内涵与外延。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即方程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再比如题目中经常出现的“照这样计算”就要理解“这样”具体指的是什么?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中“任意”这一关键词,从而得出半径可以有无数条。在精读中弄清楚易混淆的概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弄清楚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概念的差异,比如数学中的“距离”、生活中的“距离”。

2在阅读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要让学生会互相转换。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这一文字语言要让学生能转换成图形语言“直径也是圆心角”。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经常出现的“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这一文字语言也让学生能够转换成线段图这一图形语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下册“ab”这一符号语言让学生能够转换成文字语言“直线a垂直于直线b”,同时能够转换成图形语言,即能够画出直线a垂直于直线b的很多种情形。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表格:

学生阅读、填空后能够将这一图形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静态的文字、动态的阅读

阅读就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的统一协调过程,在数学教学的阅读中,动态阅读尤为重要。在阅读时,让学生动手补充完整省略的部份,动手激活静态的文字,展现知识的脉络过程,允许、鼓励学生讨论,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提出、展示与教材中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

0.25x+0.2x=4.5

0.45x=4.5这两步之间省略了(0.25+0.2)x=4.5这一步,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补充理解。

2x-32=8

2x-32+32=8+32为什么可以进行这样解?

特别是对例题的阅读,更是需要学生动手把静态的文字动起来,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让学生制作学具,在阅读中动手操作从而理解圆和长方形的关系,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而不仅仅是能够根据公式计算。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这一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动手操作、测量、计算,从而得出结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在教材中更多的是以方程为手段来进行解决,也鼓励学生用算术方法进行不同于教材的解决处理。

4拓展阅读、感悟数学文化价值

新课程标准赋予数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要用数学的悠久历史来展现数学文化的丰厚背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现代的文明成果来展现数学文化的功能价值,用数学的美学价值展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借助课外资料,网络搜索来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演绎数学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感悟探索的精神,在了解数学的现代文明成果中激发社会使命感,在挖掘数学美育功能的过程中领略数学的奥秘,在应用与探索中培养发现意识和形成科学求真的精神。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课本每册教材中都有的“你知道吗?”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从而感悟数学文化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5相互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让同班学生之间、同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作业阅读、试卷阅读。一是阅读别人的错题,思考错的原因及地方;二是阅读别人的对的部分,与自己的进行相互对比。通过不断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自信;方法;效率

阅读理解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英语阅读理解不仅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即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与否的一种检验。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自信,激发兴趣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学生一看到阅读题就头疼,没看题就觉得不会。因此,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自信是成功的一半”。那教师开始可以找一些有趣的、简单一点的短文让学生来读。例如,学生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对它很熟悉。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会让四年级学生来尝试读一读aLittleHorseCrossestheRiver,他们兴趣盎然,再加上故事图文并茂,他们理解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一些。这样,从身边的故事着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慢慢就会克服对英语阅读题的恐惧。有了信心,他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去阅读。

二、抓好基础,巩固词汇

冀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每课中包含了“四会”单词和“三会”单词,而我们大多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四会”单词的认读、识记上,“三会”单词只是一带而过,会读而已。事实上,这些被忽略的“三会”单词往往也是阅读短文中常出现的词。因此,我认为抓好教材中的单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针对每课新出现的单词,无论是“三会”单词还是“四会”单词,都应该让学生会读并理解意思及用法。

小学生认读单词速度快,但遗忘率高,经常是当堂课读得挺好、说得不错的学生到了第二天就不认识这些词了。因此,复习单词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多听、多读,经常巩固,才能把学过的单词深深地留在脑海中。

三、立足教材,科学指导

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阅读技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五、六年级的教材是很好的阅读教学的范例。如,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atthepalacemuseum讲述李明、Danny和Jenny在游览故宫时发生的事。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单词,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单词。学生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文后5个问题,在班级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依据。此时点拨学生答题的方法,即看懂问题先从文中找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阅读更具目的性。文中没有合适答案的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总结出答案。

四、强化训练,提高效率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引领者;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实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可见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好文本,还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一种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具有和谐性,隐藏着情感、认知和智能的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习惯,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书香浸润校园,构建校园文化,近年来我校构建“书香校园”的伟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希望读书成为师生们的共同习惯,真正做到“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正是引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机。

1.1美好晨光,品诵经典

充分利用晨会课前的二十分钟,由值日班长带领开展《品诵美文传承经典》校本教材晨诵活动,并坚持每日诵读,使“习惯成自然”,孩子们不觉得诵读是额外的负担。孩子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吟诵经典,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一天之计在于晨”,短暂的二十分钟的晨读,让孩子们在经典文化中徜徉,满足了求知欲,养成了良好的晨读习惯。

1.2课间时段,书香飘动

学校创建了“班级漂流箱”,课间向学生开放。教室后的空旷地都设立成了由班干管理的流动书吧,每个流动书吧由一个简易的书箱和几张桌椅构成。每到课间,同学们都簇拥在流动书吧周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班级漂流箱每星期与其他班级交换一次,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抓紧看书,书就飘走了,这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1.3创设情境,促进阅读

根据班级中学生的阅读热情定期评选“阅读之星”,再联系孩子们的阅读摘抄,评选学校的“书香少年”,并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同读一本书”现场作文比赛以及知识大赛。学生在这样的读书活动的大情境下,阅读热情高涨,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2激发兴趣,达到课内外阅读的融合

2.1立足课堂,引发兴趣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时,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托,抓住要点,传授方法,在孩子动情时,引发孩子的阅读欲望,进行课外延伸,拓展阅读。例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时,学生在研读文本,熟读深思,自由感悟中领会到印第安人热爱土地的情感,孩子们的内心也洋溢着对自己的脚下这片神圣土地的热爱,同时更被西雅图动人心弦的演说所感染。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西雅图酋长的宣言》和《感动一个国家的文字》,以此加深了解西雅图这位伟大、神奇的人物和领略演讲的魅力。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毕淑敏的《学会看病》时,就带领学生领略文章的朴实及细腻的细节描写,再以扶带放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中的《剥豆》一课,而后学生总结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都从母亲的视角通过心理的描写推动故事的发展,表现母爱的伟大,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在平凡的事物中选材也能感人至深。

2.2利用课外书屋,牵引兴趣

“课外书屋”是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延续,人教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上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各有两次的“课外书屋”的编排,“课外书屋”推荐阅读的书目内容精彩纷呈,有科普作品阅读,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维・比安基的《森林报》等;有漫画作品阅读,如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埃・奥・布劳恩的《父与子》;有小说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二组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课外书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编排形式多样,有推荐一本书的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西游记》;有推荐同一组题不同作品的阅读,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曹文轩的《根鸟》、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平台,每次教学一定会把“课外书屋”作为重彩戏,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胃口,牵引兴趣,让他们人人乐于参与到阅读行列中来。同时,“课外书屋”把整本书引入课堂,体现了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从精读到略读、浏览的阅读方式的转变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依法导读,落实课内外阅读的实效

3.1定量

每学期期初,笔者都会根据学校的“同读一本书”活动必读书目和“书香校园”推荐的阅读书目以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精心选定二十本图书,公布出来。学生或办卡借阅,或上当当网购买,或上网阅读,或交换阅读,定好各自的计划,保证这些书都能随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3.2定时

学生每天保证课内外阅读时间达1小时以上,在校老师督促,孩子基本都能保证完成;同时笔者要求孩子们制定家庭快乐阅读卡,内容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积累背诵等。并每本书的阅读时间规定为两周左右。这样老师每天都能了解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

3.3定性

学生的阅读多是流于形式,多是以了解故事的情节为主,所以要引导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读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也可经常更换,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细节描写、人物评价、续编故事、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等。为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组织开展读书笔记展示评比;每两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还将孩子的读后感参加征文比赛……长期的阅读积累,厚积而薄发,也开启了孩子们写作的大门,孩子们对待习作有信心了,班级中有1/3的学生在校、市、全国的征文比赛中获奖。孩子们尝到了甜头,对阅读的兴致更浓了。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启迪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愉悦我们的身心,丰盈我们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由此,笔者愿意做一个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引领者,带领孩子们走向优秀、走向幸福、走向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陶有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1.

[3]林南.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C].福州市小学优秀论文汇编,2008:63-64.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5

在教《师恩难忘》时,教师并不引导学生细读、品读文本内容,让学生自我感知“师恩”,而是沉入教授学生要如何感恩、如何报答、怎么感恩的泥潭之中,将阅读教学变为了道德宣讲。再次,教学内容开发陷入乱象丛生之境,严重扭曲文本价值。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由于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自觉审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核心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分析和感悟长江的美和壮丽,使其养成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情感和能力。然而,很多教师却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介绍长江的基本信息上,如长江的源头、历史以及现今的发展状况等。因此,要彻底根除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这一流行通病,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坚持教学内容设置始终兼顾学生和文本的双重要求。

二、教学组织设计:空造活跃氛围

“阅读应当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了凸显和发展,阅读教学应当成为教师引领学生展现语文学习个性的重要载体。然而,笔者发现,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只是镜花水月,有虚无实,而学生也只是水中捞月,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收获甚微。这一方面表现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仅停留于表层文本操练,没有深入或者害怕深入深层次的阅读教学。维果茨基将人的思维发展分为已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以及未知发展区三个领域,并主张教学应当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不断实现从未知发展到已有发展的转化,以此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经验体系。然而,笔者观察研究发现,基于高年级学生思维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有时会害怕因学生的不配合而导致课堂冷场,从而将连贯、有序的整体课文分割为一个个部分,以朗读或提问的形式寻求激烈课堂气氛的营造,最为典型的表现是语文教师说上半句内容,学生说下半句内容。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时,本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将火星与地球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然而,有的教师没有看清这个教学的重难点,将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介绍火星、地球以及组织朗读课文上,致使教学匆匆忙忙、头重脚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经常会出现形式化、走过场的严重弊端,主要表现为:导入看似精彩,却异常迷乱,有时还会与主题相去甚远;照搬照抄优秀教师的教学程序,导致阅读教学课堂凌乱无序;为了因循守旧地朗读而安排朗读环节,声音做作,缺乏自然气息;片面追求生动课堂构建,致使游戏泛滥课堂,掩盖阅读教学实质等。

为了彻底根除这个顽疾,还给学生一个优雅、轻松又快乐的语文阅读课堂,真正教给小学生一生有用的阅读知识、方法和技巧,必须摒除这种不良风气,将教师的教学态度扭转到正常状态。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没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开展各种特色教学,就老老实实地进行常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阅读教学。

三、教学效能评价:践行双重性格

笔者曾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各选取一定比例的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9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有在平常的作业以及考试中才会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点评,而有82.5%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均自由思考时间不足5分钟。由此可知,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出现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性格特征,即使有关于过程性或发展性评价的记录,也可能是迫于检查而一次性伪造而成的。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师往往会设计这样一条与过程性评价有关的细目:运用过程性评价,关注、考察和促进学生对伯诺德一家人与德军周旋时的神态和动作等描写的理解以及体会伯诺德一家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设计一般是写给别人看的空头条款,教师一般不会实施。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自主思考和展露心理活动的机会极少,因此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教学评价必然存在片面性。除此之外,由于赏识教育以及学生主体精神的觉醒,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评价中还会陷入另一种极端状态,即一味地以“你表达得太优美了”“你回答得太好了”“真聪明”等不痛不痒的激励性言语代替评价,即使对于学生明显的朗读错误、语法错误、理解偏差等也不愿进行纠正。(本文来自于《语文教学通讯》杂志。《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6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diyifanwen.com第~整理该文章……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切入点;问题情境;自主探究

深读教学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细读教学,是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教学环节。经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粗浅的理解,但是学生提不出深刻的问题,洞悉不到深入探究的方向。进入精读环节,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的疑问来教,必然能激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意识与策略成为教学高效率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和年段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确定课文研读的主线,选准恰当的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亲力亲为的阅读实践中,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引导促成深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项讲问,学生被动应答和过度情节分析的阅读教学模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好一个切入点,设计一条引领学生奔向学习目标的最短程。切入点的选择要紧扣文本和文本研读的主线,抓住学生探究文本的思维支点,从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文本的重点、难点、矛盾点、朦胧点和学生学习文本的兴奋点展开阅读。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清晰的教学目标直指研读的重点。直指表达,问在语言形式的奥妙处;直指心灵,问在文本主旨的核心处;直面疑难,问在学生的困惑处。问域要大,解答距要长。问题情境要有可操作性,要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途径。

一、检复铺垫,抓住特点切入

经过初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粗浅的理解,但是提不出深刻的问题,洞悉不到深入探究的方向。教师引发质疑的策略与意识成为关键。教师要在激疑起思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语文出版社S版下同)

检复铺垫

1.指读课文,理解“壮士”含义,说说狼牙山五壮士都是谁?

2.说出课文记叙,完成填空:接受任务顶峰杀敌

3激疑,创设阅读情境:文中“五位战士”“五位壮士”,为什么前后称呼不同?仔细研读课文,注意五位壮士言行,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领悟表达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

二、紧扣标题,抓住题眼切入

题目对于课文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文章的眼睛,抓住了文章的眼睛,也就抓住了学习课文的关键。很多问题都有中心词,抓住问题的中心词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直奔中心展开研读。如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

1.指读课题,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什么?

2.抓住题眼,创设问题情境:“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哪些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小红军的“倔强”?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倔强?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仔细品读课文,了解小红军的品质,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随机点拨:领悟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在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再如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

指读课题,理解“奇异”。创设阅读情境: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学生在理解琥珀的奇异后,继续追问:人们是怎样推测出发生在一百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的?这样以切入点的移动,形成学生研读的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语言。

三、抓住结尾,从重点词切入

有些课文的结尾或是交代事情的结果,或是总结全文,或是抒发作者的情感。抓住文章结尾的语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逆向探究,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加深对文章特点的把握。

如四年级下《桂林山水》: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一)仔细研读这段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二)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创设阅读情境:“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又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美。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借助课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写具体、写形象的方法。

又如五年级下《孔明借箭》:

结尾“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抓住“神机妙算”创设阅读情境:孔明是怎样神机妙算的?都在哪些方面体现出的?

再如,四年级上《一只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抓住“可怜”、“可敬”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四、抓住过渡,分层切入

课文中的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这样的语句,创设阅读情境,将原文划分两个板块,引导学生探究,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如五年级下《猫》:教师检复铺垫后,出示句子“满月的小猫更可爱”。理解句子后,比较:满月的小猫真可爱。体会“更”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抓住“更”创设阅读情境,作者抓住“猫”和“满月的小猫”怎样的特点,描写“可爱”和更可爱的?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两个研读的板块,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在合作交流中,教师随机诱导、点拨,理解重点词在文中表达的效果,同时,学习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

再如三年上《锡林郭勒大草原》“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分析句子,创设问题情境:文中哪部分描写草原的美丽,哪部分描写草原“欢腾的世界”?划出文中重点词句跟同学交流。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探究文本,从而达到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阅读探究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在深读教学时,教学起点要高一点,跳一跳摘果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到学习挑战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点拨的时机、尺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学生已经关注到的重点词句,要适时总结;学生已经关注,但感悟比较浅的,要创设情境加以点拨;对于学生没有关注的,教师应适度讲解。深读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教学时受各种文体和文本内容的限制,需要灵活变通。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深读教学不变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从设计教到设计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8

一、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因

2013年,我到山东烟台参加了“全国主题阅读实验高级研修”活动;2014年,又到林州市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小学群文阅读暨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两次外出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便有了在我校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想法。一来因为我校是新建校,教师多是从各乡镇抽调而来,有高中教师、初中教师,还有小学教师,他们大多是只有几年教龄的新教师,很需要有一种模式来扶持,以便更好地进入角色。二来我校实行的是“情智‘1+X’育人模式”,开设的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还有15种校本课程,需要精心设计课堂,从而让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以落实办学目标和理念。

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摸清底子,做好准备

1.从2014年9月7日开始,学校用了两个月时间,开展全体教师听课、评课活动,依托活动的开展,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艺术及听评课水平都摸了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活动中形成了团队整体向上的教学教研氛围。

2.选派优秀教师远赴浙江,参加“千课万人”听课活动,感受“学本课堂”的魅力。

3.到本市同济、川中、胡桥等乡校听课、座谈,向兄弟学校学习。

4.成立课改组,组织课改组成员先行试水。采取反复论证、设置模式、试讲课型、编写教案等一系列措施,使我校的课改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随后在全校开始推行语文“大单元教学法下的群文阅读”课程改革。

(二)全员培训,集体备课

1.全员培训

2015年春季开学第一天,我们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培训,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七种课型,即单元导读课、整体识字课、读写联动课、以文带文课、自主阅读课、单元检测课、分享展示课,并对每种课型作详细说明,进行课时分配。

2.集体备课

课改组先行编写的教案,印发到每位语文教师手中,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备课环节有集体说课―主备人备课―集体二次备课―个人运用―作出修改―记录体会―以备后用。在大的框架下,学校给予各年级一定的灵活性,以年级组为单位,商议编写教案。各个年级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三)骨干示范,典型引路

1.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在集体听课、评课中提升教师上课水平。比如,我们组织三、四、五年级语文教师集体听马红老师的一节以文带文课,学习、熟悉、感悟课型。

2.教研组长带头,分年级开展教师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中熟练运用群文阅读课型,在运用中不断修正课程环节,不断完善教案,注重收集、记录课改经历、体会,留下经典案例。

3.让不同教师主攻不同课型,是我们课改推进的重要策略。比如:马红老师主攻以文带文课型,安美荣老师主攻整体识字课型,李保华老师主攻读写联动课型等。这样,等他们的课型成熟后,其他教师就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既省时又高效。

(四)利用活动,展示交流

2015年4月14日,辉县市研训中心组织全市121位小学语文教师,到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跟踪体验。我校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让我们的教师上群文阅读公开课。尤其是董芹老师上的一节整体识字课,课一结束,台下便响起长时间的掌声,许多教师纷纷走过去向董老师询问细节问题。

在市研训中心组织的第二轮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活动中,我校张新玲老师主动邀请学校领导去听她的课,为她把关。学校积极利用一切机会,为教师创设锻炼、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尽快成长。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也储备了优秀教师的后备力量。

(五)外出学习,全面提升

2015年10月16日,适逢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全国新语文阅读模式研讨会暨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海量阅读教学模式观摩”活动,于是,我校的语文教师全体前往参加,去寻找,去对照,去提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人人心中坚定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向,人人能够开创性地上好群文读课,并更加自信和从容。

林州学习回来,我们随即召开语文课改会议,对照这次的交流活动,回想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设想。教师们畅所欲言,共同找出了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导航设计得多,用得少;导航设计滞后;有部分教师上老课;课堂时间不够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如下设想:一年级开始整体识字课型的儿歌编写;二年级从成语接龙入手,积累词语;三年级抓小组建设,少讲多读;四年级收集自己年级的读写小练笔;五年级着手批注式阅读;六年级进行汉字听写大赛和《论语》展示课。这样,全校语文教师行动起来,因人、因班、因年级而异,真正践行了“和而不同,各雅其雅”的办学理念。

(六)且行且思,不断突破

教育是慢的艺术,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行走在群文阅读的大道上,我们且行且思,不断突破瓶颈。二年级团队为了解决大量生字难以识记的困难,在实践中把每个单元的生字编成儿歌。由于这些儿歌来源于生活,既可用来记生字,又可以用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孩子们从中学到礼仪知识。

起初,一年级团队动作较慢,学校就跟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深入沟通,打消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大胆创新。同时,学校为一年级提供备课资源,供他们参考学习。

在这样的不断尝试中,教师们之间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相互建议,凝聚的是集体前进的力量,碰撞出来的是课改的智慧火花。

三、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文昌小学自成立以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以课改组为先锋,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团队整体前进为导向,紧紧围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索,我校的以文带文课型、整体识字课型、读写联动课型日渐成熟,阅读已然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在我校开展的两年多时间里,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马红、潘晓英、安美荣等先后在新乡市和辉县市作公开课;丁慧、皮振叶、刘新芬等成为校级优秀教师。我们的整体识字课型,经过大家反复修改,已经自成体系。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9

关键词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汉语阅读能力是学生一种重要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学实践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汉语阅读障碍。汉语阅读障碍主要指由适当教育机会的儿童在阅读技能方面有明显缺陷,表现为对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困难,而在其他学业领域可能正常,但不能用智力,学习动机,情绪和行为问题来解释。①阅读障碍是一种发展,它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②因此,对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欲通过对福州市小学生的汉语阅读障碍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目前福州市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的现状,以便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提供有益的实证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福州市某小学的315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177人,女生138人,学生所在年级分别为:小学3年级3个班、4年级3个班,5年级3个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查阅有关教育心理评估的量表手册,为本研究的选题角度和分析方法提供理论的支持,同时也通过也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提供来源。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被试学生进行施测。该量表是根据iDC-10和DSm-Ⅵ对阅读障碍的诊断标准,在汉语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行为特点和临床表现,由华中科技大学编制而成,适用于小学3年级到5年级的学生。③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进行统一编码,并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福州市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的总体情况

为了了解福州市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的总体情况,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福州市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的各个维度中,得分各不一致,由于汉语阅读障碍不同维度的测验条目数不同,因此,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意义理解障碍”,其次为“书写障碍”、“不良阅读习惯”、“注意力障碍”和“书面表达障碍”等,而得分最低的为“口语障碍”。由于《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测查的是小学生对汉语阅读的障碍程度,因此,原始分数越高表示汉语阅读障碍行为表现越严重。这种得分趋势表明:对于福州市小学生的汉语阅读障碍来说,意义理解障碍是最为严重的。意义理解障碍是指儿童对包括字、词、句、段落和篇章等不同层次语义表达的获得和加工障碍。意义理解存在障碍较严重的小学生,常常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或者认字能力虽好,却不知道字的意义;能正确阅读,但是有口无心,理解较差,考试或写作业时,常常出现题意理解错误,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语文考试时,阅读理解部分得分较低。这提示语文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多注意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句及文章局部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运用练习,以提升小学生对不同层次语义表达的获得和加工能力。

2.2各研究变量之间的差异比较

2.2.1福州市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在性别上的差异

为了了解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在性别上的差异,对男女生的汉语阅读障碍各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福州市小学生在汉语阅读障碍的“视知觉障碍”和“听知觉障碍”以及“口语障碍”、“书面表达障碍”、“不良阅读习惯”维度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表明在对汉字字形的视觉加工、听觉加工以及语音表达、口语理解、口语表达以及书面表达和不良阅读习惯上,福州市小学的男女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

而在“意义理解障碍”、“书写障碍”、“注意力障碍”等维度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别是在“书写障碍”维度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

2.2.2福州市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在年级上的差异

为了了解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在年级上的差异,以期能针对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那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得分在各年级上的均值进行一元方差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

表3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汉语阅读障碍,在“视知觉障碍”和“意义理解障碍”以及“注意力障碍”维度上,不同的年级中存在差异。经进一步的事后分析,结果表明,差异的来源均存在于三年级和五年级之间。“视知觉障碍”和“意义理解障碍”维度的年级差异为三年级比五年级严重,而在“注意力障碍”维度上,五年级比三年级严重。这个现象提示语文教师,小学生的汉语阅读障碍,会随着不同的年级变化而存在差异,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改善汉语阅读水平。

3结论

3.1结论

(1)福州市小学生的汉语阅读障碍较为明显,其中以“意义理解障碍”最为严重。(2)福州市小学生在“意义理解障碍”、“书写障碍”、“注意力障碍”等维度上,男生的障碍明显高于女生。(3)福州市小学生在“视知觉障碍”和“意义理解障碍”以及“注意力障碍”维度上,不同的年级中存在差异。

3.2建议

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改善汉语阅读水平。

注释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篇10

【关键词】诊断式阅读教学诊断式教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诊断式阅读教学的定义以及研究背景

诊断式阅读教学通过教学了解学生怎样进行阅读,并对他们所进行的阅读进行回复。诊断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边评估一边教学,不断进行教学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美国,关于诊断式阅读的研究,早在1964年Strang的《诊断式阅读教学》(DiagnosticteachingofReading)就出版了。Guszak的《小学诊断式阅读教学》(DiagnosticReadinginstructionintheelementarySchool)出版于1972年。关于诊断式阅读教学的书像Guszak的《小学诊断式阅读教学》和walker的《诊断式阅读教学》(DiagnosticteachingofReading)的主要对象是阅读有困难的学生。但诊断式阅读教学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也广泛使用,用以诊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如Karlin在他的《在小学中教阅读》(teachingelementaryReading)1980年第三版中专门增加了“诊断式阅读教学”。在美国的很多大学的教育学院,都专门开设有关于诊断式阅读教学方面的课程,诊断式阅读教学成了要从事教育职业的必修课,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能。

二、进行诊断式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诊断式阅读教学,首先通过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数据对学生情况作出全面的诊断,了解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情况,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对学生现有阅读的水平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方便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评估,了解学习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适用情况,可以不断调整教学技巧。对每个教学步骤进行评估,了解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边教学边评估,容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容易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驱动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水平,诊断学生在不需要帮助下所能取得的水平和在得到帮助下所能取得的水平。这样老师可以确定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教学中得到最多的那个教学点,也就是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同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的教学目标,处于学生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学习水平,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水平,科学可行,操作性强。诊断式教学,可以根据评估数据,辨别各个学生所处的不同水平,根据水平不同,给于各个学生不同的帮助,尤其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估,作出诊断,确定合适他们的学习目标,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根据美国国家教育中心的数据统计表明,美国四年级有33%、八年级有24%、十二年级有26%的学生有阅读障碍。学生的阅读有障碍,那么他的学业成绩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美国被鉴定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80%有阅读障碍。在我国,英语是外语,英语阅读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可能更多,因此,更应该进行诊断式的阅读教学。

三、诊断式阅读教学的循环

walker为诊断式阅读教学设计了一个操作循环(图1)。这个循环的第一步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测评和教学同时进行。第二步,基于对阅读活动、测评数据的思考进行诊断假设,选择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技巧。第三步进行诊断式课堂教学,调整教学指导使之适应学生学习。第四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引起的变化,评估所产生的变化。第五步,如果学生的表现未达到独立水平,重新提出诊断假设,然后再从第二步重复这个循环。如果学生的表现达到独立水平,即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就要评估任务的修改即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对所设计任务的修改和教师投入,这时有两种情况出现:第一种情况,如果所设计的任务太难、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教学调整过大,那么这个任务是不合适的,需要重新循环,如果教师的投入过高,说明这个诊断假设虽然达到教学目标,可是成本太高,不合适,也需重新设计诊断假设,重复这个循环过程。第二种情况,如果任务正好,不是太难、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或轻微的调整,教师的投入不是太高,属于中等或低投入,说明这个诊断假设不但达到教学目标,成本也不高,说明教学效率高,那么可以继续创建教学条件进行教学,进行新一轮的诊断循环。

四、诊断式阅读教学常用的评估工具

诊断式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评估与教学,如何进行评估至关重要,因此评估工具是评估的关键。

在诊断式阅读教学中,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针对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每个阶段每个内容都有不同的测评工具,有的测评工具对于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非常有效,如Betts提出的评分标准(ScoringCriteriaSuggestedbyBetts,图2),用于评估阅读材料是否适合学生学习,这个标准使用很广。他把学生的阅读水平分为三个程度:独立水平(independent)、指导水平(instruction)以及受挫水平(frustration),其衡量的指标就是根据学生所认识的单词量和对文本的理解度。如果学生认识阅读材料中99%以上的单词,理解阅读材料的90%以上的内容,说明学生处于能够独立解决阅读的水平范畴,处于这个水平范畴的学生无需进行太多教学,他们自己已经可以进行阅读;如果学生认识95%左右的单词,理解阅读材料75%的内容,那就说明学生处于需要教学引导才能进行阅读的水平范畴;如果学生认识的单词低于90%,理解的阅读材料在50%以下的,说明学生处于阅读困难范畴,称之为(心理)受挫水平。

按照这个的评估工具,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觉得课堂难以取得成效,就应该反思在教学中,在学习选择的材料中,自己教学课堂里的学生有多少人处于独立水平?有多少人处于需要教学的水平?有多少人处于受挫水平?如果阅读材料选择不合适,多数学生不在适合教学的水平上,那课堂教学就很难取得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处于独立水平,教师教授的内容他们自己可以看懂或已经懂了,学生听课学不到东西,他们自然不喜欢或不愿意听课。如果学生处于受挫水平的话,无论老师如何费力地教学,学生也很难理解阅读教材,教与学双方都倍感吃力,教学自然毫无效果可言。

学生“表现范围表”则更具体地描述了各个范围的学生该给予怎样的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具体的某一个范围,给出符合他的具体教学方法,这样更能有效地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据可依的教学。

圣地亚哥快速评估表(SanDiegoQuickassessment)(ekwall&Shanker1989)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单词分级表,从预备级开始到入门级然后从1-11级,这个表有两种用途:一是确定学生的阅读水平,二是找到学生进行词汇分析时的错误。老师可以利用评估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或用于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比如,同为一级的学生分为一组,同为二级的学生分为一组,还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在他们的年级水平,高于年级水平或低于年级水平。如果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水平在二级水平,说明他们达到年级水平,他们的成绩在一级水平的话,说明他们的阅读水平滞后一级,如果他们在三级水平的话,说明他们的水平超前一级。

非正式阅读清查表(informalReadinginventory)包括识词、口头朗读和默读的错误率、口头朗读和默读的理解率等等,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测试学生词汇、句子、短文的评估工具,不但可以评估学生的认词、读词水平,也可以评估朗读、理解句子和短文的水平。正确评估阅读有问题的学生,诊断问题是出在认词还是读词,句子朗读还是句子理解,短文朗读还是理解上,从而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和调整,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五、诊断式阅读教学的课堂应用(以一个高职班的综合英语教学为例)

笔者作为诊断式阅读教学实践的班级共有28人,高考平均分67.5分。笔者先根据walker的流程图,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边评估边教学:首先,确定教学的原始数据,即学生开始的阅读水平。组织学生看教材《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浙江大学编著)。第一步,要求他们把第一课课文看完,记下开始阅读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让他们计算一分钟阅读多少个单词。第二步学生做课后的阅读理解题,统计理解率。第三步让学生在他们不懂的单词下面划线,统计第一课课文有多少个单词。统计结果按Betts的评分标准分类如下:没有一个学生的认词水平达到独立水平,只有五个学生达到指导水平,其余二十三位学生都处于受挫水平。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和评估结果表明,以《新编大学英语》作为阅读教材明显太难,不适宜该班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笔者决定试换《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作为他们的阅读教材。

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继续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做《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第一课,评估他们的认词和理解率,结果有五个学生达到独立水平,二十三个在指导水平的范围。说明这样的教材合适大多数学生,笔者对达到独立水平的五个学生单独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他们难度更高的阅读材料,确保他们的语言水平可以达到更高的级别。然后按照诊断式的教学流程,反思学生第一课的阅读活动和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诊断假设,选择要使用的教学技巧: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证明假设,开始上一节诊断式的课。上课时,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做课后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完成后提出他们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结果发现单给学生一幅图进行看图说话,学生觉得困难比较大,笔者就在这个环节加入关键词提醒。这样,笔者根据具体课堂需要去调节学生的学习,改变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关键词提醒+看图说话”的教学形式,让每个学生到最后都能流利地看图讲出课文,能够达到独立水平要求。根据评估,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教学中的教学改动和教师投入为不大,能够轻松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因此重建创设教学条件,开始一个新的循环。按照诊断式教学这个循环进行的这个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总之,进行诊断式阅读教学要收集原始数据,确认主要呈现的问题、确定学生表现水平、进一步评估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阅读发展的各个阶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最后确定教学的技巧。

六、结语

教学不仅仅是实施教学计划,如何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教师通过对学生现有语言水平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状况,然后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现有水平的教程,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式教学,并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步骤与方法,这对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水平与提高教学效率无疑将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