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5:39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知识管理;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当前人们已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展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已经在多项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得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时展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究知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简介

知识管理是针对知识本身、知识创造者和知识应用进行安排和管理的活动。知识管理理念是随着21世纪知识的大发展兴起的,知识做为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的知识管理发展具有两个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首先,知识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众所周知,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主要部分。其中显性知识又被称为“言明的知识”,是能够具体看到的文字、图片、数字、符号等等。隐性知识是难以用具体语言、图像或者是符号表达出来的技术、经验、个人思想等等。当前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在极大的丰富额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知识管理范围,促使知识管理的范围在空前扩大。其次,当前的知识共享性正在不断提高,知识共享同时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共享能够打破分工、部分之间的界限,促使工作环节、工作流程之间的互相关联,从而能够有效进行知识创新,有利于组织、企业的发展。

2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启示和影响

(一)注重档案管理工作中隐性知识的挖掘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发展中的显性知识进行的采集、管理工作,在隐性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隐性知识管理在促进档案管理科学性、档案管理系统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注重档案管理工作中隐性知识的挖掘。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改变自身的认识,要重视隐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例如企业战略决策经验总结、企业发展经验总结、企业员工技术创新能力调查等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的对这些知识进行挖掘和收集。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与挖掘出来的隐性知识个体、组织建立一种十分密切的关系,搭建隐性知识调查、收集和处理的平台,不断扩大平台的覆盖范围,将全体员工纳入到隐性知识的收集过程中,对员工的思想、经验进行收集和整理,例如针对退休职工建立专门的文档管理,收集这些人员的经验、技术技巧和人生经验等等,这些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在职员工教育培训等提供意义十分重大的素材。

(二)注重知识共享

档案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特点。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对档案的“保密性”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保密就是“藏起来”,导致“重藏轻用”成为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新时期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摒弃这种落后的理念,应当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促使部门与部门之间能够有效沟通、交流,提高档案的共享性。

3档案知识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一)积极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理念

新的发展形势下,要想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对传统、陈旧、保守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进行转变和改进。在知识管理理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注重档案原始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对档案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管理等。积极转变工作理念还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发展的结合工作,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从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有效地推动开展下去,为档案知识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学习型档案管理工作组织

知识是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加上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档案管理工作组织,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结构保障。首先,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要提升学习能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理念创新工作,还要做好知识更新、技术提升工作,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技巧。其次,档案管理工作部门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知识共享、互利互惠的文化氛围,促使工作人员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另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整个档案管理工作部门都要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从个人到整体都要做好学习型档案管理工作组织的建设工作。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知识管理体系

面对当前的知识激增和信息爆炸,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人员与技术的相互结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知识发展的新型特点,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朝着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知识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战略规划,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当前企业知识管理的状况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划。其次,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好信息技术的融入和使用工作,促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另外,企业相关部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配合工作,从企业整体上构建档案知识管理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企业要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这也是新时期知识管理发展的重要要求,网络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双向信息渠道的建设,提高档案知识的共享性。

4结束语

新的发展时期知识的发展呈现出管理范围扩大、共享性增加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知识的新型特点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重要的启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要注重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管理,要注重档案知识的共享性,因此要做好管理工作理念更新、学习型组织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丽萍.知识管理对档案工作的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1,(4):37-40.

[2]陈颖.知识管理视角下档案工作的优化[J].经营管理者,2012,(3):261.

[3]孙丽丽.知识管理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2,(15):185-186.

[4]何香菊.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陕西档案,2013,(5):29-30.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创新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54-02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一、知识管理是企业的需要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管理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知识的载体,将这些知识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首先,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也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体系的运做过程。知识管理不仅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造;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无形资产及相关活动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工具、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包括结合企业业务活动和其它管理活动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进行的管理。其次知识管理关注知识对组织和业务的支撑,利用过去积累的知识对决策活动和操作工作进行支撑,大大的缩短决策和操作过程时间、也极大提高决策和操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知识管理将改善知识生命周期,加快知识创新。

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从体力、资源、技术、信息已经转移到现在的以知识为基础。当今社会的主要竟争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转向知识的竞争。技术会落后,人才会流失。但拥有完整的知识管理制度和文化,就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提高人才的素质。所以说,知识管理的思想直接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者说直接来源于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方式与方法所提出的变革要求。

二、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决定企业经济持续增长、业绩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1.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

2.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首先要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是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再次,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

3.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三、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怎样进行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明确知识管理目标,把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知识管理顺利实施。

1.确立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心是放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不然就无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只有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才有利于知识管理创立和实施。

2.营造有利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工作环境。知识管理的一个首要环节,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要建立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产生于交流的过程之中,越交流,越共享,生产出来的新知识就越多。所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组织管理者思想要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必须使组织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并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再次,必须使组织竞争环境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而是实力的竞争。因此,组织使企业环境形成一个由供应链、产业链、知识更新链共同支撑的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

3.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由于知识资产的特殊属性,要做好其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和调整组织结构,组织的落实是知识管理的必要保证,新建专门机制或赋予原有的管理机构以新的功能修改和制定新的制度,提出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的知识资产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建立内部信息网络和知识管理体系。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管理理念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企业管理者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知识管理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今天看来,无论何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都将融入企业的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储节旺等.知识管理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曹永海.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5

3.王众托.知识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核应急;跨学科;知识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14-02

一、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核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首要技术手段,安全发展核电是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展市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核能与核辐射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家核应急工作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核应急人才培养日趋重要。

(一)核应急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复合型人才

切尔诺贝利、福岛等事故的教训表明,若未能迅速将事故控制于场区内,就容易引发火灾、核泄漏、社会恐慌、人员伤亡等相互影响的衍生事故场景,形成非常规的灾害链式演化效应,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此类问题机理复杂,往往需要核电、环安、医疗救援等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人才在应急管理人才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协同应对与处理。这对核应急人才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在纵向上,作为处理特定核事故场景的专业人才,要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且在横向上,作为复杂非常规突发事件响应的应急人才,需要清楚了解核事故演化的一般规律,理解应急管理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核应急知识与自救他救的基本技能,以形成跨学科知识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图1)。

(二)跨学科核应急人才的培养是核特色高校的历史使命

遵照主席关于加强核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的指示和《国家核应急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统一部署,依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2014]6号文,设立以南华大学、苏州大学等为依托单位的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南华大学已建成以“核燃料―核技术―核环境安全―核能经济产业―核应急管理”为主线的核能安全开发与应用的学科链,基本具备培养核应急纵向专业知识与横向跨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实验环境。因此,培养具备核安全专业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核应急人才,已成为部分核特色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强化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的培养,将跨学科应急管理共性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对拓宽学生就业面,全面增强学生学习与就业自适应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及时有效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输送优秀的核应急人才,对我国核能产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现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一)院校长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现阶段,专门针对跨学科核应急人才需求的院校培养模式仍十分罕见,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纵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围绕特定职能展开,为了更好地迎合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学人才培养的类型和主要方式仍是按学科、专业进行划分,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本专业内的知识,侧重于给学生传授一般定向管理和技术工作所需的技能,强调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最优决策。这种培养模式没有将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提升到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割裂了学科、专业间的横向协同作用,培养出的定向专业人才不具备环境自适应性,无法满足复杂、不稳定环境下的核应急响应需求。

(二)专业机构短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

德、美、英、加等先进核大国以提高核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自愿者的核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强化公民的核应急救援意识、普及和提高核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等为目标,形成了一套涵盖培训制度、课程体系、培训方法等各方面科学系统的核应急培训模式(iaea2010;蒋铭敏2009;姜文华2012),为国内刚起步的核应急培训事业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专业机构的核应急培训模式以核应急响应亟需的横向跨领域知识与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具有专业化、效率高、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然而,与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培训时间过短,内容不够深入,人才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培养出的应急人才环境适应性不足。

三、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的培养思路

核应急人才既要精通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通晓跨学科的应急管理共性知识,这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焱2011)。南华大学核应急培训基地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的优势教研资源,积极探索跨学科知识研究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思路:

(一)建立纵横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框架

跨学科人才在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应对能力。国内虽已形成成熟的“专业培养”与“双学位”“辅修”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但学科知识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学生的知识融合运用程度均未真正达到跨学科培养的内涵要求。因此,有必要设置纵向专业知识与横向共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现行各专业培养方案探索具体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框架,整体考虑综合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流程。

(二)建立系统的跨学科知识课程体系

全面、权威、实用的理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现行高校均已具备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而针对特殊的跨学科的横向核应急共性知识需求,缺乏可参考借鉴的规范与成功案例,相应的课程与教材设置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我国实际核安全现状与趋势,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扩展相应的跨学科共性知识课程体系,是成功培养核应急管理人才的必要途径。

(三)设计有效的跨学科技能实训机制

系统、高效、可靠的技能实训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为理论知识的巩固理解与熟悉运用提供实际操作与训练的环境,是核应急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需要围绕特定核事故对应急技能的需求,结合高校现有“核应急设施、设备”等专业实训资源,设置如“核应急演练”、“核应急仿真”、“指挥协调”、“协同决策”等跨学科应急共性知识相应的实训计划与流程。

(四)建立高素质的跨学科教师队伍

跨学科知识教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某学科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跨学科核应急共性基础知识;作为跨学科知识教师,不仅要通晓核应急共性知识,还要了解应对核事故灾害链不同场景所需的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加强跨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共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LaurentF.Carrel.trainingCivilservantsForCrisismanagement.JournalofContigenciesandCrisismanagement,vol.8.2000,(4).

[2]姜文华,孙健,来永芳.h核发达国家核应急培训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214-215.

[3]卢文刚.中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2).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4

当今社会已迈入到数字时代,随着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档案的信息管理就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占有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管理,现代知识管理正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它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也被引入到档案界,英国档案与文件管理专家迈克尔?库克在2001年11月17日至1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时指出:我们可以宣布自己已步入知识管理领域,知识管理也是整个档案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说档案管理在经历了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后必然步入到知识管理的阶段。那么到底什么叫知识管理?有人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这是典型的对知识管理的狭隘理解,笔者认为要明确知识管理的概念,首先要区分一下几组不同的概念。

二、区分知识与信息

首先,知识并不等于信息。信息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根据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包括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2,“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3,“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4,“知道是谁的”人际知识(know-who)。由此可见,知识的概念比信息的概念要广泛的多。信息仅限于“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即是记录于一定物质上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显性知识”。而“知道怎样做”、“知道是谁”,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体会、感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或者只可意会而难以表达的知识,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不属于信息的范畴。

其次,知识是有用的信息,信息分为正确信息和虚假信息,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而知识都是正确的、有用的信息。

三、区分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首先,从管理层面来看,档案管理主要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且属于价值观念、管理范式、管理理念范畴,还包括了组织更高层面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

从管理深度来看,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文件、档案实体(载体)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对文件、档案内容(信息、知识)的管理。

从管理范围来看,档案管理的对象限于文件、档案;而知识管理不仅要管理文件、档案这种内源显性知识,还要管理图书情报之类的外源显性知识以及员工大脑中的隐性知识。

从管理侧重点来看,档案管理更侧重于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文件、档案的凭证性价值、长远价值与保存价值;知识管理则更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可用性,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

从管理特点来看,档案管理更强调对文件、档案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知识管理则鼓励一种较为宽松、便于创新的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关注自身的良好定义的政策和可审计的程序,而知识管理致力于以一个不受约束的、宽组织的创造力和知识交易的方式忽视组织传统。”

四、区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更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

1.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连线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杨(RonYang)说:显性知识可以说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而且隐性知识往往具有独占性,开发利用价值比较高,管理难度更大。

2.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现有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侧重于对新知识的生产、创造。

3.信息管理仅仅重视对信息本身和信息技术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

4.信息管理仅仅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向适当的人员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

可见,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的简单延伸和发展,而是对信息管理的一种变革和超越。

五、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1、从档案信息属性的角度分析档案均具有知识属性,这些知识主要是显性知识,档案是知识储存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档案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两者有共同的资源基础。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对文档这种显在知识的管理。

2、从知识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知识管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尽管有些还不是十分成熟。一套成熟的管理理论成立主要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实践需要,二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三是有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基本条件,知识管理都已具备。融合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指导档案信息管理是有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持的。

3、从档案信息管理的困境分析。目前,档案管理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的外在表现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越来越暴露其不足之处,档案资源利用率低,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差,档案部门有成为产出低的内耗部门的趋势。为挽救这种困局,有些单位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如人员培训、引进管理设备等,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档案信息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开发。现实的困境迫使我们寻找档案信息事业发展的新出路。

4、从二者管理的目标和动机分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来说偏重于“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则专门指向档案的内容信息,其目的和动机是使档案的内容信息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实现价值。档案信息管理无疑也针对这一方面,即以信息内容的开发为宗旨和方向,为组织的各项工作提供凭证和参考作用。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组织的显在知识,发掘组织的隐含知识,实现隐含知识向显在知识的转化,在组织内实现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档案中蕴藏着大量显性知识,对组织的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组织档案中也蕴藏着大量可待开发挖掘的隐含知识。因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开发档案的信息内容,为各项工作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档案中的隐含知识,将这一部分知识转换成显在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组织的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具有共同的目的和动机。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原有的管理方式已暴露其不足之处,而拥有一套完整理论与管理技术的知识管理无疑为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指明了出路,是对传统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六、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1、知识管理可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职能。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知识管理对战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知识管理的加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需要拥有全新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以适应这种需要。其职能的根本转变,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将档案信息管理真正看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下完善档案管理职能。职能的转变赋予档案职业更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档案人员角色的转变即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

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文件档案看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打破过去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该流程包括文件从产生、运转、归档、永久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这种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加强文件、档案的知识管理,同时强化了对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整个文档工作的工作效率。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5

[论文摘要)(现代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是一部具有时代感和开拓创新内容的学术论著,分析了知识产权管理的时代背景、内涵及价值等,以并创性的研究视角有机融合了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学科.拓展了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和管理杆学研究的新领域。此外,还系统地构建了现代知识产权餐理的内客体系。所以说,该书不仅在理论上意味深长,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在信息化浪潮来势汹汹、知识经济已出露端倪的当代,信息尤其是创新性智力成果,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我国,都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他资源的比较地位则呈下降趋势。相应地,围绕着信息尤其是创新性智力成果的利益冲突就愈发激烈和复杂,以创新性智力成果为客体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它不仅成为社会法律生活中的重点,也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重点和焦点。知识产权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社会甚至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法律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制度、一种技术制度,还是一种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则是知识产权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化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影响与推动,知识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信息化、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我国加人wto、国际化贸易活动等,都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现实的迫切需求。

知识产权从产生到消亡历经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权利消失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中知识产权管理最为重要。在整个知识产权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起着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家、地区层面,还是企事业单位层面均是如此。只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才能得以实现。可见,知识产权管理在知识产权整个运行过程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由马海群教授等编著的《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是一部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的学术专著,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内容新颖,较其他同类专著更具创新性。书中,作者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论述了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的需求和知识经济社会要求,以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具体论述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体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知识产权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的成果—现代知识产权管理。书中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开拓性、论述的系统完整性、业务指导上的实用性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开创性的研究视角,有机融合了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学科

传统知识产权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法学的视角,强调制度的安全与秩序;另一个是经济学视角,强调制度的效力与效果。也有不少研究者还从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管理学及技术发展的角度,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物,其业务领域也必将随着知识与技术创新的进程而不断拓展。且在知识经济时代,围绕知识与创新过程,将不同视角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要求日益迫切,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之一是知识产权管理的集成性增强。马海群教授开创性地颠覆了知识产权的传统研究视角,将法学、经济学、政策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重新审视知识产权管理,萌发了知识产权管理新的研究领域,即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知识产权文化管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并开创性地界定了这些领域所涉及的概念,利用相关理论阐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令人心悦诚服。

该书不仅将其他学科理论进行了有机融合,且拓宽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的领域,马海群教授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大胆尝试具有开拓性,弥补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同时,该书在研究内容方面又极富创新性,具体体现在:(1)该书新颖性地借鉴了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用于解决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的问题。如在知识产权政策管理、文化管理等章节都有借鉴国外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并对改进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现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地说,作者借鉴国外先进的商标信息管理系统,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标信息管理系统等;(2)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吸纳国家政策文件的思想,使研究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如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提出的第7条措施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该书正契合国家政策的需求,在知识产权文化管理一章中专门探讨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这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壮大和培养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3)突破已有研究成果和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开拓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如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政策的一部分,属于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中统摄性政策,很多研究者都将其纳人到知识产权政策管理领域内,而该书作者为突显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另辟蹊径地将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单独论述。又比如,在论述知识产权技术管理这一章节时,作者并没有被局限在技术措施的框架内,一味地单纯强调如何改进和加强技术措施来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相反的是,作者联系行政、法律等手段一起加强技术措施的知识产权保护,这种跨领域的研究势必会对知识产权技术管理起到更佳的效果;(4)有机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如在无缝嫁接了政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政策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功能。又比如,融合了信息管理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并不被人们所熟悉的知识产权信息这一集合概念,并对现有资料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这一领域,这是该书作者的独创,作者以集成思想提出并论证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信息概念,重点研究知识产权信息特征与功能。由于知识产权信息管理这部分内容是作者最重要的创新点,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专门分析。

在书中,作者做了大量的交叉研究,其意义在于:首先,知识产权管理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法制管理,为知识经济所需的知识进人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知识产权法学建设也是一种补充和丰富;知识产权政策,是发挥知识产权作用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知识产权文化管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文化;知识产权技术保护成为法律保护、制度保护、经济驱动之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知识产权技术管理,有利于推动技术保护进人法律保护框架;作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将促进知识与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促进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其次,从分支学科建设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管理科学学科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结构,从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知识产权文化管理、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等分支研究领域角度,对管理科学研究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说,现代知识产权管理是管理科学研究分化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及新兴研究领域,这种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启发人们思考管理科学其他新的研究领域,为人们研究管理科学其他分支学科提供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

2开创性地提出知识产权信息理论

马海群教授将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进行了有机结合后,提出了知识产权管理信息这一创新性概念,国内尚未有其他学者提出这一概念,属于作者独创性研究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信息是指表征知识产权权利属性的信息,这种属性既包括知识产权权利作为整体的属性,又包括知识产权内各种具体智力成果权的属性,同时,知识产权信息又是表征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内含的信息,它包括专利信息、商标信息、版权信息、技术合同信息、涉及知识产权业务的竞争信息等等。广义的知识产权信息则是表现知识产权存在状态的信息,除表征知识产权权利属性外,一切围绕知识产权发生、发展、变化的信息,如知识产权政务活动、知识产权制度演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运行状态、知识产权法律活动、知识产权贸易活动、知识产权数据、知识产权声明、知识产权利益主体等,都可被看作是知识产权信息。并认为知识产权信息的本质是知识产权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表征,知识产权信息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属性之一,是显示知识产权存在的一种属性,知识产权信息又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知识产权的中介。知识产权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如普遍性与寄载性等外,还具有自身独特属性:一是法律规定性,即知识产权信息是依据法律而存在的,法律规定着知识产权信息的种类、范围、数量、时效等。二是特殊时效性,即广义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内含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时效性,而知识产权权利信息却具有特殊时效性。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时限性特征,决定了权利信息的这种特殊时效性,当知识产权失去法律效力后,知识产权权利信息随之消亡。

书中不仅阐述了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的概念,并对知识产权信息的特征、内涵、功能进行了深人分析。知识产权信息已成为人们从事政务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法律规范及文学艺术创作等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具有独特的显著特性,如①既是文献信息,又是非文献信。主要原因是知识产权信息以法律规定为载体,但又可借助文献载体之外的其他载体来表达、传播与利用,完全脱离原载体,故既是文献信息又不是文献信息。②既是静态信息,又是动态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知识产权文献之中,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于知识产权相关活动之中。③多为公开化信息。智力成果公开是获得知识产权的法定条件之一,另外,国家设立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促进智力成果公开,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④信息量大、内容广泛而独特。信息量大是因人类的智力成果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独特是因知识产权将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许可而开发、采用、转让知识产权信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结构完整而又清晰、系统地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体系

现代知识产权管理内容体系划分的既有条理又清晰,各章节间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从研究角度看,论证充分而又精辟入微,不仅有宏观论述,如介绍了知识产权管理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涵、构成及价值等;又有微观分析,如不同种类知识产权的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不同类型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管理和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知识产权信息分布与收集、组织与传播、检索等不同运作环节的管理等。在研究对象方面,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研究的是知识产权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及协调方法。从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看,该书主要集中在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国外主要国家、我国及其企事业单位等这几种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内容的阐述和分析;从知识产权管理的客体看,该书是针对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管理这几种客体来研究各知识产权管理的分支领域的。

现代知识产权管理涉及法律、政策、文化、行政、经济、技术、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些知识涉及的学科众多,内容繁杂分散,研究内容的跨度和把握的难度都极大,为此作者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从一系列分散的、混沌的侧面出发,通过分析与论证知识产权管理学的基本定位、知识产权管理学的范围和研究对象,认为将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为对知识产权各方面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更具有说明力,因为不论是国家或政府还是企业乃至全社会,都面临着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历史课题和使命。沿着上述思路,最后系统地构建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而又清晰的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体系,从9个方面构建并拓展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知识产权法制管理、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知识产权文化管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知识产权经济管理、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九大模块。并由此构建该书体系,同时也作为该书作者对知识产权管理内涵及知识产权管理学科内容体系的一种新认识。作者所构建的这一理论体系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体现出管理科学体系的分化演变,这是符合现代学科发展既综合又分化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的。

4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孪生姊妹,理论的价值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作者的研究建立在大量实践调查基础上,比如,选取世界组织的文献和国外主要国家的知识产权网站研究国外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对国外知识产权信息网站进行调研并配以截图研究知识产权专门搜索引擎模型的技术思路,比较分析国外主要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现状,用以研究改善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管理措施等。作者通过对知识产权网站的实地考察与分析,来揭示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作者还结合了很多国内外的案例开展研究,不仅较具有说理性、让人容易信服,而且能够展示现实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案。比如,2005年我国暴发的dvd行业的退潮,unionbeheerb.v.公司等依据“337条款”起诉我国强化木地板生产和销售行业等,这就形象地展示了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启示我们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资产管理,警醒我们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及早策划出一些预案。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知识管理;民办高校;竞争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72-02

“以知识为本的经济”概念的出现标志着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知识管理在企业组织的广泛应用也说明了企业对知识质量的重视,同时,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也逐渐应用到学校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学校知识管理概念随之产生。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既包括显性的、文本的且易于交流使用的显性知识,又包括隐性的、主观的和未显露并难以描述的隐性知识。通过这个概念,学校知识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学校内部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在学校文化氛围中通过对学校及其成员的两类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分享、传播、应用,促进各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合作,实现学校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增加学校的无形资产,从而提高学校及其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竞争力,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活动[1]。

二、民办高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在当今社会成为经济重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校在经济发展的人才输送、转换知识为生产力上成为重要角色。这要求高校教育要思考哪种管理形式能够更好地支持教育改革,思考如何能更加有效制造知识,并使产出的知识在各种情形下都可以被充分利用。高校教育和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其本身也就是在进行着知识管理,如果这种管理没有被系统化和规范化就难以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从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着手,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广收集、厚贮存、细分类、勤共享一体化的管理。民办高校的发展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管理较成熟的公办院校,要想赢得一席之地,民办高校就要更加重视质量、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积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新思维带来的机遇。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学习知识管理、进行知识管理,这将是民办高校立足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必要的生存条件。

除了知识经济这个背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也同样要求民办高校通过知识管理进行整体队伍的提高和管理。教师资源是教育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国家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公办院校相比较,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相对年轻,为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有序,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外聘公办院校优秀教师以及一些已经退休的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兼职来协助进行教学管理[2],这就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经验比重不协调等不良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融合资源,有经验的授课老师和教育管理者应当对渴望进步和发展的年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传帮带,促进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其次,民办高校要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就应当创造合宜的知识管理平台和体系,提供知识储存和共享的环境,能将一些无序知识有序化,使两头资源相互分享和增长,实现短时间内知识的积累和扩大。最后,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流动性要比公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的流失带走的不仅是其个人的知识,还包括学校为培养他们所付出的无形支持[3]。民办高校要通过知识管理增加学校知识储备,将个体知识和信息提升为校际知识,减少员工流失而造成的知识流失,不断加强知识储备库的建设,促进学校的知识资源不断地成长。

三、民办高校知识管理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不同使得管理重心不一,民办高校的知识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多种问题。

1.观念保守。知识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分享的氛围是促进高校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高校知识管理往往最大的难点就是的一些落后观念和思想。不少民办高校只重视资本和实物,忽视人才成长及发展这些无形的知识资本会带来更多的增殖。因此,要做到重视人才发展观念的转变、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尊重以及鼓励知识创新、完善并大力推广诸如教师队伍建设制度、进修鼓励、科研成果奖励、考核晋升等相关政策,积极宣传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积极影响,逐步推行知识学习、知识共享。形成浓厚的“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氛围,使知识管理有效实施成为可能。

2.教学理念单一。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高校输送创新思想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才人,因此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众多学校不断加强竞争力的筹码,但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正是学校知识管理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难题。创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就要求课程设置要结合学校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为社会定制智力支持和综合型人才,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改革创新,打破单一的教学思想和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学习形式,营造知识学习交流的氛围,通过各种学术会议、学术研讨、学习型课堂和专家讲座等知识活动,将多方面成员调动起来,达成知识在师生、师师等多种关系下的有效交流和传播。

3.信息平台薄弱。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众多领域在带来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境。这个现象也同样出现在一些管理不成熟的民办高校中,表现在盲目引进管理信息系统。在没有统一规划的背景下,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由于操作人员理解能力不一、操作不规范、技术指导欠缺等原因,导致信息不完整、兼容性差、交互使用困难、工作重复率高等现象,阻碍了各部门和层级间以及与外界的知识交流使用,这种缺乏交流与互通、各自为政的现象不仅造成学校知识管理流通渠道丢失,而且极大制约着知识的价值体现和作用发挥。学校实施知识管理,要拥有统一网络布局建设方案、多方交互的信息技术设施,同时也要配备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团队等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4.本位思想严重。本位思想会严重阻碍学校知识管理的畅通,表现在各部门间各自为政、相互间资源整合欠缺考虑和安排。一些学校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部门本位主义渐渐产生。平时只是靠一些会议提供见面沟通机会,教师、教管、行政等部门共同交流的机会甚少,根本无法实现互动式交流,也无法让各层面全面了解其他部门当前情况和本部门需要关注的事项。长久下来,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就不能突破和创新,这就给知识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制约了知识的流动。因此,学校要重视高校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文化建设层次与水平,形成核心文化,建构能够影响学校成员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情感、行为准则的积极氛围,从而增加全体人员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主体职责不清。学校中的教师、学生、行政人员都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主体,而不是说高校的知识管理只局限某一群体参与,这种认识不清会在知识管理实施推广中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积极认识到各个主体都是知识管理的参与者。其中,教师要主动配合学校推行知识管理,通过积极的交流互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或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转换成学校所能共同分享和共用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的竞赛活动和项目参与进行知识上的学习交流,提高知识的创新力和应用能力,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变成如优秀论文、竞赛成果等可共享的成果;行政人员可以通过结合自己岗位的方式学习和研究,将更好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引进工作中,与各部门成员开展共同学习,带动全校的知识管理良性走势。

6.管理重点不明。学校知识管理主体涉及学校所有成员,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知识管理对象。教师的知识大部分属于隐性知识,没人可以取代。这些知识若没有被显性化而形成文字或其他形式进行交流、分享,一旦教师流失,也将造成知识的流失。长期的知识流失对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培养是致命的。如果教学质量下降,生源数量将相应减少,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最后又反过来使教学质量更加恶化。这将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威胁[4]。因此,学校管理进入知识管理阶段,要把重点放在对学校教师知识的管理上。通过各项专业成长活动,将学校成员隐性知识外显化,以及引进知识,通过各种教学研究会、研习、校外参观与教学观摩等方式将教职员隐性知识外显化:外部知识则结合教育行政机关、师资培育机构,协助推动学校专业成长活动。

7.主体意识淡薄。教师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主体,如果教师这支队伍对于知识管理实施的意识淡薄、认识不清则会对学校的知识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一些教师认为知识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与其个人无关,而且学校也没有关于一些关于知识管理的正激励政策,这或许就造成教师不愿对知识管理进行过多地了解,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或排斥。民办高校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管理的知识培训,让教职工认识知识管理、唤起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员工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8.档案管理缺失。档案的有效管理是促进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档案管理也正是一些民办高校管理中的软肋,表现在档案丢失、档案管理不规范、教学评估缺乏原始支撑材料等问题[5]。档案管理强调组织在活动中,客观地记录全部过程和结果,防止活动发生的记忆丢失。因此学校要将知识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学习创造的成果通过多种方式存储起来,避免隐性知识难以管理的现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管理中的知识对象进行分析,以记录分析等方式将隐性知识化为显性知识,生成报告或总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四、结束语

知识管理是一项新兴的、能带来更多机遇的管理理念。面临诸多竞争压力的民办高校能否办出水平和特色,关键取决于竞争力,而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在考验高校对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因此,在民办高校的发展道路上,知识管理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知识管理必将给我们带来的是更新的思维和更全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萌亚,金玉梅.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1,(7):24.

[2]刘青云.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3]杨存博.浅议民办高校知识管理[J].企业导报,2012,(3):203-204.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新企业;隐性知识;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09-01

1 相关定义与内涵

1.1 高新技术企业

按联合国组织的分类,高新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企业是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资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1.2 知识管理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仍不统一,仅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就有20种以上。综合各位管理学者的观点,结合笔者的理解,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知识主体针对知识客体实施的一系列知识活动,具体说来即企业通过对知识的管理,实现知识创造、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形成知识优势并最终提高组织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2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过程

企业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编码化知识,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并以硬数据的形式保存学习。所以,显性知识通常是指可以文件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一般是指经验、灵感、诀窍类知识,很难表述,不容易收集共享。所以需要用知识管理来合理地开发利用。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知识创新活动使企业内部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使得其产品因具有较高的知识附加值而变得更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崇尚知识、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交流,也有助于建立与企业目标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隐性知识社会化顺利进行。

高新企业知识管理过程可简单地用下图进行表示:

企业通过领导、控制、激励等管理措施,促使内部员工学习如何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从而有助于获得作为有形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无形产出的企业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误区

知识管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有重大的意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给予重视与实施,但误区和问题仍普遍存在。

(1)混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在很多企业看来,知识与信息是等同的,知识管理实质上就是信息管理。这当然是一种狭隘的看法。事实上,后者主要管理显性知识,它的基本任务在于将收集整理的信息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企业员工;而前者更多关注隐性知识,追求知识的增值。它将知识上升到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高度,重视的是对知识活动过程和人员的管理。如此看来,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非全部,知识管理也不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所以企业要从概念上将二者进行区分,避免进入误区。

(2)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在很多企业中,知识管理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组织结构,遇事只是少数几位高管人员决定,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管理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让普通员工也积极地投入到此过程中去,并最终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

(3)管理方式缺乏自主创新。

良好的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得成长的必备条件。尤其在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一个企业就失去了生命力。如果一味盲从同行业的先进管理模式,而不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摸索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式,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最终也将会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4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新思路

4.1 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实现知识管理至关重要。开发一套具有高度适应性且不易为对手模仿的知识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尤其对于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这套系统应包含三个部分:知识管理规划、知识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评价。知识管理规划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对企业的现有状况进行分析,明确知识管理目标、策略、机制和实现途径等。

4.2 加强企业网络和知识库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实现知识管理,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要注重企业网络和知识库的建设。企业网站面向所有用户,目的在于宣传企业形象和提高效率,是外界了解企业及进行网上交易的窗口;而企业知识库则为企业内部实现信息查询和知识共享提供支持。加强企业网络和知识库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知识库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它集知识获取、组织、传播、共享于一体,是一个智能知识处理系统。它使得知识的输入输出更为方便,为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企业各部门之间学习和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企业知识库能使杂乱的知识更有序,有效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知识管理,从而促使企业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并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4.3 设立知识主管

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知识的极大依赖性,其获取、共享和应用知识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很有必要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来设立岗位,知识主管是其中一个重要职位,他主要负责知识与信息技术工作,组织企业员工获取和运用知识并提供激励,将知识转变成效益,使知识在应用中实现增值,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知识主管是企业知识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也给出了一个信号,企业是重视知识的,是重视知识管理的,这样有助于知识管理过程的有序和规范运行。

4.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源,而其承载物是人才,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促进他们实现知识创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它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建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员工培训机制,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8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产权;知识共享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一切社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元”。而知识管理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序与存储,激励知识的共享,从而实现知识创新目标的组织管理过程。对于一个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对知识的管理应该使组织最大限度地拥有知识,最大限度地扩散和交流知识,最大限度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使每个成员都能掌握组织运营和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并利用现有知识,使其转化为组织的无形资产,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在对知识的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知识创新、知识转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是极其重要的。

l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内在关系

1.1以实现知识创新为共同目标

不论是知识管理还是知识产权,都以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活动为主要目标,因而二者在努力方向上具有一致性。知识管理通过开发智力,促进知识共享,进一步激发组织成员的智力创造活动,从而产生更多新的知识,实现知识创新。而知识产权制度则以法律为杠杆,寻求利益的支点,一方面有效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另一方面旨在把个人才智转化为无尽的社会财富,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最终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因此,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知识所坩的方法和手段不同。

1.2以相互促进与协调为共同原则

知识创新意味着新知识、新发明、新技术的涌现,这些新的无形财产只有在法律上获得合法产权,形成知识产权并得到保护,知识创新机制才能健康运行。因此,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在推动知识创新活动中是交织一体、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知识管理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必须建立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知识产权通过利益协调以及激励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创新,有利于知识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2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现实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2.1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现实矛盾

尽管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它们在实现方法与手段上的不同,知识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利用、知识的共享,而知识产权则注重保护权利人的专有权利以实现权利主体问的利益协调。因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加工集成与知识产权的矛盾。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加工与集成是其重要环节。知识加工是对已有知识的提炼以及隐形知识的显性化,而这些已有知识本是他人的智力成果,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的加工与集成要经过知识的筛选复制、知识的重组、知识的衍生等过程,而这些过程则是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法定权利,受法律保护的。以著作权为例,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发表、署名、修改、复制、传播、改编、编泽等权利,如果不是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其他组织或个人使用其作品要经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而知识管理,特别是企业的知识管理,它对作品的使用不属于合理使用范畴,因此它在知识的加工与集成过程中存在知识产权问题,至少要涉及著作权人的发表、署名、修改、编译等权利。

(2)知识产品与知识产权的矛盾。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加工集成可以形成一些独特的知识产品,如数据库、知识库、智能工具、应用软件或电子出版物等,它是可以得到版权或专利权的保护的。这些产品中许多涉及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对它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无疑将成为企业日益重视的一种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也必然构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产品有可能是侵犯其他人的知识产权的,诸如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因为,在这些产品中不可避免要利用他人的智力成果,收集其他组织的商业信息、专利信息等。因此,这些产品会受到其他权利人(包括本组织的成员)的法律诉讼,产生诸多知识产权问题。

(3)知识服务与知识产权的矛盾。知识管理,目标是知识创新,最终要通过服务来体现。知识服务有多种方式,如产品的发行销售、信息咨询、信息传递、建立知识门户等等。虽然这些服务都凝聚了组织及其成员的智慧与劳动,他们应该享有权利和报酬,但是一旦你是运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而没有解决好知识产权关系,即使你在其中也耗费了大量的智力和劳动,也会引发知识产权问题,如传播权、复制权、发行权等。

2.2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产生矛盾的原因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知识的加工、整理、集成与服务的渐进过程,它与知识产权之间产生矛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归纳起来,其原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知识的财产性。知识作为一种无形之“物”,是一种智力劳动成果,人们就其智力成果享有专有权利,即知识产权或者知识财产所有权。智力劳动成果是劳动的产物,而且是智力劳动的产物。与体力劳动一样,要付出努力。根据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劳动者拥有其劳动成果是一种天赋权利,财产权是劳动者艰辛劳动的回报。“劳动使它们同公共的东西区别开来,劳动在万物之母的自然已有的成就上又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它们就成为他的私有权利。”智力成果是智力劳动的产物,智力劳动者理所当然应从中受益,因此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就成为一种天赋权利。

从另一个角度看,知识管理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智力劳动过程,其问也要付出大量的智力投人,甚至是资金投人,知识管理者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也享有专有权利。然而,知识管理有可能是对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的再加工,所形成的知识产品也是建立在他人智力劳动成果基础之上的,而这些智力劳动成果是他人“私有财产”。因此,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尖锐的矛盾。

(2)知识的增值性。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矛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的增值性。知识的增值性是指知识在流动过程中价值的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被赋予资本的属性,必然带有相应的价值取向。知识经济意味着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有无限创新能力的全新生产要素,必将成为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作为一种知识增值的有效途径,知识管理把知识、资源、信息通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整合以及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整合。知识整合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动态循环过程,可以增进知识的价值增值。

由于知识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资本,它在组织的管理以及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作用,与之对应的,一些知识产品或者高科技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提升。正是由于知识的增值性,那些注重知识管理的高科技企业竞相为知识的收集、加工以及管理加大投入,知识在流动过程中实现增值。然而,由于知识作为智力劳动成果,其财产性决定了它的私有性,知识产权制度赋予知识生产者绝对的权利,即“对世权”。针对知识增值的知识管理必定与知识产权产生尖锐的矛盾。

3知识管理与服务中的知识产权对策

3.1强化对知识产权体制的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法律保障,是将智力资源作为要素进行资源配置的法律条件,是一种无形资产投入,其本质是鼓励和促进创新。知识产权是一种智力成果权,包括精神权和财产权。知识产权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来协调不同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与利益关系,包括所有者、使用者、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与利益,提倡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创新,但其前提是保障权利人固有的合法权益。因此,知识产权是受保护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要受到合理使用、许可使用等一定的限制,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权利的同时,促进知识的应用,维护社会利益,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对知识的加工、集成,形成知识产品,并通过服务来体现知识创新,都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因此,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的内在关系。

3.2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管理中一个重要体现。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他人智力成果基础之上的,只有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才有可能尊重自己的智力成果。对于享有知识产权的知识,要根据使用目的.合理地使用他人成果,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如果是基于商业目的的使用,则需要授权使用、付费使用

3.3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

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它耗费了本组织及其成员大量的智力与劳动,具有新颖性、独创性,享有知识产权,因此要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实行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建立知识产权权属管理与保护制度、组织内部的技术开发档案(资料、文件)管理制度、组织知识产权的保密、保安制度。根据组织的使用目的,就其智力成果办理专利、商标申请和软件版权登记,对技术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等。

3.4建立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协调机制

建立协调机制是解决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也是使知识能得到增值的重要前提。建立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协调机制,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明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结构模式有多种,但不管是哪种模式,都需要负责协调在知识加工、生产以及服务等管理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负责建立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协调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还要负责对内部员工(特别是从事知识管理日常事务的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一、引言

当今社会已迈入到数字时代,随着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档案的信息管理就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占有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管理,现代知识管理正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它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也被引入到档案界,英国档案与文件管理专家迈克尔・库克在2001年11月17日至1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时指出:我们可以宣布自己已步入知识管理领域,知识管理也是整个档案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说档案管理在经历了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后必然步入到知识管理的阶段。那么到底什么叫知识管理?有人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这是典型的对知识管理的狭隘理解,笔者认为要明确知识管理的概念,首先要区分一下几组不同的概念。

二、区分知识与信息

首先,知识并不等于信息。信息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根据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包括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2,“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3,“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4,“知道是谁的”人际知识(know-who)。由此可见,知识的概念比信息的概念要广泛的多。信息仅限于“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即是记录于一定物质上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显性知识”。而“知道怎样做”、“知道是谁”,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体会、感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或者只可意会而难以表达的知识,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不属于信息的范畴。

其次,知识是有用的信息,信息分为正确信息和虚假信息,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而知识都是正确的、有用的信息。

三、区分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首先,从管理层面来看,档案管理主要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且属于价值观念、管理范式、管理理念范畴,还包括了组织更高层面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

从管理深度来看,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文件、档案实体(载体)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对文件、档案内容(信息、知识)的管理。

从管理范围来看,档案管理的对象限于文件、档案;而知识管理不仅要管理文件、档案这种内源显性知识,还要管理图书情报之类的外源显性知识以及员工大脑中的隐性知识。

从管理侧重点来看,档案管理更侧重于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文件、档案的凭证性价值、长远价值与保存价值;知识管理则更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可用性,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

从管理特点来看,档案管理更强调对文件、档案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知识管理则鼓励一种较为宽松、便于创新的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关注自身的良好定义的政策和可审计的程序,而知识管理致力于以一个不受约束的、宽组织的创造力和知识交易的方式忽视组织传统。”

四、区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更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

1.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连线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杨(RonYang)说:显性知识可以说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而且隐性知识往往具有独占性,开发利用价值比较高,管理难度更大。

2.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现有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侧重于对新知识的生产、创造。

3.信息管理仅仅重视对信息本身和信息技术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

4.信息管理仅仅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向适当的人员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

可见,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的简单延伸和发展,而是对信息管理的一种变革和超越。

五、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1、从档案信息属性的角度分析档案均具有知识属性,这些知识主要是显性知识,档案是知识储存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档案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两者有共同的资源基础。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对文档这种显在知识的管理。

2、从知识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知识管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尽管有些还不是十分成熟。一套成熟的管理理论成立主要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实践需要,二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三是有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基本条件,知识管理都已具备。融合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指导档案信息管理是有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持的。

3、从档案信息管理的困境分析。目前,档案管理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的外在表现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越来越暴露其不足之处,档案资源利用率低,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差,档案部门有成为产出低的内耗部门的趋势。为挽救这种困局,有些单位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如人员培训、引进管理设备等,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档案信息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开发。现实的困境迫使我们寻找档案信息事业发展的新出路。

4、从二者管理的目标和动机分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来说偏重于“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则专门指向档案的内容信息,其目的和动机是使档案的内容信息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实现价值。档案信息管理无疑也针对这一方面,即以信息内容的开发为宗旨和方向,为组织的各项工作提供凭证和参考作用。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组织的显在知识,发掘组织的隐含知识,实现隐含知识向显在知识的转化,在组织内实现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档案中蕴藏着大量显性知识,对组织的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组织档案中也蕴藏着大量可待开发挖掘的隐含知识。因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开发档案的信息内容,为各项工作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档案中的隐含知识,将这一部分知识转换成显在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组织的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具有共同的目的和动机。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原有的管理方式已暴露其不足之处,而拥有一套完整理论与管理技术的知识管理无疑为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指明了出路,是对传统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六、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1、知识管理可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职能。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知识管理对战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知识管理的加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需要拥有全新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以适应这种需要。其职能的根本转变,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将档案信息管理真正看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下完善档案管理职能。职能的转变赋予档案职业更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档案人员角色的转变即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

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文件档案看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打破过去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该流程包括文件从产生、运转、归档、永久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这种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加强文件、档案的知识管理,同时强化了对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整个文档工作的工作效率。

3、知识管理可以丰富和拓展档案管理技术。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技术提出新要求。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组织的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导致了大量电子化、数字化文件的出现,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的实体化管理,缺乏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所以很难适应知识管理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但是,信息技术在组织生产、管理中的大量应用,又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转变契机,促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挖掘档案中蕴涵知识的方向转变。

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具有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的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推动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将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它将使大到一国、小到企业、机构和个人摆脱传统资源或资本的限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信息不是知识。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有机地结构化、系统化的信息才能够称之为知识。在新的知识经济形势下,只有使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的对象快速转化组织机构的竞争优势,这样的组织才能去芜存菁,才能让组织储备能量,保持竞争优势,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丁光勋.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功能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2]姜之茂等.为了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学术观点述要[J].北京档案,2001(12)

[3]周毅.全面准确地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2(4)

[4]陈国林.固化组织知识[J].it经理世界,2002(7)

[5]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医院管理;知识管理;档案管理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管理也随之产生,它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时间来增加相关的经验,有利于企业在做出不偏离中心的决策,它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市场发展的同时更能有利融入进去适应其自身发展需要,对个人以及企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因为其包括大量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信息管理等,在这种管理当中离不开内部之间的交流,尤其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将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管理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搜索,并且将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使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得以提高。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就现在来讲,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很多医院在档案管理时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模式,但是在传统的模式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在获取信息方面速度很慢,在员工交流方面障碍多,内部交流之间不够团结等,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医院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在个人的信息方面不够完善,例如在病症的治疗方面,某些患者想要通过查询医护人员,想要知道主治医生有哪些,这时这些医院里边将会出现大量问题,如有些医院还不知道医生当值与不当值的名单,让患者等待时间长的问题。由于其内部缺乏交流,医生的进步很小,因此医院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不利于医院快速的进步发展。

二、医院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更好呈现医院档案管理中的知识。

医院的档案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产生于医院各种各样的实践中,包括医院学术之间的交流,医院的病历,科研成果,每天的经营活动等,是医院内部之间的一项真实的日常记录。在医院的档案中主要有隐性的知识与显性的知识这两种知识。其中隐性知识主要是指档案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以及一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的一些信息等;显性知识主要是指一些实在可见的东西,如视频、声频、书籍、杂志等。然而知识管理可以使医院档案管理里边的一些隐性知识进行显性的转化,使显性的知识得到更好的挖掘,从而更好地将其利用,这样对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有利于完善健全医院档案管理流程。

大多数的医院因为受到传统的医院管理理念的影响,而对医院的档案管理进行错误的理解,认为档案只是患者用来登记的相关凭证,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严重忽略了档案本身所具有的记录重要科研成果的作用。其作为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资源,如果缺乏科学与规范性的管理,医院很难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发展。档案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档案内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对各种信息应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进行整理,最终增加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增加其完善程度,从而提高对档案的有效利用率。

三、医院档案管理中优化知识管理应用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意识。

为了使现代化的知识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一应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意识进行转变。在现今的医院发展中,有些现代化的知识管理概念也会不自觉渗透到管理模式中,使医院得到了进步与发展,使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更加满意。在进行知识的档案管理时应该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应该将知识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为此管理人员也应该具备更高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创新意识,能够在以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合理创新,对于原来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消除,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管理方式,将医院中知识管理模式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从而为医院中的每个人提供更好的、更全的服务,对医院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提供契机。

(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时缺乏力度,档案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其原因主要受传统的思想意识影响。造成这种现象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上存在严重的制约性,人们没有正确认识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且作为一个医院的附属管理部门,它与医学专业等联系不是很密切,所以,一直以来很少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医院没有足够重视对档案管理部门中的人才管理工作,从而使该部门缺乏必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使管理人员由于缺乏流动、竞争、激励机制而缺乏必要的创新性。因此在医院的知识管理机制中,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概念,在对医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上结合现代知识经济背景制定应有的规章制度,并对知识管理中的各种机制进行完善。具体如对员工采取激励的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各项知识的创新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利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医院档案管理体制。

梳理医院的优势,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模式要进行不断的改变。医院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知识管理人员制度,加大对人员的管理力度,营造出浓厚的知识氛围,对有名的专家、医师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为了使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医院应当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完整的数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模块设置,主要包括一些规范、主题知识、知识产权、期刊书籍等,将医院的资源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在医院中专家和名师是主要的人力资源,医院应当对其提出的观点、技巧、经验等进行详细的整理,做好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工作,从而促进其他医护人员的不断发展与不断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模块化的整理,能显著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为使用者增加方便快捷的途径,有利于医院当中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知识管理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在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后,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其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对医院的档案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彭淑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现代医院,2013,8

[2]李新友,吕庆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43

[3]高毅远.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5

[4]王兵.医院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

[5]艾绍艳.知识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