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先进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9:08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1

xxx,男,19xx年x月x日生,大专文化,现任xxx环保局局长,他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法规,注重规范管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促进了xxx环境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

2004年xx市环保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刘保立局长领导下,在市综治委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履行《xxx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全局协调一致,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一、 加强学习,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004年,xxx同志调任环保局局长,走马上任后,他找来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文件,认真学习,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并很快熟悉了业务,使个人的工作能力水平大大提高,在解答群众咨询、理解方针政策已然得心应手。此后,只要有环保方面的新政策、新文件出台,他都及时组织从事工作人员学习,确保工作不失误。xxx同志从事环保工作以来,从不言苦,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刘局长深深认识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在领导,只有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使党政每一位领导都切实肩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才能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一是把维护稳定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局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做到每季度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每一阶段的维稳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具体协调解决问题;二是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两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尤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做到同布署、同落实、同检查、同总结;三是明确局领导班子是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社会治安的好坏与领导的政绩、经济利益挂钩;四是强化对各时期敌情社情的分析、预测、从思想上、工作上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人员措施三到位;四是成立环保局信访法制科、12369投诉热线,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配齐、配全各类办公用品,使环保局综合治理工作达到办公有地点,办事有人员,工作有制度,经费有保障。五是局领导班子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及时化解了各类不安定因素。

二、强化服务意识,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年来,我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刘保立局长的正确领导下,在新密市综治委的业务指导下,同有关部门齐心协力,认真贯彻中发(2001)14号、豫发(2001)16号、新密综治(2004)1号文件和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消除隐患。刘局长针对环保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一年、二年、三年、四年”的口号,对原有的一些工作制度作了修改,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大案事件查究制,一票否决权制等一系列制度,使环保工作做到规范管理。因为管理措施得力,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满意度较往年有所上升,今年全局信访案件处理达到100%,我市在环保工作上没有出现执行政策上的偏差而引起不稳定事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好评,确保了全辖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治安稳定。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x局长认识到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键,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只有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才能化解纠纷消除隐患,才能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刘局长结合我市工业企业具体治安状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思路。逐步建立了12369环保投诉热线接纳问题,信访法制科处理问题,局领导班子具体过问问题,基层中队及时化解问题的网络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环保纠纷的发生。

刘局长多次深入基层、千方百计解决基层各种困难,了解当地群众所关心的环保工作难点、热点问题;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听取各中队长的汇报,及时发现和掌握了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化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

五、深入持久开展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把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安全文明创建的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质量。

加强对我市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动态管理,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自查自纠,进一步巩固了我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是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督查力度,促使企业加快污染治理,防止企业违法排污。二是推行环境危害隐患举报制度,设立了12369环保热线,对举报事件认真调查,认真处理。三是对已完成污染治理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在内部进行严格的考核,发现有偷排现象,勒令停产限期整改。四是将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纳入安全文明创建的考核内容,加大了对“小沥青、小炼油”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违法企业的取缔力度。五是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xxxx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刘局长的正确领导下,已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2

**市地处边疆,是自治州的首府城市。全市辖3个镇、6个街道,面积231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9.64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治安防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立刑事案件1226起,同比下降24.7%,破案率明显上升,全市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经济持续发展。

强化领导责任,严格考评奖惩,为综治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明确长远目标和年度任务。自1991年以来,就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综治领导责任体系。市里每年至少要召开4次以上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办公会研究全市综治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的第一个全市性会议就是综合治理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综治工作。每年初,市委、市政府要与3个镇、6个街道和38个市综治成员单位签订综治责任书,各镇、街道和单位逐级下签,明确目标,使综治工作逐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市委决定,对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市综治成员单位和涉及社会稳定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实绩考核、奖励、提拔使用时,由市委组织部列出名单,征求市综治委意见后,再提交市委研究。自去年以来,全市“一票否决”了2个市属单位,有3名综治责任人因综治工作较差被免职或谈话戒免。

抓基层,打基础,构筑确保长治久安的防范体系。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了61个社区居委会和67个村(屯)居委会建设,建立治保会、民调会,设立警务室,把警力沉到社区。市委、市政府一次性调入4人、抽调3人到市综治办专门开展综治工作;从市属政法部门下派9名优秀后备干部到全市各镇、街道兼任综治办主任;每镇安排1名行政编制人员专门开展综治工作;抽调27人到镇、街道综治办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与市办合署办公,开展了社会矛盾大调解。各村建立“平安协会”并向社区延伸。健全群防群治网络。组建以公安工作为依托的275人专业巡防队伍和以适龄预征入伍青年、国企下岗职工为主的250人专职治安员队伍。组建了800人的出租车司机等兼职治安员队伍。组织“三老”义务巡逻队并将提前离岗机关干部、微型小区“四长”和享受低保人员纳入义务治安巡逻队伍之中。中关公共安全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扩建了监控室,更新了技防设备,加速了技术防范的市场化运作,在全市30多处重点部位安装了高科技新型网络报警装置,扩大了技防的覆盖面。加大投入力度。在确保每年12万元综治工作经费的基础上,今年,市财政为市、镇(街道)投入工作经费20万元,向专业治安巡防队员每年补贴工资110万元左右。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3

关键词:中考策略复习迎考

最近几年,中学社会政治中考逐渐由闭卷形式向开卷形式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面向社会热点,关注时事,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迎考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复习。本人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社会政治中考迎考的方法和策略,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端正复习思想和态度

针对目前宁波地区初中社会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一现状,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轻视心态。他们认为初中社会思想品德中考很容易,可以翻书的,随便学学就可以了。在这里,我想作为初三的政治老师,首先应该给家长和学生进行洗脑,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端正他们对本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应该告诉他们开卷考试的要求,告诉他们开卷考试重视对基本观点的理解以及应用基本观点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同时,还重视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的难度要大得多。现在的政治课要学好,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忆再现,而是要通过学习课本知识,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具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应对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

二、制定好中考复习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践复习计划

本人认为,在复习中实施三步走战略效果较好。

1.第一步,全面复习,系统掌握,打好基础。

初中社会政治课中考复习,要牢牢抓住基础训练,即知识点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通过知识点的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点,这是搞好迎考复习的前提。

由于中学社会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要全面、系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系统,而后进行巩固训练。

2.第二步,专题复习,抓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所谓专题复习,就是把最近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按照专题形式逐个列举出来,然后依据每个时政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意思设计成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找准一年内的社会热点,把每个热点材料所涉及的各种题型都考虑周全,逐个列举出来,进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住问题的答案。

3.第三步,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准确率。

综合训练就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热点专题训练的前提下,运用已掌握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通过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一步熟悉时事政治材料与基本理论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此,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前边训练的专题进行重新组合,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新颖多样,尽量达到中考水平;二是要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自练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三是进行查漏补缺,弥补空缺的知识,纠正错误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三、研究分析中考题型,整理和归纳解题策略

目前,宁波地区社会和思想品德中考只有两种类型题型,一种为客观题,一种为主观题。针对这两种题型,本人归纳出以下解题方法:

1.客观题的解题策略

客观题一般而言比较简单,但是想要得到满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做客观题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客观题一般有四个选项,这四个选项要么是一句话,要么是组合式选项。在做客观题的时候,我一直向学生强调,要注意观察,多使用排除法。先看选项中的句子本身观点有没有错误,假如有,那么先将此选项排除掉,然后对剩下来的选项作进一步筛选,哪些选项不符合题意,就把这些选项排除掉,最后剩下来的选项一般就是此选择题的答案了。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解答客观题的方法,现举例说明。(宁波市2007年社会思想品德中考题目)2007年5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宁波市象山县公安局民警、共产党员何利彩的事迹。她爱岗敬业,十几年帮助下岗女工、照顾重刑犯之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新业绩,两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荣誉获得的关键是靠媒体的宣传

②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③共产党员一心为民才能得到人民信任

④要弘扬敬业乐群的奉献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观察此题,我们采用排除法,只要排除一个选项就可以了。第一步,先看选项观点本身有没有错误的,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很清楚就看到选项①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省去第二步——对选项是否符合题意进行判断,得出答案为D。

2.主观题的解题策略

主观题的解题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细读材料,审清问题。

见到试题以后,很多学生都忙着动笔,这是一种不好的答题习惯。良好的答题习惯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认真阅读试题的内容,认真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重点,做到读懂材料大意,并能概括出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其次,认真审清材料所给出的问题,准确把握“提问”的意思,弄清问题的限制条件,指向范围,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去理解,明确题意。再次,要找出问题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读明材料,审清问题,这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前提。

第二步,推敲问题,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

通过前面对所提问题材料的分析,积极发散思维,在明确解题思路后,找出“材料”和“提问”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即“材料”或“提问”体现了教材上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紧扣教材知识点,用教材的知识解答各类问题,这是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关键。切记,寻找的知识点要多点,答案要完整一点。切忌,只泛泛而谈,结果既花时间又失分数。

第三步,细致阐述原理,针对性进行分析。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逻辑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回答。在阐述原理时,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观点要鲜明。在涉及多个知识点时,要考虑其主次先后,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最后,答题时还要做到语言规范,字迹工整,卷面干净。细致阐述原理,多角度地并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保证。

以上是我对初中社会和政治课中考迎考策略的几点看法。我坚信只要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搞好中考前各个环节的训练,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4

关键词:高考政治主观题夯实基础方法技巧

高考政治学科主观题占文综试卷卷面分值52分,分值较大,而主观题答题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科综合成绩的高低,所以作为高三政治课教师要十分重视考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要夯实基础。要注重对书本主干知识的掌握,对板块知识的划分、归纳总结,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例如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各大板块知识各包括什么内容,原理、方法论是什么,如何用规范语言表述。又如政治常识涉及到国家、国家机关、政党、民族、宗教、对外关系又常用到哪些知识点。又如经济常识,涉及到国家、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等又常用到哪些知识。答题能力的提高首先建立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作为考生要非常熟练地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善于整理构建知识框架,同时对于一些常见时政治热点学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如果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国家的性质②国家的职能③国家组织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劳动者平等的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劳动和就业权利的实现等;如果题目设问要求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我们不防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⑦劳动者的基本权利⑧发挥第三产业优势作用⑨是维护社会公平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停的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以重新构建这个问题,对问题的理解随视角的每一次转换而逐渐加深,最终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其次考生必须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结合我多年的高三政治教学经验,下面谈谈我对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的看法:

第一、审设问,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政治主观题答题往往要由设问规定的,看不清设问,会在答题上有很大的偏差。先审设问,这样有利于带着问题审材料,有很强的目的性。审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材料几?

(2)审范围,明确知识范围是用到经济、政治、还是哲学常识板块知识。

(3)审问题的主体是什么?是公民、政府、政党、还是企业、劳动者、经营者等。

(4)审问题的角度设定,题目的类型是什么,是“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等。

(5)审对象,就是要说清楚的问题。

例如: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扩大再就业?按审设问的五个步骤

(1)审材料就是“审材料三”(2)审范围就是“政治常识”

(3)审主体就是“党和政府”(4)审角度设定就是题目类型是“为什么”

(5)审对象就是“扩大就业”。

例如:2011年全国卷文综卷Ⅰ39题(6)结合材料四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审设问材料四(2)审范围“哲学常识”

(3)审主体“党”(4)审角度设定“历史和现实意义”

(5)审对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二、审材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学会审材料,能在短时间有效地掌握材料。审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材料要分层圈点,看材料有几个道号、分号、句号。

(2)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般是有什么问题存在,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等。

(3)处理课本观点,能快速地联系课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第三、利用材料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依据。如果离开题目所给定的材料而盲目搜索堆砌课本知识点,往往得分率不高。

例2011年全国文综卷Ⅰ38题(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今年高考改卷中发现考生只抄写材料的内容,没有回答财政作用的理论;或者只写出了财政的五大作用而不能从材料中推出财政的作用,导致得分不足。下面我们通过对高考答案的分析,认真体会如何分析利用材料答题。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3分)

②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3分)

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分)

考生的主要失分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很多考生不能从材料所罗列问题概括为书中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利用材料来分析政治理论。如国家通过加大财政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的发展。再如国家通过加大对的补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又例09年高考文综能全国卷38题材料一: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材料。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5

      政治科主观题审题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问题与材料结合起来,思考二者之间的结合点,领悟命题者的真正意图,逐步明确答题的基本方向。但是,这里的“说问解题”指的是通过对主观题设问的把握,获取回答该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新课程高考中,政治科主观题的情景设置生活化、时政化,考查目标能力化、层次化;题目的立意新颖且多变,设问角度独特且新鲜。尤其是问题的设置方式常变常新,隐蔽性较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较大难度,特别是在把握解题方向上产生偏差。加之许多学生忽视对问题设置本身的理解,一知半解便仓促作答,造成主观性试题得分偏低。

       在“说问”中,也就是理解设问时,我们多数情况下要先抓住问题中的主体和客体、内容和形式、性质与特点等方面的要素,但是最关键的莫过于做好问题答题方向的界定分析。就问题本身的设计和表达来界定答题方向,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材料所体现或反映的道理。这种问法是由材料界定,回答时直接从材料中寻找并引申出答题点即可。二是规定以某一模块的知识作答。这样界定的范畴较泛,还需其他限定词来明确答题方向。三是请用某个有关知识来回答的。如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政府的有关知识、某一哲学范畴或具体哲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等等。这种限定词比较具体,便于我们把握方向,但必须明确书中这一知识点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四是从设问内容的性质界定答题方向的。如:简述某一做法的政治、经济意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某一主体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等等。五是从问题的基本类型来把握设问方向。有三类:(1)回答“是什么”的。如:“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现象、问题)?”此类问题往往从材料中概括,且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揭露存在的本质问题。(2)回答“为什么”的。此类问题往往可以从“主体——为什么——客体”的模式来获得答题思路。如:“党和政府(主体)为什么要把‘村官’工作(注:大学生当‘村官’)(客体)提到战略高度?”(3)回答“怎么样”的。此类问题的要求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主体怎样做,或某一主体应从哪几个侧面怎样做。例如:①国家、企业、个人角度;②党、政府角度;③政治、经济、文化角度;④思想、行为角度;等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答题思路和步骤,有的问题必须加以转化,使之成为我们能理解的形式,从而更好地把握方向和内容,答好问题。

按照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归纳出四类常见的设问,结合一些例题分析,把这些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总结如下。

一、“评析类”、“看法类”问题的解法

       像“对╳╳观点加以评析”、“谈谈对╳╳的认识(看法)”就是这种类型题。该类问题有评析某种观点和评析某种做法两种问法。“评析类”问题答题方法类似辨析题,且高考为了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一般情况下,所给观点或做法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合理或不足之处”,纯正确或纯错误的观点或做法的通常不考。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有三个步骤:第一,说明该观点或做法的合理之处,主要是作出对观点或做法的判断或表态,说明“合理”的理由;第二,阐明该观点或做法的不足之处,即阐述道理,说明不合理之处,为什么不足或错误;第三,从总体上加以概括,主要说明什么观点才是正确的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或作用。

【例题】2009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卷第39题第2问: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

【分析】注意把握这一设问的两项规定,一是从书本理论上界定所需的知识点范围,即“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二是从问题设置性质类型上指出答题方向,即属于“评析类”的。其实,题中思维的关键点不在于政府“该为不该为”的问题,而在于哪些是该为的,哪些是不该为的,该为的应积极作为,不该为的就不能“乱为”。因而回答时,就可以从“(该为的)为什么该为”——“该为的怎样作为”——“什么不能为、为什么不能为”的模式与思路来整理答案。

【答案】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因此,政府应有所为。②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因此,政府应有所不为。

二、“依据类”、“理由类”问题的解法

此类问题是回答“为什么”的题型。“为什么”的依据或理由整体上从三大方面说明:一是有现实的需要,二是有理论作支撑,三是意义非凡。也就是首先从材料或现实中寻找面临的问题,说明确实有必要这样做是因为能解决这一问题或克服某种状况。其次说明这样做符合书本上的道理,也就是回答书中有什么理论支持这样做。最后进一步指出这样做的意义、作用,或可以起到的功能。有时候大家还可以从下面四个关键词来理解和说明此类问题:①必要性或必然性——是说(做)这件事符合当前客观存在的实际,遵循了事物发展趋势,即非做不可;②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目的等;③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了可能;④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即从反面说明“重要性”。当然,并非此类问题的回答都必须遵循四个角度,面面俱到,应视具体的背景材料和问题而定。

【例题】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39题第(5)问:

土尔扈物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此问题中出现了党和政府两个主体,但是通过结合材料分析,我们知道该设问的重点不在于明确“主体为什么要坚持”,而侧重于说明“为什么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而,回答时先从现实国情方面说明其客观性、必然性;紧接着说明坚持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所言和书本理论说明坚持这一制度符合宪法规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最后指出主体这样做的必要性。(下列答案中括号里内容是笔者加注的。)

【答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客观性、必要性)。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必然性),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重要性、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之法理性,又有书本理论作支撑)。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主体有可能也有必要)。

三、“意义类”、“作用类”问题的解法

       这种设问往往是某一主体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针对某种做法会带来的结果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等。意义和作用往往对客体(对象)而言的,因而我们把握问题方向的关键是思考会给“谁”带来意义,并且是什么意义。例如:“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有何重要意义”。该问题首先思考是经济、政治的,还是文化方面的意义。接着按客体范畴遵循从小到大,逐步往外延伸的办法,抓住这样几个角度:对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本身;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统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等方面。如果问题中意义已经明确是对“谁”而言了,那么思考的重点则转移到对什么方面、哪些角度有意义。这时需要明确的是客体所能包括的内容有哪些,能够直接与主、客体联系的方面有哪些,再来整理答题思路。

【例题】2010届泉州市质检文综卷第39题第4问: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简称“新中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在“双百”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开展“新中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分析】该问题属于已明确对谁的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认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会给哪些方面带来积极意义。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所以第一点必须先答对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故紧接着要谈谈对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意义,所以最后讲讲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所起的作用。整个思路同时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答案】①有利于发挥“双百”人物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有利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公民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四、“启示类”、“建议类”问题的解法

      此类问题属于回答“怎样做”的。如果问题没有明确主体,一般情况下先寻找主体,明确是“谁做”,然后以不同主体来区分不同的角度,并结合材料作答。如:“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促进网上购物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这一问题可以从政府、网店经营者、消费者三个主体分别怎样做作答。如果问题直接给定主体,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这时答好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做什么”,明确了“做什么”当然也就知道“怎样做”了。弄清需要“做什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获取信息:第一,从材料所揭示存在的问题中来。必须先对材料全面仔细分析,理清材料所蕴含并须揭露的问题,针对问题从正面回答怎样做;第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般道理,正常条件下需考虑做哪些方面。例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现实问题的应对措施、时政材料中提到过的做法等等;第三,从书本理论中明确该怎样做的角度。这类问题会直接在设问中要求用书本某个理论回答“怎样做”,最直接、最简便的解题思路与步骤就是“以理论带答题点”,理论上有几点,该问题就答几点。下面的例题就属于第三种情形。

提建议型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特点,我们不妨大胆创新,发散思维,甚至异想天开。当然,不管答题思路从哪里来,做到针对问题和结合材料这两点都是一定要的。

【例题】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第41题第3问:

       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是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分析】该问题要求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把问题转化成“小杨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我们从她身上领会到什么道理”。那么思维的关键点就转移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理论的三个点上和如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了。这两个思维点都不是很难,“以理论带材料”应该也不难答好题目了。

【答案】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6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日:“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欧洲人经过+马可・波罗以至明代西洋传教士的报道,知道东方有一个庞大的国家与复杂的文明。由于这些报道,都是选取中华文明足以称道之处,因此……尤其是启蒙运动的学者……对东方的中国常多溢美之词……这一阶段过去了(18世纪以后)。欧洲对东方的知识也比较清楚了,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评价遂转了一个大弯,由称颂一变为轻视。――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即便20世纪的中国不断试图摒弃孔子,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孔子又常驻心间。他提倡忠孝礼义,因为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及宇宙的和谐。……无冕之王――孔子,是对其人民的命运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而他的人民却往往最忽视他思想的深邃以及伦理的本原:那就是建立在经验与学习之上的责任与关怀。

――(法)瓦尔特《中国史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儒家思想和时代特征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文明曾先后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试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3)举例说明20世纪的中国曾“试图摒弃孔子”。据材料三,说明21世纪的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及不足。

(4)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们接受思想的因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联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乾隆帝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这个笼子四周插着五根栅栏,那就是选票,言论自由、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和三权分立。”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

材料三 195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8倍。

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将省、自治区和全国这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从原来的5:1、8:1,统一修改为4:1。

2009年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有哪些思想家的思想为材料二中的“笼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总统的“笼子”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纵观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历程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我已稍能读报纸,也稍知时事,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合葬黄花岗,上海的《民立报》所发表的惋惜痛恨文章,我读了深受感动。林觉民遗妻书,曾教我流了不少眼泪。――《苏雪林自传》

辛亥武汉起义,上海《民立报》日事制造利于革命之电报新闻,清吏震惊,党人气盛。

――邹鲁编著《中国史稿》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致海外同志函》

(1920年1月)

材料三 (2011年底)网友对2011年的微博大事件进行总结。一月:空巢老人;二月:微博打拐;三月:日本地震;四月:瘦肉精;五月:私奔;六月:郭美美事件;七月:甬温高铁事故;八月:京沪高铁全线贯通;九月:美国大使;十月:小悦悦事件;十一月份:校车。

――罗志渊《微博时代,微博力量不可忽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期间报纸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在孙中山看来,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微博在当今中国公共事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与报纸相比,微博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势。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

――《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先后进行了怎样的尝试?他的尝试与材料一相较有什么突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苏联选择了怎样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现在(指19世纪上半期)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

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引自《历史》必修Ⅲ(岳麓书社)

马戛尔尼希望与帝国(指清王朝)政府就通商贸易的若干问题达成协议。协议事项包括:开放新的通商港口,取消广州通商的种种限制,向北京派驻外交使节……帝国政府一口回绝了英国使节的全部要求,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书中。详细说明了此中的理由……

――《1750-1950的中国》

材料三 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的关贸总协定在1972年遵循联大的这一重大政治决定:驱逐了的代表,正式邀请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有关部门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历史风云网

今天,我们却发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本国迈进世界的门槛的。经过了长达15年的谈判,在2001年11月lo日,中国真正意义上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入世”十周年》

(网易新闻2011年12月13日)

材料四 入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化、市场化已从加入世贸时的承诺,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制度动能和思维源泉。普通人的生活也深深烙上了全球化的印记。

――《入世十年:推进垒球化实现更多共赢》

(《中国证券报》2011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个重要转折点”?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什么特点?试分析清王朝拒绝英国通商要求的政治、经济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对世界市场的态度先后有何差异?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

(4)就上述材料中谈谈你的认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吾党总理又常为予讲授太平天国之战略战术,及其名将李秀成、陈玉成、石达开等治兵安民之方略,乃益识其典章制度之可仪。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纪念焉。

――、白崇禧等《太平天国诗文钞序》(1928年)

材料二 太平天国革命既非民族的、亦非政治的、更非社会的,而纯粹是文化战争。――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太平天国的政策,自始至终以宗教为基础,与种族思想无关。

――陈训慈《太平天国之宗教政治》

(注:柳、陈为师生,皆为学者)

材料三 该党(指――引者注)认为,民族文化主义能够成为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的坚强壁垒。一旦出现用文化来表现的民族主义,太平军便不再成为楷模。相反,同治中兴的代表人物首先是曾国藩,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捍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德国太平天国史专家施泰格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太平天国运动持什么态度?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3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的变化对史学研究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态度:由准备重用到借口不用。原因:儒家思想强调周礼,无法适应大变革时期齐国加强统治、增强国力的现实需要。

(2)态度:由称颂变为轻视。原因:称颂是为了借助中国文明的相关内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动员。轻视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

(3)举例: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如答“”期间的“批林批孔”也可)。

态度:由于孔子的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人们仍坚持孔子的思想。不足:没有认识到孔子思想建立在对社会的责任与关怀之上。

(4)因素:阶级立场、政治地位、学术素养、社会环境等。

2.(1)特点:高度专制;日趋腐朽。

(2)依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

建立:制定《1787年宪法》,运用“分权与制衡”原则将中央政府权力一分为三。

(3)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不断走向完善;人民的民利在形式和实质上趋于统一。

(4)由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智慧的成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但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1)宣传革命;思想启蒙;推动辛亥革命走向高潮。

(2)原因:的推动;爱国青年的觉醒;出版界先进分子的推动。

内涵:思想革新。

(3)作用:舆论监督;公益救助;新闻速递。特点:速度快;参与度高;实时互动。

(4)由专业化走向大众化;由平面走向立体。

4.(1)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自由人的联合体(或每个人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2)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新经济政策恢复市场;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

(3)道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高速度。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5.(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状态,使得世界各地开始联系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原因:政治上维护专制统治:经济上是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3)20世纪70年代的态度:拒绝。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低。新时期的态度:坚持加入。原因: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4)认识:闭关锁国,无视世界潮流,只会走向落后;面向世界,顺应世界潮流,是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6.(1)态度:赞扬。原因:太平天国的战略战术及典章制度值得学习;太平天国反满兴汉。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7

2013年高考在即,从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卷来看对中国史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与情境结合。从2012年全国各地新课标卷来看,中国史部分的考查以课标为准则,试卷秉持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如江苏卷在20道选择题中都使用了材料,材料情境与选项设置关系密切,材料的使用效能高。入题的材料有古代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近代画报《点石斋画报》、2000年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诗经》文学、典型案例、人物言论、报纸报道等,选材新颖,充分发挥了史料的情境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功能。较多的材料情境,体现了命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教材,淡化了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直接依赖,同时材料情境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注意从同学们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以普遍的学习水平为起点,通过不同版本新材料情境来使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迁移所学知识得出答案。江苏卷第4题、浙江卷第13题都属于此类情境题。

2.知识与能力并举。2012年全国各地历史卷中国史部分都注重考查同学们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说明、比较、迁移、阐释、论证等能力。对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较多,对概括归纳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再次系统地考查到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江苏历史卷22题“历史论证题”,这种题型在2011年的试卷中已经出现,但2012年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继续“向前走”,不仅体现在分值的增加上(由原来的6分增加到9分),同时要求“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即历史小论文,更体现了考查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的进一步深化,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历史结论的分析、评判能力,驾驭、运用史实和史料的能力以及历史叙述的能力,综合考查同学们深度释读材料信息并从中确立准确、深刻的观点和有效迁移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逻辑论证等方面的能力。还有2012年浙江卷第15题、第33题,北京卷第36题也属于此类能力考查要求题。

3.历史与现实交融。2012年全国各地历史试题中国史部分以历史材料隐性考查同学们对社会现实中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关注,突出地反映了历史学关注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社会进步的学科价值。隐性地考查热点,是历史试题本身提供的素材与要求同学们得出的结论,跟所要体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无直接联系,但隐含的核心思想是要求用试题涉及的历史结论来解释热点问题。如江苏卷第8题“1934年上海市长的畅想”,对城乡关系的联动发展进行了美好的设计;第21题“科举制”,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说明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安徽卷第36题把孝文帝民族政策与现在我国民族政策相结合考查等都突出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引导同学们在广阔的视野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时事,关注世界,树立国际意识和全球意识,形成民主意识,进而提高历史意识、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同学们今后的复习不能只关注课本,还要关注社会。不能只看到历史课本知识,还应该看到历史对现实的价值。把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把历史知识转变为历史智慧,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4.新范式与学习素养结合。近年来,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社会史范式对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影响很大,高考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因此,我们要注重学习了解一些新学术观点,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第一,要关注文明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如必修1叙述的中国历史政治文明;必修2叙述的中国历史物质文明。必修3叙述中国历史上的精神文明。第二,要关注现代化史观,如中国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第三,要关注全球史观,放到全球看局部;站在局部看全球。第四,要关注自然环境问题,注重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试题精萃】

1.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宋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建设、援朝、跃进、、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

材料四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和思想的影响?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起名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4)材料四中的“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

2.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

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之处?

(2)据材料二说明“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的主要因素。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加入)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四(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五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

(4)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5)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五中这个法?

(6)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

——夏明钢《亲历记》

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荩民《回忆我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三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字林西报周刊》(1919年5月10日)

材料四群众找不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在小火炉上,当时火就烧起来了。

——范云《五四那天》

请回答:

(1)关于中的一些细节,由于种种原因,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和观点。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不同的记载和观点。

(2)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记载和观点?

(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材料?

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更大的贡献,就不仅要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创造先进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表明,在如何突破传统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问题上,中国社会形成了改良和革命的两大政治力量。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然而,正是这曲折历程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制度积淀和精神积淀却成为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纪念建党28周年而作的《论人民民主》,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取向,不仅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来把握人民民主,而且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把握人民民主。

材料三1979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政治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政治形态复原时期,即使被“”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政治形态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服务计划经济为取向的传统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必将日益不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

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议讲课稿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中国和中华民国在政治文明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为把“被‘’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了哪些努力?根据材料三,指出在政治形态转型时期,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6.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趋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国派遣使臣到中国,提出通商、租地等要求——引者注。)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自《粤海关志》

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颁布议和诏书上谕,竟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政策。

材料三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和中国现代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换取外汇,购买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的进口物资,中国政府决定创办广交会。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以后每年分春、秋两届举行,至今从未间断。50多年来,广交会一直是我国外贸出口的窗口。

2006年10月15-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总理在开幕式上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第一百届广交会专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英国提出要求的本质意图。并谈一谈你对乾隆皇帝“敕谕”的看法。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两幅图表明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4)简要说明创办广交会时国内外形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说明广交会所发生的变化。

7.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文中所说“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你是否同意?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宗法制度,程朱理学。

(2)近代中国社会长期战乱;经济落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近代中国卫生医疗技术落后,社会保障制度缺乏。

(3)政治、经济影响社会意识。

(4)国人深受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法思想的影响;国人具有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

影响: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

2.(1)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孔子提出了“仁”、“礼”。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

(3)推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

(4)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多极化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冲突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妄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以便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而此时美国却表示不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并要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决心。这是因为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削弱,封锁中国的计划已经宣告破产。

(3)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4)美国签订《与台湾关系法》意味着美国政府还没有完全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其他关系。

(5)从这个“法”中可以看出,美国仍继续向台湾提供所谓的“防御性武器”,保持与台湾的各种往来,严重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等文件的精神,仍在干涉中国内政,所以我们坚决反对。

(6)我国政府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4.(1)中,是匡互生还是陈荩民率先破窗进入曹宅;曹宅的犬火是电线走火还是学生故意放火。

(2)由于时间距今较远,当事人的记忆能力不尽相同;记载者的立场观点不同;当事人参与历史的程度不等。

(3)尽可能地运用一手的材料;尽可能选取叙述态度较为客观的材料;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并且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鉴别等。

5.(1)表现: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成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原因:没有把民主共和的理想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同:否定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

异:前者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后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3)努力:加强集体领导;健全三大民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1)意图:开辟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看法:清政府拒绝西方国家的领土要求,维护了国家和领土完整。但拒绝通商则表明其妄自尊大,闭目塞听,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2)屡经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

(3)不同:近代对外开放只是在沿海和沿江的主要城市,而当代的对外开放则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原因:近代中国处在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国力弱小,对外开放消极被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积极主动。

(4)国际:①美苏冷战;②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国内: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②一五计划完成。

变化:①贸易对象由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到面向世界所有国家;②贸易地位由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单一窗口到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条广阔通道;③贸易方式由单纯出口贸易到进口与出口并举。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8

根据文明单位创建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规范创建工作的文书档案,促进文明单位创建资料归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认识

创建文明单位档案资料,是我局在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本单位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资料、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综合、全面地反映我局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的主要成绩、经验等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加强文明单位创建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是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有利于反映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果,更有利于经验总结、进一步提升促进创建工作。

为加强对创建文明单位档案资料工作的领导,区局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下专门成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小组,由分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局领导任组长,办公室、人教科、监察室以及机关党委、工会、团委、妇委会负责人任组员,具体负责创建文明单位档案资料管理规范的制订、资料鉴定等工作。

二、文明单位创建档案资料的种类

根据我局文明单位建设的实际要求,创建档案分为三大类:

(一)文字资料。文字资料可分:思想建设类;工作成绩类;环境卫生类;道德风尚类;文化教育类;荣誉类;创建活动类等。

(二)图片资料。主要包括我局获得的荣誉标志、组织开展的各类具有余杭国税特色的重大活动照片,用影集或专门图片栏、档案册分类存贮,并配备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音像资料。是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通过录音、摄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载体,这类资料较文字、图片更为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更能准确地反映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原貌。

三、文明单位创建档案资料内容收集及具体归档范围

(一)思想建设类。

1.省、市、区(含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文件(通知、信息、简报),文明单位管理办法、文明单位评比通知,申报文明单位事迹材料,上级审批表、表彰决定。

2.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长期规范(目标)、年度三个文明建设计划(要点),创建文明单位规划(目标)、相应考核办法(措施)和文明创建方案,实施过程中检查考核记录资料,半年和全年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单位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获得上级奖励的证件、证书资料。

3.组织机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文件,责任分工及工作人员名单。

4.班子建设:理论学习、政治教育、党建工作计划、学习教育内容资料、党委中心组学习记录、民主生活会记录、党支部“”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论文、学习心得体会等。

5.党风廉政建设:中央、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条规、工作计划(措施)、责任制度、检查情况通报,有关事迹材料、经验交流、表彰决定等材料。(责任单位:监察室)

6.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计划、工作责任制度(网络表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反映、经验材料、论文汇编、学习英模活动资料、申报先进(个人)表格,表彰决定等。

(二)工作成绩类。

1.工作目标:年度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计划(目标)文件。

2.制度建设: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各类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3.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分析通报、工作报表等。

4.行政工作管理:局务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工作质量检验记录、行政效能检查记录等。(责任单位:办公室、监察室)

5.职工福利事业、后勤保障工作资料、办实事情况反馈等。(责任单位:办公室)

(三)环境卫生类。

1.环境建设: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工作计划,绿化、美化、亮化情况,“门前三包”制度,卫生责任区制度,卫生工作制度。

2.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活动:省、市、区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文件、单位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各项指标达标情况、除害灭病工作达标情况、检查评比记录和工作总结等。

3.环境保护:市、区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工作文件、单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情况、环境保护工作资料、获得上级表彰证件和证书、工作总结等。(责任单位:办公室)

(四)道德风尚类。

1.社会公德建设:市民守则、“六不”行为规范文件、单位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工作计划、开展活动情况反映、培训人员情况、教育材料、考试成绩表、表彰决定和工作总结等。(责任单位:人教科)

2.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教育规划、干部职工岗位培训情况、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制度、岗位规范、教育成绩表、社会监督情况反映材料和工作总结。(责任单位:人教科)

3.主旋律(三爱、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计划、开展教育活动情况反映、(三爱、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先进事迹材料和工作总结。(责任单位:人教科)

4.干群关系:干部职工队伍管理规定、民调工作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办公室、监察室)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教育规划、考核考试成绩表、工作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要点)、责任书、规章制度(措施)、工作网络图表、检查考核记录资料、工作总结;禁“黄、赌、毒”工作情况、目标管理措施、情况反映和工作总结材料。(责任单位:办公室、人教科)

6.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妇委会)

(五)教育培训类。

1.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规范:工作规划、人员结构统计表、有关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

2.教育培训实施:教育培训规划;学历教育、职称(技术资格)教育、专门业务培训情况;学习成果反映、奖励规定、活动记录和工作总结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

3.文体活动:文体活动组织机构、工作安排、投资计划、文体器材统计表、国税文化活动资料,体育(竞技)比赛活动资料、文体活动总结。(责任单位:工会、团委、妇委会)

(六)其它创建类。

1.齐抓共管: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工作情况反映。(责任单位:工会、团委、妇委会)

2.参与共建工作: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社区共建、军民共建等活动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办公室)

(七)荣誉类。

反映三个文明建设的各种图片汇编、新闻报道资料汇编、录像资料等。(责任单位:办公室、人教科、监察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科室)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9

例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解析“分析历史背景”即概括总结导致此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从横向的角度,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纵向的角度,可以从历史因素、现实因素、主观因素等方面入手。

图表是一种能够提供生动丰富信息的史料形式,如图一显性的信息是袁世凯祭天,隐含的信息有:一,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想要专制独裁、复辟帝制;二,辛亥革命后还发生这样的闹剧,说明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这对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三,图中除了袁世凯等人穿着传统的祭天礼服外,还有少数军人穿着实用化、西化的军装,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进而我们可以迁移到书本上的内容,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一个重要背景。在分析图片材料时要求同学们不仅能得出显性信息,还要能提炼出有效的隐性信息。图二中的信息通过图片中的文字表现出来,因此,阅读图片史料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图片内容还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

答案历史背景:①政治方面,内有袁世凯独裁专制,外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③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与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启蒙思想、民主共和观念相抵触。

点拨解读表格三要:一要看标题,明确图表的主题或中心;二要横向和纵向地分析表内文字,避免遗漏要点;三要注重表达,用准确的文字说明分析结果。

例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立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想象者何?既超脱客观之现象,复抛弃主观之理性,凭空构造,有假定而无实证,不可以人间已有之智灵,明其理由,道其法则者也。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材料一中陈独秀所谓的“国民政治”的内涵是什么?可见其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科学”指的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与“人权”(即民主)之间地位及关系是什么?

解析(1)考查材料中“国民政治”的内涵,得出“民主政治”的认识很容易,难在认识它深一层的内涵。首先,材料出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觉悟”强调思想认识和觉醒;其次,“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实际上就是指国民在政治方面的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再者,“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说明民主政治实现的最根本的条件是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基于以上的解读,“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的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2)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回答“科学”指的是什么。“若舟车之有轮焉”、“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说明两者不分主次,应同等看待,两者相辅相成。

答案(1)内涵:“国民政治”不仅指民主政治,更主要的还是指国民的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这是实现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条件。

根本出发点是: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的觉悟,激发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2)“科学”指一种与想象不同的科学认识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科学的精神、科学的人生观。

地位:同等重要,都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关系:民主与科学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民主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为民主奠定基础。

点拨对于多问题,要注意各个小问之间的关系,第一小问的解答往往能为第二小问提供基础。

例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使帝制复辟不再可能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为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解析“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得出此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为了清除国民的旧思想,故主要功绩为B。

答案B

点拨材料选择题的答题,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是基础。其次,要联系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最后,提供来源及作者的材料还要对其来源和作者进行分析,得出作者的基本态度和历史观点。

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其中“变”的内涵为()

a.变革思想观念?B.变革政治制度

C.改进军事技术?D.变革文化教育

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3.陈独秀:“两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其中,“光明世界”本质上指()

a.民主共和的社会

B.封建社会的

C.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

D.社会主义社会的确立

4.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发表以上言论的意图是()

a.批判新旧调和的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B.否定传统政治伦理,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

C.抨击传统伦理纲常,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反对儒家等级观念,调和中西文化的冲突

5.“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社会治理先进材料篇10

政治学科特邀名师:李兆田

浙江省特级教师

曾任浙江省思想政治课研究会副会长

文综卷政治部分将保持稳定

继续关注热点问题

仍将受到新课程卷命题思路的影响

我认为,2008年文综卷政治部分将在命题方向和试题风格上保持相对稳定,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基本保持不变。

同时,仍将坚持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原则。

根据有关信息,2007年高考命题时先出的是新课程省区的文综试卷,最后出全国卷。因此,文综全国卷在无形中受到了新课程试卷命题思路的影响。我认为,2008年这一影响还将存在。具体表现在:(1)突出题目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设计。选择题会通过文字材料和图文材料,营造命题新情景。(2)突出考查考试大纲提出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述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会特别体现在材料解析题中。

值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布局,四大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形成;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名师出题1广州市番禺区政府提出“生态优先”“腾笼换鸟”和“赶羊入圈”的发展思路和规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市番禺区政府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优先”的思路,重绘经济新蓝图。区政府全力打造珠三角科技、商贸、物流中心,并从产业导向、环保措施等各个环节入手,整治辖区内700多公里长的河流水网,关闭了数百家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区涌现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600多家,它们采用高能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番禺区政府实施“腾笼换鸟”计划,采用减税方法,转移这些企业,挪出地方让给相对高端的产业,又引导几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

材料三:为彻底扭转“漫山放羊”的散乱型发展态势,番禺区政府“赶羊入圈”,引导企业优化集聚,提升整体竞争力。企业优化集聚,不仅使企业在公共设施投入、土地使用、节能治污等方面降低20%的运作费用,还能为上下游企业配套供应方面带来商机。企业优化集聚,培育了企业发展的“航母”――科技中心。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已在番禺落户,3家部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研发中心也将搬迁到番禺。如今,一个天蓝水碧、富裕美丽的“岭南水乡”正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1)联系材料一,试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番禺区政府提出“生态优先”的思路、重绘经济新蓝图的做法。

(2)联系材料二,试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番禺区政府实施“腾笼换鸟”计划的原因,以及实施这一计划的手段。

(3)联系材料三,试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引导企业优化集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①履行社会主义文化职能。番禺区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优先”,重绘经济新蓝图,正是行使这一职能的具体表现。②行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番禺区政府打造珠三角科技、商贸、物流中心,从各个环节着手,整治水网,关闭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原因:市场调节有其自发性、盲目性的弊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高耗能、高投入,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手段:为了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番禺区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实施“腾笼换鸟”计划,使用经济手段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让位于高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纺织服装企业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

(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求人们: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因此,区政府实施“赶羊入圈”规划,引导企业优化集聚,以提升整体竞争力。②搞好局部建设,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企业优化集聚,培育了企业发展的“航母”――科技中心,又使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运作费用降低,还为上下游企业配套供应方面提供商机,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

历史学科特邀名师:朱世光

浙江省特级教师

浙江省中小学2211名师工程人选

浙江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

历史学科指导组成员

仍可能采用社会史范式来命题

应多留意课本中社会生活史相关内容

从近年的历史高考真题可看出,继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之后,社会生活史范式也被引入高考历史试题。课本中与社会生活史相关的内容往往以小字的形式出现在文化史或经济史当中,容易被同学们忽视。以下内容需要同学们多加留意:

《中国古代史》:

(p.51)“秦汉时期的文化”;

(p.60~61)“社会生活的变化”;

(p.83~84)“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p.85)“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表格内容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p.85~86)“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p.155)“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表格;

(p.164~168)“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p.66)“工业革命的影响”;

(p.102~103)“第二次工业革命”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p.72~73)“矛盾与问题”;

(p.113~11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p.122~12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

重大改革和变法是命题的趋势之一

2008年是110周年,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30周年,因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变法是今年高考的趋势之一。相关内容如:

中国古代史中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

中国近代史中的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

中国现代史中的、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世界史中的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调整、东欧国家和苏联的改革等。

此外,要特别留意建设和谐社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中华文明,“三农”问题,中国近代化的艰辛历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整体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战争与和平,合作与冲突,中外关系,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点区域史等内容。

名师出题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仍大大超过其他几种经济成分的总和,但毕竟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了。这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材料二:这个新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五种经济共存,而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新国家新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材料三:到1985年,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要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

(l)根据材料一,请说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分,并分析这种经济局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具体是指中国的哪段历史时期?为了完成过渡任务,国家对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与苏联有何不同?

(3)在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历史时期中,我国在经济发展上走了哪些弯路?

(4)材料三中改革推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为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1)经济成分: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化,两大矛盾交织在一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中国革命任务异常艰巨;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历史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即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采取的措施:1953年至1956年底对农业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苏联的不同:我国实行自愿互利原则,而苏联是采取强制措施。

(3)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遗留了一些问题;1958年中共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和农村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困难;“”结束后初期,由于党的指导思想没有及时改变,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徘徊的局面,等等。(答对3件具体史实即可)

(4)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已经获得突破性进展。

(5)启示:一定要维护国家;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适时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要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外开放,等等。(答对4个即可)

名师出题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你认为“五条誓文”给日本的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政府在政治上采取的革新措施。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1)方向:设立议会,实行民主。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康有为的估计:通过改革能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和富强。梁启超的评价:认为中国社会有进步,但比起西方各国来仍发展缓慢。对康有为思想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是康有为变法的蓝本。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地理学科特邀名师:徐勤

中学高级教师

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核心成员

人教社新课程教材培训师

浙江省首届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

自然地理问题仍是拉开分数差距的考点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自然地理的试题是能拉开同学们分数差距的考点,尤其是涉及地球运动、时间的计算和气象气候的试题。比如就地球运动来说,经线、纬线的运动和晨昏线的摆动规律,以及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空间关系都是重要内容。

试题将强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关注

2007年,国家考试中心开始为实施新课程的省区命题。新课程省区的地理试题难度明显下降,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全国,值得同学们注意。比如,涉及十七大提出的“关注民生”这个话题,可落实到如下热点:

环境质量的提高所涉及的领域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以及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生态的改善等。

能源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所涉及的领域有:世界能源的供销,新能源(风能、水能、核能)的开发,生物质能的开发与粮食、饲料的关系等。

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原理和防治等。

地理主观题可能回归到2007年以前的命题思路

2007年文综第36、第37题并不代表地理主观题的命题方向。我认为,2008年的地理主观题可能仍然会以具体的区域为背景、以地理现象(特征)为线索、以用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来解释现象为目的的整体思路来展开。也就是说,有可能回归到2007年以前主观题的命题思路。

“知识抽样”不等于可以忽视知识面

地理试题解答要有“地理味”

很多同学都知道,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是“抽样”考查的。实际上,国家考试中心每年编制四套地理试题,内容覆盖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所有知识,但最后把哪一套试题放在当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中,则是随机决定的。因此,同学们应该全面地掌握教材上各章节的内容,不能心存侥幸而随意取舍任何一部分。

文综试卷综合了历史、地理和政治三门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最后一道拼盘式文综大题,解答时需要对同一个社会现象分别从政治、地理、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具有各学科特点的回答。如果同学们做的是一个高质量的综合回答,则很有可能无法与评分标准中的得分点相对应,导致失分。地理部分的答案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体现地理的原理,要有“地理味”。

名师出题42007年“五一”期间,杭州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61.48万人次,同比增长14.76%;旅游总收入24.09亿元人民币。回答1~2题。

1.某游客想探寻杭州老城区。图1为部分杭州城市地图,西湖边有一小山脉名为“栖霞岭”。根据相关信息判断,老城区位于图1中的

a.①④B.①②

C.①③D.③④

2.杭州龙井茶名闻遐迩。但在龙井茶开摘前,游客就可能碰到有人在兜售新茶了。这些新茶可能来自

a.安徽B.山东

C.福建D.江苏

参考答案:1.B2.C

名师出题5图2为某地岩层(沉积岩)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描述该地形成的过程,最合理的是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沉积下沉侵蚀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仅受内力作用B.②处不可能出现变质岩

C.石油一般储存于①类的地质构造中D.③岩块为地垒地貌

参考答案:1.a2.C

名师出题6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香菇从浙江出口到欧美,走海运至少要半个月时间,影响了香菇的保鲜。浙江某菇农在美国加州摩根山高山农业菇类种植场承包了30亩地,聘用了多名墨西哥人。他在国内完成接种、发菌等工序,将培育好的菌棒运到美国,采摘的香菇直接通过当地企业销售,使当地消费者吃到了当天采摘的新鲜香菇。

材料二:将杂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均匀混合后装入塑料袋,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再接上菌种,就成了香菇菌棒。

材料三:香菇生产销售网络示意图(图3)

(1)加州的农业生产总量居美国第一,果蔬生产量占美国的一半。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2)浙江的菇农去美国承包菇类种植场,其区位因素主要是

a.劳动力廉价B.市场广阔,接近市场

C.菇农的香菇种植技术高D.美国加州的气候适宜

(3)试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分析菇农上述经营方式的合理性。

(4)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经常遭遇产品质量指标上的“绿色壁垒”等障碍。从这一点出发,上述案例对中国出口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5)试从环境的角度分析日本和韩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菌棒的原因。

参考答案:(1)加州为地中海气候,优势为热量和光照充分;不足是夏季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

(2)B

(3)利用了美国现有的农业基础(高山农业菇类种植场);投入了相对廉价的墨西哥劳动力;利用了美国的销售公司进入市场;通过原料和技术的输出,发挥了生产环节中的各个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最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