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9:09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1

1农化行业知识产权的内涵

1.1专利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征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一个国家依照其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法律管辖的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约束力,外国对其专利权不承担保护的义务,如果一项发明创造只在我国取得专利权,那么专利权人只在我国享有独占权或专有权。专利权的法律保护具有时间性,中国的三种专利权期限为:发明专利权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均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paten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对“专利”这一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其中较为人们接受并被我国专利教科书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说法是: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由专利机构依据发明申请所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叙述了发明的内容,并且产生一种法律状态,即该获得专利的发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得到专利所有人的许可才能利用(包括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等),专利的保护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我国专利法将专利分为三种,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1.2商标

商标(英文trademark简称logo),是指生产者、经营者为使自已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或服务标记上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可视性标志。全世界已知最早的商标是距今近千年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以一只白兔图案为标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简称wipo)对商标的定义为: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或这种企业集团的商品的标志。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在柏林大会上曾对商标作出的定义:“商标是用以区别个人或集体所提供的商品及服务的标记”。法国政府在其《商标法》中则表述为:“一切用以识别任何企业的产品、物品或服务的有形标记均可视为商标”。

1.3农药产品登记证书

因为农药是一种特殊商品,为有效控制无效或低效甚至有害的农药产品进入市场而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即,农药进入市场前须在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登记,获取批准(登记证或其他证明),取得农药登记证这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分为国内登记与国外登记两块。申请农药登记需提品资料及样品。需要的资料如下:(1)资料真实性和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声明;(2)省级农药检定机构的初审意见(境外申请人可以不提供);(3)申请表(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设计的相应申请表填写);(4)产品摘要资料;(5)产品化学资料;(6)毒理学资料(制剂要求急性毒性,原药要求全套资料,但相同原药或过保护期原药除外);(7)药效资料(原药不要求);(8)残留资料(原药不要求);(9)环境影响资料(制剂、原药一般均要求);(10)相同农药产品证明材料(对相同农药产品);(11)技术鉴定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必要时);(12)标签或者所附具的说明书;(13)制剂所用的原药来源和登记情况证明(对制剂产品);(14)其他,包括企业简介、工商营业执照、产品专利、商标说明等。

1.4生产批准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书

企标产品办理的是生产批准证书,国标和行标的产品需要办理的是生产许可证。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药产品的,应当经省级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工信部批准,发给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企业获得生产批准证书后,方可生产所批准的产品。

1.5标准

标准的类型: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中国标准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信息化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以及经过验证正确的信息数据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国际标准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一直致力于标准化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2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背景与基本原则

2.1背景

技术标准的背后往往以大量的专利作支撑。专利技术以“技术标准”的形式存在,可以为标准的拥有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专利技术常常被作为发达国家一些大公司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制定出标准的大公司,一般都具有大量的核心技术专利,它们谋求在专利技术作为标准后,通过控制标准、引导标准的发展方向,达到最终控制市场的目的。可以说,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能成为标准,谁就控制了相关市场的主动权。在国家层面上,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足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在国际上称雄的资本。在企业层面上,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实施对市场的垄断,实质是凭借专利技术的法定垄断性。这就使得技术标准战略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具有战略意义。在国际技术标准体系中,发达国家多唱主角,主要在于技术领先。将专利与标准捆绑,是一些跨国公司无比娴熟的商战策略,实质是借标准推广掌控市场主动权。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从资金、政策、服务、保护等各方面,鼓励和支持辖区重点企业,引导农业、工业、电子、医药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以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专利技术的标准化,提高标准中自主知识产权的话语权。

2.2基本原则

2.2.1客观公正原则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农化企业工作实际情况,依照流程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2.2可操作性原则

在辅导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现实条件,坚持辅导导入时间短、企业投入少、涉及面小、条件准备容易的原则,不额外增加企业的负担。

2.2.3与企业实际工作效果相结合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效必须由实践进行检验,要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与质量、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进自主创新和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来衡量。

3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3.1重视标准化管理是维护企业利益的需要

标准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扬己之长、克己之短的有效技术手段,是国际贸易中激烈竞争的“技术壁垒”。没有标准,或标准出现偏差,或有标准但不严格执行,不仅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声誉、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形象。

3.2重视标准化管理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保障产品质量实质上就是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现在消费者更为关注产品的安全、卫生、环保指标是否“达标”。

3.3重视标准化管理是支撑技术创新的需要

要想技术创新真正取得实效,离不开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在此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保证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是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创新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就会变形、走样,就无法实现产业化。

3.4重视标准化管理是农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想了解、掌握农化行业的生产、营销情况以及基本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实施调控,首要问题就是要统一农化行业所有在用信息代码的编制标准,形成全行业一体化的信息网络;随着农化企业自主创新步伐的加快,农化产品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大企业、大品牌的格局将逐步形成,而企业和品牌要做大、做强,就要统一相关生产标准,并切实执行到位。在未来几年里,标准化工作必将在农化企业战略目标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4.1发展思路

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农华”)作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海淀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专利标准化[]工作,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发展思路。

4.2目标

该公司实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深度融合创造了契机。2010年11月,知识产权、标准化两个领域的发展规划被整合成《绿色农华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了5年内“把绿色农华建设成为创新能力突出、运用保护有力、体制机制完善、专业人才集聚、辐射效应明显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强企,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结合的示范农药企业”的目标。

5实现专利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5.1实现专利标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将本企业的技术标准转化为法定的正式标准,通过正式的途径推广使用;二是通过不断的市场开拓,扩大自己的农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市场容量,直至占领主要市场,从而使自己的技术标准成为事实标准。这两种标准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技术标准在市场中取得支配地位,让别人去跟随和实施。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实施对市场的垄断,实质是凭借专利技术的法定垄断性。

5.2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5.2.1组建“三组一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绿色农华”于2009年1月3日研究决定组建“三组一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即北京达世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世丰分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绩溪分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北京绿色农华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进出口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和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部。其组织架构如下图:

5.2.2坚持“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即专利、商标、标准、登记、许可(生产批准或许可)“五位一体”。实践证明,“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具有“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推进专利、商标、标准、登记、许可的高层次融合;二是有利于实现专利技术与标准的捆绑,从而增强农化企业的技术在未来国际产业标准中的发言权;三是有利于统筹利用行政资源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

5.2.3健全“十管一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为了激励农企业科技创新、切实保护创新成果、努力维护知识产权、积极支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近几年来,“绿色农华”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健全了“十管一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即“绿色农华”标准化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系统管理方案、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公司商标管理制度、专利申请跟踪制度、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制度和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制度。

5.2.4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1)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指导思想。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战略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五大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目的。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逐步实现“五化”:一是对农药企业现有知识产权(专利)的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二是商标从决定申请到授权后的维护流程化;三是专利权、产品权从开始立项到申请、授权后的维护流程化;四是逐步实现同行业公司知识产权申请跟踪制度化;五是逐步实现公司侵权预警制度化。开展“农药相关专利及其自主创新产品战略研究”就是为了农药企业对自主创新的产品进行维权和保护。

(3)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措施。该公司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措施是“三动”、“三建”、“三专”。

“三动”:一是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绿色农华的知识产权工作,大力支持绿色农华,从而推动了本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二是拉动。近两年来,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关政策,从而拉动了绿色农华知识产权工作的快速发展;三是主动。从2007年开始,绿色农华积极主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三建”:一是组建知识产权部。绿色农华于2008年初组建了知识产权部,并对12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强细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建立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公司在制订专利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八项规章制度,即专利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信息保密管理制度、专利档案管理制度、专利系统管理方案、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商标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专题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能为公司提供一种针对性强、使用率高、速度快、且方便的专利信息利用方式,将为提高企业的专利信息应用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以竞争战略分析和专利信息分析为基础的专利战略分析。

“三专”:就是将相关的产品研发技术资料、专利信息、专利文件等实行专人、专室、专柜管理,并将相关专利资料存入计算机中,以便公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查阅和应用。

公司每季度都组织一次大型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对我公司员工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每月进行小规模培训活动,由公司知识产权部技术经理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每半月知识产权部员工进行内部交流和沟通,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作用;公司知识产权部,随时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协会等组织的培训会,派送公司员工参与培训活动,了解国内知识产权政策及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情况。

5.2.5坚持“三标一护”的商标维权工作

截止目前,“绿色农华”共计申请注册商标124枚,其中授权62枚。近两年来,该公司对已拥有的国标、行标、企标进行了维护。其中申请驳回复审7项,均已胜诉。放弃或无效商标21枚。在商标的申请及相关商标权的维护上,这个公司与北京中理通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开展相关工作的战略合作,公司已投入54万元商标申请工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开展商标的维权工作,公司2008年与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就“银发利”商标、2007年与天津人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就“金功”商标、2010年与美国思科技术公司就“思科”商标等10余公司开展商标维权工作。

6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成效

“绿色农华”作为世界第一村——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三高”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部级农业应用化学开放实验室的民营企业、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生产企业、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09中国农药企业最具成长性100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海淀区创新企业、中关村科技担保信用良好a级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瞪羚企业(一星级)、农资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员单位、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会员单位、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单位为了拓展创新空间,促进农药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诚信企业。近两年来,本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品研发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速企业发展,在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公司自主研发的24个农药新产品入选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同年获得“中国农民最喜爱农药品牌”荣誉称号。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2

它们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知识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知识产权档案是在企业知识产权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其知识产权权利的取得、维持、使用及保护活动过程的原始记录。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档案工作必须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企业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时俱进,努力做好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保护好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专利技术作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来源和主要构成,是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专利的角度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问题。

1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意义

企业知识产权档案是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它记录着相关知识产权的产生、发展、形成、申请、批准等程序。它是整个权利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记录性和原始性,在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时,这些档案可以作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依据和凭证,也是企业科技生产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如果有企业能够很好地保存知识产权档案,即很好地保存产品研制中的技术协议书、委托书及相关合同文件等,这类文件是有关产品发明、设计和制造的依据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在专利纠纷中可以进行技术的确权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员工将职务发明作为个人发明来申请专利而危害企业的利益。

又如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在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企业若能够将申请日前的发明创造及使用情况及时存档,就可以保全先发明和先使用的证据,即使在专利申请被批准和授权,企业仍然可以在原有范围内继续使用而不构成侵犯别人的专利权,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还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的管理,记载着发明创造研制的过程,其中包括一些研制过程中没有实现的想法或存在的问题,而这些可以激发员工新的想法,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发明创造。同时档案中记载的对发明人的奖励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研究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在国外许多企业把知识产权档案作为企业发展的命根子,不惜投入巨资千方百计地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收集有关知识创新、发明所形成的专利文件,为企业的研究开发服务。

2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现状

2.1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最能反映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管理认识不够,甚至无意识。“国内某主管部门向其下属企业下发一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文件,该企业总经理收到后,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落实,最后把这份文件批给了保卫处来处理。”

2.2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智力成果得到保护的重要保障。现在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知识产权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借阅制度和标准,即使有也不规范、不完整,致使知识产权档案未纳入档案部门监控之下而游离在档案部门之外。由于没有把本应该归档的一些智力劳动成果及时、按要求、正确地归档,出现个人将职务发明专利据为己有、科技人员跳槽的同时将科研成果带走的后果,造成知识产权流失。

由于知识产权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借阅制度不规范、不完整,导致知识产权档案失窃或失密,如没有将企业关键技术、技术秘密及相关档案资料按密级要求保管,致使一些不能或不该看到这些资料的人看到了这些资料,使一些属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创造外流,同样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此外,还有许多成果由于各种原因通常以论文、专著、成果鉴定的方式进行了公布,由于丧失了新颖性而失去申请专利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机会。

2.3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没有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相结合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子战略。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使其成为新的、潜在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降低潜在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应该有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配合。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一些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开始设立一些专利管理部门。但这些部门没有与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结合,常常只是负责专利申请、专利档案保管等低水平的行政性工作,企业的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成了单纯的文档管理,没有将企业的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紧密结合起来使用,没有形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不能够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分析、评估、咨询和预测,使得在进行技术入股、技术交换、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技术贸易时,没有正确的价值评估,随意进行,致使技术被低估,影响企业知识产权贸易的进行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3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建议

3.1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首先应加强企业领导人和相关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邀请当地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员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邀请知识产权档案专家对知识产权部门和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选派相关人员到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好的企业如宝刚、华为等进行学习考察。从而增强企业领导人和广大员工知识产权,培养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3.2企业应该建立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标准

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标准是指企业在知识产权活动过程中对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所制定和施行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1]。知识产权档案是由参与企业知识产权活动的部门及人员所形成并移交企业档案部门实施管理的,它涉及到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部门间的合作管理将变得非常困难,许多有用的资料将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不能更好地为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服务。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包括分类、标引、著录、归档、借阅等方面的规定,使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更加合理化、标准化。

3.3加强知识产权档案与其它档案的统一管理

企业应全面、如实、准确地建立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的知识产权档案,对这些档案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档。档案部门应与科技人员签订科研成果资料归档责任书,将科技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知识产权档案。为了方便调阅、分析各知识产权的关系,还应该对这些档案进行电子化,建立统一的电子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系统,在系统内部可以按照产品的生产线或产品类别进行分类。按照“一案一卷”的原则来组织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案卷,把属于同一个知识产权事物内容的文件,不论其形成的时间早晚、形成的部门是哪里,都集中在同一个案卷中进行保管。同时还可以将产品的相关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集成到系统中,以便企业能够全面评价和把握产品发展趋势、预测竞争对手的行为,从而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3

关键词:企业无形资产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67-02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了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债权、非债权的合同权、商业票据、客户资源、商业秘密、域名等内容,其范畴宽于以商标、专利、版权为主体的知识产权资产。企业创造无形资产、保护好无形资产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无形资产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企业日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筹划、控制、配置、运用,使之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保值、增值效果的管理活动,也就是无形资产管理。要进行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和经营,其基础工作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实现知识产权拥有量的稳步增长,创新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规划和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一、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法

建立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是企业搞好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撑条件。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制度的建立,应根据企业经营的发展目标来制定,在注意本体规划的同时,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调整修订,以不断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而言,首先要合理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地位;其次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制度框架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这一方面要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应用相关规章制度。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无形资产通过与有形资产相结合来发挥其使用价值,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产权;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各种关系资源以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这些都是企业追求的无形资产。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工作,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科技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倍增的一种手段。

在现阶段,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与现实需要发展极不相适应,企业应不断树立正确先进的资产管理观念,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模式,保护和运用好自己拥有的无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经营战略运用,使企业目前效益与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

企业无形资产的形成,是企业长期投入的结果,如品牌、专利技术、商标宣传等,对于树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形象,营造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价值。

企业专利工作能否正常有效的进行,其中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是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拥有数量,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为此挖掘企业的发明创造并加以保护和利用,将专利技术转变为企业的经济利益,以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成了企业专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是依靠科技的进步,而现在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已达70%~80%。有资料表明,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有形资产的4~5倍,一个企业可拥有的无形资产可达30项左右。然而我国现在会计上确认的无形资产只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数量远远落后于先进发达国家,这是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我国企业应尽可能借鉴国际通用确认标准来确定无形资产的外延,这样,企业就能避免在无形资产经营、转让过程中由于忽略无形资产的外延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存在实物形态,其市场价值不是马上体现出来,多数企业管理者都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价值,企业管理者能精确计算出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原村料购进、市场营销或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出,却对企业品牌、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技术密秘和客户关系资源等无形资产的投入支出模棱两可,认知程度的不平衡使企业无形资产遭受重大损失。企业通过无形资产运营代替有形资产投入,使各种无形资产——品牌、知识产权、软件、客户资源、媒体内容和技术秘密的价值迅速升值。通过无形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经营的投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并实现价值增值。这也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生产经营形势的一种新变革。

对于创新企业而言,是否拥有知识产权并非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通过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来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将无形资产的无形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并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估,才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创造企业的激励机制,高效利用知识产权而创造与获取社会价值,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为企业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三、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手中,因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影响巨大。

由于无形资产是无形的,它所体现出的经济价值不是显而易见,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晚,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无视无形资产的存在价值,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致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大量流失。无形资产管理涉及到财务、技术、管理、法律等诸多专业领域,需要专业知识来支撑。可以说,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效率,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这就需要积聚全社会力量,与时俱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能力。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对无形资产进行精确评估和充分发挥,才能发挥无形资产的效用,如无形资产运营的好,将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但经营不好,就会失去它的最大效用,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经济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和管理,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无形资产的意识,树立现代资本运营的观念。

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正确评估和信息披露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第13条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企业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的不同性质及其评估目的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认真研究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及其利弊,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创新。为了准确把握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就必须进行无形资产评估,通过评估,不仅可以准确衡量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量,而且可以在评估中发现无形资产的管理机会与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的不同,有时不能作出客观判断,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人为地调高调低、任意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或者多报或少报企业利润或亏损,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时有发生,还有企业对外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的不完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远远要比实际拥有的少,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使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确定性大大降低,对企业决策者容易造成误导。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研究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五个条件,正确确定无形资产的范围、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正确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的处置,对不符合会计准则确认范围的无形资产,如自创无形资产等尚未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无形资产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要真实、完整,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这些都没有一个标准的量化过程,都要靠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会计政策作出职业判断。

五、结合昆钢自身实际制定战略规划,为无形资产经营奠定基础

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鼓励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投入,并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加速了企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由过去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转向为知识产权竞争,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制胜战略。

武钢集团为使昆钢的知识产权工作在更高的层面得到发展,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经营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公司管理者也越来越重视企业产品的品牌效应、专利技术的开发、应用和保护,昆钢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制定并有效实施昆钢集团的知识产权战略,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符合我公司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研究昆钢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昆钢未来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趋势,以确定本企业将来的专利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2.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收集、分析国内外先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从中总结出对本企业有利发展的启示。

3.企业商标战略研究。研究扩大商标的注册范围,增加昆钢产品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争取多创“云南省著名商标”的品牌,让钢铁主业棒、线、板、管产品全面实现名牌化。

4.企业著作权战略研究。分析我司已拥有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机程序版权的登记工作。研究我司的网络域名问题,完成网络域名的申报工作。

5.根据我司的产业发展重点,分别进行下述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钢、铁、材产品及相关生产工艺;煤化工产品及其相关生产工艺;以水泥为主的非钢材建筑材料的相关生产工艺;装备制造业生产状况等工作,并对其体系的策划、建立、运行和改进进行了监督管理。

为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公司将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建立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质量体系,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加强知识产权的产权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来加快昆钢的发展,加大了与省院省校的科技合作力度,并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探索无形资产最佳的评估方式,进而研究制定出适合公司无形资产管理经营的模式,使这项工作为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沈广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探索.现代商业,2011(12)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4

本次交流会邀请到国外国内的十余名专家学者,讲座主题围绕欧洲服务业标准化,德国服务标准化体系,中国标准化改革,专利信息分析师标准化培养,知识产权服务标准的现状、发展与思考等内容展开;来自北京中关村、成都高新区、江苏大学、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康信知识产权公司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分享了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标准有关工作的有益经验。专题讲座后,讲座专家与参会者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巫小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砚主持了本次会议,来自有关地方知识产权局、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研机构、企业、高校、协会等共200余名代表参会。

据了解,本次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国际交流会在国内尚属首次举办,旨在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开拓国际视野、更新发展理念,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意识和规范化意识。据活动组织方介绍,此次交流会在北京中关村举办,正是要利用中关村创新资源聚集、创新活动活跃、辐射效应显著的优势,将“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国际交流会”打造成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品牌性、标志性活动,引领示范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的大发展,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标准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发展大有空间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激励创新的根本保障。同时,标准化也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完善现代市场经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交流会结合深化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等进行探讨,恰逢其时。甘局长指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空间很大,共同努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的发展任重道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崔钢指出,我国已于2014年制定了《关于知识产权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标准委下一步将在加快知识产权服务标准研制步伐、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标准化发展。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表示,知识产权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知识产权对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依赖于规范化、高质量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标准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在充分吸收各界关于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相关问题的真知灼见基础上,继续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主要特色

在此次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国际交流会上,美国信息产业机构总裁mattRoberts先生、欧洲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总监徐斌博士、德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代表KlausZiegler先生分别介绍了美国、欧洲、德国的标注化体系和管理机构。

mattRoberts先生2011年1月份任美国信息产业机构总裁。负责美国信息产业机构的政策事务工作,为美国信息技术企业与中美政府、学术界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平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是代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最大的贸易协会,其会员公司的产量占美国本土半导体产量的85%。该协会通过其国内和国际网络,为会员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以帮助其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市场拓展业务。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为独立的非盈利机构。在美国商务部的支持下,1994年,美国三家最主要的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美国电子行业协会(aea)、软件与信息行业协会(Siia)、美国通信行业协会(tia),在华盛顿联合组建了该机构。1998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加盟USito。2008年,美国信息技术理事会也成为USito的母商会之一。

来自欧洲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总监徐斌博士,具有广泛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在此次会议上,她详细介绍了“欧盟标准化&欧盟服务标准化”。

据了解,欧洲标准化组织包括:Cen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和etSiC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欧洲标准化主要的使命包括,支持和加强欧洲单一市场的成功;加强全球市场上欧洲玩家的竞争力;促进欧洲经济和欧洲居民福利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概念下的发展;确保欧洲更高效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合作。徐斌博士介绍道,欧洲标准化管理的秘诀主要由几方面,清楚的规章制度架构(eC法规1025/2012);促进符合欧洲法律和市场准入;国家代表原则;停止履行义务&国家承诺;防止与ieC/iSo的工作重复。此外,清楚的规章制度架构也是值得关注的。如:欧盟法规1025/2012重新证实了eSo(+nSB-nC)系统支持欧盟政策和战略目标;Cen&CeneLeC支持39项欧洲指令、法规;

官方公报上公布过超过4000项标准(~20%的文件);法规1025/2012为标准化工作中牵涉的利益相关团体制定强烈要求=>包容性。

此次会议另一位国际专家是来自德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代表KlausZiegler先生,他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标准化、合格评定、产品安全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几个方面。他是德国标准化协会在中国联络处的代表,旨在促进中德在标准化方面的合作。

Din德国标准化协会是一个经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该组织由私营部门支持。根据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签署的合约协议,Din是针对欧洲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德国境内委托的标准机构。1975年,Din和德国政府签署了一份协议,根据该协议:Din被认为是官方的国家标准机构,且在非政府国际标准组织中作为德国的代表。Din负责向公共利益中的标准项目授予优先权。Din负责确保公证程序允许不掌握实权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工作。将尽一切力量确保Din标准不会与德国政府为了提倡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而做出的国际承诺发生冲突。

在德国,标准是由代表不同利益的利益相关团体的专家制定的;标准化工作的合法化取决于大多数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政府因此减轻了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的责任。标准应遵守法律规定,且不得与法律产生冲突。然而,标准不能作为法律的一部分,因为标准化程序不必遵守议会议事程序。

KlausZiegler先生还对比了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不同点。

中国标准化改革动向

来自国家标准委的刘军卫处长,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国际交流会上分享了中国标准化改革动向。刘军卫处长曾先后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新技术部、工业标准二部工作,现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负责标准化政策理论研究和战略规划编制等。

据了解,中国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包括,国家标准32183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381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28038项;指导性技术文件335项。备案行业标准52073项,其中包括强制性行业标准6024项;推荐性行业标准45926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23项。备案地方标准27618项,其中强制性地方标准2135项;推荐性地方标准25483项。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因目前面临标准缺失老化滞后;标准交叉重复矛盾;标准体系不够合理;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发展,因此,促进标准化改革已迫在眉睫。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5

法务部知识产权处处长

经历了技术长期空心化、价格战此起彼伏、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严峻考验后,中国家电业面临家用电器与it产业的无边际化发展等新挑战。家电业竞争一直较为激烈,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未来家电行业的竞争,必须吃技术红利。

在过去的岁月中,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家电行业的经营效益大幅下降,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四川长虹管理层面对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从信息系统建设入手,全面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重组、机构重组和管理系统重组,在先进的管理手段的支持下提高企业决策体系和市场运作体系的反应水平,提高企业捕捉发展机遇、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在竞争中求得更大的发展。被称为夕阳产业的家电企业在目前经济环境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长虹逆势走高。

四川长虹到底有何底气与国际国内同行一较高下?它如何抢占各个产业链的制高点?未来,它又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话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知识产权处处长代德建。

Chinaip:长虹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积累产生了哪些效应?

代德建:经过多年的研发,长虹已掌握了六大核心技术:工业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iC设计、工程技术、可靠性技术和变频技术。在嵌入式软件方面,长虹已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如嵌入式浏览器、面向平板电视的D-widget系统、多业务融合的网络协议栈、数字内容保护技术等,均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Chinaip:在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时,您和您的团队做了哪些工作?

代德建:我主要负责长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长虹公司的知识产权事务还包括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具体研究应对措施,研究部署专利工作;从制度、人员、流程上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专利工作的力度,专利申请逐年增加,妥善处置专利纠纷,沉着应对欧、美专利诉讼,打赢美国itC337调查和德国曼哈姆法院专利诉讼,维护公司利益和中国企业形象。

此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支持下,我们主持完成长虹专利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利用长虹专利数据库系统,主持完成中国、美国、欧洲数字电视专利检索分析课题(四川省知识产权局课题),主持完成pDp平板电视专利战略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数字电视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等课题。

Chinaip:企业和您的团队收获了哪些荣誉?

代德建:长虹公司是第一批全国专利试点企业和第三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省、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第二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专利工作交流站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基地,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单位。而我们的知识产权团队也多次荣获省市知识产权先进单位,荣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先进集体;本人也荣获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先进工作者。

Chinaip:知识产权工作如何在彩电行业中发挥作用?

代德建:2006年起,我担任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深圳市联科技有限公司监事,负责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工作,协调中国国内彩电行业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研究,专利分析和预警,集体许可谈判,专利诉讼处理;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组建中国彩电专利池。并针对音视频产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保障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Chinaip:在与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多方机构中,您做了哪些协调工作?

代德建:在长虹公司内,我负责与国内各个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沟通处理相关知识产权事务。参与商务部机电商会、中国电子音响协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等与数十家国外DVD、彩电许可集团(公司)进行谈判,避免专利欺诈,维护行业和公司利益。

Chinaip:如何将长虹的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国内外各项技术标准工作中?

代德建:我们积极推进长虹在各项标准中的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最大程度地实现长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参与数字电子内容保护标准(UCpS)、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调服务(iGRS)标准工作等标准组织,标准中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参与标准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确保长虹公司技术研发方向与国家、行业标准保持一致,实现公司核心技术与各项标准的融合,降低研发风险,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目前我也任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专利池管理委员会理事一职,参与aVS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和实施,协助推进长虹在aVS产业化的实施。

Chinaip:您认为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代德建:入行十年,在战斗中成长,挑战大于机会,喜悦的时光短暂从而更显珍贵。我认为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在性格和思想上开放、坚韧、有信心;在专业领域则要懂技术、熟悉法律、会经营,并掌握一两门外语。

Chinaip:经验积累、交流培训、优厚薪酬、企业平台您更看重哪个?

代德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看重不一样,目前看法是:企业平台>优厚薪酬>交流培训>经验积累。

Chinaip:在您个人和团队2013年的工作中,哪些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代德建:提升水平,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示范企业;合理抗辩,赢得德国专利诉讼,维护公司利益;团队建设,荣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先进集体;素质提升,当选国家知识产权首批领军人才;价值导向,成为国家知识产权首批专利导航试点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6

1.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战略,仅是一种消极的保护与管理战略,而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才是积极的保护和管理战略,知识产权资产经营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游戏规则。所以,用知识产权武器开展无形资产经营,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和利润的创造源泉,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实际利益,才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

2.我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要做大做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做一流企业,甚至跻身超一流企业,必须要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的重要资产来管理和经营,必须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要懂得经营知识产权资产,走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之路。

二、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概述

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虽然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等内容,但知识产权战略最主要的内容和实质,或者说知识产权战略狭义所指,就是知识产权经营战略。

1.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和商业秘密等。

2.知识产权战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确权、保护与运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和采取的重要策略与手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经营战略相结合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3.知识产权经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指的是企业直接利用排他的知识产权开展投资和买卖活动,为企业获得财产收益和利润。包括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和投资入股等内容。

4.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是指权利人充分运用知识产权的确权和保护等制度,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许可和买卖而直接获利,所采取的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策略与手段。

三、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相关政策

1.2007年10月颁布的《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维持等费用予以减免或给予资助。鼓励具有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对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依据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2.2008年6月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

3.2011年11月颁布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更多核心专利的创造与运用。制定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专利转让和许可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将我国优势领域拥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规范,健全企业专利资产管理规程。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

四、健全保障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财务制度

知识产权经营既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延伸,又是企业进一步自主创新的助推器,它已成为企业直接获利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要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必须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转变成先进的知识产权“经营”理念,把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企业的组织管理、技术研发、经营贸易、对外投资等全过程之中。为保障企业顺利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企业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投资模式。而建立健全保障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财务制度,即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较大问题,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与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相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仍然实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产品为主开展经营活动,以货币和实物资本为主从事理财活动,偏重财务的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管理,未建立知识产权经营和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的财务管理机制。

2.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由于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知识产权工作和管理制度,所以财务管理效果不佳,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3.知识产权资产核算与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不匹配。由于没有贷记科目与其对应,某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未按规定要求纳入账内核算,甚至未启用“无形资产”科目,更严重的是把知识产权资产和固定资产混在一起核算。

4.相关制度不健全。有关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估、认定、审批以及具体核算的管理制度和细则等,没有科学建立,使财务部门无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办法。

5.现代财务管理知识薄弱。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知识产权,更不懂知识产权经营和知识产权资产的运营,所以,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合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实施,造成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二)建立健全保障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知识产权经营、以知识产权资产投资和以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等为主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围绕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制定企业筹资计划、实施企业投资和经营方案、调控资金流动和配置、科学分配企业的收益以及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等,以保证企业的资金、投资、经营、预算、决算、分配,以及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具体的讲,即要配合知识产权经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监督资金安全运行,建立会计档案,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等。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费用、财务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预测,具体包括研发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企业的财务预算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财务预算之处,在于必须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经营和投资等业务予以相当重视,必须进行全面、合理、准确的预算编制。同时,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编报和控制制度,加大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规范经费使用。

3.严格财务核算制度。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核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增加核算知识产权资产相对应的科目,按要求建立账簿,将现有知识产权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状况。加强对无形资产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使知识产权资产核算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严密监督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和落实,使知识产权资产的核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4.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是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制定和完善财务控制标准;二是科学确定财务工作组织结构,分解落实责任,按相互牵制的原则将财务业务划分,赋予各自相应的权责,使之相互制约;三是将有形资产管理与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机结合,实施追踪控制,分析执行差异,及时调整误差;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减少资金使用成本,降低财务风险,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做到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尽可能地做出准确和及时的预策、分析、控制、防范和调整。

5.重视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涉及到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工商、财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报信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若干领域,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资产开发、资产权益,知识产权对外许可、转让和合作,知识产权资产档案,投入产出的考核,知识产权资产融资、评估、审计,知识产权资产投资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资产的开发、培育、监管和经营,以保证对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管理,确保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7

戚机公司从组织架构、制度建立、人员培训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①2008~2012年戚机公司先后承担了常州市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2012年公司的战略推进计划项目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验收,并首次被评为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先进单位;②2010年获得了江苏省首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先进企业称号;③2010~2012年被评为“南车专利工作先进集体”;④2011年获得了“常州市知识产权创新企业”称号;⑤“CKD4C型出口委内瑞拉内燃机车”和“DF8Bi型出口伊朗内燃机车”获得2010年度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专利产品金奖,“Qt600-3球墨铸铁铸件及其制造方法”获2011年江苏省专利新产品奖;⑥2013年,“薄壁件四周磨削操作法”荣获江苏省优秀专利。戚机公司还规定在科技进步奖的评定或技术鉴定及前,必须对照项目是否申请专利、是否涉及技术秘密和密级等规定进行确认,以此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自2005年以来,戚机公司每年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共申请了819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9件),每年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如图1、图2所示

2戚机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举措

2.1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设立为规范戚机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戚机公司于2006年3月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由总工程师直接领导,技术、工艺、产品设计、质量、信息、财务等多部门组成一个紧密的网络管理机构。知识产权办公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负责制定自主知识产权长远发展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各部门的自主知识产权进展工作;组织自主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组织专利的申请、检索,数据的分析、跟踪,将专利信息传递至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做好专利权的保护。

2.2健全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专利的及时注册登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戚机公司建立并不断完善专利的管理办法,保证了自主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序开展。2006年戚机公司制订了《公司专利管理办法(暂行)》并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完善,2012年对《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再次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和风险的防范。

2.3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戚机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配备了专、兼职人员。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知识产权工作,如专利申请、实施专利管理、组织优秀专利申报、做好专利权利保护、跟踪专利信息和技术发展、市场调研信息整理等管理工作;兼职人员为工作网络机构中各部门负责人及网络管理人员,分管各部门在技术开发、工艺改进、技术信息调研、专利申请与审定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戚机公司有1名专利管理人员具备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资质,有13名人员取得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合格证书。

2.4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个性化、专业化的企业专利数据库以及包含主要竞争对手、关键技术拥有者相关经营信息、技术信息的二级数据库,从而帮助公司避免重复低效研究,规避侵犯他人权利的风险,为戚机公司实施产品市场跟踪、技术决策提供专业服务。

2.5健全规范地管理专利文档戚机公司对专利申请工作实施动态管理,自行开发了企业专利数据库软件(见图3),对产品类型、申请单位、申请类型、申请人进行分类,及时掌握专利项目的申报、受理及专利的申请日期、申请号、专利号、专利授权日期、专利证书号、年费交纳、专利获奖等情况,并定期向公司内部各单位。

2.6建立专利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为扭转“重研制、轻专利”的思想,鼓励员工发明创造,戚机公司从绩效考评、提职提级、课题立项、成果鉴定、成果评奖等环节着手,对各类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评选以是否取得相应专利权为前提,将员工的提职提级与是否获得专利权相挂钩,从而提高了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了员工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2.7自主知识产权纳入科技管理体制(1)从开题、立项抓起,戚机公司自2008年以来,对“3000马力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研制”等共计45个项目,在立项时就要求对“本项目的技术要点描述、使用的检索数据库、使用的检索词(中英文)和专利分类号、对比文献清单、检索结论、本项目知识产权成果的前景”等6方面进行描述,提出专利申请要求,形成专利检索报告。(2)努力规避风险,注重自我保护,密切注意专利动向,对于侵犯和损害本公司和发明人权益的申请或专利,及时通过法律程序予以排除,保护公司权益。例如:在与Ge公司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戚机公司特别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内容和相应的负责人,制订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计划,检索了Ge公司在中国境内涉及铁路机车、柴油机等方面的专利文献,供科技人员参考。

2.8技术———专利———标准三结合戚机公司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技术优势,以技术发明为先导,以专利保护、制定标准为两翼,扩大戚机公司在内燃机车领域的影响力,即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目前,以公司专利技术制定企业标准的有15项,制定中国南车标准的有5项。

2.9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训戚机公司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培训工作:①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中国南车、江苏省以及常州市举办的各种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班;②加强对员工的分层培训,通过组织专利讲座、印发专利知识宣传资料、订阅报刊等形式,提高了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对科技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要求做到自主研发不剽窃、不侵权;专利项目严加保护,不随意转让。到目前为止,戚机公司举办了8期“专利实务知识与专利检索”培训,共培训800余人次;③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对核心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质的提高。

3结束语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8

关键词:电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24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增长,光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益繁杂。专利申请、审查、维持过程中的大量法律期限必须得到有效的监控,大量文档的传递、归档、通知发送等需要电子化。在这种背景下,该公司利用it技术自主创建的电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使信息传递畅通无阻,流程高效运行,零散信息系统化。通过建立专利管理系统,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成为知识产权管理专家、数据分析专家、专利战略提案专家,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达到进攻和防御的平衡。

2电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

2.1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图

电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构架图见图1所示。

图1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构架图

2.2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功能

①专利信息管理子系统。专利信息管理的重点是专利检索与分析、专利申请与奖励、专利许可与实施、专利纠纷与诉讼等。提供专利案件从提案申请、受理、实质审查、登记、公告、年费缴纳、放弃、直到权利终止整个过程的管理,通过工作流技术,实现内部管理过程的流程化审批。

②商标管理子系统。商标管理的重点在于设计选择、及时注册、商标使用等。管理方式与专利管理子系统类似,提供受理管理、申请管理、期限管理、综合检索等功能,根据商标的管理特点,增加了商品分类、期满后续展期限、续展履历、商标图样管理等,并能根据国家法律制度,进行方便灵活的设定,自动计算各种期限日期。

③版权信息管理子系统。版权管理的重点在于对域名、软件及作品创作、开发、购买、使用的管理。管理方式与专利管理子系统类似,对版权受理管理、申请管理、期限管理、综合检索等功能,并能根据国家法律制度,进行方便灵活的设定,自动计算各种期限日期。

④技术秘密。技术秘密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保密制度、保密文档、保密等级、保密协议等进行管理,根据专利管理人员技术秘密管理制度制定业务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⑤统计分析。对单位内部知识产权事项如专利、商标、版权申请所涉及到的申请量、费用、资助、奖励以及法律状态等进行统计,对申请量整体或某一时间范围变化趋势、部门及发明人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战略、科技发展、专利战略的决策提供准确、详细的资料。系统提供可自定义统计报表工具,支持普通列表、明细报表、分组报表、交叉报表、组合报表、套打报表等多种报表类型,提供数据统计图形功能,可生成柱状图、饼状图等,便于直观分析。

⑥期限预警。系统专利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各种期限的提前报警时间。当专利管理人员登录后,系统自动根据当前专利管理人员权限及设定提醒专利管理人员近期需要及时处理的案件的各种期限,如中间期限、实审请求期限、登记费缴纳期限、年费期限、商标续展期限、外国各种期限等;结合强大的详细检索功能,随时把握各种期限及案件状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期限,避免造成损失。

⑦系统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权限管理、审批流程管理、表单管理、基础数据维护管理等功能。基础数据维护包括知识产权项目及分类、机构、法律状态、期限类型、周期等基础参数进行维护。

2.3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特点

①设计合理。由知识产权管理行业专家指导系统设计,准确地把握政府政策导向,深入地理解知识产权在专利管理人员单位内部管理重要地位,将知识产权基本信息和日常工作事务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日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往来文件、通知、任务、费用等繁杂事务贯穿于整个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过程之中,达到有序管理的目的,切实地满足专利管理人员管理需求。

②先进的技术架构。基于J2ee多层架构B/S模式开发,从架构上保证了系统的灵活、高效,具有跨平台性,专利管理人员端使用浏览器方式进行系统访问和维护,专利管理人员操作简单、培训容易,支持远程办公。

③严密的安全机制。系统提供严密的权限控制,专利管理人员只能访问自己权限范围内的系统数据、文件资料。提供安全日志功能,对专利管理人员操作进行记录、跟踪。

④支持海量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快速检索。系统提供了先进的信息搜索引擎,具有查询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准确分词、快速返回结果以及支持海量数据大并发访问的能力。

⑤多媒体数据库支持。支持大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⑥强大的期限预警。可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各种期限的提前报警时间,并提供系统短消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提醒方式。

⑦详细的费用管理。管理向知识产权局、事务所等所支付的各种款项。能按不同案件、部门、事务所等条件输出费用一览,进行费用的统计分析。

⑧完善的奖励金管理。系统可根据对各种案件的评估等级设定不同的奖励金标准,并可根据不同发明人所占比例,自动计算出奖励金的分配方案,打印通知书,详细记录奖励金的发放情况,并提供奖励金的统计分析功能。

⑨全面支持专利管理人员自建库。数据库除保持对基础数据表的支持外,扩展支持专利管理人员自建数据库。允许专利管理人员自行将获取到的国内、国外专利数据导入自建数据库中,作为内部公共资源检索、分析。

3电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成效

3.1有效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核心理念

通过电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使公司员工强化了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效构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并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贯穿进企业管理运作的全部进程。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的创建,规范了公司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了公司的技术创新,提升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

3.2切实提高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通过电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使公司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实现规范管理,对专利、商标、版权等在申请、注册、登记、受理、审查、授权等全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3促进了企业标准化管理融入知识产权管理

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化的构建,使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从申请、注册、登记、受理、审查、授权等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统一布局,构建了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将知识产权的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程度,真正的促进了企业标准化管理融入知识产权管理。

3.4探索出科学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工作流程

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光明公司对科研生产各环节进行了梳理,将知识产权管理要求分别体现在各环节上,力求从制度上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绘制了《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流程图》,在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各个阶段,都依照既定流程开展工作,从而明确了科研项目在立项、实施、验收乃至结题后各个阶段的知识产权工作内容、成果形式,有利于推动在项目全过程中落实知识产权的工作。

3.5建立了知识产权信息化平台并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积极与有关单位合作,重点针对试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领域的检索与查新工作。同时,在局域网内建成了专利与非专利信息系统,并与已建成的专利信息分析系统结合使用,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检索和专利信息分析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并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提供信息保障。知识产权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为知识产权工作的便捷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4结论

光明公司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取得电建市场独占权和领先地位,通过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管理能洞察电建行业技术发展最新情报,监视对手动向,跟踪行业技术动态,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有效利用专利信息,提高研发创新起点;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毅.企业资源计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从国际会计惯例看,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是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它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较好地体现了这种要求: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领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新会计准则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提高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会计准则更具趋同性,减少了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资人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消除了相互之间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的隔阂,必将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境内外资本市场信息的可比性。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此前签署的“联合声明”,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事实予以了确认和肯定。因此,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将大大提高a股公司的会计信息与中国香港市场及美国、欧洲等境外市场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人员进行估值比较。当然,新的会计准则只是反映公司价值的“一面清晰度更高的镜子”,其本身不会增加公司价值,但能促使投资者去更好地发现公司内在价值。

二、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二)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三)财务风险与危机不可避免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很多的财务风险,比如:①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②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③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贷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④由于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

三、新会计准则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

(一)建立现代企业价值观,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二)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知识资本的取得上,财务管理要关注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识资本,如何降低知识资本的取得成本,怎样优化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的结构;在知识资本的运用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如何结合运用,如何有效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提高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识资本收益分配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三)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更强调的是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简单关注企业的损益情况;更强调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运营效率,而不仅仅是效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更注重于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权力义务。那么,我国企业要应用好新会计准则应该在新会计标准的基础上,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对于会计核算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应做出专门的补充规定或问题解答,作为贯彻执行会计核算制度的细化手段,以此减少会计操纵空间。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新会计制度必须带有较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判断的规定,给予会计实务工作者以较大的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新会计标准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水平。使我国的企业通过执行新企业准则在优胜劣汰的变革中随机应变,最终成为适应国际大环境的赢家。

(四)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三个过程。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风险识别、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判断能力,对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断。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机系统等现代分析工具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进行分析和评价。采取适当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或将风险合理地转移到投资的其他方面。二是提高风险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风险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素质。他们必须对企业经营及所处的行业、部门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经历和体验;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三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有机结合。风险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作为企业,应提供一种合适的组织形式,以使风险管理者能定期与其他管理人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商讨,如企业重大事项的决定、企业财产安全的切实保护措施和内部审计、库存现金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刘芳.知识经济时代与会计观念的变革[J].财会研究,2006(4).

[2]李慧.新会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4).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篇10

【关键词】上市;知识产权;评估;完善

一、引言

知识产权评估是知识产权运营流转的起点和基本前提。合法、准确的知识产权评估是知识产权商用化成功的基石,也是企业上市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创业板方面,知识产权评估甚至是企业上市成功的决定性环节。因知识产权问题导致企业上市折戟、延期、终止上市申报已屡见不鲜。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实践中,工商部门对企业知识产权出资只作形式审查——只要求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的时候提供相应的评估报告。发起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天然地追求灵活操作知识产权评估价值,以达到扩大资本总量、改变资本结构、获得上市,攫取股民财富或其他特殊安排的目的。这促使人们思考:知识产权评估是什么、有何特点、特点的影响?目前企业上市中存在的知识产权评估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二、知识产权评估的内涵及特征

(一)知识产权评估的内涵

知识产权评估是指法定评估资质机构的评估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等)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知识产权评估的对象主要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而具体评估指向是其中的子权利,如专利权中的许可权、版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商标使用权等。

(二)知识产权评估的特征

1.客体信息的无形性。与有形财产评估相比,知识产权评估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其评估对象——知识产权权利客体(信息)的无形性。无形性可以理解为不可占有、不可控制、不可消耗,但可以在同一时间被不同地点的不同人以不同方式使用。知识产权客体信息的无形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评估与有形财产/物权评估的根本差别,决定了为有形财产评估量身定做的“市场法、收益法、折现法”不是合适的知识产权评估方法。可以说,无形性是导致众多知识产权评估难题的根源。

2.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知识产权评估的不确定性是由知识产权效力的不稳定性决定的。任何专利,即使是获得金奖的专利,也都有被异议、无效掉可能。商标不仅可以被异议,而且可能因商誉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商业秘密会因泄密而一文不值。同时,任何知识产权纠纷都会迅速影响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确定性。

三、企业上市中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评估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维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发起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常会利用知识产权评估制度的僵硬或缺失实现特殊安排目标。企业上市中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的问题很多,但以下问题倍受关注。

(一)多部门多头管理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强

根据法律和相关政策性文件,资产评估机构的行政管理机构有财政部、国资委、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虽然财政部是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的主管单位,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负责经常性管理,但评估机构业务进入到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的部委都能管得到。可以说,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由多部门、多头管理,而这些部委又不是相应的知识产权职能行使机关,加之部门间互有考虑,根本无法准确、有力地指引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开展工作。多头多部门监管知识产权评估,必然影响知识产权评估的服务质量和发展。

(二)知识产权评估师知识、技能尚难适应需要

知识产权评估是高度专业且具有复合背景特点的技术门类,它不同于有形动产和不动产资产的评估,不仅需要技术、会计、法律知识,而且需要评估人对知识产权、商业经营具有独特的认识。但是,我国目前从事知识产权评估的人员大都从有形资产评估人员直接转换而来,很多人在做知识产权评估业务之前很少接触知识产权。虽然他们获得“资质认证书”,但是并不代表具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通过后续工作积累起来的零星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知识产权评估的客观要求。

(三)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规则尚不完善

目前,指导无形资产评估的规则主要为:财政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以及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不论从规则的性质、效力、位阶,还是从知识产权评估的复杂性看,这三个规则远远不能适应知识产权评估实践的需要。同时,部门立法的惯性思维也使得这些评估规则的条块分割明显,欠缺统一性、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四)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的选择缺乏统一的标准

评估机构在进行知识产权评估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不管是成本法、收益法,还是市场法都是针对传统有形资产创造产生的评估方法,但是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使得知识产权与有形的物权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别。以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去评估知识产权,必然造成评估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评估价值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也会受到质疑,进而影响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的公信力。

四、企业上市中知识产权评估的完善

(一)明确企业上市中知识产权评估资质制度

知识产权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涉及法律、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同时,知识产权评估市场发育晚、缺乏成熟经验。企业上市中的知识产权评估还涉及严格的证券市场规制政策,少有纰漏不仅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而且可能影响上市进程。换言之,企业上市中的知识产权评估不是一般机构、一般人员能干了的活,也不是谁揽了业务谁就能干的活。如果没有科学、严格的资质限制,不仅难以保障评估质量和公信力,而且极有可能导致无序的市场竞争。因此,有必要建立:(1)知识产权评估师资质制度;(2)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资质制度。

在制度改革上,可以考虑由获得“知识产权评估资质的专利机构中的人”实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行为。理由是:(1)大多数情况下,涉及技术的专利价值评估只有知识产权机构才能担当、完成。(2)知识产权机构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支撑,具有满足知识产权评估需要的基础条件。(3)知识产权机构熟悉知识产权创作、运用、管理、保护等一系列知识产权流程,了解知识产权的习性,能够实时知悉影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因素。(4)从另一维度看,如果放任“券商主导、会计师事务所操作、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边缘化的”业务操作模式,将影响知识产权评估市场的活性和信誉,进而损害知识产权评估市场的持久发展。(5)最后,对于现行知识产权评估市场的“资质机构、资质人员”完全可以通过“重整及优化组合”开展业务,不仅不会造成太大冲击,而且可能成为“做大、做好”的契机。

(二)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服务管理知识产权评估机构

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为由财政部门管理。这一立法政策是传统有形财产作用的结果。随着财产形式的发展,无形资(知识产权)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分量越来越显著,但是财政部门不具有知识产权职能、不涉及知识产权业务,无意也无力服务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发展。于是,受财政部门直接管理的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但是,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法律地位难以推进企业上市中的知识产权评估发展。考虑到知识产权评估的极度复杂性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职能特征,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知识产权评估发展合情、合理。

(三)制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要素指引

如前述,目前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这三种方法都是基于有形资产评估而生,但是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有其鲜明的独特性。用有形资产(物权)的评估方法去评估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必然导致知识产权客观价值与评估价值之间出入较大。知识产权评估一个宽泛的概念,不能体现具体知识产权的特性。知识产权中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有各自特性,应当根据各自特性制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要素指引要素。

就商标而言,影响其价值的具体评估要素主要包括:(1)商标是否获得注册;(2)是否是驰名商标;(3)商标商品的规模、市场覆盖率、商标产品的信誉、消费者的忠诚度;(4)商标许可情况;(5)商标权利人的经营业绩;(6)商标商品的所属行业;(7)商标是否在国外或者目标市场获得注册;(8)主、从商标情况;(9)商标纠纷情况;(10)商标政策情况等。

就专利而言,影响其价值的评估要素包括:(1)专利的类型。(2)专利技术领域和法律地位;基础专利还是从属专利;(3)专利权保护的范围;(4)专利族情况。(5)专利是否在申请中还是已经获得授权;(6)专利的剩余年限及缴费情况。(7)专利诉讼纠纷情况;(8)专利对于特定主体的价值;(9)专利获奖情况;(10)专利许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