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5:10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宗旨,以加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工作力量,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确保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在乡镇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作为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专职机构。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成员由县综治成员部门和其它行政执法部门驻乡镇的基层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并吸收辖区内主要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乡镇主管政法综治工作的党委书记兼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等可兼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乡镇配备2名专职综治专干,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专职综治干部享受公安干警待遇。

三、主要职责

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示和决定,研究制定本辖区的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方案和重要措施,提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决定后负责组织实施。

2、定期研究分析辖区内社会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反馈信息,向成员单位通报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提请同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并督促落实。及时排查社会治安混乱地区的突出治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治理整顿活动,有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3、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指导和督促所辖行政村、社区和有关部门以及辖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调处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治安中心户长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健全完善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尤其要注意排查调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集体越级上访和和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4、加强重点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帮教工作,切实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和指导有关单位和协管员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切实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和指导有关单位和协管员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流动人口顺建设中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大力推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八个一”工作经验,协调司法所、团委、妇联、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社区从事青少年教育的教师的选派和管理工作;指导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和辖区单位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家庭、单位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指导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帮教措施,努力减少其重新违法犯罪。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吸毒人员和受影响人员的帮教工作。

5、组织开展各种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制定创建规划和验收标准,落实工作责任,深入开展“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青少年违法犯罪、无集体上访和”的“五无”平安乡镇、村、组和社区创建竞赛活动;高度重视社区创建工作,健全社区综治组织,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进一步拓宽社区安全创建活动内容,把社区的管理、教育、服务和防范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社区整体防范水平;积极组织协调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参与创建工作,大力协助公安机关深化警务制度改革;加强对责任区民警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的考核管理,确保包片民警每周在村组、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指导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创建工作,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参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6、指导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和基层综治办、治保会、调委会以及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形成工作合力。

四、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1、坚持群专结合方针,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组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安防范。要广泛宣传“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观念,宣传治安防范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居民守则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务治安防范活动。

2、加强对各类巡逻队、联防队、护村(护厂、护校)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的组织、指导和管理,使其在治安防控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把群防群治工作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实施选聘下岗职工人事群防群治工作,并从实际出发组建多种形式的专职群防群治队伍,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组织协调,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要建立健全专职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制度,从队伍的职责任务到队员的招聘录用、教育训练、值勤备勤、奖励处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严格管理。

3、进一步发挥发兵组织在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民武装部门作为同级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成员单位,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民兵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治安防范工作。根据需要,乡镇人武部可成建制组织民兵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成应急任务。

4、按照“充实、完善、巩固、提高”的思路,加强治安中心户长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人员,注重从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复退军人和下岗职工中选拔中心户长。坚持每年两次的培训制度,以乡镇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心户长进行政策法律和业务技能培训。建立中心户长定期述职制度,实行量化考核、奖优汰劣。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补偿、按绩奖励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治安中心户长的工作积极性。

5、建立经费保证机制,多渠道筹集群防群治工作经费。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大对群防群治工作的投入。要严格按照人均0.15元的标准核定综治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逐年提高。同时,要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群众个人适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群防群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考评和工作机制

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档案,加强日常管理。要结合实际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定量考核和评比奖惩制度。把社会治安责任制同经济责任制、领导任期责任制结合起来。根据工作业绩和群众意见,每季度进行1次考核,每半年进行1次奖评,做到科学考评,强化督查,严格追究、推动工作。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执行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

1、定期分析评估社会治安形势机制。乡镇综合治理委员会每月召开1次全体成员会议,每半年在辖区开展1次群众安全感调查活动,认真分析评估社会治安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作对策和具体措施,并加强督促,确保落实。

2、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每月1次全面排查、通报和向上级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研究制定解决措施,落实承办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限期整改,化解矛盾。

3、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对乡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政法单位和治保会、调委会的工作指导,督促其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定期对村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

4、工作术职机制。每半年,各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各村组要向乡镇综合治理委员会,各乡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向县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1次工作述职,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改进。

5、重大治安情况报告机制。乡镇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本辖区的治安稳定情况,对发生的重大刑事治安案(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县委、县政府的同时,一并报县综治办。对隐瞒不报者,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6、教育培训机制。由乡镇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为主,健全教育培训制度,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每季度对各村组、社区和辖区各企事业单位综治办、治保会、调委会工作人员以及治安中心户长进行职责任务、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

7、责任追究机制。对基层综治组织建设薄弱、工作不力的地方要加强督促检查,促进落实措施。对因领导重视不够、工作不力造成重大治安问题的村组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六、组织领导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心,切实加强对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重视和加强乡镇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组织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明确工作职责,真正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发挥作用。从人力、财力、物力和制度上保证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要加强基层政法组织建设,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政法组织力量。公安机关要精简上层、充实基层、保证责任区民警有足够的精力抓好基层防范工作。司法所、人民法庭要合理设置,配齐配强人员,健全工作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2

一、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形成齐抓共建氛围。

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建设活动。重点抓好平安社区(村)、平安校园、平安单位(企业)、平安家庭、平安铁道线等基层平安建设活动。把基层平安建设活动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治安问题、与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办好事实事相结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梳理,实现辖区恶性案件明显下降。XX年年全镇20村达到县级平安建设标准,其中××等8个村达到市级平安创建标准。

二、加强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体系建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预警网络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积极采取化解措施,争取工作主动权。

(一)认真落实“原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居)委会和有关单位把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在基层。

(二)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亲自抓稳定,维护社会措施得力。及时化解、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在本地区无重大社会政治影响的群众性事件发生。

(三)高度重视隐蔽战斗争,积极配合治安部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组织捣乱破坏活动,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衔接、安置和帮教,落实好各项帮教措施。

三、加强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实效。

深化“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实行多警联勤,提高见警率,不断提升技术防范水平,逐步把技防措施推广落实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在巩固“整体治安防范工作”建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强化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抓好以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强化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抓好以单位内部的安全的保卫工作,强化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抓好以民兵为骨干的社区、居委会,村社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全镇、村(居)委会、社、户的四级防范网络。

(二)进一步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配合政法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及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以及刑释、解教的重新犯罪,社区、村(居)委会,街道积极开展帮教失足青少年活动,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治安管理措施和办法。

(三)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认真贯彻《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大力表彰奖励和抚恤见义勇为人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参治意识,防范意识不断增强。

四、加强“严打”整治工作体系建设,及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

(一)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积极配合政法部门深化“打黑除恶”,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犯罪和抢劫、抢夺等各种犯罪,保持社会治安局势平稳,为地方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经常排查和整治本地治安混乱地区的治安问题,积极配合政法部门对城乡结合部,繁荣地区,开发区,学校周边、企业周边以及铁路沿线的治安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及时上报本地的治安情况,积极配合政法部门扫除丑恶现象,辖区内干部职工无参与“六害”活动,违法犯罪活动明显减少,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在建设、注重实效,切实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发展不平衡、措施不扎实、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真正把基层组织配强、把基础工作做实,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为保障上海世博会、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县第十二届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组织领导体系、部门协作体系、矛盾化解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治安防控体系、群防群治体系、执法规范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发挥我镇综治委的牵头协调作用、综治工作中心的基础平台作用、基层政法单位的主力军作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能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能力、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6月底前)。根据省委总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提出工作要求。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7月至12月)。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对口指导,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1月至3月)。镇综治部门于12月底前完成自查自评,并向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报送专题情况报告。在此基础上,由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结合平安建设和综治目标管理考核,对组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四、工作内容

1、完善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组织领导体系。突出抓好我镇综治委建设,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以培育省级“示范综治工作中心”和市县级“示范综治工作室”为抓手,重点抓我镇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基层各部门、各单位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高效平台。规范较大村综治工作站建设,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综治资源,加强与综治工作中心的衔接配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2、完善综治部门联动协作体系。以开展综治工作联系点和述职评议活动为载体,与“部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奔小康”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综治工作联系点制度,重点完善与基层基础建设关系密切部门单位的联系点制度。积极推动政法综治工作接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完善综治工作“五联”机制,结合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设综治信息平台,不断增强民情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功能,逐步实现信息共享。

3、完善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体系。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动员和组织民间力量参与调解工作,通过试点探索、规范提升后进行深化推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调处工作,通过完善领导干部现场接访、网上接访和驻村下访,以及部门负责人定时定点接访、机关干部下乡随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把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沟通,科学民主决策,取信于民,减少对抗,努力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4、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按照绍兴市统一要求,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业机构建设步伐,规范机构名称、理顺管理体制、明晰工作职责,形成系统完整的县、镇、村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出租房屋治安、消防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健全高危流动人口排查、列管、控制工作机制,全力遏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高发态势。

5、深入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的方法,组织开展严打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等多发财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6、深入开展治安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治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强化涉危涉爆、物流货运、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加强内部单位特别是供水、供电、供油、电信等重点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不断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7、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制作标语、宣传牌、公益广告、文艺活动等宣传载体,开展滚动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单位要把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作为深化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把各项基层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4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基层+社区

糖尿病是以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其通常会选择在家庭或基层医院来维持治疗过程。因此,加强对基层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指导和干预对于患者的疾病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对基层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措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小区中的糖尿病患者共3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0.67±7.52)岁,病程2~9年,平均(4.31±2.80)年;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59.58±8.01)岁,病程2~10年,平均(4.81±3.0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糖以及常规护理工作和药物、饮食、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防治措施,并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2)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疾病相关资料、组织患者交流活动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并发症的警惕和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治疗。(3)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4)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急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5)通过电话访问或家访等形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跟踪访问,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为其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

1.3评价标准

1年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对比患者接受护理指导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Hba1c、总胆固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本此研究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Hba1c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5

【关键词】健康管理措施;基层高血压病患者;评价

原发性高血压(pH)是我国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pH发病率逐年升高。长期、规律的用药是治疗、控制血压的关键,与此对应的是,我国基层人群的遵医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在依靠传统用药的基础上,给予pH患者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便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1]。本研究通过采取科学用药+健康管理措施的应用,对基层pH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pH患者450例,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02例,年龄44-76岁,平均58.2岁。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对pH的定义和分类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血管疾病。将p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5例。干预组男性128例,女性97例;年龄44-74岁,平均57.9岁。对照组男性121例,女性104例;年龄45-76岁,平均59.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和血压水平、工作性质、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根据中国高血压联盟2005年修订的高血压指南(基层版)[2],采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3],基本原则是:①联合用药有协同或相加的降压功能;②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抵消,以增加患者耐受及遵医性。联合治疗包括固定剂量和非固定剂量联合两种方式,尤以钙拮抗剂(CCB)为基础的药物联合、以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为基础的药物联合和利尿药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方案最为常用。

1.2.2健康管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管理措施:①收集健康信息,评估风险因素、制定健康计划并建立健康档案是实施进一步治疗及健康管理的第一步。②在pH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在街道建立固定宣传栏,固定时间举办关于pH的健康讲座,赠送pH相关材料等。③实行心理、行为干预,纠正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生活方式,实现对pH危险因素的控制。④定期随访与监测,每月电话回访≥1次,每个季度至少1次进户家访,随访内容除姓名、性别、年龄、血压等基本情况外,还包括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情况等,监测服药依从性;动员家庭成员协助监督。⑤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及其他日常生活指导。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变化。疗效判定按[4],显效:DBp下降≥10mmHg(1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有效:DBp已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管理干预前两组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204/225)、82.7%(186/22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H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目前公认高血压是在环境因素和自身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下发病,通常,环境因素约占60%,遗传因素约占40%。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H发病与体重超标、高盐饮食和酗酒等因素显著相关[5],另外,除遗传因素外,pH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嗜烟、职场竞争压力、社会经济因素等。pH的健康管理与干预对基层pH患者和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危险因素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适时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pH的危险因素,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在实施健康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始终把“三级预防”原则贯穿始终,在一般人群的预防和高危人群、pH患者中降低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低靶器官或组织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张文申.基层高血压现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9):25.

[2]孙宁玲.采用新的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导对基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4):8-9.

[3]初少莉.基层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方案[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19):11.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6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从1991年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取得了很大成绩,对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和有关部门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就全局而言,目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突出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对基层组织建设不够重视,基层组织不健全,工作无人抓;有的基层组织工作开展不力,有的部门参与意识不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有的地方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不够,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工作措施的落实还缺乏组织、机制、物质等方面的有效保障。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基础工作做扎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才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决定”;以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在基层建立起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层层有人领导,层层有人办事,层层真抓实干。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和工作力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全面提高基层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把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组织

1、配齐配强乡镇、街道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副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配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党委副书记。乡镇、街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乡镇、街道综治办要加强自身建设,明确职责任务,把工作的基点放在组织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上,不要行使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权力(乡镇、街道综治办的职责任务附后)。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政法基层组织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健全。人员编制除上级机关下拨外可由地方根据基层实际需要调剂解决。要保证政法基层组织的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装备,提供一定的办公条件。

2、大力加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治安问题比较多的村(居)委会要加强领导,对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领导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选配好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要选好支部书记。基层党支部要有人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本地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要教育、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居)委会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治保会、调解会的建设,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村(居)委会要建立治安防范组织、法制教育队伍,开辟常年的法制教育阵地。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要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群防群治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要因地制宜建立治安巡逻、看楼护院组织,并严格管理,加强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的业务指导。集中执勤的群防群治队伍可参照民兵体制进行管理。要保障群防群治工作必需的经费,地方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自筹经费的要坚持自愿、受益、适度、资金定向使用的原则,尽可能减轻群众的负担。对在群防群治工作中负伤、牺牲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政治荣誉和一定的经济补偿。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

1、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监督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和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日常考核,共同检查落实,基层单位要进一步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评,兑现奖惩。

2、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的方针,针对当地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组织专项斗争;对治安混乱的地方,要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治理,动员和组织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尽快扭转治安混乱的局面。

3、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军警民治安联防工作,完善区域防范机制。要强化以公安干警为骨干,以治安室、治安岗亭为依托,以专职、义务巡逻队为主体的多层次治安联防网络,加强动态管理,严格社会面的控制。人民、武警部队在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中,要配合当地政府,积极参与驻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4、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要明确责任,理顺关系,特别要在落实经常性管理上狠下功夫。要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增强投入,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加强护路队伍的管理、教育,全面推行铁路治安承包责任制,对治安混乱的区段进行重点治理。在公路、航道和通讯线路沿线逐步建立防护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破坏交通、军事设施,盗割通讯线路等犯罪活动。

5、强化居民住宅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住宅小区要逐步实行封闲式管理,新建小区必须建设相应的治安防范设施。保险公司开办家庭财产保险业务,要积极支持居民住宅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各种物业管理公司要把安全防范纳入工作范围,有效防范入室盗窃、偷盗自行车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

6、强化人口管理,特别是加强重点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人口流入地要加强对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人口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掌握重点人口的去向。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和流动团员的管理。

7、大力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完善村级民事和经济纠纷调解网络,特别是要加强相邻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区调解组织的建设。要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要当好基层人民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运用调解、等手段,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1、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级党委、政府(办事处)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负有重要责任,尤其应当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好。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成效列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2、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今后五年内,要将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普遍轮训一次。乡镇、街道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专职人员,由地(市)、县负责培训。治保会、调解会以及各种群防群治队伍业务骨干的培训,由县(市)、乡镇(街道)两级主管部门负责。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7

一、当前我区农村偷盗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一是地域分布特殊。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村落分散,点多线长面广,给犯罪分子流窜作案提供方便。

二是防控设施滞后。物防技防等治安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面控制能力较差;部分村(社区)路灯等照明设施因经费得不到保障,无法及时维修、维护,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三是防控力量薄弱。基层派出所警力较少,装备落后,办案经费紧张,客观上造成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地震慑犯罪;农村治保调解组织不健全,治调干部的活动经费不足,未能有效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预防工作。

四是思想意识偏差。取证难、处罚难等问题直接影响公安机关对一般偷盗案件办理的积极性;部分基层领导对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一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治安防控措施难以落实。

二、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对策措施

解决农村治安问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着眼于完善基层防控体系,着眼于基层基础建设,着眼于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1、网络构建系统化,形成覆盖全区的维稳工作体系。通过实行“三位一体”,建立社会矛盾综合调处网络;开展政企联动,完善综治协会网络;通过多元互动,建设治安防控网络,从整体上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维稳工作体系,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广泛参与,人防、物防、技防多元互动,社区、单位、路面全方位治理的防控格局。一是加大投入,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建立公共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在完善城区、镇区监控点布局的基础上,逐步向农村重点区域、重要地段延伸,合理规划、增加监控点,扩大覆盖面,提高技防水平。增建治安岗、值勤点、报警点、警示标志,落实防范措施,营造治安威慑环境。建设“亮灯”工程,及时维修、维护好面上照明设施,并在发案率较高的地区和路段安装警示灯,作为110报警点;在各村主要路口设立临时报警点,配备报警电话和对讲机,将报警点作为联防队巡逻点和联系点,强化面上的控制。二是实施“村际联防”,建立“大小联防互动格局”。公安机关把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充实加强基层一线警力。全面推广“警官兼村官”工作机制,让基层干警深入村(社区),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维护周边地区社会治安稳定。加强专职治安巡逻队建设,缓解警力不足,扩大巡逻区域、延长巡逻时间,形成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专职巡逻力量为依托的大联防格局。由政法委、公安分局牵头,基层派出所协调组织,以区域为单位,实施“村际联防”、“片区联防”,即在万安、双阳街道分别建立由企业、社区共同参与(按比例出资出人),其他乡镇相对集中的几个村连成一个片区,联合建立治安巡逻队(由乡镇、村共同出资保障巡逻队运作)。在企业较多的村(社区)加快建立村企综治中心及村企联动调委会,以村企联合治安保安队伍为主体开展夜间巡逻排摸,定期进行地毯式排摸,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

2、专项打击经常化,建立健全“严打”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等有关部门参与的指挥机制,不断完善治安形势评估预警、工作决策部署和政法部门配合制约等工作机制,协调、整合政法各部门的力量和社会力量,形成“严打”大格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把严打与严控、严管、严防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苗头性、倾向性的犯罪问题,提高“严打”实效性。加强公安基础工作,落实警民联系制度,广设特情“耳目”,及时掌握发案线索,提高“严打”针对性。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8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现如今,我国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企业服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这一工作的内容与开展的方式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进,而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又是毋庸置疑的,不仅能够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进一步实现人们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基层的党建和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在内容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丰富,提出几个关键要点,希望能够为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开拓新局面提供帮助。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较传统而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同时也意味着党建工作以及思政工作的开展也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以先进的新时念充实当今社会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内容,赋予其新的定义,寻求新常态下的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发展。

一、新常态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常态下社会基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水平无疑正处于迅猛的发展势头之下,不论是社会的生产还是社会主义进程的建设,都已经到了进步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形势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各種形势下的信息导向层出不穷,人们的意识观念越来越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而这些信息流的存在也呈现着良莠不齐的状态,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基层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正确的培训和引导,完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二)党建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

存在于我国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阻碍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和主要问题,就是企业不论是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没有从源头上给予党建政治工作足够的重视度,这就导致了社会上下对党建政治工作从思想上的漠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于这项工作的忽视导致其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用,这对于社会的长久发展而言是不利的。

其次,就我国社会基层目前的党建政治工作开展现状而言,很多政府部门已经针对基层党建组织队伍的建设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大多只是使得现阶段的基层党建队伍初见雏形,还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体制。尤其是针对相关措施的落实,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执行体系,直接导致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混乱无序,既没有专门的职能分配,也没有针对某个岗位设置专人管理。与此同时,由于制度管理的缺失,基层党建队伍中往往十分缺乏高端的人才资源,许多工作都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这大大降低了党建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也是社会党建和思政工作相关措施执行的一个重要阻碍。

由于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为了寻求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言,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稳定健康的发展,抓住目前的机遇,从而能够在经济大潮中稳住脚跟。基于社会现状和社会实际,却有许多地方政府过分重视眼前的利益,只看到了迅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中潜藏的机遇,在制定经营发展目标时,一味追求盈利,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当前地域的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微乎其微,即使是制订工作内容,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工作内容极其浮于表面,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新常态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组织和国家的正确领导

新常态下党建和思政工作实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组织和国家的正确领导,这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于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培训工作,在严格遵循党和国家号召的基础上,重视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将其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对待。培训的主题必须围绕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主要政治方针来进行,并且分析当前时势,充分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在国家形势等原则问题的处理上,坚定立场,做到紧跟党的脚步,开拓我国党建和思政工作开展的新局面。

(二)充分了解工作的核心内容,做到以人为本

以社会人民群众为基础,结合基层人民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关党建思政工作具体内容,这是首先要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对于国家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归根结底,开展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能够起到最直接的影响,足以见得,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基层党组织成员更要深入到人民群体中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协调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营造一个更加融洽的社会生存环境,才能够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热情,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三)以创新的意识寻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现如今,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更加多样化,新常态下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与以前不尽相同。对于我国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建设,也应当能够以创新为基本要求,吸收先进的建设理念,丰富其工作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能够认识到党建思政工作对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性,从源头上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的开展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际精神追求,听取人民的意见,加强社会各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制定更加为群众所接受的工作措施,以更加先进的工作方式,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从而使得具体的工作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执行。

(四)建立完善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以及评价体系

系统完善的执行体系是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以及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要想使得这一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于当前地域社会经济的经营和发展,就必须在遵循国家统一标准规定的同时,结合实际的发展特性与社会环境特性,制定个性化的完善措施,灵活选择党建思政工作的执行方式,在不影响工作开展效果的情况下,改善党建措施的落实力度。与此同时,设立专门的部门,根据职能的不同分配岗位,有意识地提高不同岗位专门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也能够对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9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逐步增多,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能力,推动林区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本人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对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此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我局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党委和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综治委的指导下,紧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推进“平安xx局”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治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综治领导机构、综治办事机构与林场(所)社区协管站和社区管委会相结合的优势,努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局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管理格局。具体措施是:以创建“平安xx局”活动为载体,从加强组织体系、管理体系、防范体系入手,把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和居民区防撬防盗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两条主线,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社会治安的防范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因社会矛盾增多而导致治安问题的增多,局通过强化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利用基层综治工作机构、社区协管站和群防群治队伍进行排查稳控,使治安形势有较大好转,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三是大力加强校园安保和技防建设。在全国、全省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对拓宽警务工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高危人员的管控、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校园技防设施投入六项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落实。对校园技防建设工作中,我局党委政法委组织有关部门并请专业人员到全局5所中小学校实地进行了研究和测算,划定了监控区域,购置了先进的技防设备,在林业局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1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技防建设。

通过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局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局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淡薄。一方面是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对综治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综治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表现为综治责任追究制执行的不够好,影响了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工作思路陈旧。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抓综治工作上,创新精神不够,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基层群防群治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技防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原因,技防覆盖面还不完善,特别是林场(所)、矿区、旅游景点的监控设施还没有与公安局达到同步联网。根据新时期防范工作的要求,技防设施覆盖网络还需进一步增强。四是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但一些基层单位因人员编制的问题,还没有配备专职的综治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就必须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既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转变;“以警为主”向“警民结合、以民为本”转变。要从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整体防控能力,有效维护好社会稳定。

(一)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从过去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延伸和发展为巩固基层政权组织、排查调处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工作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依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责任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避免形式主义。党委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列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严重,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深入贯彻综治工作方针,实现综治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一方面要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防范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政法、综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重打轻防”的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在防范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按照《全市安全技术防范三年规划》要求,进一步在主要街区、繁华地段、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矿区和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安装适宜的技防设施并与公安局实现同步联网。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技防网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技防在社会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有效遏制犯罪的目的。

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篇10

关键词:石化企业;综治文化建设;特点与方略

加强石化综治文化建设是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油田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石化企业综治文化建设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石化企业加大综治文化建设措施力度,平安创建活动得到了长足进步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油田企业稳定与和谐发展。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加上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境外因素等多方面影响,目前油田企业综治文化建设还比较滞后,维护稳定的压力依然很大,局部反弹的风险依然很大,尤其是面对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油田企业的经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政治敏感时段相对集中,各类社会矛盾复杂交织在一起,从全国的角度看,我国社会仍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从油田企业发展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给国际油价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化工市场将延续下行走势,对石油石化生产经营和谋划发展带来很多困难,势必会对油田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造成不利的影响。从油田内部情况看,面临着低油价和保稳产的双重压力,油区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各种涉油犯罪案件仍处多发态势,油区、社区和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也不少,特别是职工群众仍有较多利益诉求。因此,加强综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加强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的有效举措。这就要求油田企业加强综治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综治文化开发,从思维、意识、技能、行为等方面提高人的综治文化素质,有效减少失误,从根本上解决综治文化思维技能,提高油田综治文化建设水平,促进科学和谐稳定发展。

二、石化企业综治文化建设的特点

石化企业综治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继承与创新、研究与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科学规划、不断推进,积极倡导与平安建设客观规律相适应、与新时期管理理念相符合、具有油田特色的综治文化,不断提升油田综治文化管理水平,为油田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加强石化综治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加强综治工作,维护油田和谐稳定,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油田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加强综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维护和谐稳定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大力加强油田企业综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综治文化素质,为实现油田和谐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企业综治文化建设,是油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综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的功能作用,是运用新的综治理念和方式提高油田综治工作管理水平、提升油田综治文化品位、促进油田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根本保障。加强综治文化建设,能有效建立起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实现油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强石化综治文化建设,是平安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实现新形势下综治管理创新发展,在广度、深度和持久性上实现新的突破,必须着眼于人的综治理念的塑造,着眼于综治责任的落实,着眼于提高综治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把以人为本、超前预防的原则落到实处。综治文化管理突破了传统综治管理的局限性,更突出职工群众的综治思想意识、工作态度、科学发展观等因素,从提升干部职工队伍人的综治文化素质下功夫,是强化综治文化建设,建立综治大格局思想观念的升华。

三、石化企业综治文化建设方略

加强石化企业综治文化建设是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平安创建活动的基础工程。

(一)引导石油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综治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价值观。综治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去说服人、吸引人、团结人、鼓舞人、发挥人的创造力,在全体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总结提炼出综治文化理念,让综治理念深入人心,引导职工群众形成共同的综治价值观念和追求。油田综治文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综治观念来指导,力求让“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求实创新”、“科学发展”等综治理念深入人心。

(二)深入推进综治文化建设责任制落实。通过落实领导承包、签订综治文化责任状、“一岗一责”制、严格综治文化考核等措施,开展检查考核等活动,不断强化“谁主管,谁负责”、“谁签批,谁负责”、“抓管理必须抓综治”的综治文化责任理念,推进综治文化责任在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全面落实。

(三)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综治制度规范。结合岗位特点,坚持“抓管理必须抓综治”的原则,以平安创建活动为核心,建立健全综治文化标准、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推行标准化操作。加强综治文化监督机构建设,强化综治文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综治文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促进综治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和规范综治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四)强化综治文化建设教育和学习。把综治文化建设作为保障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定期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意识培养、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不断更新理念,丰富、完善和深化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方法,大力加强各层次人员综治文化教育学习,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综治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