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汇总13篇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汇总13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汇总13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4:20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二、对中国建筑的鉴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它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取决与它那独特的结构。在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是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收集来的关于古代建筑的信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3、色彩的运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了几千。中国建筑,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束语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_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致谢: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针对于当前我国民间美术发展不容乐观的现状,即日渐衰退的趋势,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民间美术所体现的文化正放慢传承的脚步,一些宝贵的艺术资源也日渐流失。这样的现状,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艺术的发展来看,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当前保护民间美术工作迫在眉睫,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基础教育角度,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将民族文化融入他们日常的教育中,则有着长远的意义。以小学美术学科为例,民间美术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传承民间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来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民间美术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不仅包含剪纸文化,而且还有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一方面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提升美术学科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情感体验;自主欣赏;创造能力

儿童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加渴望对艺术的欣赏,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欣赏课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然而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1.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以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儿童的欣赏兴趣来源于强烈的色彩刺激。蓝天,红花,绿树,金灿灿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

儿童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二年级儿童在学习《小扇子》时,他们全被扇子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扇子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

儿童在欣赏作品时通常是凭第一印象,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里的孩子从小看见宽阔的柏油马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小学生自身的欣赏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所谓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指美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创作构思。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总是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

例如《七彩蝴蝶》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生活中美丽的蝴蝶,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热爱。并进一步了解蝴蝶的特点、色彩,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制作蝴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想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写作小短文、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一幅作品通常由几个学生从各方面相互补充,就算完成了欣赏教学,也无法做到全班参与。其次,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谈一点对作品的认识,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回答的问题大多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所以难免有些肤浅、随意。再者,口头表达使教师无法确切知道全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认真思考。教师更不知道每个学生对作品是否理解和认识。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适当采用写作小短文的形式,以延续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欣赏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鼓舞和信任他们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延和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3]朱小曼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重视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在稳步发展中实现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我国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老师”。在新课改目标下,要更加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具体方法的科学性展开,在推行小学课程教育中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工作十分必要。本文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特点展开探讨,提出几点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深化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具体方法

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对内改革速度加快,对外开放的格局也不断加深,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推进比较快,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在面对现代化方向转变。在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学生群体的精神要求不断丰富,对于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模式的需求不断加深。但是,由于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并没有实现和学生能力需求的同步发展。因此,为了实现现阶段小学教育领域的繁荣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必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

一、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小学美术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教育学界有一种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推行阶梯型难度讲学方式,在素质教学观念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应该淡化美术课程考试的相关要求。而是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通过适当放缓教学的节奏,易于学生加深对于小学美术课本中相关艺术画作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展开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工作,从而加强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的陶冶工作,提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需要。

二、开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重点要进行对于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美术课程积极性。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大家的美术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能够在气氛热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整体性的提高。除了采用情景式美术绘画活动教学模式,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小学美术教学还可以采用“音乐”、“文学”感染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对于艺术创造学习兴趣的专注提高。在讲解罗中立著名的画作《父亲》时,教师可以配合播放音频材料同名曲《父亲》,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能够实现艺术作品的表现张力增加。

三、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运用能力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美术的能力。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教学片的展示活动,学生在观看了“小蝌蚪”们寻找“青蛙妈妈”的视频材料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青蛙”和“蝌蚪”的关系。通过动画作品切入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小蝌蚪”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二)开展个性化教育,体现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

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在个性化教育中,实现教学水平的稳定和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稳步推进。在锻炼学生的美术技能过程中,应该通过基础知识教学和科学教学内容编排,激发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热情。为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美术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先通过讨论,然后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三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孩子”、“荷叶叔叔”和“青蛙妈妈”,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在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对青蛙这种常见动物的头部、四肢和大体躯干部分的形态特征有重点的把握,利于课程学习活动中的绘画活动展开。

(三)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能力挖掘

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挖掘,让学生在课堂的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绘画方向。自己挑选出喜爱的角色进行绘画活动。学生可以选择画“一条腿、全身漆黑的小蝌蚪”,也可以选择画“四条腿、全身褐绿,三角形头部的青蛙”,也可以选择画“玉盘状、通体碧绿的荷叶。”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通过ppt图片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幅优秀作品让学生参考。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对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情景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评比活动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投票和打分,选出本节课时中在画幅立意、笔画和线条表达中最出色的作品。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活动的有效推进,我国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应该更加重视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工作。我国的新课标小学美术教育计划中指出“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加重视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科学地编排课程教育目标,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宗宏岗.小学美术教育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对“个性化”教学的实施[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2:88-91.

[2]陈彤光.浅析美术教学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现状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2:105.

[3]赵亚男.对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5,03:267.

[4]金林海.“美”与“术”共舞——试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技能发展的融合[J].江苏教育研究,2012,20:48-50.

[5]陈领.论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实现[J].大舞台,2010,12:178-179.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民间艺术的影子,例如,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沙发上的雕饰、家里的杯盘碗盏以及各色工艺品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的体现。许多看似平凡的旧器具,其造型和技艺却渗透着民间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让学生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可以让他们懂得民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民间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同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发美术教学的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我模仿央视的“寻宝”节目,让学生把家里的“宝物”带到课堂,并要他们了解“宝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后在展示宝物的时候讲解给全班听,让大家来评一评这件“宝物”是否恰如其分。学生都觉得很有意思,有的把家里的古玩拿来了,有的把旧铜钱拿来了,还有的把花瓶也拿来了,一时间,课堂成了一个微型的“民俗博物馆”。通过“展宝”环节的介绍,学生了解了不少民间艺术的知识,并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走访校外,追溯民间艺术

2011年教育部在出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这条规定鼓励小学美术教师去积极开发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源于民间,走访校外,走进民间,追溯民间艺术的来龙去脉,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从而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习兴趣;参观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民间艺术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工艺流程及有关的逸闻趣事。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下乡,带领他们走进农家,随时收集隐匿于民间的艺术。在农村,学生看到了古式的建筑、古老的家具,还有草编、纸扎等,也许在学生看来,这些质朴的农民就是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接触过一些以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绘画。当这些景象和人物真正映入他们的眼帘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震撼于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表现力。

三、走进节日,感受民间艺术

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舞台。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赏花灯、猜灯谜、赛龙舟、做祭祀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堪称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教师如果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节日,让他们亲身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民间美术在节日中的特色表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有一次,我在年关将至、寒假之前组织了剪纸比赛,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春节”这个主题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成窗花,然后全班投票表决,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工艺奖”等奖项。为了保证比赛公平,我要求学生在窗花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主要是创意和寓意。由于比赛形式比较新颖,加上寒假将要来临的氛围,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剪出了一幅幅非常具有创意的窗花,例如,有的学生剪出了奥特曼,有的学生剪出了牡丹花,有的学生剪出了福娃,介绍语也很有意思,有的是“花开富贵”,有的是“年年有余”,看到这些美丽的窗花和美好的祝福语,学生似乎感到春节已经来临了。由于学生表现都很出色,除了最佳奖之外,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并要求学生在春节那天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家窗户上。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一定会更加喜爱剪纸艺术。

四、走近艺人,体验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魅力不只在于欣赏,还在于制作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近民间艺人,有条件的话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定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民间艺术。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例如,北方城市的捏面人、织纬编,苗族的绣苗绣、剪苗花、做苗衣等,只要有民间艺术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民间艺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人的工作坊,也可以请艺人进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艺。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位擅长编织的民间艺人到课堂上讲课,学生一个个睁大了眼睛,认真地看着艺人编织,不放过他手上的任何一个编织细节。最后在艺人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开动脑筋,按照自己的构思,编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积极性很高。有了这些成功的体验,我把一些相关的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较轻松地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它的艺术形式、表现特点贴近生活,容易被人理解。小学美术结合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美术就是人类对于美的理解与感悟,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丰富的育人资源。小学美术在小学育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小学美术在教育中独特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以及健康审美心理的塑造等,对于小学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美术;美术教育;育人功能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生涯的基础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将美术作为小学阶段教学育人的一种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育人功能,并与审美功能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术教育育人的功能价值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而美育的重要内容就包括提升审美意识,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本身就有陶冶情操的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将美术应用于小学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美感的体验,帮助学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另外,美术教育的独特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艺术,认识国内外优秀文化艺术成果,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陶冶学生个人情操的同时发展个性。尤其是201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艺术教育(包括美术教育)对于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特别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特别点明了美术立德育人的独特功能。简单地说,美术的育人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够培养发现美、追求美的情感与情趣,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个人修养、综合素质、艺术创造力、逻辑思维方式、审美能力等多方面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教育中美术育人的内容

了解了美术的育人功能,利用美术学科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有效渗透到各个环节中,构建小学美术教育的育人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阶段的育人质量。

1.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创造美的具体实践活动都与美感密切相关,也与在实践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相联系。小学阶段,美术教育之初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有了对美追求的思想意识与情感,才能够更好地在美术世界里徜徉。首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其成长的主要场所,美术学科育人,只有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美术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的魅力;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形状等元素的感知与体验,培养学生对于于美的认知与情感。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发现家乡的美、社会的美。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情感,通过欣赏_漫画、参观纪念馆、鉴赏各类展现民族气节的艺术浮雕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个人的审美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提升。

2.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美术的育人功能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美好的德行。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可塑性非常强,在小学美术德育渗透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尊重生命、团结友善的教育理念,这也是育人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悟。当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信仰,形成对艺术、生命的敬畏,就有对真、善与美的正确感知,从而拥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

3.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

小学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人本身就具有一种主动改造的意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改造一些东西。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包括各种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美术知识,欣赏世界知名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动手参与,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在各种美术活动中,不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在体验中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4.健康审美心理的塑造

审美离不开心理活动,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就是审美心理,审美的过程也是外部世界与人内心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学教育阶段,通过美术学科育人,就要健全学生的艺术心灵,包括在情感、感知、意识、意志等方面的重点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可以不断健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明辨美丑、黑白、是非,不断健全心智,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2]韩娟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美术教育研究,2016(16).

[3]丘仁富.中小学美术独特育人价值刍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邵阳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其中邵阳县的蓝印花布、隆回的滩头年画、宝庆的竹刻、花瑶的挑花等均已得到大家的重视,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形式上的分析阶段,没有对邵阳民间美术进行深入挖掘开发,这对邵阳民间美术的发展而言是有局限的。文章将民间美术引进地方美术课堂,形成新的美术教学特色,要想开发民间美术课程,增强人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需大胆聘用民间艺人走进课堂,通过艺人的示范与讲解这种直观教学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持续不断地完善邵阳民间美术课程的资源,从而推动邵阳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不断往前发展。此外,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要充分挖掘地方美术院校和中小学美术课堂这一平台的优势,在教学中把地方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学习民间美术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关键词:邵阳;民间美术;课程资源

一、邵阳民间美术的现状

邵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底蕴厚实,是傩巫文化和楚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这历史长河中,埋藏着非常丰富的民间美术宝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品类有蓝印花布、滩头年画、宝庆竹刻、农民画、花瑶挑花、窗花剪纸、羽毛画、凿花等等。但随着社会历史、经济的发展,这些自发传承的民间美术已濒临消失的境地。1980年普查,邵阳地区的民间美术品种有103种之多。2001年再次摸底,全市只搜寻到26种,很多项目都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亟待抢救、保护。

目前,在繁多的邵阳民间美术中,邵阳县的蓝印花布、隆回的滩头年画、宝庆的竹刻、花瑶的挑花等均已得到大家的重视,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形式上的分析阶段,没有对邵阳民间美术进行深入挖掘开发,这对邵阳民间美术的发展而言是有局限的。例如比较有名的邵阳县的蓝印花布这一传统艺术,明清时期创下的辉煌不再,现在竟面临失传的危机,年轻人鲜有对传统艺术感兴趣者,而老一辈艺人又纷纷离去,历经岁月沧桑,流传下来的精美雕版也极少了。而其他邵阳民间美术所遇的境况也基本相似,希望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急需一批年轻人去做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二、邵阳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如今,全国各地的许多民间美术已濒临消失,迫切需要对这些民间美术进行传承和保护,否则这些艺术未来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了。邵阳的民间美术也同样如此。尽管政府和民间组织在保护民间美术方面做了一定努力,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其实,要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最好的方法就是想方设法去发展它。如果我们在地方美术课程体系中融入本地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在美术课堂增加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地民间美术,也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既能给地方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教学资源,也能让学校办出地方美术教学特色,真正做到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这可能是发展民间美术的理想途径之一。

三、邵阳民间美术融入地方美术课堂的可行性

当前,邵阳民间美术课程所占比例极少,形式简单,缺乏多样性。对地方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的较好方式是让民间美术走进校园、进入美术课堂。要想开发民间美术课程,增强人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需大胆聘用民间艺人走进课堂,通过艺人的示范与讲解这种直观教学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持续不断地完善邵阳民间美术课程的资源,从而推动邵阳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不断往前发展。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要充分挖掘地方美术院校和中小学美术课堂这一平台的优势,在教学中把地方美術的传承和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学习民间美术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四、邵阳民间美术运用于地方美术课堂的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

与邵阳民间美术有关的研究较多,国内主要有以下学者的研究:2015年由唐文林、王艳萍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邵阳工艺美术》是第一部全面研究和介绍邵阳民间工艺美术的书籍。其他对邵阳民间美术研究的专著有:冯骥才的《中国木版年画:滩头卷》、张之一著《滩头年画研究》等。诸多学术刊物上也常有对邵阳民间美术进行论述的文章,这些学术文章对邵阳民间美术都有深入研究。这些成果也让笔者的教学研究更加方便,有了很多可学习借鉴的资料。

邵阳民间美术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邵阳翻簧竹刻、邵阳蓝印花布、滩头年画等。1915年9月7日,在美国旧金山,邵阳翻簧竹刻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材质夺得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奖章,从这以后邵阳翻簧竹刻名扬四海,得到了世人的更多关注。其后,邵阳民间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品展览,屡屡获奖。可见,邵阳民间美术在国际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一)研究方法

第一,定期到民间美术发源地考察,向一些邵阳民间美术艺人请教学习,积累第一手资料并整理成系统材料。

第二,把邵阳民间美术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缘由,进行修正并再次实践检验。

第三,经过教学实践,从中选取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整理成文,进行公开发表,希望获得更多的社会反响,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

(二)学术价值

一是理论创新。独具见解的研究视角,通过对邵阳民间美术的研究,把适合美术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利用好,这样便于建立起比较认知结构的体系,这在理论研究上具有创新意义。

二是实践创新。邵阳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有诸多可以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比如滩头年画、宝庆竹刻、蓝印花布、花瑶挑花等。这些邵阳民间美术单纯、朴实、健康与向上的思想情感,通过归纳总结,提取其中适合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部分进行整理,经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具有邵阳民间美术特色的精品课程,通过实践不断完善。

五、邵阳民间美术运用于地方美术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的容量和艺术表现是独一无二的。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产生了特色各异的民间美术,通过对邵阳民间美术的研究,把适合课堂教学的美术理论进行总结,并运用于邵阳地方美术教育之中,这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

(二)实践意义

首先需要我们深入民间去挖掘民间美术的资源,不断向老艺人请教,学习并做好记录,整理成各个特色教学案例,或者把优秀的民间艺人和匠人请到学校来现场示范或讲课,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感染力度会更强,有利于建立好民间美术的传承的稳定传播平台,这也是老艺人喜欢看到的,把民间艺术学习上升为系统的理论,通过一些故事启发与美术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再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民间美术教学课程,使之成为科学的教材,能够普及并永久地传承发展下去。这也对保护和传承邵阳民间美术起到一个良性推动。

六、邵阳民间美术运用于地方美术课堂教学的总结

邵阳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品类有蓝印花布、滩头年画、宝庆竹刻、农民画、花瑶挑花、窗花剪纸、羽毛画、凿花等等,发展与传承好邵阳民间美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在邵阳本土开展民间美术进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能很好地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也能对民间美术的传承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更是加强课堂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积累,我们今天提倡工匠精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肯定,所以民间美术进课堂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滩头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何滢.湖南滩头木版年画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3]夏兴旺.民间美术对油画艺术创作启示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2(11):60-61.

[4]苏新平.版画技法(上):传统版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国原始先人的思维方式谈起,分析了影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生及演绎的思想文化因素的成因及根据。

关键词:工艺美术起源演绎思维文化

一、引言

中国工艺美术发生的较为久远,在久远的年代里,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史前美术史上发生的一切,但是我们可以从原始先人遗留下来的痕迹来分析其思维方式,以及由此种方式而产生的作品来探讨艺术的演绎。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因为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必定受多个因素共同组成的环境的影响,包括、、文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本文主要从思维、图腾、神话、阶层分类来探讨。

二、工艺美术的起源演绎概说

从起源来说,整个人类社会工艺美术的起源应该具有共通之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类趟过的是同一条河流。整个工艺美术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世界的远古洪荒时代,也许当我们的原始先人从树上走下来,打制第一块石器并用它来打击远方的飞禽走兽时,第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就产生了。不论这件作品的创作思维、审美心理、作品的功效如何,这件作品都应该是属于工艺美术系列。“制造工具的行为打开了动物快感向人类美感转化的一系列过程的闸门,特别是对造型艺术来说,工具堪称为一切造型艺术的鼻祖,它包含着造型艺术的基本萌芽”,[1]因为人类的历史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任何工具的制造都是根据当时的劳动需要和能够驾御的物质材料制造出来的,大自然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最为直接与方便的材料便是石头,最早的工艺美术起源于最早的工具设计,而最早的工具设计就是石器设计。人们对最早的石器加工,“自然谈不上有的审美加工,但当时的人类确实已在观念中形成了对石器具体形状性能的蓝图,在千万遍反复实践中,对于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诸如尖或者薄等形体概念和在具体砍砸时由这些形体产生的使用快感之间建立的思考,成为最早的对美的认识的客观物质基础”。[2]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件可以利用并利用了的石器工具就是第一件工艺美术品。

小孔是灵魂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原始人的对生存的观念,在工艺美术的发展演绎中这种观念的影响是很大的。至于求全与求美的观念,我认为是中国人的吉祥与审美心理的体现。中国的工艺美术在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沿着自己的方式在发展,无不渗透着自己的这种观念。

三、工艺美术起源演绎的思维文化

远古时代,万物洪荒,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类对自然的一切感到陌生和恐惧,日月星辰的变换,山崩地裂的灾难,生老病死的神秘,无一不给人类带来了障碍,人类靠自己的劳动改变着自然,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本身;劳动在改变着人类的同时,也在锻炼着人的思维。由于对自然的不理解,原始人赋予自然万物灵性,试图以此亲近自然,于是便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万物有灵”的观念自始至终贯穿在原始人的头脑之中,正如泰勒所说:“事实上,万物有灵是宗教哲学的基础,从野蛮人到文明人来说都是如此。虽然最初看来它提供的仅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赤裸裸的,贫乏的宗教定义,但随即我们就能发现她那种非凡的充实性。因为后来发展起来的枝叶无不根植于它。”原始人正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阴阳观念,而阴阳观念无不贯穿在人类的工艺设计之中。

人的观念重视研究人的本身,中国常常思索:“人类从哪里来?”原始先人从男女交合诞生生命的现象得出结论,即“男女精构,万物化生”,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界两种彼此对立而又相互依赖而存亡的物质势力。

阴阳五行、八卦和图腾崇拜等观念的相互影响作用,是受原始的互渗思维作用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工艺美术的色彩来分析。人们从对自然的了解出自然界的五种基本色彩,即青、赤、黄、白、黑,并把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通过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说,色彩的象征和比附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时(春、夏、秋、冬、长夏)、五性(仁、义、礼、智、信)、五声(呻、笑、呼、哭、歌)、五态(恐、喜、怒、忧、思)、五气(寒、热、风、燥、湿),成为一个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比附的整体系统”。可见,中国人很善于将不同的事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而糅和在一起,各种事物意义的转换,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中国工艺美术自从起源以后,一直沿着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发展着,而工艺美术的创作设计,最根本的还是受设计思维的制约,设计思维更是受社会文化的限制。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渊远流长,经久不衰,是有自己的文化精髓置于其中的。而中国文化的互渗思维将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中国的器物造型及色彩配置等工艺美术的各要素分别具有更为深层的意义,也可以说,由于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有极强的象征性,而这种象征性已经随着的迈进慢慢渗入到人们的心里,所以说中国文化有很强的渗透性。

四、结语

凝聚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工艺美术,在过去和现在的国际性贸易和文化交流中,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传去了精美的丝织品,而且传去了蚕种和织造技术。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瓷器的外销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性生产产业,而且影响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出版社,1993:5.

[2]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轮.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200.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而民间美术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形式,是当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这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学重要性

众所周知,民间文化是我国的重要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国际竞争的潮流中,民族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本国在国际间的地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应该重视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小学美术学科为例,作为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民间美术教学素材,以期加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并内化于心,提升自身的民族意识。

一、当前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

二、民间美术素材应用于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针对于当前我国民间美术发展不容乐观的现状,即日渐衰退的趋势,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民间美术所体现的文化正放慢传承的脚步,一些宝贵的艺术资源也日渐流失。这样的现状,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艺术的发展来看,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当前保护民间美术工作迫在眉睫,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基础教育角度,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将民族文化融入他们日常的教育中,则有着长远的意义。以小学美术学科为例,民间美术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传承民间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来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民间美术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不仅包含剪纸文化,而且还有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一方面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提升美术学科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搭建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一般来说,民间美术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不仅包含美学内容,还包括历史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方面。[2]当前,要想对于民间美术做好传承,最根本的途径是对于其进行系统的学习。作为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不能只停留在美术课程的讲授中,而且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创新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还应当完善教学体系,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中国民间美术概论、地方民俗文化、民间美术赏析及民间美术设计制作等内容。[3]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作为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民间美术,之所以称之为“民间”,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而作为美术教师来说,可以采用实践课的方式,带领学生去到当地去切身感知民间美术,如参观民间美术博物馆、民间手艺人工作室等。通过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面对面的欣赏艺术作品,真切的感知民间美术的魅力。另外,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等电教化设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最大程度的激发起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求知欲。

3.營造情境化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情景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便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4]作为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工作室,为学生提供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场所,并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另外,在工作室中,美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临摹,通过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深深体悟民间美术的魅力。这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作为试点进行推广,增强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播力。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并其以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形式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使得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民族文化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分割的重要一个部分。对于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有义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于民族美术的弘扬与传承,将民间美术资源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的课程内容中,使得学生在获得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最终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耀友绘.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读写算(教研版),2014(12):25.

[2]刘志新,张兰英,李芹.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8(01):247.

[3]严姜颖.刍议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2018(28):203.

[4]孙启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1):12.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功能,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探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和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和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功能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和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和创作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和展赛机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和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和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和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希望、困惑、机遇、挑战并存的世纪。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守旧的知识、思想和教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其制胜的法宝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量的增加,还要有面的扩展;备课时既要吃透教材,又要不断思考、创新,甚至超越教材。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伴着“二胎”政策的热潮,学前教育专业在各大高校纷纷上马或升级,尤其是强调特色、重视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牢牢瞄准人才市场需求灵活决策的各大民办院校。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凸显的问题而言,笔者拟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希冀对教学实践与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应用型;技能人才;学前教育;美术;改革创新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民办院校也纷纷开设此专业。然而,由于各院校的历史背景、战略导向、学科优势和资源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在形成各自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单就美术类课程而言,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而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因循公立院校做法、教授内容与幼儿园需求脱节、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亟待解决。

1、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般而言,应用型人才有别于专业性理论研究人员,其更加侧重于按照特定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技术规范从事非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主要的职能在于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或构想应用于实践。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发轫之处,比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须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而非学术研究;相较于职业教育,其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幼儿园,其工作又有一定的启蒙性和研究性,因而这又不同于职业教育。

2、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异军突起

从国家层面而言,近年来,国家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关注、重视和引导无疑会牵动诸多社会因素。很多大中专院校都接收到了这个信号,纷纷升级已有专业或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同时,为了应对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国家逐渐放开“二胎”。这自然也刺激了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异军突起。此外,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第一代,“80后”的生长环境、受教育经历也使得“80后”对于学龄前的教育尤为重视,这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强、注重操作、强调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等特征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间有着天然的机缘,这是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遍地开花的另一诱因。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但很多院校在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和修订其专业培养方案时却出现了很多差异。一部分院校因本身便设置有人文或教育类相关专业,于是在美术课程的设置上要么平均用力,要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突出某一方向的课程。还有一些院校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中,学科带头人或受教师自身专业优势的影响,课程设置被“绑架”,导致整个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不合理。对此,相关院校应以国家教育部门提供的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和模式做适当调整,并请领域内的专家和一线幼儿园美术教师提出意见,最大限度地使本专业课程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

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而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陈陈相因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许多民办院校尤为重视的办学方向,实践也能证明,这些院校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特色的同时,确实也为中国青年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也着实培养了一批公立院校忽略或不愿介入的专业人才。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部分院校一方面强调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授实践和摸索中依旧借鉴公立院校偏重理论和研究的模式,陈陈相因。既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那就更应该因地制宜,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生源与教学环境大胆创新,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特色和差异性,切不可盲目照搬外部经验。

教授内容与幼儿园需求脱节

学前阶段的幼儿因其智力、心理、活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获取的信息也较为单一。如此一来,极具传播时效性的网络、电视等信息渠道便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认知。于是,儿童世界中,时下最流行的要素也就进入幼儿的脑海,其中有关美术、音乐方面的信息最为丰富。可是,多数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建立长期合作的高品质幼儿园、资金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美术课程的教授上一定程度地脱离了幼儿园和幼儿本身的实践与认知。笔者以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在美术课程的教授中一定要多做调查、加强教研,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同步于幼儿园的需求。

课时不足、缺乏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会涉及基本造型技能、色彩知识、儿童绘画、纸工制作、泥工制作、布艺、综合材料画等方面的内容。很显然,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都与实践相关。众所周知,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大脑与肌肉在熟悉和适应一定的技能时往往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偏重技能与实践方面的学习其所需时间一般也相对稍长。无独有偶,多数院校基于师资短缺或降低教学成本等因素考虑,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课时的情况。原本科学合理的学时计划出现缩水,学生的实践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课时和实践环节是保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效果的生命线,相关院校应分清主次,划定红线,切实保证美术类课程的基本课时与实践。

4、结语

美术类课程对于学龄前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中除了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和理念外,也一定要遵循美术课程的教育规律,不断自查和反思自身在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如此才能真正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飞帆.高校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n]._,2014-11-25.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2).

[3]吕袁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新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摘要:该文以俄罗斯艺术家梅尔尼科夫、卡留塔、索科洛夫为例,分析他们的艺术实践特色,从中提炼出俄罗斯当代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旨在促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性人文性现实主义现代性。

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具有很多宝贵的特点,当下的俄罗斯油画是创作思想与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典范。研究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结合时代背景,探索油画家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提炼艺术创作实践的技巧、技法,可为从事绘画艺术的同行提供借鉴。

俄罗斯当代油画起源于古罗斯圣像画,很多俄罗斯当代油画家都借鉴古罗斯壁画作为创作的语言形式。俄国在沙皇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结合的艺术创作。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欧洲意大利艺术与本土化艺术结合,一条是印象派绘画和现实主义艺术结合。俄罗斯悠久的油画艺术史促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实践的首要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同时,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也是当下俄罗斯油画创作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分析俄罗斯代表性油画家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中挖掘出宝贵的艺术财富。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是俄罗斯当代艺术大师,他开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新格局。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同时有所创新与突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融入了现代艺术的某些创作手法。梅尔尼科夫的油画创作主要分为苏联社会主义创作时期、人文关怀时期、追求艺术创作时期这三个阶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凸显了现实主义的特色,将人性化融入创作思想,通过写实的手法,结合细腻的情感,充分展现了油画作品的艺术内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关注自然与人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表达出具有真、善、美的实践特色,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梅尔尼科夫的油画作品实现了俄罗斯传统艺术与欧洲美学思想的巧妙融合,丰富了油画绘画语言。他创作出具有主题性和象征性实践特色的作品,推动了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梅尔尼科夫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是《西班牙三联画》《觉醒》等。在这些作品中,梅尔尼科夫将现代艺术中具有象征意味和装饰意味的创作手法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艺术魅力。另外,对画面构成语言的再创造也是梅尔尼科夫重要的艺术贡献。

尤里·卡留塔是俄罗斯列宾美院当下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主要是具备强烈兼容性的艺术语言。卡留塔的油画创作兼容并蓄多种艺术流派的特色,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特色。卡留塔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色彩表现力,充分展现了他的油画绘画技巧和特点。卡留塔擅长画人物肖像,传承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的绘画精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生命的特点。卡留塔的油画艺术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出去遛狗了》。该作品体现出分离派艺术特色和表现主义特色对卡留塔艺术创作实践特色的影响,疏密色彩的巧妙搭配和线条结构感的有机结合起到了强烈的装饰作用。

卡留塔在《樱桃》等作品中体现对巡回展览画派技法的应用,并突出了自身的艺术创作特色。卡留塔的艺术创作中也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的油画特色,从构图到色彩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实践特色。如,卡留塔的《圣母》展现了人物的生活化创作特色。卡留塔的油画艺术创作中还具有简单、隐喻的实践特色,他将内心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合理融入了形式语言的成分,通过大面积色块形成强烈对比以组织画面,起到凸显人物心理感受的作用。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索科洛夫是俄罗斯21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反映现实的实践特色,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人文性是索科洛夫油画作品的主要特色。

索科洛夫具有浪漫的诗人气质,他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重视油画作品的诗意色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索科洛夫的油画艺术创作凸显出崇尚美好的特色,他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充分展现于油画作品中,真挚的创作情怀传达出对国家和生命的热爱。索科洛夫的作品《春水》用优美的笔法和色彩展现出初春的景致,富有生机的景色使观者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索科洛夫的艺术创作具有显着的实践特色,凸显了俄罗斯当代人文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中凸显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特色,其中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有机结合是其创作观念的一大特色。另外,现实主义特色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也是其主要艺术特色之一。从技法表现上说,俄罗斯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主要是具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娴熟的技巧与表现性技法有机结合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并学习的优质艺术资源。

参考文献:

[1]路家明。守望。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

[2]徐万东。索科洛夫。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1、美术的教育目的和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和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靠于过程。假如说美术表现和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和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和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征和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和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非凡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4、美术的素质教育和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摘要:①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和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和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评量体系和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和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