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5:55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1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重要指示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的应急管理培训,提高我街干部、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组织指挥和专业水平,提高重点部位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省应急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机制,组织我街干部、各办公室各社区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成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各项应急预案应急知识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忧患防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指导原则。在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中,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分级分类、保证质量,整合资源、创新方式,规范管理、有序进行的指导原则。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级分类实施培训,提高受训对象的素质和能力。

二、主要任务、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安排

(一)主要任务。认真组织我街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学习掌握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通过培训,使每名应急管理人员做到“五知十会”,即:知道应急管理的相关法规,会排查隐患、会登记造册;知道防灾减灾的基本要求,会辨识风险、会监测预警;知道灾害救助的政策规定,会统计灾情、会核报灾情;知道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会初期处置、会组织疏散;知道信息处理的基本方式,会接报信息、会使用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安全生产(包括消防火灾、建筑施工、等)隐患排查治理、自然灾害(包括水旱、地震、地质、气象等灾害)风险辨识管控、监测预警、信息接报、应急避险、事故灾害初期处置、群众救助等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素质。

(三)培训对象。根据我街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应急管理培训对象主要包括我街干部、各办公室各社区应急管理人员、我街应急处置救援队伍队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我街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各办公室各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监管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街应急救援队伍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四)培训安排。把应急管理纳入街道党支部年度学习计划,有计划地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应取急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应急管理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参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预案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按照保证质量的培训原则,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5天。

三、加强领导,提高保障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2

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为主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公众是否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实践证明,只有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才能实现应急管理“无急可应、有急能应”最终目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大力提升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争当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的重要抓手来部署、谋划、推进。我们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行先试,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宣教培训体系。除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月、张贴宣传海报、在新闻媒体刊发或滚动播出应急知识,把应急管理有关知识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内容等常规做法外,还着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十大工程”。

一是出台指导性文件,谋划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全局。为全面推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2008年4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近5年**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要求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要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突破口,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以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能力;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以定期培训为主要手段,提高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水平。

四是开通应急管理专门网站,打造应急管理工作“网上名片”。2007年12月份,**省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专门网站——**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中、英文版),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利用网络优势,全力打造突发事件信息权威平台、公众服务平台和**省应急管理工作“网上名片”。网站针对不同时期特点,采取开辟专题、网上直播、举办竞赛、专家访谈等多种途径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效果十分显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中国应急管理》等全国应急管理权威杂志均作了专题报道。

五是征集应急管理标志和宣传口号,扩大应急管理工作的影响力。为加大**省应急管理工作宣传力度,2007年,**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省应急管理标志和宣传口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在学校、社区、街道、企业等广泛张贴应急管理标志和宣传口号,使基层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认识应急管理、了解应急管理,有效扩大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影响力。

七是编发工作简报,增强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度。省、地级以上市每周定期编发1期《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简报,主要目的是向各级领导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省内外

应急管理工作的新经验、新举措,通报应急管理专家工作动态等。

八是举办应急知识竞赛,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应急

九是组织应急知识宣讲团,推动应急管理知识宣传进村入户。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我们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等组成应急知识宣讲团下农村、下社区、下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应急知识,全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应急文件;管理;改进

应急文件管理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之一。应急文件是在应急工作中形成、收到和保管的记录,是应急工作开展和应急工作评估、改进的依据。如何在应急工作开展中收集、保管齐全、完整、准确的作为证据价值和信息价值的记录,以满足国家主管、监管部门及外部评估单位对核电厂应急工作监管和评估的要求,如何实现应急文件现场纸质配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有效性,保障在突发应急状态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查找到纸质文件,为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任务的实施节约时间成本,提供准确、有效的文件支持,是应急文件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所在。

1.应急文件管理的基本要素

应急文件管理的基本要素即实现文件的“管什么”、“如何管”、“由谁管”和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管什么”即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确定,是源头的控制管理,是应急文件管理的根本。“如何管”即是建立文件管理的规范,实现对应急文件收集、鉴定、整理等全过程的控制。“由谁管”即是确认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应急文件管理的执行者。

1.1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确定

文件指机构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义务或业务事物活动过程中形成、收到并保管的作为证据和信息的记录。文件是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重要的企业资产。通过对机构的规章环境、业务需求和责任要求以及文件不被捕获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文件管理的范围需求,以方便业务的顺利开展,确保机构和个人对其法律事务和行政管理事务的行为负责,确保机构和个人对业务和相关的内、外部利益群体负责,并理解上述群体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确定是文件管理的基础,文件管理的完整性主要取决于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确定。

1.2文件管理的规范化

应急涉及核电厂生产运营的各个专业,包括运行、维修、技术支持、设备管理、消防保卫、公众信息等。因此,应急文件的管理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实现对应急文件的收集、鉴定、整理、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建立多部门统一的应急文件管理的规范,是应急文件可用性、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使得文件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1.3人员参与程序

如前文所述,应急文件的管理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工作。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确认在一定程序上取决于参与者对于本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应急工作的理解程度,同时,文件管理规范的制定与文件管理规范的执行之间存在一定差值。因此,文件管理规范的实际运行绩效还取决于参与者的应急意识和对应急文件管理的理解和参与程序。

2.应急文件管理的短板

2.1应急文件管理的完整性、规范化存在不足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导则的要求及核电厂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需求,应急文件管理应包括应急领域程序编制管理、应急准备记录管理、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应急响应记录管理。核电厂应急文件管理在应急准备记录管理、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应急响应记录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化方面相对薄弱,主要为:

2.1.1应急准备记录管理

对于应急准备阶段的记录管理,分别在核电厂人员、物资和文件相关的应急准备程序中有相关的描述。但是程序中及应急准备记录管理实践中对于存档记录的范围、存档记录的关键要素、记录存档的规范要求未进行有效梳理,以致应急准备记录存档不全,存档记录中关键要素不全。例如,某核电厂在其机组启动前的wano评估中,无参演人员签到表的事实作为应急演练的一个薄弱环节被指出。

2.1.2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

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中无现场配置文件完整性保障的有效手段,以致对于各应急待命/启动就位点配置的应急文件是否满足各应急专业组应急响应需求无评估与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无法保障应急文件纸质配置的完整性。

对于现场配置的纸质文件,无配置的规范,无法保障应急情况下纸质应急文件的快速查找,确保应急情况下纸质应急文件的可用性。

2.1.3应急响应记录管理

对于应急响应记录的收集无明确的职责划分,对于记录存档的归类无明确规范。例如,某核电厂因对于应急状态下各类记录收集责任不明确,同时,对于记录存档无明确的规范要求,造成记录收集不全,未完整有效地保存综合应急演习的全过程,无法通过应急演习记录进行演习过程的追溯,错失了对应急决策、应急人员应急响应能力的有效u估措施。综合应急演习是应急响应全过程的压缩模拟,结合综合应急演习记录存档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核电厂对应急响应记录的管理规范存在不足。

2.2对应急程序文件缺乏宣贯

应急程序文件中涉及的相关主体和员工对应急文件管理涉及的范围、规范及意义缺乏了解,应急文件管理的相关规范自然难以有效落实,员工的应急意识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得不到提升。例如,某核电厂在机组启动前的核安全检查中,检查人员针对应急设施设备物资管理活动相关记录的规范性提出了整改要求。

3.应急文件管理改进建议

3.1合理梳理应急文件管理范围,加强应急文件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规范化;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D002/01-2010)中对应急文件记录的要求如下:

营运单位应把应急准备工作和应急期间的情况详细地进行记录并存档,其主要内容包括:

(1)培训和演习的内容,参加的人员和取得的效果等;

(2)应急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应急设备及其配件的清点、测试、标定和维修等情况;

(3)事故始发过程和演变过程;

(4)应急期间的评价活动、采取的补救措施、防护措施和恢复措施以及应急行动的程序和所需的时间等。

3.1.1加强应急准备记录管理的建设和规范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导则的规定及核电厂应急准备管理程序的要求,应急准备阶段记录主要包括人员准备、物资准备、文件准备、人员能力维持以及对承包商的管理的相关记录。核电厂应按照应急准备程序体系,对应急准备记录进行系统的梳理。根据梳理,建立核应急准备监督管理程序,明确各项应急准备记录要素、应急准备记录归档时间要求、记录存档分类要求等统一的应急准备记录管理规范,让应急准备记录的产生、收集、保管部门能清晰明了地了解应急准备记录的管理要求,以确保应急准备记录存档的完整性和规范化,便于记录的快速、有效查找。

3.1.2加强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的完整性和规范化;

进行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电厂发生全场失电或是网络安全等状况,造成电子文件不可用的情况下,保障应急响应行动的及时、准确、有效开展。应急文件现场配置地点为各应急待命/启动就位点。配置的应急文件需支持各应急专业组应急响应行动的准确开展,涉及应急响应各个领域,包括运行、维修、技术支持、设备支持、公众信息等。因此,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的完整性需应急响应各专业结合各自工作开展需求及应急准备工作实践、应急响应、演练经验提出并不断完善。据此,可建立应急文件现场配置完整性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查和反馈制度,通过应急准备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的定期审查和应急响应各专业根据工作实践进行的不定期审查和反馈,不断完善应急文件现场配置。

同时,为保障现场配置文件的可用性,以便应急状态下能快速查找到所需应急文件,应建立应急文件现场配置规范,明确现场配置文件有效版本的及时获取途径,配置和维护应急文件现场配置清单,根据应急文件分类黏贴应急文件标识,分类、分介质储存应急文件。同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督检查,确保现场配置文件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3.1.3加强应急响应记录管理的规范化

应急响应记录管理的核心就是能反映应急响应的全过程,形成的记录齐全、完整、准确、系统,为后续的事件/事故评估、调查,以及应急响应改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文件支持。

根据核电厂现有应急响应信息单的作用,可将应急响应信息单分为应急通知、报告类、应急决策类、信息联络类和各应急专业组响应行动记录类四类。根据四类应急响应信息单的形成和流转情况,对于应急通知、报告类、应急决策类应急响应信息单可建立由编制责任单位为收集主体、生效单位为辅助收集的应急信息单收集职责制;对于信息联络类应急响应信息单,建立发起责任单位为收集主体,回复单位为辅助收集的责任制;对于各应急专业组响应行动记录类应急响应信息单,由编制责任单位负责收集。各类记录分类收集后,由记录收集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应急管理归口部门,经应急管理归口部门审查、汇总后统一存档。

落实应急响应记录收集责任,建立责任单位共享的应急响应记录整理、归档规范,是应急响应记录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的强有力保障。

3.2.提高相关责任人员的参与程序,提高全员应急意识

3.2.1应急自评估活动常态化

加强应急时冈鹑未κ矣急准备工作自评估和应急归口管理处室应急准备监督管理自评估。通过常态化自评估活动的开展和相关评议会议或自评估活动的参与,使相关责任人员深入了解应急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理解其所承担的应急职责,逐步提高专兼职应急人员的应急知识水平、管理技能和应急意识。

3.2.2加强应急宣传,提高全员应急意识

可采取举办知识竞赛,制作应急宣传手册、应急防护行动手册等方式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将应急基础知识图解化、流程化,方便员工查询和使用,采用趣味化、具象化的方式加强员工的应急意识。

4.结论

应急文件管理的起点是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确定,应急文件管理的改进将不断促进应急体系的改进和提升。而应急体系的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人员应急意识和应急知识技能的提升,亦将不断促进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因此,应急文件管理和应急体系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文件管理需求的完善和优化、管理规范的建立和改进,加强相关人员的参与,促进各项规范的落实,才能使应急文件管理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同时,促进应急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小米、焦红艳译,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

[2]HaD002/01-2010,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4

一、加强“一案三制”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对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县级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订,加强部门应急预案修订和备案工作,指导督促乡镇、部门开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2.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重点推进农村及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3.调整充实县应急委成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二、规范值守应急工作

1.进一步规范值守工作。抓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值守应急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的落实,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强化节假日和特防期值守工作,随机抽查值守情况。

2.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研判,拓宽突发事件信息服务范围。严格按照《县突发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加强和改进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安全报送。

3.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水平。规范预案启动程序,加大部门协作力度,依法依规处置突发事件。

三、强化监测预警工作

1.着力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加大预警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体系,有效提高预测预报能力。

2.着力健全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督查机制。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

3.加强隐患点监测工作,努力构建全覆盖的监测网点。

四、创新宣教培训工作

1.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应急管理知识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深入推进应急知识“五进”宣传活动。

2.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组织全县相关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培训;依托县行政学院,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乡镇、部门应急管理知识长效培训制度,加强学校应急知识教育工作。

五、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专业队伍管理,积极提升基层志愿者队伍救援能力。

2.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演练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跨乡镇、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各应急救援队伍和预案主责单位要牵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物质储备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探索规划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4.充分发挥应急维稳基金在突发事件处置、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物质储备、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六、推进应急平台建设

1.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县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2.充分发挥小型应急移动平台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七、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趋势分析制度。每年12月31日前,各乡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本年度突发事件工作评估和下年度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工作。

2.加大应急管理执法力度。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实行经济处罚;政府工作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问责。

3.强化应急管理监督考核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文件要求,加大对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应急管理日常工作的监查力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年度计划、总结、应急演练、风险隐患排查登记等资料的备案制度,认真开展年度综合绩效评估中应急管理考核评价工作,严格落实倒扣分制度。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5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为了确保有效控制和依法、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好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区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设立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管职能部门为主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同时,我社区也相应制定了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

我区针对各个时期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各主管职能部门为主,组织了有关领导、干部和应急专业人员开展了相应的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同时按照这些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做好有关人员、物资准备工作,为这些应急预案在一旦发生相关突发公共事件时得到迅速起动实施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构成了我社区应急管理预案体系,为我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依法、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我社区认真做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期间的值守应急工作,国庆60周年大庆期间,严格执行值守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安排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值守,妥善处置各种矛盾纠纷,有效地确保了辖区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的社会稳定。

在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方面,我社区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员利用资料、板报、标语等深入辖区宣传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注重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法制意识。大力推动全区开展面向辖区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

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情况

我社区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既认真制定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又认真落实,在一旦发生突发突发公共事件时,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起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使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均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且战且训、战训合一的要求,分批进行了体能、技能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效能,形成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为我区应急处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我社区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和信息汇报制度,确保全面掌握情况和信息畅通。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对有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事项、区域分类管理,加强监控,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网络,多渠道、多方面收集信息,建立预警机制,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有可能发生重要敏感时期重点加强防范。三是坚持积极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立即起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深入现场调查处置。四是坚持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坚持区、街道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部门密切配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程度及时作出处置方案,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展开,使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逐步化解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实人员力量,把素质高、业务精、年纪轻的干部充实到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中来。要让应急管理办公室切实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的职能,发挥好政府的运转枢纽作用。各部门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要明确相关科室负责此项工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都要明确机构和人员专抓或兼抓此项工作,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从而形成全区完整的应急管理组织网络体系。

二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从系统上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与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息息相关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新闻媒体要主动介入,大力宣讲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广泛宣传应急知识,让广大群众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预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和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同时要加强对干部队伍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要做好干部培训计划。各中小学要加强各种安全教育,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宣讲应急避险知识,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各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增强安全责任感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要强化责任。社区要把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各级领导要善于处理难题、勇于承担责任。要建立长效的奖惩严明的责任制。对那些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预防工作不到位,事发后处置不得力,、掉以轻心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严厉的处分。要奖励那些处置工作做得好的更要奖励那些预防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1、、建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积极组织开展贴近实战的预案演习,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和处置水平。

2、建立相对稳定的应急专业队伍,并加强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加大装备设施投入,提高应急队伍的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6

为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6年中小学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通知》、《2016年大东区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通知》精神,进一步普及应急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校于2016年10月27日—10月31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

10月27日早7:30,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校长亲自作了学校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的动员,对整个宣传活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人员的职责,会后下发了《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活动方案》。要求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课堂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全校应急管理宣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自教育局下发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通知以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讨论全校的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全校各部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孙路为组长的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其他部门各负其责,全力配合学校做好本次宣传教育周的活动。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中层领导德育干事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及所有巡视管理教师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全校开展应急管理现场宣传活动各年级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在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宣传活动。

1.针对活动意义和活动目的,确定宣传标语为:“应急意识在心中,幸福平安在校园”。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显示屏、横幅、标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2.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针对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各班择时组织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同时,结合应急宣传周活动主题和学校安全工作实际情况,以近期各地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为案例,对学校管理人员、应急保障队伍、安全员、班级安全委员,分层次组织一次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安全防范能力。

3.做好全员应急疏散预案,进行突发事故应急疏散演练。10月31日上午召开紧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安排紧急疏散的有关事宜,2016年10月31日下午15:00在全校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整个撤离过程井然有序,没有意外事故发生。听到警报后,所有班级教室学生都能按顺序由教室到达操场,撤离时组织有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没有推搡、拥挤现象发生。到达操场后,班主任清点人数,年级组长汇总年级人数向总指挥报告。

四、效果明显深入人心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7

2.体检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调查显示,急救知识考核中,我院从事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急救药品、器材、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6个方面问卷正答人数分别为62%、48%、48%、66%、54%、72%。其中,医生在急救药品、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方面正答人数超过60%;技士在以上6个方面正答人数均低于60%、护士在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方面问卷正答人数超过60%;在急救技能操作考核中,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除颤仪、止血包扎、转运伤员方面正答人数分别为62%、48%、40%、48%、62%。其中,医生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3个方面正答人数超过60%;技士在以上5个方面正答人数均低于60%,护士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3个方面问卷正答人数超过60%。在急救知识及技能考核中,医生组的得分均高于护士组和技士组,护士组得分亦均高于技士组,且三组人员得分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需改变体检医护人员的急救观念,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本次调查发现,多数体检医护人员认为急救是急诊科和临床医护人员涉及的工作,而体检工作的重点和重心应是日常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这种观念首先忽视了健康体检作为公共医疗区域存在的医疗风险和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其次也忽视了意外事件发生时“第一目击者”的重要作用。由于体检者对体检流程不了解、环境不熟悉,体检过程较长、劳累、饥饿、焦急等,体检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是比较常见的。体检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从表1发现,体检医护人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职称及学历均较低。

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为主,高级职称人员仅3人。中专学历有9人,本科及大专学历人员占82%,无研究生学历。职称和学历的滞后以及急救观念的淡薄,导致了医护人员在急救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中显得落后和不足。调查显示,68%的医护人员表示急救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有26%的人员通过自学途径获取新知识,只有6%的医护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更新知识。由此可见,体检医护人员不但不重视急救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在从业过程中大部分人员还在啃老本,没有通过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拓宽学习途径,做到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改变体检医护人员的急救观念,更新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加强培训与学习是当务之急。

需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分专业分层次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训练:本次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普遍欠佳,医生、技士、护士的平均得分为(78.78±1.013),(53.27±1.655),(68.83±1.441)分,且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生在急救知识和技能得分上与技士和护士相比占有一定优势,具体来讲,医生在急救药品相关知识及气管插管得分上有明显优势,这可能与临床工作中药品使用及气管插管多数由医生操作有关。而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医生和护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推测为医生与护士在校均学习过《急诊医学》,加之平常工作中接触抢救患者的机会都较多,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较熟悉,因而得分接近。通过统计还发现,医生与护士急救器材及除颤仪的使用正确率均较低,提示体检医护人员在某些急救技能中有相对薄弱环节,其原因可能与临床操作较少有关。但前两者所有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成绩均高于技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医技人员参与临床急救机会少,且参加工作后未经过急救相关知识的再培训而得分不如医护高,这表明职业分工的不同导致知识体系的差异。但事实上,作为大型医疗机构的体检中心,随时可能接触到需要接受急救服务的体检者,而急救又是一项强调团体合作的工作,因此,作为体检中心的各类医护人员均应全面掌握各项急救知识与技能。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敏感性及快速蔓延性等特点,与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差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指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包括现场师生及相关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反应与控制行为。这种反应与控制行为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是有区别的,它所显示的是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过程中的现场应急与控制事态发展的过程,而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所体现的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经过讨论研究后所做出的综合性的决策和行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越好,越有利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反之则相反。

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尤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需要高校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突发事件意识以及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正常状态下很难获得,只有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即不断进行突发事件知能的培训并模拟突发事件情境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内容

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危机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学校内多元主体同时反应的互动网络,需要借助和发挥校内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治及处理当作突发事件处理的全部内容,高校部分领导以及很多教师和学生尚未树立危机意识,仍然把突发事件的处理看做是学校某些部门的事情,体现出危机认识不足、危机发生后的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缺乏等现象。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首要内容是更新管理理念,针对危机意识淡薄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育等培训;同时,尽量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以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

2、普及基本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由于传统的影响和国家目前尚无专门法律规范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具体行为的关系,当前我国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体现出“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的状态,这种状态无法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增加了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严重后果的机率。因此,在校园内普及基本法规如《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使师生明确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突发事件的法律要件,从而进一步从法律上界定学校、个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减少部分事件的发生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危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的缺失,导致高校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普及心理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匿名咨询及宣传栏等方式对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处理紧张心理的训练,以使高校师生能够了解、认可心理疾病并主动寻求帮助以预防心理危机,从而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普及心理知识可以让高校师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做好防范突发事件和承受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知能培训,提升应急技能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师生鲜有定期开展自护自救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模拟演练的,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安全卫生知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较低,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能力亟待加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指的是对高校师生开展关于突发事件识别、防范、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模拟演练和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沟通技巧的培训、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演练等内容的培训。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对象

1、以学生为培训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参与力量不足,尤其是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致使很多有效信息无法及时联通,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将学校各方面情况及信息比较完整快速地传递给学校决策层。因此,要通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推进突发事件的成功解决,首先要将广大学生纳入培训对象,以学生为培训主体,逐级开展从学校到学院、年级、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能培训,同时在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尤其是在志愿者中开展不同专题的应急处理培训,在培训他们的同时以他们为媒介向其他学生辐射,尽量在学生中开展全覆盖、重突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2、以学生政工干部为培训重点

学生政工干部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等基本状况;而且,一旦学校有突发事件发生,学生政工干部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并积极配合相关专家开展稳定学生情绪、平息事态的工作。以学生政工干部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重点,开展法律规范、学校相关政策、心理干预基本方法、沟通技巧及突发事件状态下自救、互救及逃生技能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政工干部在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积极有效的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9

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地位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关心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多次指示、批示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充分肯定了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使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地位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能。

(二)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法》的要求,县应急办对全县范围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作了明确要求。目前,各项专项预案正在修订、公布中;部门预案和基层、企业应急预案也正在制定修改中。

(三)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大救灾物质储备,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应急网络初步形成,基本做到了乡镇有应急办事机构、专人负责。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筹备成立防火、防洪等应急抢险救援志愿者队伍。三是加大救灾物资储备。民政局、三防办等单位救灾物资库正式纳入县应急物资仓库,应急物资储备充分。四是组织应急宣教演练。各镇、有关部门、各学校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应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抓协调,迅速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今年月日暴雨引致山泥倾泻事件中,县应急办反应迅速、统一协调、及时传达领导指示和收集汇总全县信息。及时处置各类应急事项,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抓预防,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特点,及时向全县乡镇发出《关于应对强降雨天气的紧急通知》,做到早预防,将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三是抓管理,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抓内部管理,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另一方面组织全县各乡镇应急信息员参加市应急管理培训班,提高信息员的信息报送质量。

(五)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公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全面提高。

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今年我县应急知识宣传有声有色。特别是月日在县职业中学举办了肇庆市应急知识进学校宣教演练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了大型的消防救援演练以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发放了各类应急安全知识小手册1500份,向学生展出交通安全图片三十多幅,各类宣传海报两百多份。月日,在全国减灾防灾日,组织安监、国土、民政、交通、公安、消防、药监、卫生等部门在江滨公园举办大型的安全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上半年,我办与人事局一起组织全县公务员以《人民防空》为教材开展人防教育,组织全县教师以《公共危机管理》为教材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并要求县教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育局督促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设立应急管理机构,针对自然灾害、消防逃生、紧急疏散、恐怖袭击等方面对全县学生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配合开展肇庆市应急知识进校园宣教演练活动。月日,县应急办会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安监局、消防大队等单位在气站联合举办煤气泄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邀请各相关企业负责人到场参观学习,明确应急救援演练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工作部门指导实施。此外,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各镇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应急管理常识,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县气象局、县三防办、信息中心短信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应急信息。

二、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年下半年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人为本,预防与处置相结合,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一案三制”、“一网五库”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改。

(二)抓好隐患排查和应急预警工作。

(三)继续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训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督查工作,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考核评估。

县应急办反恐应急工作主要是协调县公安局,组织指导应急救援、疏散演练,做好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我县社会安全隐患主要存在几个方面:

一是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衍生出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矛盾等次生问题,主要由于少数群众在征地拆迁中所提的利益诉求不切实际,当其诉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把矛盾转向施工单位,造成施工单位与当地群众关系紧张的局面,一旦失去克制,便酿成恶性;

二是恶性刑事案件还时有发生,类似外地人员流窜作案、群众内部矛盾激化造成恶劣影响,形成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针对这类刑事案件,除了公安机关要从严查处,我们也要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镇政府、村委会也要密切注意群众内部存在的矛盾,消除恶劣影响;

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群体协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77-02

0 引言

群体协同以其互动共享与协调合作的特点,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充分理解群体协同的本质内涵,加以灵活使用,构建基于群体协同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对适应不断出现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应急管理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与群体协同机制

1.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各类事件不断出现,我国已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从应急管理角度,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后提供高效合理的决策支持以及进行快速灵活的指挥调度,是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地开展应急物流,进而降低灾害影响、提高救助水平极为重要的保证。应急决策是整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核心,是贯穿于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管理、反应、恢复、重建全过程的灵魂,对应急管理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决策涉及众多部门,同时伴随着信息的不确定性,要求快速高效的制定出完善的总体应急方案,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层次性与模糊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不确定、紧迫及严重威胁的特性,应急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直接决定了事件的影响和损失程度。

各种突发事件的非独立性及相关性使得应急决策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目前,应急决策总体方案通常由指挥人员凭借知识、经验对部门方案进行整合制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各部门分属不同领域、专业性强,部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业务系统数据库标准、格式不一,导致信息采集、交流不畅,共享度低:②各部门对灾害的评估以及各自以往的经验均存在差异,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制定应急方案,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情况,难以适应现实中抢险救灾活动复杂多变的特点;③应急决策对象极其复杂,决策环境一般难以控制、变化迅速且通常趋于恶化,无法及时掌握动态数据、信息,决策分析滞后,应急反应效率低;④总体应急方案制定与调度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的进行定量分析和多方案比选。

总体应急决策方案要求合理调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决策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快速反应,调动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人力、财力与物力间的有机配合,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有限条件下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面对不同部门的应急方案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复杂的矛盾冲突,且各部门间存在信息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指挥部门单凭自身的管理力量将这些高度专业化的应急方案整理、制定出完善的总体方案是有一定难度的。若不能高效合理的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在总体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极其容易造成干扰、排斥,降低应急方案的执行效率,无法高效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甚至错过最佳救援时机,造成恶劣后果及影响。

1.2群体协同机制协同原理从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统一性等基本原则出发,揭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要素围绕系统整体目标的协同作用,使系统整体呈现出稳定有序结构的规定性。群体协同机制根据特定任务目标,将相关个体形成相互协同的群体结构,实行有效的沟通交互,处理好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积极正确的发挥每个个体的独特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协同合作最大限度地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效益增值,实现总体协同效应。

基于个体智能有限,群体协同从对策论、系统论及控制学的角度出发,将相关个体围绕系统共同的目标确立一定的关系构建一个有组织的协同系统。群体协同工作以任务为导向,群体成员为实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在特定的时间段结合在一起,强调工作过程的交互与协作。群体内个体通过一定的机制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获得对任务的共同理解,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的进行协同工作以解决大规模的复杂问题。群体协同重视集体理性,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自组织能力,实现系统的整体最优性。其作用效果不是协同群体中个体要素作用效果的简单叠加,它还包括一个“线性和”之外的基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效应,通过发挥综合效应产生1+1>2的功能。

1.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与群体协同机制的结合当前,尽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决策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预警、预案及决策机制。但现有应急体系在频繁发生规模大、影响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暴露出不少问题。应急决策很大程度上依靠指挥人员的个人经验、知识,系统中部门分割,交互协同性不足,无法很好的解决各部门应急方案相互干扰与冲突、甚至难以实施的现象,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这在客观上为群体协同机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条件。应急决策涉及众多职能部门,是一项高度综合的复杂问题,各部门若缺乏联动协同,无法很好的协调与配合,对救助减灾的不利影响是极为重大的。

作为整个应急救助过程的重要基础的应急决策应迅速而行之有效,合理调整系统内外要素,结合先进技术,综合利用各方应急服务资源。应用群体协同促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发展的机制,比对以往经验调整灾害评估,及时获取动态信息,运用群体协同决策的方法对不同部门方案进行快速有效的交互协调,组织各部门的协商配合,整合不同体系、部门的救助减灾力量进行快速决策,制定出最大限度满足各方利益的总体应急方案。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将消防、公安、医疗及交通等联动部门从管理上聚合起来,统一在一整套智能化信息处理与通信方案中,发挥各相关部门的群体智慧,保证各部门在应急决策中密切协作,合力完成总体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力求减少依赖指挥人员的主观认识对应急方案间矛盾冲突进行协调,降低决策受阻或失真情况的出现的概率,避免出现调度指挥方面的决策失误,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决策问题给突发公共事件的救助减灾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群体协同应急决策将分散的各个部门进行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实现了合理调度以及优化控制,减少了由于部门间的分割而产生的损失,使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处理能力得以大大改进,同时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2 基于群体协同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2.1设计思想不同部门应急方案间复杂的交互与协商活动是科技、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经验的统一和协调过程。决策支持系统应按照群体协同促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发展的机制进行设计,重点突出群体协同机制的作用,因为其应用水平是决定应急决策系统发展程度的关

键因素。因此,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引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根据群体协同应急决策的实际特点,以系统工程、运筹学、人工智能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专家系统、数据库、网络计划技术、群体决策理论、知识管理等手段,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综合集成,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应急问题,建设基于群体协同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群体协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决策机制、模型表达、统筹协调、信息交流等方面完善的手段和环境,基于时间的紧迫性快速整合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和资源,有效解决不同部门应急方案间的复杂的矛盾冲突,形成一个一体化、透明化、网络化的应急系统,实现各部门问的群体协同效应,运用决策支持方法修改完善模型、分析比较协商,共同完成应急方案的调整与制定工作,达到应急方案的总体最优化,以提供及时、快捷、高效、优质的应急服务,提升应急方案执行效率和整体应急能力,提高救助水平,降低灾害影响。

2.2系统设计应急决策具有多因素、多目标、动态、非线性的特性,比任何常规决策更能考验决策机制。群体协同机制是贯穿本决策支持系统的主线,在系统构建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的群体协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

2.2.1群体决策网络计划建模子系统应急决策涉及众多联动部门,每个部门根据应急指挥部门下达的任务提交一种或几种可行应急方案。该子系统综合运用群体网络计划和决策网络计划建立总体方案模型,通过网络计划图将各方案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对决策体系、组织结构的描述,并根据各部门方案间相容相益的相关关系建立相容关系矩阵和相益关系矩阵,进而构建应急决策模糊关系向量矩阵,运用隶属程度表达部门方案相互间关系的深浅,对模糊关系矩阵进行合成可得其他部门方案同时对某一部门方案影响的模糊隶属函数。群体决策网络计划指明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项目,通过对群体决策网络计划图的调整,对各部门应急方案进行时间与资源的优化处理,比较科学的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改善。形成初步方案。

2.2.2应急群体协商子系统各部门都有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决策中的矛盾冲突是方案优化的基本内容。该子系统以不完全信息合作博弈为理论模式,结合群体决策理论、知识管理等手段,采用群体协商的方式对群体决策网络计划中的矛盾冲突进行解决。将多属性决策、效用函数分别用于决策的评级指标和评价函数的求解,共同构建谈判协调的评价体系,对应急方案制定与调整中各方矛盾冲突进行协调与仲裁。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决断与协商信息不断地在指挥部门和联动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反馈。将任务要求按对应的目标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队,不同部门之间进行相互协调修改,自上而下尽量满足所有的任务要求。如果最终协商结果能够满足所有任务要求,则协调后的方案便为最终的执行方案,群体决策网络计划图也会相应的转化为peRt格式的网络计划图;反之,则需要应急指挥部门对任务进行适当的松弛后,重新进行协商、比选、判断,这样经过往返几个回合的协商和优化,直至最终满足所有任务要求为止。

2.2.3分布式协同应急专家子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是一项多部门协作的十分复杂的过程,参与决策的每个部门处在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决策需要综合性的知识、高实时性的信息以及丰富的以往应对经验。因此,能否根据特定突发事件对知识进行高效的获取、匹配、合并、推理及创新尤显得至关重要。应急决策所需知识来自非常广泛的不同领域,知识类型复杂、知识量大,往往具有很大差别。针对应急决策所需知识的多样性,该子系统运用分布式技术建立应急决策的信息供需网络模型,以最快速度聚集相关信息,实现应急信息即时的连通与共享。结合专家系统、知识检索手段寻访知识库、数据库、经验库等模块,实现各部门间专业应急信息供应及需求匹配,为应急方案协同整合提供信息共享与集成,有效提高应急决策的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系统的有效集成为指挥部门和各部门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运用案例匹配和知识推理两条途径为应急决策及时准确的检索、综合所需信息,确保知识的多样性,结合专家经验,为各部门协调修改应急方案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持。分布式协同应急专家子系统的有效运用,能很好的处理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有助于解决不同部门应急方案间的矛盾冲突,极大地提高制定总体方案的效率和应急决策的准确性。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是环环相扣、密切协作的,共同完成应急决策总体任务。相互之间不断高效的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反馈,对应急群体决策进行统筹协调,推动应急决策向前动态发展,使群体协商问题中的矛盾冲突得以高效合理的解决。群体决策网络计划建模子系统构建群体协同应急决策的网络计划模型,分布式协同应急专家子系统通过信息检索与方法索引快速提供群体网络优化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专家经验,及时减少和消除系统中的信息障碍,加强组织的协调能力。应急群体协商子系统是在群体决策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反复调用专家系统,调整相应参数,对应急方案多次规划协商,进行优化的过程。统筹协调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

3 总结

近期频繁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考量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弹性能力,群体协同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方向。以科学有效的群体协同应急决策方法和手段作为技术支撑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了应急响应的及时性、信息传递的透明性、方案协同的有效性及决策制定的科学性。通过运用群体协同应急决策系统对应急方案进行及时、动态、科学的快速整合,能够提高应急决策的处置效率及准确性,进而实现应急管理整体效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金钟.协同论与企业离退休群体和谐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