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食品行业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3:47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1

"饮料”实验:假如现在免费为您提供液态牛奶、茶饮料、可乐和矿泉水各若干瓶,让您在同一天内的不同四个场景饮用您将是怎么选择的饮用?1、做早餐,吃饼干时;2、运动过后,大量出汗时;3、工作期间,由于水分补充不足造成的口渴时;4、和朋友在休闲场所相聚时。

曾经有不少读者看完笔者曾经发表的《雅客V9:你成功了吗?》后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的形式,和我一起探讨他们的看法。其中探讨最多的问题是:是否能通过炒做“营养概念”来提高糖果的竞争力,实现挤市场的目的,同样的问题同时也困扰着不少的食品企业。笔者了解到“金娃”果冻为了争夺市场,打击行业老大“喜之郎”,在某专家的“点拨”下,大做“营养”文章也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如何来剖析这种现象?而又该怎么卖果冻和糖果等类似的食品呢?

模糊的休闲食品认知引不少企业走上歧途

笔者曾和多位营销界的朋友一起探讨休闲食品,但有不少的朋友并不清楚休闲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甚至还有人认为市场上并没有休闲食品存在。而恰恰是这种错误的认知,使有些企业将营养、保健食品的成功模式应用到休闲食品的销售,而企业也将为他们错误的营销模式付出惨痛代价。

什么是休闲食品?通俗的解释是“可吃可不吃的食品”,也就消费者食用该食品即不是为了补充热量也不是为了补充其它营养成分的食品;从营销的角度解释,产品的最主要卖点产品的独特美味或者给予消费者美好休闲享受而不是补充营养的食品。该类产品的最主要功能为愉悦消费者的心情,而不是补充营养、热量或者具备保健功能的食品。休闲食品和其他食品的区别不应与产品形态划分,而要用产品的卖点和功能来划分。

不少的企业和营销人士认为休闲食品将被其它有营养价值的食品所取代。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休闲食品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后有了更多的财力用于愉悦、美味等休闲消费。休闲食品一直致力于打造美味和愉悦感受等的形象,恰好和消费者希望从休闲生活中得到的相一致,这是一直突出营养和保健功能食品所无法到达的。

看似合理的消费心理推理为企业埋下陷阱

有人认为炒作“营养”的概念来炒作休闲食品是一个好主意,消费者更希望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补充营养,而通过“糖果”等非保健品的食品来补充的也将越多;也有人认为能在消费者通过在休闲食品里添加营养成分,然后告诉消费者产品比别人的产品更有营养价值,消费者在得到美味的同等价值时应该会选择给他们“更多营养利益”的产品。

为了能正确的获悉消费者的饮食观念,笔者邀请50位朋友参加“饮料”实验。实验结果是:早餐时消费者都选择了液态牛奶,而其余的三个场景没有人选择牛奶;和朋友在休闲场所相聚时选择不是茶饮料就是可乐(两种选择各占近一半的比例。其它两个的场景选择茶饮料、可乐和矿泉水各有一定的比例。当笔者问他们:1、为什么不在四个场景全部选择营养价值最高的液态牛奶,而只在早餐时选择?答案中20%的朋友回答是因为自己的营养摄入已经足够了,65%的朋友清楚的回答是习惯性的选择,其他15%的回答不出来和是说“反正我不可能都选择牛奶”的。

实验中的几种饮料中液体牛奶最有营养价值,但消费者现实的选择并不都是选择它。为什么:一、消费者最希望从每日三餐补充每日所需的营养,而不是通过“零食”式的糖果、果冻或者膨化食品来补充。营养不足时,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将是调整食谱,如果这样做依然无法满足,他们将考虑通过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如:奶粉、维生素片等来补充;二、在消费者认为自身所需营养的得到满足后,他们食用的其他食品将不太可能考虑它的营养成分,而是考虑食品是否能给他们带来美味和愉悦等感受。

企业试图通过炒作“营养”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应该明白:突出产品“营养”功能的同时也将弱化了产品美味和愉悦等感受的形象,除非您的产品已经有很牢固的“休闲、美味”的形象。

消费者追求美味和愉悦等感受的心,企业的捕捉之策

消费者在享用休闲食品是追求美味和愉悦等感受,企业在宣传产品等应该围绕消费者的消费者心理,让消费者在食用产品时能感受到美味和愉悦等感受。

一、在产品或者品牌中融入更多的文化,让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带来的欢乐、温馨等感受。

“喜之郎”果冻的电视广告一直围绕着亲情和营造“温馨、欢乐”的氛围取得了成功;笔者在曾经参加过某食品公司在2000年在厦门大陆商厦的现场促销活动,该促销产品有厦门特产“花生酥”和“蛋花酥”,笔者靠一句“和朋友泡茶、聊天时,用这产品当茶点他们肯定很开心的。”而创造了公司的促销奇迹。

二、突出产品的独特口味,吸引追求美味的消费者购买。

“旺仔”QQ糖突出富有弹性的特色,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心;而“阿尔俾斯山”奶糖,则以“浓浓奶香情”让人一看就联想纯正牛奶带来的香味,大大的增加了消费者享用它的欲望。

而在宣传广告制作上也并不是单有了“创意”就行,还应该在产品宣传中里融入文化或者突出产品的独特的美味。

“雅客V9”的不管是电视广告还是包装都是“创意”十足的,但却很难赢得消费者的心,因为它的整体营销脱离消费者需求,很难赢得消费者的重复购买。但这并不是广告的创意都必须付出的代价,笔者也尝试设计了一个电视广告来将创意和“雅客V9”独特的品味相结合,以此来赢得喜欢鲜橙消费者的心。

电视广告的背景在一个安静的教室里

老师正认真的书写着题目

这时一位男生在一张已经划好橙的纸上写下“想吃它吗”

屏幕的画面转变,一名女生叹了口气在男生刚刚写的条子上写下“想啊!可惜这季节没有啊。”

屏幕的画面转变,女生剥开了一个纸包,里面包着一颗“雅客V9”,纸上写着“优质橙汁制作的,内含9种维生素。”

屏幕的画面转变,女生品尝“雅客V9”的陶醉样子,一副很浪漫鲜橙不断漂游的背景,女生旁白“好真实的鲜橙味哦!”

屏幕的画面转变,邻座的男生一手写着“告诉我,喜欢它吗?”,另一手拿着一颗“雅客V9”。

这时画面转到女生脸上,她狠狠的吞了一口口水,忘情大声地喊到:“我喜欢”。同时,人也过去抢。

屏幕的画面转变,全部的都看着女生,而女生表情尴尬。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2

在德国,度假并不只是住宾馆的房、吃餐厅的饭,而是希望能像在家一样的平常生活,因此,德国的农场更多的考虑是否有装备齐全的厨房、周围环境是否贴近大自然,是否能够让孩子体验农场生活(图1)。

最受欢迎的是巴伐利亚的农场,田园美景、巴伐利亚国王留下的童话般的宫殿和城堡、传统的骑士表演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

1.1借鉴之处:

设在户外的项目更能体现农场的味道:一块农家花园,里面长着各种蔬菜和草药;一片坡地,放养着壮实的奶牛;一个空中阁楼,里面是蜂房;一座铺着铺盖卷儿的棚子是牧人的栖息地……带上孩子尽享天伦之乐。

2欧洲乡野农庄型

欧洲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r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起来。例如在法国、奥地利、英国农村,将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休闲旅游者需求(图2)。

2.1借鉴之处:

增加休闲农业的参与性项目,欧洲国家这种休闲农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见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其参与性项目的重要性,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进行当地特色化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

3澳洲葡萄酒庄园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适中、价格实惠著称。

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地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图3)。

3.1借鉴之处:

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而来,这是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4法国鲜花主题型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

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生长,因此,不仅可以让游客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各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另外,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图4)。

4.1借鉴之处:

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鲜花主题型的普罗旺斯带动了一系列产品的销售。

5韩国周末农场型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昧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满足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客源(图5)。

5.1借鉴之处:

以“奇”为突破口,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是创意的奇特,配合这样的理念,开展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是实践的奇特,再者,将韩国泡菜、大酱拌饭为核心招牌突出乡土气息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

6日本生态交流型

相对于欧美,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的亚洲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却极其迅速。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杂志和报纸在当今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需要高涨的背景下人气非常旺盛,因此生态交流型的乡村旅游在该地区受到欢迎。

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拍摄地点而闻名日本全国,每年吸引约120万访客旅游。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图6)。

6.1借鉴之处:

宣传手段,通过影视作品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升品牌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乡村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提示休闲农业经营者宣传促销的重要性。

7南非依托当地资源型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3

关键词:江都区;休闲渔业;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10-0146-03

我国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包括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五大产业。休闲渔业是以渔业生产为载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型渔业产业形态。

近年来,江都现代渔业持续稳定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就休闲渔业发展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不大。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江都养殖渔业、捕捞渔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休闲渔业加快发展正当其时。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资源为基础,以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培植生态产业、发展旅游经济为目的,强化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景区,打造具有江都特色的城郊型休闲渔业区域品牌。

1发展机遇

1.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为休闲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要求,强调要深入推进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发展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

1.2“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休闲渔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这2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江都区水环境污染将得到有效治理,湖泊、湿地将受到更好保护和修复。由此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变化,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更优质的水资源和更良好的生态保障。特别是“三退三还”工程(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的实施,将倒逼江都的捕捞渔业、养殖渔业加快转型升级,倒逼以捕捞、养殖为生的渔民加快转向从事休闲渔业,进而不断为江都的休闲渔业、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1.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为江都打造城郊型休闲渔业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方式以及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城郊旅游休闲活动方兴未艾。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仅对绿色有机水产品有旺盛的消费需求,而且对休闲垂钓、渔家乐、观赏鱼、渔事体验等活动有较强的消费意愿。江都是苏中地区重要的水利枢纽和交通咽喉,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江河湖一水贯通、水陆空一体联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为江都城郊型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可以带动扬州、南京、无锡、苏州、上海等周边城市人群来江都休闲旅游。

1.4江都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休闲渔业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江都河湖密布、沟塘相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资源。全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1万hm2(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0.67万hm2),已形成河蟹、罗氏沼虾、青虾、鳜鱼四大主导品种,拥有小纪罗氏沼虾养殖区、武坚河蟹养殖区、邵伯渌洋湖青虾鳜鱼养殖区三大养殖区域。2016年,实现水产品总量6.47万t,渔业总产值19.36亿元。依托优质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渔业基础,江都已陆续建成集养殖、垂钓、餐饮、观光、游乐为一体的上规模的休闲渔业企业5家。其中,扬州大江渔业有限公司已创建成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江苏金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艾菱湖湿地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形成了以良种繁殖、生态酒店和休闲垂钓为主要特色的高效生态园区,围绕休闲垂钓,园区推出垂钓比赛、美食烹制、旅游观光、果疏采摘等休闲项目,向田园综合体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政策建议

2.1壮大骨干企业,建设示范基地江都区渔业企业和经营主体为数众多,要按照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的原则,选择有基础、有能力的骨干企业,鼓励其积极创建全国或者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进而带动全区休闲渔业的发展。经过对区内相关职能部门、养殖企业的调研,笔者认为,江苏金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扬州江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扬州和春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o镇神潼塔岳海产养殖场、江苏兴河特种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科学,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且对于向休闲渔业转型的意愿十分强烈。相关部门要引导这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休闲渔业园区或休闲渔业项目,鼓励和支持他们开拓省内外客源市场,力争使其发展成为有规模、有特色、效益好、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渔业基地。结合农业部关于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标准,加强对骨干企业的指导,帮助完善创建方案并督促其落实,支持其达到创建标准要求。对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企业,建议地方政府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在每年农业部15万元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再拿出1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其进行奖励,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2.2推动产业转型,扩大产业规模除了专业的水产养殖企业,江都区境内还有为数众多的大大小小的鱼塘,这些鱼塘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为主,存在着产业化程度不高、基础条件差、污染问题严重、良种率低等问题,一方面生产经营者每年所获的收益不高,另一方面则会造成区内水体污染,影响人畜的饮水安全。不论是从“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大背景看,还是从提高经营者收入的角度看,江都区内的鱼塘升级转型已迫在眉睫,发展区域城郊型休闲渔业是大势所趋。江都区渔业部门要抓住省市推进生态建设的契机,充分调动广大渔民和养殖户积极性,引导鱼塘养殖垂钓向休闲渔业的转型,保留以罗氏沼虾、螃蟹、鳜鱼、小龙虾为代表的养殖特色,进而扩大整个江都区休闲渔业的产业规模,使休闲渔业成为江都区农业发展的特色品牌。

2.3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融合发展在积极调整现代渔业产品、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休闲渔业经营主体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季节变化,将现代种植业、乡村旅游、生态环保、美好乡村建设等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融合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养钓结合型。这是一种以养殖鱼类为主,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与其它类型的休闲渔业比较,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江都区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通过以钓促养、养钓结合,拉长渔业产业链条。二是休闲垂钓型。这种类型,主要指专业垂钓园或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是未来江都区休闲渔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如江苏金运艾菱湖湿地高效农业生态园,垂钓水面虽然不大,且垂钓也非他们的主业务,但每年垂钓、住宿、会议接待、餐饮、文化娱乐等营业能给他们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该种产业类型同时又能带动渔具、饲料等相关联的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条新路。三是生态观光型。这种融合发展的方式,强调休闲垂钓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江都应充分利用扬州风景名胜的辐射作用,整合江都区渔业、花木、古运河风光、维扬美食等独特资源,开辟一条集休闲、度假、观景、饮食、垂钓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实现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这不仅能为江都渔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能提高江都渔业产业的附加值。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4

[关键词]第三产业休闲产业扬州

一、第三产业调整的背景与逻辑

所谓第三产业是以非物质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包括商业在内的服务业,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相对应。根据发达国家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得到的产业“标准结构”及经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社会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所谓休闲是指人们在工作时间和其他日常必要时间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对此托夫勒、于光远都有过专门论述)。休闲可分为自给性休闲、社会供给性休闲和商业供给性休闲,休闲消费是指由商业性行业提供的、对以盈利为目的休闲产品、设施和服务的消费。在此意义上,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娱乐业、旅游业、服务业、体育业、文化产业等形成一个产业系统,通称为休闲产业。

以英美为例,20世纪90年代英国户均休闲开支占家庭开支地20%,休闲产值超过汽车业和食品业,创造的工作岗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在美国休闲娱乐业已成为主导产业,1990年休闲消费达10000亿美元,创造出美国四分这一的就业机会,并被预测在今后的经济结构中,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2015年产值将占美国GDp的二分之一。据此在中国有人预测5年~10年后中国休闲消费支出将占总支出的30%,产业就业人数可达1.196亿人。休闲产业是否能代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为此需要探讨产业成长的逻辑与休闲产业的性质。

1.经济增长背景下休闲产业成长的逻辑

(1)伴随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人们在工作时间和其他日常必要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与休闲活动增加,导致居民需求结构变化,引起消费者休闲消费与休闲购买力的市场容量及比重快速增加。

(2)以分业为主的各类休闲相关行业基于休闲的功能进行裂变与重组。由于日益显现的休闲消费规模效应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和对休闲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及技术创新的刺激,形成满足多元休闲需求的新型休闲产业。以旅游为例,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旅游消费者具有多元休闲目的,随着旅游需求量的增长,旅游消费性质变化,其后的多种目的变得清晰并衍生出多种细分市场,产业也开始裂变,派生出多种新兴产业如泡脚、按摩、惊险体验、农家乐旅游等。所以旅游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从简单的观光发展到到满足放松康体、运动刺激、娱乐休闲、修学提高、品尝美食等多元需求的过程,是消费重心从视觉享受转换到全面体验要求的过程。

(3)产业成长的速度取决于企业主体与政府主体的敏感度与创新速度。目前各地将休闲纳入大旅游的概念,很少有城市提出休闲产业的概念,对一个地区而言,求得休闲产业的先发优势意味着以极低的成本率先取得高成长产业中的竞争优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消费结构功能分析来看,实际上是休闲包括旅游,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休闲消费代表着这类消费的本质特征,决定着这类消费的变迁方向。

2.休闲产业的性质:高增长、高增值、弱竞争

休闲产业化具有广阔的增长与增值空间。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所谓形成期,是指原来的潜在需求逐步被市场所认可,被企业经营者所捕捉,不断发育出新型产品与行业,使潜在需求逐步转化为现实需求;而一个产业一旦结束形成期,就会进入快速成长期。它是指该产业的产出在整个产业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扩大,同时该产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个产业系统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其中行业领先者将获得巨额的回报。据此分析休闲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目前休闲产业正处于形成期向成长期过度的阶段,面临历史机遇。

(1)近年出现大量新型休闲方式,休闲消费逐步被市场认可。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日益从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变为一种现代服务性产业,除了旅游这一传统休闲方式,近年已派生出多种新兴休闲行业如农业观光休闲、沐浴休闲、体育休闲、康体美容休闲、惊险体验休闲、修学文化休闲等。

(2)市场竞争结构有利,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全国休闲企业首先,缺乏大型的综合性能打破行业壁垒、形成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创造品牌的休闲企业;其次,供给滞后于市场变化,缺乏对产业背后产业发展规律的分析、对产品深层次的消费规律的挖掘、对需求的不断细分,也未能根据现代休闲消费特点,有效设计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例,目前发育出六种形式包括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民俗观光村、生态农业园。农业休闲后的需求欲望是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学习知识、体验或感受新奇等等,不同的年龄、知识背景会对农业休闲产生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需要得到不断地递进满足,得到不断地满意体验。

(3)休闲市场增殖空间巨大。休闲产品供给不足的意义在于一旦突破供给瓶颈,其巨大的市场容量得以释放,可带来快速的产业增长速度与盈利空间。休闲产业的技术投入主要是软技术包括行业管理技术、企业管理技术和环节管理诀窍,而且全国整体水平较低,因此,需要投入资金不多。另一方面,休闲产业具有很强的产出能力和竞争能力,可以快速市场扩张,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不象景点旅游受制于自然资源的固着性,增值空间不大。它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开拓市场;可以通过产品创新提升价值增值空间、可以通过创造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研发、培训形成竞争优势。

二、扬州休闲业态势分析

杭州、成都两个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扬州有着类同的消费历史与休闲文化底蕴,他们立足休闲打造城市品牌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扬州发展休闲产业的可行性。

1.扬州休闲现实态势分析

扬州休闲目前是以旅游为主导,辅之以餐饮、沐浴等休闲活动场所与服务,但是单纯以旅游为主导作为切入点有明显的不足。

从未来的成长性上分析,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光旅游缺乏明显优势和发展后劲。如果战略重点放在新景观的建设上,没有超大规模的投入(如迪士尼或苏州乐园)很难形成差别化大幅度提升旅游吸引力,这样的景点投资建设一方面不能切合现代旅游休闲结构变化的方向,另一方面吸引的消费不足以补偿成本,扬州旅游开发会失去历史机遇并留下包袱。

2.扬州潜在优势分析

(1)休闲旅游业揭示旅游消费的本质,显示产业演化的方向,具有潜在优势。旅游消费只是休闲消费的一种,伴随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休闲消费的欲求会日益加强,休闲旅游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旅游休闲消费也出现综合的要求:即能满足游览、美食、购物、商务、体验等综合一体化需求。

(2)以沐浴、旅游餐饮为结合点可以培育产业优势。扬州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却没有绝对优势,改造传统服务业,推行一种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整发展战略,可以逐步凸现扬州休闲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扬州休闲旅游以及休闲产业是否能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决定于能否形成产业优势。

扬州旅游资源虽然不是十分丰富,但扬州沐浴业有着良好的人力资源与传统声誉,而且沐浴业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持续产出能力。目前沐浴业在各行业中毛利水平较高,各种沐浴附加服务有较大创新空间,如果设计出一套创新的教育培训、信息、科技、服务、政策系统,可以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并与旅游、餐饮形成高附加值组合,形成持续获利能力。所以通过旅游与沐浴的战略重组,通过发展沐浴业高级与专业性生产要素,就可将休闲旅游竞争力建立在更为坚实的产业优势而非简单资源优势基础上,并形成扬州的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竞争优势。

三、扬州休闲产业发展战略

以沐浴休闲旅游为切入点,由政府推动设计制度创新,探索沐浴与旅游甚至餐饮相结合,传统产业转变为现代产业的有效模式,形成扬州休闲产业的竞争优势。

1.以沐浴休闲旅游为切入点

目前扬州的沐浴休闲业是传统行业现代包装,企业仍未从传统企业发展为现代企业,存在若干问题:一是恶性竞争;二是市场定位集中,缺乏差别化;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同时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与整体素质也低于其他行业;四是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表现为产品服务缺乏细分,不能充分满足有效需求;产品服务缺乏标准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产品服务缺乏创新,不能有效开拓市场。老人、儿童、女性的各类细分需求得不到满足,男性也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得到部分满足。巨大的保健按摩市场、女性美体美肤市场、儿童洁肤市场等都未被开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抑制。

上述各类问题的根本成因在理论上可被解释为企业产品价值链的雷同与简短,产品服务的价值增殖手段单调。扬州要以沐浴休闲业发展切入点,绝不是简单地吸引外地人或国外旅游者到扬州来休闲洗澡,而是通过产品与行业价值链的延伸与重构,保证休闲沐浴业可以快速拓展深化地方市场,并启动占领全国市场,以较高增长速度持续发展。

2.创立品牌企业,重构企业价值链

所谓将若干大型沐浴企业发展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品牌企业,改变企业价值链,实际上是将传统企业改造为现代企业,改变提升原有的企业组织形态与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的过程。

沐浴业属于资源优势不明显的行业,虽然扬州师傅在全国沐浴业已有良好的声誉,但这种声誉的基础是劳动力技艺学习成本低,缺乏创新也缺乏可持续性,一旦沐浴业的培训、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传统优势就将逐渐淡出。所以扬州沐浴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价值链与盈利模式,特别需要对现代消费需求的结构变迁、偏好变化保持敏感,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管理差别(标准化管理、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客户体验管理)形成明显的质量差别,实施产品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以形成确实能吸引消费者的差别供给,并要求形成的差别不可以被简单复制或模仿,保证企业有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

3.沐浴产业链重构

扬州沐浴产业链重构崛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支点,各方面综合形成整体的产业优势:

(1)建立独立研发机构,通过不断新产品设计形成行业产品优势。研发中心的独立意味着创新能力与产业价值链延伸的保证,休闲产品的不断创新、休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扬州能引领沐浴等休闲潮流。例如以快乐与健康为主导功能设计、组合系列产品,目的是力求来扬的游客在扬州的旅游能得到快乐的心理体验与健康的实质促进。

(2)通过行业组织标准管理,挖掘扬州休闲文化底蕴进行现代包装释放传统优势。强化沐浴行业协会功能,充分挖掘保护传统服务的技艺,在研究现代沐浴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用现代标准化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知识产权,并对全行业进行服务标准考评,使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3)通过休闲学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与国内国际休闲研究接轨,保证休闲研究居于全国前沿。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5

1.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形态。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1.2休闲农业的特性

1.2.1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1.2.2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1.2.3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1.2.4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

1.2.5休闲农业具有市场性,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1.2.6休闲农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可以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1.3休闲农业的功能

1.3.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

1.3.2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1.3.3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1.3.4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

1.3.5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

1.3.6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生生不息的动植物、遍地绿色的草木,以及随处的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

1.3.7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1.4休闲农业的意义

1.4.1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1.4.2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1.4.3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1.4.4休闲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为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背景与需求分析

2.1背景条件

2.1.1都市化社会的出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客源。我国城市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0年的663个,城市总人口达到3.879亿,城市化率为30.4%,其中,200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13个,占2%;100-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27个,占4%;50—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53个,占8%;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218个,占33%。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由于受到城市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希望到农村观光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据北京市的调查,每年有67.3%的家庭到郊区休闲旅游,其中有16.9%的家庭每年到郊区旅游3—5次。全市有15.3%的市民到郊区旅游5次。由此可见,城市人口增加,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2.1.2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但主要是观光性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就产生。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北京市人均GDp已达347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已达12638元,人均消费支出12200元。恩格尔系数降至32.2%。这些城市人在满足吃、穿、住基本需求以后,其消费倾向将逐步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个性化,而且这一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大,成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游客。

2.1.3休闲时间的增加。我国1995年就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三个“长假日”制度(五一、十一、春节),这样我国公众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114天(含周日)。其中,学生和教师则全年约140天,公务员及外企管理人员,全年约124天。离、退休人员绝大多数赋闲在家。这些休闲假日就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时间保证。

2.1.4道路与交通的改善。一般说,农业休闲旅游大多数是短途旅游,以自驾车为主。目前城市私人汽车迅速增加,为城市人外出郊区旅游提供了交通条件。比如,北京市2004年全市私人汽车保存量129.8万辆,按北京市户籍人口计算,每100人保有私人汽车11辆,而且目前每天仍以1000辆汽车的销售量在增长。私人汽车的增加,促进了北京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日渐成熟,尤其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时机已经到来。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尼、莫利托研究认为,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休闲产业将是21世纪的动力产业、朝阳产业。

3农业部和旅游局对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十分重视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并通过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的调研形成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2002年初,国家旅游局正式倡导开展农业旅游,并实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为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工作,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供了依据。2004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从接待人数、旅游效益、产品、设施、管理、经营、安全、可进入性,发展后劲等十个方面,在全国评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初,国家旅游局将当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要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将“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2006年7月,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议推出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文化丰厚。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发展农村旅游,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2007年4月,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联合发出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并组建了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以此为平台有力地推动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4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4.1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19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第一阶段: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举办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如广东深圳市举办了荔枝节活动,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并借此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收到了良好效果。河北涞水县野山坡景区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针对京津唐游客市场推出“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项旅游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第二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该阶段正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要求。同时,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农民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提到日程。在这样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如北京锦秀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广州番禺区化龙农业大观园、河北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江苏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四川成都郫县农家乐、福建武夷山观光茶园等。这些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欣赏和感悟大自然,很受欢迎和青睐。第三阶段,规范经营阶段(2000年—)。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①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②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③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④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使休闲农业园区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休闲农业健康发展;⑤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

4.2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分布

4.2.1规模与结构。自1980年代我国观光农业开始萌芽,经历了1990年代初期发展,到21世初,我国观光农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新态势。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其中:农业观光旅游点112个,占31.20%;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点60个,占16.71%;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56个,占15.60%;民俗文化旅游点20个,占5.57%;休闲度假村(山庄)26个,占7.24%;古镇新村39个,占10.86%;农家乐18个,占5.01%;自然景区28个,占7.80%。

4.2.2地域分布。2004、2005两年评选出的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其中,就中、东、西三大区域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地区195个,占54.32%;中部地区68个,占18.94%;西部地区96个,占26.74%。就省、市、区分布来看,最多的是山东55个,占15.32%,江苏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贵州18个,占5.01%,安徽、四川各17个,分别4.74%,河北15个,浙江、广东14个,山西13个,河南12个,广西11个,内蒙古、新疆各10个,黑龙江、重庆各9个,北京、甘肃各7个,湖北、云南各6个,江西、上海各5个,其余均在5个以下。

4.3休闲农业发展特点

4.3.1休闲农业分布变化和新格局的形成。休闲农业开始阶段都是分布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而现在已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在大城市,也从近郊区向中、远郊区发展,从而形成了休闲农业分布的新格局。就北京而言,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周边50km以内,为观光、采摘、科技、教育、餐饮、购物旅游圈;城市周边50—150km以内,为观光、休闲、体验、住宿旅游圈;城市周边150—250km以内,为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圈。

4.3.2休闲农业从依托城市向依托景区发展。过去一些旅游景区主要是从自己本身考虑发展,现在一些景区开阔了思路,把景区旅游延伸到农村,实行景区旅游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图2中国大陆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2005年)Fig.2Distributionofthe359agritourismdemonstrations相结合,在自己发展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业,发展农业和休闲农业,走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4.3.3休闲农业从单一观光型农业向休闲、教育、体验型农业发展。过去休闲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休闲农业已不满足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农家乐的同时,还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增加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味、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4.3.4休闲农业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过去休闲农业很多是自发发展的,没有经过规划论证,经营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各地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都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的评定标准,有的对农家乐和休闲农庄还制定了星级标准。依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评出一级、二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点),使休闲农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4.3.5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密切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村建设与整治,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开展,使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5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

5.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5.1.1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5.1.2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5.1.3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5.1.4参与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5.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5.2.1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5.2.2民俗文化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5.2.3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5.2.4民族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5.3农家乐旅游模式

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5.3.1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如四川成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

5.3.2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5.3.3民居型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5.3.4休闲娱乐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5.3.5食宿接待农家乐。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如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四川成都乡林酒店。

5.3.6农事参与农家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5.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建设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5.4.1古民居和古宅院游。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福建闽南土楼。

5.4.2民族村寨游。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5.4.3古镇建筑游。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浔、安徽徽州镇。

5.4.4新村风貌游。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北京韩村河、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

5.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5.5.1休闲度假村。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如广东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5.5.2休闲农庄。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如湖北武汉谦森岛庄园。

5.5.3乡村酒店。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如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酒店。

5.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5.6.1农业科技教育基地。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如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陕西杨凌全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园。

5.6.2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如广东高明蔼雯教育农庄。

5.6.3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利用当地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5.6.4农业博览园。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如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

5.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水上乐园和露宿营地。

6我国典型省市休闲农业发展

6.1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

北京郊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经了萌芽自发、政府引导和规范管理三个时期。1980年代后期,在昌平县十三陵旅游区出现了向游人开放的观光桃园,游客购票入园后可自行采摘、品尝鲜桃,在游览结束时,桃园会赠送游客一袋自己采摘的桃子,这种观光形式深受游客欢迎。2004年初,为促进观光休闲农业行业的规范发展成立了全国首家“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制定了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的标准。2004年8月配合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开展了首批的评定工作。截至到2004年底,全市郊区11个区县共有观光休闲农业项目近2000个,年接待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接近30亿元。目前,北京市形成了城市近郊观赏农业公园区、中郊平原观光休闲农业区、远郊山区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区。

6.2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

上海农业旅游起步于1991年“,南汇桃花节”是最初的景点。到2002年,上海共有72个观光休闲农业景区(点),分布于10个区县。如今的上海郊区,农业形态正在重新调整和变化,传统的农业功能正向绿色食品功能、生态休闲功能、科技示范功能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功能转变。2005年崇明前卫村正式对外接待游客,拉开了上海郊区“农家乐”序幕,现在全市已基本建成农业旅游景点30多处,形成了7条农业旅游线。目前上海市有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基地和“观光农业镇”等多种类型。如位于上海西南郊的松江县洞泾镇,全镇均为观光农业景区,这在上海市还是第一家。农业的生态休闲效益正在日渐凸显,农业旅游成为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6.3深圳市休闲农业发展

深圳制订的“十一五”期间的都市农业发展总体目标,以农业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观光农业为主要形式,以实现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为发展方向,将建成集科技研发示范、休闲观光、生态屏障和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系统。深圳市农业总体布局在空间上分为三大片区:东部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等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以现代农业科技装备的设施化与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大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沿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海洋养殖、捕捞加工、海洋生物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

6.4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

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由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各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类型与模式表现为多样性。目前,从开发模式分,主要有基地改建型、项目建设型、文化挖掘型、设施改造型、农庄经济型、旅游带动型等;按功能分,主要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民居农庄等;按产业类型分,主要有种植主导型、畜牧养殖主导型、水产养殖主导型、综合开发利用型等。

6.5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

2006年,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在永州市成立,标志着湖南省现代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亮点。这是继北京市、山西省之后,全国率先成立休闲农业协会的省市之一。1990年代,长沙、益阳2市率先出现了以钓鱼休闲、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休闲农业整体档次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自然休闲方式、农家生活与农事体验等休闲旅游产品。目前,湖南省休闲农业主要由观光型休闲农业、客栈型休闲农业、度假型休闲农业三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湖南省具备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达到5000多家,全年经济收入超过30亿元,接待休闲旅游人数2000多万人次,分别比2004年增长30%以上。仅长沙市就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900多家,其中长沙县、开福区、望城县、浏阳市等已逐步形成了点面结合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7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7.1休闲农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7.1.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目前,休闲农业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准,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无序性和盲目性。

7.1.2档次不高,品味偏低。目前休闲农业发展多为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观光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7.1.3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旅游区的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用房等用地结构和布局还比较散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行其是。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等安全、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

7.1.4服务人员缺少培训,素质还不高。目前,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也大多不是正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时间短,不够规范,从整体上来看素质仍然偏低。

7.1.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是资金支持,二是优惠政策。从资金来讲,各地大多还没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在税收、贷款、用地、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保证等政策尚无明确规范,在宣传力度上,政府、部门以及业主的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引起社会的多方关注。

7.2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7.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首先,要认识休闲农业是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增收入,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其次,要认识开发农业多功能的必要性,在开发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还应开发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第三,要重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农家文化的挖掘、保护。第四,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带动住宿、运输、餐饮、商业等服务业发展,扩大农民就地就业。第五,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对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作用。第六,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认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地、积极地领导和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

7.2.2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农业特色。规划是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依据。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一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二是认真调查和分析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三是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四是要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性开发,强化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五是密切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7.2.3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第二,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第三,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方面都按规章办事。第四,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第五,根据规范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实行优者奖励和支持制度。

7.2.4拓宽投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休闲农业应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首先,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区域性基础设施应作为投资的重点。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应把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同时,也可以吸引国内和国外企业或公司的资金,以股份制或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健康发展。

7.2.5加大宣传,促进营销。为扩大游客市场,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8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前景与展望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6

企业背景:

长沙香万里食品创业商行位于中国第三大市场湖南长沙高桥大市场(酒店用品商城e栋9-10、28-29号),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目前湖南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技术最先进、最专业的珍珠奶茶、咖啡、西式快餐等休闲食品原料、机械设备批零和技术培训、连锁加盟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公司坐落于长沙东二环线和机场高速公路交叉路口,毗邻长沙火车站,东塘商业区,京珠高速、武广高速,交通极为便利。公司创立时间10年来,以不凡之势迅速崛起,本着良好的信誉和独特的经营理念,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力量,已渐成为湖南地区的龙头之势,目前公司与众多厂家结盟,资源丰富,产品更齐全,品质更优良,价格更优势。

公司以“信誉重于生命创新求得发展”为企业宗旨,立志成为湖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最专业的珍珠奶茶、咖啡和休闲食品的批发零售及连锁加盟公司。是开店创业者的良师,分销商者的坚强后盾!

营销背景:

食品行业面向各类客户群体,覆盖面广,所以公司在传统推广外还选择了在互联网上做推广,在体验过的众多推广方案中,搜索引擎营销推广效果是最为直观的,而在竞价推广中,搜狗的竞价推广性价比较高。

搜狗搜索营销,让更多潜在客户更快捷的找到了我们,并且用搜狗输入法的客户也能第一时间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快捷方便。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搜索营销技巧:

网络推广效果好不好决定于关键词的选择,在投放关键词方面,标题,描述需要文字醒目有吸引力,吸引客户点击。但是一些热门的关键词竞价较高,可以发展一些热门词的衍生词代替。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7

【品名】功夫蛙王、馋嘴蛙

【出品公司】湖北永信食品有限公司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蛙肉是一种蛋白质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营养食品。永信即食蛙肉制品,以地产牛蛙为原料,参考传统美食加工方法,依靠湖北农科院的科技支持,通过工艺攻关与改良,推出香辣、泡椒及酱汁口味为基础的一系列牛蛙制品,产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新鲜蛙肉的鲜美和Q弹。

“功夫蛙王”、“馋嘴蛙”系列产品在包装及形象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十分符合休闲食品特点,品牌延展性强。

在众多以鸡鸭鱼为原料的即食休闲肉制品中,企业开创性地使用了牛蛙为原料。在餐饮消费中,牛蛙的受欢迎程度很高,餐饮渠道中牛蛙菜品价格也偏高,该新品能支撑更高的经销商利润。

【企业背景】:

湖北永信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一家专注于休闲食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型企业,现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公司,先后荣获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北名牌产品,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

目前,市面上的即食休闲肉制品以鸡鸭鱼等为主,以牛蛙为原料的该类产品比较少见,日常餐饮中消费者对牛蛙有很高的喜爱度,该新品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其他肉制品已至瓶颈,牛蛙制品空间很大。

【品名】:御葛园产品系列

【出品公司】:杨云科技(北京)营销总公司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御葛园系列饮料以葛根为主要原料,葛根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硒、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88种“药食同源”保健产品之一。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养身,保健饮品的市场空间巨大,由于保健品市场的良莠不齐,传统中药保健产品的崛起成为必然的途径。“食疗”概念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葛根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产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宣传推广以及消费者接受度上也诸多的先天优势,具备强劲的市场空间。

产品线丰富,定位明确既有立基产品,又有高利润产品:悦・江南系列――主打高端;纯・田园系列――以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为主;撞・青春系列――针对校园年轻一族;尊・尚礼系列――针对团购市场。

【企业背景】:

杨云科技是个资本加资源型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葛根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与美国高盛集团、中安集团及多家私募机构深度合作,可调动30亿元人民币打造品牌。在被誉为“中国葛乡”江西上饶拥有合作基地超过22万亩,年产超过80万吨。

杨云科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食品研究所等机构展开技术合作,目前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葛汁萃取提纯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

饮料行业新产品就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新概念层出不穷,作为“后浪”一着不慎也易死在沙滩上。

葛根,富有多种药效及食补功能性,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企业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渠道都设计了不同的系列,每个系列都包装精美、卖点清晰。产品线多而全看上去很美,但是企业很容易犯多条腿走路、分散资源优势的错误。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8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文化;展现

文化是景观的内在体现,笔者对安宁隈庄度假区项目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展现做了具体分析。项目位于安宁螳螂川水系河湾处,依山傍水,因此故名为隈,是一个承载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之地;设计既要挖掘地域文化,又要突出螳螂川美景,注重对湖光山色的展现利用,并在景观空间、建筑造型等的设计上遵循“仿古”的设计手法。整合、挖掘、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把最能体现特色的地带留出来作为核心游览区,尽可能使西南背靠刻有“金色螳川”的小山、东北面向安宁有名的万亩油菜花和向日葵田及山下螳螂川河道周边景观视觉质量较好的地带强化景观特征,在自然的山水中融入“仿古”的思想,结合传统的“食、住、行”文化、桥文化,使其形成隈庄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1隈庄概况

安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田园风光,使其成为一条昆明周边康体休闲生态的旅游带。隈庄总体设计以打造、展示、示范和推广休闲度假项目为宗旨,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地域环境、人文环境,将传统的“食、住、行”文化、桥文化、山水田园文化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综合不同的用地空间,共同组合成集办公、餐饮、会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场所。

2布局结构

根据空间分布特点,隈庄度假区形成“一轴、三片、四节点”的布局结构。

(1)“一轴”。“一轴”指由东北至西南贯穿的主要轴线。这条景观轴线主要是以花田为延伸,作为休闲度假区的背景,从视觉色彩上将河道两岸串联,在这条轴线上打造连接两岸的桥梁,方便度假区域的交通组织。而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桥具有实用功能,是道路的延伸,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也具有艺术功能,美化环境。因此,以桥的形式增设连接东北岸至西南岸的通行道路,连接两岸、方便通行的同时丰富景观的观赏性及增加度假区的文化底蕴。

(2)“三片”。“三片”分别以一期的河畔东北小岛区域、河畔西南区域,二期的西南区域农田与山体结合区域,共分为a、B、C三个片区。1)区――陶然小榭。度假区域餐厅设计主要融合了传统“食”文化的思想,并结合滇菜饮食文化、安宁饮食文化,将“食”文化融入餐厅建筑设计、食源的开发、食具的运用、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餐饮业经营与管理之中。而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餐饮的独到之处,将最富个性和最具市场开发潜力食品作为突破口,把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机地融于餐饮过程中,使菜点品种、质量、服务水平、用餐环境等各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出独特的饮食文化,从而既给消费者物质上的享受,同时又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B片区――归园田居。在度假居住区的设计上,重点从建筑形式和外环境上来打造,融入“仿古”的艺术手法营造一个舒适的住宿环境。设计将汲取明清建筑形式的特点,以瓦、砖、石材、木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使建筑风格有别于丽江、大理的山坊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样式,以安适、清雅、简洁、大方的样式打造赋有“小桥流水人家”风韵的建筑样式。内部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内容丰富但显简约,风格传统但显现代,配有温泉的独栋客房,满足居住者的需求,也更能将温泉作为安宁宝贵的旅游资源这一特色与度假区更好的结合。结合“背山面水”的风水思想,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寻得片刻让身心放松与宁静的环境,使居住者得到一个田园诗般的归属感。3)C片区――山水田园。从云南乃至全国在居住习惯上可以看出,传统的村落均以依山傍水的区域位置建设发展。在这一区域的规划设计上,重点打造出山、水、田、建筑四者统一协调的关系,以农田与苗圃结合的方式分块分区域种植,不仅增加了农田体验这一功能性使感兴趣的人们在植物上也有所认知,同时为绿色生态食源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度假区增加一定的收入。对于这个区域的设计,主要以人们漫步林间,登山远眺为主,打造“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的自然环境。从而在提倡运动健身理念的同时,使人可以在这一区域以达到养生、养神、养气、养心的目的。

(3)“四节点”。“四节点”分别为东北入口景观节点、西南入口景观节点、邻水景观节点、邻山景观节点。1)“花田人家”东北入口景观节点:四周向日葵花田锦簇,水车镶嵌于花海之中,水与桥,桥与建筑,建筑与水的完美结合。2)“隈庄印象”西南入口景观节点:行于田园林地之间,有豁然开朗之景,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但又别具一格。3)“流水古韵”中心景观区节点:位于度假区的核心位置,背山面水,环绕在山水之间,是联系四周皆具观赏性及功能性的重要景观。4)“良田秀舍”邻山景观节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依山而建的景致体现一种归园田居之感,在自然的山水之间,体会自然山水景观之大气,人为景观之精巧,容二者为一体,品环境之雅趣。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好的度假区,如何与都市农庄、高档农家乐相区分开来,都作为城市度假、休闲旅游的配套设施,区别在于不仅突出自然环境的优美,人文历史的丰厚,康体、商务、游乐设施齐全、追求高品位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打造赋有地域性的文化景观,将文化与自然相结合,使其具有特色鲜明的多项优势。本文以安宁隈庄度假区为例简要研究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为度假区景观设计中对于文化元素的展现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9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旅游;新形态

一、引言

十后,国务院领导层明确提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1]。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3]。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一个概念或一件事,也不仅是城镇化率这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包括了产业开发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纲,纲举目张,行行业业都在这个网络之中。旅游强大的动力价值及区域综合发展协调能力,决定了其将在这一进程中,尤其是农业旅游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农业旅游发展是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的逻辑构架:中心———后向———旁侧———前向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的逻辑构架,就是要根据产业融合的特点,将农业旅游与农业、旅游业、农村、农民甚至更多的相关要素纳入一个系统,多方位、系统地、关联性地考虑农业旅游的发展,即:中心问题考虑如何将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不同产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顺利完成农业提供资源、旅游延伸服务的对接过程;后向考虑农业旅游如何反哺农业、旅游业,促原先两大产业的优化发展;旁侧考虑新型城镇化建设背后的区域一体化问题,农业旅游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与农民的市民化;前向考虑如何与更多相关要素融合,推动农业旅游的创新可持续发展。

三、中心: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产业整合———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

1.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融合过程中涉及人群的转变:农民=农民+市民。农业在与旅游业融合的过程中,劳动中所涉及的人群发生了转变,随着旅游活动的展开,市民从城市向农业所在地流动,使得劳动涉及人群扩展到了农民与市民两大群体。融合过程中劳动内容的转变:农事活动=农事活动+服务活动。农业在与旅游的融合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劳动内容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只从事农事活动,转变为既从事农事活动又从事服务活动,有些农民完全从原来的农事活动中摆脱出来,专门从事农业旅游的接待服务工作。融合过程中劳动所在地的转变:乡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农业在与旅游业融合的过程中,劳动所在地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只是农民生活的乡村扩展到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融合过程中要消除排斥力,完成三大提升硬件的提升:农业旅游的游客基本上来自城市,他们参加农业旅游活动,希望体验农事劳动、乡村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吃苦,生活条件决不能过分偏离他们的习惯生活,尤其是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因此,民俗特色固然要保留,硬件设施更要提升。软件的提升:在硬件完善的同时,促进当地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也至关重要,从业人员提供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对农业旅游体验经历的评价。内容的提升: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品位较高,所以在旅游产品内容的发掘上,必须以目标市场的喜好为导向,以自身资源条件为基础,注重产品内容的体验性,实现在内容方面的提升。

四、后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产业优化———农业旅游反哺农业、旅游业

1.农业旅游———促旅游产业优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促旅游产业优化的新形态(1)要素资源化:旅游产品的差异取决于要素结构的差异,要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就要促进食、住、行等传统观光辅助要素的资源化,使之成为主导的吸引物。农业资源在除“游”之外的其他几个要素上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理应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也就是要将食、住、行、购、娱要素进一步做深、做透、做精、做出特色。(2)时空丰富化:农业资源使传统旅游资源的外延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大,丰富了传统旅游活动内容。基于融合的视角,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丰富、拓展旅游活动内容,弥补传统旅游产品的一些缺陷。应该运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创新的思维,针对旅游产品季节性、异地性特点深层次发掘、开发农业旅游产品。

2.农业旅游———促农业产业优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促农业产业优化的新形态(1)休闲化形态:农业旅游对于农业的提升促进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使农业成为能够提供休闲娱乐产品的产业,从主要满足生存需要扩展到满足发展、享受的需要,这种新型的休闲化形态,能够让农业更快、更好发展,获得更好的效益。实现方式:农业劳作休闲活动。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将农业劳作开发成休闲活动,如让游客体验耕种、采摘、垂钓等乐趣;农业产品休闲产品:农业产品向休闲产品的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方式如改变农产品的用途,如将特色蔬菜制作成蔬菜盆栽,作为特殊的装饰品让游人买回家装饰家居等;农业用具休闲用具:农业用具经过改造也可开发成为独特的休闲用具,如河南信阳南湾湖渔民就将自家打鱼的渔船改造成了旅馆,设立了水上餐厅、水上旅馆等。(2)专业化形态:农业旅游能帮助农业产品产前调研、产后营销,促进农业企业产品的专业化形态,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对于这类专业化形态应当积极推广,并不断深化升级。产前调研:产前调研关系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被市场认可。农业旅游使大量的市民来到农村,十分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调研。一些地方已有意识地赋予农业旅游活动以市场调研的内涵,如一些地方就将各种各样的南瓜混种在一起供游客采摘、品尝、购买。通过游客的反映来考察哪种类型的瓜果更加吸引人,更加适合扩大生产与推广。产后营销:产后营销对于农业产业至关重要。能否接触到相应的消费人群,让他们知晓、进而接受;能否树立起农产品的品牌,让产品销售顺畅;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靠宣传营销来完成。近年来,一些地方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使不少农产品声名大振,如何把这些活动搞得更好、更有效是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五、旁侧: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乡一体———农村现代化与农民市民化

1.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现代化新形态:旅游式的田园城市特征:城市吸引力十乡村吸引力+旅游特质旅游式的田园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现代化的一种新形态,它的构建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非凡,是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的重要手段。它保留了农村生活的元素,自然、生态、清闲、恬静、健康、和谐,同时又具备了城市的内在生活质量,有较多的社会机会。它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并用旅游带来的收益来实现农村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服务系统的完善。实现方式:前台+后台。北大吴必虎提出了乡村旅游舞台化发展理念,就是要按照游客实际的需求,将乡村生活划分为“前台”和“后台”,将游客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前台,满足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及风土人情;同时,将农民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后台,顺应农民对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可在乡村中划出几块核心区域进行建设,让农民有机会享受现代化生活,而在核心区域四周则保留大片农田、传统民居,供游客体验。

2.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新形态:导游式的田园市民特征:农民的身份+市民的观念、素养、收入水平+旅游知识。导游式的田园市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一种新形态,他们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依附于田园的别样市民。他们仍保留着农民的身份,却具有市民的观念、素养及收入水平。实现形式:深层次的参与。应让农民深层次地参与到农业旅游的开发、发展,让他们与市民深层次交流,了解市民需求,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旅游的经营管理,而不只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这样农民才会从农业旅游发展中获得较多的收益,主动性才会不断增强,乡村许多有价值的资源才能被进一步发掘、开发,农民也才能真正向田园市民发展。

六、前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多要素融合的产业创新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融合产业是创新的产物,它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不断创新驱动。可考虑引入的要素以及相应的农业旅游发展新形态大致有如下几种:

1.艺术:吸引热爱摄影、绘画、音乐、民俗等艺术活动的爱好者、艺术家来田间地头采风,提高乡村旅游地知名度、美誉度;积极对各种农产品进行艺术加工,提升农业旅游商品档次。

2.网络:建立农业旅游网站,在网上虚拟田地、鱼塘、农作过程,展示各种新奇的农产品,吸引游客,同时也可通过点击率的统计以及网友的相关评论了解游客喜好,与游客互动,改进、完善自己的产品。

3.拓展训练:可以设计一些艰苦的拉练、农业劳作项目等,让团队成员在互帮互助中增进感情,协助企业提升员工核心价值;设计需要团队成员合作完成的农事活动,使团队内部互相磨合、协作,增强团队战斗力,有效地拓展企业员工的潜能。

4.素质教育:可开辟农业科普夏令营,让孩子远离城市,走进乡间田头,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当农民的滋味。与其他伙伴共同完成某些农业劳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艰苦朴素的美德、自理能力、团队精神等。

5.婚庆:设计与农业旅游相关的主题特色婚典,将婚典与郊游结合起来,让来宾在参加婚典的同时,也有机会到郊外走走看看,体验农村风土人情。

七、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旅游作为既能满足人们休闲需要又能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业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及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来系统分析农业旅游,着重总结出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以使产业相关者能更深入、透彻地认识农业旅游,拓展农业旅游开发新思路,克服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业旅游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课题组.把握黄金机遇期,以旅游助推新型城镇化[n].中国旅游报,2013-01-04(03).

[2].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eB/oL]./politics/2013-07/10/c_116470367.htm,2013-07-10.

休闲食品行业背景篇10

[关键词]湖南休闲休闲产业

一、休闲第一产业初具规模

休闲第一产业包括了第一产业中那些提供休闲物品的行业或部门,如农业中的花卉和园艺作种植业、林业中的观光林营造业、畜牧业中的宠物养殖业、渔业中的观赏鱼养殖业等,可以分别称为休闲农业、休闲林业、休闲畜牧业和休闲渔业。为了研究的方便,这四类经常统称为休闲农业。“广义”的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生态、农村设备、农村空间、农特产品及文化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观光休闲旅游功能,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人对农业与农村田园生活体验的农业经营方式,是结合农业和农村等有形资源及其背后隐含的休闲观光、教育体验与经营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休闲服务产业。湖南的休闲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长沙、益阳两市率先出现了以钓鱼休闲、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这就是我省休闲农业的发端。至2007年底,湖南已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40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10余万人,年接待休闲者逾30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过30亿元。其中长株潭经济发展区现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1366家,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189家,环洞庭湖区1488家,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309家,湘中南区556家,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203家,湘西山区159家,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58家,如表所示:

二、休闲第二产业亟待加强

休闲第二产业包括了第二产业中那些提供闲物品和休闲场馆的行业或部门,如休闲食品加工休闲饮料制造、休闲用具和器(械)材制造、各类园、游乐园、体育场馆、城市休闲广场等的建筑等,它们可分为三类,即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休闲用具(器械、器材)制造业和休闲建筑业。

1.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

湖南的休闲食品在国内曾经是相当有名的,但是由于缺乏行业规范,生产企业的职工素质和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的产品质量优劣各异。2007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了部分夏令食品专项打假抽查结果,在抽查的5类夏令食品中,休闲食品类合格率最低,仅为40%。产品走出湖南市场的不多。经市场调查,生产休闲食品的企业我省近千家,年产值上亿的生产企业不到1%,年生产量单品种在1000吨以上的生产企业不到3%,而综合加工能力年产量在1000吨的生产企业约15%,年产量在500吨左右的企业约25%,而有约近60%的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在50吨~300吨之间。85%的企业为家庭模式生产企业和家庭式生产小作坊。湖南市场规模较大一点的企业有唐人神、陵武鸭、简氏、简四毛、湘都、步步为赢、凤沅、口口香等,但与外省比相差较大。

2.休闲用具(器械、器材)制造业

近年来,休闲产业庞大的市场和诱人的商机直接促进了休闲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仅2004年全球户外休闲用品的交易额就高达320亿美元,国内达4.8亿元人民币。2001年以来,我国户外休闲家具及用品的出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在出口的户外家具及用品中,帐篷出口金额约占全球四分之三,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帐篷生产国和出口国。虽然我国休闲制造业发展迅猛,但湖南还远未成为休闲业制造强省,并且湖南的休闲制造业还比较落后,我们的生产企业刚由低价取胜阶段跨入以质取胜的精益生产阶段,无论品质品种、设计理念、营销方式与渠道,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3.休闲建筑业

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40个,公共图书馆120个,博物馆、纪念馆69个。全省已建体育场地(馆)21302个,其中体育馆142座,体育运动场地656个,游泳池152个,各种训练房20352个。休闲场馆的日益完善,为全省人民的休闲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特别是在农村体育休闲方面成绩尤为突出,2007年,湖南省制定《湖南省“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方案》,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省23个县(市、区)中882个行政村建设篮球场、配建篮球架和乒乓球台等室内外健身设施,改善了农村健身休闲活动条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三、休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休闲第三产业又称休闲服务业,包括了第三产业中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需要提供休闲服务行业或部门,如公园提供的游览服务、健身馆提供健身服务、美容院提供的美容服务、桑拿馆提供的浴服务、博物馆提供的展览服务、电视台和KtV场所提供的文化娱乐服务等。我们大致可以根据类休闲服务的属性将休闲服务业划分为旅游休闲业、健体和美容休闲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业、餐饮休闲业以及其他休闲服务业共5类。

1.餐饮休闲业

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城镇居民饮食消费逐步走向社会化,外出就餐已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53家。湖南省餐饮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老百姓外出用餐提供了便利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用餐支出明显增加,使得饮食服务支出增长加快。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1月~4月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饮食服务的支出221.41元,比上年增长13%。

2.文化和娱乐休闲业

“十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省会长沙的龙头作用明显,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占全省增加值的三分之一。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为360亿元,实现增加值1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0%,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半数以上。同时,以长沙歌厅和解放路酒吧一条街为代表的娱乐业更是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目前全市共有歌厅、酒吧、KtV、电游等各类娱乐场所2293家,年产值达40多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5年公布的一项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报告的排名中,长沙的综合实力排名35位,文化实力为25位,而休闲娱乐类排名竟上升为第1位。

3.健体和美容休闲业

居民对个人仪表和健康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用于美容、美发等服务和健体服务消费持续增长。居民的一些日常生活服务,如理发、洗浴等已不只是单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追求个性和讲求享受。2008年1月至4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杂项服务支出46.05元,同比增长34.1%,其中人均用于理发洗澡方面的消费9.91元,增长45.1%,人均美容费达11.65元,增长17.1%。在休闲保健方面,湖南洗浴休闲业特别是足浴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外界赞称长沙为“足都”。2006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6亿元,同比增长16.4%,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其中洗浴休闲业的年营业额就超过3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长沙市的沐浴、洗头、洗脚、保健按摩等洗浴休闲企业合计约1万家,从业人员约15万,占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132万的11.4%。

4.旅游休闲业

近几年,湖南精心打造3个国际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区域旅游品牌。“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49.7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65.31亿元人民币,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575.62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453.7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6.9%。

四、湖南省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供求状况严重失衡

(1)城乡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进入新世纪以后,扩大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如图1所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和人均GDp的增长,2000年和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696元和8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941元和3118元,则两者比例分别为2.96∶1和3.04∶1。五年间,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是9%,比农村居民增长幅度快3.1个百分点。

这种低收入水平制约了农村居民的休闲消费,导致城乡居民在休闲消费上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相对落后的娱乐和休闲设施也影响了休闲业的总体发展,目前农村居民的主要的休闲方式仍然是看电视和打牌等。

(2)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制约湖南省休闲产业的整体发展的障碍之一。按县级区划比较,在全省72个建制县、16个县级市和34个市辖区中,2000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长沙市芙蓉区4631.2元,是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湘西保靖县的4.5倍;2003年长沙芙蓉区已达5733.7元,是纯收入最低的邵阳市新宁县的4.9倍。长沙芙蓉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是0.436,湘西是0.587,相差15.1个百分点。长沙芙蓉区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是湘西泸溪县的4.4倍,恩格尔系数竟相差31个百分点。地区之间经济的失衡直接导致了休闲产业的不平衡,以文化产业为例,湖南14个市州发展不平衡,2006年长沙GDp占全省的比重为23.8%,而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高达50.8%,一点一线经济带的六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0%,其他8个市州不到30%,大湘西的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14.95亿元,仅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5%。

2.产品层次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全省休闲产业整体品位不高。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原始的吃喝玩乐的基础之上,虽然做到了大众化,却没有达到大器化。传统商贸业发达,却没有一家大型的卖场,商业企业营业额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滞后;传统的餐饮发达,却没有做强湘菜文化,饮食气氛有余,文化氛围不足;影视湘军享誉全国,虽然推出了一批有一定深度和影响的节目和栏目,但很多内容过于通俗,即搞笑文化、帝王文化、扬名文化较多;体育湘军虽然在全国或世界获得称誉,大众化的体育文化产业却没有形成规模,未能很好地传递体育精神;出版湘军排名全国第三,却缺乏《南风窗》、《南方周未》类的思想艺术水准高的自创报刊,仅有一个《体坛周报》走出了湖南;娱乐文化培养了艺人,却不能培育知名艺术家和文人,涌现了一些所谓的“金牌”主持,但其文化影响力远不及沈从文对湘西凤凰的带动。大众市民的休闲消费大都以洗浴、按摩、麻将、KtV、酒吧等形式为主,热闹有余,品位不足。

3.员工素质有限,行业管理有待健全

制约湖南休闲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湖南几十万休闲行业从业人员,除商贸业外,没有统一的上岗培训和审核机构,没有与之配套的培训学校和相关专业。休闲行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根据课题组对长沙市天心区休闲从业人员的调查(如图2所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26.31%,本科以上学历仅占5.37。

同时,湖南休闲行业不健全,协会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不够,企业依然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因缺乏规范的行业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休闲行业场所参差不齐,人员鱼龙混杂,收费杂乱无章,从业人员的文化、身体、道德、技能素质偏低,治安问题、纠纷问题、诚信问题甚至黄赌毒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4.职能部门缺失,产业体系有待完善

在现今的湖南,休闲虽然进入“十一・五规划”,但其发展尚未完全进入各地经济的发展计划。在绝大多数地方,也还没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集中统一谋划休闲产业的发展。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直接面对的土地、税收、融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常常无法可依。因此,不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就是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休闲产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和阶层。除了加强供给,培养和引导需求以外,还需要整个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如政策、立法、制度建设、社会保障、货币流通结算方式、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观念更新等,同时也涉及众多部门,诸如:饭店、餐饮、接待、公安、医疗、交通、商业、旅游、通信、文化艺术等。但到目前为止,湖南的休闲产业发展体系很不完善,通用的行业分类标准、服务标准尚不健全,所有这一切,都制约着湖南休闲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卿前龙:休闲产业:概念、范围与统计问题[J].旅游学刊,2007,22(8):82~85

[2]林锡波: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之讨论[J].北体学报,2007,(15):15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