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4:19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微型电动机 现状 应用发展

0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在微特电动机上的不断应用,现代微型电动机已发展到以电子计算机等微电子软、硬件产品为中枢神经;传感器为耳目;电动机为手足;机械本体为驱干;电力电子器件等,为生命源的新一代伺服驱动系统,这就是常说的机电一体化微型电动机。

本文介绍机电一体化微电机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并举例阐述机电一体化微电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 机电一体化微型电动机的开发现状

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驱动和执行部分,微型电动机是最常用的驱动元件和执行元件。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力电子器件在微型电动机上的广泛应用,电动机与机械部件在空间上的结合愈来愈紧密,使得电动机与电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组合在一起,大大改善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传统的感应电动机扩展了其应用领域,交流调速系统正在很多方面取代直流调速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研制成功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以其高效、体积小、重量轻以及运行性能好的特点在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中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美国国家电力电子应用中心(peaC)B.K.Bose教授把这种采用永磁材料制造的无刷电动机称之为高级电动机(advancedmotor),其系统的调速比可精确控制到1:100000的水平。在这些精密调速系统中,采用了iGB和mCt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同时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软件方面则采用了专家系统。目前,国外在一些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上已基本淘汰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系统。

开关磁阻电动机近年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它是电子控制器供电的无级调速系统,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可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相媲美,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推广到许多工业领域和家用电器领域。开关磁阻电动机结构比直流电动机简单,甚至比笼型电动机还简单,无换向器和电刷,转子铁心上无绕组,有可能在中小功率范围内与笼型电动机争雄,会占有一部分市场,这个动向已引起欧美等国的重视。

将控制和保护电路直接装在电动机内,使控制电路和电动机融为一体,这已不是鲜为人知的事。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片状微型电动机,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这种电动机没有换向器和电刷,在线圈的空隙中放有用来检测转子位置的霍尔元件和检测转子速度的频率发生器(FG),省去了电动机附加测速发电机的特殊结构,并配有控制电枢电流和接受处理信号的电子电路。它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频率发生器(FG)得到的速度信号,即电枢电流产生力矩反馈电路的速度控制回路。二是处理从霍尔元件得到的转子位置信号,适当地分配电枢电流的相位控制电路。片状微型电动机目前在oa、Fa、Ha以及FDD市场上应用广泛。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微型电动机大大扩展了其应用领域和更新换代的速度。

2 机电一体化微电动机的发展前景

(1)超微电动机

超微电动机是指那些形状非常小(1mm以下),重量很轻,并且在同一声基板上(硅或其他材料),采用微电子技术和微加工制造出的机电一体化传动装置。

超微电动机属于机电系统(memS)的研究范畴,它的发展得益于198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库勒依学院RogerHowe研制成功的所谓牺牲层(SacrificialLayer)技术。采用该技术不仅能在硅片上较容易地制造超微型构件,而且也能把它们整体直接装配在基片上构成一个整体。1988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制成了厚度只有1~1.5μm、直径100μm的超微电动机,整个电动机设计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用静电力驱动,制造电动机的材料是磷酸硅。我国目前已有数家机构正在进行研究,最早开始研究的是东南大学,但真正转起来的是清华大学孙曦庆等报道的静电同步电动机,转子直径120μm,转速1200r/min,用芯片上的光电器件在线检测。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开发的超静电电动机,转子直径100μm,转速在0.001~20r/min之内连续可调,且采用径向力驱动,最小驱动电压为20V,比早期报道的切向力驱动的静电电动机具有更大的输出转矩,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在超微电动机的研究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先进水平。

表面微加工技术是制造超微电动机的关键技术,它是在制造过程中,以特定的器件和结构部件作为牺牲层,然后通过光刻牺牲层得到可移动、可旋转的微小机械结构。在超微电动机制造过程中,通常以多晶硅为结构材料,氮化硅薄膜作为电气绝缘材料,Sio2作为牺牲材料。图1给出了采用多晶硅作为结构基片、经光刻加工技术而制造出的超微静电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1―绝缘层;2一转子支撑套;3―轴泵;4―转子;5―定子;6―基片

超微电动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人们尚未充分认识的微环境下,有待不断开创发展。采用微加工技术制成的微型机器,可进入人体内部探查病状、实施手术,超微电动机可用来冷却计算机芯片上的表面温度、校正激光束和光导纤维;微型机器人可到行星上去考察,进入潜艇内人无法进入的区域排除故障等。

(2)鞭毛电动机

鞭毛电动机(Bacterial Flagellar motor)是细菌在水中游动而使用的分子机械(由蛋白质分子而形成的机械)。鞭毛电动机在生物中是唯一的旋转电动机,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小(直径50nm)的电动机。

据国外研究资料表明,鞭毛是由以数微米大小的菌体中产生(根据细菌的种类,可产生数个鞭毛),鞭毛是呈螺旋形的细长纤维,鞭毛的长度大体上从数微米到10μm之间,直径仅20nm左右。图2为鞭毛电动机的模型图,它是由10种左右的蛋白质组成,鞭毛电动机掩含在膜内,由各个部件的蛋白质承担,使电动机旋转。例如,可推断出L环和p环的复合体起到轴承的作用,莫特(mott)复合体起到定子的作用。鞭毛电动机的能量是由细胞外面到内部的离子流供给的。

3 机电一体化微型电动机应用举例

(1)工业缝纫机驱动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开始研究工业缝纫机用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系统。日本的重机公司、兄弟公司、三菱公司以及松下公司等先后把交流伺服电动机运用到各类工业缝纫机中,实现了工业缝纫机的电子化。

通常,工业缝纫机驱动用的电动机和控制装置为一体化装置。图3给出了三菱公司生产的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操作者通过杠杆部分的踏板操作发出速度指令,通过改变电动机的频率和电压就得到所需要的电动机转速,从而驱动缝纫机运转。控制回路中的编码器、电流检出器不断地反馈电动机的速度、电流,并以此进行矢量控制。动作停止必须使电动机减速,根据接收到的位置检出器信号和编码器上的信号来控制位置环,从而使缝纫机针停止在正常位置。

图4给出了松下公司生产的另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该系统的特点就是功率控制回路的简单化和小型化,以及控制电源的小型轻量化、单片机化。控制用的微型计算机采用内藏两个CpU的高速双重微机mnl8982(松下电子工业生产,8hit,8KBRom)。两种驱动系统的不同在于前一种采用im(感应电动机)伺服方式,后一种则采用Sm(同步电动机)伺服方式。

近年,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控制系统,即采用磁力轴泵(直线悬浮电动机)控制主轴位置精度的电主轴(磁力轴承高速主轴部件),它是通过现代电子调节技术信号比较,以检测偏离平衡位置的变位置,控制系统就按这个变位为零的方式进行工作。

4 结束语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是一种性能优异、极具发展潜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从目前机床业的发展方面来看,主流仍然是数控机床(CnC),伺服系统是数控系统的执行部分,它的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因此开发高质量的交流伺服驱动电动机乃是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标。

未来机电一体化微型电动机的发展将会在集成和优化上下功夫,构成所谓智能化电动机。微机械技术的兴起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人们期望能用这项新技术不断地研制出复杂的执行器,甚至微型机器人。

鞭毛电动机的研究虽仍在进行中,但它表明机电一使转子(主轴)保持较高的回转精度,具有较高的静动态刚度和电衰减特性,克服了滚动轴承在转速超过某一极限时(20000r/rain)产生烧结、损坏等,转速达25000~120000r/min。目前,国外已有一定数量的高速切削机床装有这样的电主轴控制系统。

图5给出日本七亻工一精机开发的应用于内圆磨床上的磁力轴泵控制系统方框图。转子无论从哪一方向靠近定子,空隙较大一侧的电磁铁的电流就增大,从而产生对转子的牵拉动作。变位传感信号可不间断地与基准体化微型电动机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微观世界,同时也标志了机电一体化微电机将从此走入分子时代。

5 参考文献

[1]毛侃.关于机电一体化.[J]机电一体化,1994(3).

[2]万遇良.电工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见:当代电工科技发展

论文集.[C]北京:中国电工技术学会,1995.

[3]唐苏亚.片状微电机的发展概况.[J]微电机,1998(4).

[4]唐苏亚.微细机械的研究动态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

微电机,1995(4).

[5]m.nehregary.厶亻久口乇―夕技术一至四现状上课题

一[J].机械设计.1991(4).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2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着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四)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应用

由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联合运用的综合技术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微电子技术渗透到传统机械工程技术而产生的结合电气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为一体全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符合了当前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彰显了强劲的活力。

一、煤矿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方面

(1)提升机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矿井提升机是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设备,全部采用数字化交流、直流提升机。特别是对于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把滚筒与驱动融为一体,极大地简化了机械结构,实现了机械、电子、微机以及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部采用数字化提升机可靠性能高,利用总线形式使电器安装十分简易,另外,硬件配置更加简易,兼容性好。(2)在采煤机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利用的一个典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采用电牵引采煤机。和液压牵引进行比较,主要具备如下特性:优良的牵引性。可为采煤机提供向前推进的牵引力,从而克服移动的阻力前进,还能够在采煤机下滑时实施发电制动,给电网回馈电能。在大倾角煤层中应用。在牵引电动机的轴端设置了停机时预防机器向下滑动的制动装置,由于所设计的制动力矩是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6~2.0倍,因此电牵引采煤机能够应用在倾角为40°~50°的煤层中,而无需其余预防滑动的装置。运行稳定可靠,使用周期长。液压牵引与电牵引不一样,后者除了电动机的整流子与电刷存在磨损之外,其余元件都没有磨损,所以工作稳定可靠,故障率低,使用周期长,维修量较小。反应快速灵敏,动态性能较好。电控系统能够快速调节各类参数,预防采煤机超负荷运行。结构简易、运行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的传动结构简易、重量较轻以及尺寸较小,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单次转换就实现,效率能够达到99%,远高于液压采煤机的效率(65%~70%上下)。自从我们国家在1991年由煤炭总院上海分院和波兰的玛克公司共同合作,成功研制出了中国首台薄煤层强力爬底板电牵引采煤机(利用交流变频调速mG344-pwD型)之后,中国的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非常快速。我国的很多厂家(如太原矿山机械厂、上海天地公司、西安煤机厂等)均能生产直流与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并且获得很好的推广与应用。经过将近20年的研发,我们国家的电牵引采煤机技术不断完善与成熟,进一步促进了煤矿生产技术的前进。(3)在带式输送机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带式输送机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井下煤矿原煤运输系统的重要运输设备,其主要特点是,能够长距离持续运输、运输能力大、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以及运行效率高等。所以是近些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点研究对象。当前所利用的启动方式大多为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它是一类针对平滑起动输送大惯性载荷的专门装置,比如为金属矿石或者煤炭的长距离胶带输送机而研制的软驱动装置。一条胶带输送机能够采用一台或者几台CSt进行驱动。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解决在线监视与控制技术、动态分析技术及启动延迟技术,我们国家的带式输送机的中间驱动点不宜太多,通常是3点驱动,因此输送机的单机长度以及输送能力难免受到限制。并且,输送机的监视控制设备功能较弱、稳定可靠性能偏低、灵敏度不够高以及运行寿命较短,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的应用趋势展望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我们还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使其在将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加大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煤矿开采相关的技术,包括开采配套设备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增加采用设备的科技含量;(2)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增加通信联网功能,从机电一体化过渡到综合自动化;(3)开发建立在微处理器平台上的矿井设备工况监测、运行状态监测系统;(4)开发适应极端危险、恶劣开采环境的煤矿机器人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流已经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之一,设备产品在性能与功能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如今,机电一体化技术构成了煤矿企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是企业实行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的开采、掘进、输送等个作业环节,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4

为进一步发掘电视电影独特的审美魅力,提升电视电影的审美品位,在创作上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又有别于电视剧的特殊技巧和规律,笔者试图站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视点,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研究方法,挖掘电视电影艺术创作的审美思维过程的深层结构,探索审美思维发生的整体性规律,力求在对前人成果进行钩沉的基础上,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事综合性、整体性的系列探讨,着重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渗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社会学、思维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内涵,推出自己的系统见解。

如今,我国的电视电影无论是在艺术质量上,还是在收视率以及技术的推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电视电影创作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注重体现和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关注现实生活,体现出主流性、当代性和类型性。电视电影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电影“金鸡奖”在2000年设立了最佳电视电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于2001年设立优秀电视电影奖;大学生电影节也于2002年开始设立电视电影专项奖,2004年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影节首先颁发的即是电视电影的各种奖项: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效果等;而且,为了进一步繁荣电视电影事业,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心于2001年专为电视电影设立了评奖项目——电视电影“百合奖”,从而,在发展我国电视电影事业上迈出了开拓性的第一步,使电视电影的创作迅速发展壮大。

我们知道,艺术的个性是区别于各种艺术形态、样式的主要标志,也是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以及对自己发现的结果,一句话,个性是每一艺术门类得以生存的基础。电视电影作为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影视艺术若没有自己的个性,它就不能称之为电视电影。电视电影自创建之日起,就一直沿着寻求探索、反复实验的道路前进,而要寻找其个性必须从影视艺术创造的共性中去发掘,特别是电视电影作为脱胎于电影,介于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交叉艺术品种,更应追寻电影、电视剧和电视电影的共同本质,从而确立电视电影的本质特性。

从电影和电视的发展技术层面上,可以说两者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借助的传播媒介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大众文化传播媒介(massCultureCommunicationmedium),电影与电视创作所运用的创造性思维与鉴赏所运用的审美再创造的思维机制是基本一致的,二者都是视听影像的呈现,都是时空的融合,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相互依存,艺术感性与思维理性都变成了直观的声像符号.

而且二者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部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结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影视艺术审美思维机制的建构方面考察.影视艺术审美思维的共性因素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发生过程中自动化的整合性、创造性的思维运作过程.它是一种由视听觉思维、情感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理性——逻辑思维等一系列思维环节的交互运行的发生机制,是人的思维多侧面、多角度、多功能的结合系统。(见《影视审美思维论》刘秀梅着2000年3月版中国戏剧出版社)一般地说,它隐含客观逻辑,而突出地强调主观逻辑、情感逻辑。此时的审美主体处于较高的感受美、理解美的超越现实的思维状态。这是电影、电视剧与电视电影艺术创造所运用的符合人类审美创造思维发展定势的思维状态。在影视审美创造思维进行视听影像造型的过程中,所借助的思维语言主要是蒙太奇镜头语言.具有鲜明语义的和视听审美价值的意象符号。

首先,镜头如何运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视听影像的创造:根据不同景别的特性及功能创造恰如其分地表现剧情内容的镜头,使视听影像的大小、疏密、距离等发挥各异的作用和审美效果。在镜头所处理的空间关系中,主要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物众多的场面,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来说也可剧情内容。有的远景画面中没有人物,称为“空镜头”,如《卧虎藏龙》中,俞秀莲到京城后的京城的俯拍镜头,玉蛟龙从新疆进京时经过的沙漠有几个远景,及影片结尾处武当山、山峦叠嶂、壮观的场面;有的远景画面中有人物,由于人物与环境在体积上的悬殊比例,人物在其中并不清晰,只是被用于再现人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而已。因为远景镜头与被摄体距离越远,观众在感情上的参与程度也越小。所以远景镜头常被用于影片开头和剧情发展中某些需要停顿或转场的地方,但一般情况卜,远景多用在电影的创造中,电视电影或电视剧很少用。而在影视作品中使用全景镜头则能够摄人人像全身,与远景镜头相比,全景镜头的视野相对小了,观众既可看清人物又可看见环境,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总是把观众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人物的行为动作,如电影《十面埋伏》中,那场盲妓小妹在斑斓绚丽的牡丹坊中精彩绝伦的以长绸水袖击鼓的舞的创造中,电视电影或电视剧很少用。而在影视作品中使用全景镜头则能够摄人人像全身,与远景镜头相比,全景镜头的视野相对小了,观众既可看清人物又可看见环境,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总是把观众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人物的行为动作,如电影《十面埋伏》中,那场盲妓小妹在斑斓绚丽的牡丹坊中精彩绝伦的以长绸水袖击鼓的舞蹈场面,开始就以全景设计的:以小妹为中心.从刘捕头看台视点向两侧环成一个大半圆排列的立式鼓数只,外圈环坐着击打怀中小鼓者数名。加之二楼层上的众观者,将人物与环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引起广大受众对盲女的审美注意,盲女不仅成为画面内众人物的焦点,而且也抓住了受众的审美情感.关注盲女的行为动作。所以,除了有必要特别突出环境.摄影师在新的场面开始时(即转场时)更愿意用全景镜头,这种镜头在电视电影或电视剧的运用也应以少为宜。以远景、全景镜头逐渐向人物靠近为类推.景别渐渐缩小,人物渐渐扩大、处于主要位置.如中景镜头让人物超过半身(膝盖以上)的幅度呈现于画面,对环境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由于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环境往往只能突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这小部分的存在反倒更引起它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分析,或者产生对画外空间的某种联想。可以说,在中景镜头内,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不是疏离了,而是更密切了。如《卧虎藏龙》中典型的中景镜头是李慕白和俞秀莲在一个幽静的竹林庭院中,表达心声,此时两个人物激动的心境正与平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而片中的另一对情人——玉蛟龙和罗小虎站在沙漠的山坡上,远望寻找玉蛟龙的人时两个人对话所用的中景镜头,以及结尾处两个人物在武当山上对话的中景镜头,都展现了两个人物此时复杂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身边的环境那种深不可测,难以知晓一样。而以人物的半身(胸部以上)呈现的近镜头。则随着人像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环境变得零碎、模糊了。反过来观众可以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正是由于脱离了大部分环境,使观众更接近人物、更容易介入人物的情感活动。故而,影视剧中大量的人物对话都采用近景镜头,进一步突出人物的情绪变化,这种镜头虽在电影作品中常用,但为适应电视小屏幕的收看在电视剧、电视电影作品中,近镜头使用的频率要比电影的多得多。那么,作为以人物的脸部,或人物、物体某个局部的特写镜头,环境因素基本被排除去,它迫使观众去注意某些关键性的人物或物体的细节.

对其状态或变化产生与剧情相关的联想,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延伸情感的发展。特写镜头只注重细节而忽视总体的特征,使它不可能成为最常用的镜头。其实,如上几种景别可以称为固定镜头,在运用时可以单用,也可以连用,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如可以从特写拉到中景或全景,也可以从全景推到特写.还可以从空镜头转到近景或特写等等,从而产生镜头的运动变化——镜头相对于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包括镜头和整个摄影机两种情况)。这种运动镜头是与固定镜头相对而言的,它时常被用来加强物像之间的空间关系。引导观众的审美注意力,改变观察角度,构成对观众心理上不同形式的冲击。例如用推——摄影机通过自身的移动或运用摄影机的“推拉键”逐渐接近被摄体的运动镜头,可以随着推运动镜头的前进,影像经历了由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或完整或不完整,但必然产生连续的变化。一方面,取景范围由大变小,逐渐排除背景和陪体,另一方面。主体的体积由小变大,细部特征逐渐清晰和醒目。强化了广大受众的审美注意,构成了视觉冲击的强力效果。因而这是影视剧创作常见的方式。而与推镜头的特性和功能相对的拉运动镜头则使摄影机通过移动运用摄影机的“推拉键”逐渐远离被摄体,从强调主体逐渐拉开成全景或远景,往往用来提醒观众对环境和环境与人物之间关系的注意。我们还可以借助于三脚架的活动底座,使摄影机不作移动,而只是镜头上下、左右或旋转式的摇动来运动镜头。此时镜头的摇动有如人的眼睛顺着一定的方向对被摄体巡视,或洞察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或展示人物在环境内的地位,或交代场景的变化、情境发展的状态等,拓宽影视受众的审美视野,加深对影视剧情节的理解。有时为了充分体现被摄体的运动,影视作品常用移镜头,摄影机或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与被摄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或成一角度,跟住运动的被摄体,一并前移。由于背景的不断变化,银屏空间的连续转移,而往往又使环境背景虚化.便凸显了人物或这一镜头的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状态。如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为了唐朝的国危而不计皇太子曾对自己的排挤,来到紫金关向皇太子请计皇太子曾对自己的排挤,来到紫金关向皇太子请战,在罗成走进元帅府的瞬间.镜头以近景、慢处理、跟随罗成前进方向平移.背景为周围转移,从而衬托并突出展现了罗成大将的威武和宽宏的气度,凸显了人物与环境的复杂关系。还有一种移镜头处理:摄影机或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以被摄体为中心旋转,使被摄体周围环境呈现运动状态,也可达到洞察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展示人物在环境内的地位等审美目的。例如电视电影《情中有几处展现男主人公被追杀,其处于无路可逃境地时的状态和女主人公在跟踪男主人公的过程中,寻找失踪目标时的情境等。如果说移镜头是最能体现被摄体运动的镜头的话,那么,跟镜头则具有移镜头所难以实现的意义:当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与被摄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或完全相反.而且与被摄体保持

等距离运动的镜头称为跟镜头。跟镜头有强烈的穿越空间的感觉。而当镜头置于被摄体的前方。这种跟拍不仅能表现运动.而且能随时记录人物的表情和细部变化,这是移镜头所不能达到的。

总之。推、拉、摇、移跟是影视艺术创作所运用的运动镜头的五种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的结合,以及借助于不同的操作方式和辅助手段,又发展出许多变化的运动镜头,为影视艺术创造丰富的视听影像提供了有效的创作方式和手段。如果采用与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于常人视野的感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it全景监控;管理模式

信息化已经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的it基础设备、业务系统等信息化产物成为企业业务运作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工具[1]。同时,电力企业引入了网络监控、机房环境监控等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主机、网络、数据库、中间件、业务应用等的实时性能监控和分级报警[2]。但传统的信息系统性能建设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例如信息管理粗放零散,未能形成信息指标化;性能监控信息不全面,缺少可视化的监控界面;运维工作复杂、质量不可控;信息决策效率缓慢[3]。尤其是性能监控信息不全面、缺少可视化的监控界面,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电网企业研究者的难题[4]。近年来,遵循云南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管理和应用需要,全省各单位建立了一批技术先进的数据中心,在it管理与运营、信息监控、运维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5]。

由于相关监控信息的管理水平衡量标准不定,对信息系统深度管理方面的支持较弱,缺少一套应对的指标体系对各个性能监控领域进行标准化指标化的管控,导致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性能监控都不理想[6]。但是,在前期it性能监控的建设和应用中,随着对it管理规范和应用的加强及深入,2012年至2013年电网企业开展了it全景监控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对全景监控的业务体系范围,全景监控的指标体系,全景监控系统的架构,全景监控的展现界面,建设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规划,形成了全景监控的技术基础准备,具备了全景监控平台的建设条件[7-9]。因此,为实现从整体上对it全景监控的平台系统设计,实现全景监控图形化、管理要求指标化;同时,实现指标数据的采集获取、处理和计算,并通过指标模型逐级形成指标的展现和关联,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展现[10-11]。本文采用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信息监管指标体系和信息监控、管理平台,形成一体化的广泛联系的性能监控信息和可视化的监控界面,减少信息系统管理、监控不到位及决策效率低造成的信息设施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形成完备的线性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的监控管理模式[12-13]。

一、性能监控建设内容

完成性能监控关键指标的抽取、提炼及分析,实现对服务器总体运行情况、数据库总体运行情况、中间件总体运行情况、网络总体运行情况、服务器实时运行健康状况、数据库实时运行健康状况、中间件实时运行健康状况、网络实时运行健康状况、当前告警情况、桌面终端运行情况等相关内容的集中展现,并支持数据的向下钻取及挖掘,从不同视角及维度查看性能监控的详细信息。

二、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一)技术架构

it全景监控平台的技术架构采用B/S结构,采用mVC的设计思路,减弱了业务逻辑和数据口之间的耦合,使系统结构更加灵活,易于后期维修。性能监控作为it全景监控中的一个部分,其技术架构将与it全景监控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保持一致。it全景监控平台的技术架构体现系统的核心技术元素及其关系,主要包括展现技术、数据处理、统一信息库技术、数据挖据技术及数据采集技术等方面。

(二)功能架构

系统功能架构表现了系统规划功能各部分的功能逻辑联系,包括it资产全景监控,it性能全景监控,it项目管理全景监控,业务系统及桌面终端全景监控,it运维及服务全景监控,信息安全全景监控,机房环境全景监控。其中性能监控模块是it全景监控平台中的一块组成部分,功能架构将完全遵循it全景监控平台的功能架构要求。

(三)部署架构

性能监控作为it全景监控的一部分,其部署架构将严格遵循it全景监控平台的部署架构要求。it全景监控主要数据依赖于it运维管控平台,系统的部署充分利用其数据库资源,建立统一数据库。

三、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一)展现界面设计

it全景监控系统是一套系统一套部署,同时需要适用于省、地两级的应用,并且适合不同角色的需要,这就决定了系统界面根据角色权限和管理权限进行加载,系统展现出多种需要的变化。即系统是根据分层分级的原则进行展现界面的展现,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因此,界面展现的总原则是,根据前期研究的成果进行界面的设计和开发,以展现元素为基础,进行灵活的界面布局。在开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展现的调整,最终形成符合多种管理需要的展现界面,体现有效、实用、美观的原则。

(二)系统平台设计

1、接口设计

接口主要是对外集成的系统接口,主要进行数据采集用,it性能全景监控数据从it运维管控平台中通过数据采集接口采集获取,在性能监控相关功能中。

2、设计范围

整个系统平台的设计符合云南电网公司it全景监控平台的覆盖范围要求,建设从顶层软件设计到底层物理设计,贯彻项目规划、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层架构设计、对外接口设计、数据交互设计、服务器设计、存储系统设计、网络接入设计、负载均衡设计、安全设计和集成设计。

(三)软硬件平台设计

1、服务器硬件平台设计

it全景监控平台运行的数据量较多,计算量较大,系统硬件平台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性能,并且需要考虑未来进行it综合资源调控的需要和it治理的需要。因此,硬件上可考虑独立的小型机作为计算机平台,如果采用实时数据库,则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主要计算机,应用服务器单独部署,可以采用虚拟机资源进行集群。

2、软件运行平台设计

系统开发采用JaVa语言设计,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web⁃logic中间件进行部署,数据存储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作为主数据存储,中间数据如果采用实时数据库,则需采购专业实时监控平台。3、存储设计系统大量采集各有关实时数据,并需要进行归档存储。实时数据归档的时间片段最少需要到小时级别,部分性能数据可能会到半小时一个点计算归档,从而导致数据量巨大。4、网络接入设计系统运行覆盖省公司及17个供电局,包括应用数据及各个单位采集的数据流量。在系统部署上,主要利用机房的网络,实现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的通信。

四、系统实施情况

虽然前期,基于it运维管控平台及相关监控系统,供电局已经实时实现对性能监控相关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分析,但是性能监控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相关监控信息还比较零散,未实现关联,信息的综合应用需要人工重新组合统计计算等,应用比较困难;其次,缺少一套对应的指标体系对各个性能监控领域进行标准化指标化的管控,管理水平衡量标准不定,管理口径不统一;监控系统对基础业务处理支撑较好,但是对it深度管理方面的支持较弱;监控信息还不全面,缺少可视化的全景监控界面,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无法对当前企业it性能进行总体、宏观的掌控。结合it全景监控的特点及相关要求,基于前期it全景监控输出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当前的实际情况,完成it全景监控平台中性能监控相关功能的研发,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数据源充足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性能监控关键指标的抽取、提炼、计算,实现对性能监控建设内容的集中展现,同时支持展现页面的逐层向下钻取、数据的向下钻取及挖掘,能够从不同视角及维度为不同层级人员提供性能监控的详细信息。采用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信息监管指标体系和信息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对各性能监控指标实时进行监控,并以图形方式展示,直观,易查看,形成一体化的广泛联系的性能监控信息和可视化的监控界面,实现全景监控图形化、管理要求指标化的要求,为云南电网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支持。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it全景监控平台的建设,通过建立涵盖it资产管理、it性能、it业务系统管理、桌面终端、机房环境、运维和服务、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等业务的运行和管理监控,建立it管理范围的全景监控,对全省的it资源及管理活动的指挥调度。在创新性方面,应用了许多新颖的前沿技术,提升了系统的功能手段;在适用性方面,通过完全定制化的开发满足了电网it全景监控的需要;在紧迫性方面,满足南网相关建设规范和云南电网实际it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建立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云南电网的it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可见,未来加强性能一体化监控管理模式在电力系统监控中应用的研究力度,对于促进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维祥.信息系统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m].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1:2-3.

[2]郭辉.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武汉:华北电力大学,2005.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6

关键词气象信息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无轨跟踪

0概述

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虚拟演播室技术逐渐成熟,并逐渐地被电视媒体广泛应用。目前一些发达省份的气象部门也已经将这一技术运用到了日常的电视气象节目制作中,借助虚拟演播室技术能够将气象信息更加具化、直观、立体,使得日常气象节目的制作形式更加多样,表现手法更加的灵动,随着受众满意度的增强,节目收视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也大大提升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目前也在进行虚拟演播室建设,希望通过虚拟技术的引进,能够有效改善目前节目制作水平和表现形式,并能够拉近与其他省份在制作技术上的差距。

1虚拟演播室技术

虚拟演播室技术包括摄像机跟踪技术、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色键技术、灯光技术等。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在传统色键抠像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和视频合成技术,根据摄像机的位置与参数,使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经过色键合成后,使得前景中的主持人看起来完全融入于计算机所产生的三维虚拟场景中,而且能在其中运动,从而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很强的电视演播室效果。

1.1创造性

虚拟演播室的产生,给视频节目制作、电视广播带来的是一场革命。

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制作出任何想象中的布景和道具。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无论是现实存在的,还是虚拟的。这只依赖于设计者的想象力和三维软件设计者的水平。许多真实演播室无法实现的效果,对于虚拟演播室来说,确是“小菜一碟”。例如,在演播室内搭建摩天大厦,演员在月球进行"实况"转播,演播室里刮起了龙卷风等等。现在有的电视台已经起用了虚拟主持人,并且成为了明星,他们不仅可以配合真人的主持人主持节目,而且还可以单独主持节目。这些都是虚拟演播室创造性的体现。

1.2先进性

虚拟演播室系统用软件来生成背景和道具,它可制作出实际不存在的或难以制作的场景,并可以在瞬间改变场景,可以制作出真实演播室无法实现的效果,其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还可以引人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能够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另外,由于场景的制作、修改、保存等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制作和更换电子布景快捷简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促进了电视行业低碳、减排发展。

1.3局限性

虚拟演播室虽然具有诸多的优越性,但由于价格昂贵,普及和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1.4表现形式

1.4.1跟踪技术

三维虚拟演播室的跟踪技术有4种方式可以实现,网格跟踪技术、传感器跟踪技术、红外跟踪技术、超声波跟踪技术,其基本原理都是采用图形或者机械的方法,获得摄像机的参数,包括摄像机的X、Y、Z、(位置参数)pan、till、(云台参数)Zoom、Focus(镜头参数)由于每一帧虚拟背景只有20ms的绘制时间,它要求图形工作站实时渲染能力要非常强大,对摄像机的运动没有更多的限制。

1.4.2预生成三维背景技术

预生成三维背景模式,需要首先制作好背景的三维模型,然后预先定义好摄像机的运动和参数设置,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每台虚拟摄像机的视图画面,最后运用色健将前景和相应的虚拟背景结合起来。这种方式可以生成比较真实的虚拟背景,对图形工作站实时渲染能力要求不高,摄像机只可以切换机位(摄像机机位必须事先与背景调整好比例和透视关系),不可以做其他的运动。

2辽宁虚拟演播室系统建设

2.1现状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是辽宁省气象局对外电视气象信息、预警信息的窗口,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制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抠像模式,借助非编、字幕机等设备,只能实现画面的简单叠加,无法实现多维效果,画面单一,缺少灵动性和立体表现形式。

2.2建设构想

通过购置一台2迅道桌面型高清虚拟演播室服务器与现有蓝箱、灯光设备相结合,通过虚拟抠像,采用无轨跟踪技术来实现有主持人出镜的真三维虚拟气象节目的制作和拍摄。

2.2.1建设内容

通过一台主机系统投入就能完成传统演播室,录像机、特技台、调音台、切换台、字幕机等多个物理传统设备的功能;通过虚拟抠像技术达到,主持人多机位、多场景的拍摄效果。

2.2.2技术路线

通过高清虚拟演播室服务器,并利用现有三墙一底蓝箱、高清演播室灯光系统、摄像机设备,采用无轨跟踪技术,根据主持人与虚拟场景、虚拟摄像机,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通过对3D场景的移动变化进行跟踪定位,从而实现虚拟摄像机的推拉,摇移,摇臂乃至航拍的运动效果,也可通过机械传感跟踪方式,实现真实摄像机做快速小幅度反复或大幅度平摇、俯仰、变焦等取景变化时虚拟场景画面实时同步的发生与其相同的变化,实现全场景真三维虚拟演播室效果。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虚拟演播室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未来虚拟演播室技术一定会逐渐取代传统电视制作模式,成为电影电视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7

【关键词】智能化;景区;游客;管理

一、系统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收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外出旅游度假已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使得我国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国内旅游市场已经达到15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到4000多万人次,入境旅游市场达到一亿人次,全国旅游总收入已突破一万亿。未来10年间,全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逐步迈向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和运营的信息化时代,加快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景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是强化景区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景区的品牌及声誉、提升景区行业竞争力、实现景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景区智能化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二、景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思路

景区智能化系统将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旅游、强化管理、着眼发展”的景区建设理念,结合景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充分发挥智能化管理效能。

1、以人为本

景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坚持以游客为本,以游客为重,为游客着想,方便游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将智能化系统建设与景区规划、建设及发展相结合,建设人性化的和谐景区。

2、服务旅游

基于宽带光纤网络,集计算机、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建设集成化程度高、信息化水平高、具有实用、高效、经济、可靠的景区智能化系统,逐步建立和实现景区内部、各景区之间的智能化管理和综合多业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3、强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景区内的数据联网,采用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智能化系统准确统计经营收入和客流量并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和分析结果,为经营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合理安排日常业务工作,制定新的资金投入和营销计划;通过全方位的视频监控,实时掌握各景点的状况,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着眼发展

景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克服了时间上和地域上的限制,及时准确的掌握信息和反馈信息,加快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速度,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是提高景区行业竞争力、实现景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

3.1综合布线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介质,是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传输平台。

系统采用分层星形拓扑结构。第一层为干线子系统,包括网络中心的主配线架至现场分配线架的干线光缆与配线设备,数据主干采用光缆,语音主干选用光缆或大对数电缆;第二层为水平配线子系统,由网络节点的分配线架至用户终端的配线电缆、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水平配线选用超五类以上电缆。

3.2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整个景区的通信基础,支持所有基于网络的系统和业务。

网络系统由核心层和接入层二层网络构成(可根据需要增加汇聚层形成三层架构),骨干传输网络采用千兆/万兆冗余星型结构。在网络中心设两台核心交换机作为冗余热备,在景区现场网络节点设接入交换机,前端设备就近连接到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通过千兆接口与核心层交换机连接。

核心交换机及接入交换机背板带宽及端口数量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配置,特殊环境可考虑采用无线ap方式。在网络中心通过防火墙、路由器等设备接入inteRnet网络,满足inteRnet网络访问需求,同时保证景区网络的安全。

3.3游客应急求助电话子系统

游客应急求助电话系统由应急求助终端、管理主机及程控交换机等组成,求助终端分布到景区的各个区域,并处在现场视频摄像机的监控区域,求助终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与监控中心的程控交换机和管理主机相连,游客通过求助终端实现向监控中心报警及应急求助等功能。

景区各区域的应急求助终端的报警或应急求助,监控中心可马上知情并迅速处理,并可调用现场的摄像机图像,同时存储报警或应急求助信息,包括音频及视频等信息,便于事后的调查取证,在维护游客权益、打击犯罪、提升景区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综合安防系统设计

4.1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交叉路口、重点部位等处安装摄像机,对景区现场实施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监控并录像,强化景区安全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服务质量。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图像编码采用mpeG-2/4或H.264等压缩格式,前端摄像机可根据传输距离灵活选用同轴电缆或光缆等方式传输至就近的网络节点,经视频编码器压缩编码后传输至接入交换机,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视频交换、传输功能。

在监控中心设服务器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配置和管理功能,通过管理终端实现对视频图像的监视、控制、查询、调用和管理,采用视频解码器把数字视频信号转为模拟信号显示在电视墙上,并设置ipSan磁盘阵列存储高清晰视频图像。

景区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网上,世界各地的游客可通过inteRnet网络远程访问景区摄像机,对景区进行远程视频浏览,实现景区对外宣传、吸引游客的目的。

4.2入侵报警子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用于探测是否有人非法进入景区,有效保障景区安全,实现预防性报警功能。

系统主要由前端探测设备、总线报警主机及管理电脑构成。前端探测设备通过总线扩展模块接入总线报警主机,总线报警主机通过tCp/ip网络与管理电脑连接。当探测设备检测到非法入侵事件发生时,管理电脑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并以电子地图方式显示报警位置,同时自动弹出相应的监控画面进行存储和确认,还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警。

4.3门禁子系统

门禁系统主要用于对重点区域的出入管理、登记以及员工考勤管理功能。

门禁系统一般采用现场设备、现场管理和中央管理三层结构模式。中央管理层主要由管理服务器及工作站组成;在各网络节点设现场管理层设备,由网络控制器组成;现场设备由现场控制器、读卡器、门磁、电控锁等组成。中央管理层与现场管理层通过以太网通道连接,现场管理层与现场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方式连接。

在正常情况下门禁系统由中央管理层设备实现集中监控,在中央管理层设备故障情况下可由现场管理层设备实现本地自治。

4.4巡更管理子系统

根据景区范围大的特点,一般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在景区重要部位安装巡更点,并制定巡更路线,景区巡逻人员携带巡更棒,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采集巡更点信息,巡更完成后在监控中心通过下载器将巡更信息传送到管理电脑里,并根据需要输出巡更报表,加强景区巡逻人员的管理。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8

一、3D动画电影的视听审美特点

(一)感官刺激和审美体验兼顾

“审美体验是人们面对审美对象时,体现出高于普通审美理念的生命及精神感悟,是内心、人格、情感都达到高峰体验的感觉。”[1]3D动画电影加深观众的感官刺激和审美体验。在欣赏3D电影时,能够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因为视觉幻象导致观众体验到“超真实”的感觉,可以触动身体感能,进而让观众感官深入到“触觉”层次上。在欣赏3D电影时,和听觉、视觉相比,触觉可以让观众体会到物体存在感,深刻认识到物体、情节内存的细微表达,提高人们的想象力。

(二)震惊感觉和韵味形态结合

韵味就是光辉、气息,是本雅明在总结传统艺术显著审美特征时提出的观点,与现代复制艺术具有对立性。因为传统艺术是对价值的肯定与推崇为核心主导,让观赏者与其有距离感,体现出若即若离的审美感觉与感情。“震惊体验就是具有疏离性、偶然性的审美感觉,其和韵味的概念相对立,是传统与现代艺术的重要区别。”[2]3D电影全面转变观众的欣赏体验,转变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从传统韵味形态向震惊体验方向转变,在视觉冲击下获得震惊与奇异的感受。

(三)感官强迫与自由静观并容

3D动画电影体现出真实场景,以3D技术为依托,向观众展示超真实的画面,以强制性方式让欣赏者对3D动画电影作出反应。3D电影带来审美潮流的变化,科学技术提供新的思维模式。其自由静观感低于传统电影,应该重视此方面。从3D动画电影《郑和1405・魔海寻踪》可以看到,其追求生理性、功利性,力求获得大众的认可。但过分的会降低电影内涵,所以要重视电影中均衡化、多元化的美学形态。

二、3D电影改变原有的构图规则

包括网络视频、mV、电视、电影在内的所有视听作品,都涉及到两个重要因素:声音与画面。现在电影逐步进入3D时代,此3D并非是简单的计算机动画(三维动画),而是立体电影。其代表着要提高景深,以体现出更加立体的空间感,特别要在过去电影空间中多一层空间,就是屏幕前3D视觉效果下浮的空间,也叫作前景的前景,进而改变了传统的构图规则。

电影构图特别重视纵深的层次关系。画面层次可以有效地展示出镜头的纵深感,体现出多物体、多角色构图。人眼在识别色彩、空间时和摄影机录制具有明显区别,后者的深度及广度均不及前者。为了让电影效果更接近人眼效果,会全面运用前景、中景、后景效果以提高景深感。

《魔海寻踪》动画电影中运用大量海水以提高画面纵深感,经常让海水涌向画面前端,在3D效果下,海浪冲向镜头却没有扑向观众眼前,由于景框的影响,海水在底部和两侧会出现框线,框线会将海水吞掉,仿佛海水被局限在屏幕的立方体中,与传统景象的差别不明显。如果将飞溅而起的水滴与浪花加入其中,而不是简单的推进海面,会提高此片的3D效果和视觉冲击力。3D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逐步影响和改变构图规则,要求电影创作与制作方深入研究景层与景深。[3]部分3D电影没有妥善处理好景深,或者对景深有所考虑,但由于技术层面的问题,难以全面体现出3D效果。这些问题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解决,但怎样对立体画面进行构图,怎样提高屏幕立体效果等问题,仍是一段时期内电影理论和实践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3D动画电影中冲镜与纵深调度的运用

(一)纵深调度在3D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纵深度是在摄影机垂直方向内,让角色进行移动,即画面的深处运动及前端运动。电影最独特和典型的技术就是纵深调度。上文中提到的画面景深和层次是纵深调度的前提。景深状态良好时,纵深调度才更加自由和自然。当运用摄影机长焦、广角、标准等不同镜头进行拍摄时,才可以更完善地使用纵深调度手段。因此纵深调试也就是电影调度。动画电影的调试也具有纵深性。只是部分动画运用平面来诠释空间,其也具有较明显的空间概念。

纵深调度与电影的摄影方式、道具人物、场景安排具有直接关系。在创作二维动画时,因为平面性和绘制方法的影响,纵深调度不可以随意使用。二维动画在设计时在前景、中景、后景等不同层次上绘制景色,以空间移动来体现动态效果,并以景层为前提进行调度。三维动画可以选择软件对摄影机运动规则进行模拟,在纵深空间内实现升降、摇动、推拉、跟移等摄影变化,并可以将摄影技巧进行恰当组合。《魔海寻踪》中大量场景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的,只有全面地分析纵深调度的相关问题,才可以做好三维动画,让其超越二维动画的平面艺术和审美特征。

(二)冲镜在3D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冲镜是纵深调度的重点环节,其可以体现出明显的冲击感和纵深感。”[4]冲镜是角色以镜头为方向纵深移动,让其充满甚至超过画面,此过程可以是急速的、快速的、常速的,但基本不运用慢速的。冲镜是以艺术方式处理转场,也是将各种镜头连接在一起的有效方式。

冲镜经常应用于二维动画,其主要方式是填满画面的所有空间。随着银幕面积的逐步扩大,此形式更加体现出空与平的特点。平是平面化,空则是动画具有的美术性。动画细节的丰富水平难以和真人实拍的相提并论。三维动画和真人拍摄特别接近,所以冲镜在三维电影中体现出的效果低于其在二维动画中的效果。创作者应该根据故事和画面需要决定怎样运用冲镜,以提高显示冲镜的作用。

《魔海寻踪》动画电影中运用冲镜技巧来控制纵深调度,如胖厨师把小鸟丢进垃圾桶的片段,就运用仰拍的方式,体现了垃圾桶内的活动,让小鸟向着镜头飞出来,让观众感觉到小鸟迎面扑来的势头,提高视听感觉,实现预期效果。冲镜是电影经常运用的手法,并不是每个冲镜都是满画面冲镜,如直冲镜头冲镜,既可以运用整体形式出现,也可以是景致、道具或者角色的一部分。冲镜可以加快节奏,不让画面出现空、平的感觉,也不让观众有堵得慌的感觉。冲镜能够实现效果经过3D技术的帮助,提高冲镜效果,让观众感觉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特写及剪辑在3D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特写景别在3D动画中的作用

景别是画面中物体的范围、比例、大小,其各类划分因方法,导演、流派、地区、国家不同而出现差异,但基本包括特写组、中景组和全景组三种景别。特写是特征明显的景别。导演运用电影方式在影片中体现出自己的理念,影响观众的情感与视线,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得到观赏者的认可和喜欢。全景组体现出绘画性,其特点是视野宽阔、非戏剧化,环境具有重要地位;中景组体现出叙事性,以人的视线为切入点,此方式可以包涵多种视觉元素,能够展示人物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增加欣赏者视觉讯息量。特写是故意放大某方面细节,体现出情绪化、细节性、文学性,其镜头刻画的突出、细致,沟通感更强。特写对物体细节和人物内心进行描述,以起到突出意念、交代事件、体现物体形态、分析角色内心等重要作用。

《魔海寻踪》既运用大景别以构建气势宏伟的场景,也运用特写突出角色的情绪。在特写方面,三维动画的优势明显高于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渲染人物情绪,在体现严肃、恐惧、紧张时都能够运用特写。如加利王子在监狱里看到陈海儿长在手上的胎记时,运用特写就能更好的体现出视线的流转,既可以成功引领欣赏者的视线,也能够让观看者的情绪与角色情绪结合在一起,让双方产生共鸣,感受到王子当时的震惊,进而全面渲染情感。现阶段,电影屏幕逐渐加大,画面更加精美,动画电影应该和普通电影学习如何运用特写,这对增强动画镜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剪辑在3D动画中的作用

“剪辑是动画制作的流程,将相对独立的镜头联接在一起,进而让片段成为整体。”[5]优秀的剪辑可以巧妙地插入镜头,呈现出完美的戏剧效果。剪辑并不单纯是一种方式或流程,要在“视线、节奏、故事、情感”等前提下,考虑画面匹配、动作衔接及快慢等连贯性问题。同时剪辑也是一种思维,特别在动画电影中,在分镜头台本时期就要对剪辑进行考虑。包括静止和运动镜头的搭配,动作衔接、坐下起来、入画出画等连贯性,光线、透视、视觉、构图等匹配性。同时节奏、故事、情感也要重点考虑,哪方面需要慢镜头、哪环节需要动作戏、哪环节要实施平等剪辑等等。

《魔海寻踪》将原来的120分钟时长剪辑到90分钟,更加重视连贯性与节奏。全篇运用真人拍摄及动作捕捉,其不仅仅是捕捉真人动作,而是运用摄像机拍摄全部演员的表演,能够为动画提供参考的角色表演及构图全面留下来,在制作过程中根据此资料开展动画制作。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动画制作者可以有效的对演员的动作及表情进行还原,在真人拍摄时还可以验证动画构图的完善性。

声音剪辑也是剪辑的重要环节。动画电影属于视听艺术,声音处理得当可以起到辅助画面的作用,可以运用声音来宣泄感情。在对话中,说话与听话人同样重要。如《魔海寻踪》动画电影中公主绝食片段,与郑和、丫鬟的劝说相比较,公主的反映更重要。由于此表现与后续情节具有很强关联性,公主情感出现变化后,才能去帮助士兵,如果只重要讲说话者而轻视听话者,其剧情的呼应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动画电影剪辑工作应该具有艺术思维,以提高3D电影的视听冲击力。

结语

3D技术让电影的表现和语言手段更加多样化,提高电影真实性,适应人们在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调动欣赏者的感官,让他们在观赏中得到审美和娱乐方面的满足。《魔海寻踪》这部3D电影,在带给观众较强视听冲击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动画要体现出电影视听环节的艺术方法和常规电影的制作模式,也要在美术层面上体现出风格与材料的优势。动画是美术与视听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门类,如果能在风格、材料等环节上予以创新和拓展,就能够深度的挖掘出动画的潜力。只有分析、总结理论,让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动画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1]高毅.电影与动画电影――导演3D动画电影《郑和1405――魔海寻踪》有感[J].剧影月报,2012(6):80.

[2]孙佶.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分析[J].电影文学,2013(3):74-75.

[3]张凯茨.融入了3D技术的二维动画场景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3(S2):282-285.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9

现在大部分的信息会被数字化并且录入互联网,音乐、影视、新闻、图片、文章等。其次,现在的智能手机的功能十分强大,也更加便携化,加上4G网络的发展,手机网络用户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目前网络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也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在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数码、服饰、礼品的购买,水电费,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的预定都可以在在手机上进行。QQ、微信等社交软件更是风靡,让我们体验到了最先进的科技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呈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市场有着无限的前景。本文对于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和互联网技术对于电子商务的影响做了简答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英文简写为eC,e-commerce或者ecommerce)。总的来说,电子商务是指现实生活的商业活动都实现电子化。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过程汇总运用的技术包括:互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移动电话。

1电子商务模块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种模式

1.1B2B网站

B2B是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都是商家,们使用了internet的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完成商务交易的过程。

1.2B2C也是取其谐音BusinesstoCunstom(BtoC),也即是商家(企业)对客户的缩写

B2C是电子商务按交易对象分类中的一种,即表示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1.3C2C即ConsumertoConsumer意思是客户对客户

C2C商务平台就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卖方可以自由竞价,达成协议之后进行交易的模式。

2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于电子商务的影响

2.1生活方面

2.1.1银行业务

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和软件对自己的财务进行管理,现在的网银行体系已经非常健全,功能强大。电子商务用户可以使用银行移动终端办理查询账单、进行转账、接收付款等业务,免去了在营业网点的等待。

2.1.2交易

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具有即时性,所以在股票、证券等交易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智能手机可用于接收实时新闻资讯,也可以确认订单并安全地在线进行股票交易。

2.1.3订票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网上预定车票、机票、入场券等已经是家常便饭,且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互联网定票可以方便核查票证的有无,同时电子商务用户能在第一时间知道票价优惠或航班取消的消息,也可以在行程突变的情况下从容的通过网络临时更改航班或车次。借助智能手机,用户可以浏览新闻、观看电影、查阅资料等。

2.1.4购物

购物是电子商务运用最广泛的方面,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注册用户能够通过手机终端完成浏览商品、挑选、议价、成交所有的环节。传统购物模式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得到改进,现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给人们的购物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淘宝网就是典型的代表。

2.1.5娱乐

互联网电子商务也给用户带来一系列娱乐服务。电子商务用户不仅可以从智能手机、pad上收听音乐,还可以订购、下载歌曲、电影等,并且可以在网上与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共同娱乐。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

2.2企业方面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服务提供手段,实现公众消费和提供服务,并保证付款方式的电子化。

2.2.1拓展企业市场空间

企业不需要考虑商品的运输和配送的因素,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与企业间的往来,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会有机会,互联网商务可以让每个企业都有能力成为梦想中的跨国企业。

2.2.2减少企业采购成本

据统计,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采购管理,互联网上平均采购费会比线下费用降低10%-15%。可见互联网电子商务是中小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和电子支付的最佳突破口。

2.2.3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企业库存量

有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可通过网络交易沟通,加强了企业之间来往的联系。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不同地区的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彼此合作共同进行同一产品的开发,这样就能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其次,由于信息的延迟与不固定性,导致企业产品库存的产生,现在有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就可以使供应方与需求方能进行有效及时地沟通,这样,供应方企业就可以借助及时有效的沟通提前进行定量生产,降低产品库存避免产品积压。

2.2.4提高顾客满意度

通过互联网来服务客户存在的优势是,信息量大,成本低,针对性强,及时性强。中小型企业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就了解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3旅游方面

2.3.1整合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业飞速发展,各地的旅游景区正在由单一的观光型向多元化转变,这就需要景区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这样就降低了景区的边际成本,不仅提升了效益,而且实现规模效益。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将文化旅游资源分类整合,统一规划。如门票预订:可以直观的统计出游客的数量,这样就能控制景区人数在可承载范围内,这样通过预约的游客才能进入景区,对景区也是一种保护。

2.3.2完善旅游设施

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建立起来的景区oa系统、景区生态预警系统、景区安全监控系统、iCt系统等,有了这些系统景区工作人员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就能有大幅度的提升,如有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实现景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还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有效控制人流量,车流量,有效的减少景区的拥堵现象,可以对景区起到保护的作用。

2.3.3扩大旅游市场

在我国的旅游状况是散客游、自助游的出行方式为主体。和旅游团不同,这些旅客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的获得景区方便快捷经济的服务,因此他们会对景区表示出极大的需求,因此互联网电子商务在加强与顾客的互动交流、提供信息、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便捷,景区旅游产品的形象得到高效的传播,这样就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增加游客选择景区的可能性。

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有着无限的前景并呈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将成为全球的网络。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给为我们带来更好的购物乐趣和机遇,为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为企业带来机会和利益,为现代旅游业带来大数据和资源整合,今后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晨光,李海霞.电子商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3.

[2]高原.中小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分析[J].网络与信息,2008(05):11-12.

作者简介

慧英(1982-),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学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10

关键词:移动摄影;形式;魅力

中图分类号:J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8-0073-01

一、移动摄影的主要形式

这里说的移动摄影是指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的运动。是相对于固定摄影而言的。固定摄影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影机始终处于不动的状态。移动摄影是画面外部摄影机的运动。是通过改变摄影机的位置以及视角从而产生一系列奇妙的特殊效果的电影语言。移动摄影的主要方式分为:“推”、“拉”、“摇”、“移”、“跟”、“旋转”、“升降”等。摄影机用以上方式来完成电影画面的“动”。“推拉”指的是变焦镜头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来实现画面的“动”,虽然也是视线在运动中的变化,但它只改变视角大小,并没有改变摄影机到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镜头的起幅和落幅的视角不同,画面中景物的空间结构,景深范围也不同,和人在现实环境中的真实感受差别较大。由于变焦镜头拍摄的画面的景别变化是靠调节焦距长短来完成的,摄影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没变,因此变焦镜头的感觉更适合反映静态中的人受主观意识支配时视线的变化。

二、移动摄影的魅力

移动摄影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在一个不间断镜头内产生连续的场景和景别的变化,不靠外部的剪接,不靠被摄体本身的调度,主要由连续不断的运动的画面来体现,它所表达的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完全与真实的时间和空间相吻合,增强了画面再现真实的逼真性。随着画面中被摄体与前后景物之间不间断地发生变化,它既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又加强了影片的速度和节奏。比如英国影片《赎罪》中著名的敦刻尔克海滩的移动镜头,镜头跟着男主人公先是与负责安排上船的海军军官激动的边走边说,然后依次走过枪杀马匹的军官、搁浅在海滩上的邮轮、无数的坐在海边无助的士兵、凉亭里遥望海峡对面唱歌的人群、镜头不停的移动最后落在海边酒吧外的走廊上,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海滩的全景,海面上空空荡荡没有一艘船,远处硝烟弥漫,海滩上无数等待撤退的英国士兵,整个画面中充斥着绝望的氛围。这个长长的移动镜头,极为真实的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情景。

移动摄影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摄影机缓慢的移动拍摄,可以创造抒情,舒缓,沉闷和拖沓的节奏,摄影机快速的移动拍摄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节奏,若摄影机移动的方向与被摄体的方向相反或在摄影机与被摄体之间设置运动或不动的景物,节奏会更加强烈。移动摄影总是以多场景,多景别,多视点,多构图的面貌出现,它包含的内容容量多,传达的信息量大,突破了固定的画幅界限,拓展了视野范围,增强了造型的运动感,是影视造型的独特语言。这也给传统摄影的构图形式和造型元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比如美国电影《谍影重重3》中,主人公韦德在伦敦火车站与记者接头的段落,一方面是中央情报局的行动小组遍布机场对二人的围捕,一方面是杀手躲藏在暗处对二人的狙杀,在这个很长的段落中导演采用手持摄影机来拍摄,不断的移动,画面始终在晃动中跟拍,带给观众的是不稳定的,快速移动的一系列影像,将观众带入了充满危机的追逐、躲避、打斗中,令观众不由自主地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下意识的将自己幻化为剧中人,与他一起躲避,一起奔跑,在精神近乎崩溃中迎来转机,最终化险为夷,直到此时方呼出胸中憋了很久忘记呼出的那口气。此段落导演运用手持摄影机进行的移动拍摄,很好的营造了整个段落的紧张气氛,令观众喘不过气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在惊心动魄的智慧与力量交锋中与主人公一起逃离了充满杀机的伦敦希思罗机场。

移动摄影首先改变的是画面的构图,构图的元素如透视,景别,色彩,角度,光线等都会因为摄影机的移动而产生不断的变化,摄影机对被摄体的接近或远离,会使一个画面产生连续的景别变化,而这种变化可以为表达不同的主观目的服务,而这种连续的景别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剪接手法显得更自然,更流畅,更符合人的视觉感受。摄影机的运动还可以改变视线的方向和角度,从仰拍到俯拍,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摄影机的移动带来的视觉变化可以使观众看到真实环境难以看到的事物,甚至是现实中的视角所不可能看到的事物。

移动摄影还可以改变画面中景物的透视关系,常用的透视方法有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影调透视,色彩透视,焦点透视和运动透视等。就电影来说,只要摄影机在移动中拍摄,那么随着摄影机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和角度、方向的转换,这些透视方法各自的透视关系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是移动摄影所独有的魅力。

摄影机的移动可以使画面的构图形式产生奇妙的变化,在静态构图时摄影机和被摄体均处在相对静止的位置,镜头内的视觉元素和构图组合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构图形式,但是当摄影机用移动的方式来打破这种稳定时,画面的构图形式就会产生连续的不间断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奇妙的,是意想不到的,在一个连贯的构图变化中以及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相互运动,往往可以改变画面景别、方向和角度,改变主体与前、后景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使观众在一个连续的时间里,看到用不同的视点和视角所展现的东西。比如在我拍摄的电影《农民工》中,主人公从农村出来打工,初到大城市的一场戏。我首先拍了一些城市中华丽的商场橱窗,下班后匆匆行走的人群,车流中耀眼车灯的特写,然后使用升降机来拍摄城市的全景,镜头缓缓地从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依次移过恍如银河的车流以及蚂蚁一样的人群,最后落在主人公迷茫的脸上。在这个镜头中,画面景别从城市的大全景开始不断变化,最后固定在主人公脸部的大特写。镜头从开始移动就不断地对主人公的内心施加着巨大的压力,在大城市黄昏的喧嚣中,他看起来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微不足道,较好地表现了主人公面对城市与农村巨大差异时的无助与茫然,以及第一次置身这繁华世界中内心的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