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医学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3:20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1

十八大以来,维护人民健康成为了国家的主要关注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表示,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总书记在调研及相关会议中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面对当下社会对医疗卫生健康的高要求高标准,对相关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逐渐稀缺。《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作为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应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的特点以及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为科学客观公正平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制度保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为补齐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短板,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研究各类别、各层次医学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医学人才需求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落实“以需定招”,加快培养专业紧缺人才。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在近年抗击疫情期间,青年一代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奋战在防控一线,其中众多学习医学知识的青年怀着惴惴不安的紧张心情与专家一同踏往前线。他们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情当中,并没有放弃退缩,而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最大可能帮助更多百姓脱离病痛。在关注疫情期间的新闻时,你会时常发现那群最忙碌的身影中有已到退休年龄却依旧坚守岗位、有含泪离开孩童老人奔赴当岗位上的父母、有正值最好年华的青年……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2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具有现实意义。3.1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是各项高新技术的基础,它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医学传统技术,它简单方便,易于实施,且费用低廉,因而成为最基本的技术技能。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门诊总人数为21062人,虽只有922人检查了腹部平片,但确诊为结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阳性率为70%,便能充分说明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例如,肾绞痛患者的KUB传统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作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规检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iVp检查人数为806人,阳性率为65%,这足以说明iVp等影像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影像传统技术是发挥影像高新技术的基础例如,X-Ct检查是一种目前已成为临床较为普遍开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线基础之上的。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随着传统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具有新颖性、尖端性特点例如,应用mRi波谱技术检查前列腺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发现早期癌性结节的存在是很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例如,Ct技术就包含了X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它是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因此,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各科医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可实现临床诊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检查能够准确测定肾脏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种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维图像能够准确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等。这些医学影像学高新技术均提高了临床诊断定量化和定位化的准确度,从而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无创性Ct及mRi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基本上是无创的,完全取代了以往有创的腹膜后空气造影,而且这种方法能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的相互关系在临床外科领域,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并驾齐驱,给当代临床外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虽然X光片能够确诊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疾病,但其准确性要比Ct逊色得多,而mRi对腹膜后结构的观察更精细、更清楚。相反,Ct技术尽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种类和部位,但在治疗时仍需参考泌尿专科影像传统技术。例如,输尿管结石即使经Ct明确了诊断,但手术时仍需要检查腹部平片进行术前定位。泌尿系各项影像检查均有优缺点,两者之间可以互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泌尿系Ct检查数占Ct总人数的5.2%,泌尿系疾病进行mRi检查的患者数占总数的0.96%,传统X线检查占3.3%,说明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既运用了高新技术又把传统影像技术作为适宜技术予以保留。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并不排斥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术(mRU)能无创地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但因为受尿液产生、排泄及输尿管蠕动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胆道mRi水成像(mRCp)检查,影响因素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mRU检查人数只占核磁共振总检查人数的0.25%,mRC检查人数占总人数的5.75%,所以,逆行肾盂造影仍被广泛使用,它虽是有创的传统技术,但它对泌尿系统狭窄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向常规技术转化[2]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迟早要转变为影像常规技术,这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例如,Ct引导下肾囊肿等的硬化治疗在治疗技术成熟后,它将成为较常规的治疗方法。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3

医疗机构是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机构。而知识则是医院的宝贵资源,则无形资产是医院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这些掌握知识的人及群体又是医院一项必不可少的固定资产。而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若用价值观的概念来衡量则是无法比拟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管理及利用,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医院现有的知识和资产,不但能使每位医疗工作者在利用知识的时候取长补短充实自己,而且能够温故而知新,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及失误,从科学知识中找到根源补充差距。所以如何合理地运用知识管理的新理论,使医院的知识更丰富、更全面,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对医院知识管理的认识

医院医学知识管理是对医学知识的产生、收集、组织传播、交流和应用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包括对主观医学知识和客观医学知识的管理,其核心是要创造一种主观医学知识与客观医学知识相互转化的机制平台,实现医学知识有序化,实现医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高医务人员和医院整体的主观医学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实现医学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医院的医学知识应用水平,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生产率和反应能力,最终使医院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医学知识管理和利用不是独立运行于医院业务之外,而是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个临床科室和医疗业务过程中。医院的医疗等工作不是简单的医学知识输出,而是不断的医院知识输入和医学知识输出的过程,实际上要求医务人员不断学习,要求医院成为学习型、知识型、科学型的医院。

医院实际医学知识的管理及利用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必然成为生产里的重要因素。医院是医学知识密集的单位,其知识密度在各行业中屈指可数,其医疗工作和业务收入靠的是医学知识。我国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实际是医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是医疗服务的医学知识含量,实质也是医学知识管理水平。医学知识管理已成为医院提高竞争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力措施。

加强医院医学知识管理和利用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4

由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的第一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面世了。这是我国医疗管理战线的一件大事,也是新形势下军地医疗界成功合作的重大成果。我谨向为本书出版工作付出大量心血与劳动的中华医学会和人民军医出版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带动了临床诊疗方式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重大变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规范临床技术操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系统总结近年来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科学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技术操作,是推动医疗卫生技术建设的前提,是新形势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军50多年医疗管理实践的成功总结。军队自1962年起,即开始正式组织出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到1998年,前后共修订推出四版。此举对于规范军队临床医护操作技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与防范医疗事故与差错,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家卫生部在总结借鉴军队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决定由中华医学会组织军地医学专家,共同编写统一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这部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广泛吸收了军地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成熟技术,系统总结了全国军地医学界医疗技术管理的成功经验,较好地兼顾了高新技术、成熟技术与实用技术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的要求,能够适应军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需要。它既是一部指导临床操作的技术辞典,又是一部规范临床操作的标准用书。

我相信,随着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规范军地广大医务人员的临床技术操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确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顺利实施,都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希望军队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以及全体卫生技术人员,要像过去40多年中贯彻执行军队《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样,下大力抓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促进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疗作风,确保医疗安全,为广大伤病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军地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后卫生部部长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5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2001-2005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2005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注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动态,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版权所有

2、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对中青年卫技只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中、西医26项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本”考试,通过组织“三基本”学习,训练和考核,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重视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兴院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6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ct或helicalet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

diology),这是医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术的结果[5]。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

晚期患者的生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

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

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

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

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

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伦琴发现

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广泛应用

,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

c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

医学新技术。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

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

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6]

(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

术,纳米技术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

pet的问世和应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

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

有新突破,人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

缓释材料,药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

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新突破。

(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为此,用于社区、

家庭、个人医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

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用。

(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

治诊疗技术和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

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

系统是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

速发展,遗传、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

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广泛应用。

(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

健、个人防护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1997年我国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

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

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

进水平。1999年国家科技部召开了“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

工程院开展了有关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战略研究等,对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发展、落实创新工程战略布置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人类与疾病做斗争,在医学

诊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动员起来,调整

政策,制定规划,改革医学研究教学的旧模式,发挥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

势,创建全新的生物医学,为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gewangmichealwv.preliminarystudyonhelicalctalgorithmsfor

patientmotionestimationandcompensation.ieeetrans.medicalimagi

ng,1995,14(2):205

[2]minnh,lapelam,klemipjetal.predicationofsurvivalwithfl

uorin-18-fluorodeoxyglucoseandpetinheadandneckcaner.jnuclme

d,1997,38:1907

[3]scheinmanmm.catheterablation.circulation,1991,83:1489-1498

[4]杨于彬,生物医学工程与介入性诊疗技术,世界医疗器械,1997,3(9):5

0-52

[5]katirciogluf,yamakb,battaloglab,etal.longtermresultsof

mitralvalvereplacementwithpreservationoftheposteriorleaflet.j

heartvalvedis,1996,5(3):302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7

(一)奥巴马医改新政的影响

首先,奥巴马医改新政对医疗人力资源需求产生影响。相对于奥巴马医改新政的保证选择性条款所明确的扩大医疗服务体系总体目标而言[1],目前美国合格全科医师的数量并不充裕,社会需要大量的老年科医师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服务。但是受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医学院毕业生选择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人数减少,需要医学院培养更多的社区全科医护人员以弥补医疗人力资源的缺口[2]。而美国医学院相对固定化的培养过程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无法适应奥巴马医改的人力资源要求。其次,奥巴马医改新政的质量观与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存在错位。奥巴马医改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育、研究、财政等多种方式提升美国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安全[1]。而现有医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针对于教学的优劣通常取决于学生能否完成高难度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学业的最终评价成绩[2]。评价的高度量化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无法正确评估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反映不出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所需的真正技能、行为和品质。再次,美国医学教育深受奥巴马医改财政困境影响。受美国财政紧缩制约的影响,医学教师的规模增长缓慢,直接导致医学院校小班化教学规模缩减,一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完成病史书写观察评价或独立完成查体的情况下就通过所需的临床轮转。同时,基础学科教师面临着愈发激烈的研究经费竞争,临床学科教师则因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要求正在压缩参与教学的时间,教学医院则深受医疗服务与教育职能失衡的困扰。这使得医学生往往带着知识能力隐患就进入医疗服务岗位。

(二)颠覆性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出现

纵观整个教育领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场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进行。基于mooCs技术的学习平台采用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备了良好学习体验和低成本学习相统一的基本要素,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mooCs技术围绕促进自主学习这一目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和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基于大量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定制反馈,并且可以实时协作和团队合作学习,获得类似一对一的辅导体验,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困难时及时干预提供了资源和手段[3,5]。另一项教育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则是数字徽章技术[6]。数字徽章实际是一张跟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电子图片,可以在应用程序或者个人文书中使用。徽章图片包含若干重要信息,如徽章获得者姓名、发放徽章的机构或个人、授权徽章发放的组织机构、获得徽章须完成的事项信息,以及符合获得徽章条件的情况信息。它能以一种更精细的方式记载和描述学习者的具体技能、成绩和学习质量信息,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5]。同时,数字徽章的授予者信息与获得者的徽章数据互相捆绑,在查阅时可以显示,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目前,跨不同mooCs课程平台服务商的标准化网络数字徽章管理平台已经上线,其统一了徽章授予者和获得者的标准,实现了颁发、获得和管理多个不同mooCs课程平台徽章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最优化定制课程学习方案和管理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最优质和适合的教学资源,并记载和表述其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况。

二、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教学创新尝试

如何顺应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趋势,有效缓解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问题?目前,美国医学教育界正致力于在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和毕业后教育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阶段中,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技术变革,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

(一)基础课程教学阶段

通过在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使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充分开发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把具有重复性和可替代性较强的课堂讲授教学时间释放出来,使得原有课堂讲授的时间可以被利用为开展深层次的互动教学。2014年2月,由全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证的4门Coursera(注:mooCs三大品牌平台之一)医学相关基础免费课程和2门有关内科临床治疗路径付费课程正式上线。同时,课程管理平台开始为完成医学mooCs的学生提供数字徽章,医学院则会在学生完成该mooCs的学习计划并通过有关知识考核,获得课程数字徽章后将数字徽章折算成相应的学分。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现实。2013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齐普•希思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指出:“在一个拥有完美视频在线平台的时代,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堂讲授上?依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经验,对比过去的教学模式,由mooCs产生的翻转类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吸收教学内容。”[10]美国医学教育界认为,mooCs并不是将原有课堂上纯粹的知识讲授简单转移到网络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呈现,其内涵在于:教学内容应是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的核心知识,并且网络能够为课堂教学的互动学习体验提供支撑,即为课堂的讨论提供学习讨论案例或思路等,同时课程应紧密围绕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临床视野。因而,纵观此类课程,其充分发挥了mooCs碎片化和信息密度强的优势,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归类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组核心知识点,并以2-5个知识点为一组形成网络在线学习片段。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原先课程单纯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无一例外地在每个学习片段或者教学阅读资料中加入临床实践和案例内容,使得课程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mooCs发挥了知识信息密集和便利的优势,使得学生可以重复听讲或参阅,并可在网上互动学习社区提问。而由此产生的有关具有典型性的学习问题则会被教师在课堂互动学习中提及,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学习的互动体验。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被分成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课外学习以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性的被动学习为主体,要求学生在线完成一定量的课堂讲授视频学习,按照网络教学的要求阅读有关教学资料,完成对有关核心知识点的记忆与初步理解,并在阅读教学资料后形成初步的问题思考,最后完成在线学习内容的总结测验。课堂教学则是以鼓励学生学习参与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为主体,在随机课堂小考进行教学诊断后,有针对性地通过案例讨论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并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开展个体化的学习理解,区别有关复杂概念,最终同化和吸收知识,形成正确的医学思维方式。2013年风靡全美医学院的临床路径基础课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家哈里•戈德堡所开设的心血管生理学课程,即是采用了上述mooCs教学模式。目前该课程每学期至少有28000人修读,其所颁发的课程数字徽章几乎被各医学院采纳。对此,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卡罗尔教授认为:“mooCs技术即将引起传统讲授课程的颠覆性革命,因为其可以给医学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培养医学生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的效率,这也是奥巴马医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源头。”

(二)毕业后教育阶段

奥巴马总统在医改中提出每个美国人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则是以不断与时俱进的高质量毕业后医学教育为基础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为实现不断更新的毕业后教育提供了方法和手段。mooCs和数字徽章正在改变毕业后教育的形式,使得在毕业后教育阶段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涵盖基础讲授课程、临床实践和在线考核的新体系。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毕业后教育阶段的运用体现在通过技术手段更为明确地定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以高效率的方式进行实时跟踪,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临床、教师等多方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特别是mooCs技术的产生能够将原先一些本地区不常见病种的病例、诊断和临床路径等基础知识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将一些共性课程的重复讲授时间节约下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学习临床知识,投入临床实践。数字徽章则从质量控制角度统一了全美毕业后医学教育培养的质量标准。目前,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审委员会(aGGme)、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国家医学教育考试委员会正和有关评估机构合作,利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一个毕业后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平台,针对不同学科的标准设定具体学习结果,作为认定达到技能或知识发展水平的依据,实现向学习时间积累和能力发展框架评价的转变。2012年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edX合作,引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了第一个类似于的在线协作学习平台,用于毕业后教育课程的学习[3,10]。如图2的数字徽章所示,JaneSmith完成了由aBC医学院认可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网络课程和实践训练后,并由其教学医院X科室Jones教授授予徽章。通过点击徽章展开的具体信息,可以看到JaneSmith首先完成了有关理论课程的视频学习,并在此之后进行了不少于5课时的检查训练过程,掌握了整个检查过程,最后在Jones教授的现场考核下完成了该项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检查。获得此徽章说明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处理妇科标本的能力,能够按照检查路径完成有关检查[3]图1mooCs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4]。相对于原先毕业后教育课程学习与临床存在一定脱离的状况,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使得讲授学习、实践训练和考核一体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的能力同学习进展、效果实现了互相捆绑,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保障了毕业后教育的教学质量。因而,通过技术变革,学生今后可以以获得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课程的徽章的方式通过有关专科认证,如JaneSmith可以通过乳腺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践与考试后获得妇科能力认证。这大大提高了毕业后教育的学习效率。

三、美国医学教育技术变革的优势与不足

《呼唤医学院校教育和临床教学改革》一书指出了美国医学教育适应奥巴马医改新政的4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学习结果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二是实现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一体化发展,三是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四是建立深刻的职业认同感。围绕这四个目标,医学教育需要技术创新,通过学习范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推动医学教育逐步达到理想状态[2]。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特征的技术变革对于实现奥巴马医改新政所赋予的美国医学教育变革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技术变革之优势

1.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mooCs和数字徽章的出现使得医学教育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有以时间为基础的线性教学转向以掌握为基础的能力教学。通过必要的教学组织框架和技术平台支持,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单从教学效率来看,随着一般概念性知识和主要讲授内容的教学以mooCs形式在课前课后完成,学生也可以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可以更多以面对面、在线小组或者一对一的网上讨论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将最有价值的教学时间用在线下合作学习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采用案例教学、pBL、团队学习等教学策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高层次应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成效和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力[5]。2007年10月Cate和Scheele提出了“可委托的专业活动”(epas)和“授权责任声明”(StaRs)两个概念[3]。mooCs技术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借助上述两大概念构建一个符合学生个人需求的理想化学习体系。由于新技术条件下学习可能发生在工作坊、教学查房或者在mooC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场所和形式的多元化和复杂性需要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11]。数字徽章便于记录非正式的学习,因而可以聚焦具有多重任务性质的非讲授教学,更有利于保障学习的系统化。同时,mooCs和数字徽章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以课程或临床活动任务StaRs的数据形式和医学教育相关联的透明元数据进行连接性标注,包括徽章的名称、课程或临床活动的名称、授予院校名称、授课教师、参与学生、徽章目标要求描述、获得徽章的考核评价要求描述、考核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描述等。这些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很清晰地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沟通表达能力标准,在学习指南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修习计划,选择不同mooCs平台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评价来取得数字徽章。因此,mooCs和数字徽章从技术层面在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

2.促进基础和临床学习的一体化发展鉴于医学教育安排组织形式的非连续性,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得到弥补。学生利用mooCs可以自主学习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知识和一般概念知识,并尽早参与到复杂的医疗活动中获得应用经验,学习到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如解读心电图之类的能力。由于mooCs技术手段的使用,学习内容可以在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任意时间进行回顾复习和预习,从而也使得学生可以在临床实习轮转期间回顾复习有关的基础学科课程和相关临床技能课程的内容。同时,由于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学生在临床实践学习时,可以根据前期基础学习的效果,对见习计划表进行部分丰富、调整,根据技能要求参加不同临床环节实践取得数字徽章,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学习互动。学生在完成有关课程和临床实践活动后,一般可获得由徽章发行方认证的基础或临床教师授予的数字徽章。医学院则确保课程评价考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对课程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教师能力持续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支持[3,12,13]。此外,数字徽章还可以携带有效期以便实现课程知识和临床路径的更新。

3.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巩固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教学变革尝试,促进了全美范围内的医学教育学习共同体形成。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空间和时间的多维学习共同体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培养地域与团体的限制,使得医学教育的精华和优势得到了共享,有利于学生优越职业认同感的形成。通过技术共享院校的优势资源,使得不同院校的优质资源能够实现辐射最大化。同时,这一平台构建了实时网上学习社区,因而在学习中始终有大批量的学生,保证了学生线上学习时的学习伙伴,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学科的虚拟合作学习环境,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渗透。此外,不同专科的学生共同在社区中学习犹如在这一虚拟学习环境中建立一支跨专业学习团队,能够以未来工作团队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社区内讨论有关临床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的延展性,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知识的良好状态。

(二)技术变革的不足之处

奥巴马医改设计之初衷在于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减轻医学教育的成本和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医学教育效益,实现医学教育效率与质量的统一。但是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学变革实践活动在现阶段仍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14]。首先,教育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对于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该教学组织结构和方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效果等多方面的要求仅停留在思辨论证阶段,与设想效果相去甚远。新技术的运用从知识传播模式到教学组织结构的再组织,体现出来的只是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对于创新与探究能力培养还是依靠传统的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其次,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影响有限。目前教学技术变革中主要集中于利用数字徽章技术进行学习跟踪和利用mooCs进行资源共享,即通过技术的引入进行现有医学教育的资源重新配置。但对于与临床活动有关的学生职业胜任发展性能力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于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或专科能力的培养,新教育技术的运用中尚缺乏明确定义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技术对于临床环节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影响目前还是空白。如何通过技术的使用提高临床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高质量学习体验到每一个住院和门诊的必要临床环节,在参与临床实践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提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知识、技能和社交能力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再次,教育技术革命目前并没有有效降低医学教育的学习成本。奥巴马医改新政对于医学教育的一个经济目标就是通过技术革命降低医学院的教育成本,减少医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美国医生协会和医学院坚持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改良教学和课程组织结构的手段和方法,医学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传统的互动性、实践性教学,技术仅改变了原有教学和课程的资源配置形式,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强化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Gme对本科医学教育的基础要求。医学教育所需要的投入资源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应用而减少,只是改变了资源投入结构,把原本重复性强,可替代性高的讲授资源替换为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整合能力的互动教育资源。因此,美国医学教育并没有因技术的变革而降低其教育成本。

四、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发展启示

(一)建立教、学、管一体化的医学教育mooCs学习平台mooCs技术刚进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的学习平台,打造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联盟平台。通过建立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使得信息技术更快地与医学教育融合,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进行最广泛的辐射和共享,也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学习管理有机整合,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实现一体化、社区化、人性化、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网络学习体验。同时,该平台的建立也有利于我国医学教育mooCs标准的建立和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建立贯通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数字徽章评价制度在奥巴马医改质量提升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医学教育实施数字徽章制度后,对于医科学生的能力发展实现了面向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地反映医科学生和在职医师的学习情况。这对于正在进行医改探索的我国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贯通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数字徽章评价制度,客观、具体化地记录和描述医科学生和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变化,以保障医学教育最终服务医疗活动的质量,使得单纯的教学评价上升为能力发展评价。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医院精密医疗设备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79-02

科学技术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和技术动力。该文从对于电子医学的概述入手,综合分析了现代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类型,包含了传感技术、全新无线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在家庭方便携带的医疗仪器中的广泛应用等内容。最后对现代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完整总结。

1对于电子医学的概述

科学技术是各领域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持,同样也是医学技术和电子技术得到双方面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医学技术在现阶段已经逐步与电子技术得到了结合发展,带动了医学精密仪器的应用不断完善。医学技术与电子技术属于各自独立的学科,但是医学技术与电子技术本质上还是相互辅助和相互支持的。所以,电子医用设备的应用成为了医学事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支持动力[1]。

电子医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电子技术与医学领域结合发展下的产物,该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无法单一存在,包含了医学技术和电子技术以及工业科学等多方面内容,属于跨领域,多学科综合的新技术发展应用方向。该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研究学科,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型医学仪器的使用已经开始精细划分到了分子,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医学精密仪器的精密程度进一步提升[2]。电子医学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大大提高医学水平,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3]。

2现代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类型

医疗精密仪器中的电子技术主要以电子学原理为依据,运用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来设计和制造可以达到医疗检查和治疗功效的设备,现代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有效实现了医疗检测以及治疗水平的有效提高。现代的电子技术应用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应用发展成果丰硕,电子技术拥有明显的低能耗和便于携带的优势,所以电子技术已经开始逐步突破了医用领域的技术应用束缚。现代医疗不仅仅针对患病人员,已经开始深入到病前检查和健康维护等多个领域,医疗保健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更多的关注,人们更重视“治未病”。除了家庭精密电子健康检查仪器以外,电子技术结合制造的医院精密仪器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提升了医院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准度,实现了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提高,为患者疾病检查提供更多支持,减少误诊问题。以下是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常见应用类型。

2.1传感技术在精密医用仪器中的应用

电子传感技术从宏观角度分析属于一种新型电子科技,可以应用该技术制造传感器,电子传感器可以及时感应到和分析出被测量物质的实际物理性能如何,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分析系统分析出其物理性质,进行数字化,转变为一种可供人类识别的信息。该类型信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精密数据,同时自动将分析后的信号数据录入网络系统,让计算机进行该部分数据检测分析,这都属于检测仪器的功能性体现,该仪器不仅仅应用了电子技术,同时包含了物理、生物、化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属于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新型高科技产物。通过利用该种仪器可以对仪器的输出信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可以对被检查者进行身体状况判断。

该种技术使用了高科技生物芯片,该芯片可以对不同生物集体进行样本采集、细胞检测以及化学排查,该芯片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硅类半导体材料,还有塑料和玻璃等非金属材料,该技术已经不仅仅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2.2全新无线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在医学精密仪器中的使用

无线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在医学精密仪器中的应用也逐步受到关注,该技术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例如:该技术的操作距离近、技术能耗低、使用成本低廉、技术应用距离较近,属于双向和多向结合的电子技术。该技术通常情况下都是应用在低功耗、近距离和快速传播的仪器当中。通常情况下,距离的增加与仪器的复杂程度、功效的消耗量之间呈正比,所以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属于实用型技术。医疗环境中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适用于长时间护理工作,可以应用该技术制造医生与病患之间便捷沟通通信工具,进而也可以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掌握病人信息,提升病患治疗效果。

2.3电子技术在家庭方便携带的医疗仪器中的广泛应用

家庭方便携带的医疗仪器是现如今医院和民众都需求的仪器,该种仪器利用电子技术,可以实现无线网络和蓝牙信息传递,让病人可以随时携带该种医疗仪器,该种仪器的制造费用成本较低,售价合理,便于携带而不影响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利用该种仪器,病患可以不用住院而得到医生的实时病情监测,同时该仪器也具有很好的精密性,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电子技术除用在数据监测和病患远程监控以外,还应用到病人身体检查中,该仪器也具有很高的精密性,由此才能确保检查和病情记录的真实和全面性,进而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3现代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现代的电子技术在医院的精密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拓展到了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人体检测、放射、病患远程监控等。在最前沿的医疗检测和治疗设备中都有电子技术的应用,例如,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X光仪器的施工功效,提升仪器的分辨率与清晰度,进而才能清晰显示出病变位置,该类型电子设备还可以在核磁共振、超声检查以及电子内窥镜等设备上应用。还可以采用让对比度上升的灰阶模式,尽量减少病患在进行医学检查过程中的伤害。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医学仪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属于医院精密医疗设备应用发展的良好开端,属于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所以需要政府对医学仪器相关工作提高关注程度,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让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发挥最大价值,为患者的康复提供重要支持。通过研究和分析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景夏,胡澄.蓝牙技术在现代医疗电子设备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18):30-31.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9

 

1医学人道主义理念:从传统到现代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伦理思想的进步和人类对生命认识的转变。传统的医学人道主义及其医学伦理思想,基本上是一个以美德论为主体,兼有义务论和生命神圣论的伦理学体系。希波克拉底时代落后的生产力与医学发展水平决定了当时的人道思想是以_种以医师美德为主体的义务论的思想模式,西方基督教统治时期则必然地产生一种“邻人之爱”的普世的人道主义传统,而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地视人为机器,从而产生一种“机械论”的人道主义思想。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方面人格的严重分裂造成了惨无人道的人道主义灾难,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以红十字运动为代表的国际人道主义合作,出现了众多的医学人道主义楷模,使人道主义精神达到历史的顶峰。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二次世界大战人道主义灾难深入反思的成果。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加速度进入医学领域,使医学诊疗水平迅速提高。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为医学科学开辟了新领域,_系列新的技术对传统的伦理原则产生了冲击,原有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对传统人道主义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的现状,于是,以对新技术应用的道德问题的深层次反思为宗旨的现代医学人道主义的新形态——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

 

2生命伦理学:对新技术的全面审视

 

生命伦理学的产生与1969年海斯汀中心(theHastingsCenter)在美国的建立直接相关。该中心自称为独立的、超党派的和公益的研究机构,其任务是为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造成影响的健康、医疗和环境问题建立基础的伦理议题[2]。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世界知名的生命伦理学研究机构之一。之后,双月刊《海斯汀中心报告》的出版(1971年)、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的建立(1971年)、《医学哲学杂志》创刊(1975年)、《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出版(1978年)成为生命伦理学迅速繁荣的标志。从体系结构来看,生命伦理学基本上是围绕以下四个维度展开的:伦理理论基础、问题、原则和技术。

 

2.1理论基础

 

任何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生命伦理学也是如此。生命伦理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至其产生时,各种伦理思潮已经成熟并相对固定,因此各种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均可作为生命伦理学的基础,对生命伦理学的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纵观当代生命伦理学各种学说,RobertF.C.[]认为,对生命伦理学理论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的伦理学理论大致上有伦理相对主义、神命论、伦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结果论、康德的义务论、美德论、罗尔斯的正义论等。

 

其中,神命论是一个渊源最为久远的古老话题,道德善被定义为“神的命令”,道德恶则被定义为“神的禁令”。当今的西方世界,经过改良的“神命论”仍然是我们克服科学至上思维的最为有力的道德工具。美德论和义务论来源于传统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理论与实践。伦理相对主义(包括个人伦理相对主义和文化伦理相对主义),颇具“后现代”意蕴,给人一种“无标准”的“标准”、“无原则”的“原则”感觉,但在当代伦理学实践中,其意义还是不可小视的。

 

伦理利己主义建立在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描述性的理论,行为的正当性可以归结为一个行为的正当仅仅看它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自我利益。功利主义则是典型的结果论,其计算依据就是“净利益”或者是“净善”,它是19世纪以来最为流行和普遍被人接受的伦理学思潮。罗尔斯的“正义论”所提出的公平的正义理论则拒绝功利主义,“正义否认为使一些人享有较大份额的善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4]

 

2.2原则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生命伦理学的框架是由它的基本或主要道德原则支撑起来的。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生命伦理学与世俗人文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允许(允诺)原则和行善原则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影响最大并被广泛认同的伦理学原则是比彻姆(tt.L.Beauchamp)和丘卓斯(J.Childress)提出的四原则,即行善、自主、不伤害和公正。沈铭贤5从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出发,认为应当将行善作为第一原则,而自主列为第二位。BernardGert等[]批评比彻姆和丘卓斯的“四原则”是原则主义,提出了系统主义的伦理方法。邱仁宗[7]234_235则从“伦理学原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针对一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和形成的,而问题是人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往往是由于产生了历史教训,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原则:尊重、不伤害/有益和公正“三原则”,其中尊重包括自主性、知情同意、保密、隐私、家长主义,公正包括卫生资源的宏观分配与微观分配。关于医学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及生命伦理学原则的评述,笔者在另一文中也有一些讨论[8],在此不再赘述。

 

2.3问题

 

“在伦理学推理中,原则不是出发点,出发点应该是伦理问题,而原则和理论是解决伦理问题的指南,为伦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伦理辩护。”7]234伦理问题体现在一个个的事例中,正是这些事例反映出了伦理的两难和困惑。

 

从大多数伦理学著作来看,确实都是“从问题出发”的。邱仁宗的“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一文是以两个案例开始的。(1)“社群同意”中的一系列问题。(2)“癌症化疗临床试验的风险/受益比”问题[7]232—233。peterDuncan的伦理学著作《价值、伦理和卫生保健》,Care)也是以对二个事例的分析作为全书的开场白。其中的问题包括医助自杀、昂贵医疗的支付主体(社会还是个人)和过度肥胖儿童(个人情感与社会负担的矛盾)等[1],从而引出生命价值、社会责任与个人伦理义务的问题。

 

作为当代科学的伦理学从问题开始的态度与方法是科学的,而且作为伦理学,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但不幸的是,伦理学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无解的问题或多解的问题,甚至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真正的伦理学问题得到确证、达成共识。这也许正是生命伦理学成为热门显学的理由。

 

2.4技术

 

如前所述,产生生命伦理学这一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传统医学伦理观念的冲击及其使医学面临的新难题。由于促使生命伦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进步,那么,将新技术或即将产生的技术作为既成的存在物,然后对技术本身进行剖析自然就是生命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和当然前提了。

 

香农了引用了SamuelGorovitz在1997年对生命伦理学所作的定义“对于做出与健康相关的情境,以及包括生命科学情境决定道德维度的评论审查”[9]。对做出“与健康相关的决定”包括技术的决定和政策的决定,对其道德评论和审查包涵了对技术的反应。而对生命科学情境决定的审查则代表着对技术尤其是新技术的审查,这进_步说明了生命伦理学中技术所处的核心与“主语”地位。海斯汀中心的研究领域可以说是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从其最初的研究领域来看,主要涉及生命伦理学的三个宽广的领域:临终关怀和终结生命决策、公众健康、新兴技术。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技术”在任何生命伦理学体系中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从目前的生命伦理学专著和教科书的体例结构看,涉及到的技术领域除了对技术本质的分析与思考外,具体的医学新技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流产、生育技术、产前诊断、关于死亡和濒死问题、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器官移植、人体研究、基因工程、病人权利以及环境问题等。

 

3伦理委员会:生命伦理学的实践形式

 

伦理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的行为的合法性和非法性提供辩护和证明。从生命伦理学的原初目的来看,是为技术应用和技术行动寻找坚实的伦理基础。然而,随着伦理学发展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这样的基础几乎是不存在的。不同伦理学理论之间差异和分歧与现代医学面临如此复杂的技术环境,使得_般的伦理手段无从下手。恩格尔哈特[10]认为:发现一种唯一正确的、俗世的、标准的、充满内容的伦理学是不可能的,它还承认了一般的、标准的、充满内容的、俗世的生命伦理学的不可能性。

 

恩格尔哈特的断言也许过于绝对化,但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和生物医学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医学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中对人的生命干预能力更为强大,从而引发了新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迄今为止,我们确实还没有找到_种普适的伦理学基础,但又需要_些伦理学来规范和指导我们的行为,否则,医学世界就失去了是非标准从而堕入罪恶的深渊。因此在实践中,各种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诞生与工作就十分必要了。

 

在中国,自从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于1994年提出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组织规则》以来,中国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有近20年的历史[15],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基本上都建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等组织。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医学伦理委员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形势。目前已形成了国际、国家、地区,政府、民间,医院、大学等多层次网格化的医学伦理委员会体系。就专业性而言,有医学科研伦理委员会以及医学临床伦理委员会,例如,HUGo伦理委员会、科研伦理委员会(researchethicscommittee,ReC)、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ontechnology,aRt)伦理委员会等专业组织和团体。伦理委员会有共同的工作原则和程序规则,国际合作十分活跃,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其将成为当代医学人道主义一个新的亮点,并对丰富和发展医学人道主义思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生命伦理学的内在缺陷

 

现代生命伦理学是医学人道主义的最新形态。但是,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命伦理学已经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医学人道主义的地位,医学人道主义已经变得过时和不必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虽然当代生命伦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它却也有内在的缺陷,正是这些缺陷使它不可能成为传统医学人道主义思想的替代。

 

4.1非常态伦理学

 

当今医学界的人道问题,大多数还是传统的医患关系问题。绝大多数患者还是罹患诸如感冒、胃炎、呼吸道感染等普通疾病,通过普通的门诊经过普通的医生做普通的检查然后通过普通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获得痊愈的“常态”的医疗过程。大多数新技术的应用是在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辅助生殖也好,器官移植也好,都是“非常态”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伦理学自然也是“非常态”的伦理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不重要,恰恰相反,由于新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往往是困扰卫生保健的问题,因此解决它是极为紧迫和必要的。但这又不意味着新的伦理学可以取代传统的医学人道主义,正像新技术并没有取代也不可能取代传统技术和适宜技术一样。

 

4.2技术的伦理学

 

如前所述,当代生命伦理学是从技术出发并以技术作为逻辑起点的。而传统医学人道主义是从医师的美德和对医师的要求出发的。或者是从医师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二者的角度不同,构成一定的互补性。当然,单纯的传统医学人道主义并不完备,但二者的出发点正好说明二者不能互相取代,反而是应当相互补充。因为医师毕竟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医师对技术有应用与选择的权利。新技术扩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与此同时,新技术又成为一种霸权挤压着人们的思考空间,使人的主体性逐渐减弱、丧失。这更需要我们对技术进行深度的反思,更需要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人的灵魂的港湾。医学技术的提高改进了我们的诊断能力,但是对于被诊断出来的疾病,我们却通常少有或没有方法对付。无论人们对_种专门技术做出什么样的判断,技术依旧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通常更关心事情如何运作,而不是为什么应当做这件事。因此,技术的伦理学是十分强大的,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取代传统的美德人道主义。

 

4.3少数人的伦理学

 

当代生命伦理学是应人类对医学技术的大量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对于数百亿计的门诊与住院患者、数以万计的病床来讲,医学高技术的使用人群绝对量再大也只是“少数”人的需求,医学的大多数对象仍然是普通病人和临终患者,而且医疗高技术贵而不便。以辅助生殖技术为例,“体外授精在世界是最有经验的技术,成功率达20%〜30%左右。如果一次移植更多的胚胎,例如移植两个,成功率为28%,三个则为38%。费用一次为4千〜7千美元,最高达1.2万美元。还不包括旅费和因请假而扣除的工资(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费用,现在更高了),费用之高令一些专家关注。乔治华盛顿大学妇产科教授舒尔曼(J.Schulman)说:‘有钱人是这个领域进步的主要受益者'”[7]37医学高技术实质上是医学满足“贵族化”的需求,远远不是大众医疗,它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相去甚远,我们应当时刻警惕这种“贵族化”带来的新的卫生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4.4“美德”缺位

 

医师美德是传统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在医学发展的任何时期都不缺乏其重要性,技术时代亦如是。20世纪初则有一位临床医生提出,“除非医生完全认识到了这项检查的重要性,而且视进行这项检查为必须履行的职责,否则他可能会因为感到病人会不愿意并且会拒绝这项检查而放弃。可是,我的经验是,如果你能和颜悦色地简要解释一下检查和必要性,就能扫清这些障碍……”[16]从技术出发,从医师的角度出发,忽视患者的感受,特别是引入价值论和市场机制后,伦理学如果不被正确地对待,会有成为利益的博弈工具的危险。

 

5不可或缺的传统医学人道主义

 

医学人道主义的不同思想渊源,在历史上从不同的侧面推动了医学科学以及道德的发展,为医学人道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它们又有着各自的不足与局限。从历史考察,医学作为技术和医学美德在古希腊时期都已提出并得到强调,但在中世纪宗教时期,技术问题受到弱化而更多地从宗教信仰出发强调美德的发展,这对医学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无疑也是有推动作用的。文艺复兴之后,随着神对人的统治力量的弱化,人的主体性高扬,人在成为精神上的主体的同时也成为了肉体上的客体。于是医学技术作为支撑医学人道事业的基石得到高扬,医学成为了科学的事业而得到提升。但与此同时,医学的技术化倾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道德与精神的修炼相对受到了忽视,技术与美德的天平再一次倾斜。

 

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与此相应,美德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医学2500多年的发展中技术与美德是分离的,因为技术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独立发展的,而美德则是对技术的补充。由此推知,美德并不是精湛医术的必要条件,因为美德本身并不能直接治病,尤其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甚至道德上的缺陷并不妨害成为著名的医学家受到后人的敬仰。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进入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人本身(包括人的创新能力和需要等),使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人类生活条件,从而对伦理道德产生影响。同时,辅助生殖技术使生命的孕育和出生变为可操作过程,生命维持技术使死亡由事件变成过程,器官移植技术使人们有可能组装生命,克隆技术使人们可能复制生命,细胞融合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性状,等等,这一切都使其超出生命科学技术本身而具有了道德伦理属性。加上旧有的医患关系、医商关系,当代医学技术与美德之间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影响与互相制约的复杂的问题域,这也反映出传统的医学人道主义观念与当代生命伦理学之间质的联系。

 

传统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新技术引发的道德观念的变革则悄然地进行着。_方面技术的发展呼唤传统伦理观念的回归,另一方面日益紧张激烈的医患矛盾和冲突需要传统伦理的调节。在新生命科学技术的视界中,技术已经不再单纯是治病救人的手段,它更多地负载着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医学本质与目的的重新审视,这一切都离不开传统的医学人道观。当代生命伦理学是一门有极强生命力的学科,但这种生命力并不能掩盖传统医学人道主义思想的生命力与现代价值。我们在关注新的思想和新的意识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传统思想的现代价值,因为我们生活在高技术的现代,同时我们也会永远生活在传统之中。

最新的医学技术篇10

关键词: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临床治疗时各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对新医疗技术的引进[1]。这些新的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患者而言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仍有部分新医疗技术缺乏较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其安全性和效果均不明确。若盲目将其加入到临床诊疗中,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对治疗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医疗技术的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2]。通过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能够较好地对新医疗技术的准入进行规定,从而提升新医疗技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本文即分析了当前医疗技术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发展历史

对于医疗技术而言,其概念即应用于疾病治疗、预防、诊断以及康复方面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使用全新的医疗技术,能够更好地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水平,并提升医疗整体水平[3]。为了让医疗技术在临床得到更加安全、合理以及有效的使用,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当前我国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是政府在技术评估的基础上,对医疗技术进行的行政管理。而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医疗技术实施相应的评估后,可对其做出允许使用或是禁止使用等诸多命令。而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最初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实施的[4-5]。当时大量全新的医疗技术需要进入到临床应用,为了保证这些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政府制定了医疗技术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条例,并成立了医疗技术评估机构,对医疗技术实现了较为完善的监管效果。

2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现状

2.1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现状

当前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1)开展医疗技术的主体。对开展医疗技术主体的条件以及医疗资格进行严格规定,只有主体符合相关规定后才能够在临床诊疗中使用这些技术[6]。(2)对医疗技术本身的规定。对新医疗技术自身的安全性、有效性、社会适应性以及经济性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并且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医疗技术是否能够在临床诊疗中得到较好的使用。(3)对客体的评价。接受医疗技术的客体需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的相关禁忌症和适应症,满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要求[7]。

2.2医疗技术的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被分为了两类,即准入管理和应用管理。准入管理即是否准许医疗技术进入到医疗机构并且应用在临床上的管理。而应用管理为对当前在临床使用的医疗技术进行的实时性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内容为三项:首先,在管理层面上,需要对医疗技术进行评价和监管,并对其实施临床需求和经济学的分析;其次,在技术层面上,需开展新技术人员条件、设施条件、技术路径以及临床材料获取方面的监管[8];最后,则是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学方面的监管。

3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我国在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起步时间较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旬开始的。最初在上海医科大学成立了医学技术评估中心,对各类卫生技术以及医疗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性的评估。而在同一时期,华西医科大学也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循证医学中心,标志着我国医疗技术评估工作正式开始走上正轨。而在近些年来,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在这一方面积累了都非常多的经验。例如开展了辅助生殖技术、生物芯片检验技术等诸多全新医疗技术的评估,对临床诊疗效果均有较好的提升效果[9]。另外淘汰了数十种不合格或是经济效益不佳的临床检验技术,这对我国的医疗技术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2015年,卫计委取消了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审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突出管理重点,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使用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进一步改善了对医疗技术的管理效果,缩短了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0]。

4当前我国在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在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且已经开始通过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明显提升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但仍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使用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4.1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覆盖面较为狭窄

虽然当前我国对于新医疗技术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制度。但对于医疗机构新医疗器械以及新药物的监管体制仍然较为缺乏。目前仅有《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并且其覆盖面也比较狭窄,仅仅涉及到了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相关工作,而人体试验、动物试验、基础研究等仍然处于研究空白,无法较好地对医疗技术的准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11]。4.1.2对中医师监管的冲突由于我国医疗技术的特点,往往会将中医和西医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这种特点会给医疗技术的准入以及监管制度带来一定困难。例如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或是中医医院中开展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腔镜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是否属于违法仍然没有定性[12]。因此在这些医院临床使用西医技术治疗时,会缺乏执业依据,极有可能被定性为超范围执业,难以被有效监管,也无法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对医学进步的促进也会造成影响。

4.2对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4.2.1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的覆盖面首先需要注意到对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要让其覆盖临床诊治的各个方面,例如需要做好人体试验、动物试验、基础研究、临床准入等工作。并且国家相关部门也需针对新医疗器械以及新药物等制定出更加完善和有效的监管体制,保证到这些技术可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监管,提升临床治疗时的安全性以及效果[13]。4.2.2对中医师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监管在上文中的分析中可显示,我国在开展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过程中,对于中医师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尤其是在中医院或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中使用西医治疗技术并没有较有针对性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制度。针对这一点,需要对我国中医院和中医师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为其制定出特殊的医疗技术和监督管理制度。让西医医疗技术也可在中医院或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