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5:20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流程设计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选择什么阅读材料,学生就看什么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阅读往往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课外阅读课对小学生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这样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所以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解决现有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1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阅读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较少。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往往是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不是举手回答。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够如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会忽视一部分对文章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1.2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都显示,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这也是传统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流程设计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教师根本就不考虑阅读课程的流程设计,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这样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必然会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1.3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引导不足

当前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能给予充分的引导。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接触还不是很多,阅读往往很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多加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端正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往往只给小学生选定阅读材料,让其自由阅读,对其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这就造成了小学生不能适应语文阅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课外阅读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探讨

概括来说,改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设定主题

教师在进行每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之前都要先考虑这一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例如爱国、敬老爱幼、团结等等,但是一节课的主题不要过多,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的主题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激发并保持小学生对每节课外阅读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避免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第二个方面是能够适当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2.2文章筛选

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根据相应的主题来筛选阅读材料。在筛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筛选的文章要主旨明确,与确定的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难易程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要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筛选的文章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文章筛选上要注意的问题给教师的文章筛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文章的筛选上做足功课。

2.3交流提升

文章筛选完之后,教师便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进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时,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想法的不同之处,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2.4迁移运用

在课堂交流之后,学生对于文章都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便要进行文章的迁移运用。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然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作答,考察学生对于这类主题文章的理解程度。迁移运用阶段是考察阅读效果的重要阶段,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3结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根据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改善当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媚.“阅”以育人“读”享快乐――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J].教师,2014,03:22-23.

[2]万明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3,18:73.

[3]程建超.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48.

[4]孙娟.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浅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3-65.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樽詈玫淖约骸保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Life》,《Holidays》,《SuperSports,Super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windy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of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windyChicago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popcorn”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bandshell”和“tallbuilding”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windy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allgotomexico》。《Let’sallgoto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windy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windy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monaLisa》、《Breakfast》、《theworldCup》、《Blood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english》;绘本类,《iCanRead》系列、《童话盒子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pan》、《Charlotte’snet》、《the65-storeytreehouse》、《theFaultinourStar》、《Harry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makes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3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课本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改革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英语课外阅读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与课内教学有很多契合之处。当下,英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重视,原因主要是:首先,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部分学生缺少阅读氛围和读书的习惯,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突出。其次,缺乏书籍来源。农村地区的条件与城市相距甚远,很多学校没有图书馆,更谈不上英语藏书了。而家长反对给孩子买课外书,觉得浪费钱。再次,英语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探析。

一、加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基础较薄弱,认识的?~语不多,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比较难的学习任务。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和书籍,增加阅读机会,拓宽知识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教师在每一节阅读课中都要做到把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动新颖化,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自觉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在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把爱国情感、历史使命、时代责任感等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指导学生制订英语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英语课外阅读计划。计划要详细得当,要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阅读计划。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查看计划实施情况,并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计划,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

首先,学校要积极创设英语课外阅读环境,使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建设,增加英语藏书量,合理高效地使用图书资源。各班要建立英语书报角,设专人保管,供学生借阅,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开放、自主的英语阅读环境。其次,英语教师是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指导者、组织者。教师除了要挖掘身边优秀的英语阅读材料外,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同时,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应该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两方面进行。第三,广泛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保证英语课外阅读时间。可开展学校或班级英语课外阅读的专题活动,如朗诵会、童话节活动等。第四,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应多给孩子买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进而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开阔视野,丰富学识,陶冶情操,提高英语素养。

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阅读学习的方法,他们的阅读效率才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才会增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浏览阅读、快速阅读、细读、研读、精读和泛读等不同技巧和策略。比如,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如when,where,who,what,How,why等,根据这些词寻找相关信息,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学生才能尽情领略阅读的美好,成为阅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和欣赏者。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英文报刊和网络平台,不断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56-02

一、我们的追求――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从数学教学论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中老师仅靠反复讲解,课堂上缺乏一定的媒介和载体进行对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实际造成了“一本数学教科书授完,而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却没有多少”的现状。我们认为这不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谈不上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学会学习。新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数学阅读成了数学教学的延伸,成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我们的行动――越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材料是阅读的起点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是穿插了较多的数学阅读材料,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据统计,四年级两册数学课本中共有阅读材料28则。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及它在教材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及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如表1)。

2.动机是最好的老师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见解,首要阶段几乎都是动机、求知欲的激发。数学阅读动机的激发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使学生体验数学美和增强学生阅读信心等办法不断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动机。

3.精心设计阅读问题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一切数学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好的问题可引出好的数学活动。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针对性、探究性,要尽量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

4.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阅读心理障碍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一般的应用题有较长的文字表述,使得部分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了畏惧心理,不能正确阅读,更不能正确解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阅读中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二)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将数字阅读延伸至课外,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更多、更广的渠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更增加了学生在收集、阅读、展示中的体验,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对于学习上后进的同学而言,他们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对数学课本的“二次阅读”,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

例如在学习完“我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后,教师安排学生关于“计算工具的演变、发展过程”资料搜集和展示活动。

在远古时代,人们是用石子计数或者结绳计数的(如图1)。两千多年前,我国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如图2)。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算盘(如图3),使计算的速度加快了。四百多年前,法国和德国数学家发明了可以计算加减乘除的机械计算机。五十多年前,美国人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五千多次。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一千万亿次,原来需要几十年时间运算的题目,现在只需要一秒钟就可以完成。

(三)推荐数学课外读物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鼓励学生积极购买自己喜欢的数学书刊。只有使学生置身于阅读的大环境,增强开放性,把学生阅读的天地从教材走向读物,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才能最终使数学阅读保持活力,成为一种自觉。

(三)设计数学阅读作业

数学知识源远流长,集聚了人类的智慧。所以在一些教学内容过后,适当安排学生阅读或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积淀是大有裨益的。加之有很多学生的学习是感性的,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励,多给学生创造一些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课外自由阅读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

三、我们的收获――悦读

随着数学阅读的重视、实践和研究,我们的学生从当初的被动阅读到如今的自觉悦读,体验着数学阅读带来的无穷魅力,而我们的老师也正收获着数学阅读带来的巨大成效。

新课程涌现新理念,新教材呼唤新思路,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廖永珍.初探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阅读[J].湖南教育,2007(3).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英文报刊;阅读教学;兴趣;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79-03

一、着力寻求激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几年的课题研究实验,课题组成员感到如何激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是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思考,大家都有如下的体会。

1.学习主体内在需求的激发,让学生喜欢阅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摆在绝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眼前的难题。尤其是激发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的兴趣,则更难。因此,部分课题组成员尝试在七年级(初一)伊始就通过开设外教口语课、“teenS”报刊阅读等第二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使在课堂中体验到阅读是很有趣味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初中生起到很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他们学英语和用英语交流的内在需求。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则致力于在高中阶段强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尽力通过诱导、疏导、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能力。

2.教师导读,教学生如何阅读英文报刊。众所周知,初中阶段选用的是“0起点”的英语教科书,对于小学已经学过3~4年英语的初一学生是比较枯燥的;而高中阶段虽然使用的是较新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但仍然和时代有脱节。这时,版面色彩鲜活、内容贴近学生的“teenS”作为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必要的补充。因此,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读报策略,在读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学生的每日一句、好词分享、新闻进行时等活动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读英文报刊习惯的养成。

3.整合英文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博览群书,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难度的英文语料,“teenS”的分级设计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帮助学生大大增加了课外阅读量,结合某一特定时期的流行趋势指导学生看一些英文广告、英文包装说明、路牌的英文指示、饭店宾馆英文提示语、名胜古迹的英文介绍、飞机场的背景英文广播、学唱英文流行歌曲、看一些有中英文双语字幕的原版电影,甚至是电视上教外国人说汉语的英文节目(CCtV-4/CCtV-news),帮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语境中,畅享学好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4.培养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五级(初中毕业)标准对阅读量目标描述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八级(高中毕业)标准对阅读量目标描述为:“除教材外,(要求)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2万词以上。”课题组成员在参加高研班学习,与华师专家的交流和徐汇教研员孟老师和徐老师的帮助,也了解到正在试行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8万或20万词。因此,不管是地方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对中学生英文的课外阅读量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这就为课题组确立以“teenS”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材料来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探究奠定了理论依据,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这一探究方向的正确性。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该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呢?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摸索和实践。

二、探究实验的摸索和实践

第一,探究实验的调查与准备。课题组成员多方查找资料,仔细阅读《英语课程标准》,与专家、名师一同探讨、精心选材,在充分比较了上海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双语报和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后,笔者决定选用“teenS”(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中学版为探究实验的阅读材料资源。

第二,确定探究实验的对象、内容、目的和阶段。

1.对象:选取课题组成员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参照班。

2.内容:①根据参加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首先课题组使用调查法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班、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进行了一次阅读能力测试,收集到第一手的原始数据,搞清学生的基本状况,为实验打好基础。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周课时均为每周6节,实验班每周开设一节报刊导读课,每节课导读5~6篇文章的标题和中心句,运用nie(newspaperineducation)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导读训练,让学生体会报刊文章的特点和基本写作手法。②每周八版的“teenS”要求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周末完成,要求学生阅读时根据不同版面文章的不同体裁按导读的要求搜集并摘抄好词、好句等相关信息,并写出一句话的小结。课题组同时还设计了“阅读统计表(课外)”进行跟踪。③对于作为观察的对照班,除了正常的教学外,什么都不做。设计观察比照表,以每半个学期为一周期,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运用nie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学生在课外报刊阅读中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比较,力求找出实验前后学生在阅读各项具体能力方面的量化差异。以每一学期为一周期,设计观察比照表,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运用nie教学模式进行阅读的精准阅读速度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拟加大nie教学模式在中学阅读教学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3.目的:①突出课标要求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地位,尊重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思想,探索出一条能使学生形成有效的用英语学习和思维的新路。做到真正为学生减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眼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达到课标的目标要求――“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和“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使读英文报刊成为学生在校外和课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人生需求,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的发展目标。②探究解决中学英语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学生需求的有效课外英语阅读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掌握有效英语学习策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③强化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手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要学”,进而做到“减负增效”、“教学相长”,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阶段:①第一阶段:2008.9~2009.2,制订研究方案与原始数据收集准备阶段。②2009.3~2011.2,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③2011.3~2011.8,研究过程优化、试验成果鉴定和总结阶段。

三、英语报刊阅读对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

1.实验班的课堂导读。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报刊导读的方式(基本实验模式):①回顾最近所学习的课文话题,并提出与将要阅读的文章有关的问题,无论是何种题材的文章,都要求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总体和中心思想,用六个wh-question(即when,where,who,what,how,why)进行篇章的分析。②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篇章进行精读,并回顾最近社会的热点问题,提出与将要阅读的文章有关的问题。③讲一个与将要阅读文章或人物有关的故事,提出悬念性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指导学生采用Skimming与Scanning相结合的阅读方法。④通过报纸上的信息图表(infographic)、地图和时事新闻漫画导入。⑤郑重推荐以引起学生对某篇文章的特别关注,并要求学生在英语报刊阅读中做到读一期报纸就做一份读报记录。

2.课后或课外泛读。①学生自读。在报刊的StoryLand(故事地带)和LightReading(轻松阅读)等有关版面的文章有较强趣味性,并且较短篇幅,符合中学生的口味,学生能够做到主动阅读。②分层次阅读。在读windowsofKnowledge(知识之窗)和Culture&Sports(文娱空间)等版时,针对学生间的学情差异,指导学生分层次进行阅读,以4~6人一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和信息,用查到的资讯做成ppt课件,与其他小组在课堂中互动交流。③teens阅读记录表。请学生在课后按照版面、话题做分类,填写teenS阅读记录表,做好佳句摘抄、摘要撰写等阅读笔记。

3.利用“teenS”进行英文词汇的多样拓展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①训练学生使用正确的英语发音和拼读规律记忆英语词汇。要求学生朗读teenS中“生词大本营”中的单词,根据字母的拼读规则,强化学习音标,把单词的拼写和读音有机结合,从而扩展学生的词汇量。②读地图,看漫画,快乐阅读提高实用技能。利用报刊中信息图表(infographic)、地图和时事新闻漫画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利用报刊中相关的解读知识,提高学生图像信息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增进对媒体常识的了解。笔者还将报刊中的图表或照片扫描或打印出来,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记忆和复述相应的单词和内容,同时学生每期必做猜谜和填字等游戏。③借助“teenS”中的“teens点金”栏目强化学词汇和常用词汇。从学生的个人兴趣出发,结合中考词汇与考点分析,帮助学生归纳出实事新闻、科普常识、校园文化、娱乐资讯、传记人物、史地常识等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词汇,并通过使用工具书(如查字典)、练习、摘抄等方法着重学习。在阅读了每期的“teenS”之后,要求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vocabularyaccount。④利用“teenS”丰富的资源,重点练习,直接帮助学生备考。通过“复现”学习单词,同时还结合每期都有的“我的劲爆课堂”栏目,展开辩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他们的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作文或新闻投稿或出墙报,定期开展单词大比拼的竞赛。“teenS”中学版的第7版上开辟“Quiz难不倒”栏目,将原先分散在各个版的阅读训练集中起来,重新设计和整合资源,既有针对单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又有整份报纸词汇和重点语法的重点练习。题型的设计多种多样,重点结合全国各地中、高考卷的各种经典题型,检测学生的读报效果。

4.以“teenS”为载体,定期举办各种课内外英语教学竞赛和活动。①“teenS”生词拼读竞赛。对每月四期的“teenS”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进行检测拼读。②“teenS”知识竞赛。每半学期开展一次实验班的“teenS”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均来自《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题型设有用简单句子讲述精彩故事、单选、判断正误、用进阶词汇描述竞猜、写作等。③“teenS”笔记交流和手抄报展览。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读报笔记的评选活动和“我的报纸我设计”的英文手抄报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读报的兴趣。④组织英语口语好的学生参加每年的“二十一世纪杯”英语演讲赛。

四、探究实验的体会

综上所述,课题组认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但要掌握英语报刊的阅读技巧和有关知识,而且要研究科学的读报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作为探究实验,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这是开始的第一步,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1]蒋云龙.提高高一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研究[J].中学外语教学,2000.

[2]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Z].2003.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2011.

[4]康美华.巧用英文报刊优化阅读教学[J].福州教育出版社,2003.

[5]彭锦秀,杨阳.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泛读课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课外阅读;实施新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5-0024-0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提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当前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课程意识有待重构、课型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模式有待重构、教学方法有待重构等问题。

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推广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课外阅读的编排意图也逐渐清晰起来。那么,如何落实“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目标,真正“让课内外阅读自成一家”呢?我们教师应从统编教材的结构与功能切入,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兼顾读书的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以活动组织与评价的开展为促进,持续课外阅读。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

温儒敏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中谈到,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是为了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二年级设置了“我爱阅读”栏目,指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在第四学段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下面以部编一年级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系列为例,谈谈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对接。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原有教材中课外阅读的缺失做了补充,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需着重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一栏目的设置转变了不少家长的观念,变“叫孩子读书”为“陪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的共同行为,对推动儿童阅读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

笔者团队以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内容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课程内容,根据教材中16篇“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梳理出包括儿歌、童谣、散文、诗歌、绕口令、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及内容选择不同的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形式与方法,针对每一次的阅读内容渗透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增进亲子、祖辈、师生等的情感。

以下重点呈现知识能力要点与课外阅读的对接表:

由表可见,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有教材的对接,通过补充课外同类型文章或书籍,聚焦知识与能力要点,实现“双轨对接”:既对接了内容,又对接了知识能力要点,形成系列。比如,“和大人一起唱读儿歌”“和大人一起讨论读科普童话”“和大人一起表演读童话故事”“和大人一起创编读现代诗”“和大人一起配音读寓言”“和大人一起拍手互读童谣”“和大人一起赛读绕口令”“和大人一起群文类读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童话”等。

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真正让课外阅读落地实行,更重要的是,还很好地贯彻了知识向能力和习惯转换的方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了渗透式、渐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伴随着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实现由认知向实践、向自主阅读的转换,实现“教”向“学”的转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呈现出转化的整体思维:“认知习得——尝试实践——熟练运用”“三位一体”的课型自然衔接、层层推进,便于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兼顾内容与方法双核,做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主性更强的阅读,阅读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当下的阅读较少涉及读书方法的教授,导致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或者难以维持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在关注阅读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阅读方法,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明晰问题,改变内容独大、方法缺失的现象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中,很多只是停留在对课标理念的认识层面,或者更多地停留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形式上,方法缺失。

其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光教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朗读,甚至是集体朗读。学生读书慢、少,收获甚微且仅限于课文,教师却视而不见。有的课外阅读甚至还在做精读、朗读、集体诵读。

其二,阅读教学单刀独进。阅读教学流派风生水起,热闹不凡。如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组文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就研究本身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师可以随意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或者教学时只顾一方,未能形成体系和网络。

其三,阅读教学缺乏指导。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缺乏阅读方法、阅读工具的指导等,只是布置学生去读读课外书,写写简单的读书体会,做做好书推荐卡,说说喜欢的书籍等,随意性很大,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指导。

2.有的放矢,给予不同阅读类型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除了精读、朗读外,还有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检索阅读等。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其一,引导明晰阅读重点。阅读方法与阅读重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小学第一学段,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语言材料。第三学段,对阅读水平的提升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因此,教师要从年段目标出发,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其二,指导习得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非常重要。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呢?如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才能谈得上读书的习惯与兴趣。阅读方法要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这些窍门和操作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就拿浏览来说吧,就要把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

3.发现提炼,及时总结学生优秀的阅读经验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故而,我们要及时总结学生阅读的优秀经验。

一要引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阅读主体。教师不能因过分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放弃了具体方法的指导,要随文传授或训练必要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提供服务。二要尊重并完善学生的经验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阅读收获,尤其是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教师对此要予以尊重,并指导其逐步完善。三要关注学生经验的提炼总结。学生面对海量的、便捷的、多渠道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成长,学生就会形成特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并做好总结。

三、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需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影响力进行延伸,发挥好活动与评价的强大推动功能,使课外阅读持续化进行。

1.开发建设课外阅读拓展性课程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不可能全程沿用课堂管理的方法,还需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和教师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强化管理,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管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来进行。

2.开展组织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活动组织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如通过亲子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借助良好的成果展示与评比,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开展类似于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专题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3.开辟并运用课外阅读整合式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细化为阅读评价指标的参考维度。

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关系的。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终结性评价相对容易。然而课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因此要重在落实过程性评价。它也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外阅读定量评价不容忽视,它是底线,只增不减。但仅有量的积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定性评价的配合与引领。如学生成长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学生阅读过程的态度星级评比、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宣传、个性化阅读经验的分析等。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

英语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够,阅读材料也是单一、枯燥,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内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材料的选择要与课内教材相结合,要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质量。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相关材料,学生能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使知识在实际的运用中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一、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初一年级学生阅读材料选择,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可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如theFrogprince《青蛙王子》,Snow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备受初一年级学生的喜爱。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初二学生要选择一些比较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报刊阅读。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等,这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体育、娱乐、学习等题材,很受学生欢迎。对于初三的学生,因为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并向学生推荐英语阅读系列教材,鼓励学生随读摘抄好词好句,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课外阅读活动设计应“以学生为主”。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交流和总结,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过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融合在语言运用的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吸取语言知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具有层次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活动过程二:学生阅读之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阅读资料内容,可以是自己学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也可以提出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如阅读中没有理解的单词、句子等,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检验学生阅读的效果。如果有在小组内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

活动过程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围绕阅读内容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通过提问、研讨等形式,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设计一个相关活动,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运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微处做起。在学生刚走入初中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说明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适时加以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到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都要精心安排。例如,利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安排一定量的阅读。

在英语课外阅读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缺乏信心,被动地读书,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班级建立英语阅读角,专门设立橱柜,在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等材料,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就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倡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材料中的精彩段落要背熟,以训练学生的语感;要提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即默读、略读、细读。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8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t1、t2、t3中学的高一和高二学生。共发出500份问卷,收回500份,无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460份。调查对象以年级划分,高一年级共有334人,占66.8%,高二年级共166人,占33.2%。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应付考试,并非出自主观意愿,即使阅读课外书,也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因个人兴趣去进行课外阅读的只占5%。另外高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绝大多数是漫画等娱乐休闲书,或者是为辅助课堂学习而选择阅读教材参考书和作文书,有深度的文学名著并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并不重视语文课外阅读,在课间或假日很少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甚至有些学生对课外阅读持有消极的排斥态度。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用课外阅读活动代替其他休闲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短,个人拥有的语文课外读物数量少,获得语文课外读物渠道狭窄,阅读报纸杂志的频率也不高,导致阅读量不足,涉猎的知识面不够宽。其次,调查数据反映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只读一次,只关注书的大概内容,没有做到潜心研读,而是浮光掠影式的快速略读,难以发挥课外阅读的成效。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的满意度不高,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经常性指导的只占22.9%。其次,学校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定期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活动,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课外阅读活动基本上属于学生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应有的指导和支持。与此同时,学校、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考查,而且课外阅读考评方式单一,以考试为主。

二、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一)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强

从课外阅读的阅读动机来看,学生课外阅读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绝大部分学生读课外书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所读书籍大多是学校发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低,不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阅读。

(二)缺乏积极的阅读态度

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是消极的。学生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而且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较少,大多数不超过半个小时。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阅读所占比例很小,学生宁可把时间花在上网、看电视等活动上,也不愿阅读课外书籍。

(三)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76%的学生偏向快速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只读一次,同时也不花心思去熟悉书中内容,读过的课外书很快就忘记,对其中的内容无法正确复述。怀着随便看一下的闲适心态去读书,对书中内容犹如蜻蜓点水般稍稍涉猎而不求甚解,这样无心智投入,亦无调动情绪地读书只是一种“无效阅读”。

(四)阅读材料选择不当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得知,超过二分之一的学生把娱乐漫画类的书籍作为课外书籍阅读的首选,只有12%的学生表示喜欢读文学名著。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比较喜欢易懂、有趣、内容简单却无实质内涵的读物,能陶冶情操、思辨性知识性强的文学名著和科普书籍却几乎无人问津。

(五)学校、教师重视程度低,课外阅读考评方式单一

学校或者班级经常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只有15.7%,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只有22.9%,甚至有16.5%的教师从不对学生进行指导。这说明学校、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很低。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讲授课外阅读的具体方法,也很少了解学生近期的课外阅读情况。至于学校,也没有为学生制定恰当的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在考评方式上,学校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考查和评价,而且考评多以考试为主,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三、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显著

语文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把学校的教学成绩看得很重,凡是对成绩提升有益的都会被重视,反之则会被漠视,课外阅读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也就不受待见。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没有把课外阅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对待,只是重视课本知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

(二)高中生身心特点的影响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高中生猎奇心理普遍较强,较为钟情于娱乐漫画类的休闲书,喜欢浏览画面有趣内容简单书,而不能潜心研读文学名著和自然科学类书籍。与此同时,高中生的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他们对小时候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盲目崇拜的心态,这也导致他们并不喜欢读文学名著类的主流文化作品,而喜欢不被学校教育推崇的休闲类书籍。

(三)阅读条件的限制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每天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各种练习、试题,剩余的可支配时间比较少,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自然就更少。现行的应试教育条件下,难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另外,一些高中的图书馆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藏书量少,图书更新慢,书籍领域狭窄,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建立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机制及考评体系

(一)设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机构

要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定时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必须成立课外阅读活动组织机构,负责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这个机构既是项目推进的组织者和设计部门,又是对阅读教学的考评机构。可从学校中选拔有能力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活动,有深厚的阅读功底和组织领导能力的教师组成项目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二)完善课外阅读的管理机制,制订合理的阅读方案

课外阅读活动组织机构要在学期初制订好语文课外阅读计划,明确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安排课外阅读的各项活动,特别是要制定好课外阅读书单,为学生推荐健康有益的读物,除了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编制有本校特色的课外阅读书单。其次,组织机构要负责检查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情况,使课外阅读指导落到实处。

(三)建设书香校园

课外阅读活动组织机构要努力推动课外阅读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发展,通过“专家指导、典型带动、竞赛拉动、评价推动”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愿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推广课外阅读。例如在校道和宣传栏处,设书香长廊、读书橱窗;班级设图书角、好书推荐栏、新书排行榜,并经常进行更新;构建书香校园网络平台等。再次,加强宣传,引导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重视和支持课外阅读。可以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争取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和支持。

(四)建立课外阅读考评激励机制

1.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实施学生课外阅读考核制度,考查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考核成绩计入综合素质考核成绩。

(1)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考评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过程和阅读成果。实施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每天的阅读做出量的规定。高一学生的日阅读量应为30分钟,高二学生的日阅读量为40分钟,高三学生为20分钟。阅读内容,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完成“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阅读范畴除了课标推荐的书籍,还应包括学校指定的书籍。至于阅读过程,需从阅读参与度和阅读策略两方面考量,这方面可参考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做法,用以下四个指标衡量个人阅读参与度:喜爱阅读、阅读多样性、网上阅读活动、趣味性阅读时间。而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从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动机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三方面进行评价。在阅读成果的测评方面,可加大课外阅读的考查力度。定期考查推荐书目的阅读情况,将推荐阅读书目列入期中、期末考试范围,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结合这四点综合评价,可以避免以考试为主的考评方式带来的弊端,更加全面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评价。

(2)考评的主体应多元,符合新课标提倡的“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既有学校、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

(3)考评形式应多样化。除了考试,还可以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记录、成果和反思。其次,可积极开展读书分享会、以读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以竞赛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评。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9

1,研究来源及其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多年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教授语言的方法束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脱离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主要任务,成了专为应试服务的逐句翻译和烦琐的语法分析.其现状主要表现为:阅读课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导向,而轻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其结果是,不仅忽略了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简单地模仿句型,而且学生普遍存在对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阅读速度慢,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阅读课堂呈现单调乏味的现象.这种现状已经阻碍了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且新编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以阅读课为中心,突出了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体现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原则.有此可见,英语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其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语言学习能力.而课堂提问则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是阅读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课堂体温,是一种教学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分析能力,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这也正是顺应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那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来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据此,为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我们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时,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SeFC教材所提供的文章内容广泛,体裁丰富,其中以叙述和论证体为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不同的问题,体现出不同体裁的特点.教师还应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而且,国外一些语言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第二语言的阅读过程,创立和丰富了外语阅读教学理论.语言学家卢利亚认为:"复杂的阅读理解至少有三个环节组成区分单词的确切意义;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以及由词组成的复杂的结构."他的话指出了阅读理解过程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1967年Goodman借助心理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阅读理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Carrol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它强调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模式方面,则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认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子是先教单词,再讲句子,最后扩展到全文.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Readingisapsycholingualguessinggame"此外,国内的阅读教学理论也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倡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来获取文章信息,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其阅读能力.随着国内外对阅读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会变得显著突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变,将成为一个备受注目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本课题拟在外语教学法的范畴内,通过探讨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对文章的综合理解,更好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课题的内容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很少,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也为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技巧提供了一项参考.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会十分显著.

2,研究目标: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精心设计问题,为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使其能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或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提高其阅读速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3,研究的内容:主要探讨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来改善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根据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适合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的技巧特征.

(3),总结和探索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能否有利于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4,研究的方法和手段:(1),方法:调查法,归纳总结法,例证法,教学观摩法,查阅文献资料法.(2),课题的研究手段主要是以实际应用为主,兼以完善这一理论研究.

5,研究的进度安排:统一按照院系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安排,并结合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完成论文协作的每项步骤.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9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

3.胡春洞,王才仁.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施建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五种问题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2):41.

6.迟克晓.设计创新问题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创新思维[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7):128.

7.沈正南.高中"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4):11.

8.何文琴.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2):18.

9.杨李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天津教育,2019(11):54.

10.范煜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6):22.

11.余冰清,谢建珍.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6):21.

12.孙曼丽.高中阅读课导入与小结的创新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9):21.

13.周春敏.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5):20.

14.林松青.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9):56.

15.葛文山,朱俊爽.浅谈课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3):6.

16.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9):24.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网络游戏;课外阅读;组织形式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人文涵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课外阅读,结合着学生趋之若鹜的网络游戏,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精心制作“宣传片”,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打斗场面,一幅幅绚丽逼真的游戏画面,每一个游戏在刚开始时都会有这样一部宣传片,让玩家一下子就把目光聚焦到游戏上,让他们在完全没有了解游戏内容的情况下产生一种强烈的游戏欲望。

现在的课外阅读处境十分尴尬。笔者调查发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把课外阅读当做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带着孩子们读,甚至会把上课的时间拿过来给学生读。可是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甚至有些人看都不愿意看书本一眼,更别提翻开书本读一读了,这也是导致课外阅读效果欠佳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借鉴游戏的这种做法包装一下我们的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一定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内教学到相关片段时,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环节,把课外阅读的种子在课内阅读时种下。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渗透希腊神话中的一些有趣小故事,比如说“金羊毛”“特洛伊战争”等等;在教学《三顾茅庐》后,教师可以相机讲述诸葛亮的一些传奇经历:借东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教师可以向展示一张张精美图片、一段段绚丽视频,自己在娓娓道来,一次次地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设计丰富活动,死死粘住学生的心

在游戏中,玩家会被各种形式新颖、乐趣无穷、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游戏带来的乐趣。所以到后来,即使游戏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了,他们也会对这些活动产生新的兴趣,依旧乐此不疲的玩游戏。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做事往往三分钟热度,新鲜劲一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课外阅读重在坚持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无效果的。在日常的课外阅读组织中,教师也意识到活动的重要性,也会安排一些活动,但很多都是做读书笔记、完成读书小报或者是写读后感等等很不迎合学生口味的活动,这样非但不能起到理想中的阅读效果,反而会加深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有一种逃离的冲动。

如果教师能参考游戏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深入研读课外阅读的内容,设计一些趣味盎然的、迎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完《三国演义》,可以选择部分经典片段进行课本剧的表演pK,可以进行三国知识的竞猜,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辩论或者开展“百家讲坛”让学生来介绍其中的历史事件;读完《昆虫记》,可以设计一些昆虫趣味问答,看图猜昆虫;读完《史记》,可以设计看图猜故事、关键事件猜人物……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除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外,还要进行难度的合理搭配,有梯度有层次,这样才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面。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有整体的设计,随着读书活动的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开展相应的活动。

三、多元贴心评价,紧紧捆住学生的心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激励肯定往往会给学生的阅读激情“火上浇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课外阅读。可惜的是,现在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无法贴近学生实际的阅读需求,加之学生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然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但也只能刺激一部分学生。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读书的乐趣,都能一如既往的保持热情呢?

游戏开发商给出了答案。在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等级都有相对应的福利。等级越高、得到的福利越大,这也是游戏玩家一直乐此不疲“攒经验升级”的根本原因,游戏商就用这样的小伎俩留住玩家的心。

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评价的重要性,也设计了很多赏识性的评价,但是这些评价往往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上也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课外阅读中,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应该给予他们多元的评价标准,也可以让他们像玩游戏一样在阅读中攒经验升等级拿福利。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操作:能正确流利地把故事都出来得10个经验,能完整的说出故事内容的得20个经验,就某一问题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的得30个经验……不同的积分对应着不同的等级称号,达到一定的等级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给了学生读书的要求,又可以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还可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更有质量的展开。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关键。课外阅读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多点游戏元素的进入,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而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参考文献】

[1]林振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总体原则探究.《学周刊》.2014-6

[2]李先枝.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