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3:46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发展;教育教学

一、中医教育教学的概念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传统的中医学也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医学主要是对人体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预防,对促进病人的病情康复有着独特的研究方法,是我国人类在医学上取得的一项重大进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医学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的优秀成就,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为我国的中医学发展壮大了队伍,中医教育教学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时间悠久,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的中医教育教学是模仿前苏联的医学模式,但是由于当时主要强调学科体系中各学科单元或领域的分化,使得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障碍,缺少基础的学习也脱离了临床的教育,不利于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但在近几十年的中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中,我们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主要以师承式教学模式和主流教学模式为主。就我国目前的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取得重大的突破。

三、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在我国过去的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发展中,主要呈现出的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不能准确地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但自从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论”的教育教学模式之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长期的发展,其他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打开了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新思路。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思想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现象。从而使得中医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模式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

随着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形成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多。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也是现在中医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归纳型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演绎型教育教学模式与归纳型教育教学模式不同,主要强调的是以科学理论为前提,从假设出发,之后再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形成一个思维的演绎过程。就归纳型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来源于对经验的总结,难免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很多细节方面不能证实自己的观点。而演绎型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思维,建立自己完备的教育教学模式体系。

(三)以“教”为主转为重“学”为主

中医教育教学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去考虑,而在过去的传统中医教育教学模式下,往往忽略了二者何为主体的问题,一味地以老师的教学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是如何去学习的。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才渐渐地体现出来,现代的教育教学开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现代的中医教育教学模式中,能够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得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为重“学”为主。

(四)教育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互联网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浪潮。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地走向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教学中运用电脑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应了时展的新趋势,使得教学方法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教学条件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在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注重引进新的技术和开拓创新思维,现代化的发展为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更好地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只有不断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才能使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重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武君颖.关于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

[2]刘江亭.简析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一带一路”医学留学生新疆

1我国来华医学留学生规模发展趋势

为保证我国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的质量,教育部一直对本专业进行计划管理。2006年,有30所高校可招收本专业的留学生,本着扩大规模的思路,教育部也逐步扩增可招生院校。2012年底,招生院校扩大到54所,到2013年教育部对开设临床医学学士mBBS项目的54所院校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于部分不合规的院校取消了其办学资格。现有45所院校有招生资质,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教育部对这些院校的招生数量也进行了大幅的削减。目前,新疆培养医学留学生的高校有新疆医科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这两所高校。这两所高校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成为了教育部认可的接受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的全国45所医科院校之一。

1.1全国来华医学留学生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生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西医专业为例,2012~2016年五年期间,全国来华医学留学生总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全国来华医学留学生数量为30474人,到2016年全国来华医学留学生数量为49022人。2016年来华医学留学生总人数比2012年增长了60.9%,学历生总人数比2012年增长了61.5%。分析2012~2016年我国医学留学生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高等医学留学生教育对海外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1.2来疆医学留学生发展趋势

1.2.1总体规模发展趋势

新疆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起始于1993年,到2007年医学留学生教育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起初,来疆医学留学生国别比较单一,主要生源国为巴基斯坦。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新疆医学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来疆医学留学生生源国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目前,来疆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美国、英国、俄罗斯、苏丹、哈萨克斯坦等28个国家。在规模上,2012年新疆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5019人,医学学历生占新疆学历生的比率为58.3%。2013年医学学历生人数与2012年相比出现了下降趋势,达到775人。2015年医学学历生人数达到1077人,占全疆学历生的比率为41.2%。到2016年这个比率降到20.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2012~2016年,来疆留学生总人数有增有减,呈不稳定发展态势。而学历生总人数,在2012~2015年呈稳中递增态势,到2016年又出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新疆的来华留学生招生容易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1.2.2来疆医学留学生学历层次发展趋势

来疆医学留学生学历层次,主要以本科生为主,高层次来疆留学生人数较少。2012~2015年,医学本科留学生人数呈稳中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2015年增速分别达到了19.7%和16%。这说明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增加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来疆医学留学生的吸引力。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数在2014年明显增加,2015年后又急速递减。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各层面优惠政策的出台,必将会有效提升高层次来疆留学生学的发展速度。

1.2.3来疆医学留学生中奖学金生的规模变化趋势

2007年以前,新疆来华留学生均为自费生,没有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幅增加新疆来华留学生的奖学金投入,新疆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3]。从2012~2016年来疆医学留学生中奖学金生的变化趋势来看,获得国家政府奖学金的医学留学生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人数略高于研究生人数,且获奖学金资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数量上呈逐年递减趋势。可见,国家对新疆来华留学生的奖学金资助力度仍需要加强。新疆医学院校应以服务“一带一路”为导向,借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助名额,促进来疆医学留学生中奖学金生的规模发展。

2新疆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挑战与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疆已积极开展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来疆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2.1来疆留学生安全管理的压力增大

来疆留学生生源偏周边,主要来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及新疆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具有普遍的民族多样、宗教复杂、文化差异显著、教育背景参差不齐等特点。这些因素提高了对统筹来疆留学生教育发展和安全管理的要求[4]。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安全稳定管理是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日常管理中,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由于文化差异较大,宗教信仰不同,容易引起不同国家或不同信仰的留学生群体间的误解和矛盾。第二,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多数留学生选择自己做饭。虽然各高校配备了公共厨房,并严禁留学生在个人宿舍里使用大功率电器,但因为留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行为屡禁不止。第三,由于医学留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加之学生受教育基础参差不齐、水土不服等原因,学生很容易出现精神和身体健康问题。第四,由于留学生防范意识不强,又对网络虚假宣传辨别能力弱,容易被卷入网络诈骗,引发人身、财产的安全问题。高校不得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耗费大量人力财力,预防、应对相关问题和事件的发生,保障留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和留学生生活的有序进行。安全管理将成为招收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因素。

2.2生源国偏周边,生源质量不高

目前,新疆医学院校留学生主要的生源国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尼泊尔等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其他国家来疆留学的人数则相对较少。新疆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偏周边、生源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新疆高校招生渠道和途径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实现生源多元化发展难度很大;另一方面,这些周边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教育资源有限,留学生接受的教育基础参差不齐,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上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因此,来华留学生存在普遍的生源质量差问题,加大了培养难度。

2.3教学质量缺乏保障,培养能力不足

教学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是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新疆医学院校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健全、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高校国际化水平不高、医学留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欠佳等问题。在日常管理中也未形成学业辅导、生活辅助、人际交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管理体系。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一带一路”背景下来疆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对策

3.1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政府的支持与统筹战略规划对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借力“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做好来疆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积极发挥区域特色,促进来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地缘优势,制定特色政策,拓宽人文交流项目。政府应根据新疆目前的来华留学生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规模,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并根据来疆留学生生源国特点,制定有利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特色政策,增强新疆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健全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给予留学生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调动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拓宽招生渠道,吸引优质生源

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开端,是开启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金钥匙,做好招生工作是提高生源质量的关键。据笔者调研结果,新疆医学院校招生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招生途径单一,二是招生宣传力度不足。目前,新疆医学留学生的招生工作主要通过招生中介机构来开展,而且合作的中介机构非常有限。因此,生源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新疆医学院校招生宣传的渠道较少,针对性较低,不能有效地将本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积极推广给国外学生。各高校应注重学校的英文网站建设,积极更新学校的科研教学成果、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信息,通过招生中介的力量积极向海外留学生展示学校的形象;依托地方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机制建设,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网络招生,积极调动招生中介的积极性,积极与境内外有资质的招生机构合作,培养良好的、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此来稳定优质生源。

3.3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是留学生市场中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吸引海外留学生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提升本校的国际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首先,要加强“严进严出”意识,严把留学生“进出”关口。生源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因此,严把“进出”关口是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前期基础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相较于中国学生整体偏低[5],因此,严格入学标准、规范入学资格是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第一要关。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普遍存在“宽进宽出”的现象,“宽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留学生教育的“出口”质量堪忧[6]。医学院校应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严把医学留学生“出口”关口。其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目前,新疆医学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与内地知名高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我国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结合不同生源国的医疗卫生需求和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规定,制定完善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设立校内校外留学生教学改革项目,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理论研究和精品、品牌课程建设。最后,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留学生教师的专业培训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加大留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3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意义及建议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情况的现状调研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四个途径普特双轨,全纳教育绽放异彩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关注特需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课程体系探析“医教结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初探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调查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新近变化与趋势师范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我国特殊教育公平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浅析特殊教育中的“教康整合”理念当代特殊教育学校设计趋势的探究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成长深化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学困生的特殊教育拉萨的特殊教育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特殊幼儿的特殊教育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教育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0-07-2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eB/oL].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18/18/info25218.htm,2007-07-02.

[3]黄昭鸣,杜晓新,孙喜斌,卢红云,周红省.“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的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07(10).

[4]杜晓新,黄昭鸣,宋永宁,季佩玉,陈茜.聋儿康复教育中的HSL理论及其操作模式[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01).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4

1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单组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结果

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首先需检验数据是否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如果不满足“球对称”假设,需用“球对称”系数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mauchly的球形度检验结果V2=3.181,p=0.204,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不需要再校正自由度。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素质是不同的(F=190.201,p<0.001)。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综合素质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

本研究中,综合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6个分项素质组成。各分项素质中,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1.126,p=0.570,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类似的,不同时间点的专业素质是不同的(F=110.592,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专业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F=21.013,p<0.001),结合具体均值,心理素质水平呈先上后下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F=40.353,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身体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基本能力素质是不同的(F=539.046,p=0.000)。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讨论

3.1研究方法的选择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某一观察指标在不同场合(如时间点)进行的多次测量,可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更好地集中于处理效应。而前后测量设计是一种较常见的重复测量形式。本研究中,对同一学生群体在不同时间点(每半年1次,连续3次)进行素质评估,属于前后测量设计的资料,由于处理因素只有1个(素质教育),适合应用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进行重复测量分析,可以比较素质教育前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发展情况,研究素质教育的效果。这种考量素质教育效果的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应用的有益延伸。

3.2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对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分项素质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可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各分项具体素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都是不同的。2012年5月相比2011年5月,综合素质和各分项素质都有提升,可见,素质教育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若将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前期(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和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有效,而且开展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3.3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

素质教育虽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对各项素质发展状况的测查中,我们发现各分项素质的发展不尽相同。在观察的1年中,始终稳步直线上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后期得到大幅提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呈上升趋势,即“先下后上”的是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发展则与众不同,在前期有所上升,后期反而有所下降,即“先上后下”的趋势。

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对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滚雪球”效应(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尽管前期有所下降,但后期大幅提升,在观察的1年中,素质教育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总体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较为特殊,刚开始有效果,呈上升趋势,接着又出现反复现象,学生的心理水平有所下降。这提示我们,现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效果不确定,也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水平的发展不稳定,存在反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今后的素质教育中及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4本研究的缺点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5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后,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即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同时存在着更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入世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发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对策。

目前,中医药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榜样”,并向各国郑重推荐。不少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中医药世纪。由于人类经济、文化和生活变革,疾病谱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日益加重的污染,西药的毒副作用,使人们的保健意识日趋增强,日益青睐于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和传统药物、传统疗法。全球范围的中医药热方兴未艾。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已被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也在逐步解除对中医药的限制。部分国家将中医药纳人医疗保险范畴,并在法律上予以认可,一些国家已开办了中医药正规学历教育。目前,在我国正式加人wto以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也必将受其冲击,从而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如何面对“人世”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影响,是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1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现状

从国内方面看,具有政府奖学金资格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还较少,在国际上缺乏吸引力;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学和生活设施严重不足;个别院校只重经济效益,忽视教育质量,影响了我国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声誉;有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够键全,部门之间因利益不均而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也很不平衡,社会化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还难以适应留学生增加的需要;攻读学位的高层次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从国际方面看,世界中医药留学生市场的竟争日趋激烈,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中医药的正规学历教育,从而争夺了部分的中医药留学生生源市场。

2入世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影响

我国加人wto,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总体上说,它有利于扩大中医药留学生生源。中医药作为现代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好评。目前,在我国学习的留学生中,除语言生外,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随着21世纪“心身医学”时代的到来,亚健康状态及心理、精神疾病将占60%以上,国际社会回归自然的趋势不断增加,各国对天药物的研究日趋活跃,为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我国加人wto,有利于提高中医学的国际地位,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加人wto后,中医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竞争将更激烈,国(境)外中医药教育产业将进一步扩大,生源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对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3发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对策

3.1转变观念,作好准备,迎接挑战面对加人wto后的新形势,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审时度势,作好准备。首先,要熟悉和掌握wto协议的主要内容及规则,找出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分析、研究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如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职能和政策上提供指导和支持,为扩大中医药留学生教育规模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二,各中医药院校要进一步练好内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竞争,要树立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生存危机感、改革紧迫感和发展责任感,尽快走自我生存、自我壮大、自我发展的道路。第三,要善于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如除开设中医药学历教育外,应根据国(境)外学生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短期教育,以吸引更多的因工作原因不能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

3.2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面对“人世”的冲击,各级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国际市场竞争规范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部门要切实重视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工作,加强领导,通过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

就目前的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宏观形势来说,有两大因素不容忽视。一是留学生的费用问题。目前在我国,除少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由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外,其他院校很少能拿出资金来设立奖学金,而且所能提供给留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又非常有限。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亦成为吸引来华留学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各高等中医院药校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留学生奖学金,以此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特别是中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力量,争取在学校设立各种类型的奖学金,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另一方面国家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便与国际接轨,如允许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打工,及尽可能地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二是语言问题。在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今天,开展对留学生的英语授课变得很重要。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非英语国家都开始了对留学生的英语授课,而这一变化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开展中医类专业留学生的英语授课,并为此而编写英文版中医教材,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3加快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改革,提高竞争力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3.3.1教育内容的改革。随着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增加,层次逐步提高,学习专业扩大,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和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加快建设新形势所需要的留学生教育体系和课程结构。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计划更有弹性以及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只有教学质量提高,才会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国际知名度,也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

3.3.2教学手段的改革。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以及良好的教学氛围,对留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强有力的网络化技术已使全球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革成为可能。所以应该加快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广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3.3.3创办跨国教学中心,加强联合办学,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日趋发展,人们的时空观念已起了很大变化,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网上教学、联合办学、创办跨国教学中心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主要趋势,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教学,改变陈旧的课程设置,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6

论文摘要: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向未来,中医药教育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教育发展体系,把握中医药教育的战略重点,促进中医药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整体卫生保健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民族医学院3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58所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川,已经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情和社会需要以及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疾病谱的变化,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中医药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春节团拜会上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勇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新的挑战。他还要求大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中医药教育发展也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医药教育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笔者将自己对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及重点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医药教育发展概况与趋势

为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曾做过三次大的规划。

第一次,1982年全国中医药教育会议。为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文革”期间被破坏了的中医药教育,198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了《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执行这一文件精神,1982年,卫生部在衡阳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通过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会议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医学院在布局、规模、专业设置、学制、师资、基地等方面的建设。第二次,1988年全国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在该次会议上,通过了《1988-2000年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规模适度、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第三次,1997年全国中医药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通过的《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医药教育工作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各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与办学效益,建设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以上三次大的规划,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之路,即由建立健全办学机构、体制,到建设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再到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这样一条由外而内、由点及面、逐步深化的发展趋向。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与卫生服务体系、疾病控制体系改革,对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医疗、教育、科研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中医药教育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回顾过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依据社会发展的环境和需求,依据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客观地位,未来十至十五年的时间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在现有中医药教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中医药教育以政府为办学主渠道,多种办学主体并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贴近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构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中医药教育丰富多样;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中医药科学合理内核,自主创新和变革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凸显和巩固。

二、中医药教育发展目标

所谓发展目标就是发展主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关于全局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教育已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和布局渐趋合理,办学形式实现多样化。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也渐渐呈现出来,如培养的人才中医药特色淡化,中医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中医临床能力不够强等。本着回顾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宗旨,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

1.健全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中医药学是承载了浓重传统文化气息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指南与保障,只有将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纳入到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服务,才能确保中医药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50多年来,中医药政策法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人宪法,确立了我国传统医药的法律地位;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规依据,创造了良好的振兴中医的社会环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的建设仍落后于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要,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健全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培育中医药教育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势在必行。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应包括:教育行政体制设置(公办教育、私立教育、师承教育等);教育投资(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教育过程(培养目标、人学条件、修业年限,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职员的责任、权力、利益、资格、进修、待遇、考核等);教育监督(教育质量的管理与保证)以及中医药保护性立法等。2.完善中医药教育发展体系。中医药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为此,应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教育发展,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人为本,实现比较优势可持续性发展。中医教育教学发展体系应包括:适度的办学规模(与社会发展同步),完善的教育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类型),较高的办学水平(条件、质量、效益),资源配置合理、经费投人持续增长、支撑体系健全。

3建立中医药教育传承与创新体系。中医药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历经数一千年文化积淀,已积累了丰厚的医药学典籍,形成独特的整体观诊疗思维与方法,以及“大医精诚”的医德风貌。为此,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平台,加强中医药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以创新精神促进中医药教育发展。建立中医教育创新平台,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竟争力的教师队伍,加大中医药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优化教育结构和科技组织结构,健全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运行机制,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开展前沿探索和战略性研究,实现中医药教育现代化。

4.加强中医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质量是教育生命线的意识,建立中医药教育质量标准,构建中医药教育质星管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反馈体系。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的综合质量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平衡发展。

三、中医药教育发展重点

i.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形成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甲医药教育体系,但在一些方面还仍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国家、区域、地方社会发展,建立节约性中医药发展思路,力戒浮躁,力戒盲目进行学校升格、扩大办学规模及单纯进行一专业拓展,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有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走规模、质星、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科学的医、校、研、产结合的办学机制。学校的发展,决不能仅仅立足于本身,而是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联合体,根据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口标,建立起立体性的教学网络。利用综合性院校的教育资源,避免中医院校的封闭发展,在保持中医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提高中医院校的综合教育水平。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的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利用教学基地资源,联合建设教研基地、科研基地,形成双从局面。

3.探索长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与模式,培养学科交叉、墓础厚实的复合型人才。长学期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是一种独立的学制教育组织形式,符合了医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意味着整个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和学术体系将会得到重大的改变,其规模的扩大将会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分化与重组。为此,应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主体意识,深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扩大学生的临床视野、提高临床能力,探素长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与模式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医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山干中医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医药教育模式,仍将是争论焦点之一。为此,这就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以指导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7

摘要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对体育医疗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必将成为人们推崇的锻炼手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探讨了当前医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医疗体育医学院

医疗体育,又称康复体育,运动医学的一部分,是指病患者为了配合治愈某些疾病而进行的身体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1]。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全面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要求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贯彻实施。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体育医疗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改进。为此,对医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探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观念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体育人才的培养已经从最初单纯强调运动技能发展到追求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上。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的面临着社会发展的机遇和市场竞争的挑战,这需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洞悉社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医疗体育活动开展需要的不断增加,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思想认识和健身理念的教育,淡化体育运动技术的竞技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医疗体育知识体系和扎实的医疗体育专业技能和特长,成长为具有社会适应性和多向性的人才,使他们学有所需、学有所用,能将所学知识共同作用于实践,胜任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为全民健身服务。这是医疗体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上应突出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目前体育人才的培养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社会适应性差,学习缺乏目标。体育围绕人类健康服务,体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适应社会和人们健康的需要,中小学体育活动和大众健身运动应密切关注不同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充分重视医疗体育的功效和意义。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走进体育俱乐部、广大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体育运动实践指导,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开展医疗

体育活动,了解不同人群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了解自身在知识积累上的欠缺和薄弱环节。纠正传统的单纯在教室学习理论和在运动场上学习运动技术的教学模式,积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学生通过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体育人才,才会有较强的学习的内驱力[2]。

三、课程设置中应突出医疗体育的功能性

医疗体育应列入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范畴,是防病治病、康复整形和养生健体的良方,同时也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其实际意义在于职业上的实用性。客观存在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特色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必然。医疗体育是医药卫生专业院校体育教学的首选内容,也是各类院校保健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是防病治病、康复整形和养生健体的良方,同时也是医药卫生类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其实际意义在于职业上的实用性。客观存在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特色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必然。通过医疗体育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医学教材之外的技能,丰富了医疗知识,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健康,改善了形体,调节了身心,是融健身、健美、健心于一体的医疗性体育运动。

四、体育教学方法上应“医体结合”

注重体育教学“医体结合”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改革之路。目前,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就是医体结合的结果,也是开展医体结合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些医体结合产物的出现对大学生个体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适合于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体育目的、内容和形式一致性,保证健身锻炼科学性的最好模式。医学院校注重“医体结合”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它院校大学生所没有的知识优势,扩大医学专业学生知识面,拓宽专业知识结构,增强体质,突出了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以培养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医学院校,它既是健身教育的需要,也是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合理性

通过教学评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有利于改进教学。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合理性。通过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合理的评价,让医学院的大学生看到和体会到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成绩和收获,是稳定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关键。同时要降低运动技能评价的标准,遵循体育教学中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不同体质、不同能力的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进步幅度评出运动技能的等级。这样,医学院的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且也会逐渐地提高对运动的兴趣,从而喜欢上体育课,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3]。

参考文献:

[1]张松江.医学院校的医疗体育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8

>>新课改下牡丹江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牡丹江地区水稻主要病害调查及其防治牡丹江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状况的调查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意义及建议普特双轨,全纳教育绽放异彩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关注特需牡丹江周边地区蛾类调查研究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情况的现状调研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课程体系探析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改革的趋势与挑战“医教结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初探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四个途径加强牡丹江地区幼小衔接的整体思考牡丹江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牡丹江地区杨树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新近变化与趋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外比较及启示牡丹江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调查新疆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现状调查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1.

[2]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eB/oL].[2015-03-01],2012.

[3]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eB/oL].[2015-03-01],2013.

[4]张伟锋.“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J].中国特殊教育,2013(ll):19-23.

[5]冯建新,冯敏.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65-69.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9

p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现状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62-02

一、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现状

1.医学影像学科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也根据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教材内容、课程设计等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虽然这个新学科在一出现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首先,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专科与本科教育,或者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其次,不同学校影像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不统一,而且很多学校的培养方向并不明确,这就导致很多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不能够很快适应医院的工作。

2.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在医院的工作现状。目前,影像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中的职称为技师,如果是在大学附属医院中还可能成为讲师以及教授。在普通医院中影像技术人员主要在放射科工作,现阶段大型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中的影像技术人员几乎都是本科学历,很少有硕士毕业生,极少医院的放射科有博士学历的影像技术人员,而在地方医院中放射科的影像技术人员则大多都是专科学历。

在医院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在数量上几乎没有差别,在大型综合医院或者是具有完整paCS网络的专科医院中,放射科的医生往往是进行后台工作,而影像技术人员则担当前台工作的重任。这些技术人员不仅需要需要接诊病人,进行患者疾病图像的采集,还需要在进行检查后的患者的问题进行回应。所以,这就要求影像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图像采集以及处理的相关技术,还需要熟知医学知识,这样才能够在为病人检查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医学判断和操作,从而采取正确的检查方法帮助患者得出最准确的检查结果。另外,影像即使大呼人员还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昂贵的影像设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完美的融合。目前,大多数地方医院的影像设备都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这些设备不能够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所以各级医院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影像技术人员的培训。

3.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现状。我国有关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就是中华影像技术学会,这个学会隶属于中华医学会下,与中华放射学会、中华超声学会以及中华核医学学会一并组成了医学与核影像学科下的四大学会。在这个学会中共分为包括Ct技术学组、mR技术学组以及paCS技术学组在内的7个专业学组以及3个筹备专业学组和3个学部。这些组织还经常举办各种有关影像技术的交流会。首先,全国每年都会举办“中华影像技术学术大会”这样的国际影像技术交流会,参会人员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国的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其次,相关机构还会定期举办有关影像技术的学组会议,让全国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技术以及临床经验交流。最后,每个省市中都有相关的影像技术学会,而且很多地级市中也成立了相关的学会,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还开设了有关影像技术的网络职后继续教育平台,帮助已经参加工作的影像技术人员进行深入学习。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1.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整体趋势。(1)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整体走向。首先,在现阶段的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诊断过程与介入治疗过程是呈分离状态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建立两者相结合的现代影像学科;其次,现阶段的影像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大体形态学的内容,主要用于图像的收集以及判断,在未来影像技术会向着分子、功能代谢以及基因成像等方向进行过渡;最后,现在影像技术用的都是胶片采集技术,随着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影像技术必然会使用数字或者电子技术进行图像的收集以及传输。(2)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具体走向。医学影像技术在我国医疗系统中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医学影像技术呈现出来的信息必然会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以及特异性;其次,现在对影像的分析都是定性分析,在未来必然会向着定量的方向发展,不再仅仅给出疾病的诊断结果,而是向着提供手术路径的方向发展;再次,影像信息的采集与显示都还是二维图像,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向着三维全数字化发展;最后,目前,放射科在使用影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使用的都还是单一技术,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会逐渐引进新的影像技术,向着综合方向发展。

2.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首先,对物质波和人体组织之间的互动规律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些规律建立相关的模型,通过找到模型变化的最佳参数,改善能够从影像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速度、质量以及数量,从而不断减少在医学检测中的误差以及失误现象;其次,不断将用设备探测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建立相关的模型并将其数字化,用编码的形式对信号进行记录,以防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在进行实验研究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效率和真实度,通过这两个渠道的并行发展,最终实现影像技术的便捷化发展;再次,设计新的成像以及放疗系统,并对这些系统中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并从测量结果中归纳出更好的质量控制以及测量的方法;最后,在临床应用中,一是在疾病诊断应用过程中,要在保证解剖精确度的基础上,不断利用影像技术对人体的生理以及心理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不断开发新的检测以及诊断技术。二是在治疗方面,在进行外科手术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利用影像技术,不断增加介入治疗以及放疗中的影像技术监督水平。

3.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发展趋势。首先,我国在未来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际影像技术人员的成长过程,在国外这个学科的人员最低经验的为操作员,然后是技术人员,再到技师级别,最后是专家。而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借鉴,重点培养高级技师,这样就能够在整体上提升我国影像技术的专业水平。其次,由于影像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并不突出,所以随着影像技术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通过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需要为已在职的技师人员创造再教育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我国影像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另外,还应该鼓励相关学术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够人才之间才能够通过互相交流而不断进步。最后,针对影像技术人才在未来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在知识以及能力上的积累和提升,还需要重视技术人员在医学影像管理上的作用。应该将管理内容放入教育以及培训课程中,让影像技术人才在具有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的医学管理体系中就会出现一批由影像高级技术人员所组成的管理团队,不仅可以完美地处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够对医疗体系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⒖嘉南祝

[1]王星岩.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现在与未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4).

[2]徐F宇,常启后,曾屹.医学影像技术起源与发展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3,(09).

[3]雷元义,冯霞.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医疗设备信息,2014,(08).

[4]赵宇.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与探索教育[J].教学论坛,2015,(08).

[5]赵宇.医学影像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篇10

我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但是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对国内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国外同类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研究,重构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依据[2]。

1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现状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源好,文理科基础较宽厚,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对他们的培养应适应其特点,具备精品意识,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但目前我国培养的医学生,普遍存在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遇到病人却无从下手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1)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缺陷;(2)受市场经济冲击,临床医生对医疗重视程度普遍超过教学,并且临床教师医疗任务繁重,部分临床教师只能应付临床教学工作;(3)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对现代教育教学缺少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4)学校对临床教学投入不足,尚未建立一套良好的奖惩机制,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这些原因使得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面临巨大挑战[4]。我们认为结合国情、师资配备等情况,吸取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应是当前较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选择[5]。

2基本思路

国家相关文件指出,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应以多种教学模式及规范考核来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医学生个性发展。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参考部分内地重点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经验,在探讨及征求专家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培养模式思路:强化目标,加强两头,注重素质,优化中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持基础宽厚的特色,调整科研、论文规格,注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保证这一思路的贯彻,在七年制培养框架下,坚持七年“一贯制”,注重“二加强”,强调“三综合”,提出“四贯穿”,全面实现“五个优化”的基本结构模式。在新培养思路下七年制教育课程安排如下:

2.1强化目标

(1)强化七年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2)在七年制总体教育中,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育并重,全面加强素质教育;(3)着眼于医学生临床能力、工作水平及科研基本方法的培养。

2.2坚持七年“一贯制”

实施文理医结合,本硕融通的七年连续培养模式:(1)考虑到七年制既不是本科教育修业年限的延长和课程门数的增加,也不是五年制本科教育加研究生教育,要有质的变化,应跳出“几+几”的框框,把七年制办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因此,应有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2)走文理医相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七年制宽厚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3注重“二加强”

(1)加强自然科学基础与医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医学基础课之间及与临床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促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2)整个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2.4强调“三综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趋向综合化。以课程交叉融合为主线,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及其边缘课程的有机组合,自然科学基础与医学基础课程的相互衔接,医学各基础课之间及与临床课的交叉融合,既有利于医学生的素质培养,又能减轻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5]。2.5实施“四贯穿”人文素质教育、预防战略教育、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2.6实现“五个优化”

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

3总体培养目标及基本培养要求

培养具有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医学知识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并达到硕士水平。在原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6]。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为适应知识总量的急剧膨胀、知识和技术陈旧率加快及未来信息社会的其他特点,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医学高层次人才,即具有雄厚的基础,知识面宽,创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出具备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交及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在七年制总体培养框架下,坚持“一贯制”、“二加强”、“三综合”、“四贯穿”的基本做法,教学过程实行“二、二、三”3阶段,临床教学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现七年制总体培养目标。

(1)“一贯制”。它是“文理医结合,七年一贯制”的基本培养模式。医学科学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科学。其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互相渗透、融合,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医学又与工、理科交叉融合。为适应当前世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走文理医相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七年制宽厚型、复合型、创造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七年制医学教育是七年一贯统筹安排教学课程,重素质、重基础、重能力培养的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形式[7]。

(2)“二加强”。①加强基础课与临床课的紧密联系,拓宽和加强基础知识,基础课实施两段式教学,在临床教学通科实习结束后,开设高级基础课,使学生“返回基础”,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宽厚坚实的根基;②整个课程都有利于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3)“三综合”。它指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讲授及教学方法运用趋向综合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总量的高速增长,新的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应运而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各类学科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使得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占主导的趋势。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趋势,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之一。日本教育家强调,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新形势下大学培养目标:仅仅能够培养适应迅速变化的人是不够的,还应当培养全面的人,以各种广泛知识武装的人,既要有科学,又要有文化。所以,七年制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必须走综合化道路。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注重整体优化,加强文理基础教育与医学基础教育、医学基础教育与医学临床教育、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实践、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专业课程与学位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8]。设置综合性、边缘性课程,选择综合性教学内容,全面考虑医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及综合素质的整体性培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四贯穿”。①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医学伦理学为重点,把伦理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严格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可以为一个重大的、对个人及智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提供充分准备。强调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及法律教育,做到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内容:爱国强民教育、自我约束教育、协作精神教育、献身精神教育。②预防战略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预防医学课程为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为对象的卫生保健实践,加强医学生的三级预防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社会化已成为医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9]。21世纪将是以预防为主的时代,需培养出“既有治病的本事,又热衷于疾病的预防;既对病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有足够的了解,又能在开处方时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负担”的“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而不仅是培养能治疗病人的医生”。③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现代化教育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和新技术革命提出的人才方面的要求;二是要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促使其自身现代化。七年制医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达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④综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必须改革以往教学内容和方法,既要传授科学文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智能。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是教育的职能。传授知识是基本任务,发展智能是主要目的。

对个人发展来说,知识是基础,智能是关键。智能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掌握、运用和发展知识。高等教育是人才智能培养的高级阶段。七年制必须把智能培养放在主导地位,将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智能培养上,注重医学生自学、实际操作、创造、研究、思维、表达、协作及获取信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