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分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6:40

工商管理分流篇1

 

高校创新创业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注重“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积极推广体系建立、课程设置、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本文借鉴国外高校工商大类分流的经验,提出我国高校工商大类分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思考。

 

一、国外高校工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

 

美国、欧洲、日本、挪威和俄罗斯等国家的许多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里都开设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大都实施的是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国外大学的工商管理类教育模式大多是在学生入学时先不确定专业,首先修读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然后根据所在学院选择专业核心课程,进入三年级之后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选择专业,修读选修课程。

 

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成功经验:创立之初一直以来高度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其秉持“真理与学术至上”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中蕴含的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哈佛大学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讨论、启发式的方法,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创造性思维。美国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三个“结合”即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美国哈佛大学从1870年起,就注重对教育模式的改革,慢慢形成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学生选择型”分流模式。哥伦比亚大学自1919年起,就在美国高等院校中率先推出“核心课程”教育计划,在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斯坦福大学重视培养和挖掘学生创造潜力和创新精神。在专业设置与分流方面,美国大学专业设置比较灵活,美国顶尖的五所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各校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美国、欧洲、日本的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国外强调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注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借鉴国外高校经验,安徽建筑大学工商管理类分流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不能适应时展需要的专业会被学生自然淘汰,这将有利于专业结构优化。2012级开始大类分流按照管理学院大类分流细则执行,由于选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的学生达不到分流细则要求的20人开班的条件,2012级开始停招了两个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2015年管理学院正在申报资产评估和金融工程两个新专业,优化管理学院专业结构。

 

科学修订2015版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创业理念下进一步深入改革。2015版培养方案修订中,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拓展模块的必修学分列入培养方案中。正在执行的2011版培养方案在执行计划中,也要做适量微调,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安徽建筑大学在2015年8月28日及时召开了2015年度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题“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引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会议要求所有正在修订的2015版培养方案以及正在执行的培养方案都要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当然也包括工商管理类分流培养。分管校长强调大类分流培养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教师科学转型,满足工商管理大类分流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管理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教师,合理分流教师,管理学院2012年教师合理分流。原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教师20人,合理分流到工程管理、经济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财会专业,相应教师所上的课也进行了调整。(表1)

 

(三)大类分流的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强化“能力为要”

 

1、充分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发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实践教学工作长效机制,将本科生学问做在实践中、服务基层、扎根基层,解决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观念不强的问题。管理学院校内外实习基地完整、较稳定,与省内10多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场所和教育教学平台。例如,信地置业(合肥)有限公司(2011年)、安徽天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宿州市中煤第七十二工程(2011年)、安徽省众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安徽省德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红星美凯龙(2015年)。

 

2、加大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管理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经常邀请企业管理者对学生培训。例如:2014年12月9日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主办、艾福创投承办的《点燃青春梦,赢在创业路》专题讲座共收到《建大管院&艾福创投创业实验室报名表》近百封,其中优秀创业项目近10个,艾福创投也将加强和同学们的联系,帮助同学们自主创业。

 

3、管理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的“四创”人才是管理类实践教学的目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育。比如,2011年管理学院开展“专业系图标”设计比赛、西方经济学知识竞赛,近几年,学生“创业”、“创造”能力一直在上升。06营销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在网上开了多家有一定规模的网店。08城建财务自己创业开办了合肥赤子精诚广告公司。在第四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两名同学荣获得全国三等奖和安徽省金奖。此外,在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中,我院同学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在“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中,管理学院6名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七届“用友杯”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管理学院代表队荣获省一等奖等。

 

2014年度、2015年度,管理学院老师带领工商管理类的学生主持部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项,内容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城市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研究、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研究等等。

 

三、结束语

 

工商管理大类分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重视偏重于技术中的创新性发展与应用,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全面发展,要加大对通识教育的重视,踏踏实实打好基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工商管理分流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

在当前信息技术充斥人们生活各处的形势下,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逐渐趋向于网上购物,尤其是近几年,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愈发迅猛。物流管理作为电子商务中的重要环节,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着物流管理的进步,为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还需加强双方的协调和配合,多措并举,协调共进。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关系分析

物流管理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在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信息化交易平台上,根据相关规则,进行的一系列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包括众多的环节,而物流管理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若是物流管理出现问题,产品无法到达消费者手中,或是延期到达,都会引发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满意度,造成电子商务平台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使其整体电子商务系统遭到破坏。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物流管理的进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人力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内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内部管理工作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管理的进步。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信息化技术而生存发展,在交易过程中,基于消费者对物流信息的需求,物流管理工作必须尽快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加快了自身的信息化发展。第二个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物流管理效率。在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消费者逐渐增多,商品交易频次增加,对物流服务时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企业在这一情况下,必须提升物流管理效率,以缩短服务时间。第三个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明确了物流管理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消费者,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也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物流管理工作更为注重自身的服务质量,并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作为物流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发展对策

1.争取政策支持

从以往经验来看,政府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例如部门重复建设、配合不协调等,而这些问题基本都能够运用政策进行解决。因此,物流管理工作应积极向国家和地区争取政策支持,尽可能的消除各地区之间物流存在的沟通障碍,实现物流一体化建设,以促进物流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律的建设,使其运作、发展有法可依,规范物流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其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

2.加快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也应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保证与电子商务发展始终保持相同步伐。同时,现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物流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物流管理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自身管理效率、服务效率的提升,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平台商家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并运用信息技术远程控制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任务,及时向消费者传递物流信息。另一方面是实现物流组织的信息化,也就是在物流企业内部,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运用相应的管理软件,以减少物流管理中的计算、决策失误。

3.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支撑物流管理生存发展的基础力量,为实现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快速进步,还需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物流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应积极吸取专业素养较高、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对于物流企业现有从业人员,应为其安排定期培训,不断通过学习补充其专业知识。同时,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学科较为广泛,因而,在培训过程中,物流企业也应对从业人员其他学科知识进行适当补充,以实现整体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4.完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也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地投入,运用先进的设备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同时,积极引入前沿物流管理技术,及时更新物流管理设备,加强物流技术创新。目前,智能化是各领域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物流管理中,也应采用智能化技术,运用人工智能软件为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提升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

5.发展第三方物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建设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在物流管理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仓储、包装等功能,实现对物流配送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这种物流服务体系对于降低电子商务物流成本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要求较高,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和高效率的物流递送服务,因此,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的物流配送方式。

四、结论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行业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未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还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政策,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其人才培养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整体物流管理水平,促进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云.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商贸,2013,12(24):91-92.

[2]王新桥.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分析[J].现代商业,2012,10(10):61-62.

工商管理分流篇3

北京市工商局,从2002年开始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管,接着又介入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首都主流市场商品质量得到了控制,食品安全状况大幅度提升。北京奥运会期间,确保了奥运食品安全,无一例市场秩序恶性事件出现,无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管理方式上,形成了以索票索证和销售台账为主要内容的商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商品质量抽检为主要内容的事中管理制度,以案件查处为主要内容的事后管理制度。实践证明,这些管理措施是有效的,短期内可行,但是从长期看投入的行政成本过大,而且管理漏洞比较多,需要在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

一、明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目标

目前,困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线执法人员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管的主要问题是,商品质量监管责任很大,市场上商品种类又很多,感到抓不住。奥运保障一条成功的经验是通过重点管理实现风险控制。因此,重点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同样适用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

1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目标决定管理重点,商品质量管理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出危害严重的商品质量事件,二是少出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目标不同,确定商品质量管理重点的标准也不同。

(1)确定高危险商品的标准是风险度。即该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从食品看,如畜禽产品,因为消费量大,又屡屡在饲料添加剂上出问题,而且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就是高风险商品。又如糕点、饮用水、奶、豆制品等,不仅消费量大,还是不经加工直接食用食品,一旦细菌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也很大,因此也是高风险商品,从一般商品看,建材中的细木工板、涂料,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汽车配件中的刹车盘、刹车油,以及涉及安全性能的低压电器、儿童玩具等也是高风险商品。

(2)确定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重点的标准是不合格率。从食品看,如蜜饯类食品尽管不合格率比较高,但因为消费量小,可以算是一般性食品质量问。从一般商品看,尽管手机投诉量很高,但因为不涉及安全和健康,也可以算是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

(3)实现高风险商品质量控制和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相结合。在实际监管工作中,高风险商品质量控制和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都是需要的,但又应该有侧重,不同层次管理目标应该兼顾。现在的问题是,对高风险商品质量控制的理性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监管措施不到位,行动还不够自觉。日本问题大米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汲取。对高风险商品,尽管问题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就很大,必须形成定期抽检制度,实现防范性管理。

2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目标决定监管的容,商品质量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安全性能与使用性能相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点是监管安全性能。如服装织物有害物质超标,我们必须管,而且要主动管。如果是掉色或织物缩水率高等使用性能问题,不一定要主动去检查,主要可以根据消费者投诉进行后续管理。

3 对不同性质的商品质量问,在处理方式上应该区别对待。商品质量问题按照危害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处理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

第一,只是商品标签不合格等轻微的问题,应以提示为主。

第二,在产品使用性能上有瑕疵或产品质量与其注明的产品质量不符的产品质量问题。如羊绒衫羊绒标注含量与实际含量不符,属于欺诈,应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商品的处理,我国《产品质量法》将不合格产品分为劣质产品和处理品。处理品是指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仍有使用价值,但产品在使用性能上有瑕疵或者产品的质量与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质量标准所规定的质量指标、产品说明中明示的质量指标,以及以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不符合的产品。对属于处理品的产品必须明示处理。

第三,存在安全问题的劣质产品。《产品质量法》明确,劣质产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或者失去了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如服装织物有害物质超标。对劣质产品一定要退市。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管理中遇到的不同性质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应该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二、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强化商品经营企业的责任

市场准入是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是通过督促企业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和进销货台账的方式进行准入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企业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和进销货台账更大程度是为了应付检查,索票索证漏洞很多,对保证经销商品质量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督促检查企业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和进销货台账,投入了过大的行政成本,

1 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是可供选择的实现形式

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责任,但对流通环节的管理不可能脱离生产源头的管理,奥运食品安全保障起决定作用的是,工商干部在337个涉奥食品安全风险点的驻场管理,而这种管理主要是通过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对接实现的。工商驻点干部通过严格查验由质量检测部门提供的食品质量检测报告,甄别不合格食品,通过这种管理职能的对接保障了供奥食品安全。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保证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并不直接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或抽查,而是以质量管理部门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的产品目录内的电动自行车作为准许上路的条件。实现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对接,要从以往部门分割的管理转变为部门携手的链条式无缝隙管理。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上也是适用的,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借助质监部门在生产环节对商品质量的前期管理结果,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

质监部门从1982年起开始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至今已在66类重要工业产品实行了这项制度,食品是其中的一类。生产企业在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在商品外包装上要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质监部门在给食品生产企业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同时,发放QS标志,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外包装除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还要加印QS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是“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视为合格产品,将质监部

门形成的《生产许可证》目录,作为允许进入北京市场的商品目录。北京的商品销售企业只能根据《生产许可证》目录选择进货,不得从目录以外的生产企业进货和销售;商品零售商及食品中间消费者(饭店、单位食堂等),根据《生产许可证》目录从批发市场选择进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依据《生产许可证》目录对销售企业销售的商品进行检查;消费者根据《生产许可证》和食品oS标识选购商品,实现自我保护。

2 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在生产领域实现完全的商品质量控制短期内难以实现。监管商品质量必须管住源头,这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共识。质监部门建立的商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就是力图从生产的源头把住商品质量关,这一管理办法符合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商品生产企业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例,据2006年调查,在全国43.7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77.8%为个体户,即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很难达到质监部门规定的生产条件和食品质量标准,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没有通过质量认证,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整体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到50%以上。

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对5个城市市场销售的内墙涂料进行质量抽检,合格率为83.5%;对3个城市市场销售的大芯板进行质量抽检,抽样合格率仅为32.2%。事实表明:从生产源头把住质量关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过程,还可能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而且,这一目标不可能在全国同时实现。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要把住商品质量市场准入关。

(2)商品质量抽检不能代替源头的管理。实行商品质量抽检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必须坚持做下去,但是单纯的商品质量抽检不能解决不合格商品前面清后面又进的问题,而且商品质量抽检不可能覆盖所有商品。只有把住流通领域的人口,在商品质量抽检前面加设一道准入的门槛,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管理盲点。

(3)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具有法律依据。《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规定:“凡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该产品。”这些都是强制性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只是借助了质监部门实施的《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结果,是在管理上的延伸,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致的。总理在2008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时强调,要“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在流通领域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人,也与中央总体要求相一致。

(4)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目前,已经有66类商品及全部食品都实行了《生产许可证》制度,而且,质监部门形成的《生产许可证》目录,向社会开放,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免费查询,在流通领域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

(5)《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的实施。销售企业在进货时,应先进入质监总局的网站,输入商品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编号,即可获得相关信息。以查验供货商提供的《生产许可证》是否真实有效。真实,即厂名厂址是否相符,是否是该类商品的《生产许可证》。因为,《生产许可证》是按产品类别发放,只应用于同一企业的同类产品。同一企业不同类产品必须分别申办《生产许可证》。有效,是指《生产许可证》是否超过有效期,是否被吊销。通过这样的查验,可以堵塞索票索证过程中供货商提供假证明、假检测报告等漏洞。

(6)《生产许可证》市场准人的局限性。任何一种管理措施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也必然存在局限性。一是具有《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却不合格。如三鹿奶粉。二是生产企业生产的某一批次的产品质量不达标,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连世界名牌轿车都会出现批次不合格而召回的问题。上述问题都需要通过后续的质量抽检和市场管理作为补救。三是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假冒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销售的现象会增加。但相比之下这些只是枝节问题,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可以将相当一部分不合格商品挡在市场之外,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这一基本作用不会因上述问题的存在而改变。

3 对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商品的节场准入方式

目前,在66类商品以外,还有相当多的商品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但实行“三C”认证的产品。“三C”认证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产品安全强制认证。“三C”认证与QS认证的主要区别在于,QS认证是行政行为,是质监部门直接对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及其产品质量同时做出的双重认证,QS认证主要是针对食品,目前化妆品也列入了QS认证管理。“三C”认证是由质监部门认可的中介机构仅对产品质量进行的认证,“三C”认证主要是电器、玩具等产品,认证重点在于产品的安全性。QS认证和“三C”认证同属于强制性认证,未经认证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目前,“三C”认证包括22类159种产品,质监总局及国家认监委的网站都有“三C”认证产品目录,通过网络可以免费快捷的查询。因此,对“三C”认证产品的市场准入,可以类同于《生产许可证》市场准人的做法。

二是既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又没有实行“三C”认证的产品。对这些产品,目前还是要以索票索证为主,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市场。

三、扩大信息源,实行商品质量倒查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有一项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建立信息网络,归集社会信息,及时发现食品安全事件,追查根源,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例如福寿螺事件的发现和解决。这一管理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商品质量管理。

1 扩大信息源。目前,商品质量管理的信息主要来自管理部门、消费者投诉举报、媒体信息。应该在此基础上,借助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信息源,建立商品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这是控制市场秩序,不出危害严重的商品质量事件的关键措施。扩大信息源包括:

一是与北京市卫生部门共建产品质量伤害监测系统,及时归集来自各医疗机构的产品质量伤害信息。目前,伤害是我国居民第五位的死因,是1至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试想如果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受害儿童到医院治疗的信息能被及时采集,并反馈到政府管理部门,其不良后果将大大减小。

二是与北京市各质量检测机构实现不合格商品信息共享。北京的质量检测机构数量多,他们拥有的不合格商品质量信息,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是与北京市交管部门实现由产品质量造成的交

通事故信息共享。我国目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每年约10万人。其中大量事故是由于不合格的汽车产品及汽车配件造成的。

此外,还应与行业协会等实现商品质量信息共享。

2 实行商品质量倒查制度。即通过对缺陷商品受害人或不合格商品送检人的访问调查,进行分析评估,锁定疑似有质量问题商品,抽样送检,这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管理目标直接指向不合格商品,可以做到商品质量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防止危害扩大形成商品质量事件。

3 实行商品质量倒查制度的难点。难点在于信息归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主要不能靠单位间的个别协商,应该通过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加以解决。

四、实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减少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的盲目性,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建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风险评估制度。

一是对各类商品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高风险商品目录。高风险商品应该是动态的,如三鹿奶粉事件出现后,奶粉上下游产品就成为高风险商品,应列为抽检重点。

二是对某类商品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商品抽检需要重点检测的项目。

三是对归集的商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问题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

四是对检测出的商品质量问题性质作出评估j提出是否需要退市的建议。

区县工商分局也应根据辖区特点进行商品质量评估。

五、实现市场客体管理与市场主体管理结合,促进企业自律

商品质量管理是堵,是一种被动的管理,只有将市场客体管理与市场主体管理相结合。才具有防范的作用,才更加具有管理的主动性。实现市场客体管理与市场主体管理相结合的途径是,将商品质量管理纳入企业信用管理的框架。经销企业的销售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服务行为。而企业的服务质量是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

一是将目前拥有的商品质量管理系统的信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整合成为对消费者有用便于查询的最终服务产品。链接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一个分项。

二是对生产企业或超市、商场商品质量抽检次数与合格次数,作为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向社会公开。公开质量抽检信息,对好的企业是信用激励,对差的企业就是信用约束,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强商品质量管理,实现企业自律。

六、提高商品质量抽检的有效性

商品质量抽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商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商品质量抽检的目的是发现不合格商品,净化市场。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商品质量抽检的有效性。

1 商品质量抽检要向服务领域延伸。目前,商品质量抽检的重点是大型超市、大商场。应进一步向服务领域延伸。奥运保障期间,朝阳分局对涉奥签约的54家宾馆、饭店商品质量进行抽检,包括牙刷、肥皂、洗发水、浴液等6大类290种商品,不合格率达11.4%,有23家涉奥宾馆、饭店使用的客用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包括4家五星级饭店。顺义分局在辖区大型宾馆、饭店,抽取31个检测样本,不合格率高达71%。目前,遍布街巷的小食杂店也是商品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

2 商品质量抽检要向农村延伸。目前,农村边远地区商品质量监管是薄弱环节。治本措施是建立健全配送体系,加强对农村边远地区商品质量监管。

3 商品质量抽检要向流通领域生产资料延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生产资料的管理涉足不多。奥运保障期间,朝阳分局与质监部门共同对奥运12个新建场馆、6个配套设施工程建筑材料质量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一些建材供应商使用假资质、假质量检验报告向奥运工程供应建筑材料,并通过质量抽检发现大量不合格建材,共办理商品质量案件11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流通领域生产资料质量管理的良好开端。

4 商品质量抽捡要向物流高端环节延伸。物流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在链条的高端,企业数量比较少、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辐射范围比较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自律意识比较强,监管这类企业,行政成本比较低,监管效果明显。链条低端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自律意识差,商品流转到零售店,就像撒开的沙子,管理难度大,管理效果差。因此,管住物流的高端企业,对落实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责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加强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商品质量管理。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中。几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在物流配送中心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的,可见物流配送中心在保证商品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加强对批发市场的商品质量管理。如顺义区零售食品70%来自石门批发市场,可见加强批发市场商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三是加强对总经销、总、连锁超市总店等类企业的商品质量管理,以减轻下游市场的监管压力,提高监管效能。

5 科学取样对提高商品质量抽检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商品质量抽检的目的是发现商品质量问题。由于工商干部缺少商品专业知识,市场随机抽取样本效果并不好。根据基层管理干部的经验,由专业人士或质量监测机构人员协助抽取检测样本,可以大幅度提高商品质量问题发现率。

七、建立全国商品质量管理网,通过整合全国工商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能

工商管理分流篇4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应用

一、烟草商业物流发展变革与信息化应用背景

(一)烟草商业物流的发展与变革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当初被称为physicalDistribution(即pD),译成汉语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州¨。1963年,物流的概念被引入日本,当时的物流被理解为“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销售中起了桥梁作用”。继物流之后,现代物流逐步兴起,物流概念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烟草商业物流属于专业物流,主要围绕卷烟业务开展物流活动。目前从卷烟流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物流采供、物流加工、物流配送。物流采供主要是从工业卷烟企业购进卷烟,运输入库的过程;物流加工主要是卷烟仓储、分拣、打码、包装等加工过程;物流配送主要是按照订单,将卷烟配送到每一个零售客户的过程。

(二)烟草商业物流信息化的提出与应用意义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卓有成效地降低人力成本,而且能够彻底改变仓库管理与运输配送模式。通过物流信息化实现以仓储管理及运输管理为主要内容,向外延伸到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烟草商业企业亦是如此,目前卷烟采购、仓储、分拣、配送环节存在织瓶颈,提升有效货源与高效物流管理水平着诸多共性问题,导致卷烟物流效率较低、成本过高。作为卷烟物流的第一环节,卷烟货源组织与购进需要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整合供应链,实现卷烟物流对于卷烟物流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货源组织的准的高效管理。从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的实际运转情况来确性与及时性是其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为此,突破看,问题集中表现在:(1)面向工业的采购具有一定货源组织瓶颈,实现有效货源与高效物流的首要问题盲目性,导致运输成本、存货成本过高;(2]l卷烟仓是解决好市场需要与货源组织效率问题。为此,信息储环节因品牌过多,仓储管理、货位管理停留于手工化技术应用中j我们可以考虑从解决卷烟商业企业市记账,容易造成混乱,仓储管理效率水平较低;(3)场订单预测和实现卷烟商业企业、生产企业的订单快由于每条线路上每次零售户卷烟需求分布不同,’每次j速传递人手,侧重做好以下二个方面工作:

运输线路都是由司机凭经验选择行驶i盲目性较大一是实现。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技术支撑。实经常走“弯路、远路、冤枉路”;(4)不同送货线路现客户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解决商业企业的货源需求之间存在工作量严重不均衡问题,有的线路“吃不问题。抓住客户需求分析与预测主线,重点从客户卷饱”,而有些偏远线路送货任务繁重,产生一系列的安烟销售历史数据分析人手,通过信息系统支持实现客全隐患和服务质量问题;(5)送货车辆容易出现上班户基本订单数据预测、运算,并通过提供三维及三层时间公车私用,或者跑岗串岗,严重降低烟草送配的数据修正,实现需求订单的准确预测。其中三维预测效率并且大量增加公司的车耗与油耗.指的是以市场部门、订单部门和品牌部门为三个维度针对烟草商业企业这一共性问题,2006年,国家进行预测。即市场部门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进行预测,烟草专卖局提出了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经济实品牌部门从品牌的角度,订单部门从实时订单的角度用物流建设标准,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烟草商进行预测修正。三层预测指通过市场部门分三个层次业企业物流的努力方向。但如何以信息化手段突破烟进行,即客户经理从客户层面。市场经理、营销部经草商业物流发展瓶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和推理从区域市场层面,营销中心经理从整个市场层面开进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管理成为新的课题。展预测。最终实现按照零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组织有二、提升烟草商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应用水平。效货源购进目的,的对策思考:二是利用数据传输或数据协同处理平台技术,实为降低卷烟物流成本,实现_按需订货、理论零现数据远程对接及综合利用,解决烟草工业生产与商库存、卷烟短在途”目标,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大力发,业订单的实时传输问题。通过烟草商业企业、工业企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流”引导业信息平台对接,实现远程工商订单需求数据的远程“卷烟流”,实现物流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使卷烟的交换处理。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取以省级商业公流动更具有目的性和经济性,将商业企业卷烟库存降司、省级工业公司数据接el对接方式,通过mQ数据到最低。目前,全国各地烟草商业企业对物流课题进传输通道实现省、市级商业数据的交换,然后通过mQ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结合烟草行数据传输通道和省级工商平台接1:3并实现订单数据交业的物流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实现物流管理的提升要换与共享,从而达到烟草工业、商业订单协同处理,与信息化应用相结合,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面向上游的物流订单效率。

(一)以信息化应用为手段,突破卷烟货源组此外,建设全国工商企业共享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即根据工商数据交换处理需要,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开发烟草工商协同平台,面向全国烟一114~草工业、商业企业提供数据交换支持和信息交互,允许工商之间实现需求信息、市场信息交互。从而满足烟草商业企业的组织货源需求。

(二)推广应用RFiD技术,解决卷烟仓储与分拣环节的管理瓶颈问题。.”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无线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在集装箱、货盘、产品包装、智能识别iD卡等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仓储管理环节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在信息化建设中,可以考虑利用RFiD技术实现卷烟实物跟踪,.运用现代仓储技术数字化管理,突破卷烟仓储与分拣环节的管理瓶颈。

为提高卷烟运输、存放效率,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已经提出工商企业统一使用托盘运输、工商对接方案,并在安徽烟草工商物流中试点运行。其主要原理就是在烟草工业及商业企业工商联运和仓储管理中使用标准尺寸托盘作为卷烟承载、运输单位,电子托盘是指在托盘上安装有RFiD电子标签,记录托盘承载的件烟条码,从而实现卷烟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

1.卷烟到货人库环节。针对以托盘方式(已建立件垛关联)运输入库的件烟,实现商业到货按垛扫描;针对以零散件烟方式运输入库的件烟,实现件烟商业到货扫描的同时完成件烟的码垛和托盘件烟信息关联。

2.在仓储环节,以托盘的形式存储件烟,若发生托盘上实物件烟调整、变更的情况,需要同时对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更新,以保证托盘上实物与电子标签的信息实时一致性。

3.当入库环节和仓库内部卷烟货位调整时,出现托盘卷烟在楼层间发生转运的情况下。要通过托盘识别指引搬运人员了解托盘卷烟的流向。

4.分拣领用扫描、商品调剂扫描、商业退货扫描等环节,对以件为单位的件烟实现按件扫码,对以托盘为单位的件烟实现按垛扫码。依托RFiD技术,实现对卷烟运输、仓储的跟踪管理,尤其是更利于仓库管理职能的发挥。

在RFiD技术支持之下,烟草商业企业可实现对仓储区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对出入码头区域、入库管理区域、仓储管理区域、分拣管理区域、分拣备货区域、出库暂存区域和设备物料管理区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烟草总公司获取全国各地仓储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推广GiS、GpS技术应用。推进配送流程优化。降低物流成本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rn)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地质学、测绘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结合的新兴边缘科学。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是真正实现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系统。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能够给出准确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随着GpS模块的成本不断下降和地面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应用于车辆监控调度管理的GpS系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H’。

烟草商业企业拥有的统计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分布范围广、信息种类繁多、具有地理位置等特点,采用GiS的可视化技术将它们通过地图管理起来,为管。理部门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GiS不仅是一种查询信息的方法,也是一种挖掘信息模式的技术。可用于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makingSupportSystem,DSS),对物流网络设计、销售与营销区域划分、配送资源计划、生产地点选址、设施布置以及车辆计划等,应用’GiS的地理显示或者图表都能够得到显着的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的普遍结构包括一个配送中心(烟草大物流要求),并根据各地的配送半径需要,设置若干个配送中转站(由配送中心配货到送货车辆,通过大货车中转),送货车通过配送中心(中转站)向零售客户送货,并回到配送中心(中转站)。目前中转站的设置大部分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有一定的配套实施。

为此,卷烟配送的线路优化信息化支撑相对较为关键,根据烟草配送系统的特征,信息化支撑应着重考虑以下流程设计:

1.通过GpS实现车辆安全保障及监控。烟草产品的价值较高,按照目前卷烟单条均价45元计算,一辆小型送货车一次配送卷烟2500条,其价值达到ll万元以上,安全问题的解决是烟草平稳发展的基础保障工作。

2.根据每天不同的订货需求,配送车辆尽量装满配送卷烟,这样动态生成线路,也就是在同样完成配送任务的前提下每天派出车辆尽量的少,同时每条线路不得超过8小时额定的工作时间。.

3.根据生成的不同线路,给出车辆行驶的最优路径。使得配送同样的零售点所用的时间最短、里程油耗及车辆损耗最少。

4.路径分配考虑周全,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比如工作量分配系统要求总成本最低而各条线工作平衡,即不强调每条线路工作量平衡的平均主义,因为如果那样安排配送方案的话,必将使总体工作量增加。所以,我们动态分配线路时各条线路的工作量允许不同,只要在8小时工作时间范围内,有的线路工作量比其他线路大很多,但这样多条线路加总必须是绕行里程和时间最短同时又完成了任务,为单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配送成本;为了解决司机间工作量平衡的问题。

我们设计在工作排班制度上,每周轮换跑最远的路线。

在最优路径的生成中,我们综合考虑了道路等级、不同方向和时段的交通阻抗、交叉口左、右、直行以及不同时段的时间延误、路段是否允许中途掉头和是否可以过街送货等情况。

5.运行效率高,生成结果准确合理。系统采用了当今高效合理的数学模型: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算法H】。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运算速度大大提高。

6.系统生成每条线路,在电子地图线路上标注线路行驶的顺序号并打印成图,为每条线路的司机按行驶顺序打印出清单。

7.建立客户信息及数据分析可视化功能。有利于4经营管理人员直观掌握客户有关情况,为服务拓展提供基础。如客户投诉,能及时显示位置及基本情况,计算服务响应时间,以便最有效地实施服务补救。

(四)提供标杆作业分析技术,提升物流作业效率200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布了《烟草行业商业企业卷烟物流费用管理办法和核算规程》,卷烟物流费用管理主要包括:费用定额指标、费用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规程和费用评价等四个方面。物流费用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额、预算、核算、评价等方面的管理。

根据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作业成本管理以企业物流费用核算为基础,在物流管理系统内部采用作业成本法垆1进行补充。在对作业成本进行核算的基础上,结合费用定额管理和费用预算管理,对作业进行分析,并通过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低、作业分享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可以考虑在信息技术平台支持下,对要考核的绩效指标进行定义,并设置其权重。在对各种资源(人力、设备、设施等)进行优化调度的同时,作业执行模块也对作业占用消耗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记录。在调度计划数据和实际执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设定的绩效指标体系和作业绩效管理模块利用平衡记分卡原理,对绩效指标进行自动计算,对非量化指标也提供录入的功能。

作业绩效指标产生后,可以对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可以通过逐层上卷或下钻进行查询分析,以辅助管理人员对作业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作业流程、投资决策等方面的优化和分析数据支持。

为适应烟草行业商业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行业信息化技术已不断得以推广应用。而且,目前工商订单协同、工商对接运输、GpS/GiS应用、配送优化系统愈来愈受到烟草行业上下的广泛关注。但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支撑功能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相互有效结合,最终实现物流配送环节的整体优化,实现物流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整体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5,(12):29—30.

[2]姜斌远.中小型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探讨[J].企业研究,2005,(8):78—79.

[3]林自葵.物流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

工商管理分流篇5

一、物流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涵分析

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是在电子商务得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得以创新的,电子商务为物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操控及运营平台,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站式管理,在对整个过程的控制上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突破我国以往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新时期我国物流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对客户具体需求信息的全面采集,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信息内容进行采购预测[2]。除此之外,及时与企业保持高度的交流与沟通至关重要,针对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订货数量、库存数量的最佳方案,做好库存方面以及物流信息跟踪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流通中的库存数量。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创新展开过程中的问题

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进步,物流企业在此基础上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经营理念较为落后。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的物流企业不具有较大的规模,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实际需求并没有给予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在物流管理观念上十分落后。电子商务的发展于很多企业来说并没有多少了解,因此并不能充分了解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物流企业对自身的所拥有的市场资源浑然不知,会出现被浪费的情况,物流企业的运送存在着质量差以及效率低等多种特点。因为企业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发展经营理念,极大的制约了电子商务物流得到深入的发展,对客户的良好体验产生了直接影响。(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较低。中小企业在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资金的匮乏及规模较小,除此之外还缺乏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物流企业中有很多领导人对工作人员的雇佣不注重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的情况[3]。而工作人员因为缺乏系统专业性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很容易出现工作的失误等多种问题,并且并不能及时找准有效解决方案实现问题的良好解决,从而对物流企业的业务进行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三、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提升工作人员专的业素养及综合素质。想要实现物流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高,企业需要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工作人员的质量直接对物流管理工作质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速度,企业需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就教育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专的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企业可以积极与高校进行合作,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借助高校资源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专业性人才。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针对实际员工实际发展情况邀请专家展开人才讲座,提高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二)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以往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与时展已经不适应,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企业必须进行物流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与改善,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及先进的基础设施,实现企业物流运输能力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从而提高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以及物流运输的效率[4]。所以国家也应当积极在物流基础设施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企业要抓准国家提出的多种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物流企业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的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着物流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涵、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创新展开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三个主要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目的是为了积极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进一步满足当前时期社会发展的物流需求。

作者:熊清明单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智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3:176-178.Doi:10.13398/ki.issn1673-260x.2016.03.068.

[2]钦方,张益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03:72-75.Doi:10.16772/ki.1673-1409.2016.03.018.

工商管理分流篇6

关键词:卷烟协同营销供应电子化

一、卷烟行业实施工商协同营销的意义

由于分属不同利益主体,工商双方存在对协同营销工作的不同理解,运作过程中很多环节存在工商双方职能职责定位差异,因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协同工作不到位或资源不能得到高效利用的情况产生。工业企业要求进一步贴近市场,加大自身品牌维护和市场拓展力度与卷烟市场销售由商业环节主导的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没能够统一、规范和有效地解决。现行计划管理运作方式、商业公司货源需求的时效性和工业企业物流保障体系之间存在矛盾,不利于工业企业及时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客户对工业企业满意度的提高。由于缺乏工商统一信息平台搭建和统一明确的程序规范,一定程度上给工商企业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造成困难。由于商业企业客观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力度也有所差异,加之不同工业企业、不同品牌在不同市场的表现不同,对当地商业企业的依存度也不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探索统一规范的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模式带来困难。因此,实施工商协同营销的意义有:

1、建立《工商协同营销工作规范》,促成工商进行更紧密的协同营销作业模式,使工作内容“制度化、流程化、条理化、表格化”。

2、以协同营销为纽带,进一步提升流通企业的营销服务水平,使工业满意、零售客户满意、消费者满意。

3、促进建立新型的工商协同营销规范,明确工业、商业在协同营销中的工作内容,提高营销协同的效率。

4、在创新地区一体化经营管理机制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打造新的企业发展平台积累实战经验。

二、“协同营销”在各职能模块中的重要性

“协同营销”,就是让工商企业共同携手,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按照市场化和经营计划的要求,在平稳地完成品牌置换的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第一,目标战略的协同。提出“协同营销”理念的意义在于强调了工商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都要摒弃自己小范围的利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价值观。为实现中国烟草由大变强,提高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实力而努力。

第二,品牌培育的协同。在实施过程中,工商共同实施品牌长期跟踪调研,加强分析,维护品牌的健康成长,建立消费该品牌的消费者和客户档案,强化与零售终端的品牌协同营销,发挥终端优势,实现“工商零售”的三方协同营销。

第三,思想营销的协同。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商业企业通过消费者档案调查、客户需求调查等机制的建立来获取客户、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建立货源需求定量分析预测制度,从三个维度和三个层次开展预测。三个维度分别是区域营销部从市场和客户的维度开展预测,市场部从品牌的维度开展预测,订单部从订单的维度开展预测。三个层次是指区域营销部的预测分三个层次进行,客户经理做基础预测,市场经理在客户经理预测的基础上做汇总分析,营销部经理对市场经理的预测做综合平衡。

第四,团队营销的协同。目前,工商企业分别都有自己的营销团队,但在具体的工作中都在做基本同样的工作,造成资源浪费,整体效率不高。为此,工商之间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实现营销团队的有机对接。

第五,物流管理的协同。打破目前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应用新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商库存管理。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进而保持库存水平的最优化。

第六,信息应用的协同。双方都要向对方开放自己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工商互动信息平台是实现工商信息应用协同的基础和有效抓手。

第七,客消服务的协同。工商共同面对的都是消费者、零售户。因此共同的目标都是服务好客消。为此,商业企业在品牌培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客户和消费者的真实想法,要调整好投放节奏,保证卷烟价格执行到位,保证零售客户的合理利润。

三、协同营销在卷烟供应电子化中的可行性分析

工商协同营销系统通过探索商业和工业进行协同营销工作的实际经验,解决了以往工商之间建设协同营销系统存在的流程不统一、数据交换内容和标准不统一、数据交换模式错综复杂、工商信息交互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它构建出了一个工商信息共享、互享、互动的完整业务体系,探索建立起一套工商协同营销的新工作模式,在试点工商企业之间形成了“学得来、推得开、见实效”的经验,初步实现一套协同营销的模式。

目前,以商业企业为核心节点单位的行业供应链框架已基本成型。然而,通过这条供应链的运作不难发现,商业企业和它的上游工业企业,以及下游零售客户之间的衔接还有不足之处,效率和成本尚有可以挖掘的空间。一是工商企业之间还没有做到完全的信息共享,上下游之间缺乏有效协作。二是有些企业简单地将供应链管理理解为物流管理,对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和技术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应用。

因此,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将商业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成化的供应链动态联盟,才能使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成为烟草行业真正有竞争力的武器。

1、供应电子化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供应电子化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数据+通讯+网络”为支撑,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最大程度地整合,将节点企业和最终客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从而使各节点单位共同发展、共享资源,结成同步化、协调运作的集合体。

近几年里,供应电子化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烟草行业中,英美烟草和菲莫国际等国际著名烟草公司都积极运用供应电子化改进同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关系,以提高效率,充分保持管理过程的灵活性。供应电子化区别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特点参见下表。

 

供应电子化

原有供应链

集成方式

网链集成

点到点集成

结构特点

网络动态、柔性

线性、刚性

商务模式

以网络为平台

传统的购销模式

信息共享度

2、烟草商业企业供应电子化

烟草商业企业构建供应电子化的关键,在于以电子商务为手段,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并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充分利用internet(互联网)和intranet(企业内部网)技术进行数据传递,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与上游工业企业和下游零售客户共享信息。对上,通过工商协同应用与工业企业结成战略同盟,打通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通道,完成成品卷烟交易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协同;对下,加强与卷烟零售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好地实现“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

在商业企业的供应电子化中,eRp系统起到了基础核心作用,是商业企业内部信息的中心仓库,集中了来自需求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等主要流程的所有信息。eRp系统帮助商业企业高效地管理所有内部信息资源,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供应链上所有的外部伙伴。与此同时,基于internet技术的电子商务应用正从外部向内,寻求外部实体与商业企业信息的连接,改进外部流程的工作效率。

3、烟草商业企业供应电子化的功能模块

需求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是商业企业供应电子化的五大基本功能模块,集中管理商业企业购、销、存、送四大业务。

需求管理。基于网络和数据通讯技术的工商协同信息平台在需求管理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它由基础网络、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三部分组成。商业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快速的市场调研来了解当地最新的卷烟品牌信息、卷烟零售客户信息和消费者信息,并通过工商协同信息平台与工业企业实时地共享这些信息。

采购管理。商业企业供应电子化的采购管理主要是在工商电子商务平台上通过internet技术完成电子采购。该平台包括工商交易子系统、准运证子系统和网上资金结算子系统三部分。工商交易子系统为工商双方的产销活动提供平台。商业企业根据需求预测、库存状况和工业企业最新产品信息等制定采购计划,通过工商交易子系统进行网络下单,实现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产销交易的商流协同。准运证子系统与行业的决策管理系统对接,完成省内、省际准运证的申领和发放,实现卷烟在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的物流协同。采购过程中的资金交易主要是通过网上资金结算子系统完成,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通过银行自动实现货款收支和资金结算。

销售管理。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企业可以通过零售终端信息化来实现销售管理的电子化、现代化和自动化。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可以利用多种现代通讯手段准确、快捷地向卷烟零售客户新品推介、市场调查、烟草政策法规和公告通知等。同时,卷烟零售客户也可以在终端上轻松实现电子订烟、电子结算、卷烟数据查询、订单查询与跟踪、到货确认、防伪识别和提交投诉建议等。

仓储管理。烟草商业企业供应电子化下的卷烟出入库管理与传统卷烟出入库管理有很大不同,更加强调以工商联运方式实现“低成高效”:工商企业站在行业供应链优化的角度来整合双方物流资源,采用标准化托盘内嵌电子标签方式进行收发货衔接,利用自动识别技术为整托盘扫码,加快出入库速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因频繁组垛、拆垛导致卷烟破损而产生的费用。

在库存管理方面,烟草商业企业可采用多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如联合管理库存,可有效解决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工商企业独立库存运作导致需求放大,从而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问题。

配送管理。烟草商业企业供应电子化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的物流配送,常用的信息技术有智能调度系统、射频技术等。

四、总括分析及预测

因此,协同营销是提升中国烟草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协同营销已经成为国际商界的主流发展方向,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保证整条绳上的蚂蚱们都非常强壮,且高度协同,一致对外,才能打败对手。我国的卷烟市场巨大,一直是外国烟草帝国的觊觎之地。目前我国烟草的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还不足以与外国烟草抗衡,必须工商联手,协同营销才能共同抵御外烟,提升中国烟草国际竞争能力。而供应电子化具有许多优点,它正是卷烟行业实现工商协同营销的集中体现,它给烟草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提高绩效,更重要的是让“工商零”更好地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应对更大的挑战。当然,烟草商业企业供应电子化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运作中将会遇到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分流篇7

1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先进的技术模式,各个国家在对其使用期间,其存在的要点是不同的。大多数情况下,电子商务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对其应用与发展的,将其应用到商务流通、商事领域中,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下稳定执行。在使用电子商务期间,能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转换,实现电子化发展,以促进各个交流工作、处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基于产业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电子商务也是当前社会上应用的一种手段,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为其开展贸易工作,这样不仅能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能激发市场发展活力,以保证在商业发展中实现全部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整体上还具备较强的科技特征,将其应用到全产业发展中,不仅能为其提供出一种先进思维和理念,也能实现产业升级。

2现代经济管理模式

在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商务,需要较多的管理模型。基于对原有经济管理因素的分析,对其整合与发展,能实现经营、组织以及设计工作的全面优化,也能对传统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实现全方位的升级管理。2.1确立现代经济管理目标随着现代市场环境的逐渐转变,应用电子商务能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积极发展,也能保证经济管理目标的积极发展。基于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能更为精确的定位实际发展目标,也能在整体上发挥经济管理职能。同时,也要对经济目标进行设计,实现目标的多方面、多维度考评,也要对其存在的各个因素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以实现其综合利用。所以说,将电子商务应用到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实现更为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也能提升总体的发展水平。2.2对经济管理组织进行设计电子商务在实际应用期间,其能对流程体系进行配置。随着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技术和思维的渗透,能在全行业发展中构建统一的执行标准和体系,也能发挥一定职能,保证经济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同时,在经济管理活动实际开展期间,也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充分应用,确立实际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保证操作工作的积极发展和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应用,也能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合理实现。2.3实现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信息为其中最为主要资源,也能促进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进行。基于对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也能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执行。同时,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下,对其全方位决策和统一处理,以保证在维护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健康发展。

3现代经济管理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3.1电子信息系统分析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发现在企业中能将其充分展现。如:实现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应用都企业中能维护其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发展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行业发展中将展现其发展优势。所以,实现电子信息系统,应用到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能保证工作的规范发展。同时,在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发展,为企业各个活动的执行提供更为有效的科学决策,以保证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条件。3.2管理流程基于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分析发现,现代经济管理工作并不是独立执行的,其具备一体化特征。基于现代经济管理工作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性,还需要按照一定流程积极执行,保证能更好的对管理过程进行控制,也能预防其产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还可以对经济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对管理结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能促使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提升。3.3管理标准在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和发展下,基于不同的经济结构,还需要为其构建统一的执行标准,以保证现实发展意义的实现。基于统一的管理标准,可以引导企业进行规范运行和合理操作,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以维护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电子商务一个开放性平台,基于统一的执行标准,应用到现代经济发展中,能保证现代管理水平的提升。

根本本文的分析和发现,电子商务在现代市场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其与现代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结合,能提升整体对的发展水平和规范性,也能增强整个市场活力,以维护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郭红彦.现代经济管理中电子商务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29):1.

[2]王立.浅谈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21):50-51.

工商管理分流篇8

电子商务基本构成

1电子商务各部件的组成

电子商务系统的各个部件的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主系统的网络重要是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internet,第二部分是intranet,第三部分是extranet。第一部分主导着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构成,也是商品交流,工作消息运送的通道;第二部分是公司内部商业工作的场合;第三部分是公司和客户进行商业交易的一个桥梁。

2电子商务的硬件构成

第一,数字通讯的输送载体,其中包含了磁载体、双绞线、使用同一个轴的电缆、光纤和无线输送等等。第二,数字通讯体系,其中包含了不借助电线的通讯、通讯卫星、isdn、宽带isdn等等。第三,电脑互联网,其中包含了我们常用的局、城、广域网和internet等等。

3电子商务的软件构成

应用开发平台包括数字方式和商务方式,idss叫做智能决定支持体系。电子商务的软件构成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离开了软件构成,电子商务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电子商务和工商管理工作的联系

公司经营和生产方法因为电子商务的原因而获取了不同方面的发展。

1用户关系管理

这种关系的管理的目的是完善公司和用户之间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方式应用于公司市场营销、售卖、技能等等方面,它的最终目第一点是凭借这种方式能够给予最方便并且最好的服务,同时招徕或者是维持原来的用户;第二点就是凭借这种方式对工作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并且让公司的造价降到最低。[4]其实,用户管理关系不仅是一种定义,而且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能。以往的公司的生产理念是以成产的物品为核心,而现在是以用户为核心,这也是一种进步。

2供应链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是根据中心公司,凭借物品流动、资金流动和消息流动的方式,把供应商家、制造商家、分销和零售商家等最后到客户都连接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具有完整结构方式的功能网络。这样就是组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从开始的供应商一直到客户。

3物品流动管理系统

所有应用电子商务的工作的完成,都要依靠一个非常不错的电子商务物品流动体系的使用。这样的电子商务物品流动体系,就是结合了信息流动、资金流动和物品流动的结合体。电子商务应用的都是数字,这就预示了以后的交易方法、购买方法和服务方法都向数字迈进,这就突破了原来业界的固定模式,推动了物品流动行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工商管理的对策

1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工商管理所面对的问题

因为电子商务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在推动着,这就让传统的公司间的交易形式在无形中发生了变化。贸易的两方通过电子技能和互联网技能就能够非常容易的在互联网上让整个交易顺利完成。做作为整个交易的监管部门,工商管理机构以往的监督管理办法、服务方式在这样的一种新型贸易方法下面就发生了非常显著的缺点,这一般都表现在了下面两个过程里面:第一点,工商管理机构用来确定贸易两方有效身份的重要方法,也就是通过颁布营业执照的方法,在现在的互联网交易中已经不在使用了。以往公司之间互相确定有效身份的方法就是凭借双方拿出工商管理部门所的营业执照。但是这种方法在现如今的互联网交易里面,却不能让纸质的营业执照再发挥出作用,因为这种执照必须要在两方都相见状况下才能得到核对证实。并且,互联网交易的最大优势就是买方和卖方不用面对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买卖,这也让执照在互联网交易的方式下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互联网交易没有执照和不能控制的现象已经泛滥,办理执照就是为了应对工商人员的监督,而不是能够证明网络经销人员的身份。而且,网络交易的最大缺点就是虚假性,因为双方见不了面,所以保证不了交易的真实性。这也需要工商部门找到一种方法,能够确定交易两方的身份,让欺骗的行为无处可藏。第二点,现在就已经具有的工商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对互联网的商家进行监督管理,因为网络有着残酷的竞争,所以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是非常主要的。这也需要工商管理机构对公司网上交易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但是运用互联网方法经营的公司,有着很高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影响到整个地球。这样违法活动也就屡禁不止了。这样也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要完善工商管理的网络水平,从而进行有效监督。

工商管理分流篇9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的目的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使之以较低成本为项目提供满足要求的服务、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增长。通过供应链优化终端产品生产系统各环节的资源配置,使各供应链节点企业功能清晰,更有利于其提升核心业务能力,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研究发现,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为建筑企业带来以下收益:1、节约采购成本。在供应链的生产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把多个工程的采购工作集中起来批量采购,绕过中间商,甚至可以直接向材料的生产厂家采购。2、提高报价质量,缩短报价时间。倘若企业已有成熟的产品供应链,就能将投标变成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的过程,掌握构成产品所需资源的动态价格,避免询价不实的风险。3、缩短工期。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承包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向供应商订货,供应商也可以与第三方物流系统合作,快速、及时、准确的向承包企业供货。4、应用新技术。为了管理和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必须应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要求有很好的信息技术支持,如电子商务(eC)、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SCmiS),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因此,在我国开展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变我国建筑企业生产效率低、工期长、成本高的落后面貌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1、建筑业供应链的概念和结构模型。目前关于建筑供应链还没有十分明确、统一的定义。建筑业供应链是指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将材料供应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租赁商)、劳务分包商、工程分包商、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图1从建设过程参与者的角度给出了典型的建筑业供应链模型。建筑业供应链涉及到的主要的利益主体:业主、总承包商、工程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劳务分包商、设备租赁商,而且各分包商还有自己的供应商。众多的参与者增加了建筑供应链的复杂性。物料流由材料供应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租赁商最终流向业主,而资金流的方向与物料流恰恰相反。信息流则包括前馈信息流和反馈信息流,前馈信息流是需求方向供应方流动的信息,如工程合同、订货(加工)合同、采购订单等;反馈信息流指供应方向需求方的供给信息流,如提货单、入库单、完工报告等。

2、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建筑供应链是一种典型的按订单制造的供应链,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特征:第一,建筑业供应链是用户驱动的,每个客户都有其独特的要求,业主的需求是建筑业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第二,连接建筑业供应链各成员的纽带主要是合同和协议,但是,要想在要求的工期内,花费最少的费用,以最好的质量完成工程项目光靠合同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各方的信赖、承诺、合作以及信息共享;第三,建筑业供应链通常是项目性的,建筑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合作关系与项目周期等长,即建筑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第四,传统的建筑业供应链的各参与方往往站在对立的立场上,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第五,建筑业基本上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承包商往往不能在项目的早期即规划设计阶段介入,不利于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目前虽有许多建筑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式经营和外延式发展模式,即产出的提高基本上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建筑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成正比关系,总产值的增加靠从业人员的增加来实现。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在施工生产中随意性强,管理上缺乏实用、先进的手段,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处于空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软件应用水平也很低。就建筑产品生产本身而言是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的,其生产是流动的,工人和施工队伍辗转于不同的工地和建筑地区之间进行露天高空作业,周期性较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大,但协助关系复杂。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在建筑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需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多不稳定,为临时或短期合作,未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且竞争多于合作。在供应商的选择这一核心工作中花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供需双方都执于片面追求各自的利益,使得信息流、物流扭曲与失真,难以形成产、供、销的有机协调链,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带来了不必要的交易风险。库存管理的薄弱也致使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增大了生产管理的难度。由于信息系统与技术手段的落后,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对质量和交货期主要是事后控制,且不能针对供应链的不确定变化对用户需求进行有效的跟控管理。

2、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企业供应链由所有的节点企业组成。各节点企业在业主需求的拉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设计、采购、施工等),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增值。接点企业一般包括:业主、供应商、劳务分包商、专业施工分包商、建筑设计院、监理公司等等。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就是在接点上,目前建筑供应链存在问题根据项目流程可分为以下几种:前期准备问题:主要发生在总承包商接点上,它包括不准确的资料、信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对手的讨价还价;工程与设计问题:主要发生在工程设计、技术人员接点上,包括对所需资料的长久搜索、不正确的文件、对设计变化审批的延期等待;装配问题:主要发生在分包商接点上,包括不完善的供应、命令的变化、复杂的送货程序;运输与交货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供应商接点上,包括过长的仓库时间、不方便的包装、大量的装运,这类问题同时可能造成很高的额外成本;工地设施问题,包括非柔性的交货、不稳定的包装系统、复杂的定货程序。

四、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改进对策

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一系列个体商务活动的管理,更是一种集成的价值流的管理。在当今既强调竞争更强调合作的时代,要想解决建筑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新的全行业范围的集成化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集成化建筑供应链管理是指建筑供应链的所有参与方基于共同的目标(降低建设总成本)组成一个虚拟组织,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信息共享、资金、人力和物质资源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生产过程和组织目标,使建筑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获得持续改进。

要有效地实施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制定有效的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战略。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供应链管理战略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通过供应链网络参与战略联盟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采用快速反应策略抓住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的机遇。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那些能够为最终客户增值的企业为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供应链构建之初,对候选企业进行评估,评估候选企业是否对业主增值,尤其是竞争供应链中同一位置的企业。通过筛选,剔除不增值的企业,保留增值企业,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建筑企业供应链合作关系,主要是建筑材料(包括预制构件)供应商、劳务分包商、工程分包商与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合作关系。能够与总承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是少而精的、自身实力强大、在某些方面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建筑企业应关注其早期的绩效和信誉,按照“最佳价值”的选择与谈判原则来进行战略伙伴的选择。这里的“最佳价值”是指将来的承包商(供应商)和设计商、业主之间的组合是一种最优组合,可以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降低建设总成本,创造最佳价值。

工商管理分流篇10

近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人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坑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继“毒奶粉”之后,各地惊现“毒韭菜”、“毒粉丝”、“毒泡菜”、“苏丹红一号”等,由来已久的质量问题,成为现代人“寝食难安”的隐形杀手,直接危及了我国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针对当前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的这些问题,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现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促进消费健康有序运行,我局于今年4月及时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对目前辖区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和消费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消费者、经营管理者,召开消费者、经营管理者座谈会等形式,我们发现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特别是农村食品质量还存在许多问题,监管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及时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加强监督和管理,让广大消费者用得放心,吃得开心。

一、基本情况

(一)我市辖地有消费人口380万,各种企业9928户,个体工商户58568户,其中经营商品的企业3809户,个体工商户25467户。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品种数万余种,仅2004年,消费品零售额就达76.78亿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面广、量大、任务烦琐。

(二)根据国务院对工商等职能部门对商品质量监管职责划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药监、卫生等相应承担了商品及服务质量的监管,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国务院从2001年8月划归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三年来,我局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充分肯定。

一是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全市各区(县)工商局、分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履行职能,积极推进监管职能到位,加强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二是健全机构,责任落实。为适应监管工作需要,绝大部分区(县)局、分局成立了消保工作机构,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为推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奠定了必要的组织基础。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使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各种专项执法行动。2004年5月以来,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检查经营户55932户(次),取缔无照经营户204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41件,罚没金额48.65万元,并查获了一大批劣质大米、注水肉和过期变质食品。

四是加强了对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及后处理工作。2004年12月至今,我市各区(县)工商局、分局重点对农用生产资料中的复合肥料、磷肥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醋、豆制品、干杂、腌腊制品、散装白酒、面粉、食用油等进行了监测抽查,共抽查342个批次。同时加大了抽查后处理工作力度,立案调查156件,处罚款19万余元。

五是探索和创新了监管模式。一是在落实省局“四制两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行了“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即《商品市场准入制度》、《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入市备案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商品质量日常监管检查、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引导经营户向社会公开承诺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行政指导,帮助企业树立规范、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又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将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企业自律为主的模式。目前,全市工商机关已指导近90%的大中型商场、超市、市场业主建立了“五制”、“一承诺”制度,并上墙公示。二是建立了流动检测制度。市工商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配备专业农药残留测定仪、亚硝酸盐快速测定仪等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车辆,深入城乡,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食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同时制定了《商品质量检测暂行规定》和商品质量抽样工作单。三是积极探索了新的监管模式。市工商局制定了生猪屠宰销售管理办法,在全市实行猪肉“厂场”、“场店”挂勾制度;安居区工商局印发了《食品市场规范管理方案》;大英县工商局在企业和个体户中认真开展“诚信服务、诚信经营”活动;射洪县工商局帮助指导农资经营企业建立“二帐二票一卡”制度,并与农资经营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

六是以加强12315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快速联动功能。积极开展了消保维权“六进”活动,实现了12315进市场、进商厦、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风景区,在商场、宾馆、社区、乡镇、学校、旅游景点等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405个,使申诉举报维权点覆盖全市城乡。大英县工商局12315青少年维权岗受到了共青团四川省委等部门的表彰。

二、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本身存在的问题

尽管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做了大量工作,但调查中依然发现:我市一些经营者伪造或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出售过期或变质商品;一些商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成为假冒伪劣的集散地;农村市场商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消费者自身的消费水平低,维权意识淡薄。

1、食品类

(1)小作坊生产的、保质期较短的食品质量堪忧。由于小作坊投资少,生产制作工艺简单,卫生条件较差,生产出的食品质量无法保证。

(2)城乡结合部小副食经营店大多处于监管盲区,且部分店主对一些国家新颁标准不了解,继续销售过期变质及国家已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现象较为普遍。

(3)厂家打行业标准的球。如国家经贸委在2003年3月17日发出了废止《半汁葡萄酒》(QB/t1980-1994)行业标准的公告,要求半汁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可一些厂家却在半汁葡萄酒的名称中添加“露”字样,将其名称更名为半汁葡萄露酒,这些半汁葡萄露酒目前仍在市场上流通。

(4)按《食品标识标注规定》第5条第2款规定:“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包装的最大表面的面积小于10C㎡的,在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包装上可以仅标注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但仍有一部分小袋包装(10C㎡以上)食品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只标明生产日期见外包装或只标注保质期。

(5)一些饮料、果冻、油炸食品虽然标明了生产日期,从直观看其色彩鲜艳、包装诱人,但其内在的食品卫生安全令人担忧。

(6)食品的外包装存在缺陷。如小果冻因包装较小,“幼儿老人请勿大口吞食,以防噎喉”等警示语无法以较大的字样醒目的印在包装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化妆品、首饰、服装、鞋类

(1)化妆品成份标注不全不明现象严重,消费者无法详细了解所买化妆品的准确成份,因而难以买到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品。

(2)一些美容、美发店自行配制一些美容、美发膏,因其配方成分并未得到科学的验证,加之消费者存在个体差异,致使个别消费者脱发、毁容。

(3)一些化妆品商店、化妆品专柜受利益的驱使,暗中销售假冒的品牌化妆品。

(4)首饰广告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如商家利用钯金、铂金外观色泽相似的特点,把钯金(pd)首饰说成是铂金(pt)首饰,按铂金价格进行销售,足铂的价格是298/g,足钯的价格是168/g,用钯金首饰冒充铂金首饰进行销售,商家的利润空间巨大,而大部份消费者在这方面的分辨能力很低,容易上当受骗。

(5)标识误导现象严重。如某些纯棉、羊毛服装标明纯棉、羊毛含量100%,但其中却含有其它成分。

(6)服装面料存在问题较多。如pU革面料制作工艺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制成的服装易起泡、脱层、掉色,一些天麻、粘纤类面料即使按说明进行洗涤也易变形缩水,部份羽绒服由于面料密度不够,易冒羽绒、起球。

(7)鞋类中皮鞋不透气、脱胶、掉线、泛硝现象严重。

3、通讯器材及家用电器类

(1)厨卫用品质量问题较多。如热水器不仅存在有质量问题,还涉及到房屋是否设计烟道,安装过程是否规范等问题,燃气灶点火开关易坏,易漏气,而且厨卫产品品种繁多,价格差异很大,价低的几十元,价高的上千元。

(2)部分返销机被商家当正品机销售。按规定,通讯器材及家用电器在三包期内退厂处理的,经厂处理后再降价销售,但在标识上用英文的a或B、中文的残或次来表明是返销机,可很多厂家的标识却很模糊不清,即使标识清晰,一般的消费者也不明白a或B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另外,一些以旧换新回收的返销机未回到原厂家销毁,而是流入一些不法商家,组装后流向农村。

(3)厂家一是钻3C认证的空子,明明只认证了一个型号,但却生产一系列产品。按规定,每个型号、每个价格的产品都需进行3C认证。二是未经3C认证,却乱打认证标志。

(4)不知名字、不晓品牌的洗衣机、燃气灶等家电充斥规模较小的卖场,并在市民居住区摆地摊进行销售,这些产品大部分来自江浙一带的手工作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5)摄影、摄像器材类水货较多,一类逃避关税的水货质量不错,但其售后服务没保证,另一类仿冒水货质量较差,返修率很高。

总的来看,流通领域商品的知识产权被侵害;厂家乱打免检、认证标志;商品质量问题突出;傍名牌、假冒名牌等现象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中均存在。

(二)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象。

1、品种繁杂,点多面宽

流通领域的商品品种成千上万,涉及到的领域众多,经营者遍布城市、乡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仅担负着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职责,同时还担负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重要职能。独立监管力量单薄,人员数量少,平均每人应对消费人口近万人,要监管好流通领域遍布城乡、成千上万个商品的质量,有力不从心之感,目前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种商品的质量出了问题,就重点检查、监管哪种商品,缺乏全面性和预见性。

2、监管范围过窄

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大部分集中对过期失效商品和外包装的标识检查,对商品内在质量的监管软弱,商品质量监测往往只集中在少数重要种类商品上。

3、监管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监管方式相对孤立,未能与日常的市场巡查﹑定期不定期的商品质量监测有机的结合。商品质量监管,热衷于运动式、战役式的集中检查整顿。

4、执法手段滞后,执法不能到位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具有行政执法权力。但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缺乏强制措施,无搜查权、留置权。在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时,缺乏强制抽样送检手段。对个别不配合的当事人,往往只有借助于公安机关,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无法体现行政执法的权威和力量,降低了办事效率,而且这种现象负面影响极大,已经有一部分经营者在效仿。

5、“五制两查一指导一承诺”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不少经营户对“关口”前移工作不理解,怕麻烦、怕泄露商业秘密,更有甚者,认为工商部门推行“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制度是故意刁难、找茬。备案登记制度偏重于形式,对不履行责任和义务,不愿意对重要商品进行备案,且备案纯属敷衍的一些企业、个体经营户,工商部门无强制手段和措施对其督促。

6、监管成本过高,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成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商品质量好坏仅从眼观、手感等直观检测是不能完全得到正确结果的,同时,直观检测的结果也不能作为处理商品质量问题的依据。商品质量好坏只能由法定机关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检验得出结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判断商品质量时,也是通过抽样送检得出结论的。目前,要检测出一个商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或质量要求,往往需要数百元的检测费,工商部门办案经费紧缺有目共睹,要承担成千上万个商品的检测费,是不现实的。新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中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监测所需检测用样品,按被监测人进货价格购买,这就直接导致监管成本的提高,给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7、部门配合不够,未形成监管合力

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仅靠工商部门一家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执法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行业协会等紧密配合,通力协作。而在实际运行中部门之间配合不够;执法机关职能重叠,同一种商品几家执法部门重复抽检,经营者抵触情绪大;《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有的执法部门畏首畏尾,害怕承担风险和责任;个别执法人员受利益驱动,有利可图的案件争着办,无利可图的案件互相推。

(三)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空白

实行重要商品备案制、进销货台帐制、不合格商品退市制等制度是推进关口前移,做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必然需要,是维护消费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使监管部门对经营者违反商品质量监管制度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约束。现行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对经济快速增长,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涵盖,同时处罚金额显得过低,对违法企业起不到威慑作用,一些不法商人根本不怕罚款,公然制假贩假。

三、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新旧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必然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也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

(三)企业信用缺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商家不以等价交换,公平交易作为买卖的行为准则,为了尽可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以假充真,以次充优。

我们通过了解15个商品零售经营户,普遍反应随着商品经营者的增多,生意不好做,利润下降。零售业利润由原15%-20%,降至8%-10%,批发业约为3-5%的利润。因利润之争,引起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者为了能争压市场份额而获得更大利润,于国家法律、消费者的权益而不顾,铤而走险,到不正规的厂家厂商处进质劣价低的商品。据我们对服装行业的调查以及对服装业等一些假冒品牌调查处理的案件中,真实地了解到:一是有的经营者进货时只图进价便宜,不验证商品质量、厂名、厂址、商标,甚至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下也照常进货销售。二是有的经营者移花接木,将他人的商标使用在其它类似商品上,销售假冒商品。三是经营者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例如:大英县九重天服装城,经营者范贤友在成都大成市场购进石狮市宝湖神州鳄服装厂生产的注册商标为“金联邦盾”商标的服饰,冒充“金盾”服饰销售,并大肆进行宣传为是“金盾”服饰,误导消费者,已被查获。

(四)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过高,部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造成假冒伪劣商品得不到及时查处。

消费者与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有限,主要依靠企业提供的商品信息,来判断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商品的真假。有的经营者不提供票据,造成维权举证艰难;商品检测鉴定费用昂贵,使得获取鉴定难。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如果涉及需要进行质量鉴定时,一般都不愿再追究。受经济水平的限制,部份消费者只愿购买价格较低的食品,一些不法商家便购进价格低廉但却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以较低的价格进行销售,还美其名曰‘让消费者多一个选择’。特别是农村交通不便、人口较多、收入较低、监管薄弱,不法分子大量将假劣商品销往农村的集贸市场和小卖店。一些质量好价格高的商品往往成了摆设,而畅销的却是那些质量不怎么样,价格很低的商品。当农民来买东西时,他们都是比较着买,大多数农民囊中羞涩,看到两种差不多的商品往往选择便宜的那种,久而久之,出现质量好的积压,质量差的反而热销的怪现象。

四、应对措施及办法

目前,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这一领域对于我们还相对比较陌生,面临着法律规范不到位﹑政策落实难度大﹑监管手段较单一、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难点问题,制约着监管效能的发挥。为此,我们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能

商品安全问题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非常关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把食品安全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从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设活动,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也多次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地方党委、政府也多次召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商品质量问题已成为一个基本的公共安全问题。从近年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实践来看,商品质量问题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务必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政府赋予了我们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重任,就应该而且必须管好,否则就是失职,就是对不起人民群众。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克服和形式主义的作风,不辱使命,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实现执法到位,真正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创新机制,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努力实现有效监管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市场主体并存,千万种商品流通,市场的业态、物流的方式、消费的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关注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监管方式。要在继续贯彻落实“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的基础上,以工商监管、群众监督、企业自律为基础的“三网”建设为依托,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1、完善“监管责任网”,进一步增强工商所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的作用。

(1)深化责任制。充分认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重大意义,认真掂量我们肩上责任的份量,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尽管我市在去年已建立了责任制,但是还不够深入和具体。今年,我们要在已建立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工作内容,建立一把手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执法人员负直接责任的三级责任体系,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监管责任沿着纵向层层落实下去。

(2)强化工商所责任。工商所是我们基本的执法力量,要充分发挥工商所的作用,强化工商所执法意识,进一步提高工商的执法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工商所和工商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对所辖区划分责任区,实行横向划片定人定责管理,确保职能到位,确保消费安全。

(3)建立追究制。建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责任追究制,是保证责任目标全面落实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强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责任心,认真尽职履责的重要保证,对领导不重视、工作失职渎职、、、循私舞弊等实施责任追究,违法违纪的要依法依纪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工作实施目标管理,逗硬考核。

(4)建立联动机制。商品质量监管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经常的任务,单靠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业务科(股)是很难完成这一项工作任务的。因此必须整合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形成以工商所为中心,上下左右联动的新的工作机制,从而确保执法到位。

2、完善“群众监督网”,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

(1)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及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重点是在乡一级设消费者协会分会或消费维权监督站,在村一级设立消费维权点,聘请群众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流通领域中的信息沟通和维权监督的作用。

(2)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遂宁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已基本建成,运行以来日均话务量百余个,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维权意识在逐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中心方便、快捷、高效的功能,进一步畅通申诉举报渠道,广辟监管信息来源,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使12315申诉举报中心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民心工程”。

(3)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是社会监督的有效工具,我们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施舆论监督。对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该曝光的一定要按程序曝光,及时向社会通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详细资料公之于众,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让违法犯罪人员无可乘之机,让商品质量问题得到全社会的监督,问题商品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立足之地。

(4)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可在现有的案件奖励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举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违法事件或线索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构筑“现代流通网”,启动“万户放心店”工程。构筑一张保证商品质量、服务方便快捷的“现代流通网”是强化企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的重要载体。要在全市社区、乡镇、行政村推行连锁超市和放心示范店,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社区、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并向有条件的村延伸开设便利店;要求各类商品经营网点,特别是食品经营网点全面实施商品经营台帐制度,明确记录商品的进货渠道;对市城区、县城区经营食品的大型商贸企业、大型超市、批发企业建立与经营品种相适应的检测室,配备自检设备,规范自检行为;继续在全市倡导开展“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活动,引导经营企业逐步树立自律意识,确保消费安全。今年,我市“放心店”示范工程将从市城区、县城区逐步推开,市城区今年内要建成10-20个“放心示范店”,县城区要建成5-10个“放心示范店”。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消费素质为重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消费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和具体体现。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提高消费素质、提高消费水平作为我们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进一步加强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让老百姓逐步了解掌握消费生活中应知应会的知识。二是要长抓不懈,让老百姓在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中受到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突出宣传教育的重点,从孩子抓起,从广大农村抓起,充分发挥学校、乡镇的作用,广泛开展健康消费知识普及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消费知识水平和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四是在消费者中聘请义务监督员,自愿接受工商部门的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合格后,发给荣誉监督证书,请他们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对工商部门的工作和经营者的自律经营行为进行义务监督。五是教育经销企业提高商品质量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建立和完善商品质量管理制度。组织销售者学习《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自身义务和责任,使销售者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自觉履行商品质量义务。

(四)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执法水平

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生必修课题,作为一个工商干部,他既是国家的公务员,也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对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这样繁重、复杂、艰巨的工作,如果我们自身素质不高,业务不精,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就很难有所作为。因此,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业务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对我们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遇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所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继续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干部队伍的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执法素质和水平。

(五)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部门配合,加强内部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私营经济)协会、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稳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抓住重点。

目前大中型超市、商场已成为市民日常购物的首选场所,但在这些大中型超市、商场中假冒伪劣屡见不鲜,标识欺诈时有发生,散装食品卫生堪忧,通讯器材、家用电器投诉不断,因此我局应将辖区内大中型超市、商场作为重点监管区域进行重点监管。

3、加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监管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维权网络建设,建立“维权监督站和12315投诉举报站”,设立调解员和专人值班,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面对点多、量大又分散的农村市场,必须加强基层执法检查力度,一旦发现伪劣商品,就要一追到底,让制售伪劣商品者将民事的、刑事的责任统统承担起来。如此才能起到惩戒作用,真正净化农村市场。

4、配备简便、快捷的检测设备,提高工商执法人员对商品内在质量监管的能力。

5、加强巡查监管

加强市场巡查是做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基础。作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主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该以“四制两查”为核心,推进“关口”前移,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切实加强市场巡查监管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坚持商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推行重要商品备案制度,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加强商品质量日常监督检查和商品质量监测抽查;严把“商品质量主体准入关”、“商品质量客体准入关”,疏通“非法经营者、不合格商品退市”出口。

五、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确保有法可依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修订《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资格审查,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建档建帐等有关方面的经营责任,对不履行上述责任作出相应的处罚,对进渠道不明,不能提供商品合法来源或者商品法定标注不合的商品,应当赋予执法部门一经发现无须检验即可没收的权力,以此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降低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同时,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立法,应使经营者对其严重失信的经营行为付出高昂代价,用最大化的失信成本遏制假售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