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十篇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十篇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2:15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引言心理危机(mentalcrisis)是个体遇到对自身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不能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时,心理上产生的严重失衡状态。[1]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2]高职的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学生将校内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因此,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就业前的重要铺垫。顶岗实习期间,由于从学生到企业人、从学校到企业等的冲突,使得学生产生郁闷、迷茫、适应不良等心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实习效果和就业态度。因此,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迫切需要。

1.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1.1不能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学生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业考试等各种压力,以为实习后就可以抛开这一切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可到企业后发现,企业有更严格的制度,而且,由于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与自己理想中的不一样,从薪资待遇、休假、晋升等方面都充满着憧憬,但在实习期间,由于是实习身份进入企业,企业会从一线或者基层给学生安排工作,学生不能正确面对企业的安排,从而产生心理落差,认为前途无望,无法以良好的心态对待顶岗实习。甚至会出现频繁换顶岗实习岗位、不愿实习的现象。

1.2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离开学校去到异地实习,由于离开学校和家时间比较长,特别是现在90后学生,独自一人在外生活的经历比较少,自我生活能力较差,甚有家长对学生过分保护,与学校老师说情,让孩子不参与顶岗实习或者提前结束顶岗实习。

1.3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

由于刚刚参加企业的实习工作,很多学生会遇到许多难题,又不敢问或不懂向别人请教,怕别人说自己做不好,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因此,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就很容易产生恐慌心理。

2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1郁闷迷茫心理

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发现压力比学校大,而且,由于企业刚开始会安排比较杂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给学生,学生感觉到每天都很忙碌,却不知道最后自己收获什么,看不到自己的未来,郁闷迷茫在所难免。

2.2孤独恐慌心理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与老师、家长、同学交往。但进入企业后,接触的是形形的人,特别是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中心比较强,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也不懂如何与人交往,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内心渴望真正得到别人的接纳和理解,容易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友谊。而且,工作的不适应容易造成内心的恐慌。

2.3焦虑急躁心理

顶岗实习期间,由于所接触环境的不同以及自身角色的变化,很多学生还不能马上适应角色的转化,加上由于熟悉的同学不在同一企业或者同一工作领域,当遇到难题后感觉孤军奋战,不懂向谁求助,从而焦虑急躁。

3.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制

3.1学校加强顶岗实习体系建设

3.1.1加强学生校外实训

学校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能有序的到企业进行社会认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前把自己当成一名社会人,并完善考核制度,把平时到企业认知的成绩纳入教学考核当中,培养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踏实工作的精神。

3.1.2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

将顶岗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做好顶岗实习的知道与就业的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合适自己的实习单位,发挥一技之长,为就业做准备,减少部分学生因不明实习意义而产生的郁闷迷茫心理;安排教师陪同学生进场进行指导,随时掌握学生实习工作状态,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提供帮助,随时保持与企业沟通,加强对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

3.1.3培养学生的实习意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通过团课,讲座,班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敢于走出学校,进入企业,锻炼自己,为就业做好铺垫;开展各种校内活动,如公关礼仪、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上如何与人交往,通过活动使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2社会以就业为导向,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岗位

社会各部门、各企业联合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为学校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岗位,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企业应加大学生岗前培训,如军训,素质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尽快适应从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建立企业“老带新”,“一帮一”的制度,让老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多帮助学生;对于刚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企业应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或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职场礼仪,新员工进步奖等,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环境中,减少对企业的陌生感,从而减少学生的恐慌心理;有关部门应鼓励企业进入学校,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以及资源,让更多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真正的得到实践。

3.3家庭发挥纽带作用

顶岗实习前期,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的顶岗实习动员大会,树立新的观念,让孩子真正走到社会去得到锻炼,而不是支持孩子不参与或者中途退出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家庭加强和学校、企业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在企业的情况,并配合学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增长社会见识,增强社会经验,为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主管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一旦孩子参与顶岗实习后,就必须得独立自主生活。

4.结语

高职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和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并完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干预体系,提出相应的措施,使高职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顶岗实习,对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旅游群专业;校企合作

一、引言

与普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高职教育理念中,顶岗实习已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种种原因,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旅游群专业学生实习现状,探讨其深层原因及相关对策。

二、旅游群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1.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学生作为实习的主体,其问题非常关键。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把顶岗实习当作打工赚钱或取得实习成绩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能及时转变角色。学生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适应旅游从业人员这一服务性角色,使得在实习中很难及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二是缺乏良好的心态。有的学生之所以报考旅游类专业,是被电视电影中旅游企业优美高雅的环境等表象所吸引,当进入真实的实习环境之中,从事的岗位、工作环境等与期待有落差,于是出现倦怠心理。重要的是很多学生满怀着新奇到旅游企业实习,当发现企业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时,就会因为不理解不适应而产生厌恶实习、逃避实习的消极情绪。三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学生与企业之间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实习期间还需思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学生认为,现在实习的岗位技能与未来就业岗位要求未必一致,当下的实习表现不会影响今后的就业。基于这种认识,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及要求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劳动纪律、工作表现等方面的约束力下降,学生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岗位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律能力不强,内驱力下降,均不同程度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四是缺乏较强的自律意识。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企业和学院的双重管理,但又因为各方面因素限制,使得学校对学生管理很难控制,几乎全部依赖企业的管理。而企业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在职的员工,较少的重视实习生的作用,使得实习生没有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宿命感。

2.学校对实习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旅游群专业具有典型的人文社科性特征,没有理工科专业鲜明的技术性特征。因此,旅游群专业的顶岗实多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实习地点的分散化、实习内容的多样化等特点,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难度较大,学校在实习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改革的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严格细化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是顶岗实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管理以制度为依据,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关于顶岗实习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于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指导教师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均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管理比较笼统松散,没有一套科学具体的管理运行程序,各部门分工未细化。这些缺失严重制约着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顺利、健康发展。二是与企业沟通不够深入。由于院内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而且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聘请企业指导老师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校方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兼职教师也往往只是挂名,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三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大多数院校采用单向评价,即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评价的维度较单一,没有一套量化的标准。对于指导老师并不要求评价。这种评价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旅游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法律制度、安全和利益保障等种种原因,大多数旅游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只是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以解决用工荒或者节约人力成本为目的,主观上缺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主要表现有:一是企业在用人过程中明显只顾及企业利益,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经常安排学生加班加点,经常给学生安排最脏最累的工作,美名其曰“磨炼”,实则解决旅游旺季的用工荒问题,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二是企业只注重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却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一般施行帮教制度,即由老员工或者领班主管等负责对学生的指导。在帮教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帮教人员因为工作忙或者不想新人掌握了技能而超过自己,甚至连自己都没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一味地让学生单调地跟着照做,以致学生学不到系统的操作技能,也丧失了工作的热情。三是企业专注于学生在岗时间的管理,对学生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安全等事项缺乏安排和关心。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疏于与校方沟通。一旦出现事故,推卸责任。四是企业考虑自身经营需要,基本上不给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使学生无法全面认识和实践各岗位工作流程,大多数学生只是在简单枯燥地重复劳动,严重影响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实习效果。

三、优化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牵头,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需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够深入。政府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指导意见》,明确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细化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责权利。政府应牵头组织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从企业贷款、税收、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进行引导,鼓励行业企业积极与职院深度合作,大力支持订单式培养模式,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地方经济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学院主导,改革实习管理机制。一是制定严格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程序。学校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由校企合作办或招生就业办牵头负责联系实习企业,考察实习企业资质,与相关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教务处与系部确定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下达实习任务,并发放《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信息反馈表》等教学资料和文件。系部负责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签顶岗实习协议、做好实习前动员工作。企业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安排企业指导教师,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发放报酬等。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习期间学生的顶岗实践,共同评定实习成绩;合理安排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活管理以及实习后典型事迹汇报与表彰等工作。顶岗实习结束后,由系部上交学生的实习成绩给教学处,学生向系部提交《顶岗实习信息反馈表》,系部汇总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反馈给教务处、校企合作办或招生就业办,各部门根据信息反馈改进自身工作,为组织下一次顶岗实习做准备。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优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必须建立科学可行的实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实习效果的检验可由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客观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训练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评价维度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遵守纪律、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其中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整体评价的50%,由企业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采用阶段性评价(每周评价一次)方式,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学生的总体表现给出考核结论,并评定成绩。学校教师评价占50%,由两部分组成: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考核占20%,主要是根据指导教师实习巡视周日志和返校后对学生实习手册的检查,另一部分是学生返校后,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需完成的专项任务进行考核,主要以答辩的方式,成绩占30%。对顶岗实习成绩优秀学生,系部或专业可采取优先向企业推荐工作,优先评定奖学金等手段激励学生。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态度、责任心、业务能力及指导方法等纳入评价范围。最后将成绩分别反馈给学校和实习企业,建议学校和企业将评价成绩纳入奖金、年终考评等体系,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顶岗实习不同于在校生活,学生在实习中会出现种种问题,所以学校需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顺利平稳度过实习适应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我们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沟通,方式有指导教师电联或巡访、学院和系部领导定期到企业与学生座谈慰问、企业举办座谈会或开展娱乐活动等,实现对实习生的压力、问题进行及时疏解。一种是远程管理,即学院建立实习网络平台,从实习学生中选出组长或信息员,及时将动态信息传达给指导老师,老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企业主管,以“准员工”身份要求实习生。旅游企业需将顶岗实习学生看做潜在的员工,以“准员工”的身份要求学生,妥善安排好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提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企业应主动将企业文化和企业规章制度融入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或技师作为指导教师,把岗位技能、企业运作流程和技术管理活动作为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充分调动企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企业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深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对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的求知欲也日趋增强,并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企业的认同,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旅游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如果旅游企业能以这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人才培养,不仅能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而且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

顶岗实习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涉及面广、比较复杂,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深度合作,才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安全、有效、有序,才能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政校企“多赢”。

参考文献

[1]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2]苟建华.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外实习管理机制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3]姚和芳.顶岗实习运行管理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张云星.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与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5]毛瑞,周纯,郭慧.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0(11):212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3

一、“242”模式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42”模式是在企业最需要用人时安排学生去顶岗实习,不仅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临时短缺的问题,而且在业务繁忙时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该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有其特点,而且也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1.连锁企业自身的特性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学生被安排在不同企业或相同企业不同门店实习,导致实习地点分散;而且连锁企业一般都是实行早晚班倒班工作制,学生跟班实习,全体学生工作时间不统一,学生又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学校的联系。可见,学校根本难以做到对实习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加大了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管理的难度,出现了管理盲区,很容易形成“放羊”现象,此时一旦发生责任问题,亦将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

2.与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企业“合作纽带”不稳固

虽然学校在积极地寻求一批稳固、岗位多样、数量充足的紧密型合作伙伴企业,但多数企业对接受学生实习的态度漠然,一部分功利性较强,一部分已开展合作的企业由于某些原因也终止了合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没有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成本的节约;第二,企业不但要承担一定的学生人身安全责任,而且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率还受到了影响;第三,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最后却选择了离开企业,这让企业觉得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意义不大;第四,企业发现还有机密外泄的风险。

3.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实习质量不理想

连锁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必然是基础业务岗位,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不情愿或根本不肯做一线艰苦的工作,对一些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岗位又不屑一顾,因此相当多学生抱着应付的心态,怕苦怕累,借故请假不上岗、不按时上岗、无故脱岗、出工不出力、拈轻怕重等现象时有发生;一部分学生由于耐挫折能力较差,沟通能力欠缺,导致工作中与企业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紧张,而一度想放弃;一部分学生抱怨,企业将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实习过程中,企业指导老师不会主动教授他们技能,所有的都是靠自己去学习和摸索,顶岗实习流于形式,从而顶岗实习质量大打折扣。

二、“242”模式下影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

1.管理体制完善与否是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根本因素

管理出效益,管理体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涉及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企业等多个主体,面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安全问题。如学生上下班乘车往返途中的交通、在寝室用火、用电以及人身居所、财物存放的安全等。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有没有掌握岗位业务技能?学校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合理不合理?合作企业和岗位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等等,这些均涉及到管理问题。

2.学生是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主体因素

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决定了其能否如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学生若能视顶岗实习为宝贵的工作实践经历,实习中就能主动去承担工作,认真积极、虚心请教指导教师,能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高质量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从而就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出色表现而得到企业赏识和留用。比如一名学生在实习前重温了专业知识,实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连锁门店各项业务的学习中,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并且善于思考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头脑灵活,毕业时企业留任其为门店店长助理,并且将其作为了后备干部来培养。与此相反,一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怕苦怕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擅自离岗等,达不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最终影响了自己职业能力的提升。

3.教师是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拥有一支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抓好顶岗实习管理的的关键点。作为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必须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不但要有到连锁经营企业实际工作或下厂实习经历,熟悉企业内外环境、组织结构、经营理念,拥有连锁企业基础岗位业务技能,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要有比较强的责任心。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能密切联系学生,全程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心理、学习和安全等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问题,作为顶岗实习,对学生来说学习是根本。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具体负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技术指导,其指导学生的方法、业务熟练程度、责任心等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质量。

4.选择的实习企业合理与否是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企业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场所,岗位的多样性,锻炼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如,一个刚刚创立的公司,希望利用实习生来完成创立初期大量繁重的简单劳动;生产和销售季节性强的企业,希望在旺季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以弥补普通劳动力的不足,减少开支节约成本等。如果学生在这类企业中顶岗实习,必然会像“民工”一样,加班加点地重复着简单劳动,很少有轮岗机会,很少有机会从事专业技能性较强的工作,更不用说到核心技术岗位去顶岗。因此。在这类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难以完成实习计划和内容,实习质量无法保证。

三、“242”模式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措施

1.构建顶岗实习工作组织体系,为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建立起层次清晰、分工明确、体系健全的顶岗实习组织机构。首先在分管教学的校长的领导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督导室、学工处、后勤处和学院等部门领导人组成的校级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规范全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其次,建立由学院院长、企业分管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及班级辅导员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具体工作,依据学校顶岗实习工作制度,细化并执行本专业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制订专业顶岗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项目等。

2.加强对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为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从学校层面,主要加强对校内指导教师的培训,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方式如下:第一,可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第二,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下厂实习,到相应专业岗位接受技能培训;第三,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观摩学习活动。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和激励政策,使专业教师自发地去学习、锻炼,培养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亦可在教师引进、聘任政策、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从而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

3.创新顶岗实习信息反馈方式,为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供信息保障

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不易通过面对面交流方式掌握顶岗实习情况、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可在学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学生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信息收集模块,学生每天填写日志,记下心得和体会,最后上传一封实习报告;通过网络课堂模块,基于顶岗实习项目,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课程,为学生解决顶岗实习中理论知识的需求,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此模块,将想到的实践操作知识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模块,教师可及时掌握企业各阶段考评情况,最后进行学生学分认定;通过信息平台模块,可将学校、企业的相关文件、通知、阶段性工作安排等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位实习学生。

4.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为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供考核保障

在顶岗实习考评体系中,首先实行企业和学校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比例各占50%。企业主要从学生工作态度、基础技术能力、职业素质、工作技能熟练程度、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人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实习部门主管。学校主要从工作的纪律、工作态度、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考核人为校内指导老师。其次,必须分时间段多次考核、综合评价,可按周或月为时间段来进行。最后,对未获指导教师认可的、顶岗实习期间发生重大错误被企业劝退的,直接取消其考核资格,对于考核不及格者,按一门课程不及格记;对获得实习单位明确留用意向的学生或者是受到实习表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对顶岗实习成绩为优的学生方有资格参与评选校优秀毕业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5.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为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1)建立符合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主体各方利益的保障机制

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兼顾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不应该忽视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尤其不要忽视和牺牲学生的利益,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忽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一味地牺牲学生的利益,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无法获得好的实习效果,最终损害各方的利益。所以要求学校、企业共同商讨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按照校企双方协作的意愿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守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制度》等,如在管理制度中规定,实习学生不得与实习单位发生冲突,凡因此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学校将按有关规定和条例给予纪律处分;对于无故终止协议的学生,学院和实习单位将不予提供实习鉴定,并在今后六个月内不得参加顶岗实习。通过制度的完善,来严格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学生顶岗实习队伍的稳定性。

企业需要建立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顶岗实习工作岗位要求的《实习岗位企业工作标准》、《顶岗实习岗位须知》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些辅助性管理制度。如《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指导教师跟班实习制度》、《专业教师轮换指导制度》、《学生寝室及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将上述各项管理制度的运行管理落实到人,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和管理责任落实。

(3)建立顶岗实习长效机制

顶岗实习长效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一,国家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议在《职业教育法》基础上,明确学校与行业企业在顶岗实习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为顶岗实习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第二,政府应创建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逐步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第三,制定顶岗实习相关指导性意见,来规范顶岗实习,如明确顶岗实习津贴、工作时间、工伤处理办法等等。

其次,校企之间要建立友好亲密的合作关系。第一,双方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如涉及学院重要政策制订和调整、人事变动和重大事件等信息要及时向企业相关领导通报,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在企业遇到困难时,积极主动帮助解决;第二,重视校企之间人员的相互交往,可经常走访或定期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培养感情;第三,可开展多层次的交流活动,如学校替企业设计规划方案,进行企业人员培训,校企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开发,这样使校企合作的纽带更加稳固。

(4)建立顶岗实习问题处理机制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问题和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一旦出现,将给各方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收银员岗位的货款差错、仓管员岗位的出入库差错等,一旦类似事件发生,企业必将按其规定追究学生的经济责任,而学生却难以接受,容易导致学生与企业的矛盾激化;再如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等也容易与企业产生矛盾。因此,在学生实习之前,对其做好实习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和安全教育,同时还要建立一套事故处理机制,包括制定事故处理流程,为学生缴纳工伤保险,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等,避免产生纠纷,努力寻求校企之间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四、总结

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经历,使学生完成了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平稳过渡。学生以双重身份在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学生得到了锻炼,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懂得了要爱岗敬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和学生实习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获得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局面。只有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顶岗实习质量,才能真正地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强化,成为企业满意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管理探索[J].职教与成教,2012,(10).

[2]王中林.高职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3]王秀娟,谢红.在顶岗实习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4

论文关键词:工程测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重大改革,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育要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专家、能手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并借助企业的设备、资源和环境,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企业平台上学会工作的目的。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专业定位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铁路、公路、测绘、建筑、工程监理、市政规划及国土资源等领域,主要从事野外观测、内业计算和数据处理、测量资料档案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后主要能从事的岗位有:测图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控制测量技术员、施工测量技术员、工程监理员、资料员、测量仪器管理员及测量仪器市场营销员等。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

1.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土木建筑工程诸领域中工程测量与监理技术岗位需求,及时跟踪市场,认真分析和研究其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开发方面,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依托企业,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平台(条件)建设与改革,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社会评价高、用人单位满意、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职业岗位群,拟定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过程。本专业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具备测绘、施工、监理等领域的各项专业技能。按照以上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实行“4+2”或“3+1+1+1”模式,即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在前4个学期,后2个学期重点实施生产实习(或理论教学3个学期,生产实习一个学期、再理论教学一个学期、再生产实习一个学期)。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学习任务为引领,突出单项技能训练。采用自学、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结果如何?”等实际问题。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整个教学过程既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专业核心课程均安排有综合实训(实战或情景模拟),依据具体项目,经过四步战略步骤,完成实训任务。采用项目驱动法、引导文法等方法,从制定方案方案实施问题分析到总结评价。综合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创新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3)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颁发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就明确指出:“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适性等主要特点。它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并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可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全面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教育,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4)重视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应广泛和企业联手,以企业为平台,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施工,协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以达到由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过渡和提高。

3.专业培养规划。首先将本专业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其中,基础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重点掌握各类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数字化测图方法与技巧、掌握导线控制测量和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初级测量员);专业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重点掌握地籍调查与测量、房地产测量、大地测量、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工程、水利设施等工程施工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等核心技能(中、高级测量员)。最后通过技能鉴定或实践技能考核将学生的能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初级测量员、中级测量员、高级测量员及能手或专家。这样使得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核心能力,通过校企“共订教学方案,共选订单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建设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既保证了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还使得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为教学提供了企业的优质资源。

(一)前期准备

1.落实合作企业—走访测绘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人力和任务需求,与家企业签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

2.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生产项目内容、要求,作业标准,具体任务及实习安全、实习纪律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等,并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3.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激励制度及教师指导制度等,保证顶岗实习安全、有效,保质保量。

4.企业前期培训—实习前企业对学生进行3-10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专项技术、技术规范、设备使用及安全生产等。

(二)指导与考核

1.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安排2—3名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并加强学生人身安全情况的巡查与教育。

2.心理疏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如生产现场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企业管理严、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差等。对于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座谈、交流,对学生进行积极疏导;另一方面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适应能力教育。

3.考核管理。生产实习过程中,考核做到“三突出”:突出学生的周考核(由各项目部负责考核);突出校内专业教师的检查与指导;突出实习结束后的自我总结和项目评价。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我们不仅在办学理念上得到提升,而且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完善。这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使“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不断反复、螺旋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更提升了业务水平,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实习总结会的考察,收效十分明显:一是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了。学生不同程度参与了地形测量、数字化测图、GpS控制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建筑施工放样、道路工程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工作。通过实际工作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职业基本素养形成了。通过实习,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的学生仅凭腹稿,便能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感想、收获和体会。90%的学生通过实习,与人交流、与人协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遇到问题主动查资料、向老师和技术人员请教,出现测量精度不合格时,先分析原因,共同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四是团队意识增强了。测量工作是一项集体作业,需要相互配合的协助才能很好地完成。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协商、学会了相互关心和帮助;五是创新意识增强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些同学勤于思考,经常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项目部的采纳和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受到企业的好评;六是思想成熟了。经过近数月的实战历练,他们阅历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使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日趋成熟。

(三)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刀实枪的锻炼机会,缓解了学校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解决了其用工紧张局面;第三,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支付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学习力企业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现代市场中,所有企业都试图寻找到创新的制胜基础,而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培育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企业这一愿望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培育有其新的特点和要求。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再认识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美国的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于1990年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积累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集成多种技术流派的学习能力,它是组织内部知识的汇总,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的汇总。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典型特征:明显的竞争优势、扩展应用的潜力、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而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在随后各种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观点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有:雷纳德·巴顿的基于知识的核心竞争力,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学习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拉法和佐罗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中,也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植根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企业核心竞争力蕴藏在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在组织内达成共识,为企业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形成不可模拟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威廉·波格纳和霍瓦德·索马斯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专有技能与竞争对手相比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实现尽可能高的顾客满意度的认知,包括技能、隐形知识和企业价值观等等。

综上所述,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不同,则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基础和方式也各异。事实上,在企业竞争力新解中,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一般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比较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领域中一组较同行业有明显优势的能力,它包括:人才聚合力、新产品开发力、质量保证能力、营销能力、品牌信誉度、成本及价格优势。一般竞争力是基础,是所有企业应具备的能力,若企业不具有这些能力,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一般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培育和发展可产生出比较优势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可完成这一过程。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优势竞争力,立足于市场的需求和顾客的期望,企业就能发展。长期而言,只有少数培育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途径。这种知识不仅是明晰知识(或称显形知识),更多的是默会知识(或称隐形知识),它是企业进行日常运营和竞争的最主要知识和武器。然而,这些知识需要企业不断的通过学习和领会来掌握的,并在不断地运用和实践中予以巩固。因此,学习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如何、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能否适应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应挖掘和培育自己基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竞争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成为企业不断创新、赢得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学习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纵观众多管理学家和学者的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框架结构至今虽没有统一的理论,但对其特征的认识却基本一致,即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动态性和长期培育性。核心竞争力的这些特征说明其不仅对企业且对于顾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能力,不能为其他企业所模仿,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呈现出动态性。同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企业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过以上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有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具备了这五个特征,即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这三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在核心竞争力内部,企业文化力铸成了学习力和创新力的环境和基础;学习力位于文化力和创新力之间,是它们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创新力的直接动力源,它使企业获得知识的积累,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创新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最上层,它能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使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力叠合成塔式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本源,而学习力则是直接动力源和推进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核心能力表现为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学习力的推进器和动力源作用更为明显。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要通过组织的不断学习来获得和更新。如果把组织中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转变成为能力“基因”,那么,企业组织中一个团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构成了单项核心能力,而整个组织的学习则整合单项核心能力,构成了一个能力体系,形成了企业整体核心能力。企业的学习力最终是通过创新力表现出来的,创新力的表现远不止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新等,这些创新是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最终培育而成。

这种基于学习力为直接动力源和推进器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应变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包括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为企业获取市场、赢得竞争和不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组织学习力。

基于学习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利器,正如彼得·圣吉强调的“未来唯一竞争优势是比你的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因此,企业应提升学习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如下:

锻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培养了员工积极性的动力,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它能够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积极向上的、奋进的企业文化激励着企业所有成员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形成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所必须的环境。因此,企业应锻造奋发向上的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系统学习和在干中学打造旺盛学习力的学习团队。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塑造一流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组合优势,其最终是要通过员工来实现的。基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如此,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由于知识型员工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他们在感知自我社会角色和价值等方面也更加敏感。因此,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员工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适当地放权,使员工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知识、技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加强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而对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来说,其主要是通过知识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及其他可以名言的知识(即明晰知识),更多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各种知识、技能等(即默会知识),企业应通过知识管理,促使组织内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特别是知识在组织内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运用知识来衍生知识,以形成本企业专有的不可为其他企业所模仿的诀窍性知识。知识管理所应关注的是企业内知识的生产、交流和应用,特别是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的相互转化,使知识主体在相互学习、交流和运用中,为企业创造大量的效用。

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学习力的进一步延展和升华。组织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将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知识,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创新是在企业学习了大量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默会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能够激发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等,形成本企业所特有的各种创新成果,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样可以形成壁垒,以阻碍别的企业进入,甚至是偷窃本企业的创新成果。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具体可以使用如下几种方式。当然,方式不同所需时间各异,效果也各不相同。

内部提升。企业可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大力培植团队学习意识,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从而重新塑造学习主体,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学习,获得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并能积极创新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组织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当然,这种方式需要企业付诸很大的努力,且时间也比较长,但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组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保密性较好,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

外部兼并。可以通过兼并其他一些具有旺盛学习力的企业,能较快地获取这种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兼并后不同企业间由于文化、习惯、工作方式等差异的磨合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知识联盟。通过企业间签订契约进行知识联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形成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知识联盟可能使得核心能力容易为别的企业所窃取和模仿,且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等。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逐步形成建立在学习力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该种核心能力的方式选择可以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使企业能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铁军.对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6(1)

2.肖宝珍.警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陷阱[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

3.胡楚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j].北方经济,2005(5)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实习管理探索实践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必由之路。学生在旅游企业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缩短了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但由于在旅游企业从事的多是一线高强度的服务工作,角色的变换、环境的差异、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反差等,使学生在实习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必然影响实习效果。

在组织旅游专业实习中,笔者探索并体会到,实施立体化管理,做到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密切配合,关注学生思想、心理、技能、身体共同进步,是规避和处理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制度化管理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施立体化管理、提高实习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领导机构和职能分工、实习工作流程、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制度文件。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从教师进行实习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制度。

如《实习管理及考核办法》等。一是使学生通过实习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工作标准等有较深刻、实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管理、操作、服务技能;在实践中思考、提炼和形成毕业论文的初步研究范围或课题;培养从业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为未来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学生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二是强调我们已将“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实习并坚持到底,以形成较强的约束力;三是明确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办法和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形成激励机制;四是规定整个实习全过程———从实习的准备和动员、实习中的管理考核,到实习结束后的实习总结会、实习材料的立卷归档———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并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以使有关人员心中有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二)从实习生的角度制定的管理制度。

如《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针对实习中学生应遵守的纪律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关于端正心态、吃苦耐劳、服从领导、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学习、写好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允许做什么,如果做了不允许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以期学生在实习伊始就能用实习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或减少违纪现象。

二、加强心理疏导。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也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它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其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提高实习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心理疏导主要分实习前和实习中两个阶段:

(一)实习前的心理疏导。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高职学生在实习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实习生”这一角色的特殊性。一方面旅游企业和游客都会把实习生当做企业员工看待和要求,所以实习生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工;另一方面,实习生顶岗实习的临时性,又使他们在待遇上与企业员工有差别。要正确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珍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实习中就会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集体荣誉相联系,严格地要求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从事体力劳动和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

(二)实习中的心理疏导。

1.倾听倾诉,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宣泄情绪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际矛盾,因为实习纪律要求和集体荣誉感的约束,实习生遇到一些事情,往往会选择忍受下来,但是委屈不满等情绪仍郁积在潜意识之中,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指导教师利用到企业巡视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加以正确的疏导。一般学生倾诉之后,心理的委屈就会缓解,就会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2.真心关爱,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在实习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严格要求,更应真心关爱,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习基地遇到生活问题、明显不公平对待等,我们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指导老师到实习基地巡视时,尽可能逐个地和实习学生谈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真心关爱,也从老师身上看到了敬业奉献精神,这往往会成为学生的实习动力。[]

三。赢得家长的支持。

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都没有干过家务。到旅游企业实习,让他们由别人为自己服务变成自己为别人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需要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适应过程。而如果家长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从事服务工作,就会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阻力。所以应把家长工作提到实习立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把阻力变成助力。

(一)新生入学时的工作。

新生接待在与学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注意灌输高职层次办学特点、学校的实习成果等信息,使其对学校开展实习、实训工作的必要性有所认识,对学校产生信任感。在组织实习前,向所有实习生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写明组织学生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时间、地点、待遇,实习纪律及要求、奖惩规定,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增强透明度,提高家长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请学生家长配合,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征求家长的建议。《致家长的一封信》要让家长阅后签署意见,返还学校存档。

(二)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

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时,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在实习中个别学生在工作辛苦或身体不适时,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正确对待,曾有家长对孩子说:“你在这儿行,以后到哪儿都行;你在这儿不行,以后到哪儿都不行。”给了孩子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当然也有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也会编造理由帮孩子逃避实习。出现这种情况要着重与家长讲清两点:一是提高家长对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的认识;二是强调如果无特殊情况不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任务,按奖惩条例将给孩子带来的后果。希望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经历风雨,走上成才之路。

四、抓好实习动员和总结工作动员和总结是整个实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抓好这两个环节对于提高实习效果具有特殊意义。

(一)实习动员。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实习成功的有力保证。每次实习之前,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动员中要重申实习目的、意义,进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公布实习协议,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明确实习纪律及奖惩规定。

(二)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上交个人实习总结,班级召开总结大会。

1.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理性的回顾、规律性的概括。

学生在实习中的经历都是感性的,实习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来认识,找出自己能在艰苦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并取得成绩或有所收获的原因,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负面的东西。

学生在实习中也会遇到受委屈、挨批评的事情和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身体不适等困难,可能也会看到实习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有的学生对这些负面的东西不能正确认识,在总结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让学生懂得顶岗实习的所有经历都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3.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为下次组织实习创造良好氛围。

在实习总结中,根据企业鉴定和反映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了解,按一定比例把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选出来予以表彰,并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处理,有奖有罚,营造出以坚持实习、表现良好为荣,以半途而废、表现欠佳为耻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实习效果,为旅游管理专业下一届实习的学生树立榜样。

五、与企业合作育人。

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的沟通和协调,校企联手、密切配合、共同育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让企业充分认识校企合作育人的意义,提高其育人的主动性。

在建立实习基地时,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育人也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要让其意识到实习生身份和其劳动目的的特殊性,不能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而要把他们作为旅游企业后备力量来培养;要让企业在更高的层面上知晓,接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仅是解决自身劳动力问题,更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此外还要积极和企业协商实习细节,尤其是为学生争取实习补贴,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合理的报酬能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二)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

学生进入企业后,要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双方安排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企业应通过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技能比赛,引领学生融入企业文化,丰富学生实习内容。

学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与企业协商有关学生劳动安全方面的协议,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顶岗实习安全、稳定、有效。

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尤其在顶岗实习中,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和榜样效应作用,是保证实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学生干部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在实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指导教师或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每次实习前,最好专门给学生干部开会,教育、嘱托、激励他们,让其知道自己在实习中的管理职责,希望他们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作用,成为“班魂”。

(二)指导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提高其管理能力。

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实习管理中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与企业各级领导沟通,如何处理一些事情。根据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去摸索,适时指点迷津,提供有益的意见,使学生干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得到升华。这样使学生干部在实习中又多了一分收获,即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习;兼职辅导员

200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因此,我们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校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企业兼职辅导员工作体系与实施进行研究。

一、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做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实习前期的准备阶段、实习过程的实施阶段和实习结束的总结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学院各系部一方面要努力寻找适合本专业学生实习的校企合作单位,一般要求企业有一定的规模、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文化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等,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能真正体会到企业的生产纪律和企业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系部还会有针对性地对将要外出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主要是强调工学结合的意义和重要性、实习单位的介绍及实习内容的介绍,继而会进行相应的顶岗基本素质训练。在实施阶段,学生到了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指导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岗位工作以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尽可能总结出自身的不足,继而能够结合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实习岗位。而在总结阶段,学院会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一方面是鼓励已参加实习的学生,希望他们实习回来继续努力学习并做好表率;另一方面各系部还要对此次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总结,累积经验,为将来制订更合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习计划做准备。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学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初步调研阶段表面上是接受的,但真正让他们从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产”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是比较难以适应。在具体的工学结合实施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因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未建立起爱岗敬业的情感,往往遇到困难就产生放弃或退缩的想法,他们并不能真正感受到顶岗实习是一次很好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2.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落差大。学生突然要从原来“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进入规矩多多的企业社会人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被枯燥无味而忙碌的企业工作取而代之,平时简单易做的课后作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实验操作和质量要求不高的实训成品是学生所易于完成的,但企业生产在产品的质量上对他们要求严格,他们除要承担生产责任外,生产质量作为实习分数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一心理跨度巨大。学生因对实习岗位的工作环境不熟悉,没有做好角色定位,在课堂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生产工作。加之现实的生产中,企业员工间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三、兼职辅导员工作内容与具体实施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在企业中聘请兼职辅导员,让兼职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兼职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如下:

1.帮助全体学生领会工学结合的目的和意义。兼职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工学动员大会和各种讲座,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意义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使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实习企业。兼职辅导员对企业的各方面较为了解,所以在准备阶段,兼职辅导员要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其中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对学生普及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企业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纪律、工作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责任等。兼职辅导员联系企业的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或生产技术师傅举办职场行为分享会、就业指导、讲座和专业技术展示活动,使参加实习的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企业和本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兼职辅导员还要在不影响企业运作的前提下,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车间,在参观过程中实地讲解各车间的生产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岗前教育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对企业了解深入了,就不会产生迷茫,能更明确实习的方向和目标。

3.协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和完成合理的技能提升计划。在学院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一般是最基本的,或者只要求学生学会,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并不熟练,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快速熟练操作。兼职辅导员先要通过面谈和实操两方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通过整理分析,结合本企业对生产技能的需求,反馈并协助每一位学生做好各自实习过程中的技能提升计划,并与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执行计划,从而保证学生胜任企业安排的岗位,提高学生实习的自信心。

4.帮助学生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学生在学校读书时精神比较轻松,学校对学生的体质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在企业有要面对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等问题,对学生的体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兼职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帮助学生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督促他们加强身体锻炼。

5.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如不适应工作、安全、违反纪律、生产质量等问题,兼职辅导员要多走访,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安心工作。

6.指导学生撰写工学结合总结报告,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回到校园后,感触会很深。兼职辅导员要趁热打铁,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写好总结报告。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工作经历、专业发展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真正将工学结合的经历和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钱永林.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1,(08).

[2]张国华,线联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技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8

企业党组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特征明显,成效显著。本文从现象分析和效果评估入手,对民营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理性思考,并籍此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一、民营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现状

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重要依靠。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88.5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90.1%,上缴税收301.8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85.5%,从业人员509.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3.1%。全市民营企业已建立党组织4292个,共有党员3.2万名,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1.6万多家。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丰富员工日常生活,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民营企业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做了大量的尝试,总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民营企业始终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视为企业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提高企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年度学习计划一般由企业负责人亲自审定,每年都作专题研究,安排专人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老板亲自参与抓学习,还带头参加学习。民营企业家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充电,汲取多元精神养料,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境界。据初步统计,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及党支部书记大部分是mBa研究生,甚至部分还有留学经历。在企业带头人引领表率下,企业学习之风日益浓厚。另一方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如何,企业党支部书记至关重要。“敢为天下先”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面向全国招贤纳士,今年6月份,25家民营企业公开高薪聘请“红色Ceo”,吸引了全国党务工作者的目光,总计有1205人报名。最后,不仅25家民营企业成功聘请到了满意的“红色Ceo”,还有3家“编外企业”临时入场选人,并满意而归。

二是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民营企业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立足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当前,传统的管理层外出进修、内部员工培训、读书学习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的民营企业已开始创办企业大学、办像“百家讲坛”一样的大学堂、搞国内顶尖创意人士参与的“头脑风暴”会,量身定制切实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新途径。如,奥康集团开办“企业大学”,员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甚至老师。红蜻蜓集团投巨资在上海成立了红蜻蜓培训学院,每年参加学习的员工达800多人次。嘉利特集团开设了“电邮党课”、“快餐党课”、“汽车党校”等新式学习载体,其中“电邮党课”、“汽车党校”可圈可点。“电邮党课”即在每个车间或流水线旁设立LeD显示器,利用休息等空隙时间,统一发送学习资料,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氛围;“汽车党校”是指事前精心制作多媒体学习课件,在员工乘车外出时在车上播放,实现学习时间最大化。苍南仪邦集团开设了“短信党课”,通过新式媒体短信速度快、不受空间约束等特点,定期发送学习资料,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全覆盖;还有乐清华通集团的“拇指学校”等等,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有力的提高了学习实效。

三是制度规范,学风扎实。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考勤、考核、激励等制度,使企业党员的理论学习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如乐清华通机电集团设立学习奖励制度,只要在职期间拿到学历证书,将给予5000—10000元不等的奖金,如接受的再教育是紧贴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专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另外,民营企业在不断完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力求学风扎实,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成效”,助推企业整体发展。现在,的部分民营企业不再一味地追求企业图书室的布置是如何的美观,场地是如何的大,而是力求将图书室功能最大化。苍南仪邦集团,图书馆场地虽小,但是将图书以阅读班组的形式下发到员工手里,规定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写出心得体会,年

终还要组织心得体会评选。嘉利特集团,不再仅请领导或专家来作辅导报告,而是鼓励普通员工结合自身工作上台讲课,以讲促学,杜绝了以往“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形式主义学习现象。

二、民营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开始显现

于政府层面推进,主体民营企业重视,学习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学风扎实,企业党员干部学习主动性得到增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做到了“记在心上、化为行动”,实现“学”与“用”、“思”与“行”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的学习力有了新的提升。一是学习意识不断增强。整体上看,大多数民营企业中从老板到员工,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一线工人,大家都能充分认识到加强学习是提高竞争力、保持先进性、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从而毫不动摇地把学习摆上重要位置,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一定程度上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已经较好地得到体现。民营企业老板从昔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转变到今日“白天当老板,晚上看黑板”,并且已不仅仅只重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高学历进修,也越来越重视中层管理人员的高级培训。如嘉特利、苍南仪邦集团等企业不惜投入巨资送中层管理人员参加mBa学习。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动力日趋强烈,底层一线工人学习热情也不减。乐清华通集团下属分公司新光工业区,从事低技术含量外包装生产的员工中,自费报名参加三年制里仁电脑培训班有36人。里仁电脑三年共计7200元的培训费相对一线普通员工来说并不是小数目,但员工还是踊跃报名参与。二是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从传统集中会议“灌输”式学习到各种方式的自我学习,从传统的平面学习到现代的网络学习,学习的形式越来越“活”,载体越来越“新”,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如今,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都设置了网络学习室,一些企业还将网上学习室纳入全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平台,随时为员工学习提供前沿知识;不少民营企业还将企业图书室与市(县、级)级图书馆进行联网,有效扩大藏书量,为企业员工提供充足的自学书籍;短信学习、电邮学习等等新式学习方式层出不穷。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的员工会使用电脑,知识主要来源问项选择“网络”占40%,可见网络已成为企业员工学习的主要渠道,学习能力已得到切实提高。另一方面,传统学习方式的内容从知识讲座、培训班,到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来开设前沿热点知识讲座,学习内容越来越“新”,层次也越来越“高”。三是学习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党组织通过加强组织沟通,推进信息互动,共建学习网络等方式,着力构建互动性、全员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形态,努力让企业党员干部、员工,甚至其他企业员工之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为广大员工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克服了过去学习中存在的松散状态,有力地提高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效能。同时,在坚持党组织主体推进的前提下,积极发动员工自发组织学习,并在经费及场地上给予支持,各类读书会、书法会、摄影组、发明组等学习兴趣爱好小组犹如雨后春笋在各类民营企业中涌现,不断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宽松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员工克服繁忙工作带来的情感孤独,帮助企业员工形成良好和谐的交际网络、健康健全的心智和成熟稳定的情感,推动企业长久良性发展。技术人员研究鞋底工艺__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9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5世纪的苏格兰,1984年进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4年,中国已有正規的高尔夫企业500多家,同时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高尔夫相关专业。高尔夫企业的迅速增多,加大了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高尔夫专业学生将进入高尔夫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实习管理体制成为高尔夫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根据对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过程及其管理体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各高校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的管理提供一些帮助与借鉴。

(一)相关概念阐述

高尔夫专业是针对高尔夫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新兴专业。涵盖了高尔夫产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高尔夫教育培训、高尔夫赛事组织运作、高尔夫旅游、高尔夫地产、高尔夫用品以及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等。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高尔夫产业各个领域的基本工作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运作管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高尔夫专业在中国的发展

高尔夫运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绿色的健身作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这项运动。1995年深圳大学成立了高尔夫学院,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了一个水上高尔夫练习场,这是高尔夫第一次进人大学普通体育课,2006年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提出了每个厦大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2007年北京市大学生高尔夫球协会成立;2007年l1月,华南师范大学在第三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暨广州亚运研讨会上透露,将再建一个高尔夫练习场,并开设高尔夫专业,备受社会关注;2008年9月,首届全国大学生高尔夫球邀请赛成功举行,参赛队员表现优异;在2009年高尔夫裁判考试中,暨南大学13名学生获部级高尔夫裁判资格,其中有3位同学获得国家a级资格取得了中国境内举办高尔夫赛事的执法资格,若能通过Ra全球最高级别的考试,就可获得执法欧巡赛、美巡赛等顶级赛事的资格,学生水平之高令Ra主席阿兰霍金斯感到惊讶。由此可见,高尔夫专业已经在中国各个高校悄然兴起。

二、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过程分析

本文选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阳宗海湖畔的春城湖畔度假村作为研究案例,自身亲自前往实习调查收集资料,获得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一)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的一般过程

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过程包括学校实习指导,确定实习单位,具体实习管理,实习总结。学校通过制定实习指导计划,联系确定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安排学生参加企业岗位面试,综合分析安排于各部门单位之中,实习实训学生熟悉实习实训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高尔夫企业的宗旨和文化,认识整体的球场部门概况,熟悉工作环境,初步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具体工作。在了解了高尔夫企业的大致情况后,实习实训者进入各自的实行岗位进行岗前培训和开始实习。在实习实训期间企业对学生进行在职培训,实习单位,学生家长,学校单位应建立有效地联系机制,促使学生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经常的,无指定的实地抽检和思想指导。实习实训结束后学生要对实习期的工作进行思想总结和完成专业实习报告。

通过对联系企业方安排学校实习实训的负责人和曾在高尔夫企业进行过实习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和问卷调查,将所获取到的关于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过程的信息,进行归纳,如表1:

通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春城湖畔高尔夫度假村的200位一线员工进行调查访问,对象涉及餐饮部门,包括中餐厅和西餐厅、前厅部门、球部、康乐中心以及草坪部等多个部门,其中实习生包括外校的实习生。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4份,回收率97%。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以及访谈中可以得出只有酒店和绝大部分实习生都签订过实习协议,但有极少部分实习生未签订实习协议,主要涉及到一些职业学校或者实习期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短期特殊情况;从岗前培训来看,高尔夫度假企业基本都对实习生进行过岗前培训,但是就访谈过程以及自身体会中发现,岗前培训大多限于形式,介绍企业文化,对于实习生所在的岗位了解起不到很重要的作用,60.63%的实习生对岗位有所了解,但是酒店并没有相关的岗位说明书,所以仍然有39.37%的人处于一个迷惑的状态,根本不了解所在岗位的情况,因此也导致了只有39.51%的人明确自己在工作岗位的职责,绝大部分是不知道的。此外,绝大部分实习生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只有35.24%的实习实训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到公平对待,在交谈中了解到一个突出的问题,实习实训者认为他们在工作中没有得到的公平待遇主要表现在工作岗位安排,工资薪资,企业节假日福利待遇等几个方面;绝大部分实习生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受到过度假村的惩罚,比较普遍的是扣工资;而相应的在度假村奖励方面,只有16.89%的实习生收到过度假村的奖励,并且表示奖励的力度不够,但评选指标却很苛刻,甚至在奖励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表示奖励对他们的积极性起不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心理辅导方面,只有11.16%的实习实训者认为企业给予心理上的辅导或关怀,绝大部分实习生认为企业的人文关怀比较淡薄,感受不到来自酒店的温暖。

三、实习实训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存在的问题

高尔夫企业对被派送去的实习实训者没有足够的重视。基层管理者有直接在工作上给予实习实训者指导,但同时一些基层管理者在工作期间,自身的不足,也给实习实训者带来了负面教育,导致实习实训者也跟随着变成思想怠慢。中层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给予实习实训者实践指导较少,偶尔进行沟通谈话和指导其思想。但所存在的问题是中层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轮换时缺乏沟通,导致实习实训者对岗位的认识不足,影响了日后的工作绩效。而高尔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实习实训关注度极低,甚至可以说是零交流。

(1)高层的管理者因为与实习生在组织机构中的层级链距离太远,所以完全涉及不到与实习生进行交流,更不可能了解到实习实训者的心理想法。虽然在东方的管理文化中,高层管理这的权力距离较大,官本位思想较高,但是作为真正的领导者光凭职位和权利并不能成为员工心目中的真正领导。日常生活工作中,领导的魅力和风格才是凝聚员工向心力的关键因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所有人才都是从基层做起的,高层管理者给予整个实习实训这个人群一定的关心对企业长远利益来说,是有利的,可以更加充分的挖掘人才,和减少人才的流失。

(2)中层(部門)管理人员与实习生有一定接触机会,对实习实训者的管理则远比较高层的管理者更多一些,但不少实习生反应中层管理人员与实习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一方面,作为实习生的部门顶头上司,对部门员工的管理责无旁贷,但由于他们精力有限,对实习生的关注主要倾向于宏观层面,缺乏真正的沟通和心理了解;另一方面,从人力成本的角度看,中层管理者趋向于把实习生当做短期的低成本劳动力,在校企合作模式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为了减少部分的人力成本,企业和学校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因此,对于实习生留企转正的问题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长此以往,对企业长久的发展和管理是不利的,实习生者同样代表企业形象,没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必然也无法做到忠诚于工作,更何况忠诚于企业,这对企业员工忠诚度建设是没有益处的,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也是得不偿失的。

(3)一线工作人员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与实习实训者接触最多,对实习实训者影响甚大,应当做好本分工作,做好榜样。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一线工作人员和实习生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中许多由于缺乏教育背景,在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职业人生规划价值观方面都缺乏思考,在于实习生接触的过程中,无形中会或多或少传递一些负面能量给实习生;至于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作和心理上的问题,根本得不到他们正面的解决和帮助,因为他们也是属于在度假村中的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调查发现,实习生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由于在学校的象牙塔中太久,与真实的社会有一定的脱节,在学校的生活很简单,导致他们对实习生活很向往,所以刚开始实习很新鲜很好奇,脱离学校管理以后,往往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忽视了企业是一个制度化更严格的机构,心理承受能力弱,抗压能力不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实践,进入一个完全新的环境,没有在学校的待遇和迁就,一遇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倾诉渠道,心理防线就崩溃了,因为在学生自身的意识里,领导的距离感很强烈,不愿意和上级沟通。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实习生了解到度假村其他一线员工和自己学历差异太大,但是自己却干着和他们一样的工作,甚至薪酬福利待遇还不及老员工,这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冲击,以至于很多实习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质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最终导致他们对酒店、度假村等这样的服务行业产生扭曲的认识,很多为此改变了自己的就业目标。

(三)校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各类本科院校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加之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需求,许多高校在办学特色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现代本科院校新模式,分别以四个合作为主线,在校政、校企、校研、校校合作方面形成利益相关合作办学,推动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服务类专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步伐。尤其是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了最传统的模式之一。校方在实习实训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合作企业的甄选方面。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安排了长达半年或者一年不等的外出实习,有部分合作单位远在省外,无法真正的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比如企业的薪酬待遇、住宿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学生的实习岗位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的系统了解,导致在实习生前往企业实习的时候和实习宣讲的憧憬出现强烈的反差。通过调查了解显示,有些实习单位的住宿条件相当恶劣,学生无法接受而引发很多放弃实习等严重问题。此外,在实习实训期间应当加大力度关注实习实训情况,校方的不重视,是极易造成学生的心理不满的因素之一,导致工作绩效下降。校方在实习实训后期应当做好迎接回校工作,督促学生总结和思考实习实训过程学到的技能和知识。

四、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管理体制建议

(一)实习实训入职前的筛选录用

部门管理者应当参与人力资源部门对实习实训者选择整个过程。参加人员的面试,弥补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具体岗位所需工作人员的特质了解的不全面和不足;进行人员筛选过程中,应当有人员专门记录所需相关资料,例如:人员个人特质、个人基本能力、能力各方面的不足等,以便为日后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制定实习实训的计划、实习培训、实习成绩评定提供参考依据。在结束人员录用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手头资料对新的实习进行分析,在实习实训者入职前一周完成有针对性的实习计划的制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根据下属提交的关于实习实训者的报告进行宏观上的实习计划。

(二)实习实训入职前的培训

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应当在实习实训者进入企业的第一个集体会议上出现,并代表全体正式员工表示真挚的欢迎。以便消除实习实训者初来乍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员内心存在的不安,给予实习实训者心理上的关怀感,增强实习实训者对企业的亲近感。企业可分配一至二名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指导、协助实习实训者办理相关入职手续,为实习实训者对实习的疑问作出的相应解答。在帮助实习实训者节省时间、简化程序同进,还可以增加实习实训者与基层管理人员的岗前接触,缓解实习实训者不安情绪,为日后入岗工作奠定心理上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部对实习实训者进行岗前培训时,可以给予实习实训者全程陪伴,从而缩短企业人员与实习实训者之间的距离感。

在实习实训者上岗前,企业基层、中层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对实习实训者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实习实训者实习计划,高尔夫专业知识,岗位相关具体体制,实习实训者心理了解,高尔夫服务守则等。培训目的是让实习实训者企业对其整体培育的计划,提高实习实训者高尔夫专业素质,增强实习实训者对实习的重视感,展现企业的规则正规性,提前让实习实训者认识到自己社会角色的转变,转变思想,为日后进行管理打下基础。

(三)实习实训中考勤考核管理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在对实习实训者进行考勤管理时应充当严师的角色,对实习实训者进行的考勤体制必须与正式员工相同,做到一视同仁,绝不因为实习实训者的学生身份放松要求。实行严格、精确的进行考勤体制,让实习实训者感受到正式员工的工作压力,加快实习实训者对自己社会角色转变的意识,防止散漫状态的产生。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实习实训者迟到、早退、曠工等违反考勤体制的行为除要严格按照公司条例对其进行处罚外,还需要做下相应记录,为中层管理人员对实习实训者进行实习成绩判定留有依据。

(四)实习实训的在岗培训管理和心理疏导

实习是为实习实训者提供学习以及成长的环境,因此对实习实训者进行在岗培训是实习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岗期间对实习实训者的工作进行了解,纠正并且就所学技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巩固。

定期对实习实训者进行心理需求与工作需要方面的了解与沟通是企业实习实训者管理必不可或缺的步骤。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或沟通进行了解。定期向企业中层、高层管理人员汇报,以便二者对实习实训者实习计划的修正。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种手段对实习实训者进行管理,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相互协商、共计满足需求的方案并实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整个实习期控制,上下级互相沟通、共议方案,使促进企业内部实习实训者管理体制的完善,达到人性化管理,针对性管理。

(五)实习实训者离职后的管理工作

高尔夫专业实习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企业对实习实训者的管理结束。高尔夫企业应当协助、指导实习实训者办理离职相应手续,企业应做好实习实训者工作表现评价表存档,以备有人力需求时或实习实训者进行转正留任时使用。从一个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学生到高尔夫企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员角色的成功转换实习实训人员需要规范的管理体制的指导与约束。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效益观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正在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从业人员整体实力弱,从业门槛低的状况,我国旅游业迫切需要大批优良职业操守的旅游人才,由此,全国各地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大批涌现出来,旅游高等教育地位稳步提升。在旅游高等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实践可以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认知水平低、竞争力弱的现状,顶岗实习由此产生。顶岗实习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一、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1.专业设置和教学安排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有旅游管理、会展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三个方向。本院各专业积极贯彻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有近1年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1年的顶岗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部分,各自实习期限为6个月,本文中的顶岗实习指的是集中实习部分。

2.前期准备

为了积极配合顶岗实习工作,新生入学伊始,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为学生大学生活规划给予详细的指导和解释,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就业等情况进行说明,阐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尤其重视学生提出的顶岗实习问题,纠正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认识偏差。

顶岗实习前,开展实习准备工作,任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多远离学校,根据学生群体实际情况成立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实习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促成《学生实习协议书》的制定,明确学校、学生及实习企业各方的责任,保障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开展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给予实习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传达实习企业、职位、补助、实习进程、权益、职责等信息。

3.中期管理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工作要求每月蹲点实习基地至少7天,蹲点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全面检查学生实习工作、生活、自我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实时查阅学生实习周

记,与学生谈心交流。针对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企业出现的矛盾及学生身体、家庭特殊问题,实习指导教师代表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一起协商解决。定期检查学生安全工作,督促临时党支部及班委发挥带头作用,不定期开展实习交流会,交流实习心得,总结对实习企业的改进意见,汇总学生实习期间的问题。同时,做好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记和总结,将实习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及时向学院顶岗实习领导小组汇报,总结经验,健全实习管理体制,为顶岗实习的长续发展夯实基础。

解决学生问题,不可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疏忽,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对整个实习团体产生不良影响。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要及时、得当,作为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多为学生考虑,给予贴心的关怀,免除学生及学生家庭的顾忌,解决突发事件后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实习指导教师要全力以赴,带动实习企业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

4.后期整理、总结和考核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批改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的工作和实习后期资料整理工作,为实结大会做充足的准备。

实习考核对于学生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看待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的角度不同,学校、实习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及学校分别打分,各自按照一定的权值进行成绩汇总。学校从实习生集体中按照20%的比例,选定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今年又增加了优秀实习周记一项。今年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往由学校单方面推选的方式,而是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共同推选得出。具体操作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比如,今年我们在实习企业推选的5名优秀实习生的基础上,再由学校及实习生依序从剩余的实习生中各推选5名实习生,汇总后,由全体参与实习人员投票,从15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优秀实习生。此次由实习企业及学校推选的10名候选人,有9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学生推选的5名候选人,有一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企业及学校推选的候选人中入选优秀实习生的比例高达90%。这种方式更好的体现了公平性,同时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虽然这一期的样本不能完全体现出这种推选方式的优越性,但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优秀实习报告及优秀实习周记由实习指导教师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和优秀实习周记的评选体制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有助于顶岗实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学校、学生和企业各自角度的效益观看待实习

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的效益存在是顶岗实习产生的原因,合理的分析三方各自的效益,基于效益观来解决实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完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