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篇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8:3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1

[摘要]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这种变化也影响了当今的大学校园。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怎样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200-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时代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葆青春的法宝。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时俱进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正确反映时代的主题和本质。同时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网络能打破传统教育方法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关系。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需要接受新鲜的事物,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满足其成长中多样化的需求,网络便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的,载体是联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一种中介,新的载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互联网络就是一种新的教育载体,网络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形式。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这一特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载体既可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传播模式。网络上的图、文、声、像并存的形式营造出寓学于乐的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走向动态。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使教育者能够利用最新的资源并能及时迅速地了解到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主动和被动的关系。[1]网络创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等等。它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变得便捷而且多元化。这种新的教育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广阔的教育前景。

二、网络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

大学校园可以说是社会的缩影,社会大环境时刻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它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里产生共同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随着网络进入大学校园,受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我们发现大学生是先锋意识很强的群体,由于网络是开放的、全球性的,同时它又具有虚拟性和创造性。网络的这种特殊性质不仅使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还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参差不齐。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引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同时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都相对弱化。这些就会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消极的影响。

(二)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年轻,充满激情,追求个性,张扬、时尚、自信。从来不放过任何展现自我的机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民主性的提高,大学生获取知识更加便捷,这使得他们愿意把所获得的知识和别人分享,进行平等交流。近年来,高校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学生利用电脑学习,许多同学在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连接个人的班级的,学生社团的、各种主题活动的网页甚至是网站。[2]这表明他们渴望独立、自主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有自己逻辑严密深刻的观点,思想早熟强迫自己在思考问题时用成年人的思维。

但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长期在网络中的虚拟沟通,弱化了他们在现实中的沟通能力。个人情感封闭,形成了网络中的虚拟人格,脱离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孤独、冷漠、自私,严重者会引发心理疾病。又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使得有些学生摆脱了道德的束缚,变得冷漠放纵自己的行为,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严重的更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3]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利用网络加强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受教育的对象能有所接受,以辩证、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观察复杂的现象,增强学生的判断力、理解力、选择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这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有关。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硬性灌输,教育者要把大学生从改造对象的定位中解放出来,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没有长幼尊卑,没有地位的悬殊,没有身份的差别,懂得理解人、尊重人,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统一起来,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把人的价值、能力、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教师运用网络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和对思想道德素质的祈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信任这些老师,缩短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并使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自愿的接受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遵从者。

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借助飞信、QQ、学生管理系统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及早掌握学生工作的动向,了解国家、学校和学院关于学生工作的相关政策和通知。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BBS提供信息公告、信息搜索、交互讨论、等多种服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实时改善工作方发,更有利于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班级论坛等,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认同感。[4]

(二)利用网络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先占领网络文化这块阵地,现在西方国家凭借经济、技术和信息资料的优势,通过网络宣扬所谓西方国家的民主、人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这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立“校园文化红色网站”,把中国人民光荣伟大的历史、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事迹等等都要放在网上,畅想网上主旋律。以积极的态度,借助网络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感染力、吸引力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建设好利用好校园网络,来增强学生责任、纪律、集体、奉献等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校园里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2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敌对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可能影响高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目前,一些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大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等网站,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和邓小平理论“三进”;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纠正重大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等工作。

(一)加强学生内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高校应当努力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访问人次多的校园主网站。学校通过学生内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开设学术论坛,搭建师生交往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优化网络资源,改进网络质量,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建设专题网站,构筑网络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阵地,要建设专题网站[2]。专题网站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

(三)掌握学校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上舆论,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校园BBS要弘扬时代主旋律,设立正面信息的版块。经常在网上开展正面引导,加强互动式交流,设立问题、建议与答复版块;教学、科研、后勤、学生管理等职能部门要设立专门信箱,及时了解和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建议,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学生,用正确、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定期总结论坛上的主要观点,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3],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但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此,加强校园网络监管,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坚持网络监管的基本原则。校园网络监管的基本原则为:积极营造健康高雅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认真弘扬“红色”校园网络文化[4],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校园网络文化,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校园网络文化,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校园网络文化,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

(二)综合运用网络监管的多种手段。学校应当运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络。学校应当理直气壮地加强校园管理,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上论坛的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其次,学校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技术上对校园网络游戏进行必要而适当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段(例如周一至周四晚上十二点至早上六点)关闭校园网。学校要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最后,学校应当利用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校园网络监管实行领导责任制,如果监管失职,学校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学生,而且要认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三)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不仅要求教育者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熟悉网络专业技术。要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选派骨干,从网络专业人才中挑选优秀人员,强化培训,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网络思想教育专业队伍;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批网络教育的大学生骨干。

三、重视网络教学教育

重视网络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一)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当以深化教学改革为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教学水平与促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机结合;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让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

(二)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络社会要求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学校要教育学生不但要做到“内省”,对自己进行内心的省视和灵魂的拷问,而且要努力做到“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教育学生不做无节制的“网虫”,不做不道德的“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差异,认清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必须生存在现实世界之中,只有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增长才干,取得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文件.

[2]池有忠,余顺兴.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9(1).

[3]田维义.加强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4(11).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3

论文摘要: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凭借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即时性和影响的深远性,深度关联着当下大学生的行为引领、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鉴于此,高校必须用足用好互联网平台,深化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路径有:一是建好思政专题网和校园网;二是注重大学生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三是激活大学生网络自主性和信息鉴别力;四是网上网下双重合力教育;五是提升思政工作者素质。

一、建好思政专题网和校园网

(一)建好思政专题网

建好高校思政专题网站,牢固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1999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高校思政专题网站的目标诉求如下: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人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人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石,深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专题网站必须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契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吁求。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部门还应以网站为平台,旗帜鲜明地回击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相关网站和反动言论,在互联网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

(二)建好校园网

建好校园网,可以营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浓厚氛围。要竭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品质的服务,使大学校园网真正成为吸引大学生、引领大学生,为他们喜爱、受他们瞩目的重要媒体。要依托高校的信息技术优势,提升防范意识和水平,防患于未然。可以针对网络上有害信息的不同传播源,使用基于校园网的“过滤软件”,构筑“信息安全防火墙”。同时,要深透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结合他们兴趣爱好和思想行为的特质,营造浓厚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助推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把回答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寓教育、管理于关心、服务之中。

二、注重大学生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

(一)网络伦理教育

网络伦理教育主要涵盖以下内容:首先,进行科学认识网络的教育。既要教育大学生增强开放意识,大胆地奉行拿来主义,使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同时又要教育他们深度认知网络的本质、两重性,以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规避其负面效应。其次,进行“五不”教育:不痴迷网络,即不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等,不做“网虫”,要节制、理性地使用网络;不当黑客,即不要使用网络攻击他人邮箱和网站,不做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事;不轻信和不以讹传讹,即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随便相信甚至附和传播网上的过激言论、虚假信息和反动报道等;不浏览和传播黄赌毒内容,即要约束自己不去搜索、“欣赏”黄赌毒网页和传播黄赌毒信息;不侵权,即不要在网上实施剿窃他人文章、报告、实验数据等侵权活动。再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一些大学生网上种种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产生,诱因在于大学生本身思想、心理上的病患,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恋心理教育和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二)网络法制教育

在进行网络伦理教育的过程中,为增强教育效果,必须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只有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制定网络道德规范、推广网络行为规则,方能有效规整和约束学生网上言行。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散见于《刑法》、《民法通则》、《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要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法律教育;开设专门的网络法制教育课程,比如可以向大学生讲授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通过鲜活典型案例使他们得到警醒;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收听法律专题的电视片或录像带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法律知识;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及识辨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典型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庭审过程;另一方面,聘请法律专家、律师等来校开设专题法制讲座等。

三、激活大学生网络自主性和信息鉴别力

自主性是指主体对于影响和制约其存在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可以独立、自由、自决地应对。自主性涵盖自主选择意识、自主选择吁求和自主选择能力等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必须纳人网络自主性教育。要增强大学生自我比对的判断能力,即要让大学生深刻体悟在网络活动中“选什么”、“如何选”和“怎样做”等问题。大学生提升信息鉴别能力何以可能?首先,作为网络活动的参与主体,大学生必须接受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积极自觉地遵守上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大学生不仅应自觉接受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而且要在校内外积极宣传这方面的知识。人是网络活动的主体,网络活动生态的优劣与网民能否自觉维护网络活动秩序有直接的、深度的关联。再次,大学生要接受网络活动心理素质方面的砒砺,比如,经过锤炼,能够科学地调整情绪、思维方式等。最后,作为网络活动参与者,大学生应提升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作为时代的骄子,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应不侵犯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不骚扰他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且在自身受到攻击时能正确应对。

四、网上网下双重合力教育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作为广大的网络信息消费者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所言所思所行极其复杂,深深地打上了网络社区与现实社会的双重烙印。大学生能否正确认知和应对网络行为,以及是否倍守网络道德,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网络教育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必须互相贯通,以实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寓教育于网上宣传和网下服务之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网上旗帜鲜明地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图文、声像等信息载体与传播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趣味性、知识性渗透交融。要就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各种网上专题讨论,让大学生畅所欲言,在讨论和交流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互相教育、互相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在网上或网下,适当邀请在相应领域学养深厚的教师、学者、明星互动参与,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和经历以及动人的事迹感召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4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

沿。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正受到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不乏消极影响。用积极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1)网络的超信息量和信息的固有本质,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可选择性。

(2)网络具有较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因而,由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的演绎,使教育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

(3)网络传递信息的速度和实效是任何一种媒介都难以比拟的。充分运用网络的时效性,可以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网络的开放性扩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多种视角和层面来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

2.网络的负面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1)思想政治教育还未能完全占领网络主阵地。由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限,对网络教育的特点了解不深,造成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比,观念和手段都显得滞后。内容单一,互动性少,对学生以宣讲性为主,从而造成现阶段思想政治类网站的访问量过少,影响范围有限。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络建设没有能够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形成自身所应有的影响力,没有成为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领路人。

(2)网络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很多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就会渐渐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

中。这一群体很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渐渐与同学、社会疏远,产生孤独、自闭、消沉情绪,甚至对网络产生依赖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3)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传播方式进行各种政治文化渗透。目前,在国际互联网上英文信息占到全部流通信息的95%,西方敌对势力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极力向世界各国倾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使自身经常性地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

二、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校园网建设,构筑网络阵地

(1)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高校应当努力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访问人次多的校园主网站。学校通过校园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开设学术论坛,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2)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建设专题网站。专题网站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

(3)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学校必须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博文,定期总结论坛上的主要观点,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

舆论。

2.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1)高校要利用网络方便、快捷、易传播、易交流的特点,建立互动平台,通过BBS、聊天室、QQ、e-mail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老师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一些帖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利用网络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使问题及时解决。

(2)开办网上“虚拟班级”。高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设班级主页,建立“虚拟班级”,以辅导员所带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在班级组织参观和实践活动后,将相关照片、体会文章等上传到班级主页。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会加强对班级、对同学的关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建立网络信息员队伍

要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选派骨干,从网络专业人才中挑选优秀人员,强化培训,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由专职教师和部分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信息员队伍,捕捉、反馈信息,了解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总结校园网络论坛上的主要观点,从中发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若干倾向性问题,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传递学校工作意向,对一些难以对付的消极信息进行平衡,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正面主流舆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开设心理咨询的网站

很多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常常由于怕别人知道而不愿去看医生,于是便把目光投向网络。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因此,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疏导。当老师的力量有限时,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通过网上平等坦诚的交流,缓解或解除大学生心中的困惑与心理的冲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我们应当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从而做好大学生的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光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5

论文摘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其次是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好现有的网站,在网页上设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栏目,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要有美感和高雅情趣,不能总是说教式的。

(二)坚持“三贴近”的网络建设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是持接受态度的,但同时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生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必须以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受欢迎的方式去建设,内容不能就“思想”论“思想”,而是依托学生们所关心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成才服务、法律咨询、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

1、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2、构建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健全校园信息体系。通过校园BBS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4、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和引导。

(四)加强校园网管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网络上各种思想、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碰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校园网登陆“实名制”,对形形色色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和“把关”,切实优化网络环境,防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同时,要在建立和完善网络使用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教育和引导其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树立网络空间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要积极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有形文化把学生吸引到有形集体生活中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才。转贴于

参考文献:

[1]池有忠,余顺兴.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9).

[2]徐增勇.网络的挑战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北京,2005.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必要性

analyzingthenecessityofStrengthening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ninternetCommunication

wangGangouYanglin

【abstract】inmodernsociety,theveryfastdevelopmentofinternetworkingastherepresentativeofmoderncommunicationtechnology,whichbringsnewchallengesto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hemeantime,italsoexploresmuchbroadspacefor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iththechanges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s,intheprocessofsocietyinformationizati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facingmanynewopportunitiestodevelop,butatthesametimesomenewproblemsarise.Strengthening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ninternetcommunicationisnotonlybeneficialfortherealizationofscientificsystemandmodernizationofthesubject,butalsohassignificantmeaningontheinnovationandsubstantialresult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ernetCommunication;necessity;analyses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01-05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传播技术、过程和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研究的基本面是如何借助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以实现网络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融合。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显然是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的,因此必须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社会中,现代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这一新的强势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适时调整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认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和实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现代网络传播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作为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管理思想、运行机制和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新的理论视角和重要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已势在必行。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传播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奠定了传播学在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基础地位以来,传播学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吸纳力和影响力是不容轻视的,网络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也不例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

1.1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全面突破引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及系统化、整合化的趋势,使得网络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交叉融合成为必然。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突破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望尘莫及的,由此引发的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及系统化、整合化的趋势,不仅带动了自然科学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综合化,而且也必然对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方方面面产生冲击和影响,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领域和新思维。在这种影响下,自然科学技术的突破给网络传播学带来的发展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从传播手段的革新到网络新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数码时代,使得传统的广播和报纸传播也必须在电脑交互网络上寻求新的传播形式。新技术革命作用于信息传播对整个社会的令人吃惊的种种表现,使人们达成共识,即整个新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革命。也正是这种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从创立之初就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与各个相关学科间的进一步融合与综合,而网络传播学就是当前最有代表性的学科。它的发展对于当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复杂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网络传播对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自从1997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以来,知识经济社会已经到来,与以前的工业经济社会相比,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知识成了独特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本,知识具有无限性和快捷性,并且通过信息表现出来。可以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所面对的世界由鲜活的事物变成了流通的信息符号,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也必然受这一变革的影响,成为了流通的信息符号。而网络传播正是基于数字信息符号的技术应用开展的,可以说,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传播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紧密联系使得网络传播也必然对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另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视域中的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分子,每天都要传播和接收大量的信息,从而为信息所环绕。从信息人这个角度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也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1.3网络传播研究开始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网络传播学有着密切联系。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思想、观念和情感等多方面的传播,正是通过传播来完成教与授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与网络传播过程的构成也近乎一致的相同,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在构成要素、过程、结构、功能、效果等问题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将网络传播学中的这些问题研究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交叉,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和境界。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从现代化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与方法、手段上也确实存在一些亟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多是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极少能通过学科的交叉研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新方式和新方法,因而出现“短边效应”,受到牵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需要观念的革新,需要注重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也绝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是适应社会和学科的发展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2网络传播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进入了高度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是其重要的标志。在这种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传播内容上,网络传播信息量的增加相应地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影响力;在传播手段上,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获取信息的不可控渠道;在传播效果上,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识别、吸收和抵制力不强等因素,导致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领域或方面受到影响。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研究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1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来讲,网络传播信息量的增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减弱。因特网的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综合性以及传播成本低等特点,使得信息共享得以实现。在现代社会的网络传播体系中,形形的信息时时刻刻通过各种形式向人们涌现。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还没有真正通过研究,借鉴网络传播学的先进成果,提高传播信息和传播手段吸引公众注意的新鲜度和对比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常常会被淹没在其他信息的大海之中,随之出现的就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被轻视或被忽略的尴尬局面。

2.2从传播手段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的现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等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不再单纯依附行政系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信息具有十分惊人的可塑性,并且会发生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异。信息的动态性与网络传播系统的开放性结合在一起,就使得信息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增加,可控制性削弱。特别是当信息借助网络进行传播时,比起传统的传播系统,就显得难以控制。在网络传播中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变异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产生重大影响,加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传播和简单灌输,使得教育对象习惯于接受单一的思想,而不善于在复杂问题面前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表现出片面的盲从和走极端。这种简单的正向传播与网络传播交互性所发生的矛盾,反映在人们面对复杂问题时就会表现出思想信念方面的摇摆和混乱。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出现的信息编制粗糙和传输手段落后,以及由此出现的人们对思想道德主流观点的逆反和不信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注意的问题。

2.3从传播效果来看,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较为正规单一,容易形成对人们进行说服教育的正面引导和强化作用。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传播的信息作用于人的时候,常常表现为一种复合的状态,而我们如果只习惯于单一的形式,便难以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有所作为。我们时常感觉到,一方面,我们总是抱怨老师教育了一天,不如社会上的一分钟,另一方面,我们又往往对社会环境表现出束手无策,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苦恼。仔细想一想,现在为什么有人提出诸如“环境育人”、“管理育人”“行为育人”的思想,其实从学理上说,都是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渠道,通过网络复合式信息传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影响力。因此,面对网络大行其道的发展态势,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这一新的强势传播媒体,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2.4从传播规律的研究可见,网络传播表征出的新的现代教育科学规律有时会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适从,这就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如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公众教育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问题。因为通过网络传播进行教育,会使教育和信息世界都发生深刻的变革,表现出某些新的教育规律。规律就是科学,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出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分支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如何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如何根据现代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要求编制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如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和载体,如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策划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挑战显示,作为立足于信息化社会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发展中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网络传播的交叉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方法手段乃至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是时代对我们战胜挑战,实现突破,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因特网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综合性等特点,而且传播的成本低,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3.1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超时空性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都有专人负责这一工作,但由于受信息传播的局限,更多的基层受教育者很难更快更全面接受到相关信息,甚至很多信息根本收不到。因此,传统的方式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范围和时效性,使教育功能大大减弱。因特网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互空间,它使得“地球村”的理想成为现实。而通过网络,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瞬间传播,人们之间失去了时间和空间隔阂。信息高速传播技术跨越国界,使空间距离缩短了,空间概念消失了,网络社会中的每个主体仿佛生活在一起,它消除了主体间的国家、民族、性别、年龄等界限,也拉近了主体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超时空性与互动性,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各地的情况和主体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教育的效果,便于他们及时调整信息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最大的成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覆盖面。因此,网络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更深,社会效果更突出。

3.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增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双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双向互动,随时沟通。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有时是比较困难的。一是受各自传播环境的影响,交流地点受限。二是受传播方式的影响,交流渠道受限,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效果。网络传播为网络社会主体间的双向交流沟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能够比其他方式更容易沟通和交流。首先,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必受场所的限制,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双方通过网络自由交流,彼此关注的是精神的沟通,思想的共鸣,不会因双方的外貌性格而产生心理压力,大大减少了交流者双方的心理冲突,使沟通更及时、更轻松。同时,由于网络传播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行政系统完成,缺少反馈和平等交流的方式与平台这一问题,主体间在网络通道内可以平等、自主、自由、及时地把白己的感受、想法、体验和看法向其他主体倾诉,也能及时地得到其他主体的及时回应。这种交流使主体的不良情绪由于有了倾诉的对象而得到了排遣,主体的快乐情绪由于有了分享而得到了强化,主体间的互动,使感情得到了交流,心灵得到了沟通,知识得到了传播。网络传播这种平等的及时的互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3.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语言的多样性、生动性,增强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融合性。网络传播集文字、图画、色彩、声音、动画及操作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它充分调动了主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的积极性,对主体能产生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使主体于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教育。网络传播的生动性、参与性和吸引性,既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又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提高主体自我控制力,增强现实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同时,网络社会中每一个主体在浏览网页、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中都是受影响者、受教育者,而且由于每个主体都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了解到的信息、知识及时传播出去,这时他们也就变成了教育者。这种主体的双重性既对主体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主体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平等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奠定了基础。

网络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正如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言:“正式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研究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的交叉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与社会进步功能耦合的自然要求,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最终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和境界。

参考文献:

[1]欧阳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7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42-02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处于核心地位,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同样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不仅涉及教育教学物质层面(硬件)的创新,更应该触及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教育实施者――教师的创新程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进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带来了许多新特点,同时也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突出,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用西方的人权政治、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我们。这种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新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新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深层次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多方利益的调整和多种矛盾的冲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元化之间的严重冲突;社会观念的加速更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滞后之间的明显矛盾,这些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有效性造成较大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后,国家指定工作计划名额、包办大学生职业未来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生在市场环境中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力双向选择,大大增加了学生自由自主性,但市场的竞争激烈与残酷无情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特征之一,于是大学生就业再就业问题必然凸显,许多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过大而无法保持正常的心态,出现思想焦虑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这些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各种显性和隐性问题,已经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增加了学校学生工作新的难度,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体制的根本变化必然要求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没有出路的。教育改革必须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要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从解决教育队伍存在的问题入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一线实践者,他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只有当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才能在自己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创新的要求,采用创新的手段,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觉悟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网络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要通过教育者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要通过教育者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要通过教育者来艰苦探索。要提高教育效果,改革教育内容是前提,改进教育方法是保证。只有科学的教育内容,没有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同样难以提高。

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现状的需要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时期、新任务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改革开放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干部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软任务,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是经济工作的附属品,行政工作的配角。其次,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责不明。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等管理职能部门不能充分履行管理学生事务职责,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的“代职者”,这易使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同程度存在模糊和越位,客观上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上去辅导员整天忙忙碌碌,但实际上无法深入开展属于自己本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状况不利于辅导员自身知识素养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的规划发展,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后,理论业务素质不适应。近年来,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认识不到自己的工作是一门专业、一门科学、一项系统工程,缺乏刻苦学习和勤奋敬业的精神。他们不学习也不了解当代世界政治和现代科学知识,不掌握科学理论,业务能力不强,对新形势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难以作出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回答。有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知识老化,文化底蕴不厚,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学历和知识层次过低,必然导致工作呆板单调,内容陈旧,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和新挑战。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研究和创新,缺少与现代传播手段相联系的生动活泼的工作方法。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总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又是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创新,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秀容,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2]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阎占定,张瑞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倪福全,李昌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6]张耀灿,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古人伏.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8]葛坤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效性[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9]杨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

[10]左春明.一代大学生在成长――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教育报,2001,(3).

[11]刘贵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8

论文摘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职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新时期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1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l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其中l8~24岁的占31.8%,大专以上学生占l8.7%。学生仍是最大的网上群体,而且是最活跃的群体,由此可见,目前形势下,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够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地做好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国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世界。”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党中央、圉务院十分重视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今网络被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在如何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

第一,为打造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平台,许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以“政治方向明确、文化品位高雅、制作质量精良”为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网上咨询、思想专线、热点探讨、疑难解答等形式,通过平等、开放、互动及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来培育学生、塑造学生、武装学生。比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京大学的“启明网”、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和“8580阳光在线”网站、天津大学的“红网”以及南开大学校“觉悟网”等都是受大家关注的网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框架已基本成型的基础上,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水平、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比如利用星网开辟了红色家园、德育天地、新闻中心、国防教育等专栏,其中“师大名师”“木兰学人”两大栏目,以名师和优秀学生为典型,开展榜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建构网络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焦点网”,里面设置了“三个代表”思想理论、精神文明、形势政策、交大讲坛等一系列辅助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内容,其中形势政策频道中不但提供了日常课程中所需的课件,还有大量的背景资料供学生学习。华南理工大学创办全国高校第一家网上党校——“求是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知识与时事政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分成8个模块,设计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高校通过加强“两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第三,利用网络开展多渠道沟通,学校通过网络可以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真实的学生情况与动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特点,通过信箱交流、网上对话、QQ聊天等功能,开拓学校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渠道。比如,厦门大学的QQ群工作法。在学生与辅导员间通过QQ(即时聊天)建立起联系,老师与学生互把对方设为好友,他们通过QQ,在网上无所不谈,建立起学校与学生之问的连心桥;天津大学的求实BBS,采用实名制,包括校长办公室、学工部等卜余个职能部门都在BBS上开设了专门的版面,由专人每日在8Bs上直接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改进的立即改进,存在困难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更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说明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但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自卑心理较严重,据统计大专生网民占中国网民总数的l8.7%,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2008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的一项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l9.3%的同学每周上网时问在3小时以上,甚至有l0.8%的学生每周两次以上“通宵上网”的现象。学生们的直接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这势必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淡漠,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孤独、多疑、焦虑、消沉或网络依赖等情绪,不利于他们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易造成他们道德感弱化。调查显示,有27.4%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这就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建设,也势必波及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我院学生虽多数都比较关心时事,但政治意识普遍不够高。这说明我院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对于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认为有必要的学生占66.4%。而开设后,访问率是否高,网站能否占领网络的一片天地,调查的结果让人不容乐观。这更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难度。

另外,39.7%的学生有5年以上的网龄,有42%的学生上网目的主要是查询资料,有81.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老师以网上聊天或e-mail的形式沟通,而只有少数人愿意面对面谈心,51.2%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上网时间,只有3.4%的学生承认自己沉迷网络,不能自拔。22%的学生承认浏览过不良网站。可见,绝大多数同学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辨别力不高,难免会在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传播中迷失方向,受到一些消极、极端信息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网络在学生中迅速发展、普及的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需有力引导,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占领这一重要的阵地。

三、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1.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行主体的建设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指的就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和相关实践活动中的把关人。其中应包括:

(1)校园网站管理人员校园网站管理人员应该是懂网络专业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复合型人才。我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技术培训,选聘懂网络技术的年轻教师和干部充实到辅导员队伍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水平,或聘请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思想理论课教师和有一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的网络辅导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本身专业的优势,再加上多年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他们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了解比一般老师要深刻,经常接触大学生的则是辅导员。因此,应将这部分成员吸收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行主体队伍中来。我院辅导员年龄平均在35岁以上,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对网络条件下学生中产生的新的道德问题不敏感、缺少研究。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他们这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班级QQ群中给学生布置工作,在BBS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引导、教育好学生。

(3)学生积极分子大学生更乐意接受来自同龄人的管理,他们之间没有代沟,更不会因为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产生对立情绪。我院团委成立网络工作站,由学生自主管理团委网站“团旗飘扬”,这支队伍是由政治立场坚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们组织的精干的“红客”队伍,他们能在网络信息监控正面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敏感事件中,学生“红客”以同学熟悉的方式对错误议论及时予以反驳、引导和帮助,有效地维护校园网络系统稳定。同时,发掘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处理特殊事件能力的学生站务、版务,发挥他们在网友与论坛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和影响,确保学校党委牢牢掌握学生网络自主管理队伍的领导权。

2.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培养教育

(1)要加强网络意识教育即在实践中既要教育大学生网民增强开放意识、大胆地奉行拿来主义以获取有用信息,同时又要教育他们深入认识网络的本质、看清网络的两重性、合理利用网络,这是网络意识教育的核心所在。

(2)要加强“六不”教育。1)不做“网虫”即不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等,要有节制地使用网络;2)不做黑客。即不要利用网络攻击他人邮箱和网站,不做危害他人和国家利益的事;3)不抛垃圾。即不要在网上垃圾信息,污染网络环境;4)不浏览和传播淫秽物品。即要节制自己不去查看黄色网页和传播黄色信息,当无意中上了黄色网站要马上自动离线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5)不侵权。即不要在网上从事剽窃他人学术论文等侵权活动;6)不轻信。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便相信甚至附和网上的过激言论、虚假信息和反动信息等。

(3)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首先,要制定网络道德规范、推广网络行为规则。从某种角度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行为教育范畴。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求我们尽快制定网络道德规范,使每一个大学生网民都认识到在网上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其次,积极倡导大学生网民网上自律。在实践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行主体要通过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省察克治、积善成德和“慎独”的教育,使大学生网民形成和树立起相应的义务观念、道德良心和价值目标,真正做到能够网上自律。

3.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1)确立现代信息观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手段我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完整结合起来,建立共青团“团旗飘飘扬”网站,它包括了党课在线、干部培训、兼职信息、学生论坛、理论学习、法规条例、系部动态、校园新闻、校园百佳、失物招领等多个栏目,其中“校园百佳”栏目在网络平台上树立了德育榜样。学生会在榜样的示范和教育中更好的得到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的提升。

(2)创新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只有让校园网站的内容吸引大学生,让大学生感到校园网站能够真正为他们提供帮助,能够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才会让大学生喜闻乐见。而这个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站,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阵地。

我院就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自由性和广泛参与性的特点,建立适合学生特点的“团旗飘扬”网站,正式设立学生论坛、电子信箱,并安排院团委宣传部网络工作站的学生组织负责管理维护,指定专门的指导老师。我们通过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各类信息,与他们交流思想,沟通内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利用该网络即时信息,比如五一长假通知,超市优惠活动等最新信息。我们的网站还设立了一些服务性的栏目,比如兼职信息,失物招领、书记信箱、心灵港湾等,同学们可在这里畅所欲言,提出对学校工作的看法,可以在这里咨询一些工作程序,面对学生的诸多问题书记信箱中的每一封来信都会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9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班集体建设“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7.01.041

practiceofStrengthen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ClassConstruc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networkenvironment

JianGFan

(Shanghai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Shanghai201701)

abstractBasedontheevaluationbasedoncategoryandnetworkfactorsonColleg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heinternetera,thecountermeasurestostrengthe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classcollectiveconstructionmustbethesystem,includingimprovingtheorganizationandworkingmechanism,strengthenthemainpositionandtheeffectivecarrierconstruction,promotecollegestudents'culturethemoralself-disciplineconsciousnessandability,promotethe"Sanquan"embodiestheconceptofeducatingpeople(educatingstudentsinthewholeeducationandall-roundeducation)educationinnovation,theconstructionofafullyabletoinfluenceresponsenetwork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andworkersetc..

Keywords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lassconstruction;“sanquan”education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

(1)高校要根据“三全”(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立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包括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以及教研室、实验室等不同层级全覆盖的教育引导体系。①

(2)高校要系统梳理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将教育引导任务细化落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学校内外的纵向沟通协调和横向资源整合,逐步完善工作机制。

(3)高校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包括增加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工作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大力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水平,为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和网络教育创新的开展夯实基础。

2强化阵地建设,构建丰富灵活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体系

(1)提升网络硬件建设水平,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网络支撑。随着数字化校园工程的推进,各大高校的网络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和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得以不同程度的提升。然而,在很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职能部门的网络硬件和信息化更新仍然相对较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工作队伍无法开展高水平的实施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这些部门的网络硬件水平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2)主动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专业网站,以新颖生动的表现形式和积极健康的内容占领大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唱响主旋律。面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现状,大学生思想领域的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主动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②当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由于网站内容长期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十分有限。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主题网站的建设,一要努力寻找教育引导工作和学生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突出服务性;二要坚持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跟踪了解,增强时效性。

(3)结合高校特点和大学生实际,推进特色网站建设。完善网站版块设计,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运用各种学生善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如:开通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栏,增强大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关注;开设网上大学生讲堂,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开通校长信箱、名师答疑、就业指导、学习感悟等栏目,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高校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4)加强迎合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各类网络载体建设。包括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实践中,大力推行更受学生欢迎的QQ、微信(包括微信群)、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和e-mail、BBS论坛信息化传播方式的应用,弥补传统载体和面对面的交谈等传统教育形式的不足,使得随时随地、即时、集中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

3加强网络伦理和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个体自律和班集体意识

(1)引导大学生自律,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空间实际上成为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空间,既虚拟又现实,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主流的、非主流、科学的、非科学的信息充斥网络。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有必要引导其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个体自律意识,包括:一是加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来自觉维护网络文明;二是教育学生树立网络法制意识,引导学生明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觉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合格网民。

(2)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普遍不甚理想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然而,忽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完整的话语和传播体系,善良、诚信、勇敢、勤劳、朴素、爱国等许多优秀美德和品质无不包含其中。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施中,有必要利用互联网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和阐释,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积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③

4推进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教育方式创新

(1)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等特点的教育方式创新。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工作,一是要转变工作方式,必须从以往单纯的命令式、说教式教育为主向以民主讨论、平等交流为主转变,从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为主向双向、多向的交流互动和分析引导转变。④二是创新信息传播和教育实施手段,充分利用主题网站、即时互动交流工具、视频音频资料等多种资源、平台和载体,做好“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施手段,使面对面的教育引导和网络化互动式的信息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高校网络文化体系和内容建设,探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新模式。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网络文化体系和内容建设,一是要将“两课”的理论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紧密结合,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设立类似“党建aBC”、“理论面对面”、“形势政治123”等栏目,将“两课”内容生动地予以展示和表达,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理论性和政治性;二是将学生普遍高度关注的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结合,通过互联网,帮助大学生十分便捷地了解就业择业创业政策法规,全面各类就业择业创新信息,及时地解答学生在就业择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实现与学生协同就业、协同择业、协同创业的目标。

(3)完善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创新机制和骨干群体辐射影响机制。围绕强化先进、优秀文化对大学生群体、个体的影响力,一方面,要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上下功夫,通过QQ群、微信群、大学生社区、网上论坛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无处不在的传播力,并在全程育人中增强大学生应对不良信息和反动思潮侵扰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要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团干部和学生党员等在互联网特别是校@网络平台上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通过典型引路,引导大学生在对标先进中提高自我要求,在群体交流中提升认知水平。

5着力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主体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1)着力选拔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主体队伍。面对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主体队伍,已经成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该主体队伍的成员,不仅要熟悉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要熟悉互联网、新媒体和信息化知识,并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中较好地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

(2)围绕“三全”育人理念,强化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主体队伍的培训。一是要组织他们学习理论,包括学习政治理论、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和网络技术技能等,帮助他们树立运用现代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引导的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特点和规律,⑤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网上行为和心理特点,不断地提升这一主体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要组织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政法学院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网络环境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的成果之一

注释

①凌石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3.

②庄秋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教研究,2012(6):250-251.

③凌石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文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5-11-11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Q151150)。

近年来,一种集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及传播信息为一体的平台――微博(microblog或twitter)迅速兴起,因其即时性强、传播形式多样、互动性好、覆盖面广等特点,在网民尤其是大学生中迅速普及,成为大学生中最热门、最常用的手机app应用。但微博也存在着容易传播不良信息等问题。同时,辅导员、教师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博的认识和使用也不够,这些都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实践证明,大学生是使用微博应用最为广泛的群体之一,微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正在使用或使用过微博的大学生比例近90%,而不了解微博和没有使用过的学生仅为10%左右。微博载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如果高校能恰当地处理,是可以通过微博载体来优化高校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改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目前,学习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但课堂作为主要的学习场所,依然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强化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自主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做好常规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教育。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和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微博,了解与思想政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关的微博知识、相关的网站、微博视频和信息等。微博内容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看学生如何利用。

一些大学生自控力不强,他们在网上开展微博交流和阅读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去浏览小道消息,过度地相信他人的言论,也会被一些恶意炒作的视频所影响,甚至是被其左右。

微博的消息有好坏之分,也有真假之分,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辨别真善美假丑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向学生介绍微博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网络言论注意事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课堂的教学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教学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思想政治知识,这在有限的时间内也很难实现;其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博资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当下,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是非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也是非常多的,但日常教育和常规课堂教学依然是主要阵地,而微博已经成为新兴的、也是学生较为喜爱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并且微博上所涉及的知识和资料又非常丰富,如感人视频、价值观教育案例、心灵鸡汤故事、身边的感人事迹等,这些直观的教育资源的教育效果要比传统的理论教育效果来得快、来得好。

在日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微博平台,再结合教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思想政治内容进行辅助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开展了多年,但是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授课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总是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把理论化的思想政治内容只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传授。殊不知,教师在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听进去多少;在讲授理论的时候,学生由于观察不全面,理解不透彻,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如果教育者能巧妙地利用微博资源开展教学,是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思想水平的。

三、广泛利用微博平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微博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介,也是了解信息和发表见解的窗口,那么,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可以开设校园微博,及时地宣传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发动教师开设微博,在宣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写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前世界是多元化的,西方的一些思想在高校大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面对西方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新形势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调整学生的社会认知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微博,正视西方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一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向往,或者在网络上受到不良文化的蛊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和对自己的认知不到位,对社会充满抱怨;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抗挫折的能力不强,容易自暴自弃。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也参与了一定的社会实践,他们在就业、恋爱、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中有了对社会的直接感悟,并且处在象牙塔与社会矛盾之中:一边是理想天真纯洁的象牙塔,一边是功利残酷现实的社会。在这种矛盾之中,许多学生变得郁郁寡欢,如果再经历一些挫折或者失败的话,他们就会变得消沉,价值观念也极易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越发频繁,西方的许多东西都被引进到我国,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的同时,一些糟粕思想也一同引进来了,这对我国的主流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腐蚀。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髓,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可以用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舍生取义”、韩非子的“尚法不尚贤”、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来激发大学生的生活热情。

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多心理挫折问题的出现都与自身的成长和利益有一定的关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方式其实也有很多。比如认知调节法,就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改变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和看法;理智控制法,就是指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要拥有理智的头脑,不能冲动和感情用事,要用理性武装头脑等。

四、高校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关注大学生的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学生树立典范。而微博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高校学生人数众多,老师不可能一个个都认识和了解,那么关爱学生的数量就十分有限。为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舒缓心理问题的。但是对于性格内向、家庭环境出现变故、家庭生活条件较差、自尊心较强、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有时候就必须借助老师的心理疏导才能解决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作为一个个体,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在远离家乡的求学路上,虽然没有高中生活有那么大的升学压力,但是也面临着其他压力,也需要对人倾诉,也希望获得别人的关爱。

大学生活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多,虽然有班级、系别和学院的集体生活,但是凝聚力和归属感明显较弱。而大学生时间充足,更喜欢过群体性的交流生活,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滋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高校老师一定要多关注和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变化,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及有困难的学生,应尽可能地采取实际性的措施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温暖。

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都会有种种迹象,也会有各种行为反应,只要老师细心观察学生,抽出时间去了解学生,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地做出调整,这样一定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老师也可以借助微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宣传相关的心理辅导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筛选及及时的评价

微博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网络世界又是复杂的,很多的网络内容可谓是鱼龙混杂,真真假假很难判断。

在微博上,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是非常多的,真真假假,好好坏坏,使人很难分辨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知识的筛选。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微博资料还存在一定的错误,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其筛选出来,就会将错就错,最后铸成大错。这样就会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强调好资料阅读的甄别和筛选,要做到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微博,做好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选取,明辨是非。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特点。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巧妙地运用网络化平台,正确甄选网络上的知识,实现网络课堂和常规课堂的最大整合,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微博因其即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平台,但也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博的认识和使用还不够等,都是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以地方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微博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同时调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博的使用情况,探讨了高校中微博平台的构建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希望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平.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