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4:42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1

一、让学生明确整理错误笔记的重要性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知识不全,有的是由于思维不周密,有的是粗心大意。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的同时不能着急,也不能漠视,应该在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使学生在纠正解题错误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假如让每个学生将平时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整理成笔记,那么,这个错题笔记就是很好的资料,是针对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的最合适的资料。每一个学生的错题笔记,就是化学教学中最有利用价值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用好这个最有价值的资源,那么,化学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整理错误笔记,及时认真地将错误笔记复习一下,不仅能节约很多的复习时间,减轻学习负担,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在考试之前,将平时整理的错误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复习一下,远比解很多综合题的效果好。初中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总希望老师告诉他们学好化学的诀窍,其实,让每一个学生正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从平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是学好化学的最好诀窍。

整理错误笔记,是学习的良方,是减轻学习负担的重要措施。因此,指导学生整理错误笔记,利用好错误笔记是教师教学的技巧之一。

二、引导学生整理错误笔记

多数的学生明白整理错误笔记的重要性,并能付诸行动,尤其是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平时解题的时候,出现的错误并不算多,整理起来也很方便。对于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在平时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较多,整理起来的工作量很大,因此,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对整理错误笔记有很强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班级里出现共性的错误,常常不是学生的原因,而是教师教学中的缺陷。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如果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该补充说明的要补充,该重新讲解的要讲解。总之,教师要做好深刻的教学反思,而不是让整个班里的学生做一样的错误笔记。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出现错误的地方并不多,出现错误的原因常常有两种:一种是粗心大意,审题不到位;另一种是思维上的错误,解题的思路错了。针对这个情况,指导学习好的学生整理错误笔记的时候,侧重点应放在解题思路的引导上。在整理的时候,不仅要写好订正,还要写上当时解题出错的原因,是哪个方面思考错了,写上反思,以后复习的时候,侧重复习自己写的解题反思。比如,某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110克,向饱和的40克的Kno3溶液中再加4克的Kno3,求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不少学习好的学生忽视了“饱和”这两个字,将后加的4克Kno3也纳入计算中。那么,学生在订正的时候就要写上自己的反思:“没有注意‘饱和’一词。”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出现的错误是特别多的,如果令他们每个错题都要写下来,再订正好,甚至写上反思,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产生抵抗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比如,有些学生因为化学式的书写规律没有掌握,将化学式写错了,只做订正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督促他们掌握书写化学式的规律;有些是因为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好,导致解题错误,那么就要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三、灵活做好错误笔记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2

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来讲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学习任务。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强、对学生思维要求具备逻辑的严密性、作为基础学科的广泛应用性很大。这就反映出学习数学的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因为它没有物理、化学课堂中生动的实验演示,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退缩、恐惧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厌学情绪,听课状态不好,甚至出现课堂上睡觉、说话等各种不好的现象。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且已经完成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学案教学”的方法,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于体育、美术特长生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出现本质的改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比较低迷,怎样才能有效地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这些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也能有所事事呢?出于这种想法,结合学校申报的《普通高中学生量化评价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决定采用量化评价机制下数学课堂笔记评价教学模式这一有效手段来督促学生学习。

二、笔记评价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四个环节是这样安排的:前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笔记知识、加强记忆。教师依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由各组组长进行记录。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这个阶段的量化评分由小组长根据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并记录。然后用13分钟时间对导学案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这个阶段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听讲并记笔记,量化评分仍然由组长进行评价,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量化扣分。课堂剩下的12分钟进行分组训练和展示过程,教师依据各组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困生参与训练和展示过程,并以奖励性加分来提高量化评价的区分度。

最关键的是课下环节,教师利用批改课堂笔记对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讲评,选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同时给学生点出这节课学习的具体方法、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并且给出笔记评分,以加分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结合课堂教学中实行的小组合作模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堂量化评价制度和评价办法,并且通告了全班学生。学生的反应很强烈,支持和抵触的声音都有。最初的两天,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是不适应,这并不奇怪。他们在课堂上已经轻松惯了,懒懒散散的上课状态并不是在高中才养成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不良的上课习惯,突然要求他们都高度紧张起来,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来缓冲的。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很长时间来适应课堂上课状态的改变以及量化评价制度,到第四天,所有的学生在上课时都按要求准备了笔记本,并认真做起课堂笔记。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学生上数学课的状态有了本质的变化,以往睡觉、说话、看小说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三个星期后,学生的状态已经基本转变了,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记本每天也不用课代表催促上交了,一下课大家都主动将笔记本整齐地摆放在讲桌上等候课代表交给老师,实施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后,学生也认同了老师的这种做法。在家长会上,很多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写笔记,当他们亲眼看到笔记时,都由衷地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四、学生和家长的反应

学生都非常重视我在笔记本上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讲评,因为这些内容家长每周都可以看到,家长也很认同和支持我的做法,有不少家长都在我的评语后面写了评注。这种做法对于拉近我和学生的关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学生都很配合我的课堂教学。一年来,每名学生的数学笔记本换了好几本,如体育特长班的学生高某笔记本积累到6本、张某的笔记本也有6本,这些笔记客观上反应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状态的改变,也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数学态度的变化。

五、反思不足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还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因此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有时候学生的笔记以及课堂量化评分不能及时完成点评过程,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评价和应该得到的量化评分,会给学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今后要时刻注意的地方,力争每天都对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

另外,在课堂评价的环节上,还存在没有纸质记录的情况,以后要设计一种表格,分发给各组组长,将学生课堂的量化评分和笔记的量化评分整合后形成学生一节课的量化得分,并及时上传给班主任。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3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学生的自学能力往往较差,认为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抓不住重点,更不能发现问题.所以上新课前要给学生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还要指导学生科学预习的方法:(1)通读全文.通过阅读,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存在的不同.(2)扫清障碍.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二、做到完整操作实验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所以我们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三、科学完成听课

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是听课完成,听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它主要包括听讲、观察和记笔记等方面.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讲授思路,积极思考,多方联想;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遵循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原则;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要及时做好笔记整理.记笔记的类型有:(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记下,老师讲例题记下来,课后复习思考.(2)实验笔记.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错误,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四、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

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对在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

五、总结知识,学会解题,及时练习巩固

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并向学生介绍总结,归纳各类知识的方法.

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及酸的通性时,让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则让学生从所需药品,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索.

通过总结使新知识能纳入于原认知的结构中,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结构,使原认知结构改组和升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整理在一起.

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第一,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第二,解题时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4

下面就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教师要强调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和考试等6个环节。在这6个环节中,听课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因为课堂学习是和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锻炼思维的好机会,是反馈信息的主要环节。听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应学习的知识概念的理解、原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对典型题目的认识、对基本解题思路的把握。

记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效的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达到耳到、眼到、手到等身心合一的状态,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要素,提高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有效的课堂笔记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为了更充分地说明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往往引入很多课外的内容,来补充课内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面都很重要。此外,一些学生在课堂闪现的思维火花也是难得的课堂上生成性资源。有效的课堂笔记能够帮助学生随时记下这些信息,以备将来之用。

二、教师要指明课堂笔记应该记什么

很多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并不清楚课堂笔记该记什么,他们认为只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很重要。于是上课时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要一字不漏地记下来,结果是疲于奔命地跟着老师说话的速度记笔记,却记不下来。不仅记笔记丢三落四,而且听课也一知半解,上课忙乱不堪,下课一无所获。与此相反,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记笔记的意识,只有在老师强调的时候才勉强记上几笔。

课堂笔记究竟应该记什么?通过前面对课堂笔记的作用分析来看,课堂笔记主要有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补充书本不足等作用。因此,有效的课堂笔记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不仅仅要记课内的知识点,还要记老师补充的课外知识点。不仅要记下知识点,还要记下自己的疑惑。

记笔记时既要一边听讲,又要记好笔记,一些人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话速度。所以不必用完整的句子来记笔记,换句话说就是不必一字不漏地记笔记,而是要抓住关键词或关键词组。如果能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就能更充分地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思维导图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用来记关键词的工具。

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又被称为脑图、心像图、心智图,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由颜色、图像、关键词、曲线等要素构成,运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概念、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它融合了全脑的功能,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等功能,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等功能,并充分发挥了大脑思维的“想象”与“联想”的特点,它能够充分发掘出大脑的创造力与记忆力潜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四、教师要讲清思维导图有什么用途

思维导图能够模拟大脑的运作模式,把抽象的概念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线条表现出各个事物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使得复杂系统简单化、抽象概念形象化。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形、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充分刺激大脑,使得大脑左右半球都得到充分运用,激发了大脑的思维潜能。思维导图呈放射性结构,使得大脑对于研究的事物有任何新的想法时都能够随时“插入”和添加,这有利于锻炼大脑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思维导图常常用于以下场合:

1.思考:分析复杂的系统问题,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学习:用于快速学习新知识,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新知识的特点。

3.写作:围绕写作主题迅速形成文章结构、提纲和各个层次,填充相关论点、论证材料、案例和引申建议等。

4.笔记:能够抓住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体系里随时拓展补充新的知识,形成可扩充性的动态笔记。

5.策划:对某一方面的主题活动进行策划,按照活动要求的目的、目标、任务、人员、资源进行要素组合,按照活动的流程设定活动时间表,形成系统性的活动方案。

此外,思维导图还有很多用途。例如记日记、交流、讨论、头脑风暴、创意等。

五、教师要示范怎样用思维导图记好课堂笔记

下面以初中生物“细胞”一课为例,结合思维导图的画法,介绍一下如何用思维导图记课堂笔记。本节课主要讲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首先你要准备一本没有网格的笔记本,例如速写本。还要有多种不同颜色的笔。如果暂时手头没有速写本的话,也可以用几张白纸。然后,按照以下方案制作: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因为从中心开始,可以使你的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能更自由、更自然地表达你自己。

2.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形来表示,但应尽量使用图形,因为图画的视觉刺激更强。本节课上你可以画一个椭圆形的细胞,并在里面写上“细胞”两个字。

3.从中央图形出发,根据需要画出若干个分支,作为一级分支。每个分支还可以向下一层再画出下一级别的分支,依此类推。因为,你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把分支连接起来,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

4.在每条线上连接一个关键词。因为简短的词语可使思维导图更有力量,更具灵活性。本节课上你可以在各个分支上分别写下: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然后在每个分支的下一层级下的连线上写上相应的特点、作用。例如在细胞壁下一层的分支上写下,特点: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在细胞膜下一层分支上写下,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其余依此类推。

5.在绘制过程中每一个分支尽量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因为丰富的色彩能够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6.使每一个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因为你的大脑对直线感觉麻木。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5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6

关键词:课堂笔记;化学笔记;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66-01

一、做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课堂笔记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做笔记,我们会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通过做笔记会记录我们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在现在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认识到做笔记的重要性,对我们如何做好课堂笔记也不做引导,导致学生不了解做笔记的要领,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开发和利用分类功能

高中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和用途等。给我们的感觉是内容多而杂,学习起来不难,但做起题来就比困难。我们平时遇到的化学题一般综合性都比较强,它不是简单的考你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因而如果我们对各个知识点没有系统、有条理的掌握,要想把题完全做对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利用分类做笔记,把化学学科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以及计算等。我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分类做笔记、总结,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就是采用分类的方法做笔记,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概念类笔记

化学概念的学习一般要经过加工理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且运用。像这类概念性的笔记要写出关键字、词和句子,然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地表达。像化学平衡状态这一概念,其关键词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应、正反应和你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少了那个关键词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都不完整。为了能更容易的记忆,概括为逆、等、动、定、变这五个字。

(二)原理类笔记

我们学习的原理一般都是在实时事实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原理的本质,然后形成系统的结构,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对生活的一些现象能做出解释。如实验室为什么要用排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方法来收集氯气?其主要原因是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而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很大,抑制了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所以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氯气。

(三)元素化合物类笔记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要善于联系从各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如金属元素的掌握,其关系一般是单质—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应的盐。非金属元素一般是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新课结束后自己要善于做专题复结。

(四)计算类笔记

化学计算是建立在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所以要掌握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解题方法。如物质的量的计算必须具有清楚地以物质的量为主中心的概念和关系;有化学反应的要善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有电子得失守恒思想;电解质溶液中运用电荷守恒等。

(五)实验类的笔记

实验类的笔记形式比较多,但是首先要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进行预习,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会使用仪器,最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评价等。

三、做好化学笔记的步骤

(一)课前预习

进行课前预习,是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多,如果课堂上只是忙着做笔记,就会顾此失彼,影响听课效率。因此,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材中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只记录下关键字,课下做补充;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重点听;对于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以及老师总结的知识点一定要尽量记全。

(二)掌握记笔记的方法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已经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所以我们要随着老师的讲解做笔记。记笔记是边听边记,边在课本上画出重点,并把黑板上写的重点详细的记下来。

(三)课下做补充

如果课堂上没有记好的笔记,课下一定要借记录较好的同学的笔记进行补充。如果我们只记下一些只言片语而又不去补充,虽然当时看懂自己记得是什么意思,但是在过一段时间后,连自己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这也失去了当时记笔记的意义。

(四)要坚持做错题笔记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7

系统复习就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

系统复习的种类和名称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在划分时所用的标准不同而造成的。

按时间划分,可以把系统复习叫阶段复习,根据阶段的不同,可称为: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等。

按内容划分,也就是依复习的内容来命名,如物理的光学复习、力学复习、热学复习;化学的无机化学复习、有机化学复习。当然还可以分得再细一些,这要根据复习的任务来决定。

进行系统复习,一要有时间,二要有内容。在实际复习时,上面两种划分法,又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按学习态度划分,又可以把系统复习分为:主动系统复习和被动系统复习。

被动系统复习一般在考试前进行,它实际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进行的复习,带有考前突击的性质。

主动系统复习一般在平时进行。

 

(一)系统复习的好处

 

从表面上看,系统复习只是学习的重复,但这种重复和初次学习时大不一样。进行系统复习时,知识水平和能力比初次学习时要高得多。学习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是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了(当然这个整体和全局是相对的)。由于这种变化,使得系统复习的内容虽然还是学过的那些知识,但通过“温故”却可以得到许多新收获。这种新收获,集中表现在系统复习带来的四点好处,即:

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

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这也许就是“温故知新”中“知新”的主要内容吧!可以说,正是通过系统复习,使知识的掌握来了个飞跃,达到了系统化和综合应用的高级阶段。

下面就以上四点加以具体说明。

(1)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

有的学生总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对学习的成功渐渐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认为,学过的知识反正是要忘的,早记早忘,不如在考试前突击记忆。可是到了临考前,由于要记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一时又记不过来,心里很烦恼。还有的学生认为,理解了的知识自然就会记住,可事实上,明明理解了的知识,却也忘记了,到运用时不知所措。

其实,人的头脑在记忆方面,既不像计算机那样忠实,也不像笔记本那样可靠,一个人对感知过的事物总是会忘记的。

遗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科学实验表明,学习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出现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

可见,问题不在于会不会忘记,而在于怎样和遗忘现象做斗争,使我们所学的知识能牢固地保存在头脑中,以便在应用时能随时取用。

怎样才能使知识很好地保存在头脑中呢?有的学者认为,经过学习,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那么,就会慢慢“消退”,表现为遗忘现象。而系统复习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这种神经联系,以防止它的“消退”。

在系统复习时,要重新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使这些知识在头脑中再一次出现。例如,要回忆每一个概念是怎么引出来的,概念又是怎么得出来的,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是什么,而复习一些原理公式时,要回忆这些原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些原理适用于什么范围,公式反映了哪些数量关系等等。这种回忆本身就起着强化记忆的作用,而回忆不出来的问题,又可以作为重点,再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些,无疑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复习,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能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理解的加深又会大大促进记忆。因为,记忆的内容已是系统化的“知识之网”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这种内在的联系,像网络那样,把记忆的内容牢牢联络起来,结果就不容易再遗忘了。

例如,学化学时,开始对质量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究竟反映了哪些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总搞不清。到系统复习时,通过比较找到了这三种浓度之间的共同点都是反映了溶质和溶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点在于溶质和溶液的表示方法不同而已,有的用质量比,有的用摩尔数、当量数,有的用体积。再进而通过系统复习,找到了它们之间互相换算的途径,那么,这个浓度问题就变得很容易记了。

又如,有的学生在学习生理卫生时,开始死记八大系统的名称,经过系统复习后,认识到了八大系统和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到了八大系统的内在联系,这时会格外好记,用不着再死记硬背了。

如果一个学生能在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的基础上,坚持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每个专题有复习,每门学科有总复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次的系统复习,那么不仅所学知识的质量会越来越高,而且会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为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创造极好的条件。

为什么优秀生面对问题会迅速地把有关知识从头脑中“提取”出来,把问题迅速解决呢?这是与他们坚持复习,尤其是坚持系统复习分不开的。

(2)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生病缺课,闹情绪学不下去,环境太乱分了心等等,往往使某一部分知识没有学好。由于所学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这些漏洞和欠缺在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时,尤其是在换了学习课题后,常常被忽略,一时没有察觉到它们对学习的影响。如初二物理有漏洞和欠缺,并不太影响初三物理的学习,因为初二物理主要学的是力学,而初三物理主要学的是光学、热学和电学,这些知识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果坚持进行系统复习的话,那么这些漏洞和欠缺,在系统复习时就可以及时被发现和弥补。因此,坚持进行系统复习的学生,很少在学习上有“欠债”现象,他们的知识是比较完整的。

不抓系统复习的学生,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学习局面呢?这些学生往往在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前,也就是总复习时,才第一次发现自己在知识上还有那么多的漏洞和欠缺。总复习本来就已经够紧张了,还要再补课,结果使总复习的效果大受影响。

学习上欠的“债”总是要还的,要么在预习时还,要么在系统复习时还,这都是上策,而拖到总复习时算总账,实在是下策。可以这么说,在总复习之前,还没有还清“学习债”,在知识上还缺乏完整性的学生,是很难承受住总复习的负担的。

例如,进行化学计算的总复习,其中涉及到浓度的计算,老师一般可能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上,如果这时才发现自己还不明白什么叫摩尔,什么叫摩尔浓度,什么叫当量,什么叫当量浓度,那就被动了,就会造成上课听不懂、课下没时间补的局面。总复习时如果各学科同时出现了上述现象,就有可能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

可见,平时主动抓紧系统复习,及时查漏补缺,早日使知识完整化是多么重要。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这可以说是系统复习给学习带来的最大好处了。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或者说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

我们知道,任何学科的理论,都是由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平时,通过分学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只有真正认识到这种联系和区别,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就要依靠系统复习。

如果把知识系统比喻为“知识大厦”,把概念、原理比喻为建筑的“原材料”,那么平时学习概念和原理的过程,就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系统复习就是利用这些“原材料”建造“知识大厦”的过程。

建造“知识大厦”时,应当考虑各种“原材料”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这些“原材料”有机地组建起来,建成“知识大厦”。老师在系统复习时,经常说要把学过的知识串一串,或者说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实际上就是指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可说是融会贯通的过程),或者说是组建“知识大厦”的过程。

知识系统化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知识的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应有的位置上去。不通过系统复习,就很难达到这种从全局上把握具体概念和原理的境界,所学的知识就将是支离破碎的、孤立的或杂乱堆积式的,这种无序的知识结构,显然与它所反映的世界的本来面貌是不相符合的。

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

经过系统复习,可能用几页纸就把一本书的要点整理出来了,而一个专题可能只需要一张图表就够了。经过系统复习后所产生的复习纲要、系统表、示意图、比较表等,往往集中反映了各种概念、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知识的骨架,抓住了它,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三,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新的概念、新的原理,一旦纳入了知识的系统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时,就和旧知识建立了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旦建立,就难忘记,因为新知识和系统知识挂上了钩。

如果你系统复习了“光”的初步知识,再来回忆,在你的头脑中就好像出现了一张“知识网”,这张“网”,把知识的要点,各种现象,各个概念,以及原理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地展现了出来。这时,你会感到知识的掌握比过去清楚多了,还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要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的思维,要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要知道,科学的思考会大大加快组建“知识大厦”的速度。

(4)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大家知道,在重大考试中的题目多是综合性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多是综合性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应用综合性的系统化知识才行。在系统复习的后期,通过做适量的综合题目,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知识系统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进程。经过系统复习时的综合练习,应用系统化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大加强,使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复习的程序

 

系统复习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1)阅读

就是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地看书、看笔记、看作业和试卷等。通过阅读使掌握的知识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当然,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弄懂,发现了没有记住的知识,要想办法记住。

在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主,围绕课题这个中心,着重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领会。

②阅读前,尽量采用尝试回忆的办法,先自己考考自己,看看独立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拿张草稿纸,在上面把回忆的线索写出来。如果坚持把回忆和阅读结合起来,并坚持多思考,阅读时就会更加专心。

③阅读速度要根据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来决定,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凡是学得较好的部分,就可以很快地过一下;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则要多花点时间,并留下记号,以便在以后学习时提醒自己。

④在回忆、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要随时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思考成果用笔记形式固定下来。有了好的想法要随时记下来,作为下一步整理复习笔记的原始材料。因为系统复习的过程比较长,好的想法不随时记下来,复习到后面就可能把前面的忘了,这很可惜。

总之,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俯而读,仰而思”,并以思考为主,阅读和回忆都是为了促进思考,至于下一步制作的复习笔记,就是这一阶段思考的成果。

(2)整理

指整理出系统复习的笔记。

通过艰苦的思考,终于形成了完整而又系统的知识,应当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并及时用复习笔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使这些思考的成果,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使学习保持连续性。再复习时,就可以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以这高水平为起点,可再进行更深一层的学习。这样,复习笔记变成了学习进程中的“里程碑”,从而保持了学习的连续性,避免学习时一次又一次地简单重复。

有了复习笔记,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不少学生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笔记;把一个复杂的专题变成一张系统表;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变成一张比较表;把不易记忆的内容改造为醒目的图示;把复杂的内容变成一张关系图;总之,把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变成各式各样的笔记形式,如果再使用彩色笔就更加醒目了。

有了复习笔记,时常拿出来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一看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又由于是自己整理的,印象深刻,所以是一份极难得的“备忘录”。

有了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复习起来就会更加专心。因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已经形成的“知识之网”,用最形象、最简明、最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考虑本身就推动了复习时的思考。没有整理笔记的愿望,系统复习时就容易分心。

整理复习笔记时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复习笔记要能反映知识的系统,应重点把概念和原理的联系和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复习笔记就可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专题知识,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知识之网”展现出来。

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千万不要变成课本的再版或课堂笔记的再现,不要写得密密麻麻一大片。

复习笔记要适合自己使用,具有个人的特点,自己掌握得好,记得牢的地方,笔记上要简单些,甚至只有一两个字表示一下即可。而自己掌握得不好,记得不牢的部分,要详细一些。因为是自己看的,所以还可以用一些符号、简称,使之更加好用。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8

【关键词】化学,复习,笔记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

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改错笔记。

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3)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9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化学反应工程笔记篇10

一、立足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然而当下,我国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诵读备受冷落,“要点应试式”、“内容分析式”和“词句串讲式”取而代之。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出路首先在于立足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根据深浅程度的认知规律,可将诵读划分为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四个阶段。在这里要注意的是:1.教师一定要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不要将诵读流于形式,要落在实处;2.诵读要讲究方法,可以贯穿读这一主线,进行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四个阶段诵读;3.在遵从教材大纲基础之上,对于诵读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不要让学生感觉诵读是枯燥乏味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在计划的时间内,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

2.养成课堂上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当然,做笔记是要讲方法的:(1)做好准备工作,不同科目准备单独的笔记本,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以突出重点。(2)做笔记速度要快,笔记内容应该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体系、难点、考点以及老师重复多次的内容。(3)笔记的版面很重要,可以不美观,但必须段落清晰。(4)课后及时温习检查笔记,查漏补缺。(5)温习笔记有周期:课后回顾,检查遗漏,加强记;每天做作业前回顾重复,加深理解;每周定期翻阅,加强记忆;考前回顾,知识点简单化,增加信心。(6)做笔记要做到: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笔记内容不满黑板抄;没有记下便索性不记,先认真听,课后问老师同学;下课把笔记简单回顾,保证没有遗漏。

3.养成课后梳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习惯。

喻旭初在高考信息会上说作为高三毕业班语文老师一定要“狠抓五件事”,第一件事就是:1-5册教材,古文要认真复习一遍,因为每年高考的第二题考四篇课文,四个虚词。教师在起始阶段要做好敦促工作,甚至可用练习本的形式,强化重点词法句法现象的归纳,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积累的良好习惯。如《师说》中古今异义现象的归纳,《游褒禅山记》有21个“其”字,可适时归纳“其”字的用法。

三、强调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考试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并非完全与教学内容相符,考察主要是针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思维。要注意几点:

1.明确学习重点。就往年高考中关于文言文的题目,像字词的考察依据都脱离不开教材内容,因此学生在做相关练习时,教师要重点讲解。要将练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明确题目考察的出处,从而明确学习重点在哪里,并熟练运用所学,获得成功。

2.方法指导不可忽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习与考试不完全等同,学习讲究方法,文言文练习也有相应的方法。高考中,文言文词句翻译占8分之多,在加强练习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翻译的方法与规律。像知“出处”,要通过通读文章和对作者的了解,确定出处,进而提供一定的阅读环境,由此可以积极探究,理解文意;知三名(人名、地名、官职名);信达雅的原则;留增删换调缩扩的方法等。

四、引导感悟,培养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与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鉴赏审美能力。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语句中的美,提升学生鉴赏审美能力,建议做到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