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信息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8:29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1

1当前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构成

相关资料显示,在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整个从业人员中占60%,参加过相关培训的人员占将近20%。但有一个普遍情况是,大部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依靠的是自身累积的工作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1.2招聘方式

(1)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成本低,且可以直接、大量、便捷的招到所需人才,所以校园招聘是各医药企业员工招聘的主要方式。(2)网络招聘。网络招聘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其可以面向社会广泛进行招聘,且可以定向、定时进行招聘,不受招聘专业的限制。(3)招聘会。招聘会是比较传统的招聘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与面试者面对面交流,从而快速对面试者作出评估并了解其信息。(4)中介机构招聘。通过中介机构招聘的员工基本上都已经过筛选,其招聘成功率较高,上岗的效果较其他方式也显著。(5)媒体广告招聘。媒体广告招聘是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上进行相关信息的,其优点是覆盖率较广,短时间内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还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在招聘员工的同时又可为企业做宣传。

1.3员工培训

医药行业在培训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岗前培训,时间为10~30天,大多是企业历史、目标、宗旨以及所在岗位职责任务等的介绍。二多为自我培训,大多都是由本岗位的领导者或者本企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三是对员工缺乏长远的培训计划,不利于员工的长期发展。

1.4业绩考核与评估

相关资料显示,有60%左右的医药企业会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业绩考核,考核的办法主要有民主测验、观察法以及标准参照法,还有一些企业采取考试法、要素评定法、情景模拟法等。可以肯定的是,医药企业在对员工的评估考核方面较以往跨出了一大步,不仅对生产等岗位进行了量化考核,而且对科研、管理等岗位的量化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探讨。但不得不提的是,医药企业内工作岗位的评价系统多以经验性为主,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1.5薪资管理

我国医药行业的员工薪资结构较为简单,与其他行业相比,底薪高、福利低,相关薪酬奖励制度少。在这其中,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收入往往达不到企业50%的分位,人力资源部门的收入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医药行业对销售部门较为重视。企业销售部门员工的收入也会随着其等级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国内医药企业的薪资水平同外国制药企业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普遍存在于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大部分医药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会忽视员工的培训。首先,培训投资大幅度减少,近几年参加培训的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正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次,对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2.2管理缺乏制度化管理缺乏制度化是当前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医药企业的岗位都不是按实际需求设置的,也不能做到按实际能力进行人员安排,有些部门领导也不完全按章办事,对违规违章的现象没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一对一惩戒制度,即使有也极其模糊。2.3人力资源的构成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国有医药企业普遍缺乏科技人员,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都选择销售一类的工作,选择读研深造的也并非全是为了从事科研工作,而科研人员中从事新药研究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

3针对医药企业存在问题的建议

3.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医药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严格做到用制度管人,不能以人情关系选人任职,要重视员工的能力,选贤任能,各项工作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3.2加强员工培训各医药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不仅要对员工进行能力训练,还要加强员工的人格培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员工工作能力及效率的提高。3.3抓紧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不仅仅在于前期的培训,更重要的是长期培养。各企业要统筹兼顾,前期培训时做好岗位适应培训,强化员工的素质。后期可以安排定期培训、成果交流、外出学习等,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制定相应的政策,努力打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

4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时代,信息化愈加重要,而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4.1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缩短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开辟更加丰富的沟通渠道,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4.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途径

4.2.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医药企业各部门首先要协调运作,部门彼此之间的信息要做到及时传达、及时核对,减少因各部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其次要建立一套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各项支出、资金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要完善加强预算制度,避免出现预算可有可无的情况。

4.2.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构建

尽管医药行业有其特殊的管理运营模式,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其应结合国内外各企业的运营模式,取长补短,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医药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一套全面覆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平台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改善当前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这一信息化平台,能实现医药行业流程、咨询实施一体化、财务运作一体化、管理流程运作一体化。此外,结合医药机构的实际情况,运用企业管理模式,还能构建统一的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并以此形成准确、高效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性的构建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的好处。(1)更好地管理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组织机构图,更简便、快捷地帮助医药企业进行组织管理。(2)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与激励体系相结合可以更高效地督促各部门及员工进行自我提升,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医药行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构建出一套基于平衡计分卡为主导的多维度绩效考核体系,在绩效管理、奖金管理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3)员工人事信息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的人事信息有维护功能,在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标准的基础上,可自行对员工资料进行修改及补充,可对其他人事管理机构提供员工任职全过程的人事事务处理。在员工进行入职、调动、辞职、辞退、档案维护等业务处理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对大批量职员进行集中、快速的处理,保证企业人事管理的有序运行。(4)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在职、离职、离退休职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离职、离退休、不在职等情况,具有数据维护、信息分类查询管理等功能,这不仅可以对离职面谈记录进行管理,还对离职人员的生日、信息维护、重新入职黑名单定义等均有预警,高效、便捷地帮助医药企业分类处理和记录不在职、离职、离退休人员的各种事务。

5结语

人力资源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只有采用“适合国情,突出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医药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者:陈瑜娜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孙明海.医药企业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2

关键词:医药流通 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竟争,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医药企业管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而且还将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实现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就要建立医药流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人wt。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

1.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的药品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多为60多亿元,而年销瞥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的比例也很不合理。

1.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

1.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瞥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上海龙头医药、北京医药、苏州“雷允上”药业、重庆华博医药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2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医药流通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医药流通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医药流通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医药流通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间题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3加快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应纳人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3.2切实建设医药流通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到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医药流通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飞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医药流通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3

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根据《“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

现状与形势

1.“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各地紧密结合《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加大投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中医药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些中医医院建设了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平台,涌现了一批信息化示范单位,引领、辐射和带动着区域内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中医药科技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基本建成了中医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部分中医药院校构建了中医药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博物馆;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不断完善,初步形成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制修订《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初步建立了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与开发技术平台。

2.“十二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是中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改、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信息化既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较为突出问题,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任务十分艰巨。从整体上看,虽然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基层中医药部门信息化执行能力不强;中医药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能力薄弱,设施缺乏,经费投入不足,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程度存在一定差距;中医药重点业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制约了中医药管理效率和监管能力的提高;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尚需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不够,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中医药人员信息技能有待提高,民族医药信息化相对滞后等。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中医药信息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信息网络建设,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制度。《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更明确地将实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作为中医药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为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中医药信息化任务,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中医药,用现代管理方式推进中医药,实现中医药核心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综合决策科学化,不断提高中医药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中医药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坚持“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六位一体、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思路和理念,以中医药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应用支撑能力和网络信息安全为保障,增强卫生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相互融合,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中医药信息系统,把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2.基本原则

服务应用,惠及居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应用促发展,按照经济实用、持续稳定的需求开展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协同,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惠及人民群众,使其获得更加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调顶层设计、区域协调发展,紧密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实际,统筹规划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强化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地分步实施,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政府主导,合力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元筹资、合力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注重实效,共同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

资源共享,保障安全。整合资源,注重横向发展,实现跨机构、跨地区、跨部门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3.建设目标

到2015年,中医药信息化取得明显进展,依托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基本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满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应用的需要;基于信息平台的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等初步建成,形成一批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中医药数据资源库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建立一支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主要任务

1.中医药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国家、省级、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完善部级中医药综合管理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国家中医药信息专网,实现部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全国中医药的综合管理和业务协同。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4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一届委员及领导机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武东出任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巡视员陈伟出任专委会秘书长,同期选举产生了八位副主任委员和三位副秘书长。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八章五十三条)和《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3年工作计划》,召开了第一次常委会,邀请了来自四个不同单位的、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发表了中医药信息化相关主题的演讲。

立足“中国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专委会的成立和新当选的专委会领导机构成员表示了祝贺,他说:“成立专委会,既适应了医改需要,也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了中医药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信息化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需求中需要有更高的定位,专委会的成立对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吴刚指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之一,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他鼓励大家以专委会的成立为契机,积极适应形势要求,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他就专委会如何发挥作用谈了四点看法:

第一,增强大局意识。中医药信息化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管理的专门行业组织,专委会需要承担很多具体任务,因此一定要站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以对中医药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研究问题,遵守《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章程》,规范专委会的业务,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与合作,把中医药信息化推向深入。

第二,提高职业水平。成立专委会,标志着中医药事业在卫生计生行业有了专门的、全国性的职业组织,中医药信息工作的职业特征更加明显,中医药信息化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明显,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服务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切实增强职业意识,才能不负重托,真正承担起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职责。

第三,充分发挥优势。专委会业务涉及诸多方面,同时又聚集了来自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在相关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和水平,这种特殊的组织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是专委会的财富,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搭建好研究与交流平台,让各方力量加强联系,发挥作用,为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技术支持。

第四,认真履行职能。专委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部门的智囊团,要按照民主办会原则,切实发挥参谋作用。

他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积极参与专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多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建言献策,特别是为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提供良方良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为协会的工作创建条件,搭好平台,运用现行工作机制,支持专委会开展工作。

依托规则,开展工作

新当选的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武东表示,专委会将在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的指导下,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开展工作:

第一,找准工作定位。中医药信息化工作有自身的特点、规律,专委会将严格按照《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章程》和《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把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特点、优势发挥出来,在业务范围内开展各种活动,扮好角色,做到主动作为、发挥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第二,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学术组织的建设和学术讨论,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学术组织,体现专委会的专业性、研究性和咨询性;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中医药系统内外各类资源,搭建以标准规范、学术交流等为主的平台,引导中医药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抓紧筹划专委会刊物和网络平台,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扩大专委会影响力。

第三,发挥职能作用。目前专委会聚集了很多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专委会要发挥好参谋助手工作,为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积极为委员单位和中医药信息化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中医药管理部门、委员及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促进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提高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发挥好行业自律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维护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形象。

他相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悉心指导、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专委会必将会为推进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完善平台,做好服务

新当选的专委会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副巡视员陈伟表示:“为我们176位委员做好服务,这是我们专委会的第一要务。”

专委会下半年的重要任务是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搭好平台,做好协调管理服务工作;确立业务范围,明确工作规则和程序;支持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推进远程医疗和居民健康档案并实现跨医院、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和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陈伟希望各位委员能从技术上、业务上全力支持专委会工作,同时利用好专委会这个平台,当好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传播者、建设者和宣传者。

陈伟说:“各个委员都是通过民主程序推选出来的,对信息化的研究也都很深入,学识也都很渊博,阅历也都很丰富,造诣也都很精深。希望大家能够在下一步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心全意支持专委会的各项工作,毫无保留地建言献策。”

中医药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许多认识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都在具体工作中,他支持各位委员早研究、先试点、多总结、深探讨。

最后,陈伟特别提到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定位问题。

他认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局限在中医药行业内,衡量标准仍是中医药行业的标准。而信息化建设一定会突破行业,向大卫生信息化迈步前进,所以要明确中医药信息化的定位,把中医药信息化放在大卫生信息化的背景下推进建设。

精通业务,尽好职责

新当选的常务委员、浙江省卫生信息统计中心主任倪荣谦虚地表示自己是“混”到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中的,但是,“既然来了,我就一定努力在中医药信息化方面做些事情出来,常委就要好好履行常委的职责,”他说,“《大数据》中有这样一句话,‘除了上帝,谁都必须用数据说话’,我认为中医药的发展也到了要靠数据说话的时候了。中医很重要,我对中医很有感情,中国的卫生信息化要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可能是个切入点,可能是一片‘蓝海’。”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5

【摘要】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医药领域对医药信息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医药院校如何构建具有医药特色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医药信息;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高校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应用型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现状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一跃成为领导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的主导性技术群,并进而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奠定了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的技术基础。随着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药数字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加强医药信息化的建设势在必行,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强劲。相比其他专业目前人才需求相对过剩的现状,医药信息人才这种有医药专业背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的人才旺盛需求在现阶段显得格外突出[1]。

例如,各医院信息中心的建设都是近十年的事,加上又没有特别符合这一要求的专业生源,目前,医院信息中心的人才来源基本有两个途径。一是it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是许多医院信息人员的主要来源,45%的人员是it专业,55%则为相关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等。二是由原来医院的医务人员、统计分析人员转到信息中心工作的。虽然这类人员的it专业水平可能会比不上it专业毕业的人员,但由于他们了解医院和医疗,在了解医院需求、提出方案、与医务人员沟通方面会做得更好,更符合医院的实际。可见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具有强的竞争力,社会也是更加需要这一类的人才。医药信息类专业开办正是为了培养医药专业知识和信息知识很好结合的人才。

二、培养医药信息应用人才的基础和特点

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信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当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医药信息学是一门研究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应用的学科,是计算机信息知识与医药知识的有机融合,它包括医院管理、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药学文献、医药统计及决策、医药实验、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制、医学图像处理、医学生物模型和远程医疗等信息系统[2]。虽然每年都培养了不少的计算机人才,但由于医药学相对的独立性,所以,仅熟悉计算机知识但未掌握医药学基础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将医药学与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的。目前我国医药院校中,仅有简单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从事医药信息学研究的人才十分匮乏。所以,通过医药院校培养医药信息化人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一)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

首先,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医药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学生具有适应在医药企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具备基本适用的医药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其次,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医药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特别能够解决医药行业信息化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为其他计算机专业学生所不容易理解。再次,医药企事业单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医药企事业单位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

(二)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根据医药信息实际需求,将专业定位为医学技术信息处理、医学价值信息处理和医学语义信息处理三个培养发展方向。整合医学信息学教育,以集约的形式,将医学背景知识结合医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重新形成三个不同的课程集群,形成三个发展方向。一些课程组合作为基础的课程集群,在公共基础集群上,加上专业必修部分,辅助以选修部分,选择发展方向,这也是目前和社会需求相挂钩的最有效教学方式,代表了教学方向和趋势。具体表示如表1。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第4期蔡永铭,等.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表1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改革高等教育要改革封闭式培养人才的方式,面向社会培养人才[5]。在多方位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设立医药信息类专业或方向,全方位地为医药行业培养人才。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即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发挥医院校的独特优势,实现现代科学知识、医药知识与医药行业实际的有机融合,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医药信息类专业人才。

三、培养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在医药院校中,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医药信息人才?国内尚无成熟的先例可供借鉴,因而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界定,需要何种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需要哪些知识结构、医药学知识与计算机、信息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什么样的比例结构、采取什么样的专业教材、教师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实际经验等,都成为直接关系到这个专业方向毕业学生质量的高低、影响这个专业方向生命力的制约因素[3]。因此培养新时期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措施必须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首先具备应用型知识结构,师生积极投身医药行业的社会实践。

(一)医药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实用化教学

重视实用性课程的开设是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特点。在低年级开设一些编程课程,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消除计算机的神秘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年级的课程设计题目采用与医药知识背景相关的课题题目,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起到复习和运用所学习过的医药知识,同时又可以锻炼解决医药行业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千方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大作业设计进行有效的团队作业训练。通过这种途径学习学生具有区别于其他院校所不能够达到的医药行业特殊知识背景的能力。

把培养目标映射到教学计划中,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合理兼顾医药基本理论、基本课程、计算机与信息等课程的有机结合。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包括医药基础课程、程序设计技术与应用类课程、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和应用软件类课程。医药基础课程开设了基础医学概论、药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化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医药的基础理论。对程序设计与应用类课程,主要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算法、案例驱动来介绍程序设计技术,教学语言主要是C/C#、Java等;在网络编程方面,主要介绍JavaScript、HtmL、CSS、XmL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课程的组织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完成项目,每学期学生要完成两个较大的综合性编程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主要开设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对高年级学生着重介绍数据库原理与分析、数据挖掘技术与算法等,对低年级学生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internet技术、数据访问与安全技术等。在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重视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几乎所有软件类课程,都有完成项目训练的要求,项目训练体现了对程序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中进行尝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二)加强与社会结合,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为增强师生对医药行业的了解,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与资源,鼓励教师学生走向社会走近医药行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医药行业的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医药行业相关的科研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依据医药行业的特色积极参与相关大学生竞赛活动;邀请相关的计算机专家与医药行业计算机高手为师生讲学,使师生及时掌握国内外医药信息前沿知识及医药行业的最新动态。

(三)根据专业的需要建立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专业教师

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保证医药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所以,为组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师资队伍,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模式。主要措施一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引进高学历、高层次、在计算机信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学科带头人与专业教师;二是重视现有教师的再培养,鼓励骨干教师朝应用型、交叉型知识结构的高学历努力。只有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意医药类、计算机信息类、理论类、应用类知识结构的搭配与交融,才能保证各专业学生对应用型知识的需要。

四、结束语

开展新时期医药行业急需的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医药院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方案应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紧扣医药信息人才社会的需求,构建一个正确合理的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参考文献

[1]周怡.医药信息学教育结构重组探析[J].医学教育,2005,(6):79-80.

[2]周毅.医学信息学的研究领域及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2005,(8):66-68.

[3]王爱军.从医院信息人才需求谈开办《医学计算机应用》本科专业的设想[J].西南国防医药,2003,(4):35-37.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6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19-03

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中国医药物流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下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营销渠道上的上下游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中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在发生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随着Gmp认证和GSp认证的强制推行,我国医药行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流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小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却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整个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基本上可以说是处于无钱可赚的境地。尽管如此,我国的医药行业仍旧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趋势。据统计,中国药品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2中国医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1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快

随着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配送需求的进一步加大,企业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医药物流的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力度,大型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将会越来越多,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优化以及医药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在新的医药物流运营模式下,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先汇集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统一向下游企业进行配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的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零售企业的进货成本。

2.2现代化和开放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放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药物流行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医药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外资以及外企的进入虽然会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其销售服务模式和物流管理经验对我国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仍旧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物流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国医药物流逐步走上大型化、现代化、高效化的发展轨迹。

2.3电子商务在医药物流行业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医药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医药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将愈加明显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药物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医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相关统计,通过医药物流供应链及第三方物流运作,可以降低采购费用6%~12%,压缩库存总量10%~30%,降低运输成本5%~15%。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医药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将提供更加专业化、细致化、系统化的物流服务。

3中国医药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经营理念落后,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的很多医药物流公司虽然在软、硬件设施设备方面不断增加投入,基础设施方面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医药物流管理的理念过于保守,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物流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缺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本身拥有的优势,尚不能满足医药企业更加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2物流成本过高,企业效益偏低

目前,我国的很多医药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总构成还缺乏足够而又深入的认识,往往只看到直接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对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则是相对忽视,与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上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存在的交易环节多、交易渠道复杂、交易信息不对称、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导致行业内的物流成本处于较高水平,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的整体实力。

3.3运营管理水平低

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销售和配送不能跟上进货量,造成库存积压的情况。而伴随着每个月都有过期药品销毁,造成了行业内部大量的资源浪费。配送分配环节不合理,待配送货物积压时间过长,配送车辆周转时间不合理,不能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等问题也大量存在。销售环节没有很好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达成有效联络,导致经常出现急需药品缺失的情况,相应地造成信誉下降、客户流失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中国医药物流管理人才相对较少,不能对公司的医药物流提供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利用率差,没有对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闲置人力多,这也是影响中国医药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4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看,医药物流领域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技术和eDi技术等,但是信息技术在中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应用范围却非常有限,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货物跟踪系统、客户信息处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接口,限制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不利于企业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

4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与应对策略

4.1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

在未来的医药物流领域,医药物流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医药产品的分销、配送和流转,所以,中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物流设备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的上下游资源,优化医药产品的物流配送环节,想方设法提高中国医药物流企业的订单处理能力,降低库存数量和配送时间,缩减中间环节,提高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而这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对此,医药物流企业要在参考国外医药物流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这样可以联合更多的企业力量,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以在降低企业的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4.2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要想不断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质量,甚至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承担更大的物流服务项目,必须要有高效的技术和设备作保障。对此,企业要增强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完善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完善企业医药物流的配套设施和物流技术支撑体系,改善医药物流的运行环境,制定科学的医药物流发展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同时,要重视医药物流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行业内部医药物流标准的一致性,促进物流活动开展顺畅,实现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4.3提高行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重要的趋势之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医药物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物流信息自动收集与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医药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传递能力和决策反应能力,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不断降低物流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和市场,促进中国医药物流业市场影响力和营销力的不断提高。

4.4提高企业医药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不断细化和发展,医药生产企业的物流业务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这就要求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提供医药物流综合服务的能力。例如,有的医药企业需要医药物流企业提供自动订货、传递信息、转账以及药品全过程追踪的一体化服务,有的企业会涉及物流管理咨询、库存控制策略、物流方案的选择、规划与建议等业务。医药物流业只有具备综合性物流服务能力,才能满足现代医药物流的现实需要。

4.5重视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基于中国当前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现状,需要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提高企业以及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要促进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制定能够真正适应医药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医药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医药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4.6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医药物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医药物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在增强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对市场进行重新的定位,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策略,为医药物流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实现从整体经营的固定模式到细微管理的差异策略的积极转变,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小批量、多频次、快速运输业务,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周边医药生产企业的医药物流需求,实现自身物流业务由点到面的拓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论

总之,在现代物流供应链理论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医药物流业也必然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对医药物流业进行不断规范,遵循医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对医药物流现状的研究,重视医药流通体制的重组和长远规划,不断提高医药分销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才能从整体上推进我国医药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肇兴,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5).

[2]于芳,李泉.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我国医疗行业中,但在当前的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与人民息息相关,只有不断革新,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管理系统,才能够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1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必要性

当下,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紧密结合,医院的管理也与网络密不可分,计算机信息化在医疗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信息化服务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了解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医院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了解到最前沿的医疗知识以及一些知名大医院的大型手术、诊断案例等。在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一些地方医院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内外专家进行研讨、会诊,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1]。提高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优势。

1.1提高服务质量

在传统的就医流程中,患者通常拿到医师处方后还要进行划价、交钱、取药等一系列复杂流程。引入信息化技术管理后,患者只需就诊完毕后直接到收费处交费,再前往指定的取药口取药即可。此举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也为医院免去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

1.2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在医院的运用涉及挂号、就诊、药品、财务等方面。将医院药库数据库与门诊及住院药房数据相连接,极大的改善了药品的流失状况。在使用信息化管理后,医院的管理者也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医院的整体运作状态,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

1.3提高医务工作人员效率

引入信息化技术后,门诊医师不用再手写处方,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医师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开好处方,并立即将处方发到交费处及药房。将医师、收费、配药全部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连接,避免了因信息沟通不对称导致的无效劳动,同时大大提高了时间利用率,让医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接诊更多的患者。

2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力度

2.1引进培养计算机人才

要强化医院的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就要抓住专业人才。为了促进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必须引进和培养一些从事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当下,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已在医疗卫生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却远远跟不上医院的需求。因此,医院在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后还要注重对其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为了不断改善医院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医院应当提供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让专业人才及时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再利用他们学习的知识服务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2.2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设备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没有硬件的支撑,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只有依靠强大的网络平台,医院之间的信息才能有效传递,医院也才能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日常维护中,医院应该及时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检查,查看是否符合检测标准[2]。对于检测有问题的,医院要投入资金进行更换或者修补。同时,要制定设备维护周期表,在一定周期内对整个设备进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在维护时,必须有备用设备保证医院的正常业务运转。

2.3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依靠的是高端的信息技术,主要功能就是为医院提供日常工作中的相关数据,是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并借助数据结果进行科研、管理的依据。所以,加强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实施有效的研究和管理,并保证资料真实性的关键所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各个科室电脑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负责医院所有电脑设备的维护和保存。在医院内使用医疗相关系统时,要负责对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系统在医院的正常使用。在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完毕后,为保证系统和信息安全,应当禁止外来移动储存设备接入医院电脑,以免发生中毒或者资料外泄等严重问题[3]。同时要求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在使用系统时不得擅自修改处理电脑上的相关资料,一旦出现故障,立即联系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3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3.1应用于医嘱管理医嘱管理系统基本信息单位是单个患者信息源,从而可实现患者住院期间病历录入、记账查询、日常监护以及病区、病床安排等多项管理。护理人员将患者医嘱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后可由系统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经过处理后的医嘱可直接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参考,例如,电子病历(图1)可将患者既往史、个人详细信息整合到一起,将医师、药房、护理人员、手术诊室等多方面联系到一起,将原本烦琐的人工作业通过计算机局域网进行处理,可让患者入院治疗流程更为高效便捷[4]。3.2应用于药品管理医院日常运营中需要储备大量药品,因此对药品进行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药品实行管理可有效简化管理流程,并能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在“建立安全药房”的管理理念下,首先可建立药品管理系统,在采购工作完毕后将药品名称(包括化学名称与商品名称)、价格、规格、剂量、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日后的供应管理过程中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查询药品使用的实时状态[5]。此外,还可将药品管理与处方开具结合起来,将各种用药处方输入到管理系统中,严格遵照医嘱,对药品申领、调拨、调剂、发药等程序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图2)。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在现代医疗环境中,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进程正在逐步完善。计算机信息化在医疗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医院工作的效率,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使医院的公益化性质得到更好的发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医疗责任。信息化建设带给我国医疗事业突破式的进步,也标志着医院管理将进入一个高效的阶段。

作者:熊传梅谭琳陈李莉单位:六安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黄晓燕.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讨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4):131-133.

[2]黄燕琼.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讨论[J].科技视界,2014(24):357.

[3]陈晓明.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发展和有效管理[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2):52-54.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8

关键词: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医药企业主要从事医疗药品的生产与经营业务,是我国医疗水平与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与保障。近几年我国对医药的重视度越来越强烈,也由于医药企业的产品比较特殊,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有其行业专属性,而会计是企业基础管理活动,主要职能是反应与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于医药企业而言,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对于医药企业管理基础、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提升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医药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不断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一、提升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夯实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管理

近几年随着医药体系的改革和国家政策的影响,税务对医药行业的稽查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会计核算信息能够客观反映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会计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要求医药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制度、会计管理等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核算基础管理的提升。

2.有利于促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要求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健全,对于医药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有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能够通过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促进医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如医药材料的采购过程,需要将采购、入库、库存管理等流程进行规范,规范的过程是对相关单据表单的管理,为会计核算质量提升创造较好的原始凭证条件。因此,提升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将促进医药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逐步健全与改进完善。

3.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水平

医药企业作为专业公司,且其产品主要用于救治病患,在管理方面有很多特殊要求,在国家税收政策中亦有很多针对医药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等,都将对医药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同时,医药企业作为企业,在市场化发展的今天,需要不断打造成本优势,这就需要医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成本管控的基础正是医药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在会计核算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帮助医药企业不断提升医药企业成本管控水平,取得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

4.有利于促进医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医药企业在行业发展方面,由于市场容量相对固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会计信息化的逐步发展,我国会计的职能逐步由繁琐的手工劳动,转向决策支持。国家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管理会计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较为专业系统的财务管理功能,特别在企业各类经济活动的决策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医药企业而言,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础。通过管理会计建设与提升,逐步打造较为系统的医药企业决策支撑体系,为医药企业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营运互动管理提供相应决策依据,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效率,进而形成医药企业较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二、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有的医药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不足,如对于“其他”类项目的核算,往往其中纳入了很多内容,有些内容并非对医药企业的影响细微,但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对“其他”的内容进行细分,使得管理存在虚位。二是管理会计基础与质量仍需提升。近年来,国家对管理会计日益重视,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提升作用,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但在医药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对管理会计应用较少,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效果。

2.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医药企业同样需要通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沟通、监督等模块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质量提升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是必要环节,有助于通过流程加强会计核算的过程控制,但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医药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评估,没有建立集体决策过程,使得固定资产决策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或是之前的会计核算处理对固定资产决策事项的支持力度不够,核算不够健全,此时需要医药企业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会计处理需要达到的细化程度,并将会计信息纳入决策分析体系,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化。

3.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有的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且有较多的财税优惠政策,使得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弱化对成本的控制,容易造成成本增加,产生浪费的现象。二是有的医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缺乏系统的方法,如在成本分摊过程中,只是单纯以产量分配固定成本,而对于产品在固定资产中实际占用的资源缺乏分析,使得成本分摊结果与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三是有的医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一味强调成本降低,而忽视了质量与成本的兼顾管理,使得医药企业的成本虽然降低了,但其市场份额亦有较大程度的削减,结果得不偿失,这些都是会计核算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4.医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医药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仅是开发或购买了财务处理系统,将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处理电算化,解放了会计人员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工作量,但在凭证录入和报表分析方面则功能较弱。二是医药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不足,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延展性,使得会计系统无法与其他系统建立接口,导致形成信息孤岛。三是会计信息化的决策支持作用较弱,如会计信息系统与生产业务系统虽然建立了连接,但没有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没有将会计分析理论镶嵌入会计信息系统,在财务管理效率方面仍然较低,对于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

三、提升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措施

1.不断加强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管理

一是进一步精细化会计核算管理,对于已有业务进行细分梳理,特别对于科目体系中的“其他”项目进行细分,对于其中影响较大的内容,另设科目或进行备查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精细化水平。二是建立符合医药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准则要求的可选事项,进行明确规定,使得医药企业的业务事项均有规可依,会计核算清楚。三是加强管理会计提升,对国家管理会计推行方面的文件加强学习,并与医药企业实际相结合,发挥管理会计对企业成本管理及绩效管理的作用,帮助医药企业不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2.不断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医药企业从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等全流程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公司治理架构建设,以现代公司治理管理医药企业,促进医药企业过程管理制度健全,适应医药企业发展现状。二是加强业务流程风险点与关键控制点梳理,将会计管理嵌入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去,不断提高会计对医药企业业务的参与度,增强财务人员对企业业务的熟悉度,提高话语权,进而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三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使其适应企业发展。

3.不断提升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医药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细化成本核算内容,提高精细化程度。二是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与医药企业实际结合,贯穿入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去,不断优化医药企业成本结构。三是兼顾成本与质量管理的平衡,以医药质量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考虑要素,不能以成本牺牲质量,不断打造具有优势的成本控制竞争力。

4.不断加强医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9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步骤/误区

企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化化的关键环节。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1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医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势头良好,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规模、层次和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认识不足和操作乏力是制约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两大难点。因此,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入wto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特点及信息化现状

(一)医药流通企业的特点: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具体表现在:

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为60多亿元,年销售售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也很不合理。

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等。

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小于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于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售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

(二)药品经营的特点:

医药行业商品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中西药品、医疗器械、中成药、中药材和原料药等。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小类。其主要特点有:

1、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对其又没有统一编码,要想从上万种商品中查找某一种产品所费的时间和精力极大。

2、药品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时效性强。需要严格控制其有效期,对批次号的管理要求严格,而手工管理很难做到及时、准确。

3、销售模式特殊:医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销售模式也较特殊,即通常所说的"三角账"。销售顺序是:厂家将医药产品发货给批发站;批发站又将医药产品发货给医院。相应的资金流动方向相反:医院将产品全部或部分卖出后与批发站结款;批发站收款后再与厂家结算。退货又是与此相反的过程。这种复杂的处理流程是手工操作很难胜任的。

4、业务量大:由于药品品种多、客户数量多,造成业务量很大。同时,随着货物数量的增加及出入库频率的剧增,手工管理模式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致使仓储管理准确率和效率极低,同时财务及管理部门所需的各种经营数据及经营分析报表无法及时得到。

然而医药行业企业的业务管理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信息处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90年初,医药行业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逐步封闭了近50年的药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政策放开,但企业的现有商业模式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大潮,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企业大规模运作,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已经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手工管理方式的弊端已毕现无疑。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目前,医药管理系统成为医药企业规模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

而国外医药集团的营运,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公司的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这样为公司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准确、快速运行的保证,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同时能更好地为生产企业、消费者提供服务。可见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是有悬殊的!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及到医药行业的承诺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二是进口药品的平均关税逐步降至6%以下;三是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器械的管制;四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加入wto市场的开放是逐步进行的。根据分销服务承诺减让表规定,我国将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药品批发和零售;同时规定,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取消地域、数量、股权或企业设立形式限制,不迟于2005年1月1日除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百货商店和超过30家的连锁店不允许外资控股外,其它没有限制。

药品流通的开放涵盖了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到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原来没有分销权的外企没有了自已的销售网络,也不直接掌握终端市场,一旦掌握了分销能力,那将如虎添翼,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加入wto,开放药品分销服务,从近期来说对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将带来巨大压力。

当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开放是渐进式的,是按一个时间表来进行的。企业只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学习先进的营销方式和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我们就能在未来的挑战中争取主动的地位。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互联网络的全球化,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医药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为我国医药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手段。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信息化是一条出路。绝不能再沿着传统的模式发展企业,要占领制高点来发展企业,也就是应用最新的技术即信息化技术来发展我们的企业。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我国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今天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转变观念、改革体制、认识知识经济、思考创造并获取价值,已经被企业家们所接受并得以体验”。企业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与物流、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产品和资金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专家的事情,实际上是需要管理专家、经济学家等各界专家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才能成功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要配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服务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加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支撑运用。

(2)世界各国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化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各种信息化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以降低物质资源消耗为基本前提,在降低库存、减少废品率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使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时间缩短,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提高质量,促进销售。一方面,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可以减少甚至替代大量不必要的手工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确定因素,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服务的潜在客户市场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和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并使企业从以事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换成为可能,不断增进用户满意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减少消耗、提高效率、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准确,并藉以实现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实时沟通,使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物流、资金流的更有效管理。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企业通过更加快速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动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使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没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将失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资格。

----提高决策水平。正确决策是企业谋求长久生命力的保证。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化使决策者及时获得决策所需国内外、企业内外的完备信息成为可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可以帮助决策者排除不良信息的干扰,以正确信息制定出正确决策;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业务智能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决策。

(3)当前,大力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时期,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可以说,没有企业的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

----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许多已经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规划自己的信息化蓝图,我国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细胞,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国民经济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信息化建设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反过来也要求企业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深层次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水平差距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而我国企业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的特性使企业超越某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可能。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一般企业与先进企业使用同等水平的信息技术,从而大大缩短工业化过程。

三、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步骤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都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味着什么。

然而,医药企业如何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处于的发展阶段和业务规模不同,每个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期望和需求也不尽相同。

结合几年在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并进行总结,认为企业信息化都会经过三个典型的发展阶段。即:基础管理阶段、企业资源整合阶段和电子商务协作阶段。

(一)基础管理阶段:

在基础管理阶段,企业客户希望优先的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设计、员工业务规范的管理等方面;企业通过建立基本资源体系的信息化,建立和改善企业的管理基础。以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为例说明。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医药产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及饮片批发经营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华中重镇--湖北省武汉市,商业气氛浓厚,交通便利。公司现拥有15000平方米的符合国家GSp标准的大型医药物流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经营办公设施和先进的药品质量检测设备。逐步形成了以武汉总公司为中心,以北京、郑州、上海、广东、重庆等分公司为结点,并与全国15000多家医药生产厂家、经销商、医院和政府采购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和合作关系。本公司是九四年与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同行业率先在业务方面使用由北京科情开发的进销存系统,该进销存系统应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实现企业的产、供、销、存、人、财、物的规范化管理,辅助进行经营决策分析。“进销存”信息清晰准确,帐流信息简洁明了。主要包括采购业务管理、批发业务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商品会计管理、业务查询管理、帐簿管理、决策支持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票据管理、经营决策查询等功能模块。与技术人员一起,结合公司实际运作模式,设计了一整套业务的进、销、存、盘、报等管理的流程,同时甩掉手工开票、手工管理库存帐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当年销售额比同期增长80%左右。在总部实施成功后,并分别在其它分公司实施。多年来,不断与软件公司探讨,医药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并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现在正运行的集业务处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九九年,又与金算盘公司合作在财务方面实现电算化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制定了相关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等,保证了会计电算化顺利进行。二00一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公司又实施内部办公系统,使公司朝规范化、流程化迈进。同时为了方便员工了解医药行情和医药动态,并实现网上培训,又实施了信息采集系统,即将互联网上有用的信息采集到局域网,方便员工学习和浏览等。今年,将在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建设。总之,现阶段,随着公司的发展和需要会逐步在某些关键管理和部门实现计算机管理。(见九州通集团信息化建设蓝图)

(二)企业资源整合阶段:企业经过基础管理建设阶段,对集成的企业资源管理自然提出了进一步信息化的需求.其内涵是追求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此在管理上,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和加强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企业通过集成处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如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现在基础阶段,一方面实施业务、财务、人事、oa等信息系统,而各个系统基本上都是单独的,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如何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也是即将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九州通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利用,这个问题正在解决。现在利用apn技术将各公司的局域网连结在一起,并实现免费内部电话通话。Vpn技术是采用隧道技术以及加密、身份认证等方法,在inteRnet上构建专用网络的技术,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通道”在公众网络传播。基础通道已建立起来,以后会逐步拓展其应用。

(三)电子商务协作阶段

在电子商务协作阶段,企业将积极参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利用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最大的增值。

“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于广泛应用的国际互联网之上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和有力“武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涉足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领域。“电子商务”通过国际互联网提供的连接着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和信息服务。同时,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企业和部门的内部结构。internet通过降低通信成本来影响公司的纵向组织结构。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新的结构重组。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轻松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地区分支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沟通。其次,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供应链,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交易成本。再次,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小公司与大公司在较为公平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我们国家现在对医药电子商务是试点阶段,在网上交易允许的方式是企业对企业的交易,通常称为BtoB方式,这类交易发生在药厂与药厂,药厂、医药公司与医院,药厂与医药公司或零售店之间。医药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稳步前进,总结经验,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迎接外国分销商进入后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于二000年在北京投资创建了九州通医药批发网()。本网站已于2001年8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批获得依法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本网站依托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新疆亚心医药有限公司、河南华北制药销售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医药批发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中心,利用多年医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验,通过提供医药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工具,充当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连锁药店、医院、政府采购团以及医药生产厂家相互之间的桥梁。本网站的特点是:

1、本网站可以为买方和卖方直接提供洽商谈判平台。

2、本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

3、本网站可以实现广域网和局域网的相对结合。

4、本网站可以为上游供应商整合信息资源。

5、本网站具有完善的物流系统。

虽然本网站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网上成交量较少,远没有达到盈利的能力,但它对传统医药经营模式是一种补充,同时,对探索中国医药电子商务之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坚信,电子商务一定是未来医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的手段之一。

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一把手工程。企业实现信息化,并非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这样势必会与多年的传统观念发生冲突,甚至影响某些人的利益,引发抵触情绪,甚至阻挠,这些足以让意志不坚的人半途而废。因此,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实施信息化,关键看一把手是否有决心,班子是否形成合力。我公司领导班子多年来一直把企业信息化建设视为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各单位、各部门、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信息化建设,所有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有一把手的决心,加上全体员工的努力,信息化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二)优选软件服务商。企业实施信息化前,要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要认真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并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开发企业。我们在实施信息化中选择了有丰富实施经验的,并对医药流通商业流程理解比较透彻的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实现计算机管理。在实施中,收到时间最短、价格最低、服务最优的良好效果。

(三)医药药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一批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尤其需要一批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有信息处理分析和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模式和运作管理经验,把世界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紧密结合,从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的开发研究工作,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适合医药行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

五、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几个误区

在企业的实现信息化建设时,多半是由国内外信息技术(it)厂商提供的,尽管厂商征求了企业有关人员的意见或吸收企业信息部门参加,但往往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理解停留在表面。因此,虽然解决方案的技术是先进的,但同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相脱节,达不到“管理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扩展、易于使用”的要求,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修正、完善,其成效则可想而知。归纳起来,企业信息化工作在认识上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误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次性投入,因而对于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持续性投入产感兴趣,然而,维持一个有效率的信息系统后就能够据此获得永久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永久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外90年代中期的一些调查,企业信息化的平均投资额大约是其销售额的1%左右。注意这一数字根据企业的规模、投资的时期不同等也有所差异,日本企业1996年的平均信息化投资与销售额的比为1.5%,而3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中,80%的投资比例小于1%。这一数字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标准呢?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数字而已。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顿一直将低成本经营作为企业最高的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在70年代就开始试验所有的连锁商店联网。但是后来发现网络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商品信息传送的需要。因此在80年代初花费2400万美元造了一颗卫星,解决了通信这个大问题,使得该公司顺利发展。

二是过份强调信息系统投资效益,而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系统需要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对企业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后动效应;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先进技术支持和对人员进行大量培训,企业信息化只是过程而不是目标;

三是误认为铺设网络、购买电脑和打印机等信息设备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因而当网络缺乏信息资源就失去开展信息化的动力和兴趣。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关键不在于信息多少而在于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时刻保持拥有多种商业机会的能力,是创造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前提;

四是误认为建立信息系统是大企业的事情,没有意识到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只要开展国际竞争,就不能离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使企业规模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变得相对不重要;

五是误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信息技术专家的事,这种误解没有看到企业信息化本质上讲是企业管理专家的课题,管理专家和经济家才是策划企业信息化的主角,尽管信息技术专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总体上仅仅起到技术咨询和服务支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常称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所以要想做好企业信息化,就必须把管理体系改造和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往往是企业家、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与信息技术专家之间形成有机的合作。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步骤/误区

企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化化的关键环节。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1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医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势头良好,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规模、层次和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认识不足和操作乏力是制约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两大难点。因此,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入wto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特点及信息化现状

(一)医药流通企业的特点: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具体表现在:

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为60多亿元,年销售售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也很不合理。

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等。

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小于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于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售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

(二)药品经营的特点:

医药行业商品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中西药品、医疗器械、中成药、中药材和原料药等。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小类。其主要特点有:

1、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对其又没有统一编码,要想从上万种商品中查找某一种产品所费的时间和精力极大。

2、药品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时效性强。需要严格控制其有效期,对批次号的管理要求严格,而手工管理很难做到及时、准确。

3、销售模式特殊:医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销售模式也较特殊,即通常所说的"三角账"。销售顺序是:厂家将医药产品发货给批发站;批发站又将医药产品发货给医院。相应的资金流动方向相反:医院将产品全部或部分卖出后与批发站结款;批发站收款后再与厂家结算。退货又是与此相反的过程。这种复杂的处理流程是手工操作很难胜任的。

4、业务量大:由于药品品种多、客户数量多,造成业务量很大。同时,随着货物数量的增加及出入库频率的剧增,手工管理模式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致使仓储管理准确率和效率极低,同时财务及管理部门所需的各种经营数据及经营分析报表无法及时得到。

然而医药行业企业的业务管理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信息处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90年初,医药行业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逐步封闭了近50年的药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政策放开,但企业的现有商业模式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大潮,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企业大规模运作,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已经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手工管理方式的弊端已毕现无疑。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目前,医药管理系统成为医药企业规模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

而国外医药集团的营运,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公司的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这样为公司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准确、快速运行的保证,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同时能更好地为生产企业、消费者提供服务。可见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是有悬殊的!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及到医药行业的承诺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二是进口药品的平均关税逐步降至6%以下;三是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器械的管制;四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加入wto市场的开放是逐步进行的。根据分销服务承诺减让表规定,我国将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药品批发和零售;同时规定,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取消地域、数量、股权或企业设立形式限制,不迟于2005年1月1日除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百货商店和超过30家的连锁店不允许外资控股外,其它没有限制。

药品流通的开放涵盖了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到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原来没有分销权的外企没有了自已的销售网络,也不直接掌握终端市场,一旦掌握了分销能力,那将如虎添翼,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加入wto,开放药品分销服务,从近期来说对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将带来巨大压力。

当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开放是渐进式的,是按一个时间表来进行的。企业只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学习先进的营销方式和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我们就能在未来的挑战中争取主动的地位。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互联网络的全球化,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医药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为我国医药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手段。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信息化是一条出路。绝不能再沿着传统的模式发展企业,要占领制高点来发展企业,也就是应用最新的技术即信息化技术来发展我们的企业。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我国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今天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转变观念、改革体制、认识知识经济、思考创造并获取价值,已经被企业家们所接受并得以体验”。企业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与物流、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产品和资金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专家的事情,实际上是需要管理专家、经济学家等各界专家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才能成功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要配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服务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加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支撑运用。

(2)世界各国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化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各种信息化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以降低物质资源消耗为基本前提,在降低库存、减少废品率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使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时间缩短,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提高质量,促进销售。一方面,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可以减少甚至替代大量不必要的手工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确定因素,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服务的潜在客户市场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和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并使企业从以事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换成为可能,不断增进用户满意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减少消耗、提高效率、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准确,并藉以实现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实时沟通,使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物流、资金流的更有效管理。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企业通过更加快速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动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使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没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将失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资格。

----提高决策水平。正确决策是企业谋求长久生命力的保证。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化使决策者及时获得决策所需国内外、企业内外的完备信息成为可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可以帮助决策者排除不良信息的干扰,以正确信息制定出正确决策;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业务智能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决策。

(3)当前,大力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时期,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可以说,没有企业的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

----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许多已经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规划自己的信息化蓝图,我国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细胞,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国民经济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信息化建设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反过来也要求企业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深层次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水平差距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而我国企业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的特性使企业超越某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可能。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一般企业与先进企业使用同等水平的信息技术,从而大大缩短工业化过程。

转贴于

三、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步骤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都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味着什么。

然而,医药企业如何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处于的发展阶段和业务规模不同,每个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期望和需求也不尽相同。

结合几年在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并进行总结,认为企业信息化都会经过三个典型的发展阶段。即:基础管理阶段、企业资源整合阶段和电子商务协作阶段。

(一)基础管理阶段:

在基础管理阶段,企业客户希望优先的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设计、员工业务规范的管理等方面;企业通过建立基本资源体系的信息化,建立和改善企业的管理基础。以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为例说明。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医药产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及饮片批发经营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华中重镇--湖北省武汉市,商业气氛浓厚,交通便利。公司现拥有15000平方米的符合国家GSp标准的大型医药物流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经营办公设施和先进的药品质量检测设备。逐步形成了以武汉总公司为中心,以北京、郑州、上海、广东、重庆等分公司为结点,并与全国15000多家医药生产厂家、经销商、医院和政府采购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和合作关系。本公司是九四年与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同行业率先在业务方面使用由北京科情开发的进销存系统,该进销存系统应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实现企业的产、供、销、存、人、财、物的规范化管理,辅助进行经营决策分析。“进销存”信息清晰准确,帐流信息简洁明了。主要包括采购业务管理、批发业务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商品会计管理、业务查询管理、帐簿管理、决策支持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票据管理、经营决策查询等功能模块。与技术人员一起,结合公司实际运作模式,设计了一整套业务的进、销、存、盘、报等管理的流程,同时甩掉手工开票、手工管理库存帐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当年销售额比同期增长80%左右。在总部实施成功后,并分别在其它分公司实施。多年来,不断与软件公司探讨,医药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并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现在正运行的集业务处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九九年,又与金算盘公司合作在财务方面实现电算化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制定了相关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等,保证了会计电算化顺利进行。二00一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公司又实施内部办公系统,使公司朝规范化、流程化迈进。同时为了方便员工了解医药行情和医药动态,并实现网上培训,又实施了信息采集系统,即将互联网上有用的信息采集到局域网,方便员工学习和浏览等。今年,将在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建设。总之,现阶段,随着公司的发展和需要会逐步在某些关键管理和部门实现计算机管理。(见九州通集团信息化建设蓝图)

(二)企业资源整合阶段:企业经过基础管理建设阶段,对集成的企业资源管理自然提出了进一步信息化的需求.其内涵是追求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此在管理上,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和加强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企业通过集成处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如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现在基础阶段,一方面实施业务、财务、人事、oa等信息系统,而各个系统基本上都是单独的,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如何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也是即将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九州通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利用,这个问题正在解决。现在利用apn技术将各公司的局域网连结在一起,并实现免费内部电话通话。Vpn技术是采用隧道技术以及加密、身份认证等方法,在inteRnet上构建专用网络的技术,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通道”在公众网络传播。基础通道已建立起来,以后会逐步拓展其应用。

(三)电子商务协作阶段

在电子商务协作阶段,企业将积极参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利用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最大的增值。

“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于广泛应用的国际互联网之上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和有力“武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涉足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领域。“电子商务”通过国际互联网提供的连接着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和信息服务。同时,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企业和部门的内部结构。internet通过降低通信成本来影响公司的纵向组织结构。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新的结构重组。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轻松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地区分支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沟通。其次,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供应链,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交易成本。再次,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小公司与大公司在较为公平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我们国家现在对医药电子商务是试点阶段,在网上交易允许的方式是企业对企业的交易,通常称为BtoB方式,这类交易发生在药厂与药厂,药厂、医药公司与医院,药厂与医药公司或零售店之间。医药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稳步前进,总结经验,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迎接外国分销商进入后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于二000年在北京投资创建了九州通医药批发网(jzteyao.com.cn)。本网站已于2001年8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批获得依法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本网站依托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新疆亚心医药有限公司、河南华北制药销售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医药批发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中心,利用多年医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验,通过提供医药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工具,充当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连锁药店、医院、政府采购团以及医药生产厂家相互之间的桥梁。本网站的特点是:

1、本网站可以为买方和卖方直接提供洽商谈判平台。

2、本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

3、本网站可以实现广域网和局域网的相对结合。

4、本网站可以为上游供应商整合信息资源。

5、本网站具有完善的物流系统。

虽然本网站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网上成交量较少,远没有达到盈利的能力,但它对传统医药经营模式是一种补充,同时,对探索中国医药电子商务之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坚信,电子商务一定是未来医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的手段之一。

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一把手工程。企业实现信息化,并非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这样势必会与多年的传统观念发生冲突,甚至影响某些人的利益,引发抵触情绪,甚至阻挠,这些足以让意志不坚的人半途而废。因此,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实施信息化,关键看一把手是否有决心,班子是否形成合力。我公司领导班子多年来一直把企业信息化建设视为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各单位、各部门、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信息化建设,所有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有一把手的决心,加上全体员工的努力,信息化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二)优选软件服务商。企业实施信息化前,要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要认真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并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开发企业。我们在实施信息化中选择了有丰富实施经验的,并对医药流通商业流程理解比较透彻的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实现计算机管理。在实施中,收到时间最短、价格最低、服务最优的良好效果。

(三)医药药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一批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尤其需要一批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有信息处理分析和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模式和运作管理经验,把世界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紧密结合,从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的开发研究工作,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适合医药行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

五、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几个误区

在企业的实现信息化建设时,多半是由国内外信息技术(it)厂商提供的,尽管厂商征求了企业有关人员的意见或吸收企业信息部门参加,但往往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理解停留在表面。因此,虽然解决方案的技术是先进的,但同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相脱节,达不到“管理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扩展、易于使用”的要求,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修正、完善,其成效则可想而知。归纳起来,企业信息化工作在认识上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误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次性投入,因而对于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持续性投入产感兴趣,然而,维持一个有效率的信息系统后就能够据此获得永久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永久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外90年代中期的一些调查,企业信息化的平均投资额大约是其销售额的1%左右。注意这一数字根据企业的规模、投资的时期不同等也有所差异,日本企业1996年的平均信息化投资与销售额的比为1.5%,而3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中,80%的投资比例小于1%。这一数字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标准呢?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数字而已。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顿一直将低成本经营作为企业最高的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在70年代就开始试验所有的连锁商店联网。但是后来发现网络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商品信息传送的需要。因此在80年代初花费2400万美元造了一颗卫星,解决了通信这个大问题,使得该公司顺利发展。

二是过份强调信息系统投资效益,而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系统需要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对企业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后动效应;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先进技术支持和对人员进行大量培训,企业信息化只是过程而不是目标;

三是误认为铺设网络、购买电脑和打印机等信息设备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因而当网络缺乏信息资源就失去开展信息化的动力和兴趣。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关键不在于信息多少而在于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时刻保持拥有多种商业机会的能力,是创造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前提;

四是误认为建立信息系统是大企业的事情,没有意识到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只要开展国际竞争,就不能离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使企业规模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变得相对不重要;

五是误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信息技术专家的事,这种误解没有看到企业信息化本质上讲是企业管理专家的课题,管理专家和经济家才是策划企业信息化的主角,尽管信息技术专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总体上仅仅起到技术咨询和服务支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常称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所以要想做好企业信息化,就必须把管理体系改造和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往往是企业家、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与信息技术专家之间形成有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