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5:54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1

关键词:阅读水平;语篇聚类水平;阅读训练

一、问题提出

如何将阅读理解的理论应用于教学,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Kintsch提出,文章阅读过程有三种水平,一是句子水平的词句解码活动,二是段落或宏观命题水平的组织活动,三是整体语篇上层结构的分析综合活动。[1]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的信息加工主要是语言解码、组织连贯和分析概括;[2-4]还有研究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特点[5]和阅读水平的特点;[6]也有人进行过快速阅读训练和语篇理解策略的实验研究,[7-9]但是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特别是提高Kintsch所提出的第三水平上的阅读水平(即分析综合的水平)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见到。本研究将扩大阅读视野的训练和语篇阅读策略的训练相结合,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阅读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二,语篇聚类是阅读加工的高级成分之一,阅读训练能否迁移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上。

二、实验

实验分干预实验和迁移实验两部分。

(一)被试

两部分实验均选自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班作为干预对象,另一个班为控制班不进行干预。实验班63人,控制班60人,共计123人。

(二)实验设计

两部分的实验设计均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设计。

(三)干预实验

1.测试材料

干预实验的测试材料分前测材料和后测材料(两类测试材料的例子见附录一)。

前测材料:两篇文章,每篇文章有四个问题,题目主要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整体结构。文章和问题都由两位小学语文教师与本研究人员共同确定。

后测材料: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另外两篇文章,实验的做法和要求与前测相同。

2.测试程序

前测程序:发给学生一张试卷,包括两篇文章,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试卷。

后测程序:与前测程序相同。

(四)迁移实验

迁移实验的目的是要探讨阅读训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篇聚类水平的影响。

1.测试材料

迁移实验的测试材料分前测材料和后测材料(两类测试材料的例子见附录二)。

前测材料:本实验使用的双情节故事是参照鲁忠义,彭聃龄(1996)的实验材料编制而成的。[10]按照mandler&Johnson的故事语法,故事应包含背景、开头、反应、尝试、结果和结尾6个基本节点。[11]本实验材料中,每个故事同样有6个基本节点,但是背景节点为两个情节共用,其他5个节点中每个节点两个句子。这样,每个实验材料共由11句组成,这11个句子随机排列。

后测材料:使用另外的难度同前测材料相当的双情节故事。

2.测试程序

前测程序:使用投影仪逐句呈现实验材料,每句呈现2秒后变暗,但不消失,接着呈现下一个句子,一直到全部实验材料呈现完毕。全部实验材料再在屏幕上保持2分钟后消失。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故事结构回忆刚才呈现的句子。采用RRR计分方法。

后测程序:同前测程序。

(五)实验的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主要是语文课上由语文教师主持的阅读训练。参考国内阅读训练的一些方法,[12-14]与小学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训练方案。训练分为四部分(一般指导、扩展视野训练、猜词训练、语篇阅读训练)。干预时间为10周。

1.一般指导

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多次给学生讲解快速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出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如回视、逐词读、指字读和出声读),要求学生尽力克服。

2.扩展视野训练──舒尔特表练习

扩展视野训练使用的是舒尔特表(如下表)。舒尔特表为20×20厘米的正方形。每个表由25个方格构成,小格中1到25的数字是实验前无顺序填上的。此次练习要求学生迅速地从表格中顺序找出1~25的数字。

6

1

18

22

14

12

10

15

3

25

2

20

5

23

13

16

21

8

11

7

9

4

17

19

24

开始做练习时,视线应集中在表的中心,在寻找下一个数字时,视线仍然保持在表的中心。表与眼的距离与阅读普通读物一样,大约25~30厘米。点数时必须不出声,按递增的顺序由1数到25(不能有遗漏),看到心中想的那个数字就用铅笔画出来,熟练后可以只在心中默数,不必再用铅笔画出来。此项训练的目标是,完成一个表的时间不超过25秒。

3.猜词练习

教师在讲解新课文前,随机选取一段课文进行猜词练习,具体操作是:

(1)把文章中的每个句子开头和结尾的词涂掉让学生阅读,读完后,让学生努力恢复涂掉的词。

(2)用一把尺子挡住一段文章中每行的最后几个词,根据文章的意思猜测被挡住的词;或者遮住一段文章中开头的词进行阅读,根据文章的意思猜测被挡住的词;最后练习遮住一段文章中每行的前后各几个词,根据文章的意思猜测被遮住的词。

(3)反馈猜词的正确率。

4.语篇阅读训练

语篇训练材料是由两位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在辅助教材中为学生筛选出的32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有与文章有关的阅读理解问题。语篇阅读训练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简单语篇阅读训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阅读文章时,标出句子的关键词;

(2)在阅读文章时,画出句群中的关键句,即一个语义群的中心句;

(3)找到文章的联结词,即注意语义群之间的关系(如因果、转折等);

第二阶段为高级语篇阅读训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一个文章,回答文章的问题。教师根据题目的得分,了解学生掌握策略的情况;

(2)教师根据学生在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时的错误,告诉学生阅读时正确、有效地提取文章信息的策略;

(3)教师讲授应用策略阅读并解题的要领,进一步强化指导。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水平比较

为了检验合作训练干预是否能对实验班产生有效作用,对两个班的合作水平进行了实验前测成绩和提高成绩(提高成绩=后测成绩-前测成绩)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提高成绩比较

表1的数据表明,两班在实验前阅读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班学生同质。阅读训练后的提高成绩检验结果为实验班成绩非常显著地高于控制班(p<0.000),说明阅读训练确实有效,大大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实验班和控制班迁移成绩比较

检验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是否有迁移作用,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聚类成绩和训练后的语篇聚类水平的提高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

表2语篇聚类前测成绩和提高成绩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到,实验前两班学生在前测语篇聚类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前同质。10周的训练后,两个班的语篇聚类提高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提高程度明显高于控制班(p<0.05)。

四、讨论

(一)阅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训练中,首先是扩展视野训练,因为阅读中的视野是增加阅读内容和提高阅读水平的瓶颈。小学生尤其需要扩展阅读视野,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语篇信息,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语篇理解加工。

训练中的猜词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已知语篇信息的水平,通过对已知信息的理解来推测未知的词语。这种训练能够使学生重视根据已知信息总结语篇思想,通过总体思想来推测未知部分的信息。

语篇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训练中既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和语义群,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阅读策略的训练。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形成了系统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阅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语篇聚类水平

本研究发现,通过阅读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这种训练的效果可以迁移至语篇聚类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语篇聚类能力表现为对语篇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因此,语篇聚类是阅读加工中的高级成分之一。根据我们的这一假设,通过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必然包含着聚类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说阅读训练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迁移到语篇聚类上。本研究证明了这一看法。

五、小结

本实验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二,阅读训练的结果可以迁移至语篇聚类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

参考文献

[1]Kintschw,Dijkta.towardamodaloftextComprehensionandproduction.psychologicalReview,1983,85(2):363—394.

[2]莫雷.初中三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结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学报,1990,22(1):41—51.

[3]莫雷.高中三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结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学报,1990,5(1):34—44.

[4]莫雷.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结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1):17—23.

[5]莫雷.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信息加工活动特点研究[J].心理学报,1998,30(1):43—49.

[6]李毓秋,张厚粲.关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1):29—31.

[7]吕勇,阎国利.中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47—50.

[8]吕勇,阎国利,陈连燕,范晓红.小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2):25—29.

[9]maRosaelosúal,Juana.García-madrugal,FrancisclGutierrez,JuanLnlsLuque,andmilagrosGárate.effectsofaninterventioninactiveStrategiesfortextComprehensionandRecall.theSpanishJournalofpsychology,2002,5(2):90—101.

[10]鲁忠义,王清华,彭聃龄,故事阅读中句子加工时间和理解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6,28(4):421—435.

[11]mandler,Jm.aCodeinthenode:theuseofaStorySchemainretrieval.Discourseprocess,1978,1,14—35.

[12]〔苏〕奥·库兹涅佐夫,列·赫罗莫夫.快速阅读法[m].杨春华,王靖元,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2

【关键词】阅读策略;策略训练;网络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82―03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自主阅读,这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授学生如何在海量的网络英语阅读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6],是学习者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策略对阅读理解以及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学界共识。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教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以便更快、更好地进行阅读[3]。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阅读策略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已从研究之初的单纯的阅读行为,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推理文章的内容、略读、寻读等具体的阅读策略发展到如今的补充激活文章的背景图示、以及各种语篇策略等等。

近年来国外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开展了一些有关阅读策略训练的研究。这种研究秉承的理念是:成功的阅读有赖于合理、恰当地使用策略。可以通过对学习者,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的学习者进行策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和策略使用频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阅读策略是可以通过训练教授给学生的,而且在教授过程中,策略可以帮助其提高阅读理解成绩和知识记忆能力[4][7]。经过阅读策略训练后,学生使用策略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相应提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们提出将策略培训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5]。

国内对阅读策略训练的研究刚刚起步,孟悦[2]调查了阅读策略训练对阅读成绩的影响。曾祥敏[1]考察了课外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这些研究都表明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过这些研究都是在传统的纸质阅读环境中进行的,对网络环境下阅读策略训练的研究还不多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地需要进行网络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发现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的网络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研究还很少见,也很少有实证研究探讨网络阅读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阅读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研究工具,对受试在网络环境下接受阅读策略训练前后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网络环境下英语策略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北京某大学非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共86人。其中一个班为控制组(共42名学生),另一个班为实验组(共44名学生),这两班均为人力资源专业。据调查,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所有受试都学过计算机课程,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技能。实验从受试三年级开学第一周开始进行,持续一个学期共15周的时间。

2实验过程

本研究的所有测试和问卷调查均由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首先我们对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前测。考虑到网络英语阅读的特点,阅读能力前测和后测中的文章长度比平时英语教学中的文章稍长,答题时间相对较短,这样可以考察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前测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笔者根据受试的英语水平,在互联网上选择了4篇文章,每篇文章约600-800个单词,4篇文章的总单词数量为2675个。每篇文章后设5个多项选择题,共20道题,总分40分,要求受试在30分钟内完成。阅读能力测验完成后,所有受试填写了“网络英语阅读策略问卷调查表”。笔者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且结合网络英语阅读的特点,自行设计了该调查问卷。在正式实验前我们对问卷调查表进行了一次预测,然后根据反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本研究主要训练6种阅读策略:略读、寻读、推测词义策略、寻找段落主题句、辨别文章结构和综合性推理。问卷调查包括和这6种阅读策略有关的24个陈述。例如有关综合性推理策略的陈述:我会根据图片理解文章内容。有关推测词义策略的陈述:我会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每个陈述后有5个选项,要求受试选出与自己实际状况相符合的选项,调查问卷采用李科特五级记分制(1-5Likert-Scale)。如1=完全符合,2=基本符合,3=一般,4=不太符合,5=完全不符合。在计分时则按符合程度分别给予5、4、3、2或1分。

除了正常的教学外,在一个学期15周的时间内,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试每周都进行2小时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指定阅读某些网站上的文章,文章类型不同,包括议论文、说明文、新闻等各种体裁。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网络阅读内容相同。控制组的学生在网络教室内自主阅读这些文章,教师不进行任何干预。教师采取显性训练方式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将问卷调查中的6种阅读策略都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主要步骤如下:

(1)第一阶段主要由教师讲解说明每个学习策略的定义、作用和特点。教师对问卷调查中包含的6种学习策略进行具体的讲解,以便学生理解与运用。

(2)第二阶段教师演示并鼓励学生使用这些阅读策略。教师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向学生示范何时、何地、如何使用这些策略。例如,老师通过“有声思维法”,以边读边说的方式演示“根据上下文猜词”这一策略是如何使用的。略读和寻读是两种重要的速读策略,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中心思想或查找某些具体信息,加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在海量的网络英语阅读中,略读和寻读尤为重要。教师设计一些任务,训练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策略,例如训练学生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找到某个数字或者某个名字,增强学生的策略使用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帮助与支持的同时,逐步放手,鼓励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新的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强化练习使用这些阅读策略。

(3)第三阶段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激发学生使用策略的动力。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使用过的策略,评估这些策略使用的有效性。让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的成效进行讨论,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加强对阅读策略的主动学习和积极使用。

教师对实验组的阅读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络阅读训练材料,强化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使这些策略知识逐步内化成学生能力的一部分。

经过一个学期共15周的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试首先进行了阅读能力后测,阅读能力后测也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后测中的阅读文章类型、长度和阅读前测类似。题型、分值和题目数量和前测相同,共4篇文章、20道多项选择题,共40分,要求受试在30分钟内完成。之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试再次填写了“英语网络阅读策略问卷调查表”,目的在于了解经过一学期后的试验后受试使用课外阅读策略的情况是否发生了任何变化。

3结果与讨论

本实验的所有数据全部使用SpSS11.5进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受试在阅读能力前测和后测中的差异以及两次问卷调查中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能力前测中,控制组和实验组受试平均分分别为28.97分和28.46分,分数非常接近。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受试的前测阅读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这说明两组受试在实验前阅读水平相近,可以认为两组是开始于同一起点。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策略训练后,在阅读能力后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试平均分区别很大(见表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接着,我们对两次“英语网络阅读策略问卷调查表”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第一次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和控制组受试在6种阅读策略的使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试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是相同的。在第二次问卷调查中,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5个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上有显著差异,这5种阅读策略分别为略读、寻读、寻找段落主题句、辨别文章结构和综合性推理(见表2)。在阅读过程中,要想理解文章含义,经常要用到这5个策略,经过长期的训练,受试逐渐养成了使用这些策略的习惯。对于“推测词义策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5)。在策略训练过程中,教师强调网络环境中阅读量大,要求受试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学会捕捉重要信息,忽略细枝末节和不重要的信息,这可能是造成受试不太使用“推测词义策略”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在网络阅读中受试专注于获得信息,不再关注某个单词的具体含义。如果生词不影响对于阅读内容大意的理解,受试可能不会停下来去猜测该单词的具体含义。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网络环境下阅读策略是可以通过训练教授给学生的,策略训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和策略使用,还可以提高受试的阅读理解水平。因此,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策略训练与网络阅读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显性的阅读策略方面的训练和指导,讲授策略使用的价值、训练的原则、目的及预期效果等,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结论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网络环境下阅读策略训练对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性。对实验组受试进行显性阅读策略训练的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阅读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网络阅读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受试的阅读理解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阅读策略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和策略使用。因此,我们应该将阅读策略训练融入到网络英语教学中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策略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研究只调查了6种阅读策略,至于还有哪些阅读策略适合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曾祥敏,训练课外阅读元认知策略能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60-66.

[2]孟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24-27.

[3]李炯英,秦智娟.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国外外语教学,2005,(4):43-49.

[4]Carrell,p.L.,B.G.pharis&J.C.Liberto.“metacognitiveStrategytrainingforeSLReading”[J].teSoLQuarterly,1989.23(4):51.

[5]Cohen,a.D.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econd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102.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3

学生对于英语这样一门外语的学习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心理,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没有自信,产生退缩的心理作用,从而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导致学习英语比较吃力却没有显著的效果。

限时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语境,初步理解文章主题,最终快速抓住有效信息进行解题,这对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熟练程度,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技巧的培养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这么难的模块,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从而没有自信和热情去学习英语。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限时阅读教学效率的建议分析

(一)教师方面

英语教师是英语教学限时快速阅读的主导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英语教学时阅读训练的同时利用积极心理学以辅助,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鼓励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面对,而不是纯粹地抵制这种正常的心理而导致学习英语时更加吃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对于限时快速阅读技巧的培养要注意创新性,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用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进行限时快速阅读的训练,使得死板单调的阅读训练具有一定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体,学的好不好,都是自己的责任因此,学生自己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与教师配合共同克服学习英语的焦虑恐惧心理一方面,学生应当学会自我激励,学会培养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最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英语,攻克限时快速阅读难关另一方面,在平时的限时快速阅读训练中要慢慢反思并且琢磨出适合自己的攻克快速阅读难关的方法,日积月累,限时快速阅读的难关就会迎刃而解,最终学生的焦虑心理会大大减轻同时,学生自己要加强阅读素材的积累,开阔自己语言视野,多多了解英美文化,培养自己的英美思维,那么最终快速阅读解题也不在话下。

(三)学校及其社会教育机构方面

一方面,社会教育机构要引导一种正确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方向,尽量使得英语学习者利用报纸、电视节目或者书籍等方式培养英语阅读的习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英语学习不再是难题另一方面,为全体英语教师定期进行英语素养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英语素养和教学技能,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同时,有关教育部门应当调整英语阅读评价方式。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限时快速阅读技巧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阅读速度的强化训练

首先,要培养和强化学生视觉阅读技巧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心里默读文章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直接通过眼睛传递到大脑然后反馈信息的速度,因此,这种没有发音的视觉阅读在平时的快速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其次,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于某一段、某几段、某篇文章进行限时训练,然后再控制答题速度,定期训练学生,学生适应了这样的阅读节奏后自然而然能够提高限时快速阅读的效率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在平时加强自我训练,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批提供一些生词量不是很大,难度系数符合学生木人,素材内容很贴合考试大纲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课外自己定时阅读,并且总结段落大意以及文章主题,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掌握限时快速阅读的技巧。

(二)统一速度与细节阅读训练

如果单单注重阅读速度的训练,而忽略细节,那么快速阅读训练就没什么实际效果可言,换句话说,快速阅读实质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于细节信息的敏感程度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中考真题的研究,考查的可能是主题句、近义词或者意思相近的句子,原因、时间、地点等细节问题,教师在日常快速阅读训练之后要及时总结这些细节题型并且督促学生加强这些近义词、反义词及其句型的积累。

一般情况,如果是考查原因的细节题,那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反义词进行追踪,提高学生对因果关系句型的敏感,比如,某段话一开始说来到了汽车站,后来又说没座,那么导致了tom只能去cafe,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些细节,并且对因果句型的结构很是熟悉,那么这道题很是简单。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4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失分的关键所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乏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整天的读呀,写呀,做呀——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与之付出大相径庭,学生灰心、叹气,老师着急、头痛——那么,怎样才能啃动这块“硬骨头”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下面我就和初三的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牢记“课标”和“意见”,领会其精神实质

《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是:“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考生对文字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主要要求是:“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而各地中考试题也围绕上述内容展开,重在考查学生五大方面的能力: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平时自己进行阅读时也应倾向于这五个方面。

二、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应遵循扎实训练,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教学科学的思路应是先进行单项训练,再进行文体综合训练。

单项训练及训练自己通用的阅读能力,如体裁辨识,要点概括,词句品味,内容解说,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再加强文体综合训练。反复训练,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

三、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会梳理总结,规范答题。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根据自己的实情,边做题边总结,掌握规律,举一反三,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阅读的一般规律应为通读全文——浏览试题——审清题干——筛选信息——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在做题过程中要克服“急躁病”,切忌文章没读完就去看题,结果似是而非,浪费了时间,得不到分数。还有的同学不审题或审题不到位,答非所问,一切想当然。这样的同学一定要强化训练认真审题,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

在语言表达上要训练自己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用层次分明的语言表达,用句式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5

【关键词】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

1.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现代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阅读文章的选择,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切合高考总体方向的文章内容作为训练资料。好的文章结构清晰,文笔优美,寓意深刻,能够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给予其深刻的启示;另外在选择阅读训练材料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文章题目的设置,好的题目不仅构思巧妙,难易适中,最关键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得到基础能力的提升;再有教师要在面向学生展开阅读训练之前,自行分析阅读材料题目的答案,要看答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其知识掌握水平,另外还要看答案和题目的相符程度,对文章内容的展示和总结程度。教师要认真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设置,这样才能确定答案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为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方法传授,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新课改环境下的现代文阅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日常的现代文阅读训练要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能力,掌握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阅读水平,理解深度和鉴赏水平几方面,只有全方面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其面对未来高节奏,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阅读能力是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细致的计划安排得以提升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角度入手,强化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和分析方面的基础能力,实现其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水平。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首先就要求学生能够精读文章,也就是要保证学生深刻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能够从文章整体入手完善分析文章的各处细节。只有掌握文章的细节,才能感受文章的整体思想,同样的,只有明确整体构造才能感受细节处理,也就是说,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整体和局部处理的关系,适当融合对两方面的理解,进一步分析文章内容。这样才能实现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对细节的掌握,对语言的理解,对内容的明确以及对思想的感悟。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材料的时候进行三遍阅读,第一遍时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第二遍是要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同时结合文后习题分析文章结构及细节内容;最后要结合问题阅读,在肯定之前的总结认识的同时,寻找问题答案。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此强化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但更为关键的是使其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能够充分结合发散性思维思考文章内容。

三、强化基础系统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要靠强化个人语文基础知识作为基础的,在现代高考的语文现代文阅读当中的题目具有综合性和高难度的特点。想要顺利解决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就要以基础系统的知识作为解题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系统的语文知识,才能够以此入手,实现其更高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基础知识的训练,以帮助其形成为解题服务的基础知识网络。

在日常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文章的利用,可以是基础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后阅读的小短文,这些文章都能够总结出一些阅读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现代文阅读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对文章中重难点知识的转移和迁徙做以重点强调,教师要向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顺序的分类和方法,除了基础的时间和空间顺序之外,常见的心理和逻辑顺序是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的重点,这两种写作顺序的理解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教师要加强在这方面教学精力的投入。另外像一些文章的结构安排,也是有一定知识基础才能分析出来的,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浅入深,由深及浅,由现象到本质等多种结构形式,要让学生明确不管是何种文章结构安排都脱离不了要符合人类认识规律这一基本原则。在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以后,学生就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理论转移实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四、重视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系统全面的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基础,灵活多变的思维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思维是抽象的存在,但是思维却可以通过人们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强化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需要强化学生在认知理解,综合分析,抽象概括,调整融合,差别比较与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些现代文阅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中,抽象概括是较难的一项,目前很多高中生都习惯在文章当中寻找原句用以解答阅读习题,这种原文概括经常会出现不全面,不准确,不切题等多种问题。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训练,要培养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能从文章的整体立意分析其细节之处的设计意图。另外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由点到面,由细节到整体,由表及里的分析并总结问题,提高对文章细节内容和思想表达的认知水平。由此确定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成绩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结论

所有高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要选择优质精美的文章供学生练习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结合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和解题的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在积极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主动地解答习题,将现代文阅读训练看成是一种学习享受。只有引发学生对阅读训练的兴趣,消除学生对阅读习题的畏惧心理,强化学生解答阅读文章题目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高考现代文阅读成绩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封清华;;浅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6

【关键词】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偏向;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现代文阅读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很多学校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提高了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由于教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致使现代文阅读教学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下列三种偏向:

其一,轻视中学语文课本中现代文的学习和复习。高考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很少直接选自课本,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把教学和复习现代文的时间放在课本上作用不大,不如把课本上的现代文抓紧讲完,多搜集些现代文阅读方面的复习资料让学生练习,或许还能在高考时碰上一两道题。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些学校高二就把高三的课程赶完了,余下的时间大都是撇开课本教材,让学生做大量课外练习。

其二,忽视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方法的指导。有些教师认为,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题型灵活多样,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文必须把着重点放在这些方面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为此,有的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不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去推敲词句,品味语言,分析理解立意谋篇和表达的方法,而是想方设法搜集或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高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由于忽视了阅读知识的教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既没有学会如何分析解答高难度的现代文阅读题,又把原来在初中阶段就掌握了的诸如怎样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内容、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主题思想等最基本的分析文章的方法给荒疏了。

其三,缺乏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提高学生分析解答现代文阅读解题的能力,必须多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那就失去了多练习的意义。而现在有些学校的做法正是这样,教师对来自四面八方满天飞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材料往往不经过认真筛选就印发给学生做。结果是这一类练习题做了不少,时间也耗费了不少,学生仍旧昏昏然。主要是这些练习题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有些习题设计得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存在错误,所以学生难以从中摸索出分析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规律和方法,阅读能力更是难以提高。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偏向是现代文阅读教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的突出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产生更加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尽快予以纠正,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老师该如何做呢?

第一,学校和教师应切实端正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克服短期行为,真正把急功近利的应试教学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上来。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现代文是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科学的多阅读多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就高考而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总是有目的地形成较大的覆盖面,而且测试的内容十分具体,要求非常严格。概念模糊,知识不系统,记忆不牢固,头脑不灵活,都难以适应,因此不经过严格有序的训练,不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第二,一定要抓好课本中现代文的学习。选入课本中的现代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不论是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都是学习的典范。而且每篇课文后编者精心设计了思考与练习题,从初中到高中,基本上形成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科学序列。因此抓好课本中的现代文学习,就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稳步地提高阅读能力。综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虽然有的没有直接出自课本,但命题的依据还是源自于课本,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没有超出中学统编教材的范围,所以学好课本中的现代文,对于学生解答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提高应试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7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切实抓好以下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学不好英语,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快使学生养成静听别人读英语的习惯和模仿录音自学的习惯,养成用英语回答问题和提问的习惯。这些习惯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地培养和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教学中,通过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48个音素,对发音规律、语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能科学地从音到形“记忆”单词,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单词的拼法和发音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拼音规则,将对知识的掌握转化为拼读能力。课堂上,教师可布置学生先拼读,听录音给生词注音,反复模仿录音,纠正自己的读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读音规则、拼读技巧和基本语调,能较规范和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必须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并记忆词性和词义;通过听录音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增强语感,找出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课和练习,听课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二、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有声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说与听同时并存,相互作用。只有在有声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坚持以听说为主,是培养运用英语能力的良好开端和基本保证。

1.结合语言知识学习引导听说训练。

教学中,不要单独依赖课文,应多选一些听力材料训练学生听力,听后作检查性练习,并注意利用听力材料开展说的训练。对每篇听力材料要随录音朗读回答理解性问题,还要在语言活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针对新学语言材料进行会话、表演等,使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服务。转贴于

2.运用语言技能训练促进听说训练。

教学中,可适当建立语言活动小组,活动内容为报告出勤、天气、问候、告别、感谢、应答、道歉、打电话、问路等强化口语的一系列训练,并要鼓励每位同学消除紧张惧怕的心理,人人参与训练。

3.将培养交际能力融入听说训练。

首先进行机械操练,熟悉范句后,逐渐加快速度;其次进行问答、造句等较为复杂的语言操作;最后再结合实际组织口头交际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内容要由浅入深、先短后长,从直观到抽象,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这种训练持之以恒后,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新的场合中重新组织、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达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能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能力,一个习惯,两者缺一不可。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

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再到课后复习,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阅读实践,而阅读实践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在学生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情感,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阅读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说、写的能力。

2.开展导读训练。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阅读

多年来人们一致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明确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这充分说明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人们在自然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则主要体现在阅读能力和表现能力两个方面。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我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对阅读的理解,阅读能力可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能力,即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这三种能力由浅入深,有低层到高层,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力系统。因此,一个人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吸纳语文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武装自己,形成独特的意识和个性,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富于个性的思想感情。从这一点来说,作为语文教师就得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鉴于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钻研的一大课题。

一、广开渠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所说的“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阅读的自觉性。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不懂的阅读的重要性;二是对阅读抱有神秘感,面对文章感到无从下手;三是畏难,觉得自己读也读不懂,与其白费精力,不如得过且过。这些心理障碍不克服,就不会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就不能调动阅读的积极性,自然的就不能很好的提高阅读能力。

二、加强训练,交给阅读方法

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应着力抓好“读、思、问、写”四个环节的训练,力求让学生通过练来掌握学法,形成阅读技能。

(一)“读”的训练。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这里的“读”是朗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更高的激情投入到更深的阅读活动中,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思”的训练。思即是在默读中思索,面对学习的文章,通过思维活动,理解、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辨析关键词、句、段的妙用,理清材料的取舍和布局条理,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点明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说明了学习中“思”的重要性。

讲是练的基础,应精悍简练;练是讲的继续,要触类旁通。精讲巧练的核心是启发,“启”是前提,“发”是结果,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出答案。因为学生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抓住一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讲深入讲透彻,剖析出语文的重点、精髓,使学生领悟通透,能举一反三。

(三)“问”的训练。问,就是提出疑问,或口头设置问题,或书面设计测试题。

思源于疑,疑在于问。问得恰当、科学、合理,会激发兴趣,开启智慧。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的作用很大。

(四)“写”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教师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如果学生只会把老师讲的、同学说的死记硬背下来,而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那可以说阅读教学没有达到目标。因此,如何让学生把在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也是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为了实现“课外的问题答案课内找”的衔接,一定要抓好“写”的训练。所谓“写”,既是把上述几个环节的内容重点,进行整理归纳,付诸笔端,形成文字,把抽象的、易忘的内容固定化、长效化。

通过写的训练,只要牢记了各知识点的内容,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技能,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逐步提高了。

三、科学评价,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是学好知识的基本功,培养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不断的阅读教学中来实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还必须养成新闻记者的习惯,时常对阅读能力进行操练,这样能不断提高,以致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科学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各异,在阅读训练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错误,教师在评估时就得认真对待。评估时,须遵循这几个原则:1、真情原则。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2、民主原则。当发现学生的答案有失偏颇时,不宜图省事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耐心、细致的引导他们分析原则,在师生的民主讨论中让学生发现思维的错误,认同正确的答案。3、鼓励原则。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教师要一分为二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以致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诸如某生用词巧妙,某生思维活跃等,让他们在惋惜自己不足的同时,又能以新的激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4、开放性原则。当学生得出言之成理的不同答案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性地运用学到的阅读知识,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养成阅读习惯,在经常的课内外阅读中操练阅读能力,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9

【关键词】阅读;训练;学生;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老师以练习代替阅读,以练习引领阅读的流程,从课文的阅读训练到课外阅读的拓展训练,一堂课成了“精讲多练”或者“不讲只练”的形式。我认为,“精讲多练”,对理科教学也许非常好,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就可能是非常有害的。我倒认为,语文课应当是“精讲多读”,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阅读的主人是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自己去读书,才能在接触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且也只有学生的自己读书,才能扫除文字障碍,才能走进文本,才能开展阅读对话。如果学生不读书,就不能从文本中获得信息;如果学生不读书,就不能完整地了解文本内容,也就不能有自己的阅读体验。现在的情况是,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课外预习的时间少,上课读书的时间少,学生还没有阅读文本,还没有走进文本,就要完成大量的练习。而且这些练习,都是具有指向性的,学生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积累,而是为了答题。

这样的练习,与阅读的目的背道而驰,只是为了训练练习的技巧与答题的速度,对真正的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成正比,这也是语文阅读无效教学的原因之一。所以,以练带读,这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人的时间和权利,长此下去,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的过程是积累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是在不断进行积累的过程,并把自己原有的积累与新的积累重新进行组合,构建成自己新的知识与能力体系。阅读过程的这种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这种积累,那语文的能力和素养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阅读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而不能靠蜻蜓点水式的。如果是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再进行大量练习的训练,那是不能真正形成语文的积累的。

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中把目光放在引导学生的阅读上,通过默读、朗读、精读等多种形式,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同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中做笔记、做批注,在读中圈点勾画,这样的读书才能形成积累,也比阅读中的所谓训练一定更实在,更有效。而训练是一种功利性,养成了学生阅读浮躁的习性,不愿走进文本,不愿做质疑探究,只要完成练习,也就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这样与阅读的积累没有联系,自然不能收到阅读的应有之效。

三、阅读的理解是悟性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其中的意思也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是古人都懂得的道理,可在我们现代的教学中却忽略了。我们一方面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一方面又不肯放手去让学生自己读书。对文本的解读,现在一靠教师的讲解,二靠教辅资料的辅导,三靠练习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只能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对培养他们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悟性,是毫无帮助的。

其实,对一个句子的理解,特别是那些深层含义的理解,是需要学生有时间去思考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神童,不可能一读就懂,即使在课堂上能很快回答出来,许多时候不能他们自己悟出的,而是借助于教辅资料上的答案回答的。一个靠教辅资料的答案来学习的学生,他的阅读能力,他的悟性显然是难提高的。

悟性,也是需要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它也是长期的阅读积累中逐渐培养出来的。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与文本、作者、老师、同学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如果我们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就会妨碍这种悟性的成长,也就会扼杀学生思考与体验的能力。

四、阅读的能力是素养

学生阅读能力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同步进行的。他们的阅读能力中最核心的是自己学会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大量的练习,把他们变成了训练的工具,答题的机器。而这种练习训练并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更谈不上形成语文的素养。同时,一些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也是这些练习造成的。试想,当丰富多彩的阅读仅仅成为一种训练,这是多么索然无味的,又是多么烦人的事情。可我们的阅读功利化后,那就只有裸的考试。

可是,我们的学生需要阅读的能力与素养。而这种能力和素养不是口口相授就能获得,也不是大段大段的练习就能得到的。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思维品质,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阅读的破题靠教师

真正能够让学生突破阅读能力培养瓶颈问题的,恰恰是我们语文老师自己。我们必须改造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阅读时间的保证。课堂上,教师需要有精彩的讲授,那是学生靠自己的能力不能理解的地方。课堂上,需要指导学生的方法,这些方法是最适用的。课堂上,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些习惯是他们学会阅读并且是终身受益的。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篇10

[关键词]阅读理解 应对策略与建议 阅读技巧

一、引言

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笔者发现高三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题训练和模拟练习,但是复习效果不太理想,对于区分度较明显的阅读题失分现象严重。词汇量匮乏、长难句理解偏差、逻辑推理不严密、深层理解能力弱、阅读习惯差、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与策略等,语言知识错误多、忽略信息的重组和转换、忽略答题技巧的培养等都是造成这失分的原因。

二、背景分析

涉及阅读技巧和语篇能力方面的考点主要有:理解主旨大意与细节、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词义、识别具体事实和抽象概念、把握全篇的结构与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理解图表信息等,全面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把握篇章结构的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011年对《课程标准》附录词汇表中的七、八级共约3500个单词进行了适当调整,列为附录。经调整后,共收七级词汇约2500个,八级词汇约650个,以及数词、月份、星期、主要国家名称以及相关信息等词汇总计约3200个单词。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规定,如果试卷阅读理解材料中出现《考试说明》词汇表以外的单词(除人名、地名等),将标出汉语意思。基于这些,应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科学设定复习目标,调整阅读复习策略与模式,提高应对阅读理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应对策略及个人建议

为了应对2011年福建省高考英语的变化,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阅读考查的方向和思路,我们在高三阅读复习工作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及有效调控阅读效应,应加强限时训练。每次作业按高考规定时间完成,在限时训练过程中,应充分关注自己的阅读过程,积极调控自己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各种思维形式都参与到阅读之中,准确而迅速地感知阅读材料,深刻地把握阅读内容。应寻求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阅读情趣,提高阅读注意力、阅读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信心,这样才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思维品质,使阅读成为主动探究、理性思考和激发创造力的过程,而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处于被动的状态,形成错误的阅读目的。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后应作相应的记录,收集错题的类型,全面分析错误的原因,研究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可以每周进行作业总结,回顾和再现解题的过程,与老师的指导进行对比分析,逐渐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不断纠正提高。

英语阅读文章大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阅读复习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浅表性地看懂文章,而要加强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训练,要注重分析文章的结构,由篇章到层次、到段落、到细节,逐步分析,学会总结中心思想,挖掘文章的要点或观点及其逻辑组织结构,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区分主要观点、事实与一般支撑性事实和辨识文段主旨的发展脉络。更要学习不同文章的语体结构,重视语篇的整体输入,了解语篇体裁,把握特定的语篇含义,找准获取语言信息的切入点,锻炼从关键词中整合出语篇的内容、主旨、观点、作者态度、作者意图等语篇分析能力,强化语篇意识。在老师分析讲评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归纳关键词等,学会站在更高层面上看问题,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整体阅读理解能力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处理阅读中的生词,遇到长句时,不理解句子结构,不会分析复杂句式,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和影响阅读速度。针对这种情况,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以课文语境为依托,复习滚动所学的词汇,课本中有大量短文填空、句子仿写、对话填空等语篇材料,可进行造句、改写、替换等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重点进行词形转换和替换练习的训练。利用模块复习,进一步强化重点词汇,在阅读训练中拓展相关词汇和短语,记录积累阅读中出现的常用词汇或短语,掌握科学的词汇记忆方法和技巧,积极培养猜词能力,逐步扫除生词障碍。利用语法复习,强化句子分类和句子结构组成以及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学会分析出句子的核心成分,即主语和谓语,或者把句子中的一些次要成分划去,留下句子的主干,有时可以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短句,这样就能理解其基本含义。同时,加强训练指代的识别及对时态的敏感度。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经常不断地训练,学生才能提高对于各种替换之间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另外,还应加强同义词替换和用英语解释英语的训练,提高对于语言的灵敏度,通过对题干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语言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语言素养,才能确保这些题型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