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十篇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十篇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6:21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1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新郑451150)

【摘要】在信息发展的高速时代,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的挑战,青年馆员已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馆员的稳定和成长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青年馆员的现状入手,围绕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开发、心理素质培养、管理激励策略进行的探讨,让图书馆的青年馆员留得住、待得下、做得好,达到馆员自身价值和图书馆社会价值实现双赢。

关键词青年馆员;图书馆;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心理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知识经济进程的加快,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更加激励的竞争与挑战,各个高校都在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图书馆。如何让图书馆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大批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充实馆员的力量,青年馆员已成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图书馆发展的主力军,青年馆员年纪轻,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学历高、思想灵活,积极进取、适应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自动化设备管理、公关平台的建设、信息资源数字化、读者服务现代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优势,他们的加入为图书馆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图书馆更加具有活力、生命力。

青年馆员是一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关注青年馆员的健康成长,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青年馆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帮助青年馆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加强馆员职业能力开发,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策略,培养和利用好青年馆员的力量,使青年馆员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中流砥柱。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现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促进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青年馆员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青年馆员自身和图书馆的发展,指导青年馆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青年馆员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年馆员要想制定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青年馆员的自身努力,更加需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首先图书馆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对青年馆员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从青年馆员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专业方向等进行指导,使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对青年馆员进行全面培训,使他们对图书馆的地位、发现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系统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采用激励手段激发青年馆员的潜力,提高青年馆员的工作热情,为青年馆员的发展创造机会,使其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最后青年馆员参加工作时间较短,要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了解自己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岗位准确的定位,明确职业规划的目标,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

2 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

高校图书青年馆员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加强青年馆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内涵建设、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青年馆员参加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其职业能力相对不足,切实影响到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其职业能力开发势在必行。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保证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顺利进行。

2.1 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为了学校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校领导应该高度关注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应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通过计划培养为加强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2.2 内部岗位管理创新

不断鼓励青年馆员提高自身学历水平,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专业知识,提高的专业水平。实施青年馆员岗位轮换制,激发青年馆员的工作热情,以老带新,丰富工作经验,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业务,明确职业定位,促进其职业规划目标早日实现,并制定馆员职业能力达标考核制,激励其职业能力提升,巩固专业知识。

2.3 青年馆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青年馆员应该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讲座、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充分利用馆内现有的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和研究,提升自身职业能力[2],同时要结合工作现实要求,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明确职业定位,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3 提高青年馆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数字时代图书馆迎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存在着普遍的心理素质问题,青年馆员的心理素质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青年馆员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践行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

3.1 提升图书馆地位

图书馆是教学与科研的支撑,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体现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学校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完善馆员的人员配置,努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应在校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馆员劳动的风气,使图书馆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图书馆本身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科研能力,积极主动为各教学部门提高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通过自身辛勤有效的工作,获取别人的重视与尊重,努力提高图书馆地位[3]。

3.2 健全激励机制

图书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要给与精神上的鼓励,还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一方面,青年馆员的工作经验相对欠缺,要对青年馆员进行指引和鼓励,给他们机会锻炼、学习。另一方面,在薪金、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要提高足够的优惠政策,缩小与教学人员的差距,使其安心工作。

3.3 知人善用,以人为本

在引进青年馆员时需把其综合素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根据图书馆和青年馆员的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认真斟酌,看其是否具备一名合格的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是否喜欢图书馆工作环境,是否热爱图书馆行业,是否愿意为图书馆事业奉献。在进行青年馆员岗位分配时,馆领导要考虑到青年馆员个人爱好、特点和本人技能,尊重本人意愿,积极调动青年馆员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知人善用,让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3.4 青年馆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由于青年馆员刚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工作经验不足,要抱有谦虚的态度,要从基层做起,多看、多做、多思,尽快适应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充分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忠于自己的职业,敬于自己的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5 青年馆员要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青年馆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业务知识,胜任本质工作,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宽。青年馆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坦然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绪,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4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系统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奋发努力,按期望的目标去做;图书馆管理激励策略是指图书馆管理者为实现本馆的组织目标和预期计划而实行的一个有效方式[4]。“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建立与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高标准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对图书馆队伍建设重要重大。图书馆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青年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青年馆员的吸引力、凝聚力、责任感和事业心,使用青年馆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使图书馆队伍出现生机和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本馆所规定的任务和目标。

4.1 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

图书馆在建立总体目标时候,全面考虑,制定的总体目标要有挑战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把青年馆员的个人目标与图书馆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目标能够充分体现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行和可操作性。

4.2 建立必要的奖励激励策略

奖励激励包括物质奖励激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奖励激励是充分肯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正确行为,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巩固和发扬[5]。精神奖励是核心,物质奖励是重要手段。在物质奖励时,要把个人眼前的经济利益与组织长远的经济效益融为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物质奖励的积极作用。如果使青年馆员在精神上达到满足,能够激发出青年馆员稳定而持久的工作热情,可以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但奖励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平性,充分调动青年馆员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发挥其创造精神,最终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保障。

4.3 建立广泛的知识激励策略

知识激励是指管理者为青年馆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激励方法。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任何一个人,如果不能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吸取可靠的新信息,其知识结构就会老化,创造力就会逐渐衰退。因此只有为青年馆员提供知识激励,才能使青年馆员不断充实自己,丰富知识,顺利完成图书馆的目标。如定期安排青年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举办各类讲座,建立与外界畅通的信息文化交流等等。

4.4 引导青年馆员进行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图书馆激励管理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激励即是引导和促使青年馆员的个人需要不断向更高层次上发展。如何引导青年馆员进行自我激励,可有不同方式,但关键是要辅之以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在激励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年馆员,才能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为图书馆的目标作不懈的努力。

市场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馆员作为推动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图书馆要鼓励和指导青年馆员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青年馆员心理素质培养,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向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工作,以实现图书馆组织目标和青年馆员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运用有效的激励来调动青年馆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其潜能,以创造最大的价值,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张树,任中先,朱琳.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能力开发[J].科技视野,2013(33):244,238.

[3]潘启灵.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心理问题浅析[J].图书馆论坛,2006,26(5):87-89.

[4]孙俊彩.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J].情报资料工作,2002,S1:81-82.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2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规划;特色馆藏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础。图书馆作为支撑中职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柱之一,其资源的有效规划和合理配置尤其重要。但是,综观当前中职图书馆的发展,其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依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勿谈深入的信息资源规划。本文在分析其具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1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罔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都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一个长期的文献信息资源采购计划。信息资源建设以应付评估为目的,有上级领导来学校评估时,学校罔书馆就一次性购买几干上万册图书,无上级领导来学校评估时,一年买不了几册图书。这种没有科学合理计划的信息资源建设逐渐造成:购置文献多的当年,文献信息资源较泛滥,数量上较大,但是质量不高,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而购置文献少的当年,新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或者说更新慢。这种现象在很多的中职学校图书馆较为普遍,不利于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1.2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我国中职学校起步较晚,规模化发展也较晚,此图书馆建设起步也较晚,发挥学校信息中心的作用也有限;另一方面,藏书体系上不健全,难以役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书籍的质量和更新速度较差。据笔者专研发现,当前大多数中职图书馆馆藏过于陈旧,一些技术性和运用性强的书籍占馆藏比例过低,且年更新牢远远落后于文学类和通俗类读物。

1.3信息资源载体单一化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受限于管理员知识结构、服务意识、馆藏经费和设备投入等素,种类单一,有效获取率较低。据调查,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冈书馆的馆藏中只有印刷型文献,少数图书馆配置了非常有限的数据库资源。少数罔书馆购买的也只是某一数据库镜像站使用权.除此之外,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智能型数据库几乎为零,根本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1.4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目前图书馆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管理、发展规划等,往往取决于中职学校领导层的认可度,大多图书馆南于未受足够重视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机构存存。受此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缺乏明确的配置比例,时多时少,没有一个保障机制.这给资源采访和管理等丁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2.1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礼会需求的角度看,职业技能素养成为决定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一般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技术业、软件专业、电箅化财会专业、电子商务擘业、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电脑美术孥业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应重点加强这些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和参考用书.专业期刊和电子读物,了解学生需求,丰富教学设施,开展多媒体运用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学生的一技之长,以从事一线工作或运用相关技能完成实践任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训场所。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进行合理规划,既要有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书刊,也要有实践性、技术技巧介绍方面的书刊,既要注重日常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维护,更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服务、指导功能。如定期收集师生们的意见,为学生开展培训、检索及相关辅导工作。利用导渎、讲座、活动等彤式引导学生主动利用馆藏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已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信息资源规划应该相应的考虑学生的冉教育需求,提供更多样化及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另外,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已成为新的办学模式。如:我校就与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因此,图书馆应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在馆藏建设上既要体现中职学生使用的书刊,也要体现适应于高等院校学生的书刊。

2.4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首先,学科建设的不断丰富,学科知识的发展变化.需要根据学科的调整和发展方向进行资源的采集、组织、配置、服务;其次,义献情报知识的剧增.专业图书更新加快,同书半衰期缩短,这些都要求罔书馆存馆藏建设时应紧跟时代,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馆藏;最后,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变化,信息资源的合理规划应该兼顾业和社会双重需求。正如雷莉指,中职学校发展专业设置要瞄准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动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

3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

3.1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体系

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罔书馆规程》的精神,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本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建立本学校的信息资源化建设标准政策体系,并研究和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制度,使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有据可依。

3.2科学合理地规划信息资源建设

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确保每年的购书经费。存经费充足的前提下,网书馆管理人员要做好科学的计划,依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每年年初和月初应做好当年和当月的采编计划,在计划内应科学、全面地进行采编。文献信息采访要全面进行,突山重点,即应涉及所有的主题,所有的专业,但要侧重重点专业义献的采访。

3.3加强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建设

图书、期刊等印刷型文献具有的携带方便、阅读条件限制少等优点是电子文献无法取代的。今后印刷型文献仍然会得到大力发展,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是渎者的主体,南于经济上和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他们吸取知识,主要还是通过印刷型文献,因此,中职学校在文献资源建设时,应加大图书、期刊等印刷型义献的采访力度,在经费使州方面向印刷型义献信息资源倾斜。存经费分配上,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的购置经费应达到总经费的70%以上;适当增加期刊在印刷型文献中的经费比例,其经费不应少于图书的40%。通过快速发展罔书馆义献信息资源,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比例协调、实用性强的中职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结构。

3.4合理配置数字资源

迅猛发展的电子出版物和各种大型数据库等数字资源,涵盖了大部分的最新文献信息,它具有范围广、容量大、高度共享而且价格相比纸质文献低的特点,逐渐受到图书馆和读者的青睐。另外,中职学校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要远比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强,他们在利用计箅机获取知识方面的兴趣也较高,此,中职学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时要采购一定比例的数字资源,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新的高质量的数字义献资源;存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时,要合理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同时要向学校师生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大力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3.5建立特色馆藏

面对大量的印刷型义献、电子义献和网络信息,建设特色化馆藏对中职学校图书馆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专业性强.而且每所中职学校都有一两个重点业,如我校网络技术、旅游管理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此建设重点业的数据库可以为学校打响专业品牌,为教学、科研提供理论和文献资源基础。另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管理平下整合各种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教材库、课件库等,为各擘业教师备课、网络课程建设、网上辅导练习提供信息资源。

3.6加强队伍建设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3

一、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编者根据科学性、教育性、实践性的原则,按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路,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将教材设计成“职校起航、认识自我、职业认知、生涯设计、生涯发展”等七个学习领域,这其中还包括“就业导引”和“创业指导”两个拓展领域。由于这些教学内容相互交叉、彼此交错,所以讲授起来脉络不是很清晰,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也不方便学生自学。教学中可以将教材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规划、就业和创业”。首先,将指导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设定为第一任务,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内容,将任务分解为“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职业、目标确立、措施实施、评估调整”等分任务。其次,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两大任务的学习。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是“面向职场需求”的专业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过程,还是师资、教学资源诸方面都要考虑它的终极目标:面向职场未来的人才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与学,产学合作的办学机制,职业性与专业性的统一,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体制。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与职场无缝连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能高,才能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突出其专业性和职业性,充分考虑职场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认识职业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适时调整内容,由学生调查、讨论、分享自己专业的特色、对应职业和职业岗位要求、未来就业所需职业技能证书等,在提供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心理测试,发现一个真正的自己。心理测试(psychologicaltest)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现在很多招聘单位都会借助心理测试来挑选适合的人才。在职业规划课堂教学中,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职业锚定位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倾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职业价值观等,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可依据的信息,从而适时进行兴趣的培养、性格的调试及能力的培养等,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是了解自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当然,对它的运用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必须按照科学心理健康测量的要求进行,尽可能减少失误。

(二)巧用角色扮演,体会纷繁复杂的职场人生。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一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因此,恰当地使用角色扮演法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关于分解目标、搭建台阶的教学,学生从调查、访谈中获得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从底层到高层,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各自分工扮演相应的角色,如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路径是物业管理员→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师→物业主管,学生分别扮演,陈述各自的工作职责、岗位要求及未来发展,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三)会用信息技术,探究未来职业生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改变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传统课堂的单调模式,多媒体声、光、电教学设备将图、文、音、像同时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学生能主动进入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制作教学课件,穿插音乐、视频和GiF小动画,图文并茂、声情并举的课件能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理论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富有生趣和活力;其次在“认识自我”的学习中,申请网络教室,进行心理测试,学生通过测试看到了一个以前并不了解的自己;在“认识职业”的教学中,教师给每组布置任务,由他们分工上网查询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并做成ppt进行课堂解说,学生第一[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次近距离接触工程造价、市政工程、物业管理、房地产估价等专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些清晰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并做现场展示,这再一次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有些学生的作品确实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对所学专业、对未来职业的探索和研究,不管深度怎样,通过理实结合、学做统一的教学方法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用榜样引领,激发职业情感,唤起职业梦想。职业生涯规划是一辈子的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它更多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一种做人做事的忠实态度,一个踏踏实实的人生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勇往直前,激发职业情感,唤起职业梦想。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份学长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学期教学的引领,通过规划者的设计和实施带领学生进入对自我的探索、对专业的了解、对环境的分析、对职业的憧憬,学生在感叹学长作品的同时,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对现在和未来有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从以往的学长及在校的同学中选出身边榜样,让他们现身说法,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重新审视自己,反思当下,思考未来。榜样的作用无疑是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坐标图,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终点,而后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4

第一条为了贯彻职称改革精神,规范和完善上海市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审定工作,根据《上海市实施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市出版系列专业技术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设立的本市图书出版社、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期刊社(编辑部)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含办理了《上海市引进人才工作证》1年以上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出版系列实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重点考察申报对象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工作业绩,注重专业技术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第四条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副编审编审。其中:编辑(含美术编辑,下同)专业设副编审、编审;技术编辑、校对专业设副编审。

第五条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学历、资历

一、副编审

l、获博士学位,任职中级(编辑、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下同)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

2、获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学历、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毕业学历,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7年以上。

二、编审

l、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学历,取得副编审任职资格后任职副编审职务5年以上;

2、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取得副编审任职资格后任职副编审职务7年以上。

第七条专业技术条件考试

一、职称外语、古汉语考试

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国家人事部组织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或参加市职改办组织的职称古汉语等级考试(古汉语考试仅适用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等相近、相关专业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的具体要求按市职改办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按市职改办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继续教育

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须至少参加一次编辑出版业务学习培训,取得规定的编辑出版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第三章审定标准

第九条副编审

一、专业技术能力

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能力之一的:

1、参与出版社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2、担任编辑部(室)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3、担任重点、专业性或学术性强的图书的策划、组织。

4、担任书稿的复审或决审及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能解决审稿或编辑中的疑难问题。

5、负责重要图书的形式结构设计,能对形成图书装帧特色、诠释图书内容、提升图书品质起重要作用。

6、负责重要图书的技术编辑或校对工作,能对提高图书质量起关键作用。

7、担任期刊的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期刊的复审工作,或担任重要栏目的责任编辑(主持人)。

二、专业理论水平

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独立撰写2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重点图书的选题报告或审读意见,或2篇有较高水平的总结技术编辑、校对专业工作的工作报告,并在论(译)著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在省市(部)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为主(第一作者,下同)发表2篇论文,或在省市(部)级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独立或为主发表、宣读2篇论文。

2、在全国专业性科普图书评奖、省市(部)级科普图书评奖中有1种获奖的本人著作,或在省市(部)级专业性科普图书评奖中有2种获奖的本人著作。

3、正式出版5万字以上(技术编辑、校对专业人员3万字以上)的学术论著或7万字以上(技术编辑、校对专业人员5万字以上)的译著。

三、专业工作业绩

1、能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在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成绩优异,经考察表明,能履行副编审职责。

2、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在编辑出版专业岗位上成绩突出,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

(1)主要参与策划或组织市级以上重点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有1部获国家图书奖(含提名奖)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或2部获全国专项优秀图书奖(一、二等奖)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二等奖)。

(2)主要参与策划、组织编辑的期刊获市级及以上优秀期刊奖;或策划、组织编辑的期刊(专栏)已形成明显的自身特色和风格,并获专家认可。

(3)主要参与策划或组织出版的多种图书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文献资料价值,并获专家认可。

(4)书刊装帧作品或美术作品有l项获全国书刊装帧艺术奖或全国美术作品奖,或2项获上海市优秀书刊装帧设计奖(一、二等奖);或多种书刊装帧设计在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并获专家认可。

(5)能研究解决技术编辑或校对中的重大技术疑难问题,在提高图书质量和指导培养技术编辑、校对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第十条编审

一、专业技术能力

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能力之一的:

1、担任出版社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2、负责编辑部(室)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3、负责重点、专业性与学术性强的图书的策划、组织。

4、担任重要书稿的决审,能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5、负责重要图书的形式结构设计,能对形成图书装帧特色,诠释图书内容,提升图书品质起决定作用。

6、担任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有重大影响的期刊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期刊的决审工作。

二、专业理论水平

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独立撰写2篇有较高学术水平、观点论证有深度的市级及以上重点图书的选题报告或审读意见,并在论(译)著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l、在省市(部)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为主发表2篇论文,或在国际(地区)、全国性相关专业学术会议上独立或为主发表、宣读2篇论文。

2、在全国性优秀科普图书评奖中有1种获奖的本人著作,或在全国专业性优秀科普图书评奖中有2种获奖的本人著作。

3、正式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论著或10万字以上的译著。

三、专业工作业绩

1、能正确地履行副编审职责,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在任职副编审专业技术人员中,成绩优异,经考察表明,能履行编审职责。

2、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在编辑专业岗位上成绩显著,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

(1)策划或组织市级及以上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并有1部获国家图书奖(含提名奖)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或2部获全国专项优秀图书奖(一等奖)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2)策划或组织编辑的期刊获1次国家优秀期刊奖或2次省市(部)级优秀期刊奖。

(3)策划或组织出版的多种书刊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文献资料价值,并获专家公认。

(4)书刊装帧作品或独立创作的美术作品有2项获全国书刊装帧艺术奖或全国美术作品奖,或2项以上获上海市优秀书刊装帧设计奖(一等奖);或多种书刊装帧设计在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并获专家认可。

第四章审定组织

第十一条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上海市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简称“出版高审委”)审定。

第十二条“出版高审委”下设文学、社科、科技、美术4个专业学科组,负责对申报对象按专业学科进行审议,对申报对象提交的学术论文(著)等进行评议鉴定,并按需要组织业务答辩。

技术编辑、校对专业的申报对象按所在单位和本人工作的性质,列入相关专业学科组进行审议。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未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申报对象,须通过学科组业务答辩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四条出版系列一般不越级审定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对未达到大专毕业学历或规定任职资历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再进行审定,极少数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或特殊人才),须经系列主管部门并经上级职改部门同意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五条近两年内严重违反出版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直接责任者,或正在查办中涉及的人员,暂不受理申报。

第十六条在申报过程中,伪造学历、资历等弄虚作假者,或隐瞒第十五条情况者,将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或取消申报资格,对已审定通过的,将取消其相应的任职资格。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生涯困惑;职业生涯规划;措施

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研究(2013QnJJ16)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教学工作是高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好坏,进而影响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教学秘书高效细致的工作,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对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建立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和改善关系的作用。因此,教学秘书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服务性强、时间性强,工作繁杂,责任重大。教学秘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尴尬的职业困惑:工作任务繁重,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作用不小但是不能获得应有的职业认同;精神压力大但是待遇不高等等。这些困惑严重影响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困惑,关注教学秘书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一、教学秘书职业发展困惑

1.教学秘书责任重,但有责无权,角色失调。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教学管理人员,是连接学院与院系,院系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整个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与其他行政岗位相比,教学秘书岗位工作繁重,面向的工作对象多,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近年来教学秘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同和重视,但实际工作中,教学秘书角色定位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学秘书的工作,学校把那些学历低,科研能力差的教师都安排在教学秘书岗位。教学秘书往往有责无权,经常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出现教学事故就成为第一问责对象。

2.长期事务性工作造成的职业倦怠。在高职院校,院系教学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工作都由教学秘书完成。教学秘书职责有以下几方面:

(1)上令下达,要及时准确;(2)下情上报,要客观公正;(3)配合主管领导处理日常工作,使教学、管理合理运作;(4)日常教学管理;(5)各种档案材料管理。

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任何一项做不好都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秘书心理压力非常大。长期的心理压力加上简单而不断重复的工作使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突出。

3.付出与回报不匹配造成心理不平衡。教学秘书从事的是幕后工作,无论是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他们的付出都难得到相应的回报。从物质方面看,教学秘书属于管理岗位,虽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职工作,但因这些工作很琐碎,很难进行定量考核,自然就难以在收入上有所体现。从精神方面看,教学秘书做的大多是服务性的和辅的幕后工作,能在台前表现的机会不多,取得荣誉的机会很少。这些问题导致教学秘书没有安全感,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4.培训机会少,难以跟上信息化的管理步伐。教学秘书大部分时间都疲于应付日常繁琐的教学管理工作,无暇考虑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院系很少给他们机会去进修,这就造成教学秘书队伍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不高。

二、教学秘书职业生涯规划

1.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虽然教学秘书职称低,学历低,但能力不低。但在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地位普遍偏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源于自身学历和职称不够,因此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获得工作中前进的动力。

2.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努力向管理干部或者教师岗位转换。确立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走向,理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自信心,追求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而什么事情也不做,安于现状。

3.高职院校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对于教学秘书的发展应给予群体政策上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三、解决教学秘书职业生涯困惑的措施

1.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提高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其系统学习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提供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为教学秘书提供进修机会,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更新现代化管理理念,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

2.满足成长的需要。在制定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教学秘书成长的需要,做好他们的继任规划和晋升规划,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其不断自我完善。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建立岗位聘任制,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其工作范围和任务,制定奖惩机制。

4.提供多种发展路径。高职院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因此专业教师待遇普遍高于辅导员,辅导员待遇又普遍高于教学秘书。一些教学秘书工作年限很长,待遇却没有多大变化,要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很好地为高职院校服务,那就必要使他们获得同等行政岗位待遇;大力拓展其发展路径,并保持路径通畅。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培养教学秘书时,要考虑到现有教学秘书发展的方向,以避免出现职位晋升停滞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爱华.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2]赵莉莉.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现状及其建设[J].黑河学院学报,2011(6)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6

第二条医药卫生档案,是指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从事医疗、防疫、科研、教学、生物制品、生产、药品管理、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医药卫生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便于开发利用。

第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的发展计划,在档案机构、人员配备、经费、库房等方面给予保证。

第二章档案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第五条医药卫生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卫生部档案处在办公厅领导下,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档案工作,并对部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地方各级医药卫生档案机构负责管理本部门医药卫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应有1名领导同志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七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本部门形成的全部档案(病历档案除外)。规模较大、内部机构和下属单位较多、负有监督、指导和检查任务的单位,应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设立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对下没有指导任务、但本部门档案工作任务较重的,应设综合档案室(处或科级);设立档案馆的具体条件可参照1989年国家教委的第6号令执行。规模较小的单位可视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设档案馆的应配备工作人员8-12人;设档案科、室的,应配备工作人员3-6人。

综合档案机构的设置,按有关规定报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同时报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医药、卫生部门单位档案馆具有双重职能,既是收集、保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又是本单位档案工作职能管理部门。

第九条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的基本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制定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及有关资料;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有关档案;

(四)负责编辑档案参考资料,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

(五)加强档案工作的横向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积极开展档案信息交流及学术研究活动;

(六)负责对本单位或所属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七)负责收集档案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宣传利用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增强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积累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

第三章档案工作人员

第十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档案事业,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并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技术水平和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十一条档案工作人员(包括以做档案工作为主的兼职人员),均属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其业务能力的考核、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晋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实行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档案工作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四章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

第十二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制度,并纳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每项重要的医疗、防疫、科研、教学、药品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

第十三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工作要与本部门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实行"四同步"管理,即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时应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第十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对科研成果、产品规划与试制、基建工程等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必须有档案部门参加。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会同档案部门,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未经档案部门检查或经检查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的项目,不能通过鉴定、验收,科研成果不予上报。

第十五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应实行文件材料形成单位及科研课题组立卷归档制度。由立卷人按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和保管期限表系统整理组卷,编排张号,填写卷内目录和案卷标题,经立卷单位负责人检查,装订后向本部门档案室移交。卷内目录和案卷标题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第十六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一)党政管理方面

凡是本部门党、政、工、团,包括纪检、人事、保卫、财会、基建、生产、科研、外事等单位和临时机构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收、发文(电)和内部形成的会议文件、会议记录、纪要、重要电话记录、各类统计报表、出版物原稿和样本、剪报(不另行文的)等文件材料,以及反映本部门工作活动的影片、照片、录音带、录相带等声像材料,均应收集齐全,立卷归档。

(二)医疗技术方面

凡是医疗单位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医疗技术的法令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医疗计划、总结。

3.处方章印模。

4.各类报表和统计分析资料(包括计算机盘片等)。

5.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6.医疗质量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形成的文件。

7.突发事件、传染病暴发流行抢救工作记事、照片、录象、总结等文件材料。

8.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来信来访调查分析,医疗事故鉴定书和处理意见。

9.新疗法、新技术的鉴定及实施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10.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医案原稿、中药炮制等。

11.传统的药物标本、成分、配方、工艺等材料。

12.制剂处方单、质量检验报告、药检证书及制剂配剂的有关材料。

13.住院及门诊病历和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登记本以及病理切片、照片、图纸、X光片等(单独存放保管)。

14.医疗单位开展医疗合作形成的协议书、合同、聘书等。

15.地方病、职业病及肿瘤、心血管病等疾病防治的专题材料。

(三)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方面

凡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部门所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卫生防疫和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报告、防治方案、规划、总结、监测点、防治点记录数据等有关材料。

3.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治工作记事、照片、录像、总结等文件材料。

4.疫情报表和统计材料。

5.青、少年健康检查、生长发育和调查分析总结。

6.青、少年学习、生活保健用品监测及学校卫生标准技术材料。

7.计划免疫效果观察以及异常反应、事故调查处理等有关材料。

8.消毒杀虫剂专题计划、实验数据、图表、实物标本及总结材料。

9.卫生监督规划、审查意见书、技术性总结及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环境卫生监测等材料。

10.食品卫生标准、规划、技术报告、审核意见书、批准证书及城乡居民营养调查、食物结构、食物成分表。

11.食品卫生监测、重大食品污染、食品中毒典型案例等有关材料。

12.射线防护、计划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图表、专题调查总结报告、仪器制作等有关材料。

13.放射事故(包括核武器、核电站)损伤救治方案、救护措施及远后期观察材料。

14.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和统计数据。

1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材料。

16.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卫生处理技术材料。

17.国境卫生检疫管理材料。

(四)妇幼卫生方面

凡妇幼卫生部门所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2.妇幼卫生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工作总结。

3.妇幼卫生工作年报表。

4.妇幼卫生工作中考核评比标准及综合性评价材料。

5.妇女多发病防治材料。

6.青春期及绝经期调研材料。

7.孕产妇死因研究材料。

8.围产保健信息网监测及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研究材料。

9.女工保健卫生学调研材料。

10.计划生育手术规范化管理材料。

11.婚前保健、优生、遗传调研材料。

12.0-7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材料。

13.0-3岁营养性疾病患病率及分析材料。

14.四个月以内婴儿3种不同喂养率的调研材料。

15.有关儿童保健课题及调研材料。

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

(五)科研方面

按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

(六)教学方面

按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执行。

(七)药品、生物制品监督、检定和生产技术方面

凡药品、生物制品监督、检定、生产部门形成的以下文件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药品监督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药品标准(国家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审评材料、批件或批复。

3.新药及新生物制品审批、审评记录、批件。

4.药品抽验报验结果、汇总和公报材料。

5.重大假药、劣药案件原始调查材料、处理结论和有关批复及来往文件。

6.执行药品监督任务的原始记录、报告和批复。

7.国外厂商申请进口药品注册的申报材料和批件。

8.生物制品产品计划、规划设计任务书、产品试制说明书、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现场考核及临床试验观察记录、协作合同及完成情况报告等。

9.生产及技术检定记录。

10.产品质量及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统计及说明。

11.生产检定规程、细则、生产工艺、产品目录、说明、规格及使用方法的有关材料。

12.生产及检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有关材料。

13.生产及检定工作管理办法、定额指标及责任制等有关材料。

14.药品质量考察检定中的实验数据记录及临床观察中所形成的有关技术材料。

15.安全生产制度、规定、规范、统计报表、工作安排、总结及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等有关材料。

16.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方面材料。

(八)基本建设方面

按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九)仪器设备方面

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十)出版物方面

包括出版社、健康报社、医学会、医学院校、医学科学部门出版的书籍、报纸、杂志、其他学术刊物以及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一)财会方面

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十二)其他医药卫生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十七条归档时间:

各医药卫生部门的文书档案,应在次年6月底以前移交档案室。医学院校应在次学年度寒假前归档,科研、医疗卫生技术和基建档案应在项目及技术工作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

第十八条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医疗、防疫、科研等工作项目由主办单位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之外,应将复制本送交主办单位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各医药卫生部门的个人在从事各种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向本部门档案室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档案室的档案应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档案部门可通过征集、代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收集。对于个人向档案部门捐赠档案的,各医药卫生部门应予以奖励。

第五章档案的管理和库房设备

第二十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对接收的档案进行分类、排列、登记、编目及必要的加工整理。

第二十一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对接收的档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划分保管期限和密级。对保管期限的变动、密级调整和需要销毁的档案提出建议,报本部门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要建立保密、保管、借阅、统计等项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应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经常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因档案管理混乱、工作失职给档案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必须为保管档案提供专用档案库房,库房门窗要坚固,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要有防盗、防火、防光、防腐、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对存放声像等特殊载体的档案要配备恒温、恒湿设施。档案库房要指定专人管理,以保证档案的安全,延长档案寿命。

第二十五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有计划地为档案部门配备复印、录音、照像、录像等设备,同时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六章档案的利用与开放

第二十六条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按《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划分开放与控制的界限,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第二十七条医药卫生部门档案馆的档案应向社会开放。开放档案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个人在说明利用目的和范围后,均可查阅属于开放范围的档案。

(二)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利用档案,需经有关主管部门介绍。

(三)外国机关或个人要求利用档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向社会公布档案,需经本单位及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公布。

第二十八条凡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和专利的档案,不得对外开放。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和复制尚未开放的档案,需经档案部门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需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查阅绝密档案需经分管档案工作的行政领导批准。

第三十条各医药卫生部门的综合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部门利用,其他部门查阅需持单位介绍信,经综合档案室或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7

关键词: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市场信息;农民增收;经济效益

社会实践证明,解决13亿多人口的衣食问题只有靠发展农业,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是农业科技图书出版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农业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的传播媒介——农业科技图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过程中,必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图书出版,竞争者会愈来愈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而,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今后,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更应从社会需要、经济效益、现实可行性等多维度出发,研究市场、寻找机遇、发掘潜力、抓住时机、创新需求。

思路一:探寻农业结构细分的机会

农业涉及的范围极广,结构复杂,门类众多,层次叠加。首先,就作物品种而言,农业可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及其加工业等。以种植业为例,种植业可划分为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作物种植类型;粮食作物又可划分为水稻、小麦、玉米等;水稻可再分为籼稻、粳稻、糯稻;糯稻还可往下细分为成百上千个品种。其次,就作物种植方式来说,作物又可根据气候条件划分为热带作物、温带作物等,还可根据栽培条件划分为大田栽培、温室栽培等;作物生长又与昆虫、病菌等生物知识相交叉,产生了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各种农业门类均可按一定标准进行纵向、横向的多层次划分。与此相对应,农业科学技术涉及众多门类和学科。这为农业科技图书市场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图书的选题策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虽然农业科技图书本身包含一定的市场定位,但基于以下原因必须对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群进行细分,使选题策划“小众化”:一是农业涉及面极宽,学科门类众多;二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农民在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转化;三是读者向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分流明显;四是一个出版社、一个选题策划者的资源和服务能力有限。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的划分标准不同于工业图书等读者的划分标准,应主要依据农民和农业的特点进行划分。只有这样,选题策划才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选题策划应根据出版社发展目标和特长以及选题策划者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选题经验,对其中一部分门类和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重点策划。选题策划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要在对农业进行细分的过程中着力研究纵横交叉的结点,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他出版者尚未涉足和薄弱的领域,以抢得先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思路二:把握目标市场的脉搏

农业科技图书不同于大众化图书,选题策划要着眼于小,满足于某一区域、某一领域的需求,策略上是将“小众”市场做精,并以做好一批“小众”市场来超越大众市场。这样就要求编辑把握市场脉搏。

首先可以按文化程度对读者进行划分,如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群体、高中文化群体、高职高专文化群体、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群体,以判断读者接受农业科技知识以及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人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因此,选题策划应着重于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对于高职高专文化群体,应着重于学术性不强的专业类选题策划。对于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群体的读者,则应着重于学术类选题策划。

其次按专业、职业对读者进行划分,如普通农民、各种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农业科技工作者、高职高专学生、大专院校学生等。随着我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力度加强,以及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职业培训规模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成为专业户和现代农业经营者,转型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强烈,购买能力相对较强,既是现实的读者群也是潜在的读者群,应下大力发掘。他们需要的是学术味不浓的实用性专业书籍。对于需求日益扩大的高职高专和各类型职业培训(如“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选题内容应以专业业务与职业行业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现有教材并突出创新,以权威实用为特色,形成一套或多套适合省或区域(如东部温暖湿润区、西部干旱区)人才培养目标及农业特点的配套教材。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选题策划要抓住两个重心。一个重心是要善于把握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人才对文化的需求的关系,在目前的薄弱环节——精品教材上下功夫;另一个重心是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在目前的薄弱环节——品牌助学读物上下功夫。农业科技工作者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强,选题策划以学术类图书为佳。

再次可按气候和地理位置对读者进行划分。气候和地理位置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子,这也是农业不同于工业、信息技术业的显著特征。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要突出农业区域化的特点,考虑不同区域特点对技术的不同要求。从“全国通用”农业科技图书积压的趋势来看,具有西部干旱区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区域特色的选题可能更受当地农民和专业户的欢迎。

思路三: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

农业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的开放系统,受社会政治、国民经济、科学技术、人口需求的多重影响,其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我国正在奔向小康,人们的社会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正在作用于农业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这种动态变化是可以把握的。我国在解决人们吃饱穿暖基本需求的时期,重点是发展粮、棉、油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业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在提高人们副食水平的时期,重点是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畜禽养殖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要求,鱼类养殖、特种养殖和海洋渔业及其相关加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对这方面农业科技图书的需求大增。在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木材需求大增,林业人员从采伐森林、保护森林转向大面积种植用材林,需要的是用材林栽培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图书。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农业结构的调整都是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的良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自1993年起,瞄准人们对肉、蛋、奶需求的急剧增长,紧紧抓住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策划出版了“一月通系列”“手册系列”“现代生产系列”“畜牧兽医书库丛书”等畜牧兽医类图书200余种,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思路四:开发城镇市场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转型期,城乡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购买能力较强,是一个值得深度开发的潜在需求较大的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加快,城镇居民对生活的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居住环境的休闲式需求和业余兴趣不断扩张。庭院、阳台种植花草树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养殖观赏鱼、饲养宠物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花草树木、宠物的种类本身也在增加。选题策划时可着重区分出读者群体的休闲式需求和职业化需求。比如,城镇居民为种好花草树木、养好观赏鱼和宠物,需要了解、掌握其种植、养殖技术。但这是一种休闲式需求,因此,选题策划的重点是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型实用书。加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购买能力较强,更喜欢图文并茂、装帧设计美观、彩色印制的实用图书。而城市园林绿化、小区绿化、街道绿化、公路绿化既是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必有更大的发展。这是一种职业化需求,选题策划就应以美化、观赏为特色,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

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积聚,居民的衣、食、住、行结构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其蕴藏的选题策划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居民不但需要鲜活农产品而且需要对其有一定程度加工和配伍,因而鲜活农产品的冷藏、保鲜及其加工、包装的选题策划也将有较大的发掘潜力。

思路五:瞄准新业态的机会

农业的发展过程是人们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利用来满足人类人口增长和社会需求提高的过程,是通过对植物、动物的物种认识由直接向自然界索取变为种植、养殖对象,进而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过程。由此农业的新行业不断产生,农业的结构不断变化。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应将科学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变化、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健康需求与农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脉搏,挖掘农业产业链中的新业态、新实践、新经验,捕捉新动向、新机会,不断开发新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能力不断增强。由此通过对动物、植物的人工培育、利用而不断改变人们的社会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昔日的野味和珍品通过人工养殖将成为人们餐桌的佳肴,珍稀保护动物通过人工养殖获取的毛皮可制作成人们的时尚衣着,有毒动物等经人工养殖成为医治人们病痛的药材,名贵的草药等经人工培育从药材扩展为人们保健食品的原料,观赏性花卉经人工栽培成为具有观赏价值和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植物。这些改善人们衣食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人们健康长寿的特种养殖、种植不断提高着人们的社会需求,刺激着人们的消费,相当一部分将发展成为农业的重要行业。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动植物被人们所认识、所培育、所利用。这些新行业的诞生和发展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蕴藏着大量的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题材。方向决定未来。注重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是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的源泉。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副编审)

参考文献:

[1]沈银书.农民科技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其图书优化对策[J].科技与出版,2008(6).

[2]达塔斯·史密斯.图书出版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8

一、图书馆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1、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容易激动的年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掌握他们这些性情特点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在采购图书方面不能一味倾向新学科、专业课方面等,应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与经典名著的收藏,引导学生课余多读经典名著使学生在这里不知不觉被感化、被教育,受到鼓舞和启迪。真正从名著中体现生命的意义,领悟人生的真谛,这种触及人的情感深处,起着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手段之一。

2、有利于营造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轻松学习环境图书馆生机勃勃的文化学术氛围,能唤起人们的崇敬、仰慕的心情。图书馆具有的自由活泼、简洁明快、朴素大方、宁静典雅的风格,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消除了学生的心里疾患,使他们一进图书馆有一种安全放松的心情,被一种学习氛围所感染,并将身心都融入其中。此外,有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和一定的就业心里困惑,以及性和恋爱的心里困扰,图书包馆各类书籍对于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具有优势,图书馆中关于性和恋爱方面的书籍能够帮助缓解大学生这方面的困扰。

3、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期间,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知识的要点,更多的是需要他们在课外学习加深理解和巩固,所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重要.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探索,有助于他们挖掘和发展自身的潜力,提高创造能力。而图书馆数十万、数百万册馆藏都是为着读者利用、为读者服务的.为使馆藏文献能充分发挥为教学、科研,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服务,各高校图书馆非赏重视读者服务工作,扩大读者服务的范围,开设多种读者服务项目,提高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多类型、多载体的快捷、准确的文献检索服务、文献借阅流通服务、文献复制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查询服务、文献加工服务、定题服务和跟踪服务,对于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其它课程学提供了方便。使大学生更快地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学习创新形成独有的特色,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帮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编制相应的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三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职业实践阶段和职业实现阶段.在准备阶段中,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制定学业规划,素质发展计划,职业发展目标等积累一定的知识;在职业实践阶段,大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实践、实习等形式,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增强对所选职业的适应性;职业实现阶段,大学生完成学业目标,制定择业方向,掌握择业技巧。进入新世纪,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不断扩大,丰富的馆藏文献和数字资源,成为大学生吸取知识塑造人格的重要基地。

1、大学图书馆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涉世未深,对未来职业模糊不清,对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陌生,大学图书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分析了解自已,建立自已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图书馆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具体的行动计划,初级阶段努力让学生学习好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并提高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中级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目标,参加社团,业余时间做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此外学生查阅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来写简历和求职信。

2、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本专业,熟炼掌握本专业的所有课程,一些基本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本专业外的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学科馆员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资源为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的文献,指导学生检索利用,使大学生能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其专业知识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专业要求!

3、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大学图书馆都有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可以为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页,为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收集提供信息,比如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要求,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专业发展前景,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提高自己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再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考试信息,现在社会竞争大,用人单位都要求持证上岗的原则,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的必需.如英语,计算机,会计,护士资格等级证书,物业管理师,工程监理等等各种技术证书,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图书馆收集这方面的考试信息,建立专项试题库,及时在网页上,让学生知晓了解,根据自己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取得相关的证书,为毕业求职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9

1.职业生涯管理含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促进组织成员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它包括组织和员工本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过程,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1]。职业生涯管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个人角度,员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努力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从组织角度,以组织的发展目标为准则,结合员工的实际状况,与员工共同设计出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员工提供既适合个人发展、又反映组织目标的工作岗位。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能使组织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可以建立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双赢关系,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组织在需要时也可以得到具备合适资格和经历的员工,并保证员工的献身精神与忠诚度。本文主要从组织的视角讨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2.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部门的职业特点,把馆员个人发展与高校图书馆发展相结合,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将馆员看做可开发增值的人力资本,向馆员提供图书馆岗位的工作分析、工作描述等资料,结合馆员的心理、生理、学历等个人因素,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并对每一步骤、方向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提供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提高职业素质的机会和人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2]。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图书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强组织竞争力,实现图书馆目标的有效手段。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职业生涯管理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主要着眼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仍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职业生涯管理的科学研究在高校图书馆领域还十分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发展[3]。

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每项业务工作都具有科学研究、教育和服务的特点,这些决定了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性,即在图书馆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层次的多元化结构以及职业成就的不明显性。此外,还包括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服务手段和内容的快速更新所造成的馆员职业压力增大等特点。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问卷及走访调查[4][5]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以下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引进研究生、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在职读研究生以及其他提高学历的教育方式,使当前高校图书馆员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人数迅速增加。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逐渐向高学历、高层次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馆员开始萌发职业生涯意识,并积极争取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环境。但在实践中,相当多的高校图书馆尚未把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列入议事日程,馆员的职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虽然有些高校图书馆为馆员制订了一些发展计划,但从总体上看,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仍始于被动和无序的状态之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中目前仍旧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地位低下,领导不重视、图书馆领导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员工职业生涯系统管理;馆员职业道路发展模式单一、职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职称评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同图书馆部门劳动强度差别很大,造成馆员心理不平衡;馆员缺乏明确的工作认同,在图书馆工作心理压力大;馆员普遍感到现有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进修机会少、效果不明显,影响职业发展;馆员在组织中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才造成了现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职业高原”、“职业围城”等问题的出现。因此,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帮助馆员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既有利于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有效管理,又有利于馆员自身的职业发展,避免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既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能力,又能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解决高校图书馆人才外流问题,实现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双赢”。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途径探析

1.增强领导重视程度

职业生涯管理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这种组织行为的主要策划和实施者就是高校图书馆的领导。高校图书馆领导应有目的地学习和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强化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充分认识职业生涯管理对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6],并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整合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使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与图书馆组织的发展战略相配合,还要在图书馆管理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为馆员创造发展的机会,使馆员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以达到馆员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双赢的目的。

2.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建立完善、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馆员个人发展与图书馆组织需求相匹配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要始终保持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图书馆组织发展的步调相一致,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防止图书馆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中的不公平现象[7]。为了使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图书馆可以聘请馆内的管理人员、专家或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专家,协助建立馆员职业咨询管理体系,指导馆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选定其职业发展道路,设定长、短期目标。图书馆各部门要结合馆员的聘期考核、评估工作,不断对每个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并提供修改方案。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并直接与馆员个人利益、职业生涯发展等密切结合,不但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帮助馆员及时修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其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更加合理。

3.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给图书馆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既有利于图书馆员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以前的职务晋升途径和职称晋升的途径上,增加技术职业生涯途径,使得技术馆员可以在信息、采访等部门平行流动,使其专业技术知识全面化;图书馆可以采取横向调动或轮岗的方式使工作方式具有多样性,使员工摆脱单一的工作环境和内容,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可以将图书馆工作流程和部门进行重组,对工作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扩展他们的工作范围,提高其业务能力,有利于图书馆各部门的沟通[8];可以成立专题科研小组或其他项目小组的方式,将不同部门的人员调在一起,使其承担双重工作和职务。这样既能帮助那些希望走职称晋升途径的馆员取得科研成果,也能使得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人员相互沟通,对图书馆整体有个了解,而不局限于自己的业务领域。

4.建立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9],它产生的对馆员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激励更为有效。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并使之充分发挥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要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图书馆应该提倡共同的理想、道德、信念,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创造平等、和谐、进取的组织氛围,馆员对组织目标、制度、观念高度认同,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量。个人则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使个人发展融入到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5.协助图书馆员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随着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管理主体也将由图书馆为主导转变为图书馆员主动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为馆员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让员工充分了解组织的发展现状、前景目标、发展规划、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空缺情况等,设置业务培训课程供员工选择和参加;通过单独谈话和工作研讨会等形式,帮助馆员了解自己实际工作经验和状况、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如果加以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将来能做好哪些工作,分别列出计划。从而使图书馆员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在图书馆中更加持久而高效地工作。也可通过协助图书馆员确定职业锚[10],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根据美国管理学家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每一个馆员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馆员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职业锚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业绩。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管理层应该考虑弹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正视馆员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激励和奖赏制度以及多样化的培训计划来满足不同锚型的馆员的心理需要,这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总之,只有将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和图书馆员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既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又从图书馆的全局出发,才能真正实现员工个人和图书馆双赢的目标。

生物科学的职业规划书篇10

关键词:战略管理大学战略规划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081-03

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四项主要使命,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为在与内外环境的博弈中争得优势,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引领社会前进,纷纷借鉴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并努力付诸实施。战略规划的实施是大学贯彻战略意图,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办学绩效,从而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战略行动,落实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一个涉及人员众多、关注效率的更为复杂的过程,其模式的优劣决定着大学发展战略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研究大学战略规划实施模式,既是大学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呼唤,又是大学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基本要素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实施的主体、客体以及环境构成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三大基本要素。大学战略规划实施是相互作用着的三大要素的有机系统,是主体按照一定的方式与环境问相互作用,进而实现客体目标的过程。

(一)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主体

实施主体是大学组织和人员,由领导核心、职能组织、学院(学科)组织三部分两个层面构成。实施主体的内部结构及维系其内部关系的制度构成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领导管理体制。

第一层面是学校战略管理委员会及其秘书处。学校战略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书记、校长挂帅,由各分管校领导和委员会秘书长以及各学科领域具有战略思维的学术权威(教授)组成,是学校战略规划实施的领导核心和决策中心;战略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一般由负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负责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硬件条件资源、校园文化和对外协调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秘书长一般由常务副校长或者主管发展规划部门的校长助理兼任,秘书处的职责是在委员会的领导和授权下对战略规划实施进行协调和控制,并及时反馈实施进展,提出调整方案,以确保战略规划实施高效进行。

第二层面包括职能和学院(学科)两个维度,与时间轴一起构成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主体大厦(图1-1)。其中,职能维度一般设立人才培养分委员会、科学研究分委员会、社会服务分委员会,也可另设立人力资源分委员会和财力、文化与环境资源分委员会,由相应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时为委员会秘书处成员)牵头,相关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学院(学科)分委员会相关成员参加。它在学校战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对大学战略规划按照职能发展的需要进行资源的组织和调度,不断提高学校履行职能的水平。学院(学科)维度一般按照学院(学科)设立战略管理分委员会,由学院(学科)具有战略思维的学术权威(教授)牵头,学院(学科)教授、相关行政负责人和学生代表组成,它在学校战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对大学战略规划按照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资源的组织和调度,不断提高学科的水平。

(二)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客体

实施客体是大学战略规划,是被执行的对象,是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蓝本,主要包括职能维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主要资源(如人、才、物、文化等)规划,以及学院(学科)维度的学院(学科)战略规划。职能维度的战略规划应充分考虑学院(学科)维度的目标,学院(学科)维度的战略规划应充分考虑职能维度的目标,两个维度的战略规划相互衔接、相互支撑,是一种矩阵结构,细化后形成战略规划实施目标体系和实施中监控指标体系。其结构如图1-2。

(三)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环境

大学战略规划实施是在一定环境中完成的。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校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存在于教育环境中,而教育环境存在于整个社会环境中,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环境中有支持战略规划实施的各类资源和条件支撑,如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等,也有制约战略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包括同行竞争、文化冲突、观念冲突等。大学应当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资源,减少或规避甚至是转化环境中不利于学校战略发展的因素,为战略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详见图1-3。

(四)大学战略规划实施三要素间的关系

大学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才能保证其得到高质量的实施,也就是说客体的结构决定主体的结构。战略规划实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教育坏境和校园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中既有支持战略规划实施的因素,又有制约战略规划实施的因素;大学应当充分利用支持性因素,发挥其支撑作用,同时规避或是转化环境中制约性因素,从而推进战略规划实施,实现战略规划目标,完成战略规划任务。因此,战略规划实施的主体是客体和环境进行交流和交换的纽带和通道,是能将环境资源转化为客体目标的最具能动性、最关键要素。主体和环境间的交流与交换是以实现客体为目标,这种交流和交换的机理及为提高交流、交换效率而制定的制度体系构成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运行机制。三要素间的关系见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