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2:15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1

一、连锁经营企业构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1、降低连锁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在连锁企业中,高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地实现总部与各个分支之间,各个分支之间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财务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连锁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的收集、加工和储存,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升连锁企业的会计控制水平。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能降低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连锁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从而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形成规模优势和良性系统循环。通过构建财务信息化,连锁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摆脱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处理,而财务信息化系统将企业与各分支之间联系起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储存的效力,有效提升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另外,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整合和利用企业沉淀资金,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为连锁企业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对提升连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2、优化企业会计流程,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连锁企业由于经营地点分散等原因,企业总部在对各个分支进行会计控制存在诸多困难,对连锁企业各个分支单位的会计控制存在控制成本过高,会计控制效率低下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水平,不利于连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因此,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加强对下属分支单位的会计实施控制,同时加强对分支单位的资金运营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实现连锁企业对各个分支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会计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大大提升了连锁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工作时速度更快,数据输入和传送的准确性更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是,在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信息安全的防范。连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但是同时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由于系统软件的不稳定性和设计缺乏合理性,系统在维护和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数据信息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容易遭受人为的篡改或删除,这不利于连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防止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和管理,加强对会计人员操作行为的管理,防止数据信息遭到篡改,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监督和控制,保证连锁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

3、推动连锁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大大提升了现代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格局,促进了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连锁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连锁企业而言,能够大大的提升现代连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帮助连锁经营企业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必须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能够大大提升连锁企业与各分支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学地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连锁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提高连锁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便于连锁经营企业收集来自各个分支的财务数据,对连锁企业的财务数据实施实时管理和分析,从而挖掘数据关键信息,为连锁企业的管理决策的制定和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依据。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了连锁企业对企业发展的预测和规划,便于连锁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

二、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管理和软硬件配置

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在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信息风险的防范。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维护,通过利用复杂的编码计算方式和身份验证系统,防范不法分子破坏和篡改会计信息,降低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另外,应该加强对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以及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处理流程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进行流程监控,加强对用户操作的痕迹控制,对信息数据的输入和传输加强监控,控制数据的质量。另外,连锁企业应该建立稳定的、安全的信息系统运作环境,提高对信息系统设备和服务器的管理水平,充分地满足服务器的防火、防磁、防潮等要求,加强对机房的安全监控。通过完善连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保证基础设备能够充分的满足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

2、完善连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充分的管理机制保障。因此,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连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证。连锁企业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改善企业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机和目的。因此,连锁企业在进行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管理目标,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不断的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和企业资源系统,连锁企业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制度和规章的改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能够有效的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另外,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带来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变,因此,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水平。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制度等,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优势的充分发挥。

3、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整合信息,防范连锁企业财务风险

在连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开发和升级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信息整合,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将企业各个分支的财务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连锁企业总部能够及时掌握各个分支单位的财务状况、往来账目的处理流程和效率。连锁企业应该重视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财务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升企业资金周转和利用的效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价值提升。例如,苏宁电器通过不断的升级和优化财务信息系统,从而防范了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了苏宁各个分部账务的顺畅处理,保证了苏宁总部清晰的了解各个分部的财务状况。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大对财务资源的整合,促进了企业财务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资金的周转效率的提升,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行之有效的构建和运行,促进企业价值增加。

4、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人才的配置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安全;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F5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018-02

在信息化时代,基于网络侵入技术的不断提升,黑客与病毒对计算机系统攻击事件不断发生,据此而言,信息化技术在给国企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最为脆弱的地方,此时的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依靠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使得来往流量处于实时监控的状态,并及时会对入侵产生自动检测的工具,从而大大维护了国有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

1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概念及意义

1.1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概念

所谓的信息安全是指为保护国有企业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不受侵犯,在技术层面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所采取保护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以达到维护计算机软硬件,以及数据安全,使机密信息可以在完整的状态下与既定对象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确保了数据信息得到可用性保护,从技术的层面分析,主要分为下面三种形式。

一是物理隔离形式的信息安全技术。就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实体与公共网络线路链接在技术层面予以有条件隔离,即防火墙技术,这一技术起到了对来往信息数据筛查的作用,从而使国有企业计算机系统在不受外界非法侵入的前提下创设一个电磁兼容的内部网络环境。

二是访问可控形式的信息安全技术。访问可控安全是防火墙技术的协作部分,在这一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国有企业信息系统能够对外来信息数据进行甄别、预警,如果黑客和病毒等恶意流量得不到有效验证,则会使得网络侵袭问题飙升;

三是数据加密形式的信息安全技术。为切实保护网上与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可用性,国有企业信息系统需要在网络节点间、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原端用户与目的端用户间的数据传输实施密钥管理。

1.2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今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营销等各领域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基于此而成为国有企业日常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信息化系统开放的过程中,却由于其安全漏洞问题存在而为一些不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信息安全据此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1.2.1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信息系统为国有企业日常运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基于此成为国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以及日常管理的主要工具。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个人信息资料往往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领域,这些资料在法律上归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有关部门无权将资料予以公开,但是,一些黑客在对国有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攻击过程中,往往会窃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隐私资料,并将此作为谋取非法利益的筹码,如果国有企业对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等级予以升级,则就使得黑客攻击处于无效状态,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隐私信息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1.2.2保障国有企业科技信息共享的实现

当前的国有企业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以国有企业与高校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为例,高校通过自己在人力资源、馆藏资源、科技研究等方面的固有优势搭建了校企联合的科技信息平台,国有企业可以随时登陆这一平台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科技信息,高校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但是,这一平台的运作需要强大数据库的支持,在其运作过程中,黑客的攻击是必不可少,黑客可以通过截取网络信息传输、窃取用户口令、盗取数据库信息、篡改数据库内容等一系列非法手段,达到破坏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正常运作的目的,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就能够保障国有企业的合法利益。

2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的信息系统是影响信息安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支撑起其正常运作的最为主要的力量,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影响到以国有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安全的问题主要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

2.1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得黑客攻击频现

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的信息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共享,国有企业与高校领域所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即是此例,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践中,国有企业即可通过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得到信息的共享,但是这一开放性的功能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只要是有共享,就会有开放,共享的技术环境为黑客的攻击提供了便利。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0.114

1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传统的成本会计注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了给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成本资料。一方面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是事后核算,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预算控制是管理会计研究中的两大重点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研究高潮,因此预算控制实践和理论的共同发展,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会计职能的变化和企业内容的拓展紧密相连,是企业对市场环境改变的适应,是企业改变经营管理的结果,促使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革;二是管理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发展。由于受技术革命、行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控制论、决策论、协同论等理论影响,管理会计将在21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日渐重要。而管理和会计的有机结合使现代的管理会计具备预测支持、决策支持、控制、规划、评价等功能,由原始的成本预算控制发展到企业信息的各领域。

2管理会计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企业引进信息化技术和构建内部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企业要紧随时展的脚步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就必须把管理会计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为企业的综合运营和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目前,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生活习惯、生产方式,还是企业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管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客户管理的系统建设、资源计划的系统开发、物料计划的系统使用等具有现代管理会计的管理思想,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紧密相连的体现。正是由于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会计的结合,才使信息实现高质量和高精度、组织构架和管理理念实现变革、工程流程实现精简、企业成本有效降低、运作效率有效提高、企业效益有效增加。

3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机械化,实现控制和检测的自动化。目前的自动化形式主要是计算机辅助生产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

(2)管理过程的信息化。计算机产生后就已逐步应用到企业中,在40多年的应用历史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管理信息、主管信息、事物处理、决策支持等系统。

(3)办公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办公人员的办公效率和办公效能。目前较为常用的有桌面出版、文字处理、电子邮递等系统。

(4)集成一体化。把不同的应用集成一体形成多功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5)企业内部管理。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可以提供企业横向和纵向沟通的协作环境,从而使企业的总体目标能够有效完成。

(6)企业外部信息沟通。在企业外部的信息沟通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增强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使企业可以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组织架构扁平化,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整合,极大地促进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4管理会计中的信息化模块

4.1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

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主要是满足会计核算的工作要求,把会计人员从手工记账和手工报表的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该系统以账务处理、会计事物处理、报表管理为主,系统功能主要是会计核算的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

4.2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把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作为管理手段,把财务管理的模型作为基本法,把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信息数据作为依据,对财务管理进行自动化的实时处理,从而有效控制业务活动。例如:产品订购中,系统可以自动提示经济订购的批量和需要补充的产品库存等。

4.3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

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是较为灵活的信息交互式系统,可以有效解决随机变化或者难以预测的问题。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通过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可以展开“what-if”的分析,并根据不同模型制定可行方法,对随机事件中的可能结果进行预估、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并做好财务风险的事先预防。

4.4财务经理的信息系统

财务经理的信息系统是把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有效结合的信息交互式系统,不仅可以使经理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挖掘数据、发现数据特征、预测环境变化形势,还能使财务管理人员方便、灵活、多角度地了解问题。

4.5组织互联的信息系统

组织互联的信息系统使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企业和关联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自动流通,为企业管理的计划、分析、组织、控制、预测、决策等管理环节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5信息化技术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5.1分析视野的扩大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的,其原始信息的资料源于财务会计,因此比较局限。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管理从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成为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横向一体化模式使企业不再单纯地关注自身产品。由于供应商、客户、市场变更、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管理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显然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规划、预测、决策、评价,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打破管理会计传统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使分析视野扩大化。一方面,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使生产协调、库存可见性提高、物流效率提高,订单实现率改善,在进行高效快捷管理的同时,给企业竞争提供更大优势;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来改进企业的产品,加强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2实时化和动态化的信息处理

传统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于会计内部,这就导致管理会计只能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但是信息技术融入管理会计后,企业的信息不再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录入,而是通过分类设计和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接口,实现价值信息及时、准确地加工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信息化处理实时化和动态化,还能根据信息特征,进行分类存储,同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集成企业生产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并且在价值链中根据不同情况实现不同程度的资源共享。另外,管理会计要随着企业信息化发展而发展,具备全局性、长远性、开放性、多元性、外向性、战略导向性等特点,使信息化技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韩洪云,王乐乐.管理会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融合[J].经济与管理,2004(10):55-56.

[2]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119-122.

[3]李晓虎.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4]皮春华.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246.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4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流程;编码

【中图分类号】te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47-02

引言:2003年11月,建设部下发《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后,几年来,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型骨干施工企业已经把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其他施工企业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从原来的购买工具软件、财务软件、预算软件、成本软件到开始上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营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而且不少企业还建立了内部网、外部网、企业门户网站,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加大,已支持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核心业务。

1、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国内许多大型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理念、项目管理水平,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与国外大型承包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许多领导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认为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及项目管理软件;而且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培训等方面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费用。

(2)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或仅仅做一些形象工程。另一种极端则是希望信息化能马上见效,或短期内解决企业所碰到的问题。

(3)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而不是单纯的数据处理计算机化,只有高水平的顾问团队,才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管理流程,并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其中,真正让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组成密不可分的人—机系统,这样才是真正的信息化。

(4)目前,我国涉足建筑领域信息化的软件公司大多是开发工具软件出身,对企业级项目管理流程及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熟悉,往往只靠几个月的需求调查,就开始给施工企业“量身订做”。这样不仅影响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甚至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打击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因此,只有先通过管理咨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诊断,进行流程优化,并制定科学的分步实施方案,才能对症下药。

(5)信息化的价值在于应用,要制定企业信息制度,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培养员工按程序、按规定工作的习惯。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流,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并通过提高信息化的实际效果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改进。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1)决策正确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目前的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为主导,而技术人员又缺乏施工企业管理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实施的广度、深度、力度不了解;同时,施工企业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判断力,在与信息化技术提供方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导致盲目听从技术提供方的游说,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陷入“信息化黑洞”,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了纯技术问题,造成技术含量很高,但不适用的结果。这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聘请既懂施工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以降低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概率。

(2)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系统不符合项目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或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中通盘考虑,否则信息化建设就与实际的项目管理分离,成了“两张皮”。

(3)成功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因此,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构建科学、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项目管理信息流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等的规范化、科学化。

(4)施工企业总经理重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施工企业的总经理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那么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成功。因此,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实行“—把手”负责制,由企业的总经理挂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并设立信息主管,由专门、专人具体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能在每年的企业预算中规划出专项资金,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需要。

(5)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阻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标准。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和标准化工作,重视技术和管理资源的积累以及规范化,重点要将材料编码、wBS编码、费用编码、文件编码、价格库、文档结构、文档分发矩阵、文档控制流程等一系列对大型集成应用系统有关键影响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标准问题。

(6)要注意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设计,加大对安全防范的投入。如果企业关键数据和信息泄露出去,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无疑会是致命打击。另外,还要注意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会使工作瘫痪,特别是信息化应用达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及项目会对信息系统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如果初期信息安全设计不充分,将会留下许多后患。

(7)要做好信息化工作,最好找一家大的、有信誉、负责任并有一定行业经验的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升级。这就要求软件企业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能够长期地为企业提供维护及升级服务。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关键是人的信息化,软件公司的实施能力与培训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用户的使用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培训企业的学习能力,培养员工对系统的认同感。

3、结束语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变革,涉及企业内部的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能的重新调整,还涉及到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重塑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造出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水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2008年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5

关键词: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企业预算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部分企业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2002年财政部颁发《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2]102号)后,全面预算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经过十几年的预算管理实践,我国大中型企业大多已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其中不乏优秀企业已从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考评等方面搭建起较完善的预算管理运行体系。但是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信息化,尤其是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方面尚不成熟。基于多年从事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经验,笔者拟就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企业集团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固化

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通常从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和确定预算编制方案开始,经过健全预算组织机构、规范预算管理流程,逐渐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集团自身业务和管理特点的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和全体员工,因此企业集团在初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后,如何在众多成员企业中固化预算管理运行体系,如何将预算管理运行体系快速导入新成员企业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集团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将包括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编制模型、预算管理流程在内的预算管理运行体系进行固化和推广。

(二)企业集团需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多数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初期预算编制工作需通过excel表格手工操作。excel作为预算管理工具的缺点是报表公式和报表格式易被改动,数据版本容易产生混乱,预算科目、产品服务、组织机构等基础资料标准化较差。同时,由于企业集团层级和成员企业较多,预算编报流程较长,导致企业集团预算编制费时、费力,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及时性要求。

企业集团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将预算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编制事务中解放出来;能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分析职能,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更好地支持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集团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预算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进行整合

企业集团管理报告需包含预算管理信息,而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考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准确的获得会计和业务数据。excel预算表单与eRp系统及其他系统不能集成,是造成不少企业集团预算管理“重编制、轻控制”的重要原因。

企业集团可通过规划和实施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使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系统及其他业务系统较好衔接,引入预算预警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力度,有效落实预算目标,逐步解决可能存在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两张皮”现象。

二、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涵盖的主要功能

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运行体系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和提升。通常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系统需包含和实现以下主要功能:预算组织机构管理、预算目标管理、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控制管理和预算考评管理。

(一)预算组织机构管理功能

预算组织结构是全面预算管理有序开展的基础环境。企业集团的预算组织机构包括预算决策机构、预算日常管理机构和预算管理责任网络。预算决策机构是负责有关预算制度、预算目标、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审批决策的机构,一般包括董事会及其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日常管理机构是预算管理的日常执行机构,负责处理预算管理的日常事务,一般指预算管理办公室或具体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责任网络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层,是各层责任预算的执行主体,由公司各部门和下属各单位组成。

预算管理系统必须将企业集团的预算组织机构纳入同一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通过权限设置实现不同层级的公司只能看到本级及其下级单位的预算组织机构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维护。

(二)预算目标管理功能

预算目标是预算期内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是战略规划在预算年度中的体现,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引。企业集团预算实践中预算目标的确定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考虑企业集团战略与发展阶段、行业及业务特点、股东要求及外部评价等建立企业集团预算目标指标体系;基于企业集团战略规划目标、行业竞争态势、可动用的资源等因素确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本性支出等企业集团年度预算目标;根据各成员企业所处产业链特点、指标本身在预算管控中的可操作性设定各成员企业预算目标指标体系;依照不同成员企业的资源占用和回报预期,将企业集团预算目标向下级成员企业分解。

预算管理系统在预算目标管理方面需将企业集团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模型内置于预算管理系统;有些企业集团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需经过上下沟通过程,因此系统需考虑通过权限设定和流程管理工具实现预算目标确定和分解的流程管理。

(三)预算编制管理功能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预算启动、预算编制、预算上报、预算审核及审批、年度预算下达等环节。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系统在预算编制方面主要应实现预算编制方案管理和预算编制流程管理。

预算编制方案可拆解为编制表格、编制说明、编制逻辑、汇总合并,预算管理系统需通过设定科目维度、数据成员、计算规则将预算编制方案予以实现。预算管理系统还需通过增加预算版本维度满足企业集团对预算版本(初稿预算、终稿预算、年终调整预算)和预算情景(预算数据、预测数据、实际数据)的需要。

企业集团的预算编制通常需要逐级上报审批,因此预算管理系统需通过设置和固化预算管理流程,明确预算管理责任,较好的实现预算管理过程的“上下反复”,进而保证预算编制更合理、依据更充分。

(四)预算执行与控制功能

预算执行和控制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集团预算一经下达,各成员企业将集团总部批准或核准的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化,形成责任预算;通过组织预算执行和分期控制,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执行和控制包括预算授权执行、预算执行分析与预测、预算调整等内容。

预算管理系统需将企业eRp系统建立衔接,将各层级预算组织机构的责任预算导入eRp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动用预算和支付资金都必须以预算为基础按授权范围执行,超预算费用必须按照相应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预算追加后方能执行;预算管理系统应能从eRp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中及时、准确获得预算执行数据(实际数据),以便及时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和滚动预测;考虑到企业处于高度复杂和变化的环境之中,客观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原有预算目标丧失了实现的基础,预算管理系统需考虑设计预算调整模型,满足企业集团和成员企业预算调整的需求。

(五)预算考评

预算考评是对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预算考评指标通常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预算管理系统应考虑按企业考核频率及时取得预算考评指标(主要是定量指标)的执行情况,自动化计算考评对象的考评成绩。

三、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重整体规划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众多,一方面各成员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尽相同,预算管理重点和预算管理方案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各成员企业间多存在较多关联交易,成员企业间需要统一和衔接预算假设。基于上述原因,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注重整体规划,做到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同时还需满足成员企业的个性化预算管理需求。

(二)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选择合适的预算管理软件

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理论上实施思路有二:一是基于现有eRp系统进行功能拓展满足全面预算管理需求;二是开发或使用独立的预算管理软件并与eRp系统建立接口。因此,企业集团可选择基于其eRp系统(如Sap、用友、浪潮)开发预算管理系统,这比较适合eRp系统应用比较成熟、eRp软件产品相对统一的企业集团;而成员企业应用多种eRp产品或eRp系统应用不够深入的企业集团,则可以考虑开发或使用独立的预算管理软件(如oracleHyperion、iBmCognos等预算管理软件)。

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功实施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对现行预算运行体系进行充分调研、确定合理的系统建设目标、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保证必要的资源投入等。笔者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有助于学术界的预算理论研究和企业届的预算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佟成生,潘飞,吴俊.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会计研究,2009(2):93-94.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6

[论文摘要] 信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展开与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档案信息需求的类型,以及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在企业创新环境下应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服务。  

 

信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展开与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技术创新是资源重新组合的活动,不仅需要物质与能量资源,而且需要对信息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达到创造新事物的目的。只有积累到一定数量、质量的信息,才能保证创新选择的正确和创新的顺利进行。 

 

1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需求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产生了很高的信息需求,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档案信息服务机构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服务,才能确定提供的服务是否有效、适用。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档案信息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信息类型包括: 

1.1 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引领技术竞争、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企业从事技术竞争,其着眼点在于进入和占领国内外市场,获取市场信息则是开拓市场的强有力手段。 

1.2 政策信息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依托于国家的国情国力和国际创新趋势等大环境,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控和约束。了解政策信息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 

1.3 技术信息 

为避免因信息闭塞造成重复开发、结构趋同和防止因技术上难以逾越的困难而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必须有技术信息的扶持。只有掌握了雄厚的科技信息,才能使本来前景难断的创新项目转变为成功在握的可控工程。 

1.4 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钥匙。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也将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1.5 人才信息 

经济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创新人才,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企业的人才信息档案应能够反映各种人才的基本情况,如简历、专长、教育背景等。 

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档案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是保存与延续企业文化的载体,展示和传播企业文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使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创新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准确、超前和多样性的资料信息,从而提升管理层面,提高企业整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信息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因此,信息化进程中要注重档案信息整合,优化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布局,把档案信息化看作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纳入相同结构的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如 “手册报关核销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等,采取统一的软件对档案及档案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管理,以整体优势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企业高层与部门管理环节紧密联系的目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让企业中高层电脑用户能够在轻松的人机对话中完成计算机任务的管理与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2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信息服务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档案信息而采取的服务措施。企业,作为专门的信息用户,满足其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的关键是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提供适当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供其选择、使用,这就需要档案信息提供者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服务。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和手段,综合集成,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增强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内容,开拓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的有效支撑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服务 

在为企业提供文献档案信息服务时,档案信息服务部门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传递给企业,因此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器。企业内部局域网配备交换机和操作平台,建立有系统、完整的专题档案数据库,以便向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例如可以建立文件级开放目录中心,首先由企业确定出需要包含档案信息数据源的范围,然后根据用户需求,从国内外专利数据库中套录企业需要的所有专利信息,制成专利数据文件和图片,最后根据开放档案的有关办法对文件数据库进行审查,编制开放档案目录,把专利文件转换成档案数据库(包括摘要和全文信息)提供给用户。 

应用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了。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2.2 定题信息服务 

定题信息服务,是档案信息服务机构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对某领域的信息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以定期或不定期形式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档案信息服务人员在广泛调查企业创新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适用面广的主题作为服务课题,然后主动与用户联系,根据用户需求,建立信息用户服务档案,从而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或者根据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有效地向用户推送实用信息,帮助用户有效地解决科研、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难题。当用户将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向系统数据库提交以后,由专职的信息服务人员确定检索词,搜寻相关网站,经过初步的分析、筛选、归纳、总结,最终形成用户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以一定的语言格式进行有序化整理,编辑成一个或多个方案,并通过e-mail发送到用户邮箱中,或者上传到服务人员个人主页、定题信息服务主页等,方便用户直接上网浏览、下载、打印课题最新文献。 

2.3 档案信息咨询分析与情报研究服务 

情报研究和咨询服务是科技信息服务最主要的服务模式之一,也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中应重点发展的一项服务内容。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跟踪、编译世界各国重大科技计划、政策、管理、创新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最新资料,建设专题数据库,进行基础性情报资料的积累与分析,为开展信息咨询与情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进而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项目跟踪研究、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评估研究、发展对策研究等,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起到企业经营者的参谋、“耳目”、“尖兵”的作用。 

随着企业创新机制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企业档案信息服务部门要相应加强对科技档案和知识产权档案的保护,积极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形成持续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企业的持续市场竞争优势。而有效利用信息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相当重要,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企业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调整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方式,围绕市场经济所关注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调查,提高分析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2.4 提供培训服务 

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可以定期举行各种活动,通过开办网上课堂,或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定期授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技术、信息理论、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档案信息素质,使其了解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检索方法,掌握档案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影响,利用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利用文本和多媒体报告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更有效地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知名品牌战略服务。 

企业档案信息部门要加强学习,摸清家底,开拓进取,超前介入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融入信息系统,使档案工作与企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相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还应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并综合处理各类信息,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黎平. 构建集团企业档案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j]. 中国档案,2005,(11).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7

会上,东莞市中小企业局吴秋荣局长作了“抓好信息产业基础工作,推动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精彩发言,并对推动东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进一步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为东莞市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抓好东莞市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工作。

作为会议主办方,东莞市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启明在随后的讲话中谈道:“为帮助东莞市企业搞好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工作的发展,东莞市企业联合会将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设立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或信息交流中心);二是建立信息化的组织体系,组建东莞市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委员会:三是加强信息化的人才培训工作。”

接下来,两个企业代表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作为it企业的代表,同时也是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其副总经理张传洋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神州数码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成功案例,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同。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制造企业的代表,其总经理助理周嘉林则以生益做例子,谈到企业上信息化之后,客户关系、供应链管理等都通过信息化程序平台实现管理,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还扩大了生产经营能力,并且有极强的复制能力_对于企业迅速扩张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虽然信息化助生益科技快速成长,但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能持续实现it创新?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8

【关键词】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

鉴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基础设施的不断趋向完善,建筑工程规模也变得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而且建设施工企业的规模也在拓展,跨区域性的建设施工项目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建设施工企业对各个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建设施工企业提升对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迫切要求建设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并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建设施工企业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加以更新,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成效的最大化和集约化。

一、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是巨大的工作量。因为工程项目建设均属于系统化极强的工作,要求有大量人员共同参与其中,这样一来自然就会消耗非常多的人、财、物力,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就应当全面发挥出现有资源的重要作用,让各类信息化设备的作用均能得到全面发挥。同时,还需保障建筑工程各环节、各流程的科学衔接,这也正好证明了该工程项目具有十分大的工作量。

二是较广的涉及面。对于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来说,往往会牵涉到对各内设部门的管理和控制。笔者觉得,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得到财务、策划、物资等诸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对参与者而言,则需要与技术、施工等人员进行密切交流。

三是庞大的信息流量。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业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资源。无论是什么领域,做管理工作均无法脱离信息的支持而单独存在。运用信息化方式,可以更好地精简原本十分繁琐的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因为自身的信息流量非常大,唯有依托于现代信息化方式,才能够有效推动各类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地实施,从而也增加了这一领域管理工作的所包含的信息量。

二、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提升企业总部管理控制的成效。运用健全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跟踪管理,让企业总部的控制平台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很好地解决空间距离较大、项目过于分散等限制,建设施工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可全面而统一地部署建筑项目的生产、经营等工作,通过举办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实施科学、合理的指挥。

二是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施工中出现的难题。各工程项目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类事先意想不到的难题。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而及时地联系到本公司内部以及外部的大量技术人才,可在第一时间向专家咨询请教,快速作出反应。在有必要时,还可采取远程视频会议等形式,和工程项目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探讨,从而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三是能够更多地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因为建设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部通常都是十分分散的,企业总部要想实现对诸多工程项目部的总体管理和控制,以往就需要经常性地下派人员前往工程项目开展实地考察,解决技术上或者管理上的难题。但是,对于高层次、稀缺性人才来说,如果长时间驻留于某一项目部,就是一种对人才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费用支出。在引入信息化系统之后,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相当多的技术问题或者管理问题可运用远程监控、视频会议等形式来进行沟通协调,这对那些拥有众多建设项目的建筑企业而言,能够极大地节约企业的成本,而且还能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健全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机制。要高度注重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标准机制得到完善。该认识并不只是对信息化重要意义之认识,而且还有对信息化技术自身所产生的认识。唯有当建设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将信息化建设提升至企业发展战略的新高度上,才能够找到切实可能的实施办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二是强化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可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体系,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能够让员工以及信息化系统开发人员有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施创新、创造性的工作。建设施工企业员工一定要全面加强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持续和西方国家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开展交流,从而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切实遵循现代化发展客观规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专业素质。

三是落实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我国有许多建设施工企业没有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总体工作规划,而对本企业自身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可以说是对企业管理系统实施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紧紧抓住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一核心环节,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切切实实地对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加以巩固,在充分明确本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基础之上全面而合理地规划整个工作流程,有效避免因为信息化系统的具体落实过程太过复杂而阻碍到本公司总体规划实施的问题发生,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健康运行的新轨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状态之下,建设施工企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必须通过着力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借助于信息化建设手段,能够规范建设施工企业的的业务流程,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施工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原则,运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式来创建出一整套真正适合于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能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4).

[2]车春鹂,王红兵.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基建优化,2013(6).

[3]曾争.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信息化管理[J].江西建材,2015(24).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9

关键词: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0前言

虽然我国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才开始全面实行全面预算制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大部分企业已经全面实行预算制度,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预算运营制度。但是,就我国目前企业预算管理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预算管理,因此,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1我国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其必要性如下。

(1)信息化建设巩固预算体系。总的来说,预算管理体系涵盖了整个企业的所有员工、所有业务,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因此,在实施阶段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对预算管理进行固化这一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新的信息,从而不断固化预算管理体系。

(2)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效率。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在未进行信息化建设之间,预算编制大部分用excel进行,由于人员较多,所用软件较为混杂,因此导致相关资料较为混乱。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这一效率,从而不断减轻预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还可以不断加强企业内容控制与执行力度,从而及时发现预算过程中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信息化建设将企业信息相互融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一直存在"重编制、轻控制"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之间的信息没有较好的进行结合。企业在进行相关决策的时候,不仅仅需要预算信息,还需要业务信息、会计信息等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信息之间的融合,而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较好地将预算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较好的结合,例如eRp系统等,从而加快预算预警相关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

2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我们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本章节结合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想较好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企业相关人员可以进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演讲,加强领导与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取得全体企业人员的认可。

(2)加强预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我们必须培养即懂得预算相关方面的知识又懂得信息化技术的人才,从而不断促进企业集团预算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3)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由于企业处在不懂的发展水平与阶段,其发展目标与预算管理的水平都大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我们必须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相适应,从而才能支持企业的发展。

(4)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变化,相关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更新信息化设备,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进行相关设备的选择时,要考虑到设备的兼容性、灵活度以及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调配程度。

(5)设备厂商的管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设备厂商的选择与管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实施厂商也是这一项目的参与者,因此,实施厂商信息化素质水平的高低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在进行实施厂商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实施厂商是否稳定。企业要尽量选择稳定的实施厂商,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二是实施厂商信息化素质水平。企业要尽量选择信息化素质较高的实施厂商,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6)制定考评制度。通过制定考评制度,企业就可以对各个部分的预算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考评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的提出相应的措施,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3总结

通过以上对我国企业集团与苏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不但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不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一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本文结合我国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篇10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信息化;加强对策

1引言

“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开展的形式出现了微妙变化,会计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更为顺利进行,但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导致“互联网+”时代诸多优势无法充分显现。当前,国内会计信息化整体进程较为缓慢,对“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和时代特点并未充分运用也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方向出现了一定偏差。这一情形下,探寻出与“互联网+”时代相互吻合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也显得极为必要。

2“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概述

2.1“互联网+”时代特点分析。“互联网+”的主导者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的理念在于将互联网发展与实体企业发展间进行更好融合。由于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与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互联网+”这一时代也被人们广泛接受。“互联网+”时代具有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挖掘,且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企业与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会不断扩大。2.2“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互联网+”时代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工作更好开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然较为单一,传统会计工作开展形式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工作开展需求,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工作开展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依托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来带动会计工作开展效率的提升也十分重要。在会计信息化程度较好提升下,企业不仅能够对会计工作进行更好处理,其会计工作体系也能不断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程度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这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3“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对低下。“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作为基础,然而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是不争事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由于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很多传统的会计工作开展方法依然被广泛应用,部分年龄偏高的会计人员更加不愿意进行会计电算化尝试。诸多因素影响下,会计电算化水平提升的困难程度较大,与之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化进程自然相对缓慢。3.2会计信息化受重视程度较低。会计信息化建设事宜受重视程度较低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建设事宜并未受到充分关注,很多企业内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的偶发性较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效率也极为低下。“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方法都能够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且“互联网+”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多种帮助。但在企业对“互联网+”时代认识不清,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未给予充分关注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极容易流于形式,系列会计信息化建设措施和手段也无法被较好贯彻和落实,这也是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的直接原因。3.3会计信息化建设手段较少。“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手段较少这一问题较为普遍,很多企业不知道怎样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其会计信息化建设便较为茫然,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不知道怎样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导致国内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极为缓慢。此外,“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上选择的方法并不合适,其单纯依托会计工作开展电子商务化程度提升带动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的做法并不可取,在会计工作开展核心内容信息化程度较为低下时,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建设。3.4会计信息化人才较少。“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正在遭受相关专业人才较少这一因素的制约,很多企业内会计人员数量较少且年龄构成并不合理,部分年龄偏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积极性,而年龄偏低的会计人员虽然能够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进行较好接纳,但其缺乏独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能力。在企业内部,一旦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便无从谈起,“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要求较高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较少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也会不断扩大。

4“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更好进行的建议

4.1逐步提升会计电算化水平。“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更好进行首先要注重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且会计电算化技术实用性不断增强,企业也要进行会计电算化水平提升相关工作。建议企业积极采购并应用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使得企业内部各种会计工作开展可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在会计电算化水平有较好提升下,企业则应当关注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在会计电算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也能有较好的基础和保障。4.2提升企业等主体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高低与否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时代,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提升企业等主体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建议各企业结合会计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建立基本制度,并发挥出会计信息化建设制度对相关工作开展的指导性与规范性优势。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考虑在财会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化会计岗位,借此增强“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向影响。4.3依托大数据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互联网+”时代企业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对大数据相应技术进行较好运用。建议国家积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库的建立,在确保云端数据中心各项数据安全性基础上,鼓励企业自行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并参与到宏观会计信息化建设数据库之中。除此之外,企业要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例如,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企业可以更好进行生产经营策略调整,这也能够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好显现。4.4培养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打造出专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并依托专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开展具体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建议企业结合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岗位的重新设置,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作为培训基本内容外,企业也需要不断强化一般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在鼓励会计人员积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尝试的基础上,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力量能够更为多元,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也能较好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加要成为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中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时代虽然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多种帮助,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是一个漫长过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情形下,企业需要就会计工作开展形式进行较好创新,并逐步增强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程度。只有“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技术得到充分应用,会计信息化的速度与质量才能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汉友,姜亚琳,张蓓.“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新会计,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