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2:11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1

1.调查对象。我校九九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170名。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遵循自愿的原则进行匿名答卷,调查表统一发放和回收,学生利用课间答卷。

二、结果

共发出问卷170份,回收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47份。在双语教学中,只有2.7%的学生用全英语做笔记,4.8%的学生为大部分用英语,19.1%的学生为汉英语各一半,47.6%的学生为大部分汉语,25.2%的学生为全汉语。倾向于使用教师有针对性编写教材的学生数达53.1%,赞成选用国外原版教材的学生数达41.5%。有49.7%的学生认为国内教师参照多册国外原版教材及国内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很有必要,仅13.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三、讨论

大多数学生仅以汉语做笔记,不用英语记笔记,这除与课程进度太快、学生英语基础有限等有关外,也与上课时无相关配套英文教材讲义有关。学生大多数以汉语为主记笔记,而课后又无相关英文讲义复习,这将直接影响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问卷中建议课前发放相关英文材料,并表示对专业英文教材讲义的渴望。显然,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匮乏已经影响到了双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学生课前预习需要教材,课堂笔记也需要教材,课后复习更是离不开教材,缺乏教材或教材质量不高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授课中,没有统一的英文讲义,全凭个人参考国外原版教材备课发挥,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如果由具有深通外文和丰富专业经验的教师联合编写出校内英文讲义或公开发行的教材精要,大家以此为版本不断加以完善,将会大大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英浯学习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英文讲义的编写,有的教师是照搬国外原版教材的相关章节,有的教师则自己翻译中文教材内容。前者让学生无相关中文材料对照理解和复习;后者难免翻译仓促,质量不高,部分学生反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影响。因此,在双语和全英语教学覆盖比例逐渐增加的同时,选择经过国内教师参照多册国外原版教材及国内教学大纲编写的讲义教材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这与某些教师所主张的选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教学的观点并不矛盾。他们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备课,然而其备课讲稿和上课所授内容并非原版内容,而是国内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与国外原版内容的综合。这就需要以一定的版本为基础不断地加以改进,使其逐渐接近国外原版风格。

有教师主张: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并在此教材基础上,针对我国医学界和医学生的特点重新进行改写,编辑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1]。也有教师主张:如果有条件最好能选用原版专业英语教材,但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原版教材编写小讲稿,并将讲稿提前发放给学生,使其能有充分时间预习[2]。这样,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没能完全听懂,也可以在课后自学。王德修教授在1990年公开发行的国内自编讲义LeCtURenoteSonpatHoLoGY的序言中曾谈到其编写病理学英文讲义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因为所有国外原版病理学教科书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内容量过多,不能为国内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消化吸收。除此以外,国外原版教材在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人种、病种、流行病学、发病因素、诊疗程序、标准值和计量单位、药物名称及剂量、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多方面与国内均有明显差异,造成教学使用的诸多不便。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2

一、而君幸于赵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和《〈史记〉选读》(选修)都节选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且节选的内容完全一致,但书下的注解却有些出入,尤其是“而君幸于赵王”这一句,翻译的句子很简单,“但是您被赵王宠幸”,而书下注解却有出入。苏教版必修三注【幸,宠幸】,而《史记选读》注【幸,被……宠幸】,显然其中介词“于”引导的被动句,“于”即翻译为“被”,则“幸”译为“宠幸”为好。

二、莫之夭阏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节选有《庄子・逍遥游》,教材注【莫之夭阏者】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5》(2004年7月)【莫之夭阏者】没有什么阻碍它。夭阏,阻塞。

首先,从结构上看,在古汉语中,“莫”是无定代词,表广泛的否定。若没有先行词,表示一种不强调范围的否定,一般指人,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汉以后,“莫”有了否定副词的用法,表示禁止性的否定,相当于“不要”;也可以表示一般性否定,相当于“不”。其次,从语境上看,此处用了“大舟深水,草芥浅水”的生活实例,进行假设论证。假如大鹏无强风凭借,则无法飞行;此时,无需任何人“夭阏”,大鹏也无法飞行。假如“培风”,则大鹏必定“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图南;此时,任何人阻止它飞行,也是枉然(莫之夭阏者)。

因此,“莫之夭阏者”应该属于宾语前置句,应译为“没有谁能阻碍它(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向南飞行)”。

三、而征一国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注解【而征一国者】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征,信。

首先,从字义上来看,在古汉语中,“而”,除常见的ér音外,还可读néng,见《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5053页),【而2】néng通“能”。共义项三,义项能力;才能。《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荀子王霸》:“若是,则人臣轻职业,让贤而,安随其后。”于省吾《双剑诸子新政荀子二》:“让贤而即让贤能,而、能古音近,字通。”第1898页,徵1(征)其义项(5)信。《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徵,信也。”其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从修辞方法上看,为排比;从结构上看,是并列式结构:“智”、“行”、“德”、“而”对举,“效”、“比”、“合”、“征”对举,“一官”、“一乡”、“一君”、“一国”对举。因为“智”、“行”、“德”都为名词,分别可译为“智慧”、“行为”、“品德”,则“而”定为名词,因此,“而”译为“能力”为妥。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5》及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中的《逍遥游》都注【而征一国】的“而”通“能”。是以“而征一国者”的“而”,宜作通假,通“能”,注解为“能力”。

四、彼且恶乎待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注解【彼且恶(wū)乎待哉】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恶,何。

正如教材所注【恶】(wū)是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一般作宾语时,则其常置于动词前,引导的是宾语前置句。苏教版《史记选修》之《文言知识・宾语前置》也介绍,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有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详见p108)。因此,笔者认为【彼且恶(wū)乎待哉】正常语序应为“彼且待恶乎哉”,应译为:“他还要凭借(依靠)什么呢?”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将其看作一般句式,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5》及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都注解【恶(wū)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也就是无所待。此注甚是。

《淮阴侯列传》是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中的一个篇章,文言较为通俗浅近,但有几处还有待商榷。

五、大丈夫不能自食

教材注【食】读shì。

笔者按: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关于[食]注音有二:(1)shí;(2)sì。而《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多一注音yì,用于人名。如汉代有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此处,[食]应是一个动词,意为“给吃,喂养”。如《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也,食以草具。”《史记・商君列传》:“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诗・小雅・绵蛮》:“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墨子・非攻中》:“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是以[食]应注音为sì。shì音,此处或为排版错误。

六、信能死,刺我

教材注【能死】不怕死。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3

为了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和熟悉语言学习规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进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掌握语言学习规律,训练学生英语思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高中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运用语言,逐步形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量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场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如角色表演、调查、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通知、写短新闻等,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用英语表达思想。

二、加强报刊阅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阅读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通过阅读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学生不仅能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情感体验,还能广泛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笔者在教学中坚持选用报刊文章、诗歌、散文和经典小说等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周报·高中版》的文章题材丰富,不仅有时事报道,还有异国文化风情介绍、校园学习生活报道和小说连载等,阅读这些表现真实生活的语言,不但可以让学生间接地体验人生经历,体会世事变迁,还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激发其想象思维。

三、播放视听材料,营造语言学习环境

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原汁原味”的英文,帮助他们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其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笔者经常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英语视听材料,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教授人教版的atthetailor’sShop和taleoftwoCities两篇文章后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百万英镑》和《双城记》两部英文原版电影,并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对白辅助学生对比学习,另外,笔者还利用周末为学生放映浅显易懂的英语版动画片《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以增加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强化其用英语进行思维。

四、长期进行英汉短文写作,提高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应用

英语写作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笔者在高一起始阶段就有计划地要求学生通过复述、改写、记日记、给老师写英语电子邮件等方式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如笔者曾选择《英语周报》上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他们用英文写文章概要,或要求他们用汉语重新描述读过的文章内容。长期的英、汉语短文写作提高了学生对这两种语言差异的敏感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五、利用辞典加深对词汇意义和用法的了解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英语中有许多词和概念与汉语都不是一一对应的。在教授词汇时,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词典,养成阅读英文注释的习惯。同时,笔者还提醒学生不应只局限于课文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而应在适度了解其他常见用法和搭配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词汇使用情境的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4

【关键词】简笔画,小学语文,教学影响

1.引言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效果如何?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何谓素质教育呢?根据心理学原理,素质是先天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特质,随着人的成长,人的素质也随着变化,可见它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是内化人个体心理品质的和谐因素。概括来讲,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人的个体心理品质特点,调动人的主动性,以促进人各种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良性循环活动。

2.结合语文教学特点,积极运用简笔画

汉语言文学是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最重要特质,是全面提高人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可见作为打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尤为显得重要,它影响着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借鉴各种媒体媒介,并从人的个性特点角度出发,挖掘孩子们的各种思维,使人的隐性和显性特性得以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出能量来。

语文是人类情感交流、信息传达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最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认真负责任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在语言积累和汉语言文学的读、写、交流中培养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操,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的持续性和实践性,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积极采用各种媒介比如直观性很强、方便简洁的简笔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词语积累、描述观察等能力。毕竟简笔画是小学教师必备的“三笔一画”之一,它可随手拈来,经济又实惠,是双赢的平台。

3.语文教师应具备“三笔一画”的造型基础

众所周知,要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则必须在教育手段做文章。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并优化媒体的结合,其中就包括教学主要辅助手段的简笔画。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简笔画素质呢?

3.1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符号造型基础。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同层次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有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样就要求教师自己的素质要高,才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必须有丰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简笔画造型基础,它是课堂教学技能和辅助手段。为此,教师课余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教学简笔画,简笔画是运用简洁的线条语言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的符号是以简单的方形、圆形为主,运笔形式一般都有一定的程序,对没有很强的美术功底一般容易学会。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训练,教学手段就十分丰富,我们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作用。

3.2想象力的丰富。

小学生生性好动,发散思维、形象性思维比较强,直观地想象能力很强,教学如果赋予简笔画,则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简笔画就是一种直观性极强学科,它能让学生把自己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自由王国的有效通行证。假如语文教师本人艺术想象力很非常丰富的话,学生就会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而必定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4.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

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教育是学生对文学兴趣爱好、文艺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以促进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各方面素养的推进和全面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学简笔画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4.1简笔画可培养学生的智力。根据科学理论,人的一般共性的智力因素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很快,比如左脑的语言区比较发达,可见中小学阶段是关键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简笔画的教学手段,教师把抽象的文字语言以生动的形象化为具像物体,十分适合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运用简笔画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4.2利用简笔画,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逐步认识和吸取中华优秀文化,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利用肢体语言、书面语等手段外,还可利用简笔画艺术语言辅助教学,以直观的形象挖掘学生的智力,如:在对唐代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进行汉语讲解的同时,赋予寥寥数笔把意境画出来,那样的一幅图画的表现力比枯燥的口语表述更有说服力。

4.3借用简笔画手段,可促进理解语文知识。著名艺术家塞尚曾说:“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能够归为圆柱体和正方体,……”。确实,几何形是极易记忆的图形,这就是简笔画的基础。在容易记忆的符号里,学习语文新知识、新形象,势必是“吃豆腐”的事,因为它能给学生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促进了对语文抽象语言的学习、理解和领会,这一点是其他媒体教学手段是不能取代的。

4.4简笔画可活跃课堂气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在唧唧歪歪的空泛讲述下学生极易疲劳。假如“龙飞凤舞”地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可使学生眼前一亮,点燃了他们的兴趣点和个性特征,在从容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便很快进入对知识积极探索的良好精神状态中。

总之,灵活运用简笔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一个重要手段,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一条途径,是中小学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技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巨大且深远。

参考文献

[1]陈龙生.教学板书简笔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英语报刊阅读优越性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阶段语言技能的目标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这就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大阅读量和扩大词汇量。为了适应新课标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我校以《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为辅助教材,在高一年级四个班每周开两节报刊阅读课,现笔者就如何进行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浅谈如下。

一、英语报刊阅读的优越性

笔者认为《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最实用、最有效的资源之一,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渠道。借助《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开展英语报刊阅读的泛读教学至少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时效性。《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所刊内容丰富,且时效性强,贴近现代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而英语报刊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资料,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阅读了解天下大事的乐趣。

2.适用性。《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的内容设计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编排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新闻、热点话题、文化、历史等材料。这样难易适中又有一定梯度的材料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读懂的,因此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趣味性。《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与中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能引起共鸣。“社会热点追踪”、“校园热点”等栏目,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同龄心声”,是学生吐露心声,抒感的渠道;“艺海拾贝”、“奇闻轶事”等栏目,让学生眼界大开。

二、英语报刊阅读的教学策略

笔者利用报刊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报刊的欲望,将课堂报刊选读教学与课外报刊阅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笔者谈谈采用英语报刊进行阅读教学的策略。

1.时间安排策略。笔者将英语报刊阅读与日常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每天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中的一两篇文章并进行阅读技巧指导。此外,笔者还在每天的英语课上安排3~10分钟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新闻播报或复述文章内容或背诵妙词佳句,以激发他们对阅读英语报刊的兴趣,让他们喜学英语,乐学英语。

2.版面内容处理策略。《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的版面内容集中了通讯、消息、特写、评论、随笔等体裁的文章。一般来说,第一版的文章非常接近学生生活,有思想深度,学生特别喜爱和重视;再如第二版的时事之窗;第三版的校园热点;第四五版的文化体育、运动休闲;第六版的科技生活都特别时尚前卫,符合不同学生的兴趣。首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难易度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笔者将第一、二、三版定为必读内容,而对于后面的文章,则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让他们自己确定阅读内容。其次,利用该报第七版的“英文习作步步高”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与学生先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之后写成约100词的短文。然后教师结合“开心驿站”中的“酷文解码”等专栏,让学生欣赏,透析写作技巧,解读高考词汇。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研究作者思想感情和表达方结合“小编点评”学习该文章的结构风格和写作方法,通过记笔记,写日记,仿写,缩写等方式对所记、所写、所仿的内容加以运用。久而久之,尝到乐趣的学生就会越来越积极地进行阅读和写作,英语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3.学生课外阅读技巧指导策略。教师在英文报刊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目的,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来进行阅读:(1)要求学生概读文章,对文章进行浏览,预测,并从文中找出主题句和结论句;(2)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和通过上下文的连贯意思理解全文的习惯;(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或通过语境猜测词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4)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结构,逻辑关系和语篇特点等合理推断作者的意图、观点、态度和文章布局、主旨等,然后归纳文章大意。

三、英语报刊阅读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年来高一年级学生阅读《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这种教学方式的初探,学生的阅读速度明显加快,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得日趋合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的得分率稳步提高。开展英语报刊阅读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报刊阅读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修养及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英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开辟了一条蹊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n],2013.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6

关键字: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日记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51-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课外阅读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在校读书的孩子来说,多读课外读物,促进对课业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探究阅读心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浓厚的兴趣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强烈而稳定的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只有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中去,成为读书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青少年时期是富于理想的时期,也是开始树立人生志愿的时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恰当的讲述名人读书的事例。在教《蜀道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李白:唐朝的李白,人称“诗仙”。他从五岁就开始读书,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少年时期的勤奋学习,使他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大诗人。在读《皇帝的新装》时,可插入安徒生童年苦难生活的历程等,从而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与课文课程保持有机联系,根据课文内容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与文学教材保持充分而有机的联系,课外阅读在内容和题材上要与同一时期的课文课程相关,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拓展。”在教学单元的课文时,可围绕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与该单元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如七上语文第三单元课文以散文为主,安排的课外阅读篇目应多是散文。第一次可安排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散文选》《古代诗歌选读》等。在课堂上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老舍的一些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初中学生有必要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一个完整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先把语文教学大纲中必读书专门列入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如《昆虫记》《繁星春水》等,要求他们在初中阶段完成所推荐书目的阅读任务。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当代受到好评的作品,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贾平凹的《丑石》等。

三、学会做读写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革命老人徐特立告诫青年要勤于做笔记的一句名言,这也是前人总结读书经验概括出来的一条重要结论。读书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课外阅读完成的读写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如每学期给学生提供的作文题中,有意增多读写笔记的数量,还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插入一些片段,增强学生写读写笔记的兴趣。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可顺便插入莎士比亚做笔记的故事。还可以教学生一些做笔记的方法:如怎样做读书摘要,怎样做批注,怎样写读后感等。

四、开展课外阅读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并帮助学生阅读优秀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循序渐进的扩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积极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大胆鼓励学生多积极交流讨论。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也为了检测阅读的效果,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一些活动:①经典诵读三分钟。每一节语文课开始,让一名学生把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作为内容上讲台口头交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他们更好的阅读书刊。②每月展评。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各种各样的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扎实,组织学生一月开展一次互评活动,并在学习园地中展出优秀读写笔记,让学生在展评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③班队活动。利用自习课或阅读课有计划的组织各项比赛活动,如“朗诵比赛”,“读书知识大赛”,“故事会”,“佳作欣赏”等。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把每周三的语文课改为课外阅读课,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读适合自己的书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7

【关键词】交替口译口译笔记注意力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037-02

一引言

口译通常分为交替口译和同声传译。同声传译因其反应时间短,译员没有时间做笔记。而交替口译中,除去一些不允许做笔记或不需要做笔记的场合,在一般情况下口译员还是会借助口译笔记来帮助减轻脑记负担,提高口译质量。交替口译,是会议口译的一种,又称为连续传译或接续传译,多用于新闻会、外事接待、商务会谈、演讲等多种场合。其特点是“译员以一段接一段的方式,在讲话者的自然停顿间隙,将信息一组接一组地传译给听众”。在口译工作中,译员最大限度地调动大脑的记忆机制,并在笔记的辅助下迅速调用大脑中所贮存的言语知识,结合其翻译、演讲技能,顺利完成口译。口译笔记是译员即席、迅速地通过整理源语思维路线来标定源语内容、组织架构和关键词语的“提示性”笔记,是口译理解和记忆的延续,是对短时记忆或一定时间内的长时记忆的提示性补充;它不能完全替换记忆的职能,但可以起到某种“路标”的作用。著名口译专家林超伦也在实践中总结过:“我观察过很多译员,包括中英文水平都相当高的译员,发现如果全靠脑力,一般只能持续20分钟。再往下,译文质量明显下降,而且每过十几分钟,质量就又下降一级,然后基本稳定在差不多60%~70%的准确率。高级译员没有不靠笔记的。”

在实际口译过程中,如果翻译人员有把握凭头脑全面准确地记住演讲人所说的一切,并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那就不需要笔记。然而,一般翻译人员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在一些重大场合,如谈判、会议上,讲话人不可能每讲一句话都停下来等译员翻译,而往往要讲一段话才停顿一次,以保证意思的连贯和完整。有时,讲话中还要涉及一些较复杂的数字及人名、地名等等。如果不作记录,口译时往往会将重要内容漏译或错译,有时甚至会给工作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学会在口译中进行快速记录,可以有效地帮助口译人员记忆。如方法掌握得熟练,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可以说,交替口译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笔记的好环。所以说,笔记是交替口译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巧。

二口译笔记的基本格式和原则

掌握正确的记录格式非常重要,原则是要简明醒目,一目了然。笔记初学者一般采用a4白纸练习,可以画三条竖线将纸张均匀划分为四个区域,从左往右竖着书写。而译员在现场则一般使用小于32开的上下翻动的小型活页记事本,纸张质量要好,单面使用,避免透过纸的字迹影响辨认,行距要宽,字体要较大。每做一场新的口译最好把前面的记录扯掉。口译笔记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1.少字多意

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精力分配给脑记,笔记是一种必要的避免信息丢失的手段,作用在于辅助和激活脑记。口译笔记不是听写,不求记全,而是尽量使用最少的文字或符号来表现最多的含义。除了字词以外,译员可以灵活使用各种符号、箭头、缩略语等,框架性地提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笔记更为简练。

2.少横多竖

每行最多记录三到四个意群。竖写笔记的目的在于方便译员一眼扫视,一目十行,迅速读出。此外,纵向延伸的笔记还可以帮助译员对原文结构进行处理,体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帮助译员的译文输出。

3.明确结束

每次记录完一段开始翻译之前,都要在底部画一道横线,表示一个层次的完结。这样不会在翻译时看串行或漏译,并且避免和下一段记录混在一起,避免在翻译下一段时,一时找不到句子在哪里开头,因而乱了阵脚。

三口译笔记的注意事项

1.首先应当明确不存在所谓统一规范的记录方法,口译笔记主要因人而异

这里的“人”指的是译员,习惯用头脑记忆,短期记忆力强的人笔记往往记得少,习惯于凭记录提醒自己的人笔记往往记得多。译员的背景、知识面甚至性格都会影响记录内容的侧重点和繁简程度,影响记录方法和使用的符号。译员应该在学习口译的过程和口译实践中,借鉴教科书或他人成功的做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录方法,形成一套便于自己使用的记录符号。

2.口译笔记是用于提示译员讲话内容的辅助手段,讲话人一面讲,译员一面记

讲完一句或一段停顿时,译员立即翻译,这时所讲内容在译员头脑中的印象仍是比较清晰的,只需略加提示便可译出。所以,口译笔记与会议记录、课堂笔记等相去甚远,不为以后查阅、复习等长远用途,只起当场提示作用,不必也不可追求全面、详尽。刻意追求记录的完整必然会影响听和理解。而且口译是交流行为,译员还需要适当借助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将原话的内容与精神传达给听众,一味埋头记笔记,然后再埋头念笔记显然达不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3.口译笔记一般不能采用速记(shorthand),因为速记本身是一种符号和文字的转换过程

口译时,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将听到的话先变成速记符号记在纸上,然后将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再马上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这等于给整个口译过程增加了两道转换手续。这种做法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口译笔记就是用简单的字、词或符号将讲话的要点用极快的速度记录下来,达到提示翻译的目的。这种记录的目的、方式、详尽程度等均不同于速记。虽然如此,译员在记录时仍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某些速记符号。

四结语

译员在练习口译笔记时,应遵循其规则,并尽可能地使用缩写词、符号、图形、字母、偏旁部首等简化自己的笔记。除了上述常用的口译符号之外,每个译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创造一些符号。但必须明白符号的发明是为了帮助译员简化笔记,辅助记忆,并优化口译输出,而非让笔记看上去美观,更非为了标新立异。符号使用的原则是简便、易记、易认,立刻能提示译员做出反应。切记符号不要创造得太多、太滥,不要花样翻新,否则在口译时连自己都不认识,记不起它们各自代表什么意思,会导致口译失败。

口译笔记有其规则可循,但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有些译员不喜欢过多使用符号,有些译员笔记记得相对详细,有些记得相对简略。对于某些特定的意思,不同的译员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这些都是属于口译笔记个性化的范畴。译员在练习笔记的过程中,切忌照搬照抄别人的笔记模式,应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习惯和特点的笔记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笔记系统更为优化,更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脑记负担,提高口译质量。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古煜奎主编.口译实战高手[m].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3]〔英〕林超伦编著.实战口译(学习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梅德明编著.高级口译教程(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法〕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口译训练指南(闫素伟、邵炜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6]吴钟明主编.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8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想让这些学生喜欢读书、写字,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的是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的总目标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深深地知道一个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其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呢?

几年的工作经验让笔者得出结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一切学习必须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放在了首位。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快乐、轻松中灵活掌握了以下几种识字的方法:

一、游戏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比较爱动,对游戏活动情有独钟。教师在教学生字时,可采用一些游戏方法。比如:教师先出示基础字“十”,让学生先加一笔,可组成“土”或“千”,继续加一笔、两笔,可组成“王”“主”“玉”等字;教学“日”这个字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教学,加一笔可以变成“白”“目”“田”“电”“旦”“旧”等字。这样,学生学起来能够比较有兴趣。

二、比较识字法

在汉字教学中,观察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学生在开始识字时,往往被字形蒙骗,如“大”“太”和“犬”不分,“石”和“右”不分,“天”和“夫”不分,有好多学生学习了“今”和“令”很长时间也记不住。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在他们具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以后,把这些形似而音和意不同的汉字放在一起,结合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三、换偏旁加偏旁识字法

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学生根据熟悉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抢”和“枪”、“纪”和“记”、“级”和“极”、“逃”和“桃”等。在教学“伙”这个字,是通过“火”加上单人旁来学习的,同样“伴”这个字也可以用加单人旁来学习。当然,有好多生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进一步巩固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四、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结构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村、材、枝”等形声字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即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教学“情、清、请、晴、蜻”等这些字时,由基本字“青”加偏旁来组成新的形声字。由于在这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就易学、易记、易掌握了。

五、猜字谜识字法

学生最喜欢猜字谜法。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谜中学习生字,可以让他们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有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鲜;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也;一口咬断牛尾巴――告;“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团。像这样的字谜有很多,学习新字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猜字谜,这样能使他们记得更牢固。

六、编顺口溜、儿歌识记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人门闪,土里埋,山石岩,白水泉,鱼羊鲜,田里男”,“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三日晶”,“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用儿歌认识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学习“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有嘴”。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识字也能变得快乐、轻松。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9

【关键词】新版pepReadandwrite综合技能培养

笔者通过与旧版教材的对比发现,新版五年级教材的Readandwrite板块更突出发展学生的技能,而且在文体形式和教学目标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象有:语言呈现形式由“对话文本”修正为“图文搭配”,并且结合判断、选择和回答等形式来理解文本;以Robin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享受阅读,获取新知;改版后的文本形式更加丰富,包括e-mail,信件,邀请函、日记等,突出写的实用性。教学目标由“能掌握‘四会’单次,并结合句子进行使用”修正为“能够按照意群朗读并理解短文,能在有意义的语境中选词抄写句子,然后进行个性化的书写”。相对于三四年级的简单仿写,五年级的仿写更突出学生的个性化书写,并且是让学生在非常有语境的情况下写个性化句子。

一、对Readandwrite板块的解读

通过多次翻阅五年级教材,笔者发现改版后的Readandwrite板块有三大特色。

1.图文并茂,先图后文。插图丰富是改版后Readandwrite板块的一大特色。每个板块均配有一副或是多幅图片帮主学生理解文本。改版后教学用书还对这些图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先引导学生看图、谈图,让其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初步建构文本的意义,然后再进行个体阅读、文字解码、意义的匹配,最后再完成读后书写的任务。由此可见,先图后文的教学顺序是改版后教材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2.主线明确,形象生动。改版后的Readandwrite以Robin的故事为线索,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享受阅读,获取新知。而且Robin的声音幽默搞笑,富有特色,学生乐于跟读和模仿,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朗读能力。

3.文体丰富,提倡个性。以不同文体形式呈现语篇信息是改版后Readandwrite板块的第三个特点。改版后该板块由以往单一的“文字对话”转变为包括e-mail,信件,邀请函、日记等形式的文本。改版后的教材个性化写的活动比例有所提高,而且突出写的实用性。这些变化均体现了改版后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对Readandwrite板块的梳理与归类

经过多次的对比,笔者提出改版后的Readandwrite板块可按其不同的呈现形式划分成三种类型。

1.图文互补型。图文互补型语篇是指那些话轮或语句较少、以图片为主的阅读材料。

2.情境对话型。情境对话型语篇是指那些蕴含一定情感的对话语篇。这类语篇通常通过语音语调的变换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3.后续短文型。后续短文型语篇是指那些文本主题与其所在单元的话题一致、内容又是单元其他情景的一个后续。

三、Readandwrite板块中语言技能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向教师传达了“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教学理念。但如何在Readandwrite板块落实并培养学生的认读、朗读、阅读及书写能力却一直以来困惑着教师们。为此,笔者在五下Readandwrite板块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种尝试。

1.借助“图文互补”型文体,落实认读能力。认读是英语二级要求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认读就是建立词汇音、义、形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图文互补”型文体是帮助学生再次巩固单词、提升认读能力的一个最佳板块。

2.借助“情境对话”型文体,点燃朗读热情。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大量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词汇与句子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想象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为此,朗读技能的传授与培养也应在Readandwrite板块中得到落实。于是笔者利用“情境对话”型文体的特色进行了朗读教学的尝试。

对认读、朗读、阅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是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给予必要的读写技巧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听说读写全面结合,提升自己的综合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尹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J].河北教育(中小版),2007.

高一语文人教版笔记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82-02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语言的词、句、篇来源于情景,又不能脱离情景。结合《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和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创设生动形象的英语教学情景不失为一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好方法。所谓的“情景创设”就是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形象性为主体的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录像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的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获得“可理解的输入”,并通过身临其境地模仿,实现“可理解的输出”,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摸索出以下几种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

一、巧妙串联单词,创设故事情景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学英语的最大障碍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问题。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笔者在词汇教学中,采用创设故事情景的方法,把词汇巧妙串联到故事情节中,学生可能忘掉个别单词却难以忘掉整个故事情节,所以即使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背诵该词汇而突然强化记忆背诵时,便能够很快恢复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故事一,黑手党教父之死:床上正lie(躺着)口里吃pie(馅饼)被勒紧tie(领带)因窒息die(死亡)。故事二,假如比尔-盖茨破产:重新开始journey(旅程)孤独时拥抱chimney(烟囱)现在没有money(钱)也就没有honey(蜜糖,宝贝儿)。故事三,国庆阅兵大联欢:街头彩旗colorful(艳丽多彩的)警察守卫careful(小心的)姑娘个个beautiful(美丽的)轻歌曼舞graceful(优美的)军队阵容wonderful(极好的)导弹坦克powerful(强大的)真是令人cheerful(兴高采烈的)。

巧设故事情景记忆单词的方法因词而异,多种多样,它形象生动有趣,尽管不一定科学,但不失为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有效手段。

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游戏情景。

为了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游戏情景。游戏是能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最好的方式。初中学生不仅对游戏兴致勃勃,而且能够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机智,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十分自然的情景中记住单词、句子,还可以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

如在教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forit!》九年级Unit3Sectiona时,为了复习问路和指路的对话,笔者设计了一个对话接龙游戏:每个组完成一个问路和指路对话的接龙,每组成员每一次上一个人到黑板上写对话里的一句话,所接对话最长的组获胜。为了获胜,各组成员大显神通,用上了大量的指路和问路的句式。接着又开展另一个游戏,全班男生为甲组,女生为乙组,准备一张城市街道地图。游戏开始,甲乙组各上一名同学,一人问路,另一人指路。问路的可先在地图上指一下出发地点,说:“it'shere.”然后两人开始如下对话:

a:excuseme.Doyouknowwhereicanbuysomestamps?

B:Sure.thereisapostoffice.

a:Couldyoupleasetellmehowtogettothepostoffice?

B:Godownthisroad.takethethirdturningontheleft.walkalonguntilyoureachtheend.You'llfinditinfrontofyou.

当B同学指路时,a同学必须用笔在地图上标识出行走路线。犯错少或没犯错的获胜。接着交换角色,继续比赛。

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不仅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教学磁场里,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竞争的心理。

三、引导学生质疑,创设问题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翻书,而不是轻易告诉其答案。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6]。

如在《Goforit!》七年级下册Unit2SectionB中出现了quarter这个单词。有个篮球迷男生提出个疑问:“quarter不是15分钟吗?怎么我看nBa时,quarter是四节比赛中的一节,每节12分钟呀?”笔者首先表扬了他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反问他:“15分钟在60分钟里占几分之几?”学生明白了quarter的另一个意思“四分之一”。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如何用英语表达分数的问题,笔者因势利导,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把圆分成四份,每一份为onequarter(fourth)。那么三份不就是threequarters(fourths)吗?接着按此方法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如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五分之一、五分之三等分数的英文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出各种分数的英文表达,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分数的实例,小组合作讨论英文如何表达分数。最后得出结论:分子用基数词,分母用序数词(子基母序),当分子大于1时,分母要加s。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创设问题情景。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使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表演情景。

表演情景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的能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有效学习并得到发展的教学情景[7]。《Goforit!》教材中,很多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合适的表演情景。

如在《Goforit!》九年级Unit10Sectiona,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笔者创设了一个表演情景:五个学生一小组,每组合作准备一个Report,五个小组分别扮演五个国家的形象大使,开始表演了,五个“小小形象大使”上台后,披上礼仪绶带,然后report,一边讲一边配合肢体语言,其他学生根据report的内容,猜他们宣传的是哪个国家。有一组学生表演的是日本形象大使,他们一亮相,就是一句こんにちは(日语“你好”),并同时深深一鞠躬,引起了轰堂大笑。

这样的情景创设通过巧妙的编排,把学生引入到逼真的生活场景,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表演角色。由于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就容易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强了内心体验。

创设有效的情景能够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美妙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发展了学生的有效思维,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享受到语言沟通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立中.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另类的功能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吴学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重视交际培养能力[J].湖北:黄冈教育,2005,(1).

[3]徐留忠.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新校园,2012,(8).

[4]邱勇.黑英语前言[J].新浪教育,2004,(2).

[5]章昊.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安徽:科教文汇,2008,(1).

[6]陈桂珍.对质疑的认识和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6).

[7]刘艳云.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新课程学习(下),2009,(4).

(上接第179页)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4、特别建议

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生可塑性大,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良好的习惯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养成的。教师只有坚持要求、严格训练、耐心诱导、及时指点、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形成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朱士鸣.相约成功上海辞书出版1996年

[2]人民教育2001年第5期第8期

[3]冯周卓.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

[4]袁祖社.高长梅、学习能力培养全书上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

[5]周宏.高长梅.养成教育全书上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

[6]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上九洲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6月

[7]柳斌.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下卷中国物资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

(上接第180页)去抢的------于是,趁此机会向学生提问:“假如你是律师,在街头碰到这位小男孩时,你能为小男孩提供法律援助吗?你用哪些法律来维护小男孩的权利?为给小男孩提供法律援助,请你现在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接着,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开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中去找依据,围绕小男孩权利进行法律研究,在课堂上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

五、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拓展中化“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只是单一地让学生理解把握,更重要的还是要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捍卫自己的权利。为让学生能化解法律,将法律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在教学完《包拯》后,我让学生以《包拯严审偷牛案》为题将文章改写为课本剧,在全班进行了表演。在教学完《孔乙己》后,我让学生以《孔乙己状告丁举人》为题,将课文改为课本剧在全班做了表演。在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他们结合案情实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通通搬上了庭审现场,并进行了激烈辩驳,以致让场下掌声不断,从而也让全班同学融化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要吃透教材内容,善用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作为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准绳,而不能单一地将语文阅读课堂上成法制课堂,从而远远偏离语文学科的性质。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师要以点突破,有的放矢,有张有弛,见好即收,注重感化。只有这样,才能用法去擦亮孩子们的眼睛,留给他们未来健康成长的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上接第181页)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三、课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