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效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3:02

经济学的效应篇1

“木桶效应”还有两个推论:

1、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水桶才能盛满水;

2、只要这个水桶有一块不够高,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经济学的效应篇2

(一)理论模型为了研究大学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和罗默的知识积累模型相结合的改进模型。卢卡斯模型可以表示为:Y=aKα(μh)1-α,其中μ和h分别表示行为人用于生产的时间和行为人的人力资本。该模型假设技术变化是源于专门生产思想的教育部门,将新知识的产生体现在人力资本上,通过人力资本提高生产率。该模型将技术变化内生为人力资本中。而创新和溢出效应通过技术进步作用于生产力,从而间接提高经济增长。以卢卡斯模型为基础,我们将大学研发支出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中,表达式为:Y=aKαHβRθ其中,Y表示最终产出,K表示物质资本,H表示人力资本,R是有效的大学研究支出。从经济区位上来看,周边地区大学研究支出的增加能导致本地区经济增长,有效的大学研究支出不仅包括本地区大学研究支出,还包括周边地区由于地理空间的接近而享受到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二)实证模型、数据及其处理由于理论模型(1)具有非线性特征,为了使实证结果具有更高稳健性和解释力,本文对模型两边同时取其对数形式,使其变为线性形式。由此,可得实证模型表达式为:inY=C+αinKit+βinHit+θinRit+ε(2)其中,Y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实际GDp来表示;K、H和R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大学研发支出。α、β和θ为相应变量的估计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其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说明如下:(1)物质资本(K)。由于物质资本存量没有现成的统计数据可以使用,也无法通过简单的计算获得,参考张军等人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了2000~2008年省级层面的物质资本存量数据。(2)人力资本(H)。人力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受教育年限法、投入法和收入法。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计算,其基本公式为:Hit=Lithit,其中,Hit为第i省市区第t年人力资本存量,Lit为第i省市区第t年劳动力人数,hit为相应的人力资本水平(即受教育系数)。hit=3e1it+6e2it+9e3it+12e4it+16e5itLit(3)式(3)中,eθit(θ=1,…,5)表示第i省市第t年受教育程度的人数,e1it至e5it分别表示未上过学、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专及以上4年等的受教育人数。由于难以收集到自治区的完整数据,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市区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所有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中大学研发支出可以直接从以上《统计年鉴》中获取,其余变量都要经过计算获得。产出(Y)和物质资本(K)按照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了平减。

二、研究方法为了深入探索

大学研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鉴于这种方法的独特性,为了更有效衡量周边地区大学研发支出对本地区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滞后期为一阶的极大似然方法进行估计。

(一)空间自相关的判断在进行空间计量分析之前,需要检验模型主要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学术界通常采用全局moran’i指数来检验变量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针对本文的实际研究内容,本文亦利用mat-lab8.0软件计算moran’i统计量,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

(二)空间面板模型借鉴anselin(1988)研究成果,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划分为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空间随机效应模型、空间固定系数模型和空间随机系数模型四类。由于本文选取了全国30个省市区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对象是特定的个体,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能得到更稳健的结果。同时,根据空间相关性的表现形式,可将空间计量模型分为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滞后模型(SLm),其表达式分别为:y=Xβ+α+δ+μ,μ=λCμ+ε(4)y=ρCy+Xβ+α+δ+ε(5)其中,(4)式和(5)式是本文所采用的空间面板模型,由于该模型考虑了周边地区大学研发支出对本地的溢出效应,因此,可以弥补传统面板模型的不足。

(三)空间权重矩阵的设置考虑到地区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本地区大学研发支出的影响,而且受到周边地区大学研发支出的影响,也就是说周边地区大学研发支出在地理上的溢出效应,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影响。据此需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来衡量某一省份受本省以外省份的溢出效应。目前,空间权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

1.简单相邻权重矩阵。这种权重矩阵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权重矩阵形式,目前国内多数文献采用这一做法进行实证检验。它主要根据两个区域是否在空间上相邻,相邻区域就赋值为1,其他区域则被赋值为0。这种权重矩阵的设定简便易行,但并不能真实反应大学研发之间的相互联系,仅能反应相邻区域大学研发的空间相关性,忽视了地理距离接近但并不相邻地区的大学研发的相互影响效应。

2.空间权重矩阵。这类权重矩阵是以空间单元的中心位置的经纬度为点,计算不同空间单元之间距离的方法主要有欧几里得距离、高斯距离和相关距离等等。在此,我们采用欧氏距离法计算不同单元之间的空间距离。由于创新活动的外溢效应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所以我们用距离的倒数或者是距离倒数的平方米作为权重。与简单相邻权重相比,空间距离权重能够较为精确衡量不相邻区域的空间相关性,但是有可能会扩大不同单元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例如,两个地理单元位置比较接近,但是经济上的联系较弱,数据极可能出现高估。

3.经济权重矩阵。经济权重矩阵常用的经济指标是GDp,通过比较不同空间单元的经济差异程度设定空间权重。基于此,我们采用不同空间单元的人均实际GDp的差距的倒数作为权重,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接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技术水平上的接近程度,可消除“提升门槛效应”。此外,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特征,经济发展程度与地理位置是否相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这一特征更为明显。但该矩阵也存在一定缺陷,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并不意味会产生相同的溢出效应,如江苏和广东的GDp差距不大,但由于地理因素,其溢出效应并不一致。

4.经济地理权重矩阵。因前文所介绍的三种权重矩阵难以衡量空间溢出的方向性,因此,本文借鉴陈晓玲和李国平设定的经济权重,以更好地衡量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地理权重矩阵,是以地理空间权重与各空间单元的人均实际GDp所占比重均值为对角元的对角矩阵的乘积。此外,在进行计量分析之前,本文对各个权重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每行元素之和为1。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经济学的效应篇3

经济数学是将经济活动中的问题与数学工具、数学方法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客观社会中的经济问题进行解答的学科。本文从经济数学的基本内涵和模型出发,谈经济数学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问题。

一、经济数学与经济数学模型

数学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给了数学发展的动力,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工具的不断发展也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应用在经济领域,用数学公式、函数和符号语言,对经济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概括和评价,就是经济数学。经济数学对经济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通过设定或获取数学方程、参数以及变量,并采用合适运算方法进行解答和表达。其中,模糊数学理论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模糊性现象有着积极意义,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经济数学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1.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应用经济数学理论的优势

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持续繁荣、人们购物习惯不断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大背景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规模和数量都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企业自身体量迅速壮大、市场潜力不断挖掘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绩效评价方式也必须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相比之下,将模糊数学应用在绩效评价上,可以通过图表和数学的分析,用科学精确的数学语言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明确表达,使企业管理人员准确把握企业所处环境、业绩情况和问题所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同时,应用模糊数学所建立的数学评价模型,不仅可以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准确预测,还可以对竞争对手进行相应分析,这对企业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应对,更好地实现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意义。

2.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物流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经营目标、绩效评价标准以及外在影响因素较多且处在变化之中,因此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也相应地存在着复杂的变化因素,也就是模糊性现象。应用模糊数学理论,通过确立指标构建原则、明确指标体系的机构与类别,科学选取合适的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

在该评价体系中,首先应对涉及的指标进行筛选和确定,如U=(U1,U2,……Un),i=(1,2,……n),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评语集,如V=(V1,V2,……Vn)。根据这些指标的模糊关系建立相对应的关系矩阵。

R=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

通过对矩阵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应的绩效评价结果。在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减少误差、简化算法,并避免进行绩效评价的主体的主观因素影响。

3.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

对物流企业而言,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期和挑战期,市场状况、经营环境和经验目标的变化,必然也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带来相应的挑战。因此,在实际中绩效评价体系既可以作为单一评价方法,设定较为单一的评价指标;也可以作为整个企业经营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单一评价方法将不能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发展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综合评价方面迈出了步伐。综合评价包括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这就更加需要综合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来对企业发展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总之,应用经济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客观、科学、严谨等方面的特征,在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这一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和应用,所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不够严谨科学全面等问题,需要管理人员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更深入地借鉴经济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

经济学的效应篇4

[关键词]经营战略;学习曲线;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23-02

企业为了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必须对产品的成本、产量和利润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便提出最合理的方案。产品的成本具有明显的学习曲线效应――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产品的这一特性对企业进行产品的成本分析和产品的价格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过程是一个更好地通晓工作细节、改进设备和工艺技术(这种改进花费是少量的)以及加强协调的过程。反映这一过程的学习曲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习的成本曲线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企业已经累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如果适当地减少原有的年产量,年生产的成本曲线并不一定会上升,甚至可能继续缓慢下降。

1学习曲线效应

学习曲线是一种动态的生产函数,首先是在飞机制造业中被总结出来的。美国康乃尔大学t.pwright博士在总结飞机制造经验时发现:每当飞机的累计产量增加一倍,累计平均单位工时就下降约20%,即下降到产量加倍前的80%,并第一次把累计平均工时与累计产量的这种函数关系称为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把产量加倍后与加倍前的累计平均工时之比称为学习率。在以不变价格计算的成本为基础,学习曲线函数可用以下模型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单位平均直接人工和边际人工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按学习率b呈指数降低,总人工随累计产量的增加以递减比率增加。

2产生学习曲线效应的原因

学习效应与规模经济性的关系可用上图来说明。由a点至B点的变化是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a点至C点是学习效应产生的,此时在同样的产量水平上,平均成本是可以下降的;D点是上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

学习曲线解释了生产的规模经济问题,其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1)工人通过重复性的工作提高了劳动熟练程度,节约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包括进行更有效的生产维修和检验工作;

(2)企业通过对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引进,提高了生产效率;

(3)企业通过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或成本高的某些功能;

(4)产品的标准化,减少了更换和装配时间,提高了重复性,降低了转换成本。

3学习效应在成本中的分析

学习曲线效应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根据成本的性态一般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没有直接联系,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变动成本则与产品的生产有直接关系,随产量的增减而增减,由此产生了基于变动成本计算的成本分析的基本模型:

基本的成本分析模型通常假定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变化作线性变动,即单位产品平均变动成本(V)是一个常数,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变化。实际上,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变动成本是非线性的,学习曲线效应是引起变动成本非线性变动的重要原因。通常变动成本又可以细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由于生产的学习曲线效应,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单位直接人工将会逐渐降低,从而使平均单位变动成本v逐渐降低,单位贡献(p-V)逐渐增加,导致利润逐渐增加。

4学习曲线的估计

在估计产品的加工成本时,应特别注意学习曲线效应,而对于已成型的产品和生产,学习曲线效应就不太明显,这是因为月或年的产量或累计产量相比很低,使学习曲线效应不易被察觉。但是新产品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会随累计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此时如果采用线性成本函数估计,将导致很差的拟合效果,将会使初期的成本低估,使后期的成本高估。如果进行指数拟合,将大大提高拟合效果。一般进行学习曲线拟合的步骤有:

(1)数据搜集。按特定时间段(根据产量确定,一般可按月)搜集各时间段的产量和人工工时数(成本);

(2)数据处理。计算出累计产量下的总人工G和平均单位人工Y,对累计产量湃口平均单位人工Y分别计算出其对数lgX和lgY;

(3)回归分析。对lgX和lgY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回归议程的相关系数,得到回归方程:

(4)效果检验。将学习曲线方程用于成本预测,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随着数据的增加,对原方程进行必要的修正。

由于产品生产具有学习曲线效应,产品产量与成本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生产初期产品的成本较高,随着产销量的增加,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产品的产销量与价格之间同样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通常情况下,价格上升,产品的需求量下降,相应企业该产品的产销量也随之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产品的产销量也随之增加。

5学习曲线的作用

5.1利用学习曲线制定标准直接人工成本

在学习因素起作用的场合,当生产批次增加,单位产品平均直接人工小时将趋于下降,初期下降趋势极为明显,但当生产增加到一定批次,人工生产率不再提高,单位产品平均直接人工小时下降趋于平缓。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利用“学习曲线中的模型预测”开始进入稳定状态的生产批次所需的边际直接人工小时进行预算,再由:直接人工成本=标准直接人工小时×标准工资率,得到单位生产批次标准直接人工成本。

5.2利用学习曲线估计成本

产品的成本,有一部分是与直接人工小时有关或随其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它们可以接受学习因素的影响,称之为曲线成本。还有一部分成本,像固定成本、原材料、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它们与学习曲线的作用无关,称之为非曲线成本。利用学习曲线模型可以预测产品的曲线成本,再加上其他非曲线成本,从而进行产品的成本估计,为编制预算、评估绩效提供依据。

5.3利用学习曲线进行价格决策

产品订价离不开成本,成本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基数,在学习效果存在的场合,由于人工成本和其他某些成本,受学习因素的作用影响,它们具有随累计产量的增长而有规律地下降的特性。这就有可能根据产品的累计产量利用学习曲线预测每单位产品(或者每生产批次产品)的这些成本,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不随累计产量变动的成本和企业应该提取的一定百分比的利润,进行合理的价格决定。

5.4利用经验曲线(学习曲线)进行薪酬调整

一般来说,越是简单、易做的工作,其经验积累得越快,并且这种经验也将很快达到顶峰,不再继续增加。但如果工作本身难度很高,需要较强的创新精神,那么这种经验的积累十分缓慢并且是长期的。如果这种经验只要稍微建立在增加员工工资的基础之上,就必将极大地促进了员工工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工资上调的一般原则是:经验曲线效应越强的工作,工资越需要上涨;经验曲线效应不强的简单工作,工资就可以少作调整。

学习曲线效应对于确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和指导管理者利用学习曲线知识来评估生产经营是否有利可图,并按照生产规模来确定劳动力的需求量,制定奖励工资制度,规划生产现金流量,即在导入现金流放之前计划好企业营运规模是多大,以及累积产出量该是多少。学习曲线效应是对传统成本理论分析的补充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曲线效应对于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企业寻求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或者生产一种新产品时,过高的初始成本可能会阻止企业的市场进入。如果决策者掌握生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学习效应,确信产品成本会随着积累产量的增加而降低,那么虽然短期内经营可能会出现亏损,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仍有盈利的机会。企业还可以运用学习曲线来建立竞争优势。如果一个企业能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沿着学习曲线将成本降低,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成本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凉爽.成本效益分析在中小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2(2).

[2]应瑛,吴晓波,李俊.信息技术演化与企业经营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1(1).

[3]殷志宏,殷亚君.学习曲线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3).

[4]王尚弄,吴德宣.学习曲线及其回归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3).

[5]谢康,吴清津,肖静华.学习曲线与国家知识优势[J].管理科学学报,2002(4).

[6]杨玉凤,吴秀芹,卜华.学习曲线在成本预测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6).

[7]刘希宋,桂雪玲.作业成本法用于生产的学习曲线研究[J].技术经济,2003(10).

[8]王玉霞.规模经济及其相关概念的梳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2).

[9]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跨世纪思考[J].财会通讯,2001(2).

经济学的效应篇5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经济管理类专业;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218-02

近年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由于社会需求的强烈刺激,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经管类人才的要求和高校经管类学科的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加强对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绩效评价结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平衡记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诺兰诺顿的执行总裁戴维・诺顿两个人共同开发的[1]。平衡记分卡的提出标志着绩效评价进入了战略绩效管理阶段,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视角来考核企业业绩。平衡记分卡最初是为企业的管理而设计的,后来,一些非盈利组织吸收了这一精华,将平衡记分卡进行改造,应用于非盈利领域并获得成功[2]。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将战略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强调多元化考核、多维度考核的思想和学习与发展的观点[3],对改进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绩效考核工作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引入平衡记分卡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经管类教学没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比例的改进,教学水平不高。深究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除了教学方法、培养模式不完善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实现对员工工作的引导和控制,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行为,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既可以合理、公平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又可以很好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将平衡记分卡导入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当中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平衡记分卡综合、全面的绩效评估视角和长短期目标相结合的评估体系[4],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高校经管类专业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的需要,其应用将会对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绩效管理的创新产生积极的意义。

目前高校的绩效评价多数是采用“指标―量化”模式,存在一种粗糙的量化假象,导致有些教师只注重教学课程数量的完成,达到规定数量等等,只注重短期目标的实现,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特别是在有助于组织成长的无形的知识、智力资本方面投入过少,抑制了组织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6]。基于此,改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系统,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克服了“指标―量化”评价体系只重结果的缺点,它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融合在一起,围绕组织战略核心所构建的与组织目标紧密联系,体现组织成功关键因素的业绩衡量系统。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平衡记分卡针对非营利性组织,财务角度回答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满足组织的所有者,组织如何为更好地履行使命提供一套适合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评价指标,组织各个方面的改善都应该最终归于组织绩效地提高,所以平衡记分卡将财务作为所有考核的焦点。客户角度考虑的是客户如何看待组织的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谁是我们的客户,如何能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目标客户的需要和想法、了解客户对企业及其产品的看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创造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内部流程所要考虑的是组织必须擅长什么的问题,反映了组织内部的资源和效率,它既重视改善现有流程,也要求确立全新的流程,并且通过内部流程将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客户价值与财务目标联系起来。学习与成长角度所要解决的是组织如何才能够继续发展提高并不断创造更多价值的问题,通过分析满足客户需求所需要的能力与企业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技能的改进和提高上,并通过培训、技术改造、服务等措施来弥补这些差距。

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的目标不是财务方面,而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任务和使命也不同于盈利性组织,为此,我们不能将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直接引入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当中,为提升战略绩效,应用平衡记分卡需要对其构面设计进行相应、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按照教学使命,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出发,我们将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转换成教学业绩、用户服务、内部业务流程和创造与学习成长。战略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有效提升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质量与学科竞争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并有助于提高战略规划的执行能力。在制定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处理好长远发展和当前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定性与定量等方面的关系[7]。

根据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特点,我们将教学业绩、用户服务、内部业务流程和创造和学习成长分为细化的关键指标,通过各种指标来衡量业绩效果。指标体系建立如下表。该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教师教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等高校的教学理念。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间存在质和量两方面的联系,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总体上说明对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怎样评价,要解决具体的定量问题,还必须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进行逐一量化,并制定标准值,建立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相互对应,使所确定的数量能反映教学水平的好坏。我们将每一个指标赋予1~5分,最低标准为1分,最高标准为5分,合格标准值对应的分值为3。权重是反映各个绩效评价指标之间量的方面的联系纽带,反映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在教学绩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8]造成指标间的权重差异的原因通常有三个:第一,评价者对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同,反映了评价者的主观差异;第二,各个指标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反映了各指标间的客观差异;第三,各指标的可靠程度不同,反映了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不同[9]。从理论上讲,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时,应该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给予充分考虑。

平衡记分卡在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绩效评价中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它必然将成为高校教学评估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将平衡记分卡引入高校教学评价考核要综合考虑高校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特点,还需要有一个不断的适应和调整过程,绝不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平衡记分卡在企业中的实践表明,平衡记分卡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绩效考核方法的弊端,但它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3]。高校教学评价引入平衡记分卡也要注意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密,杨娟.平衡记分卡及其发展趋势[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1):66-70.

[2]杨诚.高校应用平衡记分卡的可行性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07,(2):34-37.

[3]杜军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模型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6.

[4]杨诚.高校平衡记分卡适应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7,(2):16-17.

[5][美]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丁慧平,沙迪.中国大学战略绩效评价探析――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8-112.

[7]周青萍.关于高校拟引进人才量化评价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04,(8).

经济学的效应篇6

论文关键词:台资,农业企业,投资,大陆,溢出效应

 

一、引言

农业是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两岸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投资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两岸关系还未达到完全正常化的形势下,农业投资几乎是台湾农业技术、农业资金和农业人才与大陆农业生产要素直接结合的唯一途径和载体。农业是台商对大陆投资起步较早的领域,在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期,就有台商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试探性的投资创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来大陆发展创业的台资农业企业不断增多,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的规模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两岸农业交流从大陆沿海地区拓展到中西部、北部地区,从畜牧业、种植业等向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二、三产业延伸。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双赢的发展模式,成为两岸合作当中最活跃和重要的领域。

二、台资农业企业投资大陆的现状与特征

1、台资农业企业投资大陆农业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在大陆发展的台资农业企业日益成为大陆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台资农业企业有6100多家经济学论文,投资大陆农业的台资达72亿美元。截至目前,大陆在16个省(区市)设有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发展成为台湾农业资金、优良品种、技术、设备、管理经验以及人才进入大陆的持久、稳定的高效合作平台。目前,进入园区发展的台资农业企业已达5000多家,占在大陆台资农业企业总数的82%左右,实际利用台资58亿美元,占台资投资大陆农业实际金额的81%左右[1]。来大陆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普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优化大陆农业生产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做出了贡献。

表1:1991-2009年大陆吸收的台资农业直接投资额(单位:万美元)

 

年份

合计(万美元)

1991

1741.6

1992

12469.9

1993

331684.1

1994

39622.1

1995

10927.1

1996

12292.4

1997

43343.1

1998

20346.2

1999

12527.8

2000

26071.4

2001

27841.5

2002

67230.6

2003

76987.8

2004

69406.6

2005

60069.5

2006

76423.4

2007

99705.5

2008

106913.9

经济学的效应篇7

关键词:医院经济特点管理机制

医院实施经济管理主体依据市场发展经济客观规律,采取良好的经济手段,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科学组织与计划性管控、完善引导以及监督,并实施有效的经济分析与核算。通过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效应用,良好地节约劳动消耗,获取了优质的保健服务方案技术以及经济效益。因此,为符合大众持续扩充的医疗救治需求,应全面依据时展特征,创建符合医院经济特征的创新管理机制。

一、医院经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管理层面来讲,医疗单位欠缺经济责任管理体制,进而对医院医疗质量、各类经费应用、设施管理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医院应明确实施分级经济责任管理,完善经济立法,方能预防不良经济损失,实现医疗行为的规范约束,确保经济管理的科学、优质。目前,较多医院注重医疗工作,却忽视了科学管理,令医疗质量的优化提升欠缺良好的经济基础保障。医院经济效果,为成本管理的全面反映,因此,应在开创优质医疗环境、提升医学科技水平的基础上,履行节约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最大化提升医疗质量,优化经济效果。为此应注重经济核算,预防医疗物资、各类精密仪器设施的不良浪费与能源消耗。

当前,一些医疗改革体制发挥了一定管理效果,然而却令医院经费成本的支付扩充,而政府无法实施针对性补偿,进而令医院面临着一定的政策性负担,对其持续、全面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较多医院欠缺市场管理机制影响下的有效、合理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建立应明确各类成本要素、资料数据汇集方式、有效计算分析方案。成本构成的明确需要进行目的分析、重点考量,掌握医院发展状况。

二、根据医院经济特点,建立管理新机制

1.契合社会发展,优化分配管理制度。医院为公益单位,应考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病人经济承受力,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能,管控预防过度医疗消费,令患者蒙受的经济压力有效减缓。医院应将岗位工作属性、整体技术难易性、风险等级、整体任务量、服务质量等业绩效果以及医德、医治水平,视为考核管理以及待遇分配的科学依据,实施人性化奖惩管理。同时,应平衡医院病人、医院自身以及员工的综合利益,遵循多劳多得、依据业绩分配、效益优先、注重公平的科学原则。令员工的工资通过业绩以及岗位贡献有效的分开等级,创建完善的激励管理制度,预防开单提成、、开大方的违规医疗行为。

2.更新医院经济管理服务模式与组织结构系统。医院成本核算管控为其经营发展的核心内容,组织机构体系应同医院经济管理实践模式契合适应。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完善改革持续深入,成本核算则逐步受到经营管理人员的全面重视,医院实施经济管理的机构体系、运行管理模式也随之产生变化。对组织机构发展运行状况全面研究,更新不科学管控体制与运行模式,为确保医院开展优质成本核算的核心路径。为此,医院应依据经济管理核心需求,利用权力集中以及岗位分工负责、全面配合的扁宽机构模式,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3.创新财务工作模式,完善经营管理。医院虽然为公益单位,然而,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能单独地通过预算管理符合现实需求。因此只有创新理财理念,推进业务管理向着创新经济管理科学发展,利用测算、研究,通过客观信息数据映射各单位运行发展状况,明确实践工作包含的问题,符合经济建设规律特征,实现节约支出、增加收入。同时,应科学应用资金,弥补以往重视收入、忽视支出,重视数量、忽视效益,重视投入、忽视核算管理的不足问题。医院经济特征决定,创建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尤为重要。因此,应履行必要的经济补偿管理制度,优化调节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发展对策以及各环节关系。同时,应通过有效的竞争管理,就医疗市场发展的特殊性,全面明确医院在市场发展竞争中同他类商品的自由竞争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另外,应实现各部门、医院各科室在提升管理质量、创新医疗技术、创建丰富效益层面的良性经营竞争。再者,应创建绩效管理制度,通过公平合理的物质利益划分、精神的有效激励,利用权责利科学统一策略,令利益分配管理形成良好的激励影响。还可创建经营管理质量保障体制。领导决策层应明确质量保障管理指导工作思想,提升医院全员质量管理意识,优化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综合系统,进而促进其实现优质、健全的持续发展。

总之,依据医院经济特点,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提升医院发展经营水平,创设综合效益,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现代医院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学的效应篇8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教学服务

在经济学中,经济效益通常值得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而所谓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实际上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事业投资与国家GDp增减之间的关系。要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加以衡量,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高等教育事业在GDp增减中所起到的作用,即高等教育教育服务提供是否为国民经济创造了间接产出,也就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否有效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要确定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对投资成本与间接产出进行比较。

一、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因素

1.不合理的高等教育投资掌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合理有效的对高等教育投资进行控制是确保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所谓的投资,在教育经济学中指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投入,比如企业或者是个体单位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捐赠,这一投资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建设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发展,学校资金制度的构建越发完善,为促进学校科研及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保障。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由于各学校在教育投资方面的管理使用并不具备专业性,且无法实现对教育投资的合理掌控,使得学校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调配与使用,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2.不合理的学生扩招。近年来,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我国各高等学校均对学生进行了扩招,就高等学校的学生来看,其人数相较于前几年出现了明显的增长。针对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完善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设备,才能使自身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学生扩招工作显然并不合理,学生人数明显超过学校的实际标准。一方面,学校的教职工人数无法适应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教职员工工作的压力,且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学生人数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度,导致学校的办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3.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合理。就现阶段来看,我国高等学校所采用的管理方式无论表现为何种模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分合理地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调整与配置。因此,针对学校教学资源的调整与配置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对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就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来看,其中仍存在管理模式单一及思维固化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限制。除此之外,现阶段也有部分高等学校在专业的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地对专业进行设置。但现阶段,有部分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自身经济效益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

1.合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进行掌控。针对高等教育投资掌控不合理的问题,我国高等学校可通过如下的三种方式来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掌控的合理性。首先,合理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经费比例进行调控。就高等教育的经费投资来看其有着经常性和竞争性之分,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经费投资方面的现状,现阶段高等学校对经费投资的掌控应合理地对经常性的经费比例加以提高。其次,我国高等教育针对学校的经费投资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单位为辅助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最后,学校要给予各专业教师的科研创新充足的鼓励,并以此为基础在学校构建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而使科研创新为促进学校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2.合理地实施学生扩招。基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其经济效益除了教育经费之外,更多的还指的是其教育服务提供所创造的间接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扩招而导致的对经济效益提升所造成的限制问题,我国高等学校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应不断对学校的管理进行强化并对学校的教学资源等进行合理调整与配置,确保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能适应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需求。首先,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强化学校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学校应合理地对教职工的人数进行配置,针对数量不断上升的学生人数吸收更多的优秀师资资源。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给予教职工人员更多的深造机会,不断对其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强化。其次,针对学生人数的增长,学校针对教学资源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以为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3.采用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优化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此,我国高等学校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首先就必须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管理领导者的校长,其决定对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创新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就要求学校的校长能转变自身的教学管理理念,针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定有效的制度规范。除此之外,针对学校专业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我国高等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还应深入地对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实际的人才需求,进而更加合理地对学校的专业进行配置以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服务来促进学校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主要生产力的时代,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知识的推动。因此,作为知识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开始占据越发重要的位置。从本质上来看,高等教育并不能直接为国家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但其在知识型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有着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且能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对此,为切实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就要求我国各高等学校能对制约其经济效益提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冉静.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经济学的效应篇9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经济信息;实践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最新开发的新资源,已逐渐被人们所利用,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和修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只有通过才能找到经济信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经济信息的重要性

(一)经济信息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接收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并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之后,反映出企业各个方面的经济情况,与企业的内部人员针对这些方面的经济变化情况进行沟通和探讨,为企业的发展寻找到新的契机。由此可见,经济信息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经济信息是加强计划指导的依据

正确认识经济信息的重要性,对经济信息进行合理的预测,可以确保企业各项计划的科学性,加强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各项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经济信息是优化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经济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通过搜集全面而准确的经济信息,并筛选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总结出经济现象的规律,这些规律在企业进行经济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实践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加强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要想使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发挥更有效地作用,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不仅应该综合考虑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建设。要做到这些,首先,企业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在经济信息得以合理应用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形势,对我国的现有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可以大力倡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国有经济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同时,我国相关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必须不断减少参与微观经济管理的部门,并在充分考虑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存在差异的基础上,逐渐落实相关的管理对策,使经济信息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另外,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该更加合理地应用经济信息,可以通过对企业人才进行整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的管理效率。

(二)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系统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系统,不仅可以确保经济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可以促进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从而使宏观经济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要实现这些,首先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必须完全符合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充分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经济信息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应该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地掌握经济信息,建设合理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并且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系统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以确保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另外,要想确保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得以合理有效地应用,所搜集的经济信息必须及时有效。在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工作时,应该将时间观念充分体现出来,突出重点,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性的收集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料。

(三)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建立以经济信息为导向的长远目标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最终目标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中以经济信息为导向显得非常必要。在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中,经济信息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经济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则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反之,则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经济信息的重要性,把经济信息摆在主体地位,将经济信息作为导向,不断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整合并分析某个局部的经济信息,探讨其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将这些经济信息作为有效依据,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控政策,使局部经济的发展与整体经济的发展尽量保持平衡,实现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信息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加强计划指导的依据,更是优化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然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实践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要想确保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得以合理有效地应用,我们认为,还必须不断加强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系统以及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建立以经济信息为导向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万春蓉,唐媛媛.国民经济动员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8(01):48-49.

[2]张孝德.宏观调控为什么应从激励转向降温――谨防房地产泡沫引发中国式系统经济危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05(10):05-06.

[3]郑辉.有关宏观经济的短期动态稳定性――兼论宏观经济管理的工程智慧[J].世界经济情况,2012,77(01):66-68.

经济学的效应篇10

水利效益不同于其他建设效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需在建设项目完成后一段时间内才能体现,在水利统计的过程中,水利经济效益往往容易忽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人民、国家发展的中心,水利是人们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利经济学是用于研究水利事业的经济活动规律与关系的科学,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阶段均能得到应用,能够优化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多个阶段,水利事业作为基础的公益性事业,研究水利经济活动于一九八零年十一月正式成立,为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水利经济学在国内国外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水利经济学在国内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社会基础结构之一,具有行业经济特点、社会经济特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的发展,现阶段已形成一套富有我国特色的水利经济理论与体系,水利经济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等也会作出相应的转变。根据水利行业的发展特点,水利经济市场化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水利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还需参与一系列公益,例如防洪、抗旱等。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具有公益性、经济性效益的特点,在水利工程经济特性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良性的水利运行机制,有助于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关水利经济研究人员对水利经济运行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我国水利经济运行机制比较复杂,再加上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水利经济运行机制不能满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工程经济运行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入,结合国外优秀的水利经济运行理论与技术方法,不断研究与摸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利经济学管理体系,我国陆续颁布相关的水利经济规范及文件,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我国水利工程改革逐渐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2水利经济学在国外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二十世纪初期最早的经济学概念由美国提出,人们首次认识到经济、时间、价值这三者的关系与作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基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美国整治与修建水利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水利工程项目第一次建设资金少于其整体经济效益。随后美国政府连续修复和完善相关的水利工程条例,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评价标准与内容,提出水利工程建设应从国民经济出发,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不断优化建设方案,并指出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水利工程建设应能够改善国民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注重经济、时间、价值这三者的协调关系,资金与时间形成科学、规律的换算值,能够对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作出评价和分析。一九六五年计算机技术面世后,随即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水利经济学采用计算机技术及工程理论,不断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在水利事业改革期间,为准确的体现出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概念,即能够反映出区域经济、资源、居民工资、市场汇率等,并将其纳入水利工程计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阶段中,基于地区、国家经济发展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与方法,由此建立了可行性高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评价体系。

3水利经济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发展方向

加大水利经济学的研究力度,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水利经济学作为水利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基础依据,不仅有助于协调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还能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一阶段,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水利工程最佳的效用,保证水利最大限度的利用率。二十一世纪以来,水利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水利经济学附属分支学科也逐渐丰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水利规划经济学、水利灌溉经济学。水利经济学的研究也会朝更精细、更全面方向发展,例如不断衍生出水利经营管理经济学、水利施工经济学、水力发电经济学、防洪经济学、水库移民经济学等。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水利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应着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与地位、水利效益指标、水利事业的性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水利效益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水利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由于水利效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还需加强对水利效益的定量计算研究、基层水利统计的调查与研究等内容,水利效益的综合计算需要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持,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计算方法等有待加强。在实际工作中,还需相关研究人员制定长期、短期内的水利经济学研究规划,并严格按照水利计划,实现水利经济学在水利工程中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应用。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