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7:33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在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下,企业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总体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差之甚远。本文主要研究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意义,探讨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为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意义

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该战略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视程度。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绝大多数的企业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缺乏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企业发展已经与这些高科技融为一体,广大的企业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于本企业信息化设计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不久的未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是发展越来越好,这是时代赋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使命。

2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

2.1企业外部规划

2.1.1网络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毕竟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一定的网络基础作支撑的。无论是国家信息化建设还是城市信息化建设,都必须要对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从而为我国家以及城市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对于企业来讲,应该积极跟随国家信息化规划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国家以及城市信息化基础基本设施,同时,企业还需要向国家信息化以及城市化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学习和靠拢,从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同样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关于信息资源建设,关键还在于政府,政府需要以身作则,对于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积极引导,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从而使得企业可以享受到完善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

2.1.2服务行业规划与法制环境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设计与规划,与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信息化咨询与监理方面,都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政府需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应好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引导,对于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甚至可以帮助信息化行业建设进行出谋划策,使得我国信息化服务行业可以获得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规划与设计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离不开国家有关政策的约束。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于法律法规的环境建设,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学习他们科学的法制环境建设策略。同时,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规划设计需求实际,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法律法规政策,从而为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开展保驾护航。

2.2企业内部规划

2.2.1制定企业信息战略规划

企业信息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持续新内动力,因此,作为现代化企业必须也要把制定企业信息战略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请来办。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以及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对于企业信息化战略进行合理规划。通过战略性分析,明确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明确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命与责任,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完善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将企业发展推向现代化。

2.2.2信息资源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

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方法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际,努力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规划还需要借鉴一些有效的软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须要的信息数量进行分析,从而根据这些数据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从而建立起符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的信息系统框架。另外,企业还需要做好内部信息系统规划。内部信息系统规划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的,只有做好信息资源整合,才可以进一步开展内部信息系统规划。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企业同样也需要根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以及企业自身信息需求进行选择。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把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其他信息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总体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进度。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问题,创新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是今后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尹华川,鄢萍,刘飞,等.基于总体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02):5-9.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有效性

目前,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通过几年的运行,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虽然会计电算化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主要还是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为主,只是实现了传统手工环境下的计算机实现,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资源共享程度低,对管理理念的提升没有带来重大变革。而会计信息化不只是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与管理的结合,因此,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效性的因素

(一)战略规划的弱化

战略规划,是企业生产经营导向,但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一些企业往往不重视战略规划的指导意义,忽略人、机、物的有效配置,不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盲目投资建设,导致项目难以为继;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不是单一从电算化处理会计流程转向会计信息的发展,而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要有可行性报告作为规划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详尽项目实施方案,包括系统规划、实施阶段、资源的配置、资金的投入等方面,是一个循序渐进、分步、分阶段的实施过程,缺乏战略规划的指导,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最终实施效果不理想。

(二)管理流程的不匹配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从企业的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工资系统等自动取得,最终提供真实可靠的完整报表,这也充分体现了各个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但就会计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要有与之相适应配套系统衔接,才能更好地面向企业的管理;企业内部基础管理的薄弱性,陈旧的管理理念,以及落后的管理流程,仅靠财务管理延伸的拉动是难于实现的。在eRp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实施的阻力,更大的来自于企业管理流程的不匹配,每个系统建设,都是只考虑自身需求,没有在各子系统中形成互动,加之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层不重视,易形成会计信息化建设被动局面。

(三)复合型人才的缺失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缺乏;在电算化条件下的业务处理,与手工账的操作区别不大,国家多年的普及培训,已形成一批专业人才;但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处理,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配合,同时更需要熟悉企业管理流程、熟练系统综合管理、熟知运行管理机制、掌握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专门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因此,这样人才的缺失,成为企业信息建设的瓶颈,也易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搁浅。

二、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效性的建议

(一)战略规划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

会计信息化建设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将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网络环境中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人、财、物的投资成本大,技术要求程度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而且企业内部要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做支撑,必须将会计信息化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明确目标、任务、内容、步骤、工作的方式和要求,配置发展进程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资源,建立工作推进组,落实责任,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贯彻实施,使财务、供应链、管理管理流程更加协调、规范。

(二)人才培养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会计信息化人员人才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关键因素,信息化运用程度越高,对人员要求更高,不仅强调会计人员具备熟练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

在实施前期,企业主要通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晋升机制,建立人才库,因地制宜进行岗位轮换和交流,系统性接触企业经营,熟悉企业管理流程;过程中,则针对会计信息化涉及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网络技术、软硬件的问题,强调沟通、交流、整合、融合能力培养;同时企业鼓励优秀的骨干会计员参与全国或地方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接受系统、精心培养的打造,对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高,这为企业贯彻执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才的保障。

(三)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3

[关键词]炼化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0.031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0-0054-02

0引言

作为一家现代化的炼化企业,从炼油化工生产的角度出发,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原油采购选择、加工方案优化、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安全环保、销售风险控制等。而在人员编制方面,新建的炼厂往往只有数百人,与过去少则成千、多则上万人相比,在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员工数量的变化也十分显著。这一切的问题与变化,都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来寻求解决与应对的方案。

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息息相关。业务战略目标是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设计的指导纲领,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业务战略目标的具体表现,而信息技术是企业实现业务战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业务战略、完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创造了条件。通过分析、汇总,将炼化企业业务战略与信息化战略协调一致,可以有效保障企业业务战略目标的实现与信息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站在炼化企业的角度,对于新建、并购和已有的炼厂,依照其规格与定位,统一进行应用系统的功能分析与设计,以达到新炼厂应用系统快速建设、实现工程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同步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并购或已有炼厂进行系统升级改造的参考依据。

1炼化企业信息系统的业务范围、需求与设计原则

1.1业务范围

典型炼化企业涉及的业务范围涵盖原油采购、装置生产、仓储物流、动力供应及产品销售,现实中的炼化企业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在集团公司中的定位对某些环节进行了弱化处理。

1.2主要需求

当前国际上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朝着管控一体、整体集成、协同优化的方向发展。从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需求来看,在炼化企业推行“经营管理层以eRp为主、生产管理层以meS为主”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已被业界广泛接受,更受到新建炼厂的重视。

结合国内炼化企业的实际情况,炼厂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需求可以总结为“精确、共享、统一、优化”8个字:

(1)精确。精确管理才能保证迅速、可靠的信息来源,通过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集成各子系统数据,形成及时、准确、真实、清晰的生产经营信息。

(2)共享。信息共享可以加强生产领域间的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以及各管理层次纵向查询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统一。统一平台可以减小业务交流成本,提高效率,应用系统建设要为整个炼油与化工生产运行业务运作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运作平台。

(4)优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在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找出潜在的效益增长点或发展的“瓶颈”,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生产计划,挖掘出增效的新方向。

1.3设计原则

炼化企业信息系统设计需要着重考虑如下4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即标准规范、经济效益、功能划分与系统集成。

(1)标准规范。尽量遵循iSa-95等国际标准,并与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整体方案对接。

(2)经济效益。兼顾先进性与经济适用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炼厂原油加工能力、流程长短与加工深度的不同,量身定制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

(3)功能划分。应用系统功能架构全面覆盖经营管理与生产过程,功能模块划分合理并且界面清晰,不重、不漏。

(4)系统集成。充分考虑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间数据交换与互操作需求,合理控制接口数量,系统集成关系清晰、冗余度小。

2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通过参考炼化企业标准化框架模型(如:iSa-95、amR、meSa),并结合炼化企业的生产特点,规划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总体上包括4个层次内容,即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生产控制层,如图1所示。其中决策层与经营管理层属于企业级应用,而生产执行层与生产控制层为工厂级应用。

(1)决策层。监控、分析、决策、绩效管理——实现全过程生产业绩的量化,并加以分析、比对,及时发现计划和生产结果的差异,使生产持续改进。决策层主要提供了运行监控与绩效管理的功能。

(2)经营管理层。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经营管理平台,包括销售管理、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主要作用包括:为企业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提供信息支撑;为预算管理、资金运作、成本控制等提供必要手段;为企业的生产、采购、库存、销售、财务等业务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向生产执行层下达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指标。

(3)生产执行层。面向生产作业管理部门和各执行车间,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可视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生产执行层通过先进计划(apS)实现与经营管理层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而通过先进过程控制(apC)与区域优化,处理、分析与指导生产控制层的实际操作。其本身包括6大模块:计划调度优化、生产操作执行、化验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统计分析、生产数据管理和生产过程模拟与仿真培训。。

(4)生产控制层。以过程自动控制为基础,实现先进控制与优化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卡边操作和过程优化,并建立完善的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为生产执行层提供实时、准确、完整的数据。

3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实施的指导原则

从总体上来说,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与企业统一要求的对接,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

具体来说,针对企业级应用与工厂级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各炼厂在应用系统的具体实施上有如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1)企业级应用(决策支持系统与eRp)。为避免重复建设、风格不一与可能带来的集成问题,需要由企业统一建设或由企业统一模板、统一软件选型。

(2)工厂级应用(meS与pCS)。各炼厂可以在企业的统一标准下自行建设,但需要充分参考企业拟定的炼厂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方案中关于应用模块划分、应用模块功能与接口的定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宏安.化工生产执行系统meS[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解怀仁.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选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易峰.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J].中国质量,2005(5).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4

关键词:信息化;流程规划

信息化规划,是指在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已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的了解,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望、目标和战略,以及信息化架构的设计、选型和具体实施方案,详细指导有关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必须以下几点:首先,信息化规划应能充分反映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体现企业未来的管理发展和业务发展。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全方位的发展方向。其次,信息化规划应注重可扩展性,尽量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能适应业务模式与管理模式不断的变化。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今天,信息化技术、企业业务与管理模式经常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将导致以前的信息化规划不适应新的变化。因此在做信息化规划时,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与信息化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合理评估有关环境改变将会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差,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余量,不盲目追求大而全,做到贴切务实。企业需要依据新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规划。最后,信息化规划要适应和满足企业的规模发展节奏和需要。由于不同的企业规模效应在信息化规划时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具体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米钱的有关形势,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主要包含6大部分内容,相关定义如下:

1)评估信息化现状

企业信息化评估就是从企业自己身信息技术的战略出发,详细评估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对目前已有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包括检查评估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目前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并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比较,找出实施信息化具体过程中所存在的差距,找出问题的根源。

2)规划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根据信息化现状评估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策略,以适当的规模,合适的成本,做合适的信息化工作。第一步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第二步是起草企业信息化指导策略,明确企业在实施和管理工作中要遵循的标准。

3)规划基础设施

规划基础设施是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包含硬件设施、软件设备等。具体表现为约束条件及数据流量分析、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路由器、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计算机、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配备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

4)规划数据

规划数据是对企业自己的数据进行整理,从数据管理基础层面、基础应用系统层面和管理决策集成层面三个层面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建立自己得标准,同时确立数据存储的具体方式。

5)规划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选型、建设阶段和投资预算等进行具体的列出,是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工作。

6)设计信息化组织

信息化组织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组织设计包括对其组成、职能、分工、考核、员工信息化的设计等。

根据以上所包含的六大内容,通常企业信息化规划都需经历4个阶段:

阶段一:管理诊断阶段,管理诊断包括了it现状能力评估、企业战略、it战略等。

阶段二:信息化管理基础提升阶段,包括运营管理优化和it管理标准化,即运营模式的优化、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机构的调整,信息化编码以及名词规范等。

阶段三:it规划阶段,包括it业务蓝图规划、it软硬件平台规划、网络架构规划、it信息集成点规划等。

阶段四:系统选型阶段,包括系统方案选型及系统实施指导方案等。

按照上述逻辑思路归纳整理,企业信息化规划通常按照以下12个步骤进行:

信息化现状评估

现有系统与基础设施评价

现有系统评价从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两方面展开,应用系统的评价包括功能应用的范围,对管理和运营业务的支撑程度,应用系统之间的体系性;基础设施包括主机系统、网络、存储、安全等内容,主要是从对应用系统运行有效支撑的角度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信息化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五个要素成为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领导、战略、组织、机制、资金。

信息化需求分析

企业战略对信息化的需求

管理运营对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的价值在于支持战略实现、支撑企业管理、促进流程优化,因此信息化的需求来自于战略、管理和流程三个方面,战略和管理模式对信息化的要求,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阶段和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及部署方式,满足it战略规划的需要,而对于it应用规划,则需要对核心流程进行详细梳理,结合流程优化方案,归集应用系统的细致需求,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企业业务流程梳理

现有业务流程分析

管理诊断与流程优化建议

流程分析关注整体效率,流程分析和改善侧重部门之间的协作,岗位之间的动作衔接。流程优化将采用清除/简化/集成/自动化等方式来促进效率改善。

应用系统详细需求

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

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使命与价值定位

明确战略定位,需要识别信息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信息化与管理提升的关系,以及信息化的价值落实在什么地方。

信息化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策略与阶段

信息化系统规划

应用系统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网络/主机/安全/存储等

根据信息化目标与需求,结合当前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对信息系统应用架构进行初步设计,形成信息化全景图——信息化应用业务蓝图。在业务蓝图规划基础上、依据企业管理问题的迫切性,目前管理基础与it能力基础上的建设复杂程度,来确定软件系统需求优先级状态;再根据优先级,初步制定的信息化行动计划、信息化规划实施的路线图;在实施路线图的基础上,进行软硬件平台、网络平台的规划。

信息化治理模式

信息化治理模式选择

确认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系统架构相适应的治理模式,例如在“集中资源、分散控制”,“集中资源、集中控制”、“分散资源、分散控制”、“分散资源、集中控制”等4种选取适合企业的治理模式。

信息化组织设计

关键管理运营流程设计

信息化实施计划

信息化项目推进计划

项目范围/进度/资源要求

实施风险管理建议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收益分析

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总体解决方案

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选型比较

系统功能架构与核心需求

主流软件产品比较

依据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形成选型的目标、范围、应用重点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选型方法。

应用系统执行计划

项目执行计划

投资详细估算

在系统选型阶段完成后,开始制定实施指导方案。具体指导管理提升与规划内容,组织、流程、规范成果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给出全面的系统实施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肖建国

《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雷万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patternofenterpriseapplicationarchitecture》martinFoeler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5

pLm和eRp系统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群中涉及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技术领域,组成了企业信息化两大支撑系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得pLm与eRp厂商越来越重视pLm市场,pLm与eRp相互促进发展和融合趋势也成为了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和实施中的热点议题。

pLm与eRp各司其职

pLm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集成并管理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信息、资源和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并从eRp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与产品知识发生关联,进而使之用于扩展型企业,使从市场订单、设计到制造、采购到支持的所有人都能够更快速、高效地工作。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其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务等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和调整,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协调有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应用目标上,pLm主要体现在市场订单、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合同产品设计、文档管理、工艺过程规划和管理、工艺装备设计、制造和维修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品创新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的统一平台;eRp主要体现在销售、成本核算、进度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制造控制、库存管理、财务管理、计划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在管理内容和过程上,pLm管理产品规划、开发、设计、工艺和资源等产品数据信息,并对产品数据信息形成过程进行过程管理;eRp主要管理用于生产制造的资源,对资源利用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所以,pLm和eRp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在作用对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作用过程之间存在执行和验证的关系,在不同侧面上体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但两者管理的目标都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品生命周期由市场链、产品链和供应链体系组成,市场规划、销售执行和客户服务组成了企业的市场链体系;概念设计、设计计划、产品设计、试生产和生命周期管理等组成了企业的产品链体系,客户订单处理、制造和销售配送组成了企业供应链体系。

pLm从产品研发源头与企业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项目管理和业务过程管理,对项目资源、成本、预算和进度进行合理管理,提升产品设计和管理效率。eRp从订单管理上,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务等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合理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和调整,使得各个业务环境达到最优水平,并快速重组和优化业务过程。所以,从生命周期价值链上看,不管是新产品设计,还是订单产品制造,pLm与eRp在企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链中扮演了业务过程优化和重组角色。

pLm与eRp的融合趋势

第一,知识经济和高效营运管理促进了pLm与eRp需求的快速增长。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和新科技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面临了巨大挑战和机遇。现代市场战略由资源经济转变为了知识经济和体验经济,这就要求制造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如果产品没有事先规划,没有紧跟市场需求,没有及时推出新产品,就会失去市场。同样,企业产品规划不好,产品太超前或落后于市场,也会使得企业失去大量市场机会。

所以,研发能力已经是企业在抢占竞争优势时最重要的条件。面对这些压力,许多企业引入pLm技术来建立产品研发技术管理平台,通过建立研发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思路、途径和组织保证,能够保证最大概率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竞争产品。

另一方面,企业决策者如何站在全局上高效管理公司的营运体系链,整合全球各地分支机构信息,加快资源规划、配置与决策的速度,已成为企业高管重任。其次,pLm规范、有效的研发创新管理,为后续供应链体系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数据源,为eRp在供应链体系的高效运转提供保障,也促进了企业eRp需求增长。所以,技术管理创新和高效营运管理快速提升了企业pLm与eRp需求的增长,使得pLm与eRp成为了支撑企业信息化必不可少的两大信息系统。

第二,差异模式下的pLm与eRp的促进式发展。

信息化最大的障碍是信息孤岛问题,在差异模式下,pLm与eRp从不同侧面缩小了企业信息化孤岛。pLm从产品数据源头出发,解决数字化设计工具产生的原始数据信息孤岛问题。以产品为核心,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为设计、工艺和制造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环境。

此外,pLm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工程资源信息,建立物料选型环境,从研发源头对新增物料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pLm按照eRp数据标准要求,可实时为eRp提供基础物料信息和产品结构信息,解决制造业信息化中信息孤岛问题。

无论从pLm与eRp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pLm与eRp存在一些差异,但pLm系统逐渐成熟和市场增长缩小了差异,加速了pLm与eRp的发展。

此外,由于企业整个运营活动中,每个领域循环的特性不同,各个应用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也不同,因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必须明确自身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信息系统,才能将信息化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第三,pLm与eRp相互融合的趋势。

pLm与eRp融合是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一体化的pLm与eRp解决方案还处于初期,是否能够完全融合,还拭目以待。

国外eRp厂商在这方面开展的较早,但到目前为止,eRp厂商还没有完全融合eRp和pLm,pLm也只是作为eRp中的一个主要功能模块或部分解决方案。如果脱离开eRp,融合的pLm解决方案很难支撑企业业务。

从技术层面上说pLm与eRp的融合是可行的,快速增长的pLm市场需求加速了eRp与pLm的融合趋势。从解决信息孤岛、集成性和系统的可维护性上,pLm与eRp一体化解决方案更适用企业。从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和技术成熟度上看,pLm与eRp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pLm管理的是产品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主要解决研发作业在信息技术层面遭遇到的困难。eRp管理的是结构化数据,所以,两大信息系统的侧重点和差异模式导致二者的相互融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了较深的重视,企业高层对“mRpii、CimS、eRp和pLm”这些专业英文词汇早已耳熟能详。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开始步入了信息化建设规划阶段,先选择pLm、还是选择eRp、或者选择pLm与eRp融合的解决方案成为了企业高层信息化选型的争论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eRp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eRp信息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企业的eRp建设工作也成了当前众多企业正在开展的事项。建设企业eRp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和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节约资源、缩减成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的全方位、系统化的运营平台。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eRp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

一、企业财务管理eRp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eRp信息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应用,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到充分整合,消除信息孤岛,为企业决策提供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综合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了企业内外的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效果。

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需要更多的人员来完成繁琐的操作工作(如填单、开票等),然而这种传统手段已经无法与现代化企业发展模式相适应,在这个时候企业就有必要考虑引入科学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施企业eRp信息化建设,不仅能统一数据,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还从管理范围的深度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让企业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来管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实现全方位多机构、多地点的跨界经营运作。通过系统软件的使用,集团公司可建立全方位的共享中心,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发挥最高效能,实时归集各方面信息,轻松地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下一步发展计划提供有效帮助。

(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力和竞争力

就企业管理与市场供求来讲,很多企业产品覆盖面广、销售网络大难以管理,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合理安排企业的人、财、物和销,降低企业库存,整合客户、供应商信息,达到信息集成、协同商务。个性化的eRp系统,让管理随需应变,以最低的成本,最快速的反应,满足企业实际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企业产品囤积的原因大多数是加工生产自动化程度高,而管理上信息收集和处理又过于落后,使企业在计划管理、原料供应、组织生产、销售管理及财务管理上出现诸多问题。这时候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办法。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职能

eRp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能有效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了财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有利于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eRp系统有助于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更强的管理职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进行事前计划和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进行核算和分析,实现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通过优化管理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中eRp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只是购买了eRp软件,并没有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很多企业购买eRp软件只是盲目的跟风行为。管理者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信息化理念、对eRp的理解深度不够而不重视,认为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和某种eRp软件,就算实现了信息化,结果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eRp软件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应用,企业也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企业缺少既懂it又懂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这是我国现中小型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没达到能够充分应用eRp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水平,信息技术观念淡漠,没有设置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更没有专门信息化管理机构和部门,只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而忽视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建设,在招聘时往往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专业型高素质复合人才。由于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欠缺,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对eRp本身认识度不够,运用时目的性不明确,且缺少企业总体的发展规划,导致了eRp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实现专业化、方向化。

(三)资金短缺、生产系统运行不规范、生产过程不稳定,导致eRp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很多企业在eRp实施过程缺乏有效沟通、信息管理混乱,造成信息重复建设,导致预算增加、周期延长,很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后期建设中难以保证连续投入大量资金,从致使eR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资金问题而失败。

eRp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具有准确和完整的数据信息,而这是需要企业稳定的生产作保证,以确保信息数据能流畅的传递。然而,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基础数据不能满足要求,且生产过程经常由于质量事故,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经常无法按预定计划运行,处于不可控制的状态,致使eRp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这种在自身情况不足以达到eRp信息化管理要求的企业,不建议强行的进行eRp信息化建设,这样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优势,反倒会给企业的日常运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eRp信息化建设过程

为了使企业有效的完成eRp信息化建设,企业在实行eRp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过程:企业战略财务信息化战略业务流程改进信息系统实施规划系统选型系统实施系统信息审计。

(一)企业战略、财务信息化战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策略。它是以企业财务信息化为目标并使其实现的总体规划,它是企业财务管理eRp信息化建设的指向标。对于企业财务来说,首先要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通过数据分类整理变为可用的信息,将信息进行分析形成财务管理观点,提供给企业管理者进行业务决算。

(二)信息系统实施规划

信息系统实施规划是为了落实企业信息化战略而制定的中长期的详细行动计划,它主要包括:eRp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展进程:未来二到三年内信息化项目的投资进程及项目间的逻辑关系。项目描述和投资分析:每个项目的具体描述和Roi分析。核心能力的开发和发展计划:为实现上述eRp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企业应具备相应的核心能力,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也会涉及到公司的iS资源策略。

四、财务管理eRp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制定企业总体规划,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总体规划是财务管理规划大的法向,也是实行eRp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企业制定所有计划的指向标。只有明确了企业的总体规划、明确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eRp信息化建设。

(二)再创财务流程,达到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

随着eRp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企业原本的财务业务流程可能有所改变,为了达到财务、业务的实时化、统一化,开辟出一条新的财务流程程序是必经之路,企业需要各部门协调统一,共同完成企业eRp信息化的建设。

(三)结合企业类型,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

制定企业财务管理eRp信息化模式的时候应先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找出其中的不足,结合企业的企业类型,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

(四)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特点,选择适用的财务管理软件

选择eRp应用软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找个需求点并加以结合,选择出最适合自身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做到为我所用,真正的实现财务管理eRp信息化。

(五)提高整体认识,争取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和支持

企业财务管理eRp信息化建设不光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整个企业的事,需要得到全企业的协同才能高效的完成财务管理eRp信息化建设,快速的进入财务管理eRp信息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eRp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财务质量以及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讲述财务管理eRp信息化的优势、所存在的问题、建设过程与注意事项,浅谈了eRp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信息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管理水平的高低,而财务信息化又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加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给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冲击,企业应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7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规划;烟草工业

中图分类号:F426.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000-01

enterpriseinformationplanningStudyofthetobaccoindustry

Zhangminghao

(JilintobaccoindustryCo.,Ltd.,Changchun130000,China)

abstract:thecontentoftheinformationtechnologyplanning,basicstepsandthetobaccoindustryin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planningindepthandsystematicstudies,theestablish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forthetobaccoindustry'sstrategyplanningmethods.

Keywords:informatization;informatizationplanning;tobaccoindustry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全球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因此,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突显出来,而信息化规划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指针,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烟草工业信息化及其规划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工业工程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并与管理技术相结合,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信息的集成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烟草工业作为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从宏观经济上分析有十分显著的计划经济特征,同时从企业层面分析又有十分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烟草工业企业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产生烟草工业信息化规划的动因最主要来自于烟草工业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特别是烟草工业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和及对信息化规划的要求。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烟草行业既沿袭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市场经济成分,工业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卷烟作为国家专卖商品,统一组织生产和调配是烟草行业的特征,但卷烟和其他商品一样,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控生产,通过品牌和企业形象的确立,吸引广大消费者,通过完善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控制市场和客户。因此,烟草工业也迫切需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整合,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步骤

采用与咨询公司合作编制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方式,信息化规划一般要经历项目准备、需求调研与分析、建立远景目标、业务流程优化和确立业务模型、详细规划和设计、执行并监督结果等六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包括企业收集准备相关资料、签订项目合同、成立项目组、制定工作计划、技术培训、宣传动员等。本阶段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至关重要。

(二)需求调研与分析阶段。主要任务包括制订调研大纲,调查与分析企业业务现状和it现状,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企业变革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撰写现行系统调研报告和需求分析报告。

(三)确立企业远景目标。主要任务包括确定企业远景目标并寻求突破,确定业务与it变革的途径,对各个被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变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等。

(四)业务流程优化,建立业务模型。本阶段将主要通过召开各类研讨会的形式来进行,然后通过专业的分析工具整理出阶段性的成果。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新的业务模型并确认其中关键的业务结构,并确定转型策略。分析以往变革的驱动力和阻力,对新业务、组织和iS/it设计的原则、目标及衡量标准达成共识。制订新的业务结构和iS/it框架结构,建立并接受新的业务模式。

(五)信息化规划详细设计。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宏观行动计划,确定优先级。设计新系统总体架构,总体功能结构,制订it组织架构、基础设施框架和应用系统框架,制订总体实施计划等。

(六)执行并监督结果。本阶段是对规划进行实施,主要任务是:制订成功的评估标准,选择实施公司,项目实施,总结与评估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三、烟草工业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总体功能组成、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因此,在规划设计总体结构时,要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目标与企业战略的适应、业务流程的优化、系统功能合理化分和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等要素。从企业信息化实际情况和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竞争要素,以优化后的业务处理为主线,从系统的角度划分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系统的信息流和网络结构,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重点解决信息集成问题,为各分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由于信息系统的核心任务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使各级管理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准确无误的有效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是对企业内部人员、物料、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的性质、状态、数量等属性的数据描述,即实物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企业内部的物流反映了信息流,并受到信息流的控制。因此,以企业内部的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为主线,通过对现行系统的分析.结合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再对现行信息流进行分析、综合、优化,规划出新系统的信息流程。

总之,做好企业信息化规划,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可以保证信息系统健康有序发展和企业信息的整体集成。以信息化规划做指导,可以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最佳投入产出比。只要有一个好的系统规划并按照规划去进行系统的建设,就基本上可以以最少的投入收到尽可能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根保等.企业信息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成红,邵云飞.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2,1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8

煤炭企业信息化实质是将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信息资源,替各层次的领导掌握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过去的客观条件所限制,煤炭企业所使用的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分散开发或引进的,是面向具体业务和部门的,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大多数信息系统完成的是一些数据录入、简单查询和报表打印功能,主要解决生产过程的事后统计管理问题。数据库是面向人工报表建立的,数据流程大多是模拟手工业务流程的,信息编码是随意的,虽然有些企业、有些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有了总体规划,制订了一些代码信息标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却缺乏整个企业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造成信息化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由于数据平台的不统一,同样的一个数据项多次录入,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保存,因而不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各部门间、各系统间信息不畅通,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没有统筹兼顾,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因而,各部门已建成的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了若干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将企业管理陷在信息难以全面流动的“信息孤岛”之间。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普遍存在“重硬轻软”、“重软件轻数据”的认识误区。许多人以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先进就是信息化的高水平。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却忽略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而导致对“信息孤岛”问题熟视无睹。许多部门辛辛苦苦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只因为没有建立信息的基础标准,等到想再上一个台阶时,所有的代码都得重新制订,积累多年的应用系统都得推倒重来。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整体信息资源规划。科学的规划应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如“职工编码”,在各系统中应是惟一的,无论财务系统还是人事系统。因此,要想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必须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和马钱德等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与人、财、物资源同样重要,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规划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跟不上管理变化的被动局面。

二、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也称为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其核心是运用西方国家先进的信息工程和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与开发。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引进,都应该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之上。只有做好基础性、先导性的信息资源规划,才能建立起集成化、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待规划的信息资源既包括管理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实体,也包括经过数据分类、挖掘后提取出的信息,还包括信息关联处理、逻辑判断后形成的决策知识。信息资源在管理流程的每一个必要环节中得到增值,从信息资源的低级形态逐步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为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离开信息资源及其在系统内的有机循环流动,管理系统就会失去运行基础,成为一个“零输人、零输出”的空壳。

成功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对系统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美国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马丁提出的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方法论—信息工程的一条基本原理是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应用开发应该面向数据,而不应该面向处理过程。数据是稳定的,而数据处理是多变的。威廉·德雷尔有句名言:“没有卓越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更建立不起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工程十分强调信息系统建设的高层规划工作,即以总体数据规划为中心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在信息工程的理论指导下,总结mis开发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以往的mis建设所犯的通病是:“重功能轻数据”,没有把信息资源规划放在核心地位,只追求功能的罗列,不管数据组织是否合理,结果是“信息孤岛”丛生,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能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为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mis建设局面,必须确立“先搞信息资源规划,后搞mis开发”的技术路线,坚持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实施以数据为中心的关键技术。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不仅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为后续应用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一平台是基础,共享数据是核心,有了统一,才有共享。有了统一的数据平台,可以连通“信息孤岛”,形成“共享数据板块”,进一步集成“信息资源大陆”,实现数据共享并挖掘增值,才能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规划过程就是建立数据标准的过程。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在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标准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库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系统建设的保证。信息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最基础的标准,应遵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序列,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所使用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企业信息化建设选择最薄弱、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注重应用,保持技术的传承性,强化标准化,整合现有资源,是必须时刻引为准绳的工作原则,是建设的关键,是规避风险并战胜挑战的重要武器。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资源整合的有效管理和技术的标准化上狠下功夫。同时,还要改变设备越新型、越高档,系统就越先进的错误观念。拥有昂贵的新型、高档设备完全不能说明系统的先进性。只有花钱少、应用水平高的系统才是真正先进的系统。由应用产生的数据流才是真实的宽带,它不是买来的,而是一项项应用系统的艰苦开发和得到实际运行,才能逐步“培育”出来。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企业饱尝了分散开发、外购和“下发”软件的苦头,在“系统集成”的浪头,又把希望寄托在联网和系统软硬件更新集成上,以为有了新的环境,只要做出一些应用“接口”就能实现系统集成。实际上,他们仍然在误区中辗转。最好的出路是:一是抓好数据重组工作,即建立信息标准化;二是重新规划设计共享数据库,建立稳定的全域数据模型;三是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改造杂乱无序的数据环境。

只有从数据集成抓起,才能走出系统集成的困境;只有用全域数据模型来控制与协调信息系统的开发,才能取得信息系统建设的主动权。同一数据必须一次、一处进人系统,而不是多次、多处输人系统,只有保证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经由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才可以多次、多处使用。那些“第一次产生数据,,就是“源点数据”。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源点数据”,也都需要用到别人的“源点数据”,这些数据是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必要基础。信息化建设,有赖于从“源点数据”开始的整体规划。到数据源头去,从数据开始规划,而非从技术开始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回归本源的关键。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企业管理数据库,必须打破部门之间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加大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程度,共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更新和维护,让信息资源在各环节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增加价值。协调部门与整体的信息利益,克服信息私有和自采自用的倾向,追求信息共享和全局信息资源优化管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对企业各领域、各部门信息化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自成体系。

三、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就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它的主体部分是信息工程的总体数据规划,旨在解决分散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数据管理规范。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贯穿于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1.irp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首先,功能需求分析的技术方法是通过业务过程矩阵、关键因素分析(csf)等,得到业务模型。其次,数据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用户视图分析、数据流分析(dfd)、数据元规范化。用户视图是一些数据的集合,它反映了最终用户对数据实体的看法,这种分析可简化传统的实体一关系(e-r)分析方法,主要使用分类编码技术和范式理论;数据元的规范化在信息资源规划有重要意义,数据元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对象的抽象。分析清楚一个数据元素可能出现在哪些用户视图中及出现的频度,可以提取出共享度高的数据元素,这些元素的标准化尤为重要。

2.irp的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是需求分析的继续和“定型”,是信息资源的总体的概括和描述,是要解决“系统要干什么”的问题,是建立信息系统的通讯网络方案、计算机体系结构方案、应用系统开发方案、信息管理制度与人员机构建设方案的基础。系统建模分为系统功能建模、系统数据建模、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系统功能建模是对系统功能结构的概括性表示,一般采用“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的层次结构来描述;系统数据建模是建立信息组织的框架、进行信息的组织。一般是通过e-r图、数据库的范式理论建立全域数据模型和子系统数据模型;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是建立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它是决定共享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责任、进行数据分布分析和制定系统开发计划的依据,这种关联结构通常采用u/c矩阵来表示。

四、实施信息资源规划应注意的事项

理论指导下的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实施,对我们来说还刚刚起步,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

1。信息资源规划的工具的研制十分必要。在规划过程中有大量的规格文档,其建立工作非常繁琐,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的irp2000软件工具具有很好的功能,如果能在系统的辅助设计方面再增加一些模块,那将更为实用。

2.很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足。他们认为信息资源规划是“空”理论,重应用轻规划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有规划,也不用,非常随意,致使设计与规划脱节。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像城市规划一样,将规划、设计、实施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项目合同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3.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来抓数据管理工作。不必新设立科、处、室,可以在信息中心或相关部门中设立一个专门工作组。数据管理人员要在计算机教育、数据处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9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电力信息化现状

1、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网原则,公司的通信网、数据传输网和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电力专用通信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微波、载波、卫星、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类、功能齐全的通信手段,通信范围已基本覆盖了全国36个网、省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SpDnet)、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Spinet)、电话会议网的基础建成。

2、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提升

截止到2000年底,国电公司系统的计算机设备达20万台,比“八五”末增加了122%,另有服务器600多台、路由器500多台、交换机近1000台,各种打印机设备约6万台,各类规模局域网几千个。各电力公司本部工作人员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和主要岗位人手一机。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的上网用户超过15万户。

3、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发电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应当看到,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开始。

①目前的许多应用系统在改革后将不适于新的环境。

②各网省电力公司的miS建设率、oa建设率、省公司的广域网的覆盖率还不能满足电力市场化运行的需要;

③全公司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质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形成很多数据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④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超级秘书网

⑥信息网络的通道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流量的需要。

电力信息化建设将要面临的任务

国电公司正在实行改革,组建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几个发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控股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集团,承担着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建设和经营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作为国家电力市场的骨干企业承担为发电企业和广大用户服务的任务。在未来市场化的电力运行环境请下,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将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全面提高企业产业水平,以新的姿态迎接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为此电力公司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主要做以下几项工程:

(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2)加快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

(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

(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

(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

(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篇10

关键词:it规划;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0-0000-02

itplanningisthewayFortheConstructionofenterpriseinformation

LiJun

(ChinaHuafutrade&DevelopmentGroupCorpoffice,Beijing100086,China)

abstract:inaneraof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technology,withwideapplicationintheenterprise,businessdevelopmentandinformationtechnologyarebecomingincreasinglyclose,informationtechnologyhasbecometoenhancethecor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apowerfultool.enterpriseitandenterpriseitplanningwillbecloseintegrationofbusinessoperations,toensurecorporatestrategicgoals.

Keywords:itplanning;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企业it规划从企业战略出发,通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运作模式的分析,找到it的支撑点,明晰企业it战略,改变企业无序的it建设模式,将it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紧密融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it规划的内涵

(一)it规划的概念

it规划是“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简称,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管理需求、业务流程、信息化基础、所属行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及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it规划的内容

it规划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化战略规划,主要是在深入研究企业发展愿景和战略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it愿景和战略;二是信息化发展步骤,主要是it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信息系统的架构、组成、各部分关系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原则等。

广义的“it规划”包括“iS规划”与狭义的“it规划”两部分,其中“iS规划”(informationSystemStrategicplanning简称iSSp)主要是在企业发展愿景和业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愿景、组成架构及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而狭义的“it规划”(informationtechnologyStrategicplanning)是在iS战略之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硬件、软件、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下文中的“it规划”都是指广义范围)由此可见,信息化具体项目的实施应该是在战略确定之后进行,而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如何选择硬件、软件开始。

二、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纲领

it规划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其核心内容是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分析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企业总体的信息系统架构,为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二)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条件

国内大多数企业从90年代开始信息化建设,当时企业的信息化尚处于“启蒙”阶段,并不理解信息化的实际意义。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信息化也没有达成共识,信息系统一哄而上,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近些年,国内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逐渐深入,很多企业开始理性地看待信息化,认识到应该将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需要规划的。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it规划,把它看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条件。

(三)it规划可以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提高it投资收益

it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规避风险,提高it投资回报率。it规划在实施策略制定过程中,对信息化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有具体的应对策略。it规划过程中通过了解企业核心业务的关键流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应用系统的框架,使企业能够在信息化项目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三、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要以企业战略规划为指导,制定it规划来确定未来几年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通过制定it规划,企业可以围绕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规避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it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已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核心问题认识的转变

在前些年eRp的浪潮中,eRp曾经被国内企业看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但在很多企业eRp项目失败后,大家开始重新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思考并达成共识,就是eRp并不是信息化的全部,信息化远比eRp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得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该是it规划。

(二)it规划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投资方向

it规划通过评估企业现有的基础设施、it架构、应用系统、流程和人员素质等,对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确定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使企业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的it应用水平。同时结合企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评估企业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确定it能力差距和发展蓝图,为企业确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方向,给出了清晰的思路。

(三)it规划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条件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整个企业有一个超越部门利益、立足于整个企业客观条件和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it规划可以统一企业内部的认识,避免变革中的混乱;能够节约资金和时间,提高实施效率。

(四)it规划优化了业务流程,促进了it系统的实施

it规划从流程分析入手,把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联系起来。通过对流程的梳理,进行流程再造,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流程成本。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有利于it能力差异的确定、未来业务蓝图的设计以及it实施策略的选择,使it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服务,促进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

(五)从“总体规划”到“分步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选择

从it专业来看,总体规划就是企业要在战略层面,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it规划,再根据it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而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才能完成的长期投资任务。

四、it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it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it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国内企业已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保证企业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二)it规划使it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能够与企业战略结合的信息系统才是真正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系统。it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帮助企业明确总体战略目标及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it规划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驾驭it的能力,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it规划将it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相融合,保证信息化建设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持

经过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积累,很多企业领导已意识到it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企业信息化建设容易出现偏差、系统不兼容,甚至造成信息孤岛。企业it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配套支持规划,是根据企业战略制定的,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相融合,以保证信息化建设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持。

五、it规划能够对企业信息架构进行总体布局,避免企业的信息系统无序建设

(一)it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改变无序的、没有战略意识的it建设模式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在实施信息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联系软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出于立场与利益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尽量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适应所提供软件的固有流程,造成让系统尽快上线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结果是各系统间信息很难共享,系统发挥的效能有限,系统的生命周期短,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而且给后续的系统建设遗留了很多集成和接口问题,同时还有系统升级、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网络改造、后续支持保障等问题。企业在没有it规划的前提下实施it系统,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由于没有it规划会使it系统具有不可预见性,从而使企业的投资变得无法控制。而it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改变无序的、没有战略意识的it建设模式,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通盘考虑的问题。

(二)it规划可以使企业客观地结合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套it系统简单的引进,而应该是从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开始,明确企业it规划的一个过程。如果企业不能从决策层的角度来审视it系统,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方向来指导it系统,企业信息化到最后极有可能会走向失败。it规划是确定企业实施it战略和实现it战略目标的方法、步骤和具体项目的实施计划。

(三)it规划可以使企业避免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许多企业经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所有的软件厂商都在宣称eRp能给客户带来这样那样的价值,但为什么很少有企业真正从it投资中受益呢?原因在于:很多企业由于缺乏it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是因为管理层的一时想法,甚至有时是听了供应商的介绍后而做出的冲动决定。因为缺乏it规划,导致信息系统繁多、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实施风险大等。大量信息分别存在于各个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却得不到需要的、有用的信息,it人员整天忙于修补系统缺陷、增加系统功能等。it规划是信息化建设长期的工作指引,有了规划就有了预见性,能够避免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六、it规划是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根本途径

it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孤岛”问题,消化独立的信息点和无法集成的独立系统。经过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化过程中“孤岛”的形成都和it规划的缺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孤岛”问题一般都是在典型的没有经过规划而实施的信息化工程形成的。

(一)信息孤岛的来源

本文中经常提到信息孤岛的问题,从认识上看,国内企业普遍缺乏it系统应用的整体观念,对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偏重于某一个业务环节或者某一个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更注重短期效益。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由于各厂商的经验和服务范围限制及平台、工具的不统一,加之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规范标准缺失,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出现兼容性和集成性问题。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所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孤岛。

(二)信息孤岛的解决方式

1.共享。该方式认为现有企业信息孤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有数据不能共享,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因此解决的关键在于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共享,具体方法是使用内容管理。内容管理是在使用端建立一个跨平台的系统,让各种应用系统都能通用,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的人都能使用。内容管理平台就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集信息数字化、分布存储、管理、传播、查询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2.集成。该方式认为很多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单纯的共享有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该借助于企业应用集成(eai)的方案。企业应用集成就是将集成基于各种不同平台建立的异构应用,通过不同技术层面上的整合,用户可以做到对整个系统的单点进入、个性化访问和可控式访问等。

(三)it规划是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最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