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9:52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4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据手术室管理中是否应用了流程管理的方法,将其分为流程组与非流程组,每组各233例。另外调查参与上述患者手术过程的32例手术人员在流程管理实施前后的手术满意度情况。流程组与非流程组患者的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针对非流程组,进行传统手术室管理。针对流程组,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具体过程如下:进行流程管理时,需要成立得力的工作小组。我院选取感染办公室、护理部人员以及手术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手术室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中时,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流程执行中加以密切关注,着重进行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良与完善.流程管理的内容是:首先分析手术室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其中,核心流程是指手术人员各个班次的职责划分,主要是指值班护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职责流程。核心流程目的在于制定从术前到术后之间,医务人员进行的会诊、宣教、审核、就位、体位纠正、清点、消毒、合作、记录、清理、打包、术后随访等一系列工作的标准流程;辅助流程主要针对患者护理工作,一般分为术前会诊、患者体位纠正、一次性器械使用、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快速蒸汽灭菌处理、高频电刀操作、送检标本处理等一系列流程;质控流程指的是,院感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定期对于术室管理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流程管理的方法是:参考流程学原理,分析手术室的自身特点,将流程管理的原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去。具体过程为:了解并制定手术室t作流程,修改流程,最终确定出流程体系,进行人员培训,人员进行流程试运行,进行流程监督检查与优化,最后得m最佳体系,并在实践中以不问断的改进与提升。对流程组与非流程组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满意度与手术人员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流程优化;舒适护理;护患纠纷

基础护理作为护理根源,是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可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医护人员应对基础护理加以改善和提高,严格管理欠缺服务意识的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组织学习相关技术,对护理人员编制进行相应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效果[1-2]。本次对我院300例患者手术室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探讨,对基础护理流程加强和优化后的显著效果进行陈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医院内部进行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从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随机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照组50例患者,骨外科患者17例,神经外科患者14例,肿瘤科患者12例,泌尿外科患者7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4~68岁,平均36.4±2.8岁,无严重合并症,无重大脏器损伤,神志清醒可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患者50例,妇产科14例,急诊14例,肛肠科12例,儿科6例,血液科4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16~73岁,平均33.4±2.2岁,基本情况同对照组。参与本次创建优质护理的医护人员共34人,时间为12个月。

1.2研究方法

单盲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原有护理,将观察组护理人员执行新完善和修订的值班,培训和定期思想课程。具体调整为如下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区湿度、温度应控制在舒适为宜,一般温度为26℃,湿度为55%。护理区内值班人员为高资护士、低资护士、护生、勤务人员各1名,保证基础护理的安全、顺利执行。对擦身、洗头、饮食、口腔、会阴等基础护理要确保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使患者手术期间的生存质量得到保证。护理人员在每个月内进行2次操作技能与护理技能的学习,做到一对一,手把手教学并且确保教学成功。培训时应由各科室带头人进行随手可并对该科室护理中常见病基础护理进行讲解尤其急救部门,同样也应对护理中检验进行分享。所有参加本次改革的护理人员定期周、月进行工作总结,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护士应通告表扬,对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探讨避免日后工作中再次发生。两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填表调查手术期间各种情况。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对护理方法及护士的满意程度、院内感染情况、住院舒适感、护患纠纷情况、负面情绪产生等进行调查和了解并对本次优化基础护理进行评价[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进行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检验t,p

2.结果

2.1患者手术期间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对比护理和出院前调查表明,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整个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明显。患者出院前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住院舒适感、护患纠纷和患者负面情绪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院内感染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4.06±3.89)、(36.13±3.51),对照组护理后SaS合SDS评分分别为(58.43±4.11)、(55.86±3.67),观察组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护理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治疗结束后患者通过自身恢复和护理相配合,使患者身体进一步调整并恢复健康[4]。所以一套优质的护理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患者进行更具有科学性的人性护理,以护士必须有一个人性化的认知为前提,要求护士对患者的人格、隐私、生命价值加以尊重,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护理[5-6]。

本次在擦身、洗头、饮食、口腔、会阴等基础护理要确保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除了确保患者基础护理还是患者在护理中感觉到了最基本的尊重,比较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负面情绪、住院舒适等三项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及时且严格的进行基础护理也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观察组患者院内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X2=19.3600,证明严格进行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对患者降低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中应将人性化的护理核心尤其本次入选患者中有外科或心内科大型手术患者,术后患者危重急症多有发生,护士应尊重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尽快摆脱术后恐惧和不安心理。手术室的整洁和舒适也作为本次基础优化的项目之一,舒适温馨的人性化手术室是作为康复和休养的温床,要特别注重手术室的卫生、空气和相关环境。改革优化过程应按照以周、月为单位进行开会总结。

综上,本次1年期内创建优化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和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发现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程度、院内感染、负面情绪和护患纠纷与对照组护患间比较明显减少,同时对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整体和谐具有良性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婉维.杨天珍.黄秀红等.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营造和谐病区[J].全科护理2012,10(4):1029-1030

[2]莫蓓蓉,邹艳辉,李甜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7L4-575.

[3]池末珍,杨蓉,精细化管理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2):548-549

[4]王丽,孙亚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0,24(5a):1196-1197.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3

1.流程重组

1.1分析服务对象需求手术室的服务对象分为三类人员,分别为患者、手术医师和本科室工作人员,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分别设计服务指标调査问卷,得到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1)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査问卷50份,回收48份,其中手术室环境舒适、麻醉手术安全、医护人员态度认真、耐心细致地解释患者的所有问题是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2)对手术医师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手术室护士技术过硬、手术所需的物品准备齐全、器械仪器性能良好、洁净度达标、感染控制严格、公共设施完善是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3)对本科室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25份,其中职业防护措施保障到位、工作流程优化简便、科室管理人性化是评价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指标。以上为影响手术室服务质量的因素。

1.2评估现有的工作流程手术室现有工作流程分为技术操作流程和管理工作流程,技术操作流程包括各项手术配合相关的技术操作,如冠状动脉搭桥术配合流程、髋关节置换术配合流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配合流程等;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各项护理班次履行职责的流程,如洗手护士工作流程、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接送患者工作流程等。笔者认为技术流程以业务为核心,强调对外科手术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管理流程以制度为核心,强调为手术室业务技术安全提供保障。现有流程侧重于避免因护士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或违规操作,导致执行不利和工作失误,但是没有考虑到服务质量方面的要素,没有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到整个护理活动中,需要进行重组。

1.3改进措施

1.3.1设计服务措施,实现手术室服务的高质量在业务流程中,例如:在供应组护士工作流程中,通过调整器械包内器械数量和种类,改变了以往一个器械包只能做一类专科手术的局面,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使用率,降低器械的空消率。在管理流程中,例如:在术前访视流程中,利用自制的图文材料进行宣教,使用规范用语加强沟通,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有效做到了护理人员以良好的职业形象人文关怀手术患者。在输液(或输血)流程中,完善套管针穿刺前宣教内容,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

1.3.2增加质控环节,实现手术室服务的高标准如在巡回护士工作流程中,增加术间检查环节,要求术前监控洁净度、温湿度、设备性能和物品供应,若有问题提前解决;在洗手护士工作流程中,增加术后评价环节,及时更换术中不好使用的器械,确保手术室服务质量的可靠性,有效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在感染控制流程中,通过细化三区环境清洁消毒和废弃物处理环节,配备足够量的铅板和铅衣、护目镜、检查手套等职业防护用具,得到手术室各级工作人员的好评,同时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降低无菌手术的感染率。

1.3.3运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重组流程的执行力细化手术室人力资源绩效体系中服务质量三级指标的内容,量化重组流程中的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增加服务能力与效率指标,体现出每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个性化和真诚因素。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奖金、培训、专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认真按照重组的工作流程规范所有护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2.体会

手术室工作流程重组自2014年1月实施以来,有效提高患者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由90.41%提升到96.33%,手术医师满意度由85.67%提升到95.28%。提高了手术台的使用率,特别是高峰期手术保障能力,日常规手术最高例数由31例提升到40例。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能力素质,增加凝聚力,有助于团队文化形成和科室内涵建设。主要体会如下。

2.1确保流程重组后主动运行在实施流程重组中注重与服务标准的结合,力求每项操作技术、每个班次、每个时间段都有量身定做的服务定式,确保人员能够执行,便于执行,同时强调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来指导和约束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改变以往的被动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了整体工作有机制的按照流程主动运行。

2.2确保流程重组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研究显示,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在评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确认重要的服务行为等方面的观点存在差异。因此在需求分析、设计服务措施工作中,应做到角色互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意见和征求建议,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建多岗位合作的团队,仔细评估、认真讨论和反复论证,力求手术室服务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确保流程重组所需外部保障条件手术室工作流程重组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体现了主观服务质量要求。同时,管理者还要考虑到客观服务质量要求,应该完善服务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软件和硬件都能够在较好的水平上。如术间播放背景音乐,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也缓解了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护士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带来的压力。休息室配备功能沙发、咖啡机和小食品,为连台手术医师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家属等候区宣教展板放置位置合适,便于阅读,让患者家属知道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护理常识,完善围术期宣教。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4

[关键词]优化手术室流程;手术室护理;快通道外科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c)-0141-03

Roleofoptimizationforoperationroomworkprocessinfastoperationchannel

HUJunXUJialiGUChaoqiongpenGKuizhenHeYingmeimenGHuihuaLianGning

operatingRoom,thepeople's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optimizationforoperationroomworkprocessinfastoperationchannel.methodsthedataof2368operationcasesfromDecember2009toaugust2012inthepeople's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wereanalyzedanddividedintothegroupa(n=1184)andgroupB(n=1184)accordingtowithorwithouttheoptimizationforoperationroomworkprocess.theonschedulerateofbeginningofthefirstoperation,thetimeofconsecutiveoperation,therateofnursingerrorandpatientsatisfaction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theresultswereanalyzedbyttestandχ2test.Resultsthetimeofthefirstoperation9∶00(±10min),theonscheduleratebefore9∶30andafter9∶30inthegroupawereall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groupB,the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χ2=58.58,4.91,87.28,allp<0.05).thetimeofconsecutiveoperation,therateofnursingerrorandpatientsatisfactioninthegroupawereallbetterthanthoseinthegroupB,the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t=38.00,χ2=3.44,3.44,allp<0.05).Conclusiontheoptimizationforoperationroomworkprocesscanimprovetheusingefficiencyofoperationroom,andplaystheimportantroleinfasttracksurgery.

[Keywords]optimizationforoperationroomworkprocess;operationroomnursing;Fasttracksurgery

快通道外科是最近出现在国外文献中的一个新的名词,其涉及到外科治疗的各个不同领域,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围术期效率,加速患者的康复,缩短手术后住院时间[1]。即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手术室在此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二区积累了多种手术配合及麻醉配合的相关经验,现报道如下,以期为此类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8月进行的手术病例23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年龄10~66岁,平均(36.8±10.4)岁,体重指数(Bmi)20~24kg/m2,aSaⅠ级1368例,aSaⅡ级1000例,依据是否实施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临床分组,a组(优化流程组)1184例,手术类型:头颈耳鼻咽喉手术(160例)、妇科开腹手术(402例)、妇科腔镜手术(438例)、泌尿、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腔镜手术(204例)。B组(传统组)1184例,头颈耳鼻喉(176例)、泌尿、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腔镜手术(212例)、妇科腔镜手术(390例)、妇科开腹手术(406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结果的比较具有可比性。患者的排除条件:有外科手术病史;血红蛋白(Hb)<90g/L、血浆白蛋白(aLB)<25g/L;肺部感染未控制;术前体温>37.5℃;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史。患者的退出标准:手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导致可能在paCU停留时间延长的病例,本组研究对象均无退出。

1.2方法

1.2.1优化流程组

1.2.1.1手术室工作流程优化管理①术前访视患者,询问患者的一些合理性需求。②合理的手术安排流程,手术间利用率。③规范首台手术开始时间,加强和手术室医生的沟通,尽可能帮助医生做好一切准备,保证开台时间准时性。④做好接台手术流程,将接台手术提前接到术前准备间完成静脉输液、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及椎管内穿刺置管,提起准备好品等工作。⑤建立调度中心,合理安排接台手术,接台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交错轮流,腔镜器械充足时间消毒,避免等待器械,术后患者专人护送。⑥设立运送绿色通道,专人转运患者。⑦手术安排绿色通道。⑧合理的应急预案,优化组合,营造和谐团队的工作氛围。

1.2.1.2完善围术期手术室管理①强调完善术前准备。②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术前、术中、术后)。③配合术前准备间及复苏室工作。④术后访视。

1.2.2传统组

采取常规的手术室工作流程:①等候手术医师来手术。②接台手术的术前准备在手术间内完成。③接台手术等待器械消毒。④术后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护送患者。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以北京时间9:00以前为准,分别观察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9∶00(±10min)、9∶30之前、9∶30以后的正点率情况。②观察两组接台手术时间情况;③观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情况

a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9∶00(±10min)、9∶30之前、9∶30以后的正点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58,4.91,87.28,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情况[n(%)]

2.2两组接台手术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a组接台手术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0,χ2=3.44,3.44,p<0.05)。见表2。

表2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3讨论

快通道外科最早由丹麦的Kehlet医生提出,其通过现代的治疗理念和实行多种治疗模式的转换,在不改变现代外科治疗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前提下,以做到整个围术期的无痛苦与零风险[3]。优化管理手术流程:①规范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排,携带宣教资料图片及视频短片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全面的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进程,协调各个快通道外科科室做好术前准备,并按病情加以分类[4]。提前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及心理疏导,疑难危重病例重点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5]。②接台手术通过三方核对后(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提前接到麻醉准备间,开通静脉通道、椎管内穿刺置管、动脉和深静脉穿刺置管、胃管留置、导尿管放置等操作,麻醉等手术用品的准备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保温方式,输液方案个性化,根据医嘱及手术需要采用无痛技术进行留置尿管操作[6]。根据不同手术类型给予相应的术中管理: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患者多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静吸复合麻醉,合理采用综合形式的保暖措施。采用无痛技术进行留置尿管操作,减少患者苏醒期的躁动[7]。小儿手术,采取头部加强保暖,注意患儿术野的温度调整。胃肠道手术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应根据患者需要给予电热毯加热,根据医嘱合理安排输液计划[8]。妇科腹腔镜手术,合理安排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尽快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加快周转。合理统筹安排手术顺序,随时灵活调整;采用绿色通道接送患者和绿色通道安排手术[9]。③术前准备间由一名手术室护士和两名麻醉护士共同协助麻醉医生工作。患者的血管穿刺、麻醉和摆放等行动,这个过程将近1h,相当于在手术间浪费1h的时间,对于资源密集的手术室来说,这1h的折旧也是一种成本上的损失。手术间的护士不出手术间,有专门的辅助班护士及复苏室护士转运患者,节省了接台所需的时间。手术完毕的患者分别送到iCU、病房,如果是全麻的患者要送到恢复室进行苏醒等待,全麻术后患者在恢复室评估、监护、运送,认真观察转运指征,及时汇报麻醉医生,全麻患者必须在肌力恢复正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送回病房。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对于手术室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手术时间的利用程度,同时还保证了患者麻醉恢复的安全性。另外手术室护士可以通过充分的安排手术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危重情况、患者年龄特点有效的合理的安排手术顺序。尤其是对于上午手术患者,此时护理人员的精力最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安全;此外,灵活机动地调整手术间的利用。合理安排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次序,使手术器械能在最大限度的使用,确保器械少需要重消毒而影响手术。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护理人员之间协调互助,优化组合,合理分工。手术准备完善及时通知术者手术,充分做好无缝衔接工作[10]。

笔者通过分析2368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临床随机分组,优化流程组1184例和传统组1184例,结果表明,优化流程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9∶00(±10min)、9∶30之前、9∶30以后的正点率明显优于传统组,提示快通道外科中优化手术室流程工作完善了围术期手术室管理,缩短了接台手术时间。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优化流程组接台手术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传统组,提示快通道外科中优化手术室流程工作缩短了接台手术间隔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过程中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快通道意味着一种新的围术期医疗模式的实现,其主要从三个方面降低手术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首先术前患者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其次是减少治疗措施的应激性,然后是阻断传入神经对于应急信号的传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手术过程,在整个快通道外科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部门,手术流程涉及到各个科室的协调合作,也是各种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部门,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关键部门。对手术间流程上的优化,缩短手术开台前的不必要的手术准备时间以及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提高各手术室的使用效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hitepF,KehletH,nealJm,etal.theroleoftheanesthesiolo-gistinfast-tracksurgery:frommultimodalanalgesiatoperioperativemedicalcare[J].anesthanalg,2007,104(6):1380-1396.

[2]张英,王欣然,韩斌如.应用快通道外科技术患者术前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14(25):2720-2722.

[3]季文英,张青丽,项崇悟.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1,28(1):62-63.

[4]林娜.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32-133.

[5]杨华,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0,29(2):3-4.

[6]杨红玲,师恩洲.手术预约申请排班流程优化改造对医院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1):519-520.

[7]张莉萍.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94-95.

[8]王丽波,林平,李玲.手术流程时间延迟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24-26.

[9]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91-92.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不安全因素;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5-0117-02

doi:10.14033/ki.cfmr.2015.25.056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具有操作流程复杂、护理工作繁重、涉及部门较多、护理隐患发生率较高等特点[1],因此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为详细讨论和分析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2014年1-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术后患者进行了护理满意度调查,以期提出相关的防范策略,从而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的缺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签署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具备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的能力;(3)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术后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2)不具备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的能力;(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86例研究对象中,男45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35.8±10.2)岁。8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手术,其中全身麻醉30例,椎管内麻醉30例,神经阻滞麻醉26例。对86例调查对象的满意度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1.2方法

于术后对86例研究对象进行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1)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程度;(2)对医护人员性格的满意程度;(3)对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及护理活动的满意程度;(4)对整个护理流程的满意程度;(5)对手术操作前准备的满意程度;(6)手术室护理环境。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调查中评分制度共分为5个等级(1分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尚可、4分为满意、5分为特别满意),患者根据医务人员实际的护理状况进行打分。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的打分情况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讨论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策略。

2结果

86例术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均分为(4.12±0.98)分,患者对手术操作前准备的满意程度和对手术中护理流程的满意程度均较低,分别为(3.89±0.88)分和(4.03±1.67)分。

3原因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产生的主要问题为手术操作前的准备和手术中的护理流程,医护人员责任感较差、专业知识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安全事件的发生。

3.1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

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会出现手术室医护人员不坚守岗位,不遵章办事[2],存在侥幸心理和惰性心理,无法有效维持手术室护理管理体制的有效开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时间发生几率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无法有效保障手术室护理的安全。

3.2医护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少数医护人员不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手术中护理活动的责任意识不强,不严格遵循医疗工作的行为准则,致使手术中护理活动的差错增加。常出现手术操作前后查对错误、无菌操作程序错误、医疗器械准备不齐全、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及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等情况,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了医疗护理纠纷隐患,为医院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3.3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

部分医护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医疗仪器的使用不够熟悉。没有定期安排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操作训练,医师与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常发生配合不到位的情况,致使患者无法顺利完成手术。遇到需要接受紧急治疗的患者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在延误手术时间的同时也加重了手术的风险程度,使患者丧失信任感而处于恐惧焦虑的状态,对患者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4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在本次调查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性格并不是十分满意,这充分说明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医护人员不能有效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致使患者在恐惧的心情中完成整个手术。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语言和行为不到位的情况,不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出现态度散漫、大声喧哗、拨打玩弄手机等现象,不尊重患者,致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失效[4],增加了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3.5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过重

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工作负荷过重,因此在疲劳状态下较易引发安全事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缺乏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而新增护理人员存在知识与技术不足的情况,更易导致患者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法全身心的围绕手术进展开展工作,不利于患者进行有效地治愈。

4对策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患者护理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决定患者的治愈效果,更决定了医院未来的发展,故排除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尤为重要。在对86例研究对象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讨论后,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4.1完善手术室管理体制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5]。严格执行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手术前后查对制度及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认真管理手术器械及仪器,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对手术室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保持手术室室内的肃静与整洁,有效避免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4.2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加强医务人员的岗前教育,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形成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期安排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操作训练,根据医务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奖惩。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使新增护理人员能准确掌握手术室配置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滥用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生。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理念,了解患者的特点和手术要点,降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概率,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4.3畅通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流

畅通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流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手术前护理时需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安抚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6],使患者能够有效配合手术的进行。定期考核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能力,对沟通能力较差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有效缓解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矛盾。

4.4对手术室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充分考虑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避免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优化手术室人力资源配置[7]。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排班制度,合理配比更层次的医护人员,减少不安全护理隐患的发生。新增护理人员在未充分了解手术具体流程前不能独立进行护理工作,必须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领,共同完成手术室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防范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是手术室的重中之重,唯有减少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畅通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流才能最大限度消除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8],真正减少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娟,马慧罗,孔祥越.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3(16):1042-1043.

[2]王桂兰,刘义兰,赵光红,等.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1(6):730-732.

[3]王希英,毕方红,器丽贞.患者满意度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4,24(9):1150-1151.

[4]顾小冰,郭艳萍,李丽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控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22):110-113.

[5]何莉,陈艾华,彭琳.应用护理营销策略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杂志,2012,23(9):99-101.

[6]李淑贤,许少先.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15(6):337-340.

[7]王银莲,游畅.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J].医学临床研究,2014,23(8):1317-1319.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6

关键词:标准化流程管理;手术室;质量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治疗和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环节多、工作量大、节奏快速、人员复杂等特点,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1]。因此,开展科学化的手术室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手术室于2013年开始引入标准化流程管理,并以此进行手术室质量管理改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分别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手术室行标准化流程管理管理期间411台次手术及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未行标准化流程管理管理期间385台次手术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标准化流程管理管理前后手术室连台手术间隔时间、患者满意率及员工满意率。

2标准化流程管理管理方法

2.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成立包括总护士长、护士长、小组成员在内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组员需具备6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及n3级以上资历。建立专项质量标准及操作流程,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岗位职责,建立薪酬挂钩与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并定期召开质量总结会议,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立下一步督导内容。

2.2成立请求及投诉小组科室内成立请求及投诉小组,明确其组织架构、职责及工作内容。制定工作人员请求调查表,包括休假、排班、培训及专科轮转等内容,对工作人员请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工作安排上的相应调整。制定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建立规范投诉流程,并将投诉事件处理过程及结果记录存档,定期统计、分析、反馈,并作相应改进。

2.3实行岗位竞聘制度通过岗位竞聘制度聘用工作人员,具体流程包括:制定岗位职责、公示、报名、书面考核、面试、综合评分公示、录用。修订手术室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及考核内容,制定准入、专科轮转及晋级评估办法,督促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

2.4制定标准操作指南操作指南应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常用电话、标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设备操作方法、职业防护措施、手术配合及手术医生喜好卡等。按不同手术专科进行整理、装订,放置于专科手术间固定位置。同时,批量采购眼罩、口罩、防护衣、铅衣、铅裙、铅围脖等防护用品,体现对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

2.5优化各项操作流程(1)手术用物准备、供应流程:成立由主管护师及助理护士组成的手术用物供应团队,并由其负责手术安排及手术用物的准备、调度及派送。制定手术用物供应团队专门的管理制度、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标准及培训制度。(2)连台手术流程优化:分别设置独立的术前等待间及麻醉诱导间,制定相应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标准、考核方法及培训计划。根据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及宣教视频,供手术患者在术前等待间及麻醉诱导间使用。(3)手术调度及分流流程优化:修订平诊及急诊手术安排和操作流程,实施优先急诊及长时间手术的统一调度原则。24h施行满负荷弹性平诊手术工作制,合理穿插安排急诊手术,确保手术室无障碍管理。确保护士长、巡回护士、等待间护士间的有效沟通,避免因沟通不畅引起的调度延迟,从而提高手术室通过效率。(4)手术器械、耗材管理流程优化:实施透明、无缝隙的手术器械、耗材管理流程。

2.6手术室运行评价体系确立包括连台间隔时间、首台手术按时开台率、手术取消率、急诊手术率、压疮发生率等监测指标在内的手术室运行评价体系,定期对汇总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做出操作流程及管理模式上的相应调整和改进。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p

4结果

4.1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管理前,手术室连台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51.2±10.5)min;管理后,手术室连台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30.7±9.4)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8,p=0.048

4.2患者满意率及员工满意率管理后,患者满意率及员工满意率显著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管理前后患者满意率及员工满意率比较(n/%)

5讨论

标准化流程管理着重强调机构内部管理的标准性、科学性及规范性,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持续推进安全与质量的整个,是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发展潮流[2]。

在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可在围绕评价要素指标为中心的前提下,依据自身情况按照基本框架开展个体化工作管理。通过对质量管理环节及影响手术室运转相关因素的梳理,完善质量管理框架,调整人员结构,制定各项制定、工作流程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实施相应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培训计划[3]。通过开展各项流程优化,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加快手术室周转频率,提高运行质量[4]。此外,立体化述求及投诉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可有效收集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及建议,并作为工作整改的重要依据,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可为患者提供更为便利的反馈渠道,建立有效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5,6]。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可有效减少连台手术间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及员工满意率。

综上所述,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运作效率及患者、工作人员满意度,增强医疗安全性,提升手术室质量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丽,刘维维,徐柳.标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92-93.

[2]董薪,武伟,何丽.标准化管理在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1):94-95.

[3]严彬,王晓宁.标准化流程管理在骨科植入物及器械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1,11(4):77-78.

[4]周咏,胡惠,丁薇.心脏病专科医院手术耗材标准化配置与管理流程[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9):12-13.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7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unifiedmanagementofsterilizationandsupplycenterwithcleanoperatingroom.methods:operatingRoomandsterilizationandsupplycenterwereintegratedinthedesignandconstructionofthenewsurgicalbuilding.Surgicaldevicescirculationwereguidedbytheprincipalofdual-channel.Results:theunifiedmanagementhasbeenpracticedforaperiodoftwoyears.itreducedtheworkingintensityofnursesworkingintheoperatingroomandimprovedthequalityofsurgeryassistance.toshareresourcescanpromotequalityofwashingandsterilizationofoperatingequipment.Conclusion:theunifiedmanagementofoperatingroomwithsterilizationandsupplycentercanimprovethequalityofhosipitalinfectioncontrolandmakebetterutilizationofnursesourceandenhanceprofessionalqualitiesofnursesworkingintheoperatingroomandnursesworkinginthesterilizationandsupplycenter,whichisanewmanagementmodel.

【Keywords】Cleanoperatingroom;Sterilizationandsupplycenter;Unifiedmanagement

iSo国际质量管理要求是以无缺陷管理为出发点,强调“过程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我院从2006年12月起将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纳入一体化管理流程,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卫生资源,对手术器械、敷料进行统筹管理,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近2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背景

近2年来,我院日均手术量在30台以上,每日需使用大量的手术器械、敷料。长期以来,供应室与手术室都各自为政,供应室只负责病房的部分护理包,手术室的器械均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手工清洗、保养与包装,再送至供应室或自己科室完成灭菌。手术室人员紧张,工作强度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技能清洗设备,很难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另外,敷料打包过程中毛絮飞扬,影响手术室空气净化,容易造成手术感染,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我院于2006年10月新建的外科大楼在设计、建设时对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新的布局,并重新规范了管理流程,使我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管理方法

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设计、建设和正式联合运行前,由医院和护理部领导多次组织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召开沟通协调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管理思路和运作模式。并派出管理人员到国内各大医院调研,收集国外医院有关的管理模式与经验,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出规范可行的操作流程。同时邀请专家来我院对各级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从机器设备使用、保养到手术器械清洗、准备、包装、灭菌、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细致的培训,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还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助工人,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正式合作提供了软件方面的支持。

环境布局: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洁净手术部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洁净区通过清洁电梯相通,便于无菌物品的传递;器械、敷料准备室设在消毒供应中心,洁净手术部通过外走廊、污物电梯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间相通,便于手术后器械、器皿的传递清洗。

建立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由手术室护士长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负责制定管理制度、手术器械洗涤流程和质量标准,器械包装流程和质量标准,灭菌流程和质量标准以及完善的物品清点交接流程和具体要求,以保证集中式管理能够顺利实施。

更新补充设备及物品:按照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行模式,双方购置增添必要的设施以满足集中式管理的需求,手术室增加器械及敷料的数量以保证周转;消毒供应中心购置了全自动清洗灭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超声清洗机、烘干机、高压气枪、软化水设备、器械洗涤筐和人员防护用品等清洗器械所需的基本设施。

器械的交接程序:手术结束后由器械护士及时对器械进行预处理,按器械卡片再次核对器械数量,核对无误后将该卡(用驱血带制作,可水洗及高压灭菌)连同器械装入器械洗涤筐,器械筐外根据需要悬挂手洗、超声、优先等不锈钢信息牌,手术室护士通过污物专用电梯将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并填写器械交接登记本,主要填写器械包的名称、件数,感染器械注明感染类型,护士签名并注明传送时间;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接收时按器械卡片清点数目,签名并注明接收时间,根据器械的性能及洗涤难易度进行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在清洁区由经过手术室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整理、检查、打包、灭菌等一系列的规范化流程处理,然后将无菌包通过洁梯送回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检查外包装合格后,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放入无菌物品间备用。在此程序中,主要做好器械交接时的清点工作,故我们对传送接收限定时间为30分钟,以便明确各自的责任。

器械、物品流通流程:①器械:手术完毕,器械从外走廊污洗间污梯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清洗烘干清洁区打包、灭菌洁梯手术室无菌间。②敷料:手术结束,敷料装入污衣袋外走廊污衣通道洗衣房消毒供应中心打包、灭菌洁梯手术室无菌间。

管理模式: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各自独立管理,但又通过工作流程一体化相关联。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共同探讨工作职责、流程等,明确各自工作权限,既分工又合作地制订好器械、物品交接流程,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也有利于护士明确各自责任。定期选送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到手术室轮转学习,进行手术器械使用、保养等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手术室的业务流程,以完善专业系统知识。同时,手术室抽调护理骨干以轮转的方式前往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协助做好敷料和器械的准备工作,核查、更换和增减手术器械包,严把器械质量关。

效果与讨论

各尽其职,专业划分明确:实行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将手术室护士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手术室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手术室的专科业务与技术,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同时,消毒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确保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专业化、程序化,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范畴,从而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学科的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

保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手术室的人、物流动是影响室内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媒介,划分洁、污流线是洁净手术室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合理布局,加之严格执行“双通道”原则,可避免交叉感染;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均是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掌握正确的洗涤流程,保证术后器械清洗质量是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核心,是预防热源反应,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将手术器械、物品等术前、术后的处理在供应室集中完成,大大缩短了器械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为洁净手术室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有效地做到了洁、污分流,减少了室外环境对手术间的污染,为提高手术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减耗增效,合理利用资源:我院手术室原有的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设备不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手术器械设备是有限的医疗资源,应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员配置和设备数量,节省人力、物力投入,从而降低医院成本。将手术器械和敷料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统筹管理,不需要在手术室再购置清洗消毒设备,节约成本;增加了手术房间,可以开展更多手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现代化设施和条件,保证了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充分发挥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和专业特点[3],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化共享。

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员素质:两个独立的科室在运行上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各取所需,使工作人员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配合学习,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在工作中重视信息交换,随时记录交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沟通、讲评和整改,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与人际关系。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物品的相互交接、互相监督,增强了全体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也大大增强了护士的团队意识和科间协作精神。同时,也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专长。

参考文献:

[1]王美iSo9001体系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包头医学,2006,30(2):49.

[2]王美芳付瑞华王桂娣层流手术室空气环境运行管理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93.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8

1.1环境管理

①层流手术室内设三区四通道,三区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四通道为工作人员通道、病员通道、洁物通道、污物通道,整个环境布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根据工作流程,无菌洁净通道(内走廊)是医护人员、患者、洁净物品的供应流线;非洁净处置通道(外走廊)是指术后手术器械,污染布类及敷料的污物流线。为保证手术洁净程度及流程的需要,分别划分无菌、一般、感染手术间。无菌手术间设在最内侧,根据要求安排相应的手术;一般手术间安排有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及腔镜手术等;感染手术间可以对空调层流进行正负压切换,设在靠污物通道,有侧门、有缓冲部、有独立洗手间,便于消毒隔离,我们把急诊手术视为感染手术,尽量安排在感染手术间完成。②层流手术间有温湿度调控要求,每日晨由夜班护士负责术前30min开启洁净手术部及洁净辅助用房空调层流系统,并对温湿度、时间进行调拭。温度保持20~25℃,相对湿度保持40%~60%。次日的择期手术由夜班护士提前把与手术相关的布类、器械、敷料放进对应的手术间内,避免当日手术时在手术间燥动过大。③洁净手术部的所有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每日晨清洁工对整个手术间吊塔、无影灯、治疗车、手术床等进行清水擦拭1遍。每台手术结束后,在层流净化系统开启的情况下收拾好污染用物,并按要求放在指定的位置,先用含氯消毒制剂擦拭一遍,再用清水擦拭一遍。特殊感染手术按感染手术流程处理。④为了避免手术间与手术间的交叉感染以及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通向手术室内走廊门与外走廊门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手术结束后,手术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帽子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⑤根据洁净手术部环境监测要求[2],每周要求清洁工对所有手术间、内走廊、外走廊、辅助用房等彻底打扫1次,对回风口进行擦拭1次,每月设备科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高效过滤器进行1次擦拭。对初、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更换1次,高效过滤器1~2年更换1次,以保持尘埃过滤效果,手术室洁净度的要求。每月按要求对相应手术间、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及辅助用房进行细菌培养,并把培养结果及时上报备案。

1.2标识管理

①介绍性标识:对科室人员进行介绍性说明,并对科室开展先进医疗技术及科室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介绍。②引导性标识:根据层流手术室区域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均用蓝色标识清楚。③提示性标识:对男更衣室、女更衣室、百级手术间、普通手术间、感染手术间、无菌存放间、一次性物品存放间均用蓝色标识清楚,工作人员可通过清楚标识得知手术间及所需物品的具置。④禁止性标识:手术室是精密仪器存放的重要场所,易燃、易爆物品多,并且手术楼层区域环境具有特殊性,对外开放的通道比病房通道少,虽然我们是无烟医院,但也必须作好重要场所的醒目性标识。⑤温馨标识:如在公共厕所门前贴上“小心路滑”温馨标识等温馨标识。

2层流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优点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9

[关键词]6Sigma管理模式;手术室一体化;器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0(a)-0150-02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加强,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器械管理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手术室器械管理也由传统的器械管理模式向手术室与供应室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2]。我院于2009年12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中运用6Sigma管理模式,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得到改进,现将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设备与方法

1.1设备配置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供应室购置全自动器械清洗机、超声机、干燥设备等,全自动手术器械清洗机(DS500),由意大利Steelco公司提供,可以对各种手术器械进行完整的清洗、消毒和干燥。手术室购置超声机(pRD-S-49DHt,深圳市普瑞登有限公司生产)、专用不锈钢自动感应洗手池、空气消毒机、不锈钢手术包传递双通柜、不锈钢器械柜等。

1.2管理方法

护理管理模式采用扩展整合六西格玛管理系统-6Sigma管理模式,具体分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管理。①定义(明确问题,define):定义阶段主要是明确问题、目标和流程。由护理部主任负责6Sigma管理,组成6Sigma管理小组,经过6Sigma知识系统的培训,针对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制订目标,通过6Sigma管理改进的流程进行质控。②评估(明确问题,measure):评估阶段主要是分析问题的原因,借助关键数据缩小问题的范围,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从而明确问题的核心[3]。对手术器械管理过程准确评估,对手术器械数量、无菌包合格率以及耗损率等指标进行核对,进行分析讨论,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③分析(确认问题,analyze)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已评估出来的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根据改进前的操作流程,列出影响手术器械管理的相关因素,如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差、人力成本高等,制订下阶段目标。④改进(实施改进,improve):实施拟订的改进方案,通过讨论并多方面征求意见实施6Sigma改进,可以对原有流程进行局部的改进,挑选出最理想的改进方案[4-5]。对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改进,将供应室护理人员重新调配分工,合理分解手术室器械高峰时的工作量,做到人性化管理。启用供应中心信息系统管理,实现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的无缝管理,执行消毒物品的追溯制度,对消毒物品的有效期以及灭菌质量进行数据跟踪与检测,保证消毒物品的灭菌质量。⑤控制(控制标准,control):根据改进方案中预先确定的控制标准,在改进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改进过程不至于偏离预先确定的轨道,发生较大的失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操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加强监督机制及环节控制,做到质量持续改进,保证手术器械质量的达标[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改进前后锐器损伤发生率、无菌物品合格率、物品包装合格率比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改进前后器械遗失损耗量、更换频次以及医生满意度比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护士责任意识增强,器械遗失损耗量、更换频次以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6Sigma管理又称“六西格玛管理”是一个追求世界级水平的质量评价过程,不仅为企业提供必须的管理工具和操作技巧,更为企业培养具备组织能力、激励能力、项目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诊断能力的领导者[7-8]。近年来已经引起医疗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建立手术室管理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和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器械回收、清洗、保养、灭菌、发送操作规程,合理配置设备和人员,对降低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保证器械清洗质量以及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9]。袁小玲等[10]报道,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为完善和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我院自2009年12月实现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并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完善和改进各项目标和措施,调查结果显示6Sigma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后手术室器械更换频次、遗失损耗量、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生满意度达(99.77±1.26)%,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责任意识增强,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6Sigma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后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包合格率分别为(99.91±0.98)%、(99.42±1.58)%,与改进前相比较,合格率明显提高(均p<0.05),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的运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明显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效率,是加强手术器械管理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先锋,魏先,秦超,等.手术室与供应室清洗器械一体化管理体会[J].护理学报,2006,13(8):85-86.

[2]KurtV.清洗、消毒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95-96.

[3]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3(10):927-929.

[4]钱黎明,钱倩健,王雪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3,3(2):54-55.

[5]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初探[J].华西医学,2006,21(1):155.

[6]黄建昭.临床妇科腹腔镜诊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0-13.

[7]路文.浅谈细节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75-76.

[8]黄波,何玲,周毅,等.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59-60.

[9]谢莉萍.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器械管理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68.

手术室护理流程篇10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手术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即设置设备精细化管理、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结果: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得到患者、麻醉医师、手术专家的认可。结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法,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安全优质高效。

[关键词]

精细化;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管理精细化

管理是我国目前护理工作者比较关注的先进理念,其实质是对科学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精细化思维方式[1]。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是术后在手术室内的重要的护理环节,时患者术后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做好麻醉后复苏护理,值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300余张,年手术例数20000余例。全麻实施患者3000余例。

1.2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体会

①麻醉恢复室(复苏室)精细化管理。麻醉恢复室亦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利用配备的各种设备和监测仪器,观察病人麻醉恢复过程,预防并早期发现手术和麻醉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返回病房[2]。本院麻醉后复苏室配置合理,管理措施到位。复苏室位置合理,符合三级医院手术室布局管理要求,床位设置与手术间相匹配,能满足全麻术后病人复苏需求。室内环境相对无菌,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环境要求。室内设备、和监测仪、抢救药品齐全。专人负责设备仪器功能完好的监测和抢救药品(定位、定量、定类,班班交接并做好记录)的管理。②复苏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精细化管理。本院麻醉后复苏护理由手术室n3级专科护士承担。麻醉复苏专科护士应具有一定麻醉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能力,能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3]。选择业务素质高、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5~10年以上的护师,派送到上级三甲医院进修或短时间内学习培训,以提高其麻醉业务素质,熟悉麻醉和复苏专业知识和理论,熟练掌握急救复苏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操作麻醉监测仪和生命体征监测仪及急救用物等操作技术,并知晓各项监测数据的含义和其正常值范围,对出现监测“危急值”时立即报告并积极处理。通过多种途径如参加学说会议或优秀杂志刊物或网络学习掌握麻醉方面护理相关知识,经严格的考核合格才可负责复苏护理工作,同时具备判断各大全麻手术术后复苏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用评判性思维动态、客观判断病情变化,在异常情况出现后第一时间内发现,并给予(同医师)准确及时的救治。③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制定转入转出标准和流程,科室拟定,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以“头脑风暴”形式讨论拟定,报医务科审查下发执行。每半年或1年修改1次。护士长组织培训学习和掌握标准和流程,同时制定出执行措施和考核细则,以提高标准和流程的执行力。严格掌握转出指征,密切观察复苏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特别关注:自主呼吸良好的临床体征、血液动力学指标稳定、病人能准确定位、物代谢至安全要求再转入iCU或病房,手术室负责麻醉后复苏的护师亲自送病人到相应科室,并与他科责任护师床旁交接病人术中情况、复苏情况、现治疗护理内容等,并于次日探访病人。④复苏护理质量管理考核精细化。护士长负责考核。考核明确目的、意义、标准、内容比重、扣分分值。每周1次,考核结果汇总科内通报,存在问题明确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并循环执行考核流程: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实施整改—评价—持续改进。

2结果

2013年1月~2015年1月,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复苏观察治疗的病人安全转出,得到麻醉医师和临床专家的认可,同时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水平。

3讨论

麻醉后复苏护理,是对手术麻醉后病人进行严格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到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做后复苏室护理管理,是护士长的重要职责,精与细的管理模式是加强复苏室环境、设备、仪器、药品、护师、质量和流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夯实复苏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精益求精的全程(过程与结果)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模式,可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增效提质。

[参考文献]

[1]蒋联群,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6):406-408.

[2]谢岚,张粉玲.麻醉复苏专科护士的构建[J],全科护理2012,10(7):1987-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