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0:49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1

简单地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逐步将现有语文知识转变为相应语文综合技能的活动,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有必要结合教育改革理论,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措施,促使教育活动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以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为指导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借助综合性较强的实践学习,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的相关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学习中,进而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的活动。在高职教育阶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支持,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够在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对策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加以培养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重点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生源相对复杂,并且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经历的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基本语文素养设定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实践内容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借助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完成对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分析教材,提炼升华

高职语文教育教材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辅工具,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有效分析,把握教w重点内容,探索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为了保证教材应用效果,教师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重点的基础上还应该重视提炼升华工作,结合教材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科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教育系统,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切实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语文综合人才。

(三)重点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

在积极开展语文教学、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做好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在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渗透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教学的联系,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专业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唯有如此,高职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才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人才。

(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立足就业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毕业后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入学之初就应该重点关注职业规划问题,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进而在后期学习中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做准备。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立足就业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在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就业问题形成更为准确的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为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设想

通过对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进行充分分析,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活动内容加以丰富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前期受教育阶段一般已经接触到较为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而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作为语文学科教育活动的发展,一些活动还保持着对上一个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延伸。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上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加以丰富,在保证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基础上适当探索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面试模拟等,有效增强高职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促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多元化的活动方式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动效果,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如让学生结合所学创办相应的报纸、让学生尝试应用文写作竞赛、适当开展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编写专业实践报告等。这样学生在参与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身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全面的激发,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活动安排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其能够借助多个较小的教育活动完成对学生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影响,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专业素质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受到时展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无法形成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构建相对完善的系统,让每一个教师在教学系统中都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四、结语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2

关键词:学生活力高中语文课堂效率

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缺少活力的现象,原本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活力的语文课堂竟然成了最枯燥无味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听得乏味,教师讲得无趣。新课改明确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最终都是要通过学生来实现,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地采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活力。一旦学生的活力被激发了,高中语文课堂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教育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开放的课堂实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如果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能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活力,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和力量,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老师教授的内容,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充分地融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尊重、爱护学生,在互动的课堂上师生就能获得共同的成长。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充实课外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把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语文。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才能使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灵气,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体会到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学生在一些课外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和老师的限制,能独立自主的自由发展,充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语文教学知识,只能是被动地学习,无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心理学明确指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只要教师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力,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对教材上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教态,运用优美的语言

有一些教师上课不注意教态,有时还会把个人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使得学生受到教师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课堂失去活力,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语文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的学科,规范、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高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活教学气氛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整体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地从正面去引导学生。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快乐,使学生拥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和活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忠辉.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J].考试周刊,2007,(06).

[2]杨凤秀.激发学生活力,打造魅力课堂[J].山东教育,2010,(Z5).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3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活动 语文能力

论文摘要:语文活动课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中职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去年,笔者有幸倾听了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梁丽敏老师《琢磨“活化石”》教学设计的讲解分析,真是收益匪浅。梁老师教学策略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相关信息,并以多样的表现形式整合在课件里,在上课时呈现出来。其次,选择汽车电子实验室作为授课场所,帮助学生在浓郁的专业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梁老师教学策略的运用给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一面镜子,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需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专业因子,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把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中职语文活动的特点

1.中职语文活动具有自主、开放性的特点

活动课的出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它主要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结合专业学习特色和有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中职语文活动具有专业、实用性的特点

当前,普遍认为“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应当成为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理念”。语文活动训练应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提取信息能力的提高,语文活动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应尽可能来自日常生活或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设计语文活动可以与专业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促进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中职教师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真正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语文活动为突破口,深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口语交际训练常规化,提高听说能力的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学生应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善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说,并逐步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可安排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充分利用早读、晚修及语文课这几个时间,轮流让学生到讲台演讲一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信心自然大增,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考虑结合学生各专业特点,想方设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安排自我介绍、即席发言、模拟应聘、推销等综合方式进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地表达和交流,提高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2.提交个性化作业,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能力的策略

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教师可开展“网络写作”、QQ日志写作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既能上机练习电子邮件的使用,又方便学生进行修改,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求学生通过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根据不同主题筛选整理与综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制作成ppt文档或word文档,利用网络资源上传,或在活动成果展示时呈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语文课程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灵活应对学生的语文作业。教师设计一些如“奇妙的语言——广告”“手抄报比赛”“商品推销大比拼”等专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共同探究、展示成果,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加强了中职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搜集整合提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指导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快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除阅读教材外,还应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中丰富的内涵,加深和拓宽中职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教师应重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组织学生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交流阅读体会,指导学生开展“好书推介”“最令我心动的一本书”等专题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整合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种感官效果把阅读成果向师生展示,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4.突出实用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因此,中职学生写作训练项目的设立必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训练,把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和在学生以后工作中使用较广泛的应用文和说明文作为训练的重点,指导学生练习写作通知、求职信、应聘信、产品说明书、合同、总结等应用文,可以引导学生在产品制作、维修项目、实训项目等方面写作说明文。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联合校园广播站,开通校园广播“美文献给你”活动,每周准时把社员撰写的稿件向全校广播。不但训练了各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了精彩的一笔。还可创建文学社博客主页、建立QQ群及投稿邮箱,鼓励学生加入社团,通过多种途径投稿,并定期出版期刊。期刊的编辑、审稿由师生共同完成,而文字的录入、校对、排版、封面设计等则由学生全权负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特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活动中逐步提高。

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是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展现形式。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深化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不但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体现语文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利于拓宽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中职业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盛行的“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虽试图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遏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但它与一般的语文课相并列,将语文课的知识性(或学科性)与活动性割裂开来,形成纯粹的知识分析课和单纯的语文活动课,显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我们提出的活动化教学正是力求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它也有别于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而我们提出的语文活动化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正好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互为补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着大量的课文分析和以“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导致学生普遍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活动化教学以大量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习得知识,无疑将会为改善师生关系、营和谐教学氛围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化教学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将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学习意志薄弱等不利因素。活动化教学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学习巧妙地化入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不利因素。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索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某些规律,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形成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

1.研究设计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个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2.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即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将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3.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操作流程,构建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或一般模式。

4.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在散文教学、诗歌教学、小说教学、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相关制度。2.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复调研、反复讨论,查阅新课改和活动化教学等方面的专著,确定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3.广泛占有资源,征订《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杂志,购买《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等教育教学专著,开通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专业网站。4.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研究实施阶段: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月会制度,将活动化教学理论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对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共识。2.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征集导学、探究、运用、拓展等教学诸环节的课中实践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1~2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力争结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设计出一批实践活动,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3.围绕“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这一主题开展理论思考、论文征集、课堂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力争总结出简洁明了、易记易懂、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口诀。4.邀请专家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并结合中期评估意见对研究工作做适当调整。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193-01

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是高中语文活动课的修正、发展与深化。前者充分运用了后者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克服后者的不足而成为活动课的一种新形态即“活动课程”。概括地说,主要地是充分借鉴发挥了活动课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克服了活动课目标单一(浅层次的技艺训练,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关注不够,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自我依然存在着脱节现象)、学习活动方式单一(依然是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活动领域单一(活动空间仅局限在课堂或学校范围之内,未能超越课堂、书本、教学空间与学校生活空间,学生在书本中活动,在教室中活动,难以发挥活动课应有的课程价值)等缺点,实现了高中语文活动课走向以实践和体验为中心的以知识观和课程观为实质的活动课程的升华。

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是“大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实施语文活动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文史知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同时,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正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期待和深信的那样,必将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上,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挥和典范。前者完全以后者为理论基础,几乎所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均适合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同时,由于语文学科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又使得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最具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条件而有望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例。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或者知识还不够丰富,便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加以鼓励。但活动中教师不可以急于求成,选择角度过宽,让学生感觉在短时间内需要获取的知识太多,无从下手,这样只能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去主动努力。我认为,活动的内容要小,学生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对此有所提高,活动时会产生成就感,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大胆地参与活动,才能使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或者知识还不够丰富,便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加以鼓励。但活动中教师不可以急于求成,选择角度过宽,让学生感觉在短时间内需要获取的知识太多,无从下手,这样只能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去主动努力。我认为,活动的内容要小,学生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对此有所提高,活动时会产生成就感,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大胆地参与活动,才能使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课程目标的设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表明,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学校要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资源的开发,使语文活动课程的内涵扩展成为可能。

再次,在口语和作文教学中安排活动教学,并以此作为对教材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补充。先谈口语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大都忽略了对口语的训练。然而口语交际能力又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口语教学设计成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例如,可以设计成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实实在在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挖掘自己的演讲天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指导,还可以即兴地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辩论、答辩,比如李密到底是应该对晋帝尽忠还是应该对祖母尽孝,莫泊桑《项链》的主题是什么等。

对于作文教学,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可以尝试让学生全程参与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主命题――写作――小组鉴赏评析――班级交流――教师总结延伸。这样的活动,因为学生成为主动的发现建构者,成为自主的实践者,他们的情绪自然高涨,兴趣自然集中,效果也自然显著。

最后,要秉持“大语文”教学观,灵活沟通校园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利用不同时令节日开展的系列演讲像庆祝周年演讲,纪念九一八演讲,“我为我市发展献计策”征文等等;包括围绕某个主题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地参观调查活动。这一点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目标设计中已有论述和具体的范例,此处不再重复。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并善于寻找课程资源和学生活动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17页

[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3页

[3]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5页

[4]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第5页

[5]周德昌.朱熹教育思想述评.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8-79页

[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北京.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6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特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在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收集整理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现状,笔者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调查问卷》。调查问题涉及高职语文教学现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两大部分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在本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中展开调查,抽样调查的学生遍及全校五个系部若干专业,发放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每系平均100份,取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1.高职语文课堂整体现状良好

调查问卷中有四个问题涉及高职语文课堂整体现状,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学生得3分的占25.2%,得4分的占52.4%,得3分以上的学生占77.6%。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高职语文课堂不同于初中语文课堂,已经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内容生动丰富,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积极作用

调查问卷中有四个问题涉及高职语文教师,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学生得3分的占26.6%,得4分的占49.6%,得3分以上的学生占76.2%。绝大部分高职语文教师注重安排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该因子总分为7分,得5分以上的学生占77.2%。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高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课充满兴趣,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旨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

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该因子总分为5分,有27.6%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文化基础课,学得好差无所谓,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

二、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现状

1.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

该因子总分为9分,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学生得6分的占14.2%,7分的占17.4%,8分的占28.2%,9分的占16.8%,得6分以上的学生占76.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活动能提高他们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喜欢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希望经常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认为高职语文教学要以语文实践活动来引领,语文实践活动应重视实践活动过程。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有81.2%的学生认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

3.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该因子总分为5分,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87%的学生在该因子的得分大于等于3分,表明学生认识到教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管理者、引导者、参与者,语文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方法技巧的指导。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教师的良好评价,而教师的评价能左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

4.开展实践活动的课堂

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有71.4%的学生认为,语文实践活动比平时的语文课效果好,希望语文课上多安排朗诵、演讲、辩论等学习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5.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该因子总分为10分,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学生得6分的占5.6%,7分的占6.4%,8分的占10.2%,9分的占17.6%,10分的占50.4%,得6分以上的学生占90.2%。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他们的有益影响。语文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

6.实践活动的设计安排

该因子总分为9分,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学生得6分的占11.6%,7分的占18%,8分的占25.2%,9分的占26.6%,得6分以上的学生占81.4%。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参加更多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班级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包括系部、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学生认为实践活动要精心准备、认真设计,活动的主题应多样化,主题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能有利于融入社会生活。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由调查问卷研究分析得知,传统的高职语文课堂存在诸多弊病,亟需改进: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抹杀,课堂设计为“知识传授”,教师过多沿袭普教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现有的知识技能;语文能力的培养以课堂为主阵地,多为“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运用;学生的学习重心在于专业课,漠视文化基础课;缺乏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致使效率低下,学生期望一种由实践活动引领的自主型课堂。

高职语文实践活动计划安排四个学期,贯穿高职语文学习阶段,分年级分层次进行。一年级重在开展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二年级重在开展校内语文实践活动,寒暑假重在开展校外语文实践活动。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为语文能力培养夯实基础,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为提升语文能力阶段,校外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检测。采取课堂实践活动与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热情。

1.课内实践活动,夯实能力基础

语文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按照新教材的安排,立足课堂,每单元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主题如:青春诗会、走进家乡、低碳生活、我们未来的事业、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等。

语文课堂内开展三分钟演讲,每次上课安排两到三名学生演讲,主题自定,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典诗文选读》一套共四册,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在学生心中植下中华民族的“根”的概念;在文本赏析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辩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编排表演课本剧等,加深文本理解的力度,培养交流合作能力;利用选修课与活动课安排教师进行硬笔书法指导、口语训练,将所学的语文知识通过课内实践活动加以巩固,将理论知识升华成知识技能。

2.校内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校内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主要将课内训练成果扩大化。开展演讲比赛,主题如诚信在我心中、细节决定成败、纪念“五四”运动、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举办辩论赛,选题贴近学习生活实际,以“认真钻研,优化学风,努力奋斗,实现梦想”为主题,围绕道德法制、学习风气等内容;举行个人及集体诵读比赛,主题如建党建国周年庆,“红色经典”“国学经典”朗诵,表现爱国爱党情怀;模拟应聘大赛,制作简历,竞职演讲,包括自我介绍、特长展示、职场问答,为求职就业积累经验。其他如举办硬笔书法比赛、征文、成立语文社团,编印文学校刊等。校园语文实践活动贴近校园生活,结合专业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语文知识的应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同时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3.校外实践活动,检测应用能力

学院各系部均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每年暑期定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系部举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测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如以“中国梦”为主题,举办“我的梦想”主题讲座,与社区青少年座谈自己心中的雷锋形象,宣讲南通名师李吉林老师的事迹;以“环保知识宣传”为主题,发放环保知识宣传单,宣传环保知识,制作“环保意识”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信息技术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以“绿色上网,健康生活”为活动主题,为社区中小学生讲授电脑实用知识,举办文明上网知识讲座,宣传网络游戏、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树立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利用网络增长知识,促进学习;电子技术系以“安全用电”为主题,向居民发放“安全用电小知识”“电器维护小常识”宣传卡片,宣传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管理系开展理财知识宣传与调查等。校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服务了社区群众。同时撰写调查报告,培养了写作能力。

“实践出真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在享受活动成功喜悦的同时,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运用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与鉴赏能力和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活动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特点,发挥语文这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作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在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增强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融汇整合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有利于培养并长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语文实践活动联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的特点、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语文在社会交往、职业活动与提升人生境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立项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X1209。)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活动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活动,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自愿去探索、实践,提升自己的素养。

语文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是它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因为它摆脱了传统语文课上呆板的“你问我答”,添加进了游戏、表演、写画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其中的游戏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当语文不再只是拼音部首、解词缩句、段落分析学生们怎能不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而这兴趣终将变成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动力,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注重实践,而语文素养中所包含的听、说、读、写这四项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是通过一次一次的实践来完成的。“它以学生的个人、小组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实践为主彻底摆脱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游戏、表演、竞赛、实验等活动,精心创设情景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书本的知识实践化,让学生多层次地真正地‘动’起来,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使语文活动成了提高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活动、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活动课活动,都是以实践为最基本的形式,且这些活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活动重在实践,每一次的语文活动都是一次实践,在活动中,学生要动用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头脑、手脚齐动员,从教室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到大自然,亲身实践和体验,了解和学习课本外的知识,掌握教师无法教授的技能和技巧。每一次的语文活动都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培养,在这样一次次的语文活动中,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够一点一滴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通过小学语文活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长期坚持的观念。小学生语文素养重在一个“养”字,“养”字所代表的就是需要一个过程。“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科学训练和培养的,而且这个过程有长期性和阶段性。搞一次、两次语文活动不可能改变现实的学情,只有长期不懈地做下去才能有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必须有一种打持久战的精神,从课堂、课外到活动课,从第一、第二到第三学段,不断地坚持下去。也许在活动的初始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因为活动趣味性,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但凭笔者的经验,只要你肯改进,肯坚持,终有一天可以看到你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的果实。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否定一切,走回大讲特讲习题卷纸的老路,让生龙活虎的课堂重回以往的死气沉沉之中。

(二)注重多种形式结合评价学生。小学语文活动中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评价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表现不应该是简单的一种形式。“评价要及时、公正、客观。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评价学生不只单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尽量不用量化考核,而使用综合性评语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表现。其一教师应注意应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应搜集能反映学生参与语文活动过程的材料,如活动中的发言记录。活动后的反思、小结,几次活动中的阶段性进步等,注重过程中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与过往的表现相比较,给予恰当评价。其二教师应多运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每一次活动的最佳应由学生评出,教师只能做适当的引导,说出评价的尺度,而不能左右结果。评选的过程中应该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而被评选者应说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在语文活动中教师应作内容的发现者、创新的点拨者。内容的发现者。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每一个班级也都应该有适合于他们的语文活动内容,利用语文活动发扬优点,训练缺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动向,善于也乐于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小契机,最终使其转化为语文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的点拨者。语文活动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便是其创新不可缺少的点拨者。当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一点创新的闪光点,便应当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实施下去。语文活动中一次小小的点拨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但要规避一些错误的导向,不要让学生为了创新而创新。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领悟。

三、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本文的研究来自大量相关文献及个人实践经验所得,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但小学语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还有很多,还需要所有语文教师的摸索和总结。同时,要想通过小学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内素养,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问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建彩,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2/11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课堂活动设计

引言

语文教学法的含义可以从两个维度体现。广义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指针对教材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例如任务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狭义地说,其含义是指各种具体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随机提问法和课外阅读法等。在语文教学方法中,例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因其科学的方法设计,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推崇。本文从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法为理论支点,进行英语教学法的改革研究。

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法概论

魏书生老师首创的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生生合作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是指第一步制定学习目的;第二步:提前布置自学任务;第三步:上课先讨论;第四步:出题测试;第五步:课后学生自觉测试;最后一步是对于本课学习的每日总结。通过这样六步教学法的持之以恒的锻炼,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高校英语课堂研究现状

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全国多数高校学生数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够,最终导致多数高校英语课堂为大班授课。本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将近六年,在这六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积累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发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现存的许多问题。而有些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到底应该设计哪些课堂活动能够重建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够顺利组织并开展这些课堂活动,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有意义的课堂活动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新课程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个性需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三、语文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的应用

魏书生语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反复磨练法和双力锻炼法。

(一)反复磨练法―反复听、大声朗读、模仿

在六步语文法中,最值得高校英语借鉴的就是其中的反复磨练法。语文教学注重多写,多记,多背诵,通过心里默念和书面重复书写的形式输入重要的有用信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会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来提高记忆力。同样,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英语报纸、杂志和书籍里面的精彩段落,先进行示范朗读,然后分小组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例如分角色、分性别、分段落、自由朗读等。另一方面,选择名篇佳作安排学生课后背诵或者课堂改写,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们在多维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翻译等英语综合水平。通过反复磨练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听,大声朗读和模仿这些形式手段,积累口语和书面表达方法并记忆了大量的英文词汇。通过对每年我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演讲比赛、外研社写作比赛中名列前茅的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成功的关键除了个人基础水平之外,反复磨练法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他们都是通过大量朗读并背诵优美的文章,演讲并且跟读模仿来学习英语。反复磨练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和推广,证明这是一种成功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引起国内外语教师的关注。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发现许多教师过于注重花哨的外国教学法,来指导中国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但是针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趋势,像语文教学法中的反复磨练法指导下进行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才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特色之路,成功之路。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锻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二)双力锻炼法―注意力,思维力

双力锻炼法指的是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这种教学法也是在六步语文教学法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娱乐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注意力。娱乐活动指的是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学生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才艺展示,讲个英语笑话,唱首英文歌曲,做一个简短的英语介绍和发言。在同学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会非常专注于他所说的信息,并给予鼓励。在娱乐中学习到了知识。在高校英语课堂活动实践中发现,最能够提升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是通过学习唱一首英文歌,欣赏英文原声电影,进行配音比赛,心有灵犀游戏,绕口令练习,英文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等喜闻乐见的英语课堂活动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锻炼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了提高学生听说技能。

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力的训练与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锻炼高校学生思维力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合作活动形式,在这种团队活动中开发出每个人的潜力,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和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目标。例如,比较成功地提升思维力的英语课堂活动包括戏剧表演,首先教师在课前搜集几部适合练习的英文戏剧或者话剧,提前把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课前布置好任务,并由组长进行组内角色安排。提前排练,备好台词。在戏剧表演课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并由教师和其他组员对于表演组进行点评和错误分析。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在这个过程中,口语差的同学可以向口语好的同学请教发音,不会的单词课前查好背下来,让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到主体地位。还有另一项有效的课堂活动英语辩论赛也能在锻炼思维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辩论,在正式辩论会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优秀的辩论会视频,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学生在课下必须搜索大量的准备资料,进行语言扫盲,选手交流等。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学生们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出来,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高校教师应根据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教学法中的精华,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最优化的目的。语

参考文献

[1]allwright,D.&K.Bailey.1991.FocusontheLanguageClassroom:anintroductiontoClassroomResearchforLanguageteachers[m].Cambridge:CUp.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6-01

引言

由于固有思维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制约,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开展语文活动课程教学,有效弥补了语文课堂上不足,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初中语文开展活动课教学的有效作用

1.开展语文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先导,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动力,努力钻研。杨振宁先生曾说,成功最大的秘诀是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开展语文活动课恰好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语文活动课形式多样,可以是竞赛式的,分组抢答,既紧张又激烈;可以是沙龙式的,围绕中心议题各抒己见,亲切且自然;亦可以是讲演式、表演式等。活动课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讲故事、猜灯谜、找病句、谈方法、自画像、作表演等。通过语文活动课,学生积极性高涨,兴趣大幅度提高。

2.开展语文活动课,可以全面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之成功。”语文活动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学会说话和听话。语文活动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多种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活动课上,气氛热烈,表演投入,学生不仅大开眼界,学到有关知识,而且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得到提高。类似的活动课,如:“日记精选会”、“足球侃谈会”、“新闻会”等,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开展语文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终生受益,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练习。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训练,但毕竟有限,真正养成习惯,还需要长期操练。活动课就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手抄报”活动课,教师可着重从读、写、排版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活动方案中,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写作:学生根据主题,自拟题目、定体裁、选材料,使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活泼有趣。二是编辑:根据主题要求,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进行必要的加工、修改,使手抄报主题集中,重点突出。三是排版设计:根据主题需要,精心设计有限的版面,做到主次有序,活而不乱。四是书写:正文作用正楷字,做到清楚、耐看;标题可选不同字号。五是插画:美化版面,为文章增色。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语文习惯。

4.开展语文活动课,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设语文活动课,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如“小小贺卡表心意”活动课上,我让学生设计一张贺卡,表达自己对澳门回归的喜悦心情和对澳门的祝福。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设计的贺卡有的造型别致、有的结构新颖、有的色彩斑斓……正因为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点燃了他们深藏内心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封闭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由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脱节的情形,没有现代化的生活气息,无形中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语文课堂的气氛也沉闷不堪,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语文学习的能力受到了局限,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成绩始终得不到提高。所以,语文教学要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展开开放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中对于人文精神意识淡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提高。加上教学内容繁杂,阅读写作的训练比较程式化,所以导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都是课本上死板教条的,不能有效开阔学生眼界,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无法将其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只会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改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式的有效对策

1.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并且依赖学生,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把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其个人魅力。当前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的知识层出不穷,网络化教学也得到兴盛,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教师也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在自身成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有效拓宽视野。

2.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中,可让学生上台表演,并请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所学文章的主旨。跟随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究。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站在作者的位置上进行分析,获得更深的感悟。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的目标,使语文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3.积极展开语文活动拓展。在语文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和对亲身经历充满兴趣的特点,适时地、有目的地、有指导地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探究,强化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个性。

4.坚持开放性的实践原则,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活动课时,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资料的查阅以及时间的划分,同时进行知识的互补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将其触角延伸到历史、科学,生物以及现实生活中去。这样的活动课程也是对语文课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结束语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展在打破教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活动课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情绪的培养以及知识面和眼界的拓宽都很有作用,也将语文教学的质量大为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春妮.语文活动课的创造性思维训练[J].安徽教育.2012(23):116-117.

高一语文教学活动篇10

[关键词]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结构

一、教学能力的解读

a・a・斯米尔诺夫等主编的《心理学》给能力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作为成功地完成某些活动的条件的那些个性心理特征。”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之间的特殊交往实践活动,完成这项活动必然需要教师的某些心理特征,其实这就是教学能力的核心。申继亮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教学活动得以完成的保障。

其实,从上述对能力及教学能力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能力离不开活动,正是活动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内容决定了能力特质的差异。因此,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生成和体现的,且不同的教学活动需要不同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也是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个性化倾向。不同学科的教学也有不同的教学能力结构,因为每一学科的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有所不同。总之,教学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既有一些共性的能力,也有一些完成特殊活动所需的特殊能力。

二、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

教学是由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具体活动构成的,每种活动都对应一种特定的能力。因此,教学能力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种综合体。有人从教师教学的基本职责来提出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有人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来提出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有人从教师的有效教学特征来反求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等等。从不同视角可以提出不同的结构,我们尝试从英语教学活动类型视角提出与每种活动相对应的能力。其实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认识直接根源于英语教学活动的要素,公共英语教学实质上是语言教学、专业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统一体,因此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应该是语言教学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文化教学能力的统一体。

(一)语言教学能力

构成语言能力的知识体系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交际策略知识等,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进行恰当的交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需要懂得一些诸如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测试等比较前沿的语言知识,并适时将其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语言教学能力主要是英语言语技能与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要有过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俱佳,口语表达能力强,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准确流畅的语音语调、应付自如的听读技能、流畅得体的说写技能。“听”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必备能力,教师通过“听”来判断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话语是否得体,进而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说”是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英语教师必须口齿清晰、发音地道准确,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读”是英语教师深入了解英语教学发展最新动态,广泛阅读大量书籍,使教学内容反映学科领域的新观点、新成果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不强的老师不可能深入理解教材,更不可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是英语教师进行教案撰写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所必需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写”的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准确得体地表达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译”是教师用其母语再现外语的能力。

(二)专业教学能力

专业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将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关于这门专业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英语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英语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恰当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力,英语教学不仅在于学生获得英语知识,还要树立语言态度,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有合理设计英语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内容注重反映学科领域前沿知识,并将英语学科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既要符合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又要符合学习者内在的认知发展规律,使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便于学生接受。英语教学实施能力主要是如何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如何有效地安排每一个单元,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的能力。英语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监控,依据实际教学情境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进程的能力。英语教学反思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教学结束后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够及时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与改进教学活动,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对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完善与提高。

(三)文化教学能力

多年来,外语教学界一直存在着一种争论:外语教学的目标何在,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是交际能力?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普及和普遍开展的语言文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专家和学者达成了共识: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目的应包括文化教学。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注重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强调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语言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在英语学习中,许多语言现象无法从语言本身解释清楚,因为汉语和英语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文化观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正如外语界前辈王佐良先生所言:“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所以,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从多视角、多维度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西方社会形成全面系统的了解,增强文化意识,不断提高语言运用水平,进而准确恰当地进行语言交际。

所谓文化背景知识,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上来说,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狭义上来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比如成语典故、民间谚语、日常用语以及肢体语言等,都反映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张宜、王新、郭威、于淼的调查显示,37.5%的学生认为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外国文学、文化知识,博学多才,并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大学生非常渴望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介绍西方文化,还要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为大学生搭建起立交桥式的英语语言文化体系。英语教师是沟通学生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桥梁,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引导者。但遗憾的是,很多英语教师还停留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层面,重语言表达形式而轻文化背景因素,非常重视学生语言使用是否流利、语言表达是否正确,但很少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于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淡薄,不具备跨文化的理解力,因此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

(一)提高教师教育素养

据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的调查显示,90%的被试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但又有73%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语言交流者”和“交际合作者”,77%的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外语学习方法”和“培养外语能力”,前后矛盾相当明显。这说明,不少教师在理论上懂得“应该如何做”,但实际上却很少这样做。

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上,较少学习跨文化知识、语言学理论以及英美文学等,导致跨文化知识匮乏,英语专业基础知识也不扎实。据调查,在我国,教育学、语言学、教育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等普通教育理论课程只有在师范院校才开设,而且所占课程比例很小,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一般只有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中接受浅显的教育学基本知识,很多毕业生没有学过语言习得理论和应用语言学,没有看过英语原版专著。然而,这些基本的语言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对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语言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提高跨文化交际素养

调查结果表明④,重庆市所有大学英语教师都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32%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本科、研究生阶段系统学习,较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很多还系统学过一些语言学课程,具备了做好英语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但作为语言教师,还应该了解语言分析方法、最新的语言理论、语言的本质特征等现代语言知识。因为在语言结构中,尤其对词汇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语言运用的一些特定模式更是和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知识会不自觉地迁移到外语学习中,要使其产生正向迁移,避免负向迁移,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此,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应该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和深厚的跨文化素养,能够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异同洞若观火,尽可能避免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出现文化误用现象。这样,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显得更加重要。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让英语教师走出国门直接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也可以利用外语广播电台播放外语新闻,外语歌曲或者经常观看国外原版影碟,这样对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礼仪等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有意识地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将文化体验与教学内容贯穿起来,既关注语言能力的提高,又能培养跨文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