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十篇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十篇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1:14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主要环节、实施、更新思想观念

一、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就是对世上任何事情和所有事物的认识。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有人称这样的探究为普通探究,它既无研究范围的限制,也无研究方法的限定。普通探究包括许多分支,其中之一便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它可以是指学科领域里的探究,即科学家提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寻求答案,深化理解的过程;也可以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教学中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相应能力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许多种类型。例如我们用理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是探究;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是探究。探究教学还包含了许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因此,探究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简单的概念获得,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现象、一组数据、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概括出相关知识,也可以提出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推理分析。

“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目的,它是为了达到某种结果或某种目的而精心设计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例如,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特殊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又如,数据的收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亲自收集数据,也可以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并作出解释,甚至将数据和数据的分析方法都告诉学生。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中。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尽管科学探究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而这个一般程序是学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识,也是完成一个完整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所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单”,让学生学习探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比较好的形式可有以下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评估与交流

设计实验分析和论证

进行实验

结合八年级上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把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进一步说明: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猜想:问题的可能答案

设计实验边讨论交流—边合作设计,内容包括:

1)所用实验器材、

2)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数据记录表

3)简述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实验要求:

1.把测量数据记在自己的表格中

2.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打开的状态

2.连入电流表时不要连错

分析和论证主要内容:1.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

2.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

3.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ia=ib=ic

评估与交流主要内容:1.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

2.测量结果如果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

3.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

4.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想

不想进行探究?

完成反馈练习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的框架,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实际适当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发散与聚合的创造性思维状态,以顺利推进科学探究进程。

探究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迫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师“一言堂”教学,而且教学一环扣一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灵活地掌握新知识;这种教学法同时也消除了过去学生的学习中的紧张、枯燥、厌烦、苦恼等情绪,而且还觉得学习“易”、“趣”、“活”。

三、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的准备

教师课前应让学生对课题提前预习,明确探究目标,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身边一些生活、生产用品作为实验器材的补充。另外,教师还应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创设探究活动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探索。同时,要有意识地设计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

(二)课堂上的实施

一、营造有利探究的情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1.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努力创设“教师一学生”及“学生一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

最后还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必要时,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2.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1)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让探究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不但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表述能力。探究教学课堂应成为学生锻炼物理表述能力的最佳场所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准确的科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证据和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书面、口头表述。简明准确的物理表述是物理思维过程的反映,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培养和提高物理表述能力更是学生具备良好物理素质的需要。

二、善于通过物理实验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掌握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概念基础上,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电流的大小,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深化,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物理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物理仪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发问的时间和批判的时间。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探究式教学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重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相结合。可以从三个方面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考虑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己手头的探究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三,现在,我国的许多网站中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通过互联网记录下自己的进展情况,由网站安排的指导教师(如专职人员、志愿者)随时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行动进行质询和指导。如优异研究院、大眼睛科技教育网等都是这样把探究式学习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的真正体现互动学习的良好尝试。这样的尝试,有利于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投身于探究式学习之中”这一理想的实现。实现了传统学习模式向现代学习模式的转变。

四、关于探究式教学教育观念的思考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个体教育实践是受教育观念的支配与影响的,而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和不自觉,因此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我们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一个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在工作中就能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

1、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探究式教学”则重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按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说,其“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2、从注重统一规格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关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并非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注意引导同学们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同时探究式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从注重掌握知识转向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第二层次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三层次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应用在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这一点上,“探究式教学”与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等学与教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在形式上,“探究式教学”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但在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探究式教学”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教学活动相比较,“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物理学基本特征,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为物理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什么电视机的屏幕能够显现各种颜色?为什么滚烫的开水和凉凉的冰棍都能冒出“白气”来?为什么听声音我们就能知道是谁在说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4、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的能力,所以现代学校教育不仅要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更要有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功能。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运用,才能转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因为“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观念和精神,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探究式教学”应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

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我以前就听说过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那些在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坚忍不拔的人,才能征服最高的山峰。可是对于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这一点,今天通过这次挫折与失败,我才真正有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了。”“实验结果竟然与我们预期的差别这么大,怪不得老师告诉我们不能想当然地看问题。”

5.在强调探究式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每种教学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教学方法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擅长讲授,讲述得好,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的话,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教学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用探究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时间不允许,也不一定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总体说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在南大的一次报告中曾讲到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无疑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盎然生机。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0日第3版麻晓春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2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探究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04-01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时代不断创新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物理课堂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兼备崭新的学习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1.以"奇"制胜,优化物理教学课堂内容

初中学生对于事物变化充满了好奇,精彩纷呈的物理现象对学生的吸引力有着魔力的诱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备案过程中,要突出表现"奇"的特点,刺激学生的心灵感官,跟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启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内心需求。如:在对"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的课堂教学中,用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反响。"兔子与乌龟哪个跑得快?",学生的反应自然是兔子跑得快,紧接着,教师引入众所周知的龟兔赛跑故事,提问"为什么兔子反倒会落在后面,失去了胜利权?",于是,学生们就此展开了讨论和分析,从比赛心理角度看,兔子骄傲自负,使他失去了致胜权,从物理知识的角度看,则包含了速度的原理:从某点视角来评价,兔子的即时速度大于乌龟的即时速度,但从整个赛程中的平均速度视角来评价,乌龟的速度是快于兔子的。所以,乌龟取得了胜利。

2.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在物理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物理课堂教学的形象、生动性得到了施展,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将逻辑性的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如:采用动画模拟,展示飞机的升降力原理;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分子热运动的物理过程,进行多媒体模拟,放慢镜头,清晰再现那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使其运动具体化。

3.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探究式教学

人类要发展,创新性思维就是前进的动力源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对已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不要墨守成规,要敢想敢干,对贴近生活的实验勇于尝试;对探讨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知识点的共享,拉近师生情感,共同探索物理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将学生的纵向与m向思维发挥出来,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考范围,朝正确的科学之路前进。

4.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长效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是教师思考的重点,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倾听学生的课堂表达,不论对错,都要以鼓励的语言来激励他们,以爱心、真诚和引导,将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保障,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加强,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物理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06)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52-01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听见学生反映,高中物理难学,以此对应的每一轮教改,物理也首当其冲成为师生议论的话题,选修物理的学生人数比其他科目少。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关,竖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结合自己初、高中跨过年级的教学经验,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一谈。

1.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对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如初中二力平衡到高中的多力平衡甚至于不平衡;单一物体到连接体;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等。(2)从直观到抽象,如初中的声音的世界,物态变化,透镜成像到高中的质点,电磁场,电磁波等。(3)从现象到本质,初中贴近生活实际,直观性较强,实验具有趣味性,而高中则要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如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等。(4)从静态到动态、从标量到矢量,初中以研究静态、状态量为主,一般只考虑物理量的大小而不涉及方向,高中更注重动态、过程的研究,物理量不仅要考虑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方向,如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加速度等。此外还有从平面到立体、从定性到定量、从零散到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等。

1.2学习过程的差异

1.2.1知识内容要求的差异。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物理规律不复杂,实验原理简单,易操作,对建立物理模型,思维的深度要求比较低。高中物理则要求通过实验转化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教学内容比初中深奥,抽象。

1.2.2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重点概念和规律反复强化巩固,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不多,老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和纠正。学生紧跟老师转,记住公式,做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好的成绩。高中内容多,难度大,教学密度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各部分知识相互关联,教师对重难点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强调,对各种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需要学生课后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适应复杂多变的习题类型。初中的学习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感觉听懂了,实质上一做题就错。

1.2.3习题求解的差异。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所学的代数运算和几何知识用来处理初中习题游刃有余。高中的物理习题则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这种学科间的交错联系给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带来较大的困难,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2.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2.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注意知识的同化和承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承接。

2.2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得出、还是习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很重要。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研究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出规律,讨论规律的运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将抽象变形象,形象变具体。如在习题的讲解中怎样审题,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怎样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切入思考,化整为零并找出联系。让学生在求知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开拓,提高理解知识的能力,触类旁通,必要时给学生简单的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构建数理模型。

2.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时俱进,用风趣幽默的谈吐,巧设悬念,利用物理学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的密切联系,用我们的物理知识认知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多做实验。此外融洽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疑难解惑,循循善诱,以情促知,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教师共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生施教",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重视知识结构的形成,内容的拓展,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潜力,师生共学,一定能让学生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探索式;实验教学;理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76-02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

物理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概念弄不明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而且,如果理论掌握不好,或者是掌握得不全面,是很难解决综合性题目的。

1.初中物理基础概念的教学为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每当进行一门学科的教学时,必须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1],此结构亦为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以此加深学生对所需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理解,可有助于知识的纵向迁移,进一步变成系统的学科前景。老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辅助学生将所学新的物理学概念融进其本有的正确的概念网络中去,重构其新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框架。

2.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主旨是为塑造学生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的概念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们把它记住,而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就像数学是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逻辑的,语文是用来锻炼一个人语言水平的。物理所要锻炼的是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其他科目所不能够涵盖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物理概念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抽象,很容易让学生把生活和物理结合起来[2]。

3.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是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中,掌握运用物理学概念与物理学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就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概念,并逐渐熟练与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二、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的基础模式

初中物理学教学阶段为一项包括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并教学手段等密切相关,初中物理学教学模式按照不同分类就有许多种,就概念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练习-巩固教学模式、实验—归纳教学模式等[4]。

三、初中物理学教学模中探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作用[4]

1.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探索性物理学实验模型一般从问题与矛盾入手并对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强烈冲突,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动力。在教学中应该客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立志坚持与自主启发性相互联合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每一位爱好学习物理学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掌握的目的。从中可显著发觉学生对物理学习抱有浓厚兴趣,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大有裨益。更重要的为将改善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心向,并能使学生更加理性地投入物理学习,达到学生不断进取、努力追求的自我完善的升华高阶段。

2.探索性实验可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与学习能力。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索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参与并揭示物理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及方法的思考过程,也可揭示问题的发现过程和规律的探究过程[5]。唯有如此才可充分启发学生于此物理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也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活泼和生动。这不但可使学生牢靠把握物理知识,并对初中学生智力的开发、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6]。初中学生通过对物理学概念与物理学规律的形成过程的探求,亦能塑造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并提高学生发现物理学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物理教学的模式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非常有逻辑的。物理教学不同于数学和语文等其他学科,这是由物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不可否认物理是非常博大的,因为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面,而且还超越了我们的生活。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讲解,进行概念的消化,到最后对概念的理解和在题目中的应用。对于概念教学,切记不能够死记硬背,更不能够强迫学生去记忆这些知识和概念。对于一些我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推理,因为一个概念一旦学生自己能够推理出来,那么他们就真正掌握了这个概念。而且即使是长时间不适用这个概念,当用到的时候,学生们也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把答案推导出来。很多学生,尤其是物理学得好的学生。他们并不把每一个物理概念都牢记于心,而是将推导方法熟记于心。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迅速推导出一些新的公式和概念。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对于很多学生都是非常适应的。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将每一个公式推导给学生看,然后给他们机会去自己推导。只有把知识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运用自如,才能算得上是自己的知识[7]。

参考文献:

[1]黄伦松.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7,(10).

[2]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李泽军.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04.

[[4]吴波.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m].江西师范大学,2003.

[5]刘炳升.物理8年级上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

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3)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4)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5)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6)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1)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教研;实践;思考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应用。初中物理教学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初中师生必须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微教研是一种先进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通过微教研能够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理成绩,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涵。

一、微教研

微教研是微观教学研究的简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有待解决的细节性问题;其二就是在教学中第一时间分享自己或他人已解决问题方法,促进全员发展。

微教研是一种平民化教学方式,适用于大众教学,着眼于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注重教学过程。微教研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以及拓展,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信息较为发达的地区,该种教学方式使用比例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这种高效教学方式。

二、以实验为依托,让微教研有探究

第一,当前很多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因此在微教研活动中可通过实验为依托,发挥物理学科本身优势。当前物理实验室中一些实验器材仅仅摆设静置在实验室中,甚至一些教师对某些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都较为模糊,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初中物理教研组教师可以两三个为一组拼凑在一起,研究实验仪器以及课本相关实验及其拓展的操作方法,共同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微教研在各种小型实验的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重力方向演示仪的开发时,可在木板上做出一个矩形水槽,之后将悬挂有钢球的细线一端放入水中,通过现象对比让学生理解竖直方向的含义。

三、以课题为引领,让微教研有主题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并非一蹴而就,在研究过程中需坚持不懈,在研究中需围绕主题展开,这也是主题研究基本特征。进行微教研时需紧扣主题,基于此在进行微教研时可以以课题为引领,让微教研有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及思考时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将学生的表现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信息,促进物理微教研有效展开。

四、以网络为辅助,让微教研有活力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聊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QQ以及微信。这些聊天工具也是初中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当前一些学校禁止学生使用这些聊天工具,害怕学生过分沉迷于这些聊天工具而耽误学习。这种强迫方式不利于学生后期发展,且初中生融入网络是时展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这种特点针对性地设置微教研活动。教师可利用聊天软件建立群组,让同一科目教师以及学生参与到群组交流中来,通过群组进行校内教研活动信息的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对一些物理问题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在群组中讨论的问题主要围绕日常教学,只要与物理相关的教学活动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业余时间可以在群组中展开讨论。

五、以习题为载体,让微教研有根基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组成部分,通过习题教学能够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通过习题课教师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常犯错的部分在哪里。一些习题学生犯错率特别高,即使是初中物理教师也会犯思维定势错误,在处理一些经典习题时存在“经验”嫌疑。而通过习题研讨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在微教研中获得不同体验,共同进步。

物理教学是初中重难点教学之一,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微教研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物理在未来科技发展中重要性不断提升,微教研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钢,许光曙.初中物理微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25):68―69.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7

本学期物理教研工作将围绕深入推进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这个中心,进一步完善教研方式,在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以《武进区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为抓手,着力研究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引导并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我区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品位.

二、工作重点

1.本学期将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观摩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认知结构、反馈结构、智能结构、训练结构”。

2.加强对高考复习教学的研究和指导。组织高三复习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和研究20xx届高考的改革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及时通报有关20xx届省高考方案的信息和收集交流有关资料。

3.加强对中考复习教学的研究和指导。组织初三复习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和研究省物理中考统一命题的改革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处理信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三、主要活动

二月:

1、高三物理教学调研,探讨和交流20xx届高考的改革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方法。

2、高二物理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研讨江苏省高考方案调整后的课堂教学策略。参加对象:高二物理备课组长。时间:2月下旬。

三月:

1、组织高三教师参加常州市复习教学经验交流和相关信息通报会议。

2、召开物理青年骨干教师重点指导对象座谈会,确定专业发展目标和学习研究内容,以及具体活动安排和指导策略。时间:3月上旬。

3、做好高三一模考试的阅卷工作和试卷分析工作。

四月:

1、高一物理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研讨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应用。参加对象:高一物理备课组长。时间:4月上旬。

2、协助各教研协作片组织开展初三物理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五月:

1、做好第26届(20xx年)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的组织报名工作。

2、做好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后的试卷分析工作,同时收集最新高考信息,以书面形式印发各校。

3、组织高中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到有关学校研究高三复习教学工作。

4、组织初中学生实验的考查工作。

5、召开本学科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组组长会议,交流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成果。

六月:

1、做好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的有关工作。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8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下,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作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作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研究物理教学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二)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要转变教学理念,物理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足以提高专业素质,以及分析史料、推理证明、论断评价等研究能力。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学生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学生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学生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激发了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前言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有着较大的要求,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这两项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知识生动化与形象化的有效方法。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并消化课堂中学习的物理知识,也可以使初中物理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得到开发与深化。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价值的。

1、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科学技术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理论要求提升到了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只有在具备科技知识的条件下,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才会被社会重用。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各中学在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物理知识过程中,所以注重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提高了,才能将知识加以更好更有效的利用,其科研创新精神也会在其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当中得以开发,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

2、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生实验探究技能加强的对策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主要应从教学手段的改变入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下面,我们就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2.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教学活动当中,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在课堂中起主导性作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收。因此,学生很少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只能以老师的思路为思路进行知识的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很难得到建立,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更是没有得到体现。因此,要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来提高学生实验探究技能,就要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起:

第一,选择最适宜的初中物理教材。就我国目前的初中物理教材使用情况来看,我国的初中物理教材多种多样,选择最适宜的教材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材选择时,要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有效的对比与分析。

比如说初中常用的物理实验测量仪器的使用学习,这不仅是一项基本学习技能,也是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所必备的基本功。在进行测量前,要对测量仪器进行三查,第一仪器刻度是否平直,刻度均匀与否,刻度线是否清晰。第二,检查仪器刻度零的位置是否有磨损现象。第三,要明确两条刻线间的长度以及可以测量的最大范围。其次,在利用物理实验仪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五点,第一,要准确认识仪器的零刻度与最小、最大刻度。第二,如刻度尺的使用,要使刻度尺平直地贴近被测物体。第三,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第四,要估计到最小刻度下一位。第五,正确记录测量数据。

第二,加强课堂教学。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巧妙地对各种物理原理进行安排与讲解。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对重点理论或者难点理论的讲解,使一些相对深奥的物理原理得以引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与理解。

初中物理有许多需要被证明的理论,具体例子如下。

例如,论证大气压强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过多的解释是不能产生较大的说服力的。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的重点,改变传统的说教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在这个问题中,利用饮料瓶吞气球的趣味实验能形象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发现身边实验工具,开发日常物理实验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技能得到开发与提升,更好地投身于以后的物理学习。

2.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老师是一个相对严厉的角色,对全体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而想要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进行培养,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当中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明确自己的引导人身份。另外,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探究技能的讨论与学习当中。这样,学生可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观点有悖于物理实验操作原则,教师可以进行修正,但最好不要进行批评与否定。对于学生产生的新的物理实验操作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只有这样,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初中物理课堂氛围之下,学生才可以放开自己的思想,运用自己的物理实验技能去探索新的物理规律。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技能的高低对于学生学习物理专业知识与理论有直接影响。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利用课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保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最大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严新贵.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凯里学院学报,2007(03).

[2]周文华.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4(08).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篇10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解决方案

升入高中,物理学科要求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这样看来,高一物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原因

通过对初高中教材对比、教法研究、学情分析,得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产生困难的原因在于:错误的观点影响学生,使得本身对物理心存顾虑的学生更惧怕和排斥物理;在教材内容、教学、思维能力和心理方面,初高中学生也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是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

1.错误观点影响。许多学生升入高中之前,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高中物理难学。进入高一后,自然对物理产生惧怕和排斥心理。尤其是一些女生,由于受错误观点影响,认为自己不适合学物理,干脆放弃学习。

2.教材内容方面。初高中知识存在一个“高台阶”。初中物理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介绍直观现象,主要以记忆为主。介绍物理量重点讲解量度、定义,不深究其物理意义,研究问题时多为定性研究。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教学要求不高。高中教材内容有深度,知识点覆盖面广,物理知识更抽象,注重物理概念的意义和规律,研究问题多为定量研究。各模块之间联系紧密。高中物理教学侧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面。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要求较低,课堂教学进度慢,教师可对重点内容反复讲解、讨论,有利于学生掌握。另外,初中物理题型少,题目相对简单,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以简单的四则运算为主。高中物理的理论性很强,进度加快,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对问题的研究更深入,往往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同时,高中物理对数学功底有一定要求,常常函数、矢量运算、图像等混合使用。

4.思维能力方面。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初中阶段直观教学很少涉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这种错误的“前概念”,会阻碍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4.心理方面。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学习知识、概念、规律时,常以记忆为主,需要具体的形象支撑。高中生能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概括,主动地学以致用。

此外,学生经过初中升学考试后,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进入高一后,不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仍抱着通过考前集中复习、机械记忆就可以考高分的态度,不温不火地学习物理,导致学生学不好高中物理。

二、突破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措施

初高中物理学科在学生学法和教师教法上都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调整,帮助学生尽快、平稳地度过物理学习的过渡期。

1.破除学生错误观念,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受“物理难学,学也学不懂”这个错误观点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时就失去信心。物理课堂上,学生带着畏惧心理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在绪论课上下工夫,介绍高中物理时要注意与初中知识联系,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不必担心和紧张,树立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2.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在物理教学中,“同化”是指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指知识结构的更新或重组,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已经不能涵盖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重建。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用所学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教师要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同化过程,降低物理学习的“高台阶”。

3.加强学法指导。初中物理,由于教学内容要求较低,教学进度较缓慢,习题课比较少,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在物理考试中取得高分。升入高中,教学进度紧凑,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学习,学法很重要,方法得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加速度”和“磁感应强度”时,可以采用类比“速度”和“电场强度”的方法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整体法、隔离法、逐差法、探究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适当选择和斟酌,教学观念也要更新。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简化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而高一新生对抽象的模型感到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掌握模型处理问题时的优势,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

5.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每次做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正确选用实验器材,以及读数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且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结语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物理教师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钻研,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黄洪杰.新课程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