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0:03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1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教学机构中进行。对于初中课堂来讲,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框架和知识规律的优化,要立足于提高学生认知历史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观念,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课堂优化的必要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进行的,通过教学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历史教学需求。所以,必须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无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要切实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

二、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育的方法

1.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强硬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远远没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取得的效果好。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拓展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仅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贴近实际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或者真实存在过的事物,历史与现实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应该注重联系实际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这样,历史教学课堂才会自然贴切,学生才能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历史的辩证能力,历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会产生影响。

3.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讲究方法

历史教学要讲求方法,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探索和研究,历史课堂教学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切实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问题的关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学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4.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所以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做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提出与老师观点不同的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观点来与学生的观点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5.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富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有效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事物和历史事件自主认知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科技素养、人文素养。以往在历史教育中,都是通过老师口述和学生阅读相关教材的方法了解历史事件,这样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在现代教育的体系中,学生可以通过多样性的历史资料近距离地接触历史,了解历史。

6.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结合多媒体技术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就能够播放一些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从而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历史教学理念也应该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有其势在必行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认知历史和形成历史辨证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历史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2

一.初中历史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教育方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善于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

2.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的最早时期,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总结历史事件和借鉴其中教训的能力。但是一般来说,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堂无趣且乏味,没有将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了解历史,有助于形成初中生的责任感和掌握政治、人文文化等知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

3.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的作用。因初中历史多涉及的内容丰富,包含政治、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知识,所以有利于加强初中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基本的文化素养。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借鉴历史事件总结出的经验来引导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传统的历史教育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与素质教育模式结合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提出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改善,终于在国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使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足够的重视,有效的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2.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断地重复考试中的重点,老师一遍一遍的讲,学生一遍一遍的记,缺少课堂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差。此外,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并不代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有学习和钻研历史的兴趣、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不被课本上和老师教授的知识所束缚。

(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来教学,很少用自己的观点来评价和点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不能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

(3)教学资源开发不够。一本历史书就想让初中学生了解历史,就凭教师的教课水准再高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学科都注重实践,而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同时课堂播放历史影像资料、课外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课外历史读物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一所学校是否可以有能力开发这些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也要将历史课本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设计吸引学生、内容丰富的课本也是开发教学资源的重点。

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把以老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学生主动的请教知识。在学生与教师的观点不一样时,应该主动与老师辨析,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老师的固定观点。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均不相同。再课堂上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所教授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优化历史教学方法。学历历史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如:情景教学、网络互动等。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现状;对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当前教师的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迅速普及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要求教师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学生一片自由成长的蔚蓝天空。基于以上两点思考,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一些直观、生动的影像视频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

当前,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1.教师未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回顾历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切的教学内容都是源于课本,却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这种完全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完全失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意义,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教学方式而已。

2.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有待提升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首先需要的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等等。笔者这里将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将一些文字性的信息输入到课件中,而是要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形、色等优势,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焕发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却处于比较低下的现状,教师不懂得巧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甭谈什么搜集相关的影像资料,并能够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进行播放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低下,是影响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又一因素。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教师的因素,阐述了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w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以上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现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能够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1.巧用多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

任何一门课程,都会有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其课堂教学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毫无特色,学生也无法把握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只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强化,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动画、图画以及影像资料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学习的新股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当前,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实用且普遍的教学方法,逐渐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精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精神百倍的投入到教师即将讲解的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3.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课件具有保存上的优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记录的板书资料,不便于保存,往往是课程结束以后,就没有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同,多媒体课件具有永久的保存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共享的视频资源,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常言道:凡事皆有两面性。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可能是毫无节制的。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他们要想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度,而这个度,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否则会使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的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当前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4

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作直观演示,但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难以活跃课堂氛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很明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进行可视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视频演示,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眼耳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不由自主沉浸于历史场景中,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乐于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关键词:

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有效提高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1.1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教学内容、课时间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巾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

1.2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和课件中的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为他们创造性地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1.3从表面看信息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媒体教学程序中的中断功能,有利于学生重复学习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并且做到了应用自如。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着学习进程,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学生独立学习。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可构成一个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再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烦琐的知识点系统化

初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学习科目,历史学科涉及众多而烦琐的知识点。如,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等等,学生若是能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记忆与理解,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历史学习效果,而且还能着重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认识及处理问题等各项综合能力,而这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个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音像、表格于一体,有利于以更加动态的方式反映具体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意义,有利于确保学生对具体知识点形成系统、整体认识的同时,充分掌握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幻灯片的强大功能,切实起到了发展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

3有利于创设真实情景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情感品质的教育是初中历史“情感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点所在。要想确保良好教学效果切实获得,真正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及情感度,仅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死板说教恐怕很难真正收获预期的理想效果。因为,初中生正处在较为叛逆的青春期,他们厌抵触强硬的价值观灌输方式,反而热衷于通过生动、形象的历情境更好地感知不同历史背后蕴含的道德情感。因此,作为初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开发资源,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造真实感较强的情景氛围,以此作为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力求精致、实用、简便,忌“花”、“虚”、“繁难”。课件设计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图片文件应与文本文件相结合,色彩不宜太鲜艳,以免分散学生对文本文件的注意力,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会显得枯燥,吸引不了学生。在课件设计时应注意留足给学生记笔记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但又要注意课件演示的时间控制问题,不要影响教学的进度。二是认清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工具之一,不是每一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用计算机。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忘记了教师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这些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不是由机器主宰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将一节课的时间排的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较高。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他们对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历史课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多多探索、大胆实践。相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景教学

历史课程是初中阶段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以及生本教育观念,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情景教学法是众多教学实践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方法,较其他教学方式而言,在生动形象还原教学内容及素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及情景教学应用必要性分析

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历史课程也随之进行了系列的调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目前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学生兴趣程度不足

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是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逐渐增多,历史教材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足够的诱惑力,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总是难以激起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离

除了学生学习兴趣程度不足的问题之外,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现实关系的脱离。以史明鉴指的是透过历史现象对现今的情形以及形势进行有效的分析,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时间,通常都是利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并不对教学途径进行创新设计,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去建立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同时,还缺乏一定的现实感,进而加重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厌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虽然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但是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这样一种教学现状,情景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不仅是丰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历史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必然途径。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情景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那么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采取措施对情景教学法进行充分利用呢?

(一)材料的充分收集

情景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它重在对当时当地情景的还原,具有生动形象、深刻明了的特点。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虽然情景教学法具备这样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材料收集不够充分,准备不到位的话,极有可能收到相反的效果。因此,针对这一不确定性,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能从教材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社会问题入手丰富情景题材和素材,为情景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充分的条件,激发学生对情景教学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比如就《文成公主入藏》这一活动课程情景教学模式的开展来说,建议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文成公主入藏历史时期的背景和主要的大事;除此之外,最好能从现阶段友好外交的典型事例出发,奠定学生对"和亲"一词的认识,从而为情景教学的顺利开展及氛围的合理营造创造基础。

(二)氛围的良好营造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有效应用,除了上文提高的策略和措施之外,教师还应从情景教学的氛围入手,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紧张程度,为情景教学教育功能及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基础。比如就《模拟实时报道》这一教学内容情景教学的开展来说,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实时报道闹笑话选集,让学生娱乐放松的同时,提醒学生实时报道中应注意的系列问题,既能发挥教育功能,同时也能起到缓和氛围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情景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评价环节的有效开展,作为情景教学评价来说,建议教师应坚持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促进评价的灵活性和激励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总结

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是从历史课程本身特点出发,生动呈现教材内容的有效途径,同时更是新课程标准条件下,课程教育改革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客观要求。历史课程是初中阶段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以及生本教育观念,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现状,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情景教学法的积极作用: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能从教材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社会问题入手丰富情景题材和素材,为情景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充分的条件,激发学生对情景教学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应从情景教学的氛围入手,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紧张程度,为情景教学教育功能及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基础,争取为初中历史课程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建勋.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杨译.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意义;教学现状;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11-02

初中是学生接受历史教学的初始阶段,历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的种种,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将人类和自己联系起来,只有对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完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所以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道路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初中历史的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决,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初中历史的意义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要接受的一种教育,也说明作为初中生有必要对我们的历史进行一种深入的了解。首先,对于国家的接班人来说不能够忘记历史,所以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让其了解到我们的前辈们为此做出的牺牲,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及古代劳动人民聪睿的智慧,增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对其人生观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对于世界历史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世界的文化,并掌握世界变化的规律。其次,在历史中可以发现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的优秀品质,所以历史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难免存在着失败和困难,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在历史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很多伟大、优秀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的学习会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得到强烈的震撼,并在内心对这些人物产生钦佩和效仿其精神的效果,进而升华自己的精神,逐渐形成优秀的品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方法传统,采用的教学手段落后。在教育进入现代化的今天,始终存在着很多教师采用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历史的教育,仍然不懂得利用新的而又科学的教育手段,往往是将教材上的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全部灌输给学生,根本就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吸收。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结果是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不能够从历史这门课程中了解到丰富的信息。其次,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认识不到学生的存在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这些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只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学生能做到的就是围绕着教师的讲解进行吸收和学习知识,而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解答和重视。所谓的教学就是要教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育,而这种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教学的目标性,使学生的主体性淹没在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中。再次,教学背景薄弱。初中历史在传统意义上是一门副科,对于历史的学习一般都会认为只要多背一背就会得到改善,在师资上也存在着不平等的安排,从中可以看到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重视度不高,进而也不会为历史的教学提供一些充足的教学条件和背景。在这种条件之下,也导致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随意性,态度不严谨,导致历史的学习在学生的印象中时可有可无,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导致了历史的学习存在着弊端。这种弊端的存在对于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避免弊端的存在,改进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方法

首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现如今,大多数课堂上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现代手段允许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视频资料的播放,将历史的教学从原来的抽象化向生动化转变,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例如,当对中华民族一些时代的文明进行讲解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各个时期的文明用纪录片的方式放映给学生,将一些图片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把这些抽象的认知,通过这些生动的方法得到直观上的认识,继而使得教学的生动程度得到了提高。其次,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对这一点重视起来,在课堂上要采用探索性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的手里。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任务,让他们以此为导索,对知识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然后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去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从而对此问题得到深入的了解,这种小活动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提高教学背景,加强重视程度。作为学校领导,有义务提高历史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根据实际的条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观。而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升华自身的专业知识,强化自己的教学业务培训,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达到课程要求。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各中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历史教学背景。最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历史的学习走出课堂,进入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历史名人的遗居进行参观,使学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回忆并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还可以通过一些民俗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累。

初中历史的学习有着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了解到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的改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和兴趣,使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7

新一年,新计划,你的计划做好了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大家查阅。希望你们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__、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_、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_”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钻研教材,学习“课标”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出高质量的课时教案。

2、加强课堂教学,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3、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探究的习惯。

4、加强辅导。

以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为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成绩。

5、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6、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再除去两分钟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7、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8、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9、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10、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习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习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习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行为习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习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的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师;历史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就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谈谈一己之见。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1.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

1.2历史学科知识的专业特征的要求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基本特征。

1.2.1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即它的不可再生性。历史过程发生过以后,便事过境迁,它无法象物理、化学实验那样,能再次让人去经历和体验,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来认识历史过程,但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是极其珍贵有限的,要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地全面地接触这些材料是极其困难的。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历史形象的原貌,这对于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历史认识大有裨益。

1.2.2历史知识的具体性,是指历史知识包含生动、具体的内容。各种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变化万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很早就论证了教学的形象性原则,他认为越是依赖感官的知识越可靠。因此,历史课堂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知识的呈现声形并茂、情景交融,让学生动用各种感官接触历史事物,这是突出历史知识具体性的最佳方式。

1.2.3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面已经比较广泛,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也涵盖着科技、文化、教育、思想、外交等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以前通过板书图表或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讲解历史知识体系复杂的关系,但限于教学时间和板书篇幅,不可能揭示得淋漓尽致,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建构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的结构框架,同时,在电脑所显示的结构性图表或内容中,可以设置热字或其他热对象,从而激活各个知识结构层次中的具体内容,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联系变得形象清晰,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做到的。

1.3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的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单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容易接受那些生动形象的历史表象。特别初中基础年级的学生,其心理素质的发展,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将产生积极影响。

2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局限性

2.1增大备课环节的工作量

应用多媒体教学,在原有备课模式的基础上还要找大量的合适的图片、影像等素材,另外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2对学生的组织难度加大

现在初中,能在本班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不多。而绝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个或若干个多媒体教室。当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而课间时间往往有限,如果组织不当,上课铃响了学生还乱糟糟的。

2.3不便于学生回看

教师为了完成下面的教学内容,已经把前面的演示文稿放映过去了,特别是课堂小结时,学生不容易看到前面的内容,不像传统板书那样,教师的板书提纲就在黑板上,可以边看老师总结,边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实现链接。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仍然需要教师板书,以便学生记笔记和做复习之用。

3历史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3.1根据教学实际,制作课件

课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也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整合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越来越多,“拿来主义”的课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需要,但可以利用多个课件的内在资源,去粗取精,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组合,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课件为教学服务,而不至于被课件束缚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3.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可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学风格被计算机演示的程序所湮没,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3.3注意与其他常规媒体的有机结合

有的教师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运用。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都有所长,以有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直观教具、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等。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

3.4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

多媒体技术在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内容可接受程度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限制。因此,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启发式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屏幕上提供的文字材料或画面,提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是急于回答,而是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教会学生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历史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多姿多彩,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营造历史教学的新情境。但多媒体有其优势的同时,也有其不足。我们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使课堂气氛活泼、形式多样。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37-01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思维逐步成熟,意识形态逐渐确立,学生能根据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去完善自己的道德感、美感和荣誉感。这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的社会有着积极的潜在价值。于此同时,历史材料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为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1什么是历史课情感教学

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涉及到两方面的“情感”,一方面是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在僵硬的知识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用情感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有助于知识的吸收,从而使教学成果得到合理的优化;另一方面,学生接受了知识,会引起自身的情感共鸣,日积月累对于不同的事件会培养不同的合理的感情倾向,形成大众意义上的情感品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正常的发展,人格得到逐渐的健全。将情感教学的理念迁移到历史课中,就是历史课情感教学。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视点投在人的内心情感与精神的世界,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历史课堂的情感教学首先体现在有充足的教学内容可以发挥;历史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规律的总结等,这些方面都能引起学生的好恶感受,都能影响学生的感情和道德品质;第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情感教学的理念;它规定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了解国情,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继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健全人格;还要求关注当今的国际形式和全球性的问题,比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观念等;历史学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学科,情感教学的标准主要以这些考查内容为评价的标准;此外,将情感因素融入教学之中,能够使课堂更具人性化,形式方法也较灵活。

2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2.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也是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方法、为人处世,甚至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做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学生会把这种反映带到课堂上。对老师有好感就学,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高,对历史老师也特别崇拜,这样师生关系也就平等融洽。对老师有恶感就不学,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特别是那些对自己有看法的学生,一定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谈一谈彼此对对方的看法,开诚布公。必要时,可以请班主任或家长做工作,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感到老师关爱自己便会产生健康的情绪,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加有利于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2.2开发历史情感教育资源

首先是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历史影片、历史音乐、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如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起到再现历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讲述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作用,并且纪录片里都有丰富的情感素材,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历史情感与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这些音像资料,挖掘其中的情感素材。其次是各类历史遗迹,比如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等。这些历史遗迹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是历史人物品质的展示,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对学生来说是直观的情感体验。

2.3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教育

优化教学内容是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紧密相联。因此,要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如讲“九・一八”事变,可以先让学生听《松花江上》的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激昂而悲哀的音乐、忧伤而充满怒火的歌词,达到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讲《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先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用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意境,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心、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习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播放《万水千山》,让学生通过影片了解红军面对的围剿,为了保存实力而进行的艰难跋涉,了解长征中的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环境、物资缺乏、饥饿寒冷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学生抗击生活挫折的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以苦为乐。

2.4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把教师的情感自觉或不自觉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他会感到成功的自豪,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就会随之提高,情感也就会得到升华。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那些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机制。教师要善于有效运用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光辉的一面,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灵活的评价手段无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从人本主义教育观来看,我们的教育必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脱离了情感的智慧是空虚的,为了人格的健全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价值观相结合。我们只有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情感教育,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的创新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篇10

史实概念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如“西安事变”,包括对该事件基本史实的概括:历史背景、爆发时间、地点、基本过程;还包括对这一史实的评价:西安事变表明绝大多数具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史实概念依其所反映的内容又可分为事件概念和人物概念。前述“西安事变”即为事件概念。人物概念主要包括:人物所处的时代、类别、事迹、作用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据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既为初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也使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再度提到了课堂教学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说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升华。如果基础不够扎实,怎么去升华和提高,又怎么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所以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知识与能力”中要求初中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实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笔者十多年初三历史教学的体会和初高中历史教师教研活动中的交流反馈,发现初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普遍掌握不错,对历史事件的爆发时间、地点、基本过程了解也比较到位,而对历史背景的认识比较模糊,尤其对历史基本概念中的“性质”认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有必要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逐步提高历史素养。

怎样才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史实概念的认识,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作为抓手。正巧笔者2008年参加南京市优质课比赛,抽中了《》一课作为赛课内容,本课隶属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于是,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断,力图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人物概念和事件概念的性质。

师:“请结合书本,归纳的内容。”

生:“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派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师:“综上所述,试图在哪几个方面对清政府进行改革?”

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的各项内容对哪些人特别有利从而得到支持,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从而遭到抵触。首先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这个内容将会有利于哪些人员参政议政?”

生(齐答):“维新派。”

师:“冗员指政府机构里多余的闲人。因此裁撤冗员必将使哪一阶级的势力大大削弱?”

生(齐答):“地主阶级。”

我在黑板上写下“地主阶级”和“维新派”的字样,并在“地主阶级”旁边添加了一个向下的箭头,表示地主阶级力量削弱;同时在“维新派”的旁边添加了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维新派力量增强。

师:“那么维新派属于哪一阶级呢?”

还没等我说完,已经有人低声回答“资产阶级”,但是这样的声音比较少,说明大部分同学并不清楚维新派属于哪一阶级。

师:“如果政治方面的改革同学们还看不大出来,那么让我们继续分析经济方面的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此时中国有哪些阶级?”

生(齐答):“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师:“当然也有少量的无产阶级,只是他们目前力量太小,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暂且不谈。其他几个阶级中,农民阶级有没有能力兴办工矿企业?”

生(齐答):“没有。”

师:“而地主阶级虽然有能力,但地主顾名思义是拥有大片土地的主人,所以绝大多数的地主如果要进行投资会优先选择购买土地还是兴办工矿企业呢?”

生(齐答):“买土地。”

师:“所以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实际就是鼓励哪个阶级去兴办工矿企业呢?”

生(齐答):“资产阶级”。

师:“所以经济方面的措施毫无疑问是增加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我在“维新派”的旁边又写下“资产阶级”的字样,同样添加了向上的箭头表示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思想文化方面的第一个措施‘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这里所说的西方书籍和新思想,毫无疑问应该是哪一阶级的思想?”

生:“资产阶级”

师:“因此思想文化方面的第一个措施同样是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我又在资产阶级后面添加了第二个箭头。

师:“思想文化的第二个措施‘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将有利于哪些人宣传自己的思想,扩大本阶级的影响呢?”

全班比较安静,显然这个问题跳跃性太大,学生一时无法思考得出结论,于是我继续引导:“首先,农民阶级虽然有这个需要,但是中国的农民过于贫困,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地主阶级有没有必要通过报刊言论来进行宣传呢?”

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学生回答“不需要”。

师:“确实没必要,因为地主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他们可以通过官僚的奏折直接上书光绪帝或者慈禧太后,有阳光大道可走,就没有必要走独木桥了。因此,这个措施同样是为了便利资产阶级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扩大本阶级的影响。”

我又在资产阶级的旁边添加了第三个向上的箭头。

师:“至于军事方面的措施,毫无疑问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国防能力。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都会这么做。因此,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是为了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呢?”

“资产阶级”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师:“所以进行改革的维新派必然属于哪一阶级?”

生:“资产阶级。”

师:“下面哪位同学能够帮助老师归纳的运动性质呢?”

生:“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师:“非常好。那么让我们再来稍稍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能记得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吗?”

生:“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师:“同学们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因为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师:“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规律: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我们将洋务运动定性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而维新派发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将定性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此如果以后我们还要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定性,我们必须学会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

生1:“看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属于哪个阶级。”

生2:“看历史事件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师:“不错,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历史事件的性质。”

通过上述循循善诱、抽丝剥茧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在学习历史、分析内容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归纳了历史规律,既达到了课堂设计目标,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更是笔者在赛课过程中的一大亮点。所以,在赛课过程中获得评委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荣获了南京市优质课赛课一等奖。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基本史实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于浅层次教学目标、基本概念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于中间层次教学目标、基本规律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于高层次教学目标。初中教学固然有为高中历史教学打基础的职责,但是初中历史教学并不能单纯理解为基础历史史实的传授与掌握,而是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发展效度、准度和速度。而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就是历史思维能力,具体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如能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之下,能根据历史基本概念的相关内容归纳组合、提炼出历史规律,那么初中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已养成,历史学科素养已经得到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意义重大,最终能够真正“使人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增加掌握现在社会的能力。”实现历史的“双重作用”。

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和形成能力的关键,而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有赖于老师长期的潜移默化,有赖于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必要的方向指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为此做了一些努力。

1.本课教学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直至明确历史基本概念的性质,并探寻到此类历史概念性质的学习规律。

2.为减少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的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材料,包括课本材料和补充材料。

3.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课堂的特色。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大胆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形成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