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3:34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用地数量已经逼近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活对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一方面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受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所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需要从以下角度着手:

1规范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指导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行为,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水利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借助自身的职能,全面掌握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水利专家的建议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而适应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规范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统一的量化标准,并综合分析各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制定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进而指导、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整合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整合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国投入渠道比较广,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水利部门,以及相应的农业部门、国土部门等都在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多部门参与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各部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侧重点不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所有部门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处于野蛮发展状态,进而难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标准,虽然各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各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有效整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统一管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资金,通过对投入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集中所有资金解决关键性问题,从根本上确保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存在,一方面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另一方面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首先,需要有效管理工程投资,通过全面把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市场发展等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其次,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做好全局规划工作,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其功能最大化;最后,在施工现场做好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责任制,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4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时,运行管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多么高,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护,必然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首先,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做好运行管护工作。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政府部门需要给予农田水利工程大力扶持,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运行管护措施,同时安排相应的运行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其次,结合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农田水利管理规章制度,在该规章制度中,从责任、义务的角度对各级政府,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明确,同时制定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管理,以及运行维护机制;最后,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全面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等工作,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产权改革,借助产权改革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奠定基础。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养护,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工作。另外,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地质、气候等情况,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制,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

5培养高标准农田水利技术力量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作为管理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丰富施工技术知识,在掌握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组织管理工作。对于一线作业人员来说,经过教育培训后,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6结论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用地数量已经逼近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活对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一方面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受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所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需要从以下角度着手:

1规范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指导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行为,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水利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借助自身的职能,全面掌握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水利专家的建议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而适应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规范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统一的量化标准,并综合分析各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制定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进而指导、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整合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整合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国投入渠道比较广,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水利部门,以及相应的农业部门、国土部门等都在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多部门参与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各部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侧重点不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所有部门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处于野蛮发展状态,进而难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标准,虽然各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各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有效整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统一管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资金,通过对投入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集中所有资金解决关键性问题,从根本上确保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存在,一方面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另一方面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首先,需要有效管理工程投资,通过全面把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市场发展等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其次,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做好全局规划工作,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其功能最大化;最后,在施工现场做好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责任制,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4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时,运行管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多么高,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护,必然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首先,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做好运行管护工作。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政府部门需要给予农田水利工程大力扶持,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运行管护措施,同时安排相应的运行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其次,结合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农田水利管理规章制度,在该规章制度中,从责任、义务的角度对各级政府,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明确,同时制定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管理,以及运行维护机制;最后,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全面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等工作,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产权改革,借助产权改革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奠定基础。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养护,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工作。另外,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地质、气候等情况,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制,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

5培养高标准农田水利技术力量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作为管理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丰富施工技术知识,在掌握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组织管理工作。对于一线作业人员来说,经过教育培训后,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6结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发展水利事业的基础,同时也是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发展水利工程,还是发展我国农田事业,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国依然存在众多问题,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转向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避免。为了提高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认真组织开展施工作业,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贺诗涵.沈康高速示范带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6.

[2]史皓男,贾佳.面向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15(06).

[3]李玉玲.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201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J].北京农业,2015(12).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3

关键词:新形势;白山市;农田保护

白山市土地总面积1,474,372.8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2958.98公顷,保护率85%。几年来,白山市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指针,坚持以服务全市经济建设为宗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1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巩固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成为摆在白山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了使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采取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1.1不断深化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等多种形式,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关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定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反复宣传、讲解,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和保护基本农田。宣传占用基本农田的“五个不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使全社会形成保护基本农田的自觉性。二是签定目标责任制,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和责任。几年来,每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与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都签定基本农田保护的双项目标责任制,并狠抓落实,确保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稳定。三是从源头抓起,按照现行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才可以占用基本农田。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凡是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我们坚决不予上报预审,把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降到最低限度。

1.2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检查,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的稳定

为了巩固基本农田保护成果,几年来,进行了多次基本农田保护检查,成立了以国土资源局局长为组长、农委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各县(市、区)抽调了得力的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实际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2958.98公顷,保护地块7140块,层层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8427份。同时,还采取以下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一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达到图、表、卡齐全。二是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450块。三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网络,聘请乡、村、社基本农田监察员。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对违反规定乱占基本农田者追究其责任,轻者追回耕地,恢复地貌,重者依法查处。

2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全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都分别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制度。

2.1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政府领导、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落实到地块。把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领导任期目标制的一项内容,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2.2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非法进行建设和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一律不得安排新建非农建设项目。建筑物、构筑物拆除的,所占的土地要及时复耕。

2.3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

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依法需要占用的,一律报国务院审批。报批前,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制订补充耕地方案时,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明确补划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质量。被占用的基本农田耕地层土壤,应进行剥离,用于新补划的基本农田或新开垦的耕地。坚持占用基本农田与补划基本农田相结合的制度,确保基本农田的面积不减少。近几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量很大,在报批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时,充分做好补划基本农田方案,做到“占一补一”。同时,对一些重点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全部依法进行了补划,实现了占补平衡,基本农田面积始终保持了稳定。如:抚松县二期网改松漫线路工程、抚松县二期网改松漫线路工程双回路线、吉林松江河水力发电公司双沟电站一期工程、浑江发电公司五期工程、三道沟水上工作站建营房、抚松县城市供水工程净水厂等项目共占用基本农田38.5487公顷,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及时调整补划了基本农田,使基本农田总面积不减少。

2.4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

要进行基本农田分等定级,加强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体系,建立定期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把基本农田与地力培肥、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

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确保了白山市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落在实处。

3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申报工作

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以后,白山市按照以建设促保护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围绕“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目标,不断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科学制定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在白山市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推动白山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5年10月,白山市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拟在浑江区红土崖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示范区位于浑江区西南部,距市区中心22.5公里,居长白山南麓,浑江上游,东与三道沟镇和临江市苇沙河镇毗邻,西南与通化市交界,北与六道江镇、七道江镇接壤。土地资源以缓坡耕地为主,基本实现梯田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要求,田间道路通达,布局合理,适应耕作和田间管理,能够突出东部山区保护耕地的示范作用,并能突出代表山区基本农田保护的特点。示范区总面积10.8万亩。该示范区实施后,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4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管理过于僵化。基本农田保护区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尽管经过多方面调查论证,力求科学合理,但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比如因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基本农田遭到毁坏,短期内又无法恢复,导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足而又长期得不到补充,部分通过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新增加的优质耕地,长期不能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实行更有效的保护等。

(2)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机制不完善。表现为: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由上而下逐级下达的刚性指标,这个指标往往与各地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很难全面、合理地划定规划期内的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需要通过规划调整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难以及时得到解决。

(3)基本农田保护法规不健全。表现为:对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调整完善,缺乏操作性强的程序性规范;在基本农田质量定期检测、基本农田动态调整验收审查、基本农田审查报批等方面还缺乏一系列规范制度,对弄虚作假或审查不严的行为缺乏责任追究制度。

(4)基本农田保护资金缺乏。表现为: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政策保障,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平稳运行。

(5)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还存在差距,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只要是为了经济发展,就可以随意乱占耕地,甚至占用基本农田大上项目。

(6)有些地方为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的法律规定,频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或修改,影响了基本农田保护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一些违法违规占用的基本农田,通过调整规划,补办手续等方式规避法律责任。

4.2对策及建议

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使基本农田得到长效保护,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保护和管理上做到“严”而不“僵”。

基本农田保护在保证制度严肃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制度执行的实际效果。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市政府定期组织对县(市、区)政府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充分发动群众,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对于违反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行为做到早知道早处理,督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立案查处或督促地方查处,并通报处理结果。

(2)每年组织一次基本农田质量动态调查。对确需调整的农田,可依据规范要求提交调整报告和调整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意见。凡属于合理调整的,报原规划审批部门批准调整,国土资源部门备案,以建立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切实有效的管护机制,确保在规划期内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3)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要研究制定以下几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一是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对督查的时间、方法、督查组的组成及各自的责任、督查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标准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合理的基本农田调整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家组成员的资质、调查论证的内容、各类定性标准都要有明确的标准;三是出台关于基本农田质量定期检测、基本农田动态调整验收审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合理调整的审核报批的规范程序的规范性文件;四是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管理中各个运作程序和审查环节的差错责任追究制度。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4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长期落后,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落后,普遍存在农田水利设施功能退化、工程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经过旱涝灾害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损失更加严重。这种现状同我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各地各部门必须要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通过政策和资金杠杆儿对现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转进行调控,为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保障。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和缺陷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为解决农民日常生产和饮用水而修建的水利工程。近年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被忽略,导致农民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竟然出现水荒,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给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损失。如今,小型主要表现在:

1.1工程质量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都在围绕农田及生活区,便于农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利用。但农村水利工程多属于地方性工程,施工方在施工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施工质量问题,再加上工程建成后多为农民自行维护,难以按照正规的水利工程维护标准进行日常维护。很多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施工单位本身没有质量意识,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工程建设质量和维修养护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1.2重复建设多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始较早,但整体的设计施工都比较落后,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都缺乏相应的目的性。这种情况在很长时间内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不相匹配。有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都是根据国家或地方政策临时仓促上马,没有对工程的整体效益做综合评估,以致于出现工程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1.3资金链不稳定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除应急工程由少量投资由政府投资外,几乎都是社会投资,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养护费用很大一部分由投资者自筹。自筹资金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就是资金链不稳定。资金链的波动会导致某些工程因资金短缺而出现工程停顿。个别施工单位还会因为资金问题造成建设标准降低,最终影响工程的使用价值和后期的维护。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2.1落实岗位责任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纳入各地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战略。各级政府牵头,在所辖的农村中组织相应机构,形成领导责任制,分阶段的对现有的农田水利状况进行调研,而后形成评估方案。根据当地农田水利状况,将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和管理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分阶段进行评估、考察。

2.2加强质量监管

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和后期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得工程建设中不出事故,使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益。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2.1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过程管理

根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完善工程资质认证制度,保证聘请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可使用,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招标至少要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下准人证的3家以上企业或单位,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

2.2.2健全管理机制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丁程项目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规划符合实际需求,最大化项目的投资收益,实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制度。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广泛,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布局。一律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与此同时,相应地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搞好工程建设,使工程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建立严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防止和杜绝水利工程项目的盲目和重复建设。

2.2.3施工准入制和监理制度

施工企业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都必须持施工准人证持证上岗,施工准人证南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进入施工阶段时,建设单位就需要配备具有资质的质监员对工程各部分进行检测,详细填写检测记录,尤其是那些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必要时还需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后,才能作为工程使用材料。填写的检测记录可为验收和今后工程理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3投资标准的多元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过少,使得建设标准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应该遵循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形式多样化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的投入。同时,深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加大水费征收力度,提高水费投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力,并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的水利投入新机制。各级财政可以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项目,专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通汉.改革中央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J].中国水利2006(02)

[2]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0)

[3]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06)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5

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和水利部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每年投入资金达50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引起国家和相关事业单位的重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建设水平低、工程不配套、缺乏资金投入等问题,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前期的规划、建后的管护工作都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设标准低

农田水利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在监管工作中投机取巧,减少监管次数,致使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监管。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用劣质材料,不按照图纸私自操作,责任落实不清,出现监管互相脱节、施工秩序混乱的现象,如果对这些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管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工程竣工后管理粗放,水利设施损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3、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4、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6

一、新时期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

我国拥有13亿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我国的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

1.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对新农村建设最大的支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2.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和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凸现,“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现阶段,耕地仍然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对大多数农民来讲,目前还离不开农业生产,离不开农村生活,离不开耕地。故此,加大基本农田保护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耕地对农村的稳定作用,农村的稳定来自于农民的稳定,农民的稳定又来源于农业的稳定。土地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性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大问题,保护好耕地,等于为农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农田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1.基本农田的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生产水平低下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自然条件所影响,耕地质量表现以中等为主,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超占60%近年来,耕地质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有5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序存在环境恶化和地力下降问题,

2.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基本农田增加缺乏后续保障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仅为5403公顷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的新疆、内蒙古、宁夏和低洼易涝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沿海滩涂

三、对策建议

加强新时期的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可以从制度、经济、法律、生态和技术等多角度、多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总体来说,要把治标和治本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科学发展关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有效协调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制度

立法是有效划定、监测和管理基本农田的法律保障,国外基本农田保护的成功经验都是把立法做为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从基本农田保护技术规范到管理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过立法,健立农业保护区,保护耕地,该省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农业用地委员会,制订了《农业用地委员会法》、《农业用地法》并建立了农业保护区,将占全省土地总面积5%的470平方公里农用地及可耕地纳入了农业保护区,并对保护区内土地的使用和保护以法律的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农业用地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执法与管理机构。《农业用地法》规定,保护区内的土地应优先用于农业,如果要划出保护区或改为非农用途,必须经农业委员会批准;各级政府在制定当地规划及法规时必须考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支持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避开良田,如无法避开,也要在设计和建造时将其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强化制度的执政与监督

进一步完善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省、地市、县、乡、村五级主要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的“一票否决制”,通过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将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的责任落实到位,并列入考核指标体系中。

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各乡镇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显要位置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图,保护制度责任单位等内容在标志牌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制度,杜绝“占优补劣”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进行“基本农田异地补充,异地有偿代保”时,必须保证新补充耕地与被占用的基本农田在数量、质量、区位和生态上都达到大致相当的程度。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常动态管理,要应用已有的基本农田信息数据库,建立基本农田统计台帐、完善基本农田登记和日常管理制度,要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相结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网,并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如航空、卫星遥感测绘)进行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特别是要加强土地变更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测系统,准确把握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

3.全方位,多渠道等筹措资金,建立全国范围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开发基金,加大保护基本农田

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的优先优惠政策,形成基本逐田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逐田保护是对优质耕地的特殊保护基本逐田保护区的农民因此而丧失一些发展机会,因此国家应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的优先优惠经济政策,弥补当地农民的机会成本,调动地方农民保护基本逐田的内在经济动力。一是国家可以将政府贷款、资源保护工程、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等有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二是各级政府将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三是各级政府每年给予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一定的经济补偿;四是国家给予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依法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三项费用的力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使用。可鼓励和指引各级政府、单位和农户对其管理和经营的基本农田增加资金、劳力投入,改善基本农田的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产出率,政府可整合现有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低产田改造资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等多渠道的资金,进行集中使用,重点投入,以扩大资金投入的规模效益,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4.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审查,严禁违法占用基本农田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和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外,其他非农业建设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法律规定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非农建设项目,必须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加强对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的审查。法律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以及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的各类非农业建设不得报批用地。不得批准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的工程临时用地。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加强基本农田的社会监督。依法批准或经法定程序通过调整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法定的最高标准执行,对以缴纳耕地开垦费方式补充耕地的,缴纳标准按当地最高标准执行。

规范基本农田补划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非农建设项目,要先补划后报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对补划的基本农田进行验收,保证补划的基本农田落到地块,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的平衡,防止占优补劣。占用前要将耕作层进行剥离,用于新开垦耕地或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并要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7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健全完善自然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压实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田长制(以下简称田长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耕地保护全过程、各环节,为真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由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田长”,建立“田长+检察长+警长+网格员+监督员”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覆盖全部、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切实维护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从严保护。坚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耕地保护责任意识,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保护利用好永久基本农田。

坚持权责一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乡镇、村两委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管控机制。

坚持奖惩并举。以各乡镇为主、县级为补充,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各级田长等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耕地保护不力、问题突出、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约谈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总体目标

到2021年2月底前各乡镇要全面落实以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为目标的“田长制”,建立每块耕地有田长的管理模式,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坚决遏制乱占耕地违法势头,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布局合理。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田长制,实现耕地网格化监管

建立耕地管理工作一张网,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建立田长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同、责任到人、源头治理”的原则,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级设置农田网格,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行政村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网格单元,乡镇政府、行政村主要负责人分别为本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每个地块,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执法监管网络体系。

1.各级田长设置与职责。县级总田长由县长担任,县级田长由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县长担任。乡级田长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担任,村级田长由村两委负责人担任。

县级田长:县级田长对县级总田长负责,对全县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承担网格化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推动全县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协调解决全县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联合打击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对下级网格的田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强化激励问责,督促工作落实。

乡级田长:对行政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指导、协调、督促相关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宅基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备案等规定,强化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确保农村建房行为“八不准”落实到位;每月听取田长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向县政府报告田长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和需要解决的事项;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行政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综合执法检查;对村田长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

村级田长:对本村行政区域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总责。负责定期组织巡查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执行管辖区农村建房行为“八不准”等规定,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和宅基地用地标准,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及损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的行为,第一时间报告上一级田长和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对村内各地块承包人开展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每月向上一级田长报告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巡查、检查,做好记录;自觉接受上级田长的监督考核。

2.各级网格员设置与职责。县自然资源局班子成员担任二级网格员。各乡镇自然资源所所长和包村干部担任三级网格员。各村监委会主任担任四级网格员。

二级网格员:传达上级关于田长制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对下级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配合县级田长做好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对划定网格范围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上报,依法处置。督导辖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农村建房行为“八不准”等工作;对网格内项目用地、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复垦等项目设立提出实施意见,对在建项目审批后进行全方位监管。承担网格化管理的主要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非法占地等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事件。

三级网格员:做好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对划定网格范围内的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上报,依法处置。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田长制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承担网格化管理的直接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非法占地和破坏耕地等自然资源违法事件。

四级网格员:配合本级田长做好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对划定网格范围内的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进行预警、上报。宣传上级关于田长制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承担网格化管理的直接责任,确保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制止在萌芽。

3.村网格监督员职责。各行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监督本行政村集体所有耕地的保护工作,监督村民建住宅“四议两公开”工作,监督本村建房“八不准”执行情况,及时制止并向上级田长、网格员报告乱占耕地建房、挖沙取土、堆放压占等非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4.田长制办公室。设立县田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田长制日常工作,研究相关政策,细化完善制度,定期召集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开展督导考核。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审计局、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各乡镇参照县级成立田长制办公室。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领域的执法监督等职责。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设施农业、村民宅基地的日常监管,强化设施农用地的备案审核管理,指导基层乡镇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和宅基地用地标准,加强农村村民建住宅执法巡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按规定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未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核),做好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县林业局:负责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日常执法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非法占用林地违法行为。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日常监督管理,指导和规范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程序,加强施工建设管理。

县审计局:负责对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职责情况的审计工作,及时移送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违法问题线索。

县公安局:负责依法受理县自然资源局移送的涉嫌自然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妨碍自然资源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县检察院:负责受理县公安局移送的自然资源犯罪案件;对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自然资源破坏的违法案件依法依规提起公益诉讼。

县法院:负责依法受理县自然资源局申请强制执行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依法审理涉嫌自然资源犯罪案件。

(二)立足早发现、早制止,完善网格化管理措施

乡级田长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紧紧围绕田长制工作重点,广泛宣传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关注支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和行动自觉,增强营造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法治环境。在各乡镇田长责任区显著位置公布田长和网格员、监督员名单,以及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住房建设、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电子监控平台,利用举报电话、无人机巡航、“蓝天卫士”农田监控系统、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指挥系统等科技手段,对乱占耕地违法行为实时监管、自动预警,提高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发现的效率和精准度。发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执法队伍作用,强化基层乡镇综合执法前沿哨所作用,对各级网格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和查处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将田长制工作与“大棚房”清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专项工作相结合,加强农村建房“八不准”等整治政策宣传,及时公开曝光一批新增乱占耕地典型案件,坚持以案释法、以案促改,结合典型违法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农业农村、住房建设等部门加快制定农村宅基地、农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各乡镇组织所有村委与每家每户签订《严禁乱占耕地建房承诺书》,引导和规范农民群众依法用地建房。

(三)严格考核奖惩,压实乡级田长责任

从严处罚乱占耕地违法行为,实行乱占耕地违法有奖举报制度,经核实情况属实的违法线索,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对乱占耕地建房、挖沙取土等违法行为,按照法律法规顶格处罚,该拆除的限期拆除到位。对新增乱占耕地违法责任人,从严从重处理到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坚持“双处罚、双追究”,既处罚违法当事人,又追究所属乡镇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实行违法占耕地周报告、月考核制度,督促各乡镇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情况、土地卫片执法、耕地保护督察等问题整治整改工作。将各类奖补资金的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鼓励各乡镇对落实田长制工作较好的田长、网格员给予资金奖励。根据耕地违法总量,实行“增违挂钩”制度,一个年度内耕地违法总量居全县第一位的乡镇适当扣减下一年度办公经费,用于奖励违法总量较少的乡镇。

对于群众举报且属实的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发生影响恶劣、特别重大的耕地保护违法事件的,由县政府取消年度评先资格。对当月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超过2起的乡镇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或对田长制落实不力、新增违法问题排名全市前20位的乡镇,由县政府约谈提醒主要负责人,连续三次排名全省前20名的乡镇,问责主要负责人。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各乡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强烈意识,统筹推进落实田长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源头控制,强化过程监管,调动保护耕地各方积极性,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全面落实。

(二)明确田长职责

各乡镇要制定本地田长制实施方案,科学划分网格,合理配备人员,细化田长措施、明确目标责任,理顺责任体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田长制管理工作,确保2021年2月底前落实到位。强化对各村网格员考核,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的提醒约谈;对严重失职渎职的,依法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三)强化部门联动

县田长制办公室要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与乡级田长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生态环境、林业、住房和城乡建设及各乡镇等要加强巡查检查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执法监管落实见效。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建立与田长制衔接工作机制,形成依法打击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的工作合力。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及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近年来,各地区都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的探讨,十分必要。下面先讲一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制度缺失,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材料,不按图纸施工等)难以被及时发现;②缺乏统一规划,无论是施工前,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缺乏统一的依据及评价指标;③施工人员素质问题;④资金投入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机制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开端和前提,只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为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只有细致规划、合理决策,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发挥出工程最大价值。为此,地方政府在修建水利工程前,必须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明确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工程投入、投资计划等。

2.2加强监督管理

从施工开始到工程验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质量标准,尤其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在施工前,要确保一切准备工作都可以满足施工所需;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案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根据预案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处理;在施工后,要对工程的验收进行监管,对工程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2.3加强技术力量

高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保障。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于一线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思想培训及技术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对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使其具备基础的施工只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2.4提高施工规划水平

施工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确定规划方案,做足施工准备。首先,要进行前提调研,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在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资料后,专业人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明确管理目标,施工进度,规定各工序、环节的施工标准,验收标准,并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及协调;最后,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责任制,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

2.5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突出难题,施工人员的培训,先进设备的采购,老旧设备的养护,工程施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有必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长远来看,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收到更多的回报。

2.6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因而,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农村水利设备,建立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抓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相适应。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其建设只占很短的时间,而维护管理却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可以说,有效、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质量,而不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必然会影响工程功能的发挥,甚至酿成各种风险。就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以下几个问题表现突出:

3.1农民参与程度低

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农民群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并没有把农田水利工程当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们不但不知道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决策、管理,也不知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立管理组织,不知道管理组织的成员如何产生,很少有农民自愿去管理,或是投票选举管理人员。群众基础的缺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2重建设,轻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产权不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付、乡镇自筹等,投资主体不明确,工程一出毛病,谁也不愿管;②管理经费没有落实,工程越减越多,管理经费包袱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③部分领导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意识。

3.3管理水平不高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主要有: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功能开发较为单一,到了使用较少的季节就被荒废;管理机构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员工的待遇增加、保险办理难度大,管理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等。

3.4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当前工程设施的分级管理策略,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人是当地农民,主要投入方是当地政府,因此这两者应对其管理负主要责任,可以借助加大投资来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升水利服务能力。但目前而言,后续管理及维护不足是国内农田水利工程所面临的通病,多数工程建成之后,便不在增加管理资金,导致后期管理十分散漫,设施损坏严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农业服务功能。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4.1转变观念,全民参与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首先,各级水管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各项水利工作方针,改革并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理念,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其次,要调动各阶层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管理积极性。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的主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允许广大农民投票选举信任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团队;最后,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用工程收益吸引社会各方的管理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4.2明确管理主体,依法管水

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属于国家和机体,中央、地方、农民都有份,这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清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产权与水权来确定管理主体,在确定管理主体后,可以允许其通过租赁、经营、拍卖、股份等方式实现共产保值增值,只要能够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就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重点在于将这些法律落到实处。要加强水政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其执法能力,消除执法疲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涉水案件,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此外,也有必要加强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信息项目。

4.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稳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其次,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其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把水利工程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对待。第三,要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督促水利建设管理部门按时做好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专项专用。第四,对于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应如期交给相关企业及个人,为其确权颁证,或者实行专业性的管理维护策略,通过拍卖、经营、承包等方式,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情况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确保新旧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发挥其功能效益,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结合国情、县情、乡镇情况,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保障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舟云.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4).

[2]宋小三,刘俊南.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2).

[3]黄韦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4]高皓君,雷兆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9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建议

1、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最基础设施,同时也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就其项目建设的规模而言,它是最基础的小型项目,但是却关系到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的水平、农民的生活水平,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工程和管理这两方面难题。工程上主要是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老化失修等;管理上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投入、管理、维护不能到位。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分析

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不断完善。经过对我国各省、市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调查考证,发现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2.1建设标准低,没有科学统一的规划

在调查的众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中发现,大多数地区没有符合客观实际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标准,缺乏规范的指导、很多项目不尽合理,再加上资金短缺,则导致建设的水利工程标准低、工程效益不高,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2.2管理比较粗放,工程项目老化失修

在已建成的工程项目中,管理工作比较粗放,缺乏相对科学的管理体制。对设施的维护改造工作不到位,出现水库淤积严重、蓄水量减小、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不能及时得到维修、改造、管道锈蚀泄漏等问题。

2.3管理维护经费无保障

相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由于项目工程较小,得不到国家经济上的全方位保障。地方政府也没有及时提供正常的维护改造费用,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维护,灌溉渠道缺口增多,致使田间供水秩序乱。

2.4调蓄能力差,出现水资源供需不当

部分水库的调蓄水能力较弱,径流、渠道利用不合理。其次由于雨水时空分布不均、河流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导致农田灌溉不均匀,再加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用水量剧增,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水资源供需矛盾现象。

2.5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部分地区出现垦荒造地现象,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源地失去含水能力、山泉断流、大面积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致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全面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与监管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综合工程项目的整体,建立科学机制,规范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

3.1统一规划,提高标准

各地区在建设设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编制出“水利发展白皮书”。要求各级单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必须申报工程的地点、投资、规模、施工单位、受益范围等等一系列信息,经过专业部门批准后方可动工。

3.2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水利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实施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让布局规划贴近实际,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适时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对项目施工过程严格要求,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设置专人进行重点管理,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层层审批、步步监督,确保项目施工管理安全,促使小型水利工程规范有序发展。

3.3建立合理水费制度,提供资金保障

地方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要推进基层农业水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合理的水价收费制度。并且适时适量的采取政府拨款或者申请国家补助等方法,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费与维护经费。在制定用水费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可以与农户商议具体收费标准,减少农户水费支出,同时确保水费能够返回维持运行。还可以制定相关合同,采取农户投资修建水利工程、农户管理,减少政府的干预,真正让农户得到收益。

3.4技术培养,科学治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在于规模较小,但是具有长期的效益。因此规划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眼光。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维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顺应农业的发展,做到调蓄水合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自身效益,更好地服务大众。

3.5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杜绝胡乱开垦荒地现象的出现,实行退耕还林活动,保障地表植被、保障土地的含水量,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更要防止来自人为原因的破坏,加强配套实施,避免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根本任务在于项目施工的质量,设计者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科学体制,统一监督管理,使施工过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严格、确保具备长期经济效益,保证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田管护问题篇10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工程建设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正处在不断改革之中,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增多。水利工程是农村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资料,关系到农村生产质量的好坏。若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使用,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尽快解决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产,以及农村的经济建设。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很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功能老化,设备落后,配套设施差,经常会出现故障,给农作物的灌溉造成了麻烦。而且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水利设施经常被破坏。再加上这些年来有些地区经常出现洪灾和旱灾,给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早造成了很大的损坏,使其不能很好的抵御自然灾害,阻碍了农村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也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以,急需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2.1工程质量不达标。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农民自己建设,或是民间的建筑队伍进行建设。尽管具有养护的标准,但不够完善,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监督检查以及验收工作,后期的维修和养护也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由于施工人员大多都是农民自己,缺乏高施工质量意识,很多地方都是能用就行,缺乏建设质量标准;由于没有监工,即便是有建设标准也很难落实,最终造成农村的水利设施质量,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都达不到标准。2.2工程目的不明,重复建设。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多是农民因为当下的紧急需求而建造,比较仓促,而且很少会进行规划,也很少考虑到经济效益,工程目的不明。这就造成小型水利工程在建成以后使用目的不明,还很有可能会产生重复建设。再加上工程仓促质量不足,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多具有质量隐患,使用没多久后便只能被废弃。2.3投资少,标准低。除了应急抗旱或者农村“农办公助”,政府会给出一些补助之外,农村水利建设几乎很少会得到政府的投资,多是农民自己筹资建设。尽管农村经济这几年取得了不错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一直增加,但农民本身经济基础差,所以建设水利工程筹款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一些水利工程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最后不得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只要水利工程能完工使用就行。再加上施工人员多是农民,缺乏标准施工观念和质量观念,经常会存在违规建设的情况,所建的工程也会不具备质量标准。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3.1加强管理,责任分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列入当地重要事项中,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对水利工程的地点、工程目的进行科学的规划。同时要对农村建设进行重点考核,施行农村建设领导责任制,上层领导抓主要,下层领导抓具体,其他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都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强管理。还要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定期对的地区内所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进行解决。如发现违规施工等现象,严格惩处。3.2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监督工作,保证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工艺等都达到高质量标准,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同时在后期使用中,也要按照使用流程进行,避免出现各种事故。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严格把控设计和招标环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较小,但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位置,以及设计合理的灌输通道,方便农民的使用。因此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的设计,选择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设计。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必须进行招标,且招标要按照工程标准流程进行,只有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才具有投标的资格,然后在多家投标施工单位选择施工质量最好、成本最低的施工的单位进行建设。2)有证上岗,严格监理施工单位所有的技术、施工人员都必须佩戴施工准入证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的秩序和安全。同时还要配备监理人员,对施工的质量、材料、技术等所有工程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施工的质量达到标准。3)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审批流程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必须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同时还要建立审批流程,首先每个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要先申请规划审批,避免出现盲目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审批下来后再进行施工,最后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4)多元化投资,提高建设标准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是农民自己筹资建设,因此资金投入较少,造成工程质量标准过低,经常出现故障,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为了改变这一问题,首先要让农民意识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且让农民树立谁投资、谁管理、谁使用、谁收益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视,进而引到其进行投资。其次要优化用水收费标准,采用计量收费标准,做好水费的征收工作,可以适量调高水费额度,用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民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工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加大对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采取多元化的渠道引入资金,选用高质量的材料,严格筛选施工队伍,做好施工中的监理工作,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促进农村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小坤单位:遂宁市安居区麻子滩水库管理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