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课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4:26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1

1.个人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呢?生本教育提出了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把明天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

那我们又是如何来设置前置性作业呢?我们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乐于自行寻找或要略加思考才有的答案,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主探究,喜爱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去布置一些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而且是力所不能及问题,否则也许会造成学生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反作用。我在设计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文的教学时,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

(1)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2)通过音节,尝试读出新词。(3)完成文后的练习。(4)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明白的、不清楚的或者是认为要和老师、同学讨论的问题都勾出来,到时候和老师、同学讨论。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背什么,而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2.组内交流,教师点拨,评选“优秀团队”

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show”一下。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先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把在完成前置作业时找出疑难知识说出来,向已经学会同学请教,会的学生就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建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的学习氛围。在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我在阅读课上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把文章交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让他们感受,让他们去理解,让他们去分析,让他们去讨论。这样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创造希望,从而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通过对小团队的建设评比,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助,使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做小老师,检查其它团队的自学情况,给别的团队加分。这样学生就更有动力了。我们通过小团队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学习,纪律的自我管理。

3.小组间展示、互动点评

小组交流之后,各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让学生之间互相作评价,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分析别人的缺点,给予纠正。通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细节。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多让“待进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样,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待进生”也就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都得以维持和增强。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2

【关键词】:教育理念阅读时间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应重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以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阅读的能力上谈几点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一堂好的语文课,好比一桌子美味佳着,教师如果只是滔滔不绝地讲它的好处,却不让学生自己去吃,那养料终究是不能吸收的。大家知道,学生通过阅读习得语言的过程大抵如下:首先通过自主阅读接触感性的语言,然后对其进行反复品味、鉴赏,并在寻找、发现语言背后的东西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奋、愉悦、心领神会的满足,最后认可、接纳语言,并使之在头脑中存储起来,为今后的语言活动提供养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阅读活动通过对语言的反复品味能够增强语感;(2)阅读活动的最终结果积累了语言或素材;(3)在阅读过程申,读者通过与作者思想的碰撞、沟通、融合,提高了鉴赏和思维能力;(4)阅读活

动的过程揭示了“感性语言”和“理性语言知识”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感性语言”是第一性的,“理性语言知识”是第二性的,没有第一性,就没有第二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肯定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语文教学的良方。

二、大胆分配阅读时间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即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解决方法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但问题的关键是,虽然现在倡导是素质教育但好多学校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把升学率看的很重。好多学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学生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课排得满满的,连吃饭、走路都是匆匆忙忙的,哪有“闲情逸致”去阅读呢?这就是以往课外阅读失败的主要原因。怎么办?“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教育形势变化了,教学手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应该大胆调整教学结构,重新分配教学时间。课外时间没有了,但语文的课内时间增多了,大多数小学的语文课每周有十至十二节,为什么不拿出三四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呢?这样既解放了教师自己,又解放了学生,而且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分配如此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自主阅读,首先还必须做好学校领导和学生的工作,因为有些学校领导明确规定不许上“纯自习课”。否则就会扣上“出工不出力”、“敬业精神不强”的帽子。或者认为语文阅读课多了会“翻船”:个别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会认为老师“懒惰”。

其次,教师要有长远眼光,克服短期功利主义思想,正确面对各种考试。月考、调考、统考接连断,小组会、年级会、学校大会周周都有,关系到你的金钱和名誉。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殊不知这些“催肥素”、“增长灵”顶多只能让学生在短期内“枝繁叶茂”,要让学生结出丰硕的果实,就必须施好充足的“底肥”,而语文学习的“底肥”就是多读、多积累。

三、积极组织阅读材料

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就必须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不能让阅读课成为“无米之炊”。材料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例如笔者所带的班级。每人订了一份《新少年》和《小学生语文报》,不少学生自己还另行订了如《读写天地》、《小学生作文选》等杂志交换进行阅读。另外,我们还组织班级出版班刊,把好的作品、好的格言写出来,让同学们分享。这些资料极大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仓库,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为自主阅读作好了充分准备。

四、适当辅以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励学生乐读。学生如果乐于读书,积极主动地探求思考,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设法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的阳光雨拔来激发他们读书欲望。

2、引导学生善读。学生不仅要乐于读书,而且要会读书。特别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告诉他们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有的文章要精读,要一个字一个词地细读,地读,仔细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一目十行,了解大意即可。要善于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去体会文章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读有所获,读有所得。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3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石,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提高智力。因此,提高阅读能力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学生阅读局限于课堂内部,阅读范围比较狭隘。本人将从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课堂内外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分析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见及建议。

一、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往往把学生的阅读教材限定在书本当中,甚至会限制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普及,小学生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电子网络游戏、动画当中,阅读兴趣不浓;其次,小学生缺乏指导,没有能力辨别阅读教材的好坏。

在课本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欠缺,考试试卷中的课外阅读题型也往往是小学生们失分最多的地方。在课堂表达方面,阅读能力匮乏,学生很难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影响小学生阅读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家长往往以分数判读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家长重视课内阅读而忽视课外阅读,让孩子的阅读范围受到了局限。另外,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阅读的榜样,导致孩子在家往往关注电视,喜欢玩耍,而忽略课外阅读。

2.自身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的阶段,对事物充满好奇,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愿意通过电视、网络、动漫接受新事物,而不喜欢文字性的阅读。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则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校园因素

学校往往以成绩判断学习的学习情况,老师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课外阅读,再加之各种科目较多,学生往往没有充分的业务时间进行阅读,而且小学生也没有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这就容易造成小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堂范围,阅读内容也多限定于课堂教程。

三、课堂内外提升小学生阅读的方法

1.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感兴趣,小学生才更愿意花费时间投入到阅读当中。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

(1)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阅读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阅读。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兴趣来感染身边的学生,让他们也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这样他们才更乐意参与到读书活动当中。

(2)培养榜样力量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榜样,而且榜样的力量能够引导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在阅读方面,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例如,可以经常给学生们讲一些名人的故事,鼓励他们阅读,可以有意识的给他们讲"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人读书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读书热情。

(3)鼓舞激励

每个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赞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堂课前几分钟都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以及自己的所学所悟,并对此进行鼓励,这样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旦形成,就会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对于课外读物,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方向。

(1)学会做笔记

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年级对学生阅读提出要求。例如,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以安排对平常阅读中遇到的词语、精美的文章片段,精美语句,名人名言进行摘抄;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写阅读日记,读后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阅读技巧

良好的阅读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节省阅读时间,而且可以扩大阅读范围。例如,在读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文章让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比较精美的文章可以进行精读,故事性的文章可以跳跃式的阅读,对于阅读中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标记。也可以培养阅读时的关联性,例如,在讲《蜜蜂》一课时,可以有意识的介绍《昆虫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举办阅读活动

单一的阅读务必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要提倡读书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成就,增强读书的欲望。

(1)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动到生活中,将知识转化到自己的脑海中,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可以每周进行一次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每周给学生们布置阅读主题,例如,在讲"我的战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在业余时间读一些关于的生平事迹,以及与他那个时代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一次关于事迹的探讨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开展阅读知识竞赛

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老师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提前布置好阅读知识竞赛题目,这样学生就能够针对这个主题进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拓展阅读面。例如,在第六册"讲寓言两则"一课中,针对寓言故事,可以开展一次寓言知识竞赛,班级分为三组,学生自己分工进行课外阅读,总结寓言故事,每组可以准备三十到五十个故事,然后让对方进行解答,也可以根据故事回答词语。比赛时不允许带笔记,这样学生就会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掌握更多的寓言词语,而且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当中。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阅读面,拓展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课外阅读条件,减少学生课内作业,保障阅读时间,另外,老师也要对学生阅读进行积极的引导。当然,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根据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学勇.试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方法与技巧;个性

一、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有效的掌握各种语文常识,因为语文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文和各类文章的学习中,都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文章的生僻字和生词,并能理解和体会它们的含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了解文章的结构,并能分析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阅历较也比较肤浅,造成个性与思想都不成熟,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感悟还不能很到位,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如果再出现生僻字词,那文章的意思学生就更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的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真情实感,必须强化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字词教学,让学生熟知字词的意思和读法,练好基本功,这样才能辅助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对于文中的生词: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消逝、催人奋起等,要进行重点教学。在学习课文之后,当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所感悟后,可以开展拓展训练,老师写出几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并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出来。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和朗读水平,并且还能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总之,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的能力就会有质的发展。常规的语文字词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强化运用,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突出学用结合,以学致用,以用促学。

二、讲授阅读方法与技巧,实现针对性阅读教学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除了认真努力的学习之外,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领域教师说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小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可以提前熟悉新知识,了解新知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再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学习。低年级的学生不会预习,那么老师就要告诉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开展阅读训练。如:熟读课文,实现有感情的流利朗读课文;查找生字词,解决不熟悉的句子;学会思考,能一定程度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尝试解决文章后面的问题;然后能有所感悟,提升自己相关方面的文学修养。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燕子》时,可以先让学生按照上述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预习,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解决生字词,然后让学生把不理解的句子在文章中标出来,在授课之后,尝试着让学生复述文章大意,这样学用结合,通过阅读预习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的种类很多,教师要交给学生速度、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有步骤分程序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同时,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学生自身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生除了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强化阅读训练,并且善于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阅读个性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中,一般都是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永远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但是,新形势下,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d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的让他们通过一定量的阅读,学会总结和反思,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我们知道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多数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没有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充分的整合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培养阅读个性,还要挖掘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但教无定法,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情、教材内容和教育大环境的变化,采取恰当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5

摘要:在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中阅读是很关键的,阅读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它是我们每一个人今后进行阅读和其它阅读的基础,可是,在偏远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农村小学阅读能力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增加自己的人生财富学习是很关键的。而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中的“读”是我们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受生活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处于一个很低下的水平,特别是偏远的村级小学,很多学生除了基本的语文教材作为阅读和教学使用,就没有其它的了,在这种条件下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一直在学习和探索。下面我将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简单的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的发展比较落后导致教育的落后,有很多家长还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即便能识字但为了生活而出门打工或者日日夜夜的下地干活,根本没有时间来教自己孩子学习,所以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受过家庭的识字教育,更不用说上幼儿园了。对此,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任务就是练好小学生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中的课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字、词语来进行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意思,才能更好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真是感情。掌握一定的字、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字、词语,积累字、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是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字、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我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另外,在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功时,我们一定要在阅读课文前提醒学生,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读的字词画出来。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阅读兴趣的激发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果的关键。然而,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农闲之余,家长基本上不会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多就是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但是要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来带动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其次,由于农村的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课外的阅读书籍。我们教师要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中一些课文内容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

我们经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著名的语文阅读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说明了“读”的重要。在教学中要把阅读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读中感悟,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轮读等,在朗读中学生自己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答案。、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

阅读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正因为如此,作为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的责任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自主阅读,逐步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积累相应的知识,锻炼培养各项语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直接关系学生阅读基础的建立,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什么样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呢?相信不同语文老师会有不同回答。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习情况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想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达到锻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必须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把他们放到课堂学习主体上,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真知,形成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主体。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的、支离破碎的讲解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各种学习活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种多余的存在。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种“影子”般的存在,在不着痕迹的过程中“导演”好这一堂课。

一、明确课堂阅读目标

毕竟要组织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课内阅读,我们的要求是带有目的性地读。就这一点来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自由是有很大不同的。特别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主体,如果说课堂学习(阅读)目标不明确的话,就可以想象这样一堂课会乱成什么样子,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我们提倡既要保证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要保证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让学生带着目的做相应的阅读。在课堂学习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提倡阅读后的目标检测。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阅读之前,首先对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一是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积累生字词;二是要求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把令人感动的词句子摘抄下来;三是要求他们通过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楚作者通过几件事情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四是在完成上述问题的基础下,尝试从中找到疑难问题,自行解决或者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同学们明确了课堂学习目标之后,阅读就有针对性,很快就能把学习任务解决了。为了进一步验证阅读成果,我还设计了一份目标检测题。通过这样的检测,达到了既检验学习成果,进行相应补缺补漏,又巩固学习所得的目的。

二、教给相应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教师往往要先教给相应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更具针对性,阅读效率才会更高,阅读所得才会有保证。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布置完阅读任务之后,学生开始大声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人声鼎沸、课堂学习气氛甚是浓烈。只是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到了之后,教师一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才发现原来刚才学生的大声朗读不过是没有目的性的无效学习行为而已。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完阅读任务之后的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是指导学生按照相应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方法很多,小学阶段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整体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带题阅读法、掩卷凝思法、口诵笔述法、未读先思法等。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文体和不同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夜莺的歌声》的时候,在整体上运用了带题阅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先后运用了未读先思法、快速阅读法、掩卷凝思法和口诵笔述法四种阅读方法。这样,同学们很快就能理清课文线索,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对小英雄机智、勇敢、爱国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象,把课文大体情节较好地复述出来。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标准》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因为想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但是《标准》毕竟给出的不过是一个原则、一个方向,具体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要由教师结合本地实际,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拿出相宜的方式。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一课的时候,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中,作者好比是导游带着你游览天山,你能说出作者都带我们游览了什么景点吗?二是你觉得哪些景点描写得好?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因为我在组织小组合作的时候引进了竞争机制,所以,各学习小组进行阅读并完成学习任务时互不相让。在组长的牵头下,各小组所有组员合作协同,争取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合作任务。就是这样,我巧妙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既突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加强读后反思引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活动量大。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生读后的反思引导。否则,学生在一堂高强度、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之后,难免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因此,不管教学时间多么宝贵,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留出足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检点自己的学习所得,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目标。

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在学生课后反思起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引导。更多的时候,教师甚至还要求反思的内容固定化、程式化。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从本课学习中,我学到了什么?我遗漏了什么?下一阶段我应该怎么做?”等。等到学生反思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谈谈学后感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开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容小觑的一个工作重点,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必经之路。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虚效”,便提出了“实效性”这个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自从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距离理想中的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稳固的基础,将会严重阻碍我国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质量。由于各个方面的综合原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亟待提高。因此,我们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有言在先,由此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泛读。对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担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跟不上课程的步伐,因此总是限制小学生的阅读范围,甚至仅限于对课本的阅读,教师们在课堂上对书本标标画画,然后就让学生去熟记所谓的“重点”。实则不然,这样反而会抑制小学生们阅读思维的扩展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

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短,教师无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课堂上的阅读时间,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偏低,因此造成了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缓慢的现象。为此,教师要多在课堂上带领小学生们去阅读、去充实他们的阅读空间。

二、自主阅读,丰富自我

倘若不能合理地安排课堂上的时间,那么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对于课文而言,学生没有进行自主阅读,没有自己对课文的体会。一般情况下,就是老师对课文段落进行大段的解析,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学生对教材解析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不达标等多种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三、透析阅读教材,精心设计

阅读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个性、提升自身能力的必要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材研究的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很多教师更是喜欢依赖于多媒体,从而放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自己对教材有良好的把握。在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多种角度对课文进行解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师自己在进行解析课文的过程中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课堂授课时,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材内容做好认真的筛选,在课堂上实现“精讲”,并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讲一些深情类的美文时,可以采取“以读代讲”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富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这样一来,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

五、互动式教学,营造生动的阅读氛围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带着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高昂的情绪,充满感情地去进行教学。让自己的心情去感染学生,从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营造出一种生动、轻松又愉悦的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的情景设计,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进去,让他们充分融入课堂、爱上课堂。

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上角色朗读,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中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六、掌握侧重点,提高效率

一节课的时间显然是有限的,很难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要有所侧重,带领学生去进行重点的解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实效性是个永远探索不完的话题。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做好总结、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并且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阅读理念,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中充满活力、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淑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华章,2010(15).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1.071

0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的教学模式,而是使学生先了解知识、形成问题,使教师作为“问题的解答者”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翻转课堂,教师带领学生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而完成教学,这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教学精力,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值得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1.1阅读教学质量提高流于表面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改革和学校教育发展的两股推力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表现在小学生阅读成绩上升、阅读量提高方面。但是,深究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和水平不难发现,他们的阅读能力仍受年级限制,在情绪情感方面的体会和发展仍然是少数高年级学生才能产生的阅读学习结果,与新课标要求的语文教学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是学生的成绩表现提高,而非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1.2阅读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

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经久不衰,即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由教学目标达成程度、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精力三个因素构成,三者的线性关系非常明显地构成了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虽然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有所提升,但教师们仍然在阅读教学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也认为阅读是学习难点,这说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仍是个难题。

1.3阅读教学资源短缺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教师和学校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并且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真正做到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的学生并不多,尽管学生能够从书店购买到大量的书籍,但是他们的课余时间有限,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自主阅读的效率也不高,究其原因,仍是受阅读教学资源短缺限制,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难以分清哪些书籍适合用于自主阅读学习,大部分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间更喜欢看文字稀少、以图画为主的漫画,这是阅读教学资源短缺的一种表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自学出发,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终于课后作业的完成,是能够有效应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教学模式,下面以教学实践为主要方式,对翻转课堂进行详细的介绍。

2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1自学形式的课前预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前提,即在教学之前,学生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预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回到课堂,通过再次学习知识进行问题的交流和解决,在课堂上,知识的认知和问题解决的顺序颠倒,这是翻转课堂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前预习是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第一步。例如,在《窃读记》一课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这样的预习:通读《窃读记》全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任何遇到的问题,先进行主动的解决并写下解决途径和答案。教师会发现,学生的问题当中有关于生字识别的,有关于段落大意总结的,也有关于人物角色分析和文章中心理解的。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预体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大体内容,学生总结的有关于“生字学习”部分结果几乎雷同,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直接跳过;但是对于题目中的“窃”字以及人物的心情,就很难做到完全地把握。这个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质疑。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敢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2讨论形式的再次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在自学的基础上产生问题,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是该课堂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持的主要方法。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致力于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它的寓意,可以结合图片投影,让学生结对表演关于丢羊者与街坊邻居的对话,其余学生在台下观看并思考: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有什么后果?并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如眼睛近视、河流污染等来集体讨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含义。这样精心组织学生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个人发表或者小组发表的形式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做出的答案,不H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理解的思路,了解作者观点、读者观点、认识到语文阅读“读一家之言,采众家之长”的妙趣,还可以使学生对阅读理解本身更感兴趣,这样的课堂讨论本身,就是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情绪发展脉络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把握,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都更容易实现在阅读中的情绪情感发展任务。

2.3提问及作业式的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自学形成的问题,是基于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的,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学生已有的问题基础上进行纵深挖掘。在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当代的友谊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请学生就这样的问题形成作业报告,并互相交换学习;在学习了《画杨桃》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扩展讲解《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提问:如果阅读中的内容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你想怎样表达?请就这个问题完成作业。教师会发现,学生们的作业形式非常丰富,有些学生以一首歌的歌词赏析来表达,有学生以画画的形式来表达,这样提问方式能够进一步鼓励学生应用自己的发散思维。课后提问和作业也是总结翻转课堂教学,对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方法,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很感兴趣,教师可以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截取《藤野先生》,然后对其进行详细的注释,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学生的阅读报告,检验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3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和建议

3.1重视教学资料的准备

翻转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其重点在于,课前预习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个人能力基础上进行的自主阅读,这样的阅读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能提出的问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先见”,即教师要重视教学资料的准备。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的资料不止阅读教学材料本身,还有许多相关的其他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等。阅读教学的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也需要有相关的资料基础才能完成。因此,重视教学资料的准备是翻转课堂应用的关键之一,而正是由于翻转课堂对语文阅读资料的重视,也弥补了学生自主阅读资料不足方面的空缺。

3.2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

“翻转课堂”上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切身感受,在做到知识内化的同时,更要展现语言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课时,可以让四名学生分别扮演画师和三位徒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按照课文内容设置相同情境,通过学生临场反应以及合作,最终确定在课堂上应该着重讨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节省了多次阅读材料的时间,也节省了教师不断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复教学时间,而教学目的又能够完成。这说明,对语文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同时,也正是由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精心,教学有效性才能提升上来。

4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达到根本性的提升,并且有效地解决教学有效性不佳、学生阅读资料不充足等问题。相信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定能够发挥其积极的教学作用,使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学难题。

参考文献

[1]刘士华.分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9):114-115.

[2]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7);123-124.

[3]刘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察例谈[J].科普童话,2016(7):105-106.

[4]陈奕.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5(12):108-109.

[5]梁爱宜.课内翻转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4):120-121.

[6]彭作玲.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6(5):125-126.

[7]陈云慧.翻转课堂: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路径之转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5):125-126.

[8]林_华.课内翻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8):120-121.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47-01

在小学高年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阅读,是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倘若小学高年段学生能够掌握自主阅读的能力,那么就能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通过学习英语使学生初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总目标。

一、熟练掌握课内阅读方法

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而不是简单传递给他。”近年来,教师独霸课堂的身影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活跃课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在小学高年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英语教师始终坚持启发教学的原则,激发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这样,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英语教师也能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课内阅读方法是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课堂自主阅读能力最基础的策略。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易考、易错内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在学习课内阅读时,首先要自读课文并找出生词和新句式。不认识的单词和句式影响学生阅读理解。只有搬开“拦路虎”,学生才可以顺利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大意,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预测、略读、速读、寻读、跳读……同时,学生还可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可以展示自主阅读的成果。课内阅读方法熟练掌握,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

二、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如果课内阅读掌握得不错,那么就可拓展延伸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课外阅读是在课外完成的阅读。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阅读水平等自主计划进行阅读的训练。课外阅读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书刊报纸,也可以是音频影像图片。英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插入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加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自主阅读的能力。

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开阔思维、增长才识的地方。适当在课堂上拓展延伸课外阅读知识,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渊博。很多学生认为,课内知识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插入课外阅读知识,那么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调动起来。拓展延伸课外阅读,是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课堂自主阅读能力的巩固与强化策略。

三、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小组合作是一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小组合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竞争性的小活动,如表演、采访、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这些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既能学会团队协作,也能在实现自我价值中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自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唤醒并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创造了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运用形成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或是取得的成绩及学习态度等方面作出评价,目的是鞭策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时刻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将获得的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励学生着手,教师的一个微笑都可能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评价式的交流中经历成长的喜悦,在自信中快乐学习。尤其是对成绩薄弱的学生,更要通过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参与体验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需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小学生的个性正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很不成熟,教师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课堂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自主学习兴趣角色意识

课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实效性,毫无疑问,创新教育理念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率,自主性学习、兴趣性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等方法则是不不可少的。以下拙就从提高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和方法两个层面做一论析。

一、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

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转换,从而转换为知识,理解运用的具体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阅读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阅读不同材料获得各种有效信息,另外,阅读也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提供了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是,不论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新课改提倡的阅读创新教育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新时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推陈出新,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时代赋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任和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理念,把阅读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才能顺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在小学语文课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还往往停留在课文和篇章的理解和分析,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教师提问的问题和教学内容也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教师让学生朗读并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答案往往相对固定,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是在等待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阅读课堂也显得沉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理解中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不要把固定的理解方式和答案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有专家认为:“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师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有明显的正误与优劣之分。在进入一个作品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只等着填充的鸭子。教师以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与作为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定论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接受,而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等与文本主动对话,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灌输给他们。”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倡导自主提问式阅读方法,积极运用兴趣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执教《搭石》时,询问学生:“大家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分别提问“什么说一排排搭石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为什么叫‘搭石’,而不叫‘踏石’?”“课文写了哪些看得见的美,写了哪些看不见的美?”刘老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体验,逐个解决。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既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能找到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主动去探究自己没有理解或没有读懂的地方,这比老师给出固定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会养成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处理。对于那些比较简单,可以一、两句话解释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场作答;对于那些和教学重点和主题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对于那些和本课内容没有太大关联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讨和解决。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避免跑题。

其次,不断丰富学生课堂阅读内容,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面。丰富阅读内容,并不是强调阅读的数量,也不要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和压力,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素材多样化,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欣赏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朗读,培养一定的语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来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丰富心灵、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