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6:23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1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众所周知,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立命之本。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少,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占补平衡,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基本农田是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警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必须纳入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当前,各级政府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在项目立项、设计和预算、实施验收和资金管理各个环节,都要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资金运行安全、干部不出问题。国土、财政、农业、交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坚持基本国策科学规划引导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因素多、建设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建设任务重,必须多管齐下,方可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

3把握目标任务确定内容标准

3.1总体目标提高基层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安全,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

3.2具体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监测监管,确保好地用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3.3建设内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工程,实现每个耕作层、田块直接临渠(管)、临沟、临路、保证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相连。

3.4建设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规定了各种工程的具体建设标准,如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不高于8%;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度差应小于±5cm;加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耕地坡度为5°—25°的坡耕地宜修建梯田,梯田化率不应低于50%;农田防洪标准应采用以乡村为主的防护区防洪标准,重现期应为10年—20年一遇等。要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通过土地整治,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优质基本农田,为粮食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

4严格建设程序保障资金投入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建设计划、基础调查、编制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基本农田划定、后期管护,其中,项目实施包括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签订后期管护合同,确保长期有效稳定利用。

在保持现有资金渠道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挥综合效益。

5坚持公平公开维护群众利益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2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一、前言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2012年4月,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已经分解下达至31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下发充分体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站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如何才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项任务、在开展建设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

二、历年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味追求图件美观、投资比例合理,忽略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相比一般的土地整治项目,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特点是: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规模;耕地质量相对较高,骨干设施较好;已有田间基础设施的雏形,便于出具设计的初步方案,等等。在项目设计阶段,受时间、测量图纸准确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项目区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有时设计方案过于迎合对图纸美观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受投资比例的约束,从而忽略了方案的实用性,这对后期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重设计轻监管,施工阶段变数较多

项目立项、设计等工作一般都较严格和规范,而施工及其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验收却容易被忽视。重设计轻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上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了部分施工工序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反复次数较多,对变更材料的审查难度较大。

(三)整治后的权属调整难度较大

为了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基本农田项目一般是以大田整治为主,所以会涉及多个权属单位,权属调整则成为了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另外,农村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耕地主要散落在各农户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新修工程占地、改变原权属界线走向等情况出现,各农户对此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整治后的权属调整工作难以开展,土地整治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效益。

(四)后期管护跟不上,工程寿命缩短

后期管护主要包括工程管护及土地质量检测等。其中,工程管护是指对修建的农田水利及农村道路等设施进行及时地修缮,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基本农田整治工程的实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土地质量的检测,尤其是对新增耕地部分的检测,宜采用动态检测的方式,定期对土地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满足耕作物生长的需要。

目前,很多项目竣工后主要是将项目移交给所在的村委会管护,因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不够完善,管护主体及权责不明确,管护资金无法落实,所以管护效果并不理想,“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沟渠路工程被破坏、设施丢失等。无视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将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创新模式,循序渐进。现根据历年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及各地区相关学者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它直接影响着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基本农田的分布特点与北方平原地区的是截然不同的,在规划设计方面应有所区别。如北方平原区因地下水位较低,地表水资源匮乏,因此井灌比较普遍,且多为大田整治;为防风害,一般需种植农田防护林,以起到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而南方丘陵区水资源较丰富,但地形相对复杂,田块之间高差较大,整治后多以水平梯田为主。与之相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则以明渠明沟灌排为主,为避免过度冲刷,沟渠多配套跌水或消力池;部分地区为抬高水位,需修建陂头(小型拦水坝);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修建蓄水池蓄水,通过管灌的形式解决田间灌溉的问题。

综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能为了达到路宽、渠直、田块整齐的硬性要求,一味地追求外观设计上的美观,应以实用为主,充分结合项目区特点进行方案的设计。

(二)农田建设与水利建设相对接

近年来,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农村小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不少地方,小水利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不能有效对接,无法保证每一块地旱涝保收。作为小水利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将农村小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同力协作,将“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落实,以小资金获取大效益。

(三)注重施工工程质量把关及验收

工程施工及验收阶段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同等重要。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成为质量差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格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把握好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工作。

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将施工方与监理方的质量检验资料分类建档;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按相关规定做好变更设计材料,及时上报备案;工程验收时结合普检与抽检、初验与复验、内业与外业检验等验收方式,对重点隐蔽工程、阶段性工程加强验收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总体达标。只有注重施工工程的质量及工程验收的环节,才能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明晰产权,确保农民权益

权属调整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后的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项目实施后的权属调整问题,应做到未雨绸缪。在项目规划设计的实地踏勘阶段,应将权属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设计的初步方案需要到实地征求国土部门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并确认项目实施后权属调整是否可以落实,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此才能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大,所需资金的投入量较多,单靠政府财政出资无法满足项目所需全部资金。因此,拓宽筹资渠道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够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在资金筹措过程中,除政府财政外,还可增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另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也可考虑引导农村闲散资金投入,试行农民先行投资,后期根据投资比例免收使用税费等优惠政策。

(六)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提高综合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建设与管护并重是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和实施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保障项目实施后新建的田间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地投入使用,保障实施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必须加强项目的后期管护。同时建立健全后期管护体系,落实工程管护措施,使后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关于后期管护经费,个人认为应将其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预算中,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后期管护的相关措施以及管护主体的职责,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始有终,能够发挥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瑷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4).

2.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23).

3.蒋胜强,匡春峰,郭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问题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4.冯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3).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3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4

1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分析

据调查统计发现,现阶段唐山市基本农田面积约为48.22万hm2,约占全市耕种面积的85%,,其中以迁安市基本农田保护最佳。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这些年相关部门开展了土地整治活动多达120项,共新增加耕种土地面积为0.32万hm2,但在土地整治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基本农田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相关部门对唐山市的基本农田状况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

2浅析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的高标准农田,其主要特点是土地平整、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集中连片、生态良好,符合现代化农业和经营的基本要求,同时农作物产量能够保持高产稳产的状态。但是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目前情况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田建设项目全面性较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对道路、电力设施以及排灌等相关农田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但是部分地区在建设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建设速度,忽略了施工质量,为后期农业生产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另外在农田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壤培肥计划较少,导致建成后的耕地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2.2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且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但是部分地区农田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主动性,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到位,配合度较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建设的进度,导致建设周期延长,为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了隐患。

3建议及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对提高唐山地区农作物产量,实现农田高效、高水平化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1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规划设计方案。相关人员应当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分析,如土壤土质、水电设施、道路交通等,为后续该地区农田改造提供了详细且全面的参考资料;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制定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大对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视力度,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的各项流程,做好监管工作,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并提高其执行力度,全面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3.2建立以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各部门之间的良好的配合、协作来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协调落实、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落实各部门的建设责任,并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以保证农田建设项目的圆满完成。

3.3保证投入资金的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力量,在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前提下,整合投入资金,力求实现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特别是对农业、水利、国土以及财政部门的涉农资金使用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聚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缓慢,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视力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案,为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4

【关键字】生态型土地整治,灌排合一,农牧结合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以“四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原则,注重规划统筹和生态景观保护,科学布局工程内容,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升生态环境及基本农田质量,发展农村休闲观光产业,为上海市“都市农业”的建设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四化”原则

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有机结合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生态农业,以“四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原则,辅以“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增加基本农田数量、实现基本农田质量和生态管护能力同步提升。

美化――发展大田作物与观光农业,营造田园风光

统筹耕地保护与农产品最低保有量,明确土地用途,规划、整理农田,合理保留生态景观,结合农业资源,发展大田作物―田园式景观和观光农业,营造田园风光。

绿化――优化半自然生境和植被结构,净化乡间空气

统筹耕地与半自然生境(如树篱、农田缓冲带、防护林)占地面积,优化植被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对粉尘、微小颗粒的吸附、滞留和过滤作用,控制并减轻气体污染物的危害,为治理pm2.5提供辅助。

硬化――合理硬化沟渠和机耕道路,修建灌排高效、节水工程

科学规划灌排模式、设计节水工程,合理硬化沟渠和机耕道路,为农机下田耕作提供道路基础,实现机械化、规模化耕作,保持整治效果长效性。

净化――种养结合,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科学利用农业资源及涉农重大工程,采用农业生物立体共生、生物能利用工程等技术,设计农林牧渔复合生态工程,种养结合、立体共生、净化水源,实现生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应对措施

以“四化”原则为引导,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从统筹规划、合理设计、资金投入和科学指导等方面实施建设,具体以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统筹规划

紧密结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农业布局总体规划、水利规划等多向管控指标,保证整治后的生态格局与项目区农业发展方向一致,合理填埋废弃坑塘、扩建河流,采取生态培育和科学种养等措施,实现水源通达、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绿化面积扩大的景观农业。

合理设计

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内容繁多,其中与生态景观结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田块归并,调整生态格局

通过权属调整、田块归并、边角地修葺、土地平整,将农田耕种零散化转变为集中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种植冬小麦,解决冬季土壤问题,形成“田成方、地平整、力均匀、无、无撂荒、无闲置”、整齐一致的田园式景观【1】;合理保留原有树林、村落等景观要素,维持河道蜿蜒曲折的形态,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乡村景观风貌。

(2)灌排合一,提高效率、节约占地及投资

采用灌排合一,提高灌排效率,节约占地及投资。为统一名称,统称斗沟(渠)为斗沟、农沟(渠)为农沟。具体实施时:各灌区由水泵从河系水道中提水灌入斗沟,以斗沟节制闸控制分田灌溉,农沟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个分水闸,内有两个直通入田的孔,分别置于田面线以上、以下,通过控制农沟水位线的高低来控制灌、排。

基于整治后实行农机规模化耕作与整治效果的长效性,均设计硬化沟,而灌排合一比灌排分离的沟渠数量少,对土壤的影响小、投资金额少,与坑塘、河流水系保持通达性,共同构建水体生态景观工程【2】。

(3)农牧结合,设计生态农业工程

项目区内规划建设大型养猪场,会排放大量高养分含量的粪液,其中包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和有机质,这些有机肥不仅是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必需,更致力于增加土壤肥力【3】。利用这一涉农工程,由渣浆泵将沼液经暗管排入农田系统,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利于净化水体、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收、提升粮食质量。

(4)“乔-灌-草”搭配集季相变化,构建沟渠路林一体化生态廊道

沟渠、道路、防护林等农田廊道景观,既对农田昆虫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也是鸟类主要生境地。规划在田间道、生产路两侧种植红花酢浆草等草本,利于农田生物的迁徙与保护;河道两侧的护岸林与道路两侧的护路护沟林构成林带网络,均具有乔灌结合、多行林的林带结构特征,强化防护林功效,且树种选择具有季相变化,体现生态景观美;在沟渠―道路连接段,种植菜地以解决地表的问题。这种“乔-灌-草”综合搭配的廊道植被系统,对于构建沟渠路林一体化生态廊道、保护乡土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5)整修万福寺周边,寓历史人文景观与休闲旅游于一体

嘉定古庙――万福寺位于张泾西侧,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气息。规划复垦其西北向已遭废弃的鱼塘时,开挖一条万福寺河,使其四面环水,古刹―碧水―金色农田,一片草长莺飞的优美景象。另修建两座万福寺桥梁,为带动万福寺周边休闲娱乐产业提供道路设施。

资金投入

本项目的预算编制严格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上海市2000系列定额进行项目成本预算,其资金来源由市级土地整治资金与区、镇两级政府统筹资金共同构成,较高的亩均投资为实施上述规划设计提供坚实保障。

科学指导

项目实施以区县政府为主导,充分听取地方政府及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农委、水务局、绿化与市容管理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切实尊重村民意愿及诉求,重点解决当前农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保证项目实施的实效性和长期发展。为实现整治目标,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结合整治后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科学种养手册,免费发放给种植者,同时为农民提供有力的植保防害等保护服务工作。

结论

嘉定区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以“四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原则,以田块规划创田园景观、灌排合一促增效节地、农牧结合利生态农业、“乔-灌-草”搭配建生态廊道、古刹周边修整兴休闲娱乐为要点,顺应地形起伏,维护河流水系、道路和农田边界的原始蜿蜒形态,在实现新增耕地率、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五通一平”等刚性指标的基础上,注重变革种植模式提高产出率,保留自然、人文、历史景观要素发展休闲娱乐产业,并结合项目区涉农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中融入乡村生态景观,不仅有利于整治成果的长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在上海市“都市农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宇振荣、郑渝、张晓彤等.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方法[m].中国林业出版社.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5

一、加大宣传,引起领导重视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改变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能够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模式虽好,但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怎样加快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有效推动农民田间学校的创建工作?办法只有一条:带领农民干,加强宣传力度,让领导重视。首先农牧厅在西吉县召开了全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现场观摩会,观摩会邀请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会议。会议当天,宁夏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田间学校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难题”为题播放了农民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并采访了区农广校吕鸿钧校长。随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卫日报》《宁夏政府网》等媒体以各种形式分别报道了全区各地在辅导员培训以及田间学校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宁夏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引起了领导的重视。2016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1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中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整合涉农教育培训资源,在特色产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化养殖场布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分门别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2月,宁夏区政府下发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意见》(宁政发〔2016〕27号)要求:在特色产业集中区、规模化养殖场、示范园区布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培育一批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乡土人才。接着由农牧厅制定的《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里指出:“十三五”期间每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民田间学校20所,5年共投资2000万元。建设标准化的农民田间学校100所。2016年4月,农牧厅下发了《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农业财政项目(农业产业化)资金计划的通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包含在此。至此,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正式立项。有了资金保障,宁夏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上了一个档次。田间学校建设单位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

二、制定规范,统一建设标准

2014年,区农广校制定并下发了《宁夏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范》,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项目承担机构的认定、培训内容、开办程序、学员及培训地点的选择、各项管理制度、经费补助标准、经费使用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在建设目标方面,一是质量控制目标:每所学校要有1个80~100平方米固定的活动场所、1个科技书屋、1个实训基地、1个咨询服务室、1个设备储备室、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至少25套桌椅。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辅导员培养的力度,选派市、县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实践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农技人员参加省部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发现和培养村级农民辅导员或村级农技员1名以上。三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一组、一员、一批、一田、一栏、一历”为建设标准,即每所农民田间学校构建一个长期运行的技术指导小组、培养一名辅导员、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建立一块科学试验田、建立一个农业技术信息宣传栏、形成一个农事季节历。通过全面落实“六个一”标准,确保田间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命名和编号方面,一是命名规范,要求农民田间学校标牌规格按边长40×60黄底红字设定,须标明宁夏及依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称,即宁夏××县××合作社(或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称)农民田间学校。二是编号规范。农民田间学校编号共7位,第1位为宁。第2位为市代码,具体代码为银川市1、石嘴山市2、吴忠市3、固原市4、中卫市5。第3-4位为县(市、区)代码,具体代码为01、02……。第5-7位为田间学校序号,具体序号由各县自行确定和分配。

在项目承担机构方面,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较好的产业基础、足够的农民学员、固定的培训场所、专门的实训基地、规范的管理制度、必要的教学设备。主要是有具备教学条件、实训基地、专业师资的地县两级农广校、农业部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条件的农业行业培训机构等为主来承担。

三、配套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为积极创新和探索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农牧厅制定印发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综合服务组织的意见》。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公益互补、惠民便民”原则,围绕“技术指导、农资超市、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六大功能,依托农机作业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充实服务内容,引导和支持建设“企业引领型、公益服务型、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型”三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2016年,区农广校紧紧依托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尽最大努力将14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农业综合服务站上,结合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民在种植技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使用与维修、农资配送销售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善于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6

关键词: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1.24;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717-04

1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为衡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和指导后期项目的顺利开展,对项目综合效益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1]。根据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从影响绩效的各项关键因素入手,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具体分解为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效益情况、附加效益情况3个方面。

1.1项目实施情况

主要考虑项目实施过程及项目验收时的绩效情况。具体为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和工程实施情况。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相关标准和规范,分析项目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时性等方面的实现程度以及考察项目资料完备性、组织管理水平等[2,3]。

1.2项目效益情况

项目效益情况主要考虑项目竣工后效益发挥情况,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使用的效果,反映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较效益[4];社会效益主要是反映公众对项目实施后的满意度以及推动区域社会发展情况等[4];生态效益主要是指实施土地整治后项目区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等[5]。

1.3附加效益情况

附加效益情况起正向激励作用,作为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的补充,主要考虑个别项目的特色效益发挥情况。

2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可重复操作上,无论评价主体是谁,不管什么时候评价,对同一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应该是基本相同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准确表达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内涵。

2.1.2系统性原则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定层级的绩效评价指标必须与同一层级的绩效评价目的相一致,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并能体现出土地整治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2.1.3可操作性原则要充分考虑数据及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各评价指标应该概念确切、含义清楚、信息集中、数据资料容易获得,计算范围明确,计算方法简明易懂,尽量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

2.1.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根据指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既有定量数据,又进行定性分析。

2.1.5激励性原则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并不只是为了获取评价结果,还应该注意对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激励和引导,指标选择尽量能够反映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果,以“正向”指标为主,激发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2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的重点和难点。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遵循指标甄选的一般原则外,还要从战略上把握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根据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从影响绩效的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效益情况、附加效益情况入手,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将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指标层等4个层次,形成一个由相互联系指标组成的多层次指标体系,从上到下反映出与土地整治目标紧密联系的土地整治绩效的实现程度(表1)。

3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3.1项目实施情况指标分析

3.1.1资金拨付情况反映财政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按照计划进度将工程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的及时程度。以项目承担单位提交资金拨款申请之日到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的时间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20个工作日内拨付为及时;超出20个工作日拨付为不及时。

3.1.2预算执行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预算资金的执行程度。以预算执行率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预算执行率=项目实际资金支出总额/项目预算资金总额×100%

评价标准:预算执行率达到100%为较好;

预算执行率未达到100%为较差。

3.1.3资金使用规范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等各项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6]。以各项资金使用是否超额作为评价依据,如果单项资金使用中占用了部分不可预见费也应扣除。

计算公式:资金使用超额量=项目实际支出金额-拨付资金数

评价标准:各项资金均不超额为规范;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超额为不规范。

3.1.4项目变更规范情况反映项目变更的规范程度。主要以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等单项工程的变更项数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无变更或者仅变更1项,且有规范的变更程序、手续为规范;变更2项或2项以上,有规范的变更程序、手续为基本规范;变更2项或2项以上,变更程序、手续不规范为不规范。

3.1.5规划方案设计情况反映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主要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调整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单项工程调整率=

变更调整工程量/计划工程量×100%

评价标准:5%以下为合理;5%~15%为基本合理;15%以上为不合理。 3.1.65项制度执行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公告制、合同制等5项制度的执行情况[7]。

评价标准:执行了5项制度为规范;5项制度中有1项或1项以上未执行为不规范。

3.1.7权属管理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项目区农民群众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和结果的响应程度。以权属调整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及项目区群众有无异议作为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调整符合规定程序且群众无异议为较好;调整不符合规定程序或群众有异议为较差。

3.1.8档案管理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过程中有关工程建设档案完整程度。以验收规程等相关规定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项目相关档案材料齐全完整为较好;项目相关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为较差。

3.1.9主要工程量完成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规划变更方案中工程量的完成情况,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单项工程完成率=

实际完成工程量/计划工程量×100%

评价标准:完成率为100%的为完成;完成率低于100%的为未完成。

3.1.10工程建设质量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土地平整工程质量情况,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的质量合格情况作为评价依据。以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和竣工验收报告等有关材料要求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无质量问题,没有返修为合格;无质量事故,略有返修为基本合格;发生一般质量事故,有部分返修为不合格。

3.1.11按期完工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约定时间准时完工的情况。以工程是否延期作为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按期完成为较好;延迟3~6个月为一般;延迟6个月以上为较差。

3.2项目效益情况指标分析

3.2.1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根据标准粮折算后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出增长率,反映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改善程度。以项目建设新增及标准粮折算的粮食产量增长率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p=(pa-pb)/pb×100%

式中,p表示粮食产量增长率,pa表示整理后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量,pb表示整理前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量。

评价标准(基准作物为小麦):15%以上为较高;5%~15%为一般;5%以下为较低。

3.2.2投资收益率主要反映项目投资收益能力。项目纯收益为项目实施后2~3年的平均纯收益。

计算公式:投资收益率=项目纯收益/项目总投资

评价标准:收益率大于20%为较高;收益率10%~20%为一般;收益率小于10%为较低。

3.2.3新增耕地计划完成情况反映的是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方案中新增耕地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作为评价依据[8,9]。

计算公式: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实际新增耕地面积/计划新增耕地面积×100%

评价标准: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100%为完成;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低于100%为未

成。

3.2.4主要工程正常使用情况反映项目主要工程在项目实施后是否正常发挥了效用。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正常使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工程正常使用率=

工程正常使用量/工程总量×100%

评价标准:工程正常使用率大于95%为较高;工程正常使用率在80%~95%的为一般;工程正常使用率小于80%为较低。

3.2.5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度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以播种、灌溉、收割等主要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为依据。

计算公式: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整治前需要投入农业劳动时间-整治后需要投入农业劳动时间)/整治前需要投入农业劳动时间×100%

评价标准: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大于50%以上为较高;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在30%~50%的为一般;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小于30%为较低。

3.2.6公众满意度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对项目工程整体建设情况感到满意的农民占项目区总人数的比例,反映土地整治的社会可接受程度[10]。该指标数值可通过开展项目区的随机调查(调查比例为2%~5%)来获取,并根据调查结果赋予分值。

计算公式: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农民人数/接受调查的农民总人数×100%

评价标准:公众满意度在90%~100%的为较好;公众满意度在80%~90%的为一般;公众满意度低于80%为较差。

3.2.7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度反映土地整治后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以进行土地整治后交通条件、灌溉条件、防涝条件、村容村貌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5项内容改善是否明显作为评价依据,由专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5项内容均有明显改善为较好;3项及3项以上有明显改善为一般;2项或仅有1项改善明显为较差。

3.2.8绿色植被覆盖率增长率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区对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的绿色植被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绿色植被覆盖率增长率=(整治后农作物、林地、草地总面积-整治前农作物、林地、草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评价标准:增长20%以上为较高;增长10%~20%为一般;增长10%以下为较低。

3.2.9林木存活率反映项目实施后对林木的管护程度。

计算公式:林木存活率=存活林木数量/种植的林木数量×100% 评价标准:80%以上为较高;60%~80%为一般;60%以下为较低。

3.2.10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映经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内农业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保证高产稳产的能力。以整治后项目区内灾年的粮食减产率作为衡量标准。

计算公式:粮食减产率=(正常年份粮食平均单产-灾害年份粮食平均单产)/正常年份粮食平均单产×100%

评价标准:粮食减产率小于10%为较好;粮食减产率在10%~20%的为一般;粮食减产率大于20%为较差。

3.3附加效益情况指标分析

3.3.1新增耕地质量提高等级反映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质量改善程度。以耕地质量等级的提高数作为评价依据,整治前新增耕地质量等级的测算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

计算公式:提高等级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适宜性等级-整治前新增耕地的适宜性等级

评价标准:提高2个或2个以上等级的为较好;提高1个等级为一般;未提高等级为较差。

3.3.2农地集约经营程度反映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农地流转及集约化经营程度。规模经营受田块大小的影响,因为田块面积的增大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因此田块面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规模经营提高的程度[2]。

计算公式:田块面积增长率=土地整治后田块平均面积-土地整治前田块平均面积/土地整治前田块平均面积×100%

评价标准:田块面积增长20%以上为较高;增长10%~20%为一般;增长10%以下为较低。

3.3.3后期管护规范情况反映土地整治工程完工后,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等管理、养护制度的健全程度,由评价专家根据项目是否按要求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有1项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较好;有2项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一般;2项以上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较差。

4讨论与建议

土地整治项

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是土地整治理论及其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标体系对于全面衡量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这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诸如权重分值的设置、评价结果分等定级等,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展炜,何立恒,金晓斌,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2):145-148.

[2]卢景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33(5):90-93.

[3]钟沛林,周佳松,张弘,等.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95-399.

[4]王红雷,王秀茹,刘曦,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0(8):67-70.

[5]胡廷兰,杨志峰.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275-280.

[6]杨庆媛,张占录,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44-49.

[7]王瑷玲,赵庚星,李占军.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58-61.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7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确保我省法定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妥善解决一些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区面临的确实无法如数落实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发展空间不足的实际困难,根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将部分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执行。一、正确认识开展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将坡度较低、原为耕地的部分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工作,旨在确保我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对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拓展,又是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用地空间的客观需要,是从我省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一种新的尝试。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有利于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我省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的高度,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的条件具备或通过整治达到下列标准的优质园地可划为基本农田:

1.确属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登记统计中的园地(含果园、桑园、养殖鱼塘、花卉基地、种草地等);

2.位于城市规划建设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包括待置换建设用地区)及禁止开垦区范围以外;

3.地势相对平坦,坡度一般小于6度、最高不超过10度;

4.连片5公顷以上(与其它原有基本农田相连的可适当放宽);

5.通机耕路,并建有一定的排灌设施;

6.有效土层60公分以上,肥力较好,无明显的土壤障碍因子及污染源。三、对已经具备条件的园地,经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财政、水利、统计等部门联合初验、复验确认达到上述标准,且已按基本农田划区定界要求,界址明确,保护责任落实的,可划为基本农田。

需要通过整治才能达到上述条件的园地,要参照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整治,待项目整治竣工验收后,方可划为基本农田。

四、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的报批程序与资料要求

现已具备或通过整治达到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标准的,在报省认证和核准前须经初验、复验:

1.初验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农业、财政、水利、统计等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由验收小组对宜划为基本农田的优质园地及整治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详细初验,并填写《浙江省优质园地整治项目验收表》和出具初验收报告,报各自一上级国土资源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对现已具备条件的优质园地也应同样进行初验和出具初验收报告,并在《浙江省优质园地整治项目验收表》上注明“非整治”。

初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有关资料包括:

(1)验收意见(含项目有否按批准的整治规划组织实施,宜划入基本农田的面积及质量状况的鉴定意见);

(2)优质园地整治后1:1000-2000的实测地籍(形)图及照片;

(3)优质园地整治后土地权属处理及现状开发利用情况;

(4)优质园地整治项目所在地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及图斑、地块登记册。

2.复验

市国土资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县级初验报告后,应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到实地进行现场踏勘,复测、核定宜划入基本农田范围面积,核查图表册与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据实写出书面复验报告,并报各自上一级国土资源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3.认证

省农业厅根据市级复验报告对各市上报复验的结果进行实地核查,提出复核认证意见,并将认证意见送省国土资源厅。4.核准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省农业厅的认证意见和市级复验报告进行核准,核准的优质园地可按我省基本农田划区定界的有关规定正式确定为基本农田,并参照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基本农田集中置换的有关政策进行置换。

需要集中置换的应随同复验认定材料,同时上报相关材料,符合基本农田集中置换条件与要求的即予同步核准。

5.其它

为维护优质园地整治项目管理的严肃性,确保部分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的真实性,所有参与初验、复验的人员和行政负责人均须在《浙江省优质园地整治项目验收表》上签名,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五、资金管理

优质园地整治项目整治所需资金可以列入各级造地改田资金开支范畴,具体管理办法与措施应按照《关于造地改田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0]221号)执行。

经核准的优质园地系为其它市、县(市、区)有偿代保基本农田的,所收取的“有偿代保护成本费用”应统一列入各级造改田资金专户管理。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8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县大水网建设为核心,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举、防洪抗旱并重、开发保护并行,按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建设规模、综合效益在去年基础上再有大的提升,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灌溉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任务目标。今冬明春,全县计划完成水利工程880项、土石方394.08万立方米、砼4936立方米,总投资10617.96万元,解决2.2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0.965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4.34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2.2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2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10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

二、工程规划

(一)县属重点工程。

1.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项目。年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严务乡西片区,规划发展高效节水示范片2.28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10处、安装恒压变频20台套、铺设管道194.32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套,架设输电线路7公里,修建生产路31.2公里,安装墒情测报系统1处,新建协会办公场所1处;疏通排水沟307.95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255亩。项目总投资2684.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省财政资金800万元,市财政资金400万元,农民自筹284.55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通过实施水源工程改造和管网延伸,解决全县38个社区(村)、2.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主要建设内容:管网延伸工程,铺设村外管道29.44公里,村内支管道16.45公里,入户管道51.48公里,架设高压线3公里。工程总投资1099.0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62万元,省财政资金218万元,市财政资金117万元,地方配套402.01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3.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项目区位于常家镇境内,南起马颊河北岸,北至甄家洼干沟。项目区耕地面积2万亩,涉及社区(村)16个。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7座,铺设pVC低压管道70公里,新挖、治理排水沟渠斗农沟60公里,新建支沟生产桥(涵)30座,整修机耕路30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300亩。项目总投资1004.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4.25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明春完成。

4.徐园子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县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南起战备路,北至路,东起庆棣边界,西至马东干沟,规划耕地面积1.3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8座,配套输变电线路6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92座,开挖沟渠35公里,平整土地0.5万亩,新建和整修机耕路35公里,新建农田林网0.06万亩,植树6万株。项目总投资12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省财政资金360万元,市财政资金40万元,县级以下自筹80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5.张培元土地整理项目。张培元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裕华社区,在苏家洼腹部规划面积3314.5亩。西起徐苏公路西200米左右的张培元村组耕地西界,东至苏周沟,北起苏南沟,南跨张刘沟,至张培元村组耕地南界。

主要建设内容:整治塘坝1处,新建塘坝1处,新建引水闸1处,土地平整2022.5亩,铺设输水管道14.65公里,出水口196个,阀门34个,阀门井34处,新开挖排水沟19.8公里,整治排水沟8.4公里,回填排水沟41.9公里,新修机耕道路16.5公里,维修砖拱桥2处,新建砖拱桥20处,重建涵管桥4处,新建涵管桥114处,种植农田防护林8153株,新建管理所1处。项目规划总投资1269.53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明春完成。

6.花牛赵高效节水项目。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花牛赵社区,规划耕地面积2000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1座,铺设pVC管道10.66公里,整治生产路5.91公里,整治排水沟渠5.91公里。项目总投资139.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1.37万元,县级以下农民自筹18.53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二)乡村工程。各乡镇(街道办)在配合县有关部门完成县属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要完成以下工程项目:

1.方田改造工程。今冬明春规划改造方田面积3.3万亩,排水沟渠270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353座,土石方60.6万立方米,总投资1686.7万元。

2.骨干沟网治理工程。今冬明春计划清挖疏浚沟渠52.57公里,土方96.1万立方米,水闸2座,总投资854.03万元。

3.危桥改造工程。今冬明春全县水毁桥改造工程11处,土方1.2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0.825万立方米,总投资600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县政府将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对各类工程进行分类指导,严把质量关,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工程顺利实施。

(二)深化改革,健全体制。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徐园子乡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项目,工程完工后全部移交灌溉用水协会管理。骨干沟网治理工程完工后,由县水务局灌溉公司管理。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工后,移交县供水公司管理和经营。通过落实以上管护措施,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会的同志们: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学习交流一下水田乡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些经验做法,非常高兴,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水田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情况:

水田乡地处吉水县中北部赣江之滨,距县城36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4万余人。为全乡人居环境达到净、亮、美的目标,水田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前,每个村都建有至少1座农村机具停放点、1处畜禽集中圈养点、1座垃圾再生馆、1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

为进一步深化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开展,水田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结合实际,建立了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力争效益最大化。在保障上级资金来源情况下,各村通过“一事一议”按照100元/栋/年标准收取村庄长效管理费用(其中特别困难户、五保户、长年在外务工人员可经村民主评议适当减免),重点用于管护人员绩效工资、卫生家庭评比奖励、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等,调动村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村民卫生清扫的主动性,实现长效管护机制。

2、建立日常管护机制,实现管护无死角。划清工作边界,明确农户、保洁员、村组三级责任。乡党委政府对全乡划分为两片区进行日常督查,并及时通过微信群进行通报,达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效果。

3、制定网格化管理制度,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贯彻落实“村长+片长+户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所有村庄“户户有人包、村村有人管”。各村根据各自然村分布情况进行分片管理,每片配备1名村干部成员,明确责任区域,切实抓实责任管理。户长选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推荐产生,将工作职责细化落实,真正实现村民自

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村”的乡、村两级村庄管护队伍,乡级公共设施管护队伍对各村道路、供水、供电、路灯(含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村级管护队伍负责村庄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

4、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开展星级农户评比。为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提高居民文明卫生意识,激发全乡村民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热情,我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卫生星级农户评比办法,让村民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金压力较大。各村收取的村庄长效管理费用仅够补贴村内的长效管护和临时卫生保洁费,对村内一些重点地方的整治、基础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换仍然是资金短缺。甚至有部分村的村庄长效管理费用收取困难,村内的长效管护和临时卫生保洁费靠村集体财政补贴,给村集体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2、工作进展不平衡。村与村比较,有的村进展较好较快,有的村进展较慢,非移民村与移民村之间整治效果相差较大。自然村点与自然村点比较,也存在进展不平衡,如富塘鸭田村整体标准较高,但其他村点整治效果不尽人意。

3、工作标准不高,各村不同程度存在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高,有些村仅仅停留在村庄表面清洁,停留在初步环境卫生保洁上,至于农村乱停乱放、建筑材料占道、水塘沟渠清理、杂草清理等深层次整治内容还未纳入工作内容,如沙上村杂草未及时清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资金保障。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提升保障力度。各村积极谋划,确保村庄长效管理费用的收取,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盯紧目标抓落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责任,真抓实干,主动担当,制定水田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按既定时间节点逐项抓好落实。

3、突出问题抓整改。瞄准难点,找出差距,开动脑筋想法子,攻坚克难补短板,摆正“卫生搞突击,检查靠运气”的工作态度,克服厌烦情绪和畏难情绪,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四、意见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适当补助、社会资金投入、村民投工投劳等形式,多渠道筹资筹劳,建立资金多元、长效投入机制。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篇10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新增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管理,以新发展理念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优化用地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统筹发展,助力脱贫功坚和乡村振兴,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市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新增耕地项目是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要求,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县级人民政府是耕地占补平衡的责任主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新增耕地项目(对低效园地、残次林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项目通过省、市验收后,纳入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用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以达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时解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目的,最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第二章

基本原则

第三条: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文件精神,依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在改善和保护农村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不违背群众意愿和自然规律搞过度开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

第四条: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和实施过程中,坚持与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残次林地和低效园地改造相结合,与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坚持树龄老化、品质差、产量低、效益差、荒芜的园地和残次林地复垦优先,项目区集中连片、土壤质量好、便于机械施工的地块优先,便于流转、群众积极性高的优先。

第三章

目标任务

第五条:目标。

(一)开展土地整治,加强耕地保护。

加大对低效园地、残次林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

(二)优化用地布局,改善产业结构。

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合理对镇村范围内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等开发利用,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新农村格局;

(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整合各类有关涉农资金,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为抓手,完善农村路网、防洪、排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镇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

(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六条:任务。

(一)保障全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等项目用地和落实占补平衡需求;

(二)完成上级下达我县补充耕地指标任务。

县政府根据以上内容对各乡镇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新增耕地项目水田和旱地比例为8:2)。

第四章

实施程序

第七条:项目申报。由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牵头,1、对全县范围内宜实施新增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范围进行摸底和现场踏勘;2、统一委托勘测、设计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地块现状进行实地勘测,绘制勘测定界图;3、在充分征求项目所在乡镇和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项目立项(涉及未利用地开发的需由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4、对已批准立项的项目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并组织专家评审。

第八条:项目实施。由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委托乡镇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内容组织项目施工,项目竣工后由由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委托勘测单位测绘竣工图,编制新增耕地和城乡建设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申报文本,并以报告形式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县级验收。

第九条:项目验收。县级验收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和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配合;项目经县级自验合格后,向市自然资源局申请市级终验;市级终验合格后,向省厅申请备案(同时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测监管系统中报备入库,对未通过报备入库的项目地块,由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督促项目所在乡镇负责整改到位,直至通过)。

第五章:职责分工

第十条:为保障全县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平稳有序实施,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监委、审计、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环境保护分局、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工作的牵头、组织和协调,XX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十一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受县政府委托,代表县政府与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是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土地整治项目地块选址、项目申报,按照县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组织项目所在乡镇实施。

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受县政府委托,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委托合同。各乡镇是土地整治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项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内容组织实施,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确保整治地块位置准确,四至边界、工程建设内容与规划设计一致。具体地块整治标准为:

旱地整治标准。项目区地块土质疏松、不板结、无块石或碎石,耕作层厚度≧30厘米,耕作层土壤要满足耕种条件;整治后的地块外观清晰,地块成型,地面平坦干净,四周及地表杂物清除彻底。

水田整治标准。项目区周边有水源,沟渠、水保等配套设施齐全,耕作层厚度≧30厘米,田块平整、不渗水、不漏水;整治后的田块外观清晰,田块成型,田面平坦干净,四周及田面杂物清除彻底。

第十二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对在我县从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测绘、规划设计、方案及验收文本编制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把关认定,并做好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技术性指导和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县财政局负责对项目资金的监督。

第十四条:县林业局负责对涉及残次林地、低效园地复垦项目审批。

第十五条:县水务局负责对涉及坑塘、滩涂复垦项目的审批。

第十六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对已实施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认定、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监管。

第十七条:县监委、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全过程监督监管。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定位,切实履职尽责,积极支持配合。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县政府设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省、市统筹补充耕地指标返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部分以及相关涉农资金,不足部分由县政府统筹。

第十九条: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途

(一)乡镇工作经费。

1、新增耕地项目按旱地2万元/亩、水田4万元/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按旱地4.5万元/亩、水田7万元/亩标准补助给乡镇,包干用于各乡镇项目测绘、规划设计、评审、施工、拆迁、协调、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方案及验收文本编制、指标入库备案等项目实施至验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代管服务费。

项目实施所涉及的项目咨询、测绘、规划设计、评审、方案及验收文本编制、指标入库备案等工作,由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代管,统一委托中介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合同,结算相关费用。代管服务费由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按照1000元/亩标准从乡镇工作经费中予以扣除。

(三)后期管护费用。

按照各乡镇上一年度实际验收面积,给予乡镇1000元/亩后期管护专项补助经费。包干项目所在乡镇落实项目后期管护,以及各级检查必须的整改工作费用;

(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业务费用。

按照全县实际验收面积,给予1000元/亩补助,用于围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开展的软件更新维护、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交通、差旅及配合省、市检查验收等业务经费。

第二十条:项目资金拨付方式。县财政根据项目验收批复,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专项资金拨付至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按项目指标入库备案进度,向相关部门和乡镇支付相关费用。

第七章

奖惩

第二十一条:县政府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效能考评。对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按照《关于印发XX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新增耕地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霍政办秘[2018]42号)精神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第八章

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