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3:41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1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卡业务的运营中,风险主要存在于发卡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三者之间。发卡行鼓励持卡人正常的消费透支,但伴随而来的就是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银行对于透支的催收不及时,对于恶意拖欠卡债的追索缺乏力度,以及风险保障的机制不健全等都是形成信用卡风险形成的原因。各大商业银行不仅要增加信用卡的发放量,发展和扩大信用卡业务规模,同时还要竭力识别、控制并化解信用卡透支所造成的信用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

从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来源出发,可以将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分为三种,即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和技术性风险三类。

外部风险是相对于内部风险来说的,它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不易被银行所控制的风险。包括信用卡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及特约商户操作风险。

内部风险具有隐蔽性强、难以防范、数额巨大等特点,甚至还可能累及其他金融业务,因此比外部风险更具危害性。具体包括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

技术性风险主要指业务系统风险、设备性能风险和软件设计风险。如poS和atm等计算机终端设备不够完善而带来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是指因持卡人信用不良、违约拒付而产生的坏账风险。发卡银行发放信用卡给客户的主要依据是客户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信誉程度。如果客户申请信用卡时的经济状况欠佳,无力还款,就很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评价指标

信用风险对发卡银行来说,是其风险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发卡银行应该做到能够及时识别信用风险,及早防范与控制信用风险。对于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1.持卡人负债比率。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当持卡人的资产负债率低于规定值,银行才会给持卡人提供信用。现在中完全信息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这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2.持卡人工作单位的信用。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个指标是银行提供信用时首先考虑的三个重要指标。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银行其实更愿意为大型企业的员工提供信用。因为持卡人所在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银行来说相当于信用担保的作用。

3.申请人可支配资本的数量。发卡机构在发放信用卡时,通常会审查申请人可支配资本的数量。只有资本额大于一定数量,才能从银行得到信用支持。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

(一)加速社会征信体系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

1.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发卡银行征信部门的运作效率,节约信用交易的成本。如果由各发卡银行独立完成调查和评估受信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不仅信用成本高,且难以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风险控制能力。

2.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声誉机制在信用卡风险管理领域内更大的发挥作用。只有在完善的征信体系中,才会提高信用卡持卡人建立声誉的积极性。

3.个人信用体系就是一套详细记录消费者历次信用活动的登记查询系统,是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放贷的基本标准,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

(二)加强立法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与个人的自律。因此加强信用卡信用风险的防范,一定要加强立法约束与诚信教育。加强立法建设,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法律支持,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推进。

(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1.树立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应从信用卡的产品特点出发,正确掌握信用卡业务的本质,认清信用卡的资产业务本质,树立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不能照搬借记卡的经营思路,从而忽略了信用风险的管理。

2.实现信用风险管理运作的集中化。相对于分散运作的方式,信用卡业务的经营运作更适合进行集中化运作。信用风险管理运作的集中化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单笔业务处理时间和成本,实现信用卡业务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四)转移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风险转移是信用卡发卡机构依据对信用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认识,将风险转嫁给他人,减少自己损失的一种风险防范的方法。一般我们可以将信用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担保人和保险公司

1.向担保人转移风险。由于信用卡的担保人与发卡机构签定了担保协议,当其担保的持卡人不能按时偿还发卡机构的债务时,担保人负有替其偿还的责任。

2.向保险公司转移风险。降低信用卡风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即为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发卡机构可与保险公司合作,对持卡人欠款行为和信用卡被盗、遗失或冒用进行保险。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一些弊端,信用卡信用风险转移要以承担信用风险金融机构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因此更容易造成信用事件的连锁反应,这将使信用风险在金融系统中分布的情况更加复杂。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目的是分散信用风险,但最终有可能造成信用风险的重新集中。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刷卡消费的潜力军。但是,大学生消费群体存在着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观念的不成熟性,而很多银行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不顾大学生用卡需求和还款能力,疯狂发卡,这些因素都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如何利用好大学生信用卡这一载体,并有效管理风险,实现当期收益和潜在收益,是当前迫切需要讨论和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现状

1.信用风险

大学生信用卡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办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而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节约成本也未对其进行严格的还款能力调查,最后不良的欠款记录会被银行记录在案,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尽管这些不良的欠款记录对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种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但很多大学生对这些未知的风险和麻烦还是心存侥幸,甚至逾期不能还款便直接丢弃该卡。

2.透支风险

目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以及注重攀比和情绪化消费的情况非常严重,加之信用卡的出现使学生脱离了家长的财政控制,消费无节制,刷卡透支成了消费常态,致使大学生消费更加趋于无节制,提前消费使大学生造成了大量的欠款。这种高透支额度与大学生的低还款能力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透支风险。

3.使用率低

为了获得办卡附送的小礼品而办卡,还有就是为了获得费用而鼓动周边同学办卡这是很多大学生办卡的主要目的。信用卡的办理偏离了消费的需要,并且很多大学生办卡以后长期不使用,成为了睡眠卡。最终形成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使用率低、银行资源浪费的状况,日积月累易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成因分析

1.银行因素

由于信用卡能够拉动消费,为银行带来大量业务并增加一定的收益,如,年费、交易手续费、利息等经济收益,各银行为抢占市场的潜在客户不惜降低门槛盲目发行信用卡。主要表现在:不调查调查办卡大学生的信用好坏;不需要担保人,只要其带上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办理;有的商业银行甚至还在高校中找学生做,工资以办卡数量来计算。这样的业务开展明显不符合规范,不仅没有信用调查,也不需要信用担保人,埋下了大学生信用违约的隐患。

2.大学生因素

大学生通过透支信用卡来满足其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购买到仅靠平日节余无法购买的东西,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信用卡刷的是父母的信用。在易冲动消费和无固定收入两大因素的作用下,理性消费为大学生后续还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银行带来了潜在的违约风险。

三、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针对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本文提出基于银行角度对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改善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基本情况。

1.加强风险预防,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银行应对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和冲动性消费行为进行仔细研究,在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应该对其资信和还款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审核,通过对大学生经济来源的了解,对其透支额进行限制;提高内控执行力度,促进审慎经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卡风险评估体系,审慎选择发卡对象;建立以客户或以客户群为单位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提高信用风险额和欺诈风险的预警时效性和侦测鉴别率,完善操作风险的量化统计和监测。

2.加强风险控制,组建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

风险控制是指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交易活动和特约商户是否遵守协议和规定实行监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各种风险和案件的发生。银行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严格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对外要定期监控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同时,在内部要构建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有针对性的调整透支催收和信用额度,进一步加强落实前置风险控制环节的管理。

3.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规避风险

对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子女所欠银行债务,从法律角度来说,家庭其他成员无代为偿还欠款的义务。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需要家庭应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还需监管部门督促商业银行合理授信;另一方面,银行可采取对申请人的经济能力、理财能力、信用情况严格审查,要求申卡学生需提交父母的书面授权书,并由发卡行与家长共同对持卡学生进行“财政监督”。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信用风险意识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同时,银行还可以与高校建立联合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用数据库的作用。高校把个人信用数据库的信用记录情况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先、选拔干部等的条件之一。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向商业银行信贷审查人员提取有关个人信用报告。共建信用制约机制,加强联合监管,使学生对自己的信用记录高度重视,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创建大学校园信用文化,防范学生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黄文土黄婉丽: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2009(2)

[2]王:商业银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新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4)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3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4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管理信用卡信用风险

信用卡(英文:CreditCard)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一般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结帐日时再行还款。除部份与金融卡结合的信用卡外,一般的信用卡与借记卡、提款卡不同,信用卡不会由用户的帐户直接扣除资金。

信用卡已成为现代银行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项业务。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数的增多,信用卡风险逐渐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而且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用卡信用风险概述

1、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类型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业务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银行传统业务产品的风险,也有信用卡业务特有的风险。银行业务存在的各种风险在信用卡业务中也同样存在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而其中造成信用卡业务资产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风险。根据研究资料和实务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因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占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损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商业银行再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必须通过识别、计量和控制来严格预防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在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是因为持卡人信用不良或者信用状况恶化,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偿还信用卡透支消费和预借现金等本金和利息、滞纳金等费用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针对持卡人信用风险暴露值和评价发卡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和控制能力均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发卡机构而言,其主要指标是延滞付款率、滚动率和损失率。

一般而言,发卡机构开展信用卡业务时,其内部的业务处理包括了营销、销售、风险控制和作业四部分。这四部分处处都渗透着信用风险的风险防范点。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对新申请的客户进行审核批准,根据客户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资信审核后决定是否发卡和给予额度;

(2)对持卡人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控,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控制持卡人信用风险和伪卡、盗用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3)持卡人发生欠款逾期时,根据逾期金额和期限,采取措施进行还款提醒、催收,追缴欠款。

2、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关于信用卡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近年来的信息经济学加以分析,尤其还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理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解释。

(1)道德风险现象

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借款人项目失败承担的风险是固定的,但其成功时获利是不封顶的,所以当银行不能完全监督借款人行为时,借款人就会产生改变当初申请贷款时的用途,转而从事高风险但更高收益项目的动机,使银行的预期收益减少。银行面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采用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逾期透支利率,可以用增加的利息收入来补偿可能出现的拖欠损失。

(2)逆向选择现象

一方面,面对当前高利率,有许多安全客户退出了高价信贷市场,但仍有一部分危险客户他们因抱着赖账的打算,所以利率再高他们也仍然敢贷款。另一方面,一些借款人为了支付高利率只好把贷款用于高利益高风险的项目上,这样也就加大了银行收不回贷款的风险。从而出现“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的现象。

因此,由于发卡程序简单,事前潜在客户的信息收集、筛选不甚完善,事后的监控、监督成本较高,致使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表现更为突出。构成了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

随着全球商务活动和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信用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逐渐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发卡和受理网络、成熟的交易处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然而,我国信用卡的发行远远晚于欧美地区。直到2002年,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大举进入信用卡发卡市场,信用卡的发卡和受理业务才得到迅速发展。

1、国外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逐渐显现。其中最为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由于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产品特点,对持卡人具有消费放大效应,持卡人信用状况恶化导致不能偿还透支消费导致信用卡坏账的比例逐渐增加,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信用卡提供商2008年上半年的呆坏账损失就已经达到210亿美元。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卡坏账率在2008年12月升至历史高位7.5%。2009年1月卡债延迟缴付60天以上的人,达到3.75%的历史新高。惠誉进一步表示,经济衰退令失业者无力还债,违约率在2009年突破10%。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信用卡亏损总计高达700亿美元。在信用卡危机面前,美国的大型发卡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都难逃厄运。

在十年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期,就业率和收入下降对信用卡市场形成的负面影响将继续加大。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贷款机构正迎来一波愈演愈烈的消费者违约潮。

2、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从起步期发展为成长期,且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据此前央行的《2009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信用卡授信总额13634.96亿元,同比增加39.1%;应偿信贷总额2457.58亿元,同比增加55.3%。

在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指标也有所增长,但整体较为可控。截至2009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7.9%;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不良率)的3.1%,较2008年底增长1个百分点。从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来看,国内信用卡延滞率和损失率处于较低的风险水平,但从欧美发生的信用卡危机可以看出,信用卡业务出现总量增长的同时,必须关注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将信用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降低延滞率和损失率。

3、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现状的特点

(1)信用风险整体指标较低

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但和国外发达国家信用卡风险指标相比,我国发卡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大大低于同业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用卡在国内支付结算比例也逐渐增加,透支余额逐年快速上升,相比之下,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损失账户透支余额增长比例不大。另外,我国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传统的先存再用的借记卡、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一直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而且信用卡高企的透支利率也是持卡人倾向于在免息期内还款。

(2)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需加强

2009年年中,我国多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要求切实规范银行卡发卡行为,认真落实银行卡账户实名制,控制信用卡发卡风险。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但是目前也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尚待普及、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3)信息严重不对称

市场经济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发卡机构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盲目注重发卡规模和数量,对授信政策的制定并不严格,在征信过程中也放松了对申请人的信用调查,导致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存在。目前发卡机构征信手段和渠道有限,往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经常当面向本人核实,存在不能准确掌握申请人资料的可能性。持卡人在经济状况发生恶化时,银行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只能在持卡人不能按期偿还透支时才能发现,往往为时已晚,银行已经承担了持卡人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由于外部信息的不完备,使发卡机构不能对申请人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迅速建立起高效准确的信用评级体系

目前正在建设和完善的全国范围内的跨行征信系统,主要侧重点在避免欺诈行为,信息系统内容较为单一。我国发卡机构虽然可以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了解个人信用状况,但是评价个人资信状况比较重要的户籍、职业、税务等信息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银行卡违法犯罪黑名单共享、信息查询和查询取证的机制,以更好地防范信用卡风险。针对新型的个人信贷业务,我们需要一个全部银行可以共享的高效率运行的信息平台。

2、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来源于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倾向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空间大,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理性把握发卡对象。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欺诈风险

发卡行可以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的信用卡个人风险管理系统,加以改进,建立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测力度,不仅要对持卡人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尤其对开卡后立即连续取现或频繁交易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跟踪。其次,在风险案件防范方面,要建立风险案件处理预案,杜绝风险的蔓延,力求在第一时间和最小范围内予以处理。第三,对于发卡客户要加强分析,形成对当地某些行业、某些区域的预警通报。最后,对于持卡人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单惟婷.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案例.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美)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5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管理;乌鲁木齐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88-01

随着信用卡事业的发展,信用卡欺诈事件也不断发生,且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公开化的特点。有些犯罪嫌疑人非法设立“办卡公司”、公开提供代办信用卡和套现服务,或通过骗领信用卡、“以卡养卡”提高信用额度及“循环套现”方式骗取银行资金,进行非法放贷活动,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1-2]为了更好地对信用卡风险进行防范,笔者以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该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防风险对策,以期为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信用卡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一)银行对信用卡申领资格审查不严

首先,随着银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为扩大业务,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客户办卡,有些业务员为争取客户,有意放松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只是对申请表进行审查,没有进一步进行调查核实,造成许多不具备申领资格的人也能申办成功。其次,在核发信用卡时没有主动核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国银联信用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上的申请人信息,对申请人是否同时持有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或是否存在信用卡不良记录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犯罪分子能顺利辗转多家银行办理多张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再次,银行对poS机特约商户管理不力。随着信用卡的应用及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为获取利润新的增长点,大力推广poS机的应用,对商户申请poS机也放松了要求,部分特约商户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为犯罪分子非法套现,谋取不法利益,此举为犯罪分子频繁消费、套现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风险意识低

1.在工作实践中,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监管意识,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没有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整个信用卡业务中。另外,信用卡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特约商户处于主动的市场地位,导致特约商户不愿自觉接受发卡银行培训或进行自我培训。商户的收银员流动率也较大,给商户的培训增加了成本,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商户收银员受理信用卡的专业技能普遍较低,加之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不能辨别假卡,或不能识别客户身份,风险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3]

2.持卡人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大多数用卡人存在不良的用卡习惯,信用卡使用知识尚待普及。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只图自己方便,不遵守用卡章程,也不配合发卡行的信用卡管理工作。信用卡的使用主体是持卡人,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不法分子欺诈带来方便。持卡人正确用卡意识偏低,有的甚至故意违反协议,恶意透支,形成信用卡信用风险。

(三)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

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技术在科学性、技术性、系统性三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国外比较成功的风险控制理念和风险管理工具在乌鲁木齐商业银行还未使用。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实时动态的风险监控决策能力方面,具体体现在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方面。目前,各个银行都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例如,广发银行在“优化资产结构,确保健康发展”的风险管控宗旨下,主要采取了以下风险防控措施。第一,开展压力测试,预警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第二,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对于经营环境出现不利因素的地区和行业,及时收紧授信审批政策,以应对行业风险;同时对于风险表现较高的地区,严格审批、授信、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第三,通过精细化客户分群、维护手段的创新,以及逐步升级的系统支撑,不断提高贷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策略支持。第四,建立全方位的欺诈防范系统。第五,通过miS数据分析,失联评分等工具的应用优化催收策略,实现内部催收的科学化;同时对委外催收服务机构加强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激烈和考核措施,来规范其行为,提升催收效果。目前,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以下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一是,银行卡部对持卡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定期复查,并根据资信状况的变化调整其信用额度;二是,银行卡部与风险管理部、个人银行部、小企业业务部、授信审批部以及经营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止付名单的管理;三是,银行卡部须通过风险交易监测系统,对持卡人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根据不同时间风险特点,按需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可疑交易进行甄别分析,及时采取降低信用额度、止付等手段,加强套现、涉嫌欺诈等交易的风险管理。显然,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较少。

二、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安全意识

1.对银行信用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员工能够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在员工培训方面,可以借鉴我国其他行的成功做法,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引进流程、教材和培训人员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水平。

2.持续加强司法合作和安全用卡宣传工作,强化打击银行卡犯罪和安全宣传长效机制。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从发卡的第一步就应对客户进行信用卡风险宣传,尤其是信用卡欺诈风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持卡人用卡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和移动等多种渠道,提高持卡人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欺诈技能,共同营造安全用卡、放心用卡的社会氛围。

3.规范特约商户工作人员行为,形成培训、奖惩长效机制。要对特约商户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与发卡行、公安机关及相关执法机关合作,对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法制教育。一方面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识别伪造卡、仿冒卡的能力,并且将这种业务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对快速更新的新业务、新技能进行有效的传播[4];另一方面让其意识到如果由于缺乏责任感导致风险发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采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目前,乌鲁木齐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风险控制技术方面还没有完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反馈速度慢,严重影响了风险处理效率。乌鲁木齐需改善和健全风险管理系统,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

2.优化催收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催收外包系统建设,改善原有的催收系统,使之能够满足外包数据筛选、提取、查询、导入及存储需要。二是重构催收作业流程,银行员工尽快完成由催收操作员向催收管理员的角色转变。[5]三是建立对催收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要求催收公司报备催收专用电话和催收人员名单,督导催收公司提高效率,减少持卡人投诉。四是畅通与持卡人的沟通渠道,银行设置专用电话,安排专人向持卡人解释银行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五是逐步建立自催团队,防范持卡人信息泄露。

(三)强化信用卡发卡审查

银行应建立更加严格的信用卡发卡审查制度,严格对办卡人的身份、收入审核,提高办卡门槛,从源头上遏制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多发态势。同时,银行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纠正银行违反信用卡业务章程、违规发放信用卡,逃避信贷监控等现象。银行应加强对用卡情况监管,建立健全银行间信息共享机制。银行应对持卡人的还款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持卡人的信用等级进行定期的评估,对出现的非正常用卡的情况应进行核查和沟通,必要时应及时停卡。[6]通过银监会或银行协会等机构、组织在不同银行之间建立起沟通联系的机制,实现信用卡诈骗等“黑名单”共享,尽量消除信用卡监管盲区。同时,加强特约商户授权管理,加强培训商户财务人员及经办信用卡人员,定期检查商户受卡工作。

参考文献:

[1]尤晓明.后金融危机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J].中国信用卡,2010(3):67-68.

[2]尹龙.规范与促进信用卡业务的有序发展[J].中国信用卡,2012(1):78-79.

[3]王楠.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4]陈广乌.中国信用卡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8-80.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6

  ——农行威远县支行加强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对于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信用卡来说,各家商业银行把其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先发展的重点,然而,自信用卡诞生以来,“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特性就如同孪生兄弟一般使各家银行“既爱又怕”、“难以取舍”。威远农行近几年的卡业务发展中,始终坚持大力拓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指导思想,以发展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实现了卡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截至今年五月底,准贷记卡存量2459张,贷记卡存量1834张,卡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保持同业领先位次,在卡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信用卡业务却创造了的不良透支率连续多年为0的记录,呈现出量质并优的良性循环,我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   源头把关,防止风险“病从口入”

我们始终坚持,信用卡的营销调查是风险控制最重要的“节点”。调查必须做到“两个了解”即: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客户。

“了解你的业务”:培训是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信用卡品种的丰富,卡功能的日趋完善,我行认识到,惟有让全员了解、熟悉信用卡产品特性和业务流程才能降低营销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为此,我们组织网点主任、客户经理、一线柜员进行了包括专题培训和以会代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达20余次,重点宣讲卡准入条件、理财、综合服务相关知识,对如何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以及客户行为及社会关系的特点挖掘潜在的优质客户,堵截高风险客户,对客户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一一阐明,使一线营销人员对信用卡的风险有了全新的认识。

“了解你的客户”:一是根据客户风险特性的不同细分客户,公务卡和个人免担保卡重点拓展公务员、事业单位和aa级企业高管,担保卡以存单质押、门面抵押方式重点拓展经销商、品牌连锁店和私营企业法人。二是培育客户安全用卡理念。首先要让客户了解信用卡,除了联系人和调查人当面讲解信用卡知识外,一线营销人员多次利用单位和中小学开会等有利时机上门宣传,介绍我行遍及城乡的网点网络资源优势及信用卡转账、查询、对帐、消费等产品特点,散发《安全用卡须知》《用卡指南》,丰富客户信用卡知识,并及时跟进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规避潜在风险。如:密码的安全设置、使用;预借现金、消费免息、最低还款,以及交易日、记帐日、账单日、到期还款日的概念,利息和违约金计算方式,教会客户如何利用免息期规定合理安排消费支出,提示客户一旦出现透支逾期就会在个人征信系统中长期保留不良信用记录,从而无法申请到房屋按揭、消费信贷的不良后果,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二、   审核从严,“过滤”风险隐患

在执行调查第一道程序过后,个人客户部负责对提交的资料集中统一审核,首先是形式上的审核,比如:查验客户证件的有效性,章印、签字是否清晰,客户本人填写的要素是否规范,预留问题和附卡申请人资料是否齐全,单位的证明材料是否规范,一一逐笔审核,发现其中要素不全,欠规范的资料一律退回调查单位重新调查。然后进入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步骤,即: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的实质性审核阶段。由专管员负责对照每份申请人资料一一打电话给本人或单位核实,单位核查时主要了解申请人是否为单位的在册职工,申请人的诚信情况如何,有无不良嗜好;个人核对时主要询问申请人签名是否本人所为,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现在的详细住址是否与申请资料一致,必要时直接到办卡人单位的人事部门核实。所有询问笔录纳入专门的客户档案作为证据资料保管,以便以后随时调用核查。最后,进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阅、打印信用记录,对可能存在信用风险或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办卡资料一律拒绝受理,集团或单位批量客户中只要存在一笔因经营单位调查不实、审查不严,弄虚作假的情形一经发现整批退回。

在实质审查阶段,我们曾经发现有一客户经理采用不当手段获取单位证明,违规为不符合免担保办卡条件的家属办理免担保准贷记卡,经与单位电话核实发现后,我行立即对这位严重违规的客户经理进行了严厉处罚,并调离客户经理岗位,近两年,我行通过电话、上门核对及征信系统清理出来不合格申请资料就有160余份。经我行初审过关的资料上报通过率达99%以上。

三、   售后跟踪,及时发现、防范风险

透过对以往信用卡不良透支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量的风险暴露于客户的使用过程,为此,我们加强了信用卡售后服务,一是在客户在网点激活信用卡时要求一线临柜人员核对身份证件,及时提醒客户注意信用卡的不当使用风险,明示客户注重保护密码安全,定期更换密码,手机号码和住址变更时及时通知更改信用卡基础资料。二是电话跟踪,及时了解客户使用过程的反馈信息,信用卡专管员在催收客户透支时发现部分客户将信用卡借与他人使用,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即时与客户沟通、约谈,告知客户借卡行为所蕴含巨大的个人风险,这些客户认识到性质的严重性后及时从朋友那里收回了信用卡,并重置了密码。三是加强透支催收。凡透支在50天以上的客户就必须电话或者由联系人通知本人,提醒其及时还款,避免不良信用记录。透支70天以上必须发放催收通知单由本人签收。客户拒绝或无法签收的采用公证送达方式。期限上了90天以上的、多次催收无果的赖帐户直接上门催收,并与持卡人单位领导联系,并告知单位:如你的员工不及时归还透支,我们将采用法律手段清收,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单位的文明单位评比资格或已评的资格被取消,声誉受损等系列严重后果;对涉及恶意透支的持卡人直接提请公安机关经济科立案调查,以法律途径强制催收;对多次出现不良透支、还款意愿差、不讲信用的客户我行及时调低或关闭透支授信。

四、精细管理,梳理和堵截风险环节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7

关键词:银行卡;风险;防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各银行发卡量大幅度上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卡作为便利、快捷的电子支付工具,正以其携带方便、结算快捷等优势,迅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使用的消费支付工具,并越来越受到众多社会公众的青睐。然而随着银行卡交易量的大幅增长,银行卡案件呈持续高发态势,但是银行卡风险防范能力较弱,风险控制存在疏漏,涉及银行卡的犯罪案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何改善用卡环境,进一步防范银行卡风险,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国内银行卡产业风险现状及主要特点

现实中,银行卡的风险无所不在。如在银行卡业务在营运过程中,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金风险,其中发卡行、持卡人、特约商户三者之间存在商业博弈以及银行卡的自身安全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源,同时银行允许持卡人恶意透支这种行为的存在,可能在恶意透支催收不及时,追索乏力,缺乏风险保障机制,银行卡风险也就极易形成。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银行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等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此外,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银行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宽、风险种类多、危害性大、风险的可识别性差等特点。

(一)银行卡业务风险涉及面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银行卡业务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在促进房地产消费、社会消费方面已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银行卡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快速上升近25%,在北京、上海地区这一比例高达40%。这一庞大的持卡队伍,使得银行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银行卡的区域间的流动性和银行卡结算过程中的种种环节都给银行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二)银行卡业务风险种类繁多

1、外部欺诈风险。欺诈风险是指以非法占有、骗取财物为目的的行为。不法分子利用偷窃、骗取、冒用等方式获得银行卡后,通过模仿持卡人签名、伪造身份证等手段,冒充持卡人进行欺诈性消费和提取现金;或通过更改持卡人的卡号或伪造银行卡进行诈骗,造成特约商户或发卡行的损失;或以假身份骗取发卡行的信用后,申请多张信用卡,利用信用卡进行高额消费和提现,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造成发卡行蒙受损失。此种风险形式多种多样,且性质极其恶劣,所占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目前,我国信用卡的欺诈风险主要是以商户套现为主,即一些不法商家与持卡人勾结利用贷记卡的免息还款期进行刷卡套现,甚至利用多张贷记卡发放高利贷,并将风险转嫁到银行。另外,近年来虚假申请也成为主要欺诈类型,即使用虚假身份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获取银行卡进行交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欺骗。

2、经办银行操作风险。一是审核客户资料的风险,发卡银行对客户个人资料不能完全掌握,仅凭申请表上的个人资料信息很难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少数银行为争夺客户,管理松懈,对申请资料审查不严,简化审批手续,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二是经办人员操作风险。有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作案,有的内部人员偷制银行卡或盗窃已制的银行卡,代办卡人激活信用卡等,冒充合法持卡人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有的内外勾结,超限额授权,帮助不法分子大量套取现金或巨额消费。三是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操作风险。虽然银行要求商户在受理刷卡业务时输入密码并核对签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商户根本不核对签名,更谈不上验证签名的真伪。这种不统一的受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危害银行卡的安全。

3、持卡用户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交易对象或所持金融商品的发行者出现不能支付行为,或其信用度发生变化所形成的风险。主要包括四种情况:一是持卡人将信用卡转借给他人使用,发生纠纷造成损失;二是持卡人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恶意透支引发风险;三是持卡人信用发生变化时,发卡行无法及时发现,造成持卡人无力偿还透支款或逾期还款;四是信息无法共享带来的个人信用膨胀风险。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严重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4、发卡银行技术风险。我国信用卡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卡应用软件存在的安全风险、银行卡磁道技术的风险、操作系统和操作员密码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等。另外,技术风险还表现在风险控制技术落后上,特别是事前的风险预警和实时动态风险监控的技术手段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风险信息反馈慢、风险处理效率低,制约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5、法律法规风险。我国关于银行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目前关于银行卡的最高法律规范是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部门规章《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银行卡行为和促进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该办法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目前银行卡市场主体的责、权、利关系的规定还不够明确,已很难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银行卡业务中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很多业务环节和操作惯例无法可依。

6、汇率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基本相似,汇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外币的负担加重;汇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

二、防范我国银行卡风险的策略和建议

(一)建立防范风险的工作机制,提高制度有效性。一要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在条例中可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卡产业发展中管理者、执法者的地位。可以建立对银行卡组织的系统监控、统计监测、风险管理制度等,对于银行卡组织可能影响全国支付清算系统稳定的行为,建立事前申报和过程监控。二要加强银行机构风险管理,查找现行制度存在的漏洞,健全完善各规章制度,有效促进业务人员依法经营,防止违规现象发生。在制度方面,建立银行卡制作、保管、卡片领取等环节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在设施方面,在atm屏幕上增加动态密码框,持卡人通过触摸输入密码,增加不法分子偷窥难度。在密码设置中增加字母的运用,提高密码的复杂性。三要强化银行卡受理终端的管理,实现对atm交易的实时监控以及对非法侧录装置的自动报警。各银行机构要加强对银行自助设备的日常检查,建立健全自助设备巡查机制,必须在自助设备营业场所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报警系统、24小时监测系统等,增强夜间采光度,保证所录图像清晰。在atm原有内置监控的基础上,加强外置监控,加大夜间巡查密度,防止犯罪分子破坏行为。

(二)加强银行卡发卡规范化管理,严把风险关口。欺诈风险与信用风险主要由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承担。信用卡发放标准的不确定,伴随着非完全市场竞争,将会加剧风险,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形成威胁。因此,积极落实账户实名制,发卡银行要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的原则,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确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为此,一要积极利用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个人存量账户信息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中国银联银行卡风险信息系统有效识别个人身份。二要制定信用卡发卡机构行业标准,要核实申请人资信状况,严格授信额度管理,控制信用卡发卡风险。三要加强对单位代办信用卡的管理,严防持卡人的信息泄露,对由于信息泄露而造成资金损失的,人承担连带责任。对单位集体办卡,要严格按照有关集体办卡的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对申请人进行抽查,不能直接跳过资信审查环节。四要提高警惕,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各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咨询、上门核实等多种手段,确保信用卡申请资料的真实性,杜绝利用虚假资料办理信用卡的事件发生。

(三)加强多环节的交易监测,规范银行卡的使用。一要加强银行信用卡中心对在固定单位高额度刷卡的交易行为的跟踪监控,并通过与银联合作的方式加强商户和客户的监控。二要加强收单机构对特约商户资质的审核,完善收单协议,强化对特约商户的风险控制,防范特约商户套现等风险。三要建立健全日常监控机制,对商户的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或整数交易等可疑异常现象,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查。四要积极探索建立银行间的发卡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和减少一个持卡人拥有几十张不同银行信用卡的现象。

(四)加强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要利用网络和媒体大力开展“银行卡安全常识”普及。具体要到商业繁华地段和居民社区进行安全用卡宣传;要通过电视新闻报道曝光银行卡犯罪常见手法并进行案例警示;要通过安全用卡宣传折页、海报、poS签购单、信用卡对账单、手机短信、客服电话等多种手段广泛进行宣传安全用卡知识,提高持卡人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使社会公众对银行卡安全使用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营造安全用卡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及打击银行卡犯罪的强大声势。二要充分重视各类风险管理,坚持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合规建设,发卡行切实做好销售银行卡产品工作。三要对公安经侦部门民警举办银行卡业务及风险知识培训;要对特约商户财务人员、收银员进行培训并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要对邮政储蓄、农信社、银联商务等银行卡风险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机构有针对性地举办业务及风险培训,以提升地区内银行卡行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雪萌《防范银行卡风险要有超前意识》《金融时报》2010年7月

2、朱青《论银行卡风险特点成因及防范》《金融与保险》2010年第10期

3、孙虹《浅谈我国银行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华北金融》2010年第1期

4、张徐《浅谈银行卡风险与防范》《支付清算》2010年第5期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8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

银行是从事货币资金交易的场所,其风险的主体是无形的货币资金。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是一种依靠存款和借入资金来开展经营的特殊企业,由于其并不直接从事产业活动,所以自有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远远低于一般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必须是动态的,动态的管理是需要通过实时评估,不断地监督和检查工作效果,进行连续的再评价来完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广义上是通过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来预测风险、分析风险、回避、排除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以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和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及风险类型

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都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大特点是资金涉及面广、涉及金额大。从吸收存款到发放贷款,以及后续的贷款收回等一系列经营过程中银行都承担着风险。银行风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可以把商业银行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投资风险。不同类型的风险有其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现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步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二、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

商业银行中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四个方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研究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正视风险存在的客观事实,从银行内部经营环境到外部纷杂的环境中识别风险因素,作为度量、分析风险的方向,初步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二是根据不同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做系统的分析与归类,以决定业务的规模,适度地确定业务比例以保证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到有效地分散风险;三是对已有的风险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加以控制、降低、转移与消除,最终优化结果使风险成为促进银行的盈利机遇。商业银行中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都需要在这几点基本要求下进行。

(二)风险管理的模式

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客户经理负责开拓业务、撰写客户基本信息和业务情况,,并与风险经理共同管理客户风险,风险经理主要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二是客户经理全面负责银行的开拓业务和风险管理。风险经理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风险事项,辅助客户经理的工作;三是客户经理只负责开拓业务、维护客户关系,不参与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通常采取第三种风险管理模式。具体风险管理模式的结构框架。这种模式配合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于授信业务的要求较高只有做到标准化、专业化、自动化和流程化才能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和“以客户为中心”业务理念下为目标客户提供高要求的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增值服务。

三、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持卡人信用风险高。根据之前商业银行中出现的信用卡欺诈申请现象分析,多数案例都是持卡人利用虚假资料申请办卡,利用信用卡可以透支功能欺诈消费或支取现金,造成银行风险损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机制不健全,银行缺乏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办卡人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

2.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项目的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现有风险管理人员经验尚浅导致项目风险管理难度大。在风险控制方法上主要采用风险规避,没有考虑多样化管理、通过迎接风险并研究风险管理与控制经营风险从中获利。

3.银行卡项目法律体系弱,地区间协作机制不健全。银行卡项目法律体系滞后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无法争议的事实。由于法律体系弱导致银行卡发卡行、受理行、商家与持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常有出现交叉和模糊现象,增加了银行卡风险管理的困难。当发生银行卡业务跨地区犯罪案件后,未实现地区间协作来减少、转移风险机制。

(二)加强银行卡项目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监管,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完善的金融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来提升信用卡欺诈信息交换速度和效率,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实施银行卡风险事件联络人机制,进一步防范银行卡违法犯罪行为。

2.培养自己的职能风险专家,采用多样化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难题是跨越机构改革和流程标准化阶段,细化业务岗位设置,避免岗位交叉,从多个环节加强风险防范。尽快培养专业化职能风险经理,引入国外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对不同类型银行卡项目采取差别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

3.健全行内法制体系,建立跨地区风险管理协作。

四、小结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银行卡风险控制措施

abstract:since2008,theglobalfinancialcrisishasbroughtinfluencestothefinancialindustryofvariouscountriestodifferentdegree.thebankcardbusinessofourcountryhasbeeninfluencedaswell.currently,thereareobviousrisksexistinginthebankcardbusiness.therefore,studyingontherisksofbankcardandthecontrollingmeasures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

keywords:financialcrisisbankcardriskscontrollingmeasures

1引言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累计发行银行卡206594.37万张。其中,借记卡188038.81万张,信用卡18555.56万张,信用卡授信总额已达13634.96亿元,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和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分别为2457.58亿元和76.96亿元,半年以上逾期占比约3.1%。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历史跨越,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对欧美国家的金融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结构性调整,致使银行及发卡机构业务发展步伐减缓。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这个市场亟需规范,需要更稳健的发展。因此,对于银行卡风险问题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如何在发展银行卡产业、拉动消费与警惕信用卡危机之间做出平衡,如何预防不良率的提升,应该成为国内发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2我国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卡是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总称,本文将着重探究银行卡中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相比借记卡而言,信用卡更具风险性,因为信用卡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消费信贷工具,具有理财、融资等功能。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持卡人个人风险

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没有深入调查信用卡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及资信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个人资信的评分系统,因此,发卡环节实际上就存在潜在的风险。另外,在个人用卡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持卡人消费透支不能按期还款也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2.2信用卡欺诈风险

一是持卡人和某些银行卡特约商户利用银行管理的宽松环境,合伙进行虚拟交易并恶意套现;二是某些持卡人利用办卡的便利性申办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并进行恶意透支;三是非持卡人擅自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提现并且不按期还款;四是非持卡人直接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进行诈骗。

2.3银行内部管理机制风险

一些银行对于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管理不是非常严格,还是以发卡的量来考核员工,重数量而轻质量。另外,有的银行直接将发卡业务外包,银行内部没有专门从事银行卡营销的队伍,这样就使得银行卡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一因素可能会造成用卡阶段的风险。

2.4汇率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基本相似,汇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外币的负担加重;汇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

3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发展银行卡产业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更可以扩大社会消费、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一些风险和管理漏洞也不能忽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和控制:

3.1完善内控监督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基础管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首先,银行和发卡机构应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严格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切实落实“三亲”原则,即亲见信用卡申请人、亲见申请人签名、亲核证明文件等材料原件,避免违法或违规操作;其次,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在落实岗位责任,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制,明确分解各业务环节风险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内部管理,使每一个业务人员和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约;第三,建立健全信用卡签发审查和使用监督制度。要加强对申请人的财力状况的审查,对申请人单位、职务状况和收入等信息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核实等方式重点确认,严格对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信誉状况及偿还能力的审查,确保办卡申请资料真实、合法有效。发卡机构要对申请持卡人用卡环节建立起7*24小时的欺诈交易侦测系统,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3.2加强金融中介和媒体广告的监管

随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中介不断涌现。相比而言,国内在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比较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和合法运营约束,市场相对混乱,这些都为开展个人套现服务的金融中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有些报刊杂志和网站因为利益驱动,对的一些广告内容疏于审查,“信用卡刷卡套现”、“信用卡代垫还款”、“代办pos机”、“银行卡快速提额”、“专业办卡”等广告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用卡犯罪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广告的监督执法力度,避免负面宣传误导持卡人,尽最大可能约束套现行为的继续蔓延。

3.3强化立法控制

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规则一直遵循1999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带来了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责权利配置不均衡、各发卡机构竞争加剧、银行卡市场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已迫在眉捷。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相关法律有:《贷款实情法》、《信贷机会均等法》、《高利贷法》、《公正信用记帐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公正索回债款行为法》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业务的规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在信用卡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区域,虽然200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社会各界对加快银行卡相关立法进程、规范银行卡业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就现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而言,在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上面,仍然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做。如果在制度和法制上健全起来,我国信用卡的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3.4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制度是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银行通过客户的信用资料库随时查询客户信用档案,并迅速确定能否给客户授信及授信的具体额度。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信息不全面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授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为个别信用不良者恶意透支开了绿灯,导致授信风险。同时,由于信用卡业务竞争,有些银行对于信用卡申请者的个人资信审查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增加了信用卡业务产生坏账的风险。

3.5建立信用卡呆帐准备金机制

由于信用卡是集消费和信贷于一体的结算工具,有些透支发生逾期或呆帐损失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应按一定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以便风险发生后,可按规定数报批列支弥补。

3.6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过后,美国就开始了存款保险制度,如今在银行卡风险管理中运用也越来越多,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方面,让持卡人参加保险,使信用卡挂失后短期内的风险由社会承担,并规定保险与信用卡有效期同步,一旦信用卡遗失、被盗或被冒领而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比例赔偿;另一方面,发卡机构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责任范围,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补偿,从而避免或减少实际损失。

4结束语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管理下,我国银行卡产业总体上呈高速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信用卡真正进入大多数人的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暂,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认真吸取经验,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只有有效控制并降低卡风险,我国银行卡产业才能健康、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闻.我国现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之我见[j].金融观察,2005年.

[2]赵振成,赵晶,许明.实施emv迁移,防范银行卡风险[j].科技资讯,2006年.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篇10

[关健词]信用卡信用风险额度金融机构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的信用卡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到今年(2007年)年底,根据首届中国信用卡调查报告预测,我国信用卡发行量将突破6000万张。

但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大,信用卡的信用风险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如何认识、防范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是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不对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加以高度重视,很容易爆发信用卡危机。

一、信用风险的类型

1.资信风险。现在信用卡推广的范围非常广泛;办卡要求也很低。在各个高校,对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的要求条件十分的简单,就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及个人填的一张表格。就可以轻松拿到在读本科生的额度为3千元、硕士生为5千元、博士生为8千元的信用卡。在社会上,申请人提供仅身份证件和房产证明或购房贷款合同或大额存单即可办卡。如果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是虚假的,办了卡把卡上额度全消费了,则造成了银行的损失。

2.商户风险。由于商户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核对持卡人的签名、身份证和银行的止付名单,造成某些不法人士由于签名不符拒绝还账,或者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从而造成的风险损失。

3.欺诈风险。包括蓄意欺诈、冒用他人信用卡风险和伪造涂改进行作案造成的风险。主要是伪造他人资料申请信用卡欺诈银行资金。例如,曾报道过的一则案例为,曾有一个团伙,在某国外银行先申请一张信用卡,然后把信用卡寄回国内或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伪造多张信用卡分给多人在国内消费,这段时间申请人在国外居住,无回国记录而到对账日后和还款日前向银行提出本人在国外而不在国内无法在国内消费的理由拒绝还款,从而造成国外银行的资金损失。

4.套现风险。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与不良商户串通,利用虚假交易及银行透支资金的免息期限,信用卡持卡人通过不正常手续提取现金,违反与发卡机构的约定,通过不法商户以刷卡消费的名义或网上购物消费的名义将信用卡中的透支额度,通过poS终端或其他方式全部或部分地直接转换成现金,巧妙套取资金的行为。

二、信用风险的防范

1.完善共享的个人资信档案。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在开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如何简便而又准确地掌握持卡人的资信情况,是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关键。那么,完善共享的个人资信档案势在必行。通过涵盖全国每个企业、每个成人经济活动、资信情况的电子信息系统,可以随时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即时的、历史的和全面的资料并迅速确定能否给持卡人授信及授信额度。这样,个人在申办信用卡时,就可以清楚申办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满足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需求。

2.设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信用卡持卡消费,需要依靠健全的法律规范。由于目前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低,法律级别低,对银联公司、信用卡专业化服务公司等市场参与者的准入条件和权利义务责任等都未做明确的规定,给监管带来不便,给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也给信用卡消费带来了障碍。因此应修订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概念、认定的标准、风险防范的措施、责任的承担等方面的内容。在不远的将来,应参照国际惯例,将分散在我国刑法、民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法律或规定加以整理,形成一部规范信用卡行为的专门法律。

3.构建统一的授信制度和审慎的监管机制。建立良好的明确定义的授信标准和审慎的监管机制,以安全和稳健的方式审批授信,对防范信用风险至关重要。因为授信标准规定了借款人的资格和授信额度、可提供的授信类型以及授信的条款和条件,能够保持适当的授信管理,可确保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采集持卡人的声音、指纹等在全国各指纹验证挂失等方法为持卡人资金安全提供更好的保证。将恶意持卡人、特约商户的负面信息记入个人资信档案,及时与司法机关联系。同时,持卡消费者也应注意了解信用卡使用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4.建立严格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卡业务的统一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政府为了协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控制风险,应制定与信用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应依法与信用卡申请人订立严密的契约。金融机构凭该契约对信用卡持卡人的各类消费、经营活动都可以进行监督,一旦发生违约现象可以及时止付及追索欠款,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其次,银行应完善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各银行都应对信用卡的审批标准、审批过程以及各级部门授信权限有着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各管理委员会对银行信用卡进行科学动态管理来化解风险,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银行对自身信用风险实行系统管理,并可以经常做一些非正常事件的调查,时刻注意信用风险制度的完善。

再次,要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统一技术规范。应尽快制定与我国金融电子化总体规划相协调的信用卡发展规划和政策,在技术上制定一整套信用卡技术规范,打破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而造成的政策各行其是,技术规范各异,设备重复投资的局面。

5.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发卡金融机构在拓展特约商户时应认真审查其资质条件,并加强对已有的特约商户的交易监督。在各发卡金融机构中推广并加强对已有特约商户交易监督。在各发卡行中推广“商户风险监控系统”、“风险事件报告和管理系统”、“在线交易监控系统”等若干风险管理系统为各发卡行提供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系统支持和服务手段,协助成员银行防范、降低银行卡欺诈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晶,张晓民.关于促进我国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的思考[m].金融管理,2005.

[2]杜建芳.我国信用卡消费的“短板”问题及对策[J].财经视线,2006.

[3]杨端.美国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及其启示[m].河北法学,2007.

[4]张祯.浅谈信用卡套现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对策[m].2007.107-155.

[5]杨子健.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刘戒骄.个人信用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