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7:21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1

摘要: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通信行业自身的特点也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而通信工程建设的范围又与通信工程监理的内容息息相关,因此,通信工程监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通信工程监理已经初步拥有了一套完整的体制和规范,并且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这就为以后的监理工作积累了广泛的工程经验。本文主要对通信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通信工程;监理工作;发展趋势

关键词:通信工程;监理工作;发展趋势

abstract:throughthedevelopmentformanyyears,theinherentcharacteristicsofcommunicationindustryalsobecomesmoreandmoreattentionbypeople,an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andthescopeoftheengineeringsupervisionofcontentandcommunicationarecloselyrelated,therefore,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playsaveryimportantrole.Sofar,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hasinitiallyhasacompletesystemandstandard,andhaveraisedahighqualitysupervisionteam,whichisthesupervisionworkafteraccumulatedextensiveexperienceinprojects.thispapermainly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todiscussthedevelopmenttrendof.

abstract:throughthedevelopmentformanyyears,theinherentcharacteristicsofcommunicationindustryalsobecomesmoreandmoreattentionbypeople,an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andthescopeoftheengineeringsupervisionofcontentandcommunicationarecloselyrelated,therefore,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playsaveryimportantrole.Sofar,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hasinitiallyhasacompletesystemandstandard,andhaveraisedahighqualitysupervisionteam,whichisthesupervisionworkafteraccumulatedextensiveexperienceinprojects.thispapermainly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todiscussthedevelopmenttrendof.

Keyword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work;Developmenttrend

Keyword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work;Developmenttrend

中图分类号:S97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S97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公司参与项目管理的这种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建设方都有强烈的意愿聘请监理公司,因为实现工程高质量完工,同时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与投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而建设监理公司恰好具备了这些优点。因此监理业务在工程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监理业务中,通信工程监理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同时通信工程的实际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监理队伍呈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的成果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公司参与项目管理的这种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建设方都有强烈的意愿聘请监理公司,因为实现工程高质量完工,同时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与投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而建设监理公司恰好具备了这些优点。因此监理业务在工程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监理业务中,通信工程监理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同时通信工程的实际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监理队伍呈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的成果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通信工程监理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

一、通信工程监理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通信行业监理公司承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工程的施工期内,并且他们主要监督是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这就使监理业务提供的服务面缩小,而不能扩展到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中去。然而工程的决策阶段与实施阶段都是工程监理所要监督的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多监理业务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仅仅对通信行业设备安装工程或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做出一些评审意见和建议,所以,工程监理业务在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通信行业监理公司承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工程的施工期内,并且他们主要监督是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这就使监理业务提供的服务面缩小,而不能扩展到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中去。然而工程的决策阶段与实施阶段都是工程监理所要监督的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多监理业务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仅仅对通信行业设备安装工程或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做出一些评审意见和建议,所以,工程监理业务在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通信监理业务未来发展方向

二、通信监理业务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工程项目中的法人责任制有了进一步完善,对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也越来越被投资方所看重,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因此,工程监理的业务将会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内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与发展。所以,监理公司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改变以前只以施工监理为主的模式,而要向工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位进行全面发展。从监理的发展方向来看,监理将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进行全程管理,同时这也是通信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工程项目中的法人责任制有了进一步完善,对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也越来越被投资方所看重,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因此,工程监理的业务将会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内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与发展。所以,监理公司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改变以前只以施工监理为主的模式,而要向工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位进行全面发展。从监理的发展方向来看,监理将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进行全程管理,同时这也是通信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监理企业的工作从工程监理转向项目管理,它工作的范围也将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工程的设计、质量监理、招标、采购、外部联络等施工过程等应该实现监理的全面管理,它们工作的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监理进入项目管理中,不但可以使运营商从项目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还可以使工程的效益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业主与运营商的双赢。所以工程监理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能更好的为业主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通信监理行业也应该顺应形势,不断完善体制建设和管理体系,培养自身人员的提高竞争意识服务理念,在发展中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不断壮大自己。

随着监理企业的工作从工程监理转向项目管理,它工作的范围也将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工程的设计、质量监理、招标、采购、外部联络等施工过程等应该实现监理的全面管理,它们工作的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监理进入项目管理中,不但可以使运营商从项目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还可以使工程的效益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业主与运营商的双赢。所以工程监理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能更好的为业主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通信监理行业也应该顺应形势,不断完善体制建设和管理体系,培养自身人员的提高竞争意识服务理念,在发展中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不断壮大自己。

三、通信工程监理的模式

三、通信工程监理的模式

1.传统监理模式

1.传统监理模式

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由不同单位来做是传统模式的主要内容。这种模式的程序是:首先业主委托工程师作出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进行评估,接着再进行设计,等设计完成后,则通过招标来选择承包商,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施工与设备供应合同,接下来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分别签订分包和材料合同,紧接着开始组织项目施工。在这些程序中工程监理只能负责施工阶段的质量和安全控制。

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由不同单位来做是传统模式的主要内容。这种模式的程序是:首先业主委托工程师作出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进行评估,接着再进行设计,等设计完成后,则通过招标来选择承包商,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施工与设备供应合同,接下来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分别签订分包和材料合同,紧接着开始组织项目施工。在这些程序中工程监理只能负责施工阶段的质量和安全控制。

传统模式沿用时间长,管理方法为人们所熟悉,各项程序也已经发展成熟。但是项目由设计到招标再到建设所用的时间长,因此项目的总投资及工期会难以控制,这就导致开始投资大、管理费用高、管理工作复杂等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有关人员就会互相推诿,给协调各方面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急需建立一种专业机构模式来满足通信运营商的要求。从而使通信运营商得到高的效益。

传统模式沿用时间长,管理方法为人们所熟悉,各项程序也已经发展成熟。但是项目由设计到招标再到建设所用的时间长,因此项目的总投资及工期会难以控制,这就导致开始投资大、管理费用高、管理工作复杂等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有关人员就会互相推诿,给协调各方面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急需建立一种专业机构模式来满足通信运营商的要求。从而使通信运营商得到高的效益。

2.pm监理模式

2.pm监理模式

工程项目的监理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并且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这种模式称为pm模式。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监理工程师可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项目准备和实施阶段,招标、采购、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试运行等方面都是监理工程师要为业主提供的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1)能使业主利用监理单位的经验缩短施工总工期;(2)能使项目的总成本降到最低;(3)工程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业主管理能力薄弱时也适用此种模式。

工程项目的监理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并且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这种模式称为pm模式。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监理工程师可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项目准备和实施阶段,招标、采购、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试运行等方面都是监理工程师要为业主提供的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1)能使业主利用监理单位的经验缩短施工总工期;(2)能使项目的总成本降到最低;(3)工程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业主管理能力薄弱时也适用此种模式。

3.pmC监理模式

3.pmC监理模式

工程监理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在完成pm模式所有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完成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管理风险与经济责任也要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一部分,这就是所说的pmC模式。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对业主的服务工作要更细致。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建设的项目与规模越来越大,而在通信建设领域内,各个专业的的交叉点更是复杂,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因此,在通信工程建设时,业主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监理工程师来给予帮助,从而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勘察、设计与施工管理、后期移交等方面取得很有效的效果。使业主在项目建设中能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工程监理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在完成pm模式所有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完成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管理风险与经济责任也要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一部分,这就是所说的pmC模式。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对业主的服务工作要更细致。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建设的项目与规模越来越大,而在通信建设领域内,各个专业的的交叉点更是复杂,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因此,在通信工程建设时,业主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监理工程师来给予帮助,从而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勘察、设计与施工管理、后期移交等方面取得很有效的效果。使业主在项目建设中能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pmC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缩短工期。监理公司在项目管理中可以使项目的部分工作阶段发包,这样可以使整个工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获得最大的效益。(2)节省投资。监理公司可以在工程还没发包之前,在市场中对将要用的材料、设备调研,根据调查材料与设备的市场情况,购买有可能涨价或短缺的材料、设备,这样就为业主节省投资。(3)协调管理,促进各方工作顺利完成。在通信建设领域内,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承包商负责施工,而通信监理公司的介入就是协调和管理这两个机构的工作。从投资前期到工程建设期,一直到工程竣工。如果在这期间,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之间因为某些因素发生争执,此时通信监理公司可以从中调和缓冲和调解,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所以,由于运营商面对的各色的工程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厂商,鱼龙混杂,因此通信工程监理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使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能够统一协调、减少存在的矛盾、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控制质量、提高效果。

pmC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缩短工期。监理公司在项目管理中可以使项目的部分工作阶段发包,这样可以使整个工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获得最大的效益。(2)节省投资。监理公司可以在工程还没发包之前,在市场中对将要用的材料、设备调研,根据调查材料与设备的市场情况,购买有可能涨价或短缺的材料、设备,这样就为业主节省投资。(3)协调管理,促进各方工作顺利完成。在通信建设领域内,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承包商负责施工,而通信监理公司的介入就是协调和管理这两个机构的工作。从投资前期到工程建设期,一直到工程竣工。如果在这期间,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之间因为某些因素发生争执,此时通信监理公司可以从中调和缓冲和调解,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所以,由于运营商面对的各色的工程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厂商,鱼龙混杂,因此通信工程监理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使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能够统一协调、减少存在的矛盾、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控制质量、提高效果。

虽然pm与pmC模式出现比较晚,但是相对传统的模式而言,它们代表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最新的发展趋势。因此,通信工程监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需求来选择监理的模式。总而言之,业主的期望,市场的需求,外部的呼唤,监理企业内部的要求,都显示pm和pmC模式是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要求的,所以,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将沿着这些模式走出一条为业主全方位服务的新道路。从而使工程建设健康的向前发展。

虽然pm与pmC模式出现比较晚,但是相对传统的模式而言,它们代表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最新的发展趋势。因此,通信工程监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需求来选择监理的模式。总而言之,业主的期望,市场的需求,外部的呼唤,监理企业内部的要求,都显示pm和pmC模式是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要求的,所以,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将沿着这些模式走出一条为业主全方位服务的新道路。从而使工程建设健康的向前发展。

四、结语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已经跻身通信工程建设领域,并且成为了它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而且它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业务对象、业务范围以及法律赋予它的义务与权利,同时随着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慢慢接近,它最终会作为业主的代表来管理项目。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已经跻身通信工程建设领域,并且成为了它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而且它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业务对象、业务范围以及法律赋予它的义务与权利,同时随着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慢慢接近,它最终会作为业主的代表来管理项目。

参考

参考

[1]牛树敏.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探析[J].科技传播,2011,(04).

[1]牛树敏.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探析[J].科技传播,2011,(04).

[2]刘万朝,马杰.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做好监理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2).

[2]刘万朝,马杰.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做好监理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2).

[3]张水芳.对当前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3]张水芳.对当前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4]张壮鸿.通信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与应用[J].科技风,2010,(19).

[4]张壮鸿.通信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与应用[J].科技风,2010,(19).

[5]洪胜华.工程监理质量控制途径与方法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6).

[5]洪胜华.工程监理质量控制途径与方法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6).

个人简介:叶彬, 男, 广西北海人,助理工程师, 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网络维护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现状;发展

建设工程通常规模宏大,对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的要求较高,随着建设工程数量的增加、社会分工的细化,建设工程监理行业顺势而生,也日渐发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条提出:建设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

1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

1.1建设工程监理的资质审查不严格

建设工程监理具有服务性、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特性,要保证其特性,就必须保证监理企业的良好资质。然而,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资质审查不严格,导致监理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体现在监理企业的入门标准不明确、门槛较低,以及一些不正当竞争。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证件挂靠”、“人证分离”的现象在我国是司空见惯的,加上“人情社会”引发的一系列恶性市场竞争,使得市场上的监理企业资质不明确,监理企业管理混乱。

1.2建设工程监理的取费标准不统一

任何行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创造足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建设工程监理的收费不统一让建设工程监理的利润低下,不利于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取费率相对较低,目前建设工程监理的取费标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利润空间相对较低,虽然比已废止的1992年的取费标准要高;二是建设企业压价严重,由于现在的建设企业规模大,相对而言,监理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的建设企业会强势压价,降低监理企业的利润;三是监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各监理企业之间打价格战,相互压价。

1.3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不明确

目前我国对建设工程监理范围的界定不明确,在建设工程中出现问题后,往往归咎于监理企业,对监理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中存在“三不管地带”,每个项目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问题,而法律规定的条文、环节有限,不能涵盖所有情况,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就会出现“三不管地带”,它造成的严重后果通常会被转嫁给监理企业;二是由于建设企业的不配合造成的“真空地带”,因为监理企业只是提供监理服务,没有建设操作权与决定权,所以,在监理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建设企业的配合,就会出现被发现却不被重视的“真空地带”,发现了问题也不容易解决,尤其是涉及到建设企业利益的环节。

1.4建设工程监理队伍整体素质低下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高素质人才能促进监理企业的有效发展。目前我国的监理队伍整体素质低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册监理工程师不足,虽然我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总量不少,但是相对整个建设工程来讲,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这其中还有部分“挂靠企业”,真正的持证工程师并没有从事监理的工作;二是监理人员资质认定不够严格,监理人员除了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外,也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大多数监理工程师都是考试型人才,而有经验的监管人员在考试上大都考不过考试型人才,这就造成监理工程师实力不足,而实力足够的人员又当不了监理工程师的矛盾;三是监理人员收入低,整体素质低,由于行业收入较低,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人才,所以监理行业的人才素质整体偏低。

2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

2.1完善资质审查法规,严格审查监理企业的资质

目前我国评定监理企业的资质主要是看企业的注册人员与注册资金,并没有具体定位到持证个人,这就让企业有空可钻。相关政府机构在审查监理企业资质的时候,除了要确定企业的持证量之外,还有必要跟踪持证人的去向,确认该工程师是否是该企业的员工,是否存在“证件挂靠”的情况。同时,规范市场竞争,在“人情社会”中坚持“实力第一”,而不是相反的“关系第一”。

2.2统一监理的取费标准,缓解监理企业的价格竞争

不管是92《通知》还是07《规定》中的取费标准,在整个建设工程中,给监理企业留下的利润空间都是相对较低的,加上企业与企业间的相互压价,监理企业的发展非常困难。要想快速发展监理企业,我们需要规范政府文件,提高并统一监理的取费标准,以缓解企业的价格竞争,让企业在相同的取费标准下竞争综合实力与综合服务,提高监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保护监理企业不被规模庞大的建筑企业压榨,让监理企业能健康地生存与发展。

2.3规范监理企业的职责范围,维护监理企业的利益

建设工程监理是提供服务的行业,只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没有实体产品,也不进行具体的工程操作,所以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由于进行具体操作的是建设企业,而监理企业提供的只是咨询服务,所以,监理效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建设企业。比如说,在某些涉及行业利益的建设过程中,如果监理企业的实力不足,而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到位,建设企业就会阳奉阴违,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不良方法操作,在出现重大事故之后,建设企业会把责任推脱给监理企业,让监理企业无辜受罪,所以,法律必须严格并明确规定监理企业的职责,让监理企业有法可依,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品质监理队伍

人才的培养不管对哪个行业来讲都是必须的,尤其是监管企业,如果人才素质低下,就会导致整个监管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导致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低下和整体效益低下。要培养专业人才,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新进员工进行具体的岗位培训,让只有理论知识的人才进行实际操作,获得更多经验;二是对老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让老员工获得最新知识,与时俱进,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同时鼓励他们不断创新;三是提高行业的整体待遇,留住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建设高品质监理队伍。

3结束语

建设工程监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良好有效的监理,会使整个项目的建设质量、建设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十年来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的人员广泛,为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帮助,所以我国对建设工程监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的说明只是对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最基础的分析,未提及的重要因素尚有很多,要想建设工程监理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分析,仍需加大国家对建设工程监理的重视力度。

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核电质量趋势分析

1概述

1.1质量趋势分析的目的

为了评价核电工程建安阶段某一阶段的工程质量状况,找出由于工作疏忽或者日常工作不易察觉的质量问题,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使其转化为工程管理信息,依据这些信息进行质量趋势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使营运单位和各个参建单位管理层了解工程质量的现状,明确现场后续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及相关的改进方法措施。

1.2质量趋势分析的特点

由于质量趋势分析需要大量的信息,因此收集和整理的信息必须是客观、公正的,质量趋势分析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通过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充分反映工程实际质量状况;

(2)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3)根据数据的分析,客观、公正的对工程质量进行趋势分析。

2质量趋势分析信息的来源

1)施工单位的质量趋势分析中统计的数据;

2)监理公司日常监理活动所发的质量问题通知单;

3)工程进展过程中开启的不符合项(nCR);

4)监理公司编制的监理月报。

3质量趋势分析的方法

3.1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对日常质量控制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包括监理公司发出的质量问题通知单、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开启的不符合项、监理公司编制的监理月报、偏离程序以及每个季度施工单位报送的质量趋势分析报告,按照相应的类别对其进行分类、录入,各类质量信息应按照一定的表格进行统计,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一般为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5日。

3.1.1质量问题通知单的收集与统计

质量问题通知单的信息来源于日常质量控制过程中监理公司所发的单子,目前扩建工程现场采取的是无纸化办公,所发质量问题通知单均从XpmS平台上可以查询。通过对质量问题通知单定期(一般为1个季度)的统计,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核对和清点,以避免遗漏和错误,从而确保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1.2监理月报

监理月报为监理公司每月对现场监理工作的汇总报告,监理月报中对工程的进度、总平面以及分专业对现场的工程施工的控制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监理月报为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中工程质量状况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3.1.3施工单位的质量趋势分析报告

按照程序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8日前将质量趋势分析报告报送监理公司和联营公司。根据施工单位报送的资料,认真核对其质量问题通知单、不符合项以及偏离程序的统计分析情况,及时进行沟通,从而使质量趋势分析数据与施工单位报送的数据相一致,避免因数据统计所引起的错误或偏差。

3.2质量问题的分析

3.2.1按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

质量问题按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质量问题在某一时间段内所占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按照时间统计,一般为本次质量趋势分析时间范围内的数据(一般为三个月),根据每个月的汇总数据分别对工程量、检验批、质量问题通知单、不符合项、工程联系单、一次验收合格率等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直方图,从中可以直观的看出质量问题所发生的时间与工程量之间的关系。以08年第三季度的直方图(如图1所示)为例。

图1: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3.2.2按质量问题发生的部位进行分析

质量问题按发生的部位分析也就是按专业类别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明确各专业在分析时间段内的质量状况,从而为各专业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专业类别在核电站建安阶段分析的重点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的工程量分配状况进行划分。比如:在工程前期,工程主要以土建为主,安装各专业工程量相对比较少,这样在分析过程中就可以以土建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为主,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如可以将其分为: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土方工程、模板工程、钢结构工程等,而将其他专业可以分为:测量、安装、焊接等;随着工程的进展,进入工程中后期后,土建工程基本收尾,安装工程全面进入高峰期,这样就可以对安装工程的分类进行细化,如将安装工程分为:工艺管道安装、电气仪表安装、设备安装、通风空调安装、焊接等,而土建专业则可以进行整合、压缩,逐步降低其在分析中的强度及比重。

对各个专业所发生的质量问题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列出相应的表格,并采用饼分图的形式表示,从而可以对各个专业产生质量问题的数量和比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以08年第三季度饼分图(如图2所示)为例.

图2质量问题发生的部位饼分图

3.2.3按质量问题发生的单位进行分析

核电工程建设通常由土建承包商和安装承包商共同承担,分别与业主方签订发承包合同,在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这一项目中主要有6个合同包组成,分别为:

Ⅰ标段:3#机组土建工程由二四公司承担;

Ⅱ标段:4#机组土建工程由二二公司承担;

Ⅲ标段:3#核岛安装工程由二三公司承担;

Ⅳ、Ⅵ标段:4#核岛、4#常规岛安装工程由五公司承担;

Ⅴ标段:3#常规岛安装工程由浙江火电公司承担。

根据合同包可以明确各个承包商所负责工作范围,并对各自承包范围内的工程质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根据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分别对各个承包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绘制出饼分图,从而可以对各个承包商所负责工作范围内的质量状况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

3.2.4按偏离程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某一道工序的客观条件尚未具备,无法实施,而该工序可与下道工序对换或跨越该工序。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需要采取偏离的措施。通过对每个季度所发生偏离程序数据的统计,可以提醒相关的施工单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的要求执行,减少偏离程序的数量。

4质量趋势分析的结果

质量趋势分析的结果是通过对各项质量指标以及各质量问题发生的频次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总结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4.1质量问题的分析

根据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分析,可以得出质量问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合分析时间段内工程量的状况及质量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分析确定该时间段内总的工程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

根据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所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该时间段内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次要和一般原因。

4.2建议措施

根据质量趋势分析的结论,针对其影响因素,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主要包括:(1)施工单位的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2)业主需要协调和改进的措施;(3)监理单位的质量监督需要改进的措施。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超标因子变化趋势污染负荷

1前言

泉州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工业不断发展,人口城市化、集中化程度加剧,导致泉州沿海地区部分地表水环境污染严重,且污染有加剧的趋势。

2水质监测断面设置

晋江是福建第三大江,泉州第一大江,在晋江及其支流水系上,共设置31个水质监测断面(泉1~泉31),其中省控断面13个,市控断面18个,另有入海河流九十九溪、洛阳江、大盈溪、黄塘溪、林辋溪、菱溪、坝头溪,除九十九溪设监测断面2个,其他河流于入海口处各设1个监测断面。泉州境内地表水监测断面共39个,其中有11个断面为2003年增设,监测断面通常设置在不同行政区划、河流交汇处,以及入海河流入海口。泉州境内地表水水系见图1。

3河流水质现状

泉州市地表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有机型,超标项目基本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部分河段出现挥发酚超标。

晋江上游及其支流水系地处安溪、永春、德化县境内,属山区丘陵地带,人口较少,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工业所占比重较小,且该区域地表水水系丰富,又接近水系源头,因此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南安位于泉州中部,其南部的电镀和造纸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受其影响,作为主要纳污水体的九十九溪和大盈溪污染有加剧的趋势,特别是在枯水期,水质状况明显属于重度污染。

泉州东部地区晋江市和石狮市逐步发展成为以鞋服加工和纺织漂染为主导产业的轻工业生产基地;惠安县继续保持石材加工业这一优势产业的发展,泉港区依靠福建炼油厂的基础条件,形成以石油化工、炼焦、天然气能源等为主体的多个石油生产周边产业,泉州中心城区建成涵盖服装加工、五金机电、工艺品生产等多个领域4个工业园区,加上人口增长,导致该区域的人海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详见表1泉州市地表水水质类别统计。

4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变化趋势分析方法:秩相关系数法

监测项目单项指数ii=

Ci――某河流或河段监测项目年均值;

Si――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

污染综合指数pi=ii

n――参与评价的监测项目数。

根据“十五”期间泉州市地表水环境污染主要超标项目,结合“九五”期间超标因子石油类,因此,本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挥发酚和石油类六个项目为代表,计算泉州市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指数,及五年来秩相关系数,分析泉州境内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见表2。

根据污染指数排序,晋江东溪、西溪、干流及其上游支流水质最好,五年污染指数均小于0.5;其次是菱溪、坝头溪、黄塘溪、晋江南、北渠及洛阳江,污染指数也基本上保持在1.0以内;而九十九溪、大盈溪、南渠石狮段和林辋溪水质较差,水体污染严重。

五年来,北渠污染呈明显上升趋势;晋江西溪、干流、晋江上游各支流水系及坝头溪存在污染上升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晋江东溪、南渠、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和菱溪水质有所改善,趋势也不甚明显;南渠石狮段污染指数呈无规律变化,无法进行趋势分析;九十九溪和大盈溪的3个监测断面由于是2003年新增设,无法计算其污染指数的秩相关系数,但可看出它们的年均污染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两条河流水质逐年恶化。

5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分析

从超标因子中,又筛选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3个污染负荷比较大、超标频次较高的污染物,重点分析它们五年来污染变化趋势。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河流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氨氮反而出现上升的趋势,而生化需氧量趋势变化没规律。其中晋江东溪和坝头溪高锰酸盐指数污染下降趋势显著;而晋江西溪和上游支流氨氮污染显著上升;晋江干流生化需氧量显著上升,南渠和坝头溪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余河段无法明显看出其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见表3。

6主要污染源分析

根据“十五”监测数据,泉州市地表水环境氨氮污染负荷比最高,林辋溪、南渠石狮段、大盈溪和九十九溪等重度污染水域首要污染物也均为氨氮;影响水体环境的污染因子其次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磷和挥发酚。大部分流域都出现由高锰酸盐指数污染向氨氮污染转变的趋势,生活污水仍是影响全市地表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7对策

7.1利用专项治理资金,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

7.2建立行之有效的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机制,鼓励上游地区的环保积极性。

7.3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有效削减城镇生活污染源。

7.4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沼气净化以及生态处理等方式,削减农村生活污染源及畜禽养殖业污染源。

7.5加强对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监管力度,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7.6严把环评审批关,不再批准重污染、高水耗、高能耗建设项目,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7.7强化排污许可监督管理,实施污染源远程监控。

7.8依法推进清洁生产审核。

8结论

“十五”期间,晋江及其支上游流水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7.0%,水质状况基本保持优良水平;晋江下游支流及部分入海河流水质普遍受到污染。

晋江东溪、西溪、菱溪、晋江干流及上游支流,pi≤0.5,水质基本能够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菱溪、坝头溪、黄塘溪、晋江南渠、北渠、洛阳江,0.5<pi≤1.0,水质未能完全达到功能区标准;九十九溪、大盈溪、南渠石狮段和林辋溪,pi>1.0,水质污染严重。

五年来,晋江东溪、南渠、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和菱溪水质有所改善,但趋势均不显著;南渠石狮段污染指数呈无规律变化;晋江西溪、干流、晋江上游各支流水系及坝头溪存在污染上升的趋势,北渠污染上升趋势明显;九十九溪和大盈溪水质逐年恶化。

泉州市大多数河流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氨氮呈现上升的趋势,高锰酸盐指数与氨氮并不总是存在正相关关系;晋江干流生化需氧量显著上升,而南渠和坝头溪生化需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泉州市环境监测站.2001年~2005年泉州市环境质量分析报告书.

[2]泉州市环境监测站.2001年~2005年泉州市环境监测年鉴.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GpS变形监测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2-144-2

0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变形监测的要求不断得到提高,而这也间接的推动了变形监测技术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一项重大的高新技术,以其强大的优越性在诸多领域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各个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工程以及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不可否认,全球定位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以下,笔者从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入手,简要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1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1.1GpS定位系统的组成分析

综合分析来看,GpS定位系统主要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分别是空间部分、控制部分以及用户部分。

GpS空间部分主要是由多颗空间卫星按照一定的组成规则构成的GpS卫星星座,在空间部分中,有24颗卫星,导航的工作卫星最多,有21颗,剩余的卫星一般作为轨道用卫星,这些卫星在六个倾角为五十五度的轨道中围绕地球运行;GpS控制部分由诸多跟踪站的监控系统组成,各个跟踪站根据其主要功能的不同,进一步被分为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以及五个监测站。GpS卫星作为一个动态已知点,位置信息的确定由卫星发射的星历计算得到,各个跟踪站被细致划分。GpS的用户部分的基本石碑主要包括各种数据、图像处理软件、信号接收器以及相关设备,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跟踪、数据接收、转换和测量卫星发射的GpS信号等,进而有效保证导航以及定位的准确性。

1.2GpS变形监测模式分析

通常情况下,GpS变形监测技术主要有两个基本模式,分别为连续性监测模式和周期性监测模式。

(1)周期性监测模式

GpS周期性模式运行时,着重体现的是其周期性的特点,因此当监测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形变点或者是该区域范围内的变化较小或者是较为缓慢时,可以将这个既定区域的时间以及空间作为一个固定的物理量,不随着时间变化。此时,GpS周期性模式的重要作用便凸显出来,需要对这一监测点进行较长时间段的监测。这种长时间对于某一监测点进行监测的方式主要是由GpS静态监测模式完成。GpS静态监测模式,需要至少有两台GpS接收机来保障工作的有序靠站,并且在监测过程汇总,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设备的探讨。监测模式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有效的监测网的基础之上,获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要借助于各类数据处理软件,经过平差计算来有效获得所观测点的具体的三位坐标。

(2)连续性监测模式

相比较于周期性监测模式,GpS的连续性监测模式,二者都具有长时间进行监测的特点。但是区别于GpS的周期性监测模式,在整个监测的过程中,连续性监测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固定检测仪加以监测,这对于获得耕事件分辨率数据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连续性监测模式通常分为动态监测和静态监测两种,其中,动态监测模式最为常见和普遍。传统的动态监测模式主要借助于加速度计等设备来获得测量点的震动频率等相关数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种传统的监测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多变的环境,GpS连续性监测模式的出现和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动态监测技术在技术层面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GpS以其强大的优势,在变形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GpS数据处理方法分析

通过GpS变形检测模式获得到相关的数据之后,需要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整集和处理,对于数据的处理一般依赖于特定的数据处理软件。总体来看,尽管进行GpS数据处理的软件种类较多,但是所有软件的重点大多是同步网的基线处理,对于系统的误差分析、误差的随机处理为主的平差分析则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虽然不少学者致力于对该问题的解决和完善,诸如为弥补平差分析漏洞而设计出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尽管有一定的改进,但是仍然不尽完善。

1.4关于对GpS变形监测的误差分析

GpS测量数据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为GpS卫星、卫星信号以及传播和接收设备。对于一些较为精准的高精度GpS定位测量实践,误差除了要参考以上三个最为主要的方面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负荷潮以及地球潮汐等情况。对于GpS中常见的各种误差,按照其性质一般划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个基本分类。一般情况下,系统误差要远大于偶然误差,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就是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以及观测的失误性操作等,系统误差则主要包括卫星星历的误差、大气折射的误差等等。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对于观测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减弱和消除。一般,其主要的处理方式三个:第一,综合不同观测站对于同一颗卫星的测量结构进行测值求差;第二,建立一定的误差模型,合理的对观测量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完善;第三,引入一定的参数,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同其他的未知参数一并进行求解。

2GpS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实例

如图1所示,所呈现出的是某城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其边长最大值为29.5千米,平均周长为15千米。借助于六台ashtech双频Z-Surveyor接收机和扼流圈天线开展相关工作,维持两个小时的静态观察时间,通过ashtechSolution软件与广播星历在监测中的应用,按照按双频模式解算基线和进行GpS网平差,其各个监测点的X、Y和大地高分量误差如表1所示,表2为基线便的相对精度。

综合分析上表二和表三来看,当边长的平均值控制在失误千米时,其所取得的监测效果最好,也就是将点位误差的水平分量控制在一到三千米的范围之内,垂直分量稳定在二到四千米的范围中。上述实例中可以到达较好的精度要求,仪器的性能发挥较为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强,所获得的数据质量相对较好。

3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局限以及发展趋势分析

3.1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分析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的推动了GpS变形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就整体而言,GpS变形监测技术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而这也是一些高山峡谷工作、建筑物较为密集处等一些特殊地形测量的工作中,亟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这些特殊的地形测量工作需要更高精度和可靠性保证。

3.2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尽管GpS变形监测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作为具有巨大挖掘潜力的高新技术,其无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势必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下,笔者简要就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1)GpS变形监测在线实时分析系统的建立

对于一些高层建筑物、较大型桥梁、以及一些滑坡地带,着力于建立健全GpS变形监测在线实时分析系统无疑是其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之一,而且也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对于对大坝以及滑坡等特殊地带进行变形监测的连续运行的GpS网络系统,其一般成本较为昂贵,因此,致力于低成本的GpS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的实时监控分析系统,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联合GiS、RS技术,打造强强联合的“3S”监测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地球科学的不断发展,GiS、RS、GpS已经呈现出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3S”技术的联合,可以更好的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以及实现各种灾变信息之间的交流和互动,Gi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地质现象四维空间的成像,对于地质灾害,诸如滑坡、泥石流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监测和预报作用。“3S”技术的联合,无疑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势必会成为变形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3)GpS与其它变形监测技术联合的综合性变形监测系统的建立

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GpS技术在变形监测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可以根据变形检测的要求、特点以及目的,联合其他变形监测技术,诸如摄影测量以及特殊变形测量技术等等,组合成为一种具备综合功能的综合性变形监测系统,实现不同的变形监测系统的之间的优势互补。

(4)推动小波分析理论在GpS动态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的Fouirer分析无法有效应该信号的时频特征缺陷,因此,可以将小波变换理论应用于GpS动态变形分析之中,也就是利用小波转换所具有的高频和低频的变形分析,来有效实现GpS动态监测数据的滤波以及一些变形频率的分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GpS变形监测技术的潜在的发展优势以及其强大的优越性势必会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各项特殊工程的测量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胡友健,梁新美,许成功.论GpS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测绘科学,2006,05:155-157+10.

[2]卫建东.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测绘科学,2007,06:10-13+204.

[3]杨玉龙.GpS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筑,2014,02:319.

[4]王建.大型工程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5]曲亚男.GpS定位技术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许晓明.GpS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及其数据处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火电厂;自动化;趋势

1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以煤炭为支柱能源的国家,能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电力结构。因此,建国以来在各种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的火电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随着火电厂单元机组的容量越来越大,鉴于火力发电对电生产过程安全稳定的严格要求,监测监控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就需要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功能,切实保障机组运行稳定和生产调度管理。目前,自动化控制已经在火电厂得到了充分应用,包括分散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和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等等,一些现代大型的火电厂还采用了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以及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iS)。尽管如此,火电自动化发展的脚步不能停歇,面临着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的竞争,探讨未来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的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2火电厂自动化控制及其发展

2.1火电厂自动化控制

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内容实际上是涵盖了多门系统工程理论,自动化控制技术本身是结合了自动化、控制论、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共同发展的。电厂的核心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主控系统;一部分为辅控系统。主控系统主要是基于微机处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CS集成了数据采集、模拟量控制、顺序控制以及炉膛安全监控等子系统,重点实现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而且其优势在于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1)数据采集系统DaS,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处理和扫描,实时采集发电机组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把相关的模拟信号量和开关信号量转换成数值、曲线等形式记录下来,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机组运行实时信息。

(2)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实际上是协调控制系统CCS的另一种叫法,是机、炉闭环控制系统的总体,主要包括燃料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气温控制系统、制粉控制系统、凝汽器控制系统等,功能是对单元机组的机炉协调控制、辅助控制系统和所有自动控制回路有关模拟量参数进行连续闭环控制,使被控模拟量参数值维持在设定范围或按预期目标变化。

(3)顺序控制系统SCS,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根据各个输入信号的状态和顺序,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完成单元机组的各功能系统和设备的顺序控制功能,主要有送风系统、引风系统、烟气系统、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等。

(4)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主要是为了监视燃烧设备的参数和状态,系统读取后通过逻辑判断运算发出动作指令,保证点火器,油枪和磨煤机组系统的安全启动、停止和运行,同时在锅炉点火前和跳闸停炉后对炉膛进行吹扫,防止可燃物在炉膛堆积。

2.2发展历程

我国的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工业化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落后,初期的监控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模拟仪表和组装式仪表。直到7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微机监控机组参数和回路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数字化的进程,数据采集、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的思想逐步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中渗透,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先进的技术引进,主、辅机系统的监测通过CRt技术集中显示,控制信号则连接到各自的控制系统,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是初步具备DCS的雏形。90年代以后,随着火电机组的容量不断提高,DCS开始作为主控仪表出现在300mw以上的机组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各个子系统的全面覆盖、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紧密相连的有机结合。

3火电厂自动化发展趋势

3.1综合自动化

建立综合自动化平台,涵盖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辅助车间监控系统、一体化的单元机组DCS系统。SiS系统实现全场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做到全面监控和覆盖,实时记录和事故追忆,为事故诊断和性能诊断提供依据。miS系统完成电厂的在线生产管理和服务以及与上级管理单位信息系统对接,包括文件管理、设备检修管理、事件管理、调度管理、财务管理等。辅助车间监控系统传统方式采用pLC加上位机构成一个网络,未来将趋于适度集中管控,辅助车间控制系统网络接入SiS中。各个子系统DaS、mCS、SCS、FSSS、tpS、DeH等,采用电气控制一体化接入DCS中,数据采集后经过智能分析处理传递给运行操作人员。综合自动化就是要在对各个系统集成,提升整体运行、控制、管理的能力。

3.2智能化

将传感器融合技术、信息技术引入到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配合先进的分析算法及神经网络,对生产过程参数进行智能逻辑判断,给出机组运行的状态和潜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式,触发相关的指令。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智能化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集成是智能化电厂发展的趋势。

3.3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上世纪末提出的概念,是在DCS和pLC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备了二者的优点。由于DCS系统相对比较封闭,不同厂商使用的是各自通信网络,在与上层网络信息交换时,周期较长难以实现直连共享,另外DCS系统信号传输采用的4-20ma模拟直流回路是一种单变量、单向模拟传输方式,监测精度上有待提高,而单元机组的控制点增多、复杂性提高,过度分散降低了DCS整体的可靠性。FCS使用统一标准的总线协议,大大提高系统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同时大量减少硬件布线,多变量和高精度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FCS的优势明显,但是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因为涉及到通信协议的标准化过程以及数字式仪表等硬件的换代,工程量、价格、可靠性方面都是火电厂在设备选型中考虑的因素,不过FCS能否替代DCS还有待时间和应用的检验。

4结语

本文概述了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的内容,回顾了火电厂自动化控制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历程,在目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先进的理念,分析了自动化控制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势,即趋向于综合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现场总线通信标准化,当然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工程理论的发展。至于,自动化控制发展趋势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由市场来选择。

参考文献:

[1]侯子良,侯云浩.21世纪第二个十年火电厂自动化[J].电站信息,2012(01).

[2]郭凡.火电厂自动化发展探讨[J].机电信息,2013(06).

[3]肖娟.我国火电自动化发展趋势探析[J].企业导报,2012(07).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7

摘要:新时期的电气化自动系统设计是随着科技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向着科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它应用较独立分布计算机系统模式设计,并有比较完善的监控系统。这种体系更加利于控制,而且更加安全可靠。本文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之同步发展的是自动化技术和控制技术。在这一领域引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吸引了不少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使得该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呈现一种向高新技术控制和现代化电气自动管理运营模式发展的趋势。

一、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作用

(一)自动采集、控制数据。电气化自动监控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和整理现场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对现场的监控作用。比如现场某部位发生了故障,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就可以通过其对现场动态的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反馈处理。另外电气化自动监控系统可以对信息进行快速更新,这对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生产过程中任何细小的故障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二)对现场发生的事故及时有效的处理。现场运行的设备比较多,现场环境也比较复杂,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这就需要有一个持续的监控系统,当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发现处理。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就具备如此功能,它不仅能快速详尽的收集现场实时变化的数据信息,而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时间及过程等,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排除故障,从而保障企业生产安全。(三)对现场设备、运行及发电进行监控管理。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管理,设备信息保护、档案及运行状况等,同时它还能实现对现场自动供电的监控和管理。这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和管理能力。

二、电气化自动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工业制造业施工现场普遍引入新工艺和新设备,随着这些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运用,大大节省不企业不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因为这些设备一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由于人员缺乏监督检查和对设备的维护,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二)监控系统网络承载力问题。网络承载力是保障数据信息准确快速传输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现代监控系统规模在不断扩大,其监控点势必会增多,如果网络承载力不够,这些庞大的现场数据信息很可能会遭到破损或丢失,起不到监控效果,现场一旦发生设备或其它故障,就会因缺少监控数据信息而不能及时处理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企业发展。(三)监控系统图像传输问题。监控系统将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和图片信息整理汇总,最后交由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图像传输必须准确快速,这样就对传输网络宽带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宽带不足以提供这种要求的数据流量,则会导致数据图片不能快速地传输,而且也会降低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四)电磁干扰监控系统问题。电磁污染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负面产物,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光电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目前这种污染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监控系统计算机在收到强电磁干扰时,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在电源设备现场,电磁干扰可能会使开关受到较大影响,致使电气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三、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一)摆脱传统技术困扰,寻求新的解决路径。伴随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多元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时展需求,且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要想提升其控制管理水平,需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和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探索一种新的控制系统来解决电器自动化监控过程中的问题,实现控制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二)高效、安全的DCS控制体系。目前可以借助DCS体系控制技术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水平。DCS控制系统是分布式的,由于这种控制系统较早就开始应用,现在其发展已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将这一不断发展中的分散控制系统引入电气实践工作中,能充分体现其优势作用。在电气实践工作中,欲取得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高效、运转更加安全的效果,可利用DCS控制技术,将电气化自动控制体系电源、同期、切换等系统及故障维护进行硬接口处理,从而实现电器操作更加安全、控制更加高效的目标。在这一过程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功能和监控预警功能也被纳入了电器自动化控制设备之中,令系统管理更加全面、便捷。另外,在克服相关传输干扰问题方面,基于处理设备信号的DCS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电气自动化体系稳定高效的服务运转,在选择电气设备时,要结合现场复杂多变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安全性能、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以利于后期使用时的维护保养。(三)多渠道技术引进,全方位发展电气自动化监控体系。逻辑控制是国际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监控技术可以实现与网络技术融合发展,利用国际先进控制技术和理论,推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对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来说,是一个大的契机。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收集现场包括数据、图片和视频信息在内的丰富监控资料,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以实现对现场工作设备和场景的模拟分析,进一步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可控制性和稳定性。而且控制软件结构优化比较方便,能够快速解决传输和通讯中出现的问题。这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管理体系无疑是今后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结语

总之,目前尚存在一定缺陷的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定会得到优化和发展。未来这种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将会在科学引入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其它一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朝着监管更高效、安全和稳定的自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系统建设

1引言

环境监测预警,核心任务是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预警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贻误战机,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生活运行、以及社会安定和环境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2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主体系统建设框架

2.1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机构

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机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收集、审核、汇总、分析环境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统计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全面掌握污染分布、污染程度、危险源位置、临近应急可利用资源等基础信息;将得到的有效监测结果及时储存到监测网络数据库中;24小时实时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向环境管理部门出具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警报,配合管理部门快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态。建设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机构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稳定的、实时的信息共享系统,实现环境质量在线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控、风险源在线管理、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多项功能,各部门之间传输通畅、反映及时,通过数据、声频、视频等多种途径掌握区域环境状况,及时发现环境隐患,达到环境监测预警的目的。

2.2污染源监测预警体系

在监测站内部设专用机房,与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在线监控系统联网,直接掌握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数据;设立人工监督性监测数据库,将手工监测数据、在线比对监测数据与在线监测数据统一储存在一个系统界面,便于统计分析;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企业通过上报软件,及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市站数据库,以便随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

2.3环境空气监测预警体系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储存在数据库中的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手工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审核处理,生成等值线分布图、污染变化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预设的分析图件,与气象局每日提供的气象数据进行校核,统计分析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关系。对超标的数据自动进行报警。

2.4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主要依托手工监测,重点位置采用自动监测。在常规项目监测的基础上,强化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开展微量污染项目的监测。对河流沿岸、水库周边污染源进行调查统计,以朝阳市水系图为基准,标注污染源位置、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排放规律等,重点水污染源及风险源重点管理,在河流断面水质发生污染或污染加重的情况下,及时找出污染源头,控制污染趋势,预警河流污染。

2.5声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声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以手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为辅。在噪声预警数据库程序中,预设统计分析功能,对每个点位数据变化从时间、空间角度分别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值或污染加重情况立即提示工作人员,预警声环境质量变化。在地图上以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污染程度,直观、形象地表达声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标法分析超标情况和环境容量,掌握受噪声影响的人群分布、数量及受影响程度。

2.6生态监测预警体系

结合生态遥感软件和地面核查,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详细调查,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背景和生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预警中心系统实时掌控重点区域的生态演变方向和程度,及时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进行预警,以期达到有效控制和针对性治理的目的。

2.7应急监测预警体系

利用webGiS软件系统,建立风险源、危险源管理体系,在地图上明确风险源、危险源位置、类型、危险程度,分析环境突发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围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同时,在重大风险源、危险源关键节点设置视频监控系统,与预警中心联网,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源、危险源周围环境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在地图上标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用到的药品或物资的储备点,设计好救援路线和方式,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3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配套系统建设框架

3.1环境监测网络数据库建设

环境监测网络数据库是整个预警体系的核心内容,数据库的稳定、连续运行更是保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成功建立的关键,因此,建立一个大容量、多角度、高扩展性且结构严密的数据库是储存足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预警预报的基础。

3.2通讯系统建设

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通讯系统是在线传输、系统互联、信息传递、视频信号连接、预警等功能顺畅的重要保障系统。主要包括视频连接、电话通讯、网络通讯等方式。

3.3预警指标体系建设

环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应该涵盖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两方面内容,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现有环境质量状况已经存在超标问题,影响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指标;一类是反映暂时没有问题、但长期发展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指标。

3.4能力水平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保证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预警准确性和广泛性,应进一步加强监测能力水平建设。从管理体制、人员责任意识、质量保障体系文件入手,积极进行检测项目扩项,加强采样、化验整个数据产生过程的质量审核,确保数据质量,配置先进、高效的仪器设备。

3.5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创造学习机会,在站内组织集中技术知识学习,现场操作演练,提高人才五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到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引进外地先进的技术知识,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功能区;噪声;质量;变化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危害很大,不但妨碍人的休息,而且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导致一些疾病发生[1]。噪声危害听力,长期在90dB以上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有50%~80%患有噪声性耳聋。噪声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引起头晕脑胀、烦躁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噪声刺激下,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部位,容易发生机能紊乱,对睡眠、休息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噪声影响人的心脑血管系统,人体随着噪声大小强度的变化导致血压上升和下降。强烈噪声可引起全身肌肉收缩、呼吸和心跳频率加快,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噪声可引起消化系统病症,造成肠胃机能阻滞消化液分泌异常,胃酸降低。噪声干扰人体的睡眠和休息。噪声可影响母体中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儿童的智力发展。噪声能降低人们工作学习效率,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形象来说,噪声就是一种慢性毒药,所以治理噪声污染刻不容缓。

2环境噪声监测

2.1监测方法、点位及频率

监测方法:监测数据报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的噪声值和等效连续a声级。再根据这些监测原始数据,按规定计算各不同时段的噪声值。

监测点位及频率:功能区噪声监测在城区内共设4个监测点,分别属于1至4类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布设1个点位。

监测频率:全年四季每季随机抽样监测一天,每天昼夜各监测一次。

2.2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在环境中,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同一量值的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亦不同。各功能区执行标准见表1。

1类区5年间昼间测值从2009年一直呈缓慢下滑趋势,2011年至最低点;2012年测值升高后2013年又呈回落趋势:夜间测值从2009年到2010年呈下降状态;从2011年至2012年测值呈上升趋势,到2013年又有小幅度回落。2类区5年间昼夜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从2009年起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12年达至峰值,2013年又有一定幅度回落。3类区5年间昼夜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从2009年起至2013年一直呈上升趋势。4类区5年间昼间测值从2009年起一直呈回落趋势,至2011年降至最低点;从2011年后至2013年呈上升趋势。夜间测值从2009年降至2010年,2010年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2年达到一个峰值后,2013年又有小幅回落。

由上述分析可见,1、2类区均为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2013年又呈回落状态,这是因为义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城市噪声环境的管理,加强监管,切实把噪声扰民问题纳入工作日程,从而起到了一定成效。3类区5年测值虽不超标,但5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主管部门和企业都要引起重视,确保噪声达标排放。4类区噪声测值多变,这也符合4类区特点。交通干线是车辆通行必经之路,车况及车流量多少对交通噪声测值产生很大影响。

4.2各功能区5年监测结果昼夜均值变化趋势分析

各功能区5年监测结果昼均值和夜均值比较示意图分别见图3和4。而无论是从图3还是图4分析都可以看出,1类区、2类区和3类区5年昼均值和夜均值都低于相应标准,4类区昼均值和夜均值则高于相应标准。

综上分析,义县进一步加大噪声治理力度,4类区是噪声治理的重中之重。

5义县噪声污染主要成因

5.1社会生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噪声源出现在大街小巷。商业网点无休止的促销宣传、娱乐场所高分贝的音乐播放、露天冷饮及烧烤业露天经营的喧闹等,都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5.2建筑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提速,建筑施工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重要噪声源。居民住宅日间装修、部分建筑工地在未取得相关部门环保审批的情况下,为赶进度在禁止施工作业的时间段和地点进行浇灌水泥、风炮钻孔、打地基、锯模板等行为所产生的噪音都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的日常生活。

5.3交通

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原有的城市道路格局及道路建设已不能满足居民的行车需求。县内一条主干道:南大街与中兴街和南关街在金三角交汇,呈倒Y型分布;由于上述主干道是县内通行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车辆多汇集于此,由此引发的交通噪声污染也呈加剧趋势。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6噪声污染防治的几点意见

6.1控制声源

6.1.1社会生活噪声

限制社会生活噪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噪声扰民。饮食服务业和娱乐场所等边界噪声必须达到相应噪声排放标准,未能达标的环保部门要责令其停业整改、搬迁或关闭。

6.1.2工业噪声源

工业区应远离居住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及施工工艺,除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传统治理措施外,更要不断引进高新技术,降低噪声污染。

6.1.3建筑施工噪声

在噪声敏感区域内施工要设置声屏,提倡采用低噪声防震动的施工设备,严格限制施工作业时间,加强夜间对施工场的巡查力度,对超时施工的场地要予以重罚以示警戒;如确需连续施工的,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6.1.4交通噪声

加大对交通运输工具的监管力度,减少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干扰。县内主要街道的噪声敏感地段,要设置“禁鸣”、“低音”路牌;根据需要规定禁行路线,大型车辆只能在规定线路和规定时间内行驶。

6.2城市总体规划及功能区划要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规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尤其在城区建设南移过程中,注意将厂区、商业区以及居民区尽量分开。同时结合规划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道路网络,改集交点为多散点,以此疏通车流量;或者在交通繁华区设置单行线,分散车流量以降低噪声。

6.3加强城市绿化,搞好科学植树造林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道路两旁设置隔声屏障和绿化带。其中隔声屏障可采用吸声材料制成的隔声墙或隔声栅栏,可使交通噪声下降5~15dB[2]。采用高大乔木作道路两侧绿化带则可降低交通噪声5~7dB[3]。不断强化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工作中做到依据现情,科学处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环保部门积极宣传降噪法规,确保无论是居民还是施工人员,在高分贝噪声来临时应具备科学防护常识,同时及时阻止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临街住宅安双层窗户而不是近几年新兴的双层玻璃窗,亦可大大降低噪声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周浩.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中国环境管理,2005(11).

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现状;发展趋势

一、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任务为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当前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多是围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的。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

(一)常规监测方法技术趋于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都具有很高水平

目前地质灾害的位移监测方法均可以进行毫米级监测,高精度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0.1mm精度。

(二)监测方法多样化、三维立体化

由于采用了多种有效方法结合对比校核,以及从空中、地面到灾害体深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得综合判别能力加强,促进了地质灾害评价、预测能力的提高。

三、新技术新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激光扫描、光纤应变分析等技术相继不同程度的应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中。而光纤应变分析技术之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botdr是目前国际上近几年才发展成熟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起初应用于航天领域,发达国家相继应用于电力、通讯、工程等领域的应变检测和监控。工程领域主要应用于桥梁、大坝、隧道等大型基础工程的安全监测和健康诊断,并取得了很多成功应用的经验;在日本,开始将botdr技术应用于边坡工程的变形监测中;我国工程领域引入botdr技术相对较晚,目前主要应用于桥梁、隧道等构筑工程的变形监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三峡水库区巫山开始将botdr应用于滑坡监测。与常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相比,botdr技术具有多路复用分布式、长距离、实时性、精度高和长期耐久等特点,通过合理的布设,可以方便的对目标体的各个部位进行监测;由于其具有很好的技术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竞相研发的课题。

四、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发展趋势

(一)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

光学、电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给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的研究开发带来勃勃生机;能够监测的信息种类和监测手段将越来越丰富,同时某些监测方法的监测精度、采集信息的直观性和操作简便性有所提高;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提高远距离监测数据信息传输的速度、准确性、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为地质灾害的经济型监测打下基础。

监测预测预报信息的公众化和政府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以及国家政府的地质灾害管理职能的加强,灾害信息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公众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地质灾害信息,学习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知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可通过所信息,了解灾情的发展,及时做出决策。

(二)新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的融合: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资料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采样技术的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将向二维、三维采集系统发展;通过加大测试频次,实现时间序列的地质灾害监测。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低造价的地质灾害监测智能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逐渐改变传统的点线式空间布设模式;由于可以采用网式布设模式,且每个单元均可以采集多种信息,最终可以实现近似连续的三维地质灾害信息采集。

五、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监测方法的适应性:对于各种监测方法所使用的监测仪器设施,均有各自的应用方向和使用技术要求;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灾种、类型其使用技术要求(包括测点布设模式、安装使用技术要求等)不同。

地质灾害发展阶段:对于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同发展阶段所适用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施各异,监测数据采集周期频度不同。

监测参数与监测部位:实践证明,一方面,不同的监测参数(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应力、地下水动态、地声等)在不同类型的灾害体监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优势;另一方面,同一灾害体不同部位的监测参数随时间变化趋势特点并不相同,即存在反映灾害体关键部位特征的监测点,又存在仅反映局部单元(不具有明显的代表性,甚至是孤立的)特征的监测点。因此,监测参数和监测部位的优化选择,是整个监测设计工作的基础。

自动化程度:决定于设备的集成度、控制模式、数据标准化程度和信息方式。

经济效益:决定于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程度、监测技术组合、设备选型等因素。

(二)优化原则

监测技术优化原则:针对某一类型地质灾害,确定优势监测参数和监测部位,进行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优化组合,使监测工作高效、实用。经济优化原则:首先,不过于追求高、精、尖的监测技术,而应选择发展最为成熟、应用程度较高的监测技术;其次,对于危害程度较大的大型地质灾害体,可选择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监测技术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对于危害程度低,规模小的灾害体,可选择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的宏观监测技术,由群测群防级人员进行操作。

六、结束语

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只有充分把握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正确把握技术开发的方向,只有充分掌握地质灾害的物质组成、动力成因类型、变形破坏特征、外形特征、发育阶段等因素,依据不同监测技术方法的应用特点,做好监测技术的优化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效果,同时,应以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地质灾害监测和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施斌,徐洪钟,张丹.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2]靳晓光,王兰生,李晓红.位移监测在滑坡时空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2